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信息范文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精选(九篇)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信息

第1篇: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信息范文

一、审计目的

开展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农村基层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专项审计,既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村干部的工作业绩,也能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决策权;既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需要,也是村级组织换届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做好这项工作,目的是明确村“两委”干部责任、规范离任程序,有利于新老班子工作交接;有利于促进农民群众选出作风正派、廉洁公正、为农民办实事的村干部;有利于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审计对象和重点   

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行使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村民委员会财务审批权和参与村级经济活动决策的村委会成员。审计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 

(一)村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二)财务收支情况。

(三)债务债权情况。

(四)政府拨付和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

(五)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以及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情况。

(六)资金管理使用以及本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担保、出让情况,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情况。

(七)本村半数以上村民要求审计的其他事项。    

三、严格审计程序   

审计工作,要严格按照《河北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规定》的基本程序进行。采取市级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审计相结合的办法。乡镇政府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确定工作分工,编制具体的审计工作方案,安排审计人员,按规定组成审计组。审计组要吸收经选举产生的民主理财组织成员参加,认真听取理财小组成员的意见,切实发挥好民主监督作用。审计结束后,以审计村为单位形成审计报告,并将审计结果向全村村民公布,留有影像资料,接受群众监督。要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档案。 

四、审计要求

本次村“两委”换届前的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各乡镇要采取聘请第三方会计人员进行审计,要求每个乡镇村村审,本辖区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第三方审计前,各乡镇要首先成立审计小组,进行先审。由各乡镇主管副职任组长、乡镇农经站、财政所、村民主理财小组等人员组成审计组。第三方审计本着先难后易的顺序开展工作,首先是对少数村的财务管理混乱,群众反映强烈,信访矛盾突出的将作为重点审计对象,再是对10%的试点村开展审计,最后对村情稳定、没有上访现象的村进行审计。

五、审计范围

村干部任期和离任专项审计工作范围:从2015年至2017年村集体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情况,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追溯和延伸。村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免职、辞职等事项前,必须接受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未经审计不得解除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

六、审计计划

3月29日召开动员培训会;3月31日前各乡镇具体工作方案及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上报市农业局农经站;4月25日前完成农村“两委”换届前的村干部审计工作。

七、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

市农业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主管局长以及各乡镇主管副职为副组长,成员为农经站全体成员以及各乡镇农经站长的领导小组。乡镇要将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纳入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一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乡镇农经站为审计直接负责人,精心组织好本次换届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工作。农业局将巡回督促检查,对工作不落实、程序不规范等影响审计工作开展等问题,及时发现、尽早解决。加大对重点村、难点村的检查指导,及时解决审计中的问题。

第2篇: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信息范文

各位领导:

根据《xxx关于xxxx年深化农村税费xx工作的通知》(x发[xxxx]xx号文件)、《xxx办公x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x办发[xxxx]xx号文件)、xx省农村税费改革办《关于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开展“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的意见》和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局《关于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和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和国务院、省、市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要求,在全省“对经济欠发达、自身财力无法满足需要的乡镇,可以实施县管乡用的统收统支体制,采取‘乡财县管乡用’的方式”。现全省已有xx个县市实行了“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省财政厅在xx市xx县试点很成功,并要求2006年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全面推行。我县属于推行“乡财县管乡用”之列,现将我县实施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重大意义。

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是解决乡镇“人员太多、收入太少、债务太重(目前乡镇债务xxxx多万元,乡镇负债面达xxx%)、支出太乱”等问题的较好方式,对规范乡镇收支行为,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确保乡镇基本需要,缓解乡镇财政困难,保障乡镇重点支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

“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是实行“五统、一管、一审”。即“核算统一、账户统设、工资统发、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网络管理、乡镇举债县级审批”。

(一)核算统一。乡镇财政全面实行“两无一统、综合预算”,即由乡镇人民政府机关统一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乡镇人民政府所属机构(七所八站)一律无会计和出纳岗位,以乡镇人民政府机关为会计核算主体实行统一核算,乡镇财政所有收入均在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中综合反映。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统一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

(二)账户统设。取消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在各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在县城金融机构开设总预算会计的县级“结算专户”,在各乡镇金融机构统一开设乡级“结算专户”,将乡镇原来的“基本经费户”作为各乡镇人民政府单位会计“支出户”。乡镇所有预算内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全部缴入“结算专户”。“支出专户”只能接受来自“结算专户”的拨款。

(三)工资统发。继续实行乡镇干部工资县级统发制度,对乡镇机关全额编制人员工资、社保缴费等由县国库每月拨入财政工资统发户和机关社保局直接计入个人账户。

(四)采购统办。乡镇各项大额采购支出,按照x财采购[xxxx]xx号文件规定,参照县直单位执行。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乡镇财政管理股按照预算计划审核后,交县采购办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乡镇财政管理股直接拨付给供应商或服务商。

(五)票据统管。

1、乡镇所使用的票据在非税收入管理局统一领取,各乡镇必须确定专人负责票据的领取、发放、保管及核销工作。

2、乡镇领用的票据只限于乡镇财政供给单位和乡镇范围内的农村中小学校、卫生院使用,其他“三权”在上的单位不得在乡镇领取票据。

3、对票据实行“缴旧领新、限量领用、专人管理、当年结清”制度,并做到票单同行,即非税收入管理局凭银行缴款单核销收费票据。

(六)实行乡镇举债县级审批制度。乡镇原有的债权债务要按债权债务的发生时间、形成原因、资金来源、约定利率、还本付息等情况,逐一清理核实,建立台帐,制定消赤减债计划报县财政局备案。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原则上乡镇不得再有新增债务,如因特殊情况需要举债的,要实行县级审批制度,呈报分管财贸的县领导审批。

