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交媒体营销的概念范文

社交媒体营销的概念精选(九篇)

社交媒体营销的概念

第1篇:社交媒体营销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社交;可供性;社会化营销;引爆

麦克卢汉曾经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观点,认为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时代,社交媒体方兴未艾,新媒体技术对人类社会和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无论微信、微博还是无秘、吐司都彰显着社交互动的力量,企业使用社会化媒体做营销推广已经成为营销的新形态,但是几乎所有的社会化营销都是在围绕新媒体技术的可供性之一“社交互动”做文章。新媒体技术是社交互动的前提,为社会化营销提供了技术层面功能层面的支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研究新媒体技术社交可供性与社会化工具之间的关系,从认知心理学层面思考新媒体技术对社交互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化营销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可供性与社交可供性的概念

可供性与社交可供性均属于认知心理学领域中的范畴,在对新媒体技术的社交可供性进行分析之前笔者对可供性以及社交可供性的概念进行梳理。可供性与社交可供性均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概念,可供性以及社交可供性的理念偏重表述人机之间的互动。

可供性(affordance)的概念最早由Gibson提出,该概念是Gibson直接直觉论的核心内容。环境的可供性是指这个环境可提供给动物的属性,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① 。 可供性既不能像在物理中那样来衡量可供性既不像物理属性是一种客观属性,但也不像价值和意义那样是一种主观属性,可供性跨越了主观和客观的二分法,既是物理的也是心理的,也都不是,它同时指向环境和观察者。Norman将可供性的概念引入到了设计学的领域,认为可供性是“是物体被感知到的和实际的属性,主要指那些可决定物品可以怎样被使用的基础属性”。Norman 认为可供性与物品的本质属性相关,而 Gibson 认为一个物品的不同可供性是没有差别的 ②。

社交可供性(social affordcance)是可供性的一种,是环境或物体允许社交互动的属性,比如说朋友悲伤的脸会让人有安慰举动,等在咖啡机钱的人意味着可以交谈,一个伸出的手意味着一次握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交可供性很多情况下用来描述社会化工具,比如维基百科、即时通讯工具、Facebook等社交网络③ 。

二、新媒体技术的社交可供性对社会化营销的影响

技术的可供性是在人与技术的互动的清下产生的,当人际之间的社会互动以技术作为中介,那么技术便具有了社交可供性,技术也对社交行为本身产生影响。笔者以微信为例分析新媒体技术的社交可供性对社交行为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化营销所产生的影响。

1、语音对讲为对话提供模拟现实的对话体验

微信的语音对讲是微信的功能之一,语音对讲结合即时发送的技术一方面减少了单纯文字描述的生硬感,增加了社交互动的趣味性,社交互动增加了声音元素;另一方面语音对讲模拟了现实环境中的对话情境,减少了因文字解码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模拟的现场对话感让用户更容易产生交流的欲望,提供模拟现实对话体验这一重要的社交可供性。飘柔开启了陪聊式的微信对话,用户添加好友之后可以根据选择进入聊天模式与小飘实时语音聊天,真人版的对话拉近了品牌与用户的距离,给用户带来趣味性极强的仿真的对话体验,同时使品牌人性化的印象深入人心。

2、即时状态发送增强身份认同感

微信的即时状态发送名称为“朋友圈”,朋友圈的状态是获取朋友圈内热议信息的来源,同时也是社交行为中身份确认的重要源头,在与朋友的互动中获取身份的认同,获得别人的认可。朋友圈提供了话题来源、身份确认的社交可供性,在圈子成员进行身份确认对信息进行传播的时候便很容易在圈子内部形成口碑传播效应。朋友圈即时状态的增加了用户进行社交对话的话题,激发人们进行身份确认的欲望和热情。举例而言,小农女针对白领阶层做圈层营销,每日发送的菜单在朋友圈得到转发形成口碑引爆了在白领阶层圈子,最后形成在朋友圈卖菜的独特营销景象。如汤姆・海斯所言:“营销即身份,身份即营销 ”④。

3、地理位置定位减少社交的距离感

地理位置定位能够让产品的目标用户更加精准,同时减少人与人聊天的空间距离感。用户每发一次朋友圈消息,微信后台便会抓取用户的地理位置,并在朋友圈中显示,在查看朋友圈的时候看到地理位置定位可以减少人们了解朋友身在何处的社交成本和时间成本,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地点和内容可以跟朋友进行聊天,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社交成本,促进了社交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营销者可以在地理位置上添加商家信息,在朋友圈进行品牌的曝光。此外,用户可以通过查看附近的人来看是否有可以聊天的的人,使地理位置成为社交考虑的因素,为用户随时随时找附近的人聊天提供了可能性,这种社交可供性对于对于社会化营销来说无疑会增加营销的精准性,如果营销人员在签名档上附注营销信息吸引用户的注意就能够及时吸引在附近的用户到店消费。

4、漂流瓶提供社交期待感

漂流瓶的一扔一捡的过程的社交可供性是用户对他人秘密的窥探和对未知社交的一种期许,社交期待感促成用户去捡瓶子和扔瓶子。招商银行曾发起一个微信“爱心漂流瓶的活动”,微信用户用漂流瓶功能捡到招商银行漂流瓶,回复招商银行之后便会通过“小积分,微慈善”平台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帮助,在该活动中技术和创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5、微信公共平台带来精准互动的可能性

微信的公共账号允许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种媒体形式资源齐发力,视听结合的富媒体营销让品牌能够与目标用户进行亲密接触,在微信公众账号的后台可以进行用户分组和地域控制,从而实现信息的精准推送。微信公众账号每日可一对多地向用户推送消息,与用户进行互动,同时也可以实现一对一的信息互动。微信公共平台是信息分享的来源之一,同时也是用户获取优惠、参加活动的平台,微信公共平台提供了精准化社会互动的可供性。以星巴克官方微信为例,星巴克除了每日推送图文信息之外,还有一些与用户一对一互动的营销案例,2012年开展的“自然醒”叫醒服务时,当用户添加“星巴克”为好友后,用微信表情表达心情,星巴克就会根据用户发送的心情,用《自然醒》专辑中的音乐回应用户。在微信公号的营销过程中,除了技术的可供性之外,活动的创意、内容的趣味性成为用户是否选择社交互动的影响因素。

6、二维码打通线上线下

二维码是一个很潮的概念,扫一扫就可以轻松关注感兴趣的企业,具有方便、快捷的社交可供性,减少了用户搜索的环节,缩短了用户感兴趣到关注微信账号的时间差。但是用户自动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这一主动的行为是在用户对企业或产品有极大兴趣的时候的举动,必须有相关的诱因和刺激机制,而线下电子优惠券、电子会员券对用户来说是极大的诱惑。用户关注之后企业可以通过一些线下优惠券的发送增加用户的粘性,培养用户的忠诚度。因此二维码成为线上线下结合的关键入口,企业借助二维码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所具备的语音对讲、朋友圈的及时状态更新、地理位置定位、微信公共平台等功能提供了不同的社交可供性,为人们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社交提供了可能性。在利用新媒体技术做社会化营销的时候,除了充分认识新媒体技术所具备的的社交可供性之外,营销人员要有发现的眼睛,不断去发现技术所能够提供的社交可供性,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新媒体技术与创意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技术提供的社交可供性,玩转社会化营销,下好社会化营销这盘棋。

参考文献:

[1] James J.Gibson.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 [M].Psychology Press.1979:127 .

[2] L. Kaufmann and F. Clément. How Culture Comes to Mind[J]: From Social Affordances to Cultural Analogies[J]. Intellectica, vol, 2007. 2:7.

