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范文

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

第1篇: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范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ollege Studne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Media Era

ZHANG Shize

(Yingk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ingkou, Liaoning 115014)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new media, making moder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is new era based on a coherent background facing new problems and new situation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media, new media has the features and benefits of publicity, so that the fa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had to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pla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new media

新媒体的概念是相比电视、电影、书刊、广播等常规媒体形式而言的基于网络科技、移动通讯科技、数码科技等新型科技而给予大家讯息服务的新颖媒体。新媒体拥有多种形式主要包含有手机短讯、微博、互联网电游、模拟社区、互联网刊物、便携式电话等。这里面有些可归为新颖媒体,另一些则是新型讯息服务模式、新型媒体软硬件。

新媒体凭借其丰硕的讯息资源与便利的交流,已变成大学生交流与捕获讯息的核心途径,得到大学生的注目与偏爱,给予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环境与优良的机会。可是这些刚刚兴起的新媒体易让人们眼花缭乱、无法顾及,加上社会生活步伐变快,浮躁情绪日益滋长,如果不能对这些社会状况作出正确思量的话,就无法准确判别和掌握其内涵。了解互联网这些新媒体的成长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对于新媒体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遭受到的新情形、应深度思量,严格探究,想出如何去变革教育模式、刷新教育内涵、扩张教育路径,强化与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

1 新媒体时代之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1.1 新媒体讯息宣传的开放性给予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宽广的平台

新媒体依靠其数码技术、电脑互联网科技与移动通信技术而构成了硕大的互联网系统,拥有海量讯息、丰富的资源、传导快速、涵盖面宽泛、多样模式等好处,相比通常的任意一种散播手段与交流媒介,都具备实质性飞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能够依靠新媒体,发掘大量的资源,吸收人类文化的所有优良果实,开始革新与继承;还能够借助新媒体大面积的、自发的、迅速的散播准确的理论、策略与思想,却没必要束缚于轨制、体制及其它复杂步骤,不管是工作地点的教育模式、对象和方法,还是讯息的捕获与宣传,都得到了跨越性的改良,进而给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极为宽阔、全新的实践与理论平台。

1.2 新媒体的灵巧性和快速性有利于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法

长久以来,主要方式是课堂面授,辅之以探讨、聊天、社会实践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手法。但是在新媒体时代,手机短讯、互联网论坛、微博凭借其灵巧、快速的特征,日渐变成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承载体并显现了其奇特的长处。新媒体可以更加快速地传播更加有特色的讯息,在最为短暂的时间里,凭借谈话、图像、文字或是他类互相交流模式,将教育内容快速传导给接受教育的人,让思想教育更加直白、更深化。凭借新媒体,大学生无需根据常规模式在既定的时间到既定的场地区进行教育,而能够借助手机短讯、互联网等新媒体,从而在任意一个场合、任意时间捕获必要的知识,大大提升了思想教育讯息的传播速率。

1.3 新媒体讯息散播的互动性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发性

在互联网新媒体上,各类层面上的文章与图文并茂的资讯让具有层次与根基的被教育者在同样的时刻里都有合适于自我的可选取的内容。接受教育者能够在悠闲的环境下,任意选取阅览讯息,在自发探究与追寻新的听觉视觉内容的时候,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可以持续上升。这类讯息散播的双边互动式的接受教育者从消极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参加和互动交流。进而有助于加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的主动性。

1.4 新媒体讯息散播的多边与平等性极大地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边的信任度

老师与学生彼此间的信赖感,总是感染与约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与质量的核心所在。因为人的思想隐藏性的真实存在,大学生通常不乐意对老师说实话与诉实情,此乃当今大学一个比较寻常的现状,也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的感情教育障碍。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凭借新媒体虚构散播手法与大学生开展互相交流,清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2 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2.1 新媒体讯息散播的“无屏障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

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政治和法制思想的教育。新媒体时代的大学讯息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种讯息散播的“空间无屏障”、“时间无屏障”与“资讯无屏障”情形,讯息的散布与运用空间更加随性。某些陈旧、腐败思想与文化或是各类反、主义的言论、资产阶级消极思想的渗入及漫溢的违背社会公道的讯息运用新媒体的方式大力散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刻的挑战。大学生从新媒体获取的讯息极为不稳定与难以掌控,降低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成效。

