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立医院内控制度管理办法范文

公立医院内控制度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公立医院内控制度管理办法

第1篇:公立医院内控制度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合同管理

一、公立医院合同管理概述

公立医院合同管理包括合同起草、合同审批、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变更、合同解除、合同监督和合同档案管理等活动,适用于以医院名义签订的经济、技术、医疗、科学研究等合作的所有合同。公立医院合同管理是全过程动态管理,包括签订前的洽谈以及草拟,签订过程中的合规性检查,还包括签订后的合同履行。一旦出现不利于合同履行的事项,要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或终止。公立医院合同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医院应从合同订立、履行、登记及纠纷管理等方面,梳理与合同管理有关的风险点,并且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医院合同管理有助于预防经济纠纷,维护医院合法权益,促进医院对外经济、技术、医疗、科学研究等合作活动的开展,规范合作行为。

二、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主要的内控风险

1.合同管理制度缺失。制度是单位运行的基础保障,合同管理制度是医院合同行为的依据,而目前合同管理却是多数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薄弱点。由于医院领导层面普遍对合同管理重视度不高,许多医院尚未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或制度执行浮于形式。因此,合同管理无法与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及建设工程形成闭环式制度管控。2.合同归口管理混乱。合同归口管理是一项科学且细致的工作。合同应根据不同类型归属不同职能部门负责,全院的合同归档工作也应该由某一个科室牵头。目前多数公立医院合同管理混乱,职责分工不明确,合同分布零散,很容易造成多部门共同管理的边际盲区。很多合同原件在付款时放入付款凭证中,这不利于日常查询或检查使用。混乱的管理也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风险,规避纠纷。3.缺乏法律顾问支持。公立医院合同涉及金融、技术、医疗、科学研究、基建工程等各个方面,要保证各类合同合法合规,避免纠纷需要专业法律人士对合同条款进行全面把关。目前多数公立医院有合作的法律顾问单位,但多是面临诉讼时使用,并未在订立合同阶段请法律顾问。4.缺乏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公立医院往往对合同预算立项和项目招标阶段较重视,对后续的履行情况却不够关注。合同签订后,履行是否在合同期内,承诺的培训是否进行,发生问题是否及时处理等问题常常无人追责。例如,某公立医院,价值50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合同签订如果3个月内不到货,要赔偿合同价款的3%。然而审计显示,合同签订后8个月才到货,十几万的赔款却无人追责,导致损失医院经济利益流失。5.缺乏信息化系统支持。公立医院整体信息化水平比较落后,常用的固定资产系统,财务系统尚且未达到现代化水平,合同管理系统更是手段落后。多数医院仍处于手机登记或简单的Excel表格登记,没有编码,检索关键词等信息,合同管理形同虚设。

三、公立医院合同管理实践模式

1.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是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工作之一。公立医院应当根据《内控规范》的要求,编写有正规发文文号合同管理办法,并在OA网发布。《合同管理办法》应当包括适用范围、各部门分工、合同签订与履行管理、变更和解除管理、档案和备案管理、检查和追责以及合同纠纷的处理,严格禁止先发生活动后补签订合同。2.建立合同归口管理机制。明确医院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医院的合同事务实行审核把关、统一管理。具体负责的合同业务如下:医院办公室负责全院合同的归档工作,不同职能科室负责对其业务范围内的合同进行管理:人事部负责医院人事合同、劳动合同;财务部负责金融业务往来合同;科教科负责各类专业培训、合作办学、科研、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及科技成果转让等合同;医务部负责对口帮扶、医疗救助等合同;药学部负责药品采购等合同;医疗设备部负责设备及医用耗材、实际的采购及维护等合同;网络信息部负责电脑信息系统、设备及维护等合同;保卫部负责消防安全、安保物业等合同;采购中心负责招标立项采购等合同;医院办公室负责对外合作项目合同。各职能科室还应该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具体格式。3.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专业能力,每一类合同指定一名法律顾问作为法律把关,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发挥最大化效益。同时,应鼓励科室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职能科室人员不仅要懂业务,还要了解经济以及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医院服务。4.加强合同全过程管理。合同全过程管理包括合同签订前、合同签订中、合同签订后三部分。签订前要申请科室提出需求,医院召集相关科室共同讨论得出会审意见。然后申请科室要与供应商进行磋商,初步确定合同条款后,交给法律顾问进行法律条款的把关,确认后方可进行签订工作。签订过程中,要注意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附件等细节问题。合同签订后是最应该注意的地方,合同方是否按照规定履行合同,是否存在违规操作,及时发现引起合同变更的情况并纠正。同时,审计监察部门也要配合督促合同后续履行情况。5.加强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实现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工具,合同管理手段落后不利于推进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因此,公立医院应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实现合同管理与财务系统、固定资产系统以及办公系统等多系统对接,形成内部控制要求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同时,应培养信息化人才,提高医院医务人员整体的工作能力。

四、结语

在新医改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公立医院合同管理越发重要。本文以内部控制风险为切入点,分析合同管理在管理制度、归口管理、法律顾问支持、全过程管理及信息系统支持等方面存在的内控风险,并提出公立医院合同管理实践模式。通过这些方面的实践,公立医院能够强化内部控制建设,规避风险,保证现代化医院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春廷.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内部控制[J].交通财会,2014,(11):27-30.

第2篇:公立医院内控制度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 内部控制 建设 体会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02-02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为满足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体系的要求,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部令72号)已于2013年1月1日起全国施行;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政部财会〔2012〕22号】已于2013年1月1日起全国施行;新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政部财会〔2012〕21号】已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将更适应当前财政改革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需要,将内部控制的原理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相结合,是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规范性文件。

一、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指明了方向。2015年12月21日,财政部了财会[2015]24号《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提出内部控制是保障组织权力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组织目标实现的长效保障机制,并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存在部分单位重视不够、制度建设不健全、发展水平不平衡等问题。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品零差率、分级诊疗、“三医”联动、大型医院巡查等政策的实施对公立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养老政策的改革和工资改革也进一步加大了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成本,公立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作为事业单位的公立医院,在内部控制建设上也存在内部控制环境不够良好、系统的风险评估缺乏、控制活动不够有效健全、信息沟通环节不够顺畅、监督检查力度欠缺等问题。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建设,能使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更加科学、运营更加合法合规、资产更加安全有效、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完整、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更加有力。因此,加强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无论从政策法规的要求上,还是从医院内部管理需求上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目标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合理保证医院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医疗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医院应当根据《内控规范》的要求,从医院层面和业务层面加强内部控制。一是建立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内设机构和职责体系;二是理顺和细化管理流程,将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融入流程中的每个环节;三是坚持问题导向,重点防控法律风险、政策制定风险、预算编制风险、预算执行风险、公共关系风险、机关运转风险、信息系统管理风险、岗位利益冲突风险等管理风险;四是对照管理风险,结合业务和流程,找出关键节点,识别和分析存在的分险,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控制、授权控制、归口管理、流程控制、信息系统管理控制等方法进行有效防控;五是组织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内控薄弱环节、查找原因,拾遗补漏,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三、以某三甲医院为例阐述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一)准备工作

医院成立内部控制规范实施领导小组。医院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制定下发文件,明确三个层次的建设机构: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单位主要领导作为组长,具体实施办公室设在医院财务部负责内外协调实施;成立“内控实施监督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内控建设实施。

(二)签约专业管理咨询机构开展内控试点

为了能对内控规范工作中的专业疑难问题,准确把脉,发现问题,并站在内部控制标准的角度,更加客观、公正、有效地评价和推动落实内控实施。医院聘请了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签订业务合约,制订详细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具体开展试点业务。由此形成了上下垂直领导、负责,外部专业指导、纪检审计监督的管理格局,全力保障了此次内控规范建设的实施。