[3] Norman,D..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M].New York: Basic Books,1988.

第2篇:社交媒体营销的概念范文

威动营销作为社会化媒体营销领域的后来者,陈一枬对其业务扩张及彰显新型社会化数据服务的优势颇为自信。陈一枬说:“威动营销以美国市场的视角观察中国市场,将它视为未来社会化数据服务的最大市场,并正在聚焦于评估及影响社会化行为的工具,不仅仅是分析普遍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型。”那么,企业如何开展社会化媒体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就以上问题,《新营销》记者采访了威汉营销传播集团(WE Marketing Group)创始人、威动营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陈一枬。

《新营销》:威动营销新型数据化服务的分析工具都关注哪些领域?

陈一枬:我们的分析工具关注的是影响社会化行为、探索社会化行为、数据化评估社会化行为。威动营销以美国的社会化数据分析技术为基础,开发有中国市场特色的分析工具。通过对这些领域的策略投资,我们将对中国的社会化媒体工具进行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品牌内涵、定位及数据追踪服务。

我们所有的数据都证明,在年龄、收入及教育背景等不同的人群类型中,中国网民都是所有国家在社会化媒体上最活跃的。此外,智能手机普及也促使中国社会化媒体市场发生变化。

《新营销》:目前,开展社会化媒体营销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陈一枬:我们做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目的是建立品牌,广告可以建立品牌形象,社会化媒体则直接维系品牌与用户的关系。如今世界在飞速变化,已经不是以前被动感知的时代,而是主动和互动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企业建立品牌或者衡量品牌的方式有了新的内涵,因为消费者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社会化媒体营销公司应该懂品牌,了解品牌价值。广告是否有效关键在创意,好的创意才能引起大家讨论,这是不会变的。但是,与以前不一样的是科技,如果单纯有创意,对科技不敏感,说明你还处在旧时代,这不是说你一定要做科技研发,而是要对科技敏感,懂得如何应用新的科技成果。

我们还要关注社会化媒体的有效性怎么衡量。目前大家主要看粉丝量、转发量,我们要更深层次地分析,找到更有影响力的人,了解目标对象的生活形态。比如,我们有一个工具,它帮助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通过这个工具,你可以知道,喜欢奥巴马的人还喜欢什么,从中找出最有影响力的人或意见领袖。

如今监察工具可以给出一个报告,但是我们希望监察工具下一步可以洞察,可以360度了解潜在的顾客,了解他们的喜好,并且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他们。这就是新营销。

《新营销》:你特别强调社会化媒体的品牌新概念,那么品牌新概念究竟指的是什么?

陈一枬:传统的品牌概念包括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如实地传递品牌信息、忠诚度。在大数据和互动时代,品牌新概念除了传统品牌概念提及的部分,还包括品牌关联度、反应力、扩散力、抵抗力,这些是社会化媒体可以实现的。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群定位品牌关联度,进行精准营销。至于反应力,很多品牌都没有做到迅速回应。传统的广告是一次传播,比如电视广告的到达率、覆盖率是多少,相比电视广告,社会化媒体不是一次覆盖,而是多次覆盖,更加有效。现在很多品牌注重粉丝数有多少,其实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粉丝的质量。对于抵抗力而言,因为坏消息永远存在,品牌要有忠诚的拥护者,在一个公开的事件中,这些人会帮助品牌说话,力挺品牌,这些忠诚的拥护者需要慢慢培养。

《新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如何才能走向成熟?

陈一枬:目前社会化媒体还处在探索阶段,但社会化媒体营销是必须要做的。现在企业做得最多的就是开企业微博,推一些事件。真正应用社会化媒体建立品牌,并有长期规划的企业却很少。未来这样做的企业将越来越多,比如美国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费用的支出占到预算的7%。

未来中国市场很有可能会超前,因为社会化媒体发展的趋势是对手机有更多的运用,也就是移动营销。比如应用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三大品牌,即微软、Facebook、诺基亚都输在移动营销上。反而是微信一开始就在手机上应用,所以增长很快。中国是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未来中国有可能引领移动营销。

第3篇:社交媒体营销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营销30;品牌传播;泛自媒体;消费者生成内容

中图分类号: 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3)06-0001-04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使营销和品牌传播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菲利普(科特勒总结对过去营销60年历史回顾与研究的成果,出版了《营销革命30》一书,提出了营销环境已经经过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10时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20时代,迈向了以人文精神为中心的营销30时代。营销环境即品牌传播的环境,新的营销环境下品牌传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本文将基于营销30时代网络环境的变化,从消费者行为和品牌传播的过程对品牌传播的新特征进行探讨。

一、营销30与品牌传播之理性思考

菲利普(科特勒将世界营销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在由工业革命推动的工业化时代,营销活动以产品为中心,营销的目标是销售产品,此谓之营销10时代。在由信息技术推动的信息时代,营销活动以消费者为中心,营销的目标是满足并维护消费者,此谓之营销20时代。随着能够帮助个体和群体保持互联互动的新浪潮科技的兴起,营销正迈入以人文精神为中心,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为目标的营销30时代。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营销30时代是一个营销行为深受消费者行为和态度变化影响的时代,它由合作营销、文化营销和精神营销三部分组成。社会化媒体的兴起给用户参与营销作品的创作提供了途径,是合作营销的技术支持。全球范围内经济和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摩擦与矛盾呼唤文化营销。注重精神需求的创意阶层的崛起迫使企业注重人文精神的营销。

唐・E・舒尔茨在《整合营销传播》一书中提出,“整个营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与消费者沟通,让消费者了解这些产品的价值以及它是为什么样的人而设计”。同时,属于营销流程中的广告、公关、促销等营销手段都是不同形式的沟通传播。“甚至当产品售出之后,售后服务也是一种传播”。基于沟通在营销与传播中的重要性,唐(E(舒尔茨认为“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二者密不可分”。[1]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使得品牌主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和全面。高效的沟通愈加使得营销与传播的概念趋向融合。余明阳教授将品牌传播定义为:“品牌所有者通过各种传播手段持续地与目标受众交流,最优化的增加品牌资产的过程”。[2]营销即传播,新的营销环境下品牌传播也有了新的定义。笔者认为,营销30时代的品牌传播就是生产型消费者将自创的内容通过泛自媒体与独立的精神个体进行沟通,以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二、营销30与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演进与变化

在以销售产品为目的的营销10时代,品牌传播的目标是引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以维护顾客关系为目的的营销20时代,品牌传播的目标是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和分享行为。在营销30时代,品牌传播的目标是在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和分享行为的同时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价值认同,使消费者与品牌,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一种价值关系。与之相对应,在不同的营销环境下,消费者行为模式也随之变化。

1898年,美国学者E・S・刘易斯提出了AIDA营销传播模式。该模式经过后来学者的补充发展为AIDMA模式,即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欲望(Desire)、记忆(Memory)和行动(Action)。该模式表明广告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然后引导他们产生兴趣,并激发消费者产生欲望,最终才能促成相应的消费行动。这也是营销10时代品牌传播效果产生的基本模式,品牌传播的最终效果是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本电通公司在2004年提出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正在从传统的AIDMA转变为具有网络特质的AISAS模式,即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搜索(Search)、行动(Action)和分享(Share)。该模式中两个“s”(搜索和分享)反映出新的营销环境下品牌传播活动对消费者行为变化产生的效果。在营销20时代,网络使消费者在对企业品牌传播的内容产生兴趣后的搜索和分享行为的发生变得便捷,企业品牌传播的最终效果不仅仅是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更会产生推动企业品牌二次传播的分享行为。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笔者认为:在营销30时代,消费者对企业品牌传播的反应模式已经演变为AIVSA模式,即注意(Attention)、兴趣与互动(Interest &Interaction)、价值认同(Value)、分享(Share)、行动(Action)。当消费者注意到品牌信息后,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品牌进行互动。互动的结果既可能是对品牌价值观形成价值认同,也可能是对既有品牌传播内容的分享或消费者原创内容的生成与分享。行动一方面指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另一方面也指消费者参与到品牌传播运动中去,进行下一轮的品牌信息的创作与分享。与营销10时代的AIDMA模式和营销20时代的AISAS模式相比较,AIVSA模式强调了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品牌价值观对消费者行为的整合能力。AIVSA模式下的消费者行为是一个动态往复的过程,该模式得以持续下去的核心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认同。

