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采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采矿行业;高职院校

一、专业定位内涵

高职院校通过设置专业来为社会培养人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为准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专业定位。高职教育许多文件其实早已指出,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实际回答了为准培养人,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它是一种哲学思考基础上抽象化的语言,具体到各专业,必须和实际专业结合,要从高职院校专业的本质寻找答案。高职院校的专业是以行业企业的岗位(群)为依托来设置的,为谁培养人就应说清为哪些产业行业培养人、为哪些企业培养人,为哪些职业岗位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就应说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高职院校专业定位的内涵实质就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即为谁培养什么样的人。

二、采矿行业背景

我国的现代采矿业可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现在其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均自成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矿业发展迅猛。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矿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之一。铁矿石、煤炭、多种有色金属矿等的生产和消费需求居世界首位。采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采矿业的发展为各个部门提供了丰富的矿物原料,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自2003年以来,我国采矿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例成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07年末我国采矿业的工业总产值达到23356亿元,占到我国2007年GDP总额的9.36%,比2003年所占比重提高3.96个百分点。矿业经济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动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加大,新增矿产资源储量为采矿行业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型矿山数量多,规模小。矿山企业开采技术落后,开采技术落后资源回收率低、技术水平不高、管理不善、采取乱采滥挖、无序开采,甚至越层越界、非法盗采,给国有大型矿山造成很大破坏,直接造成资源采收率低、回采难度增大,对资源的破坏及浪费相当严重。中国矿业联合会组织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的20年,由于世界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对能源和社会发展必需的原材料还会继续增加。因此,发展矿业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主要矿产品的需求增长也是必然趋势。国内市场正在成为矿产品重要需求市场。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也为矿业在国内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好的环境。可以说,国内矿业机遇很大。

我国采矿行业的发展方向是“大、新、快、优、省”建设新矿山,“大”是指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山,建设大型矿山;“新”是指新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模式;“快”是指快速度、快节奏、高效率;“优”是指优化设计、优化方案、优化流程;“省”是指节省投资、节约开支、节能环保,把新矿山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着力营造育才、用才、聚才新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矿产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势不可挡。2004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矿山企业12.94万个,其澳台商投资矿山企业199个,占0.15%,外商投资矿山企业271个,占0.21%;到2006年内资矿山企业为12.64万个,港澳台商投资矿山企业为256个,占0.20%,外商投资矿山企业为

338个,占0.28%。国内矿业企业早就走了出去,在其它国家开展矿业项目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

国内外采矿方法的传统分类法是按矿石与围岩稳固性的差别及对采区地压管理方法逐渐复杂的次序而进行分类的。为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在今后一定时期内采矿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为无废开采、机械化大规模开采、连续采矿以及深井采矿、溶浸采矿和充填采矿等工艺和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采矿技术条件的进一步复杂化,还将逐步发展露天地下联合采矿技术、无爆破采矿技术、自动化采矿技术和连续采矿技术。对大型采矿设备进行GPS和网络通讯技术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通过上述分析可见采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立国之本,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采矿业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三、采矿行业人才现状

目前我国矿业行业普遍存在人才缺乏、培养不足、流失严重的情况,对未来矿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矿业企业人才可以分为高层、中层、基层三个层次,现阶段,基层的操作员工容易补充,缺乏的是中层业务骨干和高层经营管理人才。

采矿行业人才短缺,采矿行业是过去的冷门专业,目前随着中国矿业开发项目的增多,矿业需求职位呈现严重短缺现象。但与此同时,过去矿业作为中国的冷门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一些原来从事矿物能源的人才由于以前市场疲软已经转行,新生人才不能及时跟进,因此出现了人才的严重空档现象。因此,矿业开发人才已经成为人才市场的短缺人才。有资料显示:我国90%的矿山企业缺乏通风与安全人才,88%的矿山企业缺乏采矿专业人才,80%以上的矿山企业缺乏管理人才。以被称为“有色金属王国” 的我省为例,矿业从业人员中本科学历不到10%,而且多年呈现负增长情况。

采矿行业专业人才培养不足,已经成为包括煤炭行业在内的矿业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10年前,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原矿业类院校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大部分矿业类院校下放由地方政府管理。目前,矿业类院校管理是多元的:有的直属教育部管理,如中国矿业大学;有的直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管理,如华北科技学院;而大部分则归地方政府管理,校名也大多由“矿业学院”改为“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大学”等。传统意义上的矿业高等教育体系已经被消解。据统计,采矿工程类院校改革前,共有54个专业点,到2003年只剩下29个,目前只有25个,招生人数大幅减少。采矿工程院校出现‘非矿业’倾向,矿业类主干专业被压缩,招生数量削减,毕业生到采矿行业就业人数减少,采矿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据中国矿业大学的统计数字显示,2002年毕业生总数为3696人,到采矿行业就业数为440人,仅占11.9%,到2005年更降到7%以下。而且这一趋势在全国十分普遍。一方面,学生不愿意到基层矿业企业就职,造成厂矿普遍缺乏人才;另一方面,矿业院校数目和相关专业招生日益减少,或者干脆改换门庭,致使矿业人才培养雪上加霜。

人才流失严重,自我更新能力差,在一些老矿区,近几年本科毕业生和中级以上技术人才流失率高达46%,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矿山、地勘部门一些老的专业人才相继退休,年轻大学生或技术人才,因矿业地处高山深谷、戈壁、沙漠,远离城市,工作、生活条件差,待遇相对较低,也想方设法调离矿山单位。因人才流失严重和自我更新能力差,不少矿山企业步履维艰。

四、专业人才需求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分析,一般企业人才需求的结构主要有三个层次:高层管理人员,中层骨干人员和基层普通员工。对于我国矿业企业来说,基层的操作员工容易补充,缺乏的是中层业务骨干和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目前,我国矿业企业的基层员工队伍,在国营矿山中以固定的矿工为主,也有一些临时雇工,在民营企业主要以中短期雇工为主。由于目前大部分矿业企业的生产水平、自动化水平都不高,对基层操作员工的素质要求也不高,经过短期操作培训就可上岗,所以基层员工对于所有矿业企业来说,还不是十分缺乏。中层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的缺乏是所有矿业企业共同的心病,尤其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矿业人才更是缺乏。中层管理和业务人员,需要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执行能力,但由于矿山的偏远位置和工作条件,容易造成这部分人才的流失,这种现象对于国营企业来说尤其明显,外资企业、民营企业高薪从国营企业挖人、聘人的现象屡见不鲜。在目前的情况下,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缺乏也是业内共识。在国营和集体内,由于地点和体制的原因,高素质人才往往不愿到偏远矿业企业就职,随着老一辈领导的相继退休,目前形成了人才的断层。而在民营企业内,大多高层领导学历偏低,有实际经验但缺乏知识理论,不能有效满足现代矿业企业对领导者的要求,这些都说明我国矿业中、高层领导人才缺乏已迫在眉睫。根据上述分析目前矿业行业人才缺乏,特别是中高层业务骨干和生产管理人才。对于金属矿开采专业的学生来将无疑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五、以往专业定位存在的问题

以往高职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真正依据企业职岗位用人标准确定的,而是间接或直接沿用普通本科高校相应专业培养目标。重视从学科角度分析学生需求,忽视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造成人才培养与企业需要脱节,使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培养目标核心能力过多,造成课程较多,口径宽,无法实现所有目标。人才培养类型定位不准,一般将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而对于目前金属矿山对基层操作员工的素质要求不高,经过短期操作培训就可上岗,所以基层员工对于所有矿业企业来说,并不缺乏。技术型人才是指掌握和应用技术手段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由于技术型人才的任务是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因而,他们常处于工作现场或生产一线工作。在人类社会劳动的链环中,他们处于工程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国外也有称之为中间人才。显然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应定位为“技术型人才”。

六、专业服务的行业定位

采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和其他采矿业。根据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特点就业面向应为黑色金属矿开采业、有色金属矿开采业、部分非金属矿开采业。