(七)信息化网络管理。全面建立乡镇财税管理信息化网络,县乡镇财政管理局设立网络服务器,乡镇财政所设立网络工作站。县乡财政依托公网,以固定ip方式组网连接,乡镇财政会计业务全部在县局服务器上保存,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网络,实现财政资金网上远程申报、审批,数据网络汇总,资金运行网上监管,会计核算电算化。

三、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基本原则。

坚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资金审批权、乡镇债权债务关系”等五权不变和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由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的收支。

(一)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后,对乡镇政府仍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

(二)预算管理权不变原则。按照《预算法》规定,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县级财政部门按有关政策,明确乡镇财政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报县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预算法》规定的程序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经乡镇人大审查和批准后报县级财政部门备案;调整数额较大的,必须向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待批准后方可执行。

(三)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的原则。实行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与管理权、监督权相分离,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资金,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归乡镇,资金结余归乡镇所有,县财政不集中、不平调。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的程序审批。

(四)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各乡镇享有和承担。

四、“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

(一)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对乡镇财政所“乡财县管乡用”全面工作实施管理监督。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统一由乡镇财政管理股核算。乡镇财政管理股全面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负责乡镇财务报帐审核事宜。主要职责:参与和指导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的编制,监督预算的执行,及时拨付预算内、外及其他各项财政资金,准确记录各项财政业务,按时与有关部门和乡镇进行对帐,按月编制会计报表,按时审核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办理乡镇财政收支结算,审核和监督乡镇政府单位会计的支出核算,及时指出乡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乡镇,并按月向县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二)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预决算的编制,办理各项收支结算和对帐、报帐工作。各乡镇财政所设财政所长、财政结算会计(预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出纳、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票证管理员岗位。各岗位可以按照规定交叉任职,但必须健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财政所长不得兼职政府单位会计、出纳岗位;财政结算会计不得兼任政府单位会计;财政结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不得兼职出纳员;政府单位会计不能兼管票证。

财政所长负责财政所日常工作的管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按县财政局授权审核、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财政结算会计负责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办理与乡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县财政局的结算和对账,负责非税收入执收管理系统收入数据的录入,打印总预算会计拨款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按月编制乡镇财政用款计划,办理乡镇人民政府经费支出的请拨,负责向乡镇有关领导提供乡镇总预算会计报表,负责乡镇财政票据的领取和缴销,监督乡镇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办理乡镇财政年终决算;政府单位会计负责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支出专户的会计核算,按规定用途支付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日常经费,按月提出乡镇日常经费支出计划报财政结算会计;出纳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现金收付、缴存及日常报帐工作,按规定保管备用金,及时登记乡镇现金日记帐;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负责微机网络系统的维护、管理与使用,涉农补贴资金基础资料的录入;票证专管员负责乡镇所有收费票据的领取、发放和缴销。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政府办、纪检监察、财政、人事、审计、人民银行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xx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县财政局长任主任,相关副局长任副主任,各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县对乡镇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乡镇人民政府当家理财和财源建设的积极性。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对原来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行相应调整,从确保乡镇基本运转、有利化解乡镇财政债务,调动乡镇理财积极性等方面制定新的统收统支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三)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规范乡镇收支行为。根据乡镇财政收支规模和实际情况,明确乡镇支出范围,统一和规划各项开支标准,完善财务审批程序。

(四)清理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严格乡镇编制管理,严禁超编进人,严禁在编制外使用人员,属于清理清退范围的各类超编人员、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财政不供给经费。

(五)加强债权债务的管理。乡镇的债权债务要根据本乡镇的实际作出消赤减债计划,安排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坚决制止乡镇村发生新的债务,乡镇人民政府和各部门一律不准为经济活动提供贷款担保。乡镇人民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上项目或发放各种津补贴。凡违反规定以政府名义提供贷款担保形成新的债务的,严格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由签字人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偿还。建立化解乡镇人民政府、村债务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把制止新债、化解旧债作为考核乡镇、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债务化解之前,乡镇党政府主要负责人不得提拨重用,不准异地任职。乡镇的债权要及时清收,制订切实可行的回收计划,加大回收力度,回收的资金原则上要用于偿还债务。

六、工作步骤

(一)制订“统收统支乡财县管乡用”暂行管理办法。依据我县今年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在学习和考察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及具体管理办法。

(二)清理乡镇资产工作

1、清理乡镇资产、账户、票据。清理乡镇银行账户、票据和现有资产,取消乡镇银行账户,缴销乡镇收入票据;账户的设立和票据的领用按有关规定重新办理。

2、清理乡镇债权债务,对现有债务进行逐一登记造册报县财政备案。

(三)完善网络建设,进入实施阶段。确定乡镇财政所人员岗位和职责,开设新的乡镇账户,完善县乡计算机网络,组织人员培训,按有关规定和业务操作规程的要求实施对乡镇财政收支的核算管理。

七、实施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我县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的延伸,是我县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确保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乡镇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积极主动配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严明改革纪律。各乡镇必须规范操作程序,自觉接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不准私分集体财产、滥发钱物,不准擅自开设银行账户(含存折户)、私设小金库,不准使用非正规票据、坐支收入,否则一经发现,将严格追究乡镇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将在体制结算中划扣违纪金额。

(三)调整乡镇财政所职能。农业税免征以后,乡镇财政所的主要工作应从组织农税收入转变到资金管理和非税收入管理上来。要集中精力做好“乡财县管乡用”的收支结算和对账、报账及机关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直接补给农民的各项资金和补贴的发放工作,加大服务“三农”的工作力度。同时要大力推进“村账乡管”工作,强化村级财务管理。

(四)加强部门协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1、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机构,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合理分配人员,理顺业务关系,强化服务意识,以适应改革的需要。

2、人事、编制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政供给人员的编制管理,督促乡镇清理,清退超编人员。

3、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务审计监督,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

