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水库信息化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库信息化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库信息化建设方案

第1篇:水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设单位 档案管理 网络化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 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应召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参考文献: 

第2篇:水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第3篇:水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 建设 问题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249-02

档案作为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并以各种载体形式呈现出来的文件,只有将其重要作用得以在现代化建设中得到出来,那么档案和档案建设工作才有其现实的价值和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都对其利用价值不重视,以致于档案工作处于封闭的状态,所以在当前信息化时代,需要充分的将档案信息资料变为有用的信息,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的进程,从而使档案信息资源更好的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1 档案数字化的发展概述

1.1 档案数字化的概念

在各种高新技术支撑下,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档案信息,利用数字化形式进行存储,同时以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在计算机系统的管理下形式一个有序的档案信息库,能够提供利用,使信息资源实现共享。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档案管理都是以纸质、胶片和底片等载体形式来进行的,而且在目前部分档案馆中保存的档案信息形态还是如此,这对于当前信息化时代的社会,具有较大的适应性,使档案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无法有效的发挥出来,所以档案数字化建设具在必要性和紧迫性,是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和利用的重要保证。

1.2 档案数字化的发展的主要内容

档案数字化的发展的主要内容: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如纸质档案、档案缩微品、照片档案及录音录像档案等的数字化,建立档案影像数据库或多媒体数据库;档案专题信息的采集与建库。

1.3 档案数字化的发展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加牧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而档案信息化建设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即是档案数字化。这对于保护档案原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档案数字化有效的保护了档案原件,数字化的原件副本代替原件进行使用,而且利用缩微胶片实现了档案信息的永久保存,即使在天灾人祸情况下也不会发生毁灭性破坏,而且还可以对模糊及残缺的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的修复,确保其使用价值。

档案数字化后,使档案的利用方式发生了较大的为化,在档案利用上不再受到数量、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份档案可以同时提供多人进行共享使用,而且通过局域网和互联网有效的实现了档案的异地利用,使档案的利用空间得到拓展,同时在档案使用过程中,人们不必再受档案馆开关馆时间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人们随时可以对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进行利用。

档案数字化的实现有效的改变了目前各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匮乏的问题,增加了信息加工的深度,使指引性信息和实质性信息增多。所以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进程,这势必会加快我国档案行业的发展速度,使传统档案尽快向数字档案转化。

2 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仅没有统一的档案信息管理标准,而且标准管理工作还较为滞后,存在名目繁多的系统,从而使整体水平难以有效的发挥出来。同时当前很大一部分档案管理人员都是老同志,这部分人员年龄较大,对于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和新事物接受能力较慢,思想观念较为保守,认识不到档案数字化的重要性,对数字化专业知识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速度的提高。

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的制约,各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整体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与此同时,各单位在信息共享方面落实不到位,效率低下,甚至不能实现信息共享,这就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信息传达不到位或者根部没有收到相关信息。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由于档案数字化系统仍处于由文件管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性阶段,数据库建设水平仍有待提高。可以看出,档案数字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将会影响其发展和提高,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目前,由于缺乏对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整体规划,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效率较低,这严重阻碍了信息系统功能和效用的发挥,息化和数字化对档案信息的支撑作用有限,无法实现档案的科学管理,部分档案信息系统由于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和维护,系统时常出现宕机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档案数字化建设步伐。

3 加快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通过档案数字化建设,建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让广大民众能够方便地获取实时档案信息,为各方档案信息的需求者提供网络平台,实现快捷、高效的档案管理模式。然而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还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初步阶段,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还有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变化制约着我国档案的信息化进程。因此,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包括档案业务管理的规范性,建立健全档案标准实施规范,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同时要注重档案信息系统的整体效果,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充分档案信息系统的优势,高档案管理系统的综合能力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装备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

此外,要重视档案信息管理的数据库建设。就目前我国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状况来看,仍处于由文件管理向数据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档案信息的数据库建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把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结合起来,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和提高与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使自动化效率大大提高。

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进行整体规划,对档案的标准化和信息化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系统接口,使档案数字化建设有章可循,稳步推进,形成统一有序的管理系统,从而提高系统的管理水平,提高系统的利用率,大力推动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和发展。

4 结语

档案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繁琐性,但由于其是信息资源管理和社会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来实对档案信息数字化,从而使档案信息能够好的为社会建设服好务,充分的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这是当前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王颖.浅析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如何发展的问题[J].办公室业务,2012(17):182.

