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范文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精选(九篇)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

第1篇: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范文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人民财富的增加,社会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危重疾病有更先进的治疗措施、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医学的进步也使满足这一需求有了可能。

重症医学既然涉及全身各系统功能的监护与支持,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具有基础与临床各学科的专业知识,但绝不是心内科、呼吸科、麻醉科等各科知识的简单综合。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职的医护人员,掌握危重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1]。目前,许多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师基本都是心内、呼吸、麻醉等专业医师经过短期进修或不系统的学习,甚至直接改行而来。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不能满足重症医学快速发展的需要[2]。而1998年教育部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和改革方向作出了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卫生部的相关配套法规,都特别注重对临床操作技能的要求,而传统临床教学环境和水平无法满足这些培养要求,需要医学院校寻求更加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些都需要加强重症医学学科管理建设。

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无论是学术界、各医疗机构、还是医疗管理部门都作出了积极的反应。2005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中华医学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明确要求“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各种医院评级、评审也对重症医学的人才配备、设备配置有明确的要求。卫生部于2009年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设备配置,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有了规范的重症医学科,才能为提高重症医学的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平台。

2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可见,提高思考水平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根本。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实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获得的知识就越多,其学习效果就越好,从而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可以培养合格人才。

2.1设疑启发,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重症医学典型病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启发学生研讨有关基础与临床知识,指导学生查阅该病的研究进展,结合病例复习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更全面、细致,医学知识得到拓宽,同时培养了学生“学”的思路,从学习过程中找出更多的规律及更好的学习方法。

2.2鼓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临床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诊治疾病时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提不出自己的见解。因此,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思维过程中认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学会从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找出主要矛盾,进而抓住疾病本质作出正确诊断。

2.3实行启发式教学,关键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教师只有对教材的掌握实现由懂而熟、由熟而化的逐级升华,才能自如的进行启发式教学,并以自己的创造热情、创新精神和独创性劳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应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转为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提问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索,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均给予积极引导,回答正确者说明道理,错误者解释原因,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师可采用幽默的方式增加学生的自信心[3]。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带教教师的素质建设

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具备竞争力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大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第一线,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应该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优秀的道德品行及深厚良好的人文修养。教师应该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有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胸怀,要耐得寂寞,严谨治学。

教师应该具有浓厚的科研意识。教师要时刻勤勉自励,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对学科知识刻苦钻研,努力在学科建设中有所建树。教师有了丰富的科研经历便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使之能够在教学改革中正确地提出问题,找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讲解。教师应该具有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教师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使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学者。教师要博学多才、博闻强识,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学养深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质量上乘的学生。教师的学术造诣高才能够高瞻远瞩地审视学科的最新动态,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才能出“精品”课程,育精英人才。

教师要有职业的敏感性。身处21世纪的高科技时代,教师要能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通过课内外的教学与指导,尽力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与创新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引领他们逐步迈向科学的殿堂。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平等、自由、民主、宽容的氛围,寓教于乐,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的认知、分析、逻辑和思辨的理性优势与人文教养的情感、意志、直觉和综合的非理性优势结合起来,培养他们在智能、情感、道德及行为等方面整体和谐发展的素质,最终使学生成为既会做学问,又会做事、做人的综合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4医学模拟教学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2篇: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心血管;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急症及危重心血管疾病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往往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心血管内科建立重症监护室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多参数监测监护仪在临床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监护效率,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86例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86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其中男122例,女64例,年龄41~76岁,主要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2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28例、严重心力衰竭患者26例、重症高血压患者3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32例以及介入术后需严密监测的患者35例。

2 存在的问题

2.1  病房及仪器:使用原有内科病房,但重症监护室配备各种先进抢救设备,包括中心供氧、心脏除颤仪、吸引器、抢救车及中心监护系统,能同时进行心电、血压、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护系统为中央监护系统, 包括中心台和10个床边台[1]。这些仪器使病房空间显得拥挤,且患者对这些仪器陌生,这些因素均可在思想上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及部分仪器的报警功能,均会干扰患者的正常休息,给疾病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

2.2  护理人员: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应用多参数监护仪及集中监护技术,这些仪器设备在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仪器的使用使护理人员放松了对患者实际临床症状的检测,过分依赖这些高科技医疗设备仪器所提供的信息。但有时候,有些信息与患者的临床情况不相符合,或者仪器的使用不当,也会得出错误的结果,会误导医生,导致得出错误的诊断及治疗措施,使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救治甚至导致病情恶化,危及生命。另一方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病情较危重,病房医护人员多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关注监护仪的结果,而对患者的状态无暇顾及,对患者关心不足,患者感到医护人员更关注的是仪器,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不利影响。

2.3  患者自身因素: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病情都为危重症,在发病之初,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对疾病的恐惧和对预后的焦虑,感到生命受到威胁,有不安全感;对缺乏疾病相关的知识,担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会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绪;同一病室的危重患者病情发生急剧恶化时,会对患者的心理、生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监护室工作繁忙,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心不足,使患者感觉受不到重视,产生自卑感,及对医护人员的不满情绪。

3 改善方法

3.1  病室的环境的改善:改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布局,使病室内光线充足,并保证一定的空气流通。根据病室大小设置适当的床位数,并尽量减少病室内放置的仪器、设备,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将暂时不用的仪器移出病室,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患者的生活空间,改善生活环境。使用可调整患者姿势和体位且带有保护栅栏的多功能床,使患者有安全感和舒适感[2]。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调整病室光线,减少外界环境对患者视听触等感觉器官产生的刺激。护理人员要走路轻、讲话轻、关门轻;仪器设备的报警声要尽量调低。对病情平稳的患者及早停止监护。抢救病情危重的患者时要注意保护周围患者。对患者家属提前做好宣教工作,探视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并且要保持室内安静,以免对其他患者产生影响。加强病室的夜间护理,夜间护理活动要集中进行,尽量避免破坏患者正常的休息习惯。

3.2  医护人员加强责任感

3.2.1 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要学习心血管危重症医疗护理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由科室领导拟定培训计划,利用休息时间对医护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可包括: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成立对患者的重要意义;监护系统和其他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养,能及时、正确地识别仪器发出的各种信息、警示,及时向医生报告;心血管危急重症的主要临床症状和表现;心血管危急重症的抢救和处理流程;心肺复苏;电复律、电除颤的应用指征及正确处理方法;正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及诊断处理;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护理管理等[3]。

