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工程新技术范文

生物工程新技术精选(九篇)

生物工程新技术

第1篇:生物工程新技术范文

食品生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许多高校逐渐认识到协同创新对于高等教育改革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基于工程技术中心的食品生物专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可以较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食品生物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以应用研究为主,适度兼顾基础研究,重视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中心一般拥有较好的研发条件、仪器设备、科研力量等,当前食品生物技术教育领域的协同创新理念还比较陌生,结合协同创新进行食品生物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践模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协同创新在研究对象和方式上还不太成熟,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在研究对象方面,协同创新现在重点研究制造业或者传统服务业,而较少将工程技术中心这样的知识密集型的行业纳入研究范畴,在研究方式上,现有的协同创新研究大多是理念性的研究,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研究系统,多学科交叉研究尚未深入,因此应将协同创新的理论和创新模型、运行机制、影响因素、实施策略等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协同创新培养食品生物专业人才过程中,应该创造宽松民主的自由环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

2协同创新中导师引领

食品生物专业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实践探索中,吕映辉等认为在专业课教学上要贯彻实用的原则,在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协同校外的教学体系,实行“三导师制”,即学校实习老师、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和就业与素质教育指导教师,要求实习指导老师要对产品的生产设备、产品的生产特点、如何检验有一定程度的熟悉,从而设计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另外,指导老师要熟悉食品生物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如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等,除此之外指导老师还要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来因材施教。食品生物专业的学生越早接触专业课程,越能培养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基于工程中心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要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既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身需求,也要符合时展的特点。工程技术中心可以利用各种宣传活动来营造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环境,包括指导思想、教学环境、学术环境和生活环境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可以积极邀请著名学者或者政企专家到学校通过讲学、学术沙龙等形式提供最新行业发展状态,通过举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创建学生社团来营造对协同创新有益处的环境。在营造创新环境中,硬件设施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工程中心引进先进的硬件设施,提高硬件设施的开放程度和使用率,做到物尽其用,如完善实验室的设备和学校网络,为学生的学习、科研、生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方便。此外,对食品生物专业人才进行协同创新的教育和培养,课堂是其主要场所,课堂气氛、教学方法及其学术素养和学生的思维方式都会对协同创新能力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基于工程技术中心的食品生物专业人才培养应营造一个有利于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公平公正、自由宽松、尊重个性、鼓励创新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食品生物专业创新人才才能不断发展和创新。

3协同创新中资源共享

基于工程技术中心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一般不受专业、单位、地区的限制,共享各自的人才、设备、经验或信息资源等,由于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之间存在科教资源的严重不均衡分布,制约了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基于工程技术中心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构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创新一体化,有利于实现优质科教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高校和工程中心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交流机制,同时也能不断的学习和吸收外来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式,从而实现教育改革和协同创新专业人才培养。高校在人才、学科、知识等方面有着优势,工程中心在资金、设备等方面有优势,双方可以通过共建实验室,相互合作,使用共同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高校与工程中心之间也可以共同培养协同创新专业人才,既可以改善科研环境,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可以吸收高校里优秀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研究项目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从而实现科研和教育的双赢。如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各高校之间的合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于工程技术中心的协同创新是高等教育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改革趋势,在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下,高校与有实力的工程中心之间共同建立实习基地,从而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如黑龙江某所大学创建了校企协同创新的“3+1”联合培养模式,在学校、企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支持下,形成协同创新的利益共同体,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中很好地实践了人才培养协同创新。

4结论

第2篇:生物工程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物工程;技术特征;应用趋势

1引言

近些年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也不例外,一波又一波的信息革命浪潮激起。生物工程技术依托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现前景不容忽视。我国生物工程技术快速发展,突破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障碍,随着划时代的“工作框架图谱”的完成,生物工程技术已经步入新的阶段,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2生物工程技术特征概述

生物工程技术又称为生物工程,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构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技能的使用技术,也是有效结合现代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产物。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1)大科学工程特征,20世纪80年代中期基因组的研究开始,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自此进入大科学运作方式。基因组研究的主要代表就是人类基因组,研究对象非常复杂,需要在整体角度破解遗传信息,因此采用其他学科运作方式;(2)高技术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知识层次的人才与先进技术手段,生物工程技术作为新兴产业,在疑难病症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有效控制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3)高投入特征,生物工程技术投入庞大,投资主要用于研究新产品、建设厂房及配置设备仪器;(4)长周期特征,生物工程技术项目从研制到转化有着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繁琐的审批程序,加上产品培养与市场开发难度较大,因此开发周期较长;(5)高风险特征,现产品投资到临床试验、上市等,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工程,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项目。

3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分析

21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就是生物工程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类重大问题,比如食物、环境及资源等。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都向生物工程技术及产业倾斜。其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农业方面