第4篇:水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加强对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的目的在于开发应用,离开推进应用水平的提高,就脱离了实际。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一是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争取条件采用先进技术;二是要充分掌握系统的综合性、系统性、统一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要从现实出发,循序渐进。如何提高应用水平,需要深入考察与自动化系统相关的诸多方面的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本文试从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阐述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推进自动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系统的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硬件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系统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这一认识上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二、自动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集成化要求,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应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三、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试点,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录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四、慎重选定技术路线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当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目前,对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工程影响最大的技术是微机工作站、服务器 性能的提高,网络技术的成熟及数据库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局域网、广域网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开通。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选择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路线是十分重要的,应当推行适应的先进技术,使经济效益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先进性相统一,技术路线的选择要符合我们的实际。档案部门对先进技术的潜在需求很大,但现实的需求又往往跟不上,宏观监测需要的信息量和使用频率同微观经济需求有很大差别,因此不断发生买了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建了网络而传输量很少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充分考虑先进技术的发展,再进行每一项具体的决策。

五、实事求是地改进管理体制

集中统一是管理任何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方式,信息自动化这一高新技术系统也不例外。人机结合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针,其含义为档案业务人员直接使用微机开展工作,这亦是研究自动化系统管理时必须考虑的原则之一。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要能使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存在集中统一管理不力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主要方面是集中统一管理不力,这同我国档案工作是在各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系统建设从“微机起步”有关。应下决心解决分散现象,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标准,硬软件的选用,上下各个层次和各专业办公自动化等都应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之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能各行其是自建系统,造成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也要下决心解决方便使用的问题,如长期将档案部门的“硬任务”集中于一个部门,在档案部门这一信息系统之内再组建一个“档案信息系统”,就很难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下的分散式系统,是较理想的模式,但这种高技术结构,必须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不具备这些条件,从集中向分散过渡,反倒有可能退回到分散式。

六、充分发挥系统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档案自动化系统建设是档案部门投资最大的项目,在资金筹集和管理使用方面,较好的做法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实行中央拨款、地方拨款、单位自筹和争取外援相结合,资金使用上做到按项目管理,进行项目论证并跟踪考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没有在国家和地方财政长期建设发展计划中立项,档案信息自动化项目资金大多通过领导特批解决,为此耗费了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很大精力。“九五”建设规划被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作为国家经济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定名为“金信工程”,为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要落到实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各地也应及早积极争取。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在资金管理上不够科学合理,有分散和浪费现象。如有的项目因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这都有待于今后注意改进。

第5篇:水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以浙江省为例,高校档案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早,目前绝大部分院校已使用了计算机管理档案目录,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还完成或开始了文件级的档案录入,变“案卷级管理”为“文件级管理”。有相当一批院校建立使用了“OA”系统。各高校档案馆还加强了档案信息化的制度建设,如浙江大学出台了《浙江大学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暂行办法》《浙江大学档案馆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等。此外,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一批高校档案馆的门户网站也陆续建立开通。以浙江大学为例,浙大数字档案馆门户网站2005年下半年对外开放,到2006年年末,可供查询的档案目录数据就达285000余条,其中“电子文件中心”提供近5000余份校发电子文件。在文档的网络管理方面,不少院校采用了南京大学的“南大之星”网络管理系统,浙江大学档案馆于2006年4月正式在全校范围内启用部门预立卷远程归档系统和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并对学校各立卷部门电子文件的积累、鉴定、著录、归档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

尽管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高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上远滞后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而且高校间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部属院校、省属高校及各类职业技术学院(民办院校)之间的档案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前二者档案信息化水平较高,而不少职业技术学院则尚未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有的虽然配备了计算机,但未配置档案管理软件,只能实现单机下的档案检索;还有少数院校档案馆(室)甚至连计算机、扫描仪等基础设施都未配置。总体上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机关、银行等部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档案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缺乏统一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费和技术保障还不够有力-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不完善;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建设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全局性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须纳入高校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与学校信息化同步发展。二是标准化原则,加强各类标准的制定工作,以有效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三是经济性原则,建设标准要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追求投入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四是安全性原则,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数字档案可靠和内容的真实。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打牢基础

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在一整套现代化软硬件设备基础上,此外,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还需要特定技术环境一一高速的数字通信网络。它主要通过三个层次来建设:一是学校档案馆范围内的档案局域网式的自动化集成管理,面向档案馆内的整理、编目、利用等主要业务工作环节,使全馆业务管理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整体,并向来馆的利用者提供检索和查询等项联机服务。二是通过校园网面向学校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部门提供服务,用户可在各自办公室甚至住宅、宿舍内的网络工作站上对馆藏档案进行网上利用等服务。档案馆还要通过校园网支持的各种网络应用系统,如校园管理信息系统、校园图书情报系统等来实现对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三是通过校园网连接互联网,开展合作业务,实现全球高校档案资源共享。对此,高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校园建设同步进行。

