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疾病预防方案范文

疾病预防方案精选(九篇)

疾病预防方案

第1篇:疾病预防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标本兼治,重点突破、规范管理”的原则,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负责,全民参与”的工作方针,以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第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为契机,对辖区环境卫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的有效整治活动,努力塑造环境优美、安全文明、秩序井然的新形象,为广大居民群众创造安全、放心、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主要工作

(一)大力开展春季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整治市容环境卫生,强化日常清扫保洁及垃圾清运,切实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一是加强对小街巷清扫保洁的监督工作,坚决执行“早七时前完成大扫除,全天候保洁”制度。二是加强楼群院落卫生管理,保洁到位,垃圾清运及时,地面、楼道、阳台干净、整洁。三是加强对集贸市场卫生死角和乱摆乱放的清理整治,消除污水污物,保持辖区卫生整洁美观。四是对家禽实行圈养管理,落实禽流感防治措施,使辖区达到“六无”标准(“六无”:即无暴露垃圾、无乱贴乱画、无散养家禽、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横流),为各类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基础和环境保障。

(二)标本兼治,努力降低“四害”密度

要抓住春季这一有利时节,动员和组织辖区单位和沿街门店清理室内外环境卫生,清理垃圾污物,减少蟑鼠蝇蚊栖息场所,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场所的防鼠防蟑防蚊设施建设,彻底治理垃圾、污水、污物,消除卫生死角,减少“四害”栖息场所,降低“四害”密度,杜绝以病媒生物为媒介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三)抓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充分利用四月份爱国卫生月活动,以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为载体,开展以防治传染病、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等为主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科普知识,广泛宣传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典型症状和预防方法,以预防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引导广大居民群众树立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保障居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实施步骤

各社区要严格按照的统一安排,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进度,狠抓各个环节,高标准如期完成各阶段的重点工作。本次爱国卫生月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年3月7日至20日)宣传发动阶段。在、社区层层召开动员会议,明确此次爱国卫生月活动的重点,制定本街实施方案。各社区也要结合辖区爱国卫生工作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阶段:(年3月21日至4月24日)集中整治阶段。针对环境卫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各社区要严格按照的统一部署,结合总体实施方案要求和各自的工作实际,细化工作内容,严格工作要求,靠实责任,落实任务,认真组织开展好整治活动,着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难点问题。

第三阶段:(年4月25日至4月30日)考核总结阶段。各社区认真进行检查自评,将不定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本次爱国卫生月活动时间紧、任务重,各社区要充分认识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和春季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联系工作实际,加强组织协调,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落实爱国卫生月活动和春季爱国卫生工作各项任务,为春季预防疾病工作和全省第八次城市卫生复查夯实基础。

(二)广泛发动,全民参与。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充分调动多方力量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结合“爱卫月”活动,以周末大扫除活动为契机,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调动广大居民群众参与卫生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

第2篇:疾病预防方案范文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防治;治疗

【中国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56-01

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

心血管疾病,又叫循环系统疾病,包括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种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由于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动脉血管变窄,心肌供血不足而发病。心绞痛也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发,多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则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引发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心肌坏死,心肌梗死患者90%以上是因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血栓形成而引发。

心血管疾病存在一个共同的病理改变,涉及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在动脉血管壁的病变,开始先有内膜增厚、脂质沉积、细胞浸润、中膜平滑肌细胞向管腔转移和增殖,继而细胞外基质增生和出现泡沫细胞,使动脉壁变成糜粥样结构,最后发生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管腔阻塞和供血障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次不可预测的突然破裂,会导致血小板激活和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机理是:机械性、高半胱氨酸、免疫性、LDL、毒素、病毒等各种原因引起内皮损伤,使内皮分泌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并吸引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单核细胞迁移入内皮下间隙,摄取脂质,形成脂纹,并释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样生长因子。脂纹可直接演变为纤维斑块,或者由于内皮细胞脱落,引起血小板粘附。血小板、巨噬细胞及内皮细胞均可产生生长因子,刺激中膜SMC增生,而增生病灶内的SMC也会分泌PDGF样生长因子,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高血压和高脂血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时血流对血管壁的血流冲击力较高,可引起内皮损伤或功能障碍,从而造成血管张力增高、脂蛋白渗入内膜、单核细胞粘附并迁入内膜、血小板粘附及中膜平滑肌细胞迁入内膜等一系列变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高脂血可引起内皮细胞的损伤和灶状脱落,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浆脂蛋白得以进入内膜,其后引起巨噬细胞的清除反应和血管壁SMC增生,并形成斑块。

大量吸烟可使血液中LDL易于氧化,导致血内一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造成血管内皮缺氧性损伤。吸烟还可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使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导致不饱和脂肪酸及HDL水平降低,这些都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心血管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生活行为密切相关,例如肥胖、吸烟、缺乏运动、高盐饮食等都是诱因。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血脂异常、吸烟、过量饮酒、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精神紧张、饮食缺乏维生素、缺乏运动等。心血管病的预防尤其重要,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乐观积极的心态,以保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转。

1.健康饮食 : 维持心血管的健康需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平衡膳食营养。纤维素可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浓度,要保证足够的纤维素和矿物质摄入。饮食清淡少盐,适当增加钾的摄入量,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

2.适当运动 :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促使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免疫力,维持良性循环,不但可以减肥,而且能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要适当进行低强度的运动,如慢跑、游泳、快步行走、长途步行等,并持之以恒。

