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交媒体的利弊范文

社交媒体的利弊精选(九篇)

社交媒体的利弊

第1篇:社交媒体的利弊范文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可见,多媒体在教学中有利有弊,但是利大于弊,所以说多媒体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好好利用。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语文; 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077-02

现在社会,条件比以往的条件都好,所以说多媒体也可以广泛的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说是教学当中一个非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成就。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把好多方面的技术结合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

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所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是其中的几个方面。

1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可以 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 但是,如果因为有这些特点就将多媒体课单纯理解为整堂课就是听听音乐,看看图像放映,出示出示板书,解放了教师,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那就错了。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

2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 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黑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 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 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

第2篇:社交媒体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新兴媒体;大学生;思想影响;利弊分析

透彻分析新兴媒体的利弊关系,对于大学生合理利用媒体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这一群体是国家技术人才培养即将出炉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引领是当下大学的重点教育内容。社会必须无条件的给予大学生一个文明的文化环境,培养有素养、有道德水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一、 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大学生普遍运用手机、电脑、微博、各种网站等新兴媒体丰富课余生活,甚至丰富课堂生活。手机QQ和微信的有趣性和网络社交性让百分之九十的大学生自觉的成了“手机党”,捧着电脑急速转身变成宅男宅女,所有人际交往、购物需要、学习任务都可以一并在电脑的提带下全部完成。这些状况极大地影响到了学生的思想形成和行为表现。长时间的专注于电脑游戏和手机聊天,对学生的眼睛和身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伤,也会带来各种辐射物影响身体健康。专注的进行网络娱乐,导致作息时间不规律,睡眠时间不足,第二天早课迟到,旷课现象发生。加上不按时按点吃饭,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2.影响人际沟通能力

网络社交体现在方方面面,各种软件的互动性及其广泛。网络交往具有很大的自由性,网络时尚用语铺天盖地,贴近实际生活的“有木有、坑爹、忧桑”等网络词汇更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胃口。这使得大学生对网络生活更加青睐有加。网络生活环境与现实生活环境相比有巨大的反差,这导致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产生浮躁感,进而导致丧失兴趣,精神压力大,不积极上进等不良行为后果。网络社交的虚拟化,使身陷其中的人们偏向于完美的幻想,而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真实性促使人际交往关系变得复杂,导致学生躲避情绪的产生。除此之外,网络信息的虚假性和欺骗性极高,不良网站传递给学生不良的处事信息,严重影响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虚拟网络的放肆宣泄,带给了大学生在心理压力上的一个极度释放。它的极大包容性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行,这也就导致学生习惯性的把喜怒哀乐发泄在网络世界中来取得安慰,严重影响学生对人际交往范围和交往能力的培养。

3.网络游戏影响学生意志

当下的网络游戏越来越富有刺激性和新鲜感,无论是女生还是男生都有适合自己并且会致使沉迷其中的一款甚至是几款游戏活动。网络游戏的虚拟性和刺激性,产生了解决游戏中的战斗问题都比较果断和血腥。比如地下城、英雄联盟、传奇等游戏,致使玩者回到现实生活中会变得浮躁,情绪不稳定,因为一些小事就会突然间的脾气暴躁不堪。进而影响和周围人群的人际交往,也不利于性格的养成。而还有一些类似于植物大战僵尸等小娱乐游戏,叫玩者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注意力的过度集中往往叫学生们忘记自己的手头工作或是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导致耽误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时间,致使时间秩序不具存在感。

二、 新兴媒体的积极作用

1.提升教学效果,丰富教学资源

新兴媒体具有非常广阔的知识视角和容纳知识渠道,为教学资源的归纳和整合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新兴媒体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帮助,学生可自行的在网上对不懂的疑点和难点进行搜索,多种解答方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课件上,新兴媒体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整合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对授课内容进行补充,课件内容的丰富性也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之一。学生在不懂的情况下可以自己进行网络提问,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有效工具,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此外,还对学生的作业任务起到了帮手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作业任务关键字通过很多途径搜集资料,借鉴成型的理论资料完成学习作业,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

2.提高了思想教育的研究性

新兴媒体的强大使得针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资源方面的内容得到了充分的整合空间,信息量大,接触面广等资源特点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性。快捷的沟通迎合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作为现代生活的主流群体来讲,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就要求具有连贯性。新兴媒体的好处在于它使得学生与学校、社会和家庭紧密联系在一起,迎合了大学生的交往需求。思想教育的培养途径不单单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在社会交往等方面也有广泛的涉及。在全新的娱乐方式的带领下,交流方式的改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业带来了诸多灵感。思想政治老师在利用新兴媒体的传播力量,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教育方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教育学习上的研究性。

