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

第1篇: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

关键词: 水泥化学分析要点分析 研究

中图分类号: TQ172 文献标识码: A

一、水泥的成分简介

生产水泥的原料,主要是石灰石和粘土,加上其他辅助材料混合,然后以一定的比例,原料磨成,然后在烧成熟料中添加适量的石膏(用于调整速度的硬化水泥)磨成细粉,水泥获得。这种水泥是普通硅酸盐水泥。这种水泥的化学成分是硅酸二钙,硅酸三钙,铝酸三钙的混合物。其化学式为: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

此外,特殊的水泥。其组成部分是上述情况的基础上,然后添加其他特殊的辅助材料。特定的特种水泥配料是不一样的。

二、水泥成分的主要测定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水泥主要由硅酸盐水泥(水泥熟练材料)组成,按照我们的规定,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烟灰水泥)。水泥熟料是由水泥生料经1400 度以上高温煅烧而成。硅酸盐水泥由熟料加入适量石膏,其成分均与水泥熟料相似,可按水泥熟料化学分析法进行测定。

SiO2的测定可分为容量法和重量法,重量法又因使硅酸凝聚所用物质的不同分为盐酸干涸法、动物胶法、氯化铵法等,本实验采用氯化铵法将试样与7-8倍固体NH4Cl混匀后,再加溶解分解试样,HNO3氧化Fe2+为Fe3+经沉淀分离、过滤、洗涤后的SiO2・nH2O在瓷坩埚中于950oC灼烧至恒重。

如果不测定SiO2,则试样经HCL溶液分解、HNO3氧化后,用均匀沉淀法使Fe(OH)3、Al(OH)3与Ca2+、Mg2+分离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用EDTA络合滴定Fe,以PAN为指示剂,用CuSO4标准溶液返滴定法测定Al,Fe、Al含量高时,对Ca2+、Mg2+的测定有干扰,用尿素分离Fe、Al后,Ca2+、Mg2+是以GBHA或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若试样中含Ti时,则CuSO4回滴定法测得的实际上是Al和Ti的含量。

其中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实验中溶样时加入浓HNO3 将Fe全部转化为Fe3+,滴定Fe时,必须注意温度和酸度,温度低、酸度大,Fe络合不完全,结果偏低;温度高、酸度小,Al 易络合产生干扰,使Fe的结果偏高。实验中滴定Al时采用PAN指示剂,由于PAN与EDTA的络合物的水溶性较差,因此CuSO4回滴过量DETA时加2滴乙醇可以增大其溶解性,并应趁热滴定,如果温度降为80℃时滴定,温度降低使置换速度放慢,滴定终点判断不准确,可能会出现反终点现象,应先测定结果,因此加热至沸1min后趁热滴定。

三、水泥质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1、质量控制的意义

水泥生产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无论哪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将影响全球,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水泥工厂。为了确保在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正常计划的过程指标必须严格,全面的生产过程中的必要的控制和管理。因此,由于水泥生产过程中,原燃料的化学成分,生产条件经常变化的,必须是从原料进厂,要进行严格的检查破碎开始到半成品(生料,熟料等)按照工艺指标,水泥成品,严格的质量控制一环扣一环。不只是从这一方面,还有许多需防护,避免失误。比如在思想,观念和方法的全面质量管理,,认真和负责的工作。消除异常波动;这样便保证了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实现高品质,高产量,低功耗,节能,环保,安全和清洁生产,使提高员工的素质,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质量控制的任务

1)原材料质量追溯控制

水泥的质量虽然与水泥的设计配合比有关系,但是生产水泥的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泥的质量,所以对于水泥生产原材料的质量追溯控制是进行水泥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建筑工程不合格的现象经常发生,甚至发生了一些惨剧,这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也为国家带来了经济损失,更直接影响到了建筑施工单位的形象以及信誉,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障碍。而这些质量问题的形成因素主要就是材料质量的不合格,一些施工单位盲目地追求企业利益,致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与不顾,他们经常以次充好,用那些价钱低但是强度也非常低的建筑材料,这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在水泥的生产中,因为涉及到原料的进场,所以一些不法分子经常在这个环节中谋利,选择价格低的原料来降低水泥的生产成本,然而这样的做法同时也造成了水泥质量的不合格。企业的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原材料的进场进行严格地质量检验,做好原材料的质量追溯控制工作才能顺利地完成水泥质量控制的任务。

无论从那里购买各种原料,必须符合相关的技术条件。进厂,它应该是合理堆放,分别隔离,清晰的标志,坚持第一次测试后,再利用;不合格的原料进厂的情况下,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转介,决定是否使用。同样地,不良的半成品产品,也不应该继续进行到下一步骤。

2)生产设备的控制和维护

设备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程序,按照行业要求,具有良好的设备,管理设备,坚持定期检查和维护系统,生产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不断提高了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充分发挥设备的性能,和高的产量和质量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3)关键流程和关键生产过程的控制

生料均化,配料,原料准备和同质化,熟料烧成,水泥制成的同质化,水泥厂,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重点和关键生产工序。这些职位必须配备高素质的技术人员,重要的工艺参数,增加检查频次和管理和监督。

四、化学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1、加强分析人员的管理

在进行化学分析时,分析人员作为化学分析的主体,其能力、经验和责任心对化学分析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分析人员通过对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于化学分析设备,使材料成分能够准确地展现与化学分析结果之中,在此过程中,化学分析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使化学分析结果最大限度地趋近材料物质成分的本真,则需要加强对化学分析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

2.分析仪器使用与管理

在化学分析过程中,化学分析主体通过操作对象作用的发挥进而达到对认知对象的精确认知,在此过程中,化学分析仪器作为化学分析主体操作对象,对认知对象的精确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使化学分析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则需要加强对分析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

3、实验室环节和测量过程的质量控制

验室为化学分析提供环境支持,在实验室的管理中,应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的落实,用过各项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落实,能为化学分析质量的提高提供基本的保障。测量过程是化学分析主体对操作对象进行操作进而达到对认知对象认知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空白试验、校验曲线的绘制、方法精密度的评价、方法准确度评价、利用质量控制图进行控制等方面。尤其要重视质量控制图的控制,包括对精密度控制图的控制和准确度控制图的控制。

结术语: 进行水泥成分的化学分析,可以有效地检验出水泥的配合比,进而可以计算出水泥的强度,验证水泥的强度是否能够达到要求。目前,我国的水泥成分检验技术已经得到了发展,但是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相关人员要做好技术研发工作,并且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于检验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第2篇: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