3.戒烟禁酒 :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增加脑中风的危险。

4.心理调节 :人体的血压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容易上升,因此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可以通过欣赏舒缓优美的音乐或歌舞等轻松愉快的方式,来松弛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大的起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5.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吃喝应酬者以及高度精神紧张的工作者,都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对象,要定期体检,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至少每年1次,以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早期检出和诊断,并及时采用药物或非药物的治疗手段,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安全的物理治疗

通过上述方法仍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患者应加用医学治疗。目前,降血脂的治疗仍以药物干预为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药物疗效所限和毒副作用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对降血脂的干预控制还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弱激光治疗在高血脂防治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早期一代激光疗法是以血液体外照射回输技术;二代产品多以光纤插入血管内激光照射治疗,从而达到降血脂、降血粘的治疗目的。

总之,对于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的态势,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显得至关重要,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和,定期体检,把心血管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参考文献

第3篇:疾病预防方案范文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141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2

0 引 言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传染病的预防、疾病的控制、疾病的检疫等工作。所以,在新时期,提高疾病中心档案的信息化与科学化管理是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信息化工程,提高疾病中心档案的信息化与科学化管理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对于推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爆发的预防与控制,疾病发生的时间、强度、波及的范围、死亡与受伤的人数、治愈的人数等方面,这些资料数据将为以后此类疾病再次爆发时提供参考,由此可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的记录非常重要。疾病预防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非常复杂,为了能够更高效率的完成这些复杂的工作,疾控中心需要开展档案信息化与科学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工作中出现档案丢失或者找不到档案的混乱现象。本文就疾病中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与科学化进行探究。

1 疾病控制中心档案管理的现状

疾病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现阶段,我国疾病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在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疾病控制中心档案管理水平。

1.1 档案管理建设中投入资金的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卫生事业建设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大,对于疾控中心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其中便包括督促疾控中心进行信息化和科学化的管理系统建设,希望疾控中心的管理工作尤其是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疾控中心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却有限,再加上疾控中心的基础设施条件本身就比较差,因此,现阶段我国疾控中心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无法达到国家预期的要求和效果,也就导致了现阶段我国疾控中心管理系统依然效率低下、错误较多。

1.2 档案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落后

疾病控制中心的工作专业性很强,在众多管理工作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业性最强,这就要求从事此项工作的工作人员也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低下和经验欠缺可能直接导致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效率低下,更是会影响整个疾控中心管理工作建设的推进。然而在当下,我国预防工作的人员数量紧缺,专业素养又参差不齐,管理经验水平有限,直接导致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效率低下,更会影响整个疾控中心管理工作建设的推进,还造成了现今国内医疗卫生行业的混乱情况。

1.3 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疾病控制中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水平还是比较低下,包括设备设施不够齐全和完整、技术水平比较低下、信息化硬件和软件都不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简单,这都影响了疾病控制中心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功能通过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工作是整个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疾控中心档案是指在疾病预防与控制等工作中保存的具有价值的资料。这些资料不仅可以帮助政府了解疾病性质、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趋势,还有助于疾控工作者及时应用药物治疗、控制感染源并且切断感染途径等,从而及时控制疾病的传播,减少死亡人数,将疾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疾控档案的资料记录具有复杂、工作量大等特点,所以建设疾控档案管理信息化工程非常重要。这样不但可以简化操作,还可以节省时间、节省人力。医学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的发现和创新的,这些保存的资料正是推动医学发展的基础。

3 提高疾病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与科学化水平的方法

第一,只有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抓住主要问题,将信息化与科学化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才能推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与科学化建设,才能不断创新,解决主要矛盾,将信息化平台延伸到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层面。注重研究和解决问题,以新的思维对待新的发展形势,推动档案工作不断创新前行。

第二,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的政策,将科学发展观统一到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中去,要顺应国家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第三,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从事此项工作的工作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如果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低下和经验欠缺可能直接导致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效率低下,甚至出错,会影响整个疾控中心管理工作。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型传染病和日益复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管理者不仅应具备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要掌握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操作管理技术。如果有必要应聘用一些专业性强的综合人才,提高员工的整体专业水平。只有不断提高管理者的技术水平,才能提高整个疾控中心管理水平。

第四,国家政府应加大对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与科学化管理建设的资金投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卫生事业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对于疾控中心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其中便包括督促疾控中心的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和科学化的建设,希望疾控中心的管理工作尤其是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只有大量的资金的投入,才能完善相关设备设施和提高档案管理的环境质量,同时加强员工的专业素养。为了保证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也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高级防火墙软件,防止黑客和病毒的侵入、重要资料被盗用、国家机密被泄露等事件的发生。

4 结 语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改革以及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将信息化科学化的理念与卫生医疗事业相结合是疾控中心的必然选择。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中,信息化与科学化的建设尤为重要,它是推进疾控卫生事业长足稳定发展的前提。本文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探析了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与科学化建设工程中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推进我国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与科学化管理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篇:疾病预防方案范文

一、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档案实行分级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档案的划分范围,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总体水平的资料以及基础监督监测且有一定学术价值,保管时限长的资料确定为中心级档案,以确保中心业务档案能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包括:(1)将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档案纳入中心档案管理体系,由中心办公室统一领导、档案室组织实施。(2)将业务档案分为中心、科两级。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疾病防治、监测资料,可分为中心级档案和科级档案两个层次。中心档案:凡划归中心管理的业务档案,由各科负责立卷,定期交中心档案室归档,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科室档案:凡划归科级管理档案,由各科室收集整理立卷,指定专人负责保管,提供利用。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档案范围的确定