4、县人民银行要加强对乡镇银行账户的管理,并监督其他金融机构及时划转各项资金,确保各项财政收入及时入库、财政资金及时到位。同时,完善金融机构开户许可证制度,对各金融机构违规开设银行账户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5、纪检、监察部门要监督乡镇严格执行“乡财县管乡用”有关制度,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建议与要求

(一)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税机构转变的需要,随着乡镇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省财政厅农税局经省编委批准已更名为“xx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处(加挂xx省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并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农税局统一更名为“××市(州)、县(市、区)乡镇财政管理局,加挂××市(州)、县(市、区)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为了工作需要,恳请县人民政府、县编委迅速批复县农税局更名请示。

第3篇: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信息范文

关键词:乡镇;财政管理;财政决算审计;对策

乡镇人民政府作为一级基层人民政权,担负着政权运转,发展辖区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的职能,同时还承担着国家的路线方针和各项强农惠民政策的落实任务。乡镇财政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财政,其财政职能履行情况的好坏,不仅关系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也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基层政权的稳定。笔者近几年对部分乡镇财政决算进行过审计,从审计调查情况看,乡镇在财政支出逐年加大,支出压力越来越大情况下,努力完成预算支出,保障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但在财政财务管理中仍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乡镇各项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预决算管理方面。一是预算编制过粗,预算监督不力。在审计的乡镇中普遍存在预算编制过粗、不明细的情况,且上报财政的年终决算报表随意调整,预算执行不严肃。二是决算反映不真实。审计发现,某些乡镇财政决算报表的项目数据,不是跟据会计账簿所记录的数据填列,而是根据上级财政年终决算编制要求,填列一些数据;甚至有些乡镇财政所为了寻求平衡倒挤一些数字,以达到收支平衡,从而造成决算数据不真实。

2.财政财务管理方面。一是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如凭证审核不严格。由于对凭证审核不严格,导致不合规票据入账成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是:入账票据为自制收款收据,入账票据内容填开不全,如无开票日期、无购货单位、无规格及单价、无项目名称等;票据票号与时间顺序颠倒;无印章或印章模糊;购物名称抽象且无购物清单等。这些不合规票据的存在,使乡镇财政财务支出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即使是管理较好的乡镇每年报账不合规票据少则十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不合规票据报账,成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中的普遍问题或者说是漏洞。二是往来清理不及时。审计发现,乡镇普遍存在往来款项挂账数额过大、时间过长的问题,有的挂账时间经历多任领导,有些债权债务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单位人员已无人知晓,有些往来款项账户,实际已成呆死账、无头账,严重影响乡镇资产、负债的真实性。三是借出款项不做账务处理且不及时清收,物资采购等支出、工程等项目完工后不及时结算,造成账外债权债务。四是固定资产不重视、管理混乱。

3.财政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一是相关管理制度制订不够全面,未建立乡镇及村两级固定资产(建)、严肃、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盘点和维修等制度,未健全专项资金使用及监管制度。二是部分管理制度落实性尚需加强。

4.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方面。目前,乡镇专项资金和其他资金比较多,主要有救灾资金、扶贫资金、基层卫生医疗建设专项资金、农田水利资金、环保专项资金和集体资金及上级有关部门拨付的其他资金。在审计中我们发现:一是资金信息上下级沟通不畅,乡镇财政对某些资金来源性质不明,又缺乏与上级财政或农业、交通等主管部门沟通的渠道或意识。二是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亟需加强,审计发现不但乡镇经费超支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和其他资金,而且在专项资金支出中不仅列支有为争取该资金所花的各种费用,还列支有各种名目的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车油车修费、维修修缮费等,甚至有些用其发工资、补充乡镇政府经费,从而严重违反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不能做到专款专用,影响了国家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现行的财政体制一定程度上导致乡镇财政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乡镇没有建立规范的事权格局,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例如地方税收的征收管理权,国税和地税都承担着征收地方税收的职能,国税直属中央,地税直属省,基层政府只有支出管理权,没有收入管理权,基层政府的预算收入对于征管部门来说往往形同虚设,基层政府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职能不完善,不符合“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乡镇财政支出有责无权,财政支出有明确增长要求的政策法规越来越多,各个领域的单行法规与《预算法》相互矛盾;上级出政策,下级出资金的财政管理体制,也导致下级政府支出规模加大。

2.内部控制不健全,缺乏制度落实执行机制。乡镇财政所在预算管理、村财乡管、经费管理等制度规定实际执行中往往存在行政领导“一支笔”、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执行不严等现象,加之内外部监督不力,缺乏一个有效制度落实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致使一些制度规定形同虚设,直接影响了基层财政所规范管理和对乡镇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管。

3.乡镇领导对财政工作重视不够,上级财政机关对乡镇财政所的管理有缺位现象。审计发现,在制定某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时,仅仅将财政所赋予“出纳”角色,而忽视了基层财政所的监督职能。上一级财政部门虽然明确了相关科室对基层财政所预算管理、经费管理等进行指导,但由于基层财政所数量较多,日常人均工作量较大等因素,对基层财政所的指导不到位,特别是很多专项资金指标文件和管理文件未抄送下达给基层财政所,间接造成基层财政所监督不力。此外,上级财政对基层财政所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对发现的问题没有督促落实整改或督促力度不够,整改效果不明显。

三、对策与建议

1.完善上下级财政体制结算办法,确保地方政府既得利益

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对进一步明确上下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促进各级政府培植财源、增加财政收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调动基层政府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完善上下级财政体制结算办法。

