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范文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精选(九篇)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

第1篇: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c)-0144-03

近年来,接受血液透析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血液透析患者病情极为严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出现放弃的念头。病人消极的心理,对治疗带来极大的不利,要提高患者依从性,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心理护理干预是关键。该研究对2012年2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有60例患者。研究组60例患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6~80岁,平均(65.81±10.43)岁;对照组60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16~78岁,平均(65.66±10.2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即未出现意识障碍及无精神病病史,智力正常,在医院接受治疗,均进行时常3个月以上的血液透析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每周进行透析两次或者是三次,所有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均未出现出血以及感染等现象,在知情的情况下参与该次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常规护理治疗,既包括日常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护理、保持病房舒适环境护理、给患者清除分泌物护理等。在此基础上给予60例对照组患者心理护理治疗,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 开展心理护理,第一步是对患者进行心理学测评,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此时使用SCL-90自评量表,每一个患者都会得到一份自评问卷,由患者自己独立完成问卷的填写工作,测评中有抑郁、恐怖、焦虑、强迫症、精神病以及人际关系敏感等项目组合而成,对阳性项目、阳性均分进行分析,从而对总体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病情越严重。在测量之前,患者需要查看问卷上的说明,在现场完成问卷工作,填写完毕之后,立马回收,医护人远对患者的问卷做综合分析[1]。

1.2.2 与患者保持良好的关系 现如今,在护理工作中常常出现病患纠纷现象,对护理工作与病人的治疗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需要护士与病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护理工作才可顺利开展。因此,护士每天要主动与患者聊天,倾听患者的心声,至少交流2次/d,谈话的时间至少为20 min/次,在聊天过程中,注意语言要亲切和蔼,对患者起到鼓励开导的作用,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在交谈的过程中,让患者了解到自己的病情并非自己所想的那样,无法治疗,积极配合医生,按时进行透析治疗,就可以缓解症状,生存下去。可以列举成功案例的方式来鼓励患者,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其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尽量安排护理技术精湛的护理人员来负责工作,因为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病情十分严重,护士常常陪伴病人走完生命中最后一段路程,技术精湛的护士进行护理,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赖,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因护士优质的护理而有所提高。

1.2.3 和病人家属建立起友谊的桥梁 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关系,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属心理压力巨大,不但要面对了患者随时离开自己的可能,还要面对沉重的经济压力,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情严重,治疗时需要巨额的医疗费,对普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患者自身也感觉到愧疚,若是家属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家属不给予精神上的支持,患者很难坚持下去[2]。此时,护理人员和与患者家属保持好联系,让家属了解家属的支持对患者的重要性,大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所产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多是家属所造成,因此,在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但要重视对患者的护理质量,还需要重视与患者的关系。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家属保持良好的关系,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在交谈过程中,注意语气,采用热情的态度进行交谈,对存在经济困难的家庭,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家属的倾诉,学会换位思考,对家属表示理解,在交谈过程中安慰患者的家属,说话语言不可对家属造成刺激,赢得患者家属的信任,这样才可让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对家属存在的困难表示理解与同情,家属信任护理人员之后,会主动积极参与护理工作,听从护理人员的指导,与护理人员共同对患者进行护理[3]。在护理中,家属与护理人员共同为患者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实现人性化护理,例如,在患者的病房中安装温馨的窗帘,营造温暖的感觉,在病房中安装饮水机、微波炉等,方便使用,让患者感觉像在家里一样。

1.2.4 不同心理问题患者的护理方法 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常常存在各种负面心理,例如焦虑,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情严重,患者需要在透析治疗中维持自己的生命,不仅感受到疾病所带来的痛苦,还存在恐惧感,焦虑心理必然存在,当患者产生焦虑心理时,护理人员可向患者讲述治疗的方法,并通过讲述成功案例的方式来树立患者的信心,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惧[4]。其次,患者还产生抑郁心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长期处于治疗的过程中,与外界接触比较少,甚至是已经远离了亲朋好友,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参予任何社交活动,时间一长则会出现抑郁。此时,护理人员要与家属相互合作,与患者聊天、沟通,家属鼓励身边的亲朋好友来医院探望患者,避免患者产生被抛弃的心理,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参与一些户外活动与户外康复锻炼,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消除患者的抑郁心理。另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还会出现依赖心理,主要原因是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行动不方便,大部分时间是由护理人员或者是家属照顾,时间一长,患者便习惯于别人照顾,存在自己无法生活自理的错误思想,从而产生依赖心理。此时,护理人员要开导患者,让患者积极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鼓励患者不要对治疗失去信心,做自己可以做的事,对疾病有帮助,或者是在家属的协助下去完成一些生活琐事,例如吃饭、梳头、穿衣服等,患者可以自己完成这些事之后,感觉自己可以减少家人的负担,对生活由充满了希望。

1.3 观察指标

使用症状自评表即SCL-90对患者的心理情况作测评,此表有90个症状,对每一个症状进行分级,分为5级,计算出总分,总分的高低表示患者病情的轻重,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均在患者入院前与护理之后进行测评,分析问卷数据。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17.0为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

2 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的研究组患者消极的情绪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负性心理均得有一定的改善。在SCL-90评分上,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维持血液透析疾病的治疗中,患者常常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而且进行血液透析,所花费的医疗费用比较高,患者长时间住院治疗,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在治疗中看一些医疗器械,或者是自己的病情一天天恶化,难免会产生焦虑、抑郁以及恐慌等各种心理。患者这些负性心理在治疗过程中,若是得不到改善,则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诱发患者产生放弃治疗,甚至是轻生的念头,此时,良好的心理护理是关键。