2 完善制度建设,健全工作体系,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档案信息化建设目前还缺乏统一标准,在原有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已不适应档案信息化需要的情况下,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注意吸收相关行业的管理标准和经验。制定完善的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和制度,以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安全、有序地开展。此外,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等各个工作环节都需要进行重新设置。

首先是数字化档案的收集。收集手段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来完成。由于高校校园网建设已达成熟阶段,学校各部门均已接通,所以数字化文件归档将是一种很便捷的方式,只需各单位文书处理人员在完成本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后,通过校园网再转发一份到档案管理部门即可。一般应在完成逻辑归档(即电子文件的原存储位置不变)后,把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集中下载到档案管理部门可脱机保存的存储介质上,完成物理归档。

其次是数字化档案的保管。由于数字档案载体的特殊性,档案存放方式由档案柜架变为用数字存储器存储,保管的重点是保证数字档案的可读性和可利用性,同时,防止信息丢失、被非法更改等。

最后是数字化档案的利用。文件制作与档案管理采用同一系统软件,在文件制作的工作平台上,将文件内容已包含的检索字节,如文号、题名、密级、作者,时间等用一定的格式固定下来再加上档案管理的部分编号如档号等,做到文件制作与编制检索工具基本同步。

3 建设功能齐全的档案信息数据库是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关键

档案信息数据库是一个有组织、系统化的数字大集合,目前高校要建设档案信息数据库,其信息一方面来源于现有的馆藏档案,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其他形式存储的所有馆藏档案数据信息,通过手工著录、扫描等形式,转化为数字记录方式存储到光盘、磁盘等各类存储器中,完成现有馆藏档案信息向数字化的转化;另一方面,通过对电子文件的收集,按照数字化管理体系进行归档、整理转化为数字化档案,建立相应的数字化档案数据库。

根据高校的特点,所建成的档案信息数据库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要建立数字化馆藏档案基本目录数据库。根据学校各类档案基本情况,通过著录标引,建立以原始档案保存状态为编目单位的各种档案基本目录数据库,即传统手工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的数字化,且能通过计算机检索与编目。其次要建立各类专题数据库。根据学校现代化管理与发展要求,建立一系列专题数据库,从目录到档案全文内容齐全。最后要建立档案全文原貌的数据库。把学校馆藏珍贵的党政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以及人事档案等类原件或实物,通过扫描或数码相机摄录等方式,把档案原件以图形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并为其编制题名,责任者、关键词等索引,建立相应数据库,实现档案全文原貌的管理。

第6篇:水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有增长活力的部门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上了日程,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这就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建设也是顺应潮流、适应时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档案作为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面对这种挑战我们档案工作者应积极应对,我们要不断学习科学知识,逐步掌握信息技术为档案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入其中,同月国家档案局在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上宣布: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由此,传统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有一些档案馆已经开始对此投资建设。我们认为,传统档案馆的数字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有了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和解决好档案馆的数字化之路,为今后的数字化档案馆进而是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建设打好基础。近年来,我们临海市档案部门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工作中数字化建设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首先我们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1、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2、形势发展的需求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临海市政府把数字临海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无疑是十分及时和正确的。数字档案馆是数字临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档案馆就是市委、市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它馆藏有数十万卷档案资料,数百万件档案文件,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数字临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临海。所以,要建设数字临海,首先要建设数字档案馆。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3、社会强烈需求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有一些农村,尤其是僻远山区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十分清便,来回要好几天,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还有一些外商投资者,他们想了解临海的整体情况,才敢于投资,那么要了解临海的详细内容恰恰只有市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特别是我们建立临海市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之后,对各界人士及外商投资查阅信息更为方便,这都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1、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2、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3、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目前,我们临海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骤1、建立档案数据库。第一步,输入文件级目录。从1997年开始,我们把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输入数据库。截止2005年5月,已输入文件级目录30万多条、案卷级目录1万多条,我们准备再用1-2年将全部完成。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边输入边打印,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临海市档案馆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山林土地档案利用十分频繁,尤其知青档案已十分破烂,只有实行数字化,才能确保原件的永久保存。从实践看,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出具无婚姻记录证明,我馆由于实行了数字化管理,虽然保存着1962—2001年10多万条婚姻档案,利用者可以随到随办。而靠手工管理的市办事大厅保存着2001年—2004年不多的婚姻档案,则需5个工作日。利用者对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十分满意。2、建立了档案局(馆)网站。并与市政务网、公众网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查阅,政策法规查询、举办网上展览,展示本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建立网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提供全文查询,逐步实现政务公开,营造有利于当地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3、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进馆单位只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现在我们要求进馆单位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一般将电子文件拷贝两套,异地保存,并随纸质文件一并移交档案馆。这样既推进了机关档案室的电子化进程,又节省了档案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4、加大档案管理软件推广力度。电子文件是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由于种种原因,各进馆单位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软硬件平台不同,这给集成到档案数据库造成困难。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印发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对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作出了规定,规范软件和数据格式,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截止2005年5月,临海市市镇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已有20多家使用了PDE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或其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今后,我们准备加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力度,对新达标升级的单位要求全部安装,对已达到各类标准的单位要求在1-2年内全部安装。另外依托市政府OA网上办公系统,做到文档一体化,及时迁移电子文件。随着系统设备更新、扩充,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接电子文件,及时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迁移操作,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工作中我们力求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发展。参考资料1、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王刚同志在《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中国档案报》2000年第547期2、杨公之主编《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版3、王荣国、李东来《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形态及研究范围》《图书馆学报》2001,5锁定|推荐|打印|关闭