七、专业服务企业定位

根据目前调查有该专业需求企业单位可分为:矿产资源类、矿山企业开采类、矿山设计类和其它四种类型,其中:矿产资源类单位共需求占22%;矿山企业类单位需求占57%;矿山设计类单位共需求占5%;其它类型单位需求占16%。从中可见矿山企业类单位对该专业学生的需求量较大。

八、专业服务职业岗位(群)

(1)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根据通查实地、网络对专业职业岗位调查,主要对从事采矿工程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在毕业后1~3年初次就业岗位进行调查统计,其中,采矿技术员占64%,生产管理员占24%,安全员占12%。(2)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后10~15年职业生涯中对应的职业岗位。根据通过实地、网络对专业职业岗位调查,主要对矿山企业、设计单位从事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在自己毕业后10~15年职业生涯中主要岗位及担任的工作任务进行调查统计。工程现场管理员占15%,采矿技术员占16%,采矿设计员占29%,安全员占12%,爆破技术员占10%,计划管理员占12%,通风技术员占6%。(3)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就业面向岗位。根据上述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的分析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就业面向岗位应为采矿技术员及现场管理员岗位。

九、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就业面向定位

根据调查结果,目前矿业、资源类企事业单位都表示需要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形势很好,说明该专业就业市场前景广阔、需求量大。矿山企业对人才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专业技术为主;(2)能胜任生产一线技术员和管理员工作岗位;(3)有一定综合素质、合作精神、思想品德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技术人才。本专业就业面向定位应为面向黑色金属矿采矿业、有色金属矿采矿业、部分非金属矿山企业,从事采矿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作及生产管理工作。

十、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十一、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高职特点,本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为面向金属矿采矿业、部分非金属矿采矿业的矿山企业,培养掌握矿山开采专业知识,具有矿山开采现场施工和管理能力,适应采矿生产一线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型人才。能从事金属矿山企业生产一线地下矿床开拓开采施工及管理、露天矿床开采施工及管理。

十二、结语

目前开设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较多,应根据专业行业岗位的需求,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专业定位,对培养目标进行正确的描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的针对性,服务矿业经济建设。

参 考 文 献

[1]崔奎勇.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定位探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0:241

第2篇:采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鲁政发[*6]66号),最大限度地消除石膏矿山安全生产隐患,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省安监局制定了强化石膏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10项措施,望结合省安监局、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石膏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鲁安监发[*6]82号)一并贯彻执行。

一、加强安全技术管理

矿山企业配备技术负责人和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是加强安全生产的技术和组织保障,每个石膏矿山企业必须配备1名经专业培训、从事矿山工作5年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不低于从业人员千分之五的比例但最低不少于3人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图纸资料;规范档案和台帐的管理;严格企业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下井带班制度,排出值班表如实填写《矿长(经理)下井检查情况记录表》(见附件)。配备的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石膏矿山企业要分别以正式文件公布。该项工作要在8月底前完成,县(市、区)安监局负责督促落实。

设计生产能力或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年及以上的大型矿山还应当配备采矿、地质、测量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开展危险性设备检测检验

开展对危险性设备的检测检验是确保安全设备设施和系统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因此,要对所有矿井的提升运输系统、存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矿山的通风系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山的排水系统,由企业委托具有非煤矿山检测检验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工作要在年底前完成,县(市、区)安监局负责督促落实。

三、狠抓矿井防治水工作

加强水文地质基础工作,采用综合探测技术,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每个矿井应具备完善的排水系统,排水设备、设施应符合《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规定。对受水威胁的矿井,井下必须配备不少于2套完好的探放水设备,并保持正常使用。对接近水体而又有断层通过的地区或与水体有联系的可疑地段和受老空水威胁的区域,必须坚持探放水制度,编制探放水设计,进行超前探放水,探放水设计要由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四、做好采空区调查摸底

以县为单位组织专业人员、管理人员,逐矿统计调查每个采空区形成时间、所在位置、采空区面积、矿柱形式及尺寸、矿柱维护及失效情况、采空区顶底予留矿层厚度、膏层顶底板岩性及厚度等主要内容。根据调查情况对采空区按需要强制放顶的采空区、不具备放顶的采空区、不允许冒落的采空区三种类型进行分类管理。在此基础上编制放顶治理计划、综合治理方案。要明确治理时间、治理任务和治理措施。对调查摸底制成的图表资料和治理计划、方案等,以矿为单位汇编成册。此项工作在年底前完成,市安监局负责督促落实。

五、加快采空区强制放顶

实施强制放顶法治理采空区是一项行之有效且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于具备实施强制放顶条件的采空区,矿山企业根据采空区的详细技术资料和现况,自行或委托中介技术服务机构,编制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并组织专家进行充分论证。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报县(市、区)安监局备案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

放顶工程完成后,由企业负责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现场验收,并及时封闭采空区。

六、强化采空区监控治理

对达不到强制放顶条件的采空区,矿山企业要制定综合治理、监控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报县(市、区)安监局备案。综合治理方案主要包括:充填法、加强支护法、预留隔带法、分段设置封闭墙等。要合理布置井上、井下矿压观测网,井上、井下测定要同步协调,记录准确,及时交流测定情况和测定结果。要坚持用好现有的电子监控仪、普通警铃仪、岩音自动检测报警仪、顶底板移动报警仪、压力盒等监控设施和仪表,同时要积极采用适合本矿区的先进设备,逐步提高矿压观测监控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手段。

七、严禁违规开采保护矿柱

矿井的开拓掘进、工作面开采必须按设计要求编制作业规程,严格控制采高、采宽,加强放炮管理,确保矿柱尺寸符合安全要求,在地质条件变化的地点及时补充安全措施,加强支护。作业规程和安全措施要由企业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工作面开采结束后,要及时检查采空区保护矿柱是否符合规程要求,不符合规程要求的,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该项工作由矿山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监督落实。

八、严格执行定期填图制度

矿山企业要健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井上井下对照图填图制度,及时准确地填绘开采和掘进等有关图纸,明确标注采空区实际位置及范围,注明采空区冒落充填的实际(或预测)情况,矿柱稳定性和失效情况。矿山企业要每月填写1次井上井下对照图,每个季度向县(市、区)级安监局提交电脑制图或蓝图。枣庄、泰安、临沂三市安监局必须建立起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的所有石膏矿山采空区井上井下对照图制度,将有关矿山位置、采空区分布、地面建筑物和村庄等情况标注在行政区域地图上,并根据各矿山企业上报的图纸资料每季度进行一次填图,及时掌握采空区动态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

九、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市安监局要聘请有关专家,做好培训工作。一是加强采空区监控人员的培训。要在总结监控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对采空区监控人员的培训工作,切实掌握采空区来压的现象和规律,正确识别来压的各种预兆,做好预防预测工作。二是加强通风和地测人员的培训工作,使职工能正确操作和使用测量仪器和通风仪表,完善通风系统和图纸资料。这项工作今年年底前完成。

第3篇:采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矿井地质;工作任务;工作现状;措施

1、矿井地质工作的任务

1.1矿井地质构造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等影响煤矿生产建设的地质因素很多。此外,某些矿井还受到岩浆侵入煤层、岩浆陷落往、煤与瓦斯突出、围岩膨胀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温和地压也越来越成为影响正常生产的地质因素。矿井地质工作人员,要从本矿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当前安全生产的要求和矿井长远开拓延深的需要,抓住所在矿井的主要地质问题,有重点地查明影响煤矿生产和建设的地质因素。

1.2煤层是煤矿开采的对象,煤层产状、厚度、结构、结核包裹体以及煤层顶、底板等都是确定矿井开拓方式、采煤方法的重要依据。煤质决定着煤的合理利用,多煤种的矿井需要对煤质加以系统研究,以便分采、分运,分别合理利用。研究煤层赋存情况、煤的物理化学性质,掌握煤层、煤质的变化规律是矿井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