3.打破了人际交往的现实缺陷

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伴随着一定的社会因素,由于年龄上的差距和身份地位的不同,导致学生的交流对象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要不然交流就是建立在不平等地位的基础上,这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社交的积极性。在网络社交上不存在上述分析的问题,而且网络社交的好处还有它不会因为学生的外貌和年龄、是否有生理缺陷等表面特征排斥学生发展正常的人际关系。在网络世界里,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随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愁,得到网友的人文关怀和心灵深处的绝对释放。令大学生可随意为自己解压,不必避讳敏感话题等现实条件下不方便表达的内容,在轻松的交流环境下进行有效地沟通。

三、 完善新兴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建议

1.加强信息内容监督管理

不同的信息内容对学生都或多或少的产生着影响,从根本上排除不良信息的侵入是信息安全的前提条件。政府要对网络立法制度加以完善,政府对于新兴事物的监督管理是否到位至关重要。政府可以依据现状实施《网络安全法》,坚决杜绝色情、暴力等违反伦理道德的相关网站在学生之间的传播。网络受众举报环节制度要健全,这样才能降低利用网络犯罪和诈骗等不道德行为。加强监督管理效率,培养信息技术人才专门针对不良信息网站进行攻破销毁。只有在尽可能少地接触不良网站的情况下,才会使学生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进行有用功的价值创造。丰富业余生活与课堂生活兼并的情况下,正确认识网络功能。此外,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对公益广告的播放频率,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在第一时间更新社会新闻积极地反映给大众,针对关注度高的社会新闻进行精辟论述和分析,引领大学生向正确的思想方向上发展。

2.构建媒体思想教育桥梁

面对新兴媒体不断更新的特点,要求高校必须把思想教育工作与媒体速度相结合,可以通过建立校园网站,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主题进行网站编辑,在大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是可以及时在线咨询,派出专业的心理老师在网站上进行问题解答,确保及时有效的对学生的各种心理状况提供准确的解决措施。重点强调对大学生驾驭新兴媒体的培养,创新学生思想学习方法,是媒体充分为学生思想教育建设服务。学校可以进行论坛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要让学生认识到沉迷网络娱乐的危害性。学校、政府必须要紧密联系起来,共同为大学生实现良好的人际交往做出努力。培养学生判断信息利弊的能力,使得大学生自我意识提高的同时培养媒体观念,遵守媒体的传播规范,对新兴媒体合理运用。

3.建立互动交流体系

任何一种交流方式都离不开互动原则,在互动和反思评价里进步是加强教育和引导的关键步骤。运动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信息普及,贡献和学习工作有关连的文学作品,提供正确的思想方式和问题处理办法给学生。再者,要充分熟知媒体传播的每一个环节,各个网站都须有一个强大的管理队伍,专门针对学生问题进行监督和处理。学校需在官方网站上建立一个网站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任课老师提出意见建议,以便改进网络的不稳定性,及时的反映大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是这个平台的主要目的。

本文通过对新兴媒体给大学生带来的思想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利弊分析,对完善媒体传播方向给出了改进建议。希望对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等事宜提供参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校应积极发挥教学作用,努力使大学生群体对新兴媒体有正确的判断力和使用方式。借助媒体的力量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人文交流逐渐进步,为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做保障。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海鹰,藤谦.网络传播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 陈晓云.众人狂欢——网络传播与娱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 杨雪琴.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路径引导探析[J].江南论坛,2007.

第3篇:社交媒体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政治课堂优势 弊端

进入21世纪以来,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公开课、评优课也以是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手段。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气息,它打破了过去课堂教学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就好比一把双刃剑,既有促进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下面我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多媒体教学在政治课堂中的利与弊。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信息量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现在的政治教材采用的是新教材,它更注重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适当补充与教学有关的时事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增加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既能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又能提供包括图文、声音、动画和视频在内的大量信息,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传递容量。多媒体教学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初二政治《三思而后行》的内容时,我先播放一段新闻视频。交警部门在道路十字路口安放的监控录像所拍摄下来的画面:路人由于闯红灯所造成多起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当一个个交通事故发生时,看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倒下,学生发出了一声声的惊叹。这时候我恰当提问:闯红灯这种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学生纷纷回答:会导致交通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会引起交通堵塞,等等。导入新课主题:做任何事情,应三思而后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政治教材中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感染力,让课堂活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2.形象直观,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形式单一,尤其政治教学,内容枯燥、理论抽象,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厌学,甚至昏昏欲睡。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并用的境地,将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思维融为一体,突破了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有利于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初三政治《辉煌的历史篇章》这一课时,时间跨度大,从旧中国讲到新中国,目的是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由于学生对旧中国的社会面貌没有印象,仅靠空洞的理论去讲,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因此,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大量的反映旧中国人民生活面貌,人民受压迫、受欺凌的影像资料,极大地唤起了学生对旧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这时,在国歌声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多媒体课件播放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社会的新面貌。通过演示新旧中国的对比,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多媒体教学能化无声为有声,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化静为动,增强动感,动态的事物往往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化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内容更生动、逼真,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3.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进行课堂复习、提问、课堂检测时,教师可以事先将拟好的问题制作成幻灯片,在授课过程中呈现出来,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这样既可以节省板书时间,又可以很快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授课的内容和方式,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扩大课堂容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多媒体教学在课堂运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1.课件制作花哨,削弱教学效果。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尤其是在公开课、评优课时,许多教师往往把课件制作得非常漂亮,幻灯片的背景与字体设置得五颜六色,运用众多的动画、声音、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课件制作不合理,上课使用不当,那么往往会适得其反,花哨的课件更容易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有时学生甚至看不清幻灯片上的内容,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的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设置了大量的视频,但视频的内容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而且导致完不成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质量和效率。

