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范文

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精选(九篇)

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

第1篇: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大坝;安全管理;监测;加固;防汛;调度;观测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is self DAMS built library security management features in 13 years, experience, and from the dam flood control, flood control, dam safety monitoring, reservoir reinforcement, etc, are summarized, and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dam safety management work.

Key words: the dam; Security management; Monitoring; Reinforcement; Flood control; Scheduling; ob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TV69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工程概述

鄂托克赛尔水库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境内,大坝座落在博尔塔拉河支流乌尔达克赛河阿合奇水文站下游2.8km处,西距温泉县城约30km,东距博乐市70km。坝址地理坐标为东经81°18′,北纬44°55′。

该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防洪和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山区拦河中型水利枢纽。水库由拦河坝、溢洪道、引水泄洪洞及坝后供水系统等工程组成。工程等别为Ⅲ等,永久建筑物为3级。拦河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坝顶高程1261.5m,最大坝高(古河槽)52.5m,坝顶长320m。上游坝坡1:1.9,砼面板护坡;下游坝坡1:1.5,下部为砼网格干砌卵石护坡,上部为六角砼预制块护坡。水库正常蓄水位1258m,相应库容2672.2×104m3,设计洪水位1258.6m,相应库容2730×104m3,校核洪水位1260m,相应库容2990×104m3。

泄水洞在右岸山体内,洞型为内径2.5m的圆形压力洞,洞身长303m,最大泄水量68.24 m3/s。开敞式溢洪道设置在左岸鞍形垭口处,堰顶高程1258.0 m,溢洪道净宽26 m,长度152 m,纵坡1:5,均为岩石中开凿,最大过流能力80.64 m3/s。发电站(在建)——从输水洞末端钢岔管引水。装机容量3×800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080万千瓦时。

2 大坝安全管理的特点

2.1水库冬季蓄水过程长,高水位运行期长,安全监测责任重大

鄂托克赛尔水库于次年的11月10日下闸蓄水,至第二年的4月10日左右放水灌溉,历时4月时间蓄水,其中1250m以上高水位持续近2个月。冬季输水洞工作闸顶、侧止水结冰较严重,每天须除冰,工作量大;大坝安全监测及人工校测重点部位测压管水位任务、资料分析等责任重大。

2.2大坝上下游边坡系数小,坝体单薄,坝体稳定安全系数较小

上游坝坡1:1.9,砼面板护坡;下游坝坡1:1.5,下部为砼网格干砌卵石护坡,上部为六角砼预制块护坡。该坝坡系数,坝坡之陡在疆内外粘土心墙堆石坝类型中,均为少有的。因此,须加强大坝变形观测、位移观测及资料分析。

2.3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尚未进行竣工验收,病险水库帽子未彻底摘除

本枢纽工程于1998年7月21日坝后坡发生异常渗水现象。于2000年6月29日由博州水利局主持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了“大坝安全鉴定”,确认为三类病险库。

1999年7月~11月,对左坝肩绕坝异常渗流进行帷幕灌浆应急处理,帷幕灌浆范围为0+131~0+76折向西南进水平台西缘两排帷幕灌浆;2002年6月~2003年10月进行除险加固施工, 其中对左坝肩桩号0+32~0+178.5m两排及右坝肩0+265~0+387.5m双排帷幕灌浆处理,同时完善大坝观测设施等附属工程,并实施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管理系统。2006年9月完成右坝肩山体0+387.5~0+411帷幕灌浆施工。

2004年11月,通过自治区水利厅蓄水阶段验收。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水库除险加固批复建设内容除古河槽80m帷幕灌浆未处理外,其余均已按设计要求实施完毕。目前尚未进行竣工验收,须加强大坝观测、分析资料,进一步积累观测资料,为水库除险加固竣工验收做好水库运行各项资料。

3.大坝安全管理工作

3.1大坝防汛与水库调度

3.1.1建立防汛机构,落实防汛责任,强化防汛的各项规章制度

每年汛前按照上级水利部门要求,管理站成立防汛领导小组,防汛抢险队伍,落实防汛抢险物资;明确岗位责任人,并在博尔塔拉日报公示。加强与地方的联系,讨论泄洪方案、防洪抢险组织方案等。

规范修订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近几年的运行,逐步修订了安全生产例会制度,要求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专题会议;水库安全运行规程;输水洞闸门启闭机操作规程及流程图;大坝值班制度;水情观测、记录传报制度;大坝巡检查制度;闸门、启闭、机电设备检查制度;闸门、启闭、机电设备维护制度;上坝游人、车辆登记管理制度等,完善各工作岗位职责,建库以来,防汛工作未发生重大事故。

3.1.2水库防洪调度

鄂托克赛尔水库自1996年12月运行以来先后成功调节大洪水2次,其中2007年7月10日成功抵御50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达395m3/s,充分发挥了对下游河道、城镇、农田、公路等的保护作用,防洪效益显著。

3.2大坝安全监测

3.2.3大坝安全鉴定

鄂托克赛尔水库大坝自建库以来先后进行过三次安全鉴定,2000年6月29日由博州水利局主持组成“大坝安全鉴定专家组”并形成了“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2004年11月18日至19日在博乐市由自治区水利厅、博州水利局、博河流域管理处主持,参加单位博州有计委、博州财政局、博州质量监督站、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特邀专家等共同组织了蓄水阶段安全鉴定。2006年3月5日1时03分,库水位为1256.01m,观测发现桩号0+228处1#测压管水位由1239.733m开始逐渐下降,3月11日13时03分降至最低水位1230.207m,最大降幅9.526m。之后该测压管水位又开始缓慢回升,到3月29日17时,水位升至1232.197m。上述测压管水位水库突降现象引起了水库管理单位、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为确保鄂托克塞尔水库大坝安全,水库主管单位博河流域管理处委托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对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鄂托克塞尔水库大坝渗流及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

3.3大坝补强加固

1)1999年7月~11月,对左坝肩绕坝异常渗流进行帷幕灌浆应急处理,帷幕灌浆范围为0+131~0+76折向西南进水平台西缘两排帷幕灌浆。

2)2002年6月~2003年10月进行除险加固施工, 其中对左坝肩桩号0+32~0+178.5m两排及右坝肩0+265~0+387.5m双排帷幕灌浆处理,同时完善大坝观测设施等附属工程,并实施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管理系统。2006年9月完成右坝肩山体0+387.5~0+411帷幕灌浆施工。

3)水库左岸溢洪道当时施工堰顶高程较原设计高出0.4m(当时考虑想多蓄水),为增大水库的泄洪能力,保证水库安全运行,于2004年6月-9月,对溢洪道堰顶高程降低0.4m处理,恢复至原设计要求。

4)考虑到2002~2003年水库除险加固对左右坝肩已实施帷幕灌浆,若仍采取山体平洞爆破方案,会对已灌好的岩石裂隙水泥灌浆结石及水库输水洞等建筑物有一定影响,施工方案调整为山体搭架平台帷幕灌浆实施方案。2006年7月15日正式开工,并于10月9日完工。

5)右坝肩沿坝顶路面至输水洞道路山体松动岩体较多,尤其遇风、雨及积雪融冻期,时常有岩石碎块坠落至路面并砸坏大坝护栏,已严重危及大坝管理人员及水库建筑物的安全。为此,2006年9月,博河流域管理处委托江河水利水电技术施工总队对右坝肩边坡岩体进行喷锚支护处理。

6)2006年7-9月,对水库输水洞检修闸工作桥砼排架柱冻胀处进行彻底处理。

7)2008年9月对输水洞出口消力池底板进行钢筋砼加固处理。

4 大坝安全管理几点看法

4.1大坝防汛与水库调度

随着鄂托克赛尔水库坝后电站的开工建设,水库防汛与调度工作将增加一个新的内容,水库调度也将发生大的改变;同时,电站引水与水库下游灌溉联合调度也逐渐提上议程,这些都为今后的防洪及调度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制定各种组合下的水库调度方案,完善水库综合调度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大坝防汛与调度工作今后的的一项主要任务。

4.2大坝安全监测

鄂托克赛尔水库安全监测系统自2003年运行至今,大坝安全监测软件系统已日趋成熟稳定,但是目前已有近一半的传感器灵敏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急需跟换。另外大坝安全监测员及观测资料分析人员水平有待于进行一步提高,应与同类水库监测管理人员加强交流、学习。

