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

采矿工程专业精选(九篇)

采矿工程专业

第1篇:采矿工程专业范文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概述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制。其根本目标是保证和加强学生的培养质量,促进高校通过改革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章程》,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是构建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促进我国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二、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采矿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低,基础宽泛,方向分散。我国的采矿工程专业在制定学生培养计划时,公共课、基础课课时较多,这样的课程设计压缩了专业课的课时,专业课程的设置深度相对较浅,专业内涵培养不够明晰,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且在专业课时与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上,理论教学课时多而实践教学课时少,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提高[1]。第二,井下实习效果不明显。学生井下实习的机会多是由教师联系企业得来的,但是企业考虑到学生下井的安全问题及矿井安全生产,很少安排学生下井参观学习,即便是下井参观学习,由于井下的空间有限,学生实际参观学习的内容不多,学生对实际生产的环节了解不足。

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采矿工程专业要利用学科的优势和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一)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着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培养。采矿工程专业要按照工程教学专业认证的标准来突出专业知识功底,突出专业基础,保证专业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完整性、系统性,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首先,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框架要进行优化整合,教师应根据专业教学的内容将专业知识分为不同的层次,再根据专业科目的特点将课程内容重新进行整合,以达到精简优化的目的;其次,在实际教学时,教师根据最新的采矿技术理论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二)加强实践教学

采矿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专业教育的全过程[3]。第一,要提高实践课的课时比例,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实验课程的工程化,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性。第二,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企业平台保证学生的实践学习质量,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应用的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积极与企业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资深工程师的沟通合作,邀请工程师在学校开展专题讲座,以知促行,推动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第四,要强化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采矿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能力。

第2篇:采矿工程专业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联络通道;周汇报;人才培养

本科采矿工程专业经历四年的学习,从高数、大学英语、工程制图等基础课到井巷工程、采矿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专业课程,并且安排了矿山机械、工程经济学、矿山电子等拓展课程[1],学习内容之广,但学习的深度较浅。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2-3],其目的就是让毕业生综合的、系统的运用四年所学知识,毕业设计还要求学生实地考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的培养自身技能,为将来从事煤炭行业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发现,采矿本科毕业设计的内容水平明显下降,究其原因是学生或者指导教师的责任[4-5]。学生毕业设计不合格说明培养的质量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盲目不求质量输送毕业生,可能由于知识缺漏造成的人员伤亡,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也会对本校的声誉以及个人的前途发展有很大的影响[6]。因此,剖析目前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新思路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实习情况差在单位实习情况的好坏是决定是否能做好毕业实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每个煤炭学校的采矿专业学生都安排至少四周的单位实习时间,如果充分利用好这四周在单位现场实习,对矿井的各个环节有个初步认识并对重要部分重点了解,可以说毕业设计以及答辩就不是问题。但了解学生实际到单位实习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只有三成的学生实际到单位进行了现场实习,并且学生到单位后没有下井实习,只是做了收集矿上基础资料的工作,收集之后便离开单位,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造成对煤矿情况不了解、巷道设计不清楚、实际的采煤生产一无所知,造成毕业设计和答辩的被动。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及内容单一纵览近年来的采矿毕业设计题目,设计的矿井集中在河南、山西,相当一部分矿井被学生重复拿来设计,如焦作、平顶山和晋城的矿井,重复次多过多,甚至一个学期有两到三个学生做同一个矿的初步设计,设计的内容只是部分不同,缺乏创新。

(三)工程绘图全部依赖电脑,缺乏手绘能力2000年以前,电脑未能全面普及,采矿毕业设计普遍要求手绘图纸,手绘的内容有《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采区平面图》、《采区剖面图》与《井底车场》,抄袭较少,但电脑普及之后,出现了电脑绘图软件,如AtoCAD,为了减少学生工作量,学生可以利用CAD绘图,逐渐学生缺乏手绘图纸的能力,对图纸的熟悉度大不如以前,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线性不对,图中比例不对、标注不规范等问题,并且学生可以轻易的复制,抄袭的严重。

(四)毕业答辩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毕业生在答辩时尽管设计说明书内容和排版较好,但答辩时对自己设计的论文的内容模糊,答辩时语言不流畅,思路不清晰,对设计的内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难用可衡量的标准去给学生定量给分,只能靠答辩老师定性给分,由于收到诸多因素影响,不能准确的去判断情况。

二、解决问题新思路

(一)改变毕业设计实习方式,建立三点一线的联络通道针对部分学生不去单位实习情况,建立“毕业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联系通道,即实习学生、实习单位联系人与指导老师建立联系通道,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习情况,指导老师及时进行实习指导和实习内容安排,目的让学生在最短的时候内,高效的将所需了解的内容尽快掌握,也约束了学生的行为,杜绝学生不去单位实习情况。

