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折纸范文

幼儿折纸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折纸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折纸

第1篇:幼儿折纸范文

中班 王洁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沿正方形的宽边对称对折。

2、练习反复折叠,折出可爱的小青蛙。

3、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功感。

4、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次折纸活动。

5、培养幼儿折纸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小青蛙折纸成品若干。

2、白色长方形图画纸、油画棒、胶棒等每人1份。

三、活动重点难点:

1、在小青蛙折纸上进行装饰。

2、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次折纸活动。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小青蛙折纸成品,引发幼儿的兴趣。

师:看,这些小青蛙多可爱呀!你最喜欢哪一个小青蛙?为什么喜欢它?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小青蛙?它们是怎样折出来的?你想折一个小青蛙吗

2、鼓励幼儿探索小青蛙的制作方法。

师:我们怎样把一张白纸变成一把可爱的小青蛙呢?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制作 的小青蛙范例,分析小青蛙的制作方法。

3、 教师演示并提示步骤要点,在幼儿折纸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

(1)、拿一张正方形的折纸,先找到两个对角,把正方形的折纸叠成三角

形,再打开;再把其它两个对角对折,再打开;把四个角沿着折成的线向中间聚集,聚集后形成一个三角形

(2)、把这个三角形中间对折一下,再打开,然后沿着中间那条线,把三

角形的两个角向斜上方折,折后再把后面的两个角往斜下方折,这样一个小青蛙就形成了。再画上眼睛就更生动了。

4、请幼儿欣赏自己及同伴做好的小青蛙,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你觉得自己的小青蛙可爱不可爱?还有谁的小青蛙也很可爱?

四、活动总结:

第2篇:幼儿折纸范文

“我的孩子大张的画纸也整理得不好,连对折也不会”;

“我的孩子新玩具买来后对于上面的说明看也不看就问我怎么玩”;

“我的孩子手工作业一拿到就问我这怎么做,说是不会图谱,其实别说孩子了,我也有点看不懂”;

“我的孩子……”;

从家长们的表诉及抱怨中听到的其实是对孩子看图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不满。怎样才能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呢?人们经常说的“心灵手巧”其实就是手脑协同发展的理想境界。虽说“心灵”能促进“手巧”,但相对来说“手巧”更有助于“心灵”,所以我觉得折纸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折纸活动是幼儿手工活动的一部分,折纸又称“工艺折纸”,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是利用各种各样的纸作为材料制作作品的过程。

1 因材施教,由易到难

1.1 根据幼儿年龄,制定教学活动。幼儿园分为小、中、大三个年龄层次的孩子,有的幼儿园还有小小班的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开设的折纸活动所设定的课程难易度肯定需要不一样。如小小班、小班的孩子一开始可以先学对折,对折也分横对折、竖对折、斜对折等,当幼儿对于基础动作熟练的时候再进行下一个折纸方法的教学活动,这样为以后的折纸活动打好良好的基础。当然在教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想象,当让孩子学习简单的横对折时,可以告诉幼儿我们今天折的是小被子。反之,其他的折法教师也可以美其名约的为折纸活动冠上一个好听的名字,这样更能让幼儿对折纸活动感兴趣。中班的孩子对于折纸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掌握,学会了各种对折,学会了看折痕,那么他就可以尝试学习各个角度的转折。如折叠小钢琴、小房子等,都需要运用到三角形45度角的转折。大班的孩子已经对于各种折纸技能及名称相对较为熟悉了,这时教师的课程设置理所当然的可以难一点,比如两张或两张以上纸张的叠加变换出更漂亮更复杂的折纸作品,甚至可以让幼儿进行自由创作。

1.2 根据个体差异,制定教学活动。注重个别指导。幼儿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幼儿的动手能力强弱不一,接受能力不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及指导的过程中较好的把握分寸,才能使每个幼儿的纸工技能在其原由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在进行纸工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对每个孩子的差异进行摸底,那么在折纸教学活动中,能更好的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个幼儿都能学会折纸技能。

由强带弱模式。班级中幼儿人数较多,教师往往指导不过来,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先指导能力比较强的幼儿,然后由这些先完成的幼儿指导一些能力弱的幼儿完成折纸步骤,实行帮教活动。这样一来,不但每个能力弱的幼儿会及时的得到指导,减少等待的时间,而且能力强的幼儿更加体验到了成功与帮助人的喜悦,对其折纸技能也进行了巩固。当然在幼儿与幼儿的指导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的是让孩子将方法告知需要帮助的幼儿,而不是代折。

