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范文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精选(九篇)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

第1篇: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范文

重症监护病房资源短缺

在医疗机构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幕:患者尚未挂号,病情却急转直下,亟需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而重症监护病房中并没有空余的床位。时间飞逝,在几个小时之后才做出决定将另一名患者转出重症监护病房,以接纳新的患者。患者转出之后,空荡荡的病房里散落着未使用的瓶子、器械包以及病号服,伴随着片刻平和与宁静的是医护工作人员无比的疲惫。在转入重症监护病房之前对患者的担心、在缺乏设备的情况下进行临时的重症监护、发现其他患者在此期间被疏忽……这一切都让医疗团队精疲力竭。而这一系列的场景绝非第一次上演,或者也并非是最后一次出现。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情况变得有所不同呢?

就在半个世纪以前,美国的医院开始开设重症监护病房,旨在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来照顾病情最严重的患者。今天,美国的重症监护每年要耗资超过八百亿美元。美国大约五分之一的患者在住院治疗时死亡,期间接受过重症监护治疗,此外还有很多人使用过重症监护服务。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以及对重症监护服务需求的持续增加,观察人员担心目前配备的重症监护病房将面临日益严重的床位缺乏困境。2010年,美国飞跃集团(Leapfrog Group)的一项调查显示,接近三分之二的被调查医院无法满足重症监护病房的医务人员配置标准。

解决措施应运而生

为了应对重症监护专科医师的短缺,美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策略,包括使用远程重症监护监控,以及近期被美国重症医学会和医院用药协会所推荐的住院医师重症监护医师资格认证项目。这一情况也引起了国会的注意:有成员提交议案,敦促国立医学研究所和总审计长对重症监护病房的使用效果及重症监护医师和床位的供应情况进行检查。

然而尽管如此,这些措施的效果恐怕并不甚理想,最具前景的解决措施应当是应用先进的医疗信息技术制定患者分类决策,然而目前投入的努力似乎相对较少。诸如退伍军人事务部医疗保健系统和北加州的凯泽永久医疗集团等综合型医疗保健系统已经开始致力于使用电子健康档案为每位入院患者生成可靠的30天死亡风险评估。不过,这些结合了实验室检查实时数据、人口统计学特征、共存疾病以及生命体征等信息进行的风险计算目前并没有用于收住重症患者的决策。专业人士表示应该考虑推行更多鼓励措施,来促进医疗信息技术有意义地使用。

目前,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计划服务中心对医院实现医疗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提供财政激励。医疗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包括临床决策支持干预系统的实施。然而,对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有意义使用”的定义并不明确。不过这种细节的缺乏也赋予医院最大的灵活性,在一些临床亟需的领域,某些特定的目标可以加速医疗信息技术的相关研究。

在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分类就是一个研究时机已经成熟的领域。对所有住院患者来说,分类决策可以设计其后续医疗过程。不过对于是否给予患者重症监护治疗,各家医院的分类标准还存在很大差别,这意味着至少存在着一些资源分配不当的情况。但毋庸置疑的是,可靠的、个体化的、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风险预测评估具有改善患者分类以及后续治疗效果的潜力。

重症监护存在使用误区

为了说明来自综合的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将如何有助于做出更好的分类决策,研究人员检索了2009年退伍军人事务部的121家急性病医院中因非外科手术原因入院的10万多名患者的记录。重症监护指南一直将重症监护病房描述为“病情最严重患者的治疗地点”。对于最常见的非心血管疾病的病例来说,遵照这一指南,病情严重的患者更有机会被收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统计分析,病情严重程度对收住重症监护决策几乎没有影响。

目前这一发现尚有待进一步证实,但是却对原有的概念提出了挑战,以前一直认为稀缺而昂贵的重症监护是留给病情最危重的患者的。一些研究证明,英国重症监护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要远远高于美国,美国多达40%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事实上并未接受重症监护水平的干预,其预期死亡风险也很低。对于这些发现,存在着一系列可能的解释: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有可能需要重症监护治疗,而不依据严重程度评分。然而,退伍军人事务部重症监护病房的严重程度评分可以很好地预测30天内死亡风险。在统计学分析中,心脏疾病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88%,而非心血管疾病患者则为81%。研究者未获得有关患者保守治疗决策的数据,基于保守治疗的不同应用也难以全面解释这些发现。

医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医生有可能认为心脏疾病的患者具有更高的风险,有可能发生突然的、意外的病情恶化。结合对法医学影响、以及非重症监护病房的人员配置和临床经验等多种因素的考虑,有可能使得医生将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心脏疾病患者常规性地收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心脏疾病患者与其死亡风险评分不符的现象。

尽管目前还不能提供一份详尽的清单列出针对以上发现的可能解释,但是,“治疗和护理病情最严重的患者”是重症监护病房明确定义的职责。依据医疗服务提供者的便利或者心情,作为解决员工配置问题的手段,以及作为某些治疗用途的替代等情况下使用重症监护病房,都是对宝贵医疗资源的浪费。

信息技术促进有效使用

第2篇: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范文

湖北省石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石首 434400

[摘要] 近年来,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增长,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与探讨。科学合理良性有序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监护对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院良性发展、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促进医患关系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认为当前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建设管理缺乏战略重视、监护的硬件条件等基础设施落后、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此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发展与完善。

