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行业研究背景范文

医疗行业研究背景精选(九篇)

医疗行业研究背景

第1篇:医疗行业研究背景范文

关键词停课不停学互联网+肿瘤学研究生培养整合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整合医学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和必由之路,基于整合理念的医学教育是培养胜任未来医学模式优秀医师的前提。本文结合线上教育经验,探索如何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将整合医学理念融入肿瘤学研究生教学中,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

1“互联网+”背景下肿瘤学研究生教学模式

互联网+教育”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互联网方式,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变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辅助、服务学生学习从单向“满堂灌”向注重互动的“翻转课堂”转变。其优点包括:第一,教学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第二,教学的方式更多样化;第三,教学更内容丰富;第四,教学评价更趋科学化。

“停课不停学”期间,各高校应急走上了全面线上教学,催生出新的教育形态,推进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迭代更新,促进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在线课程发展。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为研究生教育。互联网对肿瘤学研究生培养的影响是深刻的,多方位的。“互联网+”背景下肿瘤学研究生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措施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2整合医学理念与肿瘤学研究生教育

2.1整合医学理念的概述

整合医学是从人体整体出发,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有机整合,最终形成新的医学知识体系,为患者提供最优治疗方案,提高疗效。整合医学的提出旨在解决医学发展过程中专业学科划分过细,知识碎片化所带来的诊疗繁琐和局限性问题。在此背景下医学教育模式也要随之变化,培养学员整体观、全人观的整合理念成为未来胜任整合医学实践的基本要求。

2.2整合医学理念融入肿瘤学研究生教育的实践

为探索肿瘤学教学新模式,针对肿瘤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与学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构建肿瘤学研究生在线开放课程—《消化系统肿瘤—基础与临床的整合》。本课程联合哈尔滨医科大学顶尖师资力量,按整合医学的模式对肿瘤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提供全面化、专科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课程安排。从消化系统肿瘤这一整体出发,将各个消化系统肿瘤疾病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有机整合,从器官的产生讲至癌症的流行病学特征,从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讲至内科的用药处方,更包含了最新型的放射治疗手段以及中医中药治疗方案,形成完整的肿瘤教学知识结构,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肿瘤学临床思维,促进知识的整合和应用,增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2.3整合医学理念融入肿瘤学研究生教育的意义

整合医学的整合观,是从人体生命的整体出发,把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整合,把弄得支离破碎的医学知识整合起来,形成新的医学知识体系。整合医学是新时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创新性地将整合理念应用于肿瘤学研究生教学,是提高肿瘤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国肿瘤学研究生教学形势严峻。肿瘤学研究生的培养涉及知识面广,专业性强。我国肿瘤科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本身存在很多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全方位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及耐受程度,制定合適治疗方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时,单一学科的专业知识需要与其他学科专业领域的知识进行交叉融合,所以对于整合医学对于肿瘤科临床工作至关重要。

3总结

第2篇:医疗行业研究背景范文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迅速发展, 医学领域分科更趋细化和专业化,专病专医、 专病专护势在必行。[1]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跨专业合作是加强卫生系统和提高人类健康的重要战略[2]。跨专业合作能从多方面促进医疗服务, 包括改善患者结局[3]、 提升员工满意度、[4]节省成本与提升效益[5]。为了能更好的促进我科医疗护理水平的专业化发展及深化医护合作,2014年1月起根据本肝脏外科特点和医疗组的分组,护理组分为“肝脓肿专病护士”、“肝癌专病护士”与“肝移植专病护士”。并先以“肝癌专病护士”与“肝癌专病医生”组成专病医护小组,形成的医护协作新模式,让专病医护小组共同培训、共同查房、共同进行病例讨论及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制定等,从而形成医师、护士合作的良好氛围,使医护患沟通无障碍,保证了同质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整体医疗团队的满意度,同时提高了专病护士核心能力、拓宽知识结构、树立护士威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叶切除术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愿意接受肝叶切除手术治疗方案进行干预治疗。本研究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1例,其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的年龄为53~7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75±3.26)岁;而对照组患者11例,其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4例,患者的年龄为54~7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74±3.24)岁,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得知,他们之间无明显性差异,具有对比性意义。

1.2 方法

本研究所选病例患者均愿意接受肝叶切除手术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完毕后,对照组患者实施护士与临床医生分开、各自查房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而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专病医护小组合作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详情内容如下:详情内容如下:①首先,建立肝癌专病医护小组,并且设立组长,组长由肝癌专病医师担任,护士长担任该组医护协调员工作, 必要时参与现场会诊或讨论。其中2名肝癌专病护士是在本专业工作15年以上具有本科学历的主管护师,肝癌专病护士主要负责肝癌病人的日常护理担任肝癌组责任护士及本科室肝癌教学工作,对低年制责任护士提供持续的肝癌护理业务指导。②肝癌专病小组邀请麻醉师及ICU医护人员共同参与肝癌病例讨论;共同开展专科培训,邀请肝癌领域专家进行授课,并将无缝服务理念、快速康复理念融入肝癌治疗护理之中。③肝癌专病护士在循证护理查房时及制定患者阶段性护理计划向专病医生了解患者治疗进展,肝癌专病医生对护理计划提出可行性建议,使护理计划与医生的医嘱行为及患者现阶段出现的护理问题保持一致与同步。④专病护士每天与专病医生一起进行1~ 2 次查房, 并建立查房记录本,查房时专病护士将患者最新情况及患者感受及时反馈给医师,逐步加强医护和患者三方的沟通和交流。⑤肝癌专病医护组共同进行对肝癌病人电话随访,专病医护小组对出院患者用药、身心状况进行了解,并对其活动、饮食、药物进行指导。⑥由专病医护小组组织开展肝癌病人的座谈会,让患者与该手术成功病例多交流,从治疗和护理方面进行经验分享, 使患者精神上得到支持与鼓励,增强治疗信心,并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与辅导。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通过电话随访以及到患者家庭访谈来了解患者对本次护理活动的总满意程度,由此为本研究结果提供一定的有力依据。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5.0软件统计包来处理、分析,并且应用卡方来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当P