(三)拟定实施方案

医院内控工作办公室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通过将医院现有内控管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医院财务制度》以及《医院会计制度》等法规进行逐一对标,查找内控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达到满足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监管的要求。通过对医院相关组织、权限、业务流程、制度等要素的梳理,实现合理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以及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通过本项目的实践及配套培训,提升相关人员对风险和内部控制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为医院内部控制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医院在第一阶段即广泛调研摸底把脉阶段,由专家组对医院各项业务进行调研和访谈,在充分了解医院的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比内控法规的要求,识别并分析内控缺陷。第二阶段,进行内控体系设计,专家组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估,具体分析业务流程,提炼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和防控点,初步形成风险控制文档和流程图册和《内控手册》。第三阶段,验收成果积极整改及经验交流阶段。第四阶段,运行评价与手册正式阶段,对医院《内控手册》(试行版)试运行情况开展评价测试,根据整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评估设计缺陷和执行例外,进而采取调整、改进措施,修订并《内控手册》。第五阶段,项目实施效果跟进及再次优化阶段,对《内控手册》实施效果再一次评价,并针对缺陷和执行例外,进一步优化,持续改进各项业务,业务科室整改落实到位,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具体实施:梳理制度、分析缺陷、完善制度、落实整改,搞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1.启动和组织实施准备阶段。医院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聘请内控管理咨询机构,召开了内部控制规范试点单位启动大会,开展了对本项目实践的宣传与培训,相关人员对风险和内部控制知识有了基本的理解,这为医院内部控制建立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

2.广泛调研摸底把脉阶段。内部控制咨询机构组建了内控项目联合团队,按照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将内部控制涉及的单位层面的控制、业务层面的控制业务,结合医院的管理思路对现有经济业务内容和流程进行调研、访谈。共涉及医院10个科室(医疗设备器械科、药剂科、教学科、科研科、采购供应科、基建房产管理科、后勤管理科、经管办、膳食科、体检科、财务科等),10个经济业务(1.财务科: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财务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2.药剂科:采购业务控制;3.医疗设备器械科:资产业务控制;4.采购供应科:合同控制;5.基建科:建设项目控制;6.科研科:科研经费控制;7.审计科:项目审计、内部审计;8.经管办:绩效考核;9.党委医院办公室:招投标;10.膳食科及体检科:其他专项),以及46个制度、91个岗位,涵盖了医院所有经济业务。

在前期充分梳理医院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专家组将所有经济业务内控法规的要求进行对标,识别并分析医院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分析现有制度中需完善的地方以及尚需新建的制度。

按照控制业务流程思想即“什么人(岗位)、完成了什么事件、最终形成了什么单证,存在什么风险点,采取什么控制措施”的思想,该阶段绘制了所有经济业务的流程图共212个。

3.进行内控体系设计阶段。该阶段主要是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估,具体分析业务流程,机构设置和岗位设置的风险点和防控点,提出业务流程中的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以及建议和解决方案。

医院确立“一体决策、分级解决”的内部控制风险点解决管理办法。具体工作中,针对科室内部的部分内控细节问题,经内控办公室与科室进行充分沟通,在科室层面解决。如关于药品换货控制不力,只有库管在登记本上签字的事宜,内控组建议药剂科管登记换货台账,换货时,采购、库管及供应商均在换货台账上登记签字确认。经内控办公室与药剂科协商完成解决。

最终,在195个风险控制文档及212流程图中,形成了63个实质性的内部控制问题及风险点。针对这些内部控制风险点,医院实行分级分层解决,脚踏实地各个击破。对于部门内部的可控问题,由分管院长座谈协调,对于单位层面问题,实行院长办公会讨论解决,并且所有内部控制问题全部都要经过院长办公会决议通过。经过5次分管院长内控协调专题会,3次院长办公会内控专题会议,医院对单位层面4个内控诊断问题、业务层面59个内部内控诊断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4.验收成果积极整改及经验交流阶段。控制方案必须在制度中体现,需融于制度,并具有可操作。也就是说岗位、实践、表单在制度中明确化,制度将不再是一纸空话,并且最终是体现在流程中,切实地具体操作性。因此制度的修改这是一个不断沟通、反复论证、艰难推进的过程,是对医院意志力的考验。于是,医院各科室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制度修订、一遍又一遍的流程落地。历时三个多月,医院最终修订了49个经济业务制度。

同时,引入了《内控权限指引表》,非常明晰地展示了经济业务具体的审批人、审批环节,风险防控再次落地。

2015年初,医院内控手册初稿已经建设完成。2015年医院在实际运行内控手册,评价控制活动;2016年再次优化、持续改进。

总之,内控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医院将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自治区贯彻实施内控规范的要求,持续改进和完善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继续加大自检力度,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提升全员内控意识,推动医院内控体系不断完善,提升医院管控水平,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

[2] 马新丽.谈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几点体会.新疆审计,2015(6)

[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政部财会[2012]21号

[4] 朱胤,刘莉莉.内控浪潮.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5] 张丽钦.浅谈如何加强医院内控制度建设.中国医药指南,2009(12)

[6] 黄昊略论如何加强地质系统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财经界(学术版),2016(8)

第3篇:公立医院内控制度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综合改革;公立医院;财务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160

1综合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11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和预算管理是公立医院经济工作的核心,也是解决长期以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的重要抓手。但长期以来由于补偿机制、目标定位及运行机制等原因,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收支运行不规范;预算约束力不强;公共资源利用效益低。

12财务部门风险控制意识淡薄

近年来,人民群众健康意识普遍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发展迅速,人员、设备、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投入巨大,但医疗技术发展、医疗市场变动等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进一步加大了财务管理风险。公立医院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风险控制意识淡薄,风险控制防范措施不到位,极易造成严重的财务危机。

13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

公立医院长久以来对成本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工作重点大多放在增加业务收入、成本核算及绩效考核等方面,缺少科学、全面的管理机制,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使得投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加,造成资源浪费。

14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不清晰

公立医院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部分,因而财务收支包括公益性收支和经营性收支两部分。二者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对财务管理人员来说是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决定了社会效益处于优先地位,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分清主次目标,与公立医院以报销、预付等形式为主的财务结算工作相适应。

15财务人员角色转换不到位

公立医院财务人员长期局限于会计核算的职能定位,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及医院等级评审的要求,需要从会计核算的角色转变为财务管理者,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满足现代医院对财务人员的更高要求。当前,财务人员必须提高专业素养,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2综合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优化策略

21完善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2010年,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医院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公立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制度。2015年,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16年底,所有公立医院要建立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2018年底,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预算作用逐步强化。”如何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强化内部预算管理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者面临的挑战。这就需要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报表,认真审核并严格执行,加强过程监督,对比预算目标与执行结果,找出偏差,分析原因,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以保证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公立医院必须以“收支平衡,以收定支,确保重点,总体规划”为原则,禁止随意制定预算赤字,使收支结余保持在合理水平。

22加强财务部门风险控制意识

公立医院的管理者要重视财务风险,提高防范意识,将医院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融入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过程中,根据医院发展规划并结合实际,科学筹资、合理负债,将债务比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并有效利用资源,切忌盲目投资。在举债前要对投资项目可带来的现金流入做出科学、合理、谨慎的预估,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建立预警机制。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将债务管理纳入日常财务管理中,合理选择负债期限,才能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范围内。

23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随着综合医改的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医药价格调整和收入结构调整成为现实。“药品加成取消,提高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仪器设备检查费用和检验费用,优化资源分配”成为此次改革的重要目标。但由于增加的医疗收入补偿不了减少的药品检查、检验收入,加上财政补偿的不到位,内部挖潜、成本控制成为财务管理的重点,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成为目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要根据医院实际发展情况和预算目标,结合成本控制的理论方法建立适合院情的内部成本控制制度,将成本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院、科两级责任中心和个人,重视监督成本运行的关键环节,采取适合的方法,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实现节约和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最终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24制定清晰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公立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着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职能。在财务管理工作上要兼顾公益与经营两方面利益。2016年,部分东部及沿海省市率先完成了医改的第一步。其中山东省委办公厅、省委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公立t院多种运营模式,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公立医院以多种形式引入社会资本”“设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实行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合理界定政府作为行业监管者、部分机构出资人的职责,以及公立医院作为独立法人的自主运营权。”“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