国际农业生物工程技术迅速发展,有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与增加作物产量,受到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重视。其中研究最深与最广的就是转基因技术,该技术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动植物体内,改良家畜、家禽及农作物品种,获得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抵御各种虫害,自然环境的影响对于农作物也是有一定的影响,也可以让其进行改善。今后生产效率也将要依靠它来提高。

3.2海洋方面

有效结合海洋生物学与生物工程技术,形成新的海洋生物工程技术。海洋生物工程技术的主要作用时提高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率、有效改善海洋生物品种、提高海洋养殖产量与质量,获得具有特殊药用与保健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因此人们对其越来越重视,很多沿海国家将其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上升到战略层次,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3.3轻工方面

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就是轻工与食品行业,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农副原料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直接加工成商品,常见的比如酿酒、发酵行业等;以生物工程技术为基础发生二次开发利用产业,比如高果糖浆等;最后传统工艺存在某些不足的地方,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改造,有效解决传统工艺不足的地方,降低成本与资源消耗,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3.4医药方面

第3篇:生物工程新技术范文

一、推广具有长期性

与其他任何一项农业新技术推广一样,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普及应用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可能是一个更长期的过程。既要对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有正确的认识与定位,又要对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目前所处的阶段有正确的认识与定位。作为一种农业生产装备,现代物理农业设备在应用中被农民认识需要一个更为缓慢的过程,原因在于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使用的效果往往需要一个农业生产季节才能显现出来,或者是通过改善环境助长农业发展,创出间接的效益。众所周知,农业机械在作业中的效果立竿见影,农民能看到,比如,播种作业,播种机前行一段距离,种子就被施播入土,完成其工作任务;收获机作业时,我们可以随时目睹农作物被收获的场景。而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作用,往往是不能随即显现的,如种子磁化,磁化后的种子需要在出苗,甚至收获之后才能显现出效果;再如声频助长,声波仪每天2~3小时的使用,但肉眼很难观察到农作物生长的差异,只能在历经一段作用时间之后(技术效果的显现往往需要一个周期的生产实践才能充分展示),与比对试验田植株的测量之后才能得出结果。其中,很多结果是要在收获之后才能得以确认。所以,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推广具有长期性。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推广,必须遵循技术推广的阶段演进规律,即试验、示范和推广的三阶段性,切不可操之过急。要选好试验点,制定周密的试验方案,与本地区农业生产方式有机结合开展试验;在取得一定试验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小规模的示范工作,在示范阶段重点解决技术规程的成熟性;通过示范将技术规程定型之后,再开展更大规模的推广。

二、推广需要强化宣传

宣传是技术推广必可少的手段。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推广,加强对公众宣传引导很重要。因为该技术的应用效果,经常是一种延后或以“隐秘”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更需要强有力的宣传。政府部门、科技推广部门应充分发挥在政策导向、宣传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利用各种媒体及时环境污染状况,让公众认识到农业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向农民宣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和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相关知识及其重要性。通过宣传新的科技知识来改变农民传统的观念,增强农民发展物理农业的信心。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毕竟是新技术,因此,宣传要到位,及时贴切,增加可信度,既有说服力还要保持原汁原味,不能随意夸大其词,真正发挥宣传的导向作用。

三、推广要注重方式方法

搞好基础技术试验和研究是做好一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前提条件,要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工作,用事实说话,用大量的试验对比结果打消农民心头的疑虑,才能在农民接受新事物时产生巨大的说服力。

在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推广过程中,良好的方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点、线、面结合进行示范、推广是基本的方式方法。一是要突出抓“点”,即培育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应用示范户,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重点帮助、扶持;二是要突出抓“线”,即成立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服务机构、组织,发挥指导、推动作用;三是要突出抓“面”,即建立较大规模应用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示范园区。在整个工作进程中,典型示范应用是技术推广的有效手段和重中之重,要从典型试验、示范中不断总结经验,验证技术规程和方法,力求将该技术深入而广泛地推广应用。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除上述推广方式上的点、线、面结合外,还有工作流程中的点、线、面结合。所谓流程中的点,就是科技项目的立项、培训、现场推动、总结等项目节点。所谓线,就是随时间的推移,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使整个推广工作循序发展,而不是孤立的几个时间点或项目管理点,成为一个完整的工作流水线。所谓面,就是在整个推广项目的进程中,加强宣传和信息传播,使项目呈现整体或立体的推进,不因为时间、空间的间隔而使项目有所停顿,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穿透性来宣传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新经验,实现项目的全面推动。

四、推广要注重协调性

一方面,技术推广中还要充分注重各方面要素的协调性。

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项目实施中,先是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并不断总结区域性典型技术模式再大力推广应用。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本身并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而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因此,要将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逐步由单一演进到体系进行推广;其二,在推广应用中还必须将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与其他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其三,将技术的实施深化到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上,建立新型的物理农业生产模式。

