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立医院会计制度范文

公立医院会计制度精选(九篇)

公立医院会计制度

第1篇:公立医院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会计制度改革;新医改

新医改对于中国的医疗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长期以来,中国公立医院所执行的会计制度虽然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而有所改变,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并没有适应时代的需要,没有根据公立医院自身发展的需求而调整和完善。中国目前进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医院的内部管理状况正发生着变化。公立医院会计制度所体现出来的不适应性更加明显。对于中国的医疗事业而言,新医改要求公立医院会计制度需要深层次调整,实现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周到的医疗服务。

一、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适用范围的影响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活动展开情况,还要考虑到医院业务活动中的资金管理情况。因此,新医改需要明确制度的适用范围。旧会计制度主要适用于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新会计制度则在旧制度适用范围内有所扩展,延伸到基层卫生机构,实现了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全覆盖。现行的公立医院会计制度适应了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公立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行的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对于制度的适用范围以明确,即本制度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都适用,这就使得医院会计制度适用范围不再具有局限性,可以有效地保障医院会计信息质量[1]。随着中国医疗机构市场化发展,非公有制医院的数量增多,这些医院主要执行的是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一些履行医疗服务的民间机构也应运而生,这些医院需要对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参照执行。对于不同层次医院制度管理中所存在的差异,新医改中强调“积极稳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这就意味着公立医院将工作重点体现在公益性和公共性,在此基础上转制改革。公立医院的社会化发展,使得闲置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在此基础上优化医院管理布局,使医院的功能性得以充分发挥出来。新医改在实现医疗机构之间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的基础上,还能够促进相互之间的竞争,以推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核算的影响

会计核算基础包括两种,即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所发生的是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其标准是本期款项的实际收付,只要是本期实际发生的,即便该款项不属于本期,也被划入到本期款项范围内;权责发生制更为注重本期的收入权力和费用支出义务,其标准是属于本期的收入权力和支出义务,以此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按照旧会计制度,医院的会计核算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来执行,同时还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新会计制度对于医院会计制度核算以进一步明确,取消了收付实现制,要求医院的会计核算基础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在对医院会计收入进行确认的时候,要求医疗服务活动已经发生且收到货币资金。与此同时,还要对记入账目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由此而使得成本核算更为准确,对于医院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2]。此外,在新医改中明确“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医院的经济效益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按照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医院可以通过服务渠道对这部分损失以弥补,诸如药事服务费、技术服务费以及各种政府投入的增加等等。新医改中以推进医药分开为主,实行药品零差价率销售,那么,医院会计制度中的“药品进销差价”作废,同时,“以药养医”的核算也被取消,由此而改善了医院的运行机制。医院的会计信息内容主要涉及到医疗费用、价格以及各项财政补偿等等,会计信息更为充实而准确。

三、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内容的影响

按照旧的公立医院会计制度,非盈利的固定资产资本明显不足,一方面体现为公共服务的补偿机制缺乏合理性,导致医院的财务问题没有真正意义地解决;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的账面使用“累计折旧”科目虚增,导致财务业绩失真。新医改中对于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卫生系统的服务体系的设计都应该遵循公益性的原则,坚持公益性原则。”这对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形成了极大的挑战,主要是由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还没有将相应的公益性会计科目建立起来,因此无法提供有效的公益会计信息。医院的固定资产也没有进行公益性资本化的设计,这就需要医院将公益性补偿机制建立起来,尽量少量占用社会公共资源,避免公共资源按照资本化处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四、深化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将公立医院会计制度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延伸到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公立医院改革后,能够充实会计制度中所存在空白,促进公立医院能够更好地发展,会计制度中可以对单独的公益性科目以设置。增设公益性会计科目后,固定资产的公益性资本化方式得以创新设计,使得盈利性与非盈利性得以区分[3]。公益性科目的设置,有利于向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提供准确会计信息,以获得相应的公共服务补偿。随着会计制度适用范围的扩大,营利性医院参考新会计制度也得以运行,能够按照有关规定缴纳税款。改革医疗会计科目、药品会计科目以及相应的会计核算方式,使核算内容更为规范化、科学化,减少医院在收入上的亏损。根据医院运行实际,将统一的医疗成本核算体系建立起来,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树立成本核算意识,并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提升业务水平,能够使医院的成本类型、费用涉及范围、会计核算口径等统一化,使得成本信息更具有可比性。此外,公立医院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应该加大度风险金的管理,从而确保会计制度更加完善。第一,确保医疗风险金的科学性。在新医院会计制度的作用下,风险金应当从医疗收入中计提,用于支付医院发生医疗事故时所赔偿的资金,那么,风险金计提的比例不应该超过当年医疗收入的1%~3%,而且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借记“医疗业务成本”科目,贷记“专用基金医疗风险金”科目。由于医院不同科室间有很多的差异性,在处理医疗风险时,只是按照收入比例进行分摊会存在不合理之处。因此,医疗风险金应该选择更加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摊,从而使得各科室的成本得以真实的反映出来。第二,加强医疗风险基账户管理。风险金超支的部分,要在提高下一年的缴纳比例,对于没有医疗事故的科室予以奖励,下一年降低计提比例,并将剩余基金结转到下一年使用,从而降低风险金管理的风险。同时,医疗风险金应当设置专户管理,在“专用基金—医疗风险基金”账户设置各科室的明细账,然后加强对风险金进行科学的管理,一旦发生医疗事故,需要对医院匹配数额和风险金账户实际支出差额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确保医疗风险基账户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第三,风险金核算内容。某公立医院建立了医疗风险金专户,专款专用,例如计提风险金为100万元,医院出资70%,职工缴纳30%,计提的风险金80%用于支付医疗纠纷补偿费用,20%用于奖励医疗质量高的临床科室。

五、结论

综上所述,新医改对促进公立医院会计制度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以来,与旧医院会计制度相比实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进,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依然存在着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是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适用范围、医院会计制度核算以及会计制度内容的影响,需要在具体执行中能够对相关内容有充分认识。此外,还要建立统一的医疗成本核算体系,以使成本信息更具可比性。

参考文献

[1]李小波.新《医院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思考———以三甲医院为例[J].新财经.2014(01):353-354.

[2]程文.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的分析[J].会计审计.2013(13):63.