因此,医院财务管理者必须综合考量多方面要求,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与平衡点,采取科学、灵活、有效的方法制定清晰的财务管理目标,确定发展定位。

25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促进由核算到管理的角色转换公立医院为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要求,进一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鼓励财务人员以多种方式学习提升,采取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管理目标与任务执行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度。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认识高度,开阔财务人员的视野,培养既精通业务又善于管理的综合性财务管理人员,积极进行角色转换。

3结论

总之,随着医改的稳步、深入推进,公立医院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核心,工作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对公立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影响很大,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要尽快建立健全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完善成本控制体系,重视财务部门人才培养,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4篇:公立医院内控制度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经济合同;合同管理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明确相互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其建立在平等、互惠、公平、诚信的基础上。合同在现代复杂的经济活动中是重要的契约形式。经济活动越活跃,签订的经济合同越多。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即清方式外,均应订立书面合同。由于医院长期以来是公益性的社会团体,对于合同管理的概念意识淡薄,缺乏先进的系统管理理念,存在诸多弊端和问题,因此加强合同监管势在必行。

一、医院合同管理存在问题

1.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医院在合同签订前未认真审核对方的主体资格,且没有制定必要的会签制度,致使签订的合同在内容上存在疏漏。合同常出现内容不完整,表达不准确,条款不全面等现象。不仅影响了合同效力,且容易引发合同争议。医院财务未设立专门岗位管理合同,合同管理人员没有系统学习过合同法,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较低,导致医院订立出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2.合同格式不统一

医院的合同种类较多,但却没有针对各类经济业务的格式合同文本,一般都是以对方单位提供的样本为合同文本。由于此类文本大多由对方单位拟定,因此会在相关条款上显失公平,给医院造成损失。

3.合同监控不严格

合同履行过程中,管理人员监控不严格,导致合同履行不全面,使医院陷入诉讼困境。合同产生纠纷时,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处理不当,致使医院声誉和利益遭受损失。

二、医院合同管理总方针

经济合同管理就是对整个交易过程实行监控的行为。具体来说,事前管理就是在签订合同前对合同的抗风险性进行严格控制;事中管理就是合同履行过程的监督;事后管理就是合同履行完成后后续问题管理。合同管理的目的就是规范医院的经营行为,提高经济效益,防范市场风险。

首先,医院应该确定经济合同的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卫生部颁布《医疗机构财务内控制度规定(试行)》,由于医院财务部门是合同付款的最终部门,因此作为合同的归口管理部门是恰当的。财务部内应设专门岗位负责全院的合同汇总管理。严禁不具备法人主体资格的部门直接或间接借用法人名义对外签订经济合同,以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确保对外签订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医院应设相关规定以规范合同签订前各管理部门及其职责。

其次,医院应制定出合同拟定、审批、执行等环节的具体程序和要求,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如可制定如下合同签订流程图:

其中,各经济活动部门是经济合同的承办部门,院长办公室是合同章的主管部门,财务处是经济合同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和合同文本归档管理,纪检办公室、审计处是经济合同的监督部门,医院聘请的法律顾问负责对合同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在合同会签审核应同时提交的资料有:合同签订审核表;合同文本;其他文本(包括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招投标文件、询价资料、报价单)等。

三、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的具体风险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1.合同签订前应办理相关的立项申请手续

立项申请由各使用部门填写,申请内容包括:合同的内容、数量、价格、估算的金额等。申请经院领导审批通过后,由承办科室会同医院的财务、审计部门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对于不需要进行集中采购的单项或批量金额达到50万元以上的货物和服务项目、金额1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需进行社会公开招标;对于金额50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上的项目,部分医院规定需要组织医院办公会或党委会决定项目的立项申请。承办科室在提出申请前不得分解数额较大的经济项目。

2.对对方主体资格的合法性进行考察

合同订立前,承办部门及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充分了解对方主体资格是否合法。合法的主体是整个交易的基础,如果主体不合法,会使整个交易处于不稳定状态,随时可能导致合同终止履行。主体资格考察的大致内容有:营业执照是否真实有效,资质及等级证书,审查法人证书及法人委托证书,自然人的检查身份证明或其他证明身份的证件,其他组织或合伙企业检查其执照等。

其次,还要考察对方的信用状况,包括: 对方的社会信誉和履约能力,核实对方的资产(资金)证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近三年是否有重大违约,是否涉及重大经济纠纷或经济犯罪案件等不良记录等。医院应该制定详尽的调查方案和注意事项,使医院占据主动地位。部门经办人审核完成后,应留存复印件,归档保存。合同双方谈判时,必须有两人以上参加,不得由一人办理合同业务的全过程。对于影响重大,涉及金额较高的专业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人员的主要意见应予以记录并妥善保存,作为编制合同条款的依据。

3.严格审核合同文本,实行合同示范文本制度

医院应对合同文本进行严格的审核,并实行合同示范文本制度。凡已有统一示范文本的,应按照示范文本补充有关专用条款后拟定合同文本。无统一示范文本的,由合同承办部门组织草拟合同文本。所有合同文本均应按合同审批程序报批。

在制定合同文本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合同内容的规范性,法定要素的齐全性,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的明确性及签章填写的规范性等。对于重大的或复杂的合同文本,应当组织内部相关部门进行审核。相关部门提出不同意见的,应当谨慎对待,必要时对主要条款进行修改。

医院订立的经济合同由承办部门提出,经主管领导审核同意后交财务、审计、纪检、法律顾问审核监督并签署意见,由法人代表或其授权的委托人签订,加盖医院合同专用章。涉及重大事项的需上报院长办公会讨论。授权签署的合同,应由院长签署授权委托书。医院的经济合同一般应签署六份,双方各执三份。财务处、院长办公室、承办科室各留存一份。财务处为合同最终存档部门,应留存正本。财务处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按科室分类归档,并对每份合同逐一编号保存。编号可以以日期结合承办部门进行分类。

4.关注合同管理的规范性

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及合同的承办部门,应建立合同管理台帐制。实行专人登记保管,避免因不及时归档造成合同遗失的问题,健全合同签订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机制,避免经济业务与会计核算脱节。同时,应针对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按其合同条款严格把关,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严格履行合同,对合同履行实施有效的监控。关注合同执行的规范性,强化合同执行力度,及时主张权利并承担义务,对于特殊事项应及时签订补充协议或修订合同文本。

5.加强合同专用章的管理

医院的合同章保管制度应充分运用不相容职责相分离的原则,发挥部门间的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合同管理与合同专用章管理岗位相分离。经过会签程序的合同由承办科室的经办人持合同原件与经济合同审批表到合同专用章的管理部门盖章才能生效。对于未经过会签及未经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编号的合同,不予盖合同章。合同专用章由医院统一刻制,严格按照授权范围使用。医院对外签订的合同一律使用合同专用章,其他印章无效,否则财务部门不予付款。对于多页的合同还需加盖骑缝章,防止合同丢页、漏页。

6.加强合同付款管理

财务部门办理合同付款时,合同管理岗人员应当根据合同条款审核后办理。对于按规定应该签订合同却没有签订合同的,及未按规定进行会签的合同的,财务部门有权拒付。对未按条款进行付款履约的,财会部门也有权拒绝付款。

7.建立合同的归档、保管与查阅制度

承办部门应配合财务部门定期对合同进行清理核对工作。如有遗失、毁损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合同原件在无特殊的情况下不得外借。如有关人员应工作需要确需查阅,需经主管领导签字同意后,方可以复印件借出,并办理登记手续。

8.定期对合同履行、管理情况进行评估

医院应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每年至少对合同履行、管理情况进行评估一次。医院合同管理部门应及时检查合同管理制度的运行情况及其效果,对不适应实际情况的制度提出修订和完善意见。当合同终止或履行完毕,应对该合同签订和履行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是否适当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应分析原因,追查责任人。

总之,在医院经济合同的管理中,应以合同法及合同内部控制规范作为工作的指引。对经济合同实行动态的、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合同管理的相关人员在合同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及业务素质,促进医院经济活动健康有序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 凌:探析医院经济合同管理[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1):62-63.