三、营销30时代品牌传播的新特征解析

(一)传播主体:Prosumer(生产型消费者)

在营销10时代,受传播技术和媒介的限制,企业品牌传播的方式相对单一,广告传播和销售传播是品牌传播的主要方式,广告公司和品牌主是企业品牌传播的主体。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手段的日益丰富,企业品牌传播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公关传播、事件传播、体验传播等新的传播方式层出不穷。在强调整合传播的营销20时代,能够整合各种传播资源实现一致性传播的专业化的营销传播机构取代了传统的广告公司,与品牌主一道成为品牌传播的主体。但在社会化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人拥有自己的自媒体,任何营销传播机构或品牌主都不可能控制这些自媒体的传播活动。因此,在营销30时代,品牌传播的主体是掌控自媒体的生产型消费者。

世界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2006年出版的《财富的革命》中首次提出了prosumer(产销合一者)的概念。所谓的产销合一者即是为了自己使用或者自我满足而不是为了销售或者交换而创造产品、服务或者经验的人。随后,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革命30》中也指出:“在参与化的时代中,人们在消费新闻、观点和娱乐的同时也主动创造他们。新浪潮科技使得人们从被动的消费者变成了产销者(生产型消费者)”[3]。可口可乐公司 CMO Joe Tripodi也曾明确提出了“从消费者被动形成对品牌的印象到消费者主动表达对品牌的感受”的新营销理念,强调与消费者合作共同创造品牌传播信息。甚至可口可乐的Facebook粉丝主页都是由消费者发起的。在营销30时代,借助社会化媒体,消费者能够创造出比品牌主页更多的关于品牌的信息,品牌传播的主体不是传统媒体而是自媒体,品牌真正的拥有者不是品牌主体而是消费者。

(二)传播内容:CGC

CGC(Consumer Generated Content),即消费者生成内容。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生成内容这一数字网络概念在营销传播领域的借用和演变。消费者生成内容强调的是消费者原创的与品牌或消费者有关的内容,为品牌网络传播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传播的内容通常由传播主体制作传播。在传统营销时代,品牌传播的主体是以广告主和品牌主为代表的品牌传播机构,品牌传播的内容由这些品牌传播机构创作或外包创作。不管传播内容的创作者是谁,这些内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为品牌主的意志服务。在营销10时代,品牌传播内容多以介绍产品功能特征为主,在营销20时代则在传播产品功能的同时,突出企业和产品的定位,维护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而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在营销30时代,品牌传播的内容已不再由传播机构主导生产,更多的是以消费者自创的娱乐性、公益性内容为主。

据用户创作内容(UGC)型业务研究专题报告(胡海波,2008)显示:UGC具有个性化、强调创意、弱利益驱动、内容的随机性四大特点[4]。消费者与品牌的价值关系由弱到强依次分为价值认知、价值认可、价值认同、价值共鸣四个阶段。要使个性化,随机性且不太受利益驱动的UGC为品牌传播服务,品牌主首先要使消费者对品牌价值产生认同和共鸣。这也与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营销30时代需要用价值驱动营销是相契合的。据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副总裁白长波估算,全球范围内有关可口可乐的在线内容中,10%―20%来自可口可乐公司,其它80%都来自网友。消费者对可口可乐品牌信息的创作和传播热情,从本质上说是源自对可口可乐品牌价值观的认同和共鸣。

(三)传播媒介:泛自媒体

在营销10时代,企业品牌传播的媒介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户外等传统大众媒体。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企业品牌传播中。在营销20时代,企业品牌传播的媒介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杂志、移动电视、网络媒体、触摸媒体等数字媒体。而移动社会化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企业品牌传播的媒介极度丰富。在营销30时代,品牌传播的媒介不仅包括了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还包括社会化媒体,手机APP等极具包容性的泛自媒体。

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最先提出自媒体概念。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传播途径。被媒体及营销业界称为“中国品牌营销第一人”的梁红军先生对自媒体的概念进行了延伸,提出了广义上的自媒体的概念――泛自媒体(Pan Self Media),即个人或组织在自己掌握的渠道上自己的信息。泛自媒体的定义涵盖了原来的自媒体概念,在整个范围上获得了极大的扩展。在社会化媒体中植入品牌信息,社会化媒体就是自媒体;将品牌信息生成二维码,二维码就是自媒体;在购物袋上印上品牌LOGO,购物袋就是自媒体。正如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即信息”,在营销30时代,一切能够传递品牌信息的媒介都能成为企业品牌信息的接触点,都是企业品牌传播的媒介。信息即媒介,信息即内容。

(四)传播对象:独立的精神个体

在营销10时代,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市场商品供给不足,消费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在这样的一个卖方市场中,品牌传播的对象是有相似的消费需求的消费者。面向大众化的受众的品牌传播是大范围标准化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为了扩大销量,品牌营销开始注重差异化,营销的对象是具有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品牌传播开始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选择不同的传播方式开展品牌传播,品牌传播的对象出现分化。在营销20时代,品牌传播的对象是有不同需求的分众。

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经营所面对的市场正日益转变为低信任度市场。菲利普・科特勒也指出,营销30时代消费者之间水平化的信任关系正逐步取代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垂直化的信任关系,消费者对彼此的信任要远远超过对企业的信任。因此,营销30时代的营销是消费者以价值为中心向其他消费者展开的营销,营销的对象是独立的消费者。与此同时,品牌传播也以品牌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展开,品牌传播的目标已经突破经济价值和顾客价值上升到社会价值,品牌传播的对象是相互独立的精神个体。这些精神个体虽相互独立,但又具有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品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者和追随者。

(五)传播效果:分享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在营销10时代,品牌传播是面向大众的一对多的单向传播,传播效果是一次性且不易测量的。广告界都赞同,广告费用的80%―90%是浪费的,但却不知道被浪费在哪里了。营销20时代的品牌传播虽开始面对分众进行一对一的双向互动,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品牌传播的效果依然没有得到改善。有了社会化媒体和生产型消费者的参与,营销30时代品牌传播的效果具有了分享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许多国内外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社会化媒体做了不同的定义,但这些定义中有一个共通点就是社会化媒体是一种型的媒体。以博客、SNS、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不仅是消费者分享个人信息和群体信息的渠道,同时也是他们比较和讨论品牌信息的重要场所。社会化媒体的分享性使信息的方式由B2C转变为B2C2C。品牌信息一旦引起了社会化媒体用户的兴趣,就会像病毒一样迅速扩散。

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为品牌传播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大数据技术对品牌传播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对庞杂的数据信息的掌握,而在于将这些原始数据经过专业化的处理后生成能够指导品牌传播的数据库。将物联网技术、LBS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相结合,为品牌传播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追踪全过程提供支持,就能极大地提升品牌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在针对性和精准性的基础之上,品牌传播的实效性也得到了保证。