第2篇: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血液透析并发肾性骨病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6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由责任护士按照护理路径的实施步骤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透析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中心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对并发肾性骨病患者能延缓肾性骨病的发展,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改善肾性骨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肾性骨病;生活质量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0.012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开发的护理标准化工具,是由医师、护士与其他人员共同合作,以提供最恰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护路线,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护计划[1]。慢性肾脏病并发肾性骨病患者(ROD)是严重危害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近年有关资料表明,ROD的发病率、患病率明显上升,因此ROD的防治,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医疗问题。ROD是指慢性肾脏病时矿物质及骨代谢的异常,可发生于慢性肾病早期,贯穿于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整个过程,并随之进行性加重[2]。我院为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对ROD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给患者提供最恰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护路线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符合ROD[国际肾脏(2009):KDIGO(CKD-MBD)]诊断标准的血液净化中心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60例,男97例,女63例。年龄23~65岁,平均42岁。慢性肾衰竭病程1~60个月。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2例,慢性肾盂肾炎15例,高血压肾损害55例,糖尿病肾病18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和健康宣教,

观察组按照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CNP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首先将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ROD患者随机平均分配给10位在血透室工作3年以上,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较强的责任护士。由责任护士按照护理路径的实施步骤进行干预,并严格执行CNP内容,责任制护士先评估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状况、生活饮食习惯、现阶段肾性骨病的类型、检验检查结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具体指标见评价方法),然后根据CNP的顺序性和时间性实行CNP,以临床护理路径开始后6个月开始评估肾性骨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每6个月1次,以此作为CNP的效果评价具体如下:

1.2.1计划准备阶段护士长带领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全员教育,护士承担了管理、设计、协调患者参与沟通与宣教的任务,并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评价、修正不足等工作。按CNP要求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收集患者资料。一般状况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对于肾性骨病的认知程度、家庭状况、生活饮食习惯、家庭支持程度及患者在家庭中的地位等;对于疾病自身感受的评估包括患者是否自觉有疼痛、骨折(主要是腰,背,髋,膝关节)及其严重程度,是否有皮肤瘙痒,是否出现抽搐症状,是否有肌无力感,是否经常失眠及与疼痛的关系等。评估患者肾性骨病相关检验检查结果包括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KP)、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骨密度检测及X线检查。

1.2.2制定阶段(1)专家制定。由科主任、护士长、专科医师、责任护士依据CNP工作模式共同制订。(2)制定与临床路径相配套的诊疗护理标准,如ROD检查、护理、用药流程图、临床监控指标与评估指标、变异分析等。(3)分别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护士版本(将护理活动的顺序以及时间的安排尽可能地达到最优化,该表格采用项目、时间矩阵的工作流程图格式,横轴为时间,纵轴为诊疗护理项目,包括相关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健康教育等护理手段)与患者版本(用药安全、活动安全知识等),通俗易懂,形式活泼,以台历、简易手册形式为主,并指导患者阅读。护理路径护士版本的具体内容为:①进入规律透析时,分配合适责任护士,完善ROD相关检验及评估患者一般信息、ROD相关症状,由责任护士跟踪结果,完善ROD症状体征表格,患者生活质量表。②进入规律透析1个月,根据检验结果及相应症状分析ROD相应状态,找出不良状态原因(如高磷饮食、透析不充分、未及时服用药物等),进行相应干预,督促患者完成,对于无症状者,也应做好ROD预防教育。③进入规律透析3个月,再次检验患者相关指标,评估患者相关症状,结果比较,对于改善不佳者,寻找原因,评估实行难点,帮助患者制定详细计划,告知ROD治疗的长期。④进入规律透析5个月跟踪检验结果及相应症状,对于药物治疗者,告知每种药物具体服用方法,督促患者正确服药,及时检验,适时更换药物,完善患者ROD症状体征表,针对相应难点进行持续改进。⑤规律透析6个月,护士长专人质控,根据具体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变异;及时发现问题,再次评价,再次改进进入下一循环。

1.2.3实施改进阶段严格按路径执行和记录,在执行过程中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病情变化做适当调整,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康复为原则进行修改与完善,并在表格中注明调整原因。

1.2.4监测及评价阶段(1)采取护士长专人监控,保证实施的落实;每周进行资料汇总,对患者完成检查情况、治疗进程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并重审护理路径,再次实施,再次评价。(2)分析变异。变异分析过程是为临床路径提供信息反馈的过程。一旦发现变异,应详细记录,并分析产生变异的可能原因及时与医师讨论并加以修正。及时查明原因,尤其是注意分析路径、医师以及患者3方面原因。

1.3评价方法以肾性骨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标准进行评价。(1)主观生活质量的评估,借助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以试卷问答的形式进行评价,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动能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分值在75分以上的为良好,25~75分为中度,低于25分的为差。观察时间6个月。(2)客观生活质量的评估,可通过患者实验室检查数据变化来评估,包括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水平,以骨密度检测、X线检查作为辅助评估标准。观察时间6个月。(3)满意度调查表由血透中心和护理部共同制定并评价。满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4)健康教育掌握情况,科室自制健康教育掌握登记表,健康教育掌握情况计算方法为:根据表格计算患者掌握所得分数,分值在80分以上的为良好,25~75分为中度,低于25分的为差。(5)透析费用包括透析期间用药及治疗费用。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2统计软件,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统计量表得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掌握情况、透析费用和满意度评分比较(表2)

3讨论

结果显示,观察组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后主观评分、客观检验结果、透析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提高专科护理水平,降低患者治疗费用,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缓解患者的躯体痛苦和精神压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1临床护理路径创新性和可行性CNP是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开发的护理标准化工具,是由医师、护士与其他人员共同合作,以提供最恰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护路线,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护计划;几乎所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都发生ROD,临床上以骨痛、骨折、骨变形为主要特征,患者常会感到骨关节酸痛、行走无力,亦有骨骼变形、容易骨折、皮肤瘙痒破溃等不适,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3-4]。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基本属于门诊患者,其长期透析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及经济压力巨大,与其他住院患者在就医流程、心理特点、护患关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医护人员很难做到24h不间断护理。观察组ROD患者从准备、制定、实施及改进、监测及评价4个阶段进行的CNP护理,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治疗费用,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为ROD患者实行CNP,从而改善相关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创新性及可行性。