2.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成为“解说员”。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思维的活跃程度和周围环境的不同,灵活改变讲课的思路。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往往充当的是“放映员”和“解说员”的角色,放一张幻灯片,解释一下幻灯片的内容,上课的思路完全受到多媒体课件的束缚。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对于任课老师也是一种新的考验。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新事物,在教学实践中有利也有弊,对它的运用切忌过于依赖,盲目乱用,而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利用。只有让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式适当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4篇:社交媒体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中学英语 多媒体 改进措施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信息时代的到来, 多媒体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大力推广, 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因为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社会需要了[1]。其中,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中学英语教学成为各学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到目前为止,中学英语这门学科已经受到了多媒体网络技术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新的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几年来,经查阅相关资料, 罗荣发现大多数学校目前只是停留在利用课件讲授的“大班授课”模式上,形式上利用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辅助手段,实际上并未达到学生学习自主化、个性化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目标[2]。只有少数学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北京林业中学, 力争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占英语学学分的 30%~50%[3],这样就把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就目前而言,多数高校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英语教学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多媒体网络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利弊也成为了人们争论的一个焦点。

二、多媒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生动活泼的情境相比传统教学而言往往能使学生感到莫大的好奇, 产生强烈的学习渴望。教师也可鼓励学生改编对话, 增强表演时的真实感和趣味性。在教学中, 使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 集图、文、声、像为一体,使抽象的事物、概念变得直观、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创设出真实生动的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可以克服中学英语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的训练尤为重要。由于传统课堂上老师主要是讲授语言知识,从而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不能很快提高,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缺少情景对话的练习, 语法方面的死记硬背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会话中难以发挥自如, 久而久之,产生了一批光练不说的“哑巴人才”, 而多媒体教学模式却可以摆脱此困境。

3. 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与传统课堂教学互补中学英语授课容量大,密度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多媒体的使用能大大缩短教师板书实践,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大量知识信息,让学生有更多语言实践机会,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材内容,补充呈现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应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目的。

4. 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互相之间的交流很有限, 教师都是使用自己的讲稿、教案等教学材料,很少和同事共享这些资料。实施多媒体教学后, 优秀的教学课件和来自网上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成为大家共享的财富, 教师也可把自己制作的课件相互比较, 取长补短, 这不仅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而且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多媒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弊端

1. 不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

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 为了使课件看起来更加丰富多彩, 多媒体课件的眩目效果,令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 使得学生不关心教师的讲解和画面上的知识点,这就造成了知识的传递与能力的培养严重脱节, 影响了教学效果。很多教师为了顾及教学进度和内容的连贯性, 把本该教师讲述的内容变成了课件展示, 把师生间特定情景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 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亲切的口头交流变成了冰冷的人机对话, 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

2. 教学内容演示过快,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

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多而快。面对大容量、高速度的教学内容演示,学生因为大量的信息无法得到消化吸收,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做笔记,时间一长有可能引发学生的焦虑感。周军平指出, 有 60.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演示过快,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节奏;35.6%的学生认为教学信息量过大, 造成认知和记忆负担。

3. 长期的多媒体授课降低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传统的授课方式虽然存在一定弊端, 但老师在备课、板书、讲课过程中与学生交流方面可谓个个都是能手。多媒体网络教学引入后, 很多教师变成了课堂上课件的“放映者”, 机械而生硬地依赖着多媒体教学, 离开了多媒体就上不好课或不会讲课。时也考虑到了远程英语教学的特殊规律, 也尊重了学生网络学习的个性特征, 不拘于一格, 充分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释放网络教学的活力。这一功能发挥的优点是: 在教学思想上, 突出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 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墨守成规。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 不刻意强调虚拟课堂与面授课堂的功能优劣和质量价值评判, 而是根据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决定采用何种方式。在教学资源媒体的选择上, 师生可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要, 秉着实用、实效、必须、适用经济的原则决定采用何种媒体, 并不苛求形式上的要求, 把现代教学技术仅作为教学的一种背景, 或者是一种教学的元素, 而不是由信息技术来主宰教学, 把网络教学真正还原成师生共同构建的教与学充满活力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丁振华, 裘伟廷, 钱荷娣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宁波电大开放教育试点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远程教育.2006(1): 46- 50.