(二)利用3D模拟现场等手段建立新的实习场景由于煤矿行业性质决定,现场实习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再加上煤矿行业不景气,各煤矿经营情况不好,学生寻找实习单位比较困难,下井进行一线实习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寻求新的实习模式刻不容缓,可以实验室为实践教学基础平台,可利用3D模拟现场场景,可为学生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打破常规只在现场实习才能了解情况。

(三)加强毕业设计中间环节的管制,建立周汇报答辩制度。毕业设计期间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时间,部分同学懒惰性太强,设计进程一拖再拖,到最后阶段随意糊弄过关,为了杜绝此现象,加强毕业设计中间环节的管制,建立周汇报答辩制度,即学生一周一次给指导老师汇报设计进程。

(四)建立完善的毕业答辩管理制度。可实施“三项答辩法”,即在原来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答辩采用单一设计内容及图纸答辩的基础上,增加了基础知识答辩和采矿CAD设计能力考核两个答辩环节,并通过采用一定的指标权重进行综合得出毕业设计成绩。例如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的成绩比重分别为70%和30%;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的成绩相差20分时,以低分为最终成绩;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成绩一个不及格时,则答辩最终成绩不及格。

三、结语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环节的好坏是决定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毕业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和懒惰时常伴随着他们,但如果毕业实习环节严谨、科学、合理,及时打消学生其他想法,将精力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设计中,从中学到各项能力,使同学们能达到具备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适应采矿工作能力,对新技术和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李红斌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董长吉,等.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3(2):50-51.

[2]李怀珍,武俐.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教改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8(11):85-87.

[3]查文华.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2009(7):102-103.

[4]刘锋珍,戴仁竹,,梁帅江.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探索[J].科技咨询,2012(19).

第3篇:采矿工程专业范文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结合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一个体系、四个层次、三个平台”方面探讨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基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时间和实践教学平台空间分布构建了采矿工程专业的三维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

采矿工程;实践体系;三维一体化;创新能力

一、引言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然而煤炭开采中的高新技术含量低,矿难频发,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以及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日益严峻,这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2]因此,煤炭企业发展必须使采煤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实现科技采矿,才能提高资源采出率、减少矿难、满足环境保护要求。[3]科技采矿观念的提出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和质量有了新的要求,结合采矿工程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培养学生解决一般煤矿开采的能力,又强调培养学生从事复杂开采条件下煤矿灾害防治的实践创新能力。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形成了以下独特的实践教学理念:第一,立足安徽,服务煤炭行业,充分结合我校的办学条件、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特色、生源以及当前煤矿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以复杂开采条件下煤矿灾害防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建成采矿类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基地以及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部级实验区。第二,整合大学四年期间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独立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到同等位置,相互补充,有机结合,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载体,构建采矿工程专业完整和统一的教学体系,形成技能、实践和创新能力并重培养的实践教学理念。[4]第三,组建以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为核心,老、中、青教师与煤矿企业兼职人员的校企结合的实践教学团队。第四,整合学校、学院、企业三方面的资源,把教学、生产、科研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使大学教育向社会开放,聘请煤矿企业人员兼职到学校讲课,激励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师到企业讲学和学生到煤矿企业实习,学校和学院做好煤矿企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教师、学生、煤矿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定期交流沟通成为常态化,同时,以科研项目驱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兴趣,从而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三维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依托安徽理工大学矿业工程一级学科、采矿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采矿工程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的建设与发展,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一个体系、四个层次、三个平台”为特征的较为完善的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充分考虑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阶段性、不同时期学习状况和实践教学时间、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等,形成了以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平台为空间维度的三维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5]

(一)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含义是:我校地处两淮地区,两淮矿区的煤矿开采深度大,地质条件和围岩赋存环境复杂,多为高瓦斯突出煤层,针对两淮矿区特殊的开采条件,结合我校采矿工程专业特色,将矿山压力及控制、开采方法与工艺、采矿系统工程及计算机应用三个方向的实践教学进行“一体化”规划。具体是:①实践教学计划和方案一体化,围绕“素质教育、专业理论教育、专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这一中心思想,统筹安排实践课及其教学内容;②实践教学平台一体化,即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现代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和煤与瓦斯共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采矿工程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淮南矿业集团、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等四个产学研基地和张集矿、新集一矿、朔里矿等18个实习基地进行一体化建设和管理,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以便合理最大化利用;③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整合大学四年期间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以便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实践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优化配置,以利于创新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这些就是实践教学体系“一体化”的内涵表现。