3.2CNP用于ROD能降低患者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ROD是指慢性肾脏病时矿物质及骨代谢的异常,可发生于慢性肾病早期,贯穿于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整个过程,并随之进行性加重[5]。现代透析的目的,一是尽量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二是努力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6]。因此,生活质量是评价长期透析患者健康状况与预后的重要指标。对肾性骨病患者实行CNP,为患者提供最恰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护路线,为门诊患者的护理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以解决对ROD患者难以护理的相关问题,从而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的依从性,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3在血液净化中心实行CNP的重点在于对ROD患者进行有规划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健康教育目前国内CNP研究虽然较多,但多局限于在普通病房实行,于血液净化中心实行CNP护理的研究仍较少。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基本属于门诊患者,由于长期血液透析治疗,昂贵的血液透析费用是血透患者的沉重负担,一旦无法支付治疗费用随时面临生命危险,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与住院患者在就医流程、心理特点、护患关系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而肾性骨病患者的主要症状可以通过日常临床护理和家庭护理来缓解,因此,为肾性骨病患者实行CNP,指导患者实现较好的临床护理配合家庭护理,更好地改善相关症状,降低治疗费用,提高其生活质量,为临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瑞波.临床路径实施现状的探讨及展望[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6):732-733.

[2]易扬,路建饶,郭志勇.血液透析患者低转化性肾性骨病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5):465-467.

[3]蔡淑兰,刘雨丰,陈长香,等.护理干预对肾性骨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6):1581-1582.

[4]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9-61.

[5]杨丹丹,贾琳娅.开展临床路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2):58-59.

[6]吴小平,谭建辉.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49-50.

第3篇: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人性化

人性化护理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在对精神科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时,需要充分理解患者、尊重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进而提升整体护理水平[1]。本课题抽取从2012年6月到2013年6在本院就诊的72例精神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36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通过观察与分析,发现患者对人性化护理有很高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从2012年6月到2013年6在本院就诊的72例精神科患者,其中男患者39例,女患者33例,年龄在19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岁。病程在6个月至2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0.25年。所有患者中,躁狂症有25例,抑郁症有30例,精神分裂症有1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36例。两组在年龄、症状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与分析,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注意患者的饮食以及镇静等[2]。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在护理人员层面上实现人本管理,在此基础上,实现护士人员的平等原则,使她们全身投入到人性化护理中去。(2)提升护士的个人素质,既要加强护士人员的职业培训,又要加强护士人员的礼仪培训。(3)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越的护理环境,充分理解并尊重患者,无论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3]。做好以上工作,再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进行护理前后患者心理抑郁与焦虑、护理满意度以及存在的护患纠纷进行分析对比。

1.3疗效判定

在判定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上,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1)非常满意:患者心理抑郁、焦虑等症状鲜少出现,护患关系良好。(2)比较满意:患者有轻度的心理抑郁、焦虑症状,护患关系比较好[4]。(3)不满意:患者有严重的心理抑郁、焦虑症状,护患关系很差。其中,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的患者例数+满意的患者例数)/患者总例数(n)×100%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后,很多患者出现心理抑郁、焦虑等症状,而观察组进行人性化护理后,患者抑郁、焦虑等症状鲜少出现。根据下面两组精神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表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高达94.44%,而对照组仅有58.33%。鉴于此,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精神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n・%)

组别 n(例)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 36  

29

  5 2 94.44%

对照组 36 12 9 15 58.33%

 

3.讨论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充分认识到对精神科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的质量。人性化护理的原则是“以人为本”,这样在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时,便不单一化地只重视患者的疾病,而是需要从患者的角度多做考虑,充分理解、尊重患者,在提升医护人员自身素质与文化修养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这样,不但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而且还大大地提升了护理的质量。还认识到,对精神科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很好地维持了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有效地降低了患者投诉的发生[5]。人性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以端正的服务态度,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利用和患者交流沟通的机会,促进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让患者感受到护理的完善性与科学性,以此降低患者投诉情况的发生,这样便大大地降低了护患之间的纠纷[6]。本课题抽取从2012年6月到2013年6在本院就诊的72例精神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36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两组患者在心理抑郁与焦虑、护理满意度以及存在的护患纠纷进行分析对比。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对精神科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具有非常优良的效果。另外,对精神科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护理中的“人文关怀”,从而促进医院医疗水平的发展。

综上所述,对精神科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的质量、能够很好地维持了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有效地降低了患者投诉的发生、也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护理中的“人文关怀”,从而促进医院医疗水平的发展。鉴于此,对精神科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非常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平.人性化服务在医院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1,09(11):34-36.

[2]刘惠英.中心注射室实施分组护理的效果评估[J].现代医药卫生,2013,08(11):12-13.

[3]何杰.人性化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7(15):45-48.

[4]李萍.剖宫产手术的配合及人性化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2,08(13):67-69.