第5篇:社交媒体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优势;弊端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正好迎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教学在我们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使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运用中既存在优势又存在弊端。

一、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素质教育

使枯燥的粉笔和黑板的教学课堂变成了有声有色的学习乐园,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这已成为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矫正发音错误。它还改变了                                                "哑巴英语"的通病,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大大调动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促使教师自我提高

现代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 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 外语教学需跟上时代步伐, 不断充实新内容, 反映时代生活。 外语教师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充。 多媒体成为教师获取知识信息最得心应手的工具。 通过多媒体可以进行信息访问, 可以收集到最新最好的图文并茂的教材, 可以根据教学效果对教材很方便地进行动态组织和修改, 对学生也可以根据其掌握的程度调整进度, 从而做到 "因材施教"。 由于使用多媒体, 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可通过互联网得到最新资料, 从而进行良好的自我教育、 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1、容易操作不当

操作不当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有的教师多媒体技术只知皮毛,稍微一紧张就按错了键,方寸大乱,不知所措,如无法迅速恢复,整个一堂课就一败涂地。曾经我们有个老师第一次用课件上课,课件准备了好长时间,可上课时由于听课的人挺多,他就慌了神,操作失误,导致一节课彻底失败。

2、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但是多媒体教学减少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教师大多数时间被局限在电脑旁边面对显示器,学生安静地观看课件演示,使得课堂教学变成教师和计算机以及学生和课件演示之间的无声交流,这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3、一味追求课堂上的演示效果,重课件的花哨,杂而不精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计算机永远不可能替代的。如:英语课堂开头几分钟的值日生报告或师生的口头交流,是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极好方式。如果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把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媒体演示,就会颠倒主次,喧宾夺主。我们必须认识到,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大量的英语语言交流,才能使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非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因此,多媒体的演示时机及数量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

三、提高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1、提高多媒体应用水平,编制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师生作为人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运用有正面和负面作用,主体原因来源于教师和学生。一方面,教师要认真备课,编制高质量的多媒体英语教学课件,选用适合的多媒体材料,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活泼地、主动地去学习,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学生要认真观察,善于提问,能用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也能选用适合自己的多媒体材料增进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师生才能建立平等、友好、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在教与学中才能双赢。

2、重视语言与情感的联系

语言心理学理论指出:学生处于焦虑、压抑、过度的自我封闭和保护以及兴趣不高时,外语学习的效率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阻碍,而当学生处于自信、专心、并不断得到教师鼓励的情况下,学习潜力会得到发挥,甚至放大。多媒体教学中,有的教师只埋头操作电脑,忽视了自己在课堂主持、导演情感交流的身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感情投入",把握适度、适时的运用原则,在时间和内容方面把握分寸,做到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既不喧宾夺主,过分使用;也不因噎废食,不敢大胆使用。每节课起码要用一定的时间跟学生交流互动,加强情感交流。

3、加强网络学习环境中管理系统

由于受各种条件的约束,很多学校没有对全校范围的技术人员进行过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或者部分学校不具备开展多媒体英语教学的条件。 因此学校需要在提高硬件配置的同事,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不只是业务素质,还包括计算机的应用,真正使计算机成为英语教学的服务者,而不是驾驭者。将单纯的"列出式"变成"反馈式"。同时教师还可以挖掘更多的资源(如互联网资源)为英语教学添彩。

总之,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在使用多媒体英语教学时,必须充分认识使用多媒体的意义,明确使用多媒体的目的,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避免使用多媒体的弊端。

参考文献:

赵仕凤,宋黎.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改进 英语 教学.外语界,1999,(2)1.

俞真.运用多媒体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

庄宇.让媒体走进英语课堂.外语电化教学,2002,(1).

第6篇:社交媒体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利与弊;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05-01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于创新型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但是经过调研发现,在如今高校工业设计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多媒体教学),在实现工业设计教学手段多样化、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较少负面影响,使工业设计多媒体教学达到预期效果,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一、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多媒体教学能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为一体,其最大特点是能存储巨量信息和虚拟现实世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极有助于营造出一个理想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成为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法及改变教学组织形式的有利工具,并对教学过程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然而在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诸如缺乏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削弱工业设计的主观能动性等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

(一)工业设计多媒体教学优势

工业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这是一种直观式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本身就是一个设计范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图片,同时也能在较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设计课题的兴趣。诸如设计心理学、工业设计史、产品包装等课程,在对这些设计应用的讲解必要的将设计图片、产品效果展示给学生,资料教学影片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对工艺设计等环节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先进的技术平台,引入新颖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让他们印象深刻、耳目一新。

(二)弊端

1.受到授课环境的影响。大多数演示型多媒体教室采用集中照明方式,明亮的灯光便于学生做笔记和阅读参考书籍,但投影屏幕也会受到影响,投影内容不易识别,影响一些色彩、渐变效果以及一些视觉要素等的辨识。此外音质的效果也会由于多媒体的质量不同而改变。

