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旅发展规划范文

文旅发展规划精选(九篇)

文旅发展规划

第1篇:文旅发展规划范文

[内容提要]文化旅游业是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过渡的典型领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必将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环境改善的重要抓手。因此,文化旅游发展也将成为各级政府顶层设计的重要领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短期应主抓“三项工作”,中期应打造“三大工程”,长期应注重“三大效应”。

[关 键 词]文化旅游;发展路径;规划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具有关联性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大、带动性强等特点,因而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也是全国各地政府部门与文化企业热衷的领域。

文化旅游产业规划需要顶层设计以宏观视角布局谋划。如果从时间线考虑产业的发展路径,依照惯例会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每一段时期的长短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标准,而是以达到某种结果而划分的。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来说,笔者认为,短期应主抓“三项工作”,中期应打造“三大工程”,长期应注重“三大效应”。

一、短期的“三项工作”

一个城市或地区未来是否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想法,必须着眼于本地区的实际。短期内必须要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梳理工作。文化旅游产业必须要有资源支撑,这些支撑可以看作是“相对独立的旅游元素”。梳理工作的主旨在于将区域内具备发展潜力的旅游元素逐一挑选、甚至挖掘出来,摸清家底,形成清单,以备日后整体规划。

旅游资源的梳理工作应该注意一个重点领域――旅游元素的挖掘。民间有很多“深藏不露”的好去处,只因知名度低,人迹罕至,因此被人忽略忘记。如果这样的景点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开发的条件,就必须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加以重视。同时,在梳理的过程中也不能将目光集中在“自然风光”上,要兼顾甚至格外重视人文旅游元素,质朴的民风,奇特的民俗,古老的文化,绝版的传承……这些都是在未来存在发展可能的旅游元素,应该在最初的梳理工作中呈现出来。

(二)整合工作。区域内具备同一属性的旅游元素,应当在这一环节加以整合和归类。比如自然风光类中,就可以继续细分为山、水、林、花等等,如此划分的目的就是便于整合。将具备同一属性的旅游元素整合到一起就是设计旅游主题。用带有创意性的主题将相关元素关联起来,就形成了旅游项目。比如,某区域有ABCD四处山景,每年的春季,四个地方的山花相继开放,花期有交叉重叠,那么,由A到D的四个地方,就可以用诸如“观花之旅”的主题加以关联。这样,既延长了旅游路线,又带动了全境发展。

(三)优化工作。经过前期的梳理与整合,已经在域内形成了一系列具备发展条件的旅游项目,接下来,要对既有项目进行发展优化。一方面,要把有特色的项目打造成招牌项目、龙头项目和亮点项目,用这些“点”来带动“面”,形成牵动格局和引领效应;另一方面,要对发展不力项目进行改革和调整,做到扬长避短,突出优势。

短期内三项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区域内旅游产业发展筑牢基础。通过一个一个项目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范儿”,比如视觉冲击力、听觉追溯力、触觉感知力和味觉感染力等来让本地文化内涵外在化,底蕴直观化,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吸引游客到此游览度假。因此,短期内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目标就是利用上述直观力量来打造本地“非来不可的吸引力”,聚拢人气,发展旅游。

二、中期的“三项工程”

中期规划应当在短期的基础上侧重文化旅游产业的持久性发展,因此,中期内要重视如下三项工程:

(一)巩固工程。一个旅游项目的启动和运行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需要较多部门的密切合作,可以说成功来之不易。而现实中很多旅游项目往往是昙花一现,也许借助某一次旅游节、一次大型活动将项目“推火”,但活动之后便销声匿迹,从人们视线中淡出。透过这一现象,我们能够看到旅游项目在持续发展问题上还存在惰性和黏性。由此可见,项目的巩固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项目巩固不单要完善此前运作中存在的各项不足,还要着眼于未来进行有必要的前瞻性投入与策划。一个项目可以立在那里上百年风雨不动安如山,但围绕项目的思维却不能停滞不前,一旦停止思考,旅游产业便会下滑倒退,甚至被挤出市场。

具体而言,巩固工程细分为两大方面,三个环节――第一方面是供给方的巩固工程,这其中包含两个环节:一个是物化基础的巩固,比如基础设施的改善、硬件环境的改善、配套设施的改善等等;另一个环节是思维认识的巩固,比如发展理念的坚持与完善、运作模式的调整等等。第二方面是需求方的巩固工程,主要工作就在于市场维护环节。一是继续加大市场宣传,巩固市场空间;二是继续维护合作渠道,巩固项目辐射力;三是深入开展客户关系管理(CRM),增加游客对项目的忠诚度。

如果说短期内的准备工作决定了一个项目能不能走下去,那么中期内的巩固工程,则决定了一个项目能走多远。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软硬件,不断巩固企业(项目)与市场的关系,一个项目将越发成熟,从而激发游客“再来一次的冲动”,按照市场营销中的1:8:25的原理,市场规模和游客到访将持续增大,项目才可能越做越大。

(二)拓展工程。中期,旅游项目进入了稳定的发展阶段,可以考虑项目的进一步拓展。首先,是项目区域的地理空间拓展。原来的景区向四周扩大,增加景区空间和接纳能力,也有利于进一步添加新的旅游元素;其次是行业的拓展。由单一旅游项目,向综合型项目过渡。当前很多旅游项目都存在内容单一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切实做到“四个转变”尤为重要――即,在产业发展上,从行业办旅游向全民兴旅游转变;在产业增长方式上,从单一的“门票经济”向整体的“产业经济”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从单一型向融合型发展模式转变;在产业业态上,从观光游览向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研学、康体、养生、养老等模式并重转变。只有转变思维观念,才能够有效拓展。

(三)提升工程。巩固拓展两大工程,其落脚点在于项目的外在形式,而提升工程的落脚点则是在项目的内在底蕴。即,提升工程需要将该旅游项目上升到“文化引领”的高度。

对于文化旅游来说,旅游是“形”而文化是“神”。蕴含在旅游活动背后的文化,才是最具影响作用的“软实力”。各地区所拥有的景区、景点以及依托其建设起来的旅游项目,只是一种“文化旅游资源”,而非“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是资源中的精华部分,是经过转化的资源。一般而言,文化软实力的实现需要得到“认同”,而认同的产生,则要经历“好奇―喜欢―欣赏―认同”这一步骤。而做到“认同”则必须通过文化引领来实现。

让游客通过一个旅游项目认同一个地域的文化,其实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这要求旅游项目的策划者要熟悉当地的文化亮点,挖掘项目的文化价值。比如一个项目无论名称、主体景观都与龙相关,那么上升到文化引领的层面,则需策划者深入研究当地龙文化的发展渊源,并且要研究当地民俗中的龙元素以及龙文化在当地的影响力。借助景区的硬件和文化的软件,共同设计出的龙文化旅游项目,才能算作真正的文化旅游项目。由此派生出的文化节、旅游节才能够和当地文化相衔接,一方面强化了景区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树立了项目的招牌,打出了项目的亮点。

综上所述,一个旅游项目的提升工程一定是一个文化创意产生的过程,在景区同质化趋势较为严重的今天,独特的创意无疑会为单一项目打开局面,赢得新的市场。

三、长期的“三大效应”

(一)品牌效应。做旅游产业最重要的就是知名度,有知名度才会有到访率,而品牌是提高知名度的最佳途径。同商品的商标一样,旅游产业的品牌也是一种“强信号”。比如提到西安,人们就会想到兵马俑、大雁塔和羊肉泡馍,显然,上述几种事物已经在人们心中形成了固有印象,是一种“标志性”的事物。这种“标志”会对消费进行一种强势的“指导”和“引领”。所以,消费者心中有了品牌,其消费就有了导向。也正因为如此,文化旅游产业才要求尽快形成特色品牌,以在市场中形成有力的引导效果。品牌的底蕴是文化,因此,文化旅游项目必须注重文化底蕴的培育和挖掘,才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个时点以此形成品牌。