2.2 新媒体散播的技术混合性与讯息散播的快速性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媒体涵养发出了新的标准

新媒体时代之下,大学生对新兴之物的认可度与好奇心,造成他们变为新媒体最先的接受人与运用、发扬者,但是教育人却常常位于讯息缺乏的状态,并且还有着一些弊端,比如互联网技术不足、新媒体技术认知浅薄等。所以,担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熟知新媒体、革新知识、提升新媒体素质,是接受来自新媒体时代的挑战的必然要求。

3 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的革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解析

3.1 尊重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完成教育理念的改变

在新媒体时代之下,讯息的产生散播体制为一种由大众”向“小众”转化的散播模式,讯息的选取与运用完成了个体的自发化和随性化。于新背景下进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转变教育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 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改良教育资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集合各样教育资源与教育之力,主张社会疏通、校园教育、个人提升等模式,构建面对大学生的三维教育视网,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体系。把新媒体当作新背景下有力的工具是新颖的社会事务,讯息领域管理单位应强化互联网、手机等媒介的讯息监督管理,履行社会职责。

参考文献

[1] 李文政.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应对措施[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

第2篇: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87-01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这必然会波及与影响当代大学生。大学生的心理层面、思想认识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培养大学生知、情、信、义、行,开导大学生思想的有效方式,勿庸置疑地要承担起调适大学生心理,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任务,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思想特点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他们不停地思考、选择和探索。其心理、思想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成长”意识迅速发展,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较强

现今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在父母的关爱和改革开放带来的相对富裕的环境中,没有吃过什么苦,也没有经受过艰苦生活的锻炼,普遍表现为自我评价较高,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较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人,竭力想要摆脱学校、师长的约束,强烈要求独立自主。由于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发展,进而出现疏远异代人,只愿与同龄人交往的现象。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认为同龄人是“志同道合”者,另一方面给家长或老师讲了有时不能得到理解,反而易惹出“麻烦”。他们交往的范围超越了班级的界限,波及全校,甚至走向社会,如老乡聚会,同学聚会等。

(二)思想活跃、情绪激昂

思想活跃是当代大学生的一大优点,凡事注重独立思考,不轻信名人,不轻信书本,不轻信宣传。进入大学后,由于生理上的日渐成熟,青年人旺盛的精力及大学生活的相对自由,他们产生了许多新的需要。同时,大学阶段又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伴随着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他们在需要的满足和价值判断时常常摇摆不定,涉世不深和青年人的心理矛盾又使他们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但在师长面前往往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不愿轻易反映自己的真实心理状况,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

(三)富于理想,渴望成才

现在的青年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富于理想,‘憧憬未来,上中学时就对自己的将来进行了完美的设计,积极追求充实的人生。但是,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不少人往往在处理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失衡,对实现自我价值考虑较多,对社会价值、社会进步方面考虑较少;对个人的前途和发展考虑较多,对社会需要考虑较少。他们追求理想,但动机功利化。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在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上,当代大学生更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在理想的实现途径上,更注重个人的奋斗。一部分大学生的理想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讲究实惠的思想相当普遍,在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上,他们往往选择后者。

(四)自我认识上的定位与社会需要的反差

大学生的意识、心理存在着显著的年龄特征。由于环境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以及心理上的不稳定性和两面性表现得更加明显。从其社会角色地位看,大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知识分子,一方面他们比其他社会青年具有更高的理论知识而缺乏社会体验,另一方面社会对他们又提出了比一般社会成员更高的期望值。这种特点容易使他们产生自视过高、不切实际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与社会现实生活产生碰撞是难免的,

二、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健康的心理必须以良好的思想素质为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和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优秀的品德、健康的意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为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发挥塑造大学生高尚的思想素质的作用。

(一)防止逆反情绪蔓延

教师要尽量避免或缓解学生的逆反心理,以保证教育过程的有效性。首先,营造良好的交谈气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时,处于主导地位,要融洽双方的关系,使学生一开始就对你产生好感。其次,做一个听话能手。教育说服的过程,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相互交流思想信息的双边活动过程。说服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善于听学生讲话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渠道,有利引起学生的共鸣。最后,防止不良情绪从个人向群体蔓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同辈群体中“核心人物”说话灵、威信高的特点,做好“核心人物”的思想工作。