[

关键词 ]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心理因素;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b)-0028-02

[作者简介] 胡祥国 (1978-),男,汉族,湖北石首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心脑血管疾病ICU急救急救方向。

1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急症及危重心血管疾病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往往会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心血管内科建立重症监护室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众所周知,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动力。心脏外形近似前后略扁的倒立的圆锥形,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心底大部由左心房构成,小部由右心房构成;四个肺静脉连于左心房;上、下腔静脉分别开口于右心房的上、下部。心尖由左心室构成,在左侧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 1~2 cm处。心脏外形可分前面、后面和侧面,左、右缘和下缘[2]。心血管对于维持心脏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之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痛、水胸、少尿与无尿、发绀、呼吸困难、心悸、眩晕、晕厥、心绞痛、心律失常、房颤、肺心病、肺栓塞、心肌病、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等都属于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3]。

判断重症监护的水平,存在三个必备条件:监护治疗的现代化程度、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的管理。科学合理良性有序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监护对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院良性发展、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更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发展。

2当前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战略重视程度不高。Mintzber在1998年提出了战略的“5P”模型,即“计划”(Plan)、“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观念”(Perspective)、“计谋”(Ploy)[4]。当前的一些医院还存在着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建设管理缺乏战略重视,具体表现在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内容、重局部轻全局、重眼前轻长远。由于日常工作较为繁杂,在工作中往往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标准,对工作方式方法的进一步探讨、进一步创新有欠缺,缺乏常态和长效的管控和考虑。一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者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主管人员去做,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力亲为,缺乏深入科学系统的实践考察研究。从形式上重安排,轻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提升、新的发展[5]。但在具体的工作落实上,没有用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的全局工作。真正靠近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进行具体的监护、抓工作落实较少,工作中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②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硬件条件等基础设施落后。重症监护不同于普通监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紧急性、重要性、复杂性和难度性。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对于监护设备等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要求较高。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仪、呼吸功能监测装置、血气分析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心电图机等[6]。治疗设备包括输液泵、呼吸机、心脏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麻醉机等。床位8~12张,25㎡/张,床距≥1.5 m,温度:20~22℃,湿度:50%~60%。空气层流装置达到净化空气和消毒的目的。中心监护站设置在所有病床的中央地区,便于直接观察所有病人。人员编制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比例,如医生:床位=(1.5~2):1;护理人员:床位=(3~4):1;在班护士:床位=(2~3):1[7]。当前很多医院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医院相关的基础设施及配套保障体系还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

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具有紧急性、重要性、技术性、前端性、复杂性等方面的特点,对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如心脏大体解剖及组织结构,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症状及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脂血症等各种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心血管疾病种类较多,需要监护人员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并有临床反应观察判断能力和基本的用药解决问题能力。又如心血管重症患者往往心理都比较复杂,其特点表现为:怀疑和侥幸,焦虑和恐惧、退化和依赖、悲观和绝望。这就要求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人员能够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并进行心理调适[8]。此外,开展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除了要用科学的理论来进行指导之外,也要注重联系个人及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实际需要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有效性。同时在实践的时候用正确的认识来指导和规范监护工作者行为,养成良好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习惯,通过内化为外化创造条件,最后在实践中还要注意理解掌握和巩固相关理论,通过外化来体现和检验内化的成果。

3完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发展对策

①要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是否科学合理良性有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估。包括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公平性(Equity),回应性(Responsibility)。具体来说,有效性(Effectiveness),即效能,实现目标的程度。衡量指标是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产出(收益)、绩效充分性。效率(Efficiency)是为结果付出的代价,衡量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资源的投入和使用是否达到了最佳状态。衡量指标包括净收益量或者收益与成本之比等等。公平性(Equity)是一项指标的成本和收益在整个指标群中分配的平均程度,衡量指标是帕累托准则。回应(Responsibility)是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运行结果是否符合目标对象的需要[9]。为此可以构建岗位负责制、出入室制、转送病人制度、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记录制度等。并进行相应的规划和执行落实[10]。

②要加强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基础设施及配套保障体系建设。为了在全面范围内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卫生部于2010年1月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但是护理工作建立的前提是良好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基础设施及配套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相关经费投入,对于一些公立医院,财政应该建立相应的专项经费支持与投入。在设备的使用与监督上,要以良好的监督反馈制度促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层层紧扣,形成及时、畅通的渠道[11]。如可以定期进行的监督评估,形成“策划、协调、实施、汇报、调整、总结”的一体化工作思路,并且确保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记录规范、完整,有据可查。

③大力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从本质上来看,我们要将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各个方面当做一个整体或“系统”。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具有技术性、前端性、复杂性等方面的特点,需要相应的人才支撑,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促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科学合理良性发展而言,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所提供的不应当仅仅是一种技术支持,更应该是一种技术与护理理念的结合,这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良好运用需要技术技能与护理理念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意识,渗透到的日常护理行为之中。另一方面,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加强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应用和发展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12]。既可以对现有人员应进行经常性的专业技术培训,要求熟练掌握所从事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工作及操作技能,定期开展相应的技术交流、能力比对检验工作;二是要将一批年轻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人员送到有关院所对口专业学习,培养一批拔尖人才、技术骨干;此外,还要从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的视角出发,引进一批急需的紧缺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专业人才。

[

参考文献]

[1]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03-1204.

