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危重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危重病人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危重病人护理措施

第1篇:危重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昏迷卧床;压疮;危险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121-02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又称压力性溃疡,是护理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工作中压疮发生率为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昏迷程度深、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营养摄入障碍等多种因素易致压疮的发生。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昏迷卧床病人压疮的发生,是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我科13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Waterlow's评分表)对其压疮因素进行评估,针对性地采取个体化、综合性护理措施,有效预防了压疮的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8月~2007年9月共填写评分表136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32例,年龄14~85岁,平均44岁。格拉斯哥≤8分,排除醉酒及住院期间病重死亡者。住院时间4~425 d,平均48 d。

1.2方法

1.2.1 Waterlow's压疮危险评估表根据评估累计分值,10分为危险、15分为高度危险、20分为非常危险,分值越高,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病人入院后24 h内责任护士及时逐项评估压疮危险因素,并针对评分结果实施护理措施,见表1。

1.2.2减压护理入院后即安置在气垫床或高密度的泡沫床垫上;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保持肢体的功能位,合理使用翻身枕,定时查看受压部位的皮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安置正确卧位,平卧位时床头抬高不超过30度;侧卧位时,屈髋屈膝,两腿前后分开,翻身时避免拖、拉、拽、扯,尤其是臀部要抬高。对病情严重病人采取间隙性解除压力,使用小腰枕,以使骨突处悬空。

1.2.3做好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家属翻身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压疮形成的原因、好发部位、预防措施等并示范,使其了解预防压疮的知识,积极主动配合,共同参与护理计划的实施。加强督促指导,使家属在病人住院期间掌握翻身、叩背、按摩的要领。

1.2.4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病人由于昏迷,不能自主进食,伤后3~5 d根据病情、经济状况选择肠内或肠外、静脉营养等互补结合的方法补充营养,尽快恢复内环境的平衡。

1.2.5 有效的大小便护理根据病情采用留置尿管或保鲜袋接尿,保持会阴、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腹泻或大便失禁者便后软纸擦拭,及时清洁并在肛周涂紫草油或氧化锌软膏保护。保持床单元的平整、清洁、干燥。

1.2.6 肢体功能锻炼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24 h即可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3次/d,15~30 min/次,同时由远端至近端轻柔、缓慢、有节奏地进行四肢肌肉的拍、揉、按摩,被动活动各关节时,顺序为先小关节后大关节,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1.2.7 促醒护理病情稳定后采用听觉刺激[2],可戴耳机听广播、音乐和亲人的呼唤声,录制病人最喜欢的歌曲和音乐,音量轻柔,3~4次/d,10~20 min/次。抚摩刺激和语言刺激同时进行,由病人父母或爱人对其头部、体表进行抚摩、握手,交流平时熟悉的话题。光照刺激,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用红或绿或蓝色纸包盖手电筒,对病人头面、侧面和正面进行照射,6次/d,10下/次。疼痛刺激,用棉签杆刺激足底、十趾,强度以不损伤表皮为度,6次/d,每次8~10 s。温热水擦浴3~4次/d,泡足以刺激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忌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2 结果

入院时病人Waterlow's压疮危险评分均>20分者136例(100%),出院时>20分者38例(27.94 %)。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压疮。病人入院时、出院时压疮危险评分比较见表2.

3 讨论

压疮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常见的局部因素有持续压力、摩擦力、潮湿。潮湿可由皮肤出汗、大小便污染、引流液污染引起,导致皮肤浸渍、松软,易为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全身因素有感觉丧失、营养不良、年龄、组织灌注不足、体重、体温、制动等。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急性期和康复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认知综合功能障碍,被动时间长,从表2显示,入院时病人运动/感觉缺陷评分为5.32分是本组病人发生压疮的第1危险因素,由于不能自行变换或手术时间>2 h,垂直持续压力是导致压疮发生最重要原因;运动功能障碍是发生压疮的第2危险因素,被动变换时的剪切力、摩擦力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性别和年龄以及禁食期间营养素摄入不足和排便功能异常是发生压疮的第3危险因素,其中女性和老年病人在皮肤受压、潮湿部位易发生压疮;随着治疗的实施或病情的进展,入院时不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会产生并表现出来。因此,对昏迷卧床病人应定期或随时进行评估,及时跟上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修改护理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

在以往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中,翻身后对骨突受压部位常使用红花酒精按摩,而现代观念认为,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 min退色,不会形成压疮,无需按摩;按摩易使骨突组织血流量下降,组织活检显示该处组织水肿、变形、分离,局部皮肤损伤,故发红部位禁用按摩[3],而酒精可造成皮肤干燥,降低局部皮肤的抗病能力。

压疮的预防重于治疗,预防的关键是预测。以往对可能发生压疮的预测是凭护理人员主观临床经验考虑,没有一个具体衡量的标准来系统评估压疮发生的各项因素。应用Waterlow's评分量表可对有压疮危险的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此表简单易懂,便于操作,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我们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卧床病人采用Waterlow's评分表及时评估病人多项综合因素,评分在10~14分之间,有发生压疮的可能性,可给予个别健康指导;评分在15~19分,有发生压疮的危险,在健康指导的基础上必须尽早采取预防措施;评分在20分以上者,分析病人的相关资料,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受压,定时翻身,在翻身的同时给病人安置正确,避免剪切力和摩擦力,加强支持疗法,加强对病人家属健康教育,严格交接班,护士长负责检查督促护理措施的落实,对潜在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层层把关,使干预措施更具针对性,有效预防了压疮的发生,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痛苦,真正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疾病康复。本组病例研究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虽然存在引发压疮的多种危险因素,但只要及时准确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严格管理就能有效预防压疮。同时,评估量表的过程和护理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培养护理人员标准化、系统化实施护理,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6.

