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物理实验范文

高中物理实验精选(九篇)

高中物理实验

第1篇:高中物理实验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 实验 教学 改革 考核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65-02

一、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高中物理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视了,对它的认识也提到了一定的高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也在“步步为营”,扎扎实实地进行着。但是,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情况仍然不太理想,情况不容乐观。

1.重“讲”轻“实”。有些教师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不太重视,认为在高考指挥棒下,对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比率不大。所以他们就认为:高中物理实验知识,并不需要实践动手操作,只要学生对实验知识点能了解、理解,能在笔试时应付考试就行了。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下,很多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视对物理实验过程的讲授,而忽略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过程教学。对于一些重要的物理实验,最多也只是在讲台上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对实验整个操作过程有个大致的了解。其实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培养“高分低能”的“书虫”,扼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一旦学生面临着实验操作考核,那就只能束手无策了。

2.重“操作”轻“分析”。有些高中物理教师虽然会按照教学大纲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但是他们在教学时也只是“走形式”而已。先要求学生在书本中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等理清楚,然后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操作完成所需做的实验步骤,在实验时,只要求把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实验就算是完成了。这种教学的方法是错误的。教师应该在学生动手实验时,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实验数据出来后,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这些数据是怎样得来的?它们说明了什么道理等等。

二、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考核现状

高中物理实验考核是对教师、学生物理实验教学成果的检测。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考核的方式主要是两种:1.理论考核:2.实验操作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更注重理论考核,一般是通过笔试来考查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结果。例如:实验目的考核:实验原理的考核(通常会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试题,从实验原理出发,推导在此实验时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公式来完成实验的最后一个步骤。);实验过程的考查(通常设计一个表格,在表格中预设空格,要求学生把空格中的实验步骤填充完整,或者确定在实验过程中哪些物理量需要测量等等。):实验书写报告的考核(能否简单地书写报告、能否正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否作出实验图像等等。)。而在对实验操作考核时,主要是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考查。例如:学生能否选择恰当的实验仪器、实验操作步骤是否能合理地安排、能否组装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平台、在实验结束后,学生能否把实验器材清洗,准确地归位等等。

三、充分发挥实验考核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的自然科学属性非常地强,物理实验就是研究物理自然科学属性的手段之一,也是检验学生在学习物理理论知识的手段。物理实验效果究竟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种能力,所以我们要加大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考核力度,充分发挥实验考核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1.改革考核方法,加大实验考核力度。笔者认为,物理实验的教学重在实践操作,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考核时,不能过多地采取理论考试的方法,而应该着重实践操作考核。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例如,在对电学实验考核时,就可以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对实验电路的转换能力、能否准确地调试实验器材、是否具有排除实验故障的能力。在考核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时,其实也可以考查的创新能力。可以让他们自行创新地设计实验过程,选择实验仪器等等。

2.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加大实验考核力度。完善的、有效的评价方式起着指导、激励实验教学的功能,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具有不科学性、不公平性,完全忽略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等。所以我们在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考核时,应该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上,建立新的考核评价方式。例如:教师对学生实验结果的考核评价、实验小组之间的考核评价、实验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考核评价、学生自我考核评价等。小组之间的考核评价,更能激起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就会互相配合,取得更佳的实验效果。小组内部之间的考核,则能指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有利于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做法。所以说,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能加大实验考核力度,有利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良性发展。

3.扩大考核内容,加大实验考核力度。笔者认为,在进行高中物理实验考核时,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实验教学内容的考核,要扩大实验考核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加大实验考核的力度。考核内容扩大后,应该从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方面去考核。实验前的考核内容为:学生对该实验所投入的态度及情感如何、对实验器材的认识情况如何、能否正确选择实验器材、能否根据实验的需要正确的组装实验器材等:实验中的考核内容有很多,笔者只略谈几点:学生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临时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在实验中是否具有不怕困难的精神、在小组合作实验时是否具有合作能力等;当实验做完以后,考核的主要内容为:通过此次实验,学生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有效的发展、学生能否根据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学生能否根据此次实验培养自我认知能力,能否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自我实验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实验的考核不能再简单地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而应与时俱进,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进行考核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吕准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法现状及思考》[J].教育艺术,2012(08)77-78