【关键词】化验 检测 滴定

一、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并且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之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都发挥着保障的作用。当前人类社会中的水资源危机问题已经直接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限制的作用并且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所以正视水资源危机以及重视水资源问题具有紧迫性与必要性。在对水资源质量的调查与把控中,水质分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水分析化学的滴定析方法如: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活性酶检测、电化学分析法、原子光谱法等。

二、水化验分析的性质及原理

工业污水或者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其中一些化学物质经过一定时期的化学反应会裂变或结合成毒性更强的物质。所以及时通过特定的化验分析方法(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活性酶的检测、氧化还原法、电化学分析法、原子光谱法等)确定水中被分析物质的存在以及它的组成、性质及含量,能够将有毒物质分解或生成其他可挥发、沉淀或降解的无毒的物质,在生产中提供污水的快速处理方案。这种化验检测方法有效的降低了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的处理难度及污水的处理成本。

三、水的化验分析方法

(一)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是化学定量分析中“四大滴定”之一。所谓能与酸、碱直接或间接发生质子(质子是氢原子失去电子的氢离子,即H+)传递反应的物质,都可以用酸碱滴定方法进行测定。在酸碱滴定中,滴定剂一般都是强酸或强碱,如HCL、H2SO4、NaOH、KOH等;被滴定是各种酸性或碱性物质,如H3PO4、NH3、H2CO3等。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酸溶液主要是HCL溶液,有时也用H2SO4标准溶液。常用的碱溶液是NaOH标准溶液。由于这些试剂价廉易得,加之酸碱滴定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和结果准确。因而在工农业生产及科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络合滴定法

络合滴定法是以络合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分子或者离子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很稳定的新的离子的过程就叫络合,生成的物质就叫络合物。在络合反应中,配位体叫做络合剂,像许多显色剂、萃取剂、沉淀剂、掩蔽剂等都是络合剂。假设:滴定剂EDTA(Y)与被测定的金属离子形成MY的络合反应,其主反应为:

在水溶液中EDTA可能有H6Y2+、H5Y+、H4Y、H3Y-、H2Y2-、H3Y3-和Y4-这7种形态存在。各型体的相对含量取决于溶液PH大小,按酸碱质子理论,这7种型体的EDTA(Y)是碱,当与Y络合反应时,如有H+存在,就会与Y作用生成共轭酸HY、H2Y、H3Y、H4Y、H5Y、H6Y等一系列副反应产物,使Y得浓度降低,可见PH对络合滴定是有重要影响的。

(三)活性酶检测

活性酶污水化验室通过检测污水中的酶的活性来判断污水的污染性质。当污水在无氧条件下,污水中的一些生物染料被作为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体内脱氢酶催化反应的电子受体,如果这些生物染料与污水中的细菌悬液融入在一起,就会发现其生物染料的褪色速度与污水中的细菌脱氢酶活性相对应,进而能够采用动力学比色法测定亚甲基兰褪色速度为基础,判断污水中的化学成分。

(四)原子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简称原子吸收法。所谓原子吸收是指;气态自由原子对同种原子发射出的特征波长光的吸收现象。例如:高温钠蒸汽发射的光通过低温钠蒸汽时会发生对钠特征光的吸收。当金属钠盐溶液雾化并进入原子化器中,由于高温解离金属原子变成离子状态有最稳定的电子排列,这些基态原子吸收火焰的热能或适当波长的辐射能后处于激发态,当激发态原子恢复到基态,以光的形式放出能量。原子吸收光谱法就是基于水样蒸汽中的基态原子,对光源发出的该种元素的特征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大小进行定量的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以下特点:

(1)选择性好,准确度高

(2)灵敏度高

(3)测定范围广

(4)操作简便,迅速

但是原子吸收光谱法时,测定每一种元素必须更换该元素光源灯,不利于同时进行多种元素的分析。

(五)电化学分析法

利用物质的电学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为电化学分析法。在水质分钟,主要有点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和极谱分析法等。电位分析主要是利用电极电位和活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电极电位来测定物质含量的,主要用于浑浊有色溶液的滴定、非水滴定以及无适当指示剂的滴定分析。常用于水中酸度、碱度、Cl-、和硫化物的滴定分析。

电导分析法是使用专业的电导仪,通过污染水中的电导率的测定,可以间接推测出水溶液中离子成分的总浓度,进而了解水中物质的污染程度。由于电导率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化,所以通常规定测定电导率的标准温度为250C。在工业或生活污水的水质分析中,水的电导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直接的反映了水中存在电解质的程度。

极谱分析法是在电解池内采用滴汞电极进行的电解质分析方法。一般可以在滴汞电击伤发生电极反应的或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都可以用极谱分析法测定。并且极谱分析法具有灵敏、准确、快速等优点。

四、水质分析的作用

在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净化处理中,必须要通过对水质的检测才能详细的了解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而对污染水做进一步的处理工作。只有反复的对污水进行化验、分析、检测,才能得知水的净化程度,加强污水的处理力度,才能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安全,从而解决水资源的短缺现象。可见水的化学分析在工业污水和城市污水中起着相当重要的处理作用,也是其他管理措施无法取代的。此外,再先进的检测技术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有提高每个人的水资源保护意识,才能够从根本上根治水资源污染问题,才是构建健康,环保,和谐,绿色的环境生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君礼.水分析化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第3篇: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

关键词:化学计量;量值溯源;分析

引言

化学计量仪器是监测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某些物理特性的仪器,在检验检测机构中应用十分广泛。对于一些化学计量仪器,有技术规范或者标准作为参考,可以正确操作仪器,准确采集数据,确保检测的准确性,但是在日常的检定测试中,也存在一些标准缺失的问题,因此急需一些科学的解决方法,来提升化学计量仪器的溯源能力。

1 化学计量仪器的分类

按照化学检测的理论原理和检测对象,化学计量仪器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 电化学仪器

在检测检验中,较为常用的有酸度计、电解仪、离子计、电导率仪等,通过这些仪器,测试检测对象的电化学性质,包括电位、电导、电流、电量等数据。

1.2 分子光谱仪器

常见的仪器有不同性质的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以及磷光光谱仪等。通过这些仪器,主要用来检测物质含量,也可以通过仪器检测确立复杂化合物的结构。

1.3 原子光谱仪器

比较有代表性的仪器有原子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主要原理就是按照物质原子在获取能量之后,可以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从而导致辐射光强度发生变化,同时特殊光谱的强度又和发光物质的含量有着定量关系。

1.4 色谱仪

主要仪器有多种系列的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以及离子色谱仪。其设计原理是按照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质监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相互分离。

