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投资入股的几种方式范文

投资入股的几种方式精选(九篇)

投资入股的几种方式

第1篇:投资入股的几种方式范文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退出方式 退出机制

1 引言

风险投资一词来源于英文Venture Capital,又称创业投资、风险资本,是一种由专门的投资公司或专业投资人员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评估和严格筛选,把资金投向有潜在发展前景的新创或市值被低估的公司、项目、产品,并以其长期积累的经验、知识信息网络辅助企业经营以获取资本增值的投资行为。

风险投资本质上是一种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金融资本。风险投资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获取股息而长期持有风险企业股份的投资行为,而是通过退出投资赚取与之承担的高风险相对应的高额利润,这就要求风险投资家要在一定时间以一定的方式结束对风险企业的投资与管理,收回现金或有流动性的证券,从而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润。风险投资的循环方式是将回收的已经增值的资本再投入到新的风险企业中去,在不断的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过程中实现增值,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在投资的风险企业成功后将风险资本变现至关重要。

退出机制正是风险投资变现的机制, 是风险资本的加速器和放大器,是为风险投资提供必要的流动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没有退出机制,风险投资就难以发展;退出机制不健全,风险投资的发展也就不迅速。因此,我们说退出策略是风险投资运作过程的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体现在退出的成功与否。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否有效,风险投资能否达到最终目的的关键所在,并且退出机制与风险投资可以相互促进,互相强化,退出机制对于风险投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风险投资几种主要退出方式的分析与比较

从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来看,目前,风险投资的变现回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公开上市

公开上市(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是指将风险企业改组为上市公司,风险投资的股份通过资本市场第一次向公众发行,从而实现投资回收和资本增值。

上市一般分为主板上市和二板上市。主板上市又称为第一板上市,是指风险投资公司协助创业企业在股票市场上挂牌上市,从而使资金退出。二板上市又称为创业板市场,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股票市场,其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上市的条件比较宽松,企业进入的门槛较低,比较适合于新兴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具有增长潜力的高科技企业。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二板市场,如美国的纳斯达克(NASDAQ)市场、加拿大温哥华股票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比利时的EASDAQ市场、英国的AIM市场以及1999年第四季度开始正式运作的香港创业板市场等。其中以美国的NASDAQ市场最为成功,约30%的美国风险投资都经由这一市场退出。风险投资企业发行股票上市,使得许许多多的风险投资家和创业家一夜暴富,成为亿万富翁。在二板市场最发达的美国,那斯纳克(NASDAQ)市场使这种白手起家的创业神话一再上演:较早的有计算机硬软件公司如苹果公司、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等,较近的有电子商务类公司如雅虎公司、亚马逊公司等。这些成功典范也使股份上市成为风险投资家首选的资本退出方式。据美国风险投资业的统计,风险投资的各种退出方式的年平均投资回报率为:回购和并购为15%,而发行股票上市为30%~60%。

公开上市有其固有的优点,它不仅为风险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退出路径,而且还为风险企业筹集资金以增强其流动性开通了渠道。大多数的风险企业会选择在企业发展成熟阶段的后期上市。这个时期的风险企业正处于发展扩张的阶段,如果仅依靠企业自身的积累和风险资本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通过股票上市,风险企业可以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大量的资金。同时,也有利于分担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提高风险企业的知名度和公司的形象。

俗话说有利就后有弊:上市公司经营透明度的不断提高使得企业自主性逐步下降;上市后的股价波动对公司的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公开上市将耗费公司的大量精力和财力,不适合规模较小的公司采用。同时,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需要承担企业能否成功上市的风险。通常为了维护投资者的信心和维持市场的秩序,证券管理部门、证券市场都会规定创始人股权需按一定的条件并在一定的时限后才能出售,这就使得发起人的投资不可能立即收回,也就拖延了风险投资的退出时间。高科技企业作为小盘股,流动性差,其未来股价的波动较大,创业投资不能在股份上市的同时变现,无疑增加了投资风险。

在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设完整的二板市场。虽然2004年5月,作为向创业板过渡的中国中小企业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但是它并没有改变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现状,目前看来其所起的作用不大,仍处于在实践中摸索的阶段。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合适的二板市场能够让风险企业上市融资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板市场,实现风险投资的退出。实际上,我国目前已有数家公司在海外上市,如1999年,搜狐、网易在NASDAQ市场上市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中国风险企业在海外的上市提供了很好的借鉴。2003年底,纳斯达克(NASDAQ)的大门再次向中国企业敞开。2004年通过发行股票上市的退出明显较2003年增多,中芯国际、盛大网络、掌上灵通、51job等十几个企业海外上市为其身后的创投机构实现获利退出创造了条件。

2.2 股份回购

如果风险企业在渡过了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已经成长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中型企业后,仍然达不到公开上市的条件,它们一般会选择股权回购的方式实现退出。

第2篇:投资入股的几种方式范文

笔者有位朋友,从2007年开始进入股市,买了高点位置45块多的中国石油,2008年股灾到来时却一直未抛出,一直套牢8年至今。如今,他看到当下红火的股市几乎人人都在赚钱,于是又起了“入市”之心,他应该投资吗?

朋友的“发家史”

笔者这位朋友,早年是做外贸起家,赚了不少钱,在深圳买了房子。后来碰上2007年股市那波大潮,特别是2007年年末那会儿,股市中煤炭、石油、有色金属行业均暴涨,市场亢奋,导致大批股民买盘入市,而他也是那时候跟着入市投资。当时这位朋友听着周围人声称股市要冲破8000点、冲破10000点的“豪言壮语”,于是在中国石油股价45块多的时候全仓介入。不走运的是,此后不久股市开始见顶,中国石油股价也在冲至46.49元后开始一路狂泄不止,而他自己却一直舍不得抛,指望着反弹少亏一点,结果套牢到现在。目前,中国石油的股价仅13块多,股市这些年他是亏得一塌糊涂。

不过2014年、2015年这波股市浪潮,这位朋友又心动了。尽管他也明白,他投资的中国石油再怎么涨也难以回到最初的45块多,但理财师建议他先不如待中国石油再涨15%后即出掉,腾出资金用作别的投资。

当前股市的大体形势

从股市的形势来看,去年2014年上证指数上涨了52.87%,涨幅位居全球主要股市之冠。而今年到现在,股市也在2015年4月末冲高到了4500点附近。可以说大多数股民,在2015年都尝到了投资的甜头。但是,股市风险仍然很大,比如创业板在4月的最后几个交易日,市场再次任性上涨至2800点附近,44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平均静态市盈率已经接近100倍,即使是主板,平均市盈率也高达20~30倍。市盈率是什么,指的是当前市场的每股价格除以该公司的每股税后利润的比率。这个比率意味这些主板公司要累积20~30年的盈利才能达到目前的市价水平,而创业板公司要累积100年左右的盈利才能达到目前的市价水平。可见,投资股市的风险是相当大的。不过,从客观上来看,上证指数以及创业板的高市盈率又似乎存在一定的理由和合理性,其中包括对这轮政府改革红利的预期,以及市场上极其充沛的资金量的因素。

此外,如果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网络泡沫的破灭,被认为是互联网还没有如此地深入到社会方方面面,在实际上缺乏投资回报支撑所致。而如今,互联网可能就已不再是泡沫了,它已经实实在在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当下社会,“互联网+”的赚钱模式已比比皆是。十年前,手机能上网的寥寥无几,而如今,则是手机不上网的寥寥无几,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因此如今创业板的80倍市盈率或是100倍的市盈率,跟十几年前纳斯达克顶峰时平均80倍左右的市盈率相比,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

合理的家庭资产配置方式

股市有风险,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拒绝股市呢?对此,嘉丰瑞德理财师认为,理财不应该是投不投资股市的问题,而是应该有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首先,每个家庭的收入、年龄结构、理财目标、财务状况都是不同的。一些优秀的财富管理机构,通常在给客户进行家庭资产配置前会进行一个“财富体检”,并根据体检结果来设计科学的财富管理方案。一般来说,家庭综合财富管理可分三个不同投资风格的配置类型,即保守型投资、进取型投资及折中型投资。

