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文旅管理范文

文旅管理全文(5篇)

文旅管理

第1篇:文旅管理范文

[关键词]旅游管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设想,指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提升我国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按照“课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努力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师资队伍、教学教材、旅游教学信息化建设。为了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积极探索“1+x”职业资格模式,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通过开展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旅游管理骨干专业建设,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校企合作”全国示范性基地,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优势,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人才培养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以立足宁夏、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在“文旅融合”思想的指导下,在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树立“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并重的理念,旨在为旅行社、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及研学旅行教育机构,培养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型、学习型地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旅行社从事导游、计调、前台、销售,在旅游景区从事讲解和接待,在研学旅行机构从事研学导师,在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从事策划和自媒体营销等工作。

2深化校企合作路径探索

2.1校企共育,培养复合型高技能型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注重突出人才的“应用型”与“适应性”,注重校企深度合作,以真实的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就业实习为导向,依托旅游行业和相关企业,建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并重的课程体系,建全校内外实训、实践、实习的教学机制,建立与工作岗位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专业建设中,多次召开旅游管理专业研讨会,邀请宁夏文化和旅游厅领导、宁夏旅游协会负责人及旅游企业专家,共同探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课程建设及人才的培养。积极与全区知名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人才联合培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定期邀请企业专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定期组织学生前往旅游景区开展现场教学与实训。

2.2适应市场需求,创新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牢牢把握“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并举的理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素养,具备扎实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积极联络政府、旅游协会、旅游企业、相关院校,创建多元化的育人平台,为实习生提供优质、充足的实训、实习和就业机会。宁夏的旅游淡旺季非常明显,每年5月到10月是旅游旺季,旅游企业用人需求十分旺盛,为了适应这一现状,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季节性需求形成对接,一般在每年的五月份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践,这样既解决了企业旺季用工难的实际问题,又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学习了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环节中,我们不仅为每一名学生分配校内指导教师,要求学生通过“习讯宁夏”软件,每天打卡定位,每周向校内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还积极联系企业为每名学生安排企业“师傅”,由企业“师傅”指导学生学习岗位操作技能,提升专业技能。这种适应旅游淡旺季,面向旅游企业一线岗位人才需求的灵活实习安排,既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又体现了旅游高职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2.3进一步拓展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的理念,不断优化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拓展,近年来相继与宁夏知名的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包括宁夏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宁夏光大旅行社、宁夏博物馆、新文化旅行社、宁夏中国国际旅行社、镇北堡西部影城、西吉龙王坝、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等旅游企业。一方面我们通过签定校企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就业合作关系,为旅游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另一方面,随着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旅游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的不断涌现,为了适应文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逐步拓展了与旅游新业态相关的校外实训基地,如宁夏丝路风情电子商务公司、宁夏杞里香有限公司、宁夏百瑞源枸杞有限公司、宁夏教育振兴旅行社等,这些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旅游自媒体运营、会展服务、旅游购物品销售、研学旅行策划与服务等方面的认知和实训。同时我们正在积极进行区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开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实习生输送到区外著名景区开展顶岗实践,丰富视野,提升技能。通过学校与旅游企业的深入合作,在“产、学、研”等方面相互结合、相互支持,不仅有助于推动学院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全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也对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4依托行业协会,搭建校企合作用人平台

积极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由行业协会牵线搭台,建全校内外实训、实践、实习地教学机制,开拓学生实习就业渠道,邀请宁夏旅游协会负责人及旅游企业专家,共同探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及课题研究中。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定期邀请企业专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和课程实训指导,定期组织学生前往相关旅游企业开展现场教学与实训。

2.5校内外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2.5.1专职教师队伍建设(1)根据师资队伍培养计划,每年选派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学习与培训,取得双师素质资格证书,如导游资格证、研学指导师、酒店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2)按照学校要求,每年寒暑假分批选送专业教师到签定校企合作的企业开展顶岗实践或参与课题、项目咨询与建设,培养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会企业实际运营操作的“工匠型”教师。(3)每年实习期,指定教师负责学生的顶岗实习,与企业师傅共同参与实习指导,逐步探索“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最终通过企业挂职锻炼、轮岗交流、指导实习等措施,使得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及创新创业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今年我们选派2名教师到宁夏共享集团开展“校企合作”、“工业旅游”专题实践,1名教师前往宁夏光大旅行社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工匠型”教师企业实践。通过教师企业顶岗实践,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2.5.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按照旅游管理专业建设需要,根据具体教学任务要求,从合作企业选聘多名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突出、熟悉地区和行业情况的管理人员或一线服务人员作为专业兼职教师,他们走进校园、走入课堂,主要承担新生入学教育、职业认知、专题讲座、专业课实训指导、技能大赛指导等任务,兼职教师的引入,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好评,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双元化”,通过他们的讲授和指导,同学们能够及时了解文旅行业的新动态、新发展、新方向。

