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建议范文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建议精选(九篇)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建议

第1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建议范文

一、基本情况

唐县汇泽村镇银行由内蒙古鄂尔多斯银行发起设立,总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鄂尔多斯银行投入法人资本金1500万元,持股30%;9个自然人共同筹资3500万元,持股70%,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股份制银行。该行于2011年5月10日试运营,同年10月30日正式开业。从近半年来业务经营和发展情况看,汇泽村镇银行呈现如下特点:

(一)决策链条短,贷款发放灵活,较好地满足了客户需求。据调查,汇泽村镇银行办理贷款最快只需几个小时,最慢不超过4天。在贷款期限上,汇泽村镇银行设有多个一年以内期限档次,真正成为农村居民和中小企业的救急资金。

(二)信贷业务发展较快,支农支小效果明显。截至2011年10月底,汇泽村镇银行已发放贷款3545.4万元,其中小企业贷款260万元,个人消费贷款2785.4万元,保证贷款500万元。贷款对象全部为中小企业和个人。

(三)贷款以存单质押形式为主,资金运用偏向中长期。到2011年10月底,共发放存单质押贷款3045.4万元,占全部贷款的85.9%;中长期贷款3285.4万元,占92.7%。

(四)利率执行符合国家规定,银行自身效益尚未体现。据调查,汇泽村镇银行存款利率按基准利率执行,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适度上浮,最高为12%,最低为5.99%,在当地金融机构中属于最低的。截至2011年10月底,全行各项利息收入为71万元,支出为131.5万元,扣除各种手续费支出及固定资产折旧,实际亏损38.9万元。

(五)成功接入人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已基本实现异地支付、结算无障碍操作。目前汇泽村镇银行已接入人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可直接办理资金汇划,同其他银行一样享受人民银行现代支付体系带来的资金汇划便捷,对提高村镇银行的同业竞争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信贷规模控制,贷款余额难以有效放大,融资力度与自身经营效益均无法实现最大化。按宏观调控与新机构风险控制要求,汇泽村镇银行到2011年底的贷款规模为2600万元,但截至2011年10月份,汇泽村镇银行各项存款8635.3万元,存贷比最高只有30.1%,资金有效运用率很低。

(二)社会公信度不高,吸储难度大。首先,村镇银行设立于县城,这些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其次,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农村居民普遍对其感到很陌生,有些人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关门“黄了”,对村镇银行一直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相比之下更愿意将钱存到自己熟知的大型金融机构。再次,村镇银行由于刚刚起步,营业网点少,金融产品单一,现代化金融手段相对落后,存贷款利率与各大银行整齐划一,无明显优势,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

(三)商业化的经营取向与政策性要求存在矛盾,村镇银行设立与发展方向出现偏差。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是设立在农村地区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但是,村镇银行在经营上的定位是商业性金融机构,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按基本的商业逻辑进行经营。村镇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各发起人必然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终的追求目标,当面对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的农民、弱质经济的农业和农村时,商业性和政策性的矛盾将日益凸显,出现在争取最大化盈利的过程中背离支持“三农”的初衷,服务对象以盈利性较高的城市中小企业贷款为主而非以农户贷款为主的局面。同时因设立初期的财务难以支撑各项工资福利、房租水电等经营成本,这些都会使村镇银行日后在盈利与支农的平衡中发生偏离。因此,如何做到既让村镇银行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又保证其服务“三农”的宗旨不动摇,就成为村镇银行经营发展绕不开的难题。

(四)业务种类和服务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金融创新。与现有的金融机构比,村镇银行无论是贷款、中间业务还是银行卡业务均过于单一,产品同质化,缺少特色;同时村镇银行不能加入银联,不能发卡,难以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结算方式单一,不能提供多品种、高效率的结算服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镇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五)贷款集中度高,小额分散经营意识不强,经营风险较高。从汇泽村镇银行运行情况来看,单笔贷款的最大金额为500万元,已达资本金的10%;最大10户贷款总额为2214万元,占全部贷款的62.5%。贷款集中度过高,一旦发生呆坏账,会对村镇银行带来较大冲击。

(六)资金运用议价能力低,利率执行过于单一。村镇银行成立伊始,既想以低廉的资金使用价格吸引优质客户,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体;又想实现收益覆盖风险,实现资金收益最大化。但受自身条件限制,对较大型的优质客户缺乏吸引力,只能是靠低利率吸引客户,资金单边定价现象突出,村镇银行基本无议价能力;对农户贷款,议价能力虽较强,但考虑到贷款风险大、管理成本高,村镇银行贷款的款积极性不高。

(七)懂业务、熟悉农村金融市场、拥有大量客户资源的人才短缺。由于当前农村金融环境欠佳,村镇银行工资福利待遇不高,交通不如城市顺畅,金融资源也不如城市丰富,很多高素质人才会选择在远离农村的城市发展,这直接导致村镇银行人力资源的欠缺。虽然汇泽村镇银行新招聘的员工多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从业经验不足,特别是还不拥有固定的客户群,这为新成立的村镇银行开办业务带来一定不便。

(八)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欠佳,贷款潜在风险高。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一些借款户信用意识、法律意识淡漠,欠账不还,签字不认,逃、废、赖债之风不同程度存在,信贷资金安全面临很大挑战。相对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内控和安防能力相对薄弱,应对农村市场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能力不够。

(九)优惠扶持政策难落实,削弱了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村镇银行是新生事物,经营管理和监督权力分散在银监会、人民银行和省级以上政府多个部门手中,国家优惠和支持鼓励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环节多、过程长、操作难等问题,很难完整、顺畅地落实到村镇银行的经营过程中。

三、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因地制宜开展业务。村镇银行资金规模小、现代化服务手段相对落后、辐射范围窄、单笔贷款规模不适宜过大;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贴近基层。这些先天条件决定了其适宜在中小客户群中寻找发展空间,不切实际地追逐大客户只能使村镇银行失去固有的优势。定位中低端市场,寻找和培养稳定的客户群体,以小额分散经营方式赢得利润最大化,是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社会公信度。一是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二是设立村镇银行分支机构,扩大服务半径。三是村镇银行职工应深入“三农”的各个触角,及时了解农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并通过村镇银行得到信贷支持。四是加快村镇银行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化的手段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的加盟。