(二)实践教学层次1.综合社会实践教学层次综合社会实践教学层次包括军事训练、社会调查、社团活动和艺术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该层次的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大学生团队合作思想、吃苦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大学生及时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和融于社会。该实践层次的教学主要安排在大学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实施,实践教学平台从校园内延伸至企业和社会。2.基础实践教学层次该层次是公共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包括外语、工程制图、大学物理等,这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学生基本技能培养。[6]比如:外语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听、说、写、译能力[7];工程制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掌握先进设计技术和设计工具的能力[8];而物理课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能力等。基础实践层次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主要在校内实验室进行。3.专业实践教学层次该实践教学层次基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专业基础课包括工程力学、煤矿地质学、矿山岩石力学等;专业课包括煤矿开采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山设计与优化等。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为专业理论认知实践、设计实践与专业操作技能实践,涉及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专业基础课实验、地质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这个层次实践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逐步过渡到生产性实践、设计性实践和综合性实践,让学生利用已获得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这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是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实施,直至大学毕业,在实验室、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4.创新实践教学层次支撑创新的平台是实践,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该层次包括产学研结合、参与教师项目、本科生创新基金项目、“挑战杯”等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创新实践教学层次一般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实施,在校内实验室、校内外实践基地和社会进行。

(三)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实践平台的建设,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平台建设,我校采矿工程学科在校内实验教学平台、校内和煤矿企业实践基地平台、社会实践平台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地成绩,其中,校内实验教学平台已建成教学实验室27个、研究室4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有20多个,包括1个校内实训基地、4个与企业合作产学研实践基地和18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等;同时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与工矿企业搭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

三、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效果分析

(一)实践教材建设方面根据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专业教师专长,学科组织教师编写了自己的实验教材,建立了一套沉淀了几代人的实践教学经验。目前已在试用的自编教材有《采矿制图标准》《采矿工程实验教学》和《矿山压力测试技术》,经修改完善后将正式出版;已正式出版的教材有《岩石力学试验教程》《采场顶板控制与监测技术》;自编实验讲义10多本。

(二)实验设备研发方面多年来,自行研制或联合研制了高承压水作用下岩石破裂过程的试验装置、固气耦合实验台、可旋转相似模拟实验台等10多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已获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0多项。在实验设备的研制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验设备的研制,将实践教学和实验设备的研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研制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对开展创新性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实践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着力引进优秀博士充实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出国访学、进实验室做实验、到生产单位实践锻炼等,多渠道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科研能力。为使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合作交流机制常态化,聘请现场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

(四)实践项目建设方面学科瞄准采矿工程领域的前沿,围绕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开展研究工作。近5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课题23项,主持承担省部级及与企业合作项目10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9项。学科及时将这些科研成果应用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增设创新性的实践教学内容,设立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积极引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利用项目驱动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结论

采矿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时,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体现注重能力、个性及创新意识,形成了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时间和实践教学平台空间分布的三维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了教学、科研、企业三方面的资源,实现了实践教学内容的层次化,保障了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和实践教学平台空间分布的合理化。实践证明,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实践和创性能力培养方面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采矿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待建设,这也是我们今后还需努力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刘耀东.问题及其调整对策[J].中国能源,2008(11):5-9.

[2]杨丛丛.我国煤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14(16):1-2.

[3]柴修伟,张电吉.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实践平台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2(5):81-83.

[4]李天斌,蔡国军,付小敏,等.地质工程与土木工程的“一三五”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0):103-108.

[5]单红忠.三维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J].纺织教育,2009(5):62-64.

[6]吴萱,董俊,张鸿儒.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2):107-110.[7]蔡基刚.外语能力培养与我国外语政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29-32.

第4篇:采矿工程专业范文

1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传授的是静态的知识,使学生产生了固定的思维。现有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基本上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专业教材为重点,以理论知识传授为目标,其它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实验和实习)环节,学时往往很少,而且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验证手段,并非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每门课程的内容过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理论与实践难以沟通,甚至脱节。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其理论教学的基础较好,但实践性教学因设备、实习场地的不足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其实多数只是“应试型”或“知识储存型”,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与企业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于采矿专业的学生来说,因为学科本身的实践性很强,仅有书本知识是难以胜任实际工作的,因此,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灵活地解决问题。

2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采矿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并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采矿专业知识。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大学物理、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习岩石力学、煤矿开采学、矿山机械、矿井开采设计、井巷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时,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配备了实践教学的环节。学生通过地质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过程,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矿山这个陌生环境的了解。学生通过地质实习,才能了解煤炭的形成过程、井田的地质构造及煤层的赋存状况;通过认识实习使自己在学习专业课前对矿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生产实习以使自己在学习专业课基础上熟悉矿山的开拓系统、巷道布置、矿井生产工艺及设备配置、采区划分、巷道支护及煤矿矿压显现规律等情况;通过毕业实习巩固对矿山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实践教学是培养合格采矿技术人员不可欠缺的重要一环。

3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困难

采矿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在煤矿现场发挥重要作用。多年来,西安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设置采矿专业的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煤矿科技人才。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即便在最为困难的发展时期,始终坚持实践教学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撑作用。如今,煤矿效益改善了,企业对采矿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学校在学生的生源和分配方面也有了保障,但学生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却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3.1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

