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风险分类范文

金融风险分类精选(九篇)

金融风险分类

第1篇:金融风险分类范文

关键词:金融风险;综合分类;控制模式;策略集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37(2011)02-0045-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到了金融经济时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活动的组成部分和内在属性,它的存在和管理也成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内容,相应的金融风险管理也成为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必然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不同时期金融风险管理的需要,各种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也相继产生。根据风险管理的主体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层次的金融风险管理,前者是针对国家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管理,后者是以金融机构、企业为中心的微观主体的风险管理,不同层次的风险管理具有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然而,这些技术只是侧重于风险的反映、检测功能,同时本身在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时也存在模型风险、估计风险。鉴于此,本文在分析金融风险分类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的特点及风险主体的特点,给出了一种基于综合分类方法的风险控制模式。

一、金融风险常用的分类方法

对风险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风险的识别和对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措施,从而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和集约成本。一般来说,按不同的原则和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风险有着不同的分类,金融风险常见的分类如表1所示。

上述基于单一标准的分类,其优点是便于经济主体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缺点是不利于经济主体综合权衡其所面临的风险,容易造成顾此失彼,而且这种基于单一标准的分类方法,由于对风险的作用层次和作用方向把握较难,不利于有效管理工具的选择,降低了风险监控的效率。

二、基于综合分类方法的金融风险分类及策略集

综合分类方法是基于上述单一分类方法,按照风险管理的主体、风险形态、风险可管理性及风险作用层次将金融风险分类,具体如图1所示。

对于金融风险而言,这种多层综合分类方法有助于金融风险管理主体有效识别所承担或面临的风险,并通过判别其是否可管理、作用程度的大小来快速、准确地采取措施。

同时,上述分类最关键的就是每种风险选择下策略集的构建。在构建策略集以前,经济主体必须认识到风险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损失,金融对整个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集中体现在其突出的风险特征,风险本身也是一种资源,对金融风险的管理是一个资源配置的过程。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形成组织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而其整合资源的功能集中体现在资源配置的优化,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因此,管理风险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

在上述认识下,不同策略集的风险控制如下。

策略集一:当金融机构面临可管理的高度风险时,从管理理论的角度看,如果对该类风险处理得当,其对风险资源的高效整合能与组织目标有效的融合。当然,在这里风险管理作为一种艺术性技能,非程序性操作就体现的特别明显,对于这种风险,可以通过一些诸如风险规避、对冲策略及反向运作方式来平衡风险。

策略集二:面对可管理的中度风险,经济主体在准确判断风险形态后,对其进行动态监测、控制,一方面要防止其恶化,另一方面也要从效率的角度考虑该风险。对于这类风险,可以用多样化的资产组合来分散风险,也可以考虑选用适当的金融衍生工具来转嫁、对冲风险,从而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策略集三:这一策略集主要用来控制可管理和不可管理的低度风险。需要强调一点,低度风险并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风险,而是以其可预见的波动性大小来划分的。这类风险往往带有隐蔽性,对这类风险主要是预防,或者可以将这类风险纳入到经济主体常规风险中自动监测。

策略集四:经济主体在面对不可管理的中度风险时,由于无法实现风险管理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此时,应该适当采取一些补偿策略来进行预防,运用动态跟踪的监控手段尽量将损失控制在最低。特别是当国家的基于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不利于自身发展时,一定要对这种影响动态跟踪,不断的调整自身策略,向政策利好的方向转变。

策略集五:对于不可管理的高度风险而言,很难做到风险资源配置和组织目标的一致,同时管理技术也显得无能为力,此时,经济主体必须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进行风险控制,进行金融安全检测,通过创新来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同时,经济主体应该主动申请金融监管机构来协助管理。

三、基于综合分类方法的金融风险控制模式选择

实践中,应用综合分类方法进行风险管理的流程如图2所示。

1.金融风险的识别及其综合分类

(1)金融风险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在这里主要是指相关时间序列数据的收集,为分类和分析提供资料。

(2)风险的识别与分析,此处主要是对风险形态的识别。经济主体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和前期运作情况分析自身的风险暴露,找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金融风险形态及其可管理性,进而分析其所面对的金融风险的特性。

2.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定量测试

(1)金融风险的定量测试。汇率、利率和商品价格波动的增强促进了新的金融工具和风险管理工具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技术创新、数理金融的发展也为风险管理工具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表2给出了金融风险分析工具的主要发展过程。

上述这些风险分析工具,并不是以其提出时间的远近来衡量其可用程度,而是这些工具对不同的风险形态各有其针对性。当然,有的工具适应于多种风险形态的分析,比如VaR通过数据集成集中反映金融主体所面临的风险能量的大小及其可能性,因此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也被巴塞尔委员会选定为金融风险分析的标准方法。

(2)进行金融风险综合分类,形成分类报告,为经济主体的决策提供依据。对于经济主体的高级管理者而言,需要公司整体的经营状况报告及风险综合分类报告。理论上,应该把数据放到过去报告的观点上来看,以便观察到反常现象。对于风险管理者而言,除了风险综合分类报告外,还需要一个能显示逐日交易头寸变化的系统,也需要风险综合分类报告的“逐层显示”功能,以便反映对公司风险影响最大的头寸变动或者超额交易限额的原因。对于交易员而言,需要有关他们自己头寸的详细、实时的信息,他们也需要对潜在的交易定价或对冲进行检测。当然,如果他们的操作违反交易限额,风险管理系统应该自动提出警告。对于其他的报告使用者而言,他们需要明确投资机构所面临风险的强度及风险的利好变动,因此,要提供能反映公司整体风险水平、基本交易情况和发展趋势的报告。

3.经济主体的风险控制过程

(1)针对可管理的高度风险,力求做到风险资源配置与经济主体目标的一致性,采取对冲、反向运作等方式进行管理,并制定和执行策略集一。

(2)对于可管理的中度风险要进行动态监测,可以考虑通过资产的分散化来降低、平衡风险,制定并执行策略集二,对于这类风险一定要注意风险性和收益性之间的权衡。

(3)对于低度风险主要是预防,要进行常规检测。特别是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时,对这类风险要重新分析、评估。

(4)对于不可管理的中度风险,要进行动态跟踪,尽量通过自身政策体系调整、预防来配置该类风险,制定并执行策略集四。

(5)对于不可管理的高度风险,就应当引起高度注意了,要借助金融监管机构实施政策性控制,需要时要上升到金融安全级别,以免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通过模式创新来配置风险。

4.回测

按照指定的风险控制策略集对风险进行管理,并将结果进行反馈,来回测管理效率,以便于管理水平的改进。其中关键的环节是策略集的构建集成,这里需要将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技术、行业专家等进行集成,形成模块化管理系统,以便于在风险分类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策略集,实现风险资源的有效配置。