[2]王凯戎:注重合同管理 维护财产权益[J].中国医院,2006(1):48-50.

第5篇:公立医院内控制度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 内部会计控制 管理

一、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会计控制环境薄弱

管理者在健全制度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内部会计控制思想意识淡薄;会计基础规范执行不到位,只停留在“账证、账实相符”,钱账分开的规章制度上,内控人员和会计人员对风险认识落后。比如个别医院业务人员认为购物、零星维修找私人不开发票价格会更便宜些,或者认为招标成本较高而不执行政府招标采购和院内采购的相关规定。

(二)会计控制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在组织机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对于横向间的协调与合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协调与制约。会计机构各岗位职责不清,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和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内部管理职责不清,都使得会计管理工作无法在医院运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监督不力

新的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目前,部分公立医院存在以下问题:1.未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或职责界定不清,无规范制度与绩效评价体系。2.预算内容不全面不真实,编制的年度预算不是全面预算,大多数公立医院是为了争取财政拨款而按以前年度项目增减而编制的部分财政资金预算,不能体现医院整体的财务规划,导致预算与年终决算存在较大的差异。3.预算执行过程监督不力,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预算收支与绩效考核数据无法统一。

(四)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不到位

没有建立货币资金授权审批制度、支付制度等,办理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职务未能有效分离。货币资金监管不严,业务收入款缴存不及时,比如某医院少数社康中心业务收入没有做到日清月结,收费员每日将收到的业务款暂存在个人手中,现金累计达8-20万元时才缴交到医院账户(每月仅缴交2-3次),导致货币资金存在安全隐患,也可能给处心积虑者留下舞弊的空间。

(五)资金投入不善加大财务风险

有些公立医院年初计划把大部分资金放在高端设备投入或基建改造、扩建上,事前缺乏可行性论证分析,盲目加大投资资金容易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

(六)固定资产、库存物资、耗材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缺失

医院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和一般设备,专用设备一般集中在医疗部门,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等单位和家庭通用的一般设备分散在各个部门甚至存放在个人手中,造成盘点困难,固定资产台账不全或账实不符。

医院的库存物资包括办公用品、日常用品及各种医用耗材、高值耗材、试剂、药品等。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内部控制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内部监督不到位,致使库存物资管理权责不分,业务活动的关键环节得不到有效控制,内部牵制无法真正的落实,物资流失、浪费时有发生,甚至出现的现象。

(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

各部门职责权限界定不清。债权债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债权债务长期挂账未清理,违背不相容职务应相分离的原则。会计系统内控缺陷,没有稽核岗位,缺少票据、凭证、报表环节的核对。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的漏洞,程序缺少必要的限制,程序员也可以是操作员。

(八)会计人员实践经验不足,缺乏职业敏感性

目前,部分公立医院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高级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缺乏各业务环节的实践经验和高度的职业敏感,不能有效地捕捉到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和问题,常因疏忽大意给处心积虑者留下可乘之机。

(九)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职责是对全院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目前,有的公立医院仍未成立独立的内审机构或没有配备专职的内审人员,或虽成立了独立的内审机构,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难度大,审计效果不理想。

二、完善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和方法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包括收入控制、支出控制、货币资金控制、药品及库存物资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对外投资控制、债权债务控制。

(一)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必须渗透到各项经济业务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

2.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5.及时性原则

是指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更新要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

6.独立性原则

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部门必须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部门,直接的操作人员和直接的控制人员必须适当分开。

(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方法

1.构筑良好的内控环境

使管理者与广大员工对执行内部控制有认同感,内部控制落实于经营管理之中。首先,医院负责人以及相关领导要认真学习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知识。其次,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是财务人员,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医院应当重视财务人员素质的提升,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以保证医院长期、稳定的发展。

2.完善内部控制的组织形式和实施体系

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院党政各级领导、内部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并承担相应的职责。新医改要求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公立医院应在加强内控的基础上科学规范财务管理,保证业务活动正常、有序地运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构建一套规范的内部控制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把内部会计控制延伸到医院的各个部门,以保证资产的安全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3.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

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管理”的预算管理办法。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

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的监督内容主要为:(1)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确保预算的执行。(2)资金支出有预算可依,严禁无预算、超预算的开支,使预算更好地体现医院整体目标规划。(3)强化预算编制、调整、执行的监督机制。

4.完善会计系统内部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主要通过对本单位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而进行控制。其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2)按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3)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进行复式记账。(4)明确凭证的装订和保管责任。(5)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6)按照《会计法》和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报送、保管会计报告和财务资料。(7)由无权经管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

5.完善财产、物资的清查盘点制度

制订财产、物资的清查盘点制度,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工作,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明确各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公立医院财产盘点包括现金、票据、药品、医用材料、办公用品及固定资产等。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存在差异的,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管理。

6.加强收入与支出的内部控制

收入的取得应当合法,开展医疗服务应当按照公立医院的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全院的收入统一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统一核算,严禁任何个人或科室私自收取费用。加强收入安全性控制,收费处限制非财务人员接触;建立收费印章领用登记制度,详细记录收费员领用的时间、印章号等。加强收入票据管理,建立收入票据登记簿,审核收入票据与收入报表是否相符,审核收入日报表与计算机数据库数据源是否相符,审核收入日报表与科室核算收入日报表是否相符,审核会计记账收入与收入日报表是否相符,确保收入的安全完整。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确定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7.加强经济业务流程监管

将内部会计控制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进行融合。可根据各科室的业务操作流程确定关键控制点,将“不相容职务应相分离,职责分工、授权、审核、批准、执行、记录、监督”等内部会计控制方法贯穿于货币资金管理、收入控制与收款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固定资产管理、基建修缮工程管理、投资管理、经济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环节之中。加强业务流程监管,保持内部会计控制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充分发挥制衡性作用,进一步健全医院内部控制体系。

8.加强债权债务的监督管理

加强债权债务的管理尤其是应收款项的管理,建立应收款项催收制度,明确应收款项管理的责任人,并与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比如个人借款应当3-6个月催收,1年内清理;加强应收款项的会计监督,部分公立医院没有对应收款项进行日常辅助管理,导致有些应收或预付的款项长期挂账;建立应收款项的风险预警机制,对账龄较长的款项,应进行分析,采取必要的催收措施,对确实无法回收的应收款项,按相关规定进行坏账处理。

9.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的职能包括审核会计账目,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使之更加完善严密。内部审计要独立、客观、全面审查医院各项经济业务,了解、监督、测试、评估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有效,确认有关经济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评价医院财务目标是否达到,及时向管理层反馈当前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风险、薄弱环节与制度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三、结束语

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贯穿于医院整个经济业务流程中,是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强化监督和考评机制,使内部会计控制得以有效实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财会[2012]21号)[S].

[2]财政部,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S].

[3]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S].

[4]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财会[2001]41号)[S].