第4篇: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范文

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2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SCL-90自评量表测评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的研究组患者消极的情绪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http://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护理干预;病人

[中图分类号] R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c)-0144-03

[作者简介] 曾泽英(1973.6-),女,湖南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近年来,接受血液透析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血液透析患者病情极为严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出现放弃的念头。病人消极的心理,对治疗带来极大的不利,要提高患者依从性,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心理护理干预是关键。该研究对2012年2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有60例患者。研究组60例患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6~80岁,平均(65.81±10.43)岁;对照组60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16~78岁,平均(65.66±10.2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即未出现意识障碍及无精神病病史,智力正常,在医院接受治疗,均进行时常3个月以上的血液透析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每周进行透析两次或者是三次,所有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均未出现出血以及感染等现象,在知情的情况下参与该次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常规护理治疗,既包括日常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护理、保持病房舒适环境护理、给患者清除分泌物护理等。在此基础上给予60例对照组患者心理护理治疗,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 开展心理护理,第一步是对患者进行心理学测评,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此时使用SCL-90自评量表,每一个患者都会得到一份自评问卷,由患者自己独立完成问卷的填写工作,测评中有抑郁、恐怖、焦虑、强迫症、精神病以及人际关系敏感等项目组合而成,对阳性项目、阳性均分进行分析,从而对总体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病情越严重。在测量之前,患者需要查看问卷上的说明,在现场完成问卷工作,填写完毕之后,立马回收,医护人远对患者的问卷做综合分析[1]。

1.2.2 与患者保持良好的关系 现如今,在护理工作中常常出现病患纠纷现象,对护理工作与病人的治疗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需要护士与病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护理工作才可顺利开展。因此,护士每天要主动与患者聊天,倾听患者的心声,至少交流2次/d,谈话的时间至少为20 min/次,在聊天过程中,注意语言要亲切和蔼,对患者起到鼓励开导的作用,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在交谈的过程中,让患者了解到自己的病情并非自己所想的那样,无法治疗,积极配合医生,按时进行透析治疗,就可以缓解症状,生存下去。可以列举成功案例的方式来鼓励患者,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其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尽量安排护理技术精湛的护理人员来负责工作,因为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病情十分严重,护士常常陪伴病人走完生命中最后一段路程,技术精湛的护士进行护理,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赖,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因护士优质的护理而有所提高。

1.2.3 和病人家属建立起友谊的桥梁 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关系,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属心理压力巨大,不但要面对了患者随时离开自己的可能,还要面对沉重的经济压力,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情严重,治疗时需要巨额的医疗费,对普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患者自身也感觉到愧疚,若是家属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家属不给予精神上的支持,患者很难坚持下去[2]。此时,护理人员和与患者家属保持好联系,让家属了解家属的支持对患者的重要性,大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所产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多是家属所造成,因此,在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但要重视对患者的护理质量,还需要重视与患者的关系。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家属保持良好的关系,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在交谈过程中,注意语气,采用热情的态度进行交谈,对存在经济困难的家庭,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家属的倾诉,学会换位思考,对家属表示理解,在交谈过程中安慰患者的家属,说话语言不可对家属造成刺激,赢得患者家属的信任,这样才可让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对家属存在的困难表示理解与同情,家属信任护理人员之后,会主动积极参与护理工作,听从护理人员的指导,与护理人员共同对患者进行护理[3]。在护理中,家属与护理人员共同为患者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实现人性化护理,例如,在患者的病房中安装温馨的窗帘,营造温暖的感觉,在病房中安装饮水机、微波炉等,方便使用,让患者感觉像在家里一样。

1.2.4 不同心理问题患者的护理方法 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常常存在各种负面心理,例如焦虑,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情严重,患者需要在透析治疗中维持自己的生命,不仅感受到疾病所带来的痛苦,还存在恐惧感,焦虑心理必然存在,当患者产生焦虑心理时,护理人员可向患者讲述治疗的方法,并通过讲述成功案例的方式来树立患者的信心,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惧[4]。其次,患者还产生抑郁心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长期处于治疗的过程中,与外界接触比较少,甚至是已经远离了亲朋好友,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参予任何社交活动,时间一长则会出现抑郁。此时,护理人员要与家属相互合作,与患者聊天、沟通,家属鼓励身边的亲朋好友来医院探望患者,避免患者产生被抛弃的心理,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参与一些户外活动与户外康复锻炼,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消除患者的抑郁心理。另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还会出现依赖心理,主要原因是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行动不方便,大部分时间是由护理人员或者是家属照顾,时间一长,患者便习惯于别人照顾,存在自己无法生活自理的错误思想,从而产生依赖心理。此时,护理人员要开导患者,让患者积极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鼓励患者不要对治疗失去信心,做自己可以做的事,对疾病有帮助,或者是在家属的协助下去完成一些生活琐事,例如吃饭、梳头、穿衣服等,患者可以自己完成这些事之后,感觉自己可以减少家人的负担,对生活由充满了希望。

1.3 观察指标

使用症状自评表即SCL-90对患者的心理情况作测评,此表有90个症状,对每一个症状进行分级,分为5级,计算出总分,总分的高低表示患者病情的轻重,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均在患者入院前与护理之后进行测评,分析问卷数据。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17.0为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

2 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的研究组患者消极的情绪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负性心理均得有一定的改善。在SCL-90评分上,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在维持血液透析疾病的治疗中,患者常常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而且进行血液透析,所花费的医疗费用比较高,患者长时间住院治疗,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在治疗中看一些医疗器械,或者是自己的病情一天天恶化,难免会产生焦虑、抑郁以及恐慌等各种心理。患者这些负性心理在治疗过程中,若是得不到改善,则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诱发患者产生放弃治疗,甚至是轻生的念头,此时,良好的心理护理是关键。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情绪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护理人员要提高护理质量,首先要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详细分析,掌握患者诱发不良心理的主要原因,再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开展护理。血液透析这个词对普通人而言,都具有恐吓力,为了使患者配合护理工作,消除恐惧心理,在护理前,护理人员可向患者讲诉关于透析方面的知识,让患者明白血液透析治疗原理,在治疗过程中,会发生的不良反应,在实际透析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由于患者对这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就不会惊慌,并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新的生活[5]。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负性心理比较严重,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在护理之前,使用测评表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做测定,测评量表示临床上常使用的一种医疗器具,可掌握到患者是否存在心理障碍,以制定护理计划。该研究对2012年2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患者表现最显著的症状为抑郁症,改善抑郁症的有效方法就是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干预之后,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在躯体化、抑郁、焦虑以及神经病性上的评分分别为1.72±1.03、1.64±0.34、1.60±0.53、1.79±0.20,对照组患者在在躯体化、抑郁、焦虑以及神经病性上的评分分别为1.83±1.24、1.90±0.34、1.95±0.51、1.81±0.21,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吴春兰等[6]在《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中提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韦美丹等[7]在《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过心理干预之后,抑郁、焦虑以及症状自评表的评分,均显著下降,这与该研究结果相符,由此可见,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该研究中,经过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在生活质量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群体,在治疗过程当中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状况与生活质量[6]。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护理技术,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工作,并指导家属如何开展心理护理,共同与患者面对疾病,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改善身体状况。综上所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医学界中推广使用。