首先,可将家庭的可投资资金和“保命”的本钱作一个划分。比如在投资前应预留3~6个月左右的生活费用,以及保留不少于12个月的生活费用的风险准备金。这部分资金即属于最基本的“保命钱”,任何情况都是不用于投资的。其余的部分则是“可投资资金”,可用作于投资。可投资资金可分为三大块:

1.保守型的投资配置

保守型的投资,一般可以考虑一些国债投资或是银行货币型理财产品。像今年财政部发行的3年期凭证式国债,收益率是4.92%。简单比较一下当前的银行存款,目前3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是3.75%,即便是执行1.3倍的上浮到顶的利率政策,3年期定存利率上限为4.875%,仍不及同档的国债4.92%的收益标准高。由此可见,假如投资人都是放置“定期存款”,进行理财配置,国债肯定要比单纯存银行要好。此外,保守型的银行货币型理财产品也可以考虑,其收益大概在4.5%~5.5%左右,投资期限也较灵活,收益比国债也更高一些。这些都是较为保守的投资方式,特点是收益稳定,但回报率不高,配置的比重可在可投资资金的20%左右。

2.偏进取型的投资配置

进取型的投资,市场上有股票、股票型基金、外汇、期货等。综合来看,有资金杠杆的投资种类,如外汇、期货,投资风险很大。此外包括融资融券或股票配资,这些股票的操作业务,风险也很大。建议普通投资者选择偏进取型的投资时,只选常规的股票或股票型基金即可,带资金杠杆作用的可“放弃”。偏进取型的投资,这部分资金的配置比例可维持在可投资金的30%左右。

现阶段的股票,嘉丰瑞德理财师建议要关注公司的业绩基础,具备业绩基础的成长型股票才适合作长线投资。当然,图简单的股市投资,也可以选优选定增基金这类跟机构合作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在8.5%到36.5%之间。股票型基金的话,建议可考虑新发行的股票基金。

3.折中型的投资配置

此外,近几年在市场上比较热门的P2P固定收益类理财方式,收益在前面的进取型和保守型的投资之间,较为折中,是折中型的投资类型。需要指出的是,尽管P2P固定收益类理财属于P2P投资,过去P2P行业也有一些兑付违约的情况发生,但嘉丰瑞德理财师认为,如果选择正规的、风控严格,且资金实力也比较雄厚的发行机构,那也还是可以放心投资的。

除了P2P类的投资,其实折中型的投资还有信托计划、FOF投资、海外地产投资等,这些都可以综合参考配置。

投资股票开始考验选股水平

第3篇:投资入股的几种方式范文

ETF:混血英才

ETF是Exchange Traded Fund的英文缩写,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又称“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是以某个市场指数为目标指数,采用完全复制或统计抽样等方法跟踪该目标指数,以期获得与目标指数相近的投资收益率,是一种以拟合目标指数、跟踪目标指数变化为原则,实现与市场同步成长的基金品种。指数基金的投资采取拟合目标指数收益率的投资策略,分散投资于目标指数的成份股,力求股票组合的收益率拟合该目标指数所代表的资本市场的平均收益率。指数基金是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不可缺少的一种基金,在西方发达国家,它与股票指数期货、指数期权、指数权证、指数存款和指数票据等其他指数产品一样,日益受到包括交易所、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等各类机构的青睐。

ETF是一种混合型的特殊基金,它克服了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缺点,同时集两者的优点于一身。ETF可以跟踪某一特定指数,如上证50指数;与开放式基金使用现金申购、赎回不同,ETF使用一篮子指数成份股申购赎回基金份额;ETF可以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由于ETF简单易懂,市场接纳度高, 根据摩根士丹利报告,自从1993年美国推出第一个ETF产品以来,目前美国市场上约有460只ETF,其中超过半数为2006年之后才设立。另外,还有接近290只ETF在美国证监会(SEC)处排队申请上市。与此同时,ETF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也非常迅猛,至2006年6月30日,全球共有590只ETF,60个ETF管理人,总计规模4843亿美元,短短十几年ETF规模增长了600多倍。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11年,全球ETF的资产管理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

2002年6月,在上证所推出上证180指数仅半年的时间,深交所也推出深证100指数。之后,国内第一只ETF指数基金――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面市,2003年初,又一只紧密跟踪上证180指数走势的基金――天同上证180指数基金也上市发行。为了规避系统风险及个股投资风险,我国的优化指数型基金采取了与国外指数基金不完全相同的操作原则。其差异主要表现为:国内优化指数型基金的管理人可以根据对指数走向的判断,调整指数化的仓位,并且在主观选股的过程中,运用调研与财务分析优势,防止一些风险较大的个股进入投资组合。目前,我国ETF的品种主要有:

ETF:大牛市佳选

ETF不但拥有直接在交易所随时买卖的便利性与流动性,更像指数基金一样,以追求指数增长收益为目标。简单地说,ETF就是一种“以股票交易方式,获取指数报酬的基金”。

ETF指数基金之所以能够成为近十年来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的金融投资工具,主要在于其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分散投资,降低投资风险。指数基金充分分散投资构成指数的成份股,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踩上“地雷股”的危险;真的出现了“地雷股”,影响也非常小,因为指数基金在单个股票上的投资比例很小,任何单个股票的巨幅下跌,都不能对指数基金的整体表现构成大的影响,例如,投资者购买一个基金单位的华夏-上证50ETF,等于按权重购买了上证50指数的所有股票,相当于分散投资,有效的防范了投资于单只股票带来的非系统性风险。

其次,交易透明度高,交易便利,资金交易效率更高。

指数基金完全按照指数的构成原理进行投资,透明度很高。基金管理人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判断来买卖股票,这样也就不能把投资人的钱和其他人做利益交换,杜绝了基金管理人不道德行为损害投资人的利益,使ETF指数基金透明度更高。

一般开放式基金每天只能开放一次,投资者每天只有一次交易机会(即申购或赎回),而ETF指数基金在交易所上市,一天中可以随时交易,具有交易的便利性。开放式基金往往需要保留一定的现金应付赎回,而ETF赎回时是交付一篮子股票,无需保留现金,方便管理人操作,可提高基金投资的管理效率。

当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赎回基金份额时,常常迫使基金管理人不停调整投资组合,由此产生的税收和一些投资机会的损失都由那些没有要求赎回的长期投资者承担;而ETF即使部分投资者赎回,对长期投资者并无多大影响(因为赎回的是股票)。

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一般开放式基金赎回款在赎回后3日(最慢要7日)才能到账,购买不同的基金需要去不同的基金公司或者银行等机构,对投资者来说,交易不太便利。但如果投资ETF基金,可以像买卖股票、封闭式基金一样,直接通过交易所按照公开报价进行交易,资金次日就能到账,大大提高了投资者的资金使用效率。

再者,ETF交易成本低廉,赚了指数就赚钱。

投资者再也不用研究股票,担心踩上地雷股。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目前不存在做空机制,因此目前仍是“指数跌了就要赔钱。”ETF指数基金之所以能战胜大部分投资者,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较低的管理成本和周转率。以嘉实300指数基金为例,其管理费和托管费之和为0.6%,是其他股票型基金的1/3;另外,指数基金的投资周转率也比较低,以沪深300指数为例,每年只调整两次投资组合,周转率一般在20%左右,明显低于其他股票型基金,节约了大量的交易成本。

2、低廉的交易手续费用。以前投资者投资开放式基金一般是通过银行、券商等代销机构向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基金的申购、赎回,交易手续费用一般在1%―1.5%,而ETF只需支付最多0.5%的双边费用,独特的实物申购赎回机制,有助于降低ETF基金的整体成本,与一般的封闭式或开放式基金相比,ETF的管理费用在所有类型中的指数基金中是最低的。

