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间故事有哪些范文

民间故事有哪些精选(九篇)

民间故事有哪些

第1篇:民间故事有哪些范文

必答题

1、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什么?

答: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安全生产“五要素”是什么?

答: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

3、安全生产“五同时”是指什么?

答: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

4、2012年“安全生产年”、“安全月”活动主题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5、民爆行业的“三违”“四超”是指什么?

答:“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四超”是指:超员、超量、超时、超产

6、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是什么?

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7、《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于什么时间开始起施行的?

答:2006年9月1日

8、公司的危化品有哪几种?

答:硝酸铵、乳化炸药、膨化炸药。

9、公司重大危险源有哪些?

答:炸药生产区、炸药总库区。

10、安全管理“三要素”是什么?

答: 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不安全环境因素。

11、“三不生产”是指什么?

答: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消除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

12、公司应急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答:快速响应、科学处置、统一指挥、练战结合。

13、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管理规程GB8263-2012于2012年3月9日,自什么时间起实施?

答:2013年1月1日

14、 “三超一疲劳”是指什么?

答:超员、超速、超载,疲劳驾驶。

15、国家规定的安全色有哪些?

答:红(代表禁止、停止) 黄(代表警告、注意)

蓝(代表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绿(表示提示、安全状态通行)

16、炸药制药工房的定员定量各是多少?

答:硝酸铵定量为18t,炸药定量为1.5t,定员为6人。

17、炸药装药包装工房定员定量各是多少?

答:炸药定量为3.5t,定员为22人。

18、公司安全生产责任是如何界定的?

答:公司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人是董事长;第一管理人是总经理;直接管理人是安全副总。

19、生产事故的特性有哪些?

答: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潜在性、危害性、紧急性。

20、爆炸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

21、炸药爆炸有哪些特征?

答:反应过程中的放热性、高速度和反应生成物中必定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

22、雷电危害有哪些?

答:火灾和爆炸、触电、设备和设施毁坏、大规模停电。

23、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有哪些?

答: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

24、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资质等级分为几级?

答:四级。

25、按照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生产安全事故分为哪几类?

答:自然灾害事故和人为责任事故。

26、生产安全事故分为哪几级?

答: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27、公司六级巡检责任人分别是谁?

答:主管副总、车间主任、带班主任、班长、维修工、安全员。

28、公司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目标是什么?

答: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

29、公司安全生产“四无”目标是什么?

答:无火灾、无爆炸、无重伤、无死亡。

30、公司安全生产的轻伤事故率和隐患整改率分别为多少?

答:轻伤事故率<1.5%;隐患整改率为100%

31、“三超一改”指的是什么?

答:超药量、超范围、超定员,擅自改变工房用途。

32、本质安全包括哪些?

答:人员本质安全、设备本质安全 、环境本质安全、管理本质安全。

33、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运输途中因住宿或发生影响正常运输的情况,需要较长时间停车的,应当向 报告。

答:当地公安部门。

34、从标志的内容上看,安全标志有哪些种类?

答:禁止、警告、提示、指令。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何时起施行的?

答:2002年11月1日

36、四级资质的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对工程技术人员有何要求?

答:中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2人,初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1人。

3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新进从业人员进行哪三级教育?

答:公司级、车间级和班组级。

38、《安全生产法》中规定安全生产主体是什么?

答:生产经营单位。

39、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有哪些?

答:绝缘、屏护、间距。

40、人机系统常见的事故有哪些?

答:卷入和挤压;碰撞和撞击;接触伤害。

41、2010年 12月 20日颁布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是哪天实施的?

答:2011年1月1日

42、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指的是什么?

答:安全设施和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于什么时间起施行的?

答:2007年6月1日

44、生产经营单位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和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什么?

答:安全生产责任制。

45、安全生产“三项行动”指的是什么?

答: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宣传教育行动。

46、机动车在民用爆破器材生产区和总库区内的行车速度不应超过多少?

答:15km/h

47、什么是殉爆?

答:炸药爆炸后引起其周围一定距离处炸药也发生爆轰的现象叫殉爆。

48、工房的安全出口指的哪些部位?

答:指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门、窗口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门。

49、离岗3个月以上的工人重新上岗有何要求?

答:要重新进行公司三级安全教育。

50、工业中的“三废”是指什么?

答:废水、废气、废渣。

51、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答:可能导致发生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

52、堆放炸药类、索类民用爆破器材成品箱的堆垛总高度不应大于多少米?

答: 1.8m

53、班后要做好哪些工作?

答:停水、停电、停气。

第2篇:民间故事有哪些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及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初步感受复述课文的不同形式。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神态动作变化,感受人物心情,体会舍己为人的大爱精神;

2.传说故事与现实结合,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3.理解故事内容,说出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创造性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预习卡.预学单.ppt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1分钟)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经典的民间故事。(课前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ppt1)读得很响亮,不要拖长音,再读课题。

二.了解学情(3分钟)

1.检查字词

课前,同学们已经借助预学单预习了课文,看一看这些词语会读吗?(ppt2)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生读。评价语:读音很正确,有个地方需要大家注意。当词语中最后一个音是三声时,发音一定要饱满,如后悔、叮嘱、听懂。再来齐读一遍。

评价语:同学们认真朗读的样子真美。

2.字义、写字指导

同学们,生字表中有一个字在文中并没有出现,你知道是哪个字吗?(生:僵)。评价语:你真善于发现。(ppt3)僵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字的演变。僵是一个形声字,左侧单人旁表示人的身体,右侧三道横将两个田分隔开,使他们互不相连。造字本义是身体由于受冻而变得硬,各部分不灵活。

(ppt4:书写)(ppt4)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字。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右侧中间横最长,两个田基本对称。请同学们在田字格本上仿写两个。(坐姿、握笔姿势榜样,动作)写完后同桌两人相互评价一下,看看哪里还可以改进。再写一遍更好的。

僵字在文中没有出现,请你根据它的意思,大胆猜测这个僵应该与哪个情节有关?(预设:海力布变成了僵硬的石头。)评价语:你想到了故事的结果。

三.

整体感知(4分钟)

海力布变成了石头之后,人们有没有忘记他呢?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预设:人们为什么会世世代代纪念他?他做了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带着问题到文中寻找答案。

小组合作:课文主要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情?请同学们拿出预学单,小组合作交流这个问题。

(第一件事: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第二件事:海力布得到了龙王的宝石;第三件事:为救乡亲们,海力布变成了石头。)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一下吗?(相机板书:救白蛇,得宝石,劝乡亲,变石头)(孩子不会简练概括师可以示范第一件事)

四.