2.6积极探索“1+X研学旅行策划与服务”职业等级技能证书制度

2019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目前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证书有“研学旅行策划与服务”、“旅游策划师”、“景点讲解”和“民宿管家”,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按照学校要求,积极组织申报“研学旅行策划与服务”职业等级证书,按计划安排培训辅导,组织学生参加考试,以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2.7服务地方经济,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还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中,为宁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已的力量。1.依托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万名英才计划”项目,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多次组织学生赴镇北堡西部影城开展“文明旅游”宣讲活动,利用周末组织学生赴宁夏博物馆开展景区导览、讲解活动,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赶上张裕十五世摩塞尔酒庄开展志愿服务,赴沙湖、贺兰山岩画景区开展景区导览咨询服务,前往宁夏交通集散地开展文明旅游宣讲、全域旅游宣讲,这类活动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和好评,并为校企深度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2.旅游管理专业选派优秀教师为银川市旅游局、镇北堡西部影城、宁夏农垦培训中心等单位开展旅游专业讲座、礼仪培训及导游技能大赛赛前指导。3.2020年,旅游管理专业联合宁夏光大旅行社举办第二届研学旅行发展论坛,共同探讨宁夏研学旅行市场合作模式与后备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积极参与宁夏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研学旅行市场调研,为其研学旅行业务拓展献言献策,提供咨询服务。4.组织师生前往西吉县龙王坝乡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并将其作为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基地。

3结语

通过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旅游管理专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与旅游企业、行业对接更加紧密、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逐步深化、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毕业后主要活跃在宁夏旅游行业的第一线,通过市场反馈,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扎实、团队合作意识强,职业发展潜力大。他们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赢得了社会的赞许,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与欢迎。

[参考文献]

[1]万雯.产教深度融合背景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的探究[J].才智,2019(11).

[2]周洁.产教深度融合背景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旅游纵览,2019(06).

[3]荆会敏.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及策略探析[J].科技风,2018(06).

[4]陈君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新途径探索[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

第2篇:文旅管理范文

建立一个全面的、公认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势必会涉及到指标的确立问题。指标体系过于简单或是过于繁杂都是会有问题的,难以全面的反映教学质量问题,又或者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操作等等,所以在选择确立质量评价指标时要避免繁琐、不全面、重复和难操作等的问题。本文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具体情况,将评价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教学目标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这三部分全面了解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的状况。

(一)教学目标评价

教学目标评价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制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计划,明确教学工作目标,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条不絮地进行。只有制定高效、科学的教学目标管理办法才能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及稳定专业教学的质量。因而,教学目标管理的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参照已有的相关研究,将教学目标评价指标分为: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其中,专业培养目标是教学目标评价的首要环节,它全面体现在教学计划中,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关系到实施怎样的教学计划、输出什么样的人才;专业培养方案指导了教学进程,它综合了培养目标、专业要求、主要课程和实践安排、专业特色等各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不仅要符合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而且要符合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特色和规律特点。

(二)教学过程评价

教学过程是在制定高效、科学的教学管理办法基础上的实施开展环节。合理的教学过程安排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将教学过程的评价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践教学两部分。在我国的教学模式下,课堂理论教学是高校普遍存在的主要教学方式。所以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评价也是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改进教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以教师为考察对象,主要包括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文案准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研究能力、课堂互动气氛与教学状态等。实习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从学生方面评价学生在实践中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程度及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能力。除此之外,还从学生的职业素养、对旅游行业的了解程度、工作及学习态度等指标评价学生的实践教学。从教师方面,从实习指导老师的教学经验,对实习内容的熟悉程度,工作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及开办的实习讲座、专题报告等指标进行评价。从学校组织实践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体制的完善程度,如实践教学大纲、实习方案制定、实习制度制定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和校内实践场所建设的情况进行评价。

(三)教学效果评价

在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映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措施在于建立反馈机制,即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社会用人评价三个方面开展。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随机听课专家的评价和来自学生的评价以外,还可以从教师的学习价值感、教学热情、人际关系、知识面等常被忽略的因素进行评价。还有在每届学生论文答辩后毕业前,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师德素养、教学能力做出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感受者,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具有最全面的了解和感受。学生学习质量不仅通过学习结果质量来进行评判,还需要考虑其学习过程质量。学习结果质量主要是指考试成绩及作业成绩。学习过程质量主要是包括课堂上的表现、考勤和实践活动等。在如今主张创造自我价值及个性张扬的时代,对于学生而言更多的是追求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发挥其自身优势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传统学习方式上的你教我学。社会用人单位评价是学生就业后来自社会、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的评价。让学校更好的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而促进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参照部分学者研究成果,根据上述三个层次建立三个维度,七个指标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是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三方面作为一级指标,其下属为二级指标。