旅游项目的品牌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景观类品牌,即以独特的景观视觉效果在游客心中形成不可磨灭的印象,比如黄山的迎客松,桂林山水,九寨沟等等,这类品牌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自然禀赋,所以,具备奇观绝景的地区无疑是一种偏得;第二类是行为文化类品牌,这类品牌往往结合了人文的因素,用人的活动和行为,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经历,让人久久难忘,口碑相传,最终形成品牌。比如云南泼水节、乌镇水乡、草原那达慕等等。由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类品牌成为今天各地竞相打造的旅游招牌和旅游核心竞争力;第三类是物产类品牌,即一个地区因为盛产某些物品而带动游客到此观光采购。比如武夷山红茶、景德镇陶瓷、宜兴紫砂壶等等,物产的成名都有久远的历史因素,非一日之功,因此,物产品牌在产品门类众多的今天不太容易形成,但可以与人文品牌一道开发,形成品牌互动。综上所述,无论哪一种品牌,都会起到拉动本地旅游的作用,旅游产业乃至服务业,最终都将依托品牌而生存,品牌战略应当成为各旅游项目(旅游区域)的长期重点目标。

(二)凝聚效应。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轨迹来看,其成功的必然环节便是能够吸引众多的游客和旅游爱好者在旅游期内聚集到该地来,形成凝聚效应。人的凝聚,带来了资金的凝聚,物的凝聚,从而使该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商业集散的条件,进而会带动商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这种投资的加大,又会反过来助推经济的繁荣。人气的凝聚效应,激发该地区进入经济良性循环。分析这种凝聚效应的成因,我们注意到,它其实来源于消费者之间的口碑相传。这种口碑,则源自于消费者满意度,即旅游消费的效用最大化。因此,从根本上说,旅游产业是在做一种服务,其宗旨便是让游客效用最大化,即让游客满意到极致。

第2篇:文旅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旅游规划;问题;优化措施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旅游业也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近年来,城市旅游在发展古城中呈现出布局雷同、千城一面的特征,没有挖掘出城市旅游的地域文化特色,这都是由于城市旅游规划不合理造成的。城市旅游的实质是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向往和追求,为了促进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合理规划城市旅游,探寻城市规划制定的科学方式和对策,有利于城市旅游产业的平稳发展。如何优化城市旅游规划是当前城市旅游规划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优化城市旅游规划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优化城市旅游规划的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的关系

城市旅游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城市旅游规划来指导,为理清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下文将在从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内涵和协调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的关系两个方面,重点探讨城市规划和城市旅游规划的关系。

(一)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的内涵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规划, 它是在城市这个特定空间内的实体性控制与建设规划,它通过对城市发展的宏观调控,使城市在纷繁复杂的关系中系统地、合理地发展,以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城市规划是在宏观上对城市进行的战略部署,从整体上对城市进行的规划。城市规划的实施是具有法律权威性的,实施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为达到最大城市总效(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可以使城市在纷繁复杂的关系中系统、合理地发展。在城市规划中,以城市内部发展为主,侧重点在城市居民利益要求上。而城市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侧重点在城市旅游方面,城市旅游规划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对城市的要求,对城市旅游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旅游进行的规划与设计,城市旅游规划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旅游者。在进行城市旅游规划中,科学性是城市旅游规划的第一要务,城市旅游规划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目的地规划,二是目的性规划,三是目标性规划。其中,目的地规划包括对城市旅游路线和景区的规划,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综合属性。目的性规划是指城市旅游发展的目的、方向、指导思想,离开目的性,城市旅游规划就失去了实用性。目标性是指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和指标,城市旅游的目标性,体现了城市旅游发展的定位,要与城市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协调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的关系

城市旅游规划是城市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发展城市旅游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和城市旅游规划之间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适应的。协调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的关系,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城市规划方面,鉴于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和控制城市发展的综合性规划的优势,应借助城市规划去弥补城市旅游相关规划由于其部门性、依托性和关联性特征而产生的实践问题,以此来确定城市旅游的性质(主体和形象)和发展目标,保证旅游用地的开发合理性,确保城市旅游的各项专项规划的现实性,协调城市旅游发展与其他方面发展的关系。城市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安排城市旅游发展的诸要素,从而有效地避免城市旅游发展的盲目与无序状态,实现城市旅游的发展目标与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目标的协调与统一。此外,在协调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的关系上,还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城市旅游规划的要求,因为城市旅游规划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城市规划的不足。另一方面,为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其正常经营活动,协调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的关系,已经成为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由此可见,只有将城市旅游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的体系,城市规划才能发挥更大的实际作用。

二.城市旅游规划的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城市旅游规划的实施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旅游规划中旅游部门协调规划不力、旅游规划缺乏法律保障和难以与传统规划相适应三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旅游部门协调规划不力

旅游部门协调规划不力,是当前城市旅游规划的实施面临的困境之一。在城市旅游规划中,规划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旅游部门不能独立进行实施。总的来说,旅游业设计的领域和范围非常广,而旅游部门在协调旅游规划方面的能力极其有限,由旅游部门去协调的各相关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规划的实施。另外,在城市旅游规划中,规划资源往往受多头管理,这样也给旅游部门协调规划造成了不便。目前,很多旅游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手中,多头管理师的旅游规划的很多内容没有办法产生实效。

(二)旅游规划缺乏法律保障

在城市旅游规划中,旅游规划缺乏法律保障,也影响着城市旅游规划的实施。就目前而言,现有的有关旅游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使得旅游规划缺乏法律保障。具体而言,目前只有《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这两部法规分别由国家旅游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且属于部门立法,层级效力较低,法律的威慑力不大。面对环境保护、文物保护、风景名胜区保护、等相关方面的平级甚至高一个层级的法律法规,一旦与之发生冲突和不协调,这两部法规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实在是非常有限的。

(三)难以与传统规划相适应

现有的城市旅游规划难以与传统的规划相适应,也是困扰城市旅游规划实施的重要因素。对城市规划部门而言,缺乏对旅游规划的重视,使得现有的旅游规划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在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套上,与传统的规划没有进行有效衔接,也没有考虑到城市旅游者的相关需求,旅游规划很难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找到自己适合的指标与位置。加之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在人员学术背景上的差异,也为旅游规划在规划的内容和数据上造成诸多不便之处,以上这些很难通过规划协调来帮助旅游规划的实施。

三.优化城市旅游规划的措施

为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促进旅游规划更好地实施,针对上述旅游规划的实施困境,城市旅游规划的实施要则,可以从加大旅游部门协调力度、提高旅游规划法律效应和建立旅游规划统筹机构三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加大旅游部门协调力度

由于旅游规划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合作参与实施的,加大旅游部门协调力度是促进城市旅游规划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这个特定空间内的实体性控制与建设规划,旅游规划要得到有效的实施,必须与城市规划相适应,这就需要旅游部门加大协调力度,促进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协调发展。在协调方式上,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协调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式协调;另一种是被动式协调。其中,主动式协调是指在编制阶段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就相互协调,相辅相成。而被动式协调则是指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各自完成编制后,两者出现矛盾和冲突后再进行协调。

(二)提高旅游规划法律效应

为了让旅游规划的实施做到有法可依,提高旅游规划的法律效应势在必行。提高旅游规划的法律效应,可以制定《旅游规划条例》或《旅游规划管理办法》,通过出台与旅游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弥补旅游规划相关法律缺乏的现状。与此同时,提高旅游法规的法律效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规划实施过程中旅游规划被领导者随主观意志修改的行为。因此,提高旅游法规法律效应,在城市规划中,增加旅游规划的部分内容,尽快完善现有的旅游规划相关法律,这样不仅有助于城市旅游规划的有效实施,而且还有助于城市旅游的内容规范化,为城市旅游规划的制定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

(三)建立旅游规划统筹机构

建立旅游规划统筹机构,有利于城市旅游规划的实施。在城市旅游规划的实施中,应建立起强有力的工作机构,进一步落实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如成立更高级别的旅游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分层管理相结合的旅游管理新体制,以改变旅游业体制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的现状。旅游委员会作为旅游规划实施的主要机构,由旅游委员会负责委托制定城市旅游发展战略, 以良好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丰厚的历史文化为载体,负责相关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协调城市旅游环境和基础设施、旅游交通、商贸购物、住宿、旅游文化娱乐等各类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与规划指导, 旅游规划统筹机构的建立,可以很好地协调旅游规划所需的资源以及规划实施所需的各种力量,保证旅游规划的有效实施。

四. 结语

总之,城市旅游规划是城市旅游的重要部分,城市旅游规划的实施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城市旅游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城市旅游的实际情况,加大旅游部门协调力度、提高旅游规划法律效应和建立旅游规划统筹机构,不断探索实施城市旅游规划的有效路径,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发展城市旅游只有这样,才能为城市旅游规划的制定提供支撑和保障,进而促进城市旅游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岚,郑雅慧.城市规划中的城市旅游规划的新探讨——以武汉城市旅游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02).