低成本是指数基金战胜其他投资者的关键所在,在扣除成本之前,指数的收益是市场的平均水平,扣除成本以后,借助低成本的优势,大部分投资者的收益就不如指数基金了。

3、投资ETF,是只需判断大市,不需挑选股票的省心投资工具:投资者可以仅根据自己的判断在股市低点时买进指数基金,在股市高位时赎回,到股市下一个低点时再买进,这样可以避免在股市繁荣的时候,面对证券市场上1200多只股票,不知道选择哪几只好,同时还可以避免自己买的股

票不涨、比别的股票涨得少甚至下跌的现象,赚了指数也就一定能赚到钱。

可能得失先需明

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是投资人在决定投资之前所必须要了解的,也是最重要的两个问题。

投资ETF指数基金的收益主要有两点:其一,买进与卖出ETF的价差收益。其二,来源于持有ETF所获得的现金分红收入。

而投资于ETF指数基金的风险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市场风险,也就是ETF的基金份额净值随其所持有的股票价格变动的风险;二、被动式投资风险:ETF并非以主动方式管理,基金管理人一般不会试图挑选个别股票,或在逆势中采取防御措施;三、追踪误差风险:由于ETF会向基金持有人收取基金管理费、基金托管费等费用,ETF在日常投资操作中存在着一定交易费用,以及基金资产与追踪标的指数成份股之间存在少许差异,可能会造成ETF的基金份额净值与标的指数间存在些许落差的风险。

适合谁?

ETF兼具股票与基金的特点,兼具开放式指数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优点,可满足包括套利的多种投资需求,由于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没有特别的研究,更没有必胜的把握,在茫茫的“股海”中,投资者要在1200多只股票中选择股票,往往会“眼花缭乱”。“战胜市场”也就成了许多投资者期望而又遥不可及的目标。针对这部分不敢投资股票的人和任何无法使自己做得比指数好的普通投资者,可以考虑投资ETF指数基金。

但是,ETF指数基金的魅力在于其“路遥知马力”的“时效性”: ETF指数基金的有效性需要通过“长期持有”方能表现出来。

举例来说,国内中小投资者2006年的股票投资收益水平明显低于指数,但这种状况并非中国投资者所独有。

据统计,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共同基金投资者的年平均收益水平只有3.9%,明显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11.9%的平均年化收益率。

虽然对于短期投资来说,每年3.9%和11.9%的影响不算太大,但对于长期投资而言复利的影响就非常明显了,经过复利的长期累积,每增加1%的年平均收益率长期累积下来就是惊人的。

以美国基金投资者每年3.9%的平均回报为例,投资10万元本金,20年以后的价值是21.5万;而同样是10万元,收益率11.9%的平均年化收益率,20年以后的价值是94.8万元。差别如此之大,这就是长期投资和复利的放大作用。

因此,ETF指数基金更适合作为长期投资品种,投资期限越长,承担的风险就越低,资金收益也越丰厚,所以,在投资ETF指数基金过程中,投资者不能老想当逃兵,赚一点就跑,那样很难享受到ETF带来的超额回报。

如何投?

下面提供几种方式供投资者参考:

1、一次性长期固定投资法:在ETF指数基金发行阶段一次性购入数额较大的基金单位,并将基金的分红再投入到基金中,产生“滚雪球”的收益效果。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要求取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又要求承担低风险的投资者。以单位基金净值为1元,年均收益率为10%,每年分红一次,一次性投资10万元为例,收益为:

2、按固定比例定期投资法:按照固定的时间(每月、每季、每年)持续地将数额相等的资金投入到指数基金中,有点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这种方式特别适合有定期资金来源的投资者。例如:以单位基金净值为1元,年均收益率为10%,每年分红一次,每月投资1000元购买指数基金来计算,收益为:

3、平均成本投资法:在股市指数处于低位区域时不定期地把资金投入指数基金中。投资者可以判断指数点位高低进行操作。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追求整体资金达到高收益的投资者降低投入成本。例如,目前就可将上证综合指数1500点以下区域定位为低位区域,买入指数基金正当其时。

第4篇:投资入股的几种方式范文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种投资方式的具体含义。价值投资是指对影响证券投资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行业发展前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要素的分析为基础,以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以及发展潜力为关注重点,以判定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为目的的投资策略。价值投资的实质在于通过对股票基本面的经济分析,使用金融资产定价模型估计股票的内在价值,并通过对股价和内在价值的比较去发现并投资那些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潜力个股,以期获得超过大盘指数增长率的超额收益。

说到价值投资,许多投资者可能都很熟悉。首先,股神巴菲特就是价值投资的实践者,他曾经说过:“价值投资就是买入并长期持有。”巴菲特有几个家喻户晓的价值投资案例:投资13亿美元买入可口可乐持有15年,盈利88亿美元,增值6.8倍;投资1000万美元买入华盛顿邮报股票持有30年,盈利12亿美元,增值128倍,等等;其次,作为价值投资的“典范”,基金也被投资者所熟知,尤其是在2006―2007年的大牛市里,基金公司都告诫投资者要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并让大家买入基金并长期持有,因此,一段时间内,价值投资在许多投资者中“深入人心”。但是,一场始自2007年10月至今可能仍没有结束的股市大调整,又让众多的投资者对价值投资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其中不少投资者不得不放弃长期投资或者说是价值投资,而转身成为趋势投资者,一些深套其中而不能自拔的投资者,则只能被动地继续实践“价值投资”。

那么,什么是趋势投资呢?即投资者根据主力资金在行业和个股层面的进出动向,相应调整自己的投资对象,选择相应的买卖时机,国内某著名基金经理曾经说过,趋势投资是以技术中心为代表的市场炒概念的方法。与价值投资不同的是,趋势投资注重的是波段操作。

对这两种投资方式,笔者认为,首先,他们之间并没有对与错,每一种投资方式都有成功的实践者,但从长期来看,价值投资是相对胜出的。举过巴菲特的例子后,我们再举一个国内的价值投资成功实例,即被誉为中国“民间股神”的林园也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他以8000元进入股市,所购买的某酒类股票、银行股票、旅游股票等,都曾经翻过几倍,甚至几十倍。

其次,虽然基金应该是价值投资的实践者,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有趋势投资行为。当然,对于基金公司的趋势投资和“短期行为”,在基金业内也并不全部认同,比如,2008年3、4月间,短短半年时间,A股市场一路下跌50%左右。牛市的突然逆转,让很多对后市非常乐观的基金经理变得非常悲观,导致在下跌后期出现基金集体抛售的情况。对此,某著名基金经理表示:“这种180度大转弯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它忽略了专业机构管理人的基本职能,就是给资产定价,而不是趋势投资。”然而,不管这种行为本身的对与错,2008年,一些基金的业绩排名之所以位居前列,不是靠出色的投资管理能力,而主要是靠降低仓位而赢得的,如果我们说当时基金公司在挑选股票时执行的是价值投资理念,那么在短时间内又把持有的这些股票卖掉,那么执行的就是趋势投资方式。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趋势投资也在一些基金中出现,如可以被称为“趋势基金”的兴业趋势投资基金,其总体投资策略可以概括为:根据对股市趋势分析的结论实施灵活的大类资产配置;运用兴业多维趋势分析系统,对公司成长趋势、行业景气趋势和价格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估值把关来精选个股,该基金的投资理念即是“顺势而为”。基于此,该基金在市场风向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如据报道,兴业趋势基金在2008年熊市到来之际,及时降低仓位,从2007年四季度末的71%仓位及时降至50%左右,并且全年均在50%左右,这一策略为兴业趋势降低了很大的风险。进入牛年以来,仅有50%仓位的兴业趋势基金净值一度增长较慢,但不久该基金便“顺势”大幅加仓,从而较好地避免了踏空行情,收益增长较快。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趋势投资还是价值投资,都无所谓谁对谁错,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形势下,均有其可取之处。正如有人所说的,价值投资也有失败者,趋势投资也有成功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投资,但这个长期却难以具体说明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比如,上面所提到的一个例子说,巴菲特投资1000万美元持有华盛顿邮报股票3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要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确实比较难。正如上海一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所说的那样:“价值投资是投资的一种很高的境界,能坚持价值投资者,不但要有非凡的胆量、气魄,还要具备超人的眼光、耐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再从趋势投资来说,我们可以视趋势投资为中短期投资,在现实生活中,有众多的投资者都希望通过趋势投资赚钱,都想在短期内取得满意的收益,但无数的事实证明,纯粹的中短期趋势投资者能长期生存者并不多,因为中短期趋势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对投资者的过往投资经验、投资眼光、技术分析水平、市场敏锐性以及时间要求等方面都要求非常高,必须能预测趋势、踩准节奏,否则一不小心便可能成为庄家的“牺牲品”。许多投资者可能在一次、两次、甚至多次短期投资中都能“得手”,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等众多原因的影响,最终绝大部分投资者都会将先前挣来的利润完全回吐,甚至“血本无归”。