3.2.2 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从思想上、行动上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和关心,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①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缺乏对急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担心,从而产生如恐惧、焦虑、抑郁等一系列不利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要针对患者对疾病的疑虑,耐心给予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顾虑;②向患者介绍重症监护室的仪器设备。由于重症监护室的仪器设备较多,部分仪器体积较大,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影响。且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所患疾病的认识和态度不同,对仪器的配合使用及认识有差异。因此,要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正确地认识所用的仪器设备,讲解其功能及应如何配合使用。如监护仪通过线路和管道与患者身体相连,因此要向患者讲清如何活动不影响监护效果,体位的变换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因监护仪使用不当带来的影响;③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减少由于不良心理对患者的影响。现在的护理模式为“以患者为中心”。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而不能只关注监护仪中图形、数字的改变,忽视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可能存 在的心理问题。要尽可能地利用时间与患者交流,增进医护患者之间的感情,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更积极地配合治疗[4]。

总之,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成功建立,给心血管危重、急症患者带来极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医护人员要加强自身责任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了解并在可能的范围内满足患者的需要,提高护理的整体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9):641.

[2] 潘爱军,刘  宝.关于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设计问题[J].安徽医学,2009,30(6):699.

第3篇: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范文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8年2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7年获河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南大学在读博士、精神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同时还担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鉴定分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精神病院分会常务理事、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主编等。

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同志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卫生和教育工作方针,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从医20余年,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精神卫生事业,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办事公道,清正廉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极高的学术威望。

三、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具有较高得学术威望

##同志在科研和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尤其在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享有一定学术声望。

(一)在国内率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预测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一次量氯氮平前后各脑区、各频段不同时点定量脑电图变化,用健康人做对照,建立了数学模型及判别函数式,预测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正确率为86-100%,且判别能力的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为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个体化提供依据,从而避免盲目用药及经验用药,节约病人的治疗用药及治疗时间,查新国内外未见同类报道。被国内著名专家评价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具有良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现已被国内多家医院院采用,2002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开展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一年复发率高达30-40%。##同志在2000年3月根据文献报道:影响精神分裂症愈后的关键时期是在病后头5年,此时精神功能的损害保持在一个水平,以后即使反复发作,通常不再进一步恶化,并且认为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这一理论,成立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病区,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技术,取得明显效果,一年复发率横向比较降低50%左右。此项技术研究已被列入河南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并成为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精神科网络建设推广项目。

(三)参加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临床医疗项目《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与质量的评估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进一步深化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探索精神分裂症的最佳治疗方案,以期在精神分裂症病因未解决之前获得最佳效果,部分研究已获成果。《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治疗与免疫指标的关系》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相关因素研究》2005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近年来先后主编出版《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精神药物不良反应与相关问题》、《精神病学》、《医学心理与精神病学》、《精神科护理学》等专著5部,其中,《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一书获河南省首届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作为副主编出版《精神免疫学》、《中国心理卫生研究》专著2部;先后完成科研成果1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50余篇。

四、医德医风好,积极为广大群众服务

作为一名医师,他医德高尚,具有高超的业务技术水平、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始终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对患者有求必应,见难就帮。许多慕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他在家都及时赶到医院,耐心给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在治疗用药时想方设法减轻患者的费用,甚至对极为困难的患者,他还常常拿出自己的钱物给予资助,有很多次病人返家时没有路费,他都自掏腰包给予解决。在医疗活动中,带头树立行业风尚,维护医院形象,不收礼、不吃请,拒收红包,拒绝开单提成。他的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赞扬。

五、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作为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分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精神病医院分会常务理事,他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本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一)三年来,##同志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多次,拓宽了自身的知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先后参加在××召开的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会上交流了《氯氮平的药物动力学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获边远奖;参加了美国全美精神科年会;参加了在××召开的第一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暨第三次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年会,交流论文《一次量氯氮平对健康成人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影响的对照研究》,阐述了定量药物脑电图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参加了泰国瑞美隆国际研讨会,交流了瑞美隆对抑郁症治疗的经验;参加在××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3次年会,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了本学科建设,提高了我省的学术地位。尤其在参加卫生部2004年组织的四次精神卫生专家座谈会上,他为政府提供的如何将精神卫生纳入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岗位津贴、精神病人的欠费问题、精神科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受到了重视,并被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聘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通过其本人的不懈努力,争取到了2004年中央批复地方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部分项目经费,为本专业今后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部精神卫生法的起草讨论工作,参与制定了我国精神病社区防治试点规划工作。作为我省两个社区试点建设,他按照“中央转移支付地方资金项目--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项目”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的要求,在河南省新乡市区、新乡县各开展了一个精神病防治试点社区,分别覆盖人口40万人。通过组织举办项目管理、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病人家属、民警及随访信息网络管理培训班等,共培训学员近千人;同时组织人员对两个示范区中62个社区、40个行政村进行了摸底排查,按要求登记了两个示范区重性精神病人447人。目前,由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三)每年召开河南省精神科年会及主办部级继续教育项目《综合医院抑郁障碍》、《抑郁症与焦虑症新进展》、《神经系统精神障碍》等。2005年承办全国第九次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和全国精神病医院第七次管理学术会议,举办卫生部全国精神科医师”双基”培训班。

(四)在全省19所地市级精神病医院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为推动我省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他作为发起人,召集全省地市级精神病医院院长拟成立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2006年12月已召开了成立筹备会议。

六、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院在改革中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院长,他不断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先后进行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工作。他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各项医疗制度,规范了医疗行为。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为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组织成立了扶贫病房,将贫困病人每月住院费用控制在

1500元以下、医保贫困精神病人每月费用控制在1000元以内(均含伙食费用);与新乡市残联联合开展了对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每年发放救助卡200张。他强调人性化服务,邀请国内著名礼仪专家来院讲学,为病人从挂号到入院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对空腹检查后的病人免费提供食品。他要求在各临床科室开展了“争创温馨病区”、“六声服务(患者入院时有迎客声、接触患者时有问候声、发生误会时有道歉声、家属及病人有疑问时有解释声、患者合作时有致谢声、患者出院时有祝福声)”等活动,目前医院科室每周的文体活动、每月的医患大型文体活动已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活动中,医护人员的廉洁从医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杜绝了“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等不良行为,形成了廉洁行医、精诚奉献的良好氛围,行业作风明显好转,医患关系更加融洽。在行风评议活动中,树立了医院良好形象,精神文明建设步上新台阶。他不断加强医院硬件建设,近三年来先后购置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总价值1600多万元,医院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859万元,新建了9300多平方米的门诊医技大楼,标志着我院全部完成病房改造的第三期建设任务的6000多平方米综合病房楼正在建设中,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

