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内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国内旅游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第1篇:国内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一、引言

2015年10月,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建议出台,要求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既要建立在对过去十年发展的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又要明确旅游业取得的成就与问题,进而明确其发展走向、发展领域和主要目标。国民旅游权的实现是小康社会的标志之一,国内旅游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我国学者对国内旅游市场的研究也是十分关注的。吴必虎认为,分析旅游市场的发展会对区域的旅游规划有着不可磨灭的至关作用;保继刚等人截取桂林不同时期客源市场的资料,进行了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分布与演变的分析;李景初基于成分分析,利用降维的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影响因素;罗美娟等人,把在互联网形式下产生的长尾理论引入在线旅游市场的分析;吴清等人采用ADd指标、变异系数、位序等级规模等方法分析湖北省国内旅客源市场的机制演化;张春莲从营销组合的视角研究了山西省旅游市场的开拓与发展。

“十三五”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纳入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这在我国旅游业发展历史上尚属首次,充分体现政府对全国旅游的高度重视。“十三五”阶段要求将旅游业着眼于其前后十年的发展轨迹上去策划,作为有较多旅游资源的大省――山西,关于2006-2015年国内旅游市场空间分布与结构演变系统尚未研究,本文查阅来自2006―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山西省统计年鉴》和山西省各地级市政府部门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报告文件,提取山西省国内旅游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各地级市国内旅游收入和生产总值等统计数据,进行相应公式整理计算,对山西省2006―2015年国内旅游市场空间结构系统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以期待响应山西省全域旅游的发展,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促进“十三五”山西省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旅游产业的优势地位而献计献策。

二、山西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自然以及人文旅游资源,拥有“古代建筑博物馆”、“中华古文化摇篮”等称号。现有46个省级及以上的自然保护区,在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有452处不可移动文物被纳入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范围内。2015年,随着平遥古城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的完成,山西省共有6家获此殊荣的景区。2016年全域旅游在我国开始逐步发展,我省共有5个市县被纳入“全国示范区”的行列,积极响应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推动旅游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促进旅游业升级转型、增质增效,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21世纪以来,山西省国内旅游市场出现良好发展趋势,2015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3447.5亿元,同比增长21.11%;国内旅游收入3428.9亿元,增长21.2%,共接待国内游客3.6亿人次,同比增长20.22%。

据统计,截止2015年,山西全省共有旅游企业9000余家,旅游景区景点543家,A级景区143家;星级饭店328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8家;旅行社866家,持证导游2万余名。山西省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达51.5万人,间接从业人数210.8万人,其中乡村旅游品牌经营户1万户,直接从业人员5万人。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6000万人次,收入300亿元,旅游解决了农民就业,并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为全省迎来了新的旅游方向。

(一)山西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态势

由于受主观和客观等因素的影响,各种政策资金的支持,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山西省的旅游业也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不断大跨步前进,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旅游业市场发展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如表1所示,从2006―2015年山西省国内旅游发展趋势中得出,山西省国内旅游接待人数以及旅游收入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山西省国内旅游人数由2006年的7517万人次增至2015年的3.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由415亿元增至3429亿元,山西省的国内旅游正处于上升阶段,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虽然经济收入较2008年之前的涨幅较弱,但一直呈现增长的态势,随后,尤其是2011年至2013年增长幅度最大,尤其是2012年出现国内旅游人数增长29%,国内旅游收入35%,出现了一段时期的小高峰。2013年山西省继续打响“晋善晋美”的旅游品牌,大力建设五台山、云冈石窟等主要景区,将旅游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建设落实到实处,推动了全省旅游业蓬勃发展。由于市场波动性的特征、出境旅游发展高峰期、机票费用降低以及居民可支配时间和金额的增多,国内游客对出境旅游的倾向,导致2014年、2015年出现增长幅度减慢。2016年在“十三五”的带动下,全域旅游的发展,消费需求的刺激,以及山西在各省市旅游推介会的蓬勃开展,将会为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不可小觑的推动。

(二)山西省国内旅游市场的空间分布

山西省下设11个地级市,分为晋北、晋中、晋东南、晋西南四大区域。

晋北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云集了世界遗产云岗石窟、道教圣地恒山、三教合一悬空寺、中国佛教名山五台山等世界级优良旅游资源,还有芦芽山部级自然保护区,是山西省重点旅游区之一,有利于开发佛教文化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旅游产品系列。

加强与周围地区的旅游互助,提高自我发展优势。山西与陕西、内蒙古、河南接壤,其中,山西与陕西、河南都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凝聚了大量华夏文明的众多遗迹,包括众多部级保护文物,都是旅游产品中的杰作。山西与陕西、河南之间的旅游资源具有互补和共享的特性:山西的晋国墓与陕西的兵马俑、山西的五台山与河南的云台山,都存在着明显的共享性,共同编织一幅幅瑰丽的历史画卷;另外,同为黄河一脉,水上旅游产品的开发亦合作进行,充分发挥彼此之间的旅游资源优势。山西与内蒙古存在着风格迥异的旅游资源,山西晋北地区具有边塞风光,相互合作,可以为大都市生活的游客带来新鲜的生活体验。

(二)开发旅游特色产品

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颁布,提出大力发展旅游,联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便利化,可以着眼发展于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创意农业旅游等。晋北地区,道、佛、儒教的组合,云岗石窟、恒山、悬空寺、五台山的云集,将旅游路线的紧密结合,让游客感受不同教派的独特内涵,独特的边塞风光,也是不错的选择。晋中地区的晋商旅游产品、晋南地区的红色旅游、华夏寻根旅游,皮影、醋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都应该是山西省未来旅游业发展和旅游产品生产的目标和规划去向。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功能,挖掘旅游文化内涵,要发展全域旅游,扭转劣势局面。

(三)健全旅游营销体系

旅游营销体系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管理机制、法律法规等进行系统的优化提升,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多种壁垒,实现一体化服务、产品营销与推广的高机能结合。旅游营销应把各地市的旅游特色都呈现出来,通过线路整合和吃、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联系,实现山西的旅游业综合一体化。

五、结论

综上所述:

(一)随着山西省旅游业的日益成熟发展,潜力巨大,山西省的国内旅游市场空间结构逐渐优化,多元化发展的脚步不断稳步前进。国内旅游市场的空间结构发展呈现出微波式前进的演变趋势。

(二)山西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较于前几年总体已逐步稳定。虽然各地级市具有不同的旅游资源、财政状况、地理环境等,但是随着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重视,政策、资金的支持,全省的旅游市场空间结构日益稳定,集聚性下降。

第2篇:国内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1.旅游危机管理的外文研究文献概述

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旅游与恐怖、旅游与战争、旅游与政治不稳定因素等方面,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宏观地研究旅游企业如何进行危机管理,另一类则侧重于微观,研究某一类企业应对危机的策略,如饭店业危机管理等。相关研究情况如下:德克•格莱泽(DirkGlaesser)的《旅游业危机管理》,是当今仅有的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旅游危机管理的著作,在国际旅游学术和实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者从消费者、旅游产品、竞争、政府等角度出发,列举了旅游活动的范畴,开展危机分析和诊断方法,提出早期预警体系和方法,并探讨了旅游危机管理的战略、危机计划和组织及危机管理工具。朱卓任(ChuckYGee)的《国际饭店管理》中提出饭店的危机管理,认为饭店应建立处理危机的紧急计划,以缓解各种危机,如政治危机、自然灾害、恐怖事件等,危机计划中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财产安全和避免损失。其他研究包括:皮扎姆和曼斯菲尔德主编的《旅游、犯罪和国际安全》,主要内容包括:旅游与犯罪,旅游与政治不确定性,旅游与战争等。Sónmenz分析了旅游、恐怖活动和政治动荡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1980年到1998年36篇相关文献分析发现的研究主题,包括恐怖主义和政治动荡对游客需求的影响、袭击游客的动机、利用旅游作为政治的工具、政治暴乱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危机管理和恢复营销的效果等。