2 结果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后,在专病医护小组合作模式干预背景下的观察组患者,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满意率为90.9%,而在传统普通模式干预背景下的对照组患者,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满意率为63.6%,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该护理模式背景下,其生活质量得以有效改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也较优越于对照组患者,可见,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总满意率(N/%)

注:P

3 讨论

1 . 专病医护小组合作护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患者总满意程度

通过此次专病医护小组表明,专业化的医护合作是提高医疗水平的基础,能为患者康复提供可靠保障,护理计划与医嘱行为一致,加强了患者对服药、康复活动、饮食、生活方式的依从性[6],与患者沟通时有更强的针对性、更准确、直接、有效,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其专病护士的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2. 专病医护小组活动加强了医护合作

开展专病医护合作小组活动一年多的实践证明, 通过共同培训、共同查房等医护沟通机会增多,[7]日常护理中由于医生与患者接触时间较少,护士每天与患者密切接触,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药物反应、治疗中的问题以及患者的心理变化了解最清楚,专病护士可以及时准确的为专病医生提供患者近期的动态信息,提高了医生对护士的信任度[8]。

3. 通过专病医护活动,激发了本科室护士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护理质量与专业技能,提高护士职业成就感,促进了护士核心能力的提高,[9]有利于学科的发展。

第3篇:医疗行业研究背景范文

摘 要 目的:探讨普通人群对青光眼认知度的影响因素,为青光眼知识宣传和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21名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青光眼认知度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性别、教育背景、医疗相关职业从业史、近视史、家族史、眼部就医史为其主要影响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教育背景、医疗相关职业从业史、家族史和眼部就医史是影响青光眼认知度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教育程度较高、家族中有青光眼患者、有近视史和眼部就医史、有医疗相关职业从业史的患者对青光眼的认知度更好,对近视眼患者、低教育程度者、无医疗职业背景、家族中无青光眼患者、未进行过眼部治疗和检查的人群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关键词 青光眼;认知度;普通人群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01

Analys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examination people on glaucoma cognition

LIU Ting-hui,ZHANG Zhong-hua

(Yantian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08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fluence on glaucoma awareness factors,to provide the clinical basis for the glaucoma awareness and prevention.

Methods:821 peopl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2-August 2013 in my courtyard examin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for glaucoma awareness questionnaire,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un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logistic 2 test and multivariate.

Results: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n cognition include:gender,education background,occupation,medical related knowledge,from history,history,family history of myopia,eye history.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education background,medical knowledge,occupation employment history,family history and ocular history w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factor influence of glaucoma awareness (P<0.05).

Conclusion:The higher level of education,family in glaucoma patients with myopia,eye on history and cognition of medical history,have better glaucoma medical related occupation employment history of the patients,to patients with myopia,low education level,no glaucoma patients medical occupation,family background,not a eye treatment and examination people need to 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Key words Glaucoma;Cognition;Ordinary people

青光眼是由于眼压高或眼压持续升高造成的一种组织和视功能损伤性疾病,会造成患者视力下降、视野减小甚至失明,是致盲的主要病种之一,青光眼导致的损害和伤害是不可逆的,因此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1]。我国约有900多万青光眼患者,加强青光眼知识的宣传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对青光眼进行重视,学会识别和尽早发现青光眼并进行及时治疗,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青光眼带来的不可逆伤害[2]。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821名在我院进行综合体检的普通人群进行青光眼认知情况和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为青光眼认知情况以及如何进行疾病知识宣传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21名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进行入职体检、公司体检、学校体检、老年人体检等普通人群。其中男433名,女388名。年龄20~67岁,平均(39.23±12.73)岁。入选标准:(1)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年龄≥20岁。(3)无重大精神疾病、意识不清和交流障碍问题。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问卷 采用我院对青光眼认知情况的自编问卷,参考相关文献后确定问卷中涉及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月收入、医疗相关行业从业史、全身疾病史、近视史、家族史、眼病就医史等9个可能影响青光眼认知度的方面。

1.2.2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人员访问的方式,在我院的体检单发放处设置调查点,由调查人员采用3 min的调查间距,随机抽取领取体检单进行体检的人发放问卷进行访问调查,不对受访者进行诱导性提问和讲解,不进行回访,对完全不能理解题目和不识字的患者放弃访问;对老年人和个别题目理解有困难的受访者进行客观讲解。在调查的过程中,共发放853份问卷,排除放弃、不完整等无效问卷后确定821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6.25%。

1.2.3 认知度指标 对青光眼认知度的度量通过问卷中“您是否感觉眼涨”“您是否了解青光眼的症状”等问题进行计分筛查,正确率高于60%记入对青光眼有认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筛选出差异显著的因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对青光眼认知度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表1)

2.2 综合医院体检人群对青光眼认知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显著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育背景、医疗相关职业从业史、家族史和眼部就医史是影响青光眼认知度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按照OR值的大小排列分别为教育背景(OR=2.518)、家族史(OR=1.825)、眼部就医史(OR=1.764)、医疗相关职业从业史(OR=1.210),见表2。

3 讨 论

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设定了由9种可能的影响因素组成的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月收入、医疗相关行业从业史、全身疾病史、近视史、家族史、眼病就医史[3],而从临床研究中得知,影响青光眼发病的原因包括个人特征(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眼部生理解剖学因素、眼部损害体征、全身性疾病、屈光因素、遗传因素、全身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等[4]。由于青光眼是目前致盲性眼病最多发的一种疾病,而损伤是不可逆的,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青光眼,患者由于认知不足而不能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5]。因此探析普通人群中影响青光眼认知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解青光眼的知识及其带来的损害,帮助人们重视青光眼。