派专业人员到落后边远地区条件差的精神病医院进行技术支援并定期到当地进行义诊,为当地老百姓免费诊治。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在全省范围内举行大型宣传、义诊活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促进社会精神卫生环境的建立和人群精神健康行为的形成。

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桃李满天下

第4篇: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 急救医学 现代进展 系统工程

Wean Emergency Treatment Salve Medicine Modem Times Evolve.Li Chun-lin.Mao County People’s Hospital,Mao County 6232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understand now our county emergency treatment medicine actuality and historial background.Methods Adopted develop new technic and method in emergency theatment salve to currently, in order to increase medical treatment guality level and carry through andlyzed.Results from ICU puactice,doctores and nurses;iatrical instrument;received patient kind etc explained wean emergency treatment salve medicine is one systemic engineeringConclusions wean emergency treatment salve medicine modem times evolve bring evangel for vast enfant

【Key words】 Emergency treatment medicine;Modem times evolve;Systemic engineering.

1 概述

当今,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域一体化进程的逐渐加快,现有的小儿急救服务体系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及安全的需要,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又具有现代及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急救网络体系呼之待出[1]。 国内外较大的城市也紧相呼应,已建成或正准备筹建分中心。对于此种形势和现状,有必要提出儿科急救医学方面的现代进展情况,以引起组织急症抢救的领导者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为提高儿科急症救治水平,为祖国的未来着想,为儿童造福。

2 小儿急症抢救医学的目的及历史背景

目前,我国综合性医院分科已越来越细,但当遇到小儿危重疑难病症来院就医时,当时不能马上判断属于何科(内科或外科)时,就使救治的难度增大。开展急救医学的目的,是组织抢救小组,运用现代的先进医疗设备,集思广益,积极抢救患儿提高抢救成活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国外小儿急救组织成立较早,1960年美国和加拿大成立了儿科ICU,西德于1965年成立。随着急救医学的临床经验积累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间经常进行这方面的学术交流,因此,学术资料也不断增多。北美儿科临床杂志于1980年8月发表了ICU专利,并于1981年4月美国在Boston召开了“儿科危重病儿急救问题”会议。我国于1979年~1980年先后在陕西临潼和湖南长沙召开了两次感染性休克会议。由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主办的“小儿急救医学杂志”于1994年2月创刊,1997年12月经国家科委批准转为正式刊物,1998年第1期开始成为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杂志。于2004年为止已举行了六届全国儿科新进展、重症诊治新技术研讨会,并于2005年10月10―18日在深圳市召开第七届全国儿科学新进展,危重症诊治新技术学术会议。

3 建立儿科ICU的实践意义

在医院中建立ICU,许多医院都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样做有很多好处:①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因为有固定的抢救室和抢救设备,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并通过监护,可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能防止经验不足或判断失误造成的不良后果。②能根据病情和需要及时进行生化检测,以判断病情及进展,随时调整治疗措施,大大提高了疗效。③通过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既提高了医疗质量又总结了经验,并使医患双方满意,提高了社会效益。

但要引起重视的是,在开展ICU工作中,医务人员要严格掌握收入ICU病人指征,对于一般轻病人不宜收入ICU,以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同时又避免加大医护人员的过多的工作量。

负责ICU的医护人员,必须是受过ICU严格训练,并经过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者才能上岗。培训的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机械人工呼吸、气管插管[2]、脑复苏、呼吸道疾病的抢救、氧气疗法、新生儿急症及各种急症诊疗等。作为ICU医师,应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及专业急救知识,能独立判断病情并有对应急抢救的处理措施能力。国外ICU中专业护士是护校毕业后,还要通过两年的专业学习,才能进入ICU工作[3]。其专业学习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课及临床实习。在ICU实习中,主要学习如何密切观察病情,如何正确应用医疗仪器,以及对病情的判断和特殊护理操作规程技术。

4 ICU中的医疗器械设备

在抢救危重病儿中,医院的ICU应根据医疗机构的经济条件尽可能添置必要的医疗器械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起搏器、除颤仪、气管切开包等。医护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过硬的诊疗技术知识,才能达到最大产治疗抢救成功效果。对患ARDS患儿应正确运用氧疗,包括:①鼻导管给氧,②面、头罩给氧,③皮囊加压给氧,④持续气道正压(CPAP)给氧,⑤机械通气,⑥高频道气。另外,在ICU中应备有新生儿暖箱,并有能随时检测血气分析及其它生化项目,以随时指导临床诊治工作。

5 ICU中收治的病种

ICU中收治疾病的种类,各医疗机构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按常见的病种介绍如下:

5.1 心血管疾病及休克 国外报道在ICU中收治的以心血管疾病及休克者居多。先天性心脏病收住院时,术前均需在ICU中密切观察,有时病儿需作人工呼吸者CPAP(持续正压)。有的患儿通过监护仪发现心律紊乱后可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对有感染性休克病儿收入ICU治疗,必要时需作CVP(中心静脉压)监测,以判断有否循环血量不足抑或心衰存在,以指导补液。

5.2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为小儿时期常见急症之一,是由于各种原因累及呼吸中枢和(或)呼吸器官而导制呼吸(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表现为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并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此症可发生于早产儿、新生儿ARDS,肺透明膜病变,急性毛细支气管炎、重症肺炎、哮喘持续状态、急性感染性神经根炎,癫痫持续状态、化脓性脑膜炎、病脑、严重破伤风、严重中毒、以及心脏和脑外科手术前后等。治疗中,除给以一般处理及对症治疗外,近年来用CPAP给氧、HFV、机械通气[4]、液体通气(PLV)一氧化氮(NO)吸入,体外膜肺(ECMO)[5]的运用,已作为儿科呼吸急救的特殊技术,其疗效逐渐得到了肯定。

5.3 其它,对于小儿外科的危重病儿,如意外创伤,重度烧伤,胸、脑、肺等器官的重大手术前后,均应收入ICU中观察。

另外,对于各种危重病儿,需要作较长时间气管插管或作气管切开者,因要密切观察病情,也需收入ICU留观,以便及时处理。

6 急救网络建设

目前,建立急救网络对于缩短抢救半径,减少反应时间,加快反应速度,科学分流病人,合理利用资源具有积极意义。要搞好这一工作,管理尤其重要。在抓管理工作中,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章立制,并注重责任落实;二是要实行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使其规范化并提高效率;三是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并提高。

我国的急救网络建设推动了小儿急救医学的发展,并为广大儿童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参考文献:

[1] 沈伟锋.试论建立区域性立体应急求援网络体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1):53-54.