2.国内旅游危机管理研究概述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佘廉等人从事“企业危机的预警原理与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始了国内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进程。目前,国内关于旅游危机管理的基础性研究成果主要有:李九全等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危机管理是“为避免和减轻危机事件给旅游业所带来的严重威胁,通过研究危机、危机预警和危机救治达到恢复旅游经营环境、恢复旅游消费信心的目的,进行的非程序化的决策过程”。郑向敏的《旅游安全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旅游安全管理手段,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先进性还存在欠缺。邹统钎的《旅游危机管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旅游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危机防范方法,全面分析了“非典”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路径和方式、影响程度与影响周期,对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同时针对中国政府处理突发事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旅游业危机管理的对策建议。谷惠敏的《旅游危机管理研究》系统地论述了旅游危机理论、介绍了危机对旅游业的冲击的表现和冲击度计量模型,较全面地分析研究了国外突发性危机冲击与激活旅游市场的实证研究,并对我国旅游业应对未来突发性危机提出了对策建议。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和美国普渡大学旅游与酒店研究中心协同进行国际合作研究,其课题是“SARS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其危机管理研究”。该研究从旅游产业自身的脆弱性以及产品产销一致性方面分析了旅游业受“非典”影响的必然原因,并就政府采取的救市措施的效用、旅游业到底受多大影响、政府应进一步采取的政策、旅游业损失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张广瑞、魏小安的《中国旅游业:“SARS”影响与全面振兴》涉及“非典”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企业的应对措施、危机管理、旅游振兴策略、国际借鉴等多方面内容。邓冰、吴必虎、蔡利平的《国外旅游业危机管理研究综述》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李树民、温秀的《论我国旅游业突发性危机预警机制建构》在归纳分析危机的类型特征和危机管理目标的基础上,界定了建构我国应对旅游业危机的预警机制的作用和内容,并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建构预警机制的步骤和方法。其他有关研究有:戴学锋的《SARS让我们对旅游研究进行反思》,高舜礼和任佳燕的《浅析9•11对我国入境旅游影响的研究》等。此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课题组通过“非典”对旅游业的影响机制研究,重点阐述了后“非典”时代中国旅游业环境变化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调整,提出尽可能减少“非典”对中国旅游业的负面影响,政府、企业、协会应确立共同的目标,进行协调,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石培华等从“非典”事件对中国旅游产业的影响角度出发,提出旅游产业的第四特性是“敏感产业”,并从我国旅游产业轻视危机管理的现状出发提出从宏观层面开展“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二、金融危机对旅游业影响的研究概述

1.关于金融危机对旅游业影响的外文研究文献概述由于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繁性、超周期性及不可预见性,必然会对旅游业造成严重的冲击和影响,目前国内外已有学者对此方面着手进行研究,但还处于起步阶段,成果相对较少。Croach指出,对于国际旅行的价格衡量、境外目的地的旅游商品和服务的外汇价格以及不同汇率的影响是旅游业所要考虑的重要变量。Agarwal考察了商业经营发生的一般性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影响以及旅游景区的重新恢复政策。亚洲金融危机后,Pine、Chan&Leung评估了此次(1997)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Raab和Schwer调查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拉斯维加斯收入的短期和长期影响。Sausmarez研究了亚洲金融危机对马来西亚旅游业的影响。Prideaux对危机与旅游业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在评估此次金融危机对旅游业影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旅游业极易受到危机的影响,原因之一就是旅游各个环节之间是高度依赖的,极易产生连锁反应。旅游研究者们尤其关注旅游业特性的研究,希望能从根本上对现象做出解释。LawsEFaulkner,B&MoscardoG认为,旅游业以“多方位的混沌”著称。SantanaG论述了全球化时代中旅游业的脆弱性(vulnerbility)。WorldBank①(2002)在巴厘岛爆炸事件之后,考察了巴厘岛旅游经济的脆弱性。国际旅行中,游客过去的旅行经历、风险的类型以及对安全的感觉程度都会影响游客将来的旅行行为。Sónmenz&Graefe以信息集合理论和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解释为什么旅行者会避免某些目的地。Faulkner.B从广泛的与危机和灾难相关的文献入手分析旅游业的灾难,建立了一个用来分析和制定旅游灾难管理策略的一般模型,包括一系列有效的旅游灾难管理计划的先决条件和原则(旅游灾难管理框架)。同时,他还和Vikulov以澳大利亚Katherine为例来检验和补充完善这一模型。LawRob论述了亚洲金融危机对地区经济造成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并根据官方公布数据分析预测了赴港旅游的日本游客及需求因素。deSausmarezNicolette指出,旅游业是一个脆弱的行业,分析了马来西亚旅游业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举措,以及在部门(公共、收入)层次进行旅游危机管理。SamirSharma(Nepal)以尼泊尔为例,论述了金融危机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认为金融危机使全球航空业受到重大影响从而使全球旅游业损失惨重。旅游业尽管不会覆灭,但会影响人们的旅游行为。在此情况下,旅游业和酒店行业应采取相应对策以求生存。LeanHooiHooi&SmythRussell运用LM单位根测试法,以马来西亚10个客源地市场数据分析危机对到访旅游者数量的影响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得出从长远看影响是暂时的结论。2009年6月,在西班牙Mallorca召开的全球经济危机与旅游的国际会议上,AndreasPapatheodorou、JaumeRosselló、HonggenXiao等指出,全球经济危机使亚太地区、欧洲、北美的经济和旅游业下滑,并分析了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和旅游业影响的结果和前景②。EgonSmeral根据2009~2010年欧盟15国的数据,分析和预测了在价格和汇率不变时国际旅游需求的变化,并从宏观经济的关键要素出发,分析其对国际旅游需求和发展的影响的模型,并提出战略性建议。PetrevskaBiljana论述了世界经济危机对马其顿旅游业的影响。

2.关于金融危机对旅游业影响的国内研究概述国内学者关于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98年到2000年期间关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二是2008年以来关于全球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其中,以全球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更为广泛和深入。(1)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各国旅游业的影响国内学者关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旅游研究,最早始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由于此次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不长,影响范围不广,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因此,国内相关的研究并不太多,其对旅游业的冲击和影响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于1998~2000年。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3个方面:①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各国旅游业的影响比较系统的研究主要有:郑一省的《东盟国家复兴旅游业的策略和措施》分析了1998年金融危机对东盟各国旅游业的影响,主要包括出境旅游市场疲软、入境旅游人数锐减、外汇收入大幅度下降、旅游支柱行业损失严重且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业发展计划受阻等,并探讨了东盟国家复兴旅游业的策略和措施。陈艳提出了金融危机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以及泰国政府的应对策略和措施。马振分析了金融危机中越南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越南旅游业取得较大的成功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宋一兵分析并总结了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各国开拓旅游市场的有效策略,提出新的发展计划与目标、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旅游环境、重视发展会议旅游、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加强区域间旅游合作、重视对中国及中国香港市场的开发等。②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周玲强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别从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等3个层面分析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旅游业的负面影响,并从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7个方面的对策。刘阳的《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旅游业发展》分析了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中国出境旅游与入境旅游受影响的程度,同时探讨了开拓国内旅游的问题。杜家元的《东南亚经济危机对旅华市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国家旅华旅游市场的影响,并提出我国开发旅游市场的对策建议。何忠诚的《金融危机对东北亚旅游客源市场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提出1997年下半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使中国旅游市场深受影响,并准确地评估了金融危机对东北亚诸国旅华市场的影响。郭英之、姚新民分析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旅游市场的影响,并对我国当前发展国际旅游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提出了建议。李开宇、张艳芳通过对突发性旅游事件对入境旅游影响的时空分析,探讨了入境旅游业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空间管理措施,并从时空角度分析了近年突发性旅游事件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及中国入境旅游对抗突发性旅游事件冲击的能力,并提出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区域行动建议。张广瑞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认为其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入境旅游锐减、出境旅游增加、国际旅游竞争加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或建议。此外,还有不少学者研究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地方旅游业的影响,如段合明(1998)、张玉伟(1998)、李波(1998)、盛毅(1998)、李天德(1999)、谢建刚(1998)、郭路(1998)等。③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及其他各地旅游业的影响研究梁昭、梁琦分析了亚洲金融危机对国际旅游业的影响,主要包括全球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增速放缓、亚洲出境旅游市场疲软萎缩、亚太区内国际服务贸易严重受挫等。(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2008年以来,国内许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旅游业进行了不同视角的研究,总的来看,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2008年9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逐步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多数学者都从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即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的影响出发进行分析,戴斌从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以及企业融资等方面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市场的影响,对中国旅游市场走势进行了短期和长期预测。林婧、杜富荣等的基本结论也相对一致,主要体现在:入境旅游客源锐减、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出境旅游人数激增、内需“漏出”加大;国内旅游市场疲软、旅游消费水平降低等。于成国认为欧美金融危机会从多个层面上影响中国的旅游经济发展,并分别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旅游投资方向的影响、对旅游市场的影响和对旅游支柱产业的影响。钟先丽认为旅游业是极易受经济波动影响的产业,经济的衰退必将导致旅游业的萧条,造成全球旅游需求与支付能力的萎缩、旅游企业资金链的吃紧、旅游消费信心的丧失。并从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三大旅游市场入手,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市场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给入境游带来了较为不利的影响,从而提出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政府为刺激经济、扩大内需所推出的一揽子计划所带来的战略机遇。张冬(2008)、任静(2009)、刘涛等(2009)、魏震铭等(2009)、岳乐等(2009)、姚远(2009)、王晴(2009)等都特别探讨了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对策,主要集中于: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加强中国特色景区建设、强化旅游管理和服务、加大休闲旅游开发力度、增加经济型酒店建设、加强国际旅游合作等。此外,高维全、王玉霞(2009)重点就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旅游产品的定价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赵建强、张海超(2009)则以秦皇岛为例提出了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②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各具体要素的影响研究国内学者关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中旅游饭店和酒店、旅行社、旅游企业等各具体要素的影响研究。朗楷淳的《美国:金融危机让旅游业受伤》指出,2008年9月份以来美国旅游业受到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航空业和饭店业出现衰退。何建民在介绍和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国外旅馆的经营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旅游饭店的经营策略。陈祖斌、戴祎华从市场的重新定位、着力内涵建设、做好会展营销、拓宽融资渠道及开源节流等几方面,为金融危机下我国旅游饭店业的突围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吴南(2009)从旅游市场、地域范围、星级饭店、国家政策等方面剖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旅游饭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苗苗(2009)、黄兰兰(2009)则分析了金融危机对经济型酒店的影响,并探讨了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机遇。李祗辉、李明从参考韩国旅行社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出发,提出了我国旅行社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借鉴。朱琳琳探讨了金融危机对河南旅行社行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褚士永、姜剑波则探讨了金融危机下忻州旅行社业发展的问题与出路。张赛、万华(2009)探讨了金融危机下我国旅游企业创新的重要性、旅游企业创新的对策,并提出了我国旅游企业的创新道路③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入境旅游方面,尤其是外国游客数量的下降,因此,对于我国地方旅游业来说,那些原来的入境旅游接待大省(如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福建、山东、云南、广西等省市区)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应该最大,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但目前国内学者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地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还相对较少,关注面也相对较窄。④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市场及旅游者的行为影响研究林龙飞、王佳佳、瞿利娟在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的对策。赵春峰在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旅游者行为模式的变化及新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景区的应对措施及对景区发展的预期。王永明、马耀峰、张佑印通过总体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全国和区域两个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入境旅游业产生的影响,并对入境旅游业走势进行了初步预测,最后提出在新形势下促进我国旅游业恢复发展的对策。邹家红、王慧琴运用总体分析结合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带给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力拉动国内旅游市场、重新定位和选择入境旅游市场、调整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入境旅游空间格局等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措施。张凌云、刘波指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面临重大的转型和发展机遇,国民旅游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重点,而自驾车旅游、大众度假、低碳旅游将成为今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三大热点。何建民运用国际经济学与旅游经济学原理,收集分析世界经济与世界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统计资料,对具有代表性的旅行社、旅游饭店与旅游景区点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对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香港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国际旅游业影响的传导机制、对影响进行科学分析与预测的指标、影响的状况及影响的趋势及我国的对策等问题。