四、结语

在营销30时代,随着消费者个人意识的觉醒和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泛自媒体的日益多元化,诞生了生产型消费者这一新的消费者群体。生产型消费者有强烈的表达自我的愿望,他们在对品牌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品牌信息的创作与传播。这种品牌认同主要表现在对品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泛自媒体和物联网、LBS、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品牌传播中的应用,使品牌传播的渠道更加丰富,也使品牌传播的效果更加具有分享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企业在了解了新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变化和品牌传播的新特征的基础上开展品牌传播活动,才能使企业品牌传播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唐・E・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2]余明阳,朱纪达 品牌传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第4篇:社交媒体营销的概念范文

广告营销的1.0时代:以产品为主导

1.1时代; 以产品性能为主导

社会背景:5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基本处于卖方市场阶段,具有优异性能、质量上乘的产品只要配以一定的广告宣传,销售就能获得巨大成功;

广告重点:产品本位广告,将产品的性能优势明白、准确地传达出来;

传播观念:典型的传者本位和产品本位,只要运用大众媒体(mass media)进行宣传,消费者就会被完全引导,接受传播的信息;

理论代表:罗素・瑞夫斯的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理论即“独特的销售主张”;

传播工具:电视、报纸、广播和杂志。

1.2 时代:以产品形象为主导

社会背景:50年代以后,市场营销观念兴起,取代传统的产品推销观念,企业注重研究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从产品、渠道、价格、促销等方面考虑企业的营销活动;

广告重点:力求一鸣惊人的创意方法和新颖富有吸引力的表现技巧,树立产品独特的品牌形象,注重消费者接受心理,以吸引和打动消费者,或激发消费者强烈的好奇心和购买欲;

传播观念:开始从传者中心向受众中心转移,塑造良好的产品品牌形象,满足消费者需求;

理论代表:大卫・奥格威的BI(brand image)理论,即“品牌形象论”;

传播工具:电视、报纸、广播和杂志。

广告营销的 2.0时代:以受众为主导

2.1时代:以受众需求为主导

社会背景:70年代后,在产品同质化、传播手段相似化的市场竞争状态下,只有精确分析消费者需求,在市场上准确定位才能成功;

广告重点:分析寻找目标客户群,根据目标客户群的特点确定相应的广告传播手段;

传播观念:由产品本位向受众本位彻底转变,从了解消费者开始制定广告策略;分众化传播的概念逐渐成为主流;

理论代表:艾・里斯和杰・特劳特的定位理论;

传播工具:电视、报纸、广播、杂志,少量户外大牌。

2.2 时代:企业形象与整合营销时代

社会背景:80年代后,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社会形象、企业形象,而不仅仅是产品形象,开始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广告重点:企业形象设计(CI)、企业视觉设计(VI)及品牌个性塑造;

传播观念:以客户为整个广告营销的中心,将广告和其他营销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传达给消费者;

理论代表:舒尔兹等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ntegrating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罗伯特・劳特朋提出的取代4P的4C理论,即客户(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

传播工具: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传统户外大牌。

21世纪:广告营销3.0的时代

3.0时代的特征

相对于20世纪广告营销模式而言,当代的广告传播模式已具备了许多显著特征,这些特征足以我们以一个全新的时代――3.0时代来命名它。当代的广告营销模式不能简单地以“以客户为中心”或“以传者为中心”一句话就能概括的,而是复杂的综合的带有显著时代特点的。

1)强调企业社会责任(CSR):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近年来西方国家企业界日益受到重视的一项营销功能,其重点是研究如何才能最好地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完善市场营销功能;

2) 自助互动:自助是指由一部分使用人利用一个平台信息,将之传播给另一部分人观看,作为中介的媒体,只提供传播平台,由客户自助式传播;互动是指传者和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而不是由传者向受众的单向传播;

3) 分众传播:将受众按不同的特征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

4) 高科技相助:运用高科技手段达到快捷、分众、和更富表现力的传播;

5) 多维渗透:不再依赖单一传播手段,而是利用多种途径进行传播渗透。

广告营销的发展呼唤3.0媒体

广告传播与营销理论、方式和渠道每个时代都在进步,但对应的载体――广告媒体却变化不大,依旧是传统的4大媒体为主,就算是一些风光无限的新媒体,也只是在考虑研究如何向受众强迫灌输广告上,依旧是单向灌输的概念;21世纪快速发展着的中国,呼唤着与时俱进的创新媒体的出现。

1)时代背景:

人们从以工作为中心逐渐转变到工作、家庭和休闲兼顾;

从被动接受媒体宣传转向有选择性吸收信息;

参与意识、自我意识变强;

传统媒体广告信息庞杂,单一媒体广告效果降低。

2)时代呼唤3.0媒体

3.0媒体是能满足广告营销3.0时代背景要求的媒体。

高尚居民社区是3.0媒体的理想选择,这是因为在一个走出家门后广告无处不在的社会里,居民社区是相对的广告净土;更为重要的是,你双休日和节日可以不去办公楼;不生病可以不去医院,工作繁忙可以不去商店超市;你也可能很少上网或看电影电视,但无论如何,你总得回家。

中国快告―3.0媒体的先锋

什么是中国快告

中国快告(原安康快告)是中国高尚社区快告网(China Express Media)的简称,由大贺集团和国家有关部委合作,在全国主要城市社区建立宣传媒体栏,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可做商业广告和公益宣传。

中国快告计划全国建设12.6万个栏, 覆盖全国主要城市高尚社区,建成后可覆盖2亿中高收入家庭成员。目前已开始安装地区有: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济南、青岛、郑州、苏州、杭州、贵阳等。

中国快告的社区传播功能

中国快告不是由一个单一的广告栏组成的,它是由快告网站、设置在高尚小区的媒体和小区营销活动三部分组成的。中国快告在小区中的传播将达到沟通、参与和教育的效果。

中国快告的传播功能

1)竞争利器:快速传播,即刻反应

2)商圈投放:精准覆盖,高效投放

3)科技相助:互动自助,大众参与

依托独立开发的无线传输技术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站或其他方式快速在中国快告栏上信息,与其希望要传达到的客户进行交易、祝福、祝愿等的交流,实现由大众参与的互动自助式传播。

4)公益宣传,塑造品牌――体现公司社会责任感

中国快告的公益宣传部分――安康宣传栏,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提供宣传内容,定期;安康宣传栏同时也当地城市及社区的公益信息;此外,中国快告还将利用国家公益项目优势,不定期与当地有关公益组织合作,在社区开展慈善公益活动。

5)社区联动, 细分再造

中国快告可以利用累积的社区资料,根据其收入水平、职业、消费偏好、汽车拥有量、年龄结构等对社区进行细分,有的放矢地开展广告营销活动,并在某些特性相似的社区,组织联动广告营销。

通过快告网站和LED 联播网,可从有形社区中形成网上虚拟社区,例如车友会等;从虚拟社区通过线下活动又可返回到现实社区;广告营销活动可以在现实社区和虚拟社区同时展开。

第5篇:社交媒体营销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微时代;市场营销;营销模式;转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市场整体变化的节奏加快,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结合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更为碎片化。“微博”、“微信”、“微商城”、“APP”等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兴起也昭示着“微时代”的来临,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

新的市场环境使得传统意义上粗放的市场营销推广方式很难满足消费者越加精细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于是“微营销”、“大数据营销”、“云营销”等一系列新的营销概念应运而生,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的转变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会更加结合时代动向。

1 “微时代”的营销模式特点

1.1 传播能力更强 “微时代”下,社交平台的用户数量呈现出滚雪球式的增长模式,成为了新的传播媒介。这些新的媒介载体使得企业营销信息能在短时间内大量覆盖,同时传播的范围也将随着受众的增加而大大拓展。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且更为简易便捷。