[2]陈杰明.浅谈城市旅游发展规划[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5).

[3]罗晓黎,闵剑.湖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7,(12).

[4]索生安.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视角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考[J].湖北农业科学.2012,(17).

第3篇:文旅发展规划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02102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生态旅游

从生态旅游概念被提出,距今已经有31年了,就目前其概念界定还是模糊。国际生态旅游学会提出生态旅游是游客有意识的到目的地旅游,实现了解当地文化、自然等知识,这种旅游活动除了尽可能维持当地生态系统、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对当地自然游憩环境负有责任之外,还肩负着使当地经济繁荣、使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同时尊重并维护当地居民群体的传统文化使其保持完整性。这个定义在传统定义上增加了居民收益内容,而当地居民是旅游规划中不可或缺的考虑对象,本文也采取此定义。

1.2 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规划作为旅游规划的分支之一,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运用旅游规划的原理和方法,它要求从整体出发对生态旅游活动空间进行合理布局,是生态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是生态旅游区社会、经济、环境效应和谐的指挥官。

2 国内研究进展

相比较国外,我国的生态旅游规规划起步较晚,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于1994年成立了“中国生态旅游协会”(CETA),紧接着1995年与1996年分别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湖北武汉召开了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后又有1999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这时生态旅游正式成为了被广泛倡导的一种旅游形式。

2.1 生态旅游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生态旅游规划具有协调性,即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决定了生态旅游规划必须以生态原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为指导思想,而规划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的保护,影响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规划是否合理,决定了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刘玉安(2006)以典型生态旅游区石河子为研究对象,认为实现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突出旅游特色、营造良好的交通等服务环境、旅游宣传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保护游客利益。

2.2 生态旅游规划原则、理论与方法研究

旅游规划中要遵循市场导向、资源依托、法律监督、宏微观相结合等原则,生态旅游规划除了要遵守这些一般原则外,还要充分考虑生态旅游本身的特点,遵循保护先行与适度开发原则、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原真性原则、各方利益共享原则、环境教育原则。国内学者对生态旅游规划原则的研究大体差不多。康宏成(2010)对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也进行了总结,认为要遵循适度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性原则、自然与文化的原汁原味原则、各方参与原则、服务设施生态化原则、环境教育原则。

生态旅游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生态旅游规划除了一般旅游规划基本理论外还有众多符合其自身发展规律的理论来指导,其中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生态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是最为重要的。申利(2004)阐明景观生态学是生态旅游规划的主要理论之一,分析了在景观生态学指导下旅游规划的过程,肯定了规划结合自然环境的旅游规划的景观生态学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科学技术方法被运用到生态旅游规划中,典型的如GIS(地理信息系统)因具有强大的图形数据采集、空间数据可视化和空间分析功能,为生态旅游规划中提高工作效率与其科学性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在生态旅游规划中受到广泛的应用。刘芳(2009)认为GIS的应用必将给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旅游市场分析、开发空间规划以及当地环境保护监测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薛达元(2014)采用GIS对黔西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分析黔西南州旅游资源特征,规划该州生态旅游发展方向和特色。

2.3 生态旅游规划实证研究

生态旅游规划的实证研究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对自然保护区、乡村旅游地区、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区的规划研究方面。刘佳静(2008)以福建莱溪岩风景名胜区为例,将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贯彻到风景游赏规划的实践中。王志臣(2012)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面临的管理体制不顺、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遭到破坏、布局不平衡、缺少规划等问题,并就宏观层面国家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对单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规划的编制进行了探讨。张念萍(2014)概述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几个基本类型,并分析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乡村生态旅游规划设计内容和发展战略。刘晓明等(2013)对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态旅游规划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对新农村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原则作了归纳和总结,同时讨论了新农村生态旅游规划的要点。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学者对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旅游规划进行了研究,李吉来(2013)认为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生态环境的建设很重要,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做到既尊重当地生态环境,又提高城市与乡村生活品质。魏文波从文化与生态结合的视角出发,以生态学旅游理念为基础,以民俗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念。吴妍(2008)认为民族旅游规划要充分体现民族性和现代性,要以保护为前提,在此前提下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同时注重民族旅游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

第4篇:文旅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生态旅游规划;社区居民;社区居民参与视角

生态旅游是以了解自然区的自然风景和人文历史为目的,注重保护生态系统和谐的同时,争取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当地居民的增加收入创造优越的经济条件。生态旅游规划作为实现生态旅游的设计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本地区风景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和增加所在地的人民的福利,并同时争取更多的资金保护自然风景区保持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社区居民在生态旅游中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参与对生态旅游的规划工作的必要性,即社区居民既是生态旅游的受益者,又是同时是生态旅游规划的具体实施者,因此,切实可行的生态旅游规划需要社区居民来参与,这对生态旅游开发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1 生态旅游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1.1 生态旅游规划的目标

首先生态旅游规划的目的就是协调发展风景旅游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立统一。即要求生态旅游的规划过程中,既要考虑不影响自然风景区正常的生态规律,在特定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内适度发展生态旅游,还要保证在不破坏所在地尤其是少数民族生活区原有文化模式的前提下,将生态旅游融入到当地的文化环境内。只有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才能达到既发展又保护的双赢。

其次均衡各方之间的利益。生态旅游的受益方分大概可分为主导政府、开发商和社区居民,在生态旅游规划中,收益是各方考虑的重点,也同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灾区,以期进入良性循环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那么就需要在前期规划过程中对发展旅游经济的政府与实施旅游开发的开发商及社区居民之间寻求一种利益上的平衡规划。

再次宣传、教育环境资源重要性。由于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息息相关,我们必须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对旅游者的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责任就落在了生态旅游受益的的各方肩上。因此在生态旅游规划中,教育受益各方的环境保护意识,决定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1.2 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

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包括适度开发、可持续发展、保护原有自然和文化、各方参与、旅游设施生态化、环境教育、市场导向和法制监督等等原则。生态旅游规划必须依据这些法则为生态旅游发展制定方向,坚持生态旅游规划的各项原则,综合各项原则,注重重点原则的把握,就可以制定出适合区域内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规划。

2 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要性

2.1 实现生态旅游规划的顺利实施

生态旅游规划中的调查阶段,社区居民作为具体资料的提供者就可以参与到其中。社区居民作为当地的居民,最为了解环境资源,对家乡的建设也具有着极高的热情。所以,生态旅游规划中在吸取社区居民的经验同时,还要听取他们的心声,必须认可社区居民在生态旅游的规划中的参与作用的重要性,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并将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

2.2 促进社区和生态旅游共同发展

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中,政府和开发商更多的考虑的是业绩需要和经济收益,而往往忽视了社区居民的利益,而社区的发展与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本身相互依存。所以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规划中,才能调动社区居民保护环境和参与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并最终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弘扬民族文化,使生态旅游走上可好的发展道路。