第6篇:公立医院内控制度管理办法范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全面开展前期调研。台儿庄区编办在年初就组织人员深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站三家公立医院,就医院发展现状、编制配备、现有人员、岗位设置、床位配备、人才需求等方面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听取各公立医院对编制管理的意见建议。同时,对照省市出台的文件,主动与卫计、人社、财政等部门沟通,就推动备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探讨,在实施范围、总量控制标准、办理程序等方面形成了共识。

二是科学核定人员控制总量。认真落省编办、省人社厅《关于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鲁编办[2016]28号)文件精神,积极与卫计部门对接,指导三家公立医院按程序研究提出本单位人员控制总量,报区机构编制部门备案。区机构编制部门参照《关于印发山东省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标准的通知》(鲁编办发[2012]2号)规定和各公立医院业务水平、类型特点、床位数、门诊量等情况对公立医院申请的人员控制总量进行核算,及时进行备案,并将备案情况抄送财政、人社、卫计部门。三家公立医院共备案人员控制总量148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控制总量占90%以上。

三是不再下达用编进人计划。从今年起,机构编制部门不再下达公立医院用编进人计划。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站三家公立医院均在人员控制总量内根据工作需要自主确定招聘人员数额,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9名专业技术人员。

四是实行人员管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公立医院原编制内507人继续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人员只出不进,并收回空余编制97名。对新招聘人员实行实名制备案管理,单独建立台账。

二、取得实际成效

实行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是机构编制部门自身简政放权的重要内容,也是编制管理的创新,激发了医院发展的活力。

一是增强了医院用人自。原有公立医院人事编制管理制度中,由于人事、编制等部门对公立医院实施定时、定量,全方位、全过程的编制核定审批、用编进人计划管理、招聘人员管理、岗位审批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公立医院用人自。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以后,三家公立医院可以根据工作开展需要,自主确定何时进人、进什么样的人,今年公开招聘的29名专业技术人员就较好的解决了公立医院的人员短缺、人才引进受限等问题。

二是激活了医院人事管理机制。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后,三家公立医院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了以岗位为核心的聘用机制,取消身份差别,建立了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定岗不定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人事管理制度。同时,健全内部绩效考核机制,使考核结果与个人薪酬挂钩,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减少了医院人事编制工作审批环节。原有的以审批代替管理的人事编制模式,实现了机构编制、人社、财政三部门的全封闭、无缝隙的对接,但相对于公立医院来讲,流程复杂,手续繁琐,审批周期长。而且由于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致使公立医院编制管理和人员进出工作手续复杂,给公立医院编制与人事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少负担。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以后,公立医院只需提报备案材料,没有审批事项,减少了医院为谋求发展而申请人员编制、招聘计划、招聘人数、招聘岗位条件等诸多工作环节。

四是优化了编制配置资源。三家公立医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后,原核定的612名编制随着原在编人员的自然减员将逐步收回,作为全区机动编制统筹使用,可有效解决一些承担中心工作和民生事业发展的机构人员编制不足的问题。目前,已收回公立医院空余编制97名,主要用于解决全区中小学“大班额”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

公立医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强化了单位用人自和动态管理,弱化了事前审批和人事编制集中管理。公立医院是政府投资的国有单位,不是私有医院、私有财产,同时规模较大,是卫生人才主要集中地。因此在向公立医院充分释放自后,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选人用人的规范问题。公立医院在拥有用人自后,应避免超控制总量进人、凭关系进人、违反规定和程序进人等不规范进人问题。特别是台儿庄区三家公立医院自聘了一些临时人员,这些临时人员情况复杂,有些是专业技术人员、有些是勤杂人员,应避免医院将这些自聘人员全部纳入备案管理范围。同时,也应避免公立医院内部岗位聘用、岗位管理和绩效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二是各类人员的待遇问题。公立医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后会出现原在编人员、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人员和自聘临时人员等多种人员情况。在落实各类人员待遇时,应避免公立医院把备案管理人员与原在编人员区别对待,避免把备案管理人员等同于原自聘人员或临时人员,在待遇方面与原在编人员区别对待,致使备案管理人员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三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公立医院在充分拥有自后,应避免单位法人在医院发展决策上武断专行,避免因决策失误等原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卫生医疗事业受损。

四、几点思考

针对以上公立医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今后深入推进这项工作中提出以下思考。

一是坚持按程序和规定进行备案。在人员控制总量备案方面:要以区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批复的备案总量为标准,作为进人、岗位设置的基数。在补充人员计划管理方面:公立医院要坚持总量留有余地、人员退补相当的原则,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向机构编制报送进人计划备案报告,经机构编制部门同意备案后,再会同人社等部门履行公开招聘人员手续。在备案管理人员范围方面:坚持按照医院发展需要进行人员备案,纳入备案管理范围的人员应为医院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人员,工勤岗位人员以及临时聘用或劳务派遣的勤杂人员等不应纳入备案管理范围。在人员管理方面:区公立医院人员补充完成后,应经区卫计部门审核同意,及时将人员实名制信息报区机构编制部门备案,与原有在编人员统一纳入实名制管理,实行统一建库、分类造册、分类管理。

二是统一原在编人员与备案管理人员待遇。要严格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652号)有关规定落实备案管理人员各项待遇,统一执行事业单位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并在干部任用、人才流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工资福利、进修培训、考核奖惩等各方面与原事业在编人员同等对待。

三是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备案管理的公立医院,应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医院理事会,推进决策科学化、规范化;建立和完善监事会,负责对理事会、院长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监督;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公益服务水平。

第7篇:公立医院内控制度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管办分开;医改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是指卫生行政管理主体(主要是指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主管的公立医院在监管与举办的行政管理关系上适度分开措施的总和。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进行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管办分开”成为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热点。我国的公立医院是在解放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由政府直接创办建立的,政府集管办责任于一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立医院“管办合一”模式下的“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弊端逐渐显现,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政府管办不分,医院缺乏经营管理自;政府投入不足,医院补偿机制缺乏;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管理知识,责权利不统一等等。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成为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出路。

一、发达国家与地区公立医院管理经验

(一)美国医院。以私有制为基础,在医院管理上实行以自由经济、自由经营、自由竞争为主导的模式,政府干预十分有限。美国医院分为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以私立医院为主,约占70%。其中,公立医院都隶属于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机构,行政管理由所属政府机构负责,但内部经营管理权完全交给医院,由医院自主经营管理,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大部分公立医院是以治疗急性病为主的综合性医院,不论支付能力,向所有的患者提供服务,经费主要来源于州政府和地方政府。

(二)英国公立医院。通常称为NHS系统医院,约占全国医院总数的95%。医院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具有经营管理自,医院内部设立董事会,负责规划医院的总体经营战略、监督所有政策的执行、确保医院的资产安全,等等。政府对公立医院进行宏观调控,建立约束机制,对医院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并通过政策设计、行政管理、财务规范和医院外部监督等方式,保持激励和约束在一定程度上的平衡。

(三)香港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公立医院约占医院总数的95%以上。1990年12月,香港成立医院管理局,负责管理香港所有的公立医院,医院管理局作为一个法定组织,其职能主要有:根据公众对医院服务的需求所需的资源,向政府提供意见;管理及发展公立医院系统;就公众使用医院服务需付的费用,向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建议恰当的政策;设立公立医院;促进、协助及参与医院员工的教育及培训,进行医院服务的研究。香港实行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成立医院管理局,并明确其权、责、利,强化了公立医院管理,提高了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有利于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医院管理局的努力下,香港的医院进行联网管理,资源得到了合理管理和使用,提高了医院运行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些发达国家与地区在公立医院管理方面经过了多年的改革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经验,为我国公立医

院“管办分开”改革提供了借鉴参考。

二、国内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模式

目前,国内公立医院的“管办分开”主要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以上海的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成都的医院管理局为代表,都是放在国资委属下,代表政府作为出资人来管理医院,与卫生局是平级或平行关系。

第二种模式是北京将于近期正式挂牌的“医院管理局”,放在北京市卫生局属下,负责微观的行业管理,而市卫生局更多是管宏观的卫生规划。

笔者倾向于北京市的改革模式,因为医院本身是医疗体制中的一部分,还是得由卫生部门管理,如果归到国资委不利于保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完整性,还容易造成部门之间职能扯皮。