http://

参考文献

[1] 侯永梅,胡佩诚,王梅,等.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2):265-273.

[2] 林春芳.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21(35):73.

[3] 黄世萍,汪祝琴.维持性血液透析远期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125-126.

[4] 侯永梅,胡佩诚,王梅,等.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65-273.

[5] 阳康丽.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133-134.

[6] 吴春兰,袁利,陈永华.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5(5):415-416.

[7] 李美秀,李小琴.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l):106-107.

第5篇: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范文

ABSTRACT:Aim In this paper, we aimed to analysis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 catheter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Methods We divided th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Otc 2012 to Otc 2013 into 2 groups, control and observe group. Control group patients received normal nursing while observe group received normal and mental nursing. Results Observed group showed improved satisfaction, anxiety and complications with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

Key words: neurology; usual care; mental nursing; catheter encumbrances; complications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常发生尿失禁、尿潴留等现象,对患者生活及恢复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3]。留置导尿管在临床上能减轻上述症状,并能准确记录患者尿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留置导尿管容易造成细菌的繁殖,也可能会对患者的尿道造成损伤,影响患者的正常病情恢复,并可能导致尿路感染或者漏尿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4-6]。临床护理对患者并发症的减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我院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神经内科诊治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n=40)进行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n=40)在常规方法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抗焦虑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对我院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神经内科诊治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34例,女性46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1.4±6.9岁,病程1.2±0.3月。

1.2 方法

1.2.2 常规护理方法

导尿管置入前: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并在导尿管置入前用液状石蜡油将导尿管前端进行充分的润滑,依据患者的情况将导尿管妥善的置入。

导尿管置入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置入导尿管后进行性定时的状况监测,建议患者多卧床休息,协助导尿管置入患者进行适当的膀胱功能训练。在协助患者的训练阶段,护理人员和患者应密切留意导尿管及引流袋的位置,同时对尿道口进行消毒,防止尿道感染,并定期对患者的引尿袋进行更换,密切留意引流袋防止其尿液回流。

1.2.3 心理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增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多给患者讲述康复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的紧张及焦虑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护理工作者还要做好协调沟通工作,患者出现任何的不适感或者不良反应,应立即报告临床医生,积极进行处理。对患者态度要和蔼,与患者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进行治疗。

1.3 临床分析指标

本文比较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护理之后的护理满意度、焦虑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的焦虑程度评分采用HAMD标准进行评分分析。

3 讨论

脑卒中后患者多出现尿潴留、尿漏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对患者康复产生严重的影响[7-8]。因此,要加强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增强患者疾病恢复的信心,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大多数需要卧床休息,因此护理工作者应密切留意患者的导尿管,防止导尿管被牵拉。对于神经科的患者尤其要注意患者处于烦躁或精神状态不佳时发生自行拔管的现象。另外,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尿道口括约肌松弛或者纤维化容易发生尿液渗漏的现象,在选择导尿管类型是应尽量选择较粗型号的导尿管。感染也是临床上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因此,护理过程中要经常对患者进行相关部位的消毒,防止恢复过程中发生感染,加重病情[9-11]。

第6篇: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女性 不孕患者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56-02

1 引言

当前,女性不孕症患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孕症通常是指婚后有有正常的性生活一年,在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情况下,女性不能怀孕。女性不孕症患者明显增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青年人生育年龄后延,社会压力,生活环境的污染、生殖系统疾病等,都会给女性生育带来不良影响[1]。不孕症已经成为当代人的第3大疾病。不孕症造成家庭的悲哀,给女性不孕症患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产生抑郁,直接影响到夫妻双方的感情,威胁家庭的稳定。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状态处于巨大压力下,产生了很多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护理治疗。通过对女性不孕患者查找不孕症病因,加强心理治疗,使不孕症治疗与心理治疗同步治疗, 才能提高女性的受孕概率。我国一些学者对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状态进行了研究。例如:陆亚文等认为, 半数以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存在抑郁,并且这些女性不孕症患者比那些正常生育妇女具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张玉新经过研究认为, 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要比正常育龄妇女明显高些。徐苓等认为,对女性不孕症患者不但要进行药物治疗,而且心理支持和精神上理解及其重要。何绍洁等研究揭示,对女性不孕症患者采取心理干预的措施,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提高女性不孕患者的受孕概率。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对2009年2月- 2010 年2月来本医院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开展的问卷调查活动,揭示了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参考。

2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的对象

此项研究是在2009年2月- 2010 年2月来本医院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160例,她们不存在严重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

2.2 研究方法

2.2.1 针对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不孕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①女性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龄;②不孕症情况,包括是否从未妊娠、不孕时间;③不孕症与性生活频率的影响;④不孕症对夫妻感情的影响;⑤女性不孕症患者与亲属关系的紧张程度;⑥社会对女性不孕症患者的态度。