(三)放宽贷款规模控制,提高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建议对开业前三年的村镇银行不受规模控制———即使控制也应是宽松的政策,重点解决“三农”资金供需矛盾、新银行业务拓展问题、资本金保本增值问题,这样才有利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四)逐步开展业务创新,设计出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一是丰富贷款产品。要不断探索研究“三农”金融产品需求,以客户为中心,量身定做特色产品,进行产品创新、细分,以推出符合农村客户需求的多样化金融产品。二是创新经营方式。村镇银行可以尝试与当地政府部门、农村互助会、担保中介机构等部门合作,本着“共同经营,共担风险”的原则,引入资质良好的第三方中介机构,降低信贷风险。

(五)推行商业化利率,提高村镇银行资金的议价能力。只有保证村镇银行贷款利率能够抵补风险和成本,使村镇银行对弱势群体贷款有利可图,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欠发达农村地区。建议放宽对村镇银行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控制,按市场供需情况、风险覆盖能力自主定价。

(六)建立审慎的运营监管制度,提高风险抵抗能力。建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村镇银行的监管力度、要求、标准适当放低些,以便村镇银行顺利渡过适应期。比如资本充足率标准应该高于其他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分类标准和流动性比率应更高,以保障其运营更安全,努力减少因运营不善可能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冲击。

(七)以“本土化”为重点,建设符合村镇银行发展需要的干部职工队伍。村镇银行高管人员以及重要岗位人员的选配要坚持“本土化”原则,着重将有基层工作经历、熟悉当地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镇银行任高管人员,以防“水土不服”。员工不仅要熟悉金融业务,还应该熟悉农村市场,建议在招收专业人才的同时可以适当放一些名额,用于招收熟悉农村市场的个人,以“农民信贷员”的身份出现,这样有利于扩大在农村中的影响力,让农民对“村镇银行”这四个字更加熟识,方便后期业务的开展。

第2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建议范文

2013年7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积极发展小型金融机构。银监会要支持在小微企业集中的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推动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民营金融机构,丰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种类。”

2012年3月2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强调“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

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进一步发挥民间资本在村镇银行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2012年12月31日,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2013年10月13日,甘肃永登新华村镇银行正式挂牌成立,中国村镇银行数量达到1000家。至此,村镇银行全国县域覆盖率超过50%,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占比达到62%,民间资本直接和间接持股占比达70%。

2012年1月10日,为建立完善的村镇银行风险监管体系,实现对村镇银行的持续、分类监管,银监会颁布《村镇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银监发〔2012〕1号),从资本充足状况、资产质量状况、管理状况、盈利状况、流动性状况和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等方面对村镇银行进行监管评级。

第3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 村镇银行 河南省 发展 对策建议

一、河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情况

河南省在 2008 年 6 月16日成立第一家村镇银行――栾川民丰村镇银行。2012年5月26日,银监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到15%。受此利好影响,河南组建村镇银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截至2013年5月末,河南省开业村镇银行56家,筹建3家,另有4家已获得银监会正式备案。2012年,全省村镇银行新设支行39个,新覆盖28个县(市),18个省辖市实现“全覆盖”,其中5个省辖市实现了县域“全覆盖”。河南省村镇银行正在规范管理中加快发展。2012年,全省村镇银行资本金增长102%,盈利增长175%;69个县(市)设立村镇银行,占全省县(市)总数的64%。按照河南省银监局对农村金融机构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全省村镇银行数量要达到100 家左右,争取实现县域“全覆盖”。

二、河南省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相关扶持政策力度不够,配套改革滞后

(1)相关扶持政策力度不够。一是在税收政策方面,营业税优惠幅度不大,目前村镇银行执行3% 的营业税率,且5万元以下的小额农户贷款才适用减免税政策。在所得税方面,村镇银行没有优惠,但农村信用社暂时免征或减半征收。二是补贴方面,对村镇银行定向费用补贴的政策时间短,仅限于2009―2011 年,并且要求也高,必须达到存贷比大于50%,实现贷款余额同比增长。按照这一规定,实际上村镇银行开办的前两年是享受不到的。财政对农业银行、农信社发放农业贷款进行贴息,对村镇银行发放农业贷款则没有相关规定。

(2)配套改革滞后。一是我国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农村居民还是愿意把钱存入邮政储蓄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影响了村镇银行的吸收存款的能力。二是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且农业又具有弱质性,导致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较大。三是对村镇银行的利率管制多。

2、吸收存款难,且融资渠道较窄

(1)吸收存款难。一是社会信誉认知度低。河南村镇银行成立只有五年多的时间,是个新生事物,且资产规模较小,资金实力弱,再加上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只有一家经营网点,品牌影响力极其有限,导致农民不愿意把钱存到村镇银行。二是村镇银行基本上都是设立在县城,资金来源主要是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的闲置资金,而它们的闲置资金较少,客观上限制了村镇银行的发展。三是结算功能不健全。目前河南村镇银行基本上未加入中国人民银行的支付清算系统,也没有加入银联,不能发行银行卡,不能实现银行间的直接汇兑,不能异地存取款,不具备开具票据的条件等等,使得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存取款非常不方便,也直接导致村镇银行吸收存款难。

(2)融资渠道较窄。一是《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限制了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及其他社会民营资本的资金投入份额,使得村镇银行无法融通更多优质资金。二是村镇银行发行债券资格受限,不能发行、买卖金融债券,即不能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另外,村镇银行只能向当地金融机构拆借资金,不能进入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进行交易。

3、风险较大且控制能力差,监管力量薄弱

(1)风险较大且控制能力差。一是信贷风险较为突出。第一,农业生产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当借款人无法获得预期的收入时,村镇银行就面临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的风险。第二,河南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普遍存在“无抵押”贷款现象。第三,大多村镇银行没有建立一套完整而科学的信用指标评价体系,缺乏对客户的信用评价制度,贷款业务中存在大量的控制盲点。二是风险控制能力差。第一,与其他银行相比,村镇银行注册资本要求低,通过对河南省内的村镇银行进行调查发现,其资本金数额较小,抗风险能力差。第二,河南村镇银行组织机构不完善。虽然大多数村镇银行成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但部分村镇银行的董事长、行长及监事长由主发起行高管兼任。另外,多数村镇银行没有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也没有专职的审计人员,稽核监督机制不完善。