第2篇:公立医院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 公立医院 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陈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顺应时代的要求。财政部通过分析我国公立医院与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联系,重新制定了《医院会计制度》。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做出了具体的规范和要求,倡导医院精细化管理财务事项,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公立医院实施的特点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既是为了提高医院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是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公立医院只有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管理力度,才能使得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得到提高,才能保证病人的利益得到真正维护。新医改条件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公立医院应摈弃落后的财务管理思想,结合实际情况,真正以病人的利益为出发点。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完善了固定资产的收支核算

之前的《医院会计制度》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比如:固定资产的记录和跟踪信息没有考虑到折旧问题,难以衡量其实际价值;存在重复多次申报问题,导致资产虚拟和资产不实;资产信息的更新速度慢,管理落后。针对这些问题,新《医院会计制度》做出了调整,给出了详细的审核标准和要求,完善了固定资产的收支核算机制。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公立医院的实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原有的《医院会计制度》由于时间长,已经深入到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中了,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快的改进;医疗行业的竞争现在也是很激烈的,一些单位由于聘用了具有丰富经验的财务工作者,不可能即刻将其解聘,而这部分人有可能会阻止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涉及的内容和知识较多,公立医院的财务人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深入了解,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做出调整。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不足

单位从事财务管理和资金预算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如实地反映发生的经济活动,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进而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效率。这样看来,我国公立医院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当切实反映医院资金的运行情况,方便后期的改进活动。如实、客观、公正地反映经济活动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此,我国很多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相对落后,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实际情况,只看重当期报表中的闪亮点,不愿意接受其中反映的问题,目光比较短浅。另外还有些公立医院,虽然预算工作做得比较好,但是执行力度不够。

(二)公立医院财务核算方法需要改进

成本核算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和管理模式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很好的决策依据和信息支撑。我国很多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较落后,管理模式陈旧,难以融合先进的核算理念,给医院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带来了很多问题和不便。陈旧落后的成本核算方法不仅使得核算结果不精确,更不能如实地反映医院的经济运行情况,不能让医院领导管理层正确认识和定位医院的财务实力,严重时会导致决策失误、资金损失。

(三)公立医院财务分析的效用不到位

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具便是财务报表,也是财务管理工作者的辛勤成果,因此,重视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财务报表的分析是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但在我国许多公立医院中,大家对财务管理的理解存在误区,不能很好地认清工作的重点和目的,常常认为报表只是形式工作,只是用来换取国家的行政拨款,没有看到财务报表对医院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日常业务的记账、算账和报账上,虽然做了财务报表,但却甚少深入研究分析,不能及时发现报表反映的问题,也就无法提出改进措施。这些都不利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和有效分析财务信息。

三、促进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公立医院实施的措施

(一) 提高医院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医院财务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会计部门的工作,会计工作的质量与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挂钩。医院可以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或者进修,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素质,从而提高医院财务工作的质量。医院也可以聘请专家进行讲座或指导,使会计人员及时了解国家的财政法规和相关政策变化,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医院可以引进具有高素质和高学历的财会工作者,改善医院会计人才的结构,增加新的工作力量,建立科学规范的会计体制,认真贯彻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医院内部加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宣传,让医院财务部门和其它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了解新制度,并根据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行新《医院会计制度》。

(二)做好医院财务分析工作

财务分析工作不仅是医院用来总结某一阶段的收支状况,也是对下一阶段工作的指导依据,在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公立医院做好财务分析和评价工作,可以客观地总结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且提出解决方案,更好地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新《医院会计制度》颁布实施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必须要结合微观经济理论与自身情况,内外结合地调整财务管理方案,总结经验教训,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分析医院的财务活动。具体来说,包括分析医疗行业的开展情况、医药费用和医疗服务的数量与质量等。加强公立医院的财务评价和分析能力,科学客观地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和长远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全成本核算

医院全成本核算是最近讨论比较热的一个问题,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了成本核算的原则、对象和方法,充实了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内容。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列示了成本报表应该遵守的格式,并要求将其作为附件附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上,一起上报,倡导运用信息化手段,统一核算各项成本,设定标准的成本核算软件系统,汇总基础数据,分门别类地进行成本核算。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现金流量,对财务进行统管统分,杜绝任何部门“小金库”的存在。

(四)加大财务监督力度

公立医院要加大财务监督的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职工代表大会,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和经济决策方面的事情,发表意见,提出好的建议。对于涉及职工利益的财务事项,向全体员工征集合理意见,调整原有结构中不合理的财务事项。对于职工代表大会的内容和各项经济事项的决策情况,以及重大资金的流动情况,应公示与公布栏中,让全体职工都了解和知道,促进财务管理的规范运行。公立医院应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加强财务监督,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记好帐,还要把好关,做好监督工作。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法制也在不断完善,财务人员应具备现代要求要求的依法监督能力。

四、结语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和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实际操作当中,医院要深入认真学习新制度,研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根源上找到原因,然后再结合新制度的要求进行改进、调整,不断完善医院内部现有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让新制度能够更好地为医院服务。虽然这是一项艰巨且长期的工作,但对于公立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却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肖夏. 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思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01).

[2] 李丽. 新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重点的探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3(06).

第3篇:公立医院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公立医院;方式;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对于医院而言非常重要,它是医院正常运行的核心和重点,同时也是医院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在开展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务基础,如果出现了风险,那么就可能会影响医院的发展。因此,如何合理的对财务进行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新会计制度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所产生的影响

(一)对医院财务管理目标所产生的影响

在如今新制定的会计制度之下,事业单位要求财务管理目标必须要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所以医院必须建立科学发展观,采取合理的措施,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另外还要对财务指标制定新的规定。这样才能够适应新会计准则的发展要求,并且达到医院的管理目标。

(二)对医院会计核算体系所产生的影响

建立了新会计制度以后,医院在处理会计流程以及会计报表的时候,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和过去的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其增添了很多个部分。举个例子:在对金融工具进行分析和测量的时候,里面增加了很多关于会计核算的体系,这样就给医院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三)对医院财务报表所产生的影响

在新会计制度之下,每一个医院都需要对自身财务报表进行统一编排。在过去,很多医院的财务报表不规范,缺乏一定的标准,这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医院的财务管理也应该进行改革,重新编排的财务报表有利于医院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

二、目前医院财务管理的问题

(一)在管理制度方面没有一定的执行力

很多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没有一定的执行力。一般情况下,医院仅仅只是对医疗服务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关于医疗器械以及药品等部分,却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此外,在采购药品、器械的时候,也没有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来进行。采购人员出具的财务凭证根本不能够满足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不够到位

根据笔者的调查,一些公立医院没有制定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制度。对于财务会计的凭证、账目等,也根本没有进行实际的管理。此外,因为医院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达不到一定的要求,甚至会出现一定的风险。

(三)没有采取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

在实施了新的会计制度之后,必须要采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医院财务管理的需要。举个例子,采用了财务软件,可以对财务管理的每一个部分进行规范。但是,目前很多医院都没有采用先进的财务软件,这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比较滞后,不但效率低,甚至还可能出现一定的问题和风险。

三、新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新举措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制度