[2] 谢苗荣,周保利,杨立沛,等.医院评审的内容及我院急救系统现状及评审标准的差别[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 20(1):7-8.

[3] 陈德宇.全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9,12:2-4.

第5篇: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管理;注意事项

重症医学属于医学二级学科, 主要研究各种病理生理状态的形成、发展及诊治,是重症医学科的主要临床阵地,已经成为了危重患者的医疗病区,所收患者病情均危重且变化较快,患者机体免疫力也相对较差。针对ICU患者而言,要想提高治疗效果,必须要予以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强化限制性探视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机制,营造和谐人文环境,予以性化管理[1]。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究重症医学科管理注意事项,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ICU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有67例,女性有53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在(25.56±3.92)岁。在120例ICU患者中,23例重型颅脑损伤与多发伤,17例脑溢血,13例脑梗死,12例严重肺部感染Ⅱ型呼吸衰竭,5例消化道出血,7例心律失常,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8例重度烧伤,2例电击伤,4例尿毒症,6例重大手术后复苏,其他20例。

1.2方法 ①制定系统管理流程,完善入科接诊工作,完善仪器操作、床单更换、人工气道管理、抢救配合以及各种意外突然发生应对流程,健全外出检查、出科转运、岗位职责、药品与仪器专人管理、晨会交接班、消毒隔离工作等流程,构建护理质量控制策略,开展分组分项检查,及时反馈、复查,强化人员组织结构,构建科护士长负责流程,建立质控流程管理小组, 定期进行质量评估。②以患者为核心,完善辅助流程标准,强化护理质量,保证患者能及时进行救治。③应用定期与抽查相结合方式执行各项工作流程标准,加强督导检查,开展科室早会,及时反馈问题并分析原因,完善整改措施,强化跟踪检查,健全考评记录,遵循星级护士考核标准,开展流程分析讲评活动。④强化护理流程工作理念,经由业务培训、月底质量讲评活动以及科室早会等工作对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开展综合教育讲评活动,以相关医疗事故为导向,强化护理安全。在典范案例的引导下,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其明确工作流程,积极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此外,在晨会时间段,可以进行抽查提问,于科室理论考试中融入流程内容,体改其认知水平。针对存在难度的工作流程而言,要予以针对性组织示范,促使其全面理解与掌握。

1.3观察指标 制定调查表,对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及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当场发放问卷 120份,收回120份,回收率为 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2结果

本组选取的ICU患者共120例,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后,所取得的成果比较满意。在流程管理实施后,实验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合作科室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差距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由于当前各医院的管理理念以及发展需求存在差异,因此重症医学科管理模式不同。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当前重症医学科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两种管理模式:①基于重症医学科平台上的统一管理模式, 涵盖综合ICU以及专科ICU,实施集中管理;②基于各专科平台上的分散管理,各专科管理并未形成独立的重症医学科[2]。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作为当前2种基本划分标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难度,节省了医疗资源,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病死率,促进科研与教学同步发展,有利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技术创新。在本文研究中,主要予以组长负责制、弹性排班制以及两班运行制,加强科室间的沟通,基于全流程管理机制的前提条件下,予以人性化管理[3-4]。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护理质量与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

综上所述,在重症医学科管理中,予以全流程管理机制,分析患者的具体状况,完善人性化服务机制,有助于满足患者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闫桂云,闫丽娜,陈娥.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全科护理,2010,(03):247-248.

[2]田苗.重症医学科护士如何防范医患纠纷[J].哈尔滨医药,2010,(05):57-58.

第6篇: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范文

近日,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已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事重症医学医疗工作23年的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科室副主任、浙江大学重症医学学位点研究生导师卢安卫主任医师。

采访伊始,卢安卫主任就开门见山地指出:重症医学的发展,与其所在医院其他学科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它不能独立于其他学科寻找自己的路线。医院的发展带动了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这是必然的规律。所以,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模式,应根据医院的等级与规模的不同而不同,而人才的培养则是重症医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合理的模式+优秀的人才是重症医学学科发展的两个最根本要素。

重症医学学科发展

应视医院等级与规模而定

据记者了解,重症医学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2009年1月19日,原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中,对于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的医院、医师等问题,都作出具体的规定。例如:“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的医院应当有具备内科、外科、麻醉科等专业知识之一和临床重症医学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的执业医师。”并说明,目前只限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具有符合规定的医院可以申请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未经批准‘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不得设置重症医学科;相关科室可以设置监护室、抢救室等开展对本科重症患者的救治。”

对此,卢安卫主任从另一个角度介绍说:“重症医学学科目前的基本组成单位是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其基本功能是救治危重病人。在有些医院——如我们医院,还有呼吸治疗科;呼吸治疗师属于医技编制,是在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对病人进行呼吸治疗,负责呼吸机的管理与呼吸治疗操作。当然,我非常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重症医学学科,能有自己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室。” 卢安卫主任介绍说,在我国中小型医院,ICU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医院危重病人的救治成活率和延长寿命,由于病人来源、其他学科发展的限制和人力物力的限制,发展综合性的ICU是一条切实可行而又合理的道路;但在大型的、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医院中,ICU更为突出的功能是为外科开展大手术保驾护航,如肝肺心肾等器官移植,肝胆胰、心肺外科的大手术,手术对象老龄化,术前合并脏器功能不全而又必须手术治疗的病例;老百姓对寿命与生活质量要求的增高,以前不敢做的、认为不能做的手术,有了ICU的支持,为这些患者的手术成功提供了保障。

卢安卫主任认为,强大的外科发展需要ICU的支持,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SICU)在大型综合医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并以自己所在的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例:医院各学科的亚专科发展均很强大,很多专科仅一个亚专科的重症病人就已经需要一个常规规模(15-20张床)的ICU来接纳,如肝胆外科每年有3000例左右的手术,按5%计算,每年也有几百例术后患者要进ICU;肝移植每年150例左右,还有心肺移植、心脏手术每年达1000多例,这几类患者术后全部要进ICU。除此之外,还有多发伤、脑外科、肺外科、血管外科、胃肠外科、肛肠外科、泌尿外科及其他外科的重症,或术前有重要脏器病变的、术后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都需要ICU的支持。“总之,仅接纳外科重症患者就需要有几个ICU。这么多的学科亚专科,有这么多的重症患者如果仅采用综合ICU方式,那就需要建立很多个综合ICU,这样势必会引起管理的混乱,比如病人收治,院感的防控、人力与物力资源方面分配方面都成问题,这显然不合理。所以,重症病人的分类管理即建立专科ICU成为必要。重症医学是二级学科,学科的细分是学科发展的标志与方法。” 卢安卫主任总结说。