[2]史月田,王碧艳.呼唤治疗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促醒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5,20(6):3-5.

[3]得永惠子.压疮病人禁用按摩疗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2,11(1):39-40.

第2篇:危重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braden scoring table in prevention of pressure sores for patients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methods:braden scoring table was taken as assessment tool.and patients of newly admitted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were assessed and different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taken for them according to scoring values.results:assessment of the first quarter predicted 214 cases were in high-risk,among them,3 patients were with inevitably pressure sores in hospital.the actual incidence rate of prediction was 1.4%.assessment of the second quarter predicted 232 cases were in high-risk,and 8 patients were with inevitably pressure sores in hospital. the actual incidence rate of prediction was 3.44%.conclusion:braden scoring table applying in clinical prevention of pressure sores for patients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have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validity.

key words braden scoring table; neurology department; pressure sores; prevention

压疮(pressure ulcer)是卧床和老年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以复杂、难以愈合的慢性伤口为临床特征。特别是在神经内科,压疮是一个常见的、花费很高的健康问题,如何在病人住院过程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预防和减少皮肤破溃及压疮的发生为目的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研究的重点[1]。我科将braden计分表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预测和预防压疮监控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实施方法

我院神经内科于2008年10月搬入新楼,有普通床127张,重症监护病床(ncu)19张,采用国际通用的braden计分表为依据,设计修订预见难免压疮评价表,评估高危住院病人。其中包括卧床、截瘫、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意识不清、病危和病重病人。计分表由6个因素指标组成,其中感知能力、活动能力和移动能力3个指标测量高强度和长期压力对压疮形成的危险程度;潮湿度、营养摄取能力、摩擦力和剪切力评估组织对压力的耐受性。根据分值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

1.1 评估监控

1.1.1 测评频度 首次评估在入院后2 h内由责任护士完成,新入病人连续评估记录3 d,此后根据病情进行评估,ncu病人和评分结果≤12分者需每日评估记录;病情变化时要随时评估。

1.1.2 评估方法 采用询问、观察和检查的方法进行评估。①询问病人或家属其原发病持续时间及治疗结果,询问日常饮食结构、每日饮食量、每日二便排泄状况;②观察病人对疼痛刺激的反应,观察二便控制情况,观察意识和瞳孔变化,观察病人半卧位时或坐轮椅时有无下滑现象;③检查病人皮肤温度觉、痛觉及其弹性、潮湿度及肢体在平面上的移动能力和空间范围的活动能力[2]。

1.1.3 评分标准 braden计分表总分为23分,分数越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评估结果判定标准:总分≤12分为高度危险的病人,应予高度重视,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总分在13分~14分属中度危险病人,需针对病人压疮危险因素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总分在15分~16分,有轻度危险;年龄≥70岁者分值提升至15分~17分为轻度危险。

1.1.4 危险程度判断 根据braden的评分判断病人的危险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评分12分以下填写高危病人上报表,并上报护理部,将评分值及所采取措施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每周病区质量控制小组成员进行追踪评价,每2周护士长进行追踪评价,责任护士每周1次记录皮肤情况。

1.2 采取措施

1.2.1 告知病人或家属 轻度危险仅告知,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告知并家属签名,高度危险的24 h内报告护士长签字,24 h内上报病区质量控制小组。

1.2.2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床整、干燥和皮肤清洁,每班床边交接皮肤的清洁性及完好性。

1.2.3 减压 减压是首要的预防措施,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获得减压效果。主要的方法为病人制订详细的翻身计划,轻度危险2 h~4 h翻身1次,中度危险2 h翻身1次,高度危险1 h~2 h翻身1次.检查皮肤情况,如有潮红需增加翻身次数。另外,还可以使用气垫床或减压敷料。侧卧位时使用楔形海绵垫,保持30°侧卧姿势,增加受力面积。使用软枕保护足跟、肩胛骨、耳郭、骨突等受压部位。

1.2.4 潮湿管理 避免不良刺激,勤清洗皮肤,勤更换衣裤、被褥,避免潮湿刺激皮肤。并使用软质吸水垫吸收汗液,润肤露涂抹保护皮肤,会使用油膏保护,形成保护膜增强皮肤抵抗力。

1.2.5 营养管理 有研究发现,摄入优质蛋白可免除某些压力的损害,因此确保病人摄取足够的热量以储备蛋白质也是有益的预防措施[3]。

1.2.6 摩擦力和剪切力的管理 半卧位≤30°,每次≤30 min。翻身时托起病人的尾骶部、肩部,以减少摩擦。

2 应用效果

2008年10月我科实施braden计分表以来,我科第1个季度评估预报高危病人214例,其中院内发生难免压疮3例,预测实际发生率为1.40%;第2个季度评估预报高危病人232例,其中院内发生难免压疮8例,预测实际发生率为3.44%。

3 讨论

病人一旦发生压疮后不仅造成疼痛和对生命威胁,并且耗费巨大的医疗卫生资源。因此,对于压疮的防治一直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难点。长期以来,国内将压疮预防的重点放在加强护理管理,要求重视基础护理。国外护理者认为,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第一步[4,5]。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规范正确指导护理人员的行为,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准则,是保证病人得到安全、高质量护理的前提。braden压疮预报评估表是科学有效的防治压疮的管理方法[6]。通过对病人的全面入院评估,提高了护士的风险预测能力,使护理人员动态的掌握危险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防范措施,达到了科学预防目的。将护理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预防,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提高预防压疮的有效性。

操作前科内进行了统一培训,使护士熟知计分表内容和评分标准,力求客观、准确。实事求是地对发生压疮地潜在危险进行科学性的评分上报,采取有效地监控手段,保证措施落实到位,减少压疮发生的客观因素,可使发生压疮的潜在危险缩小到最小范围[7,8]。

【参考文献】

[1] 胡宏鸯,马金娥,叶志弘.皮肤管理和压疮监控系统的建立和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 175.