[2]葛均波,王蔚.心血管重症的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8):792-795.

[3]赵忠秀.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中的风险防范和评估探究[J].北方药学,2013(6):109-110.

[4]Anne B. Boisen, Michael Dalager-Pedersen,Rikke Mortensen, et al. Thomsen.Relationship between death and infections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s: A prevalence and validation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4:06-510.

[5]任惠廷,刘瑞芳.关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探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362.

[6]苗文梅,郑文善.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中的风险评估和防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9):208.

[7]李雄文.急诊收住内科ICU502例重症患者追踪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8):545.

[8]容峰,曾贱高.心血管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2):505-507.

[9]R.Gómez-Huelgas, F. Pérez-Jiménez, M. Serrano-Ríos,et al. Group,Clinical decision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 statement of the Spanish Society of Internal Medicine[J].Revista Clínica Espaola (English Edition),2014:209-215.

[10]苏虹,牛丽华.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5):97-98.

[11]郑川燕,郑淑梅,杨茜,等.心内科护士坚韧性人格与自我概念的回归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8):55-57.

第3篇: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范文

(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 上海201499)

关键词 中医护理技术;慢性病护理;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44-02

中医护理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天人相应,个体差异。中医护理技术十分重视个案的研究,认为个体的差异是内在的和必然的,任何护理都必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从而做到护病求本,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这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也正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1]。在越来越提倡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时代,中医护理技术的人文优势无疑更具有吸引力[2]。本文就中医护理技术在慢性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1中医护理技术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1.1中医护理技术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根据宫淑云[3]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的研究显示,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中,药物通过结肠、直肠的吸收,从而扩展到盆腔组织,加快血液流动,微循环得到明显改善,从而促进了炎症的消除,炎症组织得到修复。

1.2中医护理技术在腰突症中的应用:罗月琼[4]在中医传统护理技能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运用中记录,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致病因素、临床分型及分期,通过对中医传统护理技能方法的运用,延续和提高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整体地考虑患者身心状况,在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提高中医专科护理水平。针对不同疾病证型,疾病不同阶段分期辨证使用,遵循正确规范的操作可替代药物止痛、减少用药的副作用,充分发挥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的优势。

1.3中医护理技术在糖尿病中的应用:周卫红[5]等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开展中医药膳、针灸、中药茶饮及太极拳等中医护理技术的研究显示,中医中药技术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它有早期预防肾病的发生、改善肾功能和增强机体抵抗力等作用。罗炬兰[6]对糖尿病患者足部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了足部皮肤中药药浴护理,总有效率达90%。

1.4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一般认为本病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引起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肝阳暴张,内风旋动,夹痰夹火,横窜经脉,蒙闭神窍从而发生卒然昏仆,半身不遂诸症[7]。中风病引起瘫痪常由肌肉弛缓期向痉挛期转变,此转变既是疾病恢复的自然趋势,亦为进一步恢复的障碍[8]。通过局部中药应用减少中药首过效应,热效应增强中药效力;穴位按摩治疗痉挛肢体,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改善患肢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代谢、降低患处周围神经兴奋性,从而起到舒筋通络,散瘀通脉,消痹止痛的功效;达到缓解肌肉、肌腱韧带痉挛和僵直状态的目的。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中的影响因素

2.1中医护理学科内涵模糊:由于中医护理学科发展时间短,中医护理技术与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外科学等存在诸多的重叠、交叉,因此,学科内涵模糊,导致中医医护职责界限不清,严重制约了临床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积极性,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逐渐萎缩[9]。

2.2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局限,护理操作技能掌握不全: 大多数的护士都是毕业于西医护理专业,基本未经系统的中医护理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接触中医护理技术,导致上岗后,对中医护理技术掌握得不扎实,使得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无法开展[10]。此外,综合医院对中医主体在资金、技术、设施和床位的投入较少[11]。一部分医院在培训和考核时将重点放在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上,忽视中医知识、技能的系统培训,导致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时缺乏理论和技术的支撑,影响了护士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护理工作性质的约束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规定,护士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必须遵照医嘱[12]。但目前,由于中医师西化、中医护理技术收费不合理等原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过少。医生不开医嘱,护士无法开展技术操作。《护士条例》也规定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的规范的规定。

2.4病人及家属认可度低:中医护理内涵模糊,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时由于具备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在给病人健康宣教时讲解不到位,加之操作手法不准确,得不到病人及家属的充分信任,而使病人拒绝如穴位敷贴、穴位按摩、水针疗法等中医护理技术,护士很难开展要求精准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

2.5护士编制不足:制约了中医护理技术的普遍应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保健意识的增强,新农合、医保的普及,住院病人和重症病人增多,床位使用率和周转率增加,医院不断改建和扩建,加之在职护士年轻化倾向,护士因怀孕、产假、哺乳等,导致在岗时间缩短。护理工作如静脉输液、护理文件书写等又占去了护士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导致护士没有时间去执行中医护理操作[13]。

3小结

简、便、廉、验是中医护理技术的总体特色。它来源于民间,体现了以“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为一体的护理管理模式[14]。

参考文献

[1]王俊杰.对中医护理人文特色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62-963.

[2]王俊杰.中医护理技术优势与展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7):589-591.

[3]宫淑云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239-240.