以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2005年以前,该专业招收两个班级近60名学生,最困难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出现过招收一个班级27人的现象。2005级采矿专业招生在两个本科班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单考单招班,2011年仅采矿本科班就达到了7个班级230人的招生规模。学生人数的快速增加,在课堂教学方面尚可得到保证,但在实践环节上却困难重重。而且认识实习(包括地质实习)和生产实习均在每个上半学年结束后的6月底开展,两个年级近14个班级的实践教学已无法在1~2个煤矿企业完成,必须有4~6个煤矿才能完成。而同时找到适合学生实习的4~6个实习地点的确存在困难。

3.2企业的接纳态度

煤矿企业作为自负盈亏的生产实体,安全生产始终摆在首要位置。目前,企业不但要承担本科类采矿专业学生的实习任务,还要面对技校及高职类院校的实习安排。同时,实习周期普遍在3~4周的时间。大量学生较长时间的现场实习,必将对煤矿的生产安排产生影响,企业普遍不愿意接受实习安排。而且学生下井没有同企业签定任何协议,曾出现过技校学生在矿山实习发生事故的情况,企业怕承担责任。另外,已建及在建的新矿井住宿条件有限,通常只能安排10人左右的实习,难以保证30人左右的一个班级的住宿安排。

3.3实习资金的有限

采矿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情况普遍较一般。西安科技大学采矿专业认识与生产实习的经费,人均单次实习费在150元左右。教师在安排实习时,基本是靠同学及学生关系联系实习地点,且考虑因素较多。远的地方会顾忌到消费太高,近的地方如陕北黄陵、宁夏灵武矿有较好的地面实践基地及井下实习条件,但相关的培训费用太高。一般培训一个工人的费用在1000~2000元左右,而一个学生的费用达不到50元,造成带队教师凭个人关系联系一次实习后,就不好再找矿方洽谈来年的实习事宜。

4解决思路

4.1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4.1.1改进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学时专业课的教学,应当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实践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东西,不是枯燥的教材知识,而是丰富的实体,它将理论学习、科学实验以及生产实践和科研训练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检验、应用与更新。在校内,应加强采矿专业实验室建设,利用各种实验手段来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同时,保证实验室对学生的有效开放,使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一个“观察、认识、分析、综合”的实践过程。在校外,应切实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4.1.2改进教学制度,增加创新型实验学分在教学过程中,除过一些为强化某个知识点而开设的验证性实验外,应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型设计性实验,增加创新型实验学分。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只给出实验题目和目的,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方法包括实验仪器均由学生自己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来完成。设计性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科学原理、本质规律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的创新能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设计性实验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情感、意志和性格,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保证创新型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应增加专业课的实验学时,同时加大对重点专业的实验经费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保证实验室种类齐全,仪器、仪表以及有关设备规格完整。

4.1.3改进教学方法及考试方法教学方法的问题是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素质的主要因素。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视传授书本知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重点,进行“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以应试为目的进行学习,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甚至老师讲错了,学生也很难发现,其结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调动起来,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很难发挥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培养起来,与现代社会要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很难一致。考试方式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传统的考试总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及公式,往往是告诉已知条件,套公式求结果,这样的考试形式,其导向依然造成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结果,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定义、概念及公式不必要去死记,如果需用,可以去查阅;其实,实际工作中没有那么多已知条件,为了得到某种结果,必须自己去寻找已知条件。

4.2生产实习的改革

4.2.1考虑认识与生产实习分开安排目前,毕业实习由于实习人数分散,通常是三、五个学生为一组去矿山实习,安排难度不大。对于以班级为实习主体的认识与生产实习,如果在同一时期安排多个班级,带队教师的安排与实习单位联系均存在困难。可考虑将教学计划作适当修改,将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错开布置。如将生产实习安排在6月底,而将认识实习安排下半学年开学前一个月或安排在寒假放假前一个月内完成。

4.2.2实习周期的缩减可在学校建立小型化的模拟矿山环境,以实习周期三周为基准,学生前10天在学校学习,主要是学习及加深矿山开采的基础知识,观看虚拟开采现实系统,并在模拟的小型化矿山环境中操作及了解矿山生产及开采工艺等,这样可将矿山实习时间压缩至10天左右。

4.2.3建立稳定的煤矿实习基地设置采矿专业的高等院校,由于每年的实习由院系或带队教师联系,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企业生产任务的繁重,频繁的实习安排难以妥善布置。中国矿业大学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已建立两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建立稳定实习基地的问题上,学校与企业的地位是对等的,可通过相互支持与合作的方式开展。学校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给予科研上的支持,企业可在学校的实习安排上提供支持,并在经费上予以减免。

5结语

第5篇:采矿工程专业范文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采矿工程;学生;毕业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007-04