正因为如此,作为一个普通的投资者,既不能盲目当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也不能一直当“铁杆”趋势投资者,特别是在2009年这样的经济金融环境下,将二者结合起来,让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并行,是最好的选择。但如何做好“结合文章”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供参考:

首先,从根本上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2009年的中国股市,无论从市场估值,还是政策面支持等方面考虑,都已经具有较强的投资价值了,股票市场继续大幅下挫的可能性很小,股市下行空间十分有限,很有可能会出现多次阶段性上行行情,股市投资价值将不断显现。进入牛年以来的“开门红”行情就已充分说明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有条件的投资者,如果有较长期(如三五年以上)闲置不用的资金,选择一只或几只估值较低、基本面较好、有长期成长能力、特别是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的公司股票或者偏股型基金长期持有,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将会取得不错的收益。

第5篇:投资入股的几种方式范文

【关键词】股票市场 问题 对策 发展

一、我国股票市场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1、市场机制不成熟

市场机制不成熟是必然原因。我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而直接由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发展不成熟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一些制度、做法都不可避免地会对股市这种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自然发展的产物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低,信用基础薄弱,投资主体残缺,机构投资者不足,投资者素质低,股市中介服务水平较低、股市的运行机制设置不合理等都是股市暴涨暴跌的隐患,也让投机者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者有机可乘。

2、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

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是直接原因。我国股市是国企融资需求和政府催生的产物,其融资功能受到过分关注导致我国股市的功能定位和股票发行制度不合理,国企为上市而改制筹集资金是其最终目的,改制只是手段,改制后上市的公司经营机制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在市场机制下其经营业绩不佳几乎成了必然。另一方面,我国股市退出机制不健全,一直没有确立严格的上市公司摘牌制度,这就造成一些劣质公司的股票仍然上市流通降低了股市的投资价值,破坏了股市信用环境,阻碍了我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完整,我国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长期存在报喜不报忧、报虚不报实、避重就轻、故意夸大或隐瞒部分事实等现象,误导投资者,严重违背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因披露原则不强引起的选择性披露,是信息披露质量低下的主要特征。 选择性披露主要表现在:关联企业交易、公司财务指标、资金投资去向及利润构成、重要事项等方面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不完整,甚至有些公司借保护商业秘密为由,故意隐瞒公司的重要会计信息。由于披露这些信息的不全面从而导致投资者做出判断偏离,为某些不法市场操纵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些上市公司由于担心所披露的信息影响公司股票价格,往往迟迟不披露公司的重大信息,造成投资者由于未及时得到关键信息,不是e过获利机会,就是被套牢而损失惨重。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除了公司主要负责人认识上的偏差外,还因为上市公司在其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不愿让公众知道的“暗点”,从而对信息披露产生一种害怕和回避心理,进而有意采取选择部分有利于自身的信息对外披露的行为。

二、进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市场是按照一定规则正常运行的,不规范的股市对我国资本市场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规范是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总体趋势上看,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和发展:

第一,政府、社会、投资者要更新观念,重新认识股票市场的地位和作用。股票市场的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但在股票市场上参与者管理者中对股票市场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存在一定的误区。从政府角度上看,股票市场是筹资的重要场所,发展股票市场可以有效地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金不足,因此积极推荐本地区的企业上市,这种认识使得一些企业上市后只是为了圈钱,而不是按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彻底的改造。因此,政府应把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证券市场的首要功能,通过上市公司基本面促使资本流入有更大赢利可能的公司。从投资者角度上看,由于股市存在着投机行为,投资者认为股票市场投资就是炒股票,寻找买卖价差,改为应当树立正确投资理念,通过投资企业靠企业发展和资产的增值使自己获得较高的长远收益,另一方面,投资于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并成为真正的股东,享受股东的权力,可以从企业获得应有的红利。从企业角度上看,股票市场的退出机制已经开始实施,随着PT水仙被摘牌和8家PT公司面临着退市风险,市场已经按优胜劣汰的机制重新配置资本资源,靠“圈钱”和包装上市已经成为过眼云烟。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益,这样才能使企业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乃到国际复杂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改革现行股票发行制度,尽快解决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问题,逐步实现我国股票市场的统一。我国现行股票发行是核准制,证券管理部门对证券发行公司进行发行价格,国有、民营、合资企业均可以申请发行上市,股票发行价格改革以定价为主向竟价方向发展,逐步让市场决定具体发行价格。另一方面,逐步解决国有股、法人股问题,可以以各种方式,如根据市场容量,继续实行国有股配售减持,引入优先股方式,将国有股转换为优先股,扩大各种投资基金,保险基金在股票市场投资的范围,通过网上交易,协议转让等各种方式扩大法人股流通,降低国有股与法人股比重,增加个人股。

第三,抑制投机行为,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着重培养我国股票市场的坐市商。投机是投资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我国投资渠道狭窄,投资品种单一的情况下,各种社会游资会大量进军证券市场,规范投资理念,不断培育机构投资者也显得逾加重要。证券投资基金便是其中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居多。开放式投资基金试点工作刚刚开始,所以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扩大投资基金规模,培育发展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基金、养老基金,同时,吸引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对股市的投入,也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成立中外合作基金,在此基础上,借鉴盖的经验大力培育我国专家经纪人――做市商。

参考文献:

[1]中国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就稳定和发展股市作出决策.人民日报,1994-7-30.

第6篇:投资入股的几种方式范文

风险投资本质上是一种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金融资本。风险投资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获取股息而长期持有风险企业股份的投资行为,而是通过退出投资赚取与之承担的高风险相对应的高额利润,这就要求风险投资家要在一定时间以一定的方式结束对风险企业的投资与管理,收回现金或有流动性的证券,从而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润。风险投资的循环方式是将回收的已经增值的资本再投入到新的风险企业中去,在不断的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过程中实现增值,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在投资的风险企业成功后将风险资本变现至关重要。

退出机制正是风险投资变现的机制,是风险资本的加速器和放大器,是为风险投资提供必要的流动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没有退出机制,风险投资就难以发展;退出机制不健全,风险投资的发展也就不迅速。因此,我们说退出策略是风险投资运作过程的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体现在退出的成功与否。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否有效,风险投资能否达到最终目的的关键所在,并且退出机制与风险投资可以相互促进,互相强化,退出机制对于风险投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风险投资几种主要退出方式的分析与比较

从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来看,目前,风险投资的变现回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公开上市

公开上市(InitialPublicOffering,简称“IPO”),是指将风险企业改组为上市公司,风险投资的股份通过资本市场第一次向公众发行,从而实现投资回收和资本增值。