精读点拨

1、同学们,海里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1-5段,找到相关的句子,把你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预设1: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热心助人)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他的热心助人?(每次、总是、只、很少等)你非常善于分析。你能抓住这些关键词,再来读一读吗?(生读)

我听出了海力布的热心助人,让我们带着体会再来读一读这一段。

(预设2:海力布想,珍宝我倒是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太好了。)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海力布不贪图财富,他想通过劳动来帮助更多的人。)是呀,你真善于思考。

2、同学们,除了热心助人、不贪图财富,海力布还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深入理解。自由朗读第六段,你能体会出小白蛇的心情吗?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你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预设:我通过再三叮嘱体会到小白蛇非常关心海力布。)你是抓住了小白蛇的动作。生活中,有没有人再三叮嘱过你什么?(生答)可见,你的老师/家长真的特别关心你。

还可以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生:无论···都···中体会到事情很严重。)你是抓住了关联词。还有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事情真的非常严重?(生:马上、永远)

同学们,抓住关键词体会,这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谁再来读一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齐读一遍。

3、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打猎方便极了。他牢记小白蛇的叮嘱,就这样平静而幸福的过了几年。有一天,他忽然听到了一个可怕的消息——生: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小鸟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神情?(预设:慌慌张张)你能再来读一读吗?生读。听到这样的消息,人们通常会怎么做?(预设:逃跑)是呀,但是海力布是怎么做的呢?

3.品读第八段,感受“焦急”(5分钟)

请同学们默读第8段,找出听到消息之后,海里布是怎样做的,请把相关句子划出来。(预设:你回答很全面,先来看这一句。)

(预设1: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出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此时此刻,海里布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着急)你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预设:急忙)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什么?(预设:我要快点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你能带着这种体会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吗?(生读)

(预设2: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文中没有具体写明怎样催促,只是一句话带过。你可以想象一下吗?(预设:海里布说:“快点走吧,我说的是真的······)你想到了海力布的语言,谁还能加上动作或者神态再来说一说?(预设:海力布抓住一位老人的胳膊着急的说······)你真有想象力。尽管海里布焦急的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

他接下来又是怎样做的呢?(预设3:海里布急的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此时此刻,海里布的心情怎么样?(预设:焦急万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急的掉下了眼泪)

同学们,通过海里布神态的变化,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他越来越焦急了。)为什么会这样?(预设:因为灾难那上要来临,而乡亲们却不相信他说的话。)是呀,灾难马上到来,再不走必死无疑。如果用上一个成语来说明当时的危急,你会想到哪个词?火烧眉毛,危在旦夕……

你能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第三段话吗?(生读)

同学们,入情入境的朗读是体会人物情感的绝佳方法。老师对这一部分进行了简单创编,让我们小组内分角色来读一读吧。(大屏幕出示分角色朗读、配乐)

你们读得这么认真,我可以加入吗?

(大屏幕内容:

海力布(老师)乡亲们,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

民(男生)我们住的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

海力布(老师)一两句话说不清楚,请大家相信我,赶快搬走,快一点!

民(男生)海力布,你今天是怎么了?说话稀奇古怪的!

海力布(老师)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

人(女生)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上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尽管海里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没有人相信他。

4.品读第九段,感受“镇定”(6分钟)

在这危机万分的时刻,海力布的神态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9段,划出相关句子。

(预设:他想到这里,就镇定的对大家说:“······”)为什么会由“急忙、焦急、急得掉下了眼泪”变成“镇定”了呢?(预设: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会夺取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面对着乡亲们的不相信,面对着即将到来的灾难,牺牲自己成了拯救乡亲们的唯一选择。谁能饱含深情再来读一读这段话——(生: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儿都飞走了。”接着,他把怎样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到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里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5.

诵读第十段,感受乡亲们的心情(大屏幕出示)

师:望着已经变成了石头的海力布,

生:望着已经变成了石头的海力布,

师:乡亲们内心无比后悔

生:无比悲痛!

师:他们眼中含着泪水,不停的呼唤着——

生:海力布海力布······

师:那位老人这样说——

(生随机,预设都怨我,如果我们早点相信海力布就好了!

师:一位乡亲这样说——

(生随机,预设:海力布,感谢你!)

师: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

生: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

师: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预设:舍己为人)同学们,平日里热心助人的海力布,在面临灾难时他义务反顾地选择了舍己为人。这是一种大爱的精神。所以,人们世世代代纪念这位英雄。

齐读最后一段。

五.复述课文(5分钟)

这里为什么为什么会用据说呢?(预设:不是真实的)“据说”这个词也正好说明了民间故事流传至今主要依靠人们的口耳相传。

在复述故事时要注意哪些问题?(预设: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还要注意什么问题?(预设:详略得当,重点内容略微详细一些。)哪位同学能结合老师的板书和同学们刚才讲到的来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听了你的讲述,老师也禁不住想来讲述这个故事。(配乐)(ppt16)

一个伟大的民族,流传着一个故事。猎人名叫海力布,善良有爱又热心,

勇敢救下小白蛇,白蛇感恩送宝石。晴天噩耗传耳中,为救乡亲变石头。

舍己为人真情在,英雄故事永流传。

孩子们,老师刚才复述故事用的是什么方式?你看,复述课文只可以有多种方式呢

六.拓展延伸(1分钟)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3月30号,四川省凉山突发森林大火,着火点海拔约3800米。31位失联的消防队员无一生还。为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他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噩耗传来,举国悲痛。孩子们,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许多像海力布的人们的付出。少年强则国强,身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预设: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学习海力布热心助人的精神。)

七.课后作业(半分钟)

同学们,让我们再回到课题。这是一位平日里胸怀如大海般宽广、竭尽全力对乡亲们施恩布德,遇到危险又舍己为人的猎人——海力布。让我们一起再亲切地叫他一声:猎人海力布。

这是一则民间故事,也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之所以能够一代又一代口耳相传至今,是因为故事中主人公都具有美好的品质。不管时代怎么变迁,人们一直向往和追求的真善美永远不会改变。

第3篇:民间故事有哪些范文

他的小说以俗人俗事,俗言俗语,俗味俗韵而独树一帜。就像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有滋有味,令人回味无穷。

一、民间风味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内容取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把民间艺术上升为文学艺术,却又高于生活。如本文所选的人物“刷子李”“泥人张”都来自民间,“泥人张”还确有其人。资料记载:张明山是“泥人张”的创始人。张明山(1826-1906)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活,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斋”。他只须和人对面座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且其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而且栩栩如生须眉欲动。

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后经张玉亭、张景福、张景禧、张景祜、张铭等四代人的传承,“泥人张”成为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刷子李”虽然找不到生活中的原型,但在现实生活中,刷墙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给人真实的可信度。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作者讲述的对象,他们是民间的艺人、奇人,值得作者为其作传,把他们的传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流传。

二、语言风味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冯骥才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他的小说语言富有“天津”风味,这显然是其他小说所没有的地方特色。小说的大环境是“天津卫”,所要讲述的传奇人物也是这里的人物。正因为作者所写的是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小说才会给人以亲切感,令人读来犹如身临其境,能够产生共鸣。如“要哪没哪”“一个泥团儿砍过去”“就赛升天一般美”“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等,这些语言都汲取了方言的精华,津味十足。

幽默风趣世俗化的语言是小说的另一特色。如“初看挺唬人,可看上几遍就稀汤寡水,没了精神。”“可是蓝眼长的一双是嘛眼?肚脐眼?”“五年前,已经变成二少爷胳肢窝里夹着一包旧衣服,自个儿跑到敬古斋来。”“每瞧一幅,就哇啦哇啦叫一嗓子,好赛洗屁股时叫水烫着了。”这样的语言是世俗化的,是大众化的,容易让人接受,又不失风雅。

三、故事风味

第4篇:民间故事有哪些范文

生:大。

师:我要请几个同学把这个“大”字表演出来。看看你们是不是会表演。有一个要求,各自做各自的动作,让人一看就清楚这是“大”。

(生用各种动作表示“大”)

师:你们觉得谁表演得最像?