1.5 气体分析仪器

这种仪器与日常生活十分贴近,在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等方面得到广泛使用,它的原理虽然很多,但是归根结底都是将检测样品与光电磁热等发生作用后,导致气体分子产生物理化学特性的变化,通过这一原理设计出气体分析仪器。

常用的化学计量仪器还有波普类仪器、质谱仪器以及物理特性仪器,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2 化学计量仪器的特点

2.1 规格种类多

以分光光度计为例,它又可以分为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不同类型,从结构上又区别为滤光、单光束、双光束、全差示分光光度计等不同规格。

2.2 结构原理多样化

化学计量仪器是按照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将其通过不同途径转化为光电磁热等量化信号而进行设计制造的,原理各异,数据处理及控制也不同。即使一类仪器,它们的结构也不尽相同,比如说电导率仪器,它们的结构就有棒式、三针、五针、九针的。

2.3 依据标准物质进行量值溯源

少部分仪器有实物标准,如分光光度计可以用滤光片、标准汞灯,大部分化学计量仪器是没有实物标准的,需要标准物质来实现量值溯源。作为一种标准量具,标准物质异于实物标准,它是与化学计量仪器一对一专用的,也就是说不具有通用性。面临种类繁多,结构多样的化学计量仪器,确实面临标准物质缺失的问题,下一节将进行介绍。

3 化学计量仪器溯源能力面临的问题

根据上一节分析的化学计量仪器的特点能够得出,除了一些仪器有“实物标准”量具,比如分光光度计,能够进行直接测量,其他的都需要根据标准物质进行量值溯源和传递。所以,标准物质的配备与使用对于化学计量仪器的溯源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化学计量仪器溯源的保证还可以根据坚定规程和标准规范,这是一个技术依据,我国有120类化学计量奇异的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

虽然有标准物质、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的溯源保证,但是随着化学计量仪器的不断发展、更新换代以及新的仪器的不断涌现,呈现出智能化、信息化、灵敏度高的特点,现有规范和规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化学计量仪器的溯源带来一定的困难,需要科学的方法来提升溯源能力。

4 提升化学计量仪器溯源能力的方法

本节重点介绍几种化学计量仪器溯源能力的方法,并说明每一种方法适用的情况。

4.1 比对法

当标准物质的性质和量程出现无法满足需要的问题时,可以采用比对法进行溯源。比如一种测量水质的仪器--在线电导率仪,它的量程≤20uS/cm,然而我国标准溶液都是≥133.220uS/cm,面临着量程无法满足量值溯源的问题。在美国,已经出现量程为520uS/cm的标准溶液,但是该溶液如果接触到空气,就会出现量程变化很大的现象。通过比对方法,将美国的电导率仪用10020uS/cm的标准溶液进行校准处理,将此仪器作为标准与被被校准仪器串接,同时读数,得出校准结果。

4.2 替代法

当标准物质不能普遍适用的时候,可以采用替代法。比如,荧光检测器,用当前的规程所规定的标准物质就无法进行检定。又如色谱仪,虽然有标准物质可以作为量值溯源。但是一些色谱仪的色谱柱经常无法用于分离标准物质,在实际检测中,通常要将测试柱替代色谱柱。对于检测人员,有着较高的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的要求。需要把色谱仪的各个接头进行拆分重装,极易破碎或者漏气,还不易恢复。但是这都可以通过提高操作水平来实现。因此通过替代法对奇异进行重复性和检出限的校准,可以扩大标准物质的适用范围。

4.3 能力验证法

当标准物质出现空缺时,可以采用能力验证法。比如一些临床检验仪器,其标准物质归为生化领域,不易生产,因此经常使用自带质控样进行定期校准,而缺乏统一的标准物质。但是这些仪器关乎生命安全,务必要进行校准。通过能力验证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具体解决过程为,将某一待测的仪器作为标准,在不同实验室内用不同型号的仪器进行若干次测量,将测量结果进行平均取值,确定为准确值,作为校准的数值依据。

4.4 经典化学方法比较法

化学计量仪器是根据物质的化学物理特性来设计制造出来的,换句话说,每一个仪器,归根结底都是有相对应的化学反应原理。即使一些仪器,没有标准物质,没有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也能够找到他们的经典化学方法。也就是说,用检验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和试剂,用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出待检测物质的准确含量,将这个作为仪器校准的标准依据。

5 结束语

要确保化学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就需要进行量值溯源。当前量值溯源方法有标准物质、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来保证。但是化学计量仪器种类繁多,同一种类的结构规格又不尽相同,标准物质的“专一性”以及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缺乏、滞后又难以适应量值溯源的需求。为保证化学计量仪器量值溯源的能力,除了这些传统方法之外,还应该探索一些方法,比如比对法、替代法、能力验证法、经典化学分析法,用于化学计量仪器量值溯源的实践,从而提升量值溯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车义.影响气体超声波流量计计量精度的因素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5:72.

[2]王静,彭菁,赵华堂,等.质检机构检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7:284

第4篇: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尽管教师在讲台上尽力的教学讲解,使用题海战术,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依然不是十分理想。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有问题,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想要提升自己的化学水平就应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1高中化学学科特点

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包括抽象性、复杂性。抽象性,高中化学中包括了大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侧重于抽象思维,进而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来形成化学概念与规律。复杂性,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较为复杂、难度较高,涉及的元素与化学方程式较多。

2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2.1预习、听课与复习:课前预习:了解教材的大致教学内容与难易程度,在预习过程中把握教材的整体思想。例如,在这一章节中主要教授什么物质,各种物质之间有何联系?重点物质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要明确。在预习的时候如果遇到问题无法解决可以使用笔记本将其记录下来,从而在课堂上可以有针对性的听讲。课堂听课:课堂听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沿着教师教学的思路来学习,勤于思考。在预习中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略过,对于疑难点要仔细听。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课堂笔记,记录下概念、思路与疑难点。课后巩固:在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将自己课前、课堂中所接受的内容来进行整理,以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2.2掌握化学知识记忆方法:由于化学的知识点比较多,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是很难记住的,因此应该灵活掌握化学知识记忆的方法。例如,比较法、归纳法、特殊记忆法、理解记忆法。我们可以将一些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总结成为记忆口诀,然后朗读背诵。