2.2.2 为测定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本研究采用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HAD)。HAD是一种包括14个项目的自评量表[2]。其中焦虑及抑郁分别为7项,每项以0~3 级的4 级制分别评定焦虑和抑郁,凡7分以下者为无抑郁症状,8~10 分为可疑抑郁病例,11 分以上为确诊抑郁病例。

2.2.3 对参与调查的女性不孕症患者要求认真填写“不孕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和“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HAD)” [3]。

3 研究结论

此项研究共调查160例不孕症妇女。共回收140份“不孕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以及160份 “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

3.1 调查的不孕症妇女的基本信息。在160例不孕症患者中,具有原发女性不孕症124例,继发不孕症36例。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30. 6 ±2.4) 岁。有效问卷140份职业结构分析表明,干部24例占17 %,农民50例占36 % ,工人48例占34 % ,自由职业者18例占13%。

136份有效问卷的文化程度的划分,大专以上学历48例占35% ,中学文化程度64例占47 % ,小学文化程度24例占18 %。患不孕症的时间为1~14 a ,中位时间6 a。(图表1)

120份有效问卷对经济条件的划分,月收入在800元以下24例占20%,月收入在800~1500元60例占50%,月收入1500~2000元36例占30%.对于不同经济条件的女性不孕者患者的焦虑状况也是不一样的。经济收入越高,女性不孕者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低。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女性,可以寻求更多的途径和方法去解决不孕症状,减轻了内心的急躁和紧张情绪。

132份不孕症患者的夫妻关系中调查有效问卷表明,对夫妻关系没有影响104例占79%;夫妻关系紧张的28例占21%。136份女性不孕症患者与亲属关系的紧张程度的关系有效问卷表明,相处和睦的96例占71% ,紧张或一般的40例占29 %。140份不孕症患者的夫妇性生活情况调查中,认为对性生活没有影响的116例占83 % ,认为有影响的24例占17 %。社会对待女性不孕症的态度,女性不孕症患者感到无所谓的36例占23 % ,不甘认可的52例占33%,感到痛苦和有压力的72例占45%。

3.2 对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与不孕的相关分析表明。160例不孕症妇女的焦虑及抑郁测评显示,轻度抑郁者72例,抑郁者46例,抑郁发生率为74% ,抑郁评分(7.25±2.18) 分;轻度焦虑者24例,焦虑者18例,焦虑发生率为26. 0 % ,焦虑评分(6.30 ±3.24) 分。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与不孕情况的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的女性不孕症患者焦虑评分之间差异显著。各种女性不孕症患者的自身心理状态的抑郁评分差异也很显著性,几种女性不孕症患者与亲属关系的抑郁评分间差异存在显著性。而职业、不孕对性生活的影响与抑郁和焦虑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 不同文化程度的女性不孕症患者焦虑评分( x ±s ,分)

4 讨论分析

女性不孕症异于女性其他的疾病,相对于其他女性疾病,传统观念对女性不孕症患者影响较大。因此,女性不孕症患者承受的来自家庭、社会的心理压力要比身体疾病更为痛苦。社会和家庭将不孕的压力加在了女性身上,在不孕症临床治疗上愈加重视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应激现象。通过不孕症的临床研究发现,过度的抑郁或焦虑影响生育,导致妇女停经、输卵管痉挛,宫颈黏液的变化及其他障碍而造成不孕[4]。

本此调查160例不孕症妇女的焦虑发生率为26.0% ,抑郁发生率为74.0%。这些数据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焦虑情绪变化和抑郁发生。由此表明,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直接表明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与不孕症有很大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不同文化程度的女性不孕症症患者的相关分析,文化程度低的女性不孕症患者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而文化程度高的女性孕症患者可以正确理解其在社会中承担的角色,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有助于减轻其心理压力。因此,本项研究证实了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其文化程度相关。而女性不孕症患者对不孕的态度表明,女性对不孕症的事实的排斥越大,其心理压力就越大。这是由于她们过分纠结于不孕症的事情,导致其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强烈关注是否怀孕,增加了其心理负担。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对不孕的态度相关。而女性不孕症患者与亲属间的关系调查表明,亲属关系和睦的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压力较小;相反关系紧张者的心理压力大。因此, 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其亲属的关系相关。总之, 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多种因素相关,关注多种因素对女性不孕症的影响。对女性不孕症患者采取躯体治疗,同时注重分析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采取心理护理治疗,这是对女性不孕症治疗的新发展[6]。

5 对女性不孕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策

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与不孕症的密切相关,不孕症影响女性患者的心理状态,而不良的心理状态过来影响女性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心理护理对女性不孕症患者来说具有积极效果。

5.1 健全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支持系统

社会环境对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压力常常影响其应对方式,导致其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社会应对女性不孕症患者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其亲属应对其帮助和精神支持。在不孕症治疗早期, 女性不孕症患者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其丈夫的关心和支持,夫妻关系越亲密,使她们承受压力能力增强,社会应为女性不孕症患者建立心理支持系统,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才有利于女性不孕症患者调整心态, 消除心理障碍,减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加受孕机会。

5.2 给予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疏导

不孕症的心理障碍会导致女性焦虑不安,急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心理疏导,可转移她们的不良情绪,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提供诉说她们烦恼的机会。特别是夫妻之间的诉说,更能缓解女性的压力。护理人员应调节夫妻关系,缓解女性承受的压力,减少女性不孕症患者的抑郁和不安等情绪。护理人员提供适当的心理疏导,可以促进女性不孕症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增强她们治疗的信心,提高受孕率。