2.加强乡镇预算管理,强化乡镇财政基础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预算法》,完善和规范约束机制。首先,应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明确预算是由乡镇人大审查批准,政府应严格执行的法定文件,强调预算的法律效力,对违反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其次,乡镇应努力提高预算的编制水平,要将预算编制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大事来抓;第三,要切实发挥乡镇人代会对本级财政的监督作用。第四要细化预算项目,加强对预算的监督。乡镇政府应建立综合财政预算,把乡镇全部资金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实行统一管理。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本级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加强对乡镇财政预算各项支出的管理。要健全财务核算体制,公开财务管理制度,公开财务执行结果,实行民主理财,提高收支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强化乡镇财政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加强基础管理和增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其次要结合本乡镇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现状,有针对性地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使各部门,各村有章可循,科学管理。

3.加强指导和督促乡镇专项资金的监管

一是加强工作指导。各级财政要加强组织领导,指导督促乡镇财政有效开展专项资金监管工作。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全面掌握其他部门下达到乡镇的各类资金的政策信息。要推进专项资金整合工作,研究对性质相同的资金进行适当归并和统筹使用,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基层政府和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信息通报和反馈机制。上级财政在有关资金和项目管理的文件中要明确规定乡镇财政的监管责任。要明确信息通报制度,将下达的资金管理办法和拨款文件等逐级抄送传达到乡镇财政,使其掌握开展监管工作所必需的信息。对于乡镇财政在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要建立反馈渠道,逐级上报至负责资金和项目分配、管理的财政部门,以利于完善有关政策,规范财政管理。

4.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一是进一步加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将经济责任关口前移,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考核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要实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交接制度,明确责任。建立经济责任评价结果体系,明确评价目标,真正为干部考核发挥作用。二是加强监督,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乡镇财政应支持内部审计工作,配备业务熟练的专职内审人员坚持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乡镇所属部门、村级财务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规范和解决,从而真正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信息范文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暨农民补贴信息统计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和农民补贴信息统计工作。刚才,财政局局长同志对全县“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和农民补贴信息统计工作从目标、内容、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安排,希望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和农民补贴信息统计工作中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和农民补贴信息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农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和税费改革之后,进入了农村综合改革的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是农村综合改革的三大主要任务。乡镇财政自建立以来,对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乡镇财政收入规模和支出范围明显收缩,不少乡镇存在财政供养人员较多、债务负担过重、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央决定进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主要目的是,建立县乡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规范乡镇收支行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有利于乡镇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有利于强化乡镇财政职能,有利于增强乡镇财政实力,有利于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节约财政支出,有利于遏制乡镇债务泛滥、缓解乡镇财政困难,有利于县财政能够及时掌握乡镇财政的收支情况,更加有效地指导乡镇组织收入和合理开支。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这是从体制上解决乡镇政府人员膨胀、债务恶化、“三乱”反弹的“釜底抽薪”之策,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重新构建乡镇财政体制和行政体制的重要基础。因此,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认真组织实施好这次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开展农民补贴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农民补贴信息网络系统,也是适应“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对种粮农民补贴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要准确把握“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政策精神

“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就是以“预算统编、账户统设、资金统筹、支出统核、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主要内容,坚持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与管理权、监督权相分离,由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资金的一种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它不是财政体制改革,也不仅仅是会计核算方式的改革,其实质是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只有准确把握改革的实质和上级的政策精神,才能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要坚持“四权不变”的原则:一是乡镇预算管理权不变,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乡镇政府负责本级预决算草案编制、预算方案调整和预算组织执行;二是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乡镇财政资金仍归乡镇政府所有和支配,资金结余归乡镇所有,确保乡镇利益不受损害;三是财务审批权不变,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程序审批;四是债权债务关系不变,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仍由乡镇享有和承担。

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要重点把握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实行预算统编。县财政部门要按照“保人员工资、保正常运转、保重点支出”的原则,提出乡镇年度财政预算安排指导意见,报县政府批准后,由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的指导意见,编制本乡镇的财政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果要调整预算,乡镇政府要提出预算调整方案,报县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调整数额较大的,要向县政府报告,再按法定程序报批。

二是实行账户统设。撤消乡镇财政所及所属预算单位在各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账户,撤消乡级金库,由县财政局根据不同用途,按规定统一为乡镇财政开设账户。

三是实行资金统缴。按照资金调度权上移、既得财力不变的原则,乡镇所有财政性资金,由县级财政实行统一调度、统筹管理。乡镇财政收入全额上缴县级国库或财政专户,由县财政局按乡镇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核算管理。

四是实行支出统核。乡镇所有支出,都要由县财政局统一审核。乡镇工资性支出由县财政按月拨付实行统发;乡镇预算包干的公用经费支出和事业费支出,由用款单位提出用款计划,经乡镇领导签批后报县财政局审核拨付。乡镇财政对各预算单位实行报账制,由乡镇财政所代行管理单位账务。对村级经费,在乡镇农经站报账,实行“村财乡管村用”。

五是实行采购统办。凡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和在政府采购标准以上的乡镇各项采购支出,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送县政府采购办公室审批后,由县政府采购中心统一采购,采购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从县级国库或乡镇财政专户拨付供应商。

六是实行票据统管。推广使用新的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将乡镇的财政票据管理权全部上收到县财政局,严格按照“专人负责、交旧领新、限量领购、定期核销、票款分离”的办法进行管理。

三、要认真做好农民补贴信息统计工作

从2010年开始,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粮食直补政策,并逐年加大了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我县2010年粮食直补资金为235万元,2011年增加到300万元,2012年达到368万元,2012年又新增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等农资综合补贴资金464万元,今后国家支农惠农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为了加强对种粮农民补贴的管理,确保补贴政策落实到位,也为今后粮食调控和完善补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农户种粮补贴及相关信息统计制度,建立农民补贴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农户种粮补贴及相关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建立农民补贴信息网络系统的重要意义,在组织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同时,统筹兼顾,认真做好农民补贴信息统计工作。各乡镇要从乡镇财政所、农经站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抽组人员,按照县上总体安排,认真填报农民补贴统计数据,将农民补贴信息统计数据审核无误后,按时上报县财政局进行汇总。县财政局要制定全面的考评体系,对乡镇上报数据的准确程度进行严格考评,努力提高数据质量,为建立农民补贴信息网打好基础。