4.3大坝补强加固

1)通过多年运行观测资料分析,定古河槽帷幕灌浆是否处理

处理方案:如若在2006~2010年蓄水过程中,观测资料情况均正常运行,则将取消古河槽帷幕灌浆处理,并按重大设计变更报原批准单位进行审批。

如若在2006~2010年蓄水过程中,出现异常,则采取以下处理措施,根据坝前设计水头及坝基砂砾层岩性计算,初步确定灌浆深度为达到基岩微透水层,灌浆深度12~26m,用水泥砂浆注入孔内,采用旋喷灌浆方式。

2)取消古河槽帷幕灌浆处理变更为大坝下游坝坡减缓培厚处理

处理方案:由以上各种组合条件下稳定计算成果知,该水库的稳定计算安全系数偏小,勉强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安全系数,坝体在高水位运行条件下,坝体稳定性不是很理想。故提出减小坝体下游坡度,对坝顶加宽下游坝体培厚处理,从而增大坝体稳定安全系数。

第2篇: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禾坑水库 存在问题 加固措施 体会

一、水库的基本概况

禾坑水库位于东江左岸临江镇禾坑管理区,工程所属是东江一级支流柏埔河的禾坑水上游,坝址以上集雨面积7.35km2,干流长度5.2km,河流坡降0.021。禾坑水库正常蓄水位78.70m,相应库容109.5万m3,复核后校核洪水位81.42 m,相应库容154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83.00m,坝顶长230.00m,坝顶宽6.70m,最大坝高17.0m。是一宗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的综合性小(一)型水库。工程于1957年动工兴建,195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水库属于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且工程施工依靠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完成,使得施工质量难以控制以及坝基处理不到位,给工程留下隐患。虽在1973、1995、1998年分别完成了反滤及大坝培厚加高,溢洪道前坡防渗粘土铺盖,更换涵管进口转动门盖、通气管、开关设备;放水涵管出口消能、坝后渠道改三面光批挡及坝后坡脚增设排水沟;坝体灌浆和加固输水涵管等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2008年11月,大坝安全类别鉴定为三类,应进行除险加固。

二、水库存在的问题

禾坑水库自1958年水库蓄水投入运行以来,历时50余年,充分发挥了拦洪、削峰、蓄水等多重作用,大大缓解了下游防洪压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较大的效益,但由于设计、施工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大坝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长期处于带病运行状态。根据禾坑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成果及现场勘察情况,工程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大坝

大坝坝体填筑质量差,存在渗流安全隐患,坝体填土层的渗透系数大于规范允许值。当水库在正常水位运用时,左右岸坡与坝体填土接触带处存在较强渗透区域。大坝坝顶、迎水坡、背水坡局部塌陷、变形严重。

2.输水涵管

涵管进水口混凝土表层风化露砂,碳化深度大于保护层厚度,钢筋已经锈蚀,且存在顺筋开裂现象,通气管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转动门盖表面防护漆全部脱落,锈蚀严重,局部破损,不能正常止水,拉杆锈蚀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开关室设备及卷扬式启闭机陈旧落后。涵管内壁防护漆基本脱落,锈蚀较严重,局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

3.水库溢洪道

溢洪道进口左岸没有砌筑岸墙,目前引水渠左边坡跨塌严重;右岸进水渠边墙破损、开裂严重,浆砌石施工质量差,有裂缝,稳定性不够。一级溢洪道底板有破裂现象,水位上涨时且有漏水现象;泄槽段表层为浆砌石,底板浆砌石抗冲流速不够,不符合规范抗冲要求。二级溢洪道以下没有完成,水流均会对两岸山体有冲淘,易引起山体崩塌,不满足溢洪道安全运行要求。下泄洪水流归下游河道时,过流断面太窄,同时下泄洪水河道两岸没砌筑岸墙,易造成山体塌方,阻塞溢洪道,从不利塌方右方向发展,可危及坝体安全,不能满足泄洪安全的要求。

4.管理设施

工程缺乏必要的观测设备,无法用观测资料来判断大坝的运行状态。大坝防汛公路路况很差,对大坝防洪抢险不利。水库管理设施落后,生产、生活设施简陋或欠缺,水库安全检测、防汛、通讯等设施极不完善,不能满足水库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三、水库加固处理措施

根据水库存在的问题,本次除险加固工程的主要项目有:大坝防渗处理;大坝上游护坡;大坝下游培厚坝坡整治、反滤体重建;大坝观测设施完善;输水涵管、溢洪道改建加固;管理设施的完善、配套;防汛公路整治等。

1.大坝

大坝坝体防渗、坝基截渗:禾坑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成果表明,大坝坝体填筑质量差,存在渗流安全隐患,坝体填土层的渗透系数大于规范允许值,渗流计算结果表明,土坝背水坡计算浸润线较高。在水库设计洪水位下坝坡浸润线逸出点超出土坝反滤体坡面顶0.7m,校核库水位下超出1.1m,正常水位下在反滤体坡面线内。采用劈裂灌浆解决坝体防渗问题。劈裂灌浆按双排孔布置,排距1m,终孔距离:岸坡段3.0m,河槽段5.0m,孔深到坝基。对于已建大坝坝基的防渗处理,比较成熟的方法有帷幕灌浆和高压喷射灌浆,就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设计推荐帷幕灌浆方案。

坝顶:禾坑水库大坝经复核计算,现有大坝坝顶高程83.00m,满足防洪标准要求。本次设计坝顶高程维持原高程,即坝顶高程为83.00m。坝顶上、下游侧设M7.5路缘石,宽0.4m,高0.6m,坝顶总宽宽7.0m。

上游坝坡:浆砌块石护坡由于施工复杂、人工成本较高的因素总体投资较混凝土护坡方案稍大。混凝土护坡既能满足技术要求,又具有投资省的特点,而且施工方便,质量易保证,因此,采用混凝土护坡,厚度0.10m,下铺砂砾石垫层厚0.12m,设置相应排水孔和变形缝。

下游坝坡:为防止坡面雨水冲刷和水土流失,将下游坝面整修平顺后植草皮护坡,这样既保护了坝坡,又美化了坝区环境,在下游坝坡马道内侧布置纵向排水沟一道,纵向排水沟从中间向两边横向排水沟分别设置0.1%的纵坡,以利排水,在下游坝坡中央设一道横向排水沟,下游坝脚与坝肩、山坡连接处及排水体外侧下部设一道排水沟,坝脚河床部分排水体外侧设集水沟。排水沟之间互相连通,形成坝面排水网。

反滤排水:大坝原表面式(贴坡式)反滤排水经过多年运行已淤堵,结合大坝加固设计成果,重新设计排水体。经过比较,权衡利弊结合禾坑水库实际情况,选择构造简单、工程量最省、施工时对坝体干扰小的贴坡排水反滤。贴坡排水反滤坡度取1:2.50,顶宽为满足施工及管理要求取2.0m,反滤顶高程为72.00m,设置集水沟。排水体与地基、坝体接触处设置反滤层以保护地基及坝体土。坝体下游设置量水堰。

2.输水涵管。

由于水库建于五十年代,运行已久及当时施工条件、生产设备极为不科学,大都是人工填土而成,原涵管存在破损情况,对大坝安全是一个隐患,且水库的原涵管内径0.6m,根据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编制指引和有利于日后涵管运行时的安全检查,输水涵管的直径不宜小于0.8m。因此,采用破坝重建输水涵管,重建后的输水涵管直径为0.8m,采用现浇钢筋砼管,每段管长11.0m,各段之间用止水铜片止水,并在第一段中间设一厚0.4m截水墙和更换放水设施,放水设施采用斜拉杆式转动门盖闸门控制,涵管出口采用底流消能。

3.溢洪道

根据安全评价阶段结论和建议,根据研究,对溢洪道的一级消能进行改建,新建二级消能和出水渠。

引水渠段、控制段加固改造:新建引水渠段左岸边墙,右岸墙拆除重建。控制段原为宽顶堰自由出流方式。对控制段的加固采用拆除原有控制段,新建控制段采用宽顶堰,堰顶高程采用正常水位78.70m。堰净宽保持原来的20m。

消能设施的加固改造:从目前溢洪道的运行来看,目前一、二级挑流消能段受地形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如采用挑流消能,则挑距和冲坑均不能满足相关规范的消能安全要求,因此本次加固针对一、二级消能采用消力池消能。本次加固设计对一级消能工进行拆除重建,新建二级消能工,对两级消能进行了水力学计算,计算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出水渠加固:禾坑溢洪道较长,尾部为较长的泄洪渠道,长173.50m。根据现场查勘,目前泄洪渠无任何衬砌,由于坡度较陡,在行洪时,渠道内流速较大。根据地质勘察,渠道两侧多为坡积土层,行洪时渠道两岸边坡跨塌严重,导致渠底淤积,行洪不畅,本次拟对这段泄洪渠边墙进行衬砌加固。