在现代物理农业生产模式定型之后,即总结提升现有成熟的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筛选出针对不同经济条件和生态类型的实用技术体系及其生产模式,同时树立起一批现代物理农业工程的典型,在此基础上开展更大范围的农业生产模式的规划、建设。

第4篇:生物工程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物技术;食品质量;应用;

一、 概述

对食品质量而言,生物技术就是应用生物程序、生产细胞或其代谢物质来制造食品,改进传统生产过程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很早就被应用于食品加工。传统的食品生物技术侧重于对生物体的利用,比如啤酒业对啤酒酵母、糖化酶的利用,而现代食品生物技术侧重于对改造后的生物体的利用,即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和新品系,再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配套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体系。

二、 生物技术在食品质量中的作用

1.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基因工程又称 DNA重组技术 ,是指按人的意志 ,将某一生物体 (供体)的遗传信息在体外经人工与载体相接 (重组) ,构成重组 DNA分子 ,然后转入另一生物体 (受体)细胞中 ,使被引进的外源 DN段在后者内部得以表达和遗传 .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动植物或微生物上即产生基因工程食品。

近年来 ,国内外的食品科学家和生物学家已开始注重研究开发改善食品功能的新品种 .如开发不含产生豆腥味的酶(无脂氧化酶)的大豆 ;在肠内不会产生气体的碳水化合物以及结晶胰蛋白酶的活性阻碍物质的大豆新品种。通过基因工程还可以改变酶的性质 ,生产食品结构改良剂。另外 ,通过遗传的修饰技术 ,可将脂酶基因导入受体而强化其分解脂肪的能力 ,从而可加工低脂和低胆固醇的食品 ,如奶酶、油、脂肪牛奶等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新的酿酒酵母菌株 ,用以改进传统的酿酒工艺 ,并使之多样化 .目前 ,已成功地选育出分解β―葡聚糖和分解糊精的啤酒酵母菌株、杀啤酒酵母菌株 ,提高生香物质含量的啤酒酵母菌株 .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氨基酸的生产已取得较大成绩 ,迄今为止 ,世界上已克隆和表达了十几种氨基酸的基因 ,已有 5种用重组技术生产的氨基酸达到工业化水平 ,它们为苏氨酸 ( 60 g/ L )、组氨酸 ( 42 g/ L )、脯氨酸 (75 g/ L )、氨酸 (40 g/ L )和苯丙氨酸 (60 g/ L ) ,我国谷氨酸等氨基酸已投入工业化生产 .目前 ,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开发成为当前国际食品界中一个研究热点 ,它们也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异种大量生产。

此外 ,基因工程技术还可用于食品质量中新型蛋白质、细胞蛋白、生素、制剂、生物多糖、粉糖的生产 .并且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和食品卫生分析检测结合 ,采用核酸探针和单克隆抗体法检查 ,敏感性高 ,大大提高食品卫检准确性和实用性。

目前转基因食品涉及的领域主要有:改善粮油食品的产量、食品品质和加工功能特性,延长果蔬产品的储藏期,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性能,改善动物性食品的成分比例和食用品质,改善发酵食品的风味和品质、提高产量等。

2. 酶技术的应用

酶是细胞原生质合成的一类具有高度催化活性的特殊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将酶从生物组织或细胞以及发酵液中提取出来,加工成具有一定纯度标准的生化制品,称为酶制剂。

近年来在果蔬加工上,还开发出酶浸渍法处理果蔬以改变表面及内部组织的特性,增加风味及其它感官香味及口感。现在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柑桔的去皮、去苦及保持桃子的硬度等,所生产的产品有更好的新鲜度和组织外观。目前欧美各地的食品厂已使用此技术制造罐头类食品、玻璃瓶装制品及新鲜冷藏水果。

现代水果汁加工技术(AFP技术)在 80年代开发的新一代果浆处理酶制剂,用于生产澄清汁,不仅用于贮藏过的难榨汁的水果,还可用于新鲜水果的加工 ,并形成了新的工艺,即所谓“最佳果浆酶解工艺”(OME工艺),其优点是明显提高榨汁率 ,分别为鲜果 (8/9月)5%~6 %,贮藏水果 (10月起)15%~ 18%,使压榨机生产能力提高 30%~ 100%,果渣量减少 30%~50%。

AFP技术采用了全果液化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如一次榨汁进行液化,BucherHP 5000压榨机的能力几乎可达原来的 3倍,汁液可溶性固形物的利用率可达 100 %,出汁率达 92 %~ 95%(体积比 ),果渣体积最多只有原料体积的 2 %~ 5%,且可以转为纤维物质用于疗效食品,减少了果汁工厂废物来源,缩短压榨时间,降低了能耗,而且还可以明显提高液化终点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含酸量 (生成半乳糖醛酸 ),改善果汁口感。