因为新的会计制度对预算有很高的要求,过去的预算编制方式不能再适应医院的需要了。所以,必须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来采取新的方式。总体来说,需要采用增量预算、弹性预算以及零基预算等一系列的方式,来将会计数额进行固定。再通过分级编制以及其他的形式来对预算的目标进行分解,最后落实到位。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医院在新的会计制度下更好的实施管理措施。同时也能够使得每一个科室的财务管理都井然有序,达到医院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二)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

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对于医院的管理是非常有利的。很多公立医院都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而且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制度并不了解。新会计制度实施之后,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更高。所以,医院必须培养出更多优质的财务管理人才,这样才能适应财务管理的需要。而且财务人员自身也需要不断进行提升,比如参与计算机培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医院更是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最后医院还要建立自身的财务管理机制,使得财务管理能够更加顺畅的进行。

(三)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医院的财务管理非常重要,需要长期进行。而且其容易出现一定的风险和问题,所以医院必须要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能只重视短期利益,要重视长期利益。为了时时刻刻防止风险发生,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意识到当前可能出现的风险。如果当前的业绩比较好,也不能掉以轻心,要保持警惕,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这样才能够减少风险出现的机率,并且更好的适应新会计制度。

(四)建立合理的支付制度医院的支付制度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财务管理人员对医院资金的支付,更是要进行严格管理。比如,在进行采购之前,财会部门必须要向采购人员索要相关的资料和凭据,因为这些凭据是支付

的重要凭证。支付票据必须要得到相关人员的认可,并且签字后,才能确定付款的进度。另外还要预留大概20%左右的余款,采购的最后阶段再支付和结算。这样可以避免采购回来的药品和器械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需要扣款,但却无法扣款的情况发生。所以,这样的支付制度是非常科学合理的。

(五)对收益进行合理的分配

第一,要根据医院收益来对上缴的基数进行确定。目前,尽管很多医院有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但是根据全成本核算的要求来进行衡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存在毛长利短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些医院为了防止患者认为看病贵,就减少了药品和耗材的成本,所以医院在上缴毛收入比例后,却发现有所亏损。所以,需要按照医药的收益来对上缴的基数进行确定。第二,医院需要根据类别来上缴比例,因为不同的医院实际情况不同,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医院,可以降低一些比例。这样能够提高医院保障能力,也能够促使医院对收益进行合理的分配。

(六)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

为了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必须要摒弃过去的传统记账方式,实施电子信息存档模式,对财务状况进行科学的管理。因为过去的记账方式不但效率低,还容易出现差错。同时,还可以使用软件来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管理者根据其中的关键数据,可以更加科学的进行决策。不管是医院的医疗设备还是设施,全部需要实施一体化、信息化的管理,从而确保每一个账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另外,还要根据财务的基本情况来进行分析,为医院提供更具备参考价值的依据,帮助医院更好的进行管理。因此,医院必须要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

四、总结与体会

综上所述,国家新制定的新会计制度,不但强化了医院的预算,还规范了医院的会计核算信息。所以,公立医院为了尽快适应新的会计制度,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改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医院减少财务风险,并且顺利的运行。同时,这也是建立新会计制度的重要目标。

作者:孙佳蓓 郭妍 雷雨 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姚秋群.新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基建财务管理的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188-188.

[2]许蓉.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构想[J].财经界,2014,(32):137-137.

[3]张瑶.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研究[J].中国经贸,2015,(12):248-248.

[4]戴玲.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J].商情,2014,(36):93-93.

第4篇:公立医院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 强化 成本 控制

成本管理是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成本控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公立医院要“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因此,当前公立医院要以贯彻新《医院会计制度》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现就公立医院如何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做如下探讨:

1.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的现状

我国公立医院虽然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改革,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成本管理模式,大多数医院只是按照各自的方法进行成本管理,缺乏科学规范的医院成本核算统一标准和制度体系,在开展成本控制工作上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

1.1 公立医院成本控制意识淡薄、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

由于公立医院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公立医院和职工的成本意识及降低成本的主动性尚未完全建立,公立医院在抓医疗服务质量,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时,很少在降低医疗成本上下工夫,存在搞投入不计成本,重收入管理忽略支出管理。不少职工以为成本控制是管理者的事,与个人没有多大关系,有的职工认为,科室全部消耗材料都已从病人身上收回来了,所以无需控制医疗成本。

1.2 成本控制措施未落实

由于医疗服务的成本变量较大,涉及部门多,精确的成本分摊难度大,操作复杂,造成公立医院的成本控制还没有全方位、多层次展开,也没有明确的职能机构专门负责成本管理工作,有的归口于经管办,但人员不足,或人员的能力素质达不到要求,只注重成本核算不注重成本控制,从而形成了成本控制形式化。

1.3 公立医院对成本控制分析不重视

成本控制是对尚未发生的消耗进行控制,在成本形成的过程中与事先测定的预算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形成差距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把不必要的消耗控制在未发生之前。而这正是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的薄弱环节。如有的公立医院缺乏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购买的CT和核磁共振等大型设备使用效益不高,造成资金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浪费,从而使医疗成本消耗过大,影响公立医院经济健康发展。

2.强化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的对策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成本核算必将成为医院经济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在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中,成本管理的重点是人、财、物的管理和控制。为了更好地做好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和控制,当前应采取以下对策:

2.1 树立全员成本控制意识

由于成本控制涉及范围广,需要全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使人人认识到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是成本控制顺利实施且达到控制目标的重要基础。因此,公立医院要建立以降耗节支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责任制,将成本管理的责任落实到科室和个人,以增强全体人员的经营意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2 优化临床路径和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

成本控制是对尚未发生的耗费进行控制,把不必要的耗费控制在未发生之前,是一种事前监督。公立医院要通过优化工作流程,从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控制成本两个角度优化临床路径管理,简化既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又耗费成本的工作环节,以优化医疗服务模式,规范诊疗活动,减少或杜绝不必要的医疗浪费和消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3 积极推广和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积极选择应用效果显著、成本低廉的先进医疗技术和药物、材料进入临床应用,在依靠科学技术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新开展的诊疗手段必须通过成本效益评价,坚决控制价格昂贵、效果不佳的诊断治疗方案和方法进入临床应用。

2.4 加强对资产采购环节的控制,减少资产的浪费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各种设备,材料在公立医院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资产管理的好坏在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公立医院要重点对材料消耗等变动成本进行控制。要通过集中招标采购,联合招标采购等方式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要加强材料的库存管理,减少材料库存的浪费与损失。

2.5 建立完善相关奖惩制度,健全对成本控制的监督

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体中应将有关成本控制的考核内容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体现出来,要明确规定成本控制不利的处罚条款。对于成本控制工作基础好,各项有关制度制订执行健全的公立医院,可将成本控制考核结果直接与员工经济收益挂钩。

2.6 建立信息化网络平台

全方位地大力推进计算机网络化建设是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及时准确高效的基础,成本核算工作量大,完全依靠手工劳动很难保证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本核算管理必须摆脱手工操作的传统方式,应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解决成本核算过程中的数据处理问题。

总之,面对不断深化的医药体制改革,各级公立医院都要从自身管理现状着手分析问题,采取符合公立医院实际情况的有效措施,强化成本控制,降低医疗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实力,促进公立医院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公立医院行政管理部门成本控制研究[J].中国医院,2008,4:48~49.