1.2 高交互性 通过社交媒体,个人或者企业组织可以与自己关系网络内的用户通过各种形式如文字、图像、视频等来交换信息并进行互动。[1]商家在进行营销时,与客户的交互过程不仅仅是信息的交互,更是一种情感的交互。这种互动过程往往能够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信赖感,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销效果。

1.3 低成本性 传统的营销方式往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于产品目录、说明书、包装、储存和运输,并设专人负责向顾客寄送各种相关数据,并且存在“一半广告被浪费”的风险。而“微时代”的营销模式的低成本性体现每一个环节,低成本的广告投入,低成本的用户信息反馈获得,低成本的舆论监测,低成本的粉丝集结。[2]并且由于信息基本能准确传达给移动终端的消费者,营销的性价比也随之提高。

1.4 形式多样化 “微时代”的营销信息以“短、灵、快”为特点,在一定篇幅限制内,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结合来展示营销信息,内容精简、形式生动、更新迅速。[3]多样化的形式更能快速引人注目,而在内容的设计上也更多是从消费者的兴趣点出发而不是为了“营销”而营销。

2 “微时代”的营销手段

2.1 整合资源全面传播 “微时代”的营销不仅仅依靠社交媒体进行传播,而是通过“三屏联动”来进行整合营销。三屏联动业务是指基于TV、PC、手机等多屏终端,提供视频、信息等交互式业务,以满足用户在不同终端便利地收看、使用内容的需要。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联动融合,使得营销信息全面渗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中,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2.2 精准化营销 目前的营销环境实质上是大数据与微时代的结合,基于用户的兴趣、社交、搜索、购买等行为的标签化的实时的数据,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能洞察目标受众,实现精准的定位营销,发展潜在客户。同时,企业通过多平台化数据的获取能够更加贴近和关心客户,采取更“个性化”的营销方案。

2.3线上线下一体化 企业通过移动互联网这一沟通平台,进行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将线下客户导流至线上粉丝,将线上粉丝引导至线下消费。如通过微博、微信或二维码进行营销活动,在线上与客户互动进而引导客户进行线下消费,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连接。

3 营销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泛滥。由于社交网络的范围之广,海量微内容迅速传播,加上微内容的极具碎片化、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既使得消费者难于消化大量信息,也增大了企业识别和整理有效信息的难度。

受众局限。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进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些新兴媒体平台用户将更趋于年轻化。社会化媒体的主要用户集中在中青年群体中,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广泛性,新的市场营销模式的受众存在一定局限性。

对技术和人才要求更高。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海量数据的挖掘与技术性处理对企业的技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营销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营销方法,并且能够灵活地加以运用和调适,以便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4 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4.1 优化互动形式与内容,以巧取胜 在互动内容的设计上,企业可能会更注重于创造和原创内容,即创造消费者感兴趣并与之相关的话题或活动,而在形式上完善信息反馈机制,使得消费者能真正参与讨论,让其与企业品牌或产品产生联系。在此基础上,可以培养客户忠诚度,同时赢得客户的口碑传播效应。

4.2 升级技术系统,跨平台合作 新的营销环境下,企业的营销需要完成基于不同机构和组织间的协作以及消费者需求数据的共享,同时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需要更为专业的技术系统。事实上许多企业仍缺乏拥有核心技术的数据收集及分析平台,这就使得未来企业同如阿里巴巴等专业提供大数据云计算服务的公司的紧密合作成为可能。

4.3 完善营销链条,增强营销效果 在营销战略上,使线上互动与线下经营联系更加紧密,构建一个涵盖产品、服务、渠道、品牌、促销、广告等更高效的营销链条。在营销环节的设计上,从引流到沟通到促销,企业会更加注重巧用心理,巧用方法,实现各类营销资源的整合和最优配置,全面培养从“生人”到“粉丝”的忠诚客户,增强营销效果。

5 结论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形态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市场营销模式也针对具体的市场情况进行了不断地改变与创新。全新的“微时代”社会媒体化环境,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的企业营销与网络、移动终端互动行销高度整合,将是一大趋势。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转换新的营销思维,才能不断应对新的营销环境带来的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武晋原.微时代的微营销策略解析[J].品牌(下半月),2015(03):19.

第6篇:社交媒体营销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市场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创新

一、绪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司越来越意识到,向新客户推销市场的最佳方式是利用他们当前客户的反馈意见。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交媒体等技术,市场营销不断变化。现在查找产品并在线购物更容易。公司发现,在客户的社交媒体上使用客户的存在可以成为在这种环境下销售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途径。当今社会步入网络世界,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

互联网连通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人们的生活,使语言、国籍、文化不再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壁垒。网络已经从最初的单人们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平台直接参与制作和内容,在网络上实现社交互动,通过内容的分享、创意等方式来塑造网络中的自我形态向使用发展至今天的双向交流,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网络时代,消费者聚集且活跃在网络平台之上,网络社群密度增加,其行为习惯与心理偏好都对企业营销决策方面的影响不可小觑。

伴随着社会化媒体功能趋于丰满,社会化媒体逐渐成为企业网络营销的主要集中阵地。微博、博客、SNS 社区、视频和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平台纷纷出现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彰显了网络时代企业营销的模式与方向变化。消费者网络习惯发生改变,参与感的增强使得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而更加倾向于主动参与。

国外对社会化媒体的研究起步较早,Antony所著的《What is Social Media》一书中最早出现“社会化媒体”一词,给出了其定义、特征和具体形态,认为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具有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和连通性这六大特征。并论述了典型社会化媒体的运作方式。之后国外针对社会化媒体的文献研究主要可划分为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的研究、社会化媒体用户的研究以及社会化媒体营销相关方面的研究。在国外文献中,主要认为社会化媒体将实现整合化、多样化、消费者自主化的发展趋势,因而消费者将更多地影响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分析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国内在社会化媒体及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方面起步相对国外较晚,国内学者张哲对于社会化媒体的界定主要包括博客(Blog)、维基(Wiki)、论坛(BBS)、社交网络(SNS)、播客(Podcast)、微型博客(Twitter)、内容社区(Content Community)7 种形式。国内针对社会化媒体的研究认为其将具更大的包容性、整合性,通过电视、网络、手机“三屏联动”的营销趋势也将很快形成,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社会化媒体营销

社会化媒体营销是一个外来词汇,英文名 Social Media Marketing,简称 SMM。就是利用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微博等媒体平台进行营销、销售、公共处理和客户服务维护及开拓的一种营销方式,做到宣传企业品牌与产品,吸引争取客户并实现产品销售。目前比较普遍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方式有论坛营销、博客营销、问答营销、视频营销、微博营销、微信营销。

(二)社会化媒体营销特点

首先,社会化媒体营销客户群体精准度定位较高。

其次,社会媒体营销互动特性缩短企业和用户的距离。

第三,社会化媒体营销方式具有多样性。

第四,社会化媒体能够加速口碑传播,提高顾客忠诚度。

三、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

(一)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

社会化媒体营销创新,在本质上脱离不了传统的营销方式。在学者提出的营销理论基础上,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角度,进行组合分析,系y梳理为PCCP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PCCP中,社会化媒体营销所涉及的营销要素分别如下:

产品(Product))在社会化媒体中,产品代表的层面被丰富化,首先,产品包含了企业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以及与其相关的所有产品信息;其次,产品与企业本身的形象融合为一体,即,产品即代表了企业,企业既是产品。

消费者(Customer))在社会化媒体中,消费者这一概念,从个体层面上说,是指存在于市场中的每一个消费单元,通过社会化媒体的聚合力产生群体营销,在一个个独立的消费者单元之间建立起信息通路,从而产生了虚拟的群体组织;从信息产生的层面,消费者是市场需求及产品反馈信息的产生来源和接受对象。