4.管理设施

根据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完善大坝安全监测、防汛公路、通讯等工程设施。以渗流观测为主,配齐必要的观测设施,实行自动化实时监测,以人工监测复核。主要监测项目包括:坝体变形观测、坝体渗流压力监测、坝基渗流压力监测、绕坝渗流监测、库水位和下游水位监测、坝区雨量监测等项目。

四、对禾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体会

禾坑水库是一宗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该项工程于2008年11月完成安全鉴定工作,目前,已进入施工准备阶段,从紫金县禾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实例中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与体会。

1.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艰巨,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大部分病险水库存在严重的“三边”现象,防洪标准低,质量控制不严,尾工和隐患较多,时刻威胁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搞好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要精心设计,遵循哪儿有险、有病就除险加固哪儿,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配备必要的管理设施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既要彻底除险加固又要经济安全,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除险加固的地方和项目。

3.重视原型观测和勘探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现有水库原型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对大坝进行探井、钻孔取样、钻孔注水(渗水)等地质勘探工作,是论证大坝性态的重要手段,也是水库的安全评价、加固或扩建的依据。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案选择:病险水库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具体表现在渗漏、滑坡和裂缝,主要是坝基、坝体和绕坝渗漏问题及因渗漏产生渗透破坏及使坝体浸润线抬高造成坝坡不稳的问题,即防渗加固问题。在设计中,要认真分析渗漏的原因,分清是坝体渗漏、接触渗漏、坝基渗漏还是绕坝渗漏及其具体部位,只有在查清了大坝隐患产生的原因,才能合理采用加固措施,处理方案才合理经济,防渗效果才最有效。

5.建立健全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大坝安全监测在水库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可评价施工质量、验证设计并指导工程的安全运行。但大部分病险水库原有监测设施只有库水位观测外,几乎没有其它观测设施,难以对坝体渗漏作出准确的判断,不能及时准确为大坝安全运行提供依据。必须对原有观测设施进行完善,提高监测手段。

参考文献:

[1]张启岳等《土石坝观测技术》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3.

[2]牛运光《浅析土石坝防渗加固》土石坝工程(堤坝工程维修和加固文集),1999.12 .

第3篇: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 大坝安全监测; 设备; 选型

1工程概况

新立城水库位于吉林省伊通河中上游,距长春市区16km,控制流域面积1 970平方公里,总库容5.92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的大型水库。水库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按可能最大洪水校核。枢纽工程包括大坝、输水洞和溢洪道等主要建筑物。

2大坝渗流监测系统建设必要性

虽然新立城水库大坝现有安全监测设施对揭示水库存在的问题和保证大坝安全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监测项目设置仍存在不足,不能适应新立城水库工程管理技术进步的要求;本次除险加固后,原设渗流监测设施无法全部保留,也不满足《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1994)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1) 大坝坝基坝体渗流监测虽已建立包括输水洞渗漏监测在内的6个监测断面,但监测仪器的布设基于当时大坝渗流状态,一是坝基高喷灌浆施工势必导致坝顶及上游监测设施损坏,二是原监测仪器布置难以满足建立灌浆体后的渗流监测要求。在灌浆体有效作用下,坝轴线下游布设的监测仪器尤其是坝体渗流监测仪器可能处于非有效工作状态,应针对大坝新的防渗体系布设和完善渗流监测测点。

(2) 在目前条件下减压井能起到一定的排水减压作用,但灌浆体建立后,减压井功效将发生根本的改变,应视具体情况更新监测方案。渗流量监测将以总堰为主进行监测。

3渗流监测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3.1渗流监测断面及测点设计

大坝除险加固主体工程为坝基高喷灌浆,其主旨为根治大坝坝基渗透隐患。对于灌浆完工后的防渗效果以及大坝渗流场的变化情况,均需要有针对性地在特定的位置安装监测设施,对其工程效果进行监测。

本次渗流监测设计充分考虑坝基地质情况及此次除险加固工程的工程内容,并结合原渗流监测系统的布置及系统运行成果,共布设14个监测断面,分别为0+405、0+605、0+805、1+005、1+205、1+405、1+591、1+805、1+911、2+005、2+201、2+401、2+525。下面以几个典型断面为例阐述一下监测系统的布点原则。

(1) 0+405断面。大坝0+000~0+400桩号处于坝址河道岸坡段,此坝段渗流隐患属于次要部位,建坝时未清至坝基风化岩石,基础仍为强透水层。尽管库区天然及淤积覆盖深厚,但了解坝基灌浆效果还是必要的。因此,此断面仅在灌浆断面前后各布置一个测点,监测其灌浆效果。

(2) 1+205、1+405、1+591、1+805、1+911、2+005断面。大坝1+200~2+200桩号处于坝址河床段,坝高超过15米。此坝段是大坝变形较大的坝段,也是坝基渗透隐患严重的坝段,应予以重点监测。因此,在1+205、1+405、1+591、1+805、1+911、2+005桩号各布置一个监测断面。其中,1+405和2+005断面布置及监测目的与0+405断面相同;1+205断面布置3条监测垂线,分别位于灌浆断面前、后及下游马道,每条垂线坝基坝体各布置一个测点,监测高压灌浆在坝基坝体防渗效果、坝基渗流压力分布和坝体浸润线。1+591断面布置4条监测垂线,灌浆断面前、后各一个钻孔,每孔坝基坝体各设一个测点,监测高压灌浆效果,每条垂线坝基坝体各布置一个测点,监测灌浆在坝基坝体防渗效果、坝基渗流压力分布和坝体浸润线。下游马道和坝脚下游的两条垂线均沿用原渗流监测系统测点,监测坝基渗流压力分布和坝体浸润线;1+805断面布置4条监测垂线,灌浆断面前、后布置与1+591断面布置和监测目的相同,下游马道垂线上布置一个坝体测点,监测坝体浸润线,下游坝脚外坝基布置一个测点,与灌浆断面前、后坝基测点形成坝基监测断面,监测本断面坝基渗流压力分布情况;1+911断面灌浆断面前坝基设一个测点,下游马道和坝脚下游的两条垂线均沿用原渗流监测系统测点,本断面3测点均为坝基测点,旨在监测灌浆在坝基的防渗效果。

(3) 2+201、2+401、2+525断面。大坝2+200~2+600桩号为坝址主河槽段,亦即最大坝高段,是大坝渗流监测的重点坝段。为此,在2+201、2+401、2+525断面各布置一个完整监测断面,监测坝基坝体渗流压力状态。其中2+201、2+401断面基于原渗流断面布置,并尽量利用原系统有效测点。

上述渗流监测断面及布设渗流测点构成大坝渗流监测体系,基于其监测成果,对大坝坝基、坝体渗流压力平面分布状态进行总体评价。

3.2大坝渗流监测系统仪器选型

大坝渗流安全监测和管理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布式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各断面测点渗流监测数据传入从站的MCU,从站MCU数据无线传输到设在水库管理局工程管理处总控制室控制主站。

3.2.1仪器选型原则

掌握仪器的使用条件,了解其应用历史,包括仪器应用历史、正常使用年限、使用环境、故障率、准确度、精度等;考察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售后保证条件;足够的可靠性、耐久性及满足工程需要的使用精度要求;必须根据工程性态的预测结果、物理量的变化范围、使用条件、使用年限及性价比确定仪器类型、型号、量程及精度等级等。

3.2.2渗流压力监测仪器

渗流压力监测仪器品种和类型较多,有振弦式、差动电阻式、电阻应变片式以及电感式、气动式等类型,国内外生产厂家知名的就有20余家。各孔隙水压力计的性能指标和稳定性各有特点,通过性能价格比的综合比较,新立城水库大坝渗流监测所用孔隙水压力计选用美国GEOKON公司生产的振弦式4500系列孔隙水压力计。该类传感器全部采用受温度影响最小的不锈钢元件制造,振弦元件设在焊接成的真空密封腔内,钢弦的两端采用特殊锻压工艺技术固定,标准透水石是用带50微米小孔的不锈钢制成,从而保证了产品的高稳定性和微型化,具有坚固耐用、外形尺寸小、安装简便、测值稳定可靠、精度和分辨率高等特点,因而在国内许多大型水利工程中得到应用,如二滩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丹江口水电站、葛洲坝枢纽、官厅水库、黄碧庄水库、潘家口水利枢纽、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丰满水电站等近百个水利工程的安全监测,取得了较好的监测效果。