第2篇:高中物理实验范文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课外活动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突破教材重点、难点、疑点,更重要的是对引导 学生发展特长,培养思维能力,开发智能,有着其它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同样,我认为,中学生课外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1 课外物理实验的意义

中学生课外物理实验同实验室里的学生实验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一样,是中学物理实验 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点高中物理教材中已明确提到:“……应努力创造条件在课外多做一些简易实验。”

所谓课外物理实验就是配合课堂物理教学,用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校外对自然界进行观察,或用家中的物品和工具自制一些仪器进行实验。与演示实验相比较,学生不再是看和听,而是亲手做;与学生实验相比较,学生不再限于实验讲义的要求,教师的模式以及课堂时间的限制,而是从准备仪器到实验数据的处理都是自己一个人去完成。除此之外,课外物理实验还可以在大自然中进行观察,那里奥妙无穷,能学到许多课外知识。总之,课外物理实验能补充校内物理实验的不足,能给予学生较全面的训练。它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培训学生对物理的思想和方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课外物理实验的内容

2.1 观察

投身于自然界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青少年的好奇,留心于眼前的一物一事,仔细察看,认真分析,找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成物理规律。其实大科学家伽利略就是善于观察的典范,正是他注意到比萨教堂里用等长悬绳吊着的摇摆不定的油灯,尽管摆幅不同,往复时间却相等,才发现了摆的“等时性”。

2.2 验证

在每学过一个概念或一个规律后,就动脑筋设置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其正确性,以便加深理解,熟练掌握。例如,北方的同学都爱滑冰,脚踏冰鞋在冰上时,由于冰鞋刀刃很薄,与冰的接触面积一共只有几平方毫米,整个体重压在这样小的面积上,对冰的压强是极大的,因此刀刃下的冰熔点降低,冰熔化成一薄层的水,分布在冰鞋刀刃与冰面之间,起了作用,因而可使人自由滑冰,作出各种优美动作。冰刀滑过之后,压强减小,熔点升高,水又立即冻成冰。

2.3 探索

在预习新课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条件,由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或课后的验证性实验,自己实验,总结物理规律。如在平抛运动中有一个典型题:雨伞半径为r,边缘高出地面为h,让雨伞以角速度旋转w,使雨点从边缘甩出落到地上,求雨点在地上所形成的半径?有相当多同学认为半径就是平抛运动水平位移,可以让学生用一把雨伞进行实验,问题马上就会得到解决。

2.4 小制作

根据书本知识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用来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例如:可学生在课堂外做小实验“不沉的针――水的表面张力”来加深表面张力的理解。

3 课外物理实验的指导

(1)课外物理实验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过程。教师布置实验时要一定要指出必须按校内学生实验的要求去做。

(2)传统的教学使学生习惯了校内的课堂实验,真正要他们动脑设计,自备仪器,亲手操作,往往会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对此,教师要加强辅导,具体方法有二,一是指定时间、地点,定期辅导。每周安排一次,每次两小时左右,最好在晚自习或课外活动。届时教师可以像对待实验室里的学生实验那样指导学生的具体操作,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公共问题也可以作示范。二是由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生组成“物理实验小组”,首先对他们进行培训,再由他们去指导其他学生的课外物理实验,效果也比较好。

(3)中学生课外物理实验多属于观察,教师要多抽时间带学生到校外去。如组织学生到运动场去,让他们观察运动的各个项目,设置下列问题,短跑运动员为什么大都穿钉子鞋?跳高运动员为什么要助跑?投掷运动员为什么要把握好抛射角度?……经过诱导、启发、使学生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再如,水波的干涉现象在实验室内不易观察,可带学生到塘边去,同时向塘内投两块石头,即能看到两列水波的干涉图样,从而收到实验室所收不到的效果。

4 课外物理实验的考查

(1)实验布置以后,教师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到学生家中去进行有目的考查,内容包括提问、看操作,发现同题及时解决。

(2)按传统的考试方法,将布置的物理实验以问答、选择、填空等题型,定期进行笔试。

(3)重视课外物理实验报告内容的评定,通过它来考查学生的实验思路是否清晰,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操作程序是否正规,数据处理是否正确等。