本研究通过收集问卷资料和统计分析,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到如下有统计学差异的影响因素:性别、教育背景、医疗相关职业从业史、近视史、家族史、眼部就医史。(1)性别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通常女性会比男性对身体和健康方面更加敏感,但是这一差异在logistic回归当中并不显著。(2)教育背景越高,对青光眼的认知程度也会相应提高,这说明在知识层次上,接受更多的教育有助于普通人群对青光眼知识的了解[6]。(3)医疗相关职业从业背景的因素也有显著影响,医疗从业者具有相关的卫生知识,因此具有较高的认知度。(4)在近视史上,有屈光不正的人群会由于配镜、检查等接触和了解相关的青光眼知识,但是在logistic回归当中并未归到显著危险因素中,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7]。(5)有家族史的人群在青光眼认知度上有统计学差异,且在logistic回归当中是第2位的危险因素,遗传是青光眼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家族中如果有人得过青光眼,不管是父母、兄弟还是其他人,都会在家族中宣传和强调青光眼的相关知识,因此也能提高家族中人群对青光眼的认知度,由此可知,家族中的信息传播可以普及青光眼知识。(6)对于眼部就医史来说,由于患眼病时在检查治疗的过程中都可能接触到青光眼的相关信息,医师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和介绍,因此眼病就医史也可能会对青光眼的认知度造成影响[8]。

在logistic回归分析后,进入到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教育背景、家族史、眼部就医史、医疗相关职业从业史。因此对于屈光不正的人群,应该给予更多青光眼的宣讲教育,以对这类青光眼高发人群进行预防和筛查。从具体的教育方式来看,由于青光眼是一种心身疾病,一旦发生需要终身进行调整,常用手术方法治疗,因此对普通人群进行有关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从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中就可以开始引入青光眼相关的疾病知识,帮助学生从小就了解青光眼的诱发因素,从而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对于成年人来说,在小区内进行相关的知识宣传,在医院等开设青光眼健康知识宣讲活动都可以帮助普通人群提高对青光眼的了解。具体需要普及的内容包括相关疾病知识的介绍,如易感人群、诱发原因、发病机制等;然后从用药相关知识,如药物的介绍、药物使用、预防性和治疗性药物的具体使用注意事项等;对患者及高危人群可以特别针对生活习惯进行相关指导,帮助患者了解饮食、运动、工作学习等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此外,对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情况要给予特别关注,帮助他们解除不良心理因素,进行心理疏导。可采用的指导方式包括讲座宣传、单页宣传、群体活动和电话回访等方式。

综上所述,国外的研究证实,提高对青光眼的教育宣传可以提高普通人群对青光眼的认知,从而促进人群对青光眼的关注和检查,可以提早作出筛查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青光眼的危害[9]。在普通人群中,要对以下人群进行重点的青光眼知识宣讲:近视眼患者、低教育程度者、无医疗职业背景、家族中无青光眼患者、未进行过眼部治疗和检查的人群,对男性以及高龄人士等也需要进行相关信息交流和卫生宣讲。

参考文献

[1] 杨 潇,李金瑛.普通人群青光眼认知度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纵览,2011,35(6):366-369.

[2] 陈宏杰,陈 伟,乔 芳,等.高度近视患者对青光眼认知度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6):397-399.

[3] 刘冠禹,杨 炜.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8):1223-1226.

[4] 李金瑛,杨 潇.深圳地区综合医院体检人群青光眼认知度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中文刊),2013,13(7):1440-1443.

[5] 耿 燕,刘 超,许 军,等.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知识的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7):1017-1021.

[6] 马 淙,徐 晨,严 浩.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12.

[7] Junoy Montolio FG,Wesselink C,Gordijn M,et al.Factors that influence standard automated perimetry test results in glaucoma:test reliability,technician experience,time of day,and season[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2,53(11):7010-7017.

[8] Fingeret M.Factors that influence automated perimetry[J].Invest Ophthalmo Vis Sci,2012,53(11):7018.

[9] Sethi S,Fay C,Bollinger KE.Functional testing in glaucoma diagnosis[J].Current Ophthalmology Reports,2013,1(2):89-97.

第4篇:医疗行业研究背景范文

1 当前医院档案管理的基本现状

医院档案里记录了医院的许多重要数据,包括医院日常工作治疗情况和各部分实践成果以及病患的病情数据分析,是医院工作的一项重要参考。而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不仅仅包含医院相关档案数据,记录着医院内部工作的实际情况及各方面研究参数数据,还包括着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及医疗卫生环境等情况,这部分资料属于医院后勤档案。

就我国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而言,许多医院都忽视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相关工作管理人员也会忽略该项工作,许多医院甚至录用兼职档案员完成档案管理工作,这就使工作人员变动较大,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等工作不能很好的接手,严重阻碍了医院的发展。除此之外,许多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甚至与之相关的能力素质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缺陷,从而导致部分管理工作人员无法正确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2]。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医院内部各项事业工作的开展,没有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相结合,不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2 医院开展档案管理改进工作的必然性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储存了医院各项工作数据,相关工作情况,以及研究治疗成果,对于医院的长期发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多种记载形式,包括书面记录、电子文档记录以及视频音频记录等,其形式的多样性及复杂性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使其相关数据能够更好地传播共享,更好地促进医院内部各管理工作的交流及探讨研究。由于当前我国许多医院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使其在信息搜集整理工作方面的方式及设备比较陈旧,并且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以此对相关档案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除此之外,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达不到该工作要求的标准,缺乏相应的理论学术知识,对史料研究、学术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也相对较低,大大降低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医疗档案管理,二是后勤档案管理,并且其工作内容涉及方面较为广泛[3]。医疗档案主要记录了医院日常工作情况中的各方面数据,包括其实践研究成果及医院内部各项工作流程;后勤档案包括的方面更为广泛,涉及医院内部各方面大小工作内容情况数据。医院各工作顺利有效开展进行的前提,但是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新时代新要求不符合并且存在一定差距,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各环节与流程,才能有效提升医院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水平。