2.3注重化学知识的积累

2.3.1物理性质的记忆:物质的物理性质就是物体的颜色、大小、性状、形态、气味等。在记忆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而是根据实物来进行记忆。在看到某种物质的时候,同时对其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和总结,将会很容易就记住。例如,记忆硫酸的物理性质,在看到硫酸的时候可以指导其为无色油状液体,硫酸不会挥发,而将浓硫酸与水互溶就难以分出硫酸与水,因此可以得知硫酸是融于水的。再用手触摸硫酸容器则会感受到热量的散发,因此硫溶解的时候会发出热量。通过上述情况进行重点总结就可以抓住硫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无气味、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2.3.2化学性质的记忆:通常物质的化学性质即为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在记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时候最好可以自己亲手来操作实验,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来对化学性质进行总结归纳。在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后对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的时候,也需要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特性进行总结。例如,在对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记忆的时候,首先可以结合元素周期表对氧进行分析,氧元素是在第二周期的VIA族,是属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因此可以得住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为活泼的气体,是化学行为中常用的氧化剂。并且,氧气可以助燃,但是无法自己燃烧。可以自行联想如果氧气可以燃烧那么地球有氧气的地方将会一直燃烧爆炸。

2.4重视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不仅仅能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逻辑能力与动手能力,还能够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领悟。因此要学好高中化学必须对化学实验加以重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要勤思考,多询问老师问题,常常思考为什么,进而实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实验现象结合起来,在观察实验的时候要勤思考,根据反应前、反应中以及反应后的顺序来进行观察。例如,在进行观察铜和锌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的现象的时候,要勤于思考为什么锌放入稀硫酸中会形成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没有气体产生。通过思考与探索可以将所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升华,进而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锌的活动性要与氢更强,可以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与氢相比没有氢活泼,因此无法置换酸中的氢。另外,在使用化学实验仪器的时候,基本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设计都要认真操作,大胆实验求证。在设计试验段时候要秉持着合理可行的态度,装置简单便捷,操作步骤简易,程序合理,实验结果明显。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的各种实验要细心观察,从感性的现象进行本质的认识,掌握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以及关键点。

2.5关注化学反应过程与实质:反应过程:高中化学中涉及到一些半定量的反应,例如铝离子与NaOH的反应为量变所引起质变的反应。量的关系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因此找出关键的临界点是十分重要的。反应实质:结构决定性质,在看到反应方程式的时候不要急于背诵,而是要仔细观察产物与反应物,在自己的知识能力范围当中去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周期律和电化学的时候写出反应物可以自己凭借着已学实施来推敲。

3结束语

第5篇: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

【关键词】维修电工;模块化教学;教学方法

什么叫“模块化教学”呢?简单的来说,就是把所有的实习教学内容依照技能的形式和级别进行划分,分为几个课题。把每个课题当做中心,联系已经学习的工艺知识以及理论学术背景,专业技能开展的一体化教学就是所谓的“模块化教学”。各个课题模块的理论知识讲解以及实际操作的讲解,观察都应该选择同一个老师进行教学。每个老师只能选择几个课题模块进行教学。当这种教学工作结束的时候,教师应该对这些课题模块进行考察,根据学生考试的成功观察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进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进行安排。

一、模块化教学的好处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模块化教学这种形式,能够帮助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比如,精通电子类知识的教师可以负责对电子类课题进行讲解;而熟悉机床电气维修先关知识技能的教师能够负责对机床电气维修相关的课题进行讲解,其他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来选择自己负责的课题。每一类内容都可以选择最为擅长,最优秀的老师开展教学工作。同样的,同一个老师对某些课题进行多次的讲解,能够使教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变得越来越熟悉,使知识真的相互联系起来。基于对知识的熟悉,教师就可以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法,来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将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课堂教学的品质。当然这也可以帮助学校组织专业的教师队伍编制好专业化的课题教材,改善教学水平。

“模块化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教哪一个年级,就需要准备哪一个年级的课。这就会导致教师常常处于备新课的状态,准备各种教学工具,不断熟悉相关的工艺,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消耗大量的时间。当采用模块化教学之后,教师将专门固定在某一个或者某些模块上,就将有更充足的精力与时间来对自己的教学范围进行研究,不断细化,精化自己的知识领域,进而将知识变成自己的“独门秘籍”。不同的教师负责不同的课题模块。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和不同的老师进行学习交流,进而能够从不同的老师身上吸取不同的优点。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操作方法以及相关技能,这当然比只利用一个老师进行教学更有意义。

在学校实施“模块化教学”对于社会培训是非常有好处的。学校可以依据不同的专业培训标准,给学生以不同的单元知识,课题模块的培训。这样一来,学员就可以随到随学,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学习活动安排。

二、“模块化”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中级维修电工阶段

本文中所提到的阶段,主要的依据是国家《中级维修电工技术标准》、它主要包括以下这些模块:维修电工基本技能,电动机与变压器,电子线路基础知识等等。

在进行实习之前,教师要利用一学期左右的时间,告诉学生相应的文化理论知识以及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这将为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可以首先对文化课进行讲解,之后再安排各种专业基础课,比如电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等。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载安排开设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与控制线路等等专业课。在进行专业课的讲解时,可以将章节内容分配给不同的老师,这种分配要根据教师的专长进行安排。这么做不仅可以节省学习时间,降低学生的接受难度,帮助他们建立起理论和实际的联系,还能帮助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在这些课题结束之后,学校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国家中级技术鉴定考核。这样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觉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二)高级维修电工阶段

在中级的基础之上,学生就可以参与高级的学习了。在这个阶段里,模块化教学的优势会变得更加明显。这是由于这个阶段的知识点更加需要将理论和知识联系在一起。缺乏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进行实习的。实习本身实际上就是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这就需要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这是基础也是关键。

高级维修电工阶段实习更加复杂,它包括的内容更多也更加深奥,比如比较复杂的电子线路安装以及维修等等。在对各个模块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安排有着良好的专业功底的老师对于课题所牵涉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将理论和实习结合起来安排。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实习需要教师手对手,一对一的进行安排辅导。在课题的讲解与实习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安排考试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这些内内容都结束之后,就可以安排综合训练以及岗位技能培训了。

(三)综合技能训练以及岗位技能培训阶段

学生在结束上一个阶段的考核之后,就可以进入这个模块了。这个阶段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帮助学生通过相关考试,进入岗位技能培训。这个培训需要的时间比较短,但是非常容易出效果。但是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未来是否能顺利适应社会需要非常关键。学校对这个环节要重视起来,应该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讲解示范,帮助学生迅速成熟起来,掌握好自己的专业技能。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根据技工学校进行模块化教学模式分析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对维修电工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方法进行了分析。这里的论述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模块化教学的好处,其二是“模块化”教学的具体方法。其中“模块化”教学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三大点:中级维修电工阶段;高级维修电工阶段;综合技能训练以及岗位技能培训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模块化教学这种形式,能够帮助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模块化教学需要学校为学生配备全面的与课题相关的教学设备,此外还要定时安排教师到工厂中对新的技术以及工艺进行学习了解,对相关岗位的实际岗位需要进行了解。此外,学校还要适当的建立起更多的校外训练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在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学习,有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下厂实习,这对于学生的实习技能教学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第6篇: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