三、小结

第3篇:国内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 旅游投诉率显性旅游投诉隐性旅游投诉

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年度全国旅游投诉情况通报中,均按照三大市场(即入境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分别考察旅游投诉情况。比如:2001年,投诉的案件中,入境游56件,占受理总数的1%;国内游5153件,占受理总数的89.8%;出境游529件;占受理总数的9.2%。2006年,投诉的案件中,入境游投诉为92件,占投诉总数的0.88%,国内游投诉为9476件,占总数的90.55%,出境游投诉为897件,占总数的8.57%。但笔者认为,三者不存在可比性,因为,国内市场旅游者人数本来就很多,而入境和出境旅游者人数本很少。因此,如果把三者用一个比例来衡量说明不了太多问题。

笔者认为,考察三大市场投诉的游客占相对市场游客的比例,更能说明问题。由于三大市场游客的主体类型不同,三大市场在我国发展的阶段不同,因此,相对应的投诉率的高低应不同(这里只考察显性投诉率)。现在理论上对三大市场的投诉情况作一个分析。

入境旅游市场相对发展较早,具有一定的接待经验,各项接待水平均较高,但入境的游客维权意识也较强,因此,这两方面因素的存在使旅游投诉率表现为一个不确定的状态。

国内旅游市场是继入境旅游市场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各项接待还不是十分成熟,但国内游客和入境游客相比,维权意识也较差,因此,两方面因素的存在使旅游投诉率也处在一个不确定的状态。

出境旅游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各项业务均处在探索之中,且出境旅游者人数还不是很多,都是高消费群体,并有一定的话语能力,属于维权意识较强的类型。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出境游的投诉率较高。

表三大旅游市场投诉主客观因素及博弈结果分析

同时,为验证上面的分析结果,我们对2001年~2006年度三大旅游市场的投诉数据进行分析,绘制了2001年~2006年度全国三大旅游市场显性投诉率变化图:

上表验证了我们对三大旅游市场投诉的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1)出境旅游市场投诉率最高,2001年达到百万分之6.573,之后逐年呈下降趋势,2005年降到最低,2006年有所上涨,达到百万分之6.867。(2)国内旅游市场和入境旅游市场显性旅游投诉率都较低且变化都不太大。但显性投诉率国内旅游市场高于入境旅游市场。虽然我们前面从主客观因素对三大旅游市场的投诉情况作了分析,得出国内旅游市场和入境旅游市场的投诉率处在一个不太确定的状态。但我们还要分析一下,抛开上述考虑的因素,为什么国内旅游市场的投诉率要高于入境旅游市场。笔者认为可能是由于中外旅游者不同的“投诉环境”造成的。

图2001年~2006年度全国三大旅游市场显性投诉率

首先,从投诉主体面临的“心理环境”看:入境旅游者如果想在中国投诉,面临着不熟悉的地域环境,因此,即使有侵权事件发生,很可能不表现为显性的投诉。同时,即使不在中国投诉,回国之后,也可能要到其所在国家投诉,而我们在考察入境游客投诉时,是没有把该部分计算在内的。而对于国内游客来说,面对着熟悉的国内环境,没有“地域恐惧”心理,同时,既可以投诉地接社、又可以投诉组团社、还可以投诉旅游经营商,甚至是经营商之间的相互投诉,因此,投诉的覆盖面比较大。

第4篇:国内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旅游空间结构;旅游资源;旅游线路;旅游客源地市场;日照市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157-02

引言

空间结构的研究视角不同,其各自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在旅游学中,旅游空间结构是指旅游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及聚集状态,它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是区域旅游发展状态的重要的“指示器”。如何促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保护旅游的环境快速有效的发展,研究旅游空间结构发展是关键。在研究空间结构之初,要研究其基本要素的划分,空间结构组成结构要素的划分有很多,根据所研究的领域不同,划分的要素也有所不同,如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派将其划分为基质、斑块、廊道。而从地理的角度卞显红在《城市旅游空间分析及其发展透视》中提出,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关键因素分析有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客源地市场、旅游节点、旅游区、旅游循环路线及旅游入(出)通道六大要素构成。但其总的划分还是从点线面这个三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日照市旅游业的发展开始兴起,但由于政策等原因,旅游业的发展远不如烟台青岛等地,但随着目前早开发的沿海旅游地的环境问题,并且日照市在2009年被评为“联合国人居奖”,日照市立足环境、区位、资源三大优势,把旅游业作为振兴日照经济的切入点。因此本文通过旅游空间结构的要素入手,对旅游资源、旅游交通线路、旅游客源地市场进行分析,来分析日照市空间结构的存在的不足,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一、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点分析

1.旅游资源分布特点。日照市包括东港区、岚山区、莒县和五莲县四个行政区,根据笔者在网上的搜索和调查情况,查阅日照市总共有近50个旅游景点,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从图1可以看出,日照市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如下:(1)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旅游项目多。日照市旅游资源丰富,同时拥有“山、海、古、林”,64公里的优质沙滩、五莲山风景区、浮来山风景区等一批知名旅游景点,且日照市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已发现两城遗址、丹土遗址、东海峪遗址等。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日照市推出了许多特色的旅游项目。依托海滨优势推出3S(阳光、海水、沙滩)休闲度假旅游,依托五莲山、九仙山风景区推出生态宗教旅游,依托莒县浮来山风景区和莒县博物馆推出莒县文化游,同时依托帆船基地和万平口景区推出滨海体育游,也打出渔家乐民俗游的特色。(2)空间分布的总量以沿海区为主。据调查的46个旅游景点中,沿海的东港区和岚山区旅游景点数为26,而靠内陆的莒县和五莲县旅游景点数为20,总体看来,两边的旅游景点数相差不大,但仍以沿海地区居多。(3)空间组合状况良好,水域类景观集中在沿海区。日照市各个区的旅游景点分布状况良好,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两区都有分布,而且类型也十分丰富,而且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各有侧重。由于日照市是沿海城市,海滨旅游是该市的特色旅游,所以靠海地区包揽了水域类景观,而五莲县和莒县更多的是以文物古迹、人文吸引物等类型的人文景观为主。从图1中可以看出,形成东西呼应。