2.3 发挥生态旅游的教育功能

政府发展旅游经济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社区居民的脱贫致富,如果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规划中,那么就可以实现社区居民的脱贫方式从政府投入式向社区居民自主式的观念转变。从而使得这些参与到生态旅游规划中的社区居民,在规划各种原则的熏陶教育下,提高了自身存在感和社会地位,增加对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的认识自豪感,增强其在生态旅游中持续发展的保护工作的使命感和教育旅游者保护环境义务性。

3社区居民参与的生态旅游规划建设

生态旅游规划主要包括旅游形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容量测定、旅游产品规划、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3.1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形象规划的建设

生态旅游规划建设,需要加强对生态旅游地自然资源的研究,社区居民的参与可以解决自然资源的认知不足。规划旅游发展形象定位是规划的重点,因为其涉及到对旅游地的资源和市场的定位,而社区居民对于民族文化、自然资源,每代人之间都有着口口相传的解读,所以有了社区居民参与,可以提高对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的准确性,以确立旅游发展主题,发挥文化的力量拉动旅游市场经济发展。

3.2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产品的规划建设

生态旅游规划需要对市场进行系统性的开发,社区居民参与规划建设有助于保护自身利益。生态旅游的规划需要根据生态旅游者的需求及市场特点, 进行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开发规划, 并选择适当的开发模式。旅游产品的规划包括旅游线路的设计组织, 游乐活动规划( 垂钓、野营、山果采摘、登山健行等) 以及专项旅游规划( 森林保健旅游、森林文化旅游、科普旅游等)。旅游商品规划是旅游的扩大和延伸, 生产销售地方特色旅游商品, 如地方土特产品、林区特色原料制成的工艺品等。生态旅游地依赖于自然风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 因此, 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人文景观等特色旅游产品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些都涉及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和文化特点,与社区居民的可以自身的生活方式,生活乐趣和生活激情都是分不开的,因此旅游产品规划设计有了社区居民的参与,不但丰富旅游产品的规划内容,而且能使社区居民更好的融入到生态旅游的建设中。

3.3 社区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规划建设

生态旅游规划对于环境保护的规划,实现了生态旅游强调环境教育功能,所以应该重视环境保护规划地位。社区居民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选出代表,在环境保护规划阶段就明确自己的环境保护角色。环境保护的规划,确定生态旅游地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估了目标人群、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调查了旅游开发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培训能力,预测了培训效果。社区居民参与到环境保护规划建设,可以消除环境与社区利益之间的矛盾。在禁止开展旅游区域的划分中,尽量满足社区居民的主观意愿和保证减少干扰正常生活。只有原汁原味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才被称作生态环境,在景区面积和功能的划分中,如需要改变原有作物种植的品种和规模,可在规划中就开始协商解决,尊重居民的参与度。在外国的国家公园见不到任何具有现代气息的宾馆饭店, 仅有供游访者野营的简易的基地,完善的各种向导性的道路及安全指示牌和高质量的游景道。而且这些基本设施也做到了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4 结论

生态旅游在其规划阶段,就有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并全面参与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一定可以实现生态旅游的高速、和谐、健康发展。本文论述的生态旅游规划中社区居民的参与方式,希望对于社区居民参与视角下的生态旅游规划研究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佟敏,黄清,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模式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6期

[2]胡家云,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规划的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6年03月

[3]陈秀琼,黄金火,略论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J],华侨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赵军,社区参与旅游景区发展的途径分析[J],北方经贸,2009年,第10期

[5]张帆,社区参与在生态旅游管理中的作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3月

作者简介:

第5篇:文旅发展规划范文

1 引言

旅游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文化范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提升旅游素质,提高旅游内涵和韵味的重要内容。本文旅游文化品位的概念旨在突出文化能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影响力,从而实现旅游目的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提升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品位必须要以挖掘其文化内涵为突破口,这种文化应是一种独特的、富于自我个性的文化。这将给整个地区的旅游业注入文化色彩,丰富文化底蕴,以此形成高层次的旅游文化品位。具体而言,文化对提升旅游品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文化可提升旅游目的地资源的知名度及影响力。一旦旅游资源被赋予某种文化内涵,其知名度及影响力就会随着旅游资源的文化传播而迅速提高。很多地方借助名人效应提高了其知名度,成为着名的文化旅游地。比如绍兴的鲁迅文化旅游、诸暨的西施文化旅游、宁海的徐霞客文化旅游等等。

(2)文化可提升旅游目的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旅游目的地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具有吸引游客的魅力,而且通常时间越久远,其吸引力越强,这充分体现了文化对旅游目的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作用。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十二五”时期的开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蕴含着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又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挑战。可以说,“十二五”时期是推进诸暨市旅游业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期。那么,要想进一步加强诸暨市旅游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与竞争力,就要更加强调旅游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在提升旅游品位中的重要性。在此之际,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对诸暨市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科学文化旅游

2.1 明确诸暨市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

认清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是实践科学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该地发展旅游业的思想基础。如果一个旅游目的地没有明确的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也就失去了科学文化旅游的内涵。根据2001年编制的《诸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2002~2020年诸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目标是:提高认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以吸引国内旅游者为主体,充分利用“四名资源”(名胜、名人、名品、名居),立足五泄山水风光,突出西施名人文化,发挥珍珠产品优势,开发斯氏居民古建,利用区位交通优势,把诸暨市建设成为以风景名胜为依托、历史文化为特色,产业结构布局合理,社会经济平衡发展,旅游形象特色鲜明的全国重要旅游胜地和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市。至2010年,诸暨市旅游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为指导,以贯彻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为契机,科学制定了诸暨市旅游业2010年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这进一步为打响诸暨旅游品牌,提升诸暨旅游文化品位奠定了基础。

2.2 创新旅游管理体制

管理从更高的层次讲也是一种文化,对于旅游管理体制的创新,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的创新。诸暨旅游业从1984年起步,至今走过了26年的风雨历程。在这26年中,诸暨旅游管理体制经受了多头管理阶段、统一管理阶段、政企分设阶段、统一管理阶段等4个阶段,终于形成了目前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即将诸暨市风景旅游管理局、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行机构合并,既按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又代表政府行使旅游行业管理职能。这一模式,形式上与第2阶段相似,实质上有根本区别,即诸暨旅游业实现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实施行业管理,一方面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为诸暨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体制上和组织上的保证,奠定了大旅游、大投入、大产业的基础。

2.3 统筹协调,加强旅游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

(1)科学编制旅游规划。把旅游发展规划作为重点专项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市域范围内各单位牵头编制的不同区域与不同主题的旅游规划,必须符合《诸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加强旅游规划管理。根据《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和绍兴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由市风景旅游管理局为主负责全市旅游规划实施管理工作,凡不同区域、不同主题的旅游规划必须报市风景旅游管理局审核备案,在评审通过并经相关程序批准后方可实施。

(3)建立旅游规划协调机构。市政府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旅游规划协调机构,统一协调各项规划与旅游规划的衔接工作,并逐步实行旅游规划会审制度。

第6篇:文旅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自然旅游资源;休闲度假旅游;旅顺口

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连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基本要素之一。在旅顺口区的旅游资源单体中,虽然自然旅游资源单体不如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但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总体品质相当高。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和发展优势,可以成为旅顺口区旅游的招牌和原生动力。本文在对大连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类型、赋存、开发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希望能对旅顺口区旅游发展实践能有所裨益。

一、自然旅游资源概述

(一)总体描述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介于黄海和渤海之间,陆域面积506.77平方千米(包括龙王塘街道80平方千米)。属受海洋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境地形是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峰为海拔465.6米的老铁山。海岸线长169.7千米,有岛屿礁砣13个。森林覆盖率为46.44%,是第三批部级生态示范区。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11万人次,总收入6.2亿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自然旅游资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完成的大连旅游资源普查结论是:旅顺口区拥有自然旅游资源单体31个,优良级22个.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优于数量见长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类型与赋存状况

1、数量与品质

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单体总数量为209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占31个单体。

本表统计中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1可以看出,水域风光类资源数量最多,其次是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气候。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数量虽然不多。数量上在全区中不占优势,但在品质上优于全区和大连市。