(二)巧用心理暗示

暗示是思想教育的重要方法。对学生直截了当地批评可能会引起心理对抗,而暗示不付诸任何压力,不要求学生非接受不可,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使学生领会教师的意图,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促使他们在思想上自我认识,自我谴责,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一种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教育者的期望作用对于受教育者有突出的影响。若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较高,赞赏的言论较多,学生表现好的愿望就会增强,就会沿着教育者期望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实施思想教育过程中,应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四)提高教育者可信度

所谓可信度,就是指教师具有的影响学生改变态度的特性。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的可信度取决于两个主要的特性:即专业性(亦即权威性)与可靠性。据此,大学生思想教育要有好的效果,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可信度,即必须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就是要研究人的思想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思想观点的形成过程和心理过程是同步的,所以,我们既要从思想现象来研究人,又要从心理现象来研究人。以心理过程的规律为依据,深入研究人的思想观点形成的客观规律,把思想科学和心理科学结合起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大学生思想状况,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深、做得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 1]葛锁网.大学教育与管理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8- 70.

第3篇: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范文

关键字: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作为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当代大学生,他们更是不断地和网络亲密接触,把网络当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认识社会的工具,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用户的主体,并且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网络飞速发展,博客、微博和微信等形式的日益流行,更是带动了广大青少年学生利用网络的热情。所以、关于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就成为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网络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参与,学生能够在网上真实地表达心声,各种观点和情感交流更加真实,从而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网络主体的平等性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可以让大学生可以更为方便快捷地、有针对性地获取所需知识,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则有利于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网络的交互性可以使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转为互动教育方式。网络内容形式多样性和生动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网络资讯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合、感染力强等特征,既能使大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网络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又可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受教育环境,使大学生感知的信息更加深刻、全面。网络有利于增强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借助网络这个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其能放松、零压力地发挥自主意识,从而也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具有亲和力。

1.2网络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互联网是双刃剑,各种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网上交织碰撞,内容庞杂而且良莠不齐,使得大学生周围的信息环境更为复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空间更易受到污染。由于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猎奇心理、判断力不够等,网络上很多不健康的信息会影响着大学生的顺利成长,有的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打乱了正常的生活、学习秩序,导致其生理和心理方面出现异常,甚至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发生扭曲与错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网络的高速发展,致使学生的思辨意识麻痹,思维僵化。在网络时代中,面对西方强势文化,能否准确捕获信息,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的确,学生凭借网络能够提高浏览信息的速度和效率,但与此同时,创造力却锐减了,长此以往会滋长其惰性,遏制其创造性思维,思想也会逐渐钝化。面对开放的网络时代,思政工作者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深入推进思政教育进网络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途径

2.1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

首先可以通过建立并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来占领网络阵地,建立一批有影响力、有特色的校园主流网站,充分发挥思政教育进网络的优势,及时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动态,落实好教育引导工作。其次要为网站建设与管理人员提供切实的保障。各高校要把握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契机,不断充实网络资源,加大开发和更新力度,利用网络传播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及时做好更新、维护工作,保证网络教育的实效性、直观性、趣味性和亲和力。

2.2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网络政工队伍

在新形势下,培养一支既懂政工业务又懂网络技术的政工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这支队伍不但要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责任感,而且必须了解网络知识,熟练地操作使用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否则,就会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被动。需要指出的是,现在的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观念陈旧,对网络的发展和潜在能量缺乏全面认识,如果这种观念长期存在下去,将会对下个世纪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更多的被动,把新型网络政工队伍的培训应放在紧迫的战略地位来抓。

2.3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上行为方式

加强网络立法和网吧监管工作是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重要手段。随着每年上网人数的剧增,网络犯罪等一系列网络行为问题也日益严重,亟待解决。大学生属于道德意志薄弱的群体,很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导致道德行为的失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开展“网德”教育,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与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相互补充。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 在网络时代,人的精神存在、社会存在无不与网络存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与此相适应的网络道德规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4通过网络实现思政教育的互动

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特点,通过微博、信箱交流、网上对话、QQ聊天等功能,开拓校方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渠道。可以利用论坛、博客、微博等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交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困惑,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思政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确保正面舆论的主导地位,围绕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和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问题,开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主题论坛,让学生积极参与评论,并且针对一些错误的言论要适当阐明科学立场和观点,达到思想教育的

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方法与内容的关系,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的突破,更是观念和内容的革新。网络时代下,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所带来的作用,要趋利避害,创造性地开展思政工作,使其成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参考文献:

[1]葛晨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方法途径探析[J].教育探索,2009(11):121-122.