(2)监管力量薄弱。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村镇银行,一方面,由于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各地政府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较高,所以河南村镇银行机构数量增加较快。然而县域监管力量比较薄弱,这是因为由于监管办的整合,有的部分县城没有监管部门,而有监管部门的县城,由于普遍存在人员少、监管任务重等问题,对村镇银行的监管也难以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村镇银行的监管质量。

4、金融创新能力不足,业务发展受限

一是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存在缺乏个性化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一般的做法是很多村镇银行的发起行将信贷技术“移植”到村镇银行,缺乏成熟和符合自身实际的范例作参考;或者与当地信用社开展的业务基本重合,具有趋同性。相比村镇银行,信用社经营规模大,资本实力雄厚,网点众多,这大大降低了村镇银行在农村地区的竞争力。二是受监管部门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率、单户贷款占比等多项指标限制,业务难以有效拓展。另外,村镇银行经营的业务具有“分散、小额、频率高”的特点,所以,村镇银行存在规模不经济问题,经营成本较高,可持续经营难。

三、完善河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一是给予村镇银行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对于初创期的村镇银行,五年内免交营业税和所得税,营业满五年以后,可以执行较低营业税率和所得税税率。二是给予村镇银行更多的财政补贴和资金支持。对村镇银行的涉农贷款给予定向补贴和增量奖励,提供再贷款的政策支持等。

(2)积极推进相关配套改革。一是应尽早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可以降低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避免个别村镇银行破产倒闭引起存款人挤兑;还有助于提高村镇银行的信誉,增加吸收存款的能力。二是扩大村镇银行存贷款利率上下浮动幅度。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借款人的风险状况、资金供求状况、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情况等自主确定存贷款利率,合理定价,实现自身财务可持续发展。三是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减少灾害对农民、农业生产的影响,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四是加快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健全的农村信用体系有利于降低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

2、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一是村镇银行要积极拓宽存款资金来源渠道,这是实现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认为,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让农民了解村镇银行的性质、经营方式、服务对象和产品等,使其赢得广大农民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提高社会信誉度。另外,地方政府也要积极引导,借助官方信誉,消除公众对村镇银行的疑虑。同时村镇银行要提高业务服务水平与质量,在业务量较大的地方增加营业网点,为广大农民、乡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吸引他们闲置资金的存入。二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来增加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鼓励村镇银行向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拆借资金,增加中国人民银行对村镇银行发放支农再贷款,支持村镇银行通过发行债券、票据,甚至上市等形式进行融资。

3、尽快加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系统

村镇银行只有根据广大客户的需要,能为客户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才能争取更广泛的客户资源,增加存款资金的来源。因此,要尽快协调解决好河南村镇银行支付结算难题,完善结算网络系统,指导其加入中国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清算系统、账户管理系统,加入银联系统等,畅通支付结算网络,为客户提供方便。同时,支付结算系统的畅通也可以使村镇银行能够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开展同业拆借,增加村镇银行的主动型负债,拓宽融资渠道。

4、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防范信用风险。村镇银行必须根据自身情况,研究并建立一种科学有效,适应农村金融环境的农村信用评估方法。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种担保、抵押方式。另外,尽快让村镇银行接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这样就能够查询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企业与个人的信用状况,而且要逐步将村镇银行的农村企业、农户信用信息导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数据库。二是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村镇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如建立多部门组成的贷款审查委员会,实行多部门审批制,防止信贷风险的发生;设立审计部门,配备专门的审计稽查人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专项检查,防范操作风险与财务风险等风险的发生。三是加强村镇银行的监管。监管村镇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存贷款比率等指标状况,村镇银行要控制好规模扩张的步伐,确保稳健经营;监管村镇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是否坚持“小额、流动、分散”的信贷原则,信贷资金是否用于支持三农和小企业发展等。银行监管部门既要监管村镇银行内部管理机制的运作情况,又要完善其信息披露制度,同时还要与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做好协调工作,防止互相推托,出现监管上的“真空”。

5、明确市场定位,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

一是村镇银行要明确市场定位,应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在认真做好细分市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二是村镇银行是县域一级法人,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灵活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如河南栾川民丰村镇银行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推出了“家庭宾馆贷款”、“个人投资经营贷款”,又针对农民进城经商需要短期流动性资金的需求,开发了“农经商”个人贷款业务,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县域居民、农民从事涉农经营的临时性、周转性流动资金需求。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加强银银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如河南栾川民丰村镇银行与洛阳银行建立了资金拆借平台,把闲置资金协议上存,既提高了资金的收益,减少资源浪费,又增强了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又与洛阳银行的科技部合作,实现了总分行系统的上线,解决了民丰不能发行借记卡从而严重影响储蓄业务发展的情况。

(注:基金项目:2013河南省科技厅项目《河南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No:132400410284)的阶段性成果;2013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重点项目《河南省农业保险制度研究》(No:13B79088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高彦彬:河南村镇银行的比较优势与发展方向策论[J].征信,2013(3).

[2] 曲小刚、罗剑朝: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3] 袁梁:我国村镇银行生存困境及突围路径[J].农业经济,2012(10).