二、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

(一)建立全面的质量标准

教学质量的目标(标准)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于保障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以《高等教育法》为基础,从海南本地实际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对旅游人才培养制定科学的标准定位。一是符合学校教学大纲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标准;二是以海南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三是教师的各个教学过程的教学质量标准;四是教学管理质量的标准。

(二)加强旅院系资源建设

一方面,需要加强旅游管理系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定期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院校和旅游研究机构进修,以此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及专业水平。除此之外学校在教师聘任的制度中应该聘请毕业后再研究所或是旅游公司工作了若干年,有一定的旅游社会实践经验并在旅游行业有一定名声的教授。为了提高旅游管理的教学水平,学校可以聘请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界专家学者和在旅游企业任职的知名企业人士担任本专业的教师。另一方面,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理论是死的,实践是活的,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实践能力尤其重要。在实训过程中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应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旅游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旅游人才的有效措施。

(三)制定合理的教学奖惩机制

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不仅要有全面的质量标准、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还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教学奖惩机制,包括优秀教师评选、学校惩处制度等等。比如,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应督促其自我反思不断改进其教学质量;对那些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和无贡献的教师给予辞退,避免没有能力的教师滥竽充数和不求进取。这样的机制能够有效的防止教师终身制的弊端,又能高效的激励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的学术水平。对于在教学模式、方式具有创新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等。这样的奖惩机制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四)制度管理建设

制度管理作为一种硬性的保障,使教学活动过程规范化,管理方法科学化。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保障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完善教学管理、监督、考核和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利用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统筹管理。在教学管理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进度,严格按照培养方案执行教学活动,不能随意改动。在监督实行校外校内相结合的监督制度,根据专业性特色建立院内部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将全方位的介入高校教学活动中,其主要的工作职责有控制、检查、指导、沟通、反馈、评价、激励等,而具体的工作手段有巡视、随机听课、座谈、问卷调查、抽查等”。虽然海南各大高校都有建立督导制度,但不规范,随意性大,所以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很有现实意义。在考核与评价方面,考核以定量指标进行,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制度的重要依据。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一般分为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的实施由当地政府或教育管理部门或是专业的专家组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采用的社会评价的做法,这有利于学校教育适应社会的需求,质量评价更趋于公正。完善的教学质量内部监控评价机制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建立校、系、院三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高素质的、专门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机构。

三、总结

第3篇:文旅管理范文

鉴于旅游管理的诸多优势,许多旅游单位已经开始开展旅游管理工作了,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旅游业发展速度极快,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管理过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景区过分注重经济效益,缺乏对景区的合理规划

面临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旅游景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景区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旅游服务质量的低下,由于规划合理性不足,导致景区资源的极大浪费,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且景区基础设施匮乏,不能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

(二)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旅游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虽然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数量很多,但是整体素质偏低,对旅游管理的专业性不足,自身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质都不高,这给旅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虽然工作人员很多,但是旅游管理工作的效率却比较低,旅游企业的投入很大却收不到相应的效益。

(三)地方政府部门对旅游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管理

与旅游机构的管理工作不协调。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对旅游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使不同旅游单位的管理工作的标准和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形成统一化管理,而且与旅游机构的交流沟通不足,二者之间的工作步骤缺乏协调性,许多好的政策得不到顺利实施。

(四)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不够健全,法律的威严性和约束力不足

针对旅游管理,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数量比较少,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造成了法律上的漏洞,不能对旅游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同时还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对于违法行为没有及时进行处理,法律的威严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二、旅游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

要促进旅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旅游景区应当加强对景区的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应当对景区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规划,打造出符合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提高风景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要注重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加数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要加强对景区内的交通设施建设,使其能满足游客高峰期的使用需求。

2.旅游单位要注重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旅游单位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队伍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工作的专业性、责任感及个人职业道德素质等,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充分为游客的利益考虑。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审查机制。

3.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协调与旅游机构的工作步伐。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参与到旅游管理中,并发挥带头作用,对景区的旅游管理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严格执法,杜绝违法行为的出现。国家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步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法律的约束能力,将旅游相关的各种行为都纳入法律的约束范围内,提高法律的约束力。同时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理要法律化、严格化,提高法律威慑力。