3 新医改背景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

1.加强宣传力度,注重综合性人才培养

新医改背景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严格的新要求,因此,要增强医院内部各工作部门及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使各管理人员能够认识了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付诸于实践,认真对待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个工作环节,保证工作的高效与准确,从而提升公司发展水平。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及能力也会影响该工作的运行效率及素质,因此,在招聘录用工作管理人员时,应提高该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要求,为避免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应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并且熟悉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吃苦耐劳,能够适应繁杂单一的工作,将档案管理细心有序地进行整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配合各工作,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及工作态度,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医院要制定相对应的奖惩监督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监督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及各方面学习,以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2. 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

由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涉及的工作内容范围较广,对各方面工作都有着相对严格的要求,因此,要促进医院各部门、科室的交流与配合,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开展,及时收集更新各方面工作情况及数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不断完善跟进工作进程,确保医院内部各方面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运行。要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与现代化信息化相结合,就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数据进行高效采录整理,有效提升工作质量,只有不断对数据进行更新,才能及时了解工作进程,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尤其是对于后勤档案数据的处理。只有及时更新数据档案,才能在医院后勤各方面进行维修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对后勤工作的后续建设进行有效跟进与监督。对后勤工作的重视,尤其是水电、食堂工作的安全问题以及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从而保证医院各部分工作的有效运转,在一个整体和谐的工作状态下促进医院工作的科学高效,安全顺利开展。

3.改善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加强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的卫生制度,是新医改的新要求,符合社会的发展,也有利于提升?t疗服务水平。因此,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将医院现有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使档案数据更为准确,更为系统科学。与此同时,改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各方面工作数据进行高效收集整理,提升工作质量。

第5篇:医疗行业研究背景范文

【关键词】医改;临床药学;发展策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76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99-01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临床药学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医院药学工作的核心,是以药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的一门应用性科学。近年来,经过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更进一步地促进了临床药学的快速发展,但是其在实践应用与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着大量问题,因此,为了推进临床药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转变现有思维方式,坚持现代生物学研究观念,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提升药物临床治疗效果。

1在新“医改”背景下我国现行临床药学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临床药学发展水平与国外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很欠缺,临床药学工作经验不足,临床药学人才缺乏等问题都是阻碍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绊脚石。“医改”方案明确将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政府投入力度需要加大,完善和加强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有效解决现行存在的医药和临床医药题,政府将采取取消药品加成收入,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的措施,杜绝临床药学中产生的不合理的大处方行为,为临床药师的培养和使用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从而为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药事管理译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以病人为中心,以床药学为基础,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与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各医疗机构应根据上述规定完善医院药事法规,医疗机构药学人员必须是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药学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药剂技术工作;药剂人员不得擅自调配处方等条例。国家和各地区卫生机构加大医院药事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避免出现漏洞和医疗事故。

2临床工作经验不足临床药师人才的缺乏问题不容忽视

临床药学重点是“临床”部分,药学监护是指“病人利益第一”。现今的临床药师直接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技术等相关服务,这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药学教育的目标以培养从事药品研制、生产和流通的人员为主要,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多数选择医药企业、科研院校等单位工作,能从事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人员为数不多。近年来我国高等临床药学教育已有了初步的成效,各大医疗院校均设置临床药学专业或相关医药方向的培养专业。我国应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的药学教育模式,培养药学技术人员的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和过硬的实践能力,使其培养的临床药学人才满足现今临床医疗的需要。

2.1构建完善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新“医改”背景下利于加快临床药师队伍建设。临床药师在医院中起到重要角色,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医疗事业的发展需要,要求各地区医院,建立临床药师培训机制和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发展临床药学教育,培养合格的临床药师,减少药害、保障用药者身心健康的社会责任。当今形势的发展要求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履行药学服务的义务和职责。新医改背景下做好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注重临床药师的人才培养,为临床药师的发展提供条件。

2.2充分发挥临床药学自身优势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为营造和谐的医疗团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临床药师应该抓住机会,不遗余力的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病患病例资料判断患者的药物相关联性,合理有效的向医师提供病患用药建议,防止药物治疗造成的医患事故,确保基本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治疗过程并与医生,护士,患者,建立彼此之间互相信赖的合作关系,协助临业做出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方案,为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做出贡献。与医生一同合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师在医疗团队中的地位。

2.3创新临床药学激励机制随着新“医改”方案的落实,要求我国临床药学在发展中,临床国外成功的管理经验与模式,构建服务制度,提出有利于优化临床药学的激励制度,比如可以设立药事服务费制度,要求保证制度的公开透明度,由政府定价,强化药品库管理职能和处方调配功能,并且要求临床医师加强对用药方案的制订,使得临床药师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向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药品。

2.4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医改”背景下,要求要统一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等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公共卫生服务方针,深入基层医院,加强对疾病的控制,促进合理用药,深入临床药学工作的深入发展,积极探讨医疗服务制度的改革,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降低成本,确保临床药师协助医师结合药动学、药物剂型、药物经济学,根据患者病理、生理条件,选择最为经济、最适用的成本,优化药物治疗效果。

3结论

本文探讨我国临床药学工作发展方向和临床药学药师培养的方法。临床药学的发展和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对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将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探讨药学工作中的困难,运用循证药学、药物经济学以及药学监护等各种手段,推进药物合理应用,提升药学发展水平,维护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颜海弟.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改革对策.药事管理[J].2011年5月第8卷第I6期.

[2]刘亚欧.医改形势下临床药师的作用与价值探讨.中国执业药师・专家论坛[J].2013年6月14.

[3]吕雄文,张磊,袁方,金涌,许杜娟,李常玉、陈飞虎,李俊.新医改背景下建立创新型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安徽医药[J].2011Dec,15(12).