上市一般分为主板上市和二板上市。主板上市又称为第一板上市,是指风险投资公司协助创业企业在股票市场上挂牌上市,从而使资金退出。二板上市又称为创业板市场,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股票市场,其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上市的条件比较宽松,企业进入的门槛较低,比较适合于新兴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具有增长潜力的高科技企业。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二板市场,如美国的纳斯达克(NASDAQ)市场、加拿大温哥华股票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比利时的EASDAQ市场、英国的AIM市场以及1999年第四季度开始正式运作的香港创业板市场等。其中以美国的NASDAQ市场最为成功,约30%的美国风险投资都经由这一市场退出。风险投资企业发行股票上市,使得许许多多的风险投资家和创业家一夜暴富,成为亿万富翁。在二板市场最发达的美国,那斯纳克(NASDAQ)市场使这种白手起家的创业神话一再上演:较早的有计算机硬软件公司如苹果公司、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等,较近的有电子商务类公司如雅虎公司、亚马逊公司等。这些成功典范也使股份上市成为风险投资家首选的资本退出方式。据美国风险投资业的统计,风险投资的各种退出方式的年平均投资回报率为:回购和并购为15%,而发行股票上市为30%~60%。

公开上市有其固有的优点,它不仅为风险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退出路径,而且还为风险企业筹集资金以增强其流动性开通了渠道。大多数的风险企业会选择在企业发展成熟阶段的后期上市。这个时期的风险企业正处于发展扩张的阶段,如果仅依靠企业自身的积累和风险资本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通过股票上市,风险企业可以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大量的资金。同时,也有利于分担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提高风险企业的知名度和公司的形象。

俗话说有利就后有弊:上市公司经营透明度的不断提高使得企业自主性逐步下降;上市后的股价波动对公司的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公开上市将耗费公司的大量精力和财力,不适合规模较小的公司采用。同时,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需要承担企业能否成功上市的风险。通常为了维护投资者的信心和维持市场的秩序,证券管理部门、证券市场都会规定创始人股权需按一定的条件并在一定的时限后才能出售,这就使得发起人的投资不可能立即收回,也就拖延了风险投资的退出时间。高科技企业作为小盘股,流动性差,其未来股价的波动较大,创业投资不能在股份上市的同时变现,无疑增加了投资风险。

在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设完整的二板市场。虽然2004年5月,作为向创业板过渡的中国中小企业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但是它并没有改变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现状,目前看来其所起的作用不大,仍处于在实践中摸索的阶段。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合适的二板市场能够让风险企业上市融资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板市场,实现风险投资的退出。实际上,我国目前已有数家公司在海外上市,如1999年,搜狐、网易在NASDAQ市场上市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中国风险企业在海外的上市提供了很好的借鉴。2003年底,纳斯达克(NASDAQ)的大门再次向中国企业敞开。2004年通过发行股票上市的退出明显较2003年增多,中芯国际、盛大网络、掌上灵通、51job等十几个企业海外上市为其身后的创投机构实现获利退出创造了条件。

2.2股份回购

如果风险企业在渡过了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已经成长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中型企业后,仍然达不到公开上市的条件,它们一般会选择股权回购的方式实现退出。

股份回购一般包括两种回购方式:创业者回购风险投资者的股份和风险企业回购风险投资者的股份。前者是通过买股期权的形式来实现的,是在引入风险投资签订投资协议时,由创业家或风险企业给予风险投资家一项选择权,他可以在今后某一时间要求创业家或风险企业按照预先商定的形式和股票价格购买他手中的股票;后者则是通过卖股股权的形式来实现的,即是给予创业家或风险企业一项选择权,让其在今后某一时间以相同或类似的形式及股票价格购买风险投资家手中的股票。在股权回购时到底是采用买股期权或是卖股股权来进行,这主要看风险企业对风险投资吸引力的大小而定。如果风险企业是一家受到许多风险投资公司普遍看好的公司,则可能会采用买股期权;如果是风险企业急需引入风险投资,则可能会采用卖股期权。绝大多数股权回购是采用卖股期权进行回购的。一般而言,在风险投资投入时投资双方就已签订好关于股份回购的协议,包括回购条件、回购价格和回购时间等。

股份回购对于大多数风险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备用的退出方法。当风险企业不是很成功的时候,为了保证已投入资本的安全,便可采用此种方式退出。由于企业回购对投资双方来说都有一定的诱惑力,所以风险企业从风险投资家手中回购股权的方式发展得很快。在美国,从企业数目来看,风险企业回购已成为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虽然我国目前以此种方式退出的案例并不多,但是从发展趋势看,股份回购应该是未来我国风险投资基金退出的一种现实选择。

2.3兼并与收购

兼并与收购(MergeandAcquisition,M&A)是风险资本退出的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是风险投资商在时机成熟的时候,通过并购的方式将自己在风险企业中的股份卖出,从而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其中兼并是指由一家实力较强的公司与其他一家或几家独立的公司合并组成的新公司,而实力较强的公司占主导地位;收购则是指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或者购买目标公司的产权从而达到控制目标公司的行为。风险企业被兼并收购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即一般收购和“二期收购”。一般收购,是指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将风险企业完全卖给另一家公司。这种方式通常是高科技创业者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这意味着将完全丧失独立性。不过,对于困境中的中小高科技企业来说,卖断产权也不失为一条出路。如1998年鄂武商以350万元整体收购武汉顺太有限公司,解决了武汉顺太有限公司因缺乏资金无法对其专利产品进行规模生产的难题。而“二期收购”则是指风险投资者将其所持有的股份卖给另一家风险公司,由其继续对风险企业进行后续投资,创业者并不退出风险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在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中,一般收购约占23%,二期收购约占9%,两项合计占31%,但收益率仅为IPO的1/5。

无论采用那种方式并购,时机选择非常重要。时机选择适宜,风险投资就能获得较大的收益。一般风险企业应该选择在企业未来投资收益的现值比企业的市场价值高时把公司出售。这时风险投资公司可以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由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香港)编纂的《2003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以股权转让为主。通过对风险投资退出项目的调查分析,在2003年190家样本公司中有38家风险投资机构的64个项目得到全部或部分的退出;62个提供了退出方式的信息,其中以股权转让方式退出的有51个项目,占到了82%;以其他退出方式退出的项目相对较少,比例都在10%以下。

2005年4月,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香港)公布的《2004年度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表明,2004年中国风险投资延续了2003年以来的回暖趋势,投资更为活跃,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香港)本次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有36份问卷提供了退出项目方式的信息,统计结果显示,调查范围的风险投资机构近3年共123个退出项目中,有49个项目以国内企业收购的方式退出,占退出项目比例的40%。由此可见,收购兼并依然是国内风险资本退出的主渠道。

股权并购在我国如此盛行,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由于股票上市及升值均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兼并收购的退出方式可以立即收回投资,使得风险投资者能够快速、完全地从风险企业中退出,因此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并非所有企业都能符合上市的条件,而且风险投资本身具有高风险性,这就使得一些风险投资者在权衡各种利弊得失后毅然选择并购方式来实现其风险资本的退出。

2.4破产清算

破产清算是在风险投资不成功或风险企业成长缓慢、未来收益前景不佳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退出方式。虽然以清算方式退出一般会带来部分损失,但也是明智之举的,因为投在不良企业中的资金存在一定的机会成本,与其被套牢而不能发挥作用,倒不如及时收回资金投入到下一个更有希望的项目中去。据统计,美国由创业资本所支持的企业,有20%~30%完全失败,约60%受到挫折,只有5%~10%的创业企业可以获得成功。当某一项目面临失败或缺少足够的成长性时,风险投资家应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地抽出资金,转向投入预期回报更高的标的之中,寻求更好的获利机会。在很多时候采用清算公司的方法虽是迫不得已,却是避免深陷泥潭的最佳选择。

3结语

从上文对每种退出渠道的分析可以看出,每一种退出渠道都各有其优劣:发行股票上市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方式,风险企业被兼并收购是投资收回最迅速的方法,股份回购作为一种备用手段是风险投资能够收回的一个基本保障,而破产清算则是及时减小并停止投资损失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不能绝对地去评判某种退出渠道的适合与不适合。作为风险投资公司,在决定退出投资时,应根据风险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当时的外部环境,灵活地选择退出方式。