2、空间分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在5个镇、7个街道(未含龙王塘街道)、1个开发区的分布情况见下页表2。

本表统计中未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2可知,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全部13镇、街道和开发区中,除3个单体为共有外,只在7个镇(街道、开发区)中有分布,分布不平衡。德胜、铁山两街道和双岛湾镇都是5个单体,北海镇是4个单体,主要集中在这4个镇(街道)。

二、主要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及开发潜力

在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中。其优良级(三级以上单体)景观资源主要有:

水域风光类:月亮湾浴场(五级单体)、老铁山温泉(五级单体)、黄渤海分界线(四级单体,评价时放人地文景观中,但从景观效果角度放人此类中)、老虎尾海滨(四级单体),北海大潮口海滨浴场、黄金山海水浴场、西湖山庄浴场和龙引泉均为三级单体。

地质地貌类:蛇岛和老铁山为四级单体,鸟岛和白玉山为三级单体。

生物景观类:蛇岛一老铁山自然保护区(五级单体)、老铁山鸟栈(四级单体)、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和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为三级单体。

天象气候景观类:旅顺口避暑地为四级单体。

可以看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特点和开发潜力:

一是数量不多,类型较全,品质较高。这便于综合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开发。

二是可供开发的海滨浴场资源丰富,这与旅顺口区三面环海有关,可以充分的开发。海滨浴场的旅游开发方向主要是休闲度假。

三是生物景观资源分布较集中。蛇岛上的黑眉腹蛇、老铁山“鸟栈”及鸟岛上的海鸥、渤海中的班海豹等景观特色鲜明,具有开发的潜力。基本上都分布在区内的2个部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部级森林公园。这一类景观资源可以开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和生态旅游等。

四是地质地貌景观具有一定品级和开发潜力。这类景观资源主要有蛇岛、鸟岛、老铁山、老虎尾、白玉山等。是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四个园区(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滨、旅顺口)之一。这类景观主要可以开发为观光旅游,但也可以同其他景观资源组合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

五是温泉和气候景观资源品级较高,可以进行休闲度假旅游和保健养生旅游开发。

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同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

三、开发对策

(一)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政策

旅游政策被列为旅游核心竞争力之一。在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列第71位(全部124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竞争力仍不是很强,而在旅游政策一项评价中中国列第97位。这一方面说明旅游政策是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通过旅游政策来提升竞争力的余地非常大。旅顺口区如何培育自己旅游竞争力,这是值得政府、旅游企业、学术界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都需要有适应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规律的相应政策与法律法规。要大力发展旅顺口区的旅游业,就必须在政策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省、市和旅顺区政府先后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一方面提出了许多扶持旅游业政策措施,保障旅游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制定了许多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也是为了保障。现实中一提到政策或法律法规就与优惠挂钩,而对规范重视的不够。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地方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保障,用好政策,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和执行。相关的规范与标准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尤其旅顺口区拥有1个部级风景名胜区、两个部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更应该贯彻落实和执行好国家和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旅顺口区旅游网站上还看不到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给人宣传不到位之嫌。对于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尤其是《森林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件》等法律法规。

某项事业的发展有赖于良好政策的制定。好的政策会促进事业的健康良好的发展,落后的政策会对事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对已有的政策要进行清理,凡是对旅游发展能继续发挥其作用,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要坚决取消。考虑到旅顺口区即将迎来全面开放,应该及时从战略层面制定旅游强区政策,进一步刺激旅游业的发展以增加旅游业在旅顺口区旅游业中的贡献率,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使用政策,如地热资源的使用问题等。

(二)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

策划、规划、开发、营销、管理等组成旅游发展链条的各个环节,在旅游发展中不但缺一不可,还要做的好,有特色,有创新,最后才能有发展。

1、旅游策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方面旅游业要引领旅游消费。另一方面,旅游业又要不断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在这种旅游需求动态变化的时代,要想能不断适应旅游者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仍停留在原来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和开发模式上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近年来.旅游策划这门技术性强、理论要求高的学科正在发展和完善。策划介入到旅游之中,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旅顺口区深度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必须重视策划工作,要舍得花钱请智引技,把旅顺口区的旅游大计用智慧和技术描绘出来。做好形象策划、项目策划、产品策划、营销策划等一系列策划工作。比如项目策划问题,旅顺口区缺乏具有旅顺口资源特点和高品质的旅游项目,这就需要大手笔、高水平的策划。等着开发商拿的项目是一种开发,但这究竟还是被动的,也有一些开发商在不断地找项目,我们把项目策划好了与开发商的对接或许更容易。如蛇岛开发策划、老铁山开发策划、地质公园开发策划、森林公园开发策划、气候资源开发策划等。

2、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旅游地的重视。关键是如何规划,又该如何根据规划去进行开发,实践中往往差距很大。旅顺口区已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旅顺口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于2008年7月举行了初稿汇报会。这是一个关于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全面的规划,希望能尽快完成,以使旅顺口旅游业发展有个总的遵循。就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应做好具体的规划。主要包括《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开发规划》、《旅顺口区老铁山一蛇岛旅游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海滨观光游憩地开发规划》(或《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部级)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地质公园开发规划》,原则上应在《旅顺口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来规划。

3、旅游开发

对于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在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前题下进行,没有策划就是盲目开发,没有策划的规划也是缺乏内涵的空规划。山林草兽、石洞海泉、日出日落、月色气候……移步换景,处处是资源,步步是景观。要有全新的资源观、规划观和开发观,不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还要看到“全息的森林”。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这样五个子系统构成:气候予系统、海滨游憩子系统、森林生态子系统、地质地貌子系统和泉水地热子系统。具体见下图。

旅顺口区还有一些自然资源的价值和潜力虽然现在还没有表现出来,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老铁山岬观黄海日出和渤海日落、大潮口湿地等。

通过前述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应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森林资源、蛇、鸟资源,以及海滨浴场和温泉资源。所以,未来旅顺口区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应在这几个资源上下功夫,而气候资源则是控制和影响着这些资源的面貌。

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做到:

(1)选准开发方向(定位)——休闲度假;

(2)要引智创意策划——不能走简单的山水观光开发之路,创意要新、项目要新;

(3)科学规划、加强保护;

(4)加强环境建设和市场管理——建设标准要高,管理要到位;

(5)树立精品意识——推出重量级、高质量的产品;

(6)加强营销——要了解竞争对手,进行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

(7)进行资源整合——区内自然旅游资源的整合,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整合(深度开发自然资源,提升人文资源,系统开发),与区外加强合作。

(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建议

纵观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可总结为:青山、碧海、茂林、温泉、地貌。在此基础上,大力构筑森林生态、海滨休闲度假、温泉养生度假三大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1、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

旅顺与大海相伴相依,应该发展亲海型休闲度假旅游,看海、玩海、吃海、闹海。旅顺口区拥有众多海滨浴场,但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在大连市众多海滨浴场中地位并不突出。旅顺口区旅游要发挥好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必须做好海滨浴场的文章。

海滨浴场的提升改造。按照《大连市夏季“3s”旅游示范单位评定暂行办法》的标准进行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海滨浴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保证海滨浴场的沙滩沙质、海水质量,同时,提高海滨浴场的服务质量,按照服务标准规范服务。

区分大众和高端海滨浴场。针对未来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区应坚持大众化,免费开放。同时,要对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进行细分,选取一定的区域或单独开辟建立高端海滨浴场。高端海滨浴场选址建议选择在月亮湾海滨浴场。

海洋体育休闲。海滨浴场不仅作为洗浴之地,在海上还可以发展海钓、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冲浪、滑水、划船和水上飞机等运动;在沙滩可发展沙滩拔河、沙滩跳伞、沙滩排球等活动。

海洋美食休闲。旅顺沿海盛产鱼虾,蟹类和海珍品,用这些海产品制作出具有地方风味的海鲜佳肴,如烧海参、烤大虾、蒸鲍鱼、爆干贝、炒香螺、涮文蛤、扒鱼翅等。应根据不同消费层次游客开设高、中、低档海味餐馆,有条件的还可在高档餐厅席间辅以适当表演,介绍旅顺海鲜特色及传统趣闻。也可以建立美食街,形成观光、游览、水产购物、海鲜美食一条龙。