3.3测控单元(MCU)选型

3.3.1选型原则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得到较大的发展,国内外均有成熟的产品问世并在实际应用中日臻完善。考虑到进口产品虽在性能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其价位高、维护不及时且对操作管理人员要求高(英文操作软件),建议大坝测控单元选用国内产品。

3.3.2本系统建议MCU选型

依据新立城水库大坝渗流监测系统工程的特点以及系统建设先进性的要求,数据采集单元(MCU),选用基康仪器(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测量控制单元BGK-MICRO-40MCU。

第4篇: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南江水库;安全运行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TV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南江水库位于东阳市湖溪镇岭脚村附近,距东阳市区35公里,是一座防洪、灌溉、发电、供水和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工程。水库总库容11676万立方米,正常库容9196万立方米,防洪库容2162万立方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4.7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0.7万亩,防洪保护农田4万亩,每年可提供城镇生活用水1350万立方米,养鱼水面8000亩,年产成鱼40-90吨。南江水库灌区涉及南市、城东2个街道办事处,湖溪、横店、千祥、南马、画水、东阳江等6个镇,总人口35.2万人。枢纽主体由大坝、输水遂洞、电站等组成,大坝上游主流长度38公里,流域面积210平方公里。水库大坝系浆砌石重力坝,原坝高39.8米,加固扩建后坝顶长202.07米,坝顶宽8米,最大坝高50米,坝中部设溢流坝,设有6孔高5米,宽8米的弧形闸门。工程于1969年12月兴建,1972年12月竣工,1990年经省水利厅批准开始加固扩建,1995年6月工程竣工。

南江水库的安全运行管理对东阳市的安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搞好水库安全运行管理,贯彻水库大坝“安全第一”的思想,保证水库安全运行是我局防汛工作的重点,也是水库发挥最大综合效益的保障。现就当前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提出本人的一点想法。

当前水库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监测工作不到位。安全监测工作是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耳目,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水库目前安全监测未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监测设施较落后,监测记录不完善,对于安全监测工作制度执行不到位。今年以来,浙江多地水库一直处于高水位运行。今年的强降雨天气再次给我省防汛形势敲响了警钟。8月9日湖州市长兴县清临包围堤防出现决口,8月10日凌晨舟山市长涂镇沈家坑水库发生溃坝事故,多处民房被冲毁。水库山塘长时间高水位运行,极易发生渗漏、滑坡等险情。水库安全监测、巡查是及时发现水库险情行之有效的手段,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抓好落实,对高水位运行的水库要按规定加密巡查次数,出现强降雨时,水库安全监管责任人和巡查管理员要24小时驻库巡查,认真抓好汛前防汛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及早消除隐患。对水库的闸门、启闭设备、电器设备、备用电源、水雨情监测、通讯报汛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要落实水库安全应急预案,并按要求逐一落实具体措施。

2、维修养护不到位。水库大坝维修养护,根据测算每年要投入一大笔资金,省水利厅每年都有一笔经费下拨,其余由地方自筹解决。市财政配套资金由于财政资金紧张,均未到位,由于水库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主要收入为发电收入,发放工资都入不敷出,也只能抽出一小部分资金用于工程维修养护,故只能做到缝缝补补,不能对大坝整体进行严格系统的维修养护。大坝最后一次加固维修是1995年,已经经历了17年未大修,部分功能老化,虽现在未发生重大险情,但仍因提起警惕。

3、警报系统设施不完善。

暴雨洪水警报系统不完善。水库洪水警报设施基本没有配备,在紧急情况时,危险区群众只能通过鸣锣或喊话等手段示警,警报效果差,延误防汛抢险和人员撤离时间,使水库防汛处于被动状态,增大了水库防汛指挥、抢险和消息传递的难度。

4、管理不善,资料不全,直接影响了水库度汛预案的准确性。

长期以来,由于水库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水库原始资料丢失,运行资料无人搜集、整理、保存等现象,在编制水库度汛预案时无资料可用,使制定的度汛预案准确性不够,不能适应防汛抢险的需要。

5、管理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在学历结构上,本科学历仅占9.6%,中专及以上占36.1%;在技术职称结构上,中级职称的仅占13.3%,专业技术人才占20.4%;在技能结构上,高级工及以上占68.7%。在水库管理局全部职工中专业技术对口人员所占的比例也极为低,关于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知识面认知也少得可怜。应对水库大坝突然发生危及水库大坝安全的各种险情如管涌、漏洞时,少有人知应该采取何种及时有效的抢修措施,为抢险带来隐患。应该提前普及、预演,并且责任到人。做到险情在前,人心不乱,按部就班,责任明晰。。。。。

二、加强水库安全管理的对策

1、完善水库安全监测

加强水库大坝安全观测设施建设,为水库安全运行和科学管理提供可靠依据。现在已进入电子时代,可在水库重要关键位置设置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控。另外,水库管理局必须坚持汛期昼夜值班,加强巡回查险,及时掌握和通报异常情况。根据防汛调度决策的需要,及时向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上报实时雨水情、洪水预报过程及调洪演算成果。建立健全巡查制度,落实查险人员、巡查范围,每次检查后必须签名,建档建卡备查。汛期查出的险情,要做到责任领导必到、技术人员必到、防守队伍必到、物料器材必到,采取应急措施除险。只有这样,才能对影响水库安全运行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报告,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重大事故。

2、认真做好水库大坝的养护修理工作

按照浙江省维修养护定额,按规定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好大坝养护修理工作,保证大坝和闸门启闭设备正常运行。多方面筹集落实维修养护资金,除争取上级资金及市财政配套资金外,水库管理局尽可能地筹集自筹资金,保证维修养护达到标准。

完善警报系统设施,细化落实水库“防、抢、撤”措施

启闭泄洪设施前,要提前通知下游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备洪水警报系统,通过第一时间能通知系统下游有关人员,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抓好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及时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要根据水库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落实应急措施,要认真制定水库防洪应急预案,贮备必要的抢险物料,落实可靠的抢险队伍,保障水库防汛通信预警和防汛抢险道路的畅通。要认真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种险情,研究切实可行的预警和“防、抢、撤”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明确各环节责任人的具体职责,落实抢险物料、队伍等。要特别重视水库防御超标准洪水方案的制定工作,认真审定溃坝风险图,细化各项方案与措施。

4、规范水库资料的管理。

工程资料是进行工程管理的基础性依据,因此,只有不断充实完善工程设计、运行、管理资料才能对工程实施有效的管理。水库管理局要明确资料管理人员和责任,做好水库设计、运行管理资料的搜集、整编和归档管理工作;水库主管部门要帮助水库管理单位核定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掌握水库大坝的运行状况,对水库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市县水利、防汛部门要加强水库资料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以提高水库管理单位的资料管理水平。

5、加强水库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材料在工程管理中不断涌现,水库安全管理渐渐规范化、信息化、自动化,水库安全管理需要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修养强的专业队伍。针对水库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差的现象,要高度重视水库管理业务知识的培训工作,加强水库管理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水库管理人员熟练掌握水库大坝运行观测、度汛预案编制、洪水调度运用和大坝应急抢险等水库管理知识,以此提高水库管理水平。平常在库区加强水法、业务知识普及,通过黑板报或广告牌的宣传方式进行宣传,使每个职工对大坝安全防汛、抢险知识都耳熟能详。另外,应每隔一个时间进行一次抢险演习,真正使平面的课本知识变成生动的抢险实践,只有实践才能知道抢险过程的不足,及时补救。

6、统一指挥,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水库综合效益。

水库调度是水库安全度汛的重要环节,更是充分发挥水库作用的关键所在。水库汛期的调度运用要以保证自身安全为前期,以经批准的汛期调度运用方案为依据,服从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机构的调度指挥和监督。水库防洪调度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原则,统筹兼顾,科学防控,要妥善处理防洪与兴利的关系。防汛指挥机构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深入研究水旱灾害规律,充分利用水库雨情测报系统、洪水调度系统,安全观测系统等科技手段,综合权衡效益、损失和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调度方案,果断决策,有效调控洪水,充分发挥水库综合效益。

第5篇: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大坝;安全检测;运行管理;意义

中图分类号: TV697.1 文献标识码:A

本文主要是介绍了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范围、方法以及长期运行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并阐述水库大坝安全检测对大坝的运行管理具有的一定意义。