四、结论

第2篇:金融风险分类范文

关键词:融资融券;基金类担保物;折算率一、引言

在融资融券交易中投资者必须向证券公司提供一定数量的自有资金,或有价证券、融资买入的证券、融券卖出所得资金或者股息等,将其存放在投资者专用信用交易账户和信用交易资金账户上,作为对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业务所产生债务的担保[1-5]。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例,投资者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证券时,投资者必须提供比例不得低于50%的融资(或融券)保证金;投资者维持担保证券比例不得低于130%[2][8]。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允许的保证金担保证券一般是流通性较好的股票、基金和债券等有价证券。为此,在投资者使用有价证券作为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时,证券公司必须对其有价证券进行折算。然而,投资者使用有价证券冲抵担保金时,证券公司必将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本文以基金为研究标的,从基金风险评测、基金业绩评估这两个方面建立折算模型,探讨融资融券业务中基金类担保物的折算方法,科学计算基金类担保物的折现值。

二、基金类担保物折算率计算方法

基金折算率的计算方法,采用风险衡量与基金业绩评价相结合的办法综合确定。由于设立不满一年以上的基金不参与基金评价,因此,对于这类基金主要以风险衡量结果作为计算折算率的主要参考指标。无论是风险衡量还是业绩评价,都将区分不同的基金类别做分类测评。下面从基金风险评测和基金业绩评估这两方面分别进行分析[6]。

2.1 基金风险评测

基金风险β1评价采用基金招募说明书与实际运作状况相结合的原则对基金风险进行评价,对于设立一年以内的基金,根据招募说明书标识的分类对应不同的风险等级,对设立一年以上的基金,按照实际运作状况进行调整,使基金的风险评价结果更贴合实际表现。

1.设立时间一年以内的新基金风险评价的方法

设立时间一年以内的新基金的风险评价主要的划分依据是基金的招募说明书描述的基金类别以及证券基金评价小组设定的二级分类。

按照证监会相关规定对基金分类的定义,基金可以分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为了更好的对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进行细分,我们对上述类别的基金设置了二级分类:

股票型基金下设置了指数型基金、成长型基金、价值型基金、平衡型基金、主题型基金和特殊类基金,主要的划分原则是根据股票型基金投资股票的风格进行划分;

混合型基金下设了偏股配置型基金、偏债配置型基金、平衡配置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主要的划分原则是依据混合型基金投资股票和债券的比例;

债券型基金下设了纯债型基金、偏债型基金和短债型基金,主要划分原则是债券基金是否在二级市场上参与股票投资;

货币型基金和保本型基金下面没有设置二级分类;

对于设立期在一年以内的新基金我们按照事前分类来确定所处的风险类型:

股票型基金(指数基金属于股票类)的风险评价都属于高风险;

混合型基金下的偏股配置型基金的风险评价属于中高风险;

混合型基金下的灵活配置型、平衡配置型、偏债配置型基金、以及股票投资比例上限在20%以上的保本基金属于中风险。由于灵活配置和平衡配置投资股票区间的变化程度比较大,我们在季报出来之后根据股票仓位进行调整,如果灵活配置型和平衡配置型最近一期季报股票仓位超过75%的划入高风险等级,超过65%划入中高风险,否则仍然留在中风险里。

债券型基金,包含偏债型基金和纯债型基金,以及股票投资比例在20%以下的保本基金的风险评价属于中低风险;

货币基金和短债基金的风险评价属于低风险。

2.设立时间一年以上的老基金风险评价的方法

对于设立时间一年以上的老基金,我们按照基金的实际运行状况,采用三类指标对其风险特征进行评价,然后再确定风险评价。

这三个评价风险特征的指标分别是:

(1)标准差

(3)重仓股集中度

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占基金股票资产的比例,集中度越大表示基金的风险越大。权重为20%。

把除指数基金以及混合型基金中的偏债配置型基金之外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过去一年的表现按照上述指标进行了计算,并按照计算结果显示的风险分布状况,我们把这些基金按照35%,50%和15%的比例划分为激进型基金、平衡型基金和稳健型基金。

激进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的风险评价是高风险,平衡型基金的风险评价是中高风险,稳健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下的偏债配置型基金、以及股票投资比例上限在20%以上的保本基金属于中风险,最近一季度股票仓位超过75%的划入高风险,仓位超过65%的划入中高风险。

风险评价属于中低风险和低风险的基金由于风险收益特征相对稳定,变化较小,所以不再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区分,风险评价方法与设立时间在一年内的基金相同。

3.基金风险β1评价取值

综上所述,基金风险评价分为五类,分别为:低风险、中低风险、中风险、中高风险、高风险,对应的β1取值分别为0,0.5,1,1.5,2。

2.2 基金业绩评估

通过建立完整的证券投资基金评价方法,区分不同的基金类别给出不同的业绩β2评价结果,分别为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以及一星基金(五星为最高级别)。

1.债券基金

由于基准指数难以确定,这里仅运用夏普指标来评价风险调整后收益,无风险收益率使用一年定存收益率。

2.其他类型的上市基金

主要为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别计算基金的绝对收益、风险调整后收益以及选股能力。

(1)绝对收益

(3)重仓股调整法

重仓股调整法的内在机理是:由于基金之间存在一定交叉持股情况。选股能力好的基金持有的股票通常较好,而持有较好股票的基金的选股收益也可能较好,按照这一思路,把评价基金选股能力的詹森指标作为初始评价指标,通过基金持有的重仓股结构,来评价基金持有的重仓股质地,反过来,再通过基金持有重仓股的质地对初始评价指标进行调整。2002年底,通过大量模拟分析,哈佛商学院的Randolph Cohen和其他同仁一起发现这一方法能更好的反映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Arturo Bris&William N.Goetzmann&Ning Zhu.Efficiency and the bear:short sales and markets around the world.Working paper,Yale International Centerfor Finance,2006,(4):52—56.

第3篇:金融风险分类范文

[关键词]金融风险;分类;控制措施

1我国金融风险的分类

1.1人为操作风险

金融产品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金融投资管理者对于金融产品的经营管理及投资决策不当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出现操作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金融投资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较差,为金融投资带来较大的风险威胁。其次,由于投资者或是投资管理团队的整体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是造成金融产品投资风险的重要诱因。

1.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上的汇率或是估价的变动所导致的金融投资者的本金或是收益受到影响的潜在风险因素。造成金融投资出现市场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是波动变化的,如果金融投资者对于市场分析能力不强,则会导致金融投资遭受市场风险。根据市场风险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系统性风险及非系统性风险两种情况。

1.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是由于金融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投资活动中,将大量的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些金融工具,而投资的金融产品在短期内由于难以变现,导致金融投资者出现资金使用紧张的问题。如果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幅度不大,而且金融投资者对此金融产品的投资规模不大时,并不会出现流动性风险。

1.4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其实质就是违约风险,由于金融投资交易的双方未能按合同规定履行各自义务,造成金融投资产品出现风险。随着金融投资产品的准入门槛也不断降低,各种债券及货币基金等金融产品已经成为当前金融投资的重要内容,如金融产品的发行主体出现破产或是亏损等,会直接导致公司债券及股票价格的下跌,导致金融产品出现信用风险。