[2] 蒋琪霞.成人压疮预测和预防实践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6062.

[3] 蒋琪霞.伤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19.

[4] schoonhoven l,defloor t,vander tl,et al.risk indicators for pressure ulcers during surgery[j].appl nurs res,2002,16(2):163173.

第3篇:危重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重症室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抢救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生死。如何提高急危重患者抢救水平一直是每位管理者重视的课题。我科自2006年1月起, 制定了危重患者抢救护理质量持续提高分析表, 将所有抢救的危重病患者病情变化经过、治疗护理措施要点及抢救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等逐一记录,并通过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动态分析、评价,再次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为临床护理工作积累了经验,明显提高了危重护理质量及抢救水平,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表格的设计

分析表包括六项内容,见图1。

日期 当班者 病情变化经过 治疗护理措施要点 存在不足之处 提高方法

图1 危重患者抢救护理质量持续提高分析表

2 具体应用

2.1 每次危重患者抢救时认真填写 我科在每次遇危重患者大抢救后, 由参与本次抢救的值班护士认真书写抢救护理质量持续提高分析表。

2.2 危重患者抢救提高分析表的内容 危重患者抢救护理质量持续提高分析表的记载内容有抢救日期,参与抢救当班护士姓名,病情变化经过(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诊断、手术名称、致伤原因、天数及抢救经过等),整个抢救过程中的治疗护理措施要点,抢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方面(包括在执行医嘱、物品准备、抢救技术操作、急救仪器的使用熟练程度、抢救速度、报告医生是否及时、医护配合、病情观察、抢救流程及抢救秩序等), 今后提高方法。然后交给病区总结审核签名,最后交科护士长审阅,再由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对本次抢救资料进行整理,作为每季度1次急救病例演示学习的临床资料。

2.3 表格填写 要求在抢救结束后三天内完成,填写的内容要具体、如实、表达清楚、无错字、漏字、病句等。凡未按要求做到的一律与奖金分值挂钩。

2.4 护士长对危重患者抢救提高分析表进行总结提出整改措施 护士长将抢救护理质量分析提高表中记录的问题与整改情况作为每月护理质量讲评会的重要内容,重点讲评抢救过程中存在方方面面的不足及针对抢救不足提出的整改措施。

3 结果分析

自2007年1月使用抢救护理质量分析提高表以来, 全科护士对骨科各种重大疾病的抢救流程、用药、治疗方案及护理注意事项方面的知识都有明显的提高。因抢救死亡引起的医疗纠纷由2006年4起降至2008年0起,抢救护理质量得到提升。抢救成功率为2006年89.0%,2007年为94.0%,2008年为98%,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抢救技术得到医生、患者的一致认可。

4 体会

4.1 建立危重患者护理抢救护理质量持续提高分析表 按照PDCA 的护理程序进行质控活动[1]。通过及时总结分析、评价、反馈,将好的方面继续保留发扬,不足之处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将它转移到下一个PDCA 循环中以达到持续改进目的,提高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

4.2 危重患者持续提高分析表记载着患者原始资料 科室经过整理后保管, 为今后抢救类似病例提供宝贵的经验,指导临床护士正确选择护理方案, 采取最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并为今后危重症疾病护理研究提供科研资料。

4.3 对抢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同时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的预见程度也相应提高,从而提高了病情观察的质量,避免了许多严重并发症的发生[2],确保了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4.4 应用危重患者抢救护理质量持续提高分析表,使危重患者抢救更加程序化、规范化 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迅速提高,对提高医生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降低医疗纠纷起着积极的作用。

4.5 科护士长通过审阅了抢救护理质量持续提高分析表的内容,从中能了解到护士在抢救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些护理问题 从中掌握全科护士业务水平高低,工作质量好坏,采取一定的学习方式帮助护士提高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第4篇:危重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传染科;危险因素;护理;预防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4.087

我国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 一些传染性疾病呈现出高发的趋势[1, 2]。为了保证传染科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传染科护理中出现的危险因素, 并提出完善护理感染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3月本院传染科发生的护理行为危险事件共60例次, 对事件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事件当中主要的护理人员性别均为女性, 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27.8±2.6)岁, 护理年限1~15年, 平均护理年限(9.3±2.1)年。

1. 2 方法 对2015年8月~2016年3月传染科发生的护理行为危险事件60例次的资料进行分析,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比较实施预防措施前(2015年10月~ 2016年3月)、实施预防措施后(2016年4~9月)危险事件发生率。

1. 3 预防措施

1. 3. 1 健全安全质量制度 对传染科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 需要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遵守, 对于相对薄弱等环节进行重点的规范, 对锐利器械进行严格的控制, 废弃标本以及具有感染性的敷料进行妥善处理, 在规定地点进行统一销毁处理[3-5]。使用一次性的消毒物品, 并构建消毒隔离常规和质量分析, 在醒目的位置贴放宣传标语。护士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同时依据病情的具体情况, 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3, 6]。

1. 3. 2 加强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 传染科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自己的个人防护。首先是注重手的清洁, 手是医院医院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之一, 在护理过程中应当是一人一巾一消毒, 在护理前后都应当使用肥皂在流动水中洗手, 必要时候对手部进行消毒[7, 8]。另外将与手部接触的各类器械和卫生用具也进行消毒处理。在自身出现患病、手外伤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接触病人, 避免交叉感染。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应视为有血源性传染疾病的传染源, 与此接触的时候应当戴上手套, 降低传染的可能性, 加强自身防护意识[9-11]。