第6篇:医疗行业研究背景范文

>> 医学信息共享模式与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医学检验专业实训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研究与实践 供应链信息共享价值分析与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精品资源共享课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校企合作模式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联盟”合作模式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 基于XDS的医学信息共享平台初步探索与研究 本科医学院校药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企业审计信息化的信息共享机制与业务协同研究 校企合作办学背景下实验室开放、共享机制的探索与研究 高职学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长效机制的分析与研究 校企合作的模式与保障机制研究 关于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的研究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信息技术支持下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模式下实践教学的组织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基于物流合作与信息共享的供应链战略研究 服务供应链信息共享、合作关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信用档案与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格式,用户可在一体化信息基础之上对相关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查询与输出。

(2)数据采集技术支持:在Internet平台所提供的支持下,数据采集的实现方式有两种类型:其一,在数据库层面构建面向病案数据信息的交换平台,搭载配合各级医疗机构病案系统的数据库信息的用户视图模块。该用户视图模块则面向用户层进行关键病案信息的采集、收集工作;其二,在数据库交换平台上,以*.XML格式为支持,将其作为数据基准,实现对所采集病案信息数据的描述。

3 结语

医学信息的共享与合作是医学档案管理在病案资料电子化背景下的最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病案资料相应的科研成果、医学成果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要求在本文以上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展开实践,使各个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紧密,医学档案管理充分实现电子化发展目标,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之上形成开发合力,从而促进医学信息的全面共享与合作共用。

参考文献

[1] 侯胜超,邹立君.医学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9):32-35.

[2] 范景霞.浅谈联勤后医学信息的馆际资源共享[C]//中国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委员会第14届学术研讨会暨06年年会论文汇编.2006:227-228.

第7篇:医疗行业研究背景范文

【关键词】新医改背景 医院财务管理 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针对公立医院实行了新的医改政策,为了配合这一医改政策,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规范,我国财政部联合卫生部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和创新,能有效推进新医改的实施,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和落实,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二、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其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对此进行分析。

(一)缺乏财务管理考核评价机制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对会计达标升级的考核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同时为了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也进行了考核评价。随着医疗卫生改革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改进,医院的经济来源日益呈现多元化,医院规模逐渐扩大,经济的运行越来越复杂,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部分医院将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纳入到了评审标准中,但是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还不够精细,缺乏财务管理考核评价机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1]。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

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有些医院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HIS建设规范,医院缺乏完善的信息系统,应用系统是彼此封闭和独立的,这导致医院的信息无法实现共享,信息的有效利用率不高。医院的领导过于注重业务量,财务管理意识不强,忽视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三)财务管理的主体不全面

很多医院领导对财务管理的主体认识不全面,他们简单地认为财务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对其他职能部门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单位领导将医疗业务的管理当作医院的重点工作内容,忽视财务管理工作,轻视医院的价值管理。实际上财务管理工作涵盖的范围很广,它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专利,还涉及到组织、计划、协调、领导和控制等范围的职能。

(四)财务管理内容和领域狭窄

有些医院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领域认识不清,财务管理的模式仍然局限于办公室报账和出报表等传统的机关化工作作风,没有树立“大财务”的观念。财务人员没有深入到有关的科室和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对医疗服务的流程不太熟悉,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分析不到重点上,提出的意见没有实际意义。此外,医院的财务人员没有参与到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看待问题的深度不够[2]。

三、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强化财务管理的策略选择

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强化财务管理的策略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分别为: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加强预算管理和加强监督管理。

(一)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升领导层的内部控制意识;二是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四是提高医院资金成本的使用效率;五是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六是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医院领导应重视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彻底落实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以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3]。

(二)加强资产管理

加强资产管理是强化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医院进行市场竞争无法回避的问题。加强资产管理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债权债务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医院的财务制度和开支范畴及开支标准进行相应的规范,医院的收费应按照物价管理的标准进行,并设定收支项目。同时,建立债务清理和报账制度,对资金的使用做好统筹;二是实行业务公开透明,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的管理;三是对资金的使用结构进行优化,同时建立健全资金支出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分配,促进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的提高。

(三)加强预算管理

医院应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并赋予其独立的权限,针对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新医改的方向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同时,将经营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并参照业务科室发展的实际情况,形成一体化的预算管理流程,不断增强财务管理的调控能力。医院要加强预算管理,并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防止出现有限资金闲置、浪费和被挪用等现象。

(四)加强监督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涵盖的领域较广,几乎涉及到医院所有的经营活动领域,能否有效发挥监督管理的效能对医院经营活动的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监督管理,应实行会计业务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强会计业务质量的考核,同时明确会计工作的流程,以此来提升医院财务监督的水平。建立相应的财务监管信息平台,能有效确保医院经营的安全性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此外,落实岗位监督和会计核算责任,通过大检查和内部审计等方式,对医院的财务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实行严格的奖惩措施,提高医院风险的防御能力[4]。

四、结语

随着我国新医改步伐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现代医院财务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树立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吸取财务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对医院的整体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推进医院的科学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基于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4,78(10):901-902.

[2]刘浚.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J].管理科学与经济学,2014,67(19):1120-1122.