第5篇:公立医院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会计 新制度 问题 对策

随着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型公立医院面临的经济环境和管理环境更加复杂化、多元化。使得旧制度在实际应用操作中与现实情况逐渐相悖,因此,启用更加完善,也与现阶段环境相吻合的新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旧制度对比

与医院原有财务制度对比分析可知,新制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适用范围、核算基础、会计科目、财务报告体系等方面。

新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专科医院、中医院、疗养院、门诊部、综合医院等 我国各类进行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不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新制度规定医院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包括资产、净资产负债、费用和收入。废弃了以往收付实现制的应用,医院的会计核算基础就此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一致。

新制度规定医院财务报告必须包括资产负债表、业务收入支出明细表、收入费用表、基本建设收入支出表、财务补贴收支明细情况表、净资产变动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情况说明书以及会计报表附注。

二、新旧制度衔接难点

资产清查作为新旧财务制度衔接中的难点和要点,在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改革难点:

(一)已完工项目的长期宕账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正不断增加,各地区各级医院的规模随之不断扩大,很多医院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建或扩建了许多基础设施。这就造成了在新旧制度衔接过程中中,待冲基金和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难度加大,但是如果不及时确认,将会造成资产、净资产核算不真实,会计信息不完整。

因此建议医院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第一条规定,对于未办理竣工决算,但已经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先按估计价值计算成本,并计提折旧;等到办理完竣工决算之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账目,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二)药品折扣问题

药品商业折扣问题是指医院采购药品时,遇到药品价格下调,或大批量购买时,供应商给予院方的货款折扣。医院药品的采购方式与商业企业商品采购方式基本相同,但新会计制度下,对药品的采购成本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应将货款折扣计入“其他收入”科目,实物折扣计入药品管理系统。

(三)药品进销差价的结转问题

新制度规定,将原来的按药品售价核算成本改为按药品进价核算成本,将原有的科目“药品进销差价”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药品”的借方,并作为减项。在结转过程中,由于各医院内部实际情况的不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有些医院在进行药品结算时采用条形扫码的方式,药品分批次被购入时没有及时计算统计出药品进销差价,而是后期按照药品进销差价率计算,这就导致账目中药品进价与实际进价之间存在差额,而通过条形扫码保留的是药品实际进价的记录,因此建议账目记录要及时,并根据实际药品进价记录。二是在旧的会计制度中,药品进价发生变化时,医院直接在药品管理程序中作出调整,建议以新制度为标准进行调账时,药品进价以最近一批的药品进价为准。

三、推行新会计制度的几点建议

新的会计制度与旧的会计制度相比,更加贴合实际,增强了可操作性。医院推进新制度的实施,可以从转变财务人员观念,加强监督检查、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入手。

(一)转变财务人员思想观念

旧的财务制度仅重视分析收入费用总表和资产负债表,强调收入确认和费用配比。而新的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量表,旧的财务观念不适用于新制度的执行,因此要求财务人员尽快转变观念,从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制转变,同时重视现金流量,从而适应新制度的发展要求。同时,应加强对新制度核心思想的培训与学习,医院领导也应重视财务工作的建设。

(二)完善相关监管制度

在新会计制度下,应实现待摊费用的完全使用,要明确权益性支出和资本化支出的界限,以此为精细化核算成本的基础。在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医院财务工作者也要明确新制度新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进取,不要停滞不前。医院要制定相关的监管制度,不定期的抽查,以保证财务制度执行的严格性和财务人员操作的准确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的推动新制度的施行。

四、结束语

新制度的施行是顺应时展的重要举措,医院要在积极推行新制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从而加快新制度的实施进程。

参考文献:

[1]孙筱芬.医院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研究[J].金融经济,2012,12(3):157-158

第6篇:公立医院会计制度范文

摘 要 公立医院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两个制度)是1999年1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的,这两种制度在规范医院财务行为、加强医院经济管理、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现行的两种制度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执行的过程中各种缺陷和弊端日益显现出来,为了保证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对现行的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进行改革。

关键词 公立医院 会计制度 财务改革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对卫生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行的两个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需要。面对这种情况国家重新颁布和修订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在全面加强医院预算管理,严格医疗机构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节省了预算成本,促进了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

新制度与旧制度有哪些不同点,经过本人对新旧制度的对比,总结出了新制度的优越性和旧制度存在的缺陷。

一、现行(也就是旧的)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就公立医院来说,要处理好两种资金的使用:一种是财政资金的使用,另一种是社会资金的使用。但是要特别注意社会资金的盈利性。这就暴露了单一的会计核算体制难以满足其财务要求,使医院的财务状况失去了真实性。

2、财务处理造成资产、负债、净资产不真实。(1)虚增国定资产总量。公立医院在国定资产使用中,一般不会计算国定资产在实际使用过程的损耗,这样就造成了国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无法体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新旧程度,更不利于报表者充分了解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特别是遇到医院合并、分离、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报表人员根本不能及时全面的了解真实情况,不能对国定资产做出真实的评估。(2)虚增了净资产。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中没有实际记录使用的情况。公立医院一般是对固定资产提取修够基金的方式,使固定资产的资本金额作为净资产的一种形式逐渐沉淀于医院之中,但是固定基金的数额保持不变,这就使得固定资金两次甚至是多次使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重复额会越来越大。(3)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更新,不利于日常的管理。现在在没有明确划分比例的前提下,规定修够基金也可用于固定资产的大型修缮,无形之中就会侵蚀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基金,由于固定资产不计算折旧、毁损、盘亏等情况,公立医院将无法知晓该资产的实际损失情况,不利于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3、收入与支出反映不真实。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多更优秀的医务人员,培养医疗人才的重担就落到了医院的肩上。现在许多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承担了很多医疗科研的课题,这就导致了科研经费的支出,科研教学工作所带来的收支业务已经是医院财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继续沿用收付实现制只是简单在专用基金下进行科研、教学核算已不能准确反映医院的收支情况,影响到医院当年结余的真实性,进而影响医院的净资产。