1.3 根据兴趣爱好,制定教学活动。折纸其实最简单的基本技能无非就是谷折和峰折。所谓谷折,也称手前折,基本就是纸的向上或者向下正方向折叠,使折叠部分形成山谷的形状。而峰折,也称手后折,基本就是纸的向上或者向下反方向折叠,使折叠部分形成山峰的形状。看似两个简单的技能,却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所喜欢的创设折纸课程,比如小年龄段的幼儿大多比较喜欢小动物,那教师可以以小动物为主题,以学习简单的谷折和峰折为目的,创设一系列的折纸活动。而大年龄段的幼儿比较喜欢交通工具,尤其男孩子特别喜欢飞机,那么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喜好来设置教学活动。

2 丰富材料,激发兴趣

2.1 单色彩纸。两面都是同一种颜色,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折纸初期可以选择这类的纸张。

2.2 双面彩色。两面的颜色不同,可以根据折纸种类的需要选择颜色。这类双色纸张对进行立体事物的创造提供了很好的表现原材料。

2.3 晕色折纸。晕色的“折纸”能在光线上提供更多的立体感,从而增加对人感官上的刺激。

2.4 网眼折纸。用纤维织成的布类折纸,性能与纸相同。但是所表现出来的质地上感受和传统的纸质是有明显区别的,往往能起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2.5 金属光泽折纸。金银等箔片类折纸所有易皱难折的缺点,但是正是由于其可塑性强的特点,再加上所产生的“光线”反射和折射效果,颇受孩子们的喜欢。

收集到的各类纸张可以适当的放在班级区域角当中供幼儿参观和使用,一来感受折纸纸张种类的不同,二来让幼儿自己摸索不同的作品使用不同的纸张所产生效果的不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于折纸活动的兴趣。人类的聪明才智是无穷的,就算是小小的纸张在折纸艺术家手中就能折叠出各种复杂的造型。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各种复杂而漂亮的折纸作品,将这些作品的图片收集起来,进行展示,不但让幼儿体验到折纸活动的好玩和多样化,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想象空间。

3 范例图谱,相互结合

折纸活动进行到后期,也就是大班时,幼儿应学会自己看图谱进行折纸活动。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的。

从折纸教学活动一开始,教师在折纸的过程中每折一个步骤就应告诉幼儿折纸术语。不要怕幼儿听不懂而不讲或讲得很直白,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做示范,在示范过程中清楚明了,孩子自然了解术语的含义,也为今后看图谱做好了扎实的功课。在教学过程反复强调术语,方便幼儿理解和熟记。当幼儿全部熟记折纸的基本术语后,教师可以逐步出示相对应的折纸符号,让幼儿慢慢的适应从口语教学转换到符号教学。在转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避免单一的方法让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如一开始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一边讲解术语一边画上符号;当幼儿习惯转换后可以先画符号,让幼儿猜想怎样折等等,这些方法相互轮换,尽量避免单调。最终实现直接出示图谱,代替从头讲解。让幼儿懂得看图谱折纸时需要按序号一步一步的折方能完成作品。当然在为孩子选择或制作图谱时还是需要简单明了的,因此在选择图谱时教师需要好好把把关,不要太简单当然也不能太难,以孩子看得懂为主。

4 各类活动,感受成功

4.1 创设展示场地,作品都是宝贝。教师要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更要发现每个孩子作品的优点。孩子完成的每一个作品都是他自己的宝贝,教师应帮助孩子将他的作品最大程度的绽放光彩,保护每个孩子折纸的积极性。在班级区域中可以为孩子创设展示基地,让所有的作品都可以陈列,采用新旧跟替原则。

4.2 亲子折纸活动,感受不同趣味。在折纸教学活动进行中,不定期的举办亲子折纸活动是为了让家长了解班级折纸的进程,也为了让家长感受到孩子学习折纸的变化。在亲子折纸的活动中,感受不一样的亲情。就拿我们班来说,以往举办过“手把手亲子折纸活动”、“家庭折纸比赛”、“我和爸爸妈妈比折纸”等等活动,这些活动有家长手把手教折纸的,有相互合作的,也有PK赛的,不同类型的活动家长所看到的方面也不同,让家长更加的了解我们的折纸活动。