3. 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反应器的应用

生物传感器是利用生命物质如酶、抗体等作敏感材料,与电子技术相结合,通过换能器件构成自动化分析系统,用以从多种化合物的复杂样品中选样地测定某一特定成分。其特点是精确、快速、灵敏。其方法包括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分析等,在食品上应用于成分分析、病菌毒素检测、残留农药检测等品质管理。

模拟生命过程的生物反应器在生产酶制剂和发酵产品中应用广泛。生物反应器如同一根能进行生物体内反应的大试管,将生物细胞或酶等加入其中,设置一定的环境条件,使之发生某些生化反应而大量产生我们所需的产物。生物反应器较之发酵器有着生化反应简单明确,可控程度高,生物性材料可重复使用的特点。

4. 细胞工程在食品质量中的应用

细胞工程就是应用细胞生物学方法 ,按照人们预定的设计 ,有计划地保存、变和创造遗传物质的技术 .近年来细胞工程的开发和应用主要集中在细胞杂交 ,快速无性繁殖和细胞育种等方面 .利用细胞杂交和细胞培养可生产独特的食品香味和风味的添加剂 ,如香草素、可香素、}风味剂以及高级的天然色素 .细胞工程技术应用于食品质量是随着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在细胞培养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人参细胞培养成功 ,还有香料与色素的生产 .

当今 ,白酒、酒、类等食品发酵行业以使用酵母为主 ,曲菌也适于酒类和酱油生产 .这些行业的微生物育种目标是培养出耐乙醇酵母、盐酵母、高糖酵母、泡酵母、温酵母及谷酰胺酶与蛋白质分解酶活性高的曲菌 .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就是嗜杀其它菌类活性的嗜杀酵母新菌株的培育成功 ,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已完全使用嗜杀性葡萄酒酵母配制新酒 ,目前 ,正研究运用细胞融合技术取得其它菌株 ,应用于食品发酵工业之中.总之细胞工程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对食品质量革新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 .

第5篇:生物工程新技术范文

1食品工业中的常见生物技术

1.1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基于分子遗传学的理论建立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对于来源不同的基因,基因工程根据预先设计的蓝图,借助于分子及微生物学,按照现代化的方式,实现杂种DNA分子的体外构建,通过活细胞的有效导入,完成生物遗传特性的全新转变,从而达到获得新品种的目的。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中,基因工程是关键组成,食品的包装、保藏等多个环节,都可以将该技术应用其中,实现包装材料的改变,达到降低食品生产成本的目的。同时,将基因工程应用于食品贮藏中,既是一种贮运方式的创新,也能获得食物贮藏期的有效延长。以延熟番茄为例,该种食物的生产就应用到了转基因技术,以调控乙烯合成途径这一办法来使乙烯的合成得到有效抑制,达到番茄延迟成熟、贮藏期延长的效果。

1.2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中涉及多项生物学理论,既包括现代细胞生物学,也包括发育、遗传学,更对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运用。作为一种生物工程技术,细胞工程基于人们的需求,按照预先的设计,实施细胞层次的遗传操作,对细胞内含物进行重组,对细胞结构进行重组,从而实现生物功能以及生物结构的科学转变。通俗来讲,细胞工程主要是完成新物种的快速繁殖,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有效应用了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生物学办法,引入了基因移植技术、核质移植技术等多项技术。作为一种科学研究办法,生物工程的多个领域都可以看到细胞工程的渗入。在食品工业发展中,细胞工程更是得到了广泛的科学利用。

1.3酶工程

在生物技术中,酶工程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主要实现的是物质转化。就酶本身而言,是具有一定催化作用的,在生物反应器内,利用酶的这一作用,就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

1.4发酵工程

在生物技术组成中,发酵工程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在发酵工程中,借助现代工程技术办法,通过对微生物特定功能的科学利用,实现对某一生产环节的有效控制,或是就此产生一种新的需求物质。

2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分析

2.1肉类食品中的生物技术

在肉类食品生产中,通过生物技术的科学应用,既可以施行对肉类食物资源的有效改造,又能够实现对肉类传统加工工艺的创新,从而使肉制品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加、肉类加工深度得到更大提升,推动肉类生产的产业化发展。

2.2果蔬保鲜中的生物技术

现阶段,在果蔬保鲜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是化学杀菌剂以及冷藏的处理方式了,然而,这样做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一方面,使用化学杀菌剂,果蔬中的残留会对食用者的健康造成一定威胁;另一方面,化学杀菌剂的长期使用,植物病原菌也会出现抗药性。鉴于此,需要用另一种果蔬保鲜处理方式来取代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化学杀菌剂,而且,新的果蔬保鲜处理还最好是对人体健康没有毒害威胁的,同时又具有高效防腐效用的,生物保鲜技术就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国内外都加强了对这一保鲜技术的研究。据相关研究显示,茄子保鲜中应用木霉发酵液能达到极好的保鲜效果。实验发现,在20℃至25℃的贮藏温度范围内,茄子果实如果被木霉发酵液处理,可以保鲜贮藏长达20天。