目前,在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活动还不是十分活跃,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和不畅通已成为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瓶颈。风险投资作为一个亚新生事物,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去发展去完善。同时,风险投资机构在考虑退出方案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结合中国的实际法律和监管环境,在专业机构的帮助下设计并执行相应的退出方案。

参考文献

1邱艳.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7)

2刘曼红.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魏梦雪.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比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3)

4王琳琳.我国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的国际借鉴及其现实选择[J]北方经贸,2006(01)

5吴唐青.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6郑可、郑晓齐.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及我国可采用的现实途径[J].财贸经济.2003(6)

7刘辉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J].经济师,2004(1)

第7篇:投资入股的几种方式范文

现在我的理财资金共有40万人民币。分为四部分进行投资:长期投资、中期投资、流动性现金和家庭企业投资,四部分的比例分别为10%、40%、10%和40%。

在长期投资方面,我选择投资成长型公司的原始股。我运气不错,身边有几个朋友合资创业成立了一家效益不错的生物医药公司。2011年我投资该公司,动用了个人理财资金的10%款项,购买了一万股的原始股份。因为该公司有创业板的上市计划,预计三年内上市,所以我希望将这部分投资用作长期的投资来持有。上市之前收益可以忽略,而如果上市,这可能是我投资收益率最高的一个项目。

在中期投资方面,我又细分为中长期的投资和中短期的投资。在中长期投资方面,我选择项目投资。中短期方面我选择投资基金。我会做一些独立的商业项目的投资,这种投资主要是在商业地产公司的融资上衍生出来的投资方式。例如一个房产公司需要为某商业地产项目融资100万,则可能由30至40个自然人集资投入。我也是通过朋友的介绍才进入此类投资,我投入了约5万人民币,占我总投资额的10%左右。该项投资的收益主要靠年度分红,分红额度和投资时间成正比。但这种项目也面临较多的风险,一是流动性不佳,在项目变现前无法赎回本金;其二是这些投资建立在房产市场向好、开发商资金充沛的基础上,一旦该行业有变或楼盘烂尾,则该笔投资可能付诸东流。

基金投资占我投资总额的10%。我分别买入了分级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现在来看,基金涨幅要超过上证综指的涨幅。

流动性现金我会保留10%左右,但这并不是指我将资金放置在活期存折上。实际上活期存折上我一般只预留4000至5000元人民币作为日常开销,其他大部分的资金都用来购买货币基金和股票了。因为这两种投资方式的变现时间较短,出入市场也很方便,所以我就将其作为我的流动性应急资金。

我在股市跌过跟头,现在不再轻易涉足股票。所以目前投资股票的资金量不大,我也不再追任何概念和短线消息,主要是看趋势投资,看到股票有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后再投资,如果没有重大利好或者明显的涨势,我宁可将钱投入到货币基金中。货币基金相当于我的股票池,其收益率并不很高,大约4%。我会经常性地将该基金和股票的资金相互转换。

第8篇:投资入股的几种方式范文

一、 入世后证券市场的运行特征

1. 机构投资者队伍逐渐壮大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证券投资者队伍已经由以散户为主转向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格局,虽然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仅占投资者总数的10%左右,但随着近年来证券投资基金的快速成长、保险资金间接入市、社保基金的有条件入市、券商增资扩股和“三类”企业入市,我国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正在迅速增强,其中证券投资基金与券商将是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主要代表。

证监会已经表示,2002年将是证券投资基金业大发展的一年,证监会将从“进一步明确国际化、市场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监管理念;加快完善适应国际化的基金监管法规体系;做好中外合资基金公司试点工作;扩大基金市场规模,推动基金产品创新;培育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从业队伍;加快发展基金中介服务机构;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鼓励有关机构与境外机构加强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基金业公会自律功能,提高基金运作的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等八个方面促进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并且《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也将于近期出台,未来我国证券市场上证券投资基金的力量将进一步增强。

近期管理层同时放开了对券商增资扩股的限制,这将使国内券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作为证券市场上另一主要机构投资者力量,券商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对于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扩大市场资金供给,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将逐步减弱,但政策市的特点不会马上改变

从今年股市的此次下跌与10月份的止跌中可以看到,我国证券市场目前政策市的特点依然十分明显,短期内要想扭转这一特点并不大可能。由于受到国有股按市价减持政策的影响,股市出现了连续四个月的持续下跌,而当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的第二天,市场绝大多数股票都达到了涨停,当前政策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可见一斑,国有股减持也减成为未来几年内影响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管理层也在积极努力,力求减少新政策出台对市场波动的影响。这可以从近期管理层征求国有股减持方案中表现出来,而且从2001年管理层政策导向上也反映出这一思路。

3. 价值型投资理念主导证券市场,庄股时代终结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间的博弈将成为影响市场的主要力量,传统的凭借资金实力做庄的炒作时期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以注重企业内在价值挖掘的投资理念,市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将趋向规范,将由集中投资向分散投资转变,机构投资者将追求赚取“阳光利润”。同时由于统一指数与股指期货的陆续推出,将使得一些指标股、绩优蓝筹股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价值型投资理念将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能力。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过去长期只送股,不分红,但近年来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情况日益受到监管层与投资者的重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成为公司再融资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现金分红也成为评估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我们在附表二、三中列出了近年来现金分红居前的上市公司,那些长期以来以现金分红为主的上市公司值得关注,如中集集团、新兴铸管、佛山照明、格力电器等。

4. 市场将难以重演以往大起大落的情景

我国过去的证券市场基本表现为指数的大起大落,市场呈现出牛短熊长的特点,但从2001年市场表现看,呈现出上涨缓慢而下跌迅速的特点,反映出我国证券市场已经是一个以机构投

资者为主的市场,因此今后市场的波动性将会有所降低,个股操作上也将改变过去那种急速拉升股价的方式,而改变为逐步推高的方式,因此无论是市场运行周期还是个股的运行周期都将延长。

5. 市场成交量的集中程度下降

从我们对1999-2001年间深沪A股市场成交量情况看,1999年前五十名公司的成交量占市场总成交量的21%,2000年下降到16%,到2001年12月18日则下降为15%,市场资金的流向并没有出现向少部分公司集中,而是逐渐在分散。成交量的分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证券市场目前还处于相对初级阶段。此外连续三年进入成交量前五十名的公司有深发展A、四川长虹、上海汽车、中兴通讯、大唐电信、方正科技、华晨集团、清华同方、上海贝岭、深万科A和兴业房产等11家公司,从上述公司可以看到,三无概念公司、大盘指标股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科技龙头企业成为吸引市场资金的主要力量。而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将进一步吸引资金向这些股票集中,但是市场成交量分散的特点短期内不会改变。

6. 资金供给呈现稳步增长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仍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外资的进入我国证券市场也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虽然短期内由于清理银行违规入市资金,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将减少,社保基金与保险资金入市还有一个过程,短期资金供给趋紧,但从长期来看,如果中国大陆能够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未来几年内,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将有可能呈现稳步增长。而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研究,2002年证券市场资金供给大约为11400亿元以上,资金需求大约为9600亿元,供给大于需求。

7. 资产重组日益规范

资产重组是证券市场上永恒的主题。过去我国证券市场上对于资产重组的炒做仅仅是停留在概念上,从近期的《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可以看到,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信息披露要求日益规范,同时对于具有实质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将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因此未来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将日趋规范,实质性资产重组将越来越多,市场的投资理念也将从注重概念重组向注重实质性重组转变。

而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收购概念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市场资产重组的主流题材。但是,对于外资收购行为也应当给予理性对待。从我国过去发生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情况看,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公司借重组之名,行掏空上市公司之实,在我国目前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尚不规范的情况下,对外资收购方还不能进行有效监督,其收购的真实意图则更难以判断,因此对外资收购也应保持一份清醒。