沟通(Communication))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中,沟通指的是借助社会化媒体,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沟通!交流和互动,通过这些活动,产品信息!企业品牌理念及消费者需求等相关营销信息实现了有效而充分地流动,从而达到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目的。

渠道(Place))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中,渠道与消费者类似,具有双重概念。从个体层面,指的是企业所拥有的各种线上和线下的渠道实体本身;从功能层而来说,社会化媒体本身就是企业所拥有的渠道之一。

(二)PCCP策略分析

1.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根据市场营销学理论,消费者的购买过程由以下五个阶段组成:产生需求一信息收集一选择评估一购买决定一购后行为,他们分别对应:需要产品一了解产品一挑选产品一购买产品一评价产品(或购后服务等)在这个五个阶段中,社会化媒体对信息收集,也就是了解产品这个阶段的影响重大。

在社会化媒体的时代,“个人来源”和“经验来源”则以UGC的形式,通过网络开始大行其道,是为“网络分享”和“网络口碑”根据“社会认同”的群体影响力理论,个人在群体中存在从众心理,人们倾向于认为他人比自己更加了解所处的情况,他人的行为也总是合理和正确的,因此个人会做出和他人一样的行为,以获得群体的认同,这种效应就是“社会认同”于是消费者们更倾向于相信那些买东西的人说的话。

这些“个人来源”和“经验来源”的信息主要通过即时通信工具,交易社区和其他社会化媒体呈现,再经过搜索引擎对社会化媒体的抓取实现了对“个人来源”和“经验来源”的信息汇聚,从而扩大了其权威性和影响力。比如淘宝网设置的用户评论等。

2.沟通与融入,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对话式营销”

利用社会化媒体,企业具象为一个社会化媒体“用户”并以这样的身份与消费者进行对话式交流,实现充分的沟通与互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与消费者建立朋友关系。社会化媒体营销通过直接,亲和的沟通形式,试图重新建立与消费者间良好的信任关系"它使企业能通过逐步融入自己消费者的人群当中,这时企业站在了与消费者沟通的对面而不再是对立面,它改变了传统营销中消费者被动地接受营销轰炸的状况,使企业能与消费者建立一种双向的!互动的沟通渠道,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淡化传统营销中企业与消费者间那种较明显的功利性的商业关系,让企业与消费者重新建立一种较为朴素的“人际关系”。

3.PCCP与4P,4C传统理论相比较

4P理论以产品策略为基础,制造商决定制造某一产品,随即设定一个弥补成本并获得最大利润的价格,经由其掌控的配销渠道,将产品推向市场,加以“促销"因此,传统营销策略组合对企业的销售产生重大影响,其目的在于如何将产品卖出去,而就社会化媒体营销而言,若利用4P理论进行分析,无法涵盖社会化媒体营销对于用户需求及社会化关系建立维系等营销策略的关注。

4C理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注重资源整合,建立企业形象,通过双向的关系传播,与用户实现沟通,但有可能会误导企业过分重视用户需求,而忽略产品本身或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且4C理论过分停留在需求层面,对于营销下游诸如渠道和推广的关注过小“利用4C理论解释社会化媒体营销,则会忽略企业对于产品和企业品牌传播的关注以及企业对于客户关系的重视,而只能关注用户需求及有效的市场互动”。

第7篇:社交媒体营销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特点;营销创新

一、管窥新媒体

对于新媒体的概念我们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出现,着重与以前没有时的状态作出对比;二是影响,强调新媒体的出现是受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影响。具体来看,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都被新媒体充分运用,并以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或者宽带局域网以及卫星等各种方式为渠道,利用终端系统如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将信息和娱乐服务传播给用户,实现了信息科技与媒体相关产品服务产业的良好契合,从而推动了信息化时代下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进化。从市场和商业运营的立场出发,我们把当前的新媒体划分为网络电视、电话广播、移动媒体和数字电视这样四大类。

新媒体主要具有以下的特点:

1、高度的开放性

由于技术水平上的限制,传统媒体无法给消费者提供大量的信息,因而,企业对于自己能为消费者提供的信息往往作出严格的控制。换句话来说,尽管企业已经加大了产品信息对消费者的重复和传播力度,但是消费者仍然不能很好的了解企业。新媒体的出现则使这一现象出现了大的改观,互联网等渠道和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的不断丰富使得每一家企业都能够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等的相关信息快速的传递给用户,使企业的形象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

2、强烈的互动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互动性是它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传统媒体下,消费者接受信息时是被动的,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腾飞社会消费方式日趋丰富多样,消费者也变得更加理性成熟,对于传统传播方式来说,它的效用已经大打折扣。现今时代,对于信息的选择消费者已经充分掌握了主动权,盲目被动接受广告的的单向传播方式已经逐渐被抛弃,他们希望能够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互动,并且不满足于对企业产品的了解,更多的想要参与其中,对相关产品和服务提出自己的建议。而新媒体中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这样一个沟通的平台,使得双方的沟通方式发生的质的飞跃。

3、多样性

新媒体的展示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当今时代,新技术在互联网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迅速的推广,对于新媒体来说,可采用的广告形式变得愈加丰富和有趣,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形势,寻找适合做广告的媒体已经不是关键,更重要的是去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媒体空间。在当前阶段,大致有三种媒体空间可以建立:一是专家空间,可以展现专业知识和信息;二是激发空间,能够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并受到鼓舞;三是授权空间,主要是给予顾客权利去创造自己感兴趣的空间。

4、及时性

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传统媒体的沟通方式大多为单向沟通,因而信息的滞后性不可避免。而在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下,新媒体可以帮助实现用户之间的互动联系,加强了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并可以及时受到用户的反馈信息,加强坦诚的互动交流和联系,不仅在第一时间准确把握了市场信息,同时建立了与客户之间的相互信任。

二、浅谈新媒体下的营销创新

纵观最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新媒体的发展势头强劲,这个平台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同时更多企业寄期望于通过这样的平台将更多潜在的购买人群抓到手中,因而新媒体的营销创新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曾经了一组数据,显示了我国互联网的个人消费总额在快速增长,而网络广告市场以令人吃惊的速度不断扩展规模,长势惊人。在这一阶段,营销创新在新媒体的促使下对市场营销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首先,在新媒体的推动下企业的营销观念在不断发生转变。虽然在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中也注重了消费者的中心地位,但在实践过程中企业对营销过程的控制力往往被放在首位,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信息的获取是被动的,企业真正掌握着市场的主动权,企业往往无法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来提供合适对路的产品与服务。而新媒体出现并获得广泛接受和应用后,市场的主动权逐渐被消费者获得,他们抛弃了利用传统媒体被动获取信息的方式,增强了与企业的实际互动和交流,并使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在消费活动中获得及时的表达。这样的变化对于企业转变自己角色,充分认识到消费者的重要地位并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为其提供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新媒体推动了营销手段的不断创新。在传统的营销工作中,往往注重产品和渠道的导向作用。若以产品为导向,则营销者更加注重品牌的营销,想要以此来控制市场。但是,随着如今传统营销方式效用的不断降低,当今每个消费者每天的广告接收量与十年前翻了几十番,随着争夺消费者眼球的公司和广告的不断增加使得消费者手中的主动权不断增加。若以渠道为导向,则要注重通过加强渠道建设的方法来控制市场。但是,只有在快速消费品和零售等涉及面较窄的行业比较适合使用传统的渠道营销方式,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财富不断年增加,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而新媒体应运而生,使得消费者获得了更多的主动权和控制权,而媒体的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营销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适应了这一变化带来的必然要求,新颖的广告形式和营销方法诸如反向沟通、互动体验和口水传播、精准传达等获得不断的发展。新媒体下营销方法的创新应当坚持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与消费者建立良性的关系循环并致力于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举例来说,星巴克运用新传播理论,树立为消费者服务的经营理念,提高消费者在店里的愉悦度和舒适度,因而在几乎没有什么推广的情况下却获得了大量消费者的喜爱。