[2]刘社欣,颜伟红.网络时代学校思想教育模式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4):60-62.

第4篇: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范文

一、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彰显自我个性,模糊了价值观。移动媒体的诞生,尤其是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提供了更加丰富个性的服务,大学生们在虚拟多元化的移动媒体空间,充分彰显自我个性,自由表达个人的喜怒哀乐。该书指出,新媒体时代每个受众都变成了虚拟空间的成员,能自由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但纷繁杂乱的海量信息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容易模糊其r值观,忽视自身的责任,甚至还会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二是方便沟通交流,缺少规范性与严肃性。三是增强了主动性,过分依赖信息浪潮。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大学生能从中搜寻符合自身需求与发展的有益信息,并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与课堂模式,通过新媒体能广泛开放地进行交互学习。所以,学生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加强,能按照个人喜好和学习需求选择知识信息,增强了学习探索能力。但是,这种主动性的增强容易导致学生过分地依赖网络信息,失去了对基础知识信息的积累,甚至还会丢失选择与辨别信息的能力。

二、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的途径

季海菊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构与重塑》一书提出:高校需要鼓励大学生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个人的实践状况,强化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的交流互动,增加大学生的实践经验积累。同时,他还认为大学生必须不断增长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把外在基本意识形态转变成内在的主动实践活动,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有效抵挡和防御新媒体时代不良信息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任重道远,高校应该借助移动媒体的优势,健全和完善符合学生积极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注重精神奖励活动的宣传,鼓励和发展大学生的个性与特质,培养其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该书指出还应该加大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校园广播、报刊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强化校园舆论阵地建设,传播和推广正确的校园舆论价值导向。打造自主学习平台,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高校必须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尤其是管理和监督网络舆论阵地,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并通过健康网站等新媒体主导教学模式,传递积极健康的网络知识,全方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该书指出,根据不同专业与级别的大学生,高校应树立新媒体思维,建立个性化的校园论坛与网站,提供更加有价值的信息线上线下交流,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放下教师的身份,站在学生的立场,运用渊博的知识、清晰的逻辑和正确的观点,帮助大学生提高网络素养,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三、结语

第5篇: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入手,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规律,并就此分析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应对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必须全面了解新媒体的内容与特点,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平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战斗力。

一、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一)更新思想

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作为先导,切实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新媒体引起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转变。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新媒体时代对教育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必须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教育经验、掌握新媒体技术、熟悉新媒体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才能从容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二)学习传播学知识,掌握传播学技巧

所谓传播技巧,是指在传播活动中为有效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它是为传播内容、传播谋略服务的。通过运用相应的传播技巧可以将要传播的信息意图传给大学生,对于政治倾向胜、社会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灵活运用传播技巧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十分重要。作为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巧妙利用新媒体优势,增强教育效果。要求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传播学知识,掌握传播学技巧,结合实际特点开展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思想教育,多渠道、多样化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利用新媒体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主动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渠道

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积极主动利用网络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一是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元融于一体,并且应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实践中,增强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二是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下互动。主动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直播、视频课堂、网络课堂、课题研究等教育内容通过校园网进行传输和覆盖,扩大教育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和辐射面,增强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主动巩固校园网络论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首先,依托校园网建立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情疏导机制。采取"疏堵结合,及时沟通"的办法,通过校园网密切关注大学校园中出现的焦点、难点和疑点,及时作出判断、答复、澄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依托校园网建立一支思想教育工作队。要积极建立一支由教师、辅导员、学生网络管理员、校园网版主、学生干部等组成的思想教育工作队,队伍成员要积极活跃在校园网各个论坛版块中,对于违反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的错误信息,要及时予以屏蔽或删除;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帖子。

(三)主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手段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建立班级“qq群”,主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扩展到网络中,克服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其次,打造学生班级“博客群”。班级博客是一个班级学生思想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大学生们在班级博客群中可以自由发言,交流学习,分享感受。第三,打造学生班级“短信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手机短信传播信息,即时把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向。如遇突发事件,要及时向学生“短信群”发短信,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正确信息。

三、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以提高大学生运用新媒体的素质为核心的接受策略

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三观”,提高信息筛选、辨别能力。第二,加强新媒体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道德素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良信息无孔不入,时刻影响着大学生。必须加强新媒体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第三,加强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新媒体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以主流文化网站建设为中心的主体策略