1.大坝安全检测对运行管理的意义

大坝的安全监测是为了了解大坝的运行性状和安全状况,安全检测是大坝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水库大坝是一种特殊的水工建筑物,由于大坝在长期工作中受到坝区及坝基水文、地质条件、水压及温度等外荷载的长期作用,大坝的实际工作性态是无法预知的,其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结构性态的变异更是难预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途径就是在大坝中设置安全监测仪器系统,通过检测设备获取所在部位的变形、渗流、应力应变等特征数据,然后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进而揭示大坝的安全运行情况,评估大坝的安全状况。【1】

为了保证大坝的安全运行,在蓄水初期应加强对坝顶裂缝的观察,以防止高水位时裂缝渗流冲刷,特别是新建的大坝在第一次高水位运行时容易出现渗透破坏等问题。因此,应加强对坝面的巡视,特别是高度关注下游坝坡有无渗流溢出,如果没有反虑保护应做好抢险准备。

在运行阶段要进行日常维护和巡视观察工作,检查、维护、校正观测设施,完善补充检测报告,建立检测技术档案管理,定期对大坝的工作状态做出正确性分析和评估,从而为大坝的安全鉴定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大坝的安全监测应该与气象、水文及水库调度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水库运行调度系统的一部分,为大坝的正确调度提供依据,确保大坝以较少的投资赢得最大的效益,从而保证大坝长期稳定、安全的运行,真正为水利工程效益最大化服务。

2.大坝的安全监测方法

大坝的安全监测方法包括两种:一种是人工巡视检查、一种是观测仪器监测。

人工巡视监测检查包括日常日常巡视检查、年度巡视检查、包括汛前期、冰冻期的检查等。仪器观测检查一般设在典型的部位,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在观测时不一定面面俱到。实践证明,要想保证大坝安全运行就必须将这两种观测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保证大坝的安全运行。由于水库大坝工程的特殊性和仪器检测的局限性,仪器监测只能做到局部监测,因此,必须采用多样化的监测手段和方法,将各种手段和方法结合起来,使每一根光纤成为大坝的神经,从立体和全方位感受大坝的性态变化,从而实现全面准确的反应大坝的工作性态。

3.安全监测范围

大坝的安全监测范围包括坝体、坝基、坝肩,以及对大坝安全有重要影响的近坝区岸坡等建筑物和设备。大坝的安全监测范围在空间上应包括梯级水库,时间上应从设计开始,对与大坝安全有关的泄洪及机电设备等。

4.大坝安全监测的针对性

水库大坝工程是一项特殊的建筑工程,从大坝的失事中可以看出,因大坝基础恶化导致的失事的概率远比因坝体破坏而造成溃坝的大,特别是现在高科技发达的今天,因设计不合理和施工质量的问题而造成坝体失事已大为减少,出了因漫顶造成的失事外,更多的事故还是来自于大坝基础的破坏。坝基及坝区的地质构造是比较复杂的,完全监测清楚并进行有效处理是有难度的。水库大坝建成后,由于高水位的长期作用,岩体结构必定会引起恶化,其发展速率与坝区的地质条件、工程的施工质量、荷载作用力的大小等诸多因素有关。水库的初期蓄水过程是大坝基础第一次承受外力的作用,有些工程往往在第一次蓄水就会出现事故,甚至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2】

4.1时间上的针对性

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容易受到时间的限制,由于大坝的施工期、初次蓄水期以及大坝的老化期是大坝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因此,对前一时期的监测重点应该是对设计参数和施工质量的检验,后一时期则是应该对大坝材料老化进行复核。到至今为止,大把的破坏机理研究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关键是无法做原型破坏实验,因此加强对溃坝的分析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在大坝的安全监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保证大坝的安全运行。

4.2空间结构的针对性

在空间结构上应对具体的坝址、坝型和机构进行安全监测,针对大坝的防渗、混凝土坝的层间结构、高强震区以及薄拱坝肩及基础处理的防渗等关键部位进行安全监测。其中库岸和高边坡是关键的监测部位,这两个部位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大坝的安全运行。近几年中,坝区库岸的滑坡不仅能淤塞坝工建筑物,其涌浪也可能危及到下游的人民带来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大坝的安全监测中,要高度关注大把基础部位及坝工的结构,对大坝性态高危险区域,应重点加强安全监测管理。

5.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保证安全运行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是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水库大坝安全性态的重要手段,是科学调度、安全运行的前提。因此,要充分认识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1规范新建水库大坝的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各级水政主管部门要督促指导水库主管部门和单位,高度重视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项目法人要组织参建各方切实做好新建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设施要与主体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3】。

5.2做好运行期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和资料整编分析工作。水库管理单位和主管部门要根据仪器监测检查项目及工程特点,按照现行技术规范要求,制定监测规程和巡视检查制度,建立监测资料数据库或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整理各监测项目原始数据,认真做好大坝安全监测资料的整编,确保数据准确、完整。

5.3强调做好小型水库安全监测工作。小型水库安全监测是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是影响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的突出因素。小型水库应设置水尺、量水堰等水位、渗漏量和浑浊度观测设施,并根据需要增加其它必要的安全监测项目。例如落实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管理人员、维修保养资金等各项保障措施。【4】

总之,水库大坝的安全,不仅关系到水电站、供电站效益的发挥,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世界上所有的建筑物一样,水库大坝是一个建成使用、逐渐老化的过程,人们奋斗的目标就是对这一过程的控制与治理,延长大坝的长期使用,防止大坝失事造成的重大灾难。对大坝安全运行监测的管理是实行有效控制的手段之一。建立大坝安全监测仪器的研制体系,提高监测仪器的监测水平,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力促进我国仪器生产制造水平。定期开展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由于水利部门在管理中的经费难以解决,所以开展鉴定工作较少,因此,我建议各级水利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大型或小型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地确保水库大坝工程的安全运行。

结语大坝的安全监测是大坝运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两者是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大坝运行过程中遇到不利工况,其安全监测就成为云中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以促进管理人员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对大坝的安全运行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金花.浅析水库大坝安全观测与运行管理.山西水利.2007-08-20

【2】李超.小型水库溃坝风险分析研究.山东农业大学.2010-05-08

第6篇: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测压管;施工方案;分析与体会

0.工程概况

薄山水库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境内的淮河支流臻头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580km2,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殖、旅游、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库,工程等级为Ⅱ等,主要建筑物为2级。1952年开工兴建,1954年建成,由于原设计标准偏低,分别于1956年和1977年进行改善和扩建加固后达到现状规模。

水库正常需水位116.60m,相应库容2.80×108m3;防洪起调水位113.80m,相应库容2.22×108m3;死水位92.00m,相应库容0.10×108m3。原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总库容4.14×108m3;“7・58”大水后,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可能最大洪水(PMF)校核进行加固,相应设计洪水位121.30m、校核洪水位128.20m,总库容620×108m3。

枢纽工程土要由大坝、溢洪道、输水道、电站等建筑物组成。

薄山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建设项目是此次加固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需安装大坝测压管35根,为此需在坝体钻孔35根,钻孔总长1315.87米,单管最深52米。本次工程是大坝观测系统建设工程的土建工程部分,是薄山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一期工作。

1.大坝原型观测资料分析和整理

薄山水库渗流观测设施很不完善,仅有渗流压力观测,无渗流量观测积水雨晴观测。测压管由人工进行观测,手段落后、精度低,观测资料未得到整编分析,因此大坝除险加固前的防渗体系防渗效果如何以及大坝渗流性态不明在除险加固设计中,根据测压管水位观测资料,结合每一根测压管绘制了水位历时过程线、位势过程线和坝体、坝肩等水位线以及坝基渗流压力等势线、大坝剖面浸润线等图,进行分析和整理。

1.1水位过程线分析

在测压管水位过程线中,其中有些明显异常高于正常的测值,如管水位明显高于库水位等,分析为人为因素或降雨影响引起,在排除滞后效应的影响后,予以剔除。

在整个坝身测压管中,当水库维持在较高水位不变的运行条件下,5#、9#、14#管的水位均随时间显示出负增长,说明原来的防渗体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2位势变化分析

绘制年平均位势和最高位势过程线。对靠近下游侧的测压管以及没有或轻微淤塞的测压管,平均位势与最高位势基本相近,变化趋势也一致,采用平均位势分析;淤塞严重和透水管下端灵敏度变差的测压管,宜采用最高位势进行分析。

1995年以前,除下游靠近渗流出口的9#管位势基本保持稳定外,其余管位势呈较明显上升变化,不能排除右坝体的渗流状态有所恶化、发生渗透流失的可能性;与观测到的0+360左右的棱体上部高程60.0M马道内缘发现一渗漏逸出点群相符合。