生:第二个同学最像。

师:像在哪里?

生:她用身体把“大”的意思做出来了。

师:原来“大”是一个伸开手臂、岔开两腿、站立着的人,对不对?这样的形状跟“大”字差不多,这叫象形。再看这位同学在那里不停地用手大幅度晃动,你觉得是不是“大”?

生:我觉得这样也能表示“大”。

师:当然喽,这就叫意会。一个“大”字,让我们四(4)班的同学一演,就那么丰富。

师:我在这个用“大”表示的人的上面加一横,这是什么字呢?

生:天。

师:这一横代表什么呢?

生:代表天空。

师:(板书:天)好,咱们就来说说天。

生:天是蔚蓝的。

生: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看我在这个用“大”表示的人的下面加一横,认识这个字吗?

生:不认识。

师:这个字呀,后来作了演变,它就是我们现在认识的(板书:立)。

师:下面这一横表示什么呢?

生:代表大地。

师:这个人就站在了大地上(板书:地)。我们简单地聊聊“地”,你觉得“地”怎么样?

(生答略)

师:广袤的大地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当然,地不经意地一抖动,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古人要把表示人的“大”字放在天之下、地之上呢?

生:因为有个神话叫“开天辟地”,那个人代表,他手托起的是天,脚踏着的是地。

师:也许古人造字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人本来就是在天之下、地之上生活的。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走进一个又一个的关于天与地的故事。(板书:开天辟地)一起读。

生:开天辟地。

师:我们读过童话故事,也读过寓言故事,《开天辟地》是什么故事?

生:神话故事。

师:对,它是一个千古流传的神话,它主要讲什么呢?

生:主要讲了开辟了天地,后来死后。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师:说得真好,既简练又清楚。这个《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世界是怎么来的,像这样的神话故事,是我们人类第一个关于世界最初本源的故事。所以这样的神话又叫创世神话。(板书:创世神话)这创世神话是怎样千古流传下来的呢?

生:应该是一代一代把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

师:比如说爸爸妈妈讲给谁听?

生:讲给他们的孩子听。

师:孩子长大了,做了爸爸妈妈后又讲给谁听?

生:又讲给孩子听。

师:对呀。一代一代这么传下去,我讲你听。你讲他听,这叫什么呀?

生:流传。

师:嗯!这种方式就叫口耳相传。我小的时候。我妈妈就给我讲《开天辟地》的故事,我听了一遍就记住了。于是我就讲给我的小伙伴听,他们也记住了。我做妈妈了,我就讲给我的孩子听,他一听也记住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等你们做了爸爸妈妈以后讲给你们的孩子听呀?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口耳相传讲故事,首先我们进行第一轮讲述,就讲我们熟悉的《开天辟地》的故事。

师:请你们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情节到前面来讲。

师:第一轮口耳相传讲故事就要开始了,请你们评出这4位讲述者中你最喜欢的一位。

(4位学生按故事的先后顺序站到台前)

生:我最喜欢听最后一位同学的讲述,她讲得不仅有动作有表情,而且声音很好听。

师:依你理解,口耳相传最关键的是讲,但不一定全部靠嘴巴讲,还要配以什么?

(生答略)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4位同学。因为他们不仅把书上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充分地消化,而且把自己的语言变成了口头语言,生动地讲述出来,所以才让我们觉得听神话故事是一种享受。

师:你觉得《开天辟地》故事什么地方最有意思?

生:我觉得开天辟地的时候最有意思。

师:噢!你对这个大神的开天辟地最感兴趣。(板书:神)

生:我对开天辟地后身躯化成万物这段感兴趣。

(板书:化身)

生:我对开天辟地时头顶天脚踏地感兴趣。

生:我对宇宙混沌一片感兴趣,因为我想看看地球还没有开辟的时候是怎样的。

师:课文中告诉我们,宇宙还没有分开之前像什么?

生:像个大鸡蛋。

师:你对混沌的蛋感兴趣?(板书:蛋)

师:你觉得这个蛋有意思在哪里?

生:我觉得这个蛋很大很大,而且混沌一团。

师:那混沌一团会是什么样的呢?

生:乱七八糟的。

生:我觉得这个蛋很神秘,而且课文里没有仔细地描写,我对它很感兴趣。

师:你觉得它是什么样的?

生:蛋清在上面,蛋黄在下面,睡在中间。

师:混沌一团是啥样的呢?

生:到处都是黑乎乎的一片,而且里面有一些烟雾在缭绕。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看来这不是一般我们所见的大鸡蛋,它是一只神奇的宇宙蛋,那么混沌一团,没有光,没有声音,可以说无规无序。有的同学说对大神开天辟地感兴趣,你们觉得开天辟地的时候有意思在哪里?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显示课文片段)

生:他开天辟地的时候左手持凿,右手握斧,描写得很仔细。所以我对这段感兴趣。

师:我听出来了,你是对作者的描写感兴趣,开天辟地过程中你觉得什么有意思?

生:我觉得他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一阵猛劈猛凿,大神的神力很强,我觉得大神很有意思。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大神的神力的话,用什么来形容?

(生答略)

师:好!看来这真是一个超凡的大神。还有一段写开天辟地的,你们有没有觉得这段也很有意思呀?

生:我对他的身体随着天的变化和地的升高而变化感兴趣。

生:我对大神产生了几分敬意。

师:只有几分敬意?

生很多敬意。

师:那你说一句话来赞美他。

生:我觉得能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创造的。

师:感谢得好!你看他顶着天,立着地。用一个成语就是?

生:顶天立地。

师:他既像一个巍峨的巨人,又像一根长柱子似的,或者说简直就是一根擎天柱。还有同学认为这化身很有意思,它有意思在哪儿呢?

(生答略)

师: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范围了。是呀,垂死化身以后,化成了天地万物。(播放大自然景色录像)

师:你们觉得垂死化身以后,化成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生答略)

师:还是无规无序的吗?还是无规无则的吗?

生:不是。

师:它那么美丽,充满生机,那么有规有序。真得很伟大!同学们,当我们看着这神奇的蛋,说着神开天辟地的故事,看着这神开天辟地化身以后的景象,你们觉得这神话故事有意思吗?

生:有意思。

师:喜欢神话故事吗?

生:喜欢。

师:这个神话故事和你以前读的童话、寓言等故事比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答略)

师:(板书:神奇)

生:神话故事都是一代一代人传下去的。

师:神话故事里的角色,譬如是怎样的?

生:他是威力无边的。

师:(板书:超凡)当化身成天地万物,你读到这里还觉得怎么样?