2.指导性、沟通性。机械使用多媒体、缺乏师生双方的互动与交流。这一问题是目前多数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容易犯的致命伤。对于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应尽可能多的创造实践类的环节,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尝试,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才能更有利地帮助专业学习。

二、工业设计的全面认识

工业设计是一个包容极其广泛的学科,其自身的“结构”十分复杂、丰富。一方面,它和美术、文学、视觉传达、摄影等各种艺术紧密关联,另一方面,它和机械、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民俗学、生理学、材料应用、制造工艺和工业生产等等学问紧密关联。所以,汲取多方面营养,掌握多种知识,是成为一个真正优秀设计师的前提。在工业设计的学习上必须做到“杂食”,否则,学习范围过窄,将有碍于设计能力的提高。

三、未来工业设计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发展

(一)普及多媒体个人教学网站

多媒体教学网站在师生交互协作学习方面是单纯多媒体课件无法比拟的,它提供了一个可控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的人机交互、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信息传递反馈环境,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界面。教学网站的建立可以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拓展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二)科技发展带来方式的转变

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未来的工业设计多媒体教学方式会走向简单化、立体化、智能化。简单化是指多媒体的展现形式会变得非常简约,结构变得非常清楚明了。以最简约的方式显示系统、贴近工业设计学者息息相关的内容。立体化是指多媒体的教学将会突破平面概念,以直观三维的多面体形式展现教学内容。智能化多媒体教学将是未来工业设计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环节,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设计出可以直接体现触觉,3D效果等的多媒体教学内容,便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工业设计学者设计方案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艺术设计,多媒体工业设计教学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而人们除了需要通过它获取信息外,也会对它提出更多的教学和审美需求。我们应该不断地改善教学的方式,归纳和总结设计形式语言,结合技术的发展,致力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这也将是我们未来多媒体工业设计设计教育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金燕.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因素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7(05).

第7篇:社交媒体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利与弊

        一、新媒体的定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2005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关于此论题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分析。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益处 

        1.强大的搜索功能。“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为广大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人忘记空调遥控器放在哪里了,百般寻找无果之下,上网查找答案。果然在一条搜索“在空调上面”的提示下灵光一现,找到了遥控器。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的包罗万象,它就像一个浓缩社会百态的全知家,无所不通。层出不穷的各种网站为不同的受众提供了他们所需的资源,时事政治、财经报道、读书教育、八卦娱乐、星座占卜等等。只需轻轻一点,答案立刻揭晓。

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与精力,提高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的效率。

        2.快捷的交流平台。古时人类依靠鸿雁传书来交流情感,获取信息,时效性差,代价高。现代人借助手机与千里之外的亲人、朋友取得联系,时效性强,但费用高昂,而且手机诞生初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网络视频解决了这一难题,依靠一根细细的光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对方进行视频聊天。方便快捷、省时省钱。手机生产商在看到这一巨大商机后,适时地将QQ、MSN、飞信等通讯软件引入手机设置,同时研发了3G手机,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3.时尚的购物选择。网络购物成为近年来的一个时髦词汇,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能够自由上街购物的时间日益减少。网上购物应运而生,而且颇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免去了上街购物的繁琐程序,节约了大量时间,何乐而不为?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弊端

        1.摧残青少年的斗志。2004年12月27日,十三岁的少年张萧艺从因网络游戏成瘾,不能自拔痛苦万分,从二十四层高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幼小的生命。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毒害之深。腐蚀他们的心智,摧残他们的斗志,引他们走向黑暗的深渊。同样,手机在为青少年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在课堂、公交车上,甚至厕所内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手机不离身。对手机的过分依赖造成了部分青少年情感冷漠、自闭,焦虑,使不少青少年成为“手机综合征”的受害者。

        2.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制止力差,好奇心强,易受外界新鲜事物诱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的这些特点,在网络、手机上传

[1] [2] 

播色情、淫秽信息,极易诱导青少年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无法抹去的污点,也使受害者的身心俱损。与此同时,部分青少年无法甄辨网络中人的身份,易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蒙骗,进行网恋,甚至与网友见面约会,或被坑蒙拐骗,或被强暴失贞,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

        .造成青少年攀比的不良风气。年,某少年卖肾买Ipad,今年九月网上又爆出一名后女孩愿用初夜换取一部Iphone的消息。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对青少年攀比风气的批判与思考。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是家中的独子,被家长娇宠溺爱,有求必应,滋长了他们的拜金思想与攀比风气。甚至打肿脸充胖子,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扭曲了他们的原本纯真的心理,一味追求金钱,满足欲望。