新媒体时代,各种网站在客观上成了信息的重要传输者和思想行为的重要影响力量。因此要积极开发和共享信息资源,尽快建设主流文化网站,整体规划,稳步推进。一要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网络上真正实现平等、敏捷、细致的教育交流。二要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支持更多的新闻、宣传、文化机构以及党团组织进入网络,扩展网络优势。三应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开发力度,通过制作、传播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中文思想政治教育软件,让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对网民进行熏陶,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以网络内外联动为中心的技术策略

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应抓住时机地找准切入点,构筑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 立体交叉网络。传统媒体中,报刊是一种群体的自白形式,它提供群体参与的机会。广播直接、广泛地影响着多数人,给人们展示一种不通过言语交流的世界。电视能提供各种生动的素材,满足视听感官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特别是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匿名性和平等性等优势,组织大学生在网络中进行讨论,或直接利用bbs、e-mail、qq等与大学生进行在线多向交流和心灵沟通,发挥网络媒体的辐射力、吸引力、影响力、渗透力。

参考文献

第6篇: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范文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引言

高校管理工作不仅要参与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培养,还要承当培养优秀的新时代接班人这一神圣的教育使命,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管理的重要政治任务。新时代下的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像以前那样把管理者的意识强加灌输给学生,而是以引导为主,这种教育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下的校园文化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式已经过时,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其工作理念,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才会得到真正地提高。

一、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是新时展的需要

大学时期,正是学生们各种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高校学生管理是否合理、科学,这与学生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从目前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尚需解决的问题。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提高高校管理效率的当务之急。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当高度关注学生管理,及时创新管理方式,这对于对促进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新时展的迫切需要。

(一)国家法制建设的需要高校管理改革必须要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要求来进行,在科学的管理体制下,引导高校学生认识法律、了解法律以及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通过对法律的合理利用,高校的管理水平也会有所提高。因此,在高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以法律为基础,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让高校管理制度有章可循,这样一来,不仅能依法对学生进行管理,还能依法处理学生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这既是适应教育法制化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国社会法制化进程的需要。

(二)高校内涵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的新时代也带来了高校管理结构的调整,高校管理工作的资源配置要足够合理,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同步起来,才能为高校管理工作护航。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学生们的内涵发展,高校管理本身就是学校工作一部分,学生管理水平的高低与高校的教育质量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学生才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管理对象,高校既要更新管理理念,还要保证服务水平到位,从而满足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发展的需要。(三)高校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需要随着经济增长速度逐渐缓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数量与日俱增,人才质量方面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所以,创新高校的教育理念这一任务刻不容缓,只有更新和创新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才更加有利于高校为国家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利于高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上深化改革。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一)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团队力量有待提高首先,人才资源与团队力量方面配置不合理。如今,我国高校规模越来越大,大学生的数量只增不减。当今,高校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然而,大学生数量上去了,管理学生的队伍却远远不够,对大学生而言,作为管理团队主力的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尤为关键。目前很多研究生的深化管理的经验有待探究总结,本科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管理工作跟不上,这就很难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然而辅导员的地位与高校教师不同,绩效对他们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相对来说薪资报酬方面低一些,明显影响其积极性。很多人只是把大学辅导员岗位当作跳板,一旦有机会,他们将转行或进入教师行业。如此一来,管理人才资源的流动不但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高校管理团队的水平也难以得到提高,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到辅导员们的工作热情与信心。

(二)辅导员社会认可度不高,队伍缺乏稳定其次,是社会对辅导员的认可度低。在高校管理体制中,辅导员工作并不是处于顶端的工作,但学生只要发生任何状况,他们必须站在前线,第一个出面解决。从工作职责的角度看,高校的管理可以分为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和后勤管理三个部分眼里,高校辅导员只是一名平凡的“老师”,被社会认可度较低,导致辅导员队伍中的部分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只因短时间无从选择而暂时屈就辅导员这个职位。因此,高校管理团队中辅导员队伍相对不稳定,以至于存在着工作上的诸多问题。