三、结语

第4篇:文旅管理范文

关键词:旅游文化;选修课;教学设计;教学效果

一、非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旅游文化》选修课的需求分析

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旅游文化》课程最初只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但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旅游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在旅游过程中,大学生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浅层旅游,而是渴望对旅游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探求。由此,高校中的很多非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旅游文化》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一需求下,高校也就顺势顺时把《旅游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推向非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该课程的开设满足了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文化方面的知识需求,也成为很多非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提升其旅游文化素养的热门选修课程。

二、《旅游文化》选修课的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

作为非旅游管理专业选修课程的《旅游文化》,不同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的设置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课程定位上,非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文化》选修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在大学生中普及旅游文化常识,弥补学生所缺失的旅游文化基础知识,拓宽学生在旅游方面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旅游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同时,该课程的开设对于弘扬、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理解,进而掌握旅游文化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旅游兴趣和对旅游文化本身的喜爱,进而引发学生对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的热爱之情。

三、《旅游文化》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旅游文化》所要面向的是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每个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前期所学的相关课程都不尽相同,所以就造成了不同专业学生对旅游文化知识需求的差异性。基于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需要对《旅游文化》的内容体系做或大或小的修改、增删,还需要在传授同一知识内容时做或深或浅的调整。比如,《旅游文化》选修课如果针对的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那么在讲授的过程中就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扩大《旅游文化》的内容体系,尽可能的拓宽学生的旅游知识面。因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未来的职业和旅游有着莫大的关系。作为一个酒店的服务员,不仅需要懂得酒店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懂得较多的旅游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和游客(住店客人)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第二,对《旅游文化》的部分内容进行删减或者点到为止。例如,《旅游文化》教材的通用内容中都会涉及到“饮食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等内容。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大多会涉及到专门的“饮食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所以,在《旅游文化》讲授过程中这部分的内容就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另外,在课程内容体系上,要适当增加高校所在区域地方性旅游文化的内容。传统的《旅游文化》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大多是通用的,在地域范围上涵盖了整个中国,没有针对某个地域的旅游文化。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加入高校所在区域的地方特色旅游文化的内容,以此让学生更加熟悉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旅游文化,从而引发学生对该地的热爱之情。比如,河南省的地方高校开设《旅游文化》课程就可以把河南省的特色旅游文化,诸如古都文化、名人文化、节事文化、武术文化、花卉文化等列入到课程内容体系中去。

四、提升《旅游文化》选修课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对于非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旅游文化》课程只是一门选修课。在学生的心中,选修课没有必修课的地位重要。所以,上课对他们来说就是喜欢了就听,不喜欢了就不听。如果老师的课堂讲授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光凭学生选课时的一时热情,他们上课的热度会慢慢降低。所以,要想办法提升《旅游文化》的课堂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喜欢上、愿意上。在提升《旅游文化》选修课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方面,应该把握以下三点:第一,把知识变得有趣儿。“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是吸引学生上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法宝。老师需要想办法让这门课程变得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传授了旅游文化的知识。在《旅游文化》的课程内容中有很多知识都可以和趣味性相结合。比如,在“旅游中常用的历史文化常识”中就可以把历史文化常识和历史发展、历史故事以及现实应用相结合;在“旅游建筑文化”中对宫殿、官衙、坛庙、陵墓、长城、关隘、地方民居的讲授就可以融合历史,还可以让学生分享以往旅游中对建筑的感受以及学习本章内容之后对旅游建筑的审美看法等;在“旅游饮食文化”中可以把讲授和教学视频相结合,给学生呈现生动的影音画面,更好地理解美食的魅力。第二,利用手机呈现信息化交互式课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上课带手机、玩手机几乎成了大学课堂的标配。与其一味地禁止学生玩手机,倒不如想办法在课堂上很好地利用手机。现在的教学App软件非常多,也非常好用。教师可以选择某一教学App软件,利用手机教学资源、作业、开展课堂讨论。这种交互式的手机教学App软件既方便了老师,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旅游文化》课程中的很多“文化”属性的内容采用传统的板书形式很难让学生准确理解。比如,“旅游饮食文化”中涉及到的菜肴的色、香、味、型等内容;“旅游建筑文化”中涉及到的不同建筑的类型以及建筑的结构布局等内容。如果单纯凭借黑板板书和老师的讲授,学生很难对菜肴、建筑的类型以及建筑的结构布局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理解。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就可以利用PPT课件的精美图片以及播放饮食、建筑方面的纪录片把“文化”呈现出来,带给学生美的感觉体验。另外,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时要特别注重PPT课件的制作。因为旅游本身是一件赏心悦目、令人心情愉快的事情。所以,《旅游文化》PPT课件的制作也要和旅游相匹配,要制作精美、图文并茂、逻辑清晰,让PPT课件本身也能够吸引学生,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唐元平.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思考[J].新西部,2011(8):220-226.