第8篇:医疗行业研究背景范文

关键词:中医类别;毕业生;就业

一、现状及原因

有资料显示,2007年毕业生有495万人,而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人。众多毕业生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是不争的事实。以武汉地区为例,据人事部门统计:医学类2000年、2001年、2002年的就业率分别为68.65%、67.35%、63%,在13个统计大类中居倒数第一。据统计:2006年医学专业的就业率为31.01%,位居各专业排序的后三位;中医学专业就业率则更低,排在所有专业就业的倒数第二位。同样,根据上海市教委于2007年7月公布的2003-2006年度38个就业率低的专业中就包括中医学专业,低就业率排名第10名。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医类别专业的毕业生,无论是哪个层次的毕业生,就业是有很大困难的。

本文以三峡大学仁和医院1999-2009年共计184名中医类别专业实习生为对象,通过电话随访和网上交流等方式,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由于在三峡大学仁和医院实习的中医专业学生大部分出自基层或农村,家庭经济基础都不是很好,所以所有的学生一毕业都通过不同的形式就了业,在所有从事的行业中,大致可以分为工作在医疗机构和非医疗机构两大类。

(一)在非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业

进入该领域的学生共有88人,占47.8%。在在非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业,根据职业的特点分为以下两部分:

1、在非医学领域工作。进入非医学领域有45人,占24.5%;这部分人没有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在工作,是让人遗憾的。但是由于具有医学背景,在五年制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学习了中医知识,还大量地学习了临床医学知识,并且在实习阶段,也进行了系统的西医临床专业各科室的轮训。所以,没有进入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无论西医还是中医),还是很可惜的,毕竟医学人才不是普通资源,没有发挥他们应有的医学人力资源,其实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中医药院校因生源的整体质量比不上综合性院校和西医院校,造成了毕业生先天相对不足,增加了后天培养的难度,间接降低了毕业生的竞争力。

因此在“毕业即失业”的年代不改行那么就意味着自己在社会上无生存的机会,改行是每一个本专业学生的无奈之举,每一个读5年医学专业的学生不能从事临床工作当医生是最大遗憾,“先就业再择业”也是一条出路。

这行业基本上不和医学沾边,也就是说,在现行工作岗位中,没有一点医学知识的应用,和别人竞争基本上不占优势,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一是经过国家的大型招聘考试顺利进入事业单位或机关,如公务员,警察、教师等;二是利用其自己的综合资源,成为小私营主、进入IT行业、当司机、自由从业人员等。他们在生活中没有利用所学的专业来创造自己的生存所依赖的经济条件,只是在生活中利用一种中医本科生的平台和身份结合一些其他的知识结构来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在其生活中,所学的专业知识仍然有意识无意识地在干扰或影响自己的职场生涯或生活方式,特别是在目前一个大肆奉行“养生”的一个社会里,其专业知识使其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同样也彰显其中医药学知识背景的优势,对职场和人际关系也无意识地起到催化作用。

2、在医疗卫生领域例工作,但是没有进入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如卫生管理部门、保险公司、中药材公司、医药公司、医疗器械公司等医院上下游相关产业链上。有43人进入医疗相关领域的,占23.5%。这里面的职业也是纷样繁多,但医药和器械销售代表占半数以上,因为收入高、来钱快。由于医疗行业体制的原因,医院在上级部门拨款的缺口较大的情况,提高业务收入主要靠药品销售。医生的笔杆子比摇钱树还值钱,不但为医院创造了收入,也丰富了自己的钱包,医药代表给医生大量、惊人的药品回扣让医生尽可能地多开药(器械),来促进这层关系的职业就是医药(器械)代表。他们利用有专业的医学背景、医疗领域的人脉资源、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主治医生等级别以上的医生建立良好关系,来提升药品(器械),也带动自己的经济收益。

同时,在各商业保险公司、医保局等也需要专业的医学人才来监督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是否合理合法,是否符合的诊疗常规,并对治疗流程或病历文书等资料进行审核,以规范医疗行为。

总之,是在应用所学的医学知识为医疗机构服务,直接对医院产生影响。虽然没有当临床医生,但是也在运用中西医医学知识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利用医学的一些有关知识,发挥其局部的某一知识点,尽量放大,挖掘与现任工作有关的知识面的潜力,让自己在本职工作内能最大限度地胜任该工作,并突出自己的专业优势,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以满足最丰富的利润空间,是自己得到较高的报酬,以致于许多人都本行业内成熟得非常快,同样也透支了大量的青春。

(二)进入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在医院运行的成百上千条的业务流程中,主要有各类医政管理、后勤支持、医技诊断、临床诊疗和临床护理等五大类流程,当然,临床诊疗和临床护理是医院的核心业务流程。目前中医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有20%左右的学生在非医行业工作,15%的学生考上研究生。进入了医院的学生,也多在县一级甚至乡镇医院。所以,进入医疗机构不是所有的医学生都会成为医生,根据医院的情况和自身情况,工作岗位也不尽相同。这里面也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进入医院,不是国家执业医师。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而言,不肯舍弃所学专业,将就业领域局限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也成了学生就业的羁绊。不少大学生认为,舍弃专业就业等于大学几年的苦读付诸东流。有的是对医学的情怀仍然割舍不断,有的是为了给五年的青春有个交代,所以,为了能进入医疗机构(以后再转到临床岗位),在招聘时也就放低了自己的专业要求,进入医院的临床二线工作岗位,做些医政管理、后勤支持等工作,如在医保科、病理科、医务科、人事科等。这种情况不多,如果不是出于主观原因,进入医疗机构等一般能从事所学专业

2、进入了医院,是国家执业医师。根据1999年《执业医师法》,执业医师注册分为中医、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等四个类别,在各类别的执业范围内从事相应的专业。因此,根据各专业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在医疗机构从事中医专业。这是最正常的情况,只要想当中医医生,就必须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否则就是非法行医。理所当然地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也是幸运之事。但是一部人觉得自己也学了很多西医知识,和临床类西医学生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自己也有中医优势,根据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别想从事临床类专业,这样发展空间也要大一些。在众多调查对象中讨论最激烈也是这个问题:怎样从事临床类专业?