【关键词】幂函数;优化设计;类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77-02

幂函数是新课标教材新增的内容,而相比起人教版的旧教材,幂函数的地位和难度都有所下降,新教材将幂函数的位置放到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后,并且将幂函数研究的对象限定为五个具体函数,通过研究它们来了解幂函数的性质.教材从整数指数的幂函数自然引入,给出定义后,也只是推广到其他整数指数的情况,但是要指出x为其他实数时仍有意义,留待课外解决,对于函数的奇偶性,虽然给出了一般定义,但是应该知道,教材重在从图上看出图像的对称性,着重从对称的角度应用这一性质,也就是说,对奇偶性的要求较低,习题不需要过难,要循序渐进。

课外部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函数的图像,通过它们的图像,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它们的性质。但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在反复研究了教材对幂函数的内容知识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我又认真制定了幂函数知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幂函数的研究,理解、掌握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掌握研究幂函数的一般方法;

渗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类比、联想的学习方法,提高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培养积极思考,通过自主探索获取新知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幂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与性质及研究幂函数的一般方法.

对幂函数图象的共性的归纳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让幂函数的知识讲解有更好的完美教学效果,我设计制定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建构概念

1.1定义的给出: 本节课教学任务较重,难度较大,但鉴于课前对相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充分准备,因此我采取了由指数函数直接引入幂函数定义的方法.指出对于关系式:ab=N,当底数a为常数,b作为自变量,N为b的函数时,就构成了指数函数;当指数b为常数,底数a为自变量,N为a的函数时,构成的函数就称为幂函数.

由此得到幂函数的定义:

形如y=xa(αIR)的函数称为幂函数.(目前我们只研究指数为有理数的情况)

1.2概念的辨析: 在给出了幂函数的定义后,请学生举出了大量幂函数的例子,目的在于对幂函数进行辨析,学生举的例子中含有已学过的函数y=x0,y=x,y=x2,因此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感知到幂函数并不是完全陌生的,学习幂函数是为了对幂函数进行更一般的研究.

2 联想类比,自主探究

2.1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幂函数,利用图形计算器通过画图,探究它们的图象与性质.并将自己的探究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会选择幂指数不同的多个幂函数进行研究,分别记录它们的图象与性质,并在探究过程中对幂指数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2.2图象展示:在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将他们研究的幂函数从形态上看不同的图象分别画到黑板上,在学生的相互补充、我及时纠错和引导下,最终得到了十种不同形态的图象.由我补充了学生遗漏的y=x的图象,最后黑板上一共展示了十一种不同形态的幂函数的图象.

3 深入探究,归纳性质

3.1对图象的进一步探究: 在得到了十一种不同形态的图象后,我指出,幂函数的情况比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情况复杂得多,继而提出问题:我们该如何去把握幂函数的图象呢?

学生提出根据幂指数的不同范围分α>1,0<α<1,-1<α<0,α<-1几类,进行讨论.在这个环节中针对学生出现的几个问题,我进行了适当引导,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学生回答当α>1时,幂函数的图象具有相同的共性.

此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图象,说明α>1时的几个幂函数的图象形态并不相同.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实际上它们在第一象限图象的形态是一样的.从而提出实际上由于函数的奇偶性,我们只需考虑幂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规律即可,这样就大大简化了讨论的过程,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2)在共同讨论-1<α<0和α<-1时幂函数的图象时,发现它们在第一象限图象从形态上来看没有差异,指出对幂函数图象的讨论只需分α>1,0<α<1,α<0,α=1,α=0这几种情况即可.

3.2对幂函数在第一象限图象的归纳: 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将幂函数在第一象限不同形态的图象画出来,并请一名学生将图象画到黑板上,通过对学生所画图象的纠错与分析和学生共同归纳出幂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必过(1,1)点.

(2)α>1时,过(0,0)点,且y随x的增大,函数图象向y轴方向延伸,图象是下凸的.在第一象限是增函数.

(3)0<α<1时,随x的增大,函数图象向x轴方向延伸,函数图象是上凸的.在第一象限是增函数.

(4)α<0时,随x的增大,函数图象与x轴、y轴无限接近,但永不相交.在第一象限是减函数.

(5)α=1和α=0的情况.(略)

4练习与巩固

4.1画出y=x74的草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选择了学生在课堂初始时举出的一个幂函数:y=x74作为例子,引导学生画出函数的图象.

通过此例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一般幂函数的研究方法与过程:先将分数指数幂化为根式,确定函数定义域,再根据解析式确定函数奇偶性,最后根据第一象限函数的图象特征确定函数图象.

4.2寻找一个幂函数使其图象类似于y=x2的图象: 学生回答y=x4,y=x10,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幂指数为分数的情形,学生给出了y=x43这个函数.通过画y=x43的图象,进一步巩固了研究幂函数的一般方法,以及幂函数图象的特征. 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幂函数的一般方法与过程,同时也是本节课教学效果的一个反馈.

5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幂函数的性质,同学们通过对一些特殊的幂函数的研究,又一次体验了研究一类函数的一般方法.掌握了幂函数在第一象限图 象的特征,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当认识到,重要的不是去记忆某个具体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而应当注意掌握研究幂函数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6布置作业

这节课通过对一些具体的幂函数的研究归纳概括出了幂函数的图象随幂指数变化的情况.对于学生,这一结论应从理论上加以完善,因此布置了以下作业:

第7篇: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 科学思维方法 实践应用

在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思维的方法对于其教学有一定的促进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对于以后课程的学习都有很大的益处。思维是具有意识的,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相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以及能动的反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思维方法运用正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理论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 化学学科的特点与科学思维方法的意义

化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学科知识的获取离不开科学实验,要经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归纳来总结知识点。实践表明,在理论的教学中探讨研究逻辑思维、科学思维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良好训练,而且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 逻辑思维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分析与综合思维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是把客观的对象的整体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分解成为一定的单元或者要素评价认识的思维的方法。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把对客观对象的各部分的认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对于客观对象的统一的认识的思维方法。化学学科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自然学科,构成化学学科的体系的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和定理以及基本的研究的方法等知识点所组成,有一定严谨的逻辑关系。各个基本的知识点既相互的独立,又会交叉组合新的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自觉的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从其内在的逻辑结构上,对于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知识点进行统一的整合,最终在整体上掌握其化学的理论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分析与综合的关系,不能只对基本的概念、公式以及原理单个知识点进行理解,还要把所有的知识点进行一定整合,构成一个整体,也不能只是注重综合,而缺少了对于单个知识点的深入的了解。两者之间应该相辅相成、相互的转化和渗透。