(4)举行生动活泼的实验报告会、表演会,让学生在会上谈做课外物理实验的方法、技巧、体会等。对一些与教材联系密切,且简单、有趣、成功的实验,让学生当众表演,这样既考查了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又激发了他们对课外物理实验的浓厚兴趣。

(5)定期评比,及时总结,进行表彰和鼓励。可定期开展课外实验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小制作。除教材内容要求外,可从课外参考书中选择一些,按照课文进度及时布置下去。期末举行评比会,让学生把自己的制作带到教室,排放整齐,然后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评比,评出优秀制作,特别好的送进实验室。

5 几个应当注意的问题

(1)强调课外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并非说它可以代替校内课堂实验,因为,课堂教学是目前学校教学最基本的形式,是提高整个教学的质量的基本环节。

(2)课外物理实验是配合课堂教学进行的一种活动。要与单纯的科技活动分开,故在布置实验时一定要考虑与课堂教学的配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3)实验布置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实验技能的差异及课外的实验条件。实验最好结构简单、设备不多,易找易做。因地适宜,因人适宜,具体对待,千万不能要求太高,免得实验不成又挫伤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第3篇:高中物理实验范文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不足

(一)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直接的教学效果,实验课往往被学校和教师轻视和忽略,尤其在课业任务较为繁重的高中阶段,这种现象更加凸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实验课所需要的设备和仪器过于陈旧,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加之教师的轻视,使得很多时候的物理教学都是在讲解习题或者某些物理概念,严重阻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死板的实验程序

在当前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科学,在他们看来,做实验必须按部就班地根据书本上的内容逐项进行分析、操作。殊不知,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这样才能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理解、不断分析,进而得到有价值的实验结果。如果过于遵守某方面的实验方式,不仅会枯燥、乏味,破坏实验的乐趣,还会扼杀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法达到实验教学应有的效果。

(三)对实验操作缺乏巩固和考查

诚然,物理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物理仪器和设备,具备良好的实验修养,但实际的教学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由于缺乏必要的巩固,学生并没有牢固掌握实验技能,而这也使得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能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与此同时,很多学校更加重视教师的演示实验,只是在实验考核前抽一点时间让学生统一操练,有时甚至只用口头讲授来代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对学生的实验考查变成了机械操作。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实践表明,物理实验教学不理想在很大程度上与观念有关。所以,要想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转变观念是关键。首先,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保障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经费投入和师资调配,使物理实验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其次,作为主要执行者,教师也要摆脱陈旧的教育观念,时时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中心,认真改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二)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近年来,高考物理实验题较为注重考查实验设计和实验原理。分组实验,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对物理现象的处理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多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我在一次实验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测量出“黑箱”中的电阻R1、R2、R3的阻值。有了问题,我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每组学生可自主选择操作方法,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待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我再和学生一起将正确的结果进行对比,挑选出最简便的方法。结果表明,这样做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加深了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一个成功的物理实验,并不一定只限于物理器材和设备,适当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同样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有时甚至要优于普通的实验教学。因为多媒体可以将物理实验的全过程“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不仅更加高效、便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是普通的物理实验所不能比的。比如,在“电阻定律”演示实验中,优于实验仪器较多,实验中既要改变线路连接方法,又要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不便于学生观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实验的操作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如此,学生便能清楚地看到实验线路的连接、教师的操作过程、电表指针偏转情况及读数,教学效果非常好。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设备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学中教师应适时、适当应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实验教学助力。

(四)拓展课外小实验、小制作

为了多方面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教师应适时地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以配合课堂实验教学。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一举两得。我在教学中就经常鼓励学生开展家庭物理实验,让学生与家长密切配合,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展开实验,金属的导电性、塑材的绝缘性、物体之间的弹性等都是不错的实验内容。通过这些家庭小实验,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实验,学习起来劲头十足。