1.3水害是煤矿五大主要灾害之一,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是矿井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矿井地质工作人员要在全面调查和观测矿井涌水条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矿井充水水源、通道等各种矿井充水条件,预测各水平、各采区及矿井总涌水量,提出可能受到水害威胁的地段;要及时编制矿井水文地质报告,制定矿井防治水方案和措施,预防和解决矿井水文地质问题,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1.4矿井地质工作人员要根据生产建设的要求,有计划地、及时地提供矿井生产、基本建设及新井移交生产所需要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配合生产部门参与矿井生产建设计划和采掘方案的编制,审查计划是否妥当,设计是否合理,并根据自己掌握的地质情况对计划和设计提出修改意见。

1.5矿井储量不仅反映资源的埋藏量,还反映矿井地质勘探程度、地质状况、开采的经济技术条件、煤炭质量等,是煤矿生产的物资基础。随着开采、损失、井田边界变化以及重新计算储量等原因,矿井储量经常发生变化。为了使安排生产、制定规划有所依据,矿井地质人员需要进行矿井储量动态监测和管理,及时掌握地质储量变化。

1.6为了贯彻综合利用的原则,矿井地质工作人员还要研究和调查煤系、煤层中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利用价值,研究矿井瓦斯地质情况和瓦斯气综合利用以及矿井水综合利用等情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当前我国地方煤矿矿井地质工作现状

当前我国生产矿井从事地质工作专业技术人员,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大中等院校毕业生基本已经退离工作岗位;受上世纪九十年代煤炭市场不景气影响,九十年代及以后又很少有大中等院校毕业生进入煤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八十年代大中等院校毕业生进入煤矿的,到九十年代及以后也有相当部分因各种原因离开了其专业技术岗位,甚至调离了煤矿。矿井现有在岗的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国有重点、省属国有和市县国有煤矿,而地方乡镇煤矿几乎没有。江西省上饶市某县,八十年代末期全县3处地县国有煤矿总共拥有地质专业技术人员6人,2处乡镇煤矿无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现今县属国有煤矿3所,也仅拥有地质专业技术人员3人,8处乡镇煤矿更无一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想象,江西省现有国有重点和省属国有煤矿33座,市县国有煤矿68处,乡镇煤矿512处,地质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严重和匮乏程度。矿井缺少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矿井一般的地质工作都难以应付,更不用说去研究矿区、井田的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分析地质结构,掌握煤层、煤质的变化规律,解决矿井生产中出现的重大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了。

3、改善矿井地质工作的重要措施

3.1加强矿井现有技术队伍的管理

矿井要提高对煤矿地质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高现有地质工作人员的待遇,保证地质工作人员的稳定性,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煤矿地质工作人员要不断自我加压,在工作实践中善于钻研、勤于思考,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地质基础工作的质量,更好的服务于矿井安全生产。

3.2加强对外合作和交流

目前各生产矿井基层地质人员基本疲于应付日常生产,很少有对外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很少接触到外界的先进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几乎成了“井底之蛙”。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组织和引导煤矿企业建立“引进来、送出去”的长效机制,加强与外界的合作,特别是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交流,使现有的地质专业人员不断接受新技术、新理论,努力提高他们分析、判别、解决矿井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许多地方乡镇煤矿没有地质专业的技术人员,采用聘请国有重点煤矿、省属国有煤矿其他地方煤矿专业技术人员作地质工作顾问的形式解燃眉之急。煤矿其他工程技术人员,要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地质工作顾问一帮一、一带一手把手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分析、判别、解决矿井日常地质问题的能力,以保证矿井日常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矿井资源管理部门,要多举行专业培训会议,建立培训班,加强对各矿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地质专业技术能力。

3.3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

为进一步强化人才对安全生产的支撑保障作用,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江西省萍乡市2012年初制订了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千人工程”,即用三年的时间,委托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原江西煤校),为全市所有煤矿(市县国有煤矿18所,乡镇煤矿108所)定向培养1000名学制两年的煤矿开采技术、通风与安全、煤矿机电、地质测量等专业的技术人才。学员由煤矿企业选送,脱产接受系统的煤炭专业技术教育培训,成绩合格者将取得国家承认的中专学历,学习期满后回选送煤矿企业服务,首批定向培养学员300余名工作已经启动。这种校企联合的模式在全省其他市县也已启动。相信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广大有志青年一定能够勤劳学习,刻苦钻研,圆满完成学业,早日走上各级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成为煤炭行业的有用之才。

4、结束语

矿井地质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矿井地质工作人员不仅要有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采煤、测量、制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研究影响煤矿生产、建设的地质因素及解决煤炭开采过程中地质、水文地质问题的工作方法,还要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认真调查研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过程,不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我们相信,有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有各煤矿企业自身的高度重视,通过现有在岗地质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和有志于煤炭事业地质工作的有为青年的努力,地方煤矿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和匮乏的局面一定能够得到根本的改变,矿井地质工作一定能够真正做到为保证矿井生产建设正常安全进行,保证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为我国的煤炭工业可持续稳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明鹏等.矿井地质工作方法及新进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第4篇:采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一、以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为龙头,促进安全生产 年初根据集团公司安全一号文件精神,制定了生产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采煤,掘进,运输,地测,调度,综合管理专业的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并组织了每季度一次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检查,和安监局共同牵头组织了一季度,二季度生产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静态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上报.同时参加了省安监局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和省煤炭工业局组织的生产许可证年检,并对生产许可证年检存在的问题处理进行了通报和上报.由于严格考核,措施得力,奖惩分明,全公司质量标准化均保持了部级标准,形成了一个各矿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极大地促进了全公司的安全生产.

    二、以顶板,运输,防治水,生产衔接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确保安全生产 1,今年以来,我们始终以顶板,运输,防治水,生产衔接管理为重点,经常深入现场,除自己牵头组织的质量标准化检查和"雨季三防"等一系列检查外,配合公司有关业务处室对七个矿井的安全进行了评估,,对所查问题均进行了三定限期整改. 2,为有章可循,严格考核,制定下发了2005年掘进竞赛文件,安全技术措施评优50万文件,生产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边角煤小块段和仓房煤竞赛考核管理办法,2005年防治水计划及雨季三防工作安排,2005年地质预测工作安排,2004年度高产高效矿井申报文件,2005年生产系统劳动竞赛考核办法,晋煤集团土地复垦管理办法(试行),2005年生产系统重点工程管理考核办法,《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汇编》第一,二册的编辑,校对,印刷工作等一系列管理文件. 3,狠抓分管专业隐患排查工作,每月对采,掘,运输,地测专业隐患工作及时进行了排查,总结,上报,并检查落实,提出整改意见. 4,对2005年矿井灾害预防计划进行了审查,并上报安监局. 5,对各矿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问题及时深入现场,帮助基层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6,完成了集团公司顶板灾害防治所需的装备,仪器计划等. 7,按要求撰写了两篇关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安全研讨论文. 8,给安监局上报了各矿井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9,根据集团公司统一安排,派出二名同志参加"应对紧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习,新编制了五个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晋煤集团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理预案,晋煤集团重特大水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晋煤集团顶板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晋煤集团煤山滑坡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晋煤集团井下材料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10,组织有关处室对各矿"雨季三防"工作进行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了通报.