[4]罗月琼 中医传统护理技能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运用[J].中国社区医师 2013,15(2):275.

[5]周卫红,张 艳,王晓玉,等.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护理技术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2):94.

[6] 罗炬兰.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学,2011,18( 6) : 120 -121.

第4篇: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急重症 护士 培训 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268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筹建了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库,护士40名,女38名,男2名;年龄24~35岁;护龄3~14年,平均7.8年;主管护师20名,护师12名,护士8名;均为本科;设队长1名,分4个小组,每组10人,各设组长1名。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应急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1]。由护理部制定入选标准,按照自愿申请、科室推荐、严格考核的原则录取,考核内容包括英语、计算机、基础理论及专科理论、操作技能等,并考察其是否具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精神。再由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综合评定,择优录取。共从215人报名中录取40名进入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库。

参照《山东省ICU专科护士培训课程》制定急危重症护理课程目录,包括理论培训、技能培训、专科轮转。理论培训主要内容包括:①急危重症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②急危重症监护的发展趋势;③血液动力学监测;④机械通气及气道管理;⑤心肺脑复苏新进展;⑥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监测与护理;⑦急危重症病人的监护及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⑧ICU护理质量控制及院内感染预防;⑨常用急救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⑩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

由ICU、急诊科、NICU、PICU、护理教育中心对急危重症护士进行护理技能培训,主要包括呼吸机使用、CPCR、简易呼吸器囊的操作、气管插管、洗胃、电击除颤、经动脉采集血标本、深静脉穿刺置管、伤员的搬运、肢体固定、套管针应用及各种监护仪、输液泵、营养泵的使用等技术技能,并逐项、逐人指导,达到人人熟练掌握。

专科轮转:急危重症护士到全院主要专业科室轮转学习,有ICU内、ICU外、急诊科、NICU或PICU、心电图室、CT室、MRI室分别进修学习共计3个月。由科主任、护士长或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的主管护师及以上人员任带教老师,理论和操作技能课程在轮转时一并进行,结束后进行危、重症病人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及各专业知识考试,同时由质量小组对其进行质量分析,完善培训计划[2]。合格后颁发聊城市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库”合格证,记院内Ⅲ类学分10分。

院外培训及进修:分别派出急危重症护士参加全国举办的ICU、危重患者及专科培训班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共36人次。并有16名急危重症护士到省级以上医院重点科室进修学习3~6个月,有12名护士参加了山东省ICU专科护士培训并取得ICU专科护士证书。

急危重症护士的职责为:随时处于突发事件的抢救护理应急状态,通讯24小时开通,遇到突发事件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救护现场;急危重症患者集中或特护、病情需要、人员不足或家属要求等,可及时与护理部联系,增派急危重症护士随时到位;医院有季节性传染病暴发流行,紧急组建重症病房。

管理方法:急危重症护士由护理部统一进行调配和管理,平时分配在各科室工作或外出进修、学习、培训,需要时护理部随时抽调。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工作情况和考核成绩进行人员调整,优胜劣汰,优秀者与晋升、聘任、年度考核、提拔挂钩,奖金为普通护士的1.2倍。

结 果

2008、2009年我市出现了2次手足口病暴发流行,仅2009年1~5月收入手足口患儿789人,临时组建了2个普通病区和1个重症病区,收治重症患儿269人,其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65人,抢救成功率达100%。

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库成立二年来共派出56人次,为40例急危重症患者实施特护,既输入了技术力量保证了护理质量,又解决了人员紧缺的问题。

自2007年以来共进行器官移植手术36例,新开展大手术10例,由于器官来源时间集中,仅2007年就进行了同时5例和同时4例患者器官移植术,共派出急危重症护士49人次进行支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在护理人才库人员的带动下,全院护理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护理综合质量合格率由92.6%(2004年)、94.7%(2005年)提高到96.3%(2007年)、97.8%(2008年)。住院患者满意度由93.5%(2004年)、94.9%(2005年)提高到97.3%(2007年)、99.2%(2008年)。

讨 论

急危重症护士是由全院考核选拔出的业务骨干,每个人都感到是一种荣耀,增加了自信心,也激发了他们勤奋好学、刻苦训练、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热情,激发了她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调动了竞争意识,使每个人都在为争做合格的急危重症护士而努力。

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库是知识、技能储备库。通过系统化培训后,他们的专业技能、应急应变能力、观察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抢救危重病人时能够做到与医生配合默契,忙而不乱,争取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2];同时他们还能很好地完成重大突发事件的急救任务;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特护;多种器官移植术及新开展手术患者的护理。

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库的建立有效的保证了护理质量,争取了急救病人的抢救时间,提高了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确保了护理质量,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同时对急危重症护士系统的培训、动态的管理,带动了全院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我院整体护理水平上升了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第5篇: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重症护理;人性化护理

医生每天都会见到很多人住院很多人出院,其中一部分人可能将与世长辞。因此,有人说医护人员对病人的病痛和生死看的有些麻木了,这样对待医护人员的说法其实是极端化的表现。毕竟每个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也都是医生所不愿意见到的。如果有一点点治疗的可能,他们都会尽全力去治疗,因为救死扶伤是医护工作者的光荣职责,特别是重症护理时期,是一个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关键时期,要求医护人员有很高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把科学化、人性化等的护理贯穿整个医护过程,使更多被伤痛困扰的病人及家属得到最大最有效的帮助,减轻病患的折磨程度,降低家属的护理负担,使重症病人对自己的康复有更大的信心,让家属看到希望。同时,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重症护理中的人性化服务,是一个医院能够提高医救质量和得到良好口碑的重要措施。