海洋民俗休闲。旅顺渔民在长期征服海洋、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渔家民俗风情,如起锚拉网吹号子、请海神等。可以举办“渔家乐”民俗体验游,让游人随船出海,开展垂钓和养殖等活动。还可以兴办海洋渔业展览馆,陈列各时期的渔船、渔具等实物模型,使游客全面了解渔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建立海滨旅游度假区

在旅顺口选取适当的地域,建立部级旅游度假区。大连市已拥有金石滩部级旅游度假区,金州区也正在开发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区,旅顺口区应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建立部级的旅游度假区。这个旅游度假区选址可以考虑包括老铁山温泉、月亮湾海滨浴场、老铁山海岬等。目标高端,兼顾大众。在度假区内要选择适宜休闲度假的旅游项目,深挖温泉文化内涵,发展温泉养生度假旅游;建立高尔夫球场和海上游艇俱乐部;建立旅游度假酒店(村)和休闲度假主题公园;开拓探险、科考等专项旅游。

3、深挖森林文化内涵,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立足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将老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山森林公园开发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宗教文化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在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有市场影响力的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议在森林生态旅游内涵上多做文章。少上开发建设项目,做到森林资源旅游价值的最大发挥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最小影响。

第7篇:文旅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自然旅游资源;休闲度假旅游;旅顺口

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连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基本要素之一。在旅顺口区的旅游资源单体中,虽然自然旅游资源单体不如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但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总体品质相当高。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和发展优势,可以成为旅顺口区旅游的招牌和原生动力。本文在对大连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类型、赋存、开发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希望能对旅顺口区旅游发展实践能有所裨益。

一、自然旅游资源概述

(一)总体描述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介于黄海和渤海之间,陆域面积506.77平方千米(包括龙王塘街道80平方千米)。属受海洋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境地形是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峰为海拔465.6米的老铁山。wWW.133229.cOm海岸线长169.7千米,有岛屿礁砣13个。森林覆盖率为46.44%,是第三批部级生态示范区。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11万人次,总收入6.2亿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自然旅游资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完成的大连旅游资源普查结论是:旅顺口区拥有自然旅游资源单体31个,优良级22个.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优于数量见长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类型与赋存状况

1、数量与品质

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单体总数量为209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占31个单体。

本表统计中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1可以看出,水域风光类资源数量最多,其次是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气候。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数量虽然不多。数量上在全区中不占优势,但在品质上优于全区和大连市。

2、空间分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在5个镇、7个街道(未含龙王塘街道)、1个开发区的分布情况见下页表2。

本表统计中未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2可知,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全部13镇、街道和开发区中,除3个单体为共有外,只在7个镇(街道、开发区)中有分布,分布不平衡。德胜、铁山两街道和双岛湾镇都是5个单体,北海镇是4个单体,主要集中在这4个镇(街道)。

二、主要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及开发潜力

在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中。其优良级(三级以上单体)景观资源主要有:

水域风光类:月亮湾浴场(五级单体)、老铁山温泉(五级单体)、黄渤海分界线(四级单体,评价时放人地文景观中,但从景观效果角度放人此类中)、老虎尾海滨(四级单体),北海大潮口海滨浴场、黄金山海水浴场、西湖山庄浴场和龙引泉均为三级单体。

地质地貌类:蛇岛和老铁山为四级单体,鸟岛和白玉山为三级单体。

生物景观类:蛇岛一老铁山自然保护区(五级单体)、老铁山鸟栈(四级单体)、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和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为三级单体。

天象气候景观类:旅顺口避暑地为四级单体。

可以看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特点和开发潜力:

一是数量不多,类型较全,品质较高。这便于综合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开发。

二是可供开发的海滨浴场资源丰富,这与旅顺口区三面环海有关,可以充分的开发。海滨浴场的旅游开发方向主要是休闲度假。

三是生物景观资源分布较集中。蛇岛上的黑眉腹蛇、老铁山“鸟栈”及鸟岛上的海鸥、渤海中的班海豹等景观特色鲜明,具有开发的潜力。基本上都分布在区内的2个部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部级森林公园。这一类景观资源可以开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和生态旅游等。

四是地质地貌景观具有一定品级和开发潜力。这类景观资源主要有蛇岛、鸟岛、老铁山、老虎尾、白玉山等。是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四个园区(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滨、旅顺口)之一。这类景观主要可以开发为观光旅游,但也可以同其他景观资源组合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

五是温泉和气候景观资源品级较高,可以进行休闲度假旅游和保健养生旅游开发。

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同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

三、开发对策

(一)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政策

旅游政策被列为旅游核心竞争力之一。在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列第71位(全部124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竞争力仍不是很强,而在旅游政策一项评价中中国列第97位。这一方面说明旅游政策是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通过旅游政策来提升竞争力的余地非常大。旅顺口区如何培育自己旅游竞争力,这是值得政府、旅游企业、学术界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都需要有适应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规律的相应政策与法律法规。要大力发展旅顺口区的旅游业,就必须在政策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省、市和旅顺区政府先后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一方面提出了许多扶持旅游业政策措施,保障旅游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制定了许多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也是为了保障。现实中一提到政策或法律法规就与优惠挂钩,而对规范重视的不够。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地方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保障,用好政策,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和执行。相关的规范与标准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尤其旅顺口区拥有1个部级风景名胜区、两个部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更应该贯彻落实和执行好国家和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旅顺口区旅游网站上还看不到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给人宣传不到位之嫌。对于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尤其是《森林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件》等法律法规。

某项事业的发展有赖于良好政策的制定。好的政策会促进事业的健康良好的发展,落后的政策会对事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对已有的政策要进行清理,凡是对旅游发展能继续发挥其作用,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要坚决取消。考虑到旅顺口区即将迎来全面开放,应该及时从战略层面制定旅游强区政策,进一步刺激旅游业的发展以增加旅游业在旅顺口区旅游业中的贡献率,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使用政策,如地热资源的使用问题等。

(二)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

策划、规划、开发、营销、管理等组成旅游发展链条的各个环节,在旅游发展中不但缺一不可,还要做的好,有特色,有创新,最后才能有发展。

1、旅游策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方面旅游业要引领旅游消费。另一方面,旅游业又要不断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在这种旅游需求动态变化的时代,要想能不断适应旅游者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仍停留在原来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和开发模式上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近年来.旅游策划这门技术性强、理论要求高的学科正在发展和完善。策划介入到旅游之中,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旅顺口区深度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必须重视策划工作,要舍得花钱请智引技,把旅顺口区的旅游大计用智慧和技术描绘出来。做好形象策划、项目策划、产品策划、营销策划等一系列策划工作。比如项目策划问题,旅顺口区缺乏具有旅顺口资源特点和高品质的旅游项目,这就需要大手笔、高水平的策划。等着开发商拿的项目是一种开发,但这究竟还是被动的,也有一些开发商在不断地找项目,我们把项目策划好了与开发商的对接或许更容易。如蛇岛开发策划、老铁山开发策划、地质公园开发策划、森林公园开发策划、气候资源开发策划等。

2、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旅游地的重视。关键是如何规划,又该如何根据规划去进行开发,实践中往往差距很大。旅顺口区已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旅顺口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于2008年7月举行了初稿汇报会。这是一个关于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全面的规划,希望能尽快完成,以使旅顺口旅游业发展有个总的遵循。就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应做好具体的规划。主要包括《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开发规划》、《旅顺口区老铁山一蛇岛旅游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海滨观光游憩地开发规划》(或《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部级)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地质公园开发规划》,原则上应在《旅顺口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来规划。

3、旅游开发

对于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在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前题下进行,没有策划就是盲目开发,没有策划的规划也是缺乏内涵的空规划。山林草兽、石洞海泉、日出日落、月色气候……移步换景,处处是资源,步步是景观。要有全新的资源观、规划观和开发观,不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还要看到“全息的森林”。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这样五个子系统构成:气候予系统、海滨游憩子系统、森林生态子系统、地质地貌子系统和泉水地热子系统。具体见下图。