生:还让人们勇于探索;好像包含一种感情在里面,让我们展开无尽的想象。

师:用这样的话来说,故事的结局很圆满,也很浪漫。(板书:浪漫)这只混沌的宇宙蛋,这个开天辟地的大神以及垂死化身的神奇浪漫为神话故事拓展出无尽的想象空间,神话真得很伟大。我们把这个神话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可以吗?我觉得开天辟地的过程尤其有英雄气概。

师:接下来让我们进行第二轮讲述,要讲得很有英雄气概。你们推荐一个。

(这位被推荐的同学把故事讲得非常棒)

师:如果我们创建一个神话故事团。那你一定是――

生:团长。

师:你们有没有想过,《开天辟地》的故事是谁创造出来的呢?

生:是我们的祖先。

生:是我们人类。

师:那就让我们把时光倒流,来到很久很久以前。(显示远古时代的场景)

师:地球上有了人类,人们在地球上生活,他们去森林里打猎,在江河里捕鱼,去草地上放牧,在大地上舞蹈。忽然有一天,他们意识当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世界上,这天和地是哪儿来的呀?这世界是哪儿来的呀?这万事万物又是哪儿来的呀?于是先民们就大声地问天空――

生:这天是哪儿来的呀?

师:他们看着脚下的大地大声地问――

生:这地是哪儿来的呀?

师:他们看着这天上的太阳,百思不得其解地高声问――

生:这太阳又是哪儿来的呀?

师:他们看着江河疑惑不解地问――

生:江河是从哪儿来的呀?

师:他们对着高山大喊――

生:高山是哪儿来的呀?

师:然后他们还要问自己――

生:我们是哪儿来的呀?

师:于是先民们有了一个又一个的疑问,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或许这世界还没有开始之前是一个大鸡蛋,或许在这个大鸡蛋里面有一个英雄大神,他的名字叫――

生:也许他正睡在里面,有一天醒来把天地开辟了。头顶天,脚踏地。处在天地之间。

师:也许死了,这天上的太阳一

生:是他的左眼。

师:明媚的月亮――

生:是他的右眼。

师:是呀!这天上的风和云呢?

生:是他呼出的气,他的声音是轰隆隆的雷霆。

师:同学们。先民们就是这样也许、也许……想象着、想象着,于是有那么一天有了《开天辟地》的故事,代代相传,传到我们这儿,我们也知道了――

生:开天辟地的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想象怎么样?

生: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生:我觉得很伟大。

生:他们的想象很丰富。

师:多么神奇、多么浪漫,而且想象是那么合理。你看这口中呼出的气――(PPT显示最后一段文字)

(学生齐读)

师:你看咱们的先民们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就知道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和自然作比较了,让我们现在读起来是那么真实、那么自然,先民们真得太伟大了!同学们,读着我们汉民族的开天辟地的故事,你们有没有想起其他的创世神话?读过吗?

(生答略)

师:你们刚才所说的神话故事,是咱们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创世神话。地球这么大,除了咱们汉民族有创世神话以外,其他的民族也有他们的创世神话。咱们同学课前也读了一些,我们就从最具世界代表性的创世神话中选择一个读出来。下面我们进行第三轮的讲述。

师:这么多的神话故事当中你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是哪个神话?有的创世神话非常长,所以同学们在讲的时候,可以缩减一点,重点讲清楚世界是怎么来的。行吗?我建议你们讲述前准备一个开始语,然后往下讲。好。开始。

(生答略)

师:太棒了!简直是一次非常愉悦的享受。你看,我们不仅听了中国的《开天辟地》神话故事,而且听了这么多的创世神话,真是一个故事大会呀!让我们再一次把掌声送给他们。

师:同学们。今天课上我们听了、讲了这么多的神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呀?

生:我发现世界没有开辟之前,宇宙都是混沌一团的。

生:多数神话都会出现一个神,那个神开辟了天地。

师:同学们,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创世神话,而在远古时代,地球这么大,有火车吗?

生:没有。

师:有飞机吗?

生:没有。

师:有现在的电话联系吗?

生:没有。

师:在信息这么闭塞的远古时候。在地球的不同角落。却同时出现了这么多的伟大的创世神话,而且有的相同,有的不同。课后同学们可以作这么一个比较,这些神话故事和中国的《开天辟地》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师:同学们,先民们用伟大的想象,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是怎么来的幻想。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世神话故事。现在当我们读到一首首描写天地的诗文时,我们总会想起那一个个伟大的创世神话。让我们一起听这首不断传唱的《敕勒歌》(音乐起)。在那高远的苍天下,在那浑莽的大地上,牛羊以及牛羊旁的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世世代代地生活下去。(师生配乐朗诵)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同学们,神话故事表达了人类的儿童时代对世界是怎么来的一种最天真最纯朴的追问,这就像我们小时候会问“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这是哪儿来的呀?”这种追问在本质上是很相似的。世界的起源也许应该用科学来解释,神话的解释也许是不科学的,但是;先民们对天地怎么来的这种无穷无尽的叩问的精神是不朽的,它激励我们也像先民们那样不停息地去揭开世界的秘密,让这伟大、古老而不朽的神话故事,用我们口耳相传的方式,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吟诵一首流传于民间的歌谣,来结束我们的课。

第5篇:民间故事有哪些范文

雷锋虽渐渐离我们远去,而雷锋精神却永垂不朽,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雷锋故事演讲稿,方便大家学习。

雷锋故事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各个时期的独具的中华民族精神汇集起来,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华民族精神。

四月是学雷锋月,各地都在弘扬雷锋精神,争做世代雷锋。

雷锋曾说,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螺丝钉。他总是那么无私奉献,那么为人民服务,积极贯彻党的宗旨,他从来不会炫耀自己是多么伟大,他像一颗螺丝钉一样默默地发挥着他不可缺少的力量,使社会这个大机器能够正常运转。

他曾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就这样坚守着他的信念,用有限的生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直到他离去的那一刻。

他曾说,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愤图强,用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才是最幸福额,他以自己的事业为幸福的尺度,他每一天都在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打造幸福,丈量幸福……

雷锋就是这样一个形象,无私奉献,充满热情,虚心带人,终于党,终于人民,乐于助人,勤俭节约,而现在的我们又何尝不需要这些雷锋精神呢?其实我们不仅需要雷锋精神,还需要更多更多的精神来充实自己,例如,红军精神,井岗山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需要的是每一代人的继承和弘扬,不断为之注入新的活力,让它永远焕发光彩。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然民族精神是各个时期所特有的,它并不是对于所有时期都很实应,所以对于它们要学会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它更好适应当代的发展。

而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更需要学习这些民族精神,使之溶入血液,融入灵魂,更有责任将它发扬光大,用它来指导我们,争做新一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雷锋故事演讲稿2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四年(3)班的--。我知道雷锋叔叔很多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两件事。

雷锋叔叔上小学时,要经过一座小桥,每逢雨季,河水上涨,滔滔滚滚的河水就淹没了本来就摇摇晃晃的小桥。一二年级的小同学,一走到桥边,看着那汹涌的波浪,听着那哗哗的响声,害怕极了,不敢过桥。每到这时,雷锋就会蹲下身子把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过去。放学后,又把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过来。不管多大的风雨,只要雷锋叔叔自己能过桥,也一定把那些小同学背过去。

雷锋叔叔每次坐车,只要他看到列车员忙不过来,就主动帮着扫地、擦玻璃、倒开水、帮助下车的乘客拿东西,忙个不停。有人劝他,说:“看把你累的,都满头大汗了,快歇歇吧!”可他却说:“我不累!”