亚专科的建设使重症医学

在各领域得以深化

事实上,重症医学为一门新型跨学科专业,也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最具活力的学科。它与临床各科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它以机体在遭受严重的伤、病打击下引发的全身病理改变、特别是威胁生命的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

重症医学科(ICU)的任务,则是运用重症医学理论,采纳一切当今最先进的手段,中断疾病的发展,维护全身器官的正常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赢得治疗基础伤、病的时机,从而争取尽可能高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因此,从事重症医学专业的医师不仅需要相关医学专业知作为基础,而且要能运用现代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挽救病人生命。

但在采访中,卢安卫主任则强调,重症医学医师的基本技能,是对全身脏器功能的综合支持。这是必备的技能,故重症医学的亚专科不能以单一的脏器去分类,单一的脏器功能衰竭应该由该专科医师处理。

对此,卢安卫主任举例说,一个心脏内科的医师若不能处理单纯的心力衰竭,那么这个心脏内科的水平就谈不上高深。只有当心脏功能衰竭合并有其他脏器功能衰竭时,才由ICU医师处理。如果把呼吸衰竭的患者集中归类于一个ICU,慢性呼吸衰竭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来自外科术后大出血、创伤、严重感染、胰腺炎等外科疾病的患者,把这几类患者都集中在一起治疗,从医院的角度而言,很不合理。这几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演变过程差距也很大,医师很难去把握这些机制与疾病的规律,更何况几乎所有学科的重症都需要呼吸机支持,这样一来,呼吸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与综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而卢安卫主任理想中的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愿景,是与其他各学科的发展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内科、外科及其所有的亚专科的重症,都涉及到全身多脏器功能的衰竭,所以,专科ICU的建立并不影响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工作性质与基本技能的全面发挥。” 卢安卫主任说,“我认为,重症医学的亚专科分类根据现有其他学科的分类比较合理,如我们医院分内科ICU、外科ICU、器官移植ICU、急诊ICU、传染病ICU等。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同一类患者疾病的发展规律有一定的必然性,放在一起管理能使重症医学医师把握住规律,使在这一领域的诊治及科研水平得到深化,多个亚专科就可以使多个领域得到深化,从而使重症医学的整体临床、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卢安卫主任说:“也许有人会问,要怎样来管理这么多专科ICU?”对此问题,卢安卫主任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我认为,大型综合性医院应该成立重症疾病中心,由中心主任全面领导临床、教学、科研活动;各专科ICU的病区主任在中心主任领导下,协助中心主任负责所在病区的临床医疗工作。如果各专科ICU各自为政,将会影响学科发展、综合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培养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人才培养是重症医学学科发展的

关键因素

一般而言,重症医学医师的培养目标为:通过三年的基础培养,使被培养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应对常见危重症病人的处理能力。掌握危重病常见症状的临床判断和危重病人的病情分级;掌握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对常见危重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抢救和诊治。能阅读有关危重病医学的外文书刊;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病案报道和综述;了解与危重病医学相关的医疗法规;学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等等。

而卢安卫主任则认为,“与其他学科相比,重症医学如同一个刚起步的幼儿,它势必需要一个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才是决定性因素。” 卢安卫主任认为,重症医学人才如何培养,关系到学科发展的速度与前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另据卢安卫主任介绍,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每个学科均选择德才兼备、技术精湛、行医规范、为人师表的优秀的科主任或科副主任作为教学主任,专门分管教学工作。教学主任肩负着培养新人为学科发展提高新鲜血液的重任,而卢安卫主任自己就是重症医学的教学主任之一。

卢安卫主任说,重症医学学科的人才培养,涉及到以下几种类型: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继续教育与培养。记者了解到,浙江大学重症医学学位点刚成立了几年,卢安卫主任是浙江大学重症医学学位点的三位研究生导师之一。“因为重症医学是新的学科,全国重症医学研究生学位点还很少,目前对重症医学研究生培养关注还不够。” 卢安卫主任说,事实上,研究生培养很重要,它将是未来重症医学发展的基础与根本动力。

卢安卫主任继续介绍说,浙江大学重症医学学位点主要是借鉴外科学的经验,科学学位的研究生重点培养其科研能力,重点放在实验室培养,在毕业前要求写出较高水平的科研论著,如SCI。这些研究生毕业后大多数走上临床工作岗位,他们将是重症医学学科发展最强大的生力军。

卢安卫主任认为,一个学科,不会搞学术就不会有提高,没有科研的发展,临床水平就不可能产生飞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的是培养临床医生,其临床能力与技能的培养目标与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同,但作为老师,要特别注重研究生的临床观察与思维培养,培养其对病情的分析与总结,从而也能得到一些科研能力的训练。

在现实中,重症医学专科住院医师的培训工作实际上是目前最受关注与重视的,但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培养,当前在全球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式,欧美国家都是按其他学科如内科、外科、麻醉专科医生的培养模式培养,等成为上述专科医师后再从事重症医学工作。

谈及国内的重症医学专科住院医师的培训工作,卢安卫主任介绍说,我国这方面的状况与国外类似,重症医学科医师都是由内科、外科、麻醉科医师组成。重症医学有了自己的学科后的四年多以来,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基本按内科专科医师培养模式培养。随着大型综合性医院强大外科学的发展,外科重症病人已成为重症医学科病人的主要来源,这些病人来势汹,起病急,风险高,但救治效果好,这就对重症医学专科医师有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还要求有丰富的外科学知识。因为手术医师没有在ICU值班,每天只能来看一次术后的病人,所以外科大手术后患者病情的观察与治疗,是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承担的。

据此卢安卫主任认为,按内科专科医师培训模式培养重症医学专科医师有很大的缺陷。总体来说,现有的ICU医师大多缺乏外科思维,对外科大手术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预测与观察比较欠缺,对于二次手术的手术指征掌握不好,对什么时候该叫外科医生、什么时候不该叫把握不好,经常会到患者情况严重时,才联系外科医师,有时会耽误手术及救治时机。