旅顺口区还有一些自然资源的价值和潜力虽然现在还没有表现出来,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老铁山岬观黄海日出和渤海日落、大潮口湿地等。

通过前述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应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森林资源、蛇、鸟资源,以及海滨浴场和温泉资源。所以,未来旅顺口区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应在这几个资源上下功夫,而气候资源则是控制和影响着这些资源的面貌。

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做到:

(1)选准开发方向(定位)——休闲度假;

(2)要引智创意策划——不能走简单的山水观光开发之路,创意要新、项目要新;

(3)科学规划、加强保护;

(4)加强环境建设和市场管理——建设标准要高,管理要到位;

(5)树立精品意识——推出重量级、高质量的产品;

(6)加强营销——要了解竞争对手,进行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

(7)进行资源整合——区内自然旅游资源的整合,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整合(深度开发自然资源,提升人文资源,系统开发),与区外加强合作。

(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建议

纵观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可总结为:青山、碧海、茂林、温泉、地貌。在此基础上,大力构筑森林生态、海滨休闲度假、温泉养生度假三大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1、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

旅顺与大海相伴相依,应该发展亲海型休闲度假旅游,看海、玩海、吃海、闹海。旅顺口区拥有众多海滨浴场,但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在大连市众多海滨浴场中地位并不突出。旅顺口区旅游要发挥好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必须做好海滨浴场的文章。

海滨浴场的提升改造。按照《大连市夏季“3s”旅游示范单位评定暂行办法》的标准进行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海滨浴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保证海滨浴场的沙滩沙质、海水质量,同时,提高海滨浴场的服务质量,按照服务标准规范服务。

区分大众和高端海滨浴场。针对未来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区应坚持大众化,免费开放。同时,要对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进行细分,选取一定的区域或单独开辟建立高端海滨浴场。高端海滨浴场选址建议选择在月亮湾海滨浴场。

海洋体育休闲。海滨浴场不仅作为洗浴之地,在海上还可以发展海钓、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冲浪、滑水、划船和水上飞机等运动;在沙滩可发展沙滩拔河、沙滩跳伞、沙滩排球等活动。

海洋美食休闲。旅顺沿海盛产鱼虾,蟹类和海珍品,用这些海产品制作出具有地方风味的海鲜佳肴,如烧海参、烤大虾、蒸鲍鱼、爆干贝、炒香螺、涮文蛤、扒鱼翅等。应根据不同消费层次游客开设高、中、低档海味餐馆,有条件的还可在高档餐厅席间辅以适当表演,介绍旅顺海鲜特色及传统趣闻。也可以建立美食街,形成观光、游览、水产购物、海鲜美食一条龙。

海洋民俗休闲。旅顺渔民在长期征服海洋、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渔家民俗风情,如起锚拉网吹号子、请海神等。可以举办“渔家乐”民俗体验游,让游人随船出海,开展垂钓和养殖等活动。还可以兴办海洋渔业展览馆,陈列各时期的渔船、渔具等实物模型,使游客全面了解渔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建立海滨旅游度假区

在旅顺口选取适当的地域,建立部级旅游度假区。大连市已拥有金石滩部级旅游度假区,金州区也正在开发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区,旅顺口区应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建立部级的旅游度假区。这个旅游度假区选址可以考虑包括老铁山温泉、月亮湾海滨浴场、老铁山海岬等。目标高端,兼顾大众。在度假区内要选择适宜休闲度假的旅游项目,深挖温泉文化内涵,发展温泉养生度假旅游;建立高尔夫球场和海上游艇俱乐部;建立旅游度假酒店(村)和休闲度假主题公园;开拓探险、科考等专项旅游。

3、深挖森林文化内涵,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立足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将老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山森林公园开发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宗教文化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在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有市场影响力的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议在森林生态旅游内涵上多做文章。少上开发建设项目,做到森林资源旅游价值的最大发挥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最小影响。

第8篇:文旅发展规划范文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区域旅游规划综合集成技术方法的定义和渊源,其次在总结旅游系统的特点以及已有的一些规划模式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规划综合集成方案,从数据的录入与编辑、维护与管理、查询与分析以及输出等方面介绍了其系统结构;最后从区域旅游规划的应用角度指出综合集成技术对规划系统实现其功能都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区域旅游规划 集成 系统

区域旅游规划中综合集成技术的引入

旅游规划可以按地域范围划分为地方性规划、区域及区域间规划、全国规划、国际性规划,按规划时期划分为短期规划(1-2年);中期规划(3-6年)、长期规划(10-25年);按组织结构划分为部门规划、项目规划、综合规划等(何光炜,1997)。其中区域旅游规划是指在区域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的过程。

方创琳(1999)在区域发展规划系统集成方法论中,总结区域发展规划中的定性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法、统计图表法、地图描述法、对比论证法、专家咨询法、头脑风暴法、反头脑风暴法、提喻法、推理法、问卷函询法等等,而这些方法在规划中分析问题时,一般遵循收集资料整理加工分析资料综合归纳形成理论体系的思路。除了以上提及的定性方法,区域发展还可用定量方法进行规划,它是以逻辑演绎为推理方式的量化方法,大多数定量都是定性分析思维的归纳和经验积累,定量和定性方法都是为了更好的区域发展规划目标服务的。

区域发展规划的综合系统集成技术是针对区域发展规划的多主体、多层次、多目标、多时段特点,通过科学理论、经验知识型和专家判断相结合,提出经验性假设,然后通过经验性数据和资料以及参数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思路与实证研究一致,其实质是将理论模型、计算机仿真技术、专家群体和智能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把各种学科的科学理论与政府决策者的经验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官、商、产、学、研“五位一体”的系统集成环境,并通过政府意志、科学理论、专家经验集成的整体优势,寻求区域发展规划有关问题的正确答案。区域旅游规划必须在遵循区域发展规划方法论的大框架下,结合区域旅游业的特点设计集成系统,以此提高规划的效率和成效。

区域旅游规划综合集成技术系统设计

(一)区域旅游规划过程

从我国产业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工业逐步取代农业成为主导产业。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必然取代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朝阳产业”的旅游业近年来得到了大力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域广阔,很多旅游资源亟待开发,而这些资源的区域性又很明显,所以对旅游规划和旅游信息的管理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区域旅游规划要求处理协调好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关系,使之能够可持续发展。由于旅游规划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空间数据,为了提高规划效率,其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结合成为必然。“3S”技术一体化的发展也使这在技术上完全可行。因此,与会计信息系统一样,区域旅游规划也必然走上信息化道路,而在此过程中区域旅游规划综合集成技术的系统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建立在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旅游规划的对象是旅游系统,具有综合性、模糊性、开放性、动态性、层次性等特点,所以对旅游系统的认识和把握是旅游规划的核心和关键。从本质来看,旅游规划是一种战略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它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旅游规划的过程如图1表示。

有些学者根据区域旅游规划的实践经验,设计出一套三段式流程设计模式的区域旅游规划技术方法,其由地脉文脉梳理理念认定与提炼、理念渗透与扩散三部分内容组成,是一个脉络相连、互相照应的组织结构。其中地脉文脉的梳理是对地方分散的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加以凝练的概括,理念认定与提炼是以地脉文脉为本源,以旅游地为载体,进行理念认定与提炼,构建支撑整个规划的战略理念。这种战略理念既具有产品形象性,又具有战略方向指导性。理念渗透与扩散则主要包括产品开发和市场规划两个方面,产品开发包括景观创意、城市设计、旅游商品设计、特色餐饮规划、旅游交通创意、地方节事策划、服务设施建设、代表娱乐项目创新等内容,市场规划包括旅游形象市场定位、促销口号、旅游标志、地方名称、营销方式等内容。笔者认为若在实践中运用它,将能使规划用地很好地展现地方个性与特色的效果。