四、要加强对“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和农民补贴信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5篇: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信息范文

乡镇经管站(或其内设审计部门)对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的模式主要依据的是1992年农业部颁布的《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暂行规定》,以及一些省区制定的本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来设置的,是当前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审计模式。这种模式下,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具体审计工作由乡镇经管站承担,乡镇经管站在完成日常经管工作的同时,每年要安排一些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任务,审计人员通常不设专职,它受上级农业经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乡镇政府内单独设置审计机构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的模式与第一种模式相比是个进步,但在实践中比较少见。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有审计模式之缺陷

第一,现有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没有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村集体资产与其他公有资产一样,其产权有—个基本矛盾。这一矛盾使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必须通过某一组织来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辖区内成员的当然代表,管理和使用农村集体资产、村民作为农村集体资产的最终所有者,是委托人,而村集体经济组织则是人,村民需要通过审计手段来了解村集体经济组织,而不对村民负责。作为集体资产的所有者,广大农民群众却无权看到对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结论,无法了解组织的经营和财务情况,信息不对称现象依然无法解决,产生了财产所有者、受托经营者和受托监督人三者之间关系错位的怪现象。长此下去,这将导致农民群众对政府失去信心,导致农村审计权威和信誉的丧失。

第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性质模糊,独立性差。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行政管理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的审计机构,这与内部审计相同,但它与审计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存在任何隶属或利害关系,处于第三者地位,这一点又与内部审计完全不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大部分是属于政府部门,审计的工作人员是代表政府的工作人员,这一点与国家审计相同,但是他们明显不是现有国家法律意义上的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性质模糊,定位不准,成为多年来困扰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一大难题。

第三,按照现行管理体制,村级组织审计由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主管,业务上接受国家审计机关指导。然而,村级组织不属于国家审计范围,审计机关对这一特殊领域缺乏实践经验,且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国家审计机关均没有专职的村级审计指导机构和人员,缺少对具体工作的经常性指导和管理,缺少对具体业务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只是通过内审协会的自治自律,这样不利于村级组织审计事业的发展、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审计功能的发挥。

三、加强村级组织审计的对策

第一,今后可以考虑成立独立的乡镇审计站(所),作为县级国家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派驻到各乡镇,对乡镇农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将乡村集体经济审计纳入国家审计范畴,确保乡村集体经济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成效性。在农村集体资产完成产权界定,真正建立起产权明晰、责权分明的股份合作式集体经济组织后,可以参照股份制公司的管理形式,在集体经济组织监事会下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代表全体股东(村民)行使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督权。这种模式下审计机构只对监事会及全体股东负责,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同时审计机构植根于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熟悉组织内部情况,审计监督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强。

第二,加强引导,加快转型。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审计机关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通过制订指导意见,工作沟通,典型引路,强化考核等,多形式,多渠道,引导村级组织审计转型发展。要促使村级组织审计逐步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以财务收支为基础的内控管理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转变,由事后审计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面审计监督转变,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积极推行审计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避免决策风险。要针对村级财务管理的现实状况,实行账前审计,做到先审计后入账,严格控制事中风险。要加强后续审计,彻底杜绝风险隐患。

第6篇: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信息范文

1.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坚持依法办事、照章办事,抵御领导行政命令的独立能力还有待增强。财务人员的工资、人事权在乡镇,大多领导也喜欢任用“听话”的人担任内当家,对启用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执业能力要求不是很在意,使得财务人员在执行财经政策时独立性差,领导安排做的事不敢不做,违规违纪的事在所难免。2.相关部门检查、指导、监督力度减弱。随着财政体制改革,乡镇财务核算出现多种形式,有委派制、集中核算、代核算等形式。有了这些中转机构相关部门对乡镇机关财务的督导相应有所减弱,让违规违纪现象蔓延滋生。3.经济责任审计问责机制缺失,审计免疫功用难以发挥。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其目的并不仅限于查找问题、揭露问题,而是注重对查出问题的整改。但在审计实践中,由于对相关责任人问责机制的缺失,容易导致审计查出问题得不到较好的纠正和整改,从而出现年年审、年年犯的现象,直接降低了审计监督的威慑力和公信度。4.缺乏规范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尽管《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对审计评价的内容作了总体规定,但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仍缺乏完善的评价内容和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具体来讲,一是审计评价内容不明确,内容范围宽窄不一。二是审计评价目的不明确,指标体系深浅失度。三是审计评价要求不明确,评价的随意性较大。因此,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对于客观评价被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准确界定经济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主要困难