1. 3. 3 加强对物品的消毒 对传染科患者进行输液的时候, 应当一人一管一带, 每天更换湿化瓶内的无菌蒸馏水, 每周使用消毒液浸泡湿化瓶两次, 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严格把握吸痰时间, 防止吸痰过程中对气道黏膜的损伤[12, 13]。τ诨颊呤褂霉的穿上用品等放置到专用的污染袋当中, 并且送到专门的污染室进行消毒处理。患者的口杯、脸盆、痰盂等也应当每日进行更换, 一次性物品使用之后进行统一的回收, 并进行无害化的处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危险因素分析 2015年8月~2016年3月本院传染科共发生60例次危险事件, 其中交叉感染29例次, 占48.3%, 消毒液处理不当13例次, 占21.7%, 针刺伤12例次, 占20.0%, 肺部感染6例次, 占10.0%。见表1。

2. 2 实施预防措施前后危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施预防措施前, 620例次护理行为中, 危险事件54例次, 危险事件发生率为8.7%;实施预防措施后, 708例次护理行为中, 危险事件11例次, 危险事件发生率为1.6%。实施预防措施后危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预防措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染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质的疾病, 能够在人群中相互的传播, 病原体会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传染到不同的个体[14-16]。传染科护理人员由于对于传染病患者有直接的接触,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具有传染 的危险因素,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预防。另外, 传染科护理人员应当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自身的护理行为进行规范, 出现情况需要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判断, 沉着冷静[17, 18]。

本研究结果表明, 60例次危险事件, 其中交叉感染29例次, 占48.3%, 消毒液处理不当13例次, 占21.7%, 针刺伤12例次, 占20.0%, 肺部感染6例次, 占10.0%。实施预防措施前, 620例次护理行为中, 危险事件54例次, 危险事件发生率为8.7%;实施预防措施后, 708例次护理行为中, 危险事件11例次, 危险事件发生率为1.6%;实施预防措施后危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预防措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传染科护理人员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频率较高, 应当注意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养, 规范感染科护理工作, 从而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红莲.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研究.中外健康文摘, 2013, 49(49):58-59.

[2] 武传霞.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健康必读(旬刊), 2013, 12(10):430.

[3] 张春艳, 常瑞.传染科护理行为的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2, 3(3):134-135.

[4] 谭双燕.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 23(5):190.

[5] 葛金英. 传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大众健康(理论版), 2012(11):298.

[6] 邓德慧. 传染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 大家健康(旬刊), 2014(6):264-265.

[7] 李新, 薛芬. 传染科护士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医药论坛杂志, 2011(17):130-131.

[8] 刘宝咸, 李娜. 传染科护士面对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9, 20(12):123-124.

[9] 张丽梅. 浅谈传染科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当代医药论丛, 2013, 11(11):245-246.

[10] 林小娟, 洪清慧. 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5):112-113.

[11] 杨莹. 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中保健, 2009, 25(19):886-887.

[12] 张友谊. 对传染科护士面对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的探讨. 中外医疗, 2009, 28(26):118.

[13] 王雄心, 魏娜. 传染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 临床医药实践, 2010(8):507-508.

[14] 段秀芬. 基层传染科护士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健康大视野, 2013(2):294.

[15] 刘瑞平, 张义文. 传染科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健康必读(旬刊), 2012, 11(9):120.

[16] 刘凤惠. 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母婴世界, 2015, 25(2):263-264.

第5篇:危重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1预防压疮的措施

1.1入院评估是预防压疮的首要问题:我院从2008年开始实施入院评估,对于神经内科卧床病人来说,皮肤的评估最为关键,要求各班护士对班内新入院病人一律进行压疮风险的评估,一般从病人的精神状况、活动能力、移动能力、大小便失禁等几方面评估。针对病人压疮的风险因素来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资料表明压疮多在护士未采取预防措施的病人中发生。83%的临床褥疮发生在疾病的早期[1]。

1.2难免压疮病人的预先报告制度:从2008年我院护理部规定,病房护士对高危病人采取预防报告制度,个别高危病人经采取预防措施,仍难免发生压疮应及时报告护理部,说明病人的情况及采取的预防措施,建立预先报告制度,由原来的发生压疮事后报告改为难免发生压疮的病人预先报告,医院管理考核目标压疮发生率为“0”,但根据病人个体差异不发生压疮是不可能的,大小便失禁、无移动能力、活动能力、高热、营养差、皮肤弹性差等病人,即使每时每刻认真护理,也避免不了压疮的发生。因此,要培养护士的预见性,能确认压疮的极高危人群。采取预先报告制度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将压疮发生减少到最低。

1.3加强压疮高危病人的管理制度:神经内科卧床昏迷病人多,压疮风险大,因此,要加强卧床患者的床头交接班制度及翻身记录,目前对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有很多,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医院,甚至不同的病房就有不同的方法。根据病人个体差异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护理,如:病人采取什么卧位,多长时间翻一次身,皮肤压红的护理,皮肤压疮的护理,尿失禁病人的护理,昏迷病人的皮肤护理,夜间睡眠病人的皮肤护理等,因此,要严格评价收集到的证据,质量小组组织学习探讨,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采取对症护理。

1.4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责任心:神经内科卧床病人多,生活不能自理,在护理方面比较棘手,加上刚刚毕业的护士缺乏护理经验,大部分又是独生子女,怕脏、怕累、有惰性,因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教育,提高责任心也是预防压疮的有效手段。