第4篇:高中物理实验范文

高中学生处于一种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年龄,这就决定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物理实验具有浓厚的兴趣。物理教师可以紧抓学生这方面的心理,创设有趣的物理实验来进行课堂导入,通过新鲜有趣的物理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对物理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成绩,感觉到物理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从而产生一个良性的循环,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物理教师在创设物理实验进行导入的时候,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是物理实验的选择,要选择趣味性较强的实验,只有趣味性比较强的实验,才能瞬间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其次还要精心设计实验教学的程序,结合教学语言的巧妙运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适当引发学生的疑惑,使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努力来解决这些疑惑,得到一种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激情。物理教师同时要注意使学生动手参与实验,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运用复习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在物理教学中非常普遍。通过复习相关旧知识来切入新知识的教学,不但具有温故知新,巩固旧知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比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识。

一、变课堂演示实验,激趣思疑,探究规律,构建新知,提高观察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同样在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也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强烈的好奇心去增强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且追根求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例如《变压器原理》一节中关于变压器的教学演示内容设计如下:把示教变压器的副线圈取下,用一根一米多长的多芯绝缘导线与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把它套在闭合铁芯上,发现小灯泡不亮;不断增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匝数,小灯泡逐渐亮起来。实验中学生亲眼看到了变压器的绕制,既增加对匝数比的直观认识,又对“匝数比的变化会引起电压比的变化”这一因果关系有了本质的认识,这样,自然地把现象与本质融为一体。既能起到激趣思疑、探究规律、构建新知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改课本基本实验,理解原理,拓展方法,启迪思维,诱导学生自主创新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特点之一是由纯科学型实验向生活型实验转变。朱正元教授在以前就倡导“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源于生活的“器材”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并能展开联想对实验进行拓展,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我们除了用打点计时器做实验外,也可以用底部穿孔滴水比较均匀的饮料瓶来替代打点计时器,将实验改为:桌面上放一纸带,一同学用手牵纸带缓慢移动,另一同学手握饮料瓶,水滴均匀滴下,落在纸带上,亦可得到时间间隔相等的点。本实验是课本的基本学生实验,改造后虽不一定严格,但器材来源于生活,人人均可参与、体验;这样的实验既拉近了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探究方法的多样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打点计时器工作原理的理解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达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标。

三、精选综合性实验练习,总结归纳,分类比较,探究方法,扎实学生创新理论依据同时在实验探究中注重物理实验的方法的渗透,例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中就用了等效法(用位移代替速度)、累积法(重复多次)、留迹法(用复写纸留下小球的落点)等物理思维方法。如果学生能够领会这些方法,知道实验中用了什么方法,那么对学生领会和把握物理实验是很有好处的,同时亦可扎实学生探究创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四、巧设课后研究性实验,合作学习,探究思路,提升技能,在互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研究性实验,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与合作欲望。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课后研究性实验必须考虑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并能获取新的成果。

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5篇:高中物理实验范文

【关键词】物理实验;新课改;模式;发展

高中物理新课标中关于物理实验教学:重视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主渠道功能;注重揭示物理实验的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能力;重视实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是能否积极思维和具有求知欲望的重要前提。高中物理教学旧有的模式通常是在对杰伦的一种证明,过程中所用的器材,实验方法以及操作步骤都是被规定下来的,而新课改下的物理实验教学早已改变,它强调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基础上先猜想结论而后动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样的改变让学生由原来简单机械地接受过渡到大胆的创新设计,这是高中物理实验模式质的飞跃。

首先是增强了实验的探究性。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通过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题,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就是一句空话。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是取得学习成功的内部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教师在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探究式的一般过程可简单归纳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讨论与交流。 如在用单摆测g实验中,可以以“原理为中心”展开设问,从理论分析到实验的具体操作,层层推进,实验和思维有机配合,有效地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其次新课改突出实验过程中的科学思想。物理实验作为一种实践很强的活动,其中充满了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方法。在物理实验过程中,除包括观察、实验等一般方法外,还包括处理实验数据、设计实验并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解释实验结果并应用到新情景中去和交流实验研究成果等具体方法。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学生在做完实验,并处理完实验数据后,有的会发现某两点间 乘积与 的值不相等,就会认为实验结果与预期分析机械能守恒不符,对自己的数据没信心,想要经过涂改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实验过程的操作是否有误,如纸带是否和地面垂直,限位孔中轴线与地面是否垂直(保证纸带是否只受到重力作用);挑选的纸带第一点与第二点之间的距离是不是接近2mm等。经过教师的提醒,学生在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后,能真正掌握实验的正确做法,认识到出错的原因。教师还应指出,实验结果与预想不符的原因还有数据处理的不当,并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以科学方法组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按照科学家认识世界的方法去从事学习,学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其学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不期望学生能做得多么完美多么精确,只要求在整个过程中有科学的指导,学生能获得正确的科学态度。