8. 股指期货是一把双刃剑

最新的消息反映,统一指数将于2002年出台,估计在其运行六个月后将推出股指期货。目前市场人士均将股指期货视为规避市场投资风险,抑制市场投机行为的重要工具看待,但是,我们认为尽管股指期货被给予如此之高的期望,但能否真正如大家所愿,其中还有一定的疑问。

从香港证券市场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到,股指期货同样可以成为一部分机构操纵市场的工具,而且由于其对市场投资者造成的心理影响,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波动。此外,在当初推出证券投资基金的时候,管理层曾希望以此来减少市场的波动,抑制市场投机行为,但研究的结果却表明证券投资基金并不能降低市场的波动性。而今我们对股指期货又抱以相同的期望,但是否真能如管理层与部分市场投资者所愿,还未可知。

其次,股指期货是否真能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投资者而言又多了一条获取盈利的途径,即使是在股市下跌的过程中也可能取得收益。同时通过股指期货的交易,也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但由于股指期货的杠杆作用,其风险远远大于现货交易的风险,因此如果操作不当,股指期货非但不能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反而有可能大投资组合的风险。

9. 注重投资组合的流动性

从2001年市场的此次下跌过程中来看,保持投资组合适当流动性对于降低投资风险,增加投资收益有重要作用。而加入WTO后证券市场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变化也要求在投资组合中要持有一部分具有较强流动性的投资品种,如国债、基金和货币资金等。

二、 构建新形势下的证券投资组合

(一) 未来几年内值得关注的主要投资品种

我们在前面已经分行业对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潜力进行了分析,在此不再赘述,而针对未来有可能推出的新品种以及在政策上将会放开的投资品种作简要分析。

1. H股

H股是在内地注册、香港上市的股票,目前在国内及香港同时上市的H股公司共有23家,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能源、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领域,企业资产规模较大,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基本反映了国内经济整体水平和增长潜力。

H股的投资机会存在于其较低的市净率。从下表A股与H股交易价格对比就可以发现,许多H股都是以折价的方式在交易,相反其A股股价却是H股的数倍。对于同一家上市公司在不同的市场交易价格存在如此之大的差距是不正常的,未来必然会出现价值回归的过程,而这也是H未来较大投资机会的原因之一。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我国的投资者也将有机会投资于香港等海外证券市场,而内地投资者投资于相对较为熟悉的H股上市公司的可能性较大,目前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在于通过实施QDII制度允许内地具有资格的投资者投资于香港市场。一旦这一制度获得政府通过,则将会有部分资金被吸引到香港市场,同时也会对内地证券市场造成一定的资金分流。

可见,尽管许多发行有H股的公司的A股的市净率在国内市场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与其H股的市净率相比,则H股的市净率远远低于A股的市净率,这是国内证券投资者对H股寄予较高投资价值期望的主要一点。对H股寄予较高投资价值期望的另一原因是对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前景的良好预期,同时中央政府也将对香港未来的经济发展给予坚定的支持,而H股上市公司将是主要的受惠者。除此之外,H股的资产重组也是这一类股票的另一投资重点。近期H股的资产重组主要方式有增发A股、股份回购、兼并重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在投资于H股的时候可以选择资产重组、增发A股和低价小盘股三类板块作为投资重点,同时由于香港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在投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国际经济形势对香港市场的影响,从而影响到H股的投资价值,另外届时A股股价的重心

也会对H股的投资价值造成影响。

2. B股

自今年2月份证监会宣布允许国内个人投资者投资B股以来,B股市场摆脱了长期以来低迷的交易状况,已经恢复了一定的活力,市场的融资功能也初步得以恢复。随着我国加入WTO,这一市场将进一步向境内外投资者开放,特别是境内外机构投资者将有望成为这一市场的主导力量。近期的一系列信息已经反映出未来的变化趋势。

(1) A、B股是否会合并

我们认为短期内A、B股不会合并。我国承诺,在加入WTO后,允许外商不通过国内中介直接交易B股;入世后,有资格获得各交易所的特别会员席位,入世3年后,可交易B股、H股、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包括新产品。而从我国的这一承诺中可以看到,A股并没有对外资开放,也就是说在一段时间内,至少是三年的时间,A、B股将独立存在。这是我们对于A、B股在短期内不会合并的主要论据。

(2) B股将是中外合资投资基金的一个主要战场

近期国内数家基金管理公司先后与国外金融机构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中外合作基金管理公司,同时由于目前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为时尚早,因此外资也不会冒汇率兑换的风险而要求直接投资于A股市场,而B股以港币和美元为交易结算对象,将有利于境外机构规避汇率风险。而对于中国这一在未来几年内世界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投资于中国B股市场,共享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资本增值,是境外机构投资者所不愿放弃的投资机会。建立中外合作(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将使外资能够顺利进入这一市场,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B股市场将改变目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格局,机构投资者将成为这一市场的主导力量。

(3) B股市场上市公司的构成将不再仅仅是国内上市公司上,还将包括外资企业近期外经贸部和证监会联合《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了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在国内发行A股或B股,因此未来B股市场将出现外商投资企业的身影。

(4) B股市场将出现的新变化

从目前的进程看,B股市场将是中国证券市场未来几年内开放较为迅速的市场,这一市场将成为中外合作(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场所和外商投资企业融资的场所,由此也将给B股市场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进而影响到A股市场。

这一变化有可能来自于下面几方面。一方面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在B股市场发行上市,由此对B股市场的发行上市制度、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中介服务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某些方面将迅速与国际惯例接轨,这一市场的上市公司的质量可望出现较明显的提高,从而吸引广大投资者投资于这一市场,市场活力进一步展现。另一方面,随着中外合作(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投资于这一市场,市场的投资分析方法与投资理念也将与国际上成熟的理论接轨,而这将间接影响到A股市场投资分析方法与投资理念的转变。

(5) A、B股联动效应将进一步加强

由于B股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和B股市场投资理念与国际成熟理论接轨,B股市场对A股市场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A、B股的联动效果将进一步加强,同时由于B股市场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因此B股的波动性将超过A股市场。因此加快开发适应B股市场特点的避险工具将成为现实的需要。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相对于A股市场而言,B股市场的融资效率远低于A股市场,而且许多外资企业本身在国外就已经是上市公司,这些公司更看重的是A股市场的融资效率,这将影响到B股市场的活力。

同时对于H股和B股的投资机会均是以目前较高的A股股价为对比参照得出的结论。以B股为例,截止到2001年12月3日,A股价格较B股高出约80%,同时B股市场的市盈率则为12倍(2001年12月25日数据),远低于A股市场的市盈率水平。因此随着国有股减持的进行和国内股票投资理念与国际接轨,未来A股恐难以继续保持如此之高的价格,一旦A股价格下滑,则H股与B股的投资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3. 债券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还主要集中在银行贷款与股票融资两方面,通过履行企业债券融资的上市公司并不多,债券还没有成为资本市场主要的融资工具。以美国、日本为例,其企业融资的80%来自于直接融资,仅20%来自于间接融资,而在80%的直接融资额中,又以债券融资为主要方式,占证券市场融资额的70%,反观我国,1999年,间接融资约占企业外部融资额的90%,股票与债券融资仅分别占到9.11%和1%。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对于企业债券的发行有较严格的规定;第二,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能力不强,由于企

业债券存在到期偿付的要求,因此很多上市公司基本不具备履行企业债券的能力;第三,我国企业债券的评级体系尚未完善,投资企业债券的风险与资本收益不对称。

但是对比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企业债券将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最快的一个品种。目前我国银行利率已经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此时发行债券将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我国对于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政策的出台,也为企业债券的发行创造了条件。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质量的改善与相关外部条件的成熟,未来几年内企业债券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虽然企业发行债券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国债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且今后几年国债的品种结构将日趋完善,承担起扩大内需,支持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功能,同时又成为中央银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手段,因此未来几年内,国债将是债券市场上主要的投资品种。

4. 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过去几年保持了较高的现金分红,给投资者以丰厚的投资回报,并且由于证券投资基金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波动性可相对较小,因此对于提高投资组合的流动性,保证投资组合较好的投资回报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几年内证券投资基金,特别是开放式基金将取得较快的发展,可以在建立的投资组合中加入一部分证券投资基金。