第8篇:社交媒体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 高职经济法 多媒体教学 利弊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决定了它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换句话说,高等职业教育应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或动手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高等职业教育各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具体到经济法这门课程而言,单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已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探讨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就曾指出:“教学方法最优化程序中一个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是: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使之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可见,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学生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诸多新兴的教学方法中,多媒体以其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教与学的交互性、体系结构的开放性以及教学管理的灵活性而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必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Multi Media)是指文本、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多媒体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各种媒体要素,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和控制,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呈现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笔者尝试着在经济法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动手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感到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可谓利弊参半,不能简单的肯定和否定。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好处

(一)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吸引眼球,生动有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演示来阐述问题,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只能以文字叙述为主,可视化差的缺陷。因此,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比如说在给学生讲解什么是邀约、要约邀请、承诺等概念时,以往无论列举多么生活化的实例学生都无法牢记,在采用多媒体教学后笔者尝试着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关于买卖合同的Flash来给学生演示这些概念,学生立刻就被可爱的动画吸引住了,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也兴趣倍增,原本枯燥乏味的法律术语也变得易学易记起来。

从另一方面讲,多媒体教学也迎合了人们对时尚的追求。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是一个吸引眼球的时代,是一个读图的时代。报纸、图书、杂志充斥着大量的图片,以迎合人们的阅读口味和时尚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媒体教学显得更有时代感。又如在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时,笔者下载了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节目中的一期视频节目给学生播放,让学生看完之后首先将基本案情复述一遍,然后再理清各种法律关系,最后找出本案法律纠纷中涉及到的主要法律关系,一步步地做了上述工作后,原本扑朔迷离的案件变得简单起来,学生顿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事后笔者与学生交流时,他们都反映说亲眼看到的案例跟老师口述的案例就是不一样,视频案例更加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与时俱进、灵活机动、便于修改、便于更新

经济法课程不同于其他经济类基础课程最大的一点在于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立法的需要,各类单行法律会不断修改,而教材的制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及时更新,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不便。采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后可以及时更新,这样就做到了电子教案与现行法律的同步性。比如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企业破产法在2005年和2006年相继修改,而现有的教材没有一本是与新规定配套的,笔者只需要在已有的电子教案中根据最新法律规定作出相应修改就可以了,大大弥补了教材滞后性的缺点。

(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便于理解,便于识记

多媒体集文本、静态与动态的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的优势于一体,是一种在功能上更为完善的信息传递体系。它包含了听觉信息(语音、音乐)、视觉信息(文字、影像)、综合信息(电影、电视)等。

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可以通过图片、文字的演示,通过超级链接各种相关资料和互联网上的最新信息,传递给学生大量的信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这样大容量的信息学生接受得了吗?不用担心,心理学家特瑞特拉(Treicher)曾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多媒体教学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由单纯的听课改为听和看相结合,便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识记。

(四)形象直观、节省时间、可以重复、利用率高

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节省板书时间,将老师从繁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给学生讲解概念的内涵等内容,还可以弥补某些老师板书不够清晰的不足,并且这种“电子板书”是可以重复利用的。比如在讲解市场主体法的内容时,需要将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一人有限公司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与公司等概念和知识点让学生对比记忆,以往的话只能让学生拿出以前的笔记或者翻到书本的相关部分作比较,有的学生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进度。采用多媒体教学后,可以很快的将相关知识点显示在屏幕上让学生识记,也可以将这些需要比对的概念事先制作在同一电子表格中随时调取。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弊端

现在在大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活动已逐渐被教师和学生所接受,教师在感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便捷,学生在享受多媒体教学的新颖和大容量信息,笔者所在的学校也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点中暗含了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容易导致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成了电子教案的“放映员”

(二)教学进度较快,学生思考及记笔记的时间少

(三)教师身体语言减少,师生情感交流减少

(四)学生自制能力差,容易造成看热闹的场面,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对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的来说,在高职院校运用多媒体讲授经济法这门课程利大于弊。只是若要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师生一起努力。

(一)对教师的要求

1.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

(1)注重体系设计的合理性

(2)注重前后呼应,环环相扣

(3)拓展课本内容,加入生动实例

2.提高授课的综合技能

制作了完备的多媒体课件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要想真正上好课,必须提高授课的综合技能。而且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效果受教学方法的影响,使用者应培养在教学进度及内容、声像色的处理及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等方面的技能。具体应做到:

(1)必要的黑板板书

老师在讲解课外例子的时候,学生一般都十分专注。一旦放映课本上重要的内容,总是走神。因此将每节课的精华如重点字、词在黑板上写出来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

(2)有质量的提问

经济法是一门法律术语很多的课程,学生必须高度集中精神接受一个个新的概念,长时间下来难免感觉疲惫。这就需要老师设计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提问帮助学生绷紧神经,而且提问还可以代替考勤。

(3)加强课堂纪律的监管

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放映时有时需要关灯,教室光线较弱,有的学生以为老师看不到就不专心听讲,比如在播放连续的视频案例时教师可以在教室来回走动监督学生。