5.3 提高女性不孕症患者对不孕症的认识

女性不孕症患者在知道更多的不孕症知识后,能够提高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为她们提供有效的预防、治疗不孕症的信息。很多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基于于对生育、妊娠的不良认知。护理人员应科学指导女性不孕症患者学习不孕症的知识,例如:生殖的一般知识、导致不孕症的常见原因、有关不孕症的治疗过程及可能结果等。护理人员应为她们建立良好的认知模式, 缓解其不良的心理压力[6]。

5.4 保护女性不孕症患者的隐私

对于女性的不孕症患者的个人隐私方面,医护人员应给予尊重和严格保密, 应对探讨的有关性和婚姻方面的问题给予保护,这样消除女性患者对不孕症的焦虑、抑郁以及羞耻感,促使她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为顺利治疗不孕症创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护理人员对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隐私保护,可以加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对她们进行关心和体贴,缓解女性患者的紧张、焦虑等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6 结论

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多种因素相关,关注多种因素对女性不孕症的影响。对女性不孕症患者采取躯体治疗,同时注重分析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采取心理护理治疗,这是对女性不孕症治疗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西茹,李尚为,李蕾. 不育症患者心理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 生殖医学杂志, 2005,(02) .

[2] 李秋月. 不孕症患者心理治疗疗效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 2004,(11) .

[3] 陈丹,喻坚. 不孕不育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J].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6,(05) .

[4] 齐佳敏. 不孕不育100例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2 ).

第7篇: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临床价值

基于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疾病的病理特点,笔者为了详细的了解护理干预对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价值,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54例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54例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为27例,男16例,女11例;患者年龄分布在13-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51±1.16岁;分析患者文化水平,12例为高中以上学历,15例为高中及其以下学历;分析患者婚姻状况,18例未婚,9例已婚;对照组患者为27例,男15例,女12例;患者年龄分布在14-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31±1.27岁;分析患者文化水平,13例为高中以上学历,14例为高中及其以下学历;分析患者婚姻状况,17例未婚,10例已婚。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2方法护理人员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生活、安全、症状以及出院等方面进行护理。护理人员给与治疗组患者,除了上述的护理之外,还对其实施干预措施的护理。在早期,对患者实施干预护理,了解患者以往的性格状况;对患者实施支持性的心理护理,基于独生子女较少离开家长,独立性较差,因此,他们缺少安全以及信任感,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应给以患者心理支持性护理,增加患者的信任感[1];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同时,护理人员同患者一起探讨他们关心的家庭以及成员,从而很好地降低其对患者产生的负面影响;护理人员还应让患者家庭共同参加干预护理,促进患者同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较好的、互相尊重的家庭关系,使患者受到家庭的尊重,并教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地判断疾病的症状,以及应对疾病的有效措施等[2]。

1.3疗效判定由1名医生以及1名护理人员,通过使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的减分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无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的减分率低于20%;有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的减分率不低于20%;显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的减分率不低于50%;痊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的减分率不低于8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本组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计量资料之间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检验结果P0.05,证明对比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医学界中,精神分裂症为较为常见的精神病,引起该疾病的因素较为复杂,目前,医学界中尚不明确。并且该疾病主要出现在青壮年人群中,该疾病的症状主要为行为、意志、情感、思维以及感知等众多方面的障碍,使患者的精神活动同内心体验以及周围环境之间出现不协调的症状,出现脱离现实的状况等[3]。

护理人员以及家庭成员提早介入对患者的护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实施心理支持护理以及家庭健康教育等,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患者家属对患者实施有效的介入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建立较好的关系,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从而可以有效地减缓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4]。通过本次研究表明,实施干预护理的治疗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9%,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07%,因此,干预护理值得在治疗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春红,吴树跃,汤妙瑜.护理干预对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自知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4(01):1456-1457.

[2]马久华.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4(35):215-216.

第8篇: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自我护理能力;影响因素

目前,临床上对艾滋病患者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案能够对患者的病程进展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抗病毒治疗是一个终身性的治疗方案,并且患者的大多数时间需要待在家中进行连续的治疗和护理干预[1]。患者作为自身疾病的主要负担者,其应该要掌握足够的自我护理能力,包括自我护理的相关知识、技能及自信心等,以确保治疗效果,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为了观察和分析首次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首次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6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首次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6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制定的HIV/AIDS的相关诊断标准[3];②年龄不小于18岁;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④能够理解量表的内容,并且可以配合调查。排除标准:①具有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②伴有其它严重疾病的患者;③不合作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本组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均经过统一的培训,向患者详细讲解调查的目的、方法及作用,为患者构建和完善相应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护理评估。向所有患者分发同样的问卷,并采用相同的指导语,待患者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本次研究共发放260份调查问卷,均全部回收,回收率(100.0%)。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一般资料:使用我院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可能的感染途径、婚姻状况、确诊时间、工作状态、家庭手术及费用支付方式等内容。(2)自我护理能力调查:使用自我护理能里测量量表(ESCA)[4]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价,共分为4个维度,包括43个项目,其中自我护理技能包括11个项目,自我概念包括7个项目,自我责任感包括6个项目,自护知识包括19个项目,分值为0分~172分,每个项目的分值为0分~4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强。同时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分级:①高水平:得分>113分(66%);②中水平:56分~113分(33~66%);③低水平:得分

1.3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x2比较方法进行比较,以率(%)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以(X±s)进行表示,当(P

2 结果

2.1 基础资料

本组260例患者中,男性176例,女性84例;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36.78±10.76岁;抗-HIV阳性确认时间为1~74个月,平均21.35±16.75个月。均无由于采血、输血感染和母婴垂直感染的患者。

2.2 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本组260例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相对比较低,为(99.78±15.48)分,其中高水平仅有24例(9.23%),剩余236例患者处于中低水平。

表1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情况

2.3 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艾滋病患者的年龄、疾病症状及文化程度等因素与其自我护理能力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P