2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2.1加强风险分类控制

由于金融市场上在种类和性质方面有很大差异,因而每个商品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尽相同,这些风险的种类多种多样,即使面对同一种风险,这些差别很大的商品也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反应。因此,如果想要把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将要面对的金融投资风险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必须进行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分类。对于投资风险分类控制,具体的做法是预测评估金融投资的不同商品可能遇到的各个风险,对于不同的金融商品的不同金融投资风险做出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事实上,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投资者的不谨慎,很多投资者在没有深入研究投资将要面临的风险和问题的基础上就对某个单一的金融商品进行大量投资。这种错误的行为在增加投资者所投资商品投资风险的同时,还增加了投资者受损的几率。选择多种不同的金融商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投资组合之后再进行投资,才是值得推荐的做法。由此可见,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为了获得最大利益,要从不同的方面着手对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对于自身的金融投资商品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并且分散自己的资金,采取多样化的投资组合策略,建立能使金融投资风险降到最低的投资组合,在投资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收益。

2.2完善金融投资主体相关的制度、机制

防范金融投资的操作风险,必须完善金融投资主体的管理结构,并进一步强化风险控制机构的作用,在组织结构上避免金融产品操作风险的发生。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是避免金融投资主体操作风险发生的重要措施。对于重要的金融投资决策活动进行完善的记录与动态的监督检查,建立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管理预案,确保风险控制的实时开展。控制金融投资操作风险,应在金融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责任制度,促使金融投资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并借助于问责制度,对于操作管理出现问题的金融投资管理人员追究管理责任。为了提高对于金融投资风险的防范规避能力,应在金融机构主体内部完善信息交流机制,通过集思广益来提高对于金融投资风险的防范控制能力。

2.3加强风险评估

金融投资过程中,金融风险的评估是投资者作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使投资者了解并合理控制和应对外界一些不利于金融投资的因素,降低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和损失。风险不是一直固定不变的,因此对于风险评估也要不断更新变化。只有时刻对所产生的风险作出判断和评估,才能使外界风险减少对投资者自身投资的的金融商品的不利影响。风险评估为风险和利益的科学配置提供了相对可靠的依据。投资者均想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但收益总是伴随着风险,投资者就要面临着非常大的风险,因此,根据风险评估对所产生的风险和利益进行合理的配置,可以使得金融投资风险得到合理的控制,投资者能够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3结语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正在走向成熟,金融投资者也有了更多选择。在进行阁金融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应结合自身实际,将所有的影响因素考虑周全,最终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金融投资主体相关制度及机制,做好金融投资的统筹规划等工作,确保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和蓬勃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德志.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的统计度量与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6.

[2]王洋,范久利,白暴力,等.论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J].商业经济,2010(12).

[3]王洋.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与应用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0).

第4篇:金融风险分类范文

关键词:物流金融;质押贷款;风险;指标;检验;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5.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re are no uniform standards for the risk index of logistics finance pledge loan, it is necessary to test whether the method of the risk index of pledge loan is correct or not. The analysis of the risk of logistics finance pledge loan starting from a risk classification and risk level division. We divided the logistics finance pledge loan risk into three levels, the rule level, the index level, the index factor laye; risk is divided into systemic risk, industry risk, credit risk, operational risk and collateral risk. Through risk analysis, research on how to select the logistics finance pledge loan risk test method suitable, based on gradually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steps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argument is that how to test the risk index of logistics finance pledge loan.

Key words: logistics finance; pledge loan; risk; index; inspection; choice

0 引 言

物流金融所涉及的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1]。我们理解为各类物流金融业务的本质都是动产质押贷款业务,基于这个原因,本文将质押贷款业务纳入物流金融的范畴。在企业贷款的总额中,中小型企业贷款比例逐渐增多,而银行为了防范相应的贷款风险普遍采用抵押担保等方式进行,但是抵押担保在某种情况下也会存在相应的风险[2]。由于质押贷款风险指标标准至今没有统一的权威说法,因此找到正确的物流金融质押贷款风险指标并加以验证就显得必要。如果找到物流金融质押贷款风险指标检验方法就可以解决对物流金融质押贷款风险指标的评价问题。

1 物流金融质押贷款风险指标的构成

对物流金融质押贷款风险分析从风险分类和风险层次划分入手。我们将物流金融质押贷款风险划分为准则层、指标层、指标要素层等三个层次;将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产业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质押物风险等五类,这五类风险共同构成了物流金融质押贷款风险评估体系的准则层。准则层继续可以划分为指标层和指标要素层:指标层,由反映各系统具体内容的指标构成;指标要素层,由反映各指标层内容的要素构成[3]。

1.1 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含政策风险、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率风险等指标层指标。系统性风险属于宏观经济风险,这种风险不能通过分散投资加以消除,因此又被称为不可分散风险[4]。

这部分风险是由战争、政权更迭、自然灾害、经济周期、通货膨胀、能源危机、宏观政策调整等那些影响整个市场的风险所引起的。

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本质上是不可准确预测的,只能进行有效的相应防范。包括反向性政策风险和突变性政策风险等指标要素层指标。

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经济运行就好像潮水一样有涨有落,周期性波动风险就是经济运行涨跌过程带来的风险。

利率风险:因利率变动,导致附息资产而承担价值波动的风险。也就是因利率变动,导致物流金融质押贷款而承担价值波动的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是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从而引起的在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因此通货膨胀风险又称购买力风险。

汇率风险:指汇率波幅所造成的风险[5]。汇率风险主要包括交易风险、会计风险、经营风险等指标要素层指标。对物流金融质押贷款系统性风险的再分类总结为表1。

1.2 产业风险

产业一词,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有不同的解释,通常认为产业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风险包含产业关联度风险、企业间的竞争、合作稳定性等指标层指标。

产业关联度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需而形成的互相关联、互为存在前提条件的内在联系。这种产业间联系带来的风险就是产业关联度风险。

产业关联度风险可进一步分为产业发展前景、利润水平等指标要素层指标。

企业间的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现象也越来越多。这种竞争构成了风险的因素之一。

合作稳定性:合作稳定性强,风险就小,反之亦然。对物流金融质押贷款产业风险的再分类总结为表2。

1.3 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违约风险包含借款企业信用风险和三方协议风险等指标层指标。其中,借款企业信用风险是违约风险的内部因素,三方协议风险是违约风险的外部因素。

借款企业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存在于一切信用活动中,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信用风险就不可避免。

借款企业信用风险可分为借款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借款企业的财务状况、借款企业面临的道德风险等指标要素层指标。

三方协议风险:三方协议主要是明确第三方的基本情况及要求,其风险包含协议的周全性和有效性等两个指标要素层指标。如果三方协议指定的不周全,协议的有效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三方协议风险就会很高,反之亦然。对物流金融质押贷款违约风险的再分类总结为表3。