3.转变角色

灌输为主变成引导为主,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4.努力开发经济法实务模拟软件

如前所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应是高职学生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的一大法宝。具体到经济法这门课程而言,笔者认为极有必要开发经济法实务模拟软件,比如在给学生讲授公司法的内容后,紧接着让他们上机实际操作一下设立公司的具体流程;上完合同法后再让学生独立起草某一类具体的合同;上完经济诉讼与仲裁后,模拟法庭审理让学生身临其境。经过实务模拟的训练后,势必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习兴趣。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加强课前预习和自学能力

多媒体教学的一个特点是信息量大且放映速度一般很快,这就要求学生事先要预习和熟悉所讲内容,老师在课堂上不用面面俱到,只要帮助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就行了。应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攻难上。

2.提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3.提高动口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光顺,叶延君.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和应对策略.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3期.

[2]姜传国. 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利弊分析及对策.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第9篇:社交媒体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负面消息高考替考媒介角色建构

媒体一直以来把负面消息当成是敏感消息,处理起来也是小心翼翼。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负面消息正面报道做法,很少会对其进行深度报道或者专题报道。然而,当前媒体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用以前处理负面报道的手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这是因为,新媒体环境下,大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事件,官方消息源已经不是大众了解事件的唯一消息源。这种情况下,媒体在负面报道中一定要有正确的媒介角色观,发挥媒体的正作用。本文以媒体对2014年“河南高考替考”72小时内的报道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各媒体关于“替考”报道的内容分析媒体在负面消息传播中的角色形象及表现,进而由表及里发掘出隐藏在各媒体日常运作中不同的价值取向。

一、“河南高考替考”事件

2014年6月17日中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播出《高考场上的神秘“考生”》,新闻报道曝光过了高考替考的利益链。一时间,关于高考作弊的报道层出不穷。新京报网6月18日发表文章《高考作弊手段逐年升级橡皮指纹膜成“秘密武器”》,分析了高考作弊的“高科技化”发展道路,对历年来高考在作弊工具包括2014年河南杞县高考用的指纹膜等科技“产品”进行了报道。央视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对“河南高考替考”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并且对替考“行业”的运作、人员组织、家长联系等环节进行了暗访报道。多家媒体包括新华网、网易等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在新浪微博上对#河南高考替考#的讨论成为最热话题之一。

媒体和全社会的目光投向了河南,受众批评高考的不公平、河南高考监管漏洞时。此时,网络上尤其是微博上出现了另一种声音,他们认为,替考可能只是个别行为,河南杞县出现替考并不能上升到对整个河南省高考的怀疑。甚至有人认为这样的报道有诋毁河南考生的嫌疑,是对河南人的不尊重。也有人站出来为河南考生称赞,认为河南人数多,分数线高于其他省份,考生压力大,因此能真正靠自己能力进入大学的学生不论是三本还是重本,都是值得尊重的。这种声音大部分来自河南本地的学生群体,包括大学生、本次参加高考的学生等。

二、“河南高考替考”事件中三种媒体角色

1、信息报知者

“长期以来,我们总习惯地把宣传当做新闻媒介首要的,或者主要的、甚至唯一的功能。而现在,中国新闻界已达成一个基本共识:虽然不同的新闻媒体在功能定位上有不同的侧重,但从整体上看,新闻媒介以向社会提供广泛而及时的信息作为其生存前提,或者说,社会需要新闻媒介,首先就因为它们能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①在“河南高考替考”事件中,媒体无疑是消息报知者。

6月17日中午,中央电视台对河南杞县高考替考作弊事件进行了报道。当天下午,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在官网上《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关于中央电视台报道的情况说明》(以下简称《说明》),强调了该部门对报道的事件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行动,在《说明》中还对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其相关情况进行了说明。事情发生的72小时内,该网站没有公布任何有关此方面的消息。

河南省教育厅在17日19时55分转发了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的《说明》,19日15时27分发表信息《关于杞县、通许县高考替考事件调查进展情况的说明》,对调查结果包括涉嫌的主考、监考、中介、考生、替考者等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此外,河南教育厅还通过官方微博@河南教育发表内容,18日发表《关于媒体报道开封高考替考事件的情况说明》;19日14时04分发表《关于杞县、通许县高考替考事件调查情况的说明》,内容与网站公布一致;18时43分,发表《关于查处高考替考事件所做主要工作》,较为详细列举了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招办、省公安厅、开封市委、市政府等相关部门对该事件的重视。河南高考替考事件曝光72小时里,相关部门对此事的报道总计不过10条。之后多数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大多援引了以上两个官方消息源。

各个媒体对“河南高考替考”事件进行了报道,新华网在18日发表《新华视点:127名“”击中替考之乱》,文章对河南杞县等地替考舞弊案进行了评论,就是高考监管漏洞、追逐利益、畸形需求等原因让号称“史上最严”的高考漏洞百出。