1.审计环境对审计执法的制约。由于我国开展审计工作时间还不算长,审 计法制化工作起步较晚,在执法环境中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1.1地方行政首长干预。独立性是审计监督有别于其他专业经济监督的本质特征,审计机关只有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才能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体现审计执法的权威性。就目前来看,审计机关是本级政府的审计部门,人权、财权隶属当地,行政干预的情况时有发生,审计执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1.2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失真。被审计单位是审计重要的外部环境,它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有的被审计单位只提供公开的会计资料,对账外账和“小金库”则隐匿不报,给审计设置了障碍,如果没有线索,审计人员很难发现问题。审计机关依据失真的会计资料导致出具错误的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2.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不相适应。2.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远未适应新的发展需要。2001年开始,国家审计署通过试点扩大审计覆盖范围,将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扩大到省部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同时要求各省、市审计机关逐级开展试点,总结推广经验,最终实现凡是负有经济职责人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依法接受经济责任审计,使之成为一项重要的,必须的干部考核、任免和廉政建设的基本制度。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不断深入,地方党政领导临时交办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逐渐增多。面对经济责任审计繁重的“计划外项目”,各级审计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加之领导岗位多样、经济责任不同、考核指标各异,因此,审计机关的工作量剧增,而审计机关人员编制比较少,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2.2审计人员素质与工作要求的矛盾。就经济责任审计的一般内容来讲有资产、负债、净资产真实正确性和资产增值审计;经营管理活动及财政、财务收支合规合法性审计;主要经济和业务指标完成情况审计;重大经营决策合理性及效益性审计;内部管理健全性和有效性审查;领导人员个人遵纪守法及廉洁自律情况审计;被审计领导人员应承担责任审计等。而且,不同行业、不同性质部门或单位、不同时期、不同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是不相同的,其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也各不相同。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广泛性,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懂得行政财务,又要懂得企业财务和投资基建财务;不仅要具备查账技能,审计和会计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政策法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目前审计队伍大部分人员都是财务类人员出身,进修深造的机会很少,知识面相对比较窄,缺乏对法律、计算机、经济贸易、工程技术等方面人才,这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极大挑战。

三、针对经济责任中存在问题、困难应如何采取防范措施提出的几点建议

第7篇: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信息范文

区15个乡镇6个街道做事处,乡镇指导的经济责任审计触及面广、任务量大,要做到具体掩盖比拟坚苦。因而,在审计项目标布置上,执行全区总量节制、分类审计,理论中逐渐构成了“四种形式”。一是“绑缚式”,即乡镇长和书记的经济责任审计一并进行,已完成的7个乡镇指导的经济责任审计,有6个项目执行“绑缚式”,占85%左右。首要有书记离任、乡镇长离任;书记任中、乡镇长任中;书记离任、乡镇长任中;书记任中、乡镇长离任等四种形状的审计。二是“统筹式”,即经济责任审计与乡镇财务决算审计或专项审计查询一并进行,这种形式占10%左右。三是“抽审式”,这种形式占5%左右,即对曾经过经济责任审计的乡镇,对书记或乡镇长的离任,依据需求对其离任者进行需要的抽审。四是逐渐履行“交代式”审计。对一些以财务拨款为主、预算外资金量小的乡镇直接采用离任交代替代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首要是做好离任交代中对资金、资产、投资、未决事项和交代记载等的搜检判定任务。

综合运用上述“四种形式”,区审计局在对乡镇财务施行年度审计或专项审计查询时,从乡镇可用财力情况、财务支出构造、账表里当局欠债状况、资产购建措置状况、当局投资合规状况等几不吝啬面,对乡镇财务运转状况作具体查询,并对获得的根本数据和状况进行汇总和梳理剖析,将一些共性、遍及性的问题提醒出来,从微观层面深化剖析问题本源,然后将涣散在各个乡镇的单个、孤立的问题上升成面上问题,进步乡镇指导经济责任审计的针对性。

二、加大协分配合,构建监视系统

区审计局展开乡镇长(书记)经济责任审计,一直发扬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成员单元的效果,经过按期召开区委、区当局指导和有关部分指导参与的联席会议,向联席会议申报审计任务展开状况,增强横向交流和信息反应,促进成员单元间的共同协调,出力处理审计中呈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经济责任审计效果获得充沛应用。

一是审前查询时,由组织、纪检、监察等部分自动供应被审计指导干部的相关状况,并就审计顺序、内容、重点等提出建议。二是施行审计时,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结合召开被审计指导、被审计单元及职工参与的审计。组织部分宣读审计托付书,解说审计的目标和要求,纪检监察部分提上班作规律规则,审计组传递审计的内容、顺序和工夫布置,一起听取被审计指导干部的任务总结,听取干部职工对单元指导的状况反映。三是展开审计时,实时向联席会议成员单元反应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碰到的坚苦,自动争夺区委、区当局和纪委、组织部、监察、人事、财务等部分的支撑,增强对审计任务的指点,一起研讨宽和决审计任务中呈现的严重问题,为审计任务的有用展开奠基根底。四是审计完毕时,由区审计局向联席会议成员单元传递审计后果,组织人事部分根据审计后果状况作出响应处置。对一定性的审计后果,赐与表扬、奖励或选拔重用;对存在问题的审计后果,区别状况处置;对问题较多但不存在党纪政纪处置的,组织人事部分对被审计指导干部进行说话诫勉;对因任务掉误形成严重经济损掉的,组织人事部分对被审计指导干部进行降免处置;对严峻违法违纪的,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置。

三、改造审计理念,深化审计内在

乡镇长(书记)的经济责任审计,首要表现于效劳新乡村建立,维护广阔农人的正当权益,以报酬本,存眷民生政策的合理和落实状况。因而,区审计局在乡镇长(书记)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对审计内容、评价方法作了勇敢探究,跳出传统的财务财政进出审计形式,结实树立“悉数当局性资金”审计新理念,实在深化乡镇指导经济责任审计

内在:一是具体精确界定悉数当局性资金进出规划,做到不重不漏,客观反映乡镇悉数当局性资金的进出全貌。二是依据资金性质对悉数当局性资金进行合理分类,强调前后年度

分类口径的一致性、可比性,在收入项目上重点存眷地盘等资本类收入,在支出上重点存眷农业、农业财产搀扶、乡村根底设备投入。三是增强对乡镇欠债的审计,尤其是指导干部任期内新增欠债和消化债权状况,促进乡镇财务进出均衡。四是经过对乡镇指导任期内悉数当局性资金的进出构造剖析,具体反映指导任期内组织财务收入的正当性,支出布置的合理性。凸起对乡村根本建立项目治理状况、乡村社会保证政策的落实状况、触及乡村农人的严重经济决议计划状况及乡村经济开展状况等四个方面,以资金走向为线索,以财务进出和经济运转状况为根底,以指导干部在新乡村建立中的职责为根据,重点进行监视。