第3篇:幼儿折纸范文

第一类型:灵敏型幼儿

这类幼儿接受能力很强,悟性较高。对于老师当堂所授内容掌握较快,并能马上做出良好的反应。在学习折纸过程中,这样的孩子通常在我讲解示范第一遍折纸步骤后,就能基本上随着我的讲解步骤完成。在我第二次示范时,往往就能将物体折出来,而且动作很迅速,折出的作品也较为平整。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折纸的基本型掌握较好,对一些复杂的结构把握准确,思路比较清晰,所以他们的作业每次都能又快又好地完成。这样的孩子,我及时表扬,并给他分配四个任务让他选择,第一个任务是完成原作品后,启迪他们探索创新,鼓励他们把学会折的物体变成新的物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孩子把钢琴变成了房子;有的把长裤变成稻草人;有的把桌子变成了小船等。第二个任务是启发他们对作品进行装饰、美化,从而达到让孩子去自由想象、自由创新的目的。第三个任务是去帮助能力差的孩子。既满足这个灵敏的孩子当“小老师”的愿望,又达到了灵敏的孩子自己复习巩固的目的。第四个任务是看教师折好的范例或者图例,再挑战一个新的物体,看能否折好,很多孩子便会跃跃欲试,激起了探索的火花,更有了自学成才、自然习得的乐趣。

第二类型:中间型幼儿

这类的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比接受能力灵敏型的幼儿相对要弱。老师要把学习内容反复、仔细地分析给他们看,讲解给他们听,强化他们的记忆,他们才能更好地领会所学内容,做出良好的反应。这类幼儿在最终掌握学习技能后,表现往往不比灵敏型幼儿差。

在教学过程中,这类幼儿把教师教的折纸内容一次就给折出来,是不太可能的,多数情况是仅仅折了开头一两步就不知道后面该怎么折了。在最初没有掌握这类孩子的特点时,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很高的,总希望他们学一遍就能够掌握,而结果是适得其反,他们每次的表现都令我失望:一个个拿着折过几次的纸不知所措,让我感到他们真有点“无药可救”。有一段时间,脆放弃了对他们的“厚望”。但是,又不甘心在他们身上失败。于是,我开始尝试将他们单独分组,把折纸过程重新示范、讲解,让他们跟着我一步步学习;在学的过程中,我再进行个别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他们渐渐地掌握了一些基本折法,不仅折纸的速度提高很快,而且折出的作品质量也越来越好。

分组实践使孩子们消除了顾虑,增强了自信心,进一步发挥了他们的潜能;而我也从中受到了启示:对中间型的孩子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而不因为他们一时的反应慢,就放弃对他们的期望。

第三类型:缓慢型幼儿

这类幼儿在各方面的反应都比前两种孩子要迟缓,经常用一种懵懵懂懂的眼神看着你。虽然这些孩子也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是对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都相对差得多。

根据我的观察,这类孩子中有些是受先天遗传影响,造成智力发展缓慢;还有的则属于家庭不重视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客观上延误了孩子的智力发展。先天的不足加上家长对教育的不重视,使他们比同龄的孩子在反应上要迟缓,理解能力也不强。

这些孩子需要的是长期细致耐心地引导,以逐步开发他们的智力。然而作为教师,面对的并不仅仅是几个这样的孩子,而是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这就势必形成一种矛盾。作为教师,为了缓解这种矛盾,既要从大局出发,保证教学质量;又要考虑到这类孩子的反应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逐渐跟上全班幼儿的步伐,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第4篇:幼儿折纸范文

折纸是我国一项绵延千年、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俗技艺,也是广为流传的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手工游戏。作为幼儿园艺术领域的一部分,折纸也有良好的教育功效。任何一个折纸作品无不是从基本的折纸技法组合创作产生的。在折纸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折纸的基本术语和技法,使幼儿牢固掌握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集中一边折、双正方折、双三角折、四角向中心折和组合折等基本折叠技能,再经巧妙组合,就能完成任何复杂的折纸造型。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这些基本的折纸技法掌握得如何?男女幼儿在折纸技法上有何差异及特点,男女幼儿折纸的难点是什么?为此,我们以幼儿的基本折纸技法来考察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水平和特点,为教师在折纸活动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方法

(一)被试:随机取样河南大学附属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共计90名,各年龄阶段男女幼儿各15名作为调查对象。

(二)材料:采用白色正方形纸张。

(三)具体方法:将幼儿分成2男2女一组,由教师将白色正方形纸张分发给幼儿,教师示范折纸的基本技能并且伴随相应的折纸术语,由幼儿模仿折出和教师一样的成品,观察幼儿折纸过程和结果。主要是考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幼儿在折纸基本技法上的掌握情况。