三、我国“管办分开”的对策

总结近年来各地“管办分开”改革的实践,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经验,为完善我国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提出以下对策:

(一)转变政府职能。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关系到行政理念、行政管理体制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的转变,必须统筹全局,协调推进。

(二)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可以有效解决改革后重复设置机构、办医院机构行政色彩过浓等问题,有助于实现“管办分开”改革后政府所有权与医院法人经营权的分离。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应由董事会、医院管理层和监事会三部分组成,分别作为医院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三)完善公立医院现行补偿机制。增强公立医院公益性,是避免“管办分开”改革后公立医院出现市场化倾向和趋利行为的根本举措。改革现行的预算补助方法,取消公立医院按人头拨经费的财政补助方式,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根据医院的级别、工作量、效益等进行财政补助,促使医院减员增效,努力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采取项目化预算,宏观调控贵重仪器设备的购置,根据区域规划、资源的浪费医疗布局和医院实际经济能力,制定购置计划并统一协调,避免卫生资源的浪费。完善医疗服务定价方式,合理制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和不同职级医师的服务价格,提高体现技术和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加强药品价格管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范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严厉打击商业贿赂,控制药品收入提高,解决以药补医瘤疾。

(四)健全医院外部监管机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完善公立医院监管制度,改革监管手段,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同时,确保医院信息的公开透明,公立医院定期向社会公布工作成绩和资产运行情况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鉴于管办合一模式的弊端,“管办分开”已成为各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普遍趋势。我国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使医院真正享有经营自,实现医疗保健服务的公平、优质和高效。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蔡江南,徐昕.公立医院需要什么样的管办分离.中国医院院长,2008.14.

[2]蔡江南,徐昕.公立医院究竟应当如何进行“管办分离”.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8.11.

[3]陈雄靖.现行医院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医院管理论坛,2005.22.

[4]迟宝兰,郑雪倩.看国外公立医院如何改革.中国卫生,2007.2.

第8篇:公立医院内控制度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财税政策;财政补助;税负;预算;述评

我国对公立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的财政预算管理办法,并以税收优惠对其进行间接支持。自2014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订,《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国务院关于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国发〔2015〕3号)、《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等政策依次出台,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取向的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步伐正在加快前行。但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在公立医院落实仍然不到位,财政资金分配缺乏统筹性、使用效率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厅字〔2016〕36号)提出:“履行政府办医职责,全面落实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政策。转变政府职能,主管部门从直接管理公立医院转变为行业管理,落实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自,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开展成本核算,全面分析收支情况、预算执行、成本效率和偿债能力。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医院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本研究拟梳理公立医院财税政策研究文献,旨在为完善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1公立医院相关财税政策的研究进展

1.1国外研究进展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亚历山大•S•普力克、阿普里尔•哈丁[1]总结了各国预算制公立医院面临的预算约束软化、缺乏成本意识、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效率低下、忽视服务质量和效果、病人不满、资源闲置浪费、欺诈等类似问题,认为这些问题是由缺乏改善医院绩效的制度引发的,建议关注医院组织变革和制度创新(医院治理与投融资制度创新等),对公立医院进行自主化(绩效预算和内部市场)或法人化改革,将公立医院所有权保留在公共部门,不同程度下放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自,使其有部分或更大剩余索取权。亚当•瓦格斯塔夫[2]总结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公立医院财税体制改革的经验,指出各国因医疗卫生系统和财税管理体制的不同,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总额、拨付标准和财务监管机制存在差异,在政府直接以财政预算形式补偿公立医院为主的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既有以中央财政为主,也有以地方财政为主,或中央、地方两级财政共同承担,或以地方财政为主、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调整地区间公平,各国公立医院财政拨款方式的变革主要倾向于总额预算制;政府主导型国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入市场手段,促进竞争。爱尔兰•梅根[3]总结了部分国家公立医院按绩效拨款的经验,指出按绩效拨款是公立医院引进的合同购买形式,考虑作为筹资者和监管者的政府、作为服务提供者的公立医院,以及作为服务接受者的病人等合同参与方的激励相容问题,以提高公立医院效率、透明度和问责为目标,在绩效合同中详细规定所需服务内容、数量、质量及其考评方法,按公立医院产出和结果结算财政补助。马肯巴赫与麦琪[4]研究了欧洲国家政府卫生预算管理制度,指出英国、意大利、挪威、波兰、瑞典等国家直接向各地区或公立医院提供财政拨款;西班牙、法国等国家制定了政府卫生预算目标,将其细化到具体项目,根据绩效目标制定医院预算;大部分国家议会和中央/联邦政府参与了政府卫生预算、税收政策制定,由政府决定卫生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配;为控制税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部分国家采取了比较严格的预算管理和医疗费用控制措施。

1.2国内研究进展

1.2.1对财政分权与公立医院财政投入的研究。陈宁姗[5]系统地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制度的改革历程,分析了财税制度改革对政府卫生筹资的影响(财政对卫生的投入力度下降,卫生筹资中政府投入占比重下降明显,政府卫生投入地区差异较大),建议卫生、财政等相关部门加强测算,制定量化投入标准,使公立医院投入制度化,形成政府投入科学增长机制,提高对中部和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责任,充分考虑基层政府财政能力不足的现实,适当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的额度。杨顺心[6]等采取描述性分析与相关分析法,对财政补助和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地区,财政补助和公立医院财务平衡有一定关联性,财政补助与人均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呈负相关关系,随着财政补助比例的加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减少、药占比下降,建议对公立医院提供适当财政补助,改善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状况,建立起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公共财政支出总比例、各级政府财力状况等因素挂钩的财政补助稳定长效机制。1.2.2对公立医院财政补助与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李玲[7]等就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内涵及其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指出政府利用公共税收资金出资举办的公立医院必须体现出资人意志、承担政策性职能;政府从明确公立医院定位和管理目标、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和适宜的财务制度、建立考核问责机制方面提供保障,除弥补公立医院成本,使公立医院基础建设布局、资源规划和服务提供不受资本利益和创收压力的影响,引导其进行基于绩效的竞争。雷海潮[8]分析了财政补助在公立医院收入中占比越来越低、政府承担公立医院筹资责任持续下降,监管责任弱化,鼓励科室创收等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影响,为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建议控制公立医院总规模和配置水平;确保公共财政对公立医院发展建设经费的投入;各级政府承担起公立医院举办者职责,全面加强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引入绩效管理方法,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加强绩效透明化管理,推行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建立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给公立医院外增推力与压力。田新雨[9]等分析了公立医院财政项目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项目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编制存在盲目性,缺乏科学的可行性论证与效益分析,项目投入使用后缺乏绩效考核与跟踪分析等问题,建议从健全医院预算管理控制制度,建立医院滚动项目库,加强绩效考核管理等方面来加强医院财政项目预算管理。潘杰[10]对利用竞争作为政策工具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行了探讨,指出各级财政对公立医院的增量投入不可持续,只有提高公立医院运营效率,才能让投入取得预期效果,理顺政府行业监管职能和出资人身份、下放经营管理权,加强管制和建立信息平台这三方面并重是以竞争作为政策工具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1.2.3对公立医院税收政策的研究。刘晶晶[11]分析了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及税收制度面临存在较多的不协调和模糊领域、政策规定和实际执行断层、医疗机构性质认定不够规范等问题,建议按医疗服务项目属性课税,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具有公益性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税收豁免,对医院提供的非基本医疗服务或特殊医疗服务收益按一般税收规则征税。郭云波[12]分析了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存在的税收方案、法律条文没有明确医院所得收入适用的政策,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脱节,仅将公立医院以政府指导价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纳入税法规范范围,而未明确公立医院取得的房屋租赁收入、财产转让收入,以及特需医疗服务收入项目如何处理;税收监管方面有漏洞,医院财务人员对税法不熟悉,纳税意识不强,建议合理界定政府和公立医院的责权关系,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规范财务核算管理,依法纳税。陈丽云[13]对营改增背景下的公立医院税负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营改增是当前实施的结构性减税、实现产业间完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该政策的全面推开,围绕公立医院税负的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实施营改增后,公立医院在流转税方面的税负水平基本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作为一般纳税人的公立医院可以实现进项税额抵扣,符合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导向,应交增值税附加税的变化主要由医院应交流转税额决定,公立医院部分应税行为会因进项税额抵扣金额不足以弥补税率上升带来的税负增长而导致实际税负上升,建议医院加强税法政策宣传、进行发票使用管理业务知识培训学习、明确签订合同主体纳税人资格,强化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做好增值税涉税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的新旧衔接。