三、结语

在现今阶段,新媒体对市场营销产生的影响还远远不足够。以美国为例,2009年因特网在广告收入中只占有百分之六的比例,而我国2010年网络广告收入在全部广告收入中仅占有百分之二的比例。企业对新媒体的完整认识还不足,因而相应的营销创新理念力度还有带发展。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明确,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新媒体的发展潜力是无穷的,而新媒体的营销创新也必定会促进当今经济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社交媒体营销的概念范文

因此,对于企业家、老板和所有营销从业者而言,设计营销的时候,不再是要去讨好媒体记者,而是讨好一万人在社交媒体上去发声。这成千上万的用户会影响谁呢?会影响微信的公号,他们会非常快速的跟进,如果发现有十几个公号来跟进,传统的网站就会跟上,然后再返回来影响成百上万的用户。

笔者从事营销概念出身,对别人造的概念不感兴趣。互联网是对现实生活的模拟和追进,我认为移动新媒体时代的营销,只需要真情本意的表达即可。笔者创建的公司很少做热点营销,春节前夕我们做了一次表达。40个小时后,仅微博平台就被转载了1010次,其中我的个人账号被转发了454次,这就是新媒体的威力。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2014年中国13.62亿人中手机注册人数已经达到12.4亿人,渗透率达到91%;中国拥有7亿的智能手机注册用户,每天手机上网超过4小时以上的达36.4%,在线应用中的第一名就是“即时通讯”。

根据《InMobi: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洞穿报告》,移动互联网已经在娱乐、信息获取和沟通这三大应用领域全面超越了个人电脑网络。移动社交媒体凭借大数据、传感器、LBS定位技术、NFC近场通讯技术和在线支付系统等科技支持,消弥了人类沟通互动和商贸交易的时空障碍,建立起“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企业与消费者”、“网络”与“传统商业”之间崭新的对话机制或协同机制。“无处不联网,处处皆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

移动社交媒体,这种以科技为内核,兼具通讯、娱乐、社交和媒体功能的新生物,展现出极其蓬勃的生命力,并彻底颠覆了企业营销信息的传播模式。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其核心价值在于“供需一体化”。一方面,通过移动设备和APP将需求信息以极高的效率精确地传递给供应商;另一方面,将企业产品和品牌的信息传播给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前者依靠互联网天然的传播属性,后者则体现出营销信息的传播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移动社交新媒体对企业营销信息的颠覆,笔者总结为四点:互动颠覆了自上而下、碎片化颠覆了集中式、社群化颠覆了一盘散沙、自产自销和产销融合颠覆了产销分离。见下图。

一、互动颠覆自上而下

移动社交媒体最核心的特点就是“互动”,而互动的本质又是平等。传统营销的传播模式是由内而外的线性思维,首先提炼企业想要表达什么,然后自上而下地传播出来。没有反馈和沟通,效果当然越来越差。而互动则是即时反馈,随时更新,不断迭代,追求最精准和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传播方式。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没有互动和参与就没有营销。

二、碎片化颠覆集中式

之前传统营销的传播节奏或者是“晚上8点的黄金时段”,或者是三大门户网站,都属于集中进攻性的。但移动社交媒体撕裂了受众的时间。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上线。当然有所谓的饭后睡前等时间节点,但整体上碎裂的零零碎碎、毫无规律可寻的触媒时间,消费者注意力的碎片化直接导致媒介影响力的碎片化,这简直令传统营销束手无策。

三、社群化颠覆一盘散沙

传统营销的传播对象是万千个人组成的“一盘散沙”的大众,更是个人。传统营销的传播策略相当简陋和粗糙,对受众的界定中,只有年龄、薪酬、职业、爱好等简单的特点画像。

而移动社交新媒体时代的受众则完全不一样。他们已经强大到组建自己的“兴趣帮派”,如微信群等。这种非正式组织联系紧密、相互信任,有所谓的意见领袖,但根基脆弱,随心而动,说退出就退出,说解散就解散了,且群与群之间没有管理,很难将一个营销内容从一个群有效率地洞穿至另一个群。传统营销的传播,以个人当作大众,而移动社交媒体时代,必须以无数个小群体作为传播目标,需要完全不同的打法。

小米手机2011年的销量为21.5万台,2012年为719万台,2013年为1870万台,2014年为6000万台,2015年预计突破1亿台。小米通过出色的论坛、微博和互联网营销,营造话题和事件,以极低的成本将小米网做了起来,而小米网自身手机的销量占所有销量的70%,成为继阿里和京东后的第三大电商。这种全力以赴做自媒体的策略,完胜一盘散沙的传统营销。

四、自产自销和产销融合颠覆产销分离

传统营销是企业和厂商作为营销动作的发出者,如同打猎一样,消费者都是“猎物”的角色。企业自己生产“弹药”(营销内容),通过传媒(电视、报纸、杂志等)发射出去,中了枪的消费者才会购买企业的产品。

而移动社交时代,微博微信等平台并不自己生产内容,内容需要用户自己生产、相互消费。企业其实是被排除在外的,而既然受众的注意力都开始归集至此,企业无论如何也必须掺和一把。但自己生产“弹药”的事,确实可以逐渐减量省下来了,而要借助受众的口,去曝光自己的品牌和卖自己的产品。也就是王晓峰总经理所说的从正三角(厂商、媒体、用户)变成倒三角(用户声音、影响大号内容跟进、普罗大众)的传播模式。

小结

如今的信息传播不再是自上而下、集中式、一对多的、单向线性传播;取而代之的是互动化、碎片化、生态社群化、多对多交叉的、传播与生产合二为一的立体式网状传播。

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是典型的传统媒体人转型新媒体的例子。他详细解释过两者之间的区别:“传统媒体是‘内容――渠道’之间的二元博弈;自媒体是‘魅力人格体――运营平台’之间的二元博弈。推动转型动力在:媒体作为信息渠道的价值在互联网冲击下不断贬值。传统媒体的价值枢纽是内容,自媒体价值枢纽是人格魅力;传统媒体影响力在于受众规模的扩张,自媒体的影响力在于应用场景的契合。”

传统媒体是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是由专业的战略咨询、品牌咨询、广告创意,逐层落地,最终海陆空齐头并进传播给亿万受众;而移动社交媒体是多对多交叉影响,点赞、加粉、转发、评论,圈层式立体传播。传统媒体是一对多的传播方式,是大生产、大流通、大传播的必然产物;而移动社交媒体,每个人变身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三位一体。

传统媒体的传播是“我说你听”,而“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则是首先得让别人主动谈论你,正如“三个爸爸”的创始人戴赛鹰曾经总结过:“一个信息要想被大家知道,必须具备很强的评论、转帖能力。”你必须具备极强的“话题创造能力”,才具备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的前提。

就像农夫山泉的钟一样,你要善于挖掘和借势新闻点,正奇并用,创造社会舆论涟漪,获得更高的曝光度和品质口碑。其次,你的话题信息要在关系链里流动起来。这是至关重要的。

第9篇:社交媒体营销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社会化;模式创新;社区经济;粉丝经济;口碑营销