2.3饮品中的生物技术

在饮品生产中应用生物技术,不仅可以使饮品的风味得到有效改变,也会使饮品品质发生变化,对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发挥着良好的效果。因此,在饮品产业发展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广的。据相关研究发现,在南瓜汁乳酸发酵饮料生产中,以5%的乳酸菌接种量1:1.75的南瓜浆和水配比,分别向里添加7%以及0.05%的蔗糖、蛋白糖,给以40℃以及8小时的发酵条件,由此得到的饮品,不仅可以保持稳定的外观,还有着酸甜适中的独特口感,深受大众欢迎。

2.4食品添加剂中的生物技术

当前,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生物技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新型生产技术。在各种食品添加剂生产中,如何更好利用生物技术,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比如在牛奶生产中,尤其是在双乙酸奶味香精生产中,可利用双乙酸乳酸乳杆菌进行发酵。向发酵液中,添加一定量的CuS04,可增加双乙酸活性,而添加一定量的0.1%柠檬酸钠,可抑制双乙酸还原酶。因此,制备的奶味香料,具有双乙酸的纯正奶油香味。

2.5食品包装中的生物技术

现阶段,在食品工业发展中,食品包装也更多的应用到了生物技术。而且,在包装食品毒理检测以及食品的防腐方面,生物技术应用也取得了效果。食品检测中的生物技术评价食品品质、开展食品质量监督、实施食品生产监控、加强食品研究等,在食品检验的多个环节,生物技术检测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尤其是在食品卫生检测环节,生物技术的应用为提升食品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对于蔬菜食品,可以通过免疫分析、活体生物分析等生物技术办法来检测药物残留。同时,在药物残留检测环节,利用生物芯片技术也能获得准确的结论。再如,对于食品中是否含有病毒污染的检测,通过核酸聚合酶连锁反应这一生物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增DNA和RN断,从而获得需要的检测数量。除此之外,将基因工程应用于食品检测,通过DNA指纹技术,食品原料是否掺假就可以准确的鉴定出来。而且,通过DNA指纹技术,也能判断出牛奶饮品中是否含有微量毒素。

3生物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前景展望

在高新技术中,生物技术虽然兴起没有多长时间,但却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多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全球性重点关注的问题,如能源问题、污染问题、粮食问题等,都可以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得到科学的解决。可以说,生物技术出现而带来的种种经济、社会效益是无法预估的。而随着生物技术的继续发展,将其运用于食品工业,也必然会出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4结语

第6篇:生物工程新技术范文

    【论文摘 要】本文从生物化学工程及发展简述、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概况、生物化学工程特色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建设三个方面,对生物化学工程特色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建设进行了探讨。

    一、生物化学工程及发展简述

    1.生物化学工程及发展简述

    生物化学工程简称生化工程或生物化工,是生物化学反应的工程应用,是应用化学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将生物技术的实验室成果经过工艺及工程进行工业开发的学科。它既可视为化学工业的一个分支,又可认为是生物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生化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业技术,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也是化学化工技术的主要前沿领域。生物化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是最初的生物工程学概念,基因重组、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生化工程等在21世纪整合而形成了系统生物工程。发展生物经济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措施。生物技术是我国需求最迫切、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小的领域之一,我国将把生物技术作为当前科技发展的重点,把生物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培育的重点,把生物经济作为引领新经济发展的重点。在我国的“十二五”科技战略规划研究中,生物技术和产业化将是“十二五”布局的重点,突出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康领域的应用,努力使我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业大国。[1]

    2.食品生物技术及发展简述

    食品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中应用的一个学科。它包括食品发酵和酿造等最古老的生物技术加工过程,也包括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食品原料加工品质的基因、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制造食品添加剂、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培养,以及与食品加工和制造相关的其他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最新的研究状况表明,食品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将为食品工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展望21世纪基因食品的发展,未来生物技术不仅有助于实现食品的多样化,而且有助于生产特定需求的营养保健食品。[2]在与环境协调的粮食生产方式方面,生物技术将降低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并使农作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目前人们之所以对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存在争议(如对人类健康、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等),主要原因在于公众对目前的基因食品管理体系不够信任,科学家与公众也缺乏必要的沟通。因此,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随时公开基因食品的研究成果,以博取信任的方式与公众进行沟通。