(三)工作思想不够创新,与时代脱节辅导员的工作缺乏创新,遭遇学生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西方文化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此外,学生主体地位逐步增强,传统的、统一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学生们的发展需要。传统高校过分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阶级地位,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学生是充满创造力的社会群体,相比之下,管理队伍与时代脱节问题突出。此外,在新时代的宏观背景下,学生是高校的主要培养对象,但他们都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条件、教育环境有着更深的了解,毫无疑问,辅导员在学生的前卫精神面前显得被动,这将对传统的高校管理工作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四)传统管理手段落后,需要提高现代技术水平当今时代,高校的管理手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的现象较为普遍。高校时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必要像对小学生的管理那样严格,而是需要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使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提升档次。但从目前的管理现状来看,一些高校存在管理积极性和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学生管理工作不被重视,所以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责任感在高校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些高校认为学生们的学科教育非常重要,不了解学生管理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管理上存在着没有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低、学生管理责任不落实等问题,降低了管理的整体质量。传统的管理方法相对陈旧,无法跟上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高校管理团队在计算机的使用和操作,如学生日常基本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等方面都远远不够。一般来说,学生信息繁多且复杂,反复收集起来比较麻烦,纸质文件工作量还不少,一点也不符合当前提倡的环保理念。纸质文件不易保存和修改,学生信息公开也存在隐患,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及时有效地收集一些学生的具体信息。

(五)独生子女比例偏高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被当做家里的掌上明珠,从小在被溺爱的环境里成长,可能在自我个性上会比较强势,也极容易养成自私的性格,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独立性较差,在生活自理方面处于弱势。同时,他们的内心也很敏感,承受能力较差,这些问题虽说不会直接影响高效管理工作,但从某种意义来看,也不利于高校管理创新工作的发展。

(六)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高校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尤其重要,因为这正是处于心理快速变化和发展阶段,极大一部分学生们的心理会因为一些事情产生变化,从而陷入极端的边缘,这就需要高校管理工作者引起高度的重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患有心理疾病的案例越来越多,这不仅是自己不负责,同时与他人而言也是一种极大的伤害。由此可见,高校心理教育是高校管理创新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教育与国计民生和国家竞争力息息相关,良好地教育能够为国计民生和国家竞争力提高源源不断的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使命。在新时代教育中,高校需要不断创新学生管理,进一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在稳定管理人才队伍的条件下,还应当在学生管理理念、制度、模式、规范等方面探讨新的对策。

(一)学生工作管理理念方面学生工作管理理念急需创新。在管理理念上,高校不能忽视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这一点,要保证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其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摆正高校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管理学生,重视学生,尊重学生。在对学生作考核的时候,要高度重视学生们对高校管理工作是否满意,从而保障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对高校的情感;最后是树立法制管理理念。在教育新时代下,学生管理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因此,在组织实施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了解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利益。此外,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较强。他们积极地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发表意见,甚至希望成为高校管理团队的一员。因此,高校在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们的正常需求,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权利。

(二)学生工作管理制度方面要强化学生工作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在经济社会新时代的背景下,要结合实际,创新学生工作管理体制,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努力迎接新时代对学生管理的挑战。首先,在学生管理制度建设中,高校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高校的社会声誉,进一步增强高校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在传统的制度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只有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最后,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管理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断创新学生管理制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三)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方面新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也需要更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得以创新,才能有效实现学生的管理目标。由此,高校通过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来弥补管理上的不足。首先,在现代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必须要好好利用起来。在新时代背景下,如果教育资源短缺,高校管理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因此,在学生管理的组织和实施中,可以运用新技术,特别是现代网络平台、云技术等来实现对学生的管理。这样一来,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如果想要解决因管理团队不足所带来的相关问题,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此同时,对辅导员而言,管理工作量被大大减少,就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去学习更多相关管理知识,丰富自身的管理经验。然后,还要重视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高校在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时,应该丰富学生的培养渠道,为学生能力培养创建更多机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成才打下基础。

(四)营造良好的学生管理氛围,规范管理行为高校管理要注重整体性。以往高校管理缺乏整体性的管理,导致高校管理工作的质量不是很好,管理工作者也相对散漫。想要从本质上解决问题,高校管理工作者必须积极对待管理工作,从根本上进行创新,营造统一、和谐的学生管理氛围,让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轻松。因此,高校管理工作人员要重视学生管理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管理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质量。

结语

在我国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管理过程中固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以上对高校学生管理的意义、现状和问题以及应该如何去做这几个方面的阐述:首先,落后的管理理念使某些工作难以有效落实;其次是管理方法陈旧,难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最后,我国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对落后。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转变观念,牢牢把握时代主题,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娟,程志波.“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2).