1.中心档案范围:(1)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如有关证书、研究报告等。(2)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生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不明原因疾病的调查分析等。(3)年度或跨年度疾病监测总结分析。(4)重大事故、重大疫情、暴发疫情、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资料,包括调查报告及现场调查分析总结。(5)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资料。(6)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7)中、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2.科级档案范围:对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提供的报表、总结等资料。因疾病流行规律,防治措施来自于长期、大量的日常性监测工作的积累,不仅对当年的疫情分析有用,更可能是若干年发现或分析疫情流行规律,不少资料需要逐年加以补充。这些资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可随需而定。因此,这些一般性、经常性业务活动形成的资料应作为科级档案保管。科级业务档案可有以下几方面:(1)疾病监测报告,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原始资料、调查方案;(2)基层常规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年报等;(3)重大暴发疫情的处理资料;(4)疾病监测原始记录、督导检查记录及总结。

三、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档案的管理途径

业务档案不仅反映本单位业务工作全貌和工作水平,为疾疾预防控制工作的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由于业务档案范围明确,要求各科业务人员不能滞留在一般性工作小结,而是要在大量的监督监测资料上做进一步加工,形成分析报告,促进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疾病预防控制业务连续性很强。在开展疫情的分析、预测预报,制定公共卫生实施监督监测的过程中,都需要掌握对比前年度的监督监测数据,预防医学研究更需要比较长年度的相关数据作为依据,做出针对性的统计分析。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业务档案分级管理有助于业务工作的开展。

1.建立管理网络是通过中心、科室的管理而实现的。由主管中心主任牵头、各科长参加的全中心档案管理委员会,负责业务档案工作的领导、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业务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除管理中心业务档案外,还要指导科级业务档案管理,以保证业务档案的完整性,提高信息利用价值。

第5篇:疾病预防方案范文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的新思路,更好地服务于疾病预防控制事业。[方法]对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仍存在问题,需进一步改善。[结论]须建立健全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加快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及时反馈预防医学档案信息,提高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新时期;预防医学;档案管理;思考

英文标题:File Management Preventive Medicine New Thoughts

预防医学档案是人类社会医疗群体在疾病预防控制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录像等各种形式的有保存价值的真实记录,是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原始凭证, 是重要的医学科技信息资源。新时期,尤其是SARS、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在全国甚至是全世界范围传播以来,如何加强预防医学档案管理,开发利用预防医学档案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服务,是值得档案管理员思考的新课题。

1 新时期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现状

近几年随着预防医学事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疾控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预防医学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1.1 预防医学档案种类繁多、归档复杂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预防医学已经涉及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多层次、多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因此预防医学档案的内涵也十分丰富,包括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监测数据、预防措施和控制方案、各种疫情报告及疫情统计资料;实验室原始记录、检测报告、质量控制及效果评价资料;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资料;免疫规划方案、专题调查、工作总结、接种率报表、免疫效果监测资料等。因此,预防医学档案名目种类繁多,收集、整理、归档较为复杂。

1.2 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要求

目前预防医学工作已经全面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儿童计划免疫系统、流感网络实验室等工作全部由计算机管理,预防医学工作形成的档案已经由纸质载体转变为数字载体,过去传统的手工收集纸质文件不再适应工作需要,互联网或数码设备直接收集电子文件成为了档案管理员的一项日常工作。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与工作实际脱轨,迫切需要启用新的管理模式。惟有使用计算机进行预防医学档案管理,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才能满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对预防医学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因此,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2 新时期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的思考

2.1 建立健全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全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精神组建成立,前身是卫生防疫站,承担着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疫情报告等与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全稳定息息相关的重要工作,这些工作形成的预防医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其次,要建立建全档案管理体系,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制度、工作手册时明确中心档案室和各业务科室档案收集、整理、归档范围以及各自的职责,各业务科室确定一名兼职档案员负责收集本科室业务工作形成的预防医学档案移交到综合档案室,综合档案室档案员负责收集、整理、归档中心所有预防医学档案。健全的档案管理体系才能保持预防医学档案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真实性;才能保证预防医学档案记录完整、整理规范、归档及时。再次,预防医学档案管理员要经常主动地与业务科室沟通交流,及时给予档案业务指导,提高其参与档案工作的积极性。

2.2 加快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添置和改善档案管理所需的硬件设施。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经济适用、功能齐全、安全保密原则添置档案管理工作专用的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数码设备,夯实预防医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基础。其次,要在专用计算机上安装档案管理软件,将预防医学档案按照业务科室分类,设定最佳查询方式,以保证准确、迅速、全面地查找档案,实现预防医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快速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再次要构建预防医学档案管理局域网并接入互联网,各业务科室与中心档案室建立预防医学档案管理局域网,电子文档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查询都通过局域网完成。实现预防医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以满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

2.3 及时反馈预防医学档案信息

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不但会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而且会给社会经济和稳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处置疫情所形成的文字、照片、光盘等档案信息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历史过程,是独一无二的珍贵的预防医学档案。它为当前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今后应对疫情积累经验;为预防医学科学研究提供原始数据,具有重要的参考利用价值。一旦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上至各级领导,下至各业务科室专业人员都全力以赴处理疫情,这时预防医学档案管理员就应当全程主动收集档案资料,利用计算机、复印机等设备备份电子、纸质资料,做到疫情处理工作进展到哪一步,相关档案资料收集到哪一步;疫情处理工作结束时,档案收集工作也跟着完成。档案管理员还要根据收集到的最新资料及时更新数据,并对数据做出统计分析,标引出有价值的信息,编研出疫情处理的综合资料,提供疫情的最新动态,为领导的科学决策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2.4 提高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代预防医学事业在蓬勃发展,预防医学工作者对预防医学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多。档案管理员只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以良好的专业技能服务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方面要通过在职学习、业务培训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成为既懂档案知识又懂预防医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成为单位的档案知识宣传员,通过会议、专栏、图片展览等方式提高单位领导和全体职工的档案意识,使档案工作深入人心。