第4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8日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一)村镇银行发展迅猛,但仍与监管部门规划有较大差距。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726家,在已组建机构中,有473家设在中西部省份,占比60%。已开业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16亿元,80%以上用于“三农”和小企业,其中农户贷款余额435.5亿元,小企业余额631.5亿元,中西部贷款农户数占到全部贷款农户数的70%以上。

截至2011年末,已开业村镇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30.5%,总体上运行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1年我国村镇银行机构设立增速是十分快的,分别为378.9%、52.6%、135.8%和50.2%,年平均增长率为154.4%。但是,由于银监会将村镇银行限定于中西部及欠发达县域农村地区,发展前景不明朗,大中型金融机构发起设立热情不高,村镇银行数量增长缓慢,与监管部门规划的2010年村镇银行大提速、2011年成立1,027家的目标相去甚远。(图1)

(二)注册资本金不断增加。据统计,2007年9月之前,在6个试点省市成立的前12家村镇银行平均注册资本为1,060万元,最大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最小注册资本仅200万元。截至2009年末,正式成立的148家村镇银行平均注册资本上升为4,930万元,注册资本超过亿元的村镇银行有14家,最大注册资本规模上升为2亿元。2010年6月末,“全国最大村镇银行”的名号已归东莞长安村镇银行所有,注册资本3亿元;2010年12月末,“全国最大村镇银行”的记录再一次被刷新,河南南阳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12月30日正式宣告成立,注册资本金5亿元。(表1)

村镇银行注册资本规模的扩大,主要源于做大贷款规模的冲动。根据规定,村镇银行对单一客户的最大贷款规模为注册资本的10%,注册资本越大越易争取县域内资金需求量大的大中型企业。未来,不排除有注册资本达到全国性商业银行注册资本要求的村镇银行出现。

(三)盈利能力较强。农村地区旺盛的资金需求为村镇银行提供了绝佳的发展环境。从已开业村镇银行的运行状况看,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各项业务发展较快,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末,全国村镇银行存款余额401.6亿元,贷款余额349.3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10亿元。以较早开业的3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甘肃庆阳瑞信村镇银行和吉林东丰诚信村镇银行为例,除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开业的2007年出现亏损外,2007~2010年间,3家村镇银行都实现了盈利连续增长、商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定位有偏离“三农”倾向,发展偏离政策初衷。“村镇”一词同时也刻画了村镇银行设立区域、服务对象,即“在农村地区设立,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但从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来看,除先期试点的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固阳包商惠农村镇银行现将总部设在乡镇,先后通过开设分行和搬迁总部的方式“回县城”,其他村镇银行大多将其总部设立在经济发达的县、市一级。从客观来看,这并不完全符合在金融服务空白地区布局的经营思路,更有甚者,大部分村镇银行都没有专注“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小额贷款业务,而将目光放在了贷款金额较大的小企业上,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偏离了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初衷。

(二)总体设立步伐较为缓慢,与监管规划差距很大。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村镇正式开业的村镇银行为539家,与《关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中截至2011年末村镇银行总数达到1,027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按照监管规定,村镇银行必须由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目前村镇银行设立难,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难找。截至2010年末,全国村镇银行中,由国家开发行及四大行发起的村镇银行约占总数的7%,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的约占10%,城市商业银行发起的约占50%,农村商业银行(含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发起的约占30%,外资银行发起的约占3%。在现有体制下,村镇银行对于大多数大中型银行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是目前成立村镇银行的主力,但受制于自身资本规模和管理能力,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能力有限。

(三)存贷比过高。存贷比过高是村镇银行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造成存贷比过高的原因是村镇银行吸收存款难而发放贷款易。村镇银行吸收存款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汇兑结算难。村镇银行多数未纳入人民银行结算系统,与央行结算系统不畅,使清算、汇兑等业务无法办理,与外界相关机构和发起行也没有实现相应的网络连接,代收代付、通存通兑、信用卡及网上银行等业务难以开办。二是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较低,因而不敢将个人存款放到村镇银行。三是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吸引力小。

(四)人才瓶颈问题。人才问题也是村镇银行目前面临的瓶颈因素之一,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是一家银行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由于村镇银行主要设立在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在吸引人才方面,很难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媲美,更难以与外资银行相竞争。村镇银行应在人才招聘方面更具灵活性,但应该严格避免“近亲繁殖”。其员工大部分是从农村信用社转来的,来自大银行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很少,即使一些大学毕业生对村镇银行也缺乏“入行”的兴趣,因此村镇银行业务急需专业人才。

三、对策建议

(一)坚定“支农”、“支小”的发展方向,立足于长期价值和长远发展。村镇银行及发起人应立足于对长期价值的追求,不能为了当前利益而“紧盯”商业银行的传统领域,走进同质化发展的“死胡同”。各家发起行务必立足长远,以追求长期价值为目标,为村镇银行经营管理确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还应力求在“农”、“小”领域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经营,是村镇银行的成立之本,发展之源。村镇银行要不遗余力地专注于“农”、“小”领域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通过强化客户细分和差异化管理、不断推出高度契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创新产品、不断优化业务流程等举措,打造比较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力争早日形成“支农”、“支小”特色品牌,实现银行与客户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主发起制度应适当改革,从制度上推动村镇银行设立步伐。目前,对于村镇银行能否实现商业可持续,仍需在实践中摸索。而在这一过程中,民间资本无疑可以担当重要角色。但目前的监管制度束缚了民间资本的能力。同时,银监会在2009年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转制为村镇银行,但转制除了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外,还要满足村镇银行股权的有关规定。这等于是民间资本在经营几年后,若想将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就得将控股权拱手送出。上述出于风险考虑的制度设计,限制了民间资本在激活和推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能力释放,也从机制上束缚了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织的作用发挥。

要想推动村镇银行组建步伐,切实发挥在实现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可从制度上充分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目前,江浙地区出台的村镇银行具体规定中,有的已经对银行控股的最高比例进行了适当的限制,以保证村镇银行的机制优势得以真正发挥。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也应允许转制后的控股股东可以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尽可能激发民间资本的积极性。

(三)多策并举,提高业务发展水平,缓解流动性风险。村镇银行应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可信度,并适时设立分支机构,以充分吸收当地资金来源。同时,主发起行应在系统网络、产品提供、品牌宣传等方面给予村镇银行有力支持,解决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的技术“硬伤”,提高村镇银行的社会认同度;监管部门应从制度上解决村镇银行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和征信系统、加入银联系统、进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发行金融债券、获得支农再贷款、村镇银行存款保险等问题,使之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在技术、系统和机制上为村镇银行吸收存款和筹集资金提供支持。同时,建立人民银行对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处置机制,确保在村镇银行暂时出现流动性问题时,可以向当地人民银行申请动用存款准备金或争取其他资金支持。

(四)创造良好环境,吸引优秀人才。首先,制定较高的薪酬待遇,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其次,村镇银行应当加强员工培训,尽快提高现有人员素质,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要鼓励、支持村镇银行组建既懂信贷业务又了解市场和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信贷业务管理团队,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村镇银行要积极培养专业人才,开展日常业务培训;支持村镇银行从业人员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实习,帮助他们练习和培训职业技能和业务素质。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向,贺风.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6.