按现有规定,在考试资格上,中医类别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报考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资格。而实际上,由于中医专业毕业生大多系统地学习过现代医学,和西医专业毕业生一样,经过适当的复习,完全有能力通过西医临床类别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也的确是在《执业医师法》实施的前几期考试中,由于管理口径的不统一和历史余留问题,有部分中医类专业的考生参加了临床类别的考试,顺利通过取得了“注册范围”是“临床”类别的《医师资格证书》,后来管理的持续改进,现在执业医师考试报名资格审核时,只有毕业证书上有“中医”二字,一律只能参加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考试。但是由于各个医疗机构的情况均不一样,只要取得了《医师资格证书》的执业医师所实际上从事的专业也不相同,也就出现了第二种情况。

(2)在医疗机构从事非中医类的临床专业,但是在非手术科室工作。取得了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资格,没有当中医医生,但从事临床类别的专业工作,也就是西医医生。

由于基层医院“缺医少药”,能有执业医师就已经很不错了。中医医院,县一级医院和县一级以下的医院很多,基层医院尤为普遍。广东省没有执业医师的乡镇卫生院共64家,仅有1名执业医师的乡镇卫生院共150家,仅有2名执业医师的乡镇卫生院共133家。即使在三级医院或地市级医院,也有一部分中医专业执业医师也在内科等基础科室执业,特别是在内分泌科、消化科、肾病科、血液科、老年科等专业科室里中医执业医师较多。

随着医疗纠纷的日益增多,患者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医院为了规避医疗风险,不会让非手术专业的医生来做创伤性诊疗活动。由于手术科室风险性大,技术难度高,对专业知识要求强,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假如主刀医生是中医医生,就是会以“非法行医”处理,对医生对医院都不利。那些中医背景的医学生特别想当外科大夫怎么办了?有一种那个办法,那就是考研。

(3)在医疗机构的手术科室工作。199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中医执业医师没有进行临床手术的资格,在目前的法律法规下,想在综合医院手术科室工作,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考研,考临床专业或妇产科、外科等专业,取得外科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然后再报名参加临床专业的执业医师考试。考研是唯一的途径,中医类别的以学生中,刚入学就知道自己的就业前景,所以在毕业前参加工过后考取临床专业研究生,和西医学生一样才能进入自己理想的医院从事理想的专业。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共有125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占毕业生总数的30.40%。中医学专业2004年的考研率为40%,2005年为40.54%;反映了学生求知欲望在不断增强,同时也希望通过继续深造,提高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同样,三峡大学医学院是一所B区招生研究生的高等院校,不属于自主招生的院校,在我国内陆中部的鄂西山区,生源不是特别丰富,因此只要是通过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都能进入该校学习,所以很多中医专业的考生考入该校进入临床专业的学习,比如在妇产科、外科等硕士点学习,并且,学生在研二就可以报名参加临床类别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2007-2010年中,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报名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157人中,研二考生中有63人,其中本科是中医药专业有28人,占44%,由于有相当的基础,研二的医学生95%的能一次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考试,拿到心仪的医师资格证书。三峡大学医学院2010年毕业的22名临床专业研究生,第一学历是中医类有7人,占32%。

在三峡大学仁和医院2010年新招聘的医生中,有一位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中西医结合专业肛肠外科方向的硕士生,只有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证,并且以后也不能报考临床类别执业医师来,在肛肠外科也不能单独执业,招聘单位只能忍痛割爱。这种例子举不胜举,中医类别专业的毕业生怎样就业,怎样在现有的环境下找到理想的工作,怎样适应社会的发展,是医学教育和医学事业发展的一个新难题。

二、对策

第一,必须从政策法规、教育制度上认真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精神,制定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大国家宏观政策扶持力度,从政策层面扩大对中医药事业的宣传力度,夯实中医药事业繁荣的基本面。

国家也就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升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4月7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强调“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2009年4月21日,《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强调“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同时,2009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以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和《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2009年7月,还专门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领导在小组,并制定了《实施“治未病”健康工作2009年工作计划》,并在《中医特色健康保健―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要求:以中国传统健康文化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国内外已有的医学模式和健康管理经验、健康保险等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分析和系统的比较分析,结合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治未病”)的开展,提出了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为治未病理念落实于实践开辟了道路,为了建立一个既能满足当代人群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保障需要,又在经济上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范式。这对中医药事业是个很大的促进,同时也为中医专业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渠道和发展前景。

第二,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很有必要加强就此事的沟通。学校培养学生,医院招聘医生,学生怎样成为医生就没人管了,以至于学校大量扩招,医院又招聘不到需要的医生,就造成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有岗位的医院招不到医学生的矛盾局面。

目前的中医药高校盲目扩招,颁发的文凭在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时又没有报名资格,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下,应该加强两个部门沟通,改善一方面差医生,另一方面大量剩余的医学生不让参加考试状况。在新的医药卫生改革中,应由多部门联合出台相关文件,制定更加具体的医学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整合资源,设置适宜的专业等方式,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保证医学教育事业能够主动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

第三,具有中医类专业的医学院校根据市场调整招生方向。三峡大学医学院在1999年《执业医师法》实施前招生一直很好,在2002年前后,中医专业类别毕业生还可恶意报名参加临床类医师资格考试,对招生没有太大的影响。2003年后,中医毕业生开始就业不理想,招生很困难,在2004年和2006年停止招生,2007年恢复招生也不是很理想。目前全民医保的覆盖,很多基层医师需要大量的各类专业医学生,招生情况开始好转,达到75人,是前6年的总数。这种根据市场导向来调整的策略应该值得肯定。从2006年开始富裕的教育资源开始投向乡村培训、社区医生、全科医生的培养上。这对中医院校是一个很好的范例,配选社会需要的人才才是教育之本。三峡大学医学院2000-2010年中医专业招生人数情况,如表2所示。