第6篇:疾病预防方案范文

【关键词】 疾病监测

提高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疫情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能力,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应急决策的重要内容。在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下,本文对湖北省有代表性的市县2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调查,了解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疫情监测、资料分析以及预警决策方面的现状,评估其利用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决策分析的能力,找出进行有效疫情预警决策分析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3~4月份分别对随州、黄石2个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水、大冶2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业务领导和疫情监测分析人员进行访谈。共访谈20名专业人员,包括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业务领导8人,其中市级4人,县级4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监测分析人员12人,其中市县2级各6人。

12 方法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根据事先确定的访谈提纲,由1名主持人进行访谈,1名记录员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并在对象同意情况下录音。每次访谈约15h。访谈内容包括: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状、从事疫情监测分析人员状况、监测内容和报告管理方式、监测数据利用、提高决策分析能力的途径等。

13 统计分析 访谈完成后,对录音资料进行整理,根据提纲的问题,对资料中所有的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

2 结果

21 访谈对象学历职称专业现状 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学历以大专水平为主,多为中级职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大部分是中专学历和初级职称。专业方向多为预防医学专业,但多未受过专门的现场流行病学和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培训。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资料分析管理人员中有计算机专业人员,其工作主要是为了疫情报告系统的维护。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只能简单操作疫情报告系统进行数据的报告。

22 监测数据的来源和内容 目前,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疾病监测数据是通过管辖区所设节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等)的监测数据上报。监测内容主要是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般还设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监测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因为设备和人员素质的原因还未开展相关监测,只能简单完成国家规定的疫情报告任务。健康相关事件监测如学校卫生、食品卫生、水质卫生均由其他单位负责,监测数据尚未与疾病监测数据相整合。

23 监测数据报告方式和内容 2004年以前,市县2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数据均通过手动传染病报告卡方式逐级上报。2004年1月全国启动以传染病个案为基础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后〔1〕,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现这一系统操作要比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迟几个月,并且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较少,对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明显不及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少数地区因经济原因尚未实现网络直报,仍采用传统方式上报监测数据,疫情监测的法定传染病中,艾滋病、结核病和性病通过网络专报,其他传染病通过疫情网络直报系统。

24 数据分析利用状况 实现网络直报系统以前,市级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是通过手工分析数据。基本以月报形式报告发病状况。2004年开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普遍实现疫情监测数据电子化,每月通过直报网络从卫生部信息中心下载相关的疫情数据表格进行分析。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能力有限,只能根据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分析模式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动态信息。(1)主要分析软件: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分析人员能够使用Excel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作图,尚不会使用其他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大多未经过计算机和卫生统计学的学习,在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训后能够应用Excel进行简单运算,难以完成较复杂的分析,更未涉及其他分析软件。(2)主要分析指标:只能对监测数据采用简单的率及构成比等指标分析,描述三间分布状况,简单进行同期相比等,基本没有对疾病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指标。(3)数据管理与利用: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00年以前由各级监测点上报传染病报病卡,经收集整理后汇编成每月报表,并由档案室保存归档。2000年湖北省启动疫情报告系统以后,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数据开始输入计算机以数据库的形式保存,数据管理逐步完善,数据较为完整,但尚未根据疫情数据分析流行趋势,不能利用数据进行预警。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直至2004年使用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后才开始实现疫情监测数据信息化,但因计算机应用不熟练,经常导致信息丢失,无法利用历史数据进行疫情流行趋势预测。

25 对提高预警决策分析能力的建议 大多数被访者认为,对现有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是目前迅速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决策分析能力较为可行的途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希望在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能够直接进行具体案例分析,以迅速提高资料分析与决策能力。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希望更多的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兼顾现场能力的提高。此外,较多被访者认为,由于不同级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面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复杂程度不同,对不同级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的培训应当分别进行,各有侧重。

3 建议

本研究结果显示,市县2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决策分析的能力较低,难以达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有效预测、预警的要求〔2〕。因此,建议:(1)针对省市级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业务素质存在一定差距的状况,制定分级培训规划,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2)培训对象应该是长期从事疾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3) 对于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的培训,应突出实际应用,增加案例分析比重,采取问题式教学,提高现场处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针对学员起点较低,可采用以理论教学为主,案例分析讨论为辅的方式进行培训。(4)培训内容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如现场流行病学描述、现场调查的个人防护以及现场调查方法、调查报告撰写等;二是理论知识 的更新〔3,4〕,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新《传染病防治法》特点、疾病监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计分析方法、常用分析软件在现场调查中的应用等内容;三是案例分析与讨论,选取有代表性的和近期发生的案例,通过逐步引导方式,提高学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训时间应根据市县2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警决策分析能力的不同要求以及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承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培训任务,而侧重对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加大培训力度。

参考文献

〔1〕 杨功焕.中国传染病疫情监测现状和未来挑战[C].MOH-WHO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专家论坛会议资料.海口,2005:34-39.