(四)计分:每一项任务按照折纸的基本规则:分别给予三级打分,熟练掌握3分:能够完全对齐和抹平2分;不熟练:没有对齐抹平1分;完全不会折0分。

三、结果

(一)各年龄阶段幼儿折纸基本技法的达成率

1.小班幼儿各项目达成率。

统计结果显示,小班男女幼儿在对边折和对角折上能够熟练掌握的比率较高,分别达到47%和50%;集中一角折、集中一边折以及四角向中心折不熟练的幼儿人数较多,分别占总人数的33%、67%和40%;而双正方和双三角折法,不会的幼儿所占比例达到最高,分别达到90%和97%。说明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手部精细动作发展水平较低,还不能够掌握比较复杂的技法。

2.中班幼儿各项目达成率。

统计结果显示,中班男女幼儿在对边折和对角折上能够熟练掌握的比率较高,分别达到90%和67%,难度最高的为双正方和双三角折,不熟练的人数达到53%和67%,其他各项处于中等水平的较多。说明中班幼儿的基本折纸技法较小班有了明显提高。

3.大班幼儿各项目达成率。

统计结果显示,进入大班,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和手部小肌肉动作的不断发展,幼儿的基本折纸技能明显提高,其中对边折和对角折均达到100%熟练掌握,其他各项目熟练掌握的平均达到一半以上,难度较大的仍然为双正方和双三角折,完全不会的人数分别占大班人数的23%和20%。

(二)各年龄阶段幼儿折纸基本技法的性别差异

1.小班男女幼儿各项基本技法的平均分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对于小班男生和女生来说,折纸技法得分从高到低各项任务分布情况依次为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边折、四角向中心折,集中一角折、双正方折和双三角折;从男女在各项任务得分情况来看,对边折、对角折、四角向中心折这三项女生比男生得分高,集中一角折、双正方和双三角折上,男生平均分比女生高,在集中一边折上男女相等。

2.中班男女幼儿各项基本技法的平均分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进入中班,女生在各项任务平均分上整体高于男生,男女平均分由高至低为: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边折、四角向中心折、集中一角折;除了双正方和双三角以外,分布基本一致。

3.大班男女幼儿各项基本技法的平均分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进入大班后,男女在各项任务上的平均分也呈现较大差异,女生总体比男生平均分高。男生得分由高至低为:对边折、对角折、四角向中心折、双正方折、集中一边折、集中一角折和双三角折。女生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四角向中心折、集中一边折、双正方和双三角折。男女幼儿普遍对于对边折、对角折、四角向中心折掌握得比较好,其他各项技法处于不熟练阶段。

(三)男女各项任务得分在各年龄阶段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男女幼儿在各年龄阶段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大班、中班、小班。说明随着年龄以及手部动作水平的发展,年龄越大,幼儿得分越高,所能够掌握的折纸基本技法越熟练。

四、结论

由于小班小肌肉动作发展还不十分完善,手眼协调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小班对于基本的对边折和对角折两项基本技法的掌握较之于其他任务掌握程度略高。

中班幼儿基本上已经熟练掌握了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集中一边折、四角向中心折相对不熟练,难度最大的为双正方和双三角折。

大班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逐渐完善,手眼协调能力也有较大的进步,此外,随着折纸经验的丰富,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基本折纸技法,对于难度较大的双正方和双三角也基本掌握。

各项任务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随着年龄增长幼儿折纸水平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五、建议

折纸活动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手指动作的发展是从不协调到协调,从协调到灵活,所以教孩子折纸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所选择折纸的内容应有针对性。小班应练习一些基本的折纸方法,主要培养幼儿对于折纸的兴趣,技能技法是次要的;中大班选择一些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折的物品。在幼儿掌握了折纸的基本方法后,教师应发散幼儿的思维,启发和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的空间,大胆创新地去折。

教师要注重幼儿个体水平的差异性。由于幼儿的经验、知识水平都存在着不同差异,所以在折纸开始前,教师要先了解幼儿现有的折纸水平和经验,依据实际制定折纸活动重点难点,及时主动地关注每个幼儿在折纸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在最近发展区上适当地给予帮助。如果一开始让小班幼儿学习双三角双正方折,不但费时费力,学习的效果也不好,反而会使幼儿失去对折纸的兴趣。