再者新课改注入了“设计”这一因素。设计性实验,往往须打破现成的实验方案,在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条件下,自行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和步骤,完成其实验要求,由于这种设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需要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方法灵活迁移。例如:提供一定容积的并盛满清水的“可乐瓶”一只(瓶底有一小孔)、细线一根、米尺一把、小砝码一只和用来盛水的桶一只。试估测水从此瓶底小孔连续流出的平均流量,并进行测量的误差分析。

从题意来看:水的平均流量Q=水的总体积V/水流尽的时间t。从提供的条件来看:其中水的体积可从瓶贴的标签上直接观察得到(这里考查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最困难的问题还在于,如何测量水流尽所用的时间?要想突破这个难点,需要从实验方法上寻找解决办法:用题目提供的细线与砝码组装成一单摆,用它作用一间接的计时仪器去替代秒表。它的摆长L可由米尽测出,周期可由公式T= T=2π√(l/g)算出,只要以此作为“参照量”数出水流尽过程中单摆全振动的次数N,即可测得时间t=NT。

因此,以设计性实验为载体,是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设计性实验中,即使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相同,但若实验原理和实验器材不同,实验方案也往往具有多样性,因此实验教学中,若能选择典型的课题,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则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阎金铎主编.物理实验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

第6篇:高中物理实验范文

一、抓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每一部分内容的结构基本上都有实验和理论,所以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关键。如在“大气压强”教学中,托里拆利实验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并给出了理论值。但这一实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一定的距离,为此,我特意增设了挂衣钩,用吸管吸饮料等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效果十分明显。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要创设“刺激”,留有悬念,这样学生学习时才有挑战性。例如学流体压强时,拿一乒乓球与一漏斗,先演示用口吸漏斗,里面的乒乓球不会掉下来的实验,学生都知道是由于外面大气压强大于里面大气压强的原因,我再问“如果我用力向漏斗口吹气,里面的乒乓球会怎么样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乒乓球会加速掉下来,但实验结果却与想象完全不同,从而得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结论。这个实验一下子使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得到升华,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以学生实验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特别强调学生探究,学生自我设计,提倡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如:“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教师可事先给学生们准备好各种有关测电阻的实验器材,先由教师引入课题后,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自己找出答案。实验完毕后,教师请实验的学生回答探究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往往会是多个,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得出合理结果。学生没有做出的实验,教师要启发学生做出来,最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出探究实验结论。把探究性学习的时空充分让给学生,真正落实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主发展。

三、搞好课外活动,养成学生勤动手的习惯

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的主要环节。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的情况下,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汽油机前,借来汽油机模型,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观察、操作、认识,进行尝试性学习,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外就能相互补充。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自制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些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发展自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要逐步增加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7篇:高中物理实验范文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论是将来从事科学研究,还是各级各类的考试,实验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物理学科高考中的实验题不仅考查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中的步骤、实验仪器的使用、数据处理等最基础的实验能力,而且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更高层次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适应高考改革的形势呢?根据教学实践和研究,现提出一些在教学中的参考意见,供同仁们参考。

一、重视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规律、定理的建立都与实验密不可分。所以,重视实验,就是要从实验教学开始。在实验教学中,应从以下五个要素入手。