4、成本核算不真实。在现实中,许多公立医院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需求进行核算,大多数医院并没有严格按照“配比性、重要性、权责发生性、谁受益谁负担等成本核算原则进行医疗、药品、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归集与核算。例如:水电费、维修费、住院费、挂号费等辅助部门的费用核算,大多归结到管理费用中去,然后再按医疗、药品人员比例分摊到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中去。这样的做法很难反映各项业务的实际成本情况,它既不能作为政府部门制定医疗改革的依据,也不能为收费标准提供依据,难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二、改革后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体现出的优越性

1、适应了医疗改革的时代要求。根据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要求,新修订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符合医改的要求,为医改提供了服务,有利的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2、同时满足了财务核算和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新制度明确规定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并规定地方可结合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交、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真实反映了医院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财政给的钱应作为基本支出而不应列入成本核算。

3、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引入,有利于医院各部门明确自己的权力和义务,能够明确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办事,避免了权限不明,事情混淆情况的发生,有利的促进了医疗改革各项事业的发展。

4、体现公益性。增设公益性会计科目、创新设计固定资产的公益性资本化方式增设公益性会计科目:在区分了营利、非营利基础上,在非营利医院会计制度中需要设立单独公益性科目,如增设“公益性支出”、“公益性收入”会计科目,以准确衡量其承担的责任、义务;同时在公益性科目的归集下,有助于政府合理测算其承担公共服务的补偿。

总结:新医改推进医疗服务成本核算和控制,将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提高成本核算意识,有利于树立成本控制理念;有利于对会计科目进行相应改革,设立成本类科目;有利于严格各类成本与费用范围、界限,统一核算口径;有利于建立统一标准的核算体系,加强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10(5).

第7篇:公立医院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会计制度;科目报表;公益体现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起始执行于1999年1月1日。十余年来的实践证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的会计核算质量,均起到了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医院组织属性的限制,医院会计理论的先天性不足,医院会计实践经验的后天性缺失,以及国家医疗行业、社会保障等政策的调整,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运行过程中的弊端、不足及缺陷也逐渐显现,很难适应当前医院会计核算和会计发展的需求,亟需进行创新和完善。基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运行凸显出的种种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医院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财政部借鉴医院会计的国际通行做法,结合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颁布了最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财会〔2010〕27号)(以下简称《新制度》)。《新制度》要求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于2011年7月1日开始试点试行,2012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

一、《新制度》的特点

1、会计属性的企业倾向性

医院会计制度的发展自建国以来经历了数次重大的改革,总的趋势是从行政型向企业型靠拢,行政主义色彩逐渐淡化。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于1999年1月1日,其较之以前的会计制度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会计要素的变化,引入了净资产的概念。即将实施的新《医院会计制度》是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基础之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科目,将企业会计的现金流量表纳入到了医院会计标报体系,体现出了成本管理的理念。探究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从表面上来看,是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变化,但是实质上是医院会计属性的变迁,企业会计的特征和属性在医院会计中开始彰显。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已经经历了漫长的20余年,现代企业的理念、框架以及相关的制度设计、监督、执行、评价等机制日益成熟,其会计核算制度和体系也逐渐与国际接轨。

医院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是为政府、医院管理层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而企业会计准则作为目前比较成熟、全面及规范的会计准则体系,在许多方面可供医院会计借鉴,从而为日益扩大的医院经济活动提供有用的会计计量、确认方法。医院会计借鉴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医院的资产负债状况和运营情况①。与企业会计的改革与发展相比,真正意义上现代医院会计制度的建立显得较为滞后,在实践需求的驱动下,不失时机地引入企业会计的理念,对强化医院会计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2、会计科目的增设与变更

《新制度》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基础之上,会计科目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短期投资、财政应返还额度、预付账款、累计折旧、累积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应缴款项、应付票据、应付福利费、待冲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科教项目结转、科教项目收入、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等科目;删减了药品、药品进销差价、开办费、应缴超收款、固定基金、上级补助收入、药品收入、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等科目;科目名称变更的有医疗支出变为医疗业务成本。从科目的增设与变更来分析,《新制度》会计科目的设计,一方面适应了新医改政策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医院会计制度在逐渐倾向于企业会计制度,也就是说现代医院会计制度正在逐步移植现代企业会计的理念。

3、基建会计归属医院会计体系

《新制度》将基建会计纳入到了医院会计大账,提高了医院会计信息的完整性,设置了“基建拨款”和“基建工程”两个总账科目。基建会计的并入,完成了医院会计一体化的进程,拓宽了医院会计的核算内容,使医院会计信息更加全面化、整体化、统一化,为正确解读、分析医院经济运行情况提供了更为翔实的信息。

4、会计报表的变更与补充

《新制度》会计报表体系较之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作了较大规模的调整,将原来的“收入支出总表”改为“收入费用表”,同时增加了现金流量表、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及报表附注。从会计的角度分析,这些报表的设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会计报告体系,报表设计及格式可以充分的反映医院真实的经营状况。

二、《新制度》实施的理性思考

任何制度的变革都会引发不小的思考,对于《新制度》也不例外。我国医疗卫生政策近十年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2009新医改政策的实施,迫使医院会计制度不得不进行创新。《新制度》的设计初衷一个是卫生政策发展的需要,另外一个是会计发展的需要,再一个就是医院实践的需要。理性思考《新制度》,并不是对其的否定,而是重视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保障《新制度》的顺利实施,确保该项制度的执行绩效。

1、《新制度》公益性的思考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新医改》)终于在公众的企盼中揭开神秘的面纱。《新医改》明确指出,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进一步强调了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新医改》作为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它相配套的改革措施也陆续出台。《新制度》的颁布实施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公益性的概念在公立医院的改革进程中被重新回归。

何谓公益?“公益”为后起词,后方才出现,其意是“公共利益”,“公益”是它的缩写。公立医院改革何以体现公益性?大部分的文献资料认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要解决医疗服务的公平性、适宜性及可行性,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简而言之即是承担并完成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现阶段,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医疗保健服务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公立医院除了承担公共卫生、科研教学、医疗抢险和医疗救助等社会责任外,还须提供安全有效、价格适宜、群众满意的医疗服务产品,这也正是公立医院最基本的公益性特征。公益和市场化何以区别?长期以来,公立医院的改革一直在公益性和市场化之间徘徊、挣扎和博弈,其重要原因是没有摆脱认识上的误区和行动上的怪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规律规则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公立医院的医疗活动是需要成本的经济活动,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下,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在《新医改》中已经指明,《新制度》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必须服从于《新医改》的精神和要意。单从会计的视角分析《新制度》,无论是科目设置,还是报表设计都较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进步了许多。在《新医改》的背景下,结合公立医院自身的属性,《新制度》更应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要求。然而全面分析《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驱利性,例如“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总账及明细科目的设置得到了强化。作为公立医院,流动资金并不富裕,这是多年来一个不争的事实,伴随公众医疗需求的刚性增长,各级政府都在加大对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也就是说对于全国的各级各类公立医院而言,闲余的资金并不宽绰,对外投资依然是遥不可及。其次,即使公立医院有一定的闲置资金,这些资金是用来投入到事业发展中去,还是投入到对外投资上去呢?投入到医疗资源上,增加的是医疗资源总量,如果实施对外投资,外部的不确定性,投资收益很难得到保证,若出现亏损,责任主体很难界定。再者,对外投资科目的开设,的确给医院决策层赋予了一定的自,对一些急功近利的决策层而言是一个利好,而对于医疗事业发展的长期性而言,难免会是一个重大的利空。因此,医院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以实现医院公益性为前提,任何有悖于此的设计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公立医院应该学习现代企业控制成本的先进理念,而不应该照搬照抄一些不适用的做法。