2.2归纳与演绎思维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归纳法是根据大量的已知的事实进行概括所得到了一些结论,其是一种逻辑推理的科学方法。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推理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的是预知一些未知的事实,提出假设进行论证。两种方法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归纳是演绎的基础,而演绎也经常的作为归纳的前导。所以在化学进行实际的推理时,这两种科学思维方式是综合应用的。所有的归纳和演绎都不是单一存在的,两者之间相互结合才能总结出正确的理论。

2.3对比和联想思维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比是思维方式中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同一种形式的物质中找到差异,在同种求异,联想的从不同本质的东西中找到其相同点,是异中求同的方法。对比和联想是统一思维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大部分的化学公式都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是建立在客观世界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对比,就可能找到其中的关联性和共同的特点,这样既加深了对于化学学科本身知识点的了解,同时也是学生对于自然的规律有普遍的认识。教师在讲化学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的时候,要灵活地运用对比和联想的方法,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

2.4逆向思维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逆向思维又称为反向思维,这是根据辩证逻辑关系中对立的原则,认为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这两面是相反相成的,从反的一方面来思考问题,不会破坏了事物的矛盾统一性,而且这种方法还能使很多的难题得到解决。逆向的思维一般运用在很难从正面来论证的问题上,从反面来得以逆向的论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其头脑更加的灵活,可以更加有效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于不理解的知识自己也可以进行论证,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8篇: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学习分析技术;网络学习;慕课;开放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1-0003-04

问题一:尊敬的丹尼尔・布尔戈斯教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Learning部门一直致力于促进国际网络学习技术交流,改进相关策略、方法、工具和资源。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E-Learning部门的执行主席,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贵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你们正在进行的研究吗?

丹尼尔・布尔戈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E-Learning部门设立在西班牙的拉里奥哈省的国际大学学院,它成立于一年前,致力于打造在线学习的用户共享平台,关注技术支持的学习、教育、社会科学以及创业等领域。我们力求通过这样的平台实现优秀资源和实践成果共享,总结优质学习模型及方法,以期优化学习过程,使学习更高效。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欧洲国家和其他国家的联系,建立用户协会,通过研究、教育、咨询和培训活动开展项目。涉及主题有学习分析、非正式学习、社交网络等,研究目的是全面了解这些领域的相关知识,并将研究结果分享给大众。本着为人所用的原则,我们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侧重对规律、模型及方法的提炼,从而希望研究成果能够更具实用性。我们和学校里的教师一起做了很多实践方面的努力,包括小学、初中、大学教育和职业训练,不仅研究如何改进正式学习,还研究如何用开放教育资源如慕课、社交网络来促进非正式学习。就我个人来说,2014年11月第十六届西班牙计算机教育应用国际论坛组织者(Organization of the XV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November 2014, Spain),也是致力于打造云大学国际期刊的“虚拟校园”特刊客座编辑(Guest editor of a special issue of “Campus Virtua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dedicated to University in the Cloud),还是交互式多媒体和人工智能国际期刊学习分析和建议特刊客座编辑(Guest editor of the special issue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ultimedi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JIMAI) on Learning analytics and Recommendation);工作上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合作进行网络环境下公开课学习分析(Open Class on Learning Analysis in Online Environments with AbelardoPardo (University of Sidney, Australia)),还进行了拉丁美洲在线学习网络的构建(Implementation of a Latin American network on E-Learning)。这就是目前部门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和主要工作。

问题二: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成立的下属研究机构,您希望贵组织在世界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丹尼尔・布尔戈斯: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需要提供优秀的学习方法。虽然我们是在线学习的倡导者,但我们并没有特别强调信息技术的作用。作为学习的工具和手段,技术确实对人们很重要,科技进步令人欣慰但是这还不够。更需要倡导的是如何去运用这些科学技术。我们希望能为更多的人提供这些学习方法。

问题三:就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而言,您认为我们应该更重视哪些方面?不同的国家需要考虑哪些不同的问题?

丹尼尔・布尔戈斯:有两件事是值得考虑的。第一件事是之前提到过的关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第二件事是与其相关的问题。我们认为技术背后的方法论和教育模型是至关重要的,方法论、教育模式和学习策略必须十分认真严谨地去设计。技术的确很重要,但它不是不可或缺的,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隐藏其背后的教育模式和学习策略,即教学系统设计。所以从我们的观点来看,组织和大学的需求之一就是设计精确的、有效的、实际的模型来支持技术增强的教学。比如我们现在进行的关于移动学习模型的研究,我们需要考虑是否有比较有效的模型来支持移动学习,有没有能够适应移动时代的教学模型。以前的授课模式是教室中一个教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教师负责授课,学生主要听课和记笔记;现今需要考虑移动技术或移动学习能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如果已有的学习模型能够起到作用,我们现在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根据现有的技术特征,个性化地更新这些模型从而使这些技术可以有助于促进实际的学习。

问题四:我们了解到您这些年一直领导团队进行在线学习和社交网络的研究,包括学习分析、个性化的在线学习和慕课等,您能同我们分享这些话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吗?

丹尼尔・布尔戈斯:我们出版的在线学习分析报告受到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重视。它在全球已经有了600万的下载量。我们还把报告翻译成了除西班牙语以外的很多语言,分享给全球50名专家同事。当然,我们也会逐渐延伸到小学和初中教育,分享我们的经验。我们想知道现在的技术在一年或者两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是否可以使学习更加个性化,从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符合其个性、学习风格、学习目标和能力的学习系统。我们认为现在最主要的是学习者分析技术。现在的学校教育遵守着相同的逻辑顺序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教学,采用相同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这需要做出改变。今天早晨我参加的一个会议上,中国开放大学的校长说他们学校大约有350万名学生,这应该是世界上学生最多的大学了。通常,一个大学一般不会超过1万名。只要有点逻辑的人都明白,在这350万名学生中,肯定不是所有人都具有相同的需求、能力和学习目标,也不可能用相同的学习方法。我们需要改变一些正式课程、学习方法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了做到这些,我们需要做数据分析和学习分析,需要跟踪收集学习者信息,包括点击的数量、花费在网络课程学习的时间、用在其他活动上的时间等等,需要进行定量分析并分类,从而为每位学习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我认为这些有关个性化及学习分析的问题可以是当下核心的研究问题。