1.4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在不少金融机构中,操作风险导致的损失已经明显大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企业操作风险指标包含模式风险、流程风险、管理风险、具体操作风险等指标层指标。

模式风险:物流金融质押贷款风险评估,属于不断突破金融管制的过程,因此企业的模式风险成为必然。模式风险包括商业模式风险、质押方式风险、监管方式风险等指标要素层指标。

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必然会带来新的风险,因此商业模式创新要基于良好的风险管理,这是商业模式风险的内涵;监管方式有多种多样,监管模式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带来的风险会越来越多。

流程风险:流程风险指质押贷款业务流程带来的风险, 具体而言,流程风险包括可能发生的业务流程缺失的风险,不健全并且规范性和操作性不强的风险、规范性和操作性强但执行力不强的风险。一般表现在各个节点之间的风险和各个节点间衔接的风险。流程风险的包括节点风险、节点之间衔接的风险等指标要素层指标。

管理风险:指物流金融质押贷款企业管理运作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管理不善、判断失误等影响管理的水平。企业管理风险的风险来自多方面,既有不可抗力的因素如自然灾害,也有来自主观的风险如人为因素等。企业管理风险具体体现在企业组织结构、责权分配的合理性、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素质等三方面,这三个方面也是企业管理风险的指标要素层指标。

具体操作风险: 具体操作风险是银行办理质押贷款业务或内部管理出了差错,必须做出补偿或赔偿[6]。我们把具体操作风险的指标要素层指标分为内部人员操作风险和外部因素风险。对物流金融质押贷款操作风险的再分类总结为表4。

1.5 质押物风险

质押物是指债务人与债权人发生质押关系的动产物品。质押也称质权,质押物风险包括质押物市值波动风险和质押物缺失风险等指标层指标。

质押物市值波动风险:是指在标准仓单质押期间,由于标准仓单的市值下跌而使银行可能面临质押物不足额的风险[7]。银行面临质押无效的风险和标准仓单的持有人造成损失的风险是指标要素层指标。对物流金融质押贷款质押物风险的再分类总结为表5。

2 物流金融质押贷款风险指标的检验方法

国内外理论界虽已对物流金融质押贷款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定量研究还较少[8],因此我们希望对物流金融质押贷款风险指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为了找到适合的物流金融质押贷款风险指标检验方法,通过查找资料,经过对比,我们认为层次分析法中的1~9标度适合作为物流金融质押贷款风险指标的检验方法。就是用1~9之间的九个数(及其倒数)作为评价元素,标度各功能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大小,形成判断矩阵[9]。具体步骤是赋值、构建判断矩阵、计算相对权重、一致性检验。

2.1 赋 值

采用1~9标度法[10]对相应指标体系进行赋值如表6。

本文利用引入的1~9标度法,写成判断矩阵形式,具体过程如下:

2.2 构建判断矩阵

2.3 计算相对权重

具体计算公式为:

2.4 一致性检验

这一步骤是为了验证判断矩阵和相对权重的计算是否合理,过程如下:

(1)构造矩阵。将式(1)判断矩阵和式(2)相对权重的向量形式相乘,得到构造矩阵。

用文字表述就是:构造矩阵=判断矩阵×权重系数

(2)求出最大特征根。目前,判断矩阵求解权重向量,常用的方法是特征根法[11]。用对应于最大特征根的特征向量作为被比较因素权向量。对应于最大特征根的特征向量作为被比较因素权向量。

将式(4)的AW代入求最大特征根的公式中,得到如下结果:

(3)找到矩阵的一致性指标。分析被比较因素权向量的不一致程度是否在容许的范围内。

然后根据一致性指标和随机一致性比率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将式(5)的最大特征根计算结果带入公式:

(4)检验随机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 Ratio)的值。找出随机一致性比率的值(查找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矩阵的一致性指标与随机一致性比率的比值就是随机一致性比率的值。

当一致性比率

3 结束语

本文将物流金融质押贷款风险做了详尽的分析, 对物流金融质押贷款风险分析从风险分类和风险层次划分入手。文章认为可以把物流金融质押贷款风险划分为准则层、指标层、指标要素层三个层次。系统性风险、产业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质押物风险共同构成了物流金融质押贷款风险评估体系的准则层,由物流金融质押贷款风险的具体项目构成指标层,由反映各指标层内容的要素构成要素层。通过风险分析,研究如何选择适合的物流金融质押贷款风险检验方法,通过对层次分析法相关步骤的逐步解析,论证了如何解决检验物流金融质押贷款风险指标的这个难题。

参考文献:

[1] 肖亮. 国际物流[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

[2] 宋志宝. 贷款抵押风险的生成因素及其防范对策[J]. 时代金融,2014(14):177.

[3] 王伟. 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企业经济,2014(6):138.

[4] 索晓辉. 证券投资基金[M]. 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9:126.

[5] 金锡万. 企业风险控制[M].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11.

[6] 李登芳. 中小银行经营管理研究[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5.

[7] 席德应. 商业银行机构金融业务[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201.

[8] 马青波. 基于第三方企业的存货质押融资策略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5.

[9] 葛世伦. 用1―9标度法确定功能评价系数[J]. 价值工程,1989(1):33-34.

[10] 欧阳志云.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生态功能区划[M].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9:37.

第5篇:金融风险分类范文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25-03

自20世纪90年代初沪深证券交易所建立以来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的金融实力扩张迅速,从金融资产规模、银行市值、股票市值、外汇储备等方面来看,我国现已进入了金融大国的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行业的市场化程度、监管体系的完善性和创新能力以及人力资本等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对劣势的地位[1]。特别是金融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现代金融业务技术性强、风险大、创新层出不穷,它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高风险的行业,因而需要拥有一大批高智能、高创造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我国高层次金融人才匮乏,致使金融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和创新能力不强,这既与现代金融行业的国际化、创新性的行业趋势不符,也与金融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就目前来看,金融专业已出现高校金融类毕业生供给过剩,但许多金融企业却找不到合适满意的高层次金融人才,而且这种供需矛盾日趋严重。相关研究揭示,现今我国金融行业出现供需缺口的人才主要有三种:第一是以金融企业家为主要代表的优秀经营管理者和行业领导者;第二是具有高超专业能力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擅于分析研究金融行业市场规律、产品开发与维护、金融风险测量与控制以及对国际市场金融操作规则熟练把握的复合型人才;第三是在金融行业及其相关领域有牢固的专业理论功底和深厚研究背景的科研型人才[2]。因此,紧密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熟悉金融业务、具有风险控制能力的综合素质高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促使我国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确保国际竞争的需要。本文旨在根据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以期促进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人才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高校对金融行业“适企”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缓解我国金融行业人才方面的供需矛盾。