图1日照市旅游简图

2.旅游交通线路空间结构分析。(1)区外交通结构。日照市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其区外的交通线路通达性良好,因为日照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处于山东省沿海的边缘区,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是山东省黄金海岸旅游线和济南、泰安、曲阜组成的山水圣人游两条旅游线、新亚欧大陆桥旅游带的交汇点。日照境内高速公路、铁路呈“两横两纵”格局,与全国交通干线相连。日(照)东(明)高速公路横穿鲁南,跨越京沪、京福高速公路、直达中原腹地,贯穿日照的同(江)三(亚)高速公路北起中俄边境,南至海南省,纵贯中国南部沿海主要城市。菏(泽)日(照)铁路东与日照港、岚山港相接,西与陇海、兰新铁路相汇,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可直达荷兰鹿特丹和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胶(州)新(沂)铁路纵贯日照,是中国东部沿海铁路大动脉。(2)区内交通结构。在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中,旅游交通线路的通达性也影响城市旅游的发展,本文根据图论学原则,引入该理论的连通系数r(r指数是测度网络连通性的一种指标),简要分析日照市旅游交通的连通水平。在任何一个网络图中,都要存在的三种共同的指标:1)连线(边或弧)数目;2)节点(顶点)数目;3)网络中子图的数目。其中r=m/3(n-2p),m为两个节点直接连线数目,n为节点数,假设地理网络中不包含次级子网,即p=1。则r=0,表示网络内无连线,只有孤立的点;r=1,则表示网路内每一个结点都存在与其他所有结点相连的连线。根据图论学原则,将日照市主要的城镇、主要景区、主要景点和交通线路相应的抽象为交点和连线。由于日照市的旅游资源有一些为刚开发的,其游客量不足,只考虑主要的节点和连线来进行初步的分析。由此得到m为19,n为15,计算出日照市旅游区交通网络的连通系数r为0.49,初步反映出日照市的通达性良好,这主要是因为日照市旅游资源仍以沿海旅游为主,旅游资源相对集中,旅游节点总体还没有连接起来,更好达到旅游网络畅通。

3.旅游客源地市场的空间结构特点。旅游客源地市场通常是指旅游者及潜在旅游者长期居住的地区。由于日照市的旅游业仍处在发展阶段,其旅游的接待人数仍主要以国内游客为主。本文根据地域的不同,将其分为海外客源地市场和国内客源地市场。

(1)国外客源地市场的地域空间结构分析。日照市2009年旅游业实现新突破。举办了2008国际海滨旅游城市发展峰会暨千家旅行社会盟、首届中国日照国际工艺品博览会等活动,并且日照市在2009年被评为“联合国人居奖”。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 74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国内游客1 723.74万人次,增长18.8%;入境游客18万人次,增长18.8%。在入境旅游者中,外国人17.91万人次,港澳台同胞984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1.7亿元,增长2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96.1亿元,增长22.3%;旅游外汇收入8 168.2万美元,增长84.3%,其中旅游商品创汇占旅游外汇收入的比重为26.8%。由于日照市旅游业处于发展阶段,根据《2008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可以看出亚洲仍为日照市主要的客源地市场,仍以日本、韩国人为主。接待的外国游客下图主要是针对亚洲市场进行分析(如图2)。

图2 2007年日照市亚洲游客客源地市场细分图

(2)国内重要客源地市场地域空间结构分析。日照市国内的客源地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以山东省内为主,尤其是本地和周边的区域。但是自2005年来突破中原市场后,年均增长25%以上,开始出现以河南郑州为主的大众游客。至此旅游时间、人均停留时间和花费、客源地域构成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客源市场逐步向全国各地扩展。

二、日照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

通过从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旅游地客源地市场的分析,发现日照的旅游资源丰富,但从空间分布上,不同区间旅游资源的特色不同,具有互补性,但是其区间的分布不平衡,沿海多,内陆少。旅游交通也处于良的阶段,但随着日照市旅游接待量的大幅度提高,因此要必须采取措施优化日照市的旅游空间结构,加大力度开发和发挥日照市旅游业的整体优势。

1.加强内陆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日照市旅游资源的位置相对集中,旅游受压面积大。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相对较少。我们应该挖掘其文化资源,莒县和五莲县,由于所处地为中国的文化古地,凭借这一资源能更好的发掘人文资源,日照市的旅游业是以海滨旅游为特色,但日照市的旅游业发展需要全市旅游业的带动,因此,要加强日照市内陆区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该地的资源优势。

2.加大力度宣传日照市的旅游业。日照市的旅游影响力还处在北方一个较小的范围,但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日照市应积极采取相应对的措施,走出去,引进来。吸收大城市旅游业的优点结合自己的长处,进行推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旅游资源类型单一,应建立一个多类型的旅游空间格局。目前,日照市的旅游类型主要还是以海滨旅游为主,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追求新的生活方式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这为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及旅游景观创造条件,因此,日照市在旅游发展的同时,更需主要旅游资源在空间中的扩散,逐渐从单中心旅游区向多中心旅游区扩散。

4.改善旅游交通结构,完善旅游交通网络的连接程度。当旅游资源既定时,旅游交通网络的连通性是旅游空间结构的关键。日照市多核的空间性发展,改善旅游交通结构是关键,要充分将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这四个行政区的主要旅游资源通过交通线路联系起来,修建旅游交通线路。再者,日照市处在山东的东南沿海地带,日照市应进一步完善增加路过或通往北部和南部的数量。

参考文献:

[1]卞显红,王书洁.旅游地空间结构分析及其优化研究――以江苏常州市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

[2]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分析及其发展透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第5篇:国内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一、客源国亲蒙度研究

1.亲蒙度指数马耀峰等提出了亲景度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旅景客源国的横比比重与旅景外国人的横比比重之商,反映了不同客源国对于某一旅游目的地的亲疏程度。 本文依据此定义,将外国游客对内蒙古旅游的偏好选择程度定义为亲蒙度指数 (the partialness scaleindex towards Inner Mongolia),其数学公式为:(公式略)式(1)中,P 表示某国游客对内蒙古的亲蒙度指数,Xmi表示内蒙古某国游客数量,Xm表示内蒙古所有外国人数量,Xzi表示旅华该客源国人数,Xz旅华外国人人数。 亲蒙度大于 1 的是亲蒙客源国,亲蒙度小于 1 的是疏蒙客源国。2.亲蒙度指数计算及分析运用上述亲蒙度指数模型对内蒙古 2005 年各主要客源国的亲蒙度指数计算结果(表略):俄罗斯为强亲蒙客源国,这是由于其与内蒙古交界,边界贸易的日益繁荣带动了俄罗斯旅游市场的兴起。 而东南亚市场、欧洲市场、北美洲市场等我国主要客源国则均为疏蒙客源国,这说明内蒙古旅游形象还未完全确立稳固,内蒙古还没有成为这几大主要入境旅游市场游客心中必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同时也表明内蒙古在拓展欧洲、东南亚和北美洲旅游客源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客源国的时空分布集中指数

1.时间分布集中指数内蒙古国际客源市场的时间分布集中性可以用年际集中指数来进行定量分析,它是某一时段内各年度内蒙古的国际游客集中、离散或均匀分布的度量指标,其数学表达式为(公式略)姨(2)其中,xi为各年度内蒙古接待某国游客数与该时段内内蒙古接待外国游客总数的百分比的分子值;n 为时间段中包含的年度数;1/n 为时间段各年数量平均分布时的百分比的分子值。 根据上式计算得出各主要客源国的时间集中指数(表略) 所示。年际集中指数越小,说明其客源年际间增减幅度不大,年际变动指数越大,说明该客源国对内蒙古旅游需求的年际变化强度较大,客流不稳定。由于 2003 年“非典”事件对内蒙古旅游业的打击较大,因此在分析时剔除了 2003 年的数据。 由表 2 数据可知,日本年际变动最小,其他东南亚国家(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北美洲国家(美国、加拿大)、欧洲国家(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年际变化指数相近,而俄罗斯作为内蒙古最大的国际入境客源市场,年际变化指数较大,其客流不太稳定。2.空间分布集中指数内蒙古的国际游客市场空间结构稳定性可用地理集中指数G 来定量分析,反映游客来源的分散和集中性。 其数学公式为:(式略)上式中,xi表示第 i 个客源国游客数量,T 为内蒙古接待游客总量,n 为客源地总数。 G 值越大,说明该内蒙古对该客源的依赖性越强,越不利于整体旅游业的整体均衡发展;G 值越小,说明对该客源的依赖并不明显,地区旅游业发展趋于稳定和均衡。 由上式计算可得 1997~2005 年内蒙古的值分别为 28.27、28.9、30.46、29.89、24.26、31.28、31.85、48.7,由此可见 ,1997~2004 年间内蒙古国际客源的地理集中指数较低,基本保持在 24~32 之间,但 2005年时地理集中指数上升很高,显得有些偏大,说明其对俄罗斯国际客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客源分布相对集中,使得市场风险较大,今后继续拓展客源市场范围,分散客源市场风险应是内蒙古旅游发展努力的一个方向。