    三、以技术管理为核心,指导生产,保证安全 1,为严格把关,保证综采面的设计和仓采安全技术措施更加合理,科学,积极开展了综采面设计审查和仓采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前半年组织有关处室共组织有关处室审批工作面设计15份,巷道支护设计2份,成庄火药库设计和凤矿二仙掌改造方案,地质说明书3份,并对王街煤矿越界进入寺河矿进行了多次现场办公协调,下发纪要,审批贯通措施,确保了安全贯通. 2,积极开展了综采面设计,采掘作业规程等项评优活动,组织生产,机电,通风,安监,地测等有关处室对各矿上报已实施结束的综采面设计,采掘作业规程按有关规定进行了考评,有效地促进了工程技术人员搞技术,学技术的积极性. 3,为全面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在第四届集团公司职工技术技能比武活动月中,制定下发了生产系统16大工种技术比武实施方案,并组织了各工种的理论考试命题,判卷,现场实际操作,日常能力评价的考评及比武汇总,总结工作. 4,为使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化,更好地指导生产,保证安全生产,在广泛征求各处室及各矿基层单位的基础上,又制定下发了关于落实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加强支护管理的有关规定. 6,经常深入现场,帮助基层单位解决技术难题.针对各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积极深入现场,和矿方共同出主意,想办法,研究和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7,积极开展了技术交流,邀请焦作工学院张教授来公司进行瓦斯,地质专业技术交流,在听取成庄,寺河两矿地质人员有关瓦斯地质情况后系统地拿出了开展瓦斯地质工作的方案;邀请中科院地质所专家来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就三维地震勘探,瞬变电磁仪,槽波地震勘探等作了讲座,并到凤矿,赵庄矿现场技术指导,对地质构造探测,防治水等提出建议;邀请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来公司针对煤矿地测数字成图系统作专题讲座,并与公司及各矿地测人员进行交流. 三,加强公司重点工程的监督考核,及时掌握工程进度,确保各项工程按期完工. 公司重点工程关系到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是集团公司实现"二次创业,十年百亿"宏伟目标的关键所在.为此,根据集团公司领导的安排,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了安排和明确责任,并制定了考核办法,每月在生产调度会议上协调落实,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确保了各项工程按部就班的进行.

    四、加强生产指挥调度,确保生产任务按期完成 1,根据集团公司的方针目标,每月召开调度专业会议,将全年原煤生产计划指标,商品煤外运计划指标,安全奋斗目标等,及时贯彻到每个职工当中去,还针对工作在各个阶段的不利因素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作了具体分析和安排,使每个职工对集团公司全年工作的总体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在执行24小时不间断调度的同时,注重抓好重点时期重点工作的调度指挥. 2,在安全方面除了抓好业务保安和现场的安全调度外,对矿井瓦斯,监测监控进行了重点调度,并及时传达上级领导和集团公司领导的指示,指令,指导全公司的安全生产. 3,加强生产管理,及时掌握生产动态,每月5日按时组织召开生产专业例会,重点在生产任务,采掘衔接,重点工程,生产许可证管理,技术管理,质量标准化等方面进行了及时的组织,协调和安排,确保了生产管理有条不紊地进行,顺利实现了全年目标,同时为总结经验,表扬好的作法,每月按时编写了《生产动态》. 4,重点对古矿92302过逆断层,11306下过薄煤区,12309过薄煤区;王矿6305,92345面末采搬家;凤矿刨煤机工作面生产管理,末采方案研究;成庄矿掘锚队4214过断层及试验期间的进展情况;寺河矿2308面过断层,2302撤架通道维护和3302面掘进安装试生产;以及各矿安装,收尾搬家等进行了多次现场办公和调度协调 。

第5篇:采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1.矿业安全人才培养是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矿业开发中的生产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煤炭开发中的生产安全问题。煤炭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能源。在中国生产和消费的一次商品能源中,煤炭约占70%左右。在未来的50年中,随着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水电和核电的发展与推广,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重将逐年下降;但是,受资源条件限制,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格局较长时期以内不会有大的变化,煤炭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不会动摇。矿业开发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但是,作为重要矿物能源的煤炭在开采中,经常受到瓦斯、水、火、粉尘、顶板垮塌等矿井自然灾害的威胁。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进一步加大,矿井灾害威胁越来越严重,煤矿灾害伤亡事故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这种局面,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矿业安全方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2.矿业安全人才培养是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迫切要求

安全生产是煤炭生产的头等大事,也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矿业安全方面的安全技术对煤炭生产起着保证、支撑和推动作用。近来年,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等方面,又对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从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炭资源需求不断增加的需要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上来认识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安全技术发展对创新安全技术人才需求的重要性;同时,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规定要求。因此,矿业安全方面的创新安全技术人才培养是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迫切要求。

3.矿业安全人才培养是矿山行业高素质安全

技术人才的迫切要求矿井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矿井灾害威胁严重,且矿井灾害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和难预测性,矿井的本质安全性差。对采矿工程人才除了要求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以外,煤矿现代技术人才还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并且要求培养“三创新”的人才,即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据资料表明,在现代化大型煤炭企业中,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仅占职工总数的2.93%。由于我国采矿工程专业目前尚未完整系统地开设矿井安全类课程,使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矿井灾害防治安全技术知识不完整、不系统,工作上凭主观意志和经验较多,安全管理技术和手段比较落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比较难适应矿井灾害事故的复杂多变条件,这也是煤矿灾害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因此,培养矿业安全方向的创新安全技术人才是矿井灾害防治和矿山行业高素质安全技术人才需求的迫切要求。

二、矿业安全方向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方法与知识结构陈旧。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时数过多,实践教学部分较弱;课程体系老化,课程内容陈旧、重复等现象较严重;教学方法仍多半为“注入式”。对学生矿山安全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足,所培养人才矿山安全知识面较窄,矿山安全知识结构不合理,矿山安全的适应性不强。

二是,实践教学不足。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矿山安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而目前的实习、实验及设计等方面又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如实验手段落后,有的技术过时;缺少覆盖面宽的跨学科高层次实验;实践范围过窄,连贯性不够,使学生实践环节出现“残缺”;实践教学仍属于灌输式,学生缺乏主动性。总之,整个实践教学体系陈旧,育人功能较低,影响学生矿山安全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

三是,课程与教材建设不足。矿山安全技术与矿山安全技术管理是煤矿工程师必备的专门知识。目前,国内外采矿工程类专业尚未专门系统开设矿山安全类课程,也没有系统的本科矿山安全类专门的教材。

四是,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与现实脱节。矿山安全类课程的内容涉及到煤矿的“五大灾害”,其知识较深、知识面广,按目前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它的部分内容是放在采矿工程专业相关课程中,而且安全知识的内容与《煤矿安全规程》严重脱节。对于学生来讲,接受的矿山安全类技术知识是不完整的,缺乏系统性。另外,矿山企业(特别是煤矿企业)对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矿山安全类技术知识要求较高,而目前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安排是分散式讲授部分相关内容,这种情况是不能满足现代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

借鉴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分析我国采矿工程专业当前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21世纪对采矿行业高素质安全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认真研究采矿工程专业矿山安全方向的矿山安全类课程建设,提出一套较完整、系统的采矿工程专业矿山安全方向的矿山安全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大纲的改革方案,对于发展采矿工程专业高等工程教育,培养采矿工程专业跨世纪优秀人才,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非常重要和十分有益的。

三、采矿行业对矿山高素质安全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和培养模式

1.采矿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有艰苦朴素、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很好地适应采矿工作环境的能力;有较宽知识面,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的新一代矿山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的工程师。

2.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不是一般的采矿工程基础知识教育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而是具有一种开发性的、具有在新时期从事艰苦行业工作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道德教育和人的整体发展水准教育,是为国家、社会的采矿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教育,是提高他们为祖国矿山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它有以下四种具体要求:(1)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2)培养“三创新”的人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3)懂矿井生产技术、懂矿井安全技术;(4)具备“学矿山,爱矿山,献身矿山”的“乌金”精神。

3.采矿工程专业矿业安全方向的核心课程采矿工程专业矿业安全方向的核心课程主要有:(1)《矿山压力与控制》,42学时,实验教学6学时;(2)《矿井通风安全学》,60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3)《矿井灾害防治技术》,48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4)《矿井安全监测监控技术》,36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5)《矿井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28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四、采矿工程专业矿山安全方向课程配套的实验教学和安全技术实验室建设