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华盛顿协议》全会一致通过接纳中国为该协议签约成员,中国成为该协议组织第21个成员。《华盛顿协议》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其宗旨是通过双边或多边认可工程教育资格及工程师执业资格,促进工程师跨国执业。该协议提出的工程专业教育标准和工程师职业能力标准,是国际工程界对工科毕业生和工程师职业能力公认的权威要求。该协议由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日本等15个正式成员和德国、印度等5个预备成员组成。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工程教育的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是中国工程教育界多年努力的结果。今后几年内,全国的认证工作将覆盖到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大部分专业领域。

在推进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订的我国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7个方面与国际标准紧密对接。各专业补充标准则涵盖了各行各业对各类工程人才的要求,反映了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工程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备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有利于不同类型和不同服务面向的学校发挥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以下将介绍东北大学以国家采矿工程专业认证要求为导向,以我专业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为依据的毕业要求的建设情况。

一、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对于采矿这个特殊且艰苦专业,其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毕业要求如下: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3)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采矿工程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采矿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矿业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4)具备采矿设计基础和实施采矿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采矿方案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了解与采矿技术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采矿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对于第1~10项毕业要求,我专业以我校采矿专业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为依据按下表1~10进行评价与实施。

第6篇:采矿工程专业范文

关键词 卓越计划 煤矿安全 采矿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煤炭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其生产过程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和职业危害,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能力,才能保障煤炭生产的安全和高效。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是主要为煤矿及相关部门培养的人才,煤矿安全课程是其必修的课程,该课程注重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安全本领、安全素质和意识的培养,不但能使他们快速的进入职业角色,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人才保障,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

1煤矿安全课程发展沿革

内蒙古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以金属矿开采为主,以煤矿开采为辅, 2006年增设“矿山安全”选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了金属矿开采和地下采煤两个方面的安全技术,因两者在诸多方面不尽相同,所以学生学习矿山安全课程时易于概念混淆,且难以理解,不利于学习与掌握。2012年,为突出我校采矿工程的地下采煤特色方向,将“矿山安全”课程改名为“煤矿安全”课程,且为地下采煤方向的必修课程。

2煤矿安全课程的教与学现状

2.1行业发展态势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

经历了生产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对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各生产环节都有了相对较为清晰的认识。大部分学生并不热爱矿山,只是为了能就业而选择采矿专业,加之行业现状令人堪忧,学生几乎没有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动力。部分学生几乎不来上课,迟到、早退现象更是普遍,上课的学生多数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虽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师课堂约束,但效果不佳。

2.2教学内容庞杂加剧学生厌学情绪

煤矿安全课程以《煤矿地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井巷工程》、《采掘机械》和《采矿学》等课程学习为基础,同时与《煤矿安全规程》、《矿山法律法规》、《矿井通风》和《现代矿山企业管理》等课程相衔接,课程涉及面广,专业术语、概念、理论的工程实践性非常强,多数知识要结合实验或现场才能理解。一般的课堂讲授很难把现场实际宏观的表达清楚,加之井下实践时间短,室内实验条件不成熟,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知识。教材的理论和实践性太强,学生自学受挫,导致厌学情绪激增,上课流于形式,只为应付老师而上课。

2.3煤矿安全课程教材现状解析

根据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以及毕业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反馈,在现有“煤矿安全”方面的教材中,仍然没有一个相对比较系统的、实用性强的专业教材。教材中多数仍沿用旧的规范和规程,同时,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有些技术与措施、设备仪器都已不使用或淘汰,这就造成学生所学无用,学生不定教材,上课也没有教材,不利于正常有效地“教与学”。

3煤矿安全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3.1课程的作用

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矿井瓦斯、顶板、矿尘、矿井火灾、矿井水灾等防治技术及矿井灾害处理能力,兼具现场的自救与互救和煤矿安全管理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与实训达到能针对矿井瓦斯、顶板、矿尘、水、火等灾害选择使用各种安全检测仪器仪表与设备,制订相应的矿井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和能及时进行正确的灾变处置,同时编写事故分析报告。

3.2课程的设计理念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特色和行业发展需求,我校着手煤矿开采方向的专业建设,经多方调研并结合我校专业师资配置,将采矿工程专业分金属矿开采方向(包括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和地下采煤方向,重点突出地下采煤方向,在地下采煤方向设煤矿安全必修课程。为体现地下采煤方向的煤矿安全课程特点,删去“矿山安全”课程中金属矿山开采安全技术知识的内容,本着求精务专的理念来梳理煤矿安全课程的构架与内容,以期达到精益求精的知识体系。