第四,鼓励和支持中医类别毕业生到县一级以下的医疗单位进行就业。2007年底,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只有1.10人。我国的社会公共卫生资源发展不平衡,占全国2/3人口的农村只拥有不到1/4的卫生资源。在宜昌市范围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湿全覆盖,农村病源是“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各医疗机构门庭若市,病源急剧上涨,对医学生的需求数量加大,以至于几个县级医院录用一个医学生情况。而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和积累,使中医具有“简、便、灵、验”的优点,在基层或农村,中医药市场更广阔,中医的消费群体更稳固,更具生命力;中医类别的毕业生也在基层为广大老百姓的预防保健和疾病治疗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是毕业生参加大学生“三支一扶”活动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不但服务了当地居民,也创造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1999年《执业医师法》实施之前,中医类别专业学生的执业医师证书的注册范围是根据当时所从事的专业:从事外科的注册专业就是外科,内科就是内科专业,中医就是中医专业。即使在前几年的意思资格报名中,中医类别可以报名参加临床类别的执业医师考试。也就是有很大一部分中医药背景的医生进入临床,而且是临床外科专业,在县级医院这部分人还占很大的比例。并从长期的临床工作和实践能力来看,由于其专业知识本身就有西医临床知识结构,经过不断的学习和进修,加上上级医生的培训指导,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也显示出独特的工作优势,可以胜任其临床工作,也没有造成过多的医疗纠纷和医疗差错。从现实来看,中医药专业背景的医学生是可以在县一级医疗机构胜任临床工作的,因此,在基层医疗机构不能对该考生的报名或执业范围给予太多的限制和行政制约,不利于我国目前的患者就医的困难局面,还导致了本可以在基层解决的小手术、小病种都能盲目流向了大医院,使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生劳动强度加大,患者的“三多一少”,没有根本上解决地市级医疗机构的“看病难”问题。

第五,鼓励想当外科大夫的医生通过报考研究生,获得临床类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后,再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获得临床类的医师资格证书。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善,疾病谱发生了改变;在2030年,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等因素,对医生的需求会不断加大。医学是一个长期实践和不断学习的一门技能型科学,而且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强化专业特点,才能成为一个标准的医生。从2008开始,研究生也开始扩招,2009年开始临床类研究生、应用性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加大,考研的机会也在增加。所以,鼓励医学生不断取得高学历,对本人,对医院,对单位,对晋升职称,对涨工资等都是一个利大于弊的好事,所以考研究生,特别是临床专业的研究生,更能了解传统医学和现代科学的特点,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综合优势,不断开启新的医学领域和治疗模式,为人民服好务。

第六,大力宣传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治未病”服务),抓住“养生学”的机遇,开展“中医养生”业务,建立独立的中医药保健机构,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倡导,发挥祖国的传统医学优势。近年的“养生学”尤为流行,以致于一个“张悟本”骗了亿万国民。我们应该抓住时下盛行的“养生热”,和时代接轨,应用现代科技和传媒手段,积极正面科学地介绍和引导,支持经过时间检验的养生方式,严肃抨击各种利用中医的伪科学和养生长寿的“幌子”和“骗子”,以正其形象和价值。

国家已经开始了“治未病”工程,我们中医类别专业学生应该当之无愧地积极为祖国的传统医学承前启后,挖掘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和精华,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和当代疾病谱进行有机结合,发挥其独特优势,对公众阐释中医学的科学理论,对优势疾病证明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在种种有利形势下,中医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就会有很大的改善。以笔者所见,中医类别专业的毕业生只要不挑不捡,是完全可以就业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DB/OL].省略.

2、叶涛.当前医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和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

3、林其胜.困境与出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3).

4、大力.高校最难就业38专业曝光,水产、材料排前两名[N].东方早报,2007-07-18.

5、李强,刘步平,刘凌云.影晌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J].中医药导报,2008(1).

6、陈海啸,褚江洪,王耀辉.加强实施临床路径,优化医疗核心业务流程[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10(7).

7、芦琳娜.中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生涯阻隔及弱化路径探析[J].商业现代化,2010(13).

8、李广华,王文,祝金旭.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医教育,2006(1).

9、余鹏程,陈涛.现行中医执业类别及范围有关规定存在的问题及修订建议[J].中国医药导报,2009(10).

10、李渊,白东艳.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

11、毛宁.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及对策[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5).

12、高建民.基本卫生人力政策研究[J].中国卫生研究,2006(10).

13、2003-2007年我国卫生发展情况简报[DB/OL].moh.省略.

第9篇:医疗行业研究背景范文

大会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联合主办,以“新常态大健康”——互联网+时代的健康中国为主题,分别从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和产业交流两个维度,共同梳理“互联网+”带给医疗健康行业的挑战与机遇,分享各自的宝贵经验与成败得失的感悟,探索“互联网+”对于医疗健康这一传统行业的转型前景与实践。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现状和未来进行全面剖析,旨在推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健康产业的发展。

利用互联网+发展医疗服务行业

今年7月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促进中国产业升级转型寄予了更高期待。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计生委及国家工信部等机构,密集出台多部互联网产业的相关文件,推动并规范互联网在各领域的健康发展。

近两年“互联网+”就像一股强劲的飓风,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指出,有些是瞬息万变,有些是因势而变,有时以不变应万变,在充满变数的“互联网+”时代,如何把握好变与不变的方向、分寸与节奏,利用“互联网+”发展医疗服务行业,让医疗卫生行业真正飞起来?她希望,全体与会者和所有关注医疗健康信息的组织都能够从技术、经济运行、标准、政策、人才、安全等方面为互联网+医疗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互联网+健康”利于疾病早期预防

崔丽称,当前我国面临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双重负担。健康促进应该是应对这些疾病的优先策略,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预防,把少得病、不得病、早发现、早治疗作为我们健康中国建设的首选。可以通过“互联网+”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互联网+”在公共卫生方面有非常好的应用案例,互联网本身将关注的重点和区域用大数据的方式形成公共卫生方面的需求,这些无论从过去做的直报信息到未来医院形成的医疗信息和社会的公共信息,都会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及早防控非常重要。每年将近有80亿诊疗量的医疗数据大背景下,互联网+健康医疗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

“互联网+”可实现各界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