在审计评价上,从职责角度精确界定书记、乡镇长的经济责任。乡镇党委书记的评价重点环绕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内部节制准则建立的评价;二是对严重经济决议计划及其

结果的评价;三是对廉政建立状况的评价。乡镇长的评价重点凸起四个方面:一是对财务预算执行的评价;二是对乡镇当局本级行政经费进出的评价;三是对内部节制准则和经济

决议计划执行状况的评价;四是对廉政建立状况的评价。

四、标准审计顺序,进步审计质量

为了不时进步乡镇长(书记)经济责任审计任务质量和结果,区审计局连系审计署6呼吁的规则,进行了一系列准则和办法立异,提拔乡镇指导经济责任审计程度。一是

执行审前查询讯问准则,辨别寻求组织、纪检、等单元定见,将查询讯问状况作为编制审计施行方案的根据之一,列入经济责任审计顺序;二是施行审计布告准则。一切乡镇长(书记)的经济责任审计均执行审计布告。依照一致的审计布告花样和内容,在被审计单元进行张贴。三是执行“三同”准则。审计施行阶段,与组织、纪委监察部分同进点、同测评、同座谈,同参加反应定见,构成监视合力,确保任务落到实处。四是执行无记名民主测评准则。对乡镇指导干部“民主决议计划、科学决制和清廉自律情况”,分好、中、差三个品级进行民主测评。五是履行审计后果公开准则。执行审计后果公开,对审计后果经过乡镇指导班子会议、全体干部会议等方式进行传递。六是执行审计督查回访准则。对乡镇指导经济责任审计中查证的一切问题进行回访,将审计整改状况向联席会议进行报告请示。经过以上审计顺序的落实,确保乡镇指导经济责任审计从开端到完毕全进程的通明,对审计任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8篇: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信息范文

关键词效益;乡镇;经济责任;审计

一、对在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的认识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虽然已经实施了好几年,但到目前为止还主要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这种传统的作法已不能够满足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监督工作的需求,在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效益审计的理念,是深化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的必然要求。

(一)开展效益审计有利于引导乡镇领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因改革开放以来,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迅猛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如人类生存环境改善、政府负债控制等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如果用传统的财务收支方式审计,是难以表述和揭露的,开展效益审计,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对存在问题的表述和揭露在效果上会更好一些。从而推动乡镇领导干部发展观和政绩观的转变,并围绕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多关注人民的利益,实现乡镇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开展效益审计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

当前乡镇普遍存在着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以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很少涉及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益的评价。开展效益审计,进一步关注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的效益、效率、效果,并针对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建议,促进相关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益。

(三)开展效益审计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乡镇领导的工作实绩

对乡镇领导干部实绩的评价,单是从财政收支情况,社会公共事业、基础设施投入等情况反映一个乡镇领导的实绩,只是浅显的表象。在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根据乡镇经济结构、地理环境等不同特点,分别从财政收支结构、政府负债、决策过程、建设程序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有利于全面反映乡镇领导任期经济管理能力,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围绕全部政府性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绩效,对乡镇领导实绩进行评价。

二、探索在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的内容

在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审什么?这是审计人员最关心的问题,如果审计内容不明确,效益审计就无从谈起。当前根据乡镇主要领导所履行的经济责任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对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及效益效果情况进行审计

审查乡镇项目资金来源是否合法,项目是否依法决策、按程序决策、民主决策,项目资金管理是否建立了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否制定了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项目招投标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存在暗箱操作等问题,评价项目管理的有效性。设计相关调查表格和调查内容,向辖区内群众进行书面调查,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掌握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的满意程度,恰当地评价项目社会效益。还可以召开专家绩效评审会议,邀请专家进行专题绩效评议。

(二)对乡镇资产负债变动情况进行审计

资产负债情况是衡量乡镇领导实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效益审计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乡镇资产负债变动情况审计主要是对乡镇财政的资产负债率及其变动情况进行审计,对乡镇领导任期末年与任期前年进行比较,计算出资产保值增值率。同时对政府负债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查借入资金情况,审核乡镇领导任期内偿还任期前债务和新增债务情况,确定至审计日负债总额,负债率、债务率和偿债率如何。通过对资产保值增值和政府负债情况的审计,得出乡镇领导任职期间资产负债率,评价乡镇领导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三)对乡镇行政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审计

行政成本主要由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等组成。行政成本控制情况是衡量乡镇领导行政管理绩效的重要体现。乡镇行政成本控制情况审计主要是通过计算乡镇领导任职前与任职后行政成本与国民生产总值比率进行对比,计算出增长情况,衡量行政成本的高低,评价乡镇领导行政管理的效能。

(四)对乡镇财政收入增长情况进行审计

财政收入增长情况是衡量乡镇综合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乡镇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审计主要对财政收入增长和收入结构进行审计。对财政收入增长进行审计,主要是通过乡镇领导任期末与任期前财政收入进行比较,计算年均增长率。对财政收入结构进行审计,主要是分析税收收入、转移支付收入和其他收入所占比重,反映乡镇领导任期内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的实绩。税收收入增幅越大,经济发展势头越好,干部实绩越明显,其他收入增长快,并不能完全表明乡镇领导履行经济职能的工作实绩。

(五)、对乡镇财政投入增长情况进行审计。乡镇财政投入情况是衡量乡镇领导实绩的重要依据。乡镇财政投入增长情况进行审计主要对财政投入增长和投入结构进行审计。对财政投入的增长,主要是通过计算乡镇领导任期末与任期前财政投入的数额进行比较,计算年均增长率。对财政投入结构审计,主要是计算农业、卫生、基绌设施建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与任期前进行比较,计算年均增长率,评价领导干部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绩效。