3.3课程设计思路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通过改革和完善我国高等工科教育来培养拥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按照“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我校采矿工程专业现有师资与实验平台,将煤矿安全课程划分为三大教学模块,即理论教学模块、室内实验教学模块和现场实践教学模块,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1)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行业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学习同类院校人才培养理念,与相关知名专家学者探讨教学方法和经验,将煤矿安全课程知识体系按照教学单元划分为瓦斯防治、顶板灾害防治、防尘、防火、防水、自救与互救和煤矿安全管理等7个篇章及下属32小节,每个小节讲授专项任务。例如:瓦斯防治可划分为瓦斯的生成与赋存、瓦斯涌出规律、瓦斯突出的防治技术、瓦斯爆炸防治技术、瓦斯抽放技术5小节。

(2)为加强学生的认知和操作能力,除观看采矿教学模型外,购置三维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独立完成单项操作,然后进行单项实验的互换,要求每个学生都可熟练完成设备操作。对于一些大型复杂设备,可聘请校外专家或现场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技术指导和讲解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若校内实验设施不完善,可到内蒙古煤炭安全培训中心进行实操练习。

(3)通过校企合作与实习基地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到井下实际考察与观摩,有条件时可进行跟班作业,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以致用的学习宗旨。例如:在现场技术员的指导下,学生可进行井巷瓦斯含量检测、顶板离层的观测等内容。

4结语

煤矿安全是关乎煤矿企业正常生产的经济命脉,煤矿安全人才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力军,煤矿安全课程是培养煤矿安全人才的重要基石。通过对我校采矿工程专业的发展和煤矿安全课程建设的需要,制定出以地下采煤方向为特色的采矿工程专业煤矿安全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专业特色明显的课程实验平台,全力推行“卓越计划”背景下的采矿工程人才培养计划,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科技人才。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教改)研究项目(JY2014075)。

参考文献

[1] 于威,张学武.高校煤炭类专业学生安全素质的培养[J].煤,2012(3):75-76.

第7篇:采矿工程专业范文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实践教学 实践能力

0 前言

实践教学是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和进一步对理论认识的途径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员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结合自己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提高自我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还应注意学生整体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以及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高等教育具有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和交叉型人才。①②③④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专业,需要学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广、操作技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虽然采矿工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并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是在采矿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教学工作量比重小、经费投入不足及实践场所不够充足等难题,⑤⑥⑦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教育、技能教育以及创新思维的开拓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导致以后参加工作、深造过程中遇到难题无法独立解决问题。因此,必须研究如何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策略。

1 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1.1 逐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巩固实践教学培养基础

采矿工程专业是实践性、交叉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专业,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并掌握实践能力教学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加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尤其是现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优化实践教学课程方案设置,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其更具完整性,在深入分析和研究近年来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采矿工程科学快速发展及经济高速发展对采矿人才的需求,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思想与理念,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传承、改造和优化,革新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突出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布置,优化调整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设置,形成矿山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采矿课程设计、矿山初步设计和采矿毕业设计等完整实践教学体系,并注重各实践教学环节当中的有机结合。

1.2 重视采矿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实验室课程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验证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基础科研能力、解决问题思维和发挥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课程,学生不但可以巩固和加深所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严谨的科学研究学术作风和实事求是客观的科学态度,为进一步提高分析研究能力提供更加深厚的思维基础。

1.3 构建采矿工程专业现场实习保障体系,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质量

采矿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采矿工程专业现场实习是培养大学生工程素质、技术素质和实践实施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结合现场实习,学生可以深入接触现场生产实际,从而巩固已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采矿工程专业技能、了解采矿工艺、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近年来,大多数采矿工程专业实习学生在大学期间下井次数不超过10次,实习更是象征性参观为主,实习效果差,导致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为此,应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构建采矿实习保障体系,为提高学生实践实习质量。

1.4 完善革新实习考核制度,增强评定实习成绩考核体系

为了使学生能够提高实践能力,在实习前准备工作、实习过程或实习结束的工作必须加以严格的考核制度。应该对过去仅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就评定成绩的作法进行革新。实施实习过程控制及实习结束总结汇报等类似方式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把每天的实习内容和技能做详细的记录和分析,让学生自由讨论,让学生从实习态度、劳动纪律、技术实施和操作技能,可以由实习单位安排现场工程师、技术员来评定现场实习成绩。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在实习过程发散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现场实习,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为目的,极大地提高学生实习质量。

1.5 以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技能知识竞赛模式带动实践教学深入发展

在采矿工程实践教育中,培养本科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其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和主动思考的能力显得非常重要。通过举办采矿工程专业知识技能竞赛,为大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发挥技能空间,方便学生深入思考解决现场问题方法和手段,并学习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掌握采矿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易于调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学习兴趣和解决现场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6 重视采矿工程专业认知性早期教育

在采矿工程本科生入学初,可以安排一定的学时进行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或现场实践认识性教育,给学生对采矿工程专业有直观的感受,学生可以从认知性早期教育中获得不同程度的疑问和常识性知识,对以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将来就业具有一定先知性作用。