有一次,在去火车站的路上,他看到有一位大嫂背着小孩,手里还拉着一个小女孩去赶车。天淅淅沥沥地下着雨,他们母子三人都没有穿雨衣。那个小女孩弄了一身泥,一边走还一边哭。看到这种情况,雷锋急忙上前去,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背小孩的大嫂身上,马上又背起那个小女孩,一同来到火车站。雷锋替她买好了票,又一同上了火车。在车上,雷锋看到那个小女孩,全身衣服没有一点干处,头发还在往下滴水,冻得她直打颤。雷锋自己一身衣服也湿了,他急忙解开外衣,摸摸贴身的那件绒衣还是干的,立即脱了下来,给那个小女孩穿上。听说他们母子三人没吃饭,雷锋又把自己带的几个馒头送给了他们。

就这样,雷锋叔叔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难怪人们都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叔叔的好事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以雷锋叔叔为榜样。做一个刻苦学习、乐于助人的好少年!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雷锋故事演讲稿3老师要我们阅读《雷锋的故事》时,班级里有人竟然问:“雷锋是谁?怎么没听说过!”还有人大叫:“学雷锋,做好事!”还有人说,郭明义就是“活雷锋”!可是,雷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雷锋精神为什么值得学习?小学生怎么学雷锋?却不是每位同学都思考过的问题。

在读《雷锋的故事》之前,我一直认为雷锋不过是一个头脑简单、乐于做好事的人,可是认真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懂得了乐于做好事只是一种外部表现,雷锋这样做源于他对祖国和人民怀有的深厚感情,源于党对他的教育熏陶,源于对人生价值的深刻认识。

虽然雷锋只活了二十多岁,但亲历新旧两个社会,加上刻苦的自学和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使得他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只有把自己真正融入于集体,融入于社会,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否则,必然会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这样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奉献精神永不过时,那些为国家为人民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的人都是具有大爱的人!

但是,我们不能仅有认识,而没有行动,必须既有报国之志,还有报国之能,才能使我们的理想不落空。雷锋短暂的一生是刻苦学习的一生,虽然所处的岗位很平常,但是他不断地通过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成为岗位标兵和工作能手。有人会问:“他做了那么多好事,哪来时间学习?”且看雷锋自己是怎么说的:

“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这就是著名的“钉子”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非常需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雷锋的故事》这本书使我对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希望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本书,因为雷锋是一个永远值得学习的人!

雷锋故事演讲稿4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二(6)班的-x,今天我讲故事的题目是《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

虽然我们没见过雷锋叔叔,雷锋叔叔也早已离开了我们,但我们都知道雷锋叔叔,雷锋叔叔的名字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记得我开始读幼儿班的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我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歌,尽管那时我根本不懂得这首歌的意义,甚至根本不知道雷锋是什么,所以就天真的问爸爸妈妈,雷锋是什么啊?爸爸妈妈说:“雷锋是个爱做好事喜欢帮助别人的好叔叔,你也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做一个好孩子。”爸爸妈妈还给我讲雷锋叔叔做好事的故事,那时候起,我就知道了有个雷锋叔叔。

当我上了小学后,每当校园里响起“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嘹亮的歌声时,我就会想起雷锋叔叔做好事故事,并在心里默默的下定决心:我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做个有道德的人。

有一次,爸爸妈妈妈带着我去旅游,在公交车上,有一个抱着小孩的阿姨上了车后没有坐位,就站在我坐位边上,我就想起了爸爸妈妈跟我说过的雷锋叔叔让坐的故事,于是我就主动站起来给这位抱小孩的阿姨让了坐,阿姨连声说谢谢你小朋友。我感到很自豪,说不用谢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清明节放假时,爸爸妈妈又带我还有爷爷奶奶等人去江西景德镇、南昌旅游,我们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游览时,看到一个叔叔随手把烟头扔在了地上,我看到后就上去把烟头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里。我觉得自己又做了一件好事,心里很开心,爷爷奶奶也直夸我是个文明的好孩子。

还有一次,我跟爸爸到银行取钱里,在地上捡到一张身份证,我想失主一定很焦急,于是我与爸爸就在银行那边等,等了很久但没有等到失主,我和爸爸只好把身份证交给了银行工作人员,请他们转交丢失主。我想拾金不昧正是雷锋叔叔的好品德。

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众人的力量是无限的。如果我们每个人平时都能从小事做起,那怕每天只做一件好事,成千上万的人就能做成千上万件的好事,那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美好的社会,我们的地球就是一个美丽的星球。

雷锋叔叔死了,但雷锋叔叔活着,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要永远牢记雷锋叔叔的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们要以雷锋叔叔为榜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让我们一起向雷锋叔叔学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

雷锋故事演讲稿5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下午好!我是一年级2班的张正源,今天我讲的故事是: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为什么呢?因为雷锋经常出去做报告。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

一天,雷锋坐火车出去做报告。他看到坐车的人很多,就主动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忙不过来,就主动帮着扫地、擦玻璃、倒开水、帮助下车的旅客拿东西,忙个不停。

有人劝他,说:“看把你累的,都满头大汗了,快歇歇吧!”可他笑着说:“我不累。”

换车的时候,一出站口,雷锋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的妈妈,原来是把车票丢了。只见那位妈妈浑身上下翻了个遍,车票还是没有找到。雷锋不由得上前问道:“大嫂,你到哪儿去啊?怎么把车票弄丢了?”

那位妈妈着急地说:“俺从山东来,去看孩子他爸,不知什么时候把车票和钱都丢了,这可怎么办啊?”