1.人性化护理

1.1重症患者心理反应

1.1.1求生心理。众所周知,每位患者最强烈的需要则是生存的需,他们渴望了解自己的病情,尤其是重症患者,如癌症患者整天沉浸在悲伤之中,认为前途暗淡等。

1.1.2孤独、绝望的心理。患者住入病房后,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只是按医护人员的要求去做,对自己的病情及手术情况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很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

1.1.3各种不适带来的恐惧和焦虑。如陌生的环境,同室病友的抢救与死亡,缺少亲人的陪伴,医护人员对相关各种病情的谈论,进行抢救匆忙的身影,以及自身的不适应及个别医护人员漠不关心等。也有可能因恐惧手术,担心预后以及切口疼痛,各种治疗处置所致的疼痛、咳痰,更换后的不适,身体各部位的充分暴露产生的羞涩感和不安。

1.2重症患者人性化护理

1.2.1营造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患者入住重症检测治疗室后,由护士向患者介绍重症检测治疗室的基本情况,减少患者对重症检测治疗室特殊环境的恐惧感,营造温馨的救治环境。同时,还要触摸能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解除患者心理上的痛苦,例如:握住患者的手,抚摸患者的额头等。

1.2.2根据不同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因为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文化层次以及不同,对疾病的态度及对治疗中的文化需求也应有所不同,因此护士应有针对性地提供患者满意的护理。同时,还应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与需要。

1.2.3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与沟通。作为护理人员,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手势、口形、表情和语言表达,而不要只注意监护仪器而忽视对患者的感受。在进行各种处置前,还向患者事先解释,以取得患者的支持与配合。每日向病人家属告知病人的病情、用药、饮食、排泄等家属关心的情况,并尽可能解答家属的各种问题。教育和指导他们参与病人的护理工作,如擦洗、翻身、按摩,以减轻病人的孤独无望的悲观情绪,让病人感到亲人的关心。

1.2.4恰当的处理重症护理中的突发事件。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时间紧迫感,做到及时判断,正确处理,分秒必争的进行医生到来前的手术或者抢救药品和其他必须用品,时刻观察病人病情发展情况,及时向主治医师进行汇报并协助抢救。

1.3增强护士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意识

还要定期的对护士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补充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护理技术;同时护士还应该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健康,这样才能使人性化的护理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护士除了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不断地学习法学、心理学、美学、伦理学以及预防、保健等知识。护理群体所展示的精神风貌、伦理道德、行事风格,将进一步突出医院的形象,赢得社会效益。

2.人性化的护理方式也是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创造良好口碑的重要举措

医护人员都应该把病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护理过程中无不体现人性化的高水平护理,一定会让所有重症病人得到最周到、细心的治疗和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医护人员带给他们的康复希望,相信很多病人经过医护人员人性化护理,都会很快恢复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有了好的技术与好的服务,就等于拥有了好的口碑,得到广大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认可,从而提高了病人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性化的服务会减少和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成为百姓信赖的医院,这可以使医院在整个同行业中增强竞争力,同时为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起到促进作用。

3.经验总结

综上所述,危重病的监护与治疗都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门新的临床学科,主要目的是为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病人提供技术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即对危急重症的病人进行生理机能的监测、生命支持、防治并发症,促进和加快病人的康复过程,这是续复苏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是目前社会现代化和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性化的温馨服务为战胜病魔提供了动力,搭建起病人和家属之间的亲情桥梁,增强病人的求生欲望,是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尽快康复。人性化护理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所有重症护理人员都把病人的健康摆在首位,全身心的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照顾每一个病人,最后使.病人顺利痊愈,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为医院赢得的是

人民的口碑,真正成为救死扶伤的阵地。

参考文献:

[1]鲁延红.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6):81.

[2]郑云娣,王菊吾,陆彩萍.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3C):824-825.

[3]谢正秀,石明达,胡晓燕.模拟重症监护病房在教学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1999,(03).

第6篇: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66-01

新生儿病房严重的医院感染率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专家的检查发现[1],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存在各种隐患。我院新生儿科是医院的重点学科,新生儿科的床位数需求量越来越多。尤其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且大部分为急危重症患儿。为了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在2013年01月到2014年01月期间,本院对收治的重症新生儿加强预防与控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01月到2014年01月本院收治的508例重症新生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新生儿303例、女性新生儿205例。同时收集2010年01月到2011年01月本院收治的508例重症新生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新生儿302例、女性新生儿206例。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

1.2.1完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结合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根据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实际特征,不断完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使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形成新生儿配奶、洗手、工作人员出入病房等环节的有序流程。

1.2.2检查医院感染制度的落实

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首先完善全医院感染质量检查评估组织,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其次,结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医院感染质量检查评估标准。最后,采取多样化的医院感染质量检查形式。医院感染质量检查形式主要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科内检查, 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的院内检查以及各部门的医院感染质量专项检查等。