1.7 完善熟练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技能教师队伍建设

实践教师能力和水平是具有采矿工程专业的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增加力度对实践教学强的教师培养和人才引进,主要是指实践教学的“教学型”教师和生产实践教学的“生产型”复合型教师的队伍组建和完善,逐渐形成初、中、高级人员不同级别的合理化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人员应该按照工作属性进行有效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的制定,实践教学人员要完全按照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定和制度,积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

第8篇:采矿工程专业范文

关键词:采矿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268-02

引言

煤炭是国家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在中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的比例均超过了70%[1],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质条件和开采工作环境也越来越恶劣,灾害和事故也频繁发生,采矿工作的难度也逐渐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求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对人才的要求。但是,中国矿山企业目前普遍反映本专业毕业生虽然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方面明显不足,短期内难以独立胜任。为此,对采矿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改革势在必行。

一、采煤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采矿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现场实习等环节。

二、采煤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采矿专业培养方案不能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需要。当前,国内矿业院校采矿专业普遍是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大采矿”模式构建教学体系[2],应用这种教学体系,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更宽了,但学的深度浅了,同时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学时有限,范围广了,课程多了,相对来说专业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就减少了,没有实践做保证就使得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减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降低,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弱化,所有这些都影响了本科教学的效果,致使培养出的学生高学历,低能力。

2.实践教学内容不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采矿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许多地质资料是保密的,使得学校收集原始地质资料比较困难,同时各大矿业院校为了满足市场对采矿人才的需要,都采取了扩招这种方式,这势必就造成了资料的欠缺,为了缓解这个环节,许多矿业院校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不够科学,做课程设计时学生不是人手一题,而是几人一组,共同来完成一份课程设计,客观上为学生抄袭创造了条件,使部分学生没有得到很好锻炼;也有的简化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难度,随意更改地质资料如断层、褶曲等,使得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资料与现场实际地质资料出入较大,学生很难从设计中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真本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参加的实习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质量和能力的重要步骤[3]。但是许多高校实习时,只是简单的收集一下采煤、掘进规程,了解一下地质资料,下几次井就草草了事,而没有使学生真正了解现场问题怎么用理论知识来解决,使得实习效果较差。以上这些就造成实践与课本理论的严重脱节,达不到本科大学生培养目标要求,不适应新时期矿山企业发展的需要。

3.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善不能保证实践质量。目前,各矿业院校采矿专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给高校的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经费有限,再加上外在消费高,使得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性教学经费不足,导致采矿专业学生在矿山企业的实习时间偏短、内容少、实习过程简单,实习质量普遍不高,实习效果得不到保证[4]。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煤炭企业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化,许多企业考虑生产和安全等因素,不愿接受学生到现场实习,更不愿安排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实习,学生通常只能进行象征性的参观,致使实习质量难以满足要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善不能保证实践质量。

4.专业教师队伍工程实践性教学水平不高和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由于学生的扩招,人数的增多,外加经费不足等原因,往往是学校上课的需要老师,实习也需要老师,导致教师人员不够,为了缓解这个问题,许多院校采取减少实习带队教师,保证学校正常教学,并且采矿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中、青年教师缺乏实践挂职锻炼这一环节,工程实践教学水平不高,不能在实习过程中给学生最好的指导,只是做一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学生实习成绩评定过于简化,带队老师只是简单看一下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随意给个成绩就是总成绩。没有系统的成绩评定标准,使得部分学生有机可乘,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内容及实现途径

1.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应改变以往循规蹈矩的传统实践教学方法、教学顺序,使实践教学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的各个环节,与课堂理论教学体系良好衔接匹配,相辅相成。使学生通过实践把课堂抽象理论得以形象化,通过接触及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理论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种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不仅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培养和锻炼,而且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培养的毕业生成为素质全面、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改变传统实践方式。改变以往传统实习方式,采用教师统一负责,学生分散实习的方式,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分派到各个矿井,聘请矿里负责人临时指导,教师不定时的进行随机检查及分散指导,这样既可以缓解实习单位由于实习人数多,实习内容不好安排的情况,同时也解决了原先由于人数多教师指导不到位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实习质量;毕业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签约单位情况,提前联系单位尽量用工作单位地质情况进行毕业设计,使得学生在毕业前就对工作单位有一定了解,提前熟悉了工作环境,同时也激发学生毕业设计的热情,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为学生尽快融入煤炭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之中奠定了基础。