〔2〕 张敬旭,王效莉.北京某郊区县卫生防疫系统现状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3,231(11):49-51.

第7篇:疾病预防方案范文

军队战时卫勤准备常抓不懈,反恐维稳、灾害救援、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事件等接连不断,部队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成为常态。军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应按照“实案准备、实战训练、实时保障”的思路,组织卫勤保障方案推演和协同对接,积极探索战时模块化编组保障模式和三军一体、军地联合疫情防控协调机制;开展军事作业现地卫生学流行病学调查,完善突发疫情、群体食物中毒、群发疾病等应急处置预案,严格落实部队疫情报告制度,抓好卫生应急药材储备,有力推进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卫勤保障核心能力生成。

适应“数字化卫勤”新要求,充分应用信息网络平台

近年来,军队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卫勤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军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应充分利用军队远程医学系统,开展远程医学教育和医学科普常识查询,实现基层官兵不出营门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基层卫生人员在营区就能接受高层次继续教育;充分利用军队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实现在线填报、实时查询、动态预警、统计分析等功能,提升公共卫生信息快速获取和集成利用、疾控业务统筹管理和任务协同水平,为上级机关高效提供疫情动态和决策支持,努力实现“数字化疾控”的目标。

医学模式转变要求创新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管理模式

医学模式正在向生物、环境、心理、社会为一体转变,由以伤病治疗为主向以预测、预防和干预为主转变。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要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特点,重点从防治传染病疫情和干预健康危害因素两个方面,努力实现以下“四个转变”。

1由被动处置向主动应对转变

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仅注重控制正在暴发疫情和构成重大现实威胁的传染病种类,还需兼顾对其他种类传染病的管理;除了需要注重针对重点伤病种类的第三级预防之外,也不能忽略第一、二级预防。军队疾病预防工作应由被动处置向主动应对转变,按照“主动监测”原则,积极地对有可能发生的传染病聚集病例进行有效监测和及时预警;按照“依案行动”原则,预先制订传染病病例管理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切实提高基层部队先期处置能力;按照“标本兼治”原则,从构建军人职业健康危害三级预防系统入手,及早进行主动干预。

2由个案处理向系统防控转变

军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系统、全程的理性指导,不能只专注一个个孤立的传染病疫情或其他公共卫生事件,也不能只侧重整个防治链条中的某些环节。军队疾病预防工作应由个案处理向系统防控转变,系统考量现代医学模式的生物、心理、环境、社会等因素,全面构建集伤病诊断、疫病防治、健康促进于一体的系统功能;抓住疾病转归规律及其防控全程的每一个环节,实现健康教育、疾病防控、医疗诊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均衡发展,形成完整的“教育、监测、预防、救治、保健”链条。

3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转变

“预防为主”是我军卫生工作方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重治轻防”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还存在“重应急、轻平时”的现象。军队疾病预防工作应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转变,按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工作策略,抓好基层部队卫生工作的“预防医疗强健一体化”建设,抓好医疗诊治、疾病防控、医学科研、公共卫生等信息的统筹监测和集成利用,增强发现、预警、控制、管理疾病的能力;按照“防控一体,防治结合”原则,把应急控制作为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在疾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4由规模效果向质量效益转变

现代医学注重科学管理,服务保障强调优质高效,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执行重大卫生防病保障活动以及卫生应急处突任务期间,不能只图达到预期目标,不计成本投入效益。军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应按照“练就精兵,迅捷指挥,精确保障”等理念,主要从提高专业技能、落实方案预案、优化指挥程序、强化协同能力、科学预测需求、合理储备药材、整合相关资源、完善规章制度等方面,积极推进专业技术管理服务保障由规模效果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创新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管理模式的基本策略

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该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明显、训练有素、突击能力强、组织纪律性强、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主动适应卫勤转型和医学模式转变的特点,按照军事行动要求和疾病防控规律,从以下五方面不断创新业务管理模式。

1军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顶层设计

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该按照体系目标的总体要求,对三级架构的功能定位进行顶层设计。第一级机构的功能定位,以专业技术指导、重大任务保障和实施战略支援为主,疾病预防控制应用科研和军事预防医学科技支撑并重;第二级机构的功能定位,以应急技术指导、特色技术保障和实施区域支援为主,兼顾疾病预防控制应用科研和特种医学科研;第三级机构的功能定位,以疾病监测控制、卫生防病保障、卫生监督指导和落实健康管理为主,以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为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据其在专业体系中的地位作用,针对性地开展适应相应能级要求的业务建设,实现一级“强”、二级“精”、三级“通”的整体目标。

2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技术的层级指导

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层级任务区分要求技术体系衔接配套,应该按照国家和军队整体目标,从组织体制、运行机制、规章制度等方面,刚性明确层级指导关系。一级机构应充分利用专业技术优势,重点从核化生和应急技术支撑、科技协作和人才培训、工作交流和学术牵头、实验室技术与质量管理、卫勤理论指导和信息情报支撑等方面,履行对二级机构的技术指导职责,为推进军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发挥龙头作用;二级机构应贴近部队卫生防病工作需求,主要从控制驻地疫情、搞好驻训保障、提高诊疗水平、开展健康管理、强化健康教育、落实免疫计划、公共卫生安全、药材装备支援等方面,为三级机构提供“用得上”的支援帮带,确保军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末端见实效。