1.2.3采取针对性的各项监测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过程中,采取前瞻性与目标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发现于处理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在区域或床旁做好隔离警示标识,增强标准预防的执行力度。同时,采取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环境卫生学监测,确保新生儿接触人员手卫生达到标准。

1.2.4提高全员参与积极性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工作人员都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具有相关性,每一个进入病房人员都必须做好基础的洗手流程管理,参与到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当中。院方可加强有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其专业操作技能,共同参与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执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制度后,医院感染率、漏报率分别为2.95%、1.57%,

明显低于执行前的13.39%、10.6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随着危重患儿数量的不断增加,有创技术使用日趋广泛,医院感染事件风险率逐渐增高。新生儿的明显特征是对医疗环境与医护人员高度依赖,针对实际情况,在本研究中有机保持制度、流程与实际工作的适应性[2],争取得到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对科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充分的指导。同时,落实各项监督、检查措施,针对性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有序的医院感染流程,制定完善的检查评估标准。在预防与控制工作中,由专职的感染科工作人员,到病房实施医院感染病例的前瞻性与目标性监、用药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等[3],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从而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最后,提高科室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和全员参与程度,增强洗手流程、出入病房流程的执行力度。通过以上研究表明,执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制度后,医院感染率、漏报率逐渐降低。综上所述,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漏报率,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军,王英.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2(13):305-306.

第7篇: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引言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以下简称PCI)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方法[1]。近年来, PCI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诊断治疗冠心病,也成为治疗急性冠脉事件的首选方案,大大降低了冠心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易被患者接受的优点。但介入治疗毕竟是一种有创伤性的治疗措施,尤其是术后更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2]。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正确充分认识并发症的危害,严密观察,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或减轻其造成的危害是至关重要的。现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中心部分

1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类型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大致可分为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和与术后长时间卧床相关的并发症[3]。前者包括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假性动脉瘤、严重的心律失常、肾功能损伤等;后者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排尿困难、便秘等。

2 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1 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穿刺点出血和血肿是PCI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4]。 术中反复穿刺,术后按压动脉时间过短,压迫部位不准确,患者过早活动,术中使用肝素过多及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等均可引起。(1)由于术中应用大剂量的肝素,干扰了凝血过程,因此,术后24小时内医务人员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尽量避免重复穿刺[5];此外肝素的抗凝作用一般持续2-6小时,所以术后6小时患者的凝血系统已经恢复正常[6]。术后6~8 h 进行床上活动是安全可行的[7](2)关于伤口包扎方法,全清清等经临床研究发现采用宽胶带固定加沙袋压迫8小时,血肿发生率为3.46%,采用绷带“8”字加压固定,血肿发生率明显下降至0.78%[8]。用绷带的优点是绷带拉力紧,不松脱,按压充分,防止出血[9]。但由于绷带包扎方式较为复杂,患者许多次作挺腰抬臀动作,增加了早期出血的机会,采用宽胶带固定加沙袋压迫8小时简单实用是传统的也是目前仍然最常用的止血包扎方法。(3)病人术后过床时,穿刺侧肢体保持伸直,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渗血、肿胀、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双下肢皮肤的温度,术侧肢体制动24h后无出血、渗血和血肿形式即可撤除绷带或宽胶布。如仍有出血、渗血时,应延长加压包扎时间,并配合医生作必要的凝血功能检查和采取止血的措施;(4)经常巡视观察伤口情况,特别是拔除鞘管后1--2h,每15--20min查看穿刺口一次[10]。如果发现出血、血肿等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记录。(5)对手术回房时已有皮下淤血或血肿者,用水笔标好淤血或血肿的范围,以便观察有无继续出血,做好班班交接班,交代病人感觉穿刺处有发热等异常感觉时,及时呼叫。

2.2 迷走神经反射:介入治疗心脏可能导致与心脏病相关的并发症,而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少见而极为危险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处理非常重要。其发生机理是各种刺激因素,包括疼痛、大血管压迫、恐惧等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脑,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引起内脏及肌肉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导致血压急剧下降,迷走神经兴奋时导致心率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功能减弱等抑制效应[11]。该并发症除PCI术中可见外,亦多在医生拔除鞘管时发生, 术后患者突然出现心悸、胸闷、恶心、呕吐、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血压波动于85-60/50-30mmHg,考虑为迷走神经反射所致,即予阿托品0.4mg肌注,快速补液后血压均回升至正常[12]。此外精神紧张也是诱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原因,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可影响血中茶酚胺释放,而尿潴留致使膀胱过度充盈,扩张刺激压力感受器兴奋,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13]。因此拔鞘管动作不宜过猛、过快,按压穿刺点力度适中,以能止血并摸到足背动脉为准,患者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膀胱过度充盈,以及消除恐惧心理,均有助于预防PCI术后的迷走神经反射。

2.3 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经彩色超声多普勒确诊,术后前3天内穿刺部位的观察是重点,观察穿刺点周围是否有出血及血肿的形成,12h内每30--60min巡视一次,护士作好交接班工作,密切观察术肢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及颜色并与健侧对比,若动脉搏动消失说明有动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应及早通知医生,重新给予包扎压迫止血,严密观察出血情况,血肿范围的变化并做好记录,若传统的徒手压迫,加压包扎,肢体制动等方法失败,经彩色超声多普勒引导下,行瘤体内注射凝血酶原300U后,检查瘤体内彩色血流信号消失,血管杂音消失,穿刺局部用无菌纱布压迫15min,以纱布包扎,术肢制动5--6h必要时抬高患肢,避免血栓形成。患者一旦并发假性动脉瘤,尤其是腹股沟局部肿胀疼痛时,患者表现为紧张、焦虑,护士应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安慰和开导患者,并说明经过积极有效的处理后血肿能逐渐吸收,不会影响日后的活动,而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对疾病产生影响[14]。