3.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实践性教学经费的投入和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采矿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实习环节上需要学校及有关部门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进行合理政策的支持,同时要加大采矿专业工程实践教学的专项资金投入。目前,许多高校实践基地都是利用校友关系或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名义上是挂牌了,实际上矿方也不怎么乐意接受。这样就造成了实习时对方勉强接受,在落实实习任务时也是敷衍对付,学生没有参与到解决实践问题中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践锻炼。实习基地建设需要矿方和学校的努力合作,高校提供高科技术对现场进行指导,矿方提供实习平台,二者互利互惠,确实把实习基地建设落实到位。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改革学生实习成绩评定方法。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实习质量,所以要想使学生实践质量有所提高,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关键因素。这个一方面可以使教师通过现场挂职锻炼,了解现场实际情况,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指导学生工作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参与科研,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实践做好铺垫。学生实习成绩采取两方评价,一是实习单位矿方给出的评价,二是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实习表现、实习报告及实习日记记录情况及平时检查时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综合给出实习成绩。

结论

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面临的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传统实践方式、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实践性教学经费的投入和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改革学生实习成绩评定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更符合市场和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中国矿难黑洞的休止符[J].教育与职业,2006,(22):38-40.

[2] 徐学锋,等.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50-151

第9篇:采矿工程专业范文

【关键词】采矿工程;运筹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from the choice of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course teaching, some of the more focus on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Mining engineering; Operations research;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Teaching contents

运筹学是六盘水师范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学科。它的主要内容[1]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对偶理论、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论、决策论、对策论、排队论、存储论、可靠性理论等。运筹学要求先修的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

2010级采矿工程专业的运筹学课时为64,但到2012级采矿工程专业运筹学的课时压缩为36。课时压缩,但教学的基本内容不能删减。再加之,运筹学要求数学计算量大,步骤复杂等特点,笔者认为应从教材选择、方法改进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改革。

1 教材选择

运筹学作为理工科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它的教材建设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视。目前很多出版社,很多高校都进行了编写。种类繁多,各有千秋。理科的学生偏重理论,而工科的学生特别是我们采矿专业的学生,重点在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胡运权、郭耀煌编著的《运筹学教程》一书中,涵盖的内容较全面,理论也比较系统化,对运筹学的主要分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原理都比较全面,故选用作为教材。选用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编著的《运筹学》(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和胡运权主编的《运筹学习题集》(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作为参考书。

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进

2.1 教学方法

师范学校的工科类学生,兴趣多样、思维活跃、勇于探索。三年来我和郭树琴二位老师经过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工科类学生的教学方法[2-4],具体说明如下:

2.1.1 研究型导向多层次矩阵教学法

在本教学法中将数学基础差异大的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教学中分出层次,形成矩阵式的学习模式,从而使优秀学生有延展空间,活跃学生有用武之地,基本学生学有所获。研究型导向多层次矩阵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是对“填鸭式教学”、“问答式教学”的革新,充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因材施教、因人而教的新型教学观,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

2.1.2 自组织自主学习教学法

儒家的创始人认为学是主动的,教是被动的,主动比被动更有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学相长”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运筹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程的特点,强调知识的传授与启发式教学的结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简明扼要的讲解来构建学生的知识与逻辑体系,逐步地建立起学生应该掌握的运筹学理论框架。以经典案例的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是关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由3-5名学生自己组织“运筹学小组”,参考老师提供的案例,运用本课程所学内容,分析解决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的管理问题。教师通过案例引导教学,学生通过“自组织自主学习”真正地体验如何将所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2.2 教学手段

针对工科类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运筹学的教学重点应该侧重于应用,所以数学证明之类的应淡化,应当主要培养学生应用运筹学的能力。设想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以长篇大论用一个数学理论来证明一个定理的正确与否,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影响。相反如果我们以一种通俗的易懂的方式来切入主题,并且结合有代表性的案例,就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运筹学的兴趣。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教学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认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一定会大大的提高。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可以根据需要穿插一些动画、图表等,使原本枯燥的运筹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也更快,并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教学内容

规划论、图论、决策与对策论、排队论、存储论等运筹学的理论分支,基本是相互平行的,难度大致相当。但运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源于实践用于实践,涵盖了现实生活中的众多实际优化问题。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优化了教学内容:

(1)以精选的例题和案例来复原典型运筹问题的情景,在讲解这些从实践中抽取并经过精心改造和设计的例题和案例的过程中,逐步地建立起学生应该掌握的运筹学理论框架。所选例题都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尽量做到算法有效而互不重复,并基本覆盖各自的教学对象在实际中最常见的运筹学问题的各个类型,从而为学生实际求解提供足够的启示和指导。

(2)运筹学是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我们更强调运用现代运筹工具来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精心设计有关实验内容,如Excel的电子表格建模方法、Solver的线性规划求解方法、Solver Table的线性规划敏感性分析方法、Treeplan的决策分析方法、Sensit的决策问题敏感性分析方法、CrystalBall的管理系统仿真方法等等,并且撰写了详细的实验手册,然后结合实际运筹问题,对学生进行操作训练,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第3版.

[2]孙喜梅,杨兆升.从交通需求看运筹学的学科建设[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