1.5合理应用工具也是预防压疮的必要手段:根据卧床病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工具来预防压疮的发生,比如,神经内科昏迷患者2-3h轻轻翻身1次,应用糜米褥子,充气式床垫来缓冲压力,尿失禁患者使用假性尿管、接尿器等避免皮肤的不良刺激,出汗病人给予温水洗浴,扑上爽身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皮肤压红时禁止按摩,按摩压红局部的效果彻底相反,实际上损伤皮肤组织,因此皮肤压红避免继续受压,外涂酒精或红花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护士应总结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达到提高认识,丰富知识,促进学术水平的交流和护理质量的目的[2]。

2效果

2.1通过以上压疮预防措施的实施,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2008-2010年1月,极高危险病人报15例,年龄65~93岁,高危状态持续,其中3例病情加重死亡,其余12例均未发生压疮。

2.2通过对患者入院评估,提高护士的预测能力。在未实施入院评估前,病人压疮时有发生,对压疮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使压疮预防有科学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压疮预防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第6篇:危重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中,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常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中,容易造成突发性的或慢性的职业危害,成为职业暴露中的高危群体。尽量避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损害,维护身心健康,有效做到自我防护[1]。因此,加强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与教育已是当务之急。也已成为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焦点。

一、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生物性或感染性危险因素

(1)皮肤有破损时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2)抽血(将血液注入试管内时)、注射、输液、器械传递、清洗器械过程中被锐气刺伤、割伤;

(3)整理操作后用物及手术后器械、分离输液器针帽重新套回时等刺伤;

(4)在操作时病人或其他人突然转移时刺伤操作者。

(5)不正确的废物处理。

(6)手术室护士接触血液机会多,经常接触手术刀片、缝合针和各种利器,加上术前刷手造成皮肤保护层的破坏,为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的侵入提供门户。

供应室接触污染物品的机会最多,也最容易发生损伤和感染。

(8)产科护士出于经常接触产妇的恶露、羊水和血液,而被感染机率也增大。

2、化学性危险因素

(1) 各种消毒剂、清洁剂、固定剂:护士频繁接触这些制剂,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

(2)化学药物:大多数抗肿瘤药物是细胞毒制剂。在配置过程中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溢出,形成含有毒性颗粒的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月经紊乱、脱发、致突变、致癌、致畸形等毒性反应。

(3 )各种毒性垃圾

(4 ) 各种废气、污染物体,医院的工作环境复杂,多种废气、污染气体对护士均可构成职业威胁。

3、物理性危险因素

对护理人员构成职业危害的物理因素包括放射线、各种辐射、噪音(电话铃声、机器声、病人的及仪器移动的声音)、粉尘、锐气伤、负重等。

二、防护措施

2.1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职业暴露重在防护,而防护的关键又在于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培训是有效,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2.2注重特殊人群的防护教育

2,3预防防护过度:不要因防护过度耽误病人的抢救,否则将要负法律责任。

2,4加强护士自身防护

(1) 疾病防护(2) 划、刺伤防护(3)正确洗手(4 ) 污染防护(5) 接触化疗药物的防护(6) 重视终末消毒(7) 个人保护措施

3、加强职业防护管理、加强职业暴露处理

3.1医院要将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上升到法律高度,组建职业防护安全管理领导组,健全职业防护管理制度,职业暴露上报制度,处理程序,风险评估标准等,并把各项制度及措施落到实处[2]。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意识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护士工作中各种应该意识到危害的存在,树立一种全面预防的观念,把来自任何病人的血液都视为有传染性,在接触血液、体液操作时必须做好防护措施,自觉遵守防护要求,使之成为习惯。

3.2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暴露环节:戴手套是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血液暴露的最主要措施之一,有经常戴手套习惯的医务人员其皮肤黏膜被医疗器械损伤和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的机会均明显少于不戴手套者,表明戴手套能减少皮肤接触血液次数并且不增加皮肤的损伤 。特殊操作如内镜的清洗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利器使用后立即丢入锐器盒,是防范针刺伤的有效措施。

3.3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护士工作中操作较多,接触病人的频率高,手污染的机会最多,经计算护士洗手应不少于35次/d。用肥皂和清洁剂洗手,可使手的细菌减少90%,那么洗手技术是关键。水龙头是护理人员经常接触的设施,洗手后用手拧污染的水龙头是造成护理人员手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应改为感应式、肘碰式或脚踏式。减少护理人员手的接触,同时严格遵守洗手原则,每步都要在活水下认真清洗,了解洗手的指征和合格率,加强自我防护,据国外报道,通过院内洗手可以降低30%的院内感染,大量研究报告证实了院内洗手是有效性

总之,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重要话题。在健康护理事业发展的今天,随着高科技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将带来新的职业危险因素,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是一项长期的不容忽视的工作。

参考文献:

第7篇:危重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产科;危重孕产妇;首诊负责制

首诊负责制通常是指医生对接收的患者应积极就地抢救, 并做好必要的检查、记录, 向接诊医生做好交班。不得将未经处理的患者借故推入病房或他科[1]。目前我国对助产士岗位任务没有明确规定,我院孕产妇入院首先由助产士接诊[2]。通过对危重孕产妇病例讨论、医患沟通过中心产妇及家属反映问题、护理记录、监控设施、值班医护人员反映,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收集危重孕产妇抢救过程中存在问题,通过整理资料,发现产科危重孕产妇护理存在问题主要是入院护理不到位,为此,我科从2014年7月开始对危重孕产妇入院护理实施助产士首诊负责制护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12月我科共计抢救危重孕产妇118例。选择2014年7月~12月住院的66例危重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年龄19~43岁;经产妇9例,初产妇57例;重度子痫前期15例,子痫2例,妊娠合并肾功能不全2例,妊娠合并阑尾穿孔腹膜炎2例,前置胎盘大出血4例,胎盘早剥4例,妊娠合并心脏病5例,肺动脉高压2例,产后失血性休克12例,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2例,脐带脱垂2例,胎儿宫内窘迫6例,新生儿窒息8例。选择2014年1月~6月住院的52例危重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0~45岁;经产妇7例,初产妇45例;重度子痫前期12例,子痫1例,妊娠合并肾功能不全3例,妊娠合并阑尾穿孔腹膜炎1例,前置胎盘大出血3例,胎盘早剥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3例,肺动脉高压1例,产后失血性休克9例,脐带脱垂1例,胎儿宫内窘迫7例,新生儿窒息8例。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助产士首诊负责制护理模式:①设专职助产士负责及时接待新入院孕产妇,同时通知医生简要说明病情并记录呼叫时间;②重点询问主诉、现病史,测量生命体征、疾病相关体格检查、产科专科检查,阳性辅助检查;③及时对危及母儿生命的情况做出判断,呼叫抢救小组成员参与抢救,白天由护士长、主班护士、责任护士或接诊护士、治疗护士组成,护士长统一指挥;夜间由当班护士1、当班护士2、产房备班、产房值班组成,有高年制护士统一指挥,必要时随时传唤值班室休息人员;④在医嘱未开立之前实施必要的紧急措施,如吸氧、吸痰、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与药物治疗,配合医生实施各种抢救措施;⑤首诊助产士负责做好抢救记录,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应书面交班;⑥必要时及时将危重孕产妇转运至相关科室。

1.3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危重孕产妇有效治疗措施实施时间、护患纠纷发生数、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危重孕产妇护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数。有效治疗执行时间包括与病情有关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主要治疗护理措施实施并发挥作用时间[3]。护患纠纷发生数是指到科主任、护士长、沟通中心投诉经调查确实存在问题的孕产妇数。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产妇及家属调查表,包括护患沟通、健康教育、解决问题能力、助产技术4个方面。由护士长或总责任护士在产妇出院当天对每名出院产妇以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发放产妇及家属问卷118份,回收11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危重孕产妇护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数是指通过满意度调查、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护理记录反应助产士入院处置存在问题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危重孕产妇有效治疗措施实施时间比较 两组危重孕产妇有效治疗措施实施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危重孕产妇护理纠纷发生数、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比较。两组危重孕产妇护理纠纷发生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危重孕产妇护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数比较 两组危重孕产妇护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急危重症孕产妇是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d发生的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的急危重症[4]。孕产妇病情具有不可预见性、病情严重、发展迅速、变化快,风险大,尤其是新入院孕产妇可随时发生抽搐、脐带脱垂、意外分娩、大出血、胎窘等,一旦抢救不及时,将导致母婴产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母婴生命 [5]。采用首诊负责制护理模式,明确所有孕产妇入院均按急诊处理,促使助产士及时接待心入院孕产妇,根据不同疾病特点有重点的询问病史,突出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相关症状、体征、专科检查及阳性辅助检查,全面评估产妇情况,及时对危重孕产妇病情做出评判,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出正确估计,为医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实施针对性治疗护理措施,减少护理并发症发生。

3.2护理记录是评价诊疗效果的科学依据,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有力证据。危重孕产妇一般先入院后办入院手续,护理记录从办理入院手续开始,一旦病情发展与产妇家属期望不一致,容易产生医患纠纷,产妇及家属往往纠结护理记录与孕产妇入院时间不一致,延误抢救。首诊负责制护理模式明确规定危重孕产妇护理记录应从实际到达病区开始,及时、准确、详细、客观地填写危重孕产妇初始病情,抢救过程,治疗护理措施,病情动态变化。住院手续办理前医嘱必须写在门诊病历上,以利于护士核对。制定产科口头医嘱执行规范,如早产硫酸镁治疗。制定危重孕产妇转科流程,及时将危重孕产妇转入ICU,以便ICU采取各种抢救措施。

3.3首诊助产士抢救过程中应注意倾听孕产妇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凡是护士职责范围能解决的,给予适当解释,对有关医生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及时提醒医生与其家属沟通,使产妇及家属了解自身疾病严重性,可能的风险,目前病情治疗进展,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以便及时得到治疗,避免病情恶化,掌握沟通技巧, 避免由于沟通不满意引起的纠纷。

3.4护士长加强助产士首诊负责制护理模式护理质量控制,定期召开危重孕产妇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危重孕产妇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危重孕产妇助产士入院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危重孕产妇护理质量。

孕产妇病死率是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及卫生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产科的医疗事故和过失纠纷在全国各地、各医院和各科室中均名列前茅[6]。危重孕产妇抢救是反应护理内涵质量的关键。在危重患者抢救中,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医护间积极主动、默契、有效的配合,才能争分夺秒的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产科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母婴并发症和致残率。

参考文献:

[1]谭丽,闵玉琴,周慧莹,等. "护士首诊负责制"在成批伤员抢救中的应用[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1):117-118.

[2]费秀珍,田宝朋,王虎峰,等.我国助产士岗位任务及任职资格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31(3):221-225.

[3]李小峰,等.标准化危重患者抢救护理流程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J].护理研究,2013,27(11):3644-3646.

[4]徐萌艳,郭智东.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急救及护理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卷(12):55-56.