除了这些我们还在教师培训方面有所研究。因为我们大学是在线教育,这些教授、导师必须面对的事实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他们共有10万名学生,这些学生有着不同的来源、不同的语言,具有完全不同的技能。要满足这样的学习者状态,教师必须不断自我调整去迎合不同的学习者。有很多学者会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其实教师也需要具有相同级别的关注度。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学习分析和个性化学习研究小组,为教师提供支持,包括帮助他们了解哪些是值得跟踪收集的学生信息、他们需要哪些工具来辅助教学等。

再一个方面是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结合。我们有与之相关的官方项目,该项目不仅调查在教室发生的事情,也研究那些在教室之外发生的事情,比如发生在社交软件如what’s up、Skype、connect、explorer等软件上的学习行为。我们针对学生和教师做了很多研究,采用工作坊的方式,工作坊具有不同规模,有15人、20人、50人不等,在来中国之前我们就进行了两次工作坊式的研究。第一次工作坊探讨学校的规则。第二次工作坊关注的是初中学校教师。工作坊期间我们会问教师相同的问题,从而能够自上而下全面地了解该方面的问题。相关的问题有教师在教室里运用技术的最大阻碍是什么、当离开学校回家的时候教师需要什么技术、在教室以外如何才能使用技术来督促学习者的学习等。教师的回答非常有意义,比如有教师回答,当他们向学习者发送关于活动的信息时,学习者用手机完成活动会很成功。学习者可以用手机以微学习的方式进行活动――回答问题、进行互动、分享信息。当学习者来到教室里时,已经提前做好了一定准备,学习效率将得到很大提高。如何将这种手段转化为一种特定的策略,以促进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我们认为,如何运用翻转课堂使人们在校内外都能进行学习和工作是有很大研究价值的。我们需要给那些提前预习和主动分享的学生一些奖励,他们可以获得之前不在权限范围内的信息特权,在某个级别特权需要完成哪些步骤、需要哪些教育模型、需要哪些手机应用来完成这些活动,这些设计是由教师掌控的。这是目前在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方面的研究。

问题五:您刚才提到慕课,我们想知道现在西班牙的慕课现状是什么?

丹尼尔・布尔戈斯:目前我们致力于一些政府项目的开展。全球各国,包括西班牙在内,都对慕课和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有很强的敏感度。慕课研究主要来自学术机构,少量来自私人教育机构、通信公司、银行,这些机构和公司给予慕课研究很大支持。一年前我们还对慕课几乎一无所知,不知道如何认证和评价,当时西班牙有50门慕课,现在我们已经有超过200门课程了。学校教育中的大部分课程往往是体现教授个人观点的,这样的内容能够为公众做出一些贡献,但是无法满足个别化的特殊需求,而慕课的出现可以满足这样的特殊化需求。也许慕课就是最好的答案,也许不是。同时,慕课非常关注个人特定的兴趣爱好。学习慕课并没有特定的能力标准,只要感兴趣,只要社会和市场有需求就可以进行学习。在西班牙西部的农村地区翻译者数量及质量都比较匮乏,因此我们给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在线学习平台,让他们进行学习并获取相关资格认证,这项工作即将实现。现在的事实是那些实际上并不需要MOOC课程的人,比如大学生,拥有学习MOOC的机会。但对所有体制之外潜在的学习者来说,尤其是那些职业技术学习者,如何利用MOOC课程满足他们的需求,是需要仔细研究的课题。

问题六:2014年第十六届计算机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突破。您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研讨的主题和主要观点吗?即将到来的第14届E-Learning欧洲大会上最有影响力的话题会是什么?

丹尼尔・布尔戈斯:当然,我很乐意分享。这个国际教育技术会议是去年在西班牙举办的,共有来自西班牙和其他国家的80多位学者参加。还有一些级别比较高的国家官员和部门领导,研讨的主题是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分主题有之前我们提到的如学习分析技术、个性化学习等,但有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主题就是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具体包括如何使用开放教育资源来支持或改进课程,使其不再局限于官方的教材;如何使用慕课、YouTube;如何使用学生和教师通过google等搜索引擎找到所需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与课堂教学相整合。我们认为重点是要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同时也要对开放教育资源的来源进行认证。关于开放教育资源还应关注其内容的质量。由于它是开放并且免费的,这些内容是否可以用于学习,是需要用质量标准体系来界定的,包括版块的数量、版块的长度、内容的真实度等。此外,对于相关内容的作者署名问题和版权问题必须重视起来,因为作者从无到有对开放教育资源进行了设计和创造,而在创造的过程中可能引用其他作者的内容或对他人内容进行一定的修改等,但是这些必须是建立在遵循一定的版权规范的基础上。

提到即将召开的第14届E-Learning欧洲大会,我与你分享的这些观点都是我和同事经过讨论得到的,学习分析技术、开放教育资源、社交网络在特定教育领域中的利用、教育游戏的运用等都将会出现在此次会议上。此次会议中还会涉及一个经常出现的技术问题,并不引人注目,也经常得不到报道,即各种软件的互联互动。我们希望能研究不同的软件应用,思考如何把Google、Sakai、Whatsup等应用联合起来发挥作用,使它们不再是孤立的软件应用,而是可以整合的。目前,我们是从繁多的应用里逐个提取信息,然后再整合到一起。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应用数据都整合起来,那么就可以借此更快地获取更精确的信息,从而为用户(比如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更好、更精确以及更有效的服务,这也将是此次会议的一个重点。

问题七: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仁川召开全球教育大会上将可获得、公正、平等的优质教育作为2015年后全球教育议程的重要指导原则,致力于2030年之前,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优质的教育和终身学习途径。以您的视角,我们该如何理解“优质教育”?您认为信息技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丹尼尔・布尔戈斯:我并不是很确定优质(quality)在教育中的定义,这个提法也给我极大的思想震惊。我们通常认为质量是与衡量标准、能力、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等相关的固定不变的过程。如果学生得了A,那他会被认为很优秀,如果学生得了C,那可能就会被认为很平庸。但这真的是质量吗?我并不确定这是什么质量,是评估的质量、内容的质量、学习路径的质量,还是教学方法的质量?质量这一概念涉及太多因素。我认为教育的质量应当符合教育目标,每一部分的质量汇聚起来才是最终的质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刚好获得所需的内容就是有质量的学习。因此我认为质量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与目前所说的质量标准、过程等都相关。质量也应该根据学习和教学过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并更加个性化。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和指标,它应该与不同的学习过程相匹配。因为每个人也许因为起点、需求不同而有不同情况。质量应当为目的服务、为教师和学习者服务,它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并因人而异。曾经有一个吉他手,他从一种风格转换到另一种,玩过摇滚乐、流行乐以及爵士乐,他曾说:“音乐对一个人来说就像是食物,你不能每天都吃一样的东西,很多时候你的心情和状态不同,听的音乐就不同。”我认为对质量的理解和这个是一样的。