1.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为什么要重视一个实验的目的和原理?首先得回答为什么要做实验?首先实验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所以我们得重视和尊重实验;其次,真理来源于实践(实验),“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就是很好的例证,说明实验是使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愚昧到文明的必经之路;再者,在宇宙中有很多已经是我们知道的,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呢?以及还有更多的是我们还不知道的,有待去探索和研究……,这一切除了理论的推理以外,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实验去验证。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本质上就是要知道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只注重应试,而忽略了它的重要性。一做实验就急于按操作步骤完成实验,得出预定中的结论,而不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实验设计的探索过程,至使在考设计性、探究性的实验时,大多数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事实上由于在纷繁复杂的宇宙物质世界中,我们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但要提出有意义,以及能够实施和解决的问题就很困难。而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就是引领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如果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他就失去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会一味地模仿别人,没有创新,这对一个民族的教育是很可怕的。统观中学教材中的实验,实验原理大多都是根据某一概念或规律来设计的,我想在教学中不妨可以根据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或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的建构思想放到物理实验中来,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设计实验装置图或电路(光路)图。

实验装置或光电路图的设计是成功地完成一个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成本的高低、操作的方便程度、实验环境条件,而且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甚至得到错误的结论。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用打点计时器和用光电门计时器,以及在平板上还是在气垫导轨上做,其仪器成本是不同的,而得到数据的准确程度也不同。在电路设计时,采用限流电路还是采用分压电路也得根据实际测量的电学量来选择。

3.明确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是完成实验的具体过程,该过程的顺序、规范和完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正误,甚至是对仪器的损坏或者影响人身安全。所以在做实验之前应重点强调。例如: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应强调“装置调水平”、“Y轴处于铅垂”、“斜槽末端水平”、“小球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要求“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且让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等。

4.学会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

做实验之前务必要搞清楚要测量那些量?用什么仪器仪表去测?怎样测?怎样计数和记录?怎样分析和处理?当然还包括仪器仪表的选择、计数、绘制数据表格、会选择恰当的坐标系作图。

例如: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时,根据电阻定律R= ?籽■得?籽=■,其中R用伏安法测量,l用米尺测量,s不能直接测量,必须先测直径,而测直径得用螺旋测微器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测量,最终得?籽=■。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首先,由于要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所以采集的数据不能太少(教材要求12组数据);其次,要注意该实验获得的U―I图线和“测定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差异;另外,由于获得的数据在纵轴U上比较密集,所以在作图时,U轴的始点不要从OV开始。

5.学会归纳实验的结论和误差分析。

以上四部完成以后,就是要对所研究的问题下一个结论,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弄清楚实验结果与实验原理中的理论公式是否相吻合,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最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得到a―F,a―1/m的函数图像,就要让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及分析由于摩擦而产生的误差;在“电阻的测量”实验中,采用电流表内接和外接对测量值的影响。

二、重视渗透实验的科学思想方法

在“长度的测量”时,介绍逐差测量的思想;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在“电阻的测量”的实验中,如何测量大电阻(包括电压表)、中等电阻、小电阻(包括电流表)的电阻?介绍内接法、外接法、替代法和惠斯通过电桥法;在“研究平抛运动”中,如何去发现“水平方向上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是做自由落体运动”呢?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介绍分解的思想。这些应该让学生多去思考,亲自做一做实验并且去体会其中的内涵。

三、重视探究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

科学探究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方法与艺术,拓展学生的想象力、知识视野、创新思维能力,增强科学协作精神和学术研讨气氛,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倡在实验中探究,更好地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与方法和创新研究的能力。设计性实验是由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己进行设计和实验。它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能力。在近年的高考和竞赛中,探究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不断出现。如2005年江苏卷第11题,就是从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关系”演变而来;2006年全国理综Ⅲ卷第22题“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就是教材中分组实验的延伸和创新。所以教学中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第8篇:高中物理实验范文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探索;课题

物理是一门应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的实验教学还没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更没有实现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为此,在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强化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的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如何通过实验来更好地阐释物理概念、理论和规律,已成为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探索和尝试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才能更高效地实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来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钻研物理考试大纲,准确把握物理实验的考点

新课改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而针对高中物理学科来讲,物理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能够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在高考物理考试大纲中,有关物理实验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考查学生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对基本实验方法的掌握

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一些基本仪器,如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用途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而且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先给学生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从而结合具体的实验来给学生以基本实验方法的指导。