我国亟需建立规范化培训新模式

“我自1991年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始从事重症医学,至今已有23年,曾有8年时间在肝移植中心专门做肝移植术后监护。我在硕士研究生期间读呼吸内科,博士研究生期间读普外科,专攻肝移植术后监护。我的学习及工作经历让我深知ICU内管理内科患者与外科患者的区别。” 卢安卫主任认为,重症医学的专科医师知识面要求很广,并需要有很强的应急能力,所以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该有自己的模式,应该在内科、外科均培训,并且也要在麻醉学科、医技科室(如超声、影像、心电图等)轮转学习。

卢安卫主任强调,更重要的是,一个专科医师的培养不是读几本书,上几天课,考几门试那么简单,还必须在临床学习,并有优秀的老师指导。在科室轮转学习期间,要求掌握与重症医学密切相关的疾病与常见技术;要求熟悉与重症医学相关性不大,但是各相关学科的常见疾病与技术;要求了解对少见疾病和技术,技术含量和风险大的治疗方法与技术。

卢安卫主任进一步强调,重症医学国家重点专科应该承担起培养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责任,应作为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培训基地。“至于培训期,目前国内所有的专科医师培训均为三年,这三年都是在各个科室轮转,并没有多少时间在重症医学科工作。三年结束时,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

在采访中,卢安卫主任非常愿意与同行分享她的留学经历:“我前年曾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ICU留学一年。他们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培养需要六年,前三年叫‘base training’,相当于基础培训,第一年叫实习医师,第二年到培训结束前叫‘training doctor’。他们认为实习医师还需要从一年改为二年。前三年跟我们一样在全院各科轮转,经考核合格后,进入后三年‘high training’,相当于高级培训。这三年是在ICU中培训,到第七年通过临床技能及理论考核合格,后才成为重症医学专科住院医师。他们所有的学科都是经过类似于上述的六年培训期。基础培训三年后若考试不合格,就从第一年开始重新培训,第七年考核没通过,就从第四年开始重新培训。同一个级别的培训若两次没通过,一般这样的医师以后就不从事医疗工作了。他们住院医师时间很长,今后能不能再上升,就看有没有岗位,没有岗位永远就做专科住院医师。”

“我认为他们的专科医师培训模式更加科学合理。” 卢安卫主任继续阐述说,在国内,三年规范化培训按要求都是轮转在别的科室,而在ICU的轮转时间却很短。规范化培训结束后就转为重症医学专科的主治医师,这不论是基础扎实程度,还是专科临床技能,都达不到主治医师的要求。

采访将要结束时,卢安卫主任总结说,重症医学学科的基础水平影响着年轻一辈的水平与提高,当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为正式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后,年轻医师的才能施展与自我提升才真正开始。此时,重症医学学科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为这些年轻的生力军搭建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建设好重症医学的学科及其亚专科,为有特长、有经验,在某一领域有兴趣爱好的优秀医师,提供充分发挥作用的场所。而作为年轻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则必须在各个专科ICU中轮流工作,高年制的专科医师也可采用同级别医师之间在各专科ICU病房轮换工作。如果高年制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在某一领域有特别成就,可以固定在某一专科ICU工作,这样有助于其才能的发挥,使其成为在这一领域的栋梁,在学科主任的领导下,协助学科主任为培养新人及科研发挥更大的作用。

卢安卫主任最后说:“我相信多个亚专科的建立,会使重症医学在各个领域的临床、科研水平都得以深化;同时,也会给更多的优秀医生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与空间!”

第7篇: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范文

构建以家庭照料和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综合医院老年病科为衔接,以专业老年病医院为核心,专业化管理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重,下移,重点前移,逐步平衡城、乡老年的健康服务需求和质量,使城乡社区老人都能够获得就近、便捷、周到的健康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而不病、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建立和完善北京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区县老年病专科医院包括:康复院、护理院、临终关怀院和社区中心等,共同组成北京市老年医疗专业服务体系。形成急症救治、疾病康复、长期照料、临终关怀、慢病防控、居家照料等医疗保健一条龙服务。形成老年病科、老年病专业医院、社区中心和家庭照料的良性互动健康服务模式。

1,北京老年医院向综合化发展,起到老年病科研教学的排头兵作用负责老年人的急重症救治、老年综合征、多病共存、多脏器功能损害、需要长期通气支持和急重症后期康复病人的全面治疗和护理:负责老年病临床治疗和康复研究:并负责老年医护人员临床培训和继续教育。

2,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主要负责老年人的急症救治。

3.区、县级老年病医院专业特色定位在老年病急性后期恢复、神经和精神康复、长期照料、老年精神病、舒缓治疗和临终关怀等专业方面发展。建立由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临床药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参与的多学科团队,对社区卫生和家庭医疗保健进行指导,对家庭照料病人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

4,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体系建设的基础,负责老年病的健康促进、预防保健、慢病康复和家庭照料。社区全科医生加强老年病教育,开展家庭出诊、老年健康档案建立、老年评估和家庭照料等服务。

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 开展老年病培训。加强对老年病学科重视

老年病专科医生不同于全科医生和普通内科医生。老年病医生要具有内科医生以外的老年学、精神心理学、社会行为学、伦理学、环境学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知识。老年病医生关注的是老人而非仅仅疾病,为了保存病人的高品质生活和延长健康期望寿命,要具有综合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认可老年病学科的地位,成立和发展老年病专业。在教学上分步骤开展全科医生和内科医生的老年病继续教育,老年病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科研上要整合各级科研机构,加强协作。

整合机构,规范就医流程。提高老年医疗水平要研究和制定家庭、社区、护理院、康复院、临终关怀院、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等各级老年医疗服务机构的软硬件标准,包括生活起居条件、无障碍设施、家庭和社区康复标准、人员设备配备、诊疗规范、服务模式、就诊流程和统一出入院的标准,使老年医疗服务进入一种规范化管理状态。提高老年医疗水平,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社会心理干预、长期照料、照料标准化(benchmarks)、个案管理、老年急重症监护(aceu)、老年神经和心肺康复、疼痛管理、睡眠管理、舒缓治疗和防止跌倒的研究和探索。

据美国医疗保险公司调查显示,在社区进行初诊评估,规范转诊到相应的怠医院、急性后期医院、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临终关怀院,从而病情好转的患者比随意选择医院就诊的患者感到满意,费用低且残疾率或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以此规范双向转诊,形成老年病专科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间的一体化合作模式。使综合医院腾出床位,集中精力致力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专科医院发挥费用低廉、专业化操作水平的优势;而社区卫生机构在预防保健,健康档案建立与评估,急性后期康复和家庭照料中发挥作用。这种方式适合老人,而且医疗资源的整合会使群众得到更加经济、便捷、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老年健康评估标准