一、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一般指与金融行业有关的风险,表现为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制度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金融行业风险等[3]。金融风险管理就是衡量和控制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得失[4]。通过对金融风险的有效界定和准确测量,以期达到控制风险和减除风险的发生等目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金融风险也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其动态波动性也急剧增强,金融风险的测量与控制的难度随之增加。因此,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愈加凸显。金融风险管理包括对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准确度量和严格控制三个方面。因一国金融风险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有十分重大影响,许多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研究人员都致力于研究和探讨实现有效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手段和理论方法等,以期达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准确度量和严格控制,进而造福于整个社会和国家。

二、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技能需求

1.熟悉各种金融业务。熟悉各类金融业务是培养金融风险管理类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自身业务掌握透彻,自身专业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后才可以真正把控金融风险的管理,真正实现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精确度量和严格控制。金融业务主要有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和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其中,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除提供一般信息咨询与业务服务外,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在金融行业信息及专业能力方面的优势,针对客户的资产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理财规划方案供客户参考与采纳,以达到客户的理财目标和银行的经营目的。个人银行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负债业务、个人贷款业务、个人支付结算业务、业务等[5]。而商业银行主要以存贷款利差和经营中间业务为收入来源。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包括负债业务、各类存款业务(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以及长、短期借款)、资产业务(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中间业务等。

2.风险源分析和度量。要培养高素质的金融风险管理类的高材生,了解几大主要风险源是必不可少的。对风险源的有效把握有利于我们扼住源头、防微杜渐,有助于我们从源头开始分析度量和预测甚至控制不利情况的出现。就目前来看,金融风险包括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制度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和金融投资风险等。相应的,金融风险的来源也有来自于系统本身的,也有非系统的。系统风险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风险、制度风险等,非系统风险则表现为金融产品风险、利率风险、机构风险和投资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熟悉和掌控好了风险源,这对以后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和减控工作有重大现实意义。相应的,在进行风险源分析的同时也要进行风险度量,以便下一步进行准确的风险控制。就人才技能掌握的角度来看,具备风险度量的技能要求熟悉并能准确运用数理统计知识及计量分析工具,对分析对象的波动性进行量化评估,这要求熟悉绝对离差、方差、分位点、系统风险度量?值等度量方式,了解其度量的本质和性能,这将有助于了解和减控风险。

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三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在熟悉好金融业务和分析好风险源之后,理所应当,我们要抓住最终目标——进行金融风险控制和管理,最终化解和减控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风险控制要求在培养人才专业灵敏的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要求其审时度势,能结合金融市场国内和世界局势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深入透彻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金融决策,引领企业甚至全局从风险的沼泽中走出,并重获生机。风险控制对于个人、企业甚至国家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学会进行风险的有效控制是培养高素质的金融类风险管理人才的必经之路。风险是伴随决策过程而存在的,风险控制应该包括决策前的风险控制、决策中的风险控制和决策后的风险控制。使用各种数据库资料和信息资源,对决策风险进行全方位科学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全面反映出决策的人力、技术、管理、市场等有形和无形资本优势和存在的风险程度,将可能出现的风险控制在可以预防的范围,规避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转移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风险。这要求金融人才对各种业务和可能的风险源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综合运用多种办法降低风险,将其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三、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对策

1.改革课程体系设置。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建立与市场要求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是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基础。金融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也对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了熟悉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外,还要具有国际化视野、良好的外语交流水平以及较高的发现风险的能力与风险规避管理的技能。因此,金融专业课程教学设置必须紧随市场需求,课程安排也要进行相应调整,投资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国际金融、概率统计等课程应该作为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来开展,以使培养出的金融专业人才符合企业以及行业的需求。

2.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良好的教学资源是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基础。扩大金融专业的教师队伍与提高教学水平,增加教师可支配的教学和科研经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与课堂教学效果是培养金融风险管理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加强教师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高校也应为教师创造与国内外金融实务界和金融教育界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加大对教师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投入。高校也可以通过引进交叉学科的专业教师的方法,这既可以充分利用教师自身内涵来拓展课程教学的视野,又可以让学生领会到不同学科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素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这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专业创新水平,促进资深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

3.理论联系实践,实验结合实践。逐步推进和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更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金融行业的发展,要求毕业生除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感知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加注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多为学生提供到金融机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参观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实验、市场实践中更深切地体会金融风险管理知识的运用。此外,也可以通过模拟投资或炒股等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分析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管理决策能力。

4.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学相长。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将教学内容具体化,采用提问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增加互动环节,以抛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主动地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课堂小组讨论、个人问答等方式,增加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识。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双赢,教师与学生都能受益匪浅。

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必须适应我国与国际接轨后金融市场的重大变化,能够适应全球金融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努力成为熟悉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较长远的战略眼光的综合人才。因此对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要与时俱进,不仅要注重传统金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国际洞察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尊厚.新建金融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与发展路径选择[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6):60-63.

[2]邱兆祥.建立与大国金融相适应的高等金融教育[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0):100-103.

[3]张利军.浅析金融风险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1,(15):138.

[4]孙浩.我国银行保险业务风险管理研究——以sn寿险公司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09.

[5]刘向华.我国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5):38-39.

第6篇:金融风险分类范文

【关键词】金融风险 防范 体系构建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化的特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起的温州民间借贷风波,以及当前5大商业银行28万亿贷款带来的隐形风险,都说明了我国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存在漏洞,金融风险管理存在严重的不足。金融经营的是货币,存在不可避免的风险,如何构建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是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前提,对于当下金融市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金融风险管理现状

(一)不良贷款数额持续增大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压力随着宏观经济的下滑,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国家银监会对于5大商业银行的28万亿贷款做出了自查的要求。当前银行贷款呈现出的典型特点是数额大,且五级分类模糊。通过相关数据可以发现,大多数省市的金融市场中,贷款数额较之去年都有明显增加,这种攀升趋势将很有可能带来风险。金融危机一般爆发于企业,集中显现在民间,然后就会引燃银行内部存在的潜在风险,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高层管理提高了重视程度

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成为中央经济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国家银监会在数次经济形势通报会上都有明确表态,未来几年银监会将会以规范和健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主要任务,做好金融风险管控工作,强化贷款风险控制,做好房地产部门的信托风险管理。另外还就如何树立金融防范的意识,把守风险底线,分析当前金融形势,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等工作做出了明确指示。

(三)贷款种类越来越广泛,风险防范的难度越来越大

2011年底我国的金融业总资产约为119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几乎3倍,但是银行业的金融资产总额呈现下降趋势,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资产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我国主要服务于“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约有800多家,用于农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金额也成逐年上升,逐渐增多的贷款种类对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金融机构数量多

目前我国村镇银行越有800家,总资产额超过2600亿,存贷款相当,主要服务于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在这些金融机构中,民营资本持股率达74.3%。可见我国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涉农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逐年上升,这为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贷款五级分类存在偏差

主要表现为不能严格执行分类标准,金融机构的分类制度不完善,对分类结果的审批不及时,分类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