2.考查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实验为主,从而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进而使其在实验的过程中明确实验目的、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最终学会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3.结合重点实验来查考学生的创新意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电学方面的实验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如将电路分为电源电路、测量电路、保护电路和测量仪表等四个部分,以此来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进行科学归纳,整合相同的实验原理或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依据物理实验的考点,实施灵活的教学策略

1.贯彻新课改理念,寓教于乐

物理实验教学只有建立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结合新课改对于物理教学的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以便能够使物理实验教学乐趣多多。如教师可以将物理学科涉及的无论是学生实验还是演示实验都加以研究,力求能够在阐释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的原则下,对实验进行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变革,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

2.多进行实验教学,抓关键,重方法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教学也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多组织实验活动,特别是学生实验。物理中的实验大致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种:直观鲜明的演示实验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而学生实验则能够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来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以顺利完成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果。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突出重点和关键,以便能够让学生在众多的实验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如针对电学实验这一高考热点,教师不仅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这类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要以这一关键实验为基础,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形成创新能力。

3.充分利用实验资源,重迁移,多延伸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所有的实验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条件,以便让实验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让学生能够加深对实验的理解,而且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如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可能会有一些想法或者设计,如果能通过及时的实验来验证,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实验,学生也能够多多参与,并尝试以不同的实验方法来进行实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另外,在充分利用实验资源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要将实验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在教材上和实验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以更好地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如学习了重心和重力的问题后,学生也就会明白杂技演员“走钢丝”等技巧的原理了。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后,教师要能够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些课外活动,以便更好地培养物理实验教学,如建立活动小组,选出代表,让学生在课下自主操作新课中可能会涉及的实验等。

综上所述,要想高效实施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必须首先深入研究高考物理的考试大纲,准确把握有关物理实验的考点,以期能够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在实验教学中取得突破;其次,教师还要在把握物理实验考点的基础上,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趣味化地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抓关键、重方法,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资源,强调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注重实验教学向课外的延伸等。当然,高效实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这有待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多地进行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王欣.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第9篇:高中物理实验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创新思维

物理学科要以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创新实验教学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极大兴趣,提高高中物理的学习效率,同时能够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一、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实践

1.创新实验设计

在物理教学中的创新实验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趣味化、简单化、生活化的原则,既可以设计分组实验,又可以设计演示实验。在分组实验中,由老师进行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动手操作,并分析、评估实验过程,以真正掌握知识。在演示实验中,通过老师及学生的演示,展示相应的物理现象,从而为学生提供感性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认识规律,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例如,物理实验教学中,对自感现象的教学通常是用常规的实验器材电感线圈和小灯泡来进行展示,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不高,动手能力不强。在创新实验中我们利用日光灯整流器和两节干电池设计一个触电实验,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感现象的存在。

2.创新实验器材

在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专用的物理实验器材,很多学生熟悉的日常玩具或者是其他的装饰品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原理,所以,学生可以从物理的角度思考,使其成为实验的器材,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物品,万花筒、各种电动玩具汽车与飞机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实验器材,从而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日用玩具、日常现象都能从物理的角度思考和研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能力。

3.创新实验过程

高中物理实验过程大都从正面得出结论,在创新实验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设计实验现象与正确的物理规律间相互矛盾冲突的现象,思维冲突的解决过程可以优化学生的理性思维,开阔视野,升华认知水平。还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增加课外活动的环节,使学生能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自己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不再是一味地讲解或者代劳做实验,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老师对此进行一一指导,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意义

1.创新实验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而且难以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处理不当会让很多学生逐渐失去兴趣。而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相比理论知识的讲授,其呈现方式更加生动有趣,通过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从而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创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不再是传统实验课上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真观察物理现象,自主探究物理原理,进而得出结论。同时在学生课下的实验中,没有物理课堂上现成的仪器和用品,因此,学生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寻找相似、性能相同的替代品来进行课下的物理实验,以此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创新实验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表自己观点和展现自我才能的平台,在创新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明确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通过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合作交流,进而得出结论,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老师再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一一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学习的技巧,从而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是基础性的学习,对以后的工作生活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实验,尤其是创新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敢于从实践中探索未知的热情,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韦叶平.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J].物理实验,2012(3):16-18.

[2]廖飞,陶传义,阴素芹,等.物理创新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