1.矿山安全方向课程配套的实验教学

配套的实验教学主要如下:(1)矿山顶板破坏模型实验;(2)矿山压力与顶板变形“三量”测试仪操作实验;(3)矿井风速测试实验;(4)矿井瓦斯浓度与报警实验;(5)煤层瓦斯吸附与解析实验;(6)煤层瓦斯渗透实验;(7)煤与瓦斯突出过程模拟实验实验;(8)矿井煤层瓦斯爆炸实验;(9)矿井煤层粉尘测试实验;(10)高速地质雷达与工程多波地震探测实验;(11)高压水射流钻孔切割实验;(12)煤层钻孔水力压裂实验;(13)岩石声波与声发射测试实验;(14)矿用安全设备的检验性实验。

2.矿山安全方向课程配套实验室

配套的实验室主要如下:(1)岩石声波与声发射测试实验室;(2)高速地质雷达与工程多波地震探测实验室;(3)煤层气高压吸附解吸实验室;(4)高压水射流实验实验室;(5)现场监测监控仪器实验室;(6)环境地质灾害监测监控模拟实验室;(7)煤岩渗流流变测试实验室;(8)煤与瓦斯突出过程模拟实验室;(9)风筒实验室。

第6篇:采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一、我省煤矿瓦斯治理利用情况

安徽是我国东部煤炭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现已探明-1000米以上储量481.4亿吨,其中淮南、淮北矿区占98%。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初步探明储量1万亿立方米。

我省煤层赋存条件和地质构造复杂,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多,是煤矿灾害隐患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20*年底全省共有生产矿井192对,其中58对为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31%。在全省煤炭总产量中,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90%,其中,“双突”矿井占70%以上。淮南、淮北、皖北、国投新集四个矿业集团的52对矿井中,46对为高瓦斯和双突矿井,占88.5%。四个矿业集团的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每分钟1736立方米。其中,国家重点监控的淮南、淮北矿业集团每分钟高达1380立方米。

安徽历史上瓦斯事故频发。*年至20*年的14年间,全省煤矿发生瓦斯事故135起,死亡688人,瓦斯事故百万吨死亡率1.*6。尤其是1997年淮南矿业集团潘三矿和谢二矿相继发生分别死亡88人、45人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0*年淮北矿业集团芦岭煤矿发生死亡86人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损失惨重。血的教训使我们深切感到,瓦斯不治,矿无宁日。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省瓦斯综合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表现在:一是煤炭产量明显增加。20*年达到9370万吨,今年预计达到1.2亿吨,比20*年增加4900万吨。二是瓦斯超限次数明显减少。四大矿业集团的瓦斯超限次数由20*年的2989次,下降到20*年的338次,降幅为88.7%,许多矿井实现了零超限。三是瓦斯事故明显下降。20*年发生瓦斯事故4起、死亡95人;20*年3起、死亡4人;20*年2起、死亡8人;20*年6起、死亡21人(其中一起为基建矿井望峰岗煤矿瓦斯事故死亡12人);20*年1起、死亡2人;20*年1-6月份2起、死亡2人。由于瓦斯事故下降使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20*年的2.45下降到20*年的0.587,今年1至6月份进一步下降到0.42。四是瓦斯抽采利用率明显提高。20*年全省煤矿瓦斯抽采量3.76亿立方米、利用量6121万立方米,比20*年分别增长85.3%和128.3%。

二、瓦斯治理利用的主要措施

加强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我们主要是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综合推进,采取了经济性、技术性双管齐下的措施。

(一)在政府层面上:强化政策措施的指导作用,增强煤矿企业瓦斯治理和利用的压力与动力

主要举措有10项: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五年多来,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委会,研究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经常深入煤矿第一线检查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和瓦斯治理。

2、强化协调组织、联合执法功能。省政府成立了由分管省长为组长,省经委、安徽煤监局等1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煤矿整顿关闭和瓦斯集中整治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和工作责任,定期协调瓦斯治理和利用重大问题,实行联合行动和联合执法。

3、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制定了安徽省《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实施意见》、《安徽省“十一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规划》两个煤矿瓦斯治理利用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瓦斯治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4、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和考核。一是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20*年省与煤矿企业和重点产煤市签订了瓦斯治理利用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要求现有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在2010年前完成瓦斯治理利用工程,否则一律停产。二是经省政府批准,下发了《安徽省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考核办法》,对各企业的瓦斯治理利用工程进度、抽采量、利用量每半年检查考核一次,对完成瓦斯治理利用目标的,予以表彰奖励。引导各煤矿建立企业内部瓦斯抽采、瓦斯治理工程、开采保护层、石门揭煤、瓦斯发电等激励约束机制。

5、严格市场准入。按照国家“三年解决小煤矿问题”的总体要求,20*年以来,我省按照“整顿关闭、整合技改、管理强矿”三个步骤,制定了煤矿整顿关闭规划和年度计划。16种应该关闭的1*对矿井,已全部关闭到位。保留下来的149对小煤矿,全部实现了监测监控系统全省联网,实现了双电源、双风机、瓦斯局部抽采和实时监控。同时,省直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各自监管职责,严格勘探开发煤层气企业的技术、资金、管理等准入标准,加强对项目核准、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调控和管理。

6、严格瓦斯治理标准。省经委、安徽煤监局联合下发了《安徽省煤矿瓦斯治理规定》,对瓦斯抽采、瓦斯治理工程、开采保护层、石门揭煤等明确标准,要求国有重点煤矿实施对标改造。在重点煤矿深化“一通三防”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开展创建安全高效型和本质安全型矿井活动,推动基础管理精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人员培训制度化。四大矿业集团的37对生产矿井连续两年全部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

7、深化改革促安全。一是大力推进煤矿企业主辅分离,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分离辅业160户,分离职工8万人。使矿长从众多非煤产业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生产、抓瓦斯治理,抓煤矿安全。二是推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建立企业内部生产、瓦斯治理和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相互制衡的管理体制。三是建立瓦斯治理与收入挂钩的收益分配制度,实行瓦斯治理对年薪和奖励一票否决。四是把企业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和安全生产、瓦斯治理挂钩,对凡发生3人以上事故的国有煤矿矿长分别实行自动停职、免职、撤职的措施。近年来,先后有3名矿长受到处理。

8、严格监管监察。省经委、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徽煤监局等部门坚持实施联合执法:一查各类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工作进展情况,努力实现抽、掘、采平衡;二查全省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和瓦斯等级鉴定“三统一”落实情况,把高瓦斯及突出煤层采掘面瓦斯治理工程、采区通风系统等作为生产能力限制性因素,以限能促瓦斯治理工程开工、竣工;三查“三同时”执行情况,把建立矿井地面瓦斯抽采系统作为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改扩建和技术改造的重要内容,切实把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关;四查“一通三防”安全隐患,组织专家进行技术“会诊”,提出完善矿井瓦斯抽采系统、加强保护层采前预抽、提高瓦斯抽采率等工程性举措。20*-20*年共监察矿井6723矿次,查处隐患53945条,责令243对矿井、1245个采掘工作面停产整顿。

9、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在政策扶持上,把国务院关于瓦斯治理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税收优惠、设备加速折旧、发电上网等11项优惠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在资金支持上,省政府设立了5000万元瓦斯治理利用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瓦斯治理利用重点工程项目的贴息、重大瓦斯科研攻关项目的补助等。在安全措施费用提取上,四大矿业集团安全费用提取达到33元/吨煤,其中瓦斯治理专项费用不少于15元;高瓦斯小煤矿安全费用提取不少于20元/吨煤,低瓦斯小煤矿安全费用提取不少于15元/吨煤。20*年以来,四大矿业集团专款用于瓦斯治理专项资金达31亿元。

10、坚持依法管矿。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规体系。省人大通过了《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安徽省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及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省经委、安徽煤监局联合制定了《安徽省煤矿瓦斯治理规定》、《安徽省煤矿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实施办法》。在全省形成了联合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群众参与“四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依法从严查处事故。过去五年累计查处事故329起,处理事故责任人2627人,行政处罚1857人,追究刑事责任10人。坚持有报必查,先后核查67起职工群众举报,其中立案查处54起,释惑解疑13起。20*年以来有32名矿长被警告,20名矿长暂扣、42名矿长吊销安全资格证。自始至终保持了煤矿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高压势头。