雷锋听了,说:“大嫂!你跟我来吧!”雷锋领着她来到售票处,用自己的钱买了一张车票,塞到她的手里,说:“快上车吧,车就要开了。”

那位妈妈手里拿着车票,感动得热泪盈眶,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

雷锋笑了笑,不在意地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同学们,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

第6篇:民间故事有哪些范文

关键词:民间故事;贪婪;无私;报恩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223-01

一、故事的概述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很久前,一个叫的姑娘,在上山剜山菜时,救了一条快被老鹰吃掉的小白长虫(蛇),取名叫白姑娘。当多年后,出嫁的回娘家,听说一条大白蟒祸害百姓。而就在再一次上山剜山菜时,见到了白蟒,它正是多年前救的那条小白蛇。白蟒答应:“以后一定听姐姐的话,再不惹祸了。今后有啥难事,到山上喊‘白姑娘’,我一定报你救命之恩,不管是什么事。”

而日后,的丈夫为献宝(避水珠)封官,就想要得到白姑娘的眼睛(避水珠)。哪忍心,白姑娘说:“没有我姐,就没有当年的我,不就是一只眼睛,姐,你来剜吧!”的丈夫拿刀剜了一只眼睛,得了个七品知县。皇上为了得到另一只眼睛,就以封男人做宰相诱惑他。他先哀求说服,之后如愿的得到了白姑娘的另一只眼睛。也就做了宰相,金银无数、妻妾成群、丫鬟成帮。又过些年,为给皇宫娘娘治病,并以封男人做王爷为奖赏,让他剜蛇心。最后,贪心的宰相葬死白蟒的腹中。这就是“人心不足蛇吞相”。

二、通过故事主题的把握看贪婪无私之争

从“人心不足蛇吞相”故事的主题进行把握,蛇是被人格化,有了人的思想和情感,寄托着满足人们愿望的理想。代表的是没有好坏、是非辨别力和欲求的一类,只是为了报恩。为表达感激之情,故满足其心中的愿望。作为白蛇的恩人,是一个朴实善良的人。虽然家境贫困,每天上山剜菜维持生机,才有了山上救白蛇,后来得到白蛇的报恩。只不过,报恩的结果是成为男人求取功名利禄的捷径。而每一次要让白蛇舍己满足丈夫提出的剜眼或剜心的要求时,总是不忍心,“我可不去,哪能干那样的事?”而每次又是在丈夫的哀求、哄吓和胡编一通下,把白姑娘喊出来。我们从身上既看到了她的善良和同情,同时也看出她的软弱和不坚持,才使丈夫的两次得逞。在这里又不得不说,在宰相要剜蛇心时的坚定果断:“白姑娘,他骗了你,他这人太贪心,干脆把他勒死……”这又如常说的:日久见人心,再一再二不再三。“正义凛然、惩恶扬善”又在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而“受恩人”男人正是利用了白蟒的一味无私的报恩之心和有求必应,一次一次的满足了男人升官求富的欲望:七品知县宰相王爷。从而也看出封建社会的官宦仕途制度,对当时的个人、家庭、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博取官位,平步青云,享受天伦之乐。富了还要富,进而更富,这种富是建立在没有付出,只有索取而且是裸的索取基础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三、故事的现实意义及引发我的思考

俗语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多行不善必自毙。世间万物相生相息,有灵有情,因果循环,善恶终究都会有报应的,异类都能知恩图报,何况人类乎。白姑娘的无私报恩与男人的无尽贪婪在这里就强烈的形成对比,贪婪无度终究会毁其一生。因此,凡事有度、取财有道、知足常乐、善恶皆有报,这也体现出明显的道德训诫意味和现实教育的意义。

在这还想就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来分析一下人们对蛇的复杂情感:平时家长尤其是老人就告诉孩子辈们,不管在什么地方见到蛇都不能把它杀死,总是带些敬畏的意思。像:如果是在田间地头见到蛇,要么不管它,让它自己爬走;要么妨碍田间劳动的话,就用木棍或农具把它弄走。如果是在家里见到它,不免会让人害怕,男家长也会用锨把它除出家。再如,要是在走路途中碰见蛇,说明是天气变化的征兆,快下雨了,也会等它爬过,人再走过去。这种情况多数是心理上害怕它,不与它强路走。但不管哪种情况,都不会伤及性命,因为家长说蛇是会回来“报仇”的:家畜遭殃等等。然而,也不都是每个人都畏惧蛇,还有的人熟知蛇的习性,用它来养生保健。我家姑父就是这样的,夏天的时候,姑父就把蛇缠在腰间和脖子上,凉凉的解暑,当然要用手把蛇头控制住,也就控制了整条蛇。蛇也有药用价值,可以用来泡药酒。

所以,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蛇”,既有心理上的畏惧,更多的是生活上中的和谐相处。然而不管哪个方面,都透露出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共处的和谐之道。在很多民间故事中都以蛇作为题材,虽然情节各异,却都表达着作者强烈的善恶情感。类似的事件、情节环境的重复加强了对这一故事类型的记忆。如:王八变水蛇,兄弟手足情;人蛇结良缘;更有我们熟知的白蛇传故事,可谓善得好报,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主题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民间故事中“异类”报恩的又一典型。

第7篇:民间故事有哪些范文

到了加拿大,回想拎着行李从机场刚出来的那一刻,每个人应该都记得那种兴奋和不安的感觉。面对陌生的人群、全新的生活、新鲜的环境;幸运的话,工作学语言孩子入托上学一路走下来,按部就班,并不觉得有多难。可对于有些人来说,生活却不是那么平静而一帆风顺,当突如其来的变故和意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焦急地举目四望,却没有任何头绪,我该找谁?出现这个问题谁能帮助我?遭遇家暴,不能回家,我该去哪里?我语言不好,哪些机构专门为华人解难排忧的?我的经济状况很差,服务中心帮我是否要收费?

遇到意外事故:车祸、大病、枪击

这些意外事故对于移民或留学生来说都是件不幸而棘手的难题。有些意外事故是在移民前无法想象的,因为加拿大的枪支管理与中国差异甚大,在车祸和突如其来的大病等意外事故之外,连生命也难免会遭受枪击的威胁。

2008的上半年刚刚过去,粗略回望,华人社区发生了很多意外事故。1月,福建移民毛厚长于超市工作中遭受枪击身亡;2月,一名新移民涉嫌杀死亲生女婴,导致家庭支离破碎;6月14日晚,两位年轻的女移民下班回家途中因车祸撞倒殒命。但是意外发生之后,这些亡者的亲友家人们的生活还要继续。尤其是在一些家庭,就此失去了经济支柱和依靠,生活会非常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移民紧急援助基金会应该可以帮到他们。

基金会的网站上,可以查到在过去的几年中该基金组织曾经援助过的移民案例。其中包括以上提到的帮助遇难婴孩举办葬礼;为毛厚长在超市中弹惨死捐款;爱心传递小区高海燕家人如期回国以及帮助高海燕办葬礼、捐款;为遇车祸不幸遇难的张言家属开设捐款账户、开通捐款帐户援助付春玉、马秀英老人;资助患白血病的中国留学生郝硕;开通捐款账号资助猝逝冯波;资助因交通意外身亡锺道昌的遗孀张敏;资助梁少芳遗孤基金会;资助中国湖南长沙的24岁留学生蒋宇猝死丧葬费用、资助遭遇车祸身亡的新移民王守义等。

遇到家庭暴力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资料显示,全加拿大有将近70% 的家庭暴力未被报告,而在华人家庭中这个比例可能更高。

有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家庭暴力受害女性当中30到39 岁的占了37.3%,而华人家庭比例更高,许多华人女性因此患上抑郁症甚至自杀。家暴问题不是只针对女性,有个统计或许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在华裔家暴案例中,男性受害者的比例逐年上升。家暴防治中心接到的投诉中,超过 5%以上是女待男性的案件。由于男性遭受家庭暴力后碍于面子不肯向人倾诉,或者不愿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实际数字高于这个比例。遇到家暴除了报警之外,还有这样几个机构可以寻求帮助:

1、家暴中心(Interim Place)

提供衣食住行、医疗等生活援助。家暴中心的宗旨是协助饱受家庭侮辱、恐惧、暴力的身心受害者,远离暴行的桎梏。家暴中心设有收容所,并有专业谘商人员及社工人员帮助他们。是不少仓惶无助的妇女及孩子们,一个可以暂时依靠的肩膀。家暴中心的收容所有二处,共有 39 个床位,但是目前一直有超额收容的现象。被紧急安置在收容所的受害人,留宿时间以四个月为限。在这短暂的四个月内,他们必须找到安家的地方及未来生活的财源。他们协助的项目,举凡申请法律文件、救济金、找工作、心理谘商等等。日常所需的一切食衣住行和医疗,全由收容所负责供应。去年收容所服务人数有308位妇女和儿童 228人。除了入住收容所,有许多受害者是不住在收容所内的。这些人也是家暴中心定期照顾的对象。例如:定期与受暴妇女谘商,或协助她们逃出家门或做好逃家的准备,帮助她们做安全防卫的计划,学习生活的技能,合法证件的请领,找寻财源,职业训练,受教育,学习英语等等。服务内容根据她们的需要,以及各种不同族群的文化背景而异。

2、华人家庭专业辅导中心

提供心理辅导,包括:个人/婚姻/家庭辅导、家庭生活教育、互助小组、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服务、接受假释人员和前犯罪者的辅导服务、为男士而设的家庭暴力介入服务、嗜赌者及其家人的服务、青少年服务、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及变性者的服务、瘾癖者及其家人的服务、咨询及联络、雇员援助计划、学生培训等。

新移民落地之后遇到生活问题

有的新移民抵加后一路顺风,如鱼得水;而有的人则磕磕绊绊,捉襟见肘,语言不过关到哪里培训?负担不起私校高昂的学费,孩子早期教育到哪里去学?甚至到哪里去办?SIM卡、健康卡;如何申请牛奶金等等都是一个个让人有些头大的问题。而这些,却恰恰是生活的最基本信息,如果遇到这些问题,不妨去看看这几家专门为新移民服务的公益机构。

第8篇:民间故事有哪些范文

2012年上半年,纪录片导演范俭带着新项目《在城市里奔跑》参加了柏林电影节天才训练营的纪录片工作坊。在几天的活动中,关于“提案之前的一页纸阐述和提案之后的脚本”等训练是范俭认为值得与更多朋友分享与交流的经验。那么,在一部纪录片的创作中,文案工作到底有多重要呢?而这些工作对于潜在合作者或投资方又有哪些需要呢?

创办十年的天才训练营

柏林电影节天才训练营是柏林电影节的一部分,在柏林电影节期间举办,今年是第10届。这个为期6天的训练营今年遴选了350位来自世界99个国家的青年电影人,汇集到柏林,参加包括表演、导演、摄影、纪录片、剧本创作、声音设计等11个工作坊的活动,并邀请资深导师对成员们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除此之外,训练营还开设各种大师讲座,如大家熟知的中国台湾导演侯孝贤、法国著名演员朱丽叶・比诺什的讲座等。

范俭的纪录片《活着》曾入选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中片竞赛单元,同时还在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摘得评委会特别奖。作为已开始步入职业纪录片导演行列的范俭来讲,训练营的意义在哪里呢?拿他自己的话说“华人纪录片创作者应该更多地和世界交流和对话。”大师林立的工作坊对范俭来说无疑有一种吸引力,但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活动中,自己可以得到国际化的提升。范俭的新作《在城市里奔跑》讲述的是一个北京的农民工家庭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保护家园的故事,他也希望在这次活动中,可以得到更多国际化的建议。

创办十年的天才训练营

柏林电影节天才训练营是柏林电影节的一部分,在柏林电影节期间举办,今年是第10届。这个为期6天的训练营今年遴选了350位来自世界99个国家的青年电影人,汇集到柏林,参加包括表演、导演、摄影、纪录片、剧本创作、声音设计等11个工作坊的活动,并邀请资深导师对成员们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除此之外,训练营还开设各种大师讲座,如大家熟知的中国台湾导演侯孝贤、法国著名演员朱丽叶・比诺什的讲座等。

范俭的纪录片《活着》曾入选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中片竞赛单元,同时还在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摘得评委会特别奖。作为已开始步入职业纪录片导演行列的范俭来讲,训练营的意义在哪里呢?拿他自己的话说“华人纪录片创作者应该更多地和世界交流和对话。”大师林立的工作坊对范俭来说无疑有一种吸引力,但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活动中,自己可以得到国际化的提升。范俭的新作《在城市里奔跑》讲述的是一个北京的农民工家庭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保护家园的故事,他也希望在这次活动中,可以得到更多国际化的建议。

全英文报名

在申请参加纪录片工作坊之前要准备很多文字资料,并且要全部用英文提交,其实是很繁琐的过程。据范俭介绍,纪录片工作坊要求申请人在报名材料中回答很多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问你为什么对电影感兴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代表申请人期望参与这个活动的动机。然后是各种层次的文案,如导演简历、作品年表、正在进行的项目简介、涉及项目主题和背景的导演阐述、人物阐述、风格阐述等等,并且要做的尽可能翔实,只有准备得越充分才越有可能进入正式的训练营。也就是说,从申请阶段开始,纪录片工作坊就十分注重文案的质量,而在正式的训练营期间,如何为新项目撰写有吸引力的文案也是最为主要的训练内容,特别是文案中的一页纸阐述和脚本又是重中之重,同时在不同的场合展示你的项目,反复和不同身份的行业内人士推荐你的项目也是训练内容之一。

让所有的人认识你

纪录片工作坊进行的第一天,3位常驻辅导员要求纪录片工作坊的12名成员分别用3-5分钟介绍自己,让大家相互熟络,然后每位成员再用3-5分钟介绍各自正在进行的项目,这些介绍都可以来自之前申请资料中的文字,但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向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介绍自己,并讲清楚正在做的故事,还是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范俭认为自己英文口语较为一般,所以他专门撰写了这两个展示活动的文字,并把它们背下来。

这种展示类活动表明了训练营的另一个目的,那就是搭建一个青年电影人沟通的社交网络。对范俭来说,通过沟通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故事,以及其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故事,学会处理不同观众所能读懂的不同信息的问题。不仅仅训练营成员们来自各个国家,辅导员们也是来自这个行业的各种机构,比如纪录片工作坊的常驻辅导员瑟卡不仅是该训练营的协调人,同时还兼任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的选片人,也在纪录片发行机构工作;而凯瑟琳是一名资深节目编辑,来自德法共办且以播放艺术人文节目为主的电视台阿特;还有来自德国纪录片制片公司的制片人加百利。很容易看出这三位辅导员代表了三个不同层面的机构,这样的辅导员组成,以及他们对纪录片的不同口味或期待,让成员们也会对未来可能的合作对象有个基本的了解。

实用且重要的一页纸文案

一页纸文案是一页纸的项目文案,是纪录片项目初始阶段一个很实用很重要的东西,既然重要为什么只写一页纸呢?范俭认为,这是因为有的制片人或节目编辑在第一次接触项目时只是想看到一份言简意赅的项目介绍,当他们对一页纸文案感兴趣后,会再联络创作者,希望提供有关项目的更丰富的提案。当对项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后,如果他们对它仍然保有兴趣,这时就可以给他们看更详细的脚本和片花了。

这样,项目才可能一步步往下谈合作,所以最开始的阶段还是一页纸文案,那么一页纸文案到底该写些什么呢?