2对国内外公立医院财税政策研究现状的评价

从总体上来看,国内和国外学者对公立医院相关财税政策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外研究重点关注的是政府卫生预算、按绩效拨款,所用方法多为实证研究;而国内学者主要结合新医改,围绕财政分权下的政府卫生投入,公立医院财政补偿范围、水平、方式、标准,以及公立医院税收制度开展研究,并呼吁进行财政预算项目绩效评价。这些成果有助于我们了解研究现状,明确尚需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公立医院税体制改革是一个比较前沿的课题,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公立医院都非常关注。遗憾的是,国内学者尚未对公立医院财税政策进行系统研究。现有文献对公立财税政策的研究比较滞后、零散,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局限于强调增加财政卫生投入、建立财政补助与预算执行结果的关联等,尚未系统分析财税体制改革对公立医院的影响,未清晰揭示财税体制改革与医改、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经费支出行为之间的关联,未深入了解公立医院对财税体制改革的认识、评价和应对措施,既难以为政府宏观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又不能为公立医院微观实务操作提供指导。

3公立医院改革亟须开展相关财税政策研究

第9篇:公立医院内控制度管理办法范文

定期做好针对医务人员和社会吸烟人群的有关吸烟危害性和戒烟方法的讲座,做好新员工上岗前禁烟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控烟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医院控烟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医院控烟工作计划1根据《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和“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的工作要求,以及为给患者和我站职工创造一个无烟、清洁、健康良好的就诊和工作环境,提高医务人员控烟意识和控烟技能,降低吸烟率,保护医务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进一步推动控烟工作的深入开展,我院在巩固以前控烟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控烟工作的力度,特定20--年度控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积极倡导文明之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改善辖区环境,增强全社会卫生意识,为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倡导单位领导、负责人率先带头不吸烟,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等公共场所严禁吸烟,不向来客敬烟,积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知识,形成大部分职工戒烟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途径使控烟、戒烟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要求各办公室、会议室设置“禁止吸烟”、“请勿吸烟”等禁烟标志,培养职工自觉自愿戒烟的良好习惯。

二、任务措施

1、调整“控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分工。

在控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下,定期

布置检查 “控烟”工作。

2、广泛宣传,通过以“吸烟有害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并利用黑板报、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宣传载体,明确要求,落实措施。

3、加强督查,严格执行控烟制度。

4、在公共场所醒目处设置禁烟标志,提醒吸烟者自觉禁烟。

5、在会议室和办公室设置禁烟标志。

6、利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组织广大居民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烟草产品的认识,有效降低吸烟率。

三、工作要点

1、贯彻各种卫生工作评估细则要求,努力做好控烟和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控烟和健康教育,利用宣传栏宣传卫生保健控烟知识,增长健康知识,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3、做好患者的控烟教育,设立戒烟门诊。

4、对所有住院患者及陪护家属反复宣传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方法,严禁在病区内吸烟。

5、定期对工作人员吸烟状况进行调查,工作人员要了解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知识,积极开展控烟工作,主动参与戒烟,使吸烟率逐年下降。

6、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加强检查和自检,形成人人参与的有效机制,切实把控烟工作落到实处。

医院控烟工作计划220--年我院将根据控烟相关的文件精神及创建三甲医院的要求,持续开展无烟医院的创建工作,为推动我院控烟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广大职工和群众远离烟草危害,减少因吸烟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发生,促进整个社会健康水平的提高,现将我院20--年控烟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明确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

根据医院20--年度工作安排,进一步明确控烟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和职责,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主管控烟工作副院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控烟工作机构。后勤保障部负责控烟工作并负责细化分解各项措施,各科室紧密配合,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创建无烟单位作为我院的年度目标,把控烟工作纳入医院的年度工作计划,确保控烟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落实。

二、落实责任,强化各种控烟措施

进一步巩固医院《创建无烟医院奖惩办法》的相关规定,为切实保证医院控烟工作制度的落实,每个科室按照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做好禁烟宣传教育工作,各科室甄选员工为兼职控烟监督员,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并劝诫吸烟行为。医院将科室控烟情况与科室绩效考核相结合。特别加强戒烟门诊的力度,控烟门诊由原来的每周一天,更改为每周五天;主治医生加强住院病人的管理,认真询问病人的吸烟史,并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三、切实开展各项控烟宣传活动,营造控烟良好氛围

1、营造控烟氛围。

将医院控烟工作计划、控烟制度及健康指导等利用医院网站进行公示,发布控烟公益广告宣传,使全体干部职工都知晓并自觉遵守。在办公室、会议室、走廊、等所属区域醒目位置设置控烟警语、标示和监管部门电话,随时提醒院内职工和院外群众不要吸烟。

2、开展主题日宣传活动。

利用爱国卫生月(每年4月)世界无烟日(5月31日),控烟工作领导小组要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义诊,发送宣传单等形式,提高广大群众对烟草产品的认识,控制烟草危害。

3、医院今年6月以前将增加医院内的电视滚动屏宣传。

3、将控烟工作纳入科室健康教育考核。

要求各临床科室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关于控烟工作的健康教育,并将此作为健康教育内容确保落实到位,根据医院的相关奖惩条例进行奖惩。

四、加强管理督导

控烟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医院各科室的控烟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提出整改措施并在年底进行评比。通过20--年度控烟工作的落实,医院尽力为群众营造一个无烟、无污染的健康环境,争取达到三甲医院A条款的标准。

医院控烟工作计划3一、制定全院控烟工作发展规划、工作制度、奖惩措施及无烟科室评估标准。

二、召开创建“无烟医院”动员会,号召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工作者要作戒烟、控烟模范,为创建“无烟医院”作出贡献。

三、开展创建“无烟医院”的宣传工作。

1、在医院大楼的主要入口处等明显位置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警示牌,在所有禁烟区域张贴禁烟标志,告知医院员工、患者、家属和来访者不得在医院室内吸烟。

2、分别在门诊楼和住院楼前面两地设置吸烟区,有明确的引导标识,并配置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语标牌。

3、在导医台、门诊候诊处等摆放控烟宣传资料供取阅或向就诊者、来访者发放控烟宣传材料,宣传烟草的危害和控烟知识(如吸二手烟的危害、戒烟的益处、戒烟方法与技巧)。

4、利用医院网站、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工具以及例会、职工大会等形式,向全院员工、就诊者和来访者进行控烟宣传。

5、将控烟宣传资料纳入门诊、住院患者指南,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医学知识,告诫病人、家属和来访者禁止在院内吸烟。

6、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主动向病人及家属口头宣传吸烟的危害性,积极劝阻在控烟区域内的吸烟行为。

四、定期做好针对医务人员和社会吸烟人群的有关吸烟危害性和戒烟方法的讲座,做好新员工上岗前禁烟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控烟能力。

五、组织控烟工作办公室人员进行月抽查、季度检查工作,将结果纳入科室质控当中。

六、做好包干区域的控烟工作,力求在室内场所(包括候诊区、治疗区、病房、检查室、手术室、医护办公室、值班室、会议室、机关各科室)全面禁烟。

七、建立一支监督员队伍,做到群众参与、群防群治,为我院的控烟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医院控烟工作计划4根据上级下发的《关于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控烟工作的安排意见》要求,医院将持续开展“无烟医院”的创建工作,为推动我院控烟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广大职工和群众远离烟草危害,减少因吸烟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发生,促进整个社会健康水平的提高,特制定我院20--年控烟工作计划如下:

一、明确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

根据医院20--年度工作安排,进一步明确控烟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和职责,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主管控烟工作副院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控烟工作机构。院办联合健教办负责控烟工作并负责细化分解各项措施,各科室紧密配合,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创建“无烟单位”作为我院的年度目标,把控烟工作纳入医院的年度工作计划,确保控烟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落实。

二、落实责任,强化各种控烟措施

进一步巩固医院《创建无烟医院奖惩办法》的相关规定,为切实保证医院控烟工作制度的落实,每个科室按照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湖北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做好禁烟宣传教育工作,各科室甄选员工为兼职控烟监督员,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并劝诫吸烟行为。医院将科室控烟情况与科室绩效考核相结合。

三、切实开展各项控烟宣传活动,营造控烟良好氛围

1、营造控烟氛围。

将医院控烟工作计划、控烟制度及健康指导等利用网络工具进行宣传,发布控烟公益广告宣传,使全体干部职工都知晓并自觉遵守。在办公室、会议室、走廊、LED显示屏等所属区域醒目位置设置控烟警语、标示和监管部门电话,随时提醒院内职工和院外群众不要吸烟。

2、开展主题日宣传活动。

利用爱国卫生月(每年4月)、世界卫生日(4月7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控烟工作领导小组要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义诊,发送宣传单等形式,提高广大群众对烟草产品的认识,控制烟草危害。

3、将控烟工作纳入科室健康教育考核。

要求各临床科室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关于控烟工作的健康教育,并将此作为健康教育内容确保落实到位。

4、医院门诊考虑开设戒烟门诊,设戒烟咨询电话(即门诊部工作电话),由医院专家为吸烟病人提供戒烟指导。

四、加强管理督导,确保顺利通过无烟医院检查验收,控烟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医院各科室的控烟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提出整改措施。

医院控烟工作计划5为加强我院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医疗工作环境,根据卫生部《关于20--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和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全国无烟医院评估标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医院控烟工作计划。

一、巩固无烟医院的目的

1、为患者和职工创造健康良好的就诊和工作环境;

2、提高医务人员戒烟意识,掌握戒烟方法和技巧,降低医务人员的吸烟率,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3、完善医院控烟制度,建立科学的医院控烟模式,推动医院控烟工作持续开展;

4、总结医院控烟经验,为贯彻控烟政策及在全社会推动控烟工作提供依据;

二、完善医院控烟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控烟领导小组,下设控烟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医院控烟工作计划、实施办法、管理制度和评估办法;协调各部门开展控烟的宣传、教育工作;监督落实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

1、医院控烟领导小组

组 长:叶春福

副组长:何旗明严松林

成 员:王亮兴陈键斌钟建良刘 静李美珍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2、医院控烟监督员和巡查员。

监督员负责指导和监督控烟工作,巡查员负责加强巡视和规劝。

巡查员:钟建良、陈键斌 刘 静、李美珍、保安人员

4、各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和控烟骨干为组员的控烟管理小组,各科室控烟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控烟管理制度,根据医院工作计划开展控烟管理工作。

三、制定控烟计划和实施办法。

1、根据基线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控烟计划和实施办法,并将巩固无烟医院纳入医院发展计划。

2、建立健全医院控烟制度和管理办法。

(1)制定控烟领导小组的工作制度及职责,负责检查实施办法的执行情况。

(2)将创建无烟医院工作结合到医院的日常管理和医疗工作中,实行院、科两级管理。

(3)认真执行控烟考核办法与奖惩制度。

(4)落实控烟监督员及巡查员的工作制度及职责,定期检查记录执行情况。

(5)落实医务人员简短戒烟劝导规定,明确医院全体员工劝阻吸烟的责任和义务,将就诊者吸烟情况纳入问诊内容,并在病历中记录。

(6)落实戒烟门诊及戒烟医生工作制度及职责。

(7)完善室外吸烟区设置和管理办法,配置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语标牌。

四、加强控烟宣传,创建无烟环境。

1、通过媒体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宣布医院是“无烟医院”,接受社会各界的支持、理解和监督。

2、医院室内全面禁烟,在室外设置吸烟区。

(1)医院内所有室内场所,包括候诊区、治疗区、病房、检查室、手术室、医护办公室、值班室、会议室、走廊、楼梯、地下停车场等公众场所全面禁烟。

(2)在医院大楼的主要入口处等明显位置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警示牌,在所有禁烟区域张贴禁烟标志,告知医院员工、患者、家属及来访者不得在医院室内吸烟。

(3)分别在花园、停车场设置吸烟区,有明确的引导标识。

3、进行控烟知识宣传:

(1)在导医台、分诊台、病房、门诊候诊厅等处摆放控烟宣传资料供取阅或向就诊者、来访者发放控烟宣传材料,宣传烟草的危害和控烟知识(如吸二手烟的危害、戒烟的益处、戒烟方法与技巧)。

(2)利用医院网站、宣传栏、电子屏、院周会、职工大会、医患沟通会等形式,向全院员工、就诊者和来访者进行控烟宣传。

(3)将控烟宣传资料纳入住院及门诊病人须知,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医学知识,告诫病人、家属和来访者禁止在医院室内吸烟。

(4)每年为医务人员及社会吸烟人员安排吸烟危害性与戒烟方法的知识讲座,新员工上岗安排控烟教育培训。

(5)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主动向病人及家属口头宣传吸烟的危害性,积极劝阻在控烟区域内的吸烟行为。

4、医院室内禁止摆放烟草制品及烟灰缸等烟具。

5、医院餐厅等区域内禁止出售烟草制品,禁止各种形式的烟草广告和赞助活动。

6、控烟监督员加强对各科室的控烟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控烟巡查员加强巡视及劝阻吸烟。

五、进行控烟干预活动。

1、对员工进行控烟培训。

(1)培训目的:加强员工控烟能力,了解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和医生对控烟的责任;掌握戒烟方法和技巧,降低医院员工吸烟率,提高控烟参与意识。

(2)培训对象与内容:

①全院员工培训内容:医院控烟计划、政策、奖惩和有关管理规定等。

②控烟负责部门工作人员培训内容:吸烟者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如何指导、监督、检查各科室的控烟工作。

③医务人员培训内容:控烟知识,对吸烟者提供简短的劝阻指导(包括:吸烟的危害、评估吸烟的程度、戒烟的益处及戒断症状的处理、防止复吸的技术指导和安排随访)。

④控烟监督员培训内容:以检查要点培训为主。

⑤控烟巡查员培训内容:重点是规劝技巧的培训。

2、进行控烟干预:

(1)向医务人员发放控烟知识材料。

(2)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活动:如控烟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征集控烟短信等,促进医务人员掌握控烟知识、戒烟方法和技巧。

(3)帮助吸烟员工设计戒烟方案,进行药物治疗,消除因戒断症状而出现的恐惧心理,提供防止复吸的技术指导,最大限度地减少戒烟带来的不良反应。

(4)对门诊、住院患者、家属和来访者进行控烟宣传。提供宣传材料或在患者就诊手册中加入控烟宣传内容,进行吸烟有害的健康宣传和促进。

(5)医务人员对门诊及住院患者要询问吸烟情况,进行简短的劝阻和指导,提出戒烟建议,并在病历中记录。

六、提供戒烟指导和服务。

1、在内科门诊设立戒烟门诊和咨询电话。

2、各科室医务人员应掌握戒烟方法,对所有就诊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简短的戒烟询问和指导。

3、戒烟医生对准备戒烟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戒烟计划,进行戒烟干预,开展咨询指导和药物治疗并举的综合服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