随着社会化、电子化、网络化的现代社交软件的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需要积极对群体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以及行为心理进行分析,形成了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络模式。社会化电子商务主要是针对群体化的消费者的集体行为进行梳理与分析,通过对于社交媒体中产生的消费行为的偏好与群体化消费过程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合理有效地进行市场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营销计划以及消费行为管理方式,实现对于消费者的整体性的把握。社会化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将会极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以及市场把握能力,同时也对企业的社交媒体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1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的理解与认识

在做好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之前,首先应该要深刻系统地将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科学地将电子商务社会化的理论进行区分。只有正确理解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才能提高对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全面认识,才能有助于我们对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创新,也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化电子商务过程的管理,从而提高社会化电子商务过程的质量。1.1主要的经营管理目标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通过对于社交媒体的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合理地进行一定的广告宣传与广告定制性推广,从而实现对于市场行为的控制,其中主要的就是需要进行社会交际过程,通过对于传交互性信息整理,进行社交媒体情况下的社会交流活动,其中穿插一定的营销活动,其经营的主要目标是对社交媒体的运行与控制,营销行为只是其中的附带产品,应该积极的重视对于社交媒体的科学化引导与控制,从而实现对于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影响力的扩大,进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1.2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主要是间接性的,企业几乎不直接进行营销信息的强制性扩展,而是通过一定的社交群体中的意见领袖进行间接性的传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弱化,将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与消费者之间的消费行为,通过对于社交媒体的使用与相关社会活动联系起来,不直接与商业活动挂钩,通过社交群体性融合的心理,实现对于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扩展,从而提高企业对于市场的把握能力,也是对企业的消费体验以及消费引导提出新的方法,也在这样的过程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对等而且无直接的利益关系,促进消费行为的自由化发展。1.3对于消费者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在进行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的探讨时,离不开对于消费者的信息的收集,其中主要对于社交媒介中的热点进行收集与整理,对于社交媒体中的消费者行为信息的分析与整理,需要进行对于消费者基本信息的掌握,其中主要是消费者的社交群体以及社交偏好,通过对于社会化、网络化、阶级化的消费者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从而得出消费者的社交需求以及产品需求,从产品体系以及服务体系中,改变消费者的日常消费行为,进而实现对于消费者基本信息的全面掌握,从而实现对于社会营销战略的制定与修正。1.4产品体系以及营销体系在进行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的市场活动时,企业所关注的产品体系以及营销战略规划,将会直接的受到消费者的社交行为的表现而变化,不再是企业制定营销战略然后实施的模式,将会转变成为首先是对消费者的社交行为以及社交心理的分析,进行合理化的引导与输出,从而在通过产品或者服务信息的展开,从而实现对于消费者的行为的规范,引导社区性经济以及市场行为的出现,将会使产品体系以及营销计划的建立全方位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尤其是负面信息的影响。1.5企业的价值链体系对于企业来说,社会化电子商务的产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价值链的形成,从以前的关注个体性的消费者的市场行为或者是促成个体性的消费者的购买活动,转变成为关注消费者所在的社会关系网。通过对于社会化的市场活动的合理化正确化的引导,进而实现对于整体社交群体的市场占有。不仅是对于个体消费者的市场行为促成,更重要的是要保证企业在产品与服务传递过程中对于消费者的感受上的提高,才能提高企业的在社交团体中的产品形象,也才能更好地实现对于集体性的消费群体的整体化接纳与消化,才能保证企业能够进行有效的社会化电子商务活动。

2对于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

在充分认识到了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基本相关概念之后,通过对于消费者行为以及电子商务体系的认识,才能从不同的方向进行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也才能更好地做好社会化电子商务活动。不仅进行合理化的市场行为的引导,还可以进行科学化的市场战略的调整,制定有效的市场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对于社会化营销群体的整理与控制,也让才能提高企业的电子商务的质量。2.1社会化营销理念的深入,促进对消费群体的管理企业应该积极的强化对于社会化营销活动的认识,不仅需要在电子商务模式的架构下提高相应的重视程度,更重要的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落实社会化营销理念,不仅需要学习先进的社会化营销的理念基础,更需要进行社会群体性经济因素纳入到企业的市场战略的制定,提高企业对于目标消费者群体性管理的重视,提高企业对于消费者的个体方式的了解以及群体性市场行为的引导,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对于目标消费者的全面掌握,更可以形成强有力的粉丝经济。2.2优化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促进社会化电子商务盈利能力的维持与增长在进行现代的电子商务管理的时候,应该积极地进行企业产业链的调整以及产品体系的优化,不仅需要进行科学化的企业管理活动的流程再造,同时还应该积极地进行企业市场行为目标的制定。在进行社会化的市场营销活动的时候,不能单纯地追求及时性的市场利益,应该积极的扩大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持续盈利能力的维持,应该积极制定相关的市场考核制度,弱化对于某一些产品的短时间利益的追求,强调集体化、跨时间盈利能力的提高,只有将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长效的提高,才能更好地维持社会化的电子商务行为,也才能更好地做好电子商务市场。2.3保障企业对于消费者信息的全面掌握,挖掘消费者的信息的指导性任何市场行为的产生都离不开对于消费者信息的全面掌握,企业应该积极地进行消费者相关信息的整理与收集工作,不仅需要在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基本日常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更要在职能化的社区网络如蘑菇街等消费者群体性的网站中收集与整理消费者社交偏好、社交领袖与消费能力等,挖掘消费者基本信息中所蕴含的市场需求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使用,提高企业对于消费者的基本信息的全面掌握,不仅需要的是量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于信息所包含的市场潜力的挖掘,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做好创新工作。2.4强化消费者的行为与角色,积极地开展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在进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时候,应该积极的梳理消费者的社会交际地位的信息,总结出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以及社交媒介中的角色信息,积极的以企业的身份进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强调社交功能的使用,而不是单方面的对于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宣传,应该是以社交职能为依据而进行电子商务的创新。应该积极的掌握消费的角色要求,然后以针对性的角色服务定制,实现对于消费者的基本消费情况的引导,创新的重点就在与对于消费者的角色信息的理解,提高与角色相对应的产品输出。2.5强化对于社交媒体的利用,强化扩产业链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企业要做好对于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尤其是对于社会化背景下的创新,应该积极的使用与了解社交媒体的基本功能以及相关的服务体系流程,企业应该积极地寻求与相关媒体的合作,尤其是对市场行为影响大的媒体如支付宝、蘑菇街等社区性电商平台的合作,通过相关的定向广告以及推荐信息的使用,提高企业对于目标消费者的定向性宣传,加强跨产业链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重点是建立起以企业为中心的社交社区,提高对于产品与服务体系的讨论热度与搜索热度。2.6建立起企业掌握的社交品牌,树立营销过程中的社交偶像对于社会化电子商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对于社交偶像或者意见领袖的社交意见,企业应该积极的树立企业自身的意见领袖,建立起企业自身的社交品牌,积极的建立起以企业为中心的社交社区,保障企业在社会化的营销过程中对于社会化的意识走向的把握,进而实现粉丝经济与社区经济的增长,实现对于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创新,而侧重点就在与自我社区品牌的建立与维持。

3结束语

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越来越走向群体化与社区化,由于相互之间交流的需求以及集体归属感要求,使得企业必须进行社会化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重要方向就是在与社交品牌与意见领袖的树立,以及现代化的社会化电子商务理念的深入,挖掘消费者的基本信息,引导消费者的意见走向,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创新,也才能更好地实现对于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企业的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高峰.基于第三方信息咨询服务的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15.

[2]黄鼎.我国社会化电视商务生态圈的竞争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3]李洁娜.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用户信息行为理论[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4,3.

[6]章剑林.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7]陈莎.社会化电子商务网购信任信息影响因素及信任对口碑传播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