三、创新在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的方法

在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效益审计,除了运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外,更要不断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一)关注审前调查

在按常规了解单位的财务体系结构和账务设置情况的基础上,①要听取领导干部本人述职,在审计进点会上,通过听书记、乡镇长述职报告,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任期内的工作职责、权力运行情况、工作思路、工作重点、主要成绩与不足,做到心中有数;②要听取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经办人员反映,听取他们对乡镇的重大事项、重点工程决策、管理过程与成效的评价,对内部管理状况的评价,对廉洁自律方面的评价等等,快速了解领导干部的主要成绩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确定审计重点。通过审前调查,一方面要明确乡镇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来源、规模和使用的范围,尤其对政府任期内运用新的融资理念和运作方式实施的,投资金额较大、关注程度较高,但从财政自身的账务体系无法获取的信息必须加以关注,否则,不仅会造成审计监督的盲点,也会影响绩效评价的全面性。另一方面要基本掌握领导权力运行的集中点和内部管理的薄弱点,了解其任期内主要的工作业绩,将其列为现场审计的重点内容。

(二)坚持内外结合

第9篇: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信息范文

一、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权和事权不相称,征管与分配体制不顺。

从我国目前财税部门的主要职能来看,税务部门承担税收征收责任,税收收入任务的完成,主要取决于税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非税收入征收和财政资金筹集、管理和分配“,征收”和“分配”由不同部门实施。而乡镇又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乡镇财政只能根据实际收入情况来进行资金分配,这就造成税收征管体制上的不顺畅。根据现行的财税财力分配体制,乡镇财政留存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左右的财力,财权受到限制。而乡镇财政事权却又繁冗和复杂得多,不仅要承担全镇行政事业单位保运转经费,还要承担全镇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社会公共服务支出,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匹配。

2.公共服务水涨船高,支出压力日趋沉重。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项政策的实施和落实最终会落在基层乡镇。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政府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新农村建设、惠农补助、计生事业、招商引资、社会稳定、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事业上的投入也居高不下,公共服务支出水涨船高,乡镇财政支出压力日益突出,同时也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3.预算约束不够严谨,财务管理不够完善。

部分乡镇财政预算编制不够精细、全面和科学,造成有些预算项目搁置无法实施,或者频繁追加预算项目,支出进度跟不上。预算执行未严格按照预算项目、资金用途和账务处理的要求使用资金,出现调整预算、挪用指标和改变资金用途等现象。乡镇人大机关虽然对财政资金年初预算进行审议和批复,但由于财政预算的复杂性和地方人大专业人才缺乏等原因,再加上财政资金的安排大多由乡镇“一把手”说了算,这就使得地方人大的监督流于形式,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和廉洁风险。乡镇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资金审批和拨付未严格按照管理办法操作,专项资金与经常性经费混用,虚列专项资金支出,直接通过政府或财政“暂存款”长期挂账,支付时冲减往来款等。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内部控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财政监督专门机构只设到县(区)级,乡镇缺少专职的财政监督机构和人员,使得乡镇财政监督“缺位”。乡镇财政只是乡镇政府的资金管理部门,在资金使用上却无话语权,缺乏过程的参与和监督。乡镇财政内部管理制度不规范,职责分工不明确。有些岗位未严格按照岗位规定设置,再加上人员紧缺、执行不力等原因,很难做到管理与监督相分离。有些乡镇即使进行了会计基础工作内部互查,但是碍于情面,也只是走过场,没有起到实质的监督作用。

2.外部监督不到位。

对乡镇财政的监督和审计,经常局限于经济责任审计、领导离任审计和廉政审计等专项检查,审计对象是单位主要负责人,检查方式也主要是抽查和访问,属于事后监督,缺乏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对全镇宏观的财政监督则显得鞭长莫及。由于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够完善,使得有些检查事项无法可依。由于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缺乏,无法对所有的乡镇进行经常性审计,审计周期较长,有些审计出来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

3.财政队伍不匹配。

由于乡镇财政处于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工作面广,服务项目多,而补贴兑付工作程序和标准要求较高,致使基层财政工作人员的任务十分繁重。虽然最近几年财政队伍不断壮大,高学历的人才不断涌现,但是也存在着业务经验不足、浮躁不实的现象,财政业务工作质量不高,与建立规范化财政所和标准化业务操作有一定距离。

三、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以预算管理为重点,强化预算约束机制。

一要明确事权和财权。要保障乡镇财政正常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乡镇优势,就必须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理顺县乡两级财权分配关系,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收入增长激励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力度,积极用财政杠杆推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二要健全预算管理体系。按照新《预算法》要求,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动态管理的预算支出定额标准和资产配置标准,健全预算项目库建设,健全人员编制、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机制,有效推进预决算公开,建立透明预算管理制度。三要加大预算执行监管力度。强化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年初预算,严禁超预算和无预算支出。进一步规范财政收支行为,实现对乡镇预算执行、预算追加、开支标准、支出范围的全程动态监督,严把支出审核关,建立预算执行风险预警机制。实行预算支出执行通报制度,督促相关单位尽早尽快实施预算项目。

2.以内部控制为抓手,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原则,通过优化和再造内部运行流程,切实加强财政内部控制建设,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建立预算编制风险、信息系统管理风险、岗位利益冲突风险等专项风险管理办法,健全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抓住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环节,实施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将内控制度嵌入业务流程。对财政业务运行流程进行持续的监督、评价和优化,实现指标流、资金流、业务流的流程统一,形成顺向相互支撑、有效制衡,逆向真实反馈、有效监督的完整体系。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严格实行分类管理制度,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管理会计,加强行业监管。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大数据平台,最大限度减少财政业务和内部控制的人为操纵因素,构建运行高效的资金管理机制。

3.以队伍建设为支撑,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