第8篇:危重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难免压疮;评估;护理体会

压疮是因长期卧床使局部受压, 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组织持续缺血、 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 [1] 。而难免压疮是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那些重症、 伴有大小便失禁、 营养不良、 长期卧床不起、 护理不当的患者极易并发,我们总结50例住院患者压疮的原因分析和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列入观察对象总50例,男29例, 女21例; 70~80岁20例, ≥80岁30例, 最大101岁;50例中,肺部疾患15例,脑梗死5例, 心力衰竭5例,晚期肿瘤15例,糖尿病5例,骨盆骨折5例; 住院时间为7~90d。平均住院天数60天;入院时无压疮21例(42%),入院带入压疮29例(58%);

1.2方法

1.2.1压疮预防对象的确定和预防措施

按照 2009 年 5 月出版的压疮预防指南中预防压疮流程实施规范的预防措施,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① 评估压疮发生的危险: 对所有新入院患者由责任护士用 Braden 计分表[2]在2h 内完成首次评估;此后按照危险程度进行动态评估, Braden 计分 ≤12 分每日复评 1 次, Braden 计分13~16 分每 3d 复评 1 次,病情变化时随时复评。 ② 判断压疮发生危险度: Braden 计分 ≤12 分为高度危险 (简称高危)、13~14 分为中度危险(简称中危)、 15~16 分为低度危险(简称低危)。 ③ 预防措施:按照预防压疮流程 28 项及压疮发生危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低危者 2~4h 翻身 1 次,并使用减压装置,如气垫床或局部减压敷料等;中危者 2h 翻身 1 次,并使用减压装置,如气垫床或局部减压敷料等;高危者 1~2h 翻身 1 次,并使用气垫床、局部减压敷料(垫)等,此外,还给予营养支持,家属签字、执行护士和护士长签名,逐级上报伤口护理组。

已有压疮患者除按高危患者进行护理外,还需根据压疮分期进行处理。

1.2.2压疮的评估

压疮分期按6级分期标准:Ⅰ级: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局部皮肤与周围皮肤相比,呈紫色或茶色,无破损,压之褪色;Ⅱ级:皮肤完整,局部红斑区,手指下压颜色不会变白,疼痛,变硬或变软;Ⅲ级:皮肤损伤在表皮或真皮,未穿透真皮层,疼痛明显,呈现为一个浅的溃疡或水疱形成;Ⅳ级:全层皮层损伤,深入皮下组织,可见皮下脂肪;Ⅴ级:失去全层皮肤组织伴外露骨、肌肉和/或支撑结构,有潜行、瘘管、窦道形成;Ⅵ级:不可分期阶段,失去政策皮肤组织,伤口常被颜色的腐肉和/或黑痂覆盖。

2 结 果

29例入院带有压疮患者经过积极处理后,12例痊愈;3例由Ⅲ级转归至Ⅰ级,10例压疮动态评估未发展,4例由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直接发展至Ⅳ级(全层皮肤组织损伤)。21例入院时无压疮患者有1例发生压疮,发生率4.7%。

3.讨论

压疮的发生率在住院老年患者中,发生率为10-25%。压疮一旦发生,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加重病人经济负担,还会引起护理纠纷。研究中我们也看到入院带有压疮的患者经有效护理后压疮好转率(痊愈、好转)51.7%,入院时无压疮高危患者仅1例发生压疮,可见预防更重于治疗。

压疮的预防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是预防压疮关键性的一步, 及早发现并正确评估压疮的危险因素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加强监控管理、 防止压疮发生和促进压疮痊愈的关键所在。 Braden量表是由美国Braden博士于1987年制订由美国健康保健政策机构推荐使用的一种预测压疮危险的工具,被认为较理想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

我们自2013年1月开始, 根据以往压疮护理经验及我院护理病人的实际体会, 将国外应用最广的Braden评分表、 国内广泛使用的 《基础护理学》[3]中的压疮危险性评估表及已发生压疮评估表有机结合, 设计用于压疮高危人群的评估,按得分高低确定危险程度, 给予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本研究数据也证实对压疮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数据化评估,能及时识别压疮发生的危险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预防压疮的有效性,能节省大量开支。

3.1危险因素分析

我们观察的50例患者,存在1、Braden评分

表1:50例难免性压疮高危因素

3.2护理体会

老年病人随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组织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由于久病体弱或营养不良及缺乏对皮肤进行保护的知识,则易在长期受压及潮湿部位发生压疮。发生皮肤损伤后,要恢复正常是极其困难的,因此预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通过应用现有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系统地评估病人和各种危险因素,对具有中、重度危险因素的病人进行重点护理干预, 给予正确、及时、有效的连续评估和护理, 可从整体上降低病人压疮的发生率。

经过1年多时间摸索,对难免性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我们总结如下1、做好健康教育或心理护理。2、根据危险性制定适当的护理计划。3、按定好的压疮护理计划实施护理。4、评估各项护理措施及效果。具体临床实施中得到一些经验如下:解除压迫是预防压疮的主要原则,又是治疗压疮的先决条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增加皮肤的抗摩擦力,如有失禁,床单下因常铺有防湿用的通气性差的塑料布或无纺布中单,要注意每天早晚各擦洗 一次受压部位,每天至少检查一次全身皮肤,在接触受压皮肤的部位使用柔软的棉布垫,及时更换,避免大小便浸渍皮肤。也可选择新型敷料;使用气垫床的同时,也要注意给病人翻身,协助翻身时,使用提单式方法帮助病人在床上移动,可使皮肤与床单之间无法移动,避免损伤皮肤;定时翻身需做到小时一次而且方法正确(防止推、 拉、 拖); 电动气垫床是否处使用的各项防压疮用具是否完好、边缘无损(气垫床、 气圈、 专用的大小便用具)等; 饮食营养要合理等。

我们护理工作中常见问题有1、感知、活动方式、活动能力、摩擦力剪切力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符2、带入压疮患者的Braden评分不妥:根据已有压疮推测分数(如患者能自行缓慢翻身,但摩擦力评为“已成为问题”)3、Braden评分少动态变化:患者从卧床到能下床行走,评分无变化。因此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还需进一步改正等。