在《新制度》的报表体系设计中,我们注意到一些需要反映医院经营状况的数据和指标被置之于从属的地位。公立医院强调的是社会效益,而在会计报表主表中反映更多的则是公立医院的经济行为。公立医院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任何经济性数据都是对其社会效益的支撑,单从经济角度分析医院运行状况是有失公允的,在经济效益的基础之上着重反映社会效益应该作为医院会计报表的要旨所在。因此在《新制度》会计报表体系之上,有必要增设一些反映社会效益的报表,进一步揭示门诊总量、住院总量、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平均每人次住院费用、基本药物使用情况、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情况、各项医保政策的执行情况等。

2、管理费用的控制思考

相关文献资料显示,我国医院管理费用占医院总支出的比例在20%左右,而欧美国家所占的比例在7%左右②。《新制度》的会计报表体系较之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删减了管理费用明细表。相比较于企业来讲,公立医院的管理费用一直虚高不下,在医疗行业已经是一个通病。虽然各个公立医院都在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进行控制,但是收效依然微乎其微,根本原因,一是“重医疗、轻管理”的思想较为顽固,二是公立医院管理队伍的膨胀导致管理费用的日益增长,三是管理理念的自身淡化,导致管理成本形同虚设,四是管理绩效考核机制的缺位,无法遏制不断上升的管理费用。

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都已实施了较为完善且严格的医疗成本核算机制,但是在管理费用的控制上,其景象很是无奈,环境宽松,管理松懈,机动性、人为性的支出较为普遍。医疗行业主管部门历年来仅仅是对公立医院管理费用提出了一些较为柔和的要求,并未对其实施严格的硬性指标控制。基于公立医院自我管理权限的扩大,管理费用的增加或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医院内部的控制。相关管理费用报表的缺失,无法更好的彰显各医院领导层的管理能力,管理费用递增的势头更难得到遏制,容易引发医疗临床人员对医院管理行为的不满和指责。因此,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分析,在会计报表体系中,应予增设管理费用报表,管理费用的控制重点应该置放于机动性较强的办公费用、招待费用和差旅费用三个方面。

3、药品收入量化管理的思考

《新医改》明确指出,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新制度》规定,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的管理办法,这是国家治理整顿药品市场的重大措施。关于药品收入比例的确定问题,由于同级别医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孰高孰低,争议不断,量化管理实施较为困难。2010年4月27日,河南省卫生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监察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全省三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管理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规定,全省三级综合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不得高于45%;口腔医院、妇幼保健院(包括儿童医院)、精神病及其他专科医院和肿瘤医院、传染病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不得高于30%、40%、48%和50%。在该《意见》指导下,各地市对其所辖二级(包括二级)以下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也纷纷出台了药品收入比例控制指标。

药品收入比例如何量化确定?核定的依据是什么?在相关制度规定中似乎没有合理的答案。即使医疗卫生主管部门颁布了量化指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不会按下葫芦起个瓢呢?医院自身作为一个利益个体,药品收入的降低,很自然地会探寻其它收入路径,对于患者而言,总的医疗费用并不见得会有所降低,从每年持续递增的平均住院费用均可得到验证。制订“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的药品管理办法,需要其它同步的政策相配套、相跟进,否则难免会形成孤掌难鸣的态势。鉴于此,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应根据各类医院的不同情况,合理制定药品收入比例的标准,不能搞一刀切,并且实行分步到位,逐年下降。同时,在会计处理上也应给予明确,对超收上缴的药品收入设置合理的会计科目,并实行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

4、坏账管理的思考

“坏账准备”科目是会计谨慎性原则的体现。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设置了“坏账准备”核算科目,《新制度》对这一科目又进行了重申。新制度规定“医院应按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科目余额的3%一5%计提坏帐准备”。这是为了解决医疗欠费问题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医院正确核算收支结余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在以往的医院会计实践中,对科目的内涵和使用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计提基数缺乏科学性,应收在院病人医院费科目余额包含预收医疗款,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减去预收医疗款的净额才是医疗欠费。因此,坏帐准备的计提基数应为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减预收医疗款加应收医疗款之和。二是计提比例过高,医院按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的3%一5%计提坏帐准备,而企业按3‰一5‰计提坏帐准备,医院与企业相比大10倍,使医院经济负担过重,易使国有资产流失,因而应降低计提比例。而且。医疗欠费的产生并非全是医院经营失误造成,而大多是社会原因造成,政府有责任解决这一问题,在医疗收费末提高到按成本收费的情况下,政府仍应负担一定的医疗欠费。三是计提的会计期间有失公允,在年末计提坏帐准备,会造成年末当月的管理费支出增大,并不能真实反映每月的费用支出。因此,坏帐准备应每月按实际应收医疗费进行预提,年末调整,多减少补,以保证医院经营效益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徐力新,郑阳辉.关于《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调整建议.会计之友,2010(1) :106-10.

[2]汪娟.医院管理费用比例过高的原因及对策.中国卫生经济,2006, 12(12):71-72.