第5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吸储能力,草根银行,小微企业

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一次伟大创举,是专门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新型机构。2007年3月1日,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由南充市商业银行发起成立以来,村镇银行发展迅速,根据银监会资料显示,截止到2012年年初,浙江省全省共设有76家村镇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一、发展村镇银行的意义

村镇银行的特点是资本规模较小、产权结构多样化、治理结构简单灵活、限定范围的金融服务。发展村镇银行丰富了农村金融体系,增加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有序竞争,有效增加了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有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

1、村镇银行有利于吸收社会资本。《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符合相关规定的境内金融机构、境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均可以入股村镇银行。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从现实情况看,社会资本参股村镇银行的比例平均超过50%。因此,村镇银行达到了吸收社会各类闲置资金为农村地区解决贷款需求的目的。

2、村镇银行以满足农村资金需求为首要任务。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提高贷款覆盖面,防止贷款过度集中。

3、村镇银行结构简单、贷款审批程序便捷。村镇银行主题明确,产权清晰,结构简单,委托链条短,贷款审批及决策机制灵活高效,成本较低。因此,村镇银行低成本、高效率地提供贷款,真正为有贷款需求的农户服务。

二、浙江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村镇银行的发展对完善农村地区金融体系、改善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浙江村镇银行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社会认可度不高、吸储能力弱。村镇银行成立及发展的时间较短,经营规模小、经营范围狭窄、结算手段和渠道落后、金融供给能力不强、缺少广告宣传等,造成社会大众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不高,影响村镇银行的吸储能力,造成村镇银行储蓄存款少。大部分村镇银行只能靠资本金来发放贷款,长期将影响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业务品种单一、盈利有限。村镇银行可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支付结算及其他各种中间业务,但实际上,村镇银行基本上都没有开展中间业务,主要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业务品种比较单一。另外,有些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收益项目不多,同时风险较高,限制了村镇银行盈利。

(三)支付结算渠道不畅通。村镇银行条件受到限制,如硬件设施、技术力量、软件网络、风险控制和费用等均达不到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的接入标准,所以村镇银行不能加入人民银行支付体系,不能直接办理跨行转账汇兑,汇兑业务只能通过转借第三方(县农村信用联社)办理;村镇银行不能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结算方式受到限制,不能提供多品种、高效率的结算服务。

(四)面临较高风险。村镇银行主要是为农村金融服务,面临较高的风险。第一,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具有较大的自然和市场风险,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容易造成农户小额信贷形成呆账坏账;第二,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和供给量波动不断,但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农民信息相对滞后,农业生产面临极高的市场性风险;第三,农户贷款一般缺乏抵押品,进行的是信用贷款,存在着极大的信用风险。

三、浙江村镇银行创新发展路径

(一)改进“理念、机制、技术”,发展小额贷款

1、理念。村镇银行要牢固树立只有竭诚为小客户服务才能良好地生存与发展的信念,形成与大银行的差异化竞争定位。通过贷款利率的上浮,小客户可以获得极高的资金回报率。例如以服务小微企业为主的台州市商业银行就是我国资产利润率最高的银行。

2、机制。机制包括营销、激励、风险控制机制。关于营销机制,经营小额信贷,必须具有良好的营销机制,造就强大的客户经理队伍。关于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员工尤其是客户经理的潜在能力,不能简单地以总量衡量,要以小额贷款为导向。关于风险控制,从村镇银行的实际出发,增加有效担保,建立企业信贷文化,落实信贷责任制等方面,造就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3、技术。村镇银行的发展同样需要极高的技术,特别是关于“信息不对称”。目前,浙江适合村镇银行的小额贷款技术主要有两类:一、本土化的以台商行和泰隆银行为代表的“预先熟悉客户”技术;二、引进欧洲复兴银行的“标准化——小额贷款技术”。目前浙江台商行等不少金融机构引入了该项技术,并获得了不小的成就。村镇银行应当不断学习利用这些业已成熟的小额信贷技术。

(二)向民间资本开放,发展“草根银行”

对于民间资本,放开村镇银行市场准入,允许民间资本依法发起组建村镇银行,甚至可以控制村镇银行,特别允许自然人发起组建并控制村镇银行。“草根银行”指滋长于民间,与小微企业共存共荣的小银行机构。它们虽然规模小,但是具有一系列优点,如产权约束强、机智灵活、敢于创新,熟悉小客户,恰当进行定位。

(三)创新发展村镇银行的政策建议

加大政府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以扩大村镇银行的实力;放开对村镇银行的利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明确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以及差异化服务;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以解决贷款缺口问题;引导村镇银行建立严密的风险控制机制,在村镇银行内部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信贷风险审批流程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避免因信贷人员素质或主观性评估而造成的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赵志刚,巴曙松.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 [J].新金融,2011,(1).

[2]高晓燕,隋晓靓.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5).

[3]王航.我国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情,2013,(35).