1995年后位势有所下降,与粘土防渗墙有关。近年所有管的位势又开始回升,说明粘土防渗墙逐渐失效,但高水位的位势仍较粘土心墙施工前略低,可能是由于右坝段施工了两排粘土套井的原因,其仍在发挥一定的防渗作用。估计随着时间推移,其防渗作用会逐渐丧失。

从整个坝体的位势分布看,坝体浸润线高,坝轴线附近的位势超过70%,反映了粘土心墙未发挥明显作用,证明了上部坝体水平向透水性强。靠近左、右坝头附近坝体内的等水位线与坝中相比,明显偏向下游,主要是受绕坝渗漏影响,说明绕坝渗流严重。右坝段比左坝段位势分布要高,反映了右坝段上部坝体的透水性和绕坝渗流比左坝段强。

综合观测资料分析,坝体上部质量差,施工的粘土套井心墙在选料、施工质量等方面存在缺陷,未起到预期防渗效果,坝势较高;推算高水位时,渗流会自下游坝坡半坝高以上逸出。可能存在施工导流渠渗漏、放空底涵裂缝漏水。右坝基有可能产生渗流破坏和变形的可能。左、右岸坝头山体内位势很高,呈上升变化趋势,绕坝渗流严重。

2.观测工程施工方案

2.1具体工程内容

补打坝体浸润线测压管409m,补打坝基测压管906.87m,孔口防护装置35个,下游坝脚渗压井重建2眼,沉陷桩预制和埋设包括C25砼沉陷桩预制和埋设1m3,现浇孔口箱0.33m3,观测头(铜头) 1个,钢筋37.8kg,钢板57kg,螺栓及螺帽8套,渗压计(BGK-4500S 0.35MPa)35个,四芯屏蔽电缆(BGK02-25V6)14615.87m,坝顶PVC管(Φ=150)500m,坝坡横向电缆PVC管(Φ=50)510m,坝体PVC护线管(Φ=16)1315.87m,C20砼1.54m3,左坝肩上游包山铺盖观测井清淤、修复1眼。

(1)根据设计说明书加工制作测压管钢管。采购内径为38m、壁厚5-7mm的镀锌钢管,现场制作测压管。现场工作主要包括钢管拔丝、钻孔、锉光、虑布包裹、帮扎、封底等。测压管进水管段:钻孔直径为10mm,孔纵距40mm,孔横距26.2mm(沿管壁,孔中到孔中计算,钻成后基本呈梅花状。浸润线测压管进水段管长为0.5m,坝基测压管进水段管长为5.5m。所有测压管沉淀段设计为0.3m。

与孔的纵向距离为100-120mm,横向沿管周分4排,呈梅花状。进水管外包有土工织物,以免坝体土料进入管内。进水管管长一般为1-2m。进水管下端应留出长度0.5m左右的沉淀管,并封闭其底部。

测压管导管段:导管内壁需光滑。根据每根测压管管长和进水段管长计算、制作。导管段上端距开口断面适当范围内预留电缆接孔1-2处(以备大坝自动监测系统扩展)。

(2)按照设计图纸对施工部位进行现场定位。

(3)根据地质报告及测压管设计长度确定钻机功率和型号。

(4)测压管地面钻孔作业。本次工程全部采用单管式测压管,采用岩土钻钻孔,钻头直径在110-130mm之间。

钻孔方法为干钻。

(5)测压管下管安装埋设。

2.2测压管建设工程施工重点和难点:

(1)地面钻孔作业前必须认真阅读地质报告,详细了解坝体地质状况,以防止及正确解决地面钻孔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塌孔埋钻现象。

(2)钻孔机器设备在坝坡上移动、施工平台搭建、立钻过程中,一定抓好安全生产,杜绝人身伤亡事故发生。

(3)严防钢管坠孔事故发生。

(4)做好与其他作业班组的协调工作。

关于测压管制作安装,首先购买原材料镀锌钢管,在原材料购买地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切割、拔丝,在施工工地现场钻孔、缠绕虑布、安装。

渗压井、沉陷桩建设程序和方法参阅测压施工程序方法。按照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开展坝后量水堰建设工作。

根据薄山水库大坝渗压情况及设计要求采购渗压计及其他相关观测设备仪器。

第7篇: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 小型水库;基本情况;加固措施

中图分类号:P3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小型病险水库基本情况

我国的小型水库为数众多,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大约有八万多座。它们分布的区域广,坝型多样。这些水库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也为人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提供水源,同时为防御洪水灾害也发挥了一定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养殖业的青睐,利用水库养殖业已成了一种热门行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水库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病险问题,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由民工投劳建成的水库问题较大较多,一直成为水利行业的工作重点之一。这类水库中,有的是防洪标准偏低,达不到有关规范,规定要求,有的是工程本身质量差,有的则是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形成的这些大量病险水库,不仅造成水库不能正常运行,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而且还严重威胁到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这些病险水库急需抓紧除险加固处理。

小型病险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抗洪抗震性能低

大量小型病险水库由于受到当时工程技术条件的限制,在设计工程中其防洪标准选择较低,造成水库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抗洪能力较差。随着水库水文系列资料的延长,特别是最近几年大部分地区降雨量明显增加,利用现有的水文资料重新校核水库工程的防洪标准时,小型病险水库大部分都不能满足国家的防洪设计标准。地震等外部自然灾害会造成水库坝体发生变形损害,给水库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水库在修筑过程中所采用的抗震标准按照新的地震烈度来分析,大多低于国家现行的水工抗震规范标准。

2.2、防渗处理

小型水库多数没有进行坝基防渗,或有防渗但未截断透水层,还有的在建库时虽然进行了清基,但清基并不彻底,致使水库渗漏严重。土石坝坝体渗漏一般采用水平防渗与垂直防渗,不宜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型式,确需采用时应进行充分论证。对坝基渗漏的处理,在覆盖层和透水层厚度较小、水库可放空的条件下,可比较采用截水槽或水平铺盖方案;在不具备放空水库条件或透水层深厚的情况下,可综合比较采用经济合理的垂直防渗措施;对坝后沼泽化、坝基有承压水的情况可选用透水盖重或减压井等。存在清基不彻底、断层破碎带等引起坝基及绕坝渗漏时,可采用灌浆措施。

对于拦河坝在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情况下,最大水平渗流坡降均小于允许渗透坡降,渗透稳定满足要求,并且下游坝坡渗透稳定也满足要求。且大坝大坝建成后,历史未曾有大面积渗漏问题的话。可依据水利部“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对于渗漏问题可按“允许渗漏但不允许渗透破坏”的原则采取工程措施,本次加固不在进行防渗处理。

2.3 坝坡加固处理

首先对现状坝坡进行抗滑稳定复核,检验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如满足规范要求则不在对坝坡进行加固,对于现状坝坡稳定性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可放缓边坡、上下游培厚等方案。对于原有砌石、混凝土护坡应以在原护坡基础上局部翻修、加固处理为主,不宜拆除更换材料重建;对上游无采取护坡措施的,可根据坝型、气象、建材、施工等条件和稳定要求。进行护砌;下游没有护坡的,除险加固时,一般也不再对下游进行护砌:下游护坡为草皮护坡的,应适当进行修复。下游护坡无排水系统的应设置排水系统和排水沟;对去排水体淤堵或失效的,应进行整修或翻新重建。

2.4溢洪道加固设计

小型溢洪道一般无闸门控制,堰顶高程即为汛限水位,即库水位超过堰顶高程时溢洪道泄洪。小型溢洪道多数没有衬砌,是土质渠道,泄洪时冲刷严重,还有的没有消能设施,这些都严重影响溢洪道的安全。溢洪道加固设计时应首先复核水利设计,包括泄流能力复核、边墙高度复核、效能设施复核等;其次复核结构设计,包括边墙稳定及强度复核等。对于泄流能力不足,改扩建时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进行扩宽、加深方案必选,尽量避免大范围扩挖坝体和山体。对有淤积的,可按原断面进行清淤。对于布置在坝头的溢洪道,应重点复核溢洪道和土坝之间的隔墙稳定、上游坝坡防护及出口消能措施。为避免水流冲刷或回流坝脚,下泄水流距坝脚应有一中距离,或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5输水建筑物除险加固

输水洞除险加固一般主要包括:洞身接长,消力池翻修,更换闸门和启闭设备、要对输水洞过流能力进行复核计算。

2.6环境保护

主要针对施工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产生的环境危害,采取防护和管理措施,保护和改善项目区环境。防护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处理、防尘降尘、垃圾清运与无害化处理、生活区消毒与厕所填埋等。施工期对施工扬尘、噪声进行必要的环境监测,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加强施工队伍管理,规范施工作业。