(二)贷款去向的专业性预测团队欠缺

目前金融机构的操作方式多为只管把钱贷出去,而不问贷款用于何处,这样就导致对贷款的去向考察不足,难以做出专业性的判断,无法准确分析贷款去向和形势,容易引起风险。

(三)没有合理利用互联网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在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很多贷款单位向金融机构提供的财务报表都是有问题的,和提交给税务局的有很大差别。所以金融易购应该与税务局联网,加强风险管理。

(四)人才缺失

金融风险管理师是从事金融管理的资格证书,具有国际权威性,但是目前中国取得这一证书的不过1200人左右,相比较于中国庞大的金融市场很明显是远远不够的。

(五)担保制度不健全

担保登记分散,不利于查阅;当前的动产抵押制度有漏洞,导致担保工作效率低下等都是目前金融风险防范中存在的不足。

三、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策略

(一)加强对互联网的应用

在信息化时代,先进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具体实现方式是开发风险防范管理系统,通过将地市部门和主管部门联网,使得主管部门可以随时掌握金融机构的贷款情况。管理系统最好可以与金融风险防范控制合作部门联网,比如税务局和担保登记中心等。

(二)风险防范体系的设计要精细

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内容必须全面而真实,从用户名到风险等级等都应该齐全。本着科学性的理念,体系的制定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要实现体系的长期可用性,这样可大大控制和减少管理成本。要及时更新贷款等级,优化防范体系,建立责任制,真正做好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制定工作。

(三)健全金融风险防范组织机构

目前国家金融机构众多,遍布范围广,贷款金额越来越大,与之匹配的金融风险防范组织机构也应该具有多层次性和广泛覆盖性。组织机构的设立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和管理目标,避免职责重复浪费资源。首先要完善风险管理框架,建立督查机构,实现现场考察,实现金融风险的快速识别和防范。其次要建立必要的风险处理机构。当风险出现之后,要对其进行集中处理,严格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最后要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组织。从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到各个股东,以及督查、处理部门,一起组成风险管理委员会,在随时变动的市场经济之下,多总结经验,创新防范途径,做到金融风险的专业化内部控制。

综上所述,金融风险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如何做好对其的防范对于国家金融经济市场的健康运转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关机构和部门应该从加强对互联网的应用、精细化风险防范体系的设计、健全金融风险防范组织机构等方面来做好防范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春青.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J].开发研究,2012(05).

第7篇:金融风险分类范文

关键词:金融 防范 风险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牢固,必将会严重危及到金融安全稳健运行。特别是在金融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会计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因此,加强金融会计风险的分析研究,对于进一步改进金融会计工作,夯实金融会计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风险是指未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决策风险、市场风险、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等等,其中金融会计风险便是各类风险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风险。事实上,在金融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几乎每一笔业务都需要金融会计的核算与操作,由此导致的风险问题时有发生。现阶段我国金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会计核算风险、决算编制风险、结算编制风险、会计监督风险、会计操作风险、人员管理风险等。

二、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系统是金融风险会计防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在整个会计防范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防范措施是必要的。

(一)进一步改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谨慎会计标准,改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不仅是我国金融业适应国际标准的需要,也是有效防范金融会计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的需要。从目前情况看,改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真实核算资产质量。对贷款质量的分类,按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标准进行;对其它资产的核算,按照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孰低原则计量。同时,按照各类资产的实际风险,提高提取呆、坏帐准备比率,适当放宽呆、坏帐核销条件,以体现金融企业的高风险性;二是合理确定收入期限。缩短应收未收利息核算期限,由目前的六个月缩短到三个月。同时,考虑过去金融机构应收未收利息核算期限长,形成大量表内应收未收利息的实际,对历史应收利息实际逐年税前冲减政策;三是改进固定资产拆旧办法。在目前实际分类折旧的基础上,实行加速拆旧法;四是适当降低金融机构税负水平。虽然财政部、税务总局对降低金融企业营业税做出规定,即从2001年起,每年下调一个百分点,分三年将营业税率从8%降至5%。但与国内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行业的营业税3%相比,同第三产业营业税负担相比,金融业仍是最高的。在所得税方面,1997年开始,金融企业所得税由55%降为33%,但同外资银行相比仍高18%。在金融机构存在大量应收未收利息的情况下,税负重,形成了金融机构垫付税金,财务信息失真。因此,需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税负水平;五是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应充分考虑金融创新、金融新业务加速发展趋势,制定规范金融新业务相关会计标准及规定,使金融会计制度建设具有超前性,防范金融新业务会计风险。

第8篇:金融风险分类范文

【关键词】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平台类公司; 信贷风险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Angle of view of the bank, based on the general government debt index and the financial indicators of cash flow of enterprise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banks, selec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local financing platform credit risks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govern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the index, establish the logistic credit risk multi-variant regression model, and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through the goodness-of-fit.

Keywords:Local financing platform; financing platforms such companies; credit risk

一、引言

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银行作为融资平台贷款的最大主体,受到的影响肯定是最严重的。银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有必要对融资平台的风险做出判定并进行相应的风险控制。基于银行视角建立一个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定量分析模型对保证金融秩序的稳定特别是银行本身的利益有着重要意义,银行应在隐性风险发展成为显性风险前,加强对融资平台信用风险的定量测量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本文的目的就是探讨基于银行的角度来建立一个融资平台类公司信贷风险定量评估模型,为降低银行潜在的风险提供决策支持。

融资平台信贷风险指标选取的三个维度:

融资平台信贷风险指标是对融资平台风险大小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本文分别从政府债务风险,融资平台类公司信贷风险和政府与融资平台关系三个维度进行指标的选取。

(1)政府债务风险。地方融资平台是政府主导的并且以政府财政作为担保的企业,对于融资平台信贷风险的评估,首先要对政府的负债规模以及偿债能力做出客观的分析,只有地方融资的主导具有实力的情况下还款才有最后保底的可能。

(2)融资平台类公司信贷风险。融资平台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机构,虽然有着它与政府关联的特殊性,但仍具有一般公司的性质,在取得银行贷款时银行也会对其进行贷款风险的分析,但建立在权责发生制上的财务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明显的缺陷,所以在对融资平台本身风险的测量的指标体系上引入现金流量指标体系来弥补,通过对融资平台现金收入、支出用途以及筹资、投资等活动的信息,能够帮助银行评价融资平台未来净现金流量的能力,融资平台偿还债务的能力,消除了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为依据而产生的受会计方法本身的影响。

(3)政府与融资平台关系。政府对融资平台的支持力度、融资平台项目对市政建设、地方经济的重要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政府和企业具备还款能力的情况下还款意愿的强弱。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衡量指标选取

1.国际通用政府债务风险指标

我国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评价体系中首先要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评价,只有地方政府债务出于可控的大环境下,才能保证融资平台类贷款最后有保底还款的可能。

从世界发达国家管理地方政府债务的经验来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衡量主要涉及的指标主要包括负债率、债务率、新增债务率、偿债率、利息支出率、债务依存度、资产负债率和担保负债比重等(见表1)。