第6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 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接入

近年来村镇银行以其机制灵活和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快速发展,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村镇银行自身信贷业务的不断发展,强烈要求接入征信系统的。这是因为征信系统可以帮助它们全面掌握借款人异地、跨行总体负债水平,全面考察其综合负债情况及或有负债,准确评估其整体还款能力,客观评价其还款意愿,深入判断潜在的风险,有效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提高信贷审批效率,降低信贷成本,又能有效甄别防范信贷欺诈。然而,由于村镇银行受众多因素影响,全国已接入征信系统的村镇银行非常少,如浙江已成立的48家村镇银行至今只有两家接入。

一、基本情况

村镇银行为防范控制信贷风险均采用间接查询(即通过当地人民银行或其发起行查询)的方式满足对借款人征信业务的需求,这种方式不仅不方便、耗时长,降低风险控制效率,还提高风险控制成本,无法享受征信系统更完善的服务和信息产品。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各地区村镇银行数量以及分支行机构的增多,其信贷业务在征信系统外循环,降低了入库率,影响入库数据完整性,逐步破坏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信用信息的公信力和滋生企业逃避监管的潜在意识,不利于社会征信体系健康发展,对推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设置了障碍。

二、存在困难及原因分析

既然征信系统能给村镇银行带来业务发展的巨大支持,畅通“三农”和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体现征信系统服务金融活动的宗旨,村镇银行接入意愿又强烈,为什么现实中完成接入征信系统的村镇银行却凤毛麟角。

(一)村镇银行自身困难

1.业务系统电子化程度低,品种单一

因其成立时间短、机构小,业务种类单一,客户多为个人或个体工商户,业务范围也仅局限所在县域,大部分村镇银行的信贷综合电子系统未建立,同时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未重视电子化建设工作,缺乏接入征信系统的基础性要素。

2.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及内部管理等条件不完善

业务人员对征信系统业务不熟悉,对接入征信系统要求和系统报送信息数据规定更不掌握;无科技人员或只有兼职科技人员,系统开发或维护的技术能力明显不足;内控等制度均在建设完善中。

(二)征信系统自身不足

1.小机构与“高级别”的错位

在征信系统开发初期,我国金融体系尚未出现村镇银行等小法人机构,系统需求也就未考虑,目前征信系统中村镇银行直接作为顶级机构,其管理与工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并列。但事实上村镇银行规模小、数量多且增长快,采取逐个申请接入的方式,不但效率低下,而且随着村镇银行与日俱增、遍地开花,征信中心的直接管理成本也越来越大。

2.进入征信系统门槛相对较高

由于至今未有针对村镇银行接入系统的专门办法,作为顶级机构接入,没有得到“特殊照顾”,显得各项加入条件要求高,反映在报送信息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制度规定高出目前村镇银行所能承受的范围,反映接入建设周期长、成本高。

(三)基层人民银行管理模式问题

业务监督与系统管理模式不配套。村镇银行作为地方小法人金融机构,机构一般设置在县域,业务监督由县级人民银行管辖,征信系统的运行管理应由征信中心分支机构负责。而在实际工作中,征信中心其网点只设置到省级,地市级及县级均未设立机构,针对雨后春笋般成长的小机构,征信中心显然精力不够,而基层央行至今未明确其在组织运行征信系统方面的职能,由此造成人员业务、技术及信息等制约,推进系统建设力度大打折扣。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征信系统设置

建议在征信系统中设置以省级或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的村镇银行“虚拟总部”,改变目前全部村镇银行逐一与征信中心采取“总对总”接入的模式,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地区将辖内村镇银行打包接入,各村镇银行作为“虚拟总部”的虚拟分支机构,“虚拟总部”设置在相应级别人民银行,统一报送数据和管理;或是将村镇银行作为已接入系统的发起行或其他商业银行的特殊分支机构,开通专门的用户,明确职责,由基层人民银行协助征信中心管理。这样可以减轻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管理负担,提高小机构纳入征信系统效率,并加强系统使用的监管。

(二)加快村镇银行自身建设

加快其自身信贷系统建设步伐。对未建立信贷系统的村镇银行,要通过借助主发起行的科技力量尽快建成业务种类齐全、满足征信系统数据需求的综合信贷系统。同时提高科技及业务人员业务水平,系统接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离不开大量高素质人员,各机构需加大专业科技人员的配置和培养,打造一支高水准的征信系统配套团队,为与征信系统的对接及日常系统使用提供保障。

第7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新疆 村镇银行 “三农” 对策研究

一、引言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2005年,我国第一家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村镇银行应运而生。村镇银行凭借其高效的运作方式、较为齐全的业务功能和优良的盈利能力受到理论界与实践界的一致好评和高度关注[1]。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金融发展长期滞后,三农问题中的融资缺口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引入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意愿最为迫切。自2008年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在新疆五家渠市发起成立国民村镇银行以来,新疆村镇银行的发展步伐不断加速。截止2014年末,新疆村镇银行的数量已达18家之多,营业网点基本覆盖了全疆主要城市和地区,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大,新疆村镇银行的经济辐射能力也稳步提升。此外,新疆村镇银行总注册资本金较成立之初增长2786%,增幅巨大。且各项存贷款余额的同比增幅均达到50%以上,而不良贷款率则低于0.5%,各项指标均呈现良性可持续增长趋势[2]。新疆村镇银行已成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逐渐在扶持县域经济和促进“三农”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然而,由于成立时间较短、资金渠道不畅、盲目追求盈利以及配套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新疆村镇的银行发展已出现发展模式与其建立的初衷相背离的现象[3]。鉴于此,本文将从这一大背景出发,深入分析了村镇银行在支持“三农”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新疆村镇银行支持“三农”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新疆村镇银行支持“三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首先,从业务特点来看,村镇银行遵循新疆地广人稀,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人口集聚性差的客观现实,通过实施小额化、分散化的农户贷款模式,加大对农业农户的贷款供给,还针对小、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提供了具有“小额,分散,及时”特点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其中,石河子国民村镇银行面向“三农”推出的“兴业贷”、“兴农贷”、“阳光贷”等特色业务和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推出“益民贷”信贷产品,都主要用于解决生产及经营资金需求的综合性信贷产品。总体来看,新疆村镇银行支持“三农”的业务具有“短、易、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局面,但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各地区村镇银行的覆盖范围有限。以建立最早的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为例,该行坐落于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下设六个部门,十一个分支机构,包含了一个中心营业部和十个支行。各支行网点大多数在中心市镇周边的一些农牧团场,覆盖范围较局限,市场占有率不高,不能完全满足“三农”金融服务的需求。