第5篇:文旅管理范文

(一)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分为总体满意度、课程门类满意度、课程实用性满意度和教材选用满意度四个方面,调查对象对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作答。运用SPSS17.0对量表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所得结果:总体印象均值得分为2.47,对应的标准差值为0.641;课程门类均值得分2.70,对应标准差值为0.753;课程实用性均值得分1.94,对应标准差值为0.811;教材选用均值得分为2.21,对应标准差为0.725。一般而言,李克特量表得分均值在1~2.4之间表示反对,2.5~3.4之间表示中立,3.4~5之间表示赞同。由此可以得到,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印象、课程实用性和教材选用都持反对态度,对课程门类则持中立态度,可知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偏低。

(二)专业师资满意度

在专业师资满意度方面,本研究根据样本分布分别进行分析,因此该部分的量表分为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和赤峰学院三个部分。运用SPSS17.0对量表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所得结果如下:内蒙古大学受调查者对该校教学质量持肯定的态度;在总体印象、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师实践能力四个方面,调查者持中立的态度。内蒙古财经大学受调查者对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的总体印象、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表示肯定;在教师专业水平方面,受调查者持中立的态度。同时,受调查者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普遍表现出否定的态度。赤峰学院受调查者对总体印象、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三个方面持肯定的态度;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师实践能力两个方面,调查者持中立态度。通过对三所学校专业师资满意度的分析,可以看出,内蒙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满意度偏低,他们认为教师理论传授能力和实践能力脱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起到科学指导的作用。在总体印象方面,赤峰学院和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得分均值要高于内蒙古大学,这与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时间短、一本学生期望值高、专业师资匮乏等因素息息相关。

(三)专业硬件设施的满意度

本研究将专业硬件设施的满意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包括教学设施满意度、图书资料满意度、校内实习基地满意度和校外实习基地满意度,受调查者分别对这四个方面做出回应。调查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内蒙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教学设施满意度均值为4.55,对应标准差为0.571;图书资料满意度均值为3.27,对应标准差为0.745;校内实习基地满意度为2.06,对应标准差为0.533;校外实习基地满意度为2.31,对应标准差为0.641。除教学设施获得调查者的肯定外,图书资料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均值得分均低于3.4,特别是校内外实习基地得到学生的一致诟病,认为实习基地没有发挥出原有的作用,与学生们的期望值相去甚远。

(四)就业前景满意度

就业前景满意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对应专业学习的热情、专业发展的前景、就业方向的了解程度和找工作的信心度。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专业学习热情的均值得分为3.27,对应标准差为0.641;专业发展的前景均值得分为3.19,对应标准差为0.677;就业方向的了解度均值得分为3.51,对应标准差为0.610;找工作的信心度均值得分为2.24,对应标准差为0.796。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普遍缺乏毕业后找工作的信心,认为旅游部门进入门槛低,旅游专业学生缺乏竞争优势,无法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脱颖而出。同时,调查者对旅游专业发展的前景持中立态度,所以导致他们专业学习的热情度偏低。

二、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满意度提升对策

(一)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最终要通过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内容来实现,而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可见,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活动的载体,是“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的系统”,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内蒙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必须以“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为中心,注重旅游基础理论、特色服务能力、市场开发能力、产品创意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培养。在课程内容方面,要强调系统性、实用性、前沿性,解决目前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衔接性不强、知识脱离实际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提高内蒙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和学生专业满意度意义重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方案内、外两个部分。方案内的实践教学课程包括专业见习(旅行社、景区、酒店等观摩)、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方案外的实践活动包括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公益活动、科学研究、各类竞赛等。在实践教学中,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吸收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并促使学生将学到旅游专业理论与行业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并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就可以很快和社会接轨,满足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说:“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标志着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师资队伍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针对内蒙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师资力量整体满意度不高的实际,必须在完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学水平方面下大力气。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师资建设规划。根据自身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及发展优势,优化师资结构,在师资引进、培养方面,充分考虑师资的年龄、职称、学历、专业背景等结构性要素;其次要重视师资培养。鼓励教师深造、进修、培训、参加各类研讨会,经常开展教学技能比赛、教学经验交流、科研活动等,建立教师培养规划,对研究型教师、实践型教师、蒙汉双语教师等分类别、分层次进行培养;再次要加强师资管理。学校和二级学院要建立严格的教师考评制度,规范教师行为,建立教师激励机制,督导教师钻研业务。

(三)完善教学设施,重视实训基地建设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