[2]冯刚.坚持质量导向和内涵发展努力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

[3]桂富强.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创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1).

[4]苏维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5]郭成立.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探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9).

[6]任淑华.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J].管理科学文摘,2003(4).

第7篇: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范文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素质内涵;大学生

国防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成为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径。然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效果不显著。

一、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现状及瓶颈

1.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由于我国对各高校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知有所偏差、目标不明确不统一,从而使得开展国防教育的活动缺乏计划、缺乏目标,不能有步骤由程序的合理实施,更没有让国防教育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统的体现出来.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国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推进,也妨碍了新时代大学生对于国防教育的了解和认知,让这些学生成为有历史责任感,有社会内涵的新一代希望的使命又从何谈起呢。

2.国防教育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根据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各地高等院校中,任职国防教育课程及工作的教师队伍并不健全,很多高校的国防课程老师一般是应届毕业国防教育专业研究生、退伍军人或者外聘的老师,甚至有其他专业的老师来兼授国防课程的现象。也就是说,我国国防教育师资力量相当的薄弱,极致缺乏相应教育人才。在这种专业人士缺乏,编制又不及时不落实的情况下,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育水平落后,根本无法保证学生汲取知识,这也严总影响了国防教育事业的前进和深远发展。

3.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意识薄弱

新时代的大学生多为“90后”,作为长期处于和平时期的一代,他们衣食无忧,习惯了慵懒的生活,这一时代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对国防都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意识,除了在电视、电脑上看到的革命题材的电视剧电影以外,他们对战争几乎没有任何的了解,对于历史变革和战争时期的苦难更不能感同身受,因此,现在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极其薄弱,甚至为零。因此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重视显然不够,更不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现时代国防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

1.提高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加力宣传

所谓的国防并不是一部分人的国防,而是我国全体公民的国防。尤其作为新时代的在校大学生更要在国防教育上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肩膀上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正式的国防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认知是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所以我们要加大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在传扬中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以及全民的国防思想,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国防后备人才。

2.扩建并完善国防师资力队伍

在高校国防教育中,老师是必不可少的角色,所以高校首要应当强化教师的国防意识,扩建并完善国防教育的师资队伍,才能在教育影响学生。各大院校要积极配合国防教育事业的进步个发展,应科学规划学校的课程,增加国防教育课程内容,在院校所组织的校内或社会各种活动的基础上,积极设立和开展国防教育,从而强化大学生的基本国防观念和意识。想要达政治过硬、专业成熟的专职师资队伍,是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进展顺利的重中之重。

3.教学中要不断拓展延续国防教育

就如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国防教育也是一种需要代代相传的教育。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并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应该贯穿整个大学生活。从入校到升年级到毕业,老师应对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的国防教育工作做出整体完善的规划,并参照当前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国家、国际局势,紧跟时代变化和发展的步伐,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做一个科学的准备和计划,以保证新时代大学生在接受国防教育的延续性。同时,要注意多元化发展进步,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去吸引、引导大学生们对国防教育的认可。

4.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国防教育质量

现代技术的发展应积极有效地运用在国防教育过程中。于国防教育的宣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已成为大多数民众以及大学生必不可少交流工具,也是公众获得知识和最新信息的首要渠道。借助各式各样的平台,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随时交流交谈,让国防教育称为一种随之随地的教育。

第8篇: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范文

一、高校将“中国梦”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现阶段是我国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当代高校青年是支持与承担国家未来发展工作的重要群体,需要在全面落实“中国梦”完成的过程中付出自身的力量,为此高校在开展新一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期间务必要将“中国梦”思想适当地引入,使广大大学生了解自身在实现伟大复兴目标路途上所要承担的光荣使命与重要任务,不断增强当代高校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他们时时刻刻将“中国梦”与个人梦联系起来,不断使自身发展成为满足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要求的精英人才。

二、借助“中国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1.引导高校青年正确定位自身的社会角色与历史责任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实现伟大复兴历史任务的重要群体,是不断推动祖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而且这部分群体了解与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专业的知识内容,所以,当代高校青年的“中国梦”实质上是一场新兴梦、创新梦、成才梦、国家梦,承载着千千万万群众对他们的希望。为此,高校青年务必要行走在新时代的最前列,积极正确地寻找自身在实现“中国梦”道路上的位置,对自身未来的发展目标与责任进行定位,尽可能地为“中国梦”付出自己的力量。