前7项指标是地方政府现行债务的衡量,只有第8项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衡量。在前7项显性债务衡量指标中,负债率、债务率、资产负债率、债务依存度主要表示的是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的情况;新增债务率主要考察债务增量的状况;偿债率以及利息支出率则体现了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

2.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指标选取

由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过程的特殊性,加之在目前国际社会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警戒线还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只能选取与中国经济发展程度适应,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相适应的债务风险指标作为测定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参照。

从经济结构来看,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导作用依然较强。从政府债务结构特点来看,当前政府担保是形成中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主要来源。因此,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地方政府担保这一形势,在选取地方政府指标时应予以特别关注。

综合考虑以上原则并结合中国地方债务的实际情况,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以下四项标准,参照表2。

三、融资平台类公司信贷风险指标选取

在代表融资平台类公司信贷风险指标的选取上,基于企业现金流量模型结合地方融资平台类公司的特点分别从反映企业支付能力、收益质量、运营效率以及成长潜力四个维度18个指标中选取,参照表3。

从反映平台类公司支付能力的指标中选取现金负债总额比率,它反映了融资平台类公司的综合偿债能力。

从反映平台类公司收益质量指标中选取净利润现金比率,它反映在公司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中有多少是有现金保证的。

从反映平台类公司营运效率指标中选取经营性现金收支比率,它反映了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比率。

在反映平台类公司长期成长潜力的指标中选取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它直观的反映了公司未来内部资金的增长状况以及增长趋势。

四、政府与融资平台关系指标的选取

政府与融资平台关系指标直接影响政府对融资平台的支持力度,在对政府财政进行分析、平台类公司财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还应该对政府与融资平台类公司关系进行分析,这种关系决定了政府在有能力承担平台类公司债务的基础上承担愿意的强弱。

首先股权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政府在融资平台类公司中所应承担的义务以及享受的权利大小,政府出资额占融资平台类公司注册资金比重越大政府与平台类公司关系越强。

另外政府为融资平台提供的担保方式也是代表政府与平台类公司关系的重要指标,平台公司贷款的担保措施包括,土地抵押、收费权质押、政府对项目的回购协议、第三方连带责任担保、当地政府的还款承诺等。

五、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定量分析

1.模型构建

融资平台类公司信贷违约发生,取其值为1;融资平台类公司信贷正常,取其值为0。建立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设Y是一个取值为1或0的二分类随机变量,X1,X2,…Xm,是可能影响Y的确定变量,通过观测n组观测值(Xi1, Xi2, … Xim,,Yi)(i=1,2…,n)则结果变量与自变量的模型为:

公式变形得出发生违约的概率如下:

通常理论上讲是否违约的临界值设定为0.5,即通过logistic模型计算出融资平台类公司 的违约概率大于或等于0.5,则将融资平台类公司判定为高风险企业,否则判定为低风险的企业。

Logistic模型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检验模型的拟合效果。回归系数的检验采用wald统计量检验,wald值越大或显著概率越小,则该自变量在回归方程中的作用越大,贡献越大。

2.样本来源及变量定义

本文的样本数据来源于某省某国有商业银行在某省范围内的政府融资平台类公司的信贷资料,由于政府融资平台类公司信贷发展的时间不长,从2000年1月到2010年12月共搜集了30家融资平台类公司的信贷资料作为研究样本,其中违约样本为7个,正常的样本为23个。本文变量的定义及赋值如表5。

3.实证分析

根据模型的要求变量保持独立性、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变量间的相关性检验和共线性检验。通过检验可以看出变量间独立性强,如果某个自变量的容忍度(Tolerance)小于0.1,则可能共线性问题严重,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实际上就是容忍度的倒数,VIF越大,说明共线性问题可能越严重,检验可知所取的10个变量间没有存在共线性迹象。由此可见样本数据可以直接用于Logistic模型分析。

进行相关性检验并不能表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粗效应),要明确一个变量的变化能否由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来解释,就要涉及到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将原始样本数据进行赋值处理后用SPSS1 6.0软件进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

从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来看,内格科克R方检验(Nagelkerke R Square)为0.798表示整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很好。哈斯莫莱莫斯检验(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卡方分布统计量的显著水平为0.991>0.05,不显著,表示因变量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模型拟合较好。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采用Exp(B)值来进行系数显著性检验,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可知10个变量的Exp(B)值都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即这10个变量对融资平台类公司的信贷风险有显著影响。根据模型参数估计的结果,构建出政府融资平台类公司信贷风险定量评估模型。模型如下:

通过对Logistic回归模型的估计,可以对样本公司是否有违约行为进行预测。同时通过对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的比较,可以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估。从对因变量贷款类别Y的分类预测结果可知,只将1家正常还款融资平台类公司判为违约公司时,模型对正常还款的融资平台类公司分类的准确率为95.8%;而将1家违约公司判为正常还款公司时,对违约融资平台类公司的分类准确率为87.5%;因此,总体上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4.7%。上述结果可以说明,该模型在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信用风险定量测评上应用的效果较为理想。

六、结论

本文选取融资平台类公司是否违约作为因变量,将地方政府负债率、地方政府利息支出率、地方政府担保负债比重、地方政府债务率、企业现金负债总额比率、企业净利润现金比率、企业经营性现金收支比率、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股权比例、担保方式这10个变量作为自变量,构建出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根据回归估计结果,本文得出了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定量分析公式。通过对分类预测结果分析得出,模型对正常款款的公司分类准确率为94.7%,对违约公司的分类准确率为87.5%总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4.7%,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工商银行.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研究[J].2010,6.

[2]郑仰驹.2010,3.试论现金流量分析在银行信贷中的应用[J].发展研究.

[3]隋剑 雄林琪.2004,9 (8).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J]. 金融论坛.

[4]王修华 刘灿 金洁.2011,32(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测算与规范发展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

[5]王善君.2004.银行中长期贷款的信用风险评估[M].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6]胡雪.2007.我国商业银行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评估实证分析[M].上海交通大学.

[7]冯朝阳.2005.现金流量分析在贷款风险评估中的应用[M].天津大学.

[8]何英.2005.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体系研究[M].中南大学.

[9]李文捷.2006.商业银行视角的企业信用风险监测度量研究[D].厦门大学.