第7篇:水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入其中,同月国家档案局在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上宣布: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由此,传统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有一些档案馆已经开始对此投资建设。我们认为,传统档案馆的数字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有了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和解决好档案馆的数字化之路,为今后的数字化档案馆进而是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建设打好基础。近年来,我们临海市档案部门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工作中数字化建设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首先我们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

1、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形势发展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临海市政府把数字临海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无疑是十分及时和正确的。数字档案馆是数字临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档案馆就是市委、市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它馆藏有数十万卷档案资料,数百万件档案文件,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数字临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临海。所以,要建设数字临海,首先要建设数字档案馆。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3、社会强烈需求

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有一些农村,尤其是僻远山区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十分清便,来回要好几天,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还有一些外商投资者,他们想了解临海的整体情况,才敢于投资,那么要了解临海的详细内容恰恰只有市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特别是我们建立临海市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之后,对各界人士及外商投资查阅信息更为方便,这都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1、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我们临海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骤

1、建立档案数据库。第一步,输入文件级目录。从1997年开始,我们把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输入数据库。截止2005年5月,已输入文件级目录30万多条、案卷级目录1万多条,我们准备再用1-2年将全部完成。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边输入边打印,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临海市档案馆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山林土地档案利用十分频繁,尤其知青档案已十分破烂,只有实行数字化,才能确保原件的永久保存。从实践看,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出具无婚姻记录证明,我馆由于实行了数字化管理,虽然保存着1962—2001年10多万条婚姻档案,利用者可以随到随办。而靠手工管理的市办事大厅保存着2001年—2004年不多的婚姻档案,则需5个工作日。利用者对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十分满意。

2、建立了档案局(馆)网站。并与市政务网、公众网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查阅,政策法规查询、举办网上展览,展示本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建立网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提供全文查询,逐步实现政务公开,营造有利于当地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3、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进馆单位只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现在我们要求进馆单位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一般将电子文件拷贝两套,异地保存,并随纸质文件一并移交档案馆。这样既推进了机关档案室的电子化进程,又节省了档案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

4、加大档案管理软件推广力度。电子文件是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由于种种原因,各进馆单位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软硬件平台不同,这给集成到档案数据库造成困难。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印发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对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作出了规定,规范软件和数据格式,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截止2005年5月,临海市市镇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已有20多家使用了PDE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或其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今后,我们准备加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力度,对新达标升级的单位要求全部安装,对已达到各类标准的单位要求在1-2年内全部安装。另外依托市政府OA网上办公系统,做到文档一体化,及时迁移电子文件。随着系统设备更新、扩充,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接电子文件,及时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迁移操作,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工作中我们力求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王刚同志在《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中国档案报》2000年第547期

第8篇:水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romote the use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most dynamic growth sectors and an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ies, but also to the ever-chan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rings a new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research topics - Urban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files.