(二)在企业层面上:突出煤矿瓦斯治理利用的主体地位,强化技术性措施和精细化管理

主要举措有4项:

1、用先进技术装备煤矿企业。对新建矿井,坚持高起点、高投入、高技术建设。先后建成了8对安全高效型现代化矿井。如淮南矿业集团顾桥煤矿年产1000万吨,开采深度820米,用工仅2000人。对老矿井,坚持高起点的安全技术改造。20*年以来,先后投入安全技术改造资金66.2亿元,改造老矿井16对。全面开展井下区域性瓦斯治理,推广使用保护层开采、地面钻井抽采、煤层顶板抽采、顺层钻孔抽采、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抽采、突出煤层掘进快速消突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开展瓦斯抽采利用、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目前,全省192对生产矿井全部建立了安全监控系统;建立了瓦斯抽采系统160台套,其中新建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21套;建成中、低压瓦斯输配管道220千米,11万户家庭用上了煤层气;建成瓦斯发电机组43台,总装机容量48兆瓦。

2、围绕瓦斯治理难点开展技术攻关。一是实施自主创新。依托淮南瓦斯治理国家工程中心,成功研制出强突出煤层打钻防喷安全装置,基本形成了适合安徽煤矿特色的“保护层开采技术”、“地面钻井抽采技术”、“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技术”、“高、突掘进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等十大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淮南矿业集团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项、专利18项,淮北矿业集团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二是推进产学研结合,依托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矿大等科研院校,与四个矿业集团研究开发了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松软煤层无煤柱开采综合成套技术。三是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组织国际学术交流活动20次,有64位专家进行技术合作,每年引进瓦斯治理关键技术工艺3~5项,并进行了消化、创新、提高。

3、创新瓦斯管理制度。在“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方针的指导下,各煤矿企业结合实际,按照省提出的“抽采治本、综合治理,可保尽保、应抽尽抽”的要求,用发展的思路抓好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一是建立领导体系和协调机制,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均成立了瓦斯集中整治领导小组,建立了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瓦斯防治工作体系,严格落实总工程师瓦斯治理技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了瓦斯管理例会和专题办公会议、高瓦斯和突出矿井瓦斯治理督导、一通三防隐患排查、瓦斯调度及监控信息传递和督办、干部现场跟班等10余项制度。二是各矿井普遍建立了专司“一通三防”的管理机构,设立了通风区,高、突矿还成立了防突区,专门负责矿井的瓦斯检查、瓦斯抽采、防突、安全监测、爆破、局部通风、综合防尘等工作。各煤矿安监部门均设立了通风科,负责监督检查通风工作,形成全过程闭合管理。实行瓦斯超限分级追查处理机制。三是坚持对“双突”矿井实行施工专业化。对所有穿层钻孔和岩巷揭煤及突出煤层掘进均由专业化队伍负责施工,把“一通三防”工作与采掘工程质量、矿井文明生产考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

4、加大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一是坚持新进一线员工来自煤炭等专业技校,变招工为招生。目前在全省国有重点煤矿28万名员工中,技校毕业生占24.3%。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如淮南矿业集团近年来先后引进涉煤专业的本科生2200多人,大部分充实到“一通三防”管理第一线。目前,全省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员工中大中专毕业生占5.2%;区队长一级的管理人员基本是90年代大学毕业生,矿级管理人员基本是80年代大学毕业生。三是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万余期,培训员工30万人次。四个矿业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矿井地质、通风安全等在职硕士研究生班。安徽煤监局和省经委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对各产煤市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人员,煤炭企业生产、技术、安全负责人进行瓦斯综合治理专题培训。目前已举办4期,245人接受培训。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及建议

瓦斯治理利用既是一项保障矿工安全的生命工程,也是重要的资源工程,更是根治瓦斯灾害的治本之策。尽管我省瓦斯治理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安全状况稳步好转,但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部分煤矿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瓦斯治理利用的需要;瓦斯超限和无计划停风现象时有发生;瓦斯开采排放量大,利用比例低,节能减排任务重;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等灾害威胁程度加剧,一些技术难题日益凸显,安全压力大;受客观条件的制约,瓦斯综合治理的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就整体而言,瓦斯隐患是我省煤矿安全生产第一位的威胁,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心腹之患。

今后几年,我省瓦斯治理与利用工作的总体想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保护生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目标,以瓦斯治理利用为核心,以防止煤与瓦斯突出为关键,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重点,杜绝重特大事故,大幅度减少较大和一般事故,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末瓦斯治理利用达到的目标是:消灭较大以上瓦斯事故,一般瓦斯事故下降50%,国有煤矿努力实现瓦斯零超限。瓦斯抽采量达到5.9亿立方米,抽采率达到45%以上;利用量达到1.8亿立方米以上,抽采利用率提高到30%以上。

重点落实五项措施:

1、加快煤矿行业结构调整。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加快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将两淮建设成为技术先进、装备一流、管理科学、生产安全水平高的大型煤炭基地。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并购改造一批、小煤矿之间整合壮大一批,提升小煤矿总体水平。严格小煤矿审批,防止前关后建、边关边建,杜绝已关闭小煤矿死灰复燃。

2、加大瓦斯治理利用项目的实施力度。“十一五”后三年,实施瓦斯治理技改项目52项,总投资54.8亿元;瓦斯利用项目32项,总投资20.5亿元。20*年安排项目48个,投资17.9亿元。其中安排瓦斯利用项目22个,投资5.2亿元;瓦斯治理工程项目16个,投资12.7亿元。要求今年完成井巷工程量9.2万米,井下抽采钻孔333.8万米,地面抽采钻孔3万米。竣工后,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3.7亿元,节约标煤39.6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696.4万吨。

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四个矿业集团为主体,依托淮南瓦斯治理国家工程中心等技术研发机构,加强产学研联合,围绕煤矿瓦斯赋存机理、瓦斯治理利用、解突开采,以及安全生产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技术攻关。重点实施淮南矿业集团风排瓦斯发电和淮北矿业集团风排瓦斯分解——尾气热交换锅炉等应用技术研究。全面推广应用开采煤层顶(底)板抽采瓦斯和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顶板岩石定向水平长钻孔邻近层瓦斯抽采技术;结合两淮矿区煤层赋存特点,选择多煤层、突出危险性比较严重的矿井,建设安全高效开采示范工程;推进热害严重的矿井瓦斯发电站的热电冷联供体系建设;选择具有研发制造能力的一流企业与我省煤矿企业合作,建立瓦斯综合治理利用的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示范工程。进一步加大煤矿安全费用特别是瓦斯治理费用的提取力度,通过强力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全面完成我省“十一五”煤矿瓦斯治理利用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4、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与煤炭院校合作,将煤矿瓦斯治理专业纳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开展定向培养,加快培养瓦斯专业技术人才。建立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抽采、防突专业化队伍,落实装备和人员。同时,实施煤炭职工队伍劳动技能提升工程,以高工资稳定职工队伍,以培训提升队伍技能。

5、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和“谁发证、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联合执法,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责任体系和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瓦斯监控。监管监察瓦斯抽采工程优先、保护层开采优先措施的落实,真正做到不抽不采、不抽不掘,先抽后采、以用促抽,大力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努力实现清洁安全发展。

借此机会,提几点建议:

1、从我省成立煤炭行业管理机构的两年多时间看,建立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炭行业生产、安全管理体系效果明显、十分重要。对此,应进一步强化在行业标准、市场准入、技术进步、行业政策等方面的协调统一,防止政出多门,互不衔接。

2、目前,煤矿安全欠帐仍然很多,老矿的安全技改和瓦斯防治任务很重,应从财税政策上进一步放宽,提高安全费用提取比例,加大安全投入力度,以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