2.适当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一般而言,“中国梦”是一种新时代精神的体现,高校要行之有效地将“中国梦”渗透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就务必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寻找与树立合理化、科学化、高效化的现代教育观念。而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务必要认真、深入地了解、学习与掌握“中国梦”的性质、特点、含义、内容,而后再对教学观念、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适当地作出调整,从而不断地完善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与高效性,不断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理想目标。

3.将创新元素适当地融入教学方法过程中

正常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工具都难以激发学生对教育项目的参与热情,为此高校在落实“中国梦”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做到“多交流、多沟通、多贴近、多变动”,应当依据高校青年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思维模式等特点,不断寻找出一系列有效开展“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微博、微信、QQ邮箱等,不断借助教育途径强化当代师生的联系,并且有效地将当代教育平台逐渐扩宽至网络,为广大高校青年提供实时的问题解决与指导意见。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通过教师的带头作用,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调动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从而让他们自觉主动地了解、学习与掌握当前所教知识。

第9篇: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范文

关键词:高校 学生 思政教育 难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73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由于我国历史遗留的弊端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成效一直不太显著。据调查了解到,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课堂都是在搞表面形式,教学方法单一老套,课堂活跃度不够,其存在的问题日渐得以暴露。为了顺应时展的新潮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提高他们的 思政水平就成为了大势所趋。目前,构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校园氛围,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了教师关注的焦点。

1 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

一方面,这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需要。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改革开放后,国家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的实际状况,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财富,是民族的希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能够促进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另一方面,这也是大学生个人的需要。在大学校园中加强思政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目标理想。只有具有强大的内心,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取得最后的成功,为国家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促进个人的成长。

2 我国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难点

2.1 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巨大

新时期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很多人的心理特征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思维积极活跃。但是,现如今的高校思政教育没有做到教学的多样化,依旧沿袭以往的老旧办法,使得课堂活跃度不够,呆板枯燥,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的新要求。这是新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主要难题。

2.2 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大学校园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有着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是保证思政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高校没有统筹文化环境规划策略,很多学生也无法参与到学校文化活动中来,阻碍了其思想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许多大学过于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一批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队伍,这也给大学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

2.3 社会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难题

现如今,社会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大多数学生都生于新时期,对我国以往的社会状态和历史背景都不了解,无法感同身受的做到艰苦奋斗。在这样的情形下,很多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就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为大学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带来了阻碍。

2.4 学生心理问题增多,抗压能力差

目前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课业负担也更重,从小大多又是独生子女,受到的溺爱多,没有人进行交流沟通,性格孤僻。上大学后无法适应集体生活,不能自己解决问题,人际关系受挫,导致心理问题增多。另外,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生活幸福,物质资源丰富,知识面广,也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在进入大学之后,远离了父母,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日渐凸显,就使得他们的思想问题逐渐增多,抗压能力差。

3 提高高校学生思政水平的建议

第一,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新时期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很多人都以自我为中心,迷恋网络和电子产品,厌学情绪严重,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针对这样的情况,大学教师首先要正确对待,任何一个年代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利用这样的特点对其进行引导,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试着去理解他们。例如使用短信、QQ、MSN等手段进行思政教育,多与学生沟通,这样既可以简化程序,也能够实现良好沟通。

第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想要促进大学生的思想进步,达到健康发展的目的,就要不断完善师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把好主导关。在新时期,要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新思想,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新理念,改变原有的呆板教学方式,并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教学,坚持把思政课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做到学有所用,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思政活动。要保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就不能进行单一的说教。教师要释放学生的天性,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例如进行社会实践,带领学生走进山村,了解那里的孩子,从而树立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还可以在举办学生大会、宣传教育的同时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高全员参与的热情,从而解决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难点。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新时期背景下的大学生富有朝气和活力,更具时代感和差异化特征,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针对这样的现象,高校教师要找到思政教育的难点,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给予解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各方面着手,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当代大学生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罗祥莉.试论当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及做法[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3,(1):77-78.

[2]林正游.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政队伍建设探析[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S1):135-136.

[3]余少谦.高校德育工作机制问题与对策的思考――构建一个相互衔接、补充、协同、配套的大德育工作机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