老年健康综合评估是一个多学科的诊断过程,通过确定老年病人在心理、社会、环境、医学和功能等方面状况以达到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制定综合计划的目的。由于老年人患病具有衰老、脏器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代谢平衡被破坏、智能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等病理生理特点,造成临床症状不典型、没有特异性表现、隐伏性发作、易漏诊。同时,老年人常出现的抑郁症、营养不良、慢性肝肾功能障碍、骨质疏松、肢体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和褥疮等合并症也导致治疗难度加大。所以老年病的治疗不仅是痊愈的概念,而应是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机体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要开展老年人全面的综合评估,如:现病史和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营养状况;精神健康方面:智能、行为、情感的评估;功能状态方面:日常生活能力、行为和社会活动功能状态,有无行走困难和跌倒等;社会和经济状况:家庭和收入状况;居住环境:可得到的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服务项目等。老年医学综合评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结果;提高功能和生活质量:选择最佳的生活场所和最佳的保健环境:减少不需要的服务使用;安排长期照料管理。

建立老年数据管理中心

建立老年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动态管理系统,使老年健康卡实现一卡通服务,开展预约挂号和网上咨询。对北京各个老年病医院和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的健康档案或诊疗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对老年人就诊过程和检查治疗状况全程监控,掌握各种数据资料,从而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第8篇: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范文

现状与问题

目前包头市二级以上医院十余家,大多数医院急诊科负责院前急救,为独立科室。各家医院急诊科诊治水平参差不齐,基本上无真正意义上的急诊ICU及急诊病房。由于急诊科医生的轮转制度,虽可熟练完成一般初步急诊急救工作,但缺乏对重症患者连续治疗和观察的专科经验,仍停留在简单初步的快速诊治水平上,尚缺乏深层的和延续的治疗。其他绝大多数医院急诊科采用模式是“支援型”及“转运型”,即:医师不固定,轮转急诊,病人在急诊科初步诊断,相关科室会诊,转入各专科进一步治疗。这样造成急诊医生什么病都看,什么都不精,学术水平无法提高。急诊工作无节假日,常常超负荷劳动,收入水平又明显低于专科医生,这些原因造成急诊医生心理不平衡,长期如此,将影响急诊急救的发展。

发展方向

国际上发达国家已建立了相应的急诊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如MICU、SICU、NICU、PICU等[1]。建立高效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以保障公民生命安全,改变现有的急诊服务模式和制度已成为必然[2]。

笔者认为根据包头市目前的现状及发展水平,医院急诊科应强化急诊急救体系一体化,即急诊(包括院外急救)-ICU(危重病监护强化治疗)-急诊病房(进一步观察治疗)。这一体系至少应首先在包头市三级医院尽快建立起来,因为有了ICU,可以大大提高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有了急诊病房,急诊科医生可以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效果,培养急诊医生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例的整体认识,对急诊病人早期诊断和规范抢救大有益处。

建设措施

更新急诊急救理念:急诊急救医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提高,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正在逐年上升,这与广大急诊急救工作者不断更新急诊急救理念有极大关系,多年的临床实践已证明更新急诊急救理念的重要性,飞速发展的急诊急救医学要求每一位从事急诊急救工作者都应该系统地接受和贯彻现代急诊急救的理论思维,熟练掌握和应用各种急诊急救专业技能,不断追踪、时时更新急诊急救知识及理论。

稳定及培养急诊急救队伍:医院急诊实现专业化救治、综合医院急诊应从依赖型、支援型向自主型转变,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急诊医疗专业队伍[3]。急诊急救医学在医疗专业中还属相对年轻的专业急诊急救医生的收入还不尽如人意,为稳定急诊急救队伍医院应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对急诊急救专业人才进行再培养和教育,支持他们参加学术活动及学习班,努力打造一支应急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急诊急救专业队伍。

规范急诊急救流程:要使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变的更为顺畅,更为快捷,必须强化急诊急救一体化系统建设流程,减少院外急救,急诊科、中心ICU、各专科医生间反复、多次重新熟悉病情,交接观察的频繁程序,建立起更具连续性、科学性、系统性的急诊急救流程,真正起到急危重患者绿色通道的作用。

强化急诊急救病历的管理与作用:目前,我国医院的病历管理上,急诊急救病历的管理相对混乱。这样不利于急诊急救专业发展,不利于专业水平的提高,还可能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卫生行政部门应发挥作用,组织专家编制统一的急诊急救病历,强化病历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吕传柱.中国院前急救的标准化问题.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8):571.

第9篇: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 儿童牙科; 畏惧症; 医疗护理; 模糊层次法

儿童牙科畏惧症(DF)是指儿童在牙科治疗过程中因紧张、害怕、疼痛等因素引起的心理情绪以及由此导致的烦躁、出汗、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症状。在此治疗过程中儿童往往会出现拖延、哭闹、挣扎、拒绝治疗甚至采取攻击行为的现象[1]。一直以来,各个医院针对儿童牙科的医疗护理只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以及应对措施,此方法无疑未与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相结合,此种凭经验预判畏惧程度的方法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医护人员凭借个人主观意识来进行医疗护理的现象[2]。

以往,有诸多学者针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医疗因素、服务因素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定性的分析,但对此并未进行系统性的定性评估,其儿童牙科畏惧症预防手段及应对措施的定量评估价值也难以计算,从而导致各个医院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的改进[3]。随着信息的交互以及共享,诸多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在医学领域内开始应用,其中就包括各种评估方法的引入。因儿童牙科畏惧症的特殊性,单一的评估方法难以对其客观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4],本文针对儿童牙科畏惧症客观护理因素的特殊性,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数学法相结合的手段,建立模糊层次评价体系,对护理因素以及最终的护理质量进行定量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建立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的指标体系

在建立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的指标体系之前,先查看国内外有关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的评价因素,可将医疗护理因素分为以下几类:(1)医疗因素:技术水平、专业知识以及科研创新能力;(2)态度因素:服务态度、责任心、上进心;(3)环境因素:卫生环境、配套设施、人员配置、药品管理;(4)其他因素:规范作业、宣传教育能力、防范与应对能力。根据以上的4类因素可以建立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第1层为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总医疗质量,用A表示;第2层为影响医疗的4大类因素,其中包括医疗、态度、环境以及其他,用Ai来表示;第3层为4大类指标因素包含的13个子因素,即每个指标因素下所包含的N个质量子因素[5]。其后建立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医疗质量评分体系,通常将最终医疗效果分为5个等级,用V表示,则有:V=[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高]=[1、2、3、4、5],其具体评价分级见表1。