    3.生物制药技术及发展简述

    生物制药技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生物药物制品的技术。生物制药现状:生物药物的阵营很庞大,发展也很快。目前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特别是合成分子结构复杂的药物时,它不仅比化学合成法简便,而且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我国的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确定了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3]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同时,国家将拿出100多亿元来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将从100多个新药中遴选出10多个,作为重大新药创制重点支持对象,这些原创新药可能成为打入欧美市场的先锋。在这些新药品种中,生物药和化学药居多,其中疫苗、单克隆抗体、蛋白质药物、抗癌药物等均有。

    二、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概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4]是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集应用文科、应用理科、工科及艺术学科于一体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6500余人。学院设有管理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生化工程、机械工程、印刷工程、应用外语7个教学系部,开设有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低空无人机操控与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水环境监测与保护、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生物制药技术;精密机械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商务英语、涉外旅游;印刷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包装技术与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影视动画等30个专业。“食品生物技术”等3个专业被评为市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食品微生物”、“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等7门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在我院的7个教学系部中,生物化学工程类专业占有重要比重,是我院的重点专业组群之一。其中开设的8个相关专业,占到全部专业的26.7%。因此,根据我院生物化学工程类专业教学的需要,学院图书馆建设具有生物化学工程特色的开放存取文献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由于纸质文献购买成本较高,采购资金相对紧缺,难以保证年购进生物化学工程类专业新书数量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单凭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资源,距离满足我院生物化学工程类教学和读者的需求差距较大。因此,图书馆应依据生物化学工程类专业文献建设和读者需求及时调整馆藏结构,加强开发利用互联网生物化学工程类开放获取文献资源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生物化学工程类纸质文献资源不足的缺陷,从而更好地为学院生物化学工程类教学服务。

    三、生物化学工程特色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建设

    1.开放获取运动与文献资源建设

    开放获取是一项学术共产主义运动,目的是通过互联网使所有用户都可以自由免费地获取所需要的学术文献信息资源和科学技术成果。2010年10月25-26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八届开放获取柏林国际会议”,[5]这也是开放获取柏林国际会议首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举办。它的召开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同时也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目前,我国生物化工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我国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是力争到2020年实现生物技术的跨越发展,使生物技术研发水平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生物新产业,形成2~3万亿元的产值,力争使中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业大国。我国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生物化工职业技术教育及大量生物化工类文献信息资源的有力支持,因此,与生物化工类有关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不失时机地抓住我国开放获取大发展的这一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生物化工类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大力加强生物化工特色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建设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强符合本院包括生物化学工程类在内的特色开放获取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逐步建设起各种类型的生物化学工程特色的文献资源及其数据库,逐步完善馆藏开放获取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第7篇:生物工程新技术范文

20世纪后半叶,物理学在此前建立起来的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量子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和许多重要物理实验基础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许多物理学的分支学科,如原子、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固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以及粒子物理等,都得到极大发展.与此同时,科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科间相互渗透和交叉综合.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产生了一系列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如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大气物理、海洋物理、地球物理等等.物理学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的实验方法向其他学科转移,促成各学科的发展并成为其组成部分.

20世纪后半叶,新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高技术包含的科学知识高度密集,综合性极高,如红外和红外成像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等,都无一例外地与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密切相关,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包括物理学在内的各学科的发展.

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知识密集性、综合性极高,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近几年来的局部战争向人们展示,现代战争在相当大程度上是高新技术的较量.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离不开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成就,如红外夜视、激光制导、激光雷达、三相弹等都与物理学原理和物理学实验技术密切相关.

这一切都表明,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中,物理学不但在历史上曾经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在20世纪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而且毫无疑问,21世纪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也必将处于主导地位,它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

大学物理课是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的作用一方面是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些都起着增强适应能力、开阔刘义洪盈赘大争物双教争敬沮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作用.学好大学物理,不仅对学生在校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物理课的这一作用,特别为许多专家、教授、高级工程技术专家所强调.

我国工科大学物理的学时一直少于理科.因此,目前实施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传统物理课内容在给定学时范围内一再精选后形成的.总的来讲,工科大学生的物理基础较薄弱,物理知识面也较窄,特别是近代物理和现代工程技术有关的物理基础和现代工程技术方面的新知识更显薄弱.如我们的课程基本要求中没有物性学、分子、原子核、粒子等内容;没有偏振光干涉、核磁共振、穆斯堡尔效应等内容;量子物理、统计物理等近代物理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知识甚为薄弱.这些内容,工科一般专业在后续课中多不再涉及,而它们恰恰是当今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所要涉及的,有些甚至已成为当今高新技术的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物理课内容“老的多、新的少”.因此,更新内容,加强现代物理和现代工程技术有关知识,特别是有关基础知识,是工科物理教学改革必须面向的首要问题.

二、工科物理课教学改革

工科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很复杂的,也是很困难的,不可能一嗽而就.应该坚持以下原则:不应改变物理课作为基础课的地位和作用,应着力研究现代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物理基础;要重点研究如何处理好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及有关近代内容的关系;应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上加大力度,与研究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还必须系统地研究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教学环节的改革.