3军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是把各种系统资源和人员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管理方面,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军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项目管理,可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做法,充分利用现有人、财、物等资源,针对卫生防疫防护保障重点和难点问题,按照整体性、前瞻性、可行性等原则,由总部进行统筹规划和部署实施。针对部队常见多发伤病、主要健康威胁、卫生防病难题等实施专项管理,通过设定目标、制订计划、采取行动、评估验效等步骤进行全过程管控,既有利于提高专业技术服务保障水平,更有利于提升保障效益和工作效率。

4军队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的集成建设

军队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系统,可以针对多样化军事任务需求,按照“一个系统应对不同需求”的理念,根据不同单元能力、单项能力、要素能力之间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行集成建设。军队疾病预防控制能力集成建设,需要依据相应的军事预防医学科学技术原理、自然和社会规律,通过有序地整合相关公共卫生资源,提高预防伤病和增进健康的能力。在机构建设方面,主要考量应急反应、组织指挥、业务管理;在人员素质方面,主要考量知识水平、实验室检测技术、现场处置技术;在条件保障方面,主要考量药材物资、技术平台、专业装备;在科技储备方面,主要考量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军队疾病预防控制能力集成建设,主要目标是构造指挥管理、勤务保障和专业技术体系,主要任务是构建业务工作平台,效果体现是生成实际保障能力。

5军队重大疾控应急任务的综合应对

第8篇:疾病预防方案范文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 社区预防 健康促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335-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加,成为了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

据报道,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每年有近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我国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存在不同程度地劳动能力丧失,其中40%重度致残,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迫在眉睫,成为了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关注的焦点。

心脑血管疾病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主要是因为患者在发病早期未能引起足够地重视,病情得不到良好地控制,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可以说患心脑血管疾病本身并不可怕,忽视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才最为可怕。

我们不难懂得,要做到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必须从控制病因、积极预防开始。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个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促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医疗机构,恰恰满足了那些慢性病人、亚健康人群及高危人群防病治病的健康需求。

可以肯定地说: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应从社区开始。

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金起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到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必须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居民健康档案为主线,对心脑血管病人进行系统性管理。

开展以居民健康档案为主线的信息收集及录入工作,对心脑血管病人进行系统化管理和重点监控,提高对病人的管理率和控制率。

二、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开展以“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健康促进工作。

心脑血管病人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症状,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因而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注意科学饮食和运动,任由其自然发展,不加以控制,最终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通过健康促进工作,可以提高人群对心脑血管病的危害及危险因素的认识,促进健康行为形成,逐步降低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积极控制、避免并发症。

三、采用健康教育与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为心脑血管病人提供系统性、连续。

1、采用健康教育与个体指导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每个人的健康信息和主要行为生活方式制定个体化指导方案,提高患者的防病治病意识,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以健康教育为首要控制措施,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3、建立并健全慢病防治监测系统,开展心脑血管病的跟踪、随访工作,提供周期性就诊服务,实现社区心脑血管疾病管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四、对未定期随诊的病人或行动不便的心脑血管病人,定期进行入户随访,并提出个体化指导方案和建议。

根据病人的自身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健康帮扶服务,让病人及其家属学会自我动态监测疾病情况;建立家庭食物消耗长期账目以进行膳食监测;有血压和血糖测量条件的个人,建议其定期进行血压和血糖自我检测。

五、加强对社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

主要是针对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病人,采用全面教育与个体指导相结合,通过自我监测、随访干预和效果评价,提高防病治病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和习惯,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1、 在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或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获得确定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相关信息并将其纳入管理。

2、采用专家培训、同伴教育、一对一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对高危人群进行集体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干预内容包括科学烹饪、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控烟限酒等。

3、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对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病人进行规范管理,根据每个人的健康信息和主要行为生活方式制定个体化指导方案,并提供周期性就诊建议。

第9篇:疾病预防方案范文

应急处理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屏山县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科学、规范、有序地处理可能出现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保护建设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施工建设有序推进,服务移民迁建。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屏山县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对有具体工作预案的传染病病种,在遵守本预案的前提下,按照相应病种预案执行。

(三)、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四)、基本原则

???? 1. 预防为主

???? 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以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 2. 依法处理

???? 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和调查控制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 3. 分级控制

???? 根据疫情发生与发展情况,将传染病疫情分为不同等级进行分级控制。发生不同等级的疫情,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反应措施。

???? 4. 科学防治

???? 贯彻依靠科学技术战胜传染病的方针,实施科学防治。加强临床治疗方案及流行病学研究,规范防控措施与操作流程,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 5. 快速反应

???? 建立疫情预警和疫情控制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三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理。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 组织领导体系

1. 县政府成立屏山县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督促相关单位落实防控和应对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疾控中心,由主任刘佳林同志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负责领导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协调解决防治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 3.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物资保障、宣传、防治、秘书联络5个工作小组,成员由县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专业机构组成。各小组在指挥部办公室的领导下,根据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

???? 4. 县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本预案确定的职责,制定部门防治工作预案,开展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 5. 涉有移民迁建的乡镇应完善群防群控工作体系,设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范监督员,协助卫生部门落实责任医生制度,按照本预案确定的职责,制定防治工作预案,组织领导县域内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 (二)卫生专业体系

???? 1. 县卫生局卫生应急办公室根据职责具体负责卫生系统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与业务指导,当好政府参谋,提出防控工作意见和建议。办公室下设由医疗、预防、护理和检验等方面专家组成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专家组。