三、客源国竞争态研究

1.竞争态指数本文引入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的场竞争战略模型,通过对内蒙古国际客源市场各主要客源国游客的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计算,建立竞争态矩阵以分析各客源国相对竞争及其增长态势。 某客源国在内蒙古旅游市场的占有率用 Mi表示, 其增长率用 Ii表示,则:(公式略)2.竞争态矩阵分析本文以 2004 年度和 2005 年度内蒙古接待各主要客源国游客数量为基础进行国际客源竞争态势矩阵的分析,并以其均值 4.21 和 25.94 划分为四个象限。第Ⅰ象限:第Ⅰ象限为场占有率和增长率双高的区域,目前内蒙古的国际入境客源中尚没有位于这个区域的国家,俄罗斯是内蒙古的主要客源国,目前在内蒙古的旅游市场中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很有希望向这一“明星”市场区域转变,要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并加强对俄罗斯市场的宣传促销, 促使其向第一象限转变。第Ⅱ象限: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韩国位于第Ⅱ象限,该象限的特征是场占有率较低,而增长率则很高,表明这几个国家客源目前虽在内蒙古国际客源场中占据地位不高,但是它们有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如果能够继续保持较旺盛的增长态势,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也即将向第Ⅰ象限转移而具有较高的场占有率,因此是不可忽视的高潜力场。第Ⅲ象限:德国、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泰国、菲律宾、新加坡位于这个区域,主要为欧洲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占据了内蒙古的大部分客源国,这些客源国市场占有率比较低,同时增长率也较低,是“问题”客源国,由于这些客源国“双低”,导致内蒙古国际客源市场结构失衡。因此,加强旅游精品项目的开发,加强对目标客源市场的强势宣传促销,树立内蒙古旅游形象势在必行。第Ⅳ象限:俄罗斯位于第Ⅳ象限,该象限市场占有率较高而增长率较低,说明俄罗斯市场是内蒙古的主要客源市场因而占据较高的场占有率,但其市场容量逐渐达到饱和或内蒙古对俄罗斯客源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因而导致内蒙古的俄罗斯客源市场增长率放慢。由于地理位置上的邻近,随着边境贸易的日益繁荣,俄罗斯将会一直是内蒙古的主要客源国,内蒙古需要继续吸引和保持俄罗斯市场上做出努力。客源市场地理上的过度集中使得内蒙古国际客源市场面临较高的风险,一旦俄罗斯国内出现不可预料的突发性事件,可能会导致内蒙古国际旅游的严重溃退,因此拓展客源国、分散旅游市场风险势在必行。

第6篇:国内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特征;趋势预测

    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以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城墙、碑林为代表的一大批垄断性世界级文物旅游资源,构成了西安市旅游资源的核心,也是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旅游景点。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活动成果的主要指标。[1]改革开发20多年来,西安入境旅游发展迅速,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相对增幅较大。但是2001年以来,西安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的总接待量各年均不足0.8%,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各年也没有超过1.7%。仅以2006年为例,2006年西安市接待入境游客867 273人次,占全国入境游客总量的0.69%,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旅游外汇收入为46 700万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1.38%,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和北京、上海等旅游热点城市相比,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其差距逐渐拉大。综上分析,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自身的资源丰度、质量对比,入境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地位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到西安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对西安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能够为西安市的旅游开发规划和西安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一、入境旅游市场总体特征分析

    西安市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以2001-2006年的数据做分析,具体呈现出以下特征:

    1.从绝对量上来看,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呈稳定增长,且增幅较大(2003年SARS除外)。如图1所示,2001年入境游客人数为672 015人次,到2006年达到867 273人次,净增长为195 258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23%。SARS过后,2004年游客人数迅速回升,2005、2006年稳步增长,同比增长分别为19.27%和11.8%。游客数量的增长带来了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加。由图2可知,6年来,旅游外汇收入净增长为17 698万美元,2005年同比增长率达到了24%,是2001年以来的最高值。

    2.从相对量上来看,西安市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小,并且比例增幅缓慢。入境游客人数2001年以来没有超过0.8%,平均比重值为0.64%。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比重6年来没有超过1.7%,2006年仅为1.38%,各年平均比重值为1.35%。

    通过和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杭州等旅游热点城市做横向比较来看(见图3、图4),西安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

    的比重和深圳、上海、北京的差距较

    大,略低于杭州,和成都、南京相当。作为中国着名的旅游城市,西安入境旅游市场优势地位并不明显,且呈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网上数据整理得到

    3.外国游客是西安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各年都在85%左右,主体优势明显(见表1)。港澳台游客的相对规模较小,占入境游客的比例在逐年减小。其中,台湾游客最多,其次是香港游客,澳门游客最少,历年都没有超过4 000人次。

    二、 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分析

    (一) 时间结构分析

    1.季节变化分析。 由图5可知,入境游客的季节分配特点显着,与北京、成都、南京、上海、深圳5座城市2006年1-12月的每月入境游客人数相比,具有以下异同点:

    相同点在于一年的变化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1月初-3月底,迅速增长阶段。此时正值春天,适宜的天气条件和旅游者的心情因素可以大量吸引旅游者,入境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2)4月初-9月底,平稳保持阶段。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增长后,数量略有增加或减少,但是近似围绕在一条直线上下做轻微波动;7月份相对来说,降低的比较多,此时天气炎热不适合出外旅游。(3)9月初-10月底为短期增长阶段,此时秋高气爽正是旅游的好季节,室外的旅游项目较为丰富,因此入境游客的数量会有增加。(4)11月初-12月底,逐渐下降阶段。此时天气变冷,又接近年底,入境游客不断返回客源地。

    不同点有:(1)北京、上海、深圳各月的入境游客远远高于其他比较城市,领先优势非常明显。西安和南京各月近似,并略高于成都。(2)在上述相同点的第4个阶段,西安和南京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降幅不大。北京和上海的降幅较大。相反,深圳和南京在这一阶段却有回升。深圳的增幅较大,因为此时接近年底,大量的港澳台游客过境返回大陆。

    综上,2006年西安吸引入境游客较多的月份是8-10月, 8、9月的月接待入境游客量都超过了9 000人,10月份最高,达到了115 909人次。总体变化趋势和其他几座城市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大致相同。外国人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较大,港澳台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平稳(见图6 )。

    2.年际变化分析。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年际变化特征在总体特征分析中已经做过详细阐述,为了避免重复,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 空间结构分析

    从区域上看,由图7可知,以亚洲和欧洲为主要客源市场,两大洲的游客占所有入境游客的70%左右;美洲次之,特别是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入境游客不断增多。大洋洲游客占来西安的外国游客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非洲游客虽然数量很少,比例也呈增加趋势。以2006年为例,在外国游客中,亚洲游客200 646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27.33%;欧洲游客290 778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39.62%;美洲游客160 744人次,占21.9%;大洋洲游客38 526人次,同比增长0.04%,占外国游客的5.24%。非洲游客2 819人次,同比增长23.15%,占外国游客的0.38%。

    从国别上看,由表2可知,入境游客的客源国主要有日本、韩国、美国、西欧等国家。结合表3内容,根据外国游客数量的多寡,同时考虑港澳台市场的总体份额,把西安入境旅游市场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市场是港澳台、日本、韩国和美国;二级市场是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有澳大利亚;三级市场也称为机会市场,是其他客源国。同时,根据一级市场为核心,二级市场为主导,机会市场为辅助开发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市场特点进行分级开发。

    (三)消费结构分析

    从旅游消费对旅游活动的重要性来看,可以分为基本旅游消费(BNC:basic needed consumption)和非基本旅游消费(UBNC:un-basic needed consumption)。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也叫刚性消费,如旅游住宿、餐饮、交通、景点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且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也叫弹性消费,如旅游购物、邮电通讯消费等。[2]旅游消费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旅游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旅游业发展水平越低,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也就越低,BNC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就越高。反之,UBNC所占的比重就越高。

    由表3可以看出,西安市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构成中BNC长期占较大比重,占总花费的一半左右,2006年虽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48.8%。2005年BNC的比重比2004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是近几年中变化最大的;UBNC的比重则有所下降。2006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BNC和UBNC的差距不大,情况也不容乐观。这种变化不符合国际旅游消费的基本发展态势,说明西安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存在一定问题。

    在BNC中,长途交通费用最高,其次是住宿、餐饮、游览、市内交通。在考察的年份里,市内交通消费水平基本保持不变。长途交通在2003年后增长较快,2005年达到最高值额为30.1%,2006年出现下降趋势。住宿费用从2004年开始,有所下降,到2005年降到最低额为11.3%,2006年有所回升。餐饮消费水平2005年有所增加,但是仍没有达到2001年的10.6%,并且2006年下降幅度增大,减少了近5个百分点。游览消费一直在增长,但是增幅不大。

    在UBNC中,购物消费最高,比例接近50%,2006年达到了37.4%,占据绝对份额。其次是其他消费、邮电通讯、娱乐消费。其他消费从2004年开始,下降幅度较大。相反,娱乐消费和邮电通讯消费增长到2005年后,2006年都出现下降趋势。可见,入境游客在基本旅游消费需求满足后,主要把钱花在购物和其他消费等消费领域。因此,进一步挖掘其他消费的消费内容,对于增加旅游创汇有重要意义。

    三、入境旅游市场的预测分析

    1. 数据修正。

    基于1978-200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曲线拟合对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进行预测。由于1989年的政治风波和2003年的SARS都导致了入境游客人数剧减和旅游外汇收入的减少,形成了一个明显的“V”形谷,给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带来较大的波动。为了提高趋势预测的精度,先对这两次影响造成的凹形谷进行修正,然后建模预测。

    统计数据的修正采取直线内插法:首先,将原始统计数据做出长期变化的统计线;然后根据观察找出需要订正的时间段,并确定适合直线内插的起始年份(na)和终止年份(nb)。