Keywords: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digitization;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explore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改变传统的城建档案利用方式,把城建档案实体的信息以数字化形式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使用,成为应对信息化挑战的必然举措。由此,传统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我省一些城建档案馆已经开始对此投资建设。

城建档案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城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们在政府的号召和陕西省城建档案工作办公室的引领下,对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工作中数字化建设也给城建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首先,我们充分认识到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1、城建档案数字化,可改善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城建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城建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城建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形势发展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数字城建档案馆是数字陕西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建设数字城市,首先要建设数字城建档案馆。城建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城建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城建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城建档案馆的数字化。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建档案数量也随之大量增加,传统的以 手工处理为主的管理方式愈来愈暴露出工作效率低下、信息共享困难、差错率较 高、缺乏透明度等问题,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目前,城建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二、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1、推进城建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城建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城建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城建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城建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城建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城建档案业务要规范,城建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城建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城建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我们咸阳市城建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字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城建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城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建设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骤 1、建立档案数据库。第一步,输入文件级目录。从2008年开始,我们把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输入数据库。截止2012年12月,已输入文件级目录30万多条、案卷级目录1万多条,我们准备再用1-2年将全部完成。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边输入边打印,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从而确保城建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从实践看,城建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者对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十分满意。 2、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进馆单位只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现在我们要求进馆单位逐步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一般将电子文件拷贝两套,异地保存,并随纸质文件一并移交城建档案馆。这样既推进了机关档案室的电子化进程,又节省了档案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 4、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11月份,我市城建档案馆通过政府招标集中采购方式,购买了长翼建设项目电子档案管理软件1套,2U高密度机架式服务器1台,IT-SCAN扫描仪1台。进一步加强城建档案扫描设备、计算机软硬件、网络网站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计算机管理软件辅助完成各类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保管和检索利用。积极创建各类专题信息数据库和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逐步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以电子档案接收为突破口。加强对电子档案制作、接收、保存的指导和监督,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以及长期可读。在此基础上,加强电子档案和重要城建档案异地备份工作的研究,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异地备份工作。

5、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全省各地市城建档案主管部门将充分利用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在档案信息资源、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依托各地市城建档案馆和建设信息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运行模式,把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信息建设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今后,我们准备加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力度,对新达标升级的单位要求全部安装,对已达到各类标准的单位要求在1-2年内全部安装。另外,随着系统设备更新、扩充,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接电子文件,及时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迁移操作,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 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也是21世纪城建档案发展的方向。不可能一步到位。工作中我们力求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档案管理精览》陈兆祦主编1997年版;

第9篇:水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 高校档案管理 档案数字化建设

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

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1.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是计算机大量应用于高校管理的必然结果

首先,高校档案部门出于自身管理需要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计算机管理档案可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形式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它以光盘、磁盘作为信息存储的载体,向数字格式转变。 许多高等院校建立了校园网,并与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相连。校园网的开通为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崭新的网络环境,广大师生可以不出校门、不出国门就与国内外的专家进行科研项目合作、查询资料、 学术交流、筹备各种会议等等。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出现,使计算机从辅的工具很快发展成一种工作环境,并伴随着应用的普及而演变成一种工作方式。伴随工作方式的变化而产生的大量机读文件,即电子文件也就应运而生。

2.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档案信息时展的要求

首先,数字化档案信息可使任何一位利用者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任一地点、任一时间只需有一网的电脑,即可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查阅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对人们来说,信息已不再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而是相对过剩,稀缺的是人的注意力。因此,目前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其实质就是“注意力经济”。 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是提高档案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同时可以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网上利用的开展,将会使档案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进入极好的良性循环之中。

以往档案人员为开发档案资源,为档案利用而进行许多文献汇编、数字汇编、专题汇编等编研工作可以减少,甚至平时查阅工作中可取消,档案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档案数据整理工作。其次,使高校档案业务工作变得方便、快捷、高效。数字化档案信息使档案能及时归档,尽快地提供利用。平时在网上文书处理部门将收文或发文都输入到计算机中,各级部门可根据自己的权限范围在网上分组传阅自己相关的文件,并注上处理意见,年终归档时,只需向档案馆移交一份分类组卷清单,把数据通过网上按档案数据格式传输到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即可,从而使档案馆减少了档案数据录入工作。

二、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网络化协调机构

由于受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不同的高校隶属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这种分散管理体制无形中使各高校档案馆形成了条块分割、自成系统、各自为政、自我完善、自找发展的局面。虽然许多高校档案馆已意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与必要,但缺乏馆际合作的行动。而国家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来规划协调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工作。大多数档案馆仍然是采取封闭式的办馆方式,无论是软硬件的购置,还是数据库的建设,都处于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状态,这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也影响了我国档案馆的标准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进程。

2.标准化水平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相应国家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势必给档案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造成隐患。

3.数据库建设滞后

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校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各馆均存在浮躁情绪及急功近利倾向。主要表现在建库缺乏整体性,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而且目前高校档案馆所建的数据库大多为条目数据库,缺少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无法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许多高校档案馆虽与Cernet和Internet联网,但只能访问其主页,根本无实质性的资源司共享。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

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我们临海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 科学 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 发展 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四、总论

总之,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工作中我们力求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