第9篇: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范文

关键词:栏目;方法提示;分析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4-048-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教材中所设栏目是课程观的有效载体,栏目的内容、形式、功能等都体现着深层次的教育理念。由于栏目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使用时有必要按栏目要求组织好教与学的活动,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科学合理地施教。教师和学生都应重视教材栏目的内容内涵,从多维度研究栏目设计,充分体现、挖掘其中丰富的教育性因素。

一、栏目内容的设计

在新沪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教材中设有9章,27节,其中有12处设置了“方法提示”栏目,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表的观察分析,栏目编排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一般方法、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化学式的书写、简单化合物的命名以及根据数据作图等知识的传授,体现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

二、栏目设计的分析

1.在功能上突出了指导性、可操作性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工具。教材中“方法提示”新栏目的设计以生为本,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方法学习的规划和指导,而且贯穿在科学知识认识过程的各个环节里,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

例如,栏目中“观察”,其中介绍了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经验方法,明确指出要想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方法入手。在观察的方法使用上提出了建议,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先进的科学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另外还需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在观察方法的实践操作上提出了建议,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观察的内容也做好了具体的明确:反应前观察,从物质原有的物理性质上进行观察,如颜色、状态等;反应中观察,从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如物质的状态、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形成的烟雾和放出的气体等;反应后观察,新生成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

在化学实验中明确应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观察?怎样才能观察细致和全面?等等。这种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感知活动的操作程序的建构,为学生使用时提供了所选取的手段、途径或活动方式,突出了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有利于学生通过实验去获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形成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和技巧。这不仅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客观认识规律,而且也符合教学论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科学方法论在教学中的有效而必然体现,也验证了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对方法实质理解的观念“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

2.在内容上突出了经历性、体验性

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丰富的实验探究活动,而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又是学习化学和科学地、安全地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例如,栏目中“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实验的注意事项”,其中“1”里指导学生实验开始时首先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实战方法图。旨在让学生参照方法指导,亲身经历去体验图2-8(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通过用手握住密封的试管,让封闭的一段气体因热涨而外溢,如气密性好,观察到导管口就会有气泡冒出;在移开手后过一段时间,因气体的冷缩,由于要保持装置体系中压强差的现象,如气密性好,观察到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柱。借鉴此方法,可以继续让学生体验,检查图2-9(双氧水分解制氧气)实验装置的气密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操作之前先要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产生一段封闭的气体,其余方法类似。通过动用学生多种感官的亲身体验,利用更多的大脑通路,建立更多的神经链接,留下更深刻的“烙印”在脑海中。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师的引领“教”是为学生的实践“学”而服务的。

为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针对两个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实践体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归纳、综合概括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一般操作方法,如,①封闭一段气体(通过关活塞);②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加热),让装置体系中形成压强差;③保持压强差的现象(导管中产生一段水柱);④结论(装置气密性良好)。利用此归纳的一般方法,为图2-17(制取二氧化碳)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提供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此处检查的操作步骤是:①在软胶管处夹上止水夹,封闭一段气体;②外界条件的改变是在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产生一定高度的水压,让装置体系中形成压强差;③保持压强差的现象是长颈漏斗中的一段水柱保持不变;④结论是装置气密性良好。这种总结归纳出的操作方法,对学生的实践体验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通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和转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在形式上突出了交互性、灵活性

教材是方法教育的重要载体。义务教育的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里明确要求学生“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这为中学化学中开展方法教育既提出了战略性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例如,栏目中对方法编排时,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从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最有利于学生发展和学科特点出发,在适当的教学阶段,指导学生对自然科学一般方法、基本实验操作和学科方法进行分点分散交互要求。例如,第1章中重点介绍“观察”和“酒精灯的使用”;第2章中重点介绍“归纳”、“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实验的注意事项”、“气体的收集方法”和“过滤”;第3章中重点介绍“比较”、“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氧化铝的化学式”和“简单化合物的中文命名原则”;第6章中重点介绍“蒸发”和“根据数据作图”;第7章中重点介绍“溶液使用的注意事项”。

方法教育在分散要求的基础之上,还逐渐注重综合的灵活安排。例如,课标中在“科学探究”主题下增设学生至少要“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这八个基础实验不等同于基本的实验操作,综合性较强,每个实验都需要学生协调、组合多个基本操作才能完成。例如,第2章中基础实验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和基础实验2“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都需要学生从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考虑,学习组装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气体的收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等;第4章中基础实验3“物质燃烧的条件”和第5章中基础实验4“常见金属的性质”为原理性知识的探究性实验,其中包含一系列概念以及概念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要揭示其中的规律,需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经过理论分析提出假设,从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部分去研究和设计方案,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取反应中的各种现象,将研究得到的结果进行推演,形成结论并指导实际应用;第6章中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涉及到难溶性杂质的除去的步骤设计,掌握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等等。

另外,教材中还将逐渐体现和渗透的一些隐性方法内容与栏目中显性方法内容交互和灵活的使用。例如,哲学方法,如物质观、运动观、联系观、辩证观等;模型方法,如模型方法、类比方法等;抽象方法,如概念方法、符号方法等;认识创新方法,如假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如分析、分类、综合、演绎等;思想方法,如元素论、原子论等;测量方法,如质量测量、能量测量、物理性质测量等;以及化学纯化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合成方法、化学应用方法等。

由此看出,教材中设计的方法内容处处都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写出现象、判断、结论和注意事项等,这样的教材是动态的教材,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另外,也告诫老师们不要死板地教教材,而应用动态的教材去灵活的进行方法教育,创造灵动的课堂。让学生容易接受,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启示

在目前实际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方法类教育尚未真正全面落实处。教学中重教教材,轻用教材教;重教条式灌输,轻渗透和潜移默化;重关注少数学生,轻面向全体学生;重自发状态,在方法的学习目标设计上、学习顺序安排上、教学评价等方面随意性、盲目性较多,轻主动意识,缺乏计划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层次性等。从而导致学生在对知识学习和活动探究中渗透的方法不能有效地进行内化,也不能及时地、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老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设实践活动,调动学生思维,给予方法指导,灵活地将方法教育与化学学科精神、学科思想和学科知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真理,而应交给学生发现真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