负面事件发生后,官方消息在权威信息来源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体作为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官方与公众进行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媒体理应发挥信息报知者的角色。事件发生后,官方应该积极与媒体进行沟通消息,充分利用媒体传播官方消息,站在事件舆论的最高点,防止谣言的传播。虽然,有关负责部门在看到央视报道的第一时间里就发表了有关事件的权威信息以及官方立场的权威报道。可是,这样的报道量很少。而且官方消息少也会让媒体的消息报知者角色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2、事件解读者

手机、微博等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权威媒体需要对事件进行及时跟踪报道事态的最新演化发展,并将这些消息报道给受众,实现对事件的全态描述。在“河南高考替考”事件中,河南教育厅公告,“经公安机关积极侦查,截至18日晚,杞县、通许县已经调查控制了23人(其中:5名学生家长,1名媒体报道中出现的豫BQW665车主兼司机,1名主考、12名监考和4名起中介作用的教师共17名教师)。目前23人中已有9人供述承认涉案。已核实通许县、杞县疑似被替考生4人,其中通许县1人,杞县3人。对于两县的全部监考人员也在继续排查。”对替考者如何“瞒天过海”躲过高考身份确认等种种疑问并没有做详细解释。

这些疑问没有得到解答,不但没有对事件本身的解决起到解释和解读的作用,媒体引用官方消息源信息进行报道反而增加了事件的不确定性,引发了公众对河南高考甚至是全国高考监管的怀疑。对事件的疑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围绕替考可以逃过指纹监测的系列疑问。这包括替考者的身份、替考背后的组织者与利益链、涉嫌的考生与家长、监考老师等问题的疑问。当然这还涉及到了法律层面的疑问;第二,围绕“河南替考”的疑问。包括为什么杞县等个别地方的作弊要波及到整个河南省的高考、其他省份没有涉及高考作弊等疑问。媒体在事件中应该对这些疑问进行积极的解读,适时化解疑问,用理性和法律等措施解决问题。可是,媒体的报道不但没有让“拨开云雾见青天”,反倒让事件扑朔迷离,媒体也在这迷雾中迷失了解读者的角色。此外,媒体无法发挥权威性解读的原因还在于消息来源的单一化。消息来源的单一化,无法提供一个相互论证的平台,大多数媒体将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和河南省教育厅网站信息作为主要或者是单一消息源。

3、舆论监督与反思者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媒体所持有的监督手段对社会实行的一种监督,它在处理负面消息事件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河南高考替考”事件中,媒体面临的监督内容和对象呈现几个方面:第一,高考作弊现象背后涉及到法律的权威、社会的法制精神。笔者认为这是媒体对公安等社会职能部门层面的监督,涉及到社会职能部门正常发挥监督。第二,危机中官方行为、措施的监督。官方的措施是否有效也将直接影响事态的发展。官方作为事件的主角,理应接受媒体的监督。

从最初事件的曝光、官方对事件的态度、信息公布中的用语、在事件中领导对事件的态度等这些都应该被置于舆论监督之下。可是在这次事件中,有关负责部门没有利用好媒体开展好舆论监督,即使在@河南教育微博上,也只是对事件情况进行了说明,并没有对事件进行评论。反倒是外地和中央级的媒体在事件中发挥了异地监督的优势。

异地监督虽然对负面消息具有监督批评的作用,可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地信息制度的缺失,舆论监督制度的不完善。我们不得不说,媒体在此次事件中反思式的监督作用有些差强人意。

结语

从上述角色分析中可以发现,在负面消息报道中,媒体角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官方的迟钝影响了媒体消息报知,在事件发生后的72小时,体现官方立场的新闻稿件不足10篇,而在网络上,仅新浪微博对事件的评论数量超过500条,其他网站例如网易等对事件的报道数量也不少;第二,事件解读者角色缺席、缺位。具有权威性的官方消息内容及数量少不足以消除事件的不确定性,官方及媒体迟迟未能对事件中的种种疑问做出深刻解读。另外,消息来源的单一也让权威性解读缺失;第三,在对公众情绪疏导工作中仍存在不足,媒体对替考事件的报道引起了公众的恐慌与愤怒,可是对一个群体(河南人)的心理极其情绪并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不少河南人甚至认为自己的尊严受到了破坏,因此官方、媒体与公众三者之间的交流模式还值得进一步协商;第四,官方在负面消息中被动接受监督,官方消息的透明化还有待提高;第五,新媒体环境下,尤其是网络背景下,媒体的舆论监督机制有待完善,不少人会借助网络发泄情绪,因此,媒体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正确引导舆论,发挥舆论监督者角色也面临着新问题。

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不断影响着负面消息中的消息传播方式和沟通格局。本文提出了在负面消息报道中媒体的信息报知者、事件解读者、舆论监督者三种基本角色,并没能穷尽媒体在事件中的角色。笔者认为,媒体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媒体功能的演化、社会的发展、公众媒体素质的提高,媒体在事件中的角色变化也应更加丰富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