第二,涉农贷款额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经营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涉农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最低为73%,较好地履行了支持“三农”的职能,而自2011年以来涉农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不断下降,逐渐低于60%,与之相反的是,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逐年上升,新疆村镇银行发展模式与其建立初衷逐渐背离。

第三,业务类型与他行相似度高,缺乏创新性。新疆村镇银行专门面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城乡居民推出了包括农户联保贷款、畜牧业贷款、下岗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等多种业务,虽然业务种类众多,但大多都与其他行业务相似,业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三农”需求。

三、相关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新疆村镇银行支持“三农”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深入探究,笔者认为,今后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努力改善经营困境,争取早日摆脱发展瓶颈。首先,从宏观视角来看,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人民银行可适当放松管制,在清算系统、征信管理方面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持。政府财政部们可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其次,要加强品牌宣传,提高辐射范围和能力。村镇银行要与镇直部门、村委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向村民作宣传了解农户的贷款需求,同时,还要在服务上保证品质,切实为广大农户提供简单流程融资,逐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辐射范围和能力。再次,要进一步加强各支行内部管理,提高创新能力。村镇银行要在提高内部管理效率上下功夫,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做好队伍建设;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其经营方式灵活的优点,敢于提高创新能力,努力开发适合有地域特色的新的业务类型,以便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最后,新疆村镇银行要始终牢记其基本宗旨――服务“三农”,努力提高各支行支农惠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韩秉智.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织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5(02):71-72.

[2]焦新宇.新疆村镇银行发展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15(02):45-48.

[3]孟省.基于“三农”市场定位的村镇银行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3(05):84-85.

第8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建议范文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1月,银监会出台《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加快了村镇银行试点工作。10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到末,全国已有148家村镇银行开业,发放贷款50多亿元,其中支持农户和农民的贷款达60%以上。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村镇银行发展呈现出美好的愿景。

湖南省自开展村镇银行试点以来,已组建村镇银行5家,较好地发挥了服务“三农”的作用。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来积极争取村镇银行试点,得到了银监部门的批准。但在组建过程中遭遇中梗阻,目前还是一片空白。

二、发展村镇银行的瓶颈

(一)政策失灵:自下而上,本末倒置。按照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只能实行发起方式设立,且至少应有1家以上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规定要求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这一规定,需要试点县市政府从最基层的县域开始向上逐级寻找主发起人。当前我国银行业实行一级法人制度,分支行对机构的设置缺乏审批权限。由于村镇银行的设置处于试点阶段,既没有规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义务,也没有相应的数量规定,更没有自上而下的特别指定。这样,形成部分试点县市“申请报告无处送,高层领导无法见,村镇银行无法办”的难堪局面。

(二)主体失落:路径单一,一主难求。虽然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具备主发起人资格,但在欠发达地区,除农村信用社改制外,几乎没有地方性商业银行。泸溪县为组建村镇银行,成立了专班,明确专人,积极寻找主发起人,从起,先后与省内外1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联系协调,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条件,但都因经济总量小、地处偏远而被拒绝。一旦找不到主发起人,村镇银行便无法设立,致使这一惠农政策成为空中楼阁,试点县市十分失落。

(三)市场失准:低门槛,高杠杆。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村镇银行注册资金的门槛要求确实很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寻求一定的规模效应,一般村镇银行注册资金均在5000万元以上。加之主发起人难找,形成了“低门槛,高杠杆”现象,导致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市场准入难。

(四)布局失衡:抓大放小,弃乡进城。按照村镇银行试点初衷,本应在欠发达地区优先发展。据对全国已开业的148家村镇银行调查分析,除先期试点的六个省份外,一般机构都设在相对较发达的县市一级,乡镇村镇银行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呈现出“发达地区多、欠发达地区少,县城多、乡镇少”的不均衡格局。

(五)价值失离:嫌贫爱富,弃农逐工。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一些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大的追求目标,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高风险、低效益的弱势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在农业政策性保险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受利益驱使,村镇银行在价值取向上偏离宗旨,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工业行业。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改“自下而上”为“自上而下”。建议完善村镇银行试点政策,调整规划,以地区为单元,坚持向欠发达地区、向农村倾斜的原则,将试点任务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扩张计划进行捆绑,自上而下指定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村镇银行发起任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发达地区增设分支机构时,要求其在相应的欠发达地区发起成立一家村镇银行,以打破试点乡镇、试点县市层层向上争取无门的难堪局面。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要提高认识,勇于担当,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好社会效益。

(二)调整方式:改“发起成立”为“组建成立”。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最终都是以国家信用为背景的。村镇银行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于农村贫困地区,支持的是弱势区域、弱势群体和弱势产业,应当可以国家信用为背景,在部分难以找到主发起人的欠发达地区,适当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规定县市村镇银行注册资金必须达到5000万元以上,改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为地方财政出资组建成立。

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关键在于加强管理,而不在于谁发起。因此,不能因为找不到主发起人而影响村镇银行试点进程,进而影响国家整个金融体系的架构和惠民政策的落实。

(三)优化布局:改“抓大”为“扶弱”。根据《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优化村镇银行布局,坚持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优先原则,充分体现“扶弱”的优惠政策,力争欠发达地区的县市至少设立一家村镇银行。尤其是目前处于金融服务空白的乡镇,要设立村镇银行,切实解决金融服务“盲区”问题。

第9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 风险管理 对策

一、绪论

(一)村镇银行的概念

由《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是指经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股东以其出资额或认购股份为限对村镇银行的债务承担责任。

(二)风险管理的概念

关于风险管理较为全面而又确切的定义,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威廉斯和汉斯给出的。他们把风险管理并非仅仅看成是一门技术,一种方法或是一种管理过程,而是将其看作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他们在著作《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1964)中指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而以最小的成本使风险所致损失达到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

由于村镇银行主要面向农村小型企业和个人贷款,实际贷款常常依赖当地的政策和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等。所以在实际村镇银行的运作中,常常发生临时追加授信额度的情况。一般在城市商业银行中,临时追加授信需要有优质的抵押品、信用、担保等方式。但在村镇银行中,更多采用信用和第三方担保的方式。由于当地乡镇政府更了解本地情况,所以可以由乡镇府专员作为第三方担保人,与银行签订协议。