[3]财政部,卫生部.《医院会计制度》(财会[2010]27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财会[2010]26号)、《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

第8篇:公立医院会计制度范文

从1978年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开始。经历两个关键时期。一是1985年正式颁布了《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1992年颁布《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这是我国首次参照国际上通常做法和惯例构建了我国的会计制度。二是以1992年颁布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为标志的第二个重要时期.当时其内容是以规范我国内部经济主体为主要侧重点进行会计制度规范体系构建。随后1999年我国又修订了《会计法》,1997年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2000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等16个具体会计准则。至此形成了我国会计制度体系的基本形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1997年《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的,为医院会计制度产生发展提供重要基础。

以我国会计制度体系产生和发展为背景。医院会计制度构建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我国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发展也经历两个重要时期。一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医院财务管理办法》,制定《医院会计制度(试行)》,这一制度为我国一段时间内加强医院会计工作,统一核算办法.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在试行一段时间后。1997年我国又出台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预字[1997]286号),在此基础上,1998年正式颁布《医院会计制度》,以及配套的《财政部关于医院新旧会计制度衔接有关调账问题的处理规定》(财会字[1999]65号)。二是2009年财政部颁发《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该文件在积极肯定原有《医院会计制度》对于规范公立医院的会计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财政体制各项政策的逐步建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医院会计制度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绩效管理的需要。随后,为了更好地落实新《医院会计制度》,2010年颁发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征求意见稿)》的通知。新的征求意见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既借鉴了医院会计的国际通行做法.侧重于解决当前医院会计实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又适当地考虑了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

通过对我国医院会计制度发展历程的梳理.可以看出.从会计活动被制度化并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始,会计制度内部规范的确立就形成了财政制度决定财务制度、财务制度决定会计制度的格局。时至今日,会计制度仍然按照这种模式发展变革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会计制度规范的制定、变革主要由国务院财政部门负责.由财政部门提出意见和方案,并作为国家法律法规出台;另一方面。由于会计活动依附于国家财政活动.会计不但要履行会计核算等职能,而且还要履行监督职能。因此,在制度设计时必然考虑两种职能的实现问题。而作为会计制度一个重要分支的医院会计制度亦然,一方面,要履行自身为医院的经营管理等活动进行会计核算,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又要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为国家的医疗事业发展和改革服务。因此。在进行新医院会计制度设计时必须要考虑上述因素。

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局限性分析

(一)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客观评价和分析我国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是新形势下做好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工作的前提。我国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具体国际化借鉴和吸收由于医院会计改革步伐较慢、缩小医院会计制度标准与国际会计惯例之间差异的力度较小等效果不明显;制度规范内容由于缺乏系统性、协调性和灵活性而不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应对公益性内容设计、适应医药逐步分开的新医改政策措施不得力等。

(二)产生局限性原因分析

1、由我国医疗和会计制度管理模式决定。会计制度作为国家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就由国家的财政制度.进一步讲是由财务制度决定和限制。与此相对应。医疗事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也同样受制于卫生管理部门,这种管理模式决定了医院会计制度的变迁方式必然由国家财政制度和医疗卫生政策所决定。

2、受国际经济法律变革的影响。医院会计制度改革既要服务于社会现实的需要.又要受制于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一方面。政治环境发生变化。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所具有的作用逐渐发生变化。从原有的集中权利型向服务调节型转变.这一变化无疑对于医院会计事业产生巨大的理念革新;另一方面。社会法律环境的变化。我国一般是采用“立法会计”的模式,而英美法系国家则采用“民间会计”的模式。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会计立法模式势必要引入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模式,因此。我国医院会计制度的立法模式、法律规范的设计和法律规范体系的构建势必发生变化。

3、医疗事业本身的新变化。当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已正式,与之相关的医改配套政策也正在陆续出台。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势必引发医院会计制度的变革。

党的“十七大”之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以强化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职能为主题,并在文件中明确地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充分体现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大众、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此同时,新医改还提出为满足公立医院和多元化办医院的要求,采取“积极稳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就医问题”和以“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医院法入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有责任、有激励、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为内容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重要内容。毫无疑问,新医改所涉及的这一系列变化在彰显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向科学化进程迈进的同时,也进一步暴露出我国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所存在的诸多难以适应形势的问题。

三、新形势下我国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建议

(一)科学顺应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l、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立足国情,借鉴国际惯例,进一步推进会计标准建设背景下的医院会计制度标准化进程。

为进一步实现推进会计标准建设背景下的医院会计制度标准化进程的目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医院自身出现的新业务和新问题,适应规律,创新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医院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要按照国际通行国际惯例和规范。运用国际通用的医院会计语言,在使医疗卫生事业兼顾公益性职能的同时,促进国际间医疗卫生事业的交流,使医疗卫生事业成为国际间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媒介,从而为未来适应新形势下外国资本注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这一发展趋势做好基础性工

作。具体做法:首先,加强新形势下医院新业务的研究和探讨,及时制定和设计新的医院会计规则和标准;其次。不断修改和完善我国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和标准,使医院会计制度既能够满足医院自身管理运营,又能为实现会计制度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监督和服务职能。

2、根据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推动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型向社会需求型转变,满足医院会计制度最终服务于社会公共的需要。

在新形势下我国政府对于医疗卫生机构机制干预将大幅度减少,而改由宏观调控和维护包括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职能的实现.政府在致力于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更好服务大众的同时.加强医疗市场环境的构建。由于医院会计制度影响到政府的宏观调控,影响到医院自身运营管理,影响到非公办医院投资者经济利益。更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因此,加强医院会计监管,重视医院会计对医院自身公益性职能发挥则是未来政府工作的重心。为此。我们要依法加强对医院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整顿医院会计工作秩序,强化医院内部会计监督,继续医院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

3、创新医院会计理论和实务。建立复合型医院会计人员工作队伍。一方面,创新工作方法,调整在医院会计制度设计中如适用范围局限、“固定基金”科目核算不科学和由医院净资产虚增、坏账准备导致资产不实等等问题;另一方面,将科学技术不断地引入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中。加强医院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使医院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外语、法律、计算机、国际商务惯例等知识。逐步建立复合型医院会计人员队伍。

(二)加快应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变化

1、改革扩大适用范围,内容中融入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会计制度

新医改提出了“公立医院改革和多元化办医的要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入竞争机制,引人多样化资本融入医疗卫生事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层次多样。种类众多的医疗服务。势必要推动非公办医院和未来营利性医院的发展。因此.在发展非公办医院和未来营利性医院的背景下,加强对非公办医院和未来营利性医院的监督.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制度和操作规范则是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笔者建议改革现有医院会计制度,制定和颁布一部符合当前公办医院、其他多元化非营利性医院和营利性医院需要的医院会计制度体系。一方面,制定一套服务于公办医院和多元化非营利性医院的会计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制定一套服务于营利性医院的会计制度体系,其内容既体现作为营利性医院的营利属性。从而借鉴和吸收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同时又要借鉴和吸收营利性医院作为医院所特有的会计制度和操作规范,从而使医院会计制度按照多层次、多种类发挥作用。

2、加强体现公益性会计制度和操作规范的设计

从目前来看,对医院来说设立公益类的相关会计科目主要包括公益性支出和公益性补助。设计公益性会计制度的最主要原因是医院作为社会机构其主要核心职能是公益性职能。例如,对于一些社会公共事故、对于国家自然灾害等问题的抢救责任。一方面,存在法律无公益类会计科目的规定.导致有些医院不作为。目前尽管公立医院还能够做到上述事件发生后实施自己的公益职责,但在未来,随着非公立医院和营利性医院的出现必然会出现无法律规定而不作为现象发生。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公益类会计科目使得医院公益责任后缺乏相应的补偿机制,而导致医院会计制度和操作规范体系不健全,医院自身经营管理出现问题。