第5篇:幼儿折纸范文

关键词: 折纸特色 大班幼儿 实践研究

一、 折纸活动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折纸是一项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手工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手脑并用的益智活动,折纸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生动形象,易学易做。通过幼儿用手折、叠、压等技能,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要求,并借助简单的工具和材料、改变、组合、分解纸张原来的形状,从而使纸张形成新的形状和形象的活动。培养了幼儿观察注意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在折纸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满足。

二、 折纸活动的方法与策略

(一)、营造欣赏的空间、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利用活动室并进行布置。如在教室的墙上开展一块折纸区域,让幼儿把成型的作品得以展示。在折纸区里,我们经常性的添置孩子们喜欢的彩色折纸品及作品步骤图,并投放许多薄而有弹性的纸张,如普通彩纸、印花糖果纸、旧挂历、废报纸等,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折纸活动,满足了幼儿活动的需求。

(二)、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好的心情,等于成功的一半。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活动空间,对幼儿的折纸活动有着很大帮助。在开展折纸区活动中,我们努力解放自己,以一颗放松的心来对待孩子,不给他们施加压力,让孩子们折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我们还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活动时间,只要孩子喜欢,他们可以随时利用晨间活动、自由活动、午餐后等空闲时间到折纸区里活动。

(三)、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选择趣味性的折纸内容。

在折纸区活动中,我们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让幼儿在积极的情绪中参加活动。

三、 在愉快的氛围中幼儿快乐学习折纸

折纸讲究一定的技能和方法,如:对边折、对角折、向反面折、找中线、四个角向中间折等;还强调整齐对称,大班幼儿兴趣浓厚,所以在学折纸的过程中,教师首先会挑选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让幼儿学习。但折纸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面对困难,更多的孩子会失去信心。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必须将折纸活动形象化、游戏化。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指出:"相互交流,认知冲突,合作活动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在折纸区活动中,一些能力弱的幼儿常会在遇到困难时请求老师帮助,老师单独帮助幼儿肯定是辅导不过来的。因此让幼儿之间开展结对互的学习活动,适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对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四、变化丰富多彩的形式--巩固掌握

(一)适当拓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指导儿童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来美化自己的生活。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实践证明,对大班的幼儿来说,单一的折纸活动比较枯燥,不能满足幼儿创造的愿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学会折一样东西而满足,而必须鼓励幼儿发挥求异思维,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这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表现欲望,更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快乐。

(二)多方运用:在悠闲的休息时间里提供便利,让幼儿快乐地巩固折纸技能

为了巩固和提高幼儿的折纸技能,发展幼儿的智力,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纸张。在课余时间让幼儿利用纸张进行复习巩固。把幼儿作品用来布置教室,这样不仅使幼儿在折纸中获得自信心、满足感,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对折纸的兴趣,还促进了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幼儿折纸范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由拆解折纸作品探索学习风车折法,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大胆表现的能力。

2.通过折纸作品的变式操作激发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

【活动准备】

1.正方形纸若干、风车作品若干,A4纸、胶棒若干。

2.区域活动投放折纸灯笼、折纸风琴的成品、半成品以及材料(熟练掌握四角对中心折和撑开的技能)。

3.大风车片头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玩风车,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手里的风车可以怎么玩呢?

教师播放大风车片头曲音乐,幼儿跟着音乐按照自己的想法玩自己的大风车。(熟悉的富于童趣的音乐可以触发幼儿活跃思维活动)

二、探索大风车的折法,形成步骤图

1.自主探索。

师:这么好玩的风车,是怎么折成的呢?小朋友自己试一下,一步一步拆开,然后一步一步折好,看能不能折成好玩的风车?

幼儿独立拆解,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及时给予引导、鼓励。

2.共同探索。

教师出示范例风车作品,同幼儿一起分步拆开并呈现每一步形状,形成拆解步骤图。

3.整体示范。

翻转拆解步骤图,形成折纸步骤图。通过提问让幼儿明确每一步的详细要求。

(评析:这一环节为幼儿创设了自主探索的操作氛围,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由自主探索——共同探索——示范强化,让每位幼儿充分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

三、按步骤图折风车

1.按步骤图示熟悉风车折法。

鼓励幼儿按记忆结合步骤图独立折叠,完成风车作品。教师巡回观察幼儿作业情况,及时给以指导。

2.学习小风车折法。

师:小朋友都学会了折风车,折得又整齐又漂亮!