综上所述, 难免压疮病人的预防和护理虽具有相当的难度,但只要及时、连续地对病人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将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界定在难免性压疮范围内的患者压疮有痊愈可能;难免性压疮是可以有效预防的。

参考文献:

1.尤黎明.老年护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62-165;208-209

第9篇:危重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职业卫生 职业病防治施工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3.4 文献标识码: A

职业病防治现状

人类自从有了生产活动,就有可能接触粉尘、噪声、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性危害因素,就有可能导致职业病,相应的就需要用人单位、政府、社会、职业病防治工作者等各方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解放以来,我国在1950年代开始立法,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至1980-90年代,许多地方制定了劳动保护条例。2002年,我国颁布较为完善的《职业病防治法》,2012年对《职业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并形成了新的《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工作步入快速道,专业的职业病防治机构有两大类,一大类提供职业卫生服务,一大类职业卫生监督。职业病发病情况逐步好转,但迄今仍然不很乐观。据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我国现有约1600万家企业存在着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约2亿劳动者在从事劳动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十分严峻和紧迫。

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根据最新公布的《职业病分类与目录》,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32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最多,卫生部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其中尘肺病676541例,占比90.21%,病死率超过20%。但有关专家调查发现,能够做职业病诊断并在疾控中心登记的,仅为尘肺病患者的10%~20%。

二.建设施工期职业病防治现状

经济日益发展,但建设项目施工期的职业病防治却长期被遗忘,而保护施工期职工群体的职业卫生权利是必要的。自《职业病防治法》修正后,国家安监总局陆续颁布了47-51号等5个总局令,其中《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按照新法对建设项目施工的要求,做了相关规定。

由于各种原因,建设施工单位一般缺乏职业病防治意识,在项目的施工阶段忽视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要求,建设过程中没有做到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护,如没有配备应有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装备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施工作业人员接触了很多的职业病病危害因素,大大加大了施工作业人员患职业病的风险。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安监总局最新办法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编写导则都对建设施工期的职业病防治做了相应的要求,把建设施工期的职业病防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见建设施工期的职业病防治是职业病防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职业病防治工作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首要环节。

建设施工作业人员接触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多,如施工作业人员会接触到:噪声、高温、手传振动等、苯、甲苯、二甲苯、锰极其无机化合物、甲醛、石油沥青烟、其他粉尘、大理石粉尘、电焊烟尘、石灰石粉尘、水泥粉尘、矽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众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这也导致了施工作业人员职业病多发的原因之一。

三.建议施工期职业病防治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急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扩大,城市和企业不断开始建设,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的涌向大城市,他们很大一部分人就职于建设施工单位,从事建设施工工作。这些劳动者大多来自比较贫困的农村, 文化知识水平偏低, 对所从事工作及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 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没有足够的急救常识。如果企业未建立职业病防治制度, 未对这些劳动者进行必要的职业健康教育和职业健康监护,未为他们缴纳工伤保险, 劳动者将会因职业健康知识的贫乏和缺少管理制度而遭受职业危害。同时, 如果建设施工单位负责人和管理者对职业健康知识了解甚少, 将会缺乏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采取保护措施的意识和自觉性, 这也是造成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原因之一。因此, 职业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建设施工单位负责人和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知识水平、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目前建议施工期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百姓也逐步奔向小康生活,但与此同时劳动保护力度薄弱积累下来的职业病隐患特别是建设施工期的隐患进入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建设施工期的职业安全和健康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由于目前我国职业病防治技术和能力落后、预防性工作审核不严、部分建设施工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不够重视、劳动者对自身保护意识薄弱等原因渐渐形成了建设施工单位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多、涉及面广、职业病患者多的现状局面。

而在建设施工单位职业病患者中,尘肺病患者最为普遍,再加上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还没有有效地覆盖农民工群体,职业病防治主体不明确,职业病防治监管没有形成合力,存在监管不力甚至缺位的问题……显然,在现有条件限制下,彻底遏制建设施工单位的职业病的危害依然任重而道远。

五.建设施工期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建筑施工企业对职业病危害的防治,首先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职业病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提供合理的个体防护装备,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建设施工期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探讨。

1.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体。一段时间以来,建设施工单位和建设业主单位谁才是职业病防治的主体单位一直处在模糊和争论的阶段。笔者认为以建设施工单位作为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能更好的发挥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作用。利用对施工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的长期监护和职业病危害的防治。

2.加强职业病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以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要提高广大职工特别是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搞好职业性危害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及《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对参加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工作人员,应在进场教育同时,对其进行职业危害的安全技术教育,使他们了解基本的防护措施并执行正确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认识所从事的作业可能对人体的职业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消除不必要的心理恐惧和麻痹思想,养成自我保护的良好意识。

3.建立职业危害健康档案,定期检查。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为从事有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建立起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详细记录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在有职业危害的场所进行作业时,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随后定期进行检查,工作结束后还应进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

3.制订防范措施,加强职业卫生检测。对具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场所,应采取有效的消除职业危害的技术措施,以无毒或毒性小的原材料代替有毒或毒性大的原材料;改变操作方法;加大对技术设备的革新,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购置先进的检测设备及仪器,在班前班后对施工现场职业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5.强化个体防护能力。根据危害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等,购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发给有关作业人员,如从事粉尘、有毒作业的人员下班必须淋浴后,才能换上自己的衣服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项目的施工阶段按照职业卫生防护要求,配备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如通风、除尘、排毒等设施,在建设项目的建设阶段做好职业病危害预防工作,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大事,是职业病防治工作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首要环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