    2.预测方法和结果

    预测的方法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模型中的曲线拟合法。根据修正后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拟合,具体方程见表5。统计检验表明,方程拟合效果理想,说明该模型完全可以用来进行预测。

    四、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加大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分级开发,选择客源市场目标层,建立合理的市场结构。[3]做好海外客源市场的目标定位,以一级和二级客源市场作为宣传营销的主体,加强一、二级客源市场的投入,对三级市场进行适当开发。同时要注重客源呈多元化趋势,积极拓宽客源层。(2)在游客旺季,对旅游产品进行优化组合,提高产品开发层次[4],加强参与性、娱乐性、度假和商务旅游市场的开发。在这方面,可积极借鉴北京等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3)整合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大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如西安曲江新区旅游产业集群和临潼旅游产业集群。(4)树立西安整体旅游形象,打造旅游精品,提高西安国际旅游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梅.中国入境旅游预测与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 赵晓燕.旅游经济学[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第7篇:国内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湖州市;入境旅游;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4-0077-03

1 浙江省湖州市入境旅游业现状分析

入境旅游是一个国家(地区)赚取外汇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是指境外旅游者来中国大陆进行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等有目的活动的总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倡导“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将入境旅游作为整个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湖州市入境旅游业起步较晚,目前虽有较大发展,但总体水平仍偏低,与周边地区和国内旅游发展水平相比,差距明显,需加以扎实推进。

1.1 湖州市入境旅游发展的纵向对比分析

1.1.1 入境旅游人次指标对比分析。湖州市被国务院确定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线性规划、先行发展”的15个城市以来,海外旅游观光以及港澳台胞回乡探亲访友,从事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人数逐年增加。进入新世纪后,2005年入境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次,2006年为14万人次,2007年为19.5万人次。湖州市入境旅游人次上升趋势明显。

1.1.2 旅游外汇收入指标对比分析。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构成反映了旅游者消费方式的基本特征、消费的水准和质量,可较好地体现其产业地位。近年来,湖州市旅游外汇收入以及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2003年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415万美元,2004年为1990万美元,2005年为3688万美元,2006年为5059万美元。2006年旅游外汇收入是2003年的3.6倍。

1.1.3 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指标对比分析。近年来湖州市入境旅游市场增长速度较快,初步形成以港澳台市场和东南亚市场为主,欧美市场、东北亚市场等相辅的发展格局。以2005年为例,入境旅游人数10.21万人次,其澳台市场占了60%。港澳台市场中,香港1.79万人次,增长54%,澳门0.60万人次,增长104.07%,台湾3.62万人次,增长24.51%;东北亚的日本市场6642人次,增长12.69%;东南亚市场中马来西亚7648人次,增长54.97%,增速最快。欧美市场尤以欧洲市场增长最快,达1.24万人次,增幅为95.41%;美国市场为3859人次,增长53.01%。

1.2 湖州市入境旅游发展与周边地区的横向对比分析

1.2.1 入境旅游人次指标对比分析。以2006年为例,在长三角15个城市入境旅游人次综合对比中,除入境旅游人次年度同比增长指标排名靠前外,湖州的入境人次绝对量和入境人数占总接待人数的比例均排名14,与周边地区相比差距很大(见下表)。

1.2.2 旅游外汇收入指标对比分析。2004年长三角15个城市旅游外汇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比的平均比例为0.108∶1(全国的比例0.436∶1),上海、南京、苏州、南通、杭州、舟山6市比例远超平均比例,南通居首位,高达0.194∶1。无锡、扬州、常州、镇江、嘉兴5市比例与平均比例相近,而湖州、泰州、宁波、绍兴4市比例均远低于平均比例,且湖州市最低,比例仅为0.03∶1。2006年湖州入境旅游收入只有3.82亿元,占湖州市旅游总收入的4.84%,比例仍然偏低,处相对落后水平。

1.2.3 入境旅游市场指标对比分析。湖州入境旅游市场属过境型市场,发展水平仍较低,境外旅游市场尚未将湖州作为直接目的地。以2004年为例,长三角15市国际与国内旅游人次比平均比例为0.203∶1(全国比例为0.11∶1),其中上海、南京、无锡、苏州、镇江、杭州、嘉兴7市比例远超平均比例,杭州位居第一,比例高达0.40∶1,扬州、南通两个城市的比例与平均比例相近,而湖州与常州、泰州、宁波、绍兴、舟山6市比例远低于平均比例,而且仍然是湖州最低,仅为0.02∶1。2006年,湖州入境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但占全省总量的比重仍偏低。可见,湖州旅游市场的游客构成中,国内游客所占比例相对较大,旅游市场内强外弱特征十分明显。

此外,湖州的入境旅游对旅游经济的贡献率以及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受入境旅游总人次、过境型入境旅游形式等因素的制约,入境旅游收入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较小。如2005年湖州市入境旅游过夜人数占总入境旅游人数的6.3%,而同期杭州市为67.4%,全国的平均水平为39%。无论在省内还是在国内,差距较大。

2 湖州市开拓入境旅游市场的有利条件

2.1 国际旅游业强势增长

国际旅游业强势增长态势不减。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动,国际旅游市场逐渐向相互融合和互动方向推进,世界旅游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据世界旅行和旅游委员会(W T T C)预测,未来几年国际旅游业年均增长率为6.7%,远高于世界财富年均3%的增长率。预计到2010年,全球入境过夜旅游者将达到10亿人次,2020年达到16亿人次,国际旅游总收入将分别达到1.55万亿美元和2万亿美元。届时,东亚地区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全球最活跃的入境旅游市场之一,我国也将成为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入境旅游必将随之大幅增长。

2.2 长三角区域入境旅游业迅猛发展

从区位优势看,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入境旅游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被誉为“第六大国际都市带”,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非常明显。据预测,到2020年长三角每年将接纳1亿人次的国际游客。湖州处长三角都市经济圈的地理中心,必将分享入境旅游高速增长的盛宴。有学者指出:“长江三角洲城市入境旅游流在区域城市间的流动度较高。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极核旅游城市,是其他城市的重要入境旅游客源中转地。南京、杭州、苏州、宁波、无锡5座区域内中心旅游城市也是重要入境旅游客源中转地。”目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平台和载体不断健全,湖州与长三角入境旅游主要城市的“同城效应”日益增强,必将为湖州市迎来更多的境外游客。

2.3 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定会使我国在国际社会树立起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以2010年世博会为例,据权威机构测算,大会期间将接待7000万游客,其中有35%左右将继续在“长三角”地区游览,对“长三角”主要城市将产生很强的辐射作用和财富溢出效

应,即便只有1%的游客来湖州,也会有70万人次的国际游客数量,这将极大地带动湖州市入境旅游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借助“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平台和影响力,湖州市游旅项目和产品还将获得向世界推广的良机,其后续效应不可小觑。

2.4 湖州市自身拥有的有利条件

2.4.1 交通条件较好,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和可进入性。湖州市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连苏皖,北傍太湖,与长三角绝大多数大中城市的距离都在“20 0公里合理交通半径”之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环境优势;处苏浙皖交汇之地,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地理中心、腹地和重要节点;水陆空交通便捷,已形成大交通格局;此外,国内多条黄金旅游线路在此交接,吸纳周边城市及黄金旅游线路、景区客源的能力强。

2.4.2 具有一定的产品和资源优势。湖州山水清远、生态和谐、环境优越,旅游产品与周边上海、江苏等城市具有不同质优势,“太湖、古镇、名山、湿地、竹乡、古生态”六大要素在游程上具有功能互补、观光休闲相结合的特性。

2.4.3 湖州市具有深厚的文化优势,湖笔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竹文化、书画文化、民国文化、建筑文化都有辉煌的历史,是“全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伴随着湖州市“造月亮星”工程和“三带十区”建设战略加快实施,其旅游资源和产品优势必将进一步增强。

2.4.4 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对入境旅游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加强区域合作、强化政策推进和开展面向客源地的直接市场营销皆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年来,湖州市积极推进与周边入境旅游发达城市的区域合作,实现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差异互补、优化整合,尤其是充分把握即将到来的上海世博会发展机遇,2007年,湖州市旅游局成为首批“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旅游推广长三角工作站”成员,在世博会期间为境外游客提供住宿、餐饮、旅游服务,分享世博会全球客源市场。

当然,湖州市加快入境旅游业发展也面临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从客源看,港澳台游客接近1/3,所占比重偏大,而欧美市场所占比重较小,客源结构单一,意味着潜伏的市场风险较大;从开发、促销看,入境旅游宣传促销整体投入不足;从经营载体看,缺乏有实力的国际旅行社和大型旅游集团;从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看,与国际化标准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入境专业营销人才队伍严重不足,难以应对剧烈的国际、周边市场竞争;从旅游产品看,至今仍以观光型旅游为主,内容较为单调,缺乏休闲度假和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缺乏有特色的专项旅游产品,缺乏大手笔、影响力大的资源开发力作。

3 加快湖州市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市场研究,及时掌握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变化趋势