老师还折了一个小风车,它是风车的小宝贝。宝贝风车是由正方形纸四角对中心折,然后按照风车折法折成。请小朋友也给自己的风车折个小宝贝吧。

(评析:这一环节有助于幼儿养成看图示折纸的习惯,通过宝贝风车有变化的强化操作,提高了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四、探索风车的变式

风车向背面对边折、对角折形成风车的几个变式,如:帆船、双船、鲨鱼嘴等等。鼓励幼儿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变式作品。

(评析:这一环节充分利用了折纸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教育意味,通过作品的多种变化,从不同的角度触动原有固化的折纸意象习惯,持续激发幼儿思维想象与操作尝试。)

五、装饰作品

幼儿选出最喜爱的作品,用涂色、绘画、添画等多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装饰。

(评析:这一环节幼儿通过装饰折纸作品,使作品本身美化、个性化,使自己对折纸活动获得更加丰满完整经验。)

【活动延伸】

1.交流游戏。幼儿欣赏观摩同伴的作品,体验折纸活动带来的乐趣。

2.区域活动。投放以风车为基础折法上的变式风车、大丽花、纸盒、月亮船等几种作品步骤图,方便幼儿继续探索学习。

(评析:交流活动的目的是达到“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的教育要求。延伸的区域活动呈现了几种有难度的作品,目的是充分利用区域活动低结构性的特点,给幼儿提供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自主发展空间。)

【活动反思】

本教学活动强调幼儿主体的探索,以折纸作品本身有意味的形式吸引幼儿探究学习,形成了伙伴之间互相激发的群体氛围,丰富了个体的良好情感体验。

个体对折纸的兴趣、敏感程度以及技能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到幼儿的活动参与度,教师应当特别做好相应幼儿的经验准备并在活动中给以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7篇:幼儿折纸范文

我园地处镇江大港新区,由于城市化进程,我们身边产生了大量的废纸。折纸是我园幼儿喜爱的活动,利用废纸开展折纸活动是我们的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还能使孩子们的智慧都集中在手指上,这样就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以及提高欣赏能力、动手能力。本园孩子从小班就开始学习折纸,而我们班来了一些插班生,插班生现象是存在于乡镇中心园、农村园及部分城市幼儿园的普遍现象。但一个班级如果新插生过多就容易引起班级的不稳定,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导致教育水平下降,这不,在折纸活动中就表现出来了。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孩子在折纸活动中“手巧”就会“心灵”,无论是在教育方面还是日常活动中,我们都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案例描述

由于新学期开学班级扩收,我班在大班上学期几位新生,其中有几位幼儿在村里办的学前班学过一年,剩下的幼儿从其他幼儿园转来。新插生由于没受过小、中班的训练,因此缺乏对折纸活动的认识,上课听不懂、做小动作讲悄悄话等现象也影响了旧生的活动情绪,教师的一些集体活动无法组织,特别是折纸活动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在一节手工折纸《折小鱼》活动中,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玩《鱼儿水中游》的游戏,每个孩子都很开心。我将范例小鱼作品发给每个小组,让幼儿观察,并拆开看看是怎样折的。

师:“今天我们来尝试一种新的方法,老师今天不折小鱼,请小朋友先来观察小鱼,可以拆开来看看怎么折的?”(插班生瑶瑶:“老师,我不会折。”)师:“瑶瑶要试一试,老师相信你的哦。”(插班生萍萍:“老师,我不要用这个报纸折小鱼,丑死了。”)师:“你看老师用报纸折得漂亮吧,其他小朋友都用废纸折的啊,用报纸折纸不浪费纸张,还可以环保呢,我们试一试,可以涂颜色来装饰一下,就更漂亮了。”(插班生傲傲将小鱼拿在手上,让他拆开来看看,他一动不动)师:“傲傲,老师一起陪你折好嘛?加油!”

之后教师出示折叠步骤图,让幼儿观看并讲解鱼的折法。师:“注意看清鱼头的折法,还有请小朋友注意哦,首先将正方形纸折成双三角,然后看清楚步骤图一步一步折”(插班生琪琪刚拿到正方形纸立马说:“老师,我不会,你来帮我折,怎么折双三角。”)师:“琪琪,你先看其他小朋友怎么折的,老师相信你的哦。”师:“折纸要求边对角、对角线要对齐,折痕要折平。”(插班生球球:“老师,这个符号是什么啊?我不知道怎么折,好难啊。”)师:“这是剪折啊,用剪刀剪一下。”(很多插班生不认识折纸符号,不会看折纸步骤图,在其他孩子的帮助下可以折出来,但作品不平整)(插班生红红:“老师,我纸剪坏了,我不会折剪。”)师:“红红,老师再给你一张纸,这次我们要看清楚步骤图上剪到哪,老师相信你是很棒的。”之后孩子们一起动手折纸,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折出折痕,指导幼夯上鱼眼睛、鱼鳞,然后贴在主题墙“海底世界”底板上。