2.4 严重的心律失常:心绞痛与导管刺激冠状动脉使之水肿,痉挛所致心肌缺血,缺氧有关,也可因患者术中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所致[15]。偶发早搏可继续观察,如出现频发室性早搏时有可能转成致命性心律失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协助抢救。因此术中,术后严密的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5 急性心包填塞:据报道[16],急性心包填塞发生率0.22%.心脏压塞为心脏介人诊治过程中危急并发症。心脏介入治疗并发心包填塞是由于心脏及血管穿孔所致,也是心脏介入治疗死亡的主要原因,心包积液量不多时即可引起心包填塞表现[17]。急性心包填塞主要表现:突发的胸闷、呼吸困难、心悸、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颈静脉怒张、听诊心音遥远等[18]。心包填塞初期患者出汗较多和诉胸闷常被误认为紧张所致,在症状明显后方引起警觉,因此护理人员提高警惕对及时识别心包填塞是必要的。冠脉介入术时要求手术医生不断的提高操作的精确性,护理做到术后密切观察,及时采取有效救治手段,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治心包填塞。

2.6 肾功能损伤:由于PCI的广泛应用,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位致病因素[19],术后常规进行心电、血压监测,记录24小时尿量。术前通过化验尿素氮、肌苷若发现严重的肾功能损害,原则上不宜进行手术,对于术前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及同时合并2种以上疾病或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严密观察并正确记录24小时尿量,补液量应在1500 mL以上,并嘱患者多饮水,加速造影剂的排泄[20]。及时留取血、尿标本,以监测肾功能,加强对患者的巡视,认真听取主诉,观察有无乏力、尿少、水肿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7 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静脉血凝块阻塞性疾病,主要与长期卧床,术侧肢体制动,血液循环减慢和血液粘稠度高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是患肢高度肿胀,疼痛以及相应的全身症状,大腿周径明显大于健侧。因此,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护士指导做足部伸屈活动,按摩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及足踝关节活动,每3--4h一次,每次10min,有利于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1]。近年来国内应用血管封堵或缝合装置明显减少了患者的制动时间,与传统的手工压迫优势明显,但同时应该看到血管封堵器的使用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有封堵失败的可能临床应用时需严格掌握指征和选择合适的病人。

2.8排尿困难:由于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要较长时间处于平卧并术侧下肢制动,患者术后至少需处于该24h,加上穿刺点经压迫止血后需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者不能随意改变,不习惯床上大小便等而出现尿潴留。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常规教育,于术前1-2天进化床上大小便的训练,同时帮助患者分析与探讨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以缓解其紧张情绪,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合作程度,从而降低了术后尿潴留的发生[22]。

3 小结

冠脉介入治疗的进步与发展不仅要求术者有精湛的技术、娴熟的操作技巧,同时也要求护士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护理工作者必须更新知识,要不断学习新业务、新技术,使护理理念不断更新,确保治疗疗效和护理质量,才能适应现代更复杂、更精细的手术要求;才能有效防止和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才能适应冠心病患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英 内科护理学,2006,3(12):188

[2] 高佩凤.介入诊疗术的应用范围及护理进度[J].职业与健康.2007.7(23):1150-1151

[3] 臧小英,王克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29.

[4] 马长生.介入心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0.

[5] 杨茹.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1):79-81.

[6] 孙惠萍,李雅静,郜利会.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临床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 :3-4.

[7] 全清清,郑素霞.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贵阳医学院学报,2004,29 (6 ):557-558.

[8] 席海燕,朱学梅,刘士红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7,13(5):3-4.

[9] 诸葛海鸿,邹 莺,孙 琳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 (7):524-526.

[10] 杨春梅.冠脉介入术并发症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10):74-76.

[11] 王立春,王素珍,吴竹兰,张宜生.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8):56.

[12] 逯秀秀,金玮,王永峰.冠脉造影术后负性效应的观察与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55-156.

[13] 朱永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2006,22(3):20-21.

[14] 蒋金英.1例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9):2966.

[15] 杨海燕,刘海成,金慧.PTCA及冠脉造影术后患者尿潴留的预防.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9):865.

[16] 康晓梅.心脏介入手术并发心脏压塞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576- 577.

[17] 孔祥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1):25-26.

[18] 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病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221.

[19] Soma VR,Cavusoglu E,Vidhun R,et al.contrast-Associated Nephropathy.Heart Dis,2002,,4(6):372-379.

[20] 王文慧.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天津护理,2004,12 (5):257-258.

[21] 张敬香,王永奎,陈思思,曹丽霞.PTCA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实用医技杂志,2006,13(02):288-289.

[22] 韩梅.循环驱动仪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及护理观察.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01):81-82.