要真正有效做好市场研究,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进一步加强对国际旅游市场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准确把握主要客源市场、新兴市场和潜在市场的需求特征、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第二,进一步加强国内、周边地区和自身入境旅游市场信息工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深化区域合作,提高入境旅游市场份额创造条件。第三,旅游主管部门要邀请专家学者,充分调研、科学分析,制定高水平的入境旅游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市场开发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增强市场开发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3.2 加强政策引导,创造利于入境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

必须把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作为湖州市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围绕“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经费到位、行动到位、机构到位、政策到位,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型发展机制。各级政府机构尤其是主管部门要切实把入境旅游作为工作重点,加大支持力度,着力搞好“风景与旅游一体,资源与市场结合,开发与保护统一”的改革,积极推进联合开发产品、联合市场促销、优势互补,提高综合效益。

3.3 建立和完善配套服务,提升入境旅游供给和便利化水平

建立完善的配套服务需从以下两个层面做起:第一,夯实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全面优化旅游环境;营造良好的旅游与经营环境,满足入境旅游发展的需要。第二,适应国际旅游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加强资源整合,积极扩大联合,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快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充分发挥湖州市历史悠久、文化荟萃、生态环境优美的优势,加快推进休闲度假高端产品的开发,尤其要大力搞好会展、运动休闲、文化休闲、乡村休闲等优势和潜力旅游产品的开发,着力做大、做强、做特、做 精。

3.4 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积极拓展入境旅游市场空间

有效拓展入境旅游的市场空间,需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第一,加强入境旅游客源地的直接联系与合作。积极探索开展与主要客源地国(地区)旅游部门、境外旅游团体、机构的直接沟通、联系和合作,努力开发以湖州为直接目的地的旅游线路,推进湖州市入境旅游业从过境型向直接目的地型转变。第二,强化入境旅游的国内合作,进一步提升过境型入境旅游的规模和效益。要积极利用我国出境旅游市场不断增长的大好机遇,采取市场互换、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互动等方式,推进入境旅游发展。湖州的山水旅游产品与上海、杭州、苏州等周边城市的都市旅游产品具有相当大的互补性,可在旅游线路的设计、包装和销售上进行合作,实行客源互送,使长三角周边城市入境旅游者能更多地将湖州纳入行程。

3.5 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培养和造就复合型的旅游人才队伍

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为了有效地加快建设入境旅游业发展急需的人才队伍,要着眼国际旅游市场,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懂市场、懂营销、懂运作的复合型旅游营销队伍;着眼推动入境旅游供给体系的全面提升,加快建设高素质旅游规划、策划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要大力推进向社会“借智”工作,鼓励地方和企业聘请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域的旅游市场开发顾问,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对入境旅游重点市场进行跟踪研究,建立对重大宣传促销活动的科学论证与效果评估制度,增强入境旅游发展的科学性、针对性,不断开拓与发展入境旅游市场。

参考文献:

第8篇:国内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5(C)-0190-02

一、浙江省旅游服务国际竞争力模型

1、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建立

根据旅游理论和波特国家竞争力理论,同时结合将旅游服务国际贸易因素,建立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表。

表1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二、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浙江和全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市场情况

表2浙江省及全国旅游服务进出口贸易额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WTO、浙江外省经贸厅

表3浙江省与全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表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服务贸易统计数据计算获得

2、国际竞争力指标分析:

(1)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公式如下:

P=Xai/Xwi

因此可以表示为:

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总额/世界出口总额

表4国内各省市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WTO、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获得

(2)贸易竞争指数

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用公式表示为:

TCij=(Xij-Mij)/(Xij+Mij)

其中TC表示j国i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X和M表示j国i产品是出口额和进口额。具体的说:

如果TC≥0.8,说明该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如果0.5≤TC≤0.8,则说明该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如果0≤TC≤0.5,则说明该产品具有强竞争力;

如果TC=0,则说明该产品具有一般竞争力;

如果-0.5≤TC<0,则说明该产品具有低竞争力;

如果-0.8≤TC≤0.5,则说明,该产品具有较低竞争力;

如果TC≤-0.8,则说明该产品具有很低的竞争力。

表5浙江和全国2005―2009年旅游服务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

数据来源:商务部服务贸易司、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数据计算获得

(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是巴拉萨(Balass)1965年首先提出并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RAC)指数是通过计算一个国家某种产品出口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产品出口占世界总出口份额的比例,来定该国这一产品在国家出口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根据比值的大小确定该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其用公式表达为:

RCAia=(Xia/Xit)/(Xwa/Xwt)

公式中Xia是i国家在产品上的出口,Xwa是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总出口,Xit是i国家在t时期的总出口,Xwt是世界范围内在t时期的总出口。具体地说:

当RCA>2.5时,表示该国该类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当2.5>RCA>1.25时,表示该国在该类产品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当1.25>RCA>0.8时,表示该类产品具有平均的国际竞争力;

当RCA<0.8时,表示该类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表6浙江省和全国2005―2009年旅游服务贸易显示性竞争指数(RCA指数)

数据来自商务部服务贸易司、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浙江统计年鉴》和《浙江旅游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获得。

3、实证结果分析

实证结果中的市场竞争力表中浙江的旅游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虽低于江苏,但呈上升趋势,有一定的竞争力;TC指数表中浙江省的旅游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RCA指数表中浙江省的RCA指数2005年到2006年均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但2008年开始大幅下降,主要受金融危机影响,显示性比较优势从中度变到了微弱,说明浙江省的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还略低一筹。表明浙江省旅游业还存在一些不足。根据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浙江省旅游资源缺少深度开发和技术创新;(2)浙江省旅游区域旅游发展欠平衡,整体协调不够;(3)浙江省旅游环境欠保护和合理开发;(4)旅游企业自身的弊端。

三、提高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实行保护、开发与创新并重的原则来开发旅游资源

积极寻求保护性开发措施,坚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促进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只有走有效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有生命力。丰富多彩的自然、文化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开拓海外市场和刺激国内旅游需求

开拓海外市场,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自1994年首次参加PATA活动以来,增强了营销意识,开拓了销售渠道,我省旅游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和谐公众关系,把目标对准欧美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新产品,提高产品结构档次。没有良好的国内市场做基础,要想引进高端客源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国内旅游企业在有序竞争和谐安定的大环境下,国内游客反响良好,才能吸引众多国外游客。。

3、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优势

从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结构看,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结构发展不均衡,如何优化产品结构,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旅游产品多样化、系列化、配套化。旅游需求是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需求在内的综合性需求,因此,旅游经营者需对各类旅游产品进行综合开发,使其协调发展。建立共同市场为目标,实施旅游营销策略。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工作。对市场进行细分,实行差异化营销,进行市场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营销平台,网络营销主题策划上有所突破。

4、加强旅游支持性产业和产业链的建设

建立区域性协作机制,加强旅游企业的协作应搭建信息平台,促进各地区特色旅游信息和人力资源的交流;强化区域特色旅游法律约束机制,提升合作的效能;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建立区域协商制度,共建无障碍旅游圈。促进旅游企业和旅游相关产业的合作,坚持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制造业的相互促进。

5、充分发挥中介媒体对旅游的辅助作用,提高国际竞争力

发挥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活动中的杠杆作用对于旅游,制定符合实际的旅游政策和规划,调节旅游供求矛盾,协调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关系。实现区域协作、企业合作,资源共享,加快发展的目标,同时改变我省旅游业发展区域结构不平衡问题。加强国际旅游公关。树立旅游接待地的良好形象,不仅需要旅游企业的营销,同时需要借助政府的活动。开展促销主题比如世博会。利用政府的政治活动及邦交活动,对传统客源市场(日本、韩国、东南亚)的促销;开发新兴市场(欧洲、北美);挖掘潜在市场(南美、中东)。开拓高素质游客,并注重服务性公关,以良好的形象和服务赢得“回头客”。

作者单位:浙江省工业大学经贸系

参考文献:

[1]中国服务贸易指南.tradeinservices.mofcom.省略/index.shtml.

[2]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内容摘要.wtolaw.省略.2002-05-14.

[3]孙夏.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外资•下半月》,2009年6期.

[4]郭亚军,曹卓,杜跃平.区域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旅游科学》2008年4期.

[5]沈明其.浙江省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对外经贸实务》,2008年4期.