3、从安全角度看,煤炭的技术含量很高,还有很多不被人们所知的自然王国。建议对具有较强研发能力、获得过国家和省部级技术研发成果的煤炭企业,比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

第7篇:采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程、标准,深化合规达标创建,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大标准实施指导检查与监督,促进非煤矿山科学开采、高效利用、安全生产、绿色环保、矿地和谐,着力提升非煤矿山基础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为非煤矿山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全市非煤矿山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达到下列6个方面18项要求。

(一)基本要求。

1、矿山生产建设依法合规。证照齐全,程序完善,遵纪守法;

2、矿山生产经营高效有序。管理规范,运转高效,安全环保。

(二)开发利用。

3、矿产资源开发按照核准(备案)内容和批准的开采设计实施;

4、矿石开采和选矿加工工艺、设备先进适用,能耗达标,资源开发利用“三率”符合设计指标要求;

5、采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采选加工方式,开发与保护并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6、保护和充分利用矿区水资源,综合利用各类废弃资源。

(三)生态环境保护。

7、废气、噪声、作业扬尘防治措施合规达标;

8、固废、废水等废弃物放置、处置、排放合规达标;

9、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水土保持等措施,开采与生态修复同步进行;

10、落实露天采场、排土场、废石场、尾矿库、塌陷区、采空区的覆盖、绿化、充填等治理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发生;

11、积极创建绿色矿山。

(四)安全生产。

12、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常态化;

13、安全生产系统硬件条件进一步改善;

14、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等级巩固提升;

15、按矿山设计规范组织建设生产,无边建设边生产、不验收合格投入生产、超能力生产行为;

16、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有效防范一般事故。

(五)科技创新。

17、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进生产技术工艺装备现代化、开采机械化、选矿加工自动化、关键流程数控化、生产与安全管理信息化;鼓励有条件矿山提升采选智能化水平。

(六)矿地和谐。

18、企业诚实守信,加强职工人文关怀,矿地共建共享。

三、重点任务

重点从提升企业基础能力、深化对标达标、组织开展标准化活动等方面,扎实开展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

(一)提升企业基础能力。

1、严格依法合规办矿。全市非煤矿山行业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严格遵守矿产资源、规划建设、生态环保、安全生产、行业管理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提升非煤矿山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2、不断提升矿山硬件条件。新建和改扩建非煤矿山必须符合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要求。现有矿山要加大升级改造,提升矿山技术装备及标准化水平。及时淘汰非煤矿山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和工艺。不具备改造升级条件,达不到相关强制性政策标准要求的,依法通过资源整合、关闭等市场或行政方式有序退出。

3、夯实矿山标准化管理基础。进一步完善非煤矿山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按要求配备采矿、机电、通风、地质、测量、爆破作业等专业技术力量,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管理,加强员工培训,强化作业现场管理,夯实企业管理基础,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参照《非煤矿山企业标准框架体系参考目录》(附件2),建立健全并实施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三大标准体系所构成的矿山企业标准体系。

(1)加强技术标准化:突出技术标准在企业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切实加强技术管理工作,认真组织各种类、各层次技术标准的贯彻和实施。通过技术标准化管理,在标准化管理的科学方式和正确思维指导下,在“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行之有效、内部统一协调的技术管理系统,促进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全面贯彻、实施,实现管理目标。

(2)加强管理标准化:重视管理标准的制定、执行和考核,实现企业管理标准化。在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矿山自身实际、切实可行、便于考核的管理标准并认真组织实施;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对管理标准化的绩效进行考核,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及时纠偏;克服以往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忽视管理标准化的倾向,保证矿山技术标准化管理得以持久和有效,杜绝管理中的非规范化行为的出现。

(3)加强工作标准化:结合矿山实际,研究规定各岗位、各个具体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尽的职责和应有的权限,对各岗位工作的量、质、期以及考核要求做出规定,科学制定工作标准;认真组织实施工作标准;对工作标准的完整性、贯彻情况、取得的成效进行严格考核。

(二)深化对标达标。

1、深化非煤矿山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关于非煤矿山建设工程管理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认真贯彻落实《省非煤矿山管理条例》,按照《省铁矿等十四个矿种采选行业准入标准》(皖经信非煤〔2018〕32号)、《省非煤矿山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定》(皖经信非煤〔2015〕301号)、《省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皖经信非煤函〔2010〕909号)、《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生产技术规程》(DB34/T2317-2015)等要求,进一步提升非煤矿山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2、深化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非煤矿山企业要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安监总办〔2014〕49号)和相关要求,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等级。

3、强化非煤矿山作业扬尘防治。按照《省非煤矿山管理条例》和相关标准,深化矿山开采区、矿石加工区、矿区专用运输道路、成品料堆场、排土场等重点区域和剥离、穿孔、爆破、铲装、破碎、筛分、堆存、运输等重点作业环节的综合防尘措施,实行全过程有效防治管控,从源头上减少扬尘污染。生产矿山防尘措施覆盖率达到100%,矿山主要运输道路,矿石加工区道路及作业场地基本实现全面硬化。

4、推进非煤矿山绿色发展。按照《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号)、《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2017-2020年)》,对照国家、省、市绿色矿山建设相关标准和要求,以绿色矿山创建为抓手,推进非煤矿山的绿色发展。新建非煤矿山要100%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生产矿山加快改造升级,逐步达到要求。各县区非煤矿山行业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指导检查非煤矿山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三)开展标准化活动。

企业标准化是一项需要企业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工作,非煤矿山企业应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标准化知识普及宣传和重要标准的宣讲、培训;开展标准化绩效评价、问题研讨及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职工标准化知识的积累和自觉践行标准化的意识,使企业标准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方法步骤

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总体时间安排为2年,至2021年底结束。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4月底前)。各县区非煤矿山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现状,制定本地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活动的目标、主要工作任务及实施步骤。各县区非煤矿山行业主管部门要精心组织进行动员部署,向非煤矿山企业宣讲行动方案,使其明白行动内容、标准和时间节点要求,从而自觉的做好自身工作。各县区的实施方案请于2020年4月底前报我局。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5月—2021年10月)。各县区非煤矿山行业主管部门围绕提升行动的目标要求,督促矿山企业对照《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重点对标目录》(附件1),认真梳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行动方案和具体改进计划,以提升企业基础能力为出发点,深化对标达标,开展标准化活动,有计划、按步骤的加以推进。要充分发挥非煤矿山技术服务中介机构在标准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督促检查和调度,确保提升行动扎实有效开展。各县区辖区内非煤矿山企业自查填写《市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计划表》(附件3),并于2020年9月底前汇总报我局。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1年10月—11月)。各县区非煤矿山行业主管部门认真总结本地开展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的情况,总结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和建议。各县区总结材料于2021年10月底前报我局。

五、工作要求

(一)坚持目标导向,强化责任担当。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各县区非煤矿山行业管理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开展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的重要意义,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增强行动自觉,积极宣传国家标准化的方针、政策、法规,把组织开展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作为加强行业管理的重要抓手,全过程抓紧抓细抓实,确保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扎实开展。

(二)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过程管理。各县区非煤矿山行业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多措并举,指导非煤矿山企业全面查找标准化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专项行动的具体内容、目标要求、工作措施、进度安排等要素,制定问题清单,建立整改提升台账,保障矿山标准化建设所需的资金投入,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强调度指导,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的督查,督促企业逐条逐项推进落实。

第8篇:采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地质探矿;工程施工;问题;应对措施

1探矿发展前景分析及工程内容简介

1.1探矿内容简介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我们的探矿技术有限,虽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能够完全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十分有限,可见探矿工程对于经济发展来说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地质探矿工程技术的开发与创新,不仅要严格遵循工程的技术操作规范,还有积极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探矿工程能够顺利地完成。当下我国最普遍效率最高的探矿方式是通过获取岩层实物来达到探矿的目的。探矿的目的除了要开采地下深层的矿产资源,还要对地质的内部结构以及深度进行勘测,一般的技术手段就是钻探和坑探两种。运用到具体的地质结构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专业的技术操作人员针对不同的地质结构采用不同的技术方式进行探矿,但无论哪种技术方法,都应把损失降到最低,把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