3、加强公益性资源的监管

我国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缺乏公益类会计科目,进而缺乏公益性补偿机制的同时,也存在着现有的社会公益资源缺乏合理使用和配置问题。这里的社会公益资源主要是指专项财政拨款、各级政府拨付专项补助、专项基金等。一些医院存在利用上述社会公益性资源购置医院设备,进行医院建设等活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上述内容采取借记有关“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规定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但计提修购基金,借记“医疗或药品支出”、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办法进行处理。从表面上看解决财务成果的真实性问题,但是由于缺少“累计折旧”科目,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虚增,而按照原始固定资产进行一定比例的修购基金提取,势必造成重复列支有关费用.最终导致财务记录和结果缺乏真实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缺乏对于社会公益性资金的资本化处理.而仅仅作为一般费用进行记录和处理。

可见,增设公益性会计科目、创新设计固定资产的公益性资本化方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方法。具体做法:在增设公益性会计科目方面,首先要区分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医院:其次。非营利医院会计制度中设立单独公益性支出和公益性收入等。在创新设计固定资产公益性资本化的方式,一是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和“专用基金”科目中的“修购基金”明细科目,新设“累计折旧”科目;二是设立“公益性资本”和“财政专项支出”,对落实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资本化和费用化区分,

4、适应医药逐步分开,改革相关会计科目和核算方式

新医改明确指出:“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不得接受药品折扣”、“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途径”、“增设药事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要改革药品加成政策,实行药品零差价率销售”、“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等。但是,目前医药会计核算存在药补医现象突出和医疗药品的收支核算不配比。这些问题加剧了多开药、开贵药的逐利行为和医院运行机制的扭曲.管理费用的分摊方式过于简单。而缺乏合理性。

为了适应新医改医药分开。医院会计制度应该进行相应的积极调整。一是取消“药品进销差价”科目:二是增设有关药事费用等会计科目及进行核算规定;三是消除以药养医现象,避免医生逐利行为和医院不正常运行行为;四是医院会计信息实现真实状态。

第9篇:公立医院会计制度范文

一、公立医院推行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

公立医院和一般的企事业单位有所不同,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在公立医院的管理中,管理会计主要负责对医院的经济和财务行为进行管理,是推行精细化管理重要的保障。

(一)为公立医院的深化管理提供经济参考依据

在医疗制度的深化改革过程中,公立医院自身的经济来源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传统的公立医院管理中,医院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政府财政的拨款,但现在,医院的经济来源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公立医院自主经营获得的经济收入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经济来源,为医院的正常运营、设备引进、科技研究等营运活动提供保障。而管理会计不仅对公立医院发生的经济行为进行记录和核算,同时还承担着更重要的管理任务,要对医院发生的财务活动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要判断成本和业务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具体的财务报告,为公立医院的管理层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推进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深入展开

对于公立医院来说,绩效考核工作是推动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公立医院可以通过绩效考核对医院的运营情况进行总结,而管理会计能够为绩效考核提供可靠的财务数据,推进绩效考核的深入展开。医院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计划数据和经营数据的对比,发现医院各科室中运营不合理的环节,从而在完成绩效考核的同时,加强医院的建设水平。

(三)促进公立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公立医院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因此公立医院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的实现,同时也要加大对社会效益的关注,要通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医院更好的发展。而管理会计能够通过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管理,使医院的营运活动受到监督和制约,从而有效的提高民众的信任程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目前公立医院推行管理会计存在的不足

(一)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有待优化

良好的应用环境是保证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中有效展开的关键,但当前公立医院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还有待提高。首先,公立医院管理会计的应用和一般企业自行探索不同,具有较强的政策先行特色,主要是在医疗制度的深化改革下,政府部门强制医院执行管理会计。其次,医院的领导层对管理会计不够重视。医院的领导层几乎都是业务精英出身,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医疗科研情况以及经济效益等更加关注,而对财务方面的关注较少。这些情况导致目前医院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存在缺位

根据调查发现,当前公立医院的管理会计职能存在缺位现象。很多医院没有专门设立管理会计岗位,财会人员也主要进行账务处理、成本费用核算、税务申报基本的财务会计工作,而管理会计中的全面预算管理、绩效和成本管理、内部控制以及运营风险防范等工作有所缺失,从而导致管理会计的作用没有发挥。

(三)管理会计的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的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待提高。当前,受到体制、就业偏好等的影响,我国公立医院会计岗位的门槛较低,会计人员和医疗服务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职业素质有较大的提高空间。有的会计人员缺乏对管理会计热的深刻认识,只是机械的执行管理会计的简单要求,有的会计人员对于医疗业务的解读较差,缺乏深入的信息挖掘能力。

(四)管理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不够完善

如今,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越来越高,而公立医院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比较落后的局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首先,公立医院引进的信息管理系统缺乏特色,公立医院自身的公益性和服务性比较鲜明,因此在引进财务管理系统时,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引进。其次,公立医院财务人才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导致会计信息系统中很多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三、加强公立医院管理会计的办法

(一)优化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

优良的应用环境是促进管理会计有效展开的关键。优化公立医院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要加强管理会计的政策性引导工作,政府卫生部门要督促公立医院有效的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其次,要提高公立医院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要加大对管理会计的宣传工作,对管理会计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社会效益等方面的作用进行阐述,从而在医院的全体职工中建立管理会计的理念。再次,公立医院要建设总会计师负责制,要切实提高管理会计带头人在医院管理中的话语权,从而为管理会计工作的权威性提供担保。最后,要从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特别是在目标管理、成本核算、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有效加强,从而促进管理会计的展开。

(二)强化管理会计的职能建设

强化管理会计的职能建设也非常重要。公立医院要对管理会计的作用范围进行分析,拓宽管理会计的工作职责,提高管理会计的工作权限。例如,管理会计要增加成本和绩效管理的内容,要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和税务筹划的质量等。

(三)提高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

提高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也非常关键。首先,医院要规范会计人员的准入机制,要尽量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从而实现对医院财会工作的补充。其次,公立医院要和科研院校进行配合,加强财会人员的再学习、再教育工作,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人员培训制度。最后,要给医院会计人员建立良好的职业晋升平台,建立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有效的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完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

在公立医院的管理会计工作中,完善的信息平台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医院要引进符合医院特色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平台中应该包括会计的核算和分析、内部控制、预算和成本管理、绩效考核等子系统,从而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性。另外,医院要提高对基础财务信息数据的管理水平,要通过有效的整合,切实提高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和全面性,从而保证公立医院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质量。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