(二)区域旅游规划的关键点

在旅游规划的过程中,以下两个方面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其实施的好坏程度关乎到整个系统的水平。基于此,笔者对其做一较为详细的阐述。

1.战略决策研究。战略是指相对较长时间对全局的决策,战略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风险性的特点。因此,在区域旅游规划的战略决策研究中,方案制定必须遵循以上几个特点。从指导性而言,是在决策中需要强调方向性,而不是要做到细致入微;从全局性而言,在决策中要强调方案的面面俱到;从长远性而言,是需要决策方案具有前瞻性,预见性;从系统性而言,是需要决策方案的内部有整体性,相互勾稽,相互支撑;从风险性而言,是需要在决策方案中考虑整个决策的风险性,并与此同时做好风险应对措施。

2.与外部系统和谐发展。根据巴纳德的组织平衡理论,任何组织和系统的良好发展,需要处理好组织内部、组织和环境之间两个方面的平衡,即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组织的对外平衡是指组织通过外部环境保持平衡,以提高组织效力的过程。而在区域旅游规划中,必须注意系统的外部平衡,即与外部系统和谐发展。但是外部系统不断变化,所以这就要求在规划中留下一定政策弹性,使得在外部环境在发生变化时,能自动调整或者不用对内部系统做出大的调整便能适应新的环境,从而使得规划系统迅速从与外部环境不和谐纠正过来,以实现新的和谐和平衡。

区域旅游规划综合集成技术的应用

文章对区域旅游规划综合集成技术的讨论主要是基于系统结构模块。而从功能结构模块来看,其一般由四个方面组成:基础资料子系统、现状分析子系统、旅游产品设计子系统和环境建设支持子系统。对区域旅游规划系统有了全面的了解后才能更好地应用它。

区域旅游规划集成技术的应用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一般产品不同,旅游产品的开发及销售只能在资源所在地进行,必须依靠旅游者自行前来购买才能实现旅游经济运转,因此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旅游资源的丰富度,更在于客源市场的可靠度。其次是旅游设施的选址。旅游设施主要包括旅馆、餐饮、购物、会议、展览、医疗保健、邮电服务及观光、游憩等设施,而选址问题涉及人类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因此,科学选址、合理布置旅游设施对旅游区开发建设至关重要。再次是旅游路线的选择及组织。旅游路线应该有机穿插游赏空间和过渡空间、连接最具风景特征的空间形象且要主体鲜明,既有统一感,又有层次感和变化感为最佳;最后是旅游环境容量的计算。要研究旅游环境容量和游人规模,并且要根据供需匹配的原则,使二者实现动态平衡。

综上所述,综合集成技术系统可以定量研究旅游问题,不仅可以将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起来,而且提供了综合分析的工具,为旅游业发展规划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持。它有助于促进区域旅游规划思维的创新,综合集成技术为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更科学的思维方式。它有助于促进区域旅游规划技术的创新与规范,在区域旅游规划过程中,一些规划人员逐渐将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入其中,不但有利于提高区域旅游规划成果的科技含量,也有利于大幅度地提高旅游规划工作效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减少规划的主观成分,也实现了规划技术与方法的创新;它还有助于促进区域旅游规划管理的创新,区域旅游规划系统是一个多要素的复杂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高度的关联,任何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系统的变动。综合集成技术集成了规划各个阶段、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对以旅游系统为规划对象的区域旅游规划系统树立全过程地动态管理和监控。这些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助于促进我国区域旅游规划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伟强,陈文君.旅游规划原理[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刘滨谊.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理论与实践[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宁淼,王奇,叶文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3)

第9篇:文旅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字:城市旅游规划 原则 内容

中图分类号: F5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旅游规划是属于中观尺度的规划,虽然城市有大有小,但是,规划内容大同小异,既要有宏观上的定位,又要有微观上的建设规划,因而是一种旅游综合规划。 旅游规划按照空间尺度,从大到小分为三类:区域旅游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景区景点规划。 城市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中必备的条件,城市旅游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而存在。虽然与城市规划一样,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法律性,但其内容十分单一,主要成果是旅游景区在城市中的布局,以及旅游线路的组织等。

一、城市旅游规划的性质与特征 城市旅游规划是以特定的经济区域和有关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规划。是旅游业战略性、空间性和有约束力的规划。规划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对旅经济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和调节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具有实用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和结论的可靠性。

1是实用性。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是满足游客到这座城市之后的旅游需求而进行的规划,旅游目的地规划决不仅仅是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的问题,它要涉及到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旅游要素,即城市旅游规划的综合属性。 2是目的性规划。城市旅游发展的目的、方向、指导思想、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等是城市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离开了目的性,城市旅游规划就失去了它的实用性,也就不具备可行性。

3是目标性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涉及旅游业发展目标和指标问题。旅游发展目标既要有战略上的,又要有战术的,指标要合理又要与城市的承载力相适应。通过对对中国城市的调查显示,住宿往往会成为这个城市接待规模的瓶颈要素,例如杭州,由于星级宾馆数量较少,许多游客只好住在无锡等周边地区。

二、城市旅游规划的原则 1科学性."规划科学"是规划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作为规划编制单位虽然在大的目标上总体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措施和行动上往往产生矛盾,特别是在环境、资源、土地、文物等的保护与开发方面往往有很深的"鸿沟"。这个时候,规划编制单位就必须坚持真理,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沟通"来消除认识上的消除差距,力图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去说服甲方,坚持科学,减少损失。

2政治性。在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上与当地政府保持统一。旅游业已经成为部分城市的支柱产业,很多城市党委和政府对这个城市非常熟悉和热爱,战略构思也基本形成,一旦规划思路与他们的不符合,就会出现规划是一套,做又是另一套。这种规划既然不具备可操作性,所以是失败的。因此,对于规划编制要通过通过多次交流、沟通、论证,科学的提出。

三、城市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1明确城市旅游发展战略。明确旅游发展的战略重点、空间步骤;明确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合理安排土地利用;通过目标市场分析,提出旅游业发展的目的地营销规划;结合城市规划,提出城市旅游建设框架,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地区等的安排;第五,基于功能为目的的城市旅游形象规划与设计,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旅游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旅游管理体制等。

2明确城市旅游规划要考虑这个城市的个性化需要。

(1)满足人们休闲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周末度假、观光休闲需求增多,近远郊旅游可能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补充和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为保证城市旅游的健康发展,必须根据郊区的范围和实际需要而把近郊区的旅游功能定位列入城市旅游规划的范围。

(2)合理的康体休闲设施。休闲设备成为城市旅游规划重点需要解决的内容,特别是晚间娱乐活动,成为一个城市品味的关键因素和吸引游客逗留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不可忽视这些传统上不算是城市旅游要素的规划。

(3)满足个体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城市本身就是旅游产品,城市要成为旅游产品,措施之一是在公共项目上进行更新和再创造,在不影响原先功能的基础上,把公共产品直接转化为旅游产品。例如,特色街、标志性建筑景观、桥梁等。把城市建筑、城市广场分中心、城市标志性地段、城市雕塑、城市绿化等公建设施转化为旅游资源,既共享了资源,节约了资金的投入,提升城市的品味,增加游客的逗留时间。

3重视旅游城市的文化建设。要对城市的风貌和格局提出建设性意见。城市需要灵魂,这个灵魂就是文化,而文化是地域性的、个性化的,建筑、道路等是城市风格的主要载体,建筑是城市文化的标签。要从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原则出发,对城市的风格做出界定。例如:要重视地理或旅游学家对城市旅游规划的风貌和格局的建议另外,城市设施和旅游设施要体现这个城市的文化个性,以展现和表征城市的活性。饭店的大堂和外立面,饮食、娱乐等场所的建筑和装修,都要渗透这个城市的文脉,既互为背景,又各有千秋。城市旅游规划不可忽视这些背景要素。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Duncan Tyler,Yvonne Guerrier,Martin Robertson 主编.陶犁,梁坚,杨宏浩译.城市旅游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