就这样一节折纸活动延时了,影响了其他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很想折纸,可又不会折,我就通过环境布置、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主题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锻炼插班生的折纸动手能力。

三、案例反思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双手,还孩子一双自由的手。”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否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决定了孩子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培养本班插班生折纸的能力,应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主动去学习,对于培养大班插班生的折纸能力,我先让他们认识一些折叠符号(谷线、折叠方向、剪掉、曲折等),看懂折纸步骤图,然后从简单的一步折纸学起,之后学习折叠法(对边折、对角折、向中心折、双正方折、双三角折、翻折等),最后让孩子看图示自己折。孩子们学会了折纸,要在活动中经常实践、锻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我从环境布置、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主题活动和家园配合等方面来提高孩子们折纸的能力。

1.环境布置中让孩子们参与,将插班生的作品挂在中间,展示他们的成果,在平时会骄傲地对其他孩子说这些作品是他们折的(折纸风车),这就增加了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对折纸活动感兴趣。

2.教学活动中遇到一些难度较高的动手活动,我就教一些方法、技能后再具体指导插班生反复练习,不断实践,采用竞赛的形式来鼓励插班生,再将作品展示出来,请孩子们找一找、评一评,你最喜欢哪一个作品,并说说理由,这样 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欣赏能力。

3.区域活动中,根据本班孩子的差异发展水平尽可能地多投入一些能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折纸步骤图供孩子们选择,也能给插班生创造一个能让小手动起来的小区角,让幼儿主动学习。

4.主题活动中让孩子们共同折荷花灯来共度中秋佳节,让孩子们互相帮助,融入集体活动中,将花灯送给爸爸妈妈,体谅爸爸妈妈的辛苦,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第8篇:幼儿折纸范文

现代教育学家第恩多惠讲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如果幼儿对折纸、剪纸、撕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听、去动脑筋想、动手做,积极探索。浓厚的兴趣也是培养和提高幼儿对纸艺美学意识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从欣赏入手、结合不同年龄特点,将不同种类纸工艺术精品给孩子们欣赏,讲解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的构思、寓意。如:小班欣赏用不同手段表现出来的简单明快的纸艺作品,如撕出来的小动物、团出来的小糖王。中班欣赏一些运用折、绘制等手段创作的纸艺作品,大班则是将立体审美作为重点,欣赏一些纸工艺术精品。

在我们班上,创设了纸艺小天地,提供大量鲜艳的彩色卡纸、折纸、蜡光纸、皱纹纸、挂历纸、瓦愣纸、海绵纸、包装纸、废弃的纸盒、纸杯、纸盘等,进行物质吸引。在区域中,用折好的各种各样的花、蝴蝶、小鸟、纸篮、钢琴、小船……剪的各式窗花、刻的各种花鸟图案等等进行布置。幼儿们经常去触摸彩色纸、纸工作品,也有了动一动的欲望,他们对这些色彩鲜艳的纸产生了兴趣,为顺利开展纸艺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良好教材的选择下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要创造,想象是基础,而幼儿的想象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们的想象来源于生活,只有生活中帮助幼儿积累多种经验,才能促进幼儿想象与创造力的发展。而我们的选材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并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小班刚开始进行纸艺特色活动时,由于小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差,做事粗糙,无耐心。因此,我在撕纸活动中,先安排幼儿进行任意地撕纸。如果拉的话,纸很难断开,所以必须先教他们怎样把纸撕开。等幼儿基本能掌握撕的方法了,就从撕长条入手,先撕面条,要求幼儿撕开变长条就可以了。随着练习次数增加逐步提高要求,不但要撕长条,还要粗细均匀,中间不能断开,并进行粘贴,组成漂亮的图案。在学会撕长条的基础上,再安排幼儿学撕方形、三角形等。中班阶段,我们以折纸为主,由于纸张比较脆,幼儿容易弄破纸张,所以我就为幼儿寻找到了一种新的材料――手帕,手帕质地柔软易成型,而且幼儿每人都有一块,操作起来比较方便,等幼儿慢慢熟悉了,就换成纸来进行,从折简单的小花、小船、飞机到较难的衣服、兔子、宝塔等。大班以剪纸活动为主,我开始时安排幼儿学习简单的技能,先剪简单的喜字、雪花,再逐步加深,剪美丽的窗花。在一系列活动中,我设计的活动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以增加趣味性,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三、适合的教学方法下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陈鹤琴先生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做人”,“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儿童做中心的主体”。二期课改以来我们都懂得在活动中要把幼儿的发展列在首位,以幼儿为主,尊重孩子,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只是知易、行难。教师的前期准备、纸艺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材料工具的选择和投放等,都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正确地衡量孩子的能力,不断反思调整。由于幼儿思维方式较灵活、行为不一,但纸艺活动都需要幼儿亲自动手,因此,我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稳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学会技能。如在开展主题活动“夏”中,我给纸艺特色活动创设了四个不同区域分别为立体区:制作冰激凌;折纸区:折扇子;剪贴区:制作T恤衫;印染区:制作伞面。区域活动中纸艺活动的特点是比较随意,对结果没有预设的期待,环境比较宽松,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材料,自主进行不同的游戏。但这并不是说明教师可以不动脑筋随意投放材料,而是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投放。如折纸区我提供不同的图示,让幼儿自主看图示制作,教师只进行适时的指导。有一次幼儿宇宇几次尝试都未能成功,当我在观察中发现孩子想放弃时,适时介入到活动中,和孩子一起分析步骤图,观察范例,折叠示范,很快幼儿就在我的支持、鼓励、引领下折出了冰激凌。教师这样的适时介入,不但有利于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更利于幼儿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幼儿在与教师的合作中增强自身学习与探索的欲望。