工科大学物理课内容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强物理学基础(包括经典物理基础和近代物理基础),同时适当地介绍反映现代物理和现代工程技术的新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由于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时数少,只靠课程内容和体系本身改革回旋余地小,改革要将课内课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与课间关系诸方面综合考虑. 转贴于

(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应以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在保证经典的前提下,进一步精选经典物理内容,突出教学内容及能力培养,避免过分强调系统性和严密性等,在整个经典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加强近代思想;在近代物理基础的基本要求部分,加强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基础知识,以利于学生在校和离校后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加强现代工程技术物理基础专题,这部分内容应侧重物理原理,而不要停留在科普水平上,上述三部分内容的讲授学时,分别约占总学时的58%、27%和15%.

(二)开设物理类和技术类专题选修课(或讲座).物理类选修课:如现代物理导论、混沌、原子和分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嫡和信息、傅里叶光学、非线性光学、非线性力学等、技术类选修课:如现代工程技术专题、激光技术、光散射技术、全息技术、穆斯堡尔谱学、核磁共振技术、薄膜技术、换能器、红外技术、低温和超导等.选修课应着重物理概念、物理思想和方法,不追求数学严密性,不过分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教学手段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粉笔加教鞭不适应改革的需要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近几年来,有许多院校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实践证明,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可以改变信息的包装形式,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像集成在一起,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调动学生主动运用多种感观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活动,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发现.同时,这也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为教学的顺畅实施与高效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人,多媒体辅助教学必将成为21世纪教学手段的主体.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也应向智能化方向发展.1997年n月6日,中国物理学会正式宣布中国物理教育网建立.这就为网上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方便,物理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从网上获取信息服务于教学.名校、名师更应在网上传播自己的教法和经验,使大家受益.

第8篇:生物工程新技术范文

20世纪后半叶,物理学在此前建立起来的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量子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和许多重要物理实验基础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许多物理学的分支学科,如原子、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固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以及粒子物理等,都得到极大发展.与此同时,科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科间相互渗透和交叉综合.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产生了一系列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如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大气物理、海洋物理、地球物理等等.物理学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的实验方法向其他学科转移,促成各学科的发展并成为其组成部分.

20世纪后半叶,新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高技术包含的科学知识高度密集,综合性极高,如红外和红外成像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等,都无一例外地与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密切相关,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包括物理学在内的各学科的发展.

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知识密集性、综合性极高,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近几年来的局部战争向人们展示,现代战争在相当大程度上是高新技术的较量.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离不开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成就,如红外夜视、激光制导、激光雷达、三相弹等都与物理学原理和物理学实验技术密切相关.

这一切都表明,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中,物理学不但在历史上曾经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在20世纪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而且毫无疑问,21世纪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也必将处于主导地位,它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

大学物理课是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的作用一方面是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些都起着增强适应能力、开阔刘义洪盈赘大争物双教争敬沮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作用.学好大学物理,不仅对学生在校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物理课的这一作用,特别为许多专家、教授、高级工程技术专家所强调.

我国工科大学物理的学时一直少于理科.因此,目前实施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传统物理课内容在给定学时范围内一再精选后形成的.总的来讲,工科大学生的物理基础较薄弱,物理知识面也较窄,特别是近代物理和现代工程技术有关的物理基础和现代工程技术方面的新知识更显薄弱.如我们的课程基本要求中没有物性学、分子、原子核、粒子等内容;没有偏振光干涉、核磁共振、穆斯堡尔效应等内容;量子物理、统计物理等近代物理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知识甚为薄弱.这些内容,工科一般专业在后续课中多不再涉及,而它们恰恰是当今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所要涉及的,有些甚至已成为当今高新技术的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物理课内容“老的多、新的少”.因此,更新内容,加强现代物理和现代工程技术有关知识,特别是有关基础知识,是工科物理教学改革必须面向的首要问题.

二、工科物理课教学改革

工科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很复杂的,也是很困难的,不可能一嗽而就.应该坚持以下原则:不应改变物理课作为基础课的地位和作用,应着力研究现代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物理基础;要重点研究如何处理好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及有关近代内容的关系;应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上加大力度,与研究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还必须系统地研究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教学环节的改革.

工科大学物理课内容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强物理学基础(包括经典物理基础和近代物理基础),同时适当地介绍反映现代物理和现代工程技术的新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由于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时数少,只靠课程内容和体系本身改革回旋余地小,改革要将课内课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与课间关系诸方面综合考虑.