5. 衍生金融产品

预计未来两、三年内将推出的新的金融品种包括股指期货、为国有股减持而设计的备兑凭证、期权等。目前业内人士主要是将股指期货视为回避投资风险的工具,而备兑凭证与期权主要是为配合国有股减持而设计。股指期货的推出还有待于统一指数的推出,虽然目前指数设计编制工作还在进行中,但真正推出估计为时尚早。

(二) 构建新形势下的证券投资组合

1. 新形势下证券投资组合的构建原则

随着证券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理念将发生重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证券投资组合构建的原则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

(1) 长期投资理念

新形势下,长期投资将成为今后证券市场投资的主要方式。过去几年内,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高换手率,投资者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取得股票买卖价差,而对于公司是否分红、长期成长前景并不十分关心,应当说这种情况的出现与过去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构成不无关系。

随着近年来机构投资者队伍的不断壮大,我国证券市场正由散户、大户与机构间的博奕向机构间的博弈转变,未来几年内这一变化的趋势将更为迅速,由此导致过去那种以做庄为主的投资方法向买进并长期持有的投资方法转变,因此要求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树立长期的投资理念。从今年以来基金的投资风格的转变已经体现出这种长期投资理念。

但是也要看到,长期投资理念的树立也有一个过程,将取决于内部及外部问题的逐步解决。内部问题反映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如公司治理结构、股利政策、信息披露等诸方面,外部问题则取决于监管政策的透明性、资金供给渠道、投资者结构的变化等。而从近期看,入世后一段时间内我国证券市场将是投资与投机并存的市场。

(2) 入市时机的选择

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并不是就可以忽略入市时机的选择。正确选择入市时机对取得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具有重要影响。

从长期看,由于未来几年内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未来几年内中国都将是全世界主要投资地,将吸引大量资金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证券市场也不例外。但是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可能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同样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反映在证券投资的入市时机的选择上则是当国民经济处于相对低点、逐步步入复苏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投资于股市的资金,当国民经济已经步入繁荣,并有显示出危机迹象的时候可以选择逐步离场。

具体到2002年的市场,从近期的大量研究报告看,基本上认为在2002年上半年不会有大行情,行情的出现将在下半年。从宏观经济环境看,2002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将逐步复苏,同时电子信息产业也将在2002年下半年重新焕发活力,因此可以预计2002年上半年市场将以震荡整理为主,这将是对自1995年以来上涨行情的整理,预计其点位将是在1500-1900间。

2. 证券投资组合方案

新的证券投资组合建立在对于未来国内经济发展运行走势的基础之上,从具有投资价值的品种与行业入手,构建新的投资组合。本投资组合将注重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以及现金分红能力,以此作为投资重点。

(1) 主要品种近年来市场表现

由于机场转债2000年交易数据异常,因此2000年国债涨幅与震幅较大。

从近年来的对比情况反映,B股的表现最为活跃,A股次之,而H股的表现则最为沉闷。B股的活跃其原因在于B股是一个相对小型的市场,易于被大资金操纵,同时2001年由于政策的放开,B股市场吸引了国内居民大量外汇,因此2001年B股涨幅和震幅均较大;H股公司由于透明度不高,香港市场的投资者对公司情况不甚了解,因此近年来表现并不活跃。此外从国债的交易数据反映,除2000年外,近年来国债交易情况相对平稳,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而且近年来震幅日趋减小,是降低投资组合风险较好的品种。

(2) 资金在不同品种间的分配

未来A股市场的投资仍然是主要的投资渠道,而H股、B股、债券以及衍生金融产品是除A股外的另一投资渠道。因此在不同品种间分配资金的时候,主要将投资于A股市场,同时根据经济周期的不同情况,可以对品种间的资金进行调整。

由于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限制,B股和H股市场目前尚未对机构投资者开放,同时随着国有股减持的进行,如果未来A股整体的股价重心下移将使H股和B股的投资价值打折扣,另外由于H股交易受国际证券市场影响更为明显,风险相对较大,B股由于市场总体的容量尚小,因此都不宜投入过多资金参与其中。以股指期货为主的衍生金融工具虽然是规避股票投资风险的较好的金融产品,但其本身实际上也是一个风险较大的金融产品,也不宜投入较多资金参与其中。

而对于未来几年内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债券市场则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由于债券投资风险相对较小,每年有一定的债息收入,变现能力较强,这对于保持投资组合中的流动性,降低投资风险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9篇:投资入股的几种方式范文

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在1991年11月22日和上海市政府联合了《上海市人民币特种股票管理办法》、在1991年12月5日和深圳市政府联合了《深圳市人民币特种股票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在中央政府的许可下,沪深两地开始了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试点。

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真空”)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原有2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金的基础上,增资发行100万股B股。1991年11月30日,电真空委托上海申银证券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同境外证券包销商正式签订了发行B股承销协议书,拉开了发行B种股票的帷幕。1992年2月1日发行结束,2月21日电真空B股在上交所上市,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创新品种――第一只人民币特种股票正式问世。

1989年春,在深圳资本市场领导小组的一次讨论会上,当时的深圳市副市长张鸿义提出:深圳股票市场的发展,要考虑如何走向海外的问题,将来要把股票作为一种吸引外资的工具。

张鸿义提出这个问题的历史背景,一是随着1988年“深发展”上柜交易,深圳证券市场开始启动;二是深圳作为特区,经济发展强调外引内联,引入国内外资本;三是深圳三资企业最多、体制活,具有外国资本进入的条件。1990年,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向总行提出要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外资。

1991年12月18日,深圳举行9家上市公司发行B股的承销签字仪式,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及深圳市领导出席。香港联交所12个一级会员中,有5个来深圳包销B股。在美国证券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摩根斯坦利证券公司和香港的新鸿基、百富勤、浩威、渣打亚洲、法国里昂等投资银行以及渣打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均参与B股的包销、经纪和清算业务。

这次深圳B股以溢价方式发行筹资约1亿美元,而海外投资者仅是意向性购买B股的数量就超过实际发行量的5倍以上。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也找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特区分行商谈,要求“开后门”购买B股,并认购了部分“深中华”。

1992年2月28日,深南玻B率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深交所通过美联社属下的德励财经资讯传输系统向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步显示行情。

但由于发展路径选择的问题,中国政府自己废除了B股的市场功能。2001年,决策层决定将B股市场向境内投资者开放,这又造成了“套牢全中国、解放全世界”的市场结果。

2001年2月19日,中国证监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的决定,但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2月22日的《关于境内居民个人投资境内上市外资股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国内投资者新入市的资金要到当年6月1日方可进场。结果,从2月19日至5月31日期间,B股大升将近200%。尽管沪深两地证交所2月19日关于自2月20日至2月23日B股停止交易公告,B股停市4天,但2月28日对境内居民开放首日,由于大量买盘以涨停板的价格参与集合竞价,而卖盘寥寥无几,B股全线无量涨停。涨停板从2月20日持续至3月6日,从3月7日打开涨停板之后至5月31日,场外资金的大量涌入推动起井喷行情,两市均放出了2001年度的天量,其中,沪市成交16亿美元。6月1日以后,政府才允许2001年2月19日后存入境内商业银行的现汇存款和现钞存款,以及从境外汇入的外汇资金最终进入B股交易市场。利用这个政策漏洞,主力在6月1日前后大肆减持,再一次上演了趁利好出货的好戏,6月1日后入市的境内投资者几乎全线被套。两个B股市场从此陷入调整,其中上证B股指数最低调到8月7日的130点,最高跌幅达46%,跌去近一半。

在B股开放消息宣布之日的2001年2月12日,沪市B股指数收盘77.62;2001年6月1日最高时曾达到241.61;此后随着境外投资者的梯次离场,股指一路下行,至2005年12月最低下探59点,成交量几近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