1.2地质探矿工程的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地质探矿工程的发展对探矿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时新技术的产生又能进一步开采出矿产资源,促进地质探矿工程的发展,二者是互利互惠的关系。目前我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对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效率还远远不及发达国家,而我国丰富的物矿资源亟待人类的开发利用,这就促进了地质探矿工程进一步发展。同时,我国地形情况复杂多变,地质勘探条件极其艰苦恶劣,这些自然因素更加不利于地质探矿工程的发展,为了消除这些限制的不利因素,就很有必要大大提升地质探矿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

2地质探矿工程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

2.1管理问题探析

毋庸置疑,由于探矿工程的作业环境非常恶劣,容易导致探矿安全事故的频发,探矿工作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因此我们在探矿施工时应针对工程施工的复杂情况,做好地质勘查和安全预防,将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但归根结底,以上问题都是地质探矿工程的管理问题。只有在实际的工程中重视管理问题,领导阶层树立管理的意识,专业的操作人员时刻具备安全管理的理念,才有可能消除施工当中的不可控的不利因素,针对工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达成统一认识,制定出防范事故的方案,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2.2探矿工程中的安全措施不合理

探矿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除了技术人员要具备超强的专业素质,还要有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的安全措施。但是基于探矿工程施工中的现状分析,安全措施存在一定的欠缺。若施工的工程中忽视了安全措施的实施,将会对工程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对工程本身的施工也会非常不利。因此,保证探矿工程中的安全措施的合理性,是保证探矿工程顺利竣工的基本前提,也是对施工人员人身安全负责。

2.3选择的地址不当

选择的地址不当是在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目前在我国值得开采的矿山都是覆盖面积较大,储量较高的大矿藏,因此,在选择开采地址时可以有多种的选择,可以把开采地点设在最适合的地方,甚至可以设置多个开采点,但是,对于在南方的某些煤矿来说,很多的矿场都是范围很小的矿场,在对这些矿场进行探制的过程中找地址时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计入使用深坑法对有偏差的地址进行探测的时候,很有可能会使得周围的地貌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生出事故。

3地质探矿工程施工问题的应对措施

3.1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考虑到探矿工程的特殊性,以及探矿工程对安全措施的必然需求,我们只有认真分析探矿工程的开展实际和实施经验,并制定具体的安全措施,提高安全防护质量,才能满足探矿工程的实际需求,为探矿工程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对探矿工程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提高探矿工程的实施效果。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明确和实际安排好各自的责任,在地质条件非常恶劣的山区进行开矿时,有必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做全面的勘察,对潜在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因素了解清楚,做到防患于未然。

3.2加强探矿组织协调力度

为了能使探矿工程能够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施工的同时,我们除了要对矿山周围的地层进行勘察,针对具体的地质环境选择合适的探矿手段,还要加强探矿的组织协调力度。由于探矿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加强探矿的组织协调力度能够更好地组织协调团队的工作,积极调动团队的工作热情,克服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困难,以满足对开矿工程的实际需要,提高工作者的探矿能力,有力地保证了探矿工程的顺利实施。综上所述,保证探矿工程顺利竣工的重要方法是加强探矿的组织协调力度。

3.3加强对探矿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

探矿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对其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的非常严格,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探矿工程过程中要重视对探矿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遵循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通过对探矿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逐步提高探矿的技术水平,才能使国家探矿工程的技术手段更上一层楼,从而保证了国家经济力量的发展壮大。除此之外,探矿工程中的监理人员还要加大对工程的监督力度,经常对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地质探矿的技术水平,是保证地质探矿工程的重要途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探矿工程是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壮大的工程,有利于对国家丰富的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但是地质探矿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隐患,比如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地质破坏等,因此就要求施工人员针对具体的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科学的探矿手段和技术,遵循施工操作的具体原则,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即时接受新技术的挑战,提高探矿工程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是探矿工程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

参考文献:

[1]何建文.地质探矿工程施工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J].西部资源,2017(02):70-71.

[2]林军.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J].科技经济导刊,2016(36):91.

第9篇:采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我市矿山企业点多、面广、分布复杂,并且大多数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全省共有9对煤与瓦斯突出井,我市就有3对;监管的矿山企业涉及到煤矿、井采矿、尾矿库等6大行业。而我局矿山科科室仅有3名工作人员,做为矿山科的科长,我深知自已担负着全市76个矿山企业的监管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为了更好地完成监管任务,我与科室成员在工作中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思想,并紧密结合我市矿山企业实际情况,通过实践调研,反复研究,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并开展了有关的工作措施,在的工作中取得了另人瞩目的工作成绩。现将我在的工作进行以下总结。

一、认真谋划,突出矿山企业监管重点

在企业监管时间安排上,我们把76个矿山按照安全生产环境和危险程度分为三类,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监管检查。我们规定,对于煤矿、井峒开采非煤矿的山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对于露天开采的采石场、石煤矿、膨润土矿和尾矿库的检查每两月不少于一次;对于轮窑厂和砂场的检查每三月不少于一次。突出了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部位的检查督导,有效地缓解了人手不足监管困难的问题;在监管对象的安排上,我们突出了煤矿和井峒开采的矿山企业的监管检查,优先考虑、优先组织,确保及时、有效;在监管内容的安排上,我们突出了对煤矿企业的瓦斯治理、井采矿山的防冒顶、露采矿山的防边坡垮塌和使用火工品企业的爆破安全,确保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位置上。

二、夯实基础,提高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

我重点做了以下四项工作,一抓制度建设。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年初我们督促企业修改完善了十四项安全管理制度,督促煤矿企业按照《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指导意见》按时按质的配备“七大员”,并制定落实相应的工作职责;二抓矿山安全技术基础管理,我市非煤矿山安全技术管理力量相对薄弱,安全技术资料缺乏,大部分矿山企业均没有安全技术管理人员,采矿无序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我局于年初召开了非煤矿山行业工作会议,明确规定,非煤矿山企业无安全技术管理人员,不予复产,各矿对这一问题也高度重视,年初均聘请、配备了专职或兼职安全技术管理人员,通过大半年来时间努力,矿山安全技术基础资料正逐一完善,井峒开采矿山采掘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扭转,采掘失调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生产矿山消除了无作业规程和施工技术措施施工作业现象;三抓矿山硬件及设备设施建设,严格按照各级规定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要求抓好日常督查,地下开采矿山重点抓安全出口、采矿、通风及机电安全管理,露天开采矿山重点抓台阶开采和边坡安全管理,煤矿重点抓好瓦斯抽放和治理,对不符合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矿山,坚决予以停产整顿,对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的不予延期换证;四抓安全现场管理,露天开采矿山均配备了2名以上安全管理人员,地下开采矿山配备了3名以上安全管理人员,各矿山企业今年以来安全管理人员配备足够,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根本加强,做到了安全员班班跟班,落实了矿山主要领导安全现场检查制度,安全工作做到了靠前指挥、现场解决问题,在最大程度上扼杀了事故苗头,及时消除了事故隐患。

三、严格执法,深入查找治理矿山企业的安全隐患

矿山企业监管是个动态的、连续的管理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除了要考虑人和物的因素之处,还要考虑地质条件、作业环境等因素。我们科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经常占用双休日的时间,完成了既定的工作目标。今年1-10月份,我们共对企业检查178次(下井检查64次),共查出安全隐患493条,督促企业及时进行了整改。对于发现隐患未及时整改的企业,立即责令其停产并依照相关法规予以处罚,决不姑息迁就。为更好地查找、消除安全隐患,在日常监管过程中,我们注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抓企业自查,二抓现场督查,三抓隐患跟踪复查,对各矿山企业每月上报的安全隐患自查和安全隐患整改反馈报表及时按月汇总分析,及时掌握了解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取得的成效显著。

四、热忱服务,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