四、优秀作品展示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9篇:幼儿折纸范文

关键词:

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半逻辑思维特点,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早期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如:幼儿拿到一些碎纸他们会想象成“雪花”,再比如:在泥工活动中,幼儿将在手中团、搓、捏、压,随着泥巴的变长,他们会联想到“小棒”的形象,随着泥巴的变圆,他们会联想到“皮球”“圆宵”等形象。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教师的指导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二、 如:在开展折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折纸环境。这对幼儿折纸的兴趣极其重要。为了给幼儿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各种蝴蝶在飞舞,用绿色纸折出许多可爱的“小青蛙”,和幼儿起名为“青蛙合唱团”。用红色的纸折出各种花,用黄色的纸折出美丽的小金鱼,还有“鸟的世界”等等。一一装饰在室内,有的小朋友高兴的说:“老师,我们的教室真漂亮。”有的说:“老师,快教我们折纸吧!”幼儿在这个时候兴趣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折纸的愿望。?

二、给幼儿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如:让幼儿在使用各种软硬不同的纸等活动中,了解纸的软硬程度及易变化、易造型等特性;还可以让幼儿在玩纸的同时进行各种活动,让幼儿在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折纸活动产生兴趣,愿意去操作。

?

三、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并激发幼儿进行联想。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还创设了美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如:请幼儿折出一架机关枪可用哪些材料(可用纸、剪刀....)。

四、 帮助幼儿不断积累多种表象。

手工制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积累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知道幼儿对一只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幼儿思考: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什么样?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教师在分析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来帮助幼儿加深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在分析兔子的形象时,可让幼儿背诵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红红的眼睛短尾巴,蹦蹦跳跳真可爱。

要想使幼儿的手工制作逐步成熟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

一、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不论是进行平面手工活动还是立体手工活动,教师首先要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制作工具的特征及用途,并学习其使用方法。只有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才能帮助幼儿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手工制作活动中去。所以,在制作手工时,教师可让幼儿先思考,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再用确切、浅显的语言讲解制作步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技能技巧。

二、 提供练习机会,锻炼幼儿手的灵活性。

注意训练手的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掌握每一种动作的方法与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中做之间的联系与协调。例如:剪纸,幼儿需要分别练习剪短直线、长直线、曲线及各种形状,还要分别目测剪、沿轮廓剪和折纸剪。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幼儿练习时间应先密后疏,即开始分步练习时,时间短一些,进行整体练习时时间可以相对长一些。

三、 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

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发挥其制作与装饰的能力。例如:当幼儿用纸盒制作出“电视机”后,可引导幼儿用彩笔画上荧光屏及各种功能海关,为作品修饰、增色。在幼儿折纸完毕后,可引导幼儿将作品贴在底纹上,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添画上富有新意的形象,组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画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水平。同时想象力、探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她们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四、 将幼儿的手工制作与游戏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