表1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自我护理能力是指个体进行自我护理活动的能力,是其拥有心理活动、认知、评估干预、有目标的活动,主要目的为维护个体的健康状态的调控措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260例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相对比较低,为(99.78±15.48)分,其中高水平仅有24例(9.23%),剩余236例患者处于中低水平。据分析主要是因为受到艾滋病疾病特性的影响,导致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普遍存在,使患者的身心受到双重打击,导致患者出现忧虑、恐慌及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导致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低下[5]。同时当艾滋病发病时,大部分患者往往是因为自身健康状态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后方才就诊,许多患者对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和预后的认识通常也比较低,并且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终身性治疗过程,这就使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处于一个非常匮乏的状态,从而导致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普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因此,临床上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及随访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进行合理的评估,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心理辅导及咨询,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该做好对艾滋病患者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和培训,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关研究表明,艾滋病患者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文化程度较高或比较年龄的患者更容易通过电视、电影、书籍、互联网等渠道及时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及相应的自我护理技能,并且他们对于提升自身自我护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对于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和健康指导也更容易理解。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艾滋病患者的年龄、疾病症状及文化程度等因素与其自我护理能力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P

综上所述,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普遍较低,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老年、具有明显症状及文化程度较低患者的护理干预,并提高患者的家庭关怀度,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邱涛,刘晓燕,丁萍等.江苏省艾滋病患者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原因调查[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25(3):319-322.

[2]朱晓艳,陶小润,王国永等.山东省 HIV 感染及艾滋病儿童抗病毒治疗结果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17(11):959-963.

[3]唐仕萍,陈建英,郑华等.护理干预对农村地区艾滋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35(4):182-184.

[4]李冬梅.浅析艾滋病患者的自我护理原则[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41(7):240-241.

第9篇: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护理分析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近年来儿科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引起的腹痛可反复发作,腹痛部位及性质易变,缺乏特征性,故临床护理时腹部情况观察非常重要。要根据患儿的症状特征做好临床护理。现将我院儿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8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护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儿科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住院病历28份,其中男 15 例,女 13 例,男女之比1:0.86,年龄为2~7岁,平均年龄4岁,平均住院天数6天。

1.1 诊断依据:

患儿年龄在2~7岁,均为反复发作阵发性腹痛,每次持续3~10分钟。体查腹部平软,麦氏点无固定压痛。其中10例无明显伴随症状,体检时发现咽、扁桃体感染体征;18例伴有上呼吸道高热症状,受凉起病,轻咳发热、流涕3天以上 ,咽部有充血,双肺未闻及干湿性音。 B超提示:肠系膜淋巴结显示。化验室结果提示LYMPH(淋巴细胞比例)在45.34~56.45%之间。

1.2 方法

根据患儿的起病情况,腹痛特征,发热时间和B超提示进行回顾性护理分析。

2结果

28例患儿根据医嘱给予美洛西林钠抗感染,炎琥宁抗病毒治疗,康复新保护胃粘膜,小儿回春颗粒止腹痛和药物降温,护理上实施症状护理后临床治愈率为100%。

3护理分析

3.1腹痛护理分析:28例患儿均有不明原因腹痛,腹痛不固定。偶可在右下腹扪及一肿物既淋巴结肿物。其中10例患儿体温在正常范围。18例患儿有发热情况,病前2天均感全身不适,咽痛,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6例伴有恶心、呕吐,4例伴有腹泻。此病症状容易与阑尾炎相混淆。所以护理时特别关注腹部情况特征和临床特点,避免误诊和漏诊。腹痛厉害者,采用暖水带热敷脐周围,可起到止痛的作用。对于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的患儿在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耐心细致地了解其发病过程,根据发热和腹痛的先后顺序,判断有无误诊和漏诊情况。一般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先有发热后有腹痛腹,常常固定压痛点为阵发性、痉挛性痛,少数有反跳痛及肌紧张,而阑尾炎是先腹痛后发热,症状恰恰相反。

3.2 饮食护理分析:饮食给予清淡,营养,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避免吃过硬、 过热、过冷及过分粗糙的食物。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少食易产气的食物。忌食酸奶,因为酸奶有刺激肠道的作用,可以加重腹痛的发生。

3.3 心理护理分析:因为年幼的患儿语言表达能力差,常常用哭闹来表现身体不适。护士要主动关心体贴患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患儿交谈,使患儿保持稳定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良好的心境使精神放松,增强抗病的信心,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年幼的孩子可给喜爱的玩具,通过逗弄、哄抱、安抚等接触分散注意力,消除其恐惧的心理。提供个性化服务。对于年长儿,用良好的语言主动于患儿沟通,使之主动配合治疗。

4结论

本院收治的28例患儿年龄在7岁以下,一般认为因链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也有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1]。以冬春季节多见,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并发。临床出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2]。腹痛以右下腹或脐周疼痛多见,阵发性、痉挛性为其特点,痛点不固定,无腹肌紧张。肿大淋巴结的分布以右下腹和脐周为主,这是由于小肠系膜含丰富淋巴结,其多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以回肠末端及回盲部的淋巴结最丰富,加上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差,所以呼吸道、胃肠道的细菌、病毒等感染常累及肠系膜,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回盲部的关闭作用使得肠内毒素或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在回肠末端滞留的时间较长而吸收较多,因此以右下腹痛、右下腹淋巴结肿大常见[3]。 临床期望影像学检查能够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确诊提供佐证,而常规B超检查在多数情况下是首选的检查手段[4]。根据以上的疾病特点,护理时注意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注意腹痛与发热顺序,先发热后腹痛属内科情况,也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之一。麦氏点没有固定的压痛点。注意与阑尾炎、急性胃肠炎、肠套叠相鉴别。

参考文献:

[1] 姜纬.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J].中华全科医学,2008,6 ( 9 ):972-973.

[2] 周锋.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575-4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