第9篇:国内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根据世贸组织关于服务贸易的定义,可将旅游服务贸易的定义理解为:从一个成员的国境向另一成员的国境提供的旅游及相关的服务;从一个成员的国境向另一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旅游及相关的服务;通过一个成员的(服务提供实体)法人在另一成员的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ce)提供旅游及相关服务;由一成员的自然人在另一成员境内提供旅游及相关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是指旅馆、饭店提供的住宿、餐饮服务、膳食服务及相关的服务;旅行社及导游服务)。

二、*省旅游服务贸易的SWOT分析

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分析法,是目前西方广为应用的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就是企业在选择战略时,对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进行综合分析,对备选战略方案做出系统评价,最终达到选出一种最优战略的目的。

1.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优势。*省拥有14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50万公顷,是*省面积的7.7%,确保独特的自然美景、以及有意义的生物区(植物、动物)、文化、历史、地质(油田、火山)、和水文(水库、江河)、生态(湿地、山川、森林)价值的长期保存。96个森林公园总面积50万公顷,占*省面积的1%,这为当地的城镇居民提供了娱乐机会(漂流、滑雪、在大自然中散步、观光、住宿、餐馆等),并支撑了以大自然为基础的旅游业。

(2)产业环境优势。20*年7月,日本航空国际旅行社作为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旅行社进入了中国市场。同时中国也积极推动有实力的中国旅游企业走出去,包括到国外去发展自己的事业。

(3)客源优势。以俄罗斯为主的独联体国家作为新兴的客源市场,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省第一位的国际客源市场。韩国是*省又一新兴的客源市场。

(4)市场空间优势。旅游消费不同于有形产品的消费,游客更重视精神的激发、心理的满足、知识的获得、沟通的愉悦。省内企业更了解游客的需求、行为方式与习惯,更容易形成供需双方的良好沟通,这使*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得到很好的提升。

2.劣势分析

(1)*省人均消费水平的劣势:①省内客源整体消费水平低,省内高消费客源大量外流至京、津、辽及南方各旅游城市和港澳地区;②省外客源流入的淡旺季明显,增长速度亟待加快;③入境旅游市场过于依赖俄罗斯游客,而消费能力强劲的日本游客和韩国游客却增幅缓慢。

(2)机制上的劣势。尽管有一定比例省内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与开放的要求,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但仍不彻底。多多少少保留了传统管理机制的痕迹和烙印,极大地制约了竞争力的发挥。

(3)规模上的劣势。省内企业普遍存在散而小的格局。小规模上的竞争,既难以扩大业务范围,也难以降低营运成本,获得合理的规模效益。

(4)营销上的劣势。*省的旅游企业基本谈不上现代营销。提供的产品单一、功能低,缺乏灵活的价格策略,销售渠道不畅,很少进行广告宣传活动。

(5)服务上的劣势。主要表现为省内旅游企业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手段与服务设施落后,导游水平较低,旅游解说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运输服务、宾馆饭店营业中存在着一些违规、混乱现象;旅行社服务也存在着一些服务不到位,甚至出现欺骗行为等象。

以上分析优劣势说明,*省内旅游服务贸易所拥有的优势少,且容易丧失。准入的省外旅游企业一方面会进行成功本土化经营,另一方面会通过产品价格、服务等营销策略争夺省内游客。相反,*省旅游企业的劣势却是多方面的、明显的,消除这些劣势,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旅游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

3.机遇分析

(1)消费水平上升。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省旅游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国内市场机遇。我国经济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处于一个平稳的上升期,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将得到显著提高。在新的消费高潮中,旅游将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旅游消费市场将快速扩大,旅游业将是主要的收益和发展产业之一。

(2)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迅速融入国际经济,有利于自身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迅速扩张和入境旅游的增长性互动,扩大了*省旅游业的国际市场空间,而国际旅游消费结构的升级将进一步推动*省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升级,推动国际旅游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

(3)中国加入WTO,中国旅行社也将获得一些发展机遇。首先,合资旅行社的开办将会拓宽现有旅游产品的销售渠道;其次,合资旅行社中外方受利益驱动,将会加大对中国旅游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促销力度。再次,独资、合资旅行社的开办,将有利于、也迫使大陆旅行社也包括*的旅行社学习、改进经营管理。

(4)*省将旅游也作为支柱产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4.威胁分析

(1)国内方面。在国内市场上,*省已遇到了强大的竞争对手,目前云南、等10余个省区开发了冰雪旅游项目,新疆阿勒泰,四川海螺沟,吉林长白山,北京的龙庆峡,辽宁的棋盘山,云南玉龙雪山等地已开始了主题明确的冰雪旅游,而且从旅游发展条件及资源组合上有比较优势,这无疑对*省冰雪旅游发展形成了极大的竞争威胁。旅游需求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2)国外方面。从国际上看,以*省旅游的“金字招牌”——冰雪旅游为例,阿尔卑斯山地区、北欧、俄罗斯、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冰雪旅游历史悠久,发展基础良好,市场竞争力强,占有率高,从整个国际竞争上*省没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三、*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从国际客源市场来看,*省旅游目前形成了以俄罗斯为基础市场,日本、韩国、中国的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为近程市场,欧美为远程市场的国际客源市场格局。*省确立了“国内旅游打基础,国际旅游上档次”的市场开发思路。

从全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情况看,俄罗斯市场一直是我国的主要客源市场,基本上位于第三、四位,全国从1995年接待俄罗斯游客48.9万人次上升至20*年的153万人次。而*省从1995年接待11.2万人次上升至20*年的56万人次,从占全国23%上升至37%。

1998年~20*年这七年中,*省在接待外国游客的总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其中俄罗斯占据主要的客源,其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排在客源数量首位。这说明*省在基础客源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远程市场上却不是十分理想。

四、*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

1.入境旅游市场定位和开发战略

以“HEILONGJIANG—THECOOLPROVINCEOFCHINA”为主题形象定位,实施“巩固基础市场、深化提升市场、开发潜在市场、进入未来市场”的战略。

(1)俄罗斯市场。扩大对俄客源市场的深度广度开发。在巩固边境购物游的基础上,以休闲度假和城市观光为主打产品,开发休闲度假游客源市场。同时以修学观光和夏令营、冬令营等为主打旅游产品,加强对俄青少年客源市场开发。

(2)日本和韩国市场。对日本市场,重点推出哈尔滨至牡丹江东部黄金生态文化旅游线、哈尔滨至大庆、齐齐哈尔西部旅游线,哈尔滨至黑河以及哈尔滨至伊春的北部旅游线;积极开发中日俄跨国旅游。对韩国市场,充分利用*与韩国的经济文化和民族间的密切关系,开发哈尔滨——牡丹江“缅怀之旅”;积极开发中韩俄跨国游。

(3)中国的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市场。在重点推广冬季冰雪观光游的基础上,大力宣传夏季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到*参与原始森林游、湿地草原游、中国北极游、华夏东极游、中俄界江游、火山地貌游、*地域文化游等。

(4)欧美澳市场。欧洲、美洲、澳洲地区为*省的未来市场。要做好哈尔滨观光游、冬季冰雪游、夏季五大连池、镜泊湖度假观光游、*地域文化游,以及界江界湖游等产品的宣传推广,提升*在美加德法澳等国家的知名度,增加欧美及大洋洲游客的到访份额。

(5)南亚、中东、南非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南亚、中东、南非地区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增多,要适时开发这个潜在市场,扩大入境人数。

2.旅游服务贸易产业内方面

(1)旅行社业。按照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竞争发展的理念,以资产为纽带,以网络为基础,到2020年培育出3家~5家国内一流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在旅游市场上起主导作用的旅行社集团;推动旅行社业向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小型旅行社通过制实现网络化的市场分工体系调整,建设和完善旅游市场批零体系,促使*旅游市场向有序、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

(2)旅游饭店业。*省的旅游饭店要坚持适度超前,定性确类、提高档次、完善配套、增加功能、提高服务的方针,到2020年星级饭店达600家以上。建立合理的旅游饭店等级结构,高档(五星、四星)、中档(三星)、低档(二星、一星)按1∶4∶5的比例发展,大中城市要发展经济型酒店。积极发展旅游景区的度假酒店、温泉宾馆、公路汽车旅馆和青年旅馆、假日客栈、家庭旅馆等。

(3)旅游餐饮服务业。要使*旅游餐饮业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要构建成酒店餐饮、社会餐饮、景区特色餐饮相结合,融美食、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旅游餐饮服务体系。旅游餐饮发展以突出地方特色为主,承继地域民族的、东北的、外来的餐饮文化,吸纳融合,不断创新,形成鲜明的龙江特色。

3.*省旅游服务贸易的环境建设

应使*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旅游城市(镇)和旅游景区环境要达到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环保到位、清洁优美、服务优良、友好热情的目标,让*成为环境最佳的旅游目的地。

(1)旅游环境建设。旅游业的发展既有促进环境保护的正面效应,也有可能带来新污染的负面影响。兴利除弊,改善环境,防止污染。

①旅游城市(镇)和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要做好依法保护公用水源,控制地面水质污染,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垃圾污染及处置,控制噪声污染等工作,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②加强旅游景区卫生环境管理,推广以电代煤、代柴,农村、林区旅游区推广太阳能装置、沼气燃料等清洁能源,减少对旅游区内大气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③旅游厕所达到国际标准,高速(高等级)公路、旅游景区、城市广场等游人路过、游览、休憩的地方都要设置数量足够、与环境融合协调、功能完备的水冲式厕所,或环保封闭式厕所,推广绿色生态型厕所。

④旅游星级宾馆要推广绿色旅游饭店行业标准,在绿色设计、能源管理、环境保护、降低物耗上,在提供绿色产品与服务上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星级饭店达到标准。

(2)社会环境

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开放意识教育。宣传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增强*人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提高素质,亲旅好客,培育为游客服务的主观意识,共同塑造*旅游的良好形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