第8篇: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范文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培训覆盖率%26gt;100%,三基考核合格率≥90%。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

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发热等病因及

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

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

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节、

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

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

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

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

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

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

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

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一切工体,班余及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周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一月份:

内容:针对冬季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增多及一氧化碳中毒高发季节特点,安排医护人员对呼吸机及CO中毒知识进行学习培训。

方法:由科主任主办讲座1次,然后选高年资医师一名讲座一次。每名医护人员在ICU室操作呼吸机并进行现场考核。

二月份:

春节前配合急救换服装后的崭新面貌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院外急救演练,演练前先进行心肺复苏强化训练,并复习相关知识,最后考核打分记录在案。

三月份: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在3月底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月份:

主要是血液净化技术培训。科主任主持,复习灌流相关知识及适应症、禁忌证。必要时采用幻灯教学进行讲座。然后由每位医护人员上机操作。进行考核。

五月份:

学习培训各种农药中毒治疗基础知识及相关进展专题学习。参加全院性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强化训练。

六月份:

主要是卫生法规,法律学习月。由科主任主持在晨会交班及科行政会议上系统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

七月份:

组织全科参加医院临床医师基本技能操作的理论辅导培训。科内举办医生查体训练,使所有医生过关,并进行考核记分。

八月份:

结合夏季游泳者增多特点,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淹溺、中毒及电击伤的专题学习。

九月份:

主要是意外伤害常见处理技术的培训。包括创伤的包扎、止血、固定、搬运。要人人动手,个个过关。严格考核。

十月份:

进行医疗安全及医疗法规,法律知识学习。除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活动外。科室要举办相关学习2~3次,并安排考核记录。

十一月份:

呼吸道急救管理技术培训。重要放在气管插管方面。利用模具或尸体进行训练,人人过关。

十二月份:

第9篇: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205-1

随着现代医学向微观方向的深入,临床医学门类划分越来越多,各类专科ICU也相继建立并蓬勃发展。我院于2008年4月成立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江西省的第二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用于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与监护,经过近两年的不断努力,已在重症患者抢救与监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抢救了大量重症患者,对提高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重症监护病房是一个“三集中”的特殊护理单元,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严把护理管理关至关重要。

1人员管理

1.1管理者培训

管理者的素质在整个目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长应率先适应NICU管理角色,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强化重症监护知识的培训,熟悉ICU的管理以及各种仪器的故障处理、调试等。

1.2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及培训

本科室主管护师、护师都经过专科ICU进修和相关专业培训;有一部分年轻护士未经过专科ICU进修和相关专业培训,所以有计划地对她们进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科内每周1次业务学习与培训;对疑难危重病人及时组织个案讨论或护理查房,个案讨论要求及时、突出重点病例、针对性强,对护理有指导性。护理查房每月1次,查房前1周由护士长制定查房的具体时间和病床号,病例为近期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的重症病人或有合并症的病人,3d通知参加查房人员,便于她们了解相关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开展护理查房,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查房前积极寻找有关资料,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巩固了已学知识,熟悉了重症护理新技术,并积累了重症护理的经验,使重症护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有计划地对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操作考核和晨会提问,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NICU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各种急救监护技术和操作,如心肺复苏术、呼吸机的应用、血气分析、微量泵、输液泵及监护仪的使用,电子冰帽及降温毯的使用,气管切开的护理等,保证抢救患者时得心应手。

1.3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NICU收住对象主要是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多伴有意识障碍、语言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生活不能自理,基础护理任务重,治疗护理工作责任强、风险大,抢救必须及时,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思想情操,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富有爱心并具有较好的慎独修养。通过组织学习,使NICU护理人员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不计较个人得失,奉献爱心,奉献家庭、社会及未来的职业情操不,科室内均留有护士家里电话或手机号码,做到随叫随到。

2加强全面的质量管理

2.1护理质量的管理

护理质量的提高,是取得良好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为此,重症室建立了以“护士长重症室护士助理护士”3级层次管理体系。护士长负责重症室全面质量管理,重点放在护理队伍建设、技术创新、质量监督,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抓制度落实上。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各项考核标准,定期对重症室护士进行考核。每周五主持早会,布置科室工作计划,检查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了解情况、危重患者的护理和技术操作、护理表格的书写、健康教育等。全面负责重症室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重症室护士负责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抢救、疑难问题的解决、护理记录的书写。

2.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院内感染

入住NICU的病人病情危重,抵抗力低,容易引起呼吸道、泌尿系感染,采取高标准、严要求的消毒隔离措施是NICU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室内空气进行定时通风,保持新鲜,每天采用循环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2次,每次1h,每月进行空气培养1次,要求

2.3抢救物品的管理

①各类急救药品要指定专人负责,制定药品有效期管理本,过期及时更换。抢救车的药品每次用后及时补充,适当增加各类急救药品基数;②保证仪器完好率在100%。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做好使用登记。每周专人对仪器进行常规保养,并检查其性能是否完好,抢救后及时处理,消毒后放回原处,以保证随时可用。

3严格督促各种制度的落实,杜绝差错事故,保证护理安全

NICU的医务人员不仅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工作态度,还要遵守一系列健全的规章制度。实践证明,落实切实可行的的规章制度是确保护理安全的有力保障,包括各类工作人员职责,各班工作程序,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品管理制度,探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文件书写要求等,各项制度常规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使NICU工作井然有序,忙而不乱,使各项工作效能得以充分发挥,杜绝差错事故,保证了护理安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