第9篇:金融风险分类范文

【关键词】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风险防范

近年来,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交易品种迅速增加。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降低了金融基础产品的市场风险,增强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金融衍生产品也创造了新的风险。一些触目惊心的金融事件往往与金融衍生产品密切相关。如2008年9月爆发的次贷危机被认为是美国自二战以来所经历的最严重的危机。目前,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如何正确认识风险,加强风险控制,对于促进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类别

金融衍生产品是指从货币、利率、股票等传统的基础金融产品衍生发展而来的,包括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在内的金融合约。作为―种金融产品,金融衍生产品同样具有一般金融产品所具有的风险,但是由于风险结构的复杂性以及交易的高杠杆性,使得其蕴含着更大的风险。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与金融衍生交易相关的基本风险通常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市场风险

由于金融衍生产品是由基础产品派生而来,其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相应的基础金融产品,因此所谓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基础产品价格波动所可能导致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人亏损的风险。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衍生产品价格的变动更为敏感,多采用杠杆交易方式,跨期交易又使未来的产品价格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市场风险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经常面对的一种风险,相对其标的资产,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风险更为突出。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方违约或无力履行合约的风险,是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的一种主要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手风险,指衍生合约交易的一方可能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另一类是发行者风险,指标的资产的发行方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三)流动性风险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涉及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有两种类型:市场流动性风险与资金流动性风险。其中,市场流动性风险与特定的产品或市场有关,是由于缺乏合约交易对手而无法变现或平仓的风险,主要发生在场外衍生产品市场中;而资金流动性风险与交易的资金有关,是交易一方因为流动资金的不足,造成合约到期时无法履行支付义务,或者无法按合约要求追加保证金,从而被迫平仓,造成巨额亏损的风险。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不当或失败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因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由于操作风险是由主观因素所引发,所以本质上属于管理问题。此类风险在衍生产品交易中危险性极大。在世界金融发展史上,由于操作风险导致一些具有悠久历史和相当资金实力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的例子屡屡发生,巴林银行破产事件就堪称金融衍生产品操作失败的经典案例。

(五)法律风险

在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活动中,由于交易合约在法律范围内无效而无法履行或者合约订立不当等原因引起的风险是法律风险。在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导致在衍生产品交易中发生的亏损,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有相当部分是源于法律风险。

二、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状况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等经济主体迫切需要通过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回避各类资产价格波动的风险。20世纪90年代初,金融衍生产品开始在中国市场出现。1992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了我国第一个金融衍生产品国债期货,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和相应的风险控制经验,爆发了“327”事件,最终于1995年被取消;海南证券交易报价中心在1993年推出深股指数期货,则由于市场规模太小在当年即被叫停;中国人民银行于1997年了《远期结售汇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允许中国银行首家试点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中国银监会于2004年正式颁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为金融机构从事衍生产品交易制定了专门的办法;2005年股市权证和债券远期交易正式推出,标志着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建立;2006年我国首家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成立;2008 年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有关事宜的通知》,正式启动利率互换业务;2009年《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2009年版)出台,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总体而言,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呈现出稳步快速发展的局面,但与国际发达市场相比,还尚有距离。从产品类型看,虽然基本涵盖了远期、期货、掉期、期权这四类衍生产品的基础形式,但仍没有在国际市场交易活跃的利率期权、权益类与商品类等场外衍生产品;从交易量看,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量还很低,以利率互换为例,据《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交易名义本金分别为4121.5亿元,同比增长90.07%,但其所占全球市场余额的比例还很小;从市场的发展来看,尚处于初级阶段,场内市场还未正式交易,场外市场规模有限,尚不能满足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风险防范和投资需求。

三、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成因分析

作为一把“双刃剑”,金融衍生产品能够规避金融市场的风险,但由于其杠杆性以及定价复杂的特点,也有可能将会带来更大的风险。我国金融衍生产品起步较晚,由于各种外部条件制约及金融衍生产品的自身特性,可能引发风险,出现一系列问题。

(一)监管体系尚待完善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主要由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和外汇管理局来实施,监管主体过于分散,完整的市场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如果监管缺位,将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就暴露了场外衍生产品由于监管缺失而产生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及雷曼清盘等一连串事件的严重后果。虽然2007年中金所与上证所、深证所等机构签署了跨市场监管协作协议,在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联合监管迈出了重要一步,但银证期保的联合监管依然任重道远,如何加强协调,既要防止监管真空,又要减少重复监管,还需要不断探索。

(二)法律制度还不健全

要保障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有序运行,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银监会于2004年颁布实施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法规。之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系列文本等制度的陆续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风险管理制度,降低了法律风险。但总体看来,我国现行的与金融衍生产品有关的法规,基本上为部门规章,是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各监管机构针对具体的衍生产品制定的,缺少统一的有关金融衍生产品的国家法律。以期货市场为例,中国的期货行业正在迅速崛起,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期货交易市场,而《期货法》至今还未出台。因此,与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相比,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略有滞后,由于缺乏衍生产品交易和风险管理的相关指引,不能适应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需要。

(三)内部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随着金融衍生产品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各类机构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参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我国企业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认识和管理存在严重不足。2008年下半年以来,连续爆出中信泰富155亿元港元巨亏、国航亏损人民币68亿元等事件。作为独立交易主体,这些中央企业在参与海外衍生产品交易中,由于自身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漏洞,贸然使用复杂的场外衍生产品,违规建仓,导致了风险失控,在股权、商品、外汇市场出现投资亏损。

四、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风险防范的措施

在金融体系日益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下,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在我国快速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也给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建立健全高度协同的市场监管体系

由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跨市场、跨行业的特点,需要有关监管部门的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建立一个较完善的监管体系。首先,为保证投资者利益,有必要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之间建立监管协调机制,通过信息的共享,协调监管职责,提高政府监管的效率和水平。其次,加强交易所和行业自律组织之间的联合监管,针对不同种类的金融衍生产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使交易者的市场行为受到有效的约束和规范。此外,还应加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国际监管与合作统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总之,通过政府统一监管,确保在市场管理、交易法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一致性,保证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

为了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我国有必要加强金融衍生产品法律法规的建设。第一,在立法方面,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性和复杂性,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金融衍生产品设立专门性法律,出台统一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法》,以保证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规范、稳定发展。第二,制定和完善有关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的法律。创新赋予了金融衍生产品旺盛的生命力,也带来了风险。因此,对于创新应该在方案上充分论证,有法律依据,并具有严密的监控措施。第三,制定有关衍生金融产品风险管理的法律,使风险管理主体的职责分工、管理程序、规则的制定都受到相应的法律约束和指引,为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三)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为防范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避免出现重大风险和过失,交易主体应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1.积极完善内部控制。一方面,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明确奖惩制度,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形成合理高效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对交易程序严格控制,实行前台交易与后台管理相脱离,对交易员的权限进行明确的限定,建立高效独立的信息通道。

2.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首先,应设立独立的风险监控部门。由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与投机性,参与交易者应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其次,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全面准确度量与评估风险,限定风险承担水平,并适时监控,对风险管理流程定期检查,以便有效地管理风险。比如对于市场风险可用风险价值方法来度量,利用分散化降低信用风险,借助完善的内部管理并健全交易程序减少操作风险;通过深入地研究和分析相关法律法规,有效管理和降低法律风险。此外,估计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下的风险状况,建立预警机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以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连军.浅谈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08(2):65-66.

[2]万正晓,张晓静.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生产力研究,2008(13):42-44.

[3]郑秀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现状分析及启示[J].特区经济,2008(11):80-83.

[4]谢群,武本建,谢婷.略谈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J].工业技术经济,2008(7):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