2.7水土保持

主要针对施工过程可能的水土流失及危害,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防治标准,根据分区水土流失特点,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土地平整、排水沟开挖、施工迹地恢复及植物护坡等,施工队伍按水土保持要求进行取土、临时堆土等施工作业。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进行必要的水土保持监测。

2.8道路

小型水库坝顶一般做成泥结碎石路面,其下可铺设三七灰土垫层,路两侧宜设置路缘石。上坝路为通往坝顶及村民的外出通道,上坝路一般采用跟坝顶一样的结构和施工工艺。

安全问题

小型水库一般无专管人员,有的水库库区被挤占,泄洪设施被破环,坝顶堆放大量垃圾,一旦发生大的洪水,将严重影响下游安全。应设立单独的专管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加强对水库大坝的养护、修理以及安全监测。

水库无监测设施

水库无监测设施的应该增加必要的监测设施,小型水库观测项目一般应有渗流监测,水位位移观测等。

结语

除险加固后,水库兴利库容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水库的效益也能得到充分发挥和提高,能更好地保障下游的工农业和群众生活用水。促进经济发展。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也将大为改善库区环境。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工程量虽然不大,但水库的安全运行关系到众多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绝对不能因为工程量小而轻视加固工程的质量,不管是政府主管部门、业主、监理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要明确认识到这一点。良好的工程质量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及争取,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各方要加强沟通、交流,采取有效的措施杜绝质量问题的出现,确保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质量的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第8篇: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小城水库、除险加固、大坝、溢洪道

1、概述

1、1工程概况

小城水库位于吉林省舒兰市小城镇东南6.5公里。坝址座落于细鳞河支流的黄梁河上。水库集雨面积为75.2km2,河长18.7km,河道比降7.06%,坡面长762m,属于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50mm。水库总库容1420万m3;校核洪水位315.48米,相应库容为1420万m3;设计洪水位314.90米,相应库容为1250万m3;正常蓄水位314.75米,相应库容为1200万m3;死水位306.70米,相应库容为50万m3。水库设计灌溉面积5.0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35万亩。是一座中型水库以防洪、灌溉为主兼养鱼等综合利用蓄水工程。工程等别为3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二百年一遇洪水校核,五百年一遇洪水保坝。

1.1 工程枢纽建筑物

小城水库主要由大坝、溢洪道、输水建筑物组成。

大坝为混合坝,由均质坝和粘土斜墙坝构成,坝长617.4米,宽6.5米,坝顶高程316.56米,最大坝高13.8米。上游坡比1:3,下游坡比1:2.5,内坡为块石护坡,外坡为草皮护坡。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基础座落在花岗岩上,为岸边式溢洪道,由引渠、闸室、泄槽、消力池、海漫段及尾水渠组成。溢流堰为实用堰,堰顶高程311.80米,设四孔平板钢闸,每孔净宽2.5米。中墩下设灌溉取水底孔。孔底高程306.70米。

输水建筑物位于溢道左、右两侧。左侧输水建筑物为临时铁皮渡槽,右侧输水建筑物为混凝土暗管。

2、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除险加固必要性

小城水库1966年兴建,1970年竣工。由于水库建于时期,由受当时特殊历史条件所致。工程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隐患多,汛期险情较严重,始终被列为险库。根据鉴定为三类坝。

2.1 大坝坝顶高程不够

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部分)SDJ12―78;水库属三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洪水标准为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较核。原二百年一遇洪水较核,不满足防洪要求。经坝顶高程复核计算,坝顶高程316.56米,较千年一遇洪水标准所需的高程低1.59米。小城水库坝顶高程不满足规范规定的防洪要求。

2.2 大坝坝坡抗滑稳定存在隐患

采用瑞典圆弧法对坝坡进行抗滑稳定计算。经计算上游坝坡均质坝和斜墙坝段满足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只是块石护坡局部破坏严重。

下游坝坡大部分陡于1:2.5,均质坝和斜墙坝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正常情况分别为1.18和1.08,经计算下游坡桩号0+500坝段最小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1.08,小于规范规定,存在结构不稳定问题。

2.3 大坝渗漏

大坝坝基渗漏从水库建成以来一直存在,坝前粘土铺盖破坏严重,已不起防渗作用。坝基出现渗透破坏,坝后坡多次出现塌陷。桩号0+240和0+440米剖面实际出逸比降大于允许比降,根据渗流稳定试验也证明了坝基已发生渗流破坏。

2.4 溢洪道状况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为岸边式溢洪道。由引渠、闸室、泄槽、消力池、海漫段及尾渠组成。溢洪道运行30多年,仅1988年进行一次维修。现闸墩、边墙、堰面、底板等部位表面砼蚀,个别部位钢筋外露;闸墩两侧刺墙部位严重漏水;灌溉底孔闸门井内壁严重破坏,不能正常使用;消力池底板掀起,左边墙内倾;右边墙局部已断裂;海漫段浆砌石严重破坏。

2.5 水库无安全监测设施

小城水库安全监测方面没有任何观测设施。无法对大坝进行安全监测,不利于大坝运行管理。

2.6 输水建筑物流量不足

输水建筑物位于溢洪道左、右两侧。左侧输水建筑物为临时铁皮渡槽,接明渠。右侧输水建筑物为混凝土暗管,年久失修,不能正常使用。两侧输水洞已不能满足灌溉用水需求。

2.7 水库管理设施

水库供电通讯容量严重不足;小城镇至水库的6.5公里防汛路面为砂石路,雨季机动车无法通行,不能满足防洪抢险交通要求,需修筑。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城水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尽早对工程进行全面的除险加固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3、除险加固设计

3.1 土坝设计

3.1.1 土坝坝顶设计

水库的坝顶高程不满足千年一遇洪水要求,为满足要求将坝顶高程加高至316.76米,最大坝高14.2米。原坝顶没有防浪墙,现在坝顶上游增设“L”型防浪墙,顶高程317.96米,高出防渗体1.8米,防浪墙高1.2米。坝顶由原来6.5米加宽至7.7米,坝轴线不变。路面采用砂石路面,并以2%的坡度坡向下游。

3.1.2 大坝坝坡设计

大坝上游高程308.36米以上块石护坡局部破坏部分重新翻修砌护,308.36米以下部分采用原坝坡弃料块石坝坡控制在1:3,抗滑稳定计算满足要求。下游坝坡陡于1:2.5不满足抗滑稳定要求。为保证水库正常运行将坝坡进行补坡填筑,控制在1:2.5,并采用碎石护坡。

3.1.3大坝灌浆设计

由于大坝坝基0+280~0+617.4米坝段存在渗漏现象,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垂直防渗与坝后水平压渗联合处理,拟定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垂直防渗采用定喷板与静压灌浆相结合,坝后做水平压渗。对坝桩号0+280~0+617.4米段的坝基,在基岩以上各层内做定喷板墙;在基岩内做静压灌浆帷幕。在下游坝脚做压渗平台,平台末端设排水沟。

方案二:垂直防渗采用灌浆帷幕,坝后做水平压渗。对坝桩号0+280~0+617.4米段的坝基,在基岩以上各层内设一排灌浆孔。坝后压渗与定喷方案相同。

经过对施工条件、施工方法、工期及投资等方面比较,设计推荐采用定喷方案。后因各种原因,改为塑性砼防渗墙方案。

塑性砼防渗墙采用进口钢丝绳薄壁抓斗成槽,泥浆护壁,泥浆下直升导管法浇筑砼成墙。

3.2 溢洪道加固设计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DJ341―89规定将原检修桥拆除,将引渠导流墙、闸墩加高至316.76米。结合闸墩加高,为了满足启闭设备运行需要,将原开敞式启闭机改为封闭式。引水灌溉底孔闸门井根据实际破坏情况进行彻底修复。泄槽段根据水面线计算成果,将边墙普遍加高30厘米,桩号0+280断面加高90厘米。原消力池底板掀起重新修建。新设海漫段底坡1/1000。闸室底板齿墙平面内左右各新建一刺墙,刺墙底与齿墙位于同一高程,与边墩整体连接。

3.3 输水建筑物设计

结合工程设计将原溢洪道左侧临时输水建筑设计成由涵洞、U型槽、渡槽及尾渠组成的永久性建筑物。引水灌溉流量按2m3/s设计。右侧输水建筑物拆除重建,采用钢筋混凝土U型槽明渠,设计流量为0.8m3/s。