???? 2.县级医疗机构成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小组,负责医院防控工作方案的制定,建立工作流程,开展病人预检、分诊,履行工作职责,做好病人的预防、发现、报告、诊断、治疗和医院消毒隔离、人员防护、物资贮备等工作。

???? 3.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疫情处理工作组,负责疫情报告、流调、疫情控制、消杀、检验、健康教育等工作,具体承担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业务指导工作。

???? 4. 县卫生监督所成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监督工作组,负责对施工工地的卫生监督,依法采取行政控制措施。

???? 5. 涉有移民迁建的乡镇卫生院在当地政府和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协助做好疫点(疫县)和留验点的封锁、医学观察,指导环境消毒、个人防护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 (三)部门及镇街职责

???? 1. 卫生部门:组织开展重施工工地大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分析和预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提出预案启动的建议报告;开展健康教育;负责制定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各项技术方案;成立由医疗、预防、护理和检验等方面专家组成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专家组;组建和培训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队伍和医疗急救队伍;落实病人的隔离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及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医学观察工作;对疫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提出疫情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负责对施工工地的卫生监督,依法采取行政控制措施;必要时提请县政府采取疫情紧急控制措施。

???? 2. 宣传部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出新闻报道的主旋律;实施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报道审核制度,依法按规定程序进行报道,准确、及时疫情信息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开办医疗卫生宣传栏目,积极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自我防范能力。

???? 3. 财政部门:制定经费保障方案及相关政策;划拨专款,及时落实各项应急物资经费、预防控制经费、法律和政府规定的病人隔离治疗和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的诊疗生活费用;保证留验站和应急处理所需的运行经费。

???? 4. 公安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负责留置和拘押人员的健康检测工作,做好监舍通风消毒工作,发现可疑病人立即报告卫生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及时封锁可疑县域,做好疫点、疫县现场封锁的治安管理;做好交通疏导,保障疫情处理车辆、人员迅速抵达现场;对不予配合的病人及密切接触者,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 5. 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物价、质监、市场管理等部门:加强对与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有关的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和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管理部门还应负责做好各类市场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 6. 交通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对出入屏山的旅客实行健康申报制,开展发热病人检测工作;对来自疫县的过境交通工具及乘运人员进行健康检测与消毒查验工作;根据疫情处理需要,负责交通工具消毒,督促客运单位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必要时协助疏散人员、优先运送救援物资。

???? 7. 环保部门:做好被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监管工作,加强医疗机构、留验场所废弃物收集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8. 其它部门:按照《屏山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本预案规定和指挥部办公室的有关要求,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三、应急反应及疫情处理

应急反应启动程序:县卫生局根据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及危害程度向县政府提出预案启动建议报告,由县政府按《屏山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程序启动本预案,并采取相应的分级反应和疫情处理措施。

????(一)疫情分级反应

???? 1. Ⅰ级反应

???? Ⅰ级疫情发生后,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办公室具体组织执行疫情防控工作,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公众紧急动员,全力采取各项防治措施,防范疫情蔓延。

???? 2. Ⅱ级反应

???? Ⅱ级疫情发生后,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保障并督促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办公室具体组织执行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卫生专业体系和各部门根据工作要求,全面采取各项防治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避免和减少伤亡。

3. Ⅲ级反应

???? Ⅲ级疫情发生后,在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办公室开始日常运转,各专门工作组人员上岗,并按职责组织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切实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必要时,由县卫生局邀请市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派员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 4. Ⅳ级反应

???? Ⅳ级疫情发生后,在县卫生局统一指挥下,卫生专业体系立即运转,县卫生局卫生应急办公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组织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 (二) 疫情报告及处理程序

???? 1.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可疑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对报告内容进行初步审核并掌握以下信息:

???? (1) 报告单位名称、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并记录报告时间。

???? (2) 发生传染病疫情的地点、单位及详细地址、联系电话。

???? (3) 疫情发生人数、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及各项辅助检查情况、住院及治疗情况、临床诊断印象。

???? (4) 是否到过可疑地县、是否接触过可疑食品、可疑水源、有无类似症状患者接触史;有无人群聚集性。

???? (5) 报告人暂留置的可疑食品、水及病人吐泻物。

???? (6) 其他有价值的疫情信息。

???? 2.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向县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县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县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

???? 3. 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做好报告工作的同时,应组织疫情处理工作组赴现场进一步开展疫情调查控制工作:

(1) 确定是否发生传染病暴发或流行。

????(2) 判断疫情性质、危害程度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3) 确定病因、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

????(4) 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继续蔓延。

????(三) 疫情控制

????本预案启动后,各相关组织领导体系、卫生专业体系和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各项疫情控制措施。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组织疫情处理工作组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清传染来源、污染程度,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1. 流调、消杀和采样人员作好个人防护,防护要求参照卫生部相应的防护指导原则。

????2. 按卫生部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疫点或疫县自然、社会特征、传染病病例个案调查(一般情况、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暴露因素和密切接触者情况、转归等)及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

????3. 根椐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X线检查情况及发病程度,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作出判断,并提出控制措施。

????4. 对于甲类传染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并按规定做好消毒工作(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及处理参照卫生部相应的标准和原则)。对出现异常临床表现,应到就近医院的专科(发热)门诊隔离治疗,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5.对相应的病人和疑似病人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及时出具报告,具体要求参照相关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具体病种的疫情控制技术规范参照相应病种防治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四) 疫情监测

????1. 监测点设立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特点,在常规传染病监测点基础上提出增设或调整监测点的方案,经县卫生局评估、确认后实施。