2 计算医疗护理质量各因素权重值

在完成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之后,邀请10位专家对各个护理质量子因素之间的权重关系进行判断,采用十分制来对权重值进行衡量,1、3、5、7、9分别表示重要性相同、其中一个稍微重要、其中一个比较重要、其中一个特别重要、其中一个极端重要,处于各个重要性等级之间的用2、4、6、8来表示,其后可以建立总风险评价A的权重值矩阵U(图1)[6]。其后以同样的标准建立各指标因素的权重矩阵Un,具体数值见图2。

将U与Un矩阵中的每一列元素相乘,再将相乘后得到的行矩阵中各个数值开n次方,n为该矩阵的阶数,再将最终的结果归一化,可得出风险权重值W与Wn[7]。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质量的总权重值W为(0.354,0.354,0.222,0.070);医疗因素权重值W1为(0.625,0.239,0.136);态度因素的权重值W2为(0.261,0.630,0.109);环境因素权重值W3为(0.152,0.283,0.455,0.110);其他因素权重值W4为(0.122,0.230,0.648)。且经过计算其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质量的各项指标因素中,医疗因素与态度因素的权重影响最大,皆为0.354,环境因素为0.222,其他因素所占权重影响为0.070,相比较可以忽略不计;在医疗因素中,技术水平子因素所占权重影响最大,专业知识次之,科研创新能力最低,三者分别为0.625、0.239以及0.136;在态度因素中,三种子因素权重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责任心0.630、服务态度0.261以及上进心0.109;环境因素中人员配置最为重要,其后依次为配套设施、环境卫生以及药品管理,其四者权重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0.455、0.283、0.152、0.110;其他因素中医护人员规范作业子因素所占权重最小,为0.122,医护人员对儿童患者的宣传教育能力权重影响居中,为0.230,对儿童畏惧症的防范和应对能力最为重要,为0.648。

3 计算风险的模糊评价结果

在完成各医疗因素权重值的计算后,继续邀请10位专家,按照表1中给出的质量等级评价标准,来对各个质量因素进行风险评分,其后经过归纳整理,可构建模糊评价矩阵,其中R为儿童畏惧症医疗护理评价指标矩阵(图3),Rn为4大类因素评价矩阵(图4)[8]。

如矩阵R中,10位专家针对整体的医疗指标体系中的医疗因素,有40%专家认为此指标因素质量很好、30%专家认为较好、20%专家认为一般、10%专家认为较差,则可以构建整体医疗指标体系中医疗因素的评分架构[0.4 0.3 0.2 0.1 0],同样的建立态度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评分架构,最终可形成矩阵R[9]。

可根据模糊评价矩阵,利用公式B=WR计算出模糊评价向量[10]。其数值如下所示:B=(0.341,0.299,0.245,0.079,0.056);B1=(0.397,0.349,0.203,0.038,0.014);B2=(0.604,0.289,0.096,0.011,0.000);B3=(0.284,0.189,0.316,0.174,0.031);B4=(0.242,0.189,0.450,0.100,0.077)。

根据打分的标准V=[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5、4、3、2、1],最终的评价Z=BVT[11]。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总质量评分Z=BVT=(0.192,0.299,0.277,0.158,0.056)(1,2,3,4,5)T=3.85。其指

标体系中医疗因素、态度因素、环境因素与其他因素的评分分别为:Z1=4.080,Z2=4.486,Z3=3.503,Z4=3.593。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总质量评分为3.85分,处于医疗质量等级标准中的较高质量,并未进入很高的医疗质量范畴,说明本院在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其中医疗因素与态度因素的质量评分分别为4.080与4.486,处于很高的质量标准,从实践角度出发,可提高的空间不大。环境因素与其他因素两项指标质量评分分别为3.503与3.593,低于整体护理质量的3.85分,处于较高质量水准,可从这两方面指标入手提高医护质量[12]。其中环境因素的权重值影响值较大,其他因素的权重影响值较小,因此在进行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质量的改进时应主要从环境因素方面入手,其后在人力、财力、物力充足的情况下可对其他因素以及医疗因素进行改进。

4 讨论

儿童牙科畏惧症是口腔科儿童常见的症状,不仅不利于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引起事故的发生,同时会增加家长的不安和焦虑,不利于医患关系[13]。由于儿童牙齿患病率非常高,而前来医院就诊的儿童多有畏惧心理,儿童心理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其心理及认知都处于成长阶段,使其对于治疗牙齿疾病更加恐惧。因此对于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医疗护理来说,其护理水平存在相当大的未知性与不确定性,其影响因素也是来源于各个方面,这使得儿童牙科的医护人员承受相当大的压力[14]。

本文所采用的层次模糊评价法很好的克服了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的未知性与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也尽量的将主观性因素降至最低。虽然本院针对儿童牙科的医疗护理工作的总质量处于较好质量等级,但总体还未达到很高的医护质量标准,只要根据本文所计算的权重值与各个指标体系的最终评分高低,重点去解决权重影响大的,质量等级低的指标因素,适当的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取舍权重影响小的、质量等级高的指标因素,相信可以合理的针对儿童牙科畏惧症进行预防,提高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医疗护理质量,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宋丽敏,高秀秋.儿童牙科恐惧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4):79-81.

[2]谢博,陈思韩,范北方,等.儿童牙科诊疗行为应对量表的编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2):93-96.

[3]刘琼,吕天花.护理风险管理在肝胆科病房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6):80-82.

[4]彭梅.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32(30):29-30.

[5]杨晓晖,陈淑仪.风险管理在口腔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药,2011,17(16):121-122.

[6]施鹏,刘伟,李春慧.综合医院建立产科病房的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3,15(1):40-43.

[7] Mavrotas G,Caloghirou Y,Koune J.A model on cash flow forecasting and early warning for multi-project programmes:application to the operational programme for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 Gree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5,23(2):121-133.

[8] Senouci A.Genetic algorithm-based multi-objective model for scheduling of linear construction projects[J].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2008,39(12):1023-1028.

[9] Damak N,Jarboui B,Siarry P,et al.Differential evolution for solving multi-mode resource-constrained project scheduling problems[J].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2009,36(9):2653-2659.

[10]丁建定,任志强.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法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5,37(3):39-44.

[11]陈祖勇,赵艳清.神经内科医疗护理的风险评价研究[J].大家健康,2015,9(3):472-473.

[12]陈祖勇,赵艳清.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116-118.

[13]艾喜婷,韩威利.口腔科儿童畏惧症患儿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25-2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