(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应以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在保证经典的前提下,进一步精选经典物理内容,突出教学内容及能力培养,避免过分强调系统性和严密性等,在整个经典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加强近代思想;在近代物理基础的基本要求部分,加强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基础知识,以利于学生在校和离校后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加强现代工程技术物理基础专题,这部分内容应侧重物理原理,而不要停留在科普水平上,上述三部分内容的讲授学时,分别约占总学时的58%、27%和15%.

(二)开设物理类和技术类专题选修课(或讲座).物理类选修课:如现代物理导论、混沌、原子和分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嫡和信息、傅里叶光学、非线性光学、非线性力学等、技术类选修课:如现代工程技术专题、激光技术、光散射技术、全息技术、穆斯堡尔谱学、核磁共振技术、薄膜技术、换能器、红外技术、低温和超导等.选修课应着重物理概念、物理思想和方法,不追求数学严密性,不过分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教学手段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粉笔加教鞭不适应改革的需要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近几年来,有许多院校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实践证明,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可以改变信息的包装形式,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像集成在一起,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调动学生主动运用多种感观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活动,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发现.同时,这也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为教学的顺畅实施与高效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人,多媒体辅助教学必将成为21世纪教学手段的主体.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也应向智能化方向发展.1997年n月6日,中国物理学会正式宣布中国物理教育网建立.这就为网上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方便,物理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从网上获取信息服务于教学.名校、名师更应在网上传播自己的教法和经验,使大家受益.

第9篇:生物工程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乳品工业;食品安全;高新技术;现代食品工程

目前,我国乳品工业的生产技术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造成乳品工业的发展受到制约。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的推行,有效提高了食品的质量和品质,为乳品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技术改革,极大地促进乳品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现将一一介绍现代食品工程的几种高新技术,并对其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研究适合乳品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高新技术的应用方式。

1乳品工业中应用的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

1.1微胶囊技术

自从微胶囊技术在食品业中推行之后,极大地改善了食品质量。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在保持食品新鲜度上做了有效提升,这也是依赖于微胶囊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乳品工业中,微胶囊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生产步骤,实现了大规模的生产[1]。同时,不仅在乳品的味道上保持了乳品原有味道,还提高了乳品的新鲜度保存时间,延长了乳品的使用期限。随着微胶囊技术的不断发展,乳品工业也在开发应用新的技术,包括最近的益生菌添加和微胶囊技术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二者的应用效率。

1.2超高压技术

从字面上分析,超高压技术就是指对食品的高温杀菌。这种技术的应用保障了食品质量安全,在食品保存时间上也有了显著的增加。另外,超高压技术如果应用在液体的食品上,可以产生一种叫做能量因子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提高食品的温度,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起到了杀菌的作用。在乳品工业中,超高压技术的应用,多数应用在后期,提高了食品成分的稳定性,有效保存了乳品类物质,大大提高了乳品的品质[2]。

1.3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又可分为荧光技术和固定化技术。生物技术中的荧光技术,一般应用在乳品的制作过程中,有效控制乳品中细菌的滋生。自从生物荧光技术应用在乳品工业之后,对乳品的检测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帮助,还确保了准确性。而生物技术中的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在保存乳品原有成分的情况下,有效延长了乳品的保存时间。

1.4膜分离技术

虽然我国与发达国家对于这种技术的应用处于同步阶段,但是因为我国工业水平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该技术的应用效果相对较低。随着技术研究的深入,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我国食品工业对该技术的应用将逐渐成熟。这种膜分离技术分别是通过浓度差梯度、压力差梯度或电视梯度作为推动力,让分子在膜之间进行运动隔离,以达到不同组分的分离。

2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的发展前景

2.1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将被运用到更多的食品生产中

从上述关于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在食品业、乳品工业中的应用情况的分析不难看出,这些高新技术对于食品品质的提高提供了助力,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从客观上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3]。在这样的情况下,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是毋庸置疑的,除了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之外,在其他食品制作生产过程中,高新技术的应用也会保障食品的安全,提高食品的品质,实现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共赢。

2.2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将会不断提高

虽然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乳品工业的发展,在乳品质量安全性和品质上提供了保障。但其在乳品工业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食品业对于高新技术的研究力度一定要保持足够的重视和投资力度,且根据不同的食品企业,对技术的应用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相应调整,提高技术的应用效率,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提升食品品质。

3结语

从长远全面的角度来看,食品产业的发展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的,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品质要求、安全性要求也在不断地增加,食品业面临如此的现状,必须严格控制食品的质量安全。将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应用到乳品工业的生产制作过程中,利用高新技术的原理,延长乳品的保存时间,提高乳品的品质。此外,乳品的质量是需要借助高新技术来检测的。所以,高新技术的研发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应用合适的技术,提升高新技术在乳品工业的使用效率,保障乳品的质量安全,提高整个乳品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刘平.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生物技术世界,2014(11).

[2]缪铭,费颖.高新技术在现代乳品工业中的应用.中国乳业,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