????2. 监测内容和方法

???(1)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疫情特点,制定或参照相应的监测技术方案,明确监测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

???(2) 各监测点根据监测技术方案进行监测报告。

???(3)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收集、汇总监测点医院上报的监测信息,及时报县卫生局和上级有关机构。

????3. 疫情动态跟踪监测

????(1) 病人情况动态报告

????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收治疫情涉及的传染病病例后,每日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病人动态情况;病人病情发生明显变化时,要及时报告,必要时请县卫生局专家组及上级专家组会诊。

????(2) 疫情进展情况监测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每日收集疫情进展情况监测报表,监测内容包括:新增病人数,减少(含治愈和死亡)病人数,新增/新减疫点及留验点数,新增/新减隔离留验人数,投入防病人员数,使用消杀药品量等。监测报表经统计汇总后报告县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 健康宣教

????相关部门和机构应根据职责分工,开展各种形式的公众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对已经发生疫情的施工工地,当地镇街、医疗机构及相关专业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重点加强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治健康宣教,并加强对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能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主动接受检查、治疗,如实提供有关情况,配合实施隔离、留观等措施。

????(六) 结束反应

????根据相应传染病的疫情控制技术要求,如末例传染病病例治愈且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无新发病例出现,由县卫生局提出结束应急反应的书面报告,并按《屏山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程序结束本次预案的应急反应。

????(七) 疫情资料的管理和利用

????1.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国家疾病监测个案专报信息系统”的网络维护工作,对下级通过网络系统上报的传染病病例资料进行审核,发现有缺填或明显错误的地方,应立即予以核实、补充和更正。

????2. 县卫生局加强对病例诊治、流调资料的质量控制,卫生专业体系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均应指定专人负责病例诊治、疫情处理等相关资料的审核、分析、统计、报告工作。

????3. 各部门、各机构按照本预案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形成的各类资料,必须及时进行整理归档。

四?常态管理

(一) 监测预警与信息报告

??? 县卫生局统一领导全县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组织开展全县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其主要职责是:建立监测网络;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国内外传染病发病动态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对本县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并适时提出预警。

????1. 建立监测点及监测网络

????全县各级医疗机构设立不同级别和不同监测内容的传染病监测哨点。建立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监测哨点等构成的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

????2. 监测内容与信息报告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建筑工地常见重点传染病开展监测工作。

????(1) 疫情监测报告

????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发现以下紧急疫情时,应在2小时内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①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

??? ② 发现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流行时;

????③ 发现历史上未曾出现过或本地罕见或已消灭或新发传染病时;

????④ 发现急性传染病病例死亡时;

????⑤ 发现数天内接诊多例同一病症的不明原因急性疾病时。

????(2) 常规信息监测

??? 常规监测包括人口学监测(人口普查或出生登记信息)、死亡监测(按照死亡医学证明书收集本地所有死亡案例)、传染病监测(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与漏报率调查)等。

??? 3. 信息分析与预警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对监测的信息进行汇总,定期对监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适时提出疫情预警报告,经县卫生局评估、确认后报送县政府作为决定启动、变更和结束应急反应的依据。

????(二) 预防控制措施

????1. 日常防控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建筑工地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要求要求,制定重点传染病防制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2. 宣传教育

??? 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采取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使广大建设者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不被感染,明确在传染病防治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防治意识,并让公众懂得传染病可防、可控、可治,树立信心,消除忧虑和恐惧心理。

????3. 检查指导

????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应明确职责,定期对各建筑工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业务检查指导,督促落实传染病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1. 经费支持

????财政部门应划拨专款或预备费,用于保障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监测、疫情防控所需的药物、医疗器械、消毒药械、应急物资的准备,保障法律法规及上级政府有明文规定的某些传染病的病人诊疗及相应的生活费用,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专项技术培训等经费。

????2. 强制执行

????在对病人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时,若病人、密切接触者拒绝合作的,参照《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相关规定,由公安机关协助有关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二)专业物资保障

?????县卫生局负责建立县防控重大传染病疫情专业物资贮备库,储备治疗药品、仪器设备、检测试剂、消杀药械、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等,保障医疗救治、疫情控制所需的物资供应。

????(三)专业队伍保障

????1. 建立完善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核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为依托,覆盖全县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网络;加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机动和实验室检测能力,适应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需要。

????2. 建立完善以县民医院为中心,其他县级医疗机构为支撑,乡镇卫生院为前哨,覆盖全县的应急医疗救治网络;县民医院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和设施建设,设置并完善重大传染病收治病县(房),提高综合医疗救治能力;其他县级医院要配备与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理相适应的技术、人员、药品和设备等,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3. 加强应急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和引进等方法,从整体上提高全县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建立适应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理需要的疾病控制、医疗救护专业卫生队伍;县级医院要整体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救治能力,提高ICU医护人员的数量和业务水平;加强全县医疗卫生人员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业务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四) 宣传工作保障

??? 重大传染病疫情应依法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公布疫情。

????县委宣传部负责疫情防控期间新闻报道管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各种宣传形式,有计划地进行正面的宣传报道,宣传党和政府对群众健康的关心和各有关部门的防控措施;宣传预防重大传染病知识;引导群众正确对待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

????(五)组织纪律保障

????将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县政府对各部门、乡镇公共卫生工作重点,县卫生局加强督查;监察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违纪违规情况的督查与处理。

????(六)法律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精神,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在执行本预案时,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不服从统一指挥、调度,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组织协调不力,推诿扯皮,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据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