二、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研究进程

(一)国内研究进程

常琨,贾肇源(2004)在因子分析在银行业绩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对国内11家商业银行2001年度的经营业绩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了评价,将风险因素引入我国银行的业绩评价体系中,兼顾了盈利性、风险性和成长性指标。

胡晔(2006)在提高我国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研究一文中指出,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偏高,除了有支付国家改革成本因素外,风险管理能力的欠缺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与国外银行相比,风险管理能力差是客观存在的。主要体现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风险管理行为、技术应用、风险管理文化和风险管理环境方面。并从整合风险管理体制、以人为本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努力提高技术运用水平、按市场经济理念培养风险管理文化(风险收益比、全面风险管理和风险管理零容忍理念)入手,提高国内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缩小与国外同业差距。

金敏(2007)在基于风险管理能力的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一文中,通过实证方式指出,风险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这种核心作用的形成要通过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培育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战略、科学量化风险、风险管理下的业务创新来实现。

唐晓旺(2008)主要研究了我国村镇银行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的创新,认为应该增加必要投入尝试建立村镇银行组织创新的扶持机制。

赵冬青,王树贤(2010)指出,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农民出于文化程度较低认识不到信用的重要性,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验较少,这些都成为村镇银行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

李惠乾(2011)介绍了汇丰村镇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的良好经验,通过对当地企业产业链的调查和跟踪,逐步建立起对客户现金流状况的认识。

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可能影响的因素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论述和研究,归纳起来,主要包含:风险管理文化(或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或风险管理过程)、风险管理组织(或风险管理治理结构)、风险管理人员能力、风险管理量化工具、风险管理考核等。

(二)国外研究进程

在西方,村镇银行是股份制的中小型的社区银行。近20年来,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80年代因受债务危机影响,银行普遍开始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其结果是《巴塞尔协议》的诞生。该协议通过对不同类型资产规定不同权数来量化风险,是对银行风险比较笼统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是90年代以后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及交易的迅猛增长,市场风险日益突出,几起震惊世界银行和金融机构危机大案,如巴林银行、大和银行等促使了人们对市场风险的关注。一些主要的国际大银行开始研究、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测量、资本配置模型,以弥补巴塞尔协议的不足。其结果则是出现了以下主要发展:市场风险测量新VAR(风险价值方法)。

三是1997年夏开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世界金融业开始出现动荡,这使得金融界再次警醒,进一步考虑风险防范与管理问题。全面风险管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产生,具体进展则是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其他多种风险于一体的各种新模型的创立。

三、村镇银行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一)外部问题

(1)农村信贷环境恶劣。我国公民的信用体系建设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为落后。农村的信用情况不仅缺乏相关政府部门和政策法规的支撑,农户对贷款的认识和应当承担的违规后果欠缺认识。比如很多农户认为村镇银行的贷款是国家对农村的扶贫政策下拨的款项。所以到期不还,或者延期还款的现象严重,大大影响了农户的信用情况。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我国农业经济不发达,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相关政策缺乏导致的。改革开发使得城市经济先于农村经济发展。不论是基础设施、教育水平、法治观念等发面,城市均领先于农村地区。

(2)政府监管机制不完善。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较为成熟,所以形成了完善的衡量体系。但村镇银行所处的金融环境不同于城市商业银行,在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应对衡量指标进行调整。村镇银行面向广大农户及小微型企业,客户规模较小。因此,村镇银行对于贷款、还贷等方面的财务指标,都需要灵活的处理机制。

(二)内部问题

(1)盈利方式单一。村镇银行获取利润主要依靠贷款。主要因为其网点少、业务少,贷款量较小,而且限制较多。在《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要求“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在缴纳存款准备金后其可用资金应全部投入当地农村发展建设,然后才可将富余资金投入其他方面”。这项规定表明村镇银行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同时对村镇银行而言,在扩展其盈利方式方面是个挑战。

(2)信用风险管理较为薄弱。在发展前期,村镇银行由于没有充足的人才来源,也没有形成业务交流。较为盲目地进行分支机构扩张,单纯凭借管理层的经验指挥发展。内部各项业务的执行情况和信用程度检测都存在弱化可能。比如放款业务在贷款前的信用调查,由于人手不足,缺乏对借款人、担保人的担保能力评估。评估结果容易出现偏差,甚至会导致形成坏账的结果。

四、完善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监管机制,增加帮扶政策

由于村镇银行所处的金融环境较为特殊,监管部门也应该根据各省市的实际情况调整审核指标。更多地采取实地调研、因地制宜的监管方式。此外,政府部门应当通过前期培训、定期审查成果等方式,来帮助村镇银行建立风险内控体系。财政方面,村镇银行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不及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央财政也没有明文将对村镇银行发放的涉农贷款进行贴息。而农业银行、农信社等发放农业贷款可以获得财政贴息。所以,村镇银行亟待政府出台更多相关的帮扶政策。

(二)立足当地,以专补缺

村镇银行的金融产品并不完善,其突破点在于主动开发新市场,创造有特色的产品及服务。如果完全模仿城市商业银行的营运模式,不仅体现不了村镇银行的优势,反而会强化村镇银行的劣势。因此,村镇银行只有立足农村金融市场,专注为小微客户提供金融服务。集中精力发展小额农贷,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最终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此外,通过这种方式,村镇银行可以避免与大银行正面冲突,以小代大、以专补缺,使村镇银行逐渐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

村镇银行肩负着扶持农村地区金融的社会责任,应当以“三农”为基本目标,利用地域优势降低交易成本,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综上所述,村镇银行规模小、资源有限。因此应当扬长避短,发挥地域优势、细分市场。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创造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专业化经营。村镇银行应当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拓展农村和区域金融市场,把自身建设为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银行机构,通过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方法提升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常琨,贾肇源.因子分析在银行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胡晔.在提高我国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研究[J].南方金融,2006.

[3]金敏.基于风险管理能力的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8.

[4]唐晓旺.我国村镇银行组织创新的路径探索[J].黑龙江金融,200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