3.4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3.4.1 水位监测

上游水位观测的测点,根据实际情况在闸前水面平稳、受风浪和放水影响小的位置采用水位标尺进行观测。

3.4.2 大坝监测

大坝坝体沉降过程基本完成,仅采用钢弦式孔隙水压力仪对坝体及坝基内孔隙水压力进行观测。本次观测设计共设三个观测断面,分别位于桩号坝0+350、坝0+440、坝0+560处,每个断面埋设四组测头。

3.4.3增设水情观测设备一套。

3.5防汛抢险公路及管理设施

水库防汛抢险公路雨季不能满足防汛抢险交通要求,对该长6.5公里砂石路,重新修建成水泥路。水库供电通讯容量严重不足,增设一台80KVA节能变压器与原80KVA变压器并列运行。

4、结论

小城水库大坝的除险加固设计措施主要有:提高防洪标准:土坝加高;上下游护坡;坝基防渗处理;溢洪道维修加固;输水建筑物新建;增设安全检测系统,修建防汛抢险公路;增设供电设施,通过上述加固措施后,可使水库在灌溉、防洪、养殖等方面达到设计要求,取得更好的综合利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吉林省舒兰市小城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报告。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1999年

第9篇: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尾矿库;尾矿坝;安全;监控

中图分类号:S78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尾矿库作为一种特殊的岩土结构体,同时也是一座具有高势能的巨大危险源。尾矿库就其筑坝方式而言,可分为上游法筑坝、中线法筑坝、下游法筑坝及一次性筑坝等,而目前我国80%以上尾矿库仍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上游法筑坝。尾矿库的关键是尾矿坝的安全稳定,其与水库大坝有相似之处,但尾矿坝具有诸多特殊性和复杂性,如尾矿的颗粒组成、沉积规律、力学性质、设施特点、使用目的和服务方式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由此致使影响尾矿坝安全稳定的因素颇多,在运行管理中,如何尽可能的掌握实际尾矿坝的特点,尾矿库工程安全监控的重要意义更为突出,其将为保证尾矿库的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和技术依据。

一、尾矿库简述

尾矿库是用于贮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的场所,其库内存放有大量的尾矿砂和水,是一个人造泥石流危险源,一旦发生滑坡、溃坝等安全事故,不仅使企业经济蒙受损失,更对当地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严重威胁到下游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尾矿库是维持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强条要求选矿厂必须有尾矿设施,严禁任意排放尾矿。尾矿坝通常选择在尾矿库的整个服务期内分期筑坝。其中,前期用以拦挡选矿厂生产排出尾矿的构筑物称为初期坝;后期利用尾矿材料和矿山废石堆筑形成的尾矿挡拦体称为堆积坝。

我国尾矿库数量多、规模小,有部分达不到安全运行条件,且存在数量众多的病库与超期服役库,总体的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现国内有各类尾矿库1万多座,其中大中型尾矿库有1500多座。尾矿库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是工程得以实施的前提,而后期运营管理则是整个项目得以安全使用的重要保证。基于多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实施监控无疑是最能反映实际安全情况,确保尾矿库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尾矿库安全监控可分为人工监测和在线监测,两者各有特点,而随着数字化水平的提高,三等及以上尾矿库,规范已明确规定必须实施在线监测,并同时辅以人工监测。对于实施尾矿库在线监测,可方便、快捷的收集系列观测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及专题研究,可以对尾矿坝内部规律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企业安全、经济、高效的管理和设计、科研人员水平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针对尾矿库工程来实施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并辅以人工监测,已成为一种趋势。

二、尾矿库的监控原则

尾矿坝作为一种特殊的岩土结构体,有其明显的特殊性,有学者已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包括尾矿介质本身组成、力学性质特点、排放方式过程中的不规则沉积规律,筑坝特点、用途及破坏形式等等。就此,尾矿库的监控,应围绕影响尾矿坝安全的各条件,实施有针对性的布置与设计,通过动态监测,及时准确地把握所监控项目的变化,最终指导工程运行实践。

具体到相应的监控原则,首先是确保监控系统科学可靠、布置合理、内容全面且经济实用;引用的仪器、设备、设施对工程运行管理的监控,应满足尾矿库原设计中,对各项尾矿坝安全稳定控制指标要求;监测数据应及时统计并加以分析,发现系统本身异常应及时校正,确保监测系统的稳定性、监测数据的实效性;为确保监测系统使用的可靠度及长效性,应结合具体工程实际情况,来选择较为先进的监测设施,并委托国内已具备较强实力的专业设备供货商及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和现场调试。以上主要是针对监控系统而言,而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仍应该是管理技术人员对尾矿库安全的重视程度,由此,企业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专项负责尾矿库安全监控工作,并能够及时加以分析、上报,通过监控数据反映出现阶段尾矿库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或风险。

三、尾矿库安全监控内容

(一)坝移

尾矿库最大的灾害就是发生溃坝,而坝移作为灾害演化过程的一项直观指标,对其的监测,可以及时跟踪尾矿坝变形率和发展趋势。而通过分析研究原因,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启用应急预案,起到有效避免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发生时造成巨大损失的关键作用。

坝移分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位移的方向分为垂直和水平变形,另外一种按位移所处的位置分为坝坡表面位移与坝体内部位移。坝坡表面位移的监测手段主要有人工经纬仪监测和GPS自动监测两种,坝体内部位移监测则通过布置钻孔,埋设倾斜仪来实现。

按有关要求,坝移监测应根据坝轴线的长短至少选择2-3个监测剖面,一般在最大坝高处、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处及坝坡稳定性较差处均应布置监测剖面。根据监测剖面的长短,在坝坡表面从上到下均匀设置4-6个监测点。最下面一个监测点应布置在下游坝脚外稳定的地面上,以用于监测尾矿坝发生整体滑动的可能性。

(二)库水位及干滩长度

库水位及干滩长度,是判断尾矿库的防洪能力是否满足要求的两项重要指标。对其实施准确监控,是汛期有效排水避免洪水漫顶事故的保障,同时也是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依据。其中,在库内排水构筑物以及沉积滩滩面上设置自动监测仪,然后将所测信号传给中控室,就是一种既准确,又实时的监测方法。

(三)浸润线

尾矿库的浸润线俗称是尾矿坝安全的生命线,究其原因就是浸润线高度直接关系到坝坡的稳定性。由于尾矿堆积体的性质,坝顶尾矿排放方式、位置及气候条件的变化,尾矿坝的渗流场非常复杂,因此,对于浸润线位置的监测则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过程一般应选择尾矿坝上最大断面或可能对下游造成重大危险的断面为监测剖面,对于有的薄弱坝段也应对其设置监测剖面。每个监测剖面应至少设置7个监测点,并应按照坝坡内的孔隙水压力变化梯度灵活选择。现阶段,尾矿堆坝坝坡浸润线监测仪器分两类,一类埋设测压管,人工现场实测,另一类是埋设特制传感器,半自动或自动观测。

(四)降雨量

可通过设置的翻斗式自计雨量计进行自动化计量。由于尾矿库库址一般比较偏僻,设计建设初期周边无或很难找到匹配的水文气象资料,通过降雨量的监测,可提供准确的降雨资料,加以统计分析后,可有效复核工程所在地水文计算,为汛期有效排洪,提供保障。

(五)数据的准确分析

监控并不同于监测,其除了通过各类监测措施完成对尾矿库的监测数据收集外,更重要的是对数据的系统分析。譬如对浸润线位置的确定,可直接建立稳定分析计算平台,通过数据改变,直接导入计算程序,通过计算,一旦发现超出原设计浸润线控制要求及安全稳定系数降低的迹象,立刻由预警系统报警,时刻确保尾矿坝的安全。有如对降雨量的分析,通过系列数据统计分析后,得出一般规律,并就此加以研究,改进监测系统,并将其与库内库水位、干滩长度信息等有效结合起来,从侧面来分析排洪系统的排水能力,同样用来确保尾矿库的安全。

(六)其它方面

其主要包括对排洪设施的检查、对坝体安全隐患的排查以及监测设施的不定期检查和维修等等方面,而这部分目前仍需要通过人工来完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尾矿库安全运行的关键参数是坝体表面、内部变形、浸润线位置、库水位、干滩长度、降雨量,通过监测系统及数据分析可实现尾矿库的实时监控,对其开展进一步地应用和研究,必将成为尾矿库安全监控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海明,曹净,杨春和.尾矿库工程特性及其安全监控系统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35-4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