六个“W”概括全部

当范俭入选纪录片工作坊时,就收到一份一页纸文案的写作介绍,要求根据这份介绍完成一份《在城市里奔跑》的一页纸文案初稿。主要包括简单的自我介绍、介绍《在城市里奔跑》是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已经进展到什么阶段以及还希望得到什么资源来帮助发展这个项目。正式训练的第二天,辅导员就开始很细致地和大家交流一页纸文案的概念以及一页纸文案里面应尽可能地涵盖潜在合作者会想知道的一些元素。这些元素可以用六个W来归纳,这和新闻学中的五个“W”和一个“H”的概念有些相像,但又不尽相同:

第一个要素是什么

需要说清楚你的故事是什么,例如《在城市里奔跑》讲的是一个北京农民工家庭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保护家园的故事。

第二个要素是谁

故事的人物是谁,范俭的纪录片中主角是农民工菜农陈军以及他的家人,配角是另一位农民工王志国。还有制作团队是谁,尽管在项目初期可能还没有组好完整的制作团队,这时也最好写上导演的名字,当然末尾也要留下导演或联络人的联系方式等。

第三个要素是何时

故事发展到什么阶段了,何时拍摄,拍摄进行到了什么程度。比如范俭的纪录片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拍摄,那么他就将故事发展的大致过程写了下来,如果你正在调研阶段,也可以写下调研得到的简单故事。

“W”和 “H”

第四个要素是在哪里

在哪里拍摄。范俭的纪录片就发生在北京近郊的一个村子,拍摄中可能还涉及主要人物在河北或山西的家乡。

第五个要素是为什么

为什么是你而不是别人来拍这个故事,为什么选择这个故事而不是别的故事,拍摄动机又在哪里。范俭和片中的人物已经相当熟悉,之前拍摄过这些人物的另外一个纪录片,并且范俭很关注现代化进程中普通农民工的故事,和主要人物已取得信任,这样就说明了他为什么要拍这个故事。

最后一个要素是如何

怎么拍这个片子,有怎样的视觉风格与节奏,是采访式还是直接电影式旁观式的纪录片,还是以音乐为主的纪录片?《在城市里奔跑》是直接电影方式来拍摄,纪实拍摄,会把主人公拍摄的视频和作者拍摄的素材穿插使用,另外片中会有很少的采访,很少的音乐,片长在80分钟左右。这些都需要在一页纸文案里提到。

前辈的建议

当辅导员和纪录片工作坊成员们讨论完一页纸文案的基本要素后,每个成员会得到两个专门的导师针对你的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辅导,这些导师的身份不同于常驻辅导员,他们会花很多时间和项目作者一对一地辅导,他们来自于导演、制片人、基金负责人等不同行业。范俭的两位导师都是资深的纪录片导演,其中一位导师是迪克・芳登,他长期和BBC合作,另一位导师是《达尔文的噩梦》的导演于贝尔・苏佩。两位老导演通过和范俭的交流来了解《在城市里奔跑》的更多信息,根据他们的经验来调整一页纸文案,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一页纸文案。迪克看完《在城市里奔跑》的一页纸文案后,就建议范俭在最开始描述一个场景,而原来的开头只是简单叙述这是一个关于农民工的故事,迪克认为用描述某个场景来开头会更加具有吸引力。比如可以采用类似电影剧本的对白与场景作为开头,尽管只有4-5句话,却使场景一下就建立了影片的基本概念。迪克认为如果有好的场景就应该描述出来。另外他还觉得如果片中会出现配角,那么一页纸文案中也应该提到,这样可以表明这个故事不是单线索的故事。

另外,训练营还要求成员间互相看别的成员写的一页纸文案,并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复述别人的故事。通过复述,可以检验自己获得了别人故事的哪些信息,别人又从自己的一页纸文案里面读到了哪些信息,哪些信息是国际观众可能读懂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读出来的信息是否有差异,这些信息是否是导演想表达的,是否需要再调整一页纸文案。对于一部目标是国际化舞台的影片来说,这些信息反馈给导演,也会给导演更多有益的建议。

当一页纸文案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后面的提案了,这次训练中没有着重训练提案,它其实是一页纸文案的强化版,可以将一页纸文案中提及的六个W的要素进行较为深入详细的介绍。

给投资人的纪录片脚本

纪录片工作坊中另一个很重要的培训内容是写作脚本,当买家或制片人通过一页纸文案和提案对你的项目产生了明显的兴趣后,他们会想看到长达8-10页的脚本,当然,有的买家或制片人甚至会希望看到更长的脚本。

脚本是纪录片的拍摄脚本,类似于剧本,但是和剧情片的剧本不是一回事。有的纪录片创作者会很讨厌写脚本,在纪录片还没有开拍的情况下,怎么可以写出长篇的脚本,难道要虚构很多内容吗?其实脚本写作是可以进行的,因为不管你的故事拍摄进行到哪一个阶段,都可以对故事有个“预判”或“构想”,会对影片的架构、需要的元素有逐渐清晰的认知。

既然导演们都比较抵触纪录片脚本,那为什么一定要写呢?这是因为投资方会很想知道这个故事在完成之后大概会是什么样子,这个影片是否是他们所能接受或期待的。如果你没有这个脚本,他们会很担心他们所投资的钱在未来会出现很多未知的风险,只有当他们了解到这个故事是他们所喜欢的,他们才会放心地投资这部纪录片。

脚本的写作准备

根据前期的调研和观察,脚本可以写这个故事主要的场景,这些场景中大概会发生什么事,人物会有怎样的动作,情节会有怎样的推进,当然不用细致到将每个人的对话写下来,因为这不可能,但可能会写到人物会发生怎样的动作以及动作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而且也要对场景本身做出描述,哪些场景是未来的片子特别需要的,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场景,对于故事的推进起到怎样的作用。

即使目前还没有投资方需要脚本,那也可以做好准备,先写出来。因为脚本也可以帮助导演理清思路,脚本的详细程度就由导演个人去权衡了。因为还没有拍完这个故事之前,导演需要对这个故事有一个“构架”,在心里要有个结构的设想并形成文字。好的影片需要具备很多必不可少的要素,当故事形成到文字的时候,导演才会比较清晰地判断出,这个故事具备了哪些要素,还缺什么要素,该怎样补充这些缺失的要素。比如范俭拍纪录片《活着》时会写拍摄日记,类似于脚本。而范俭会写出此时这个故事已经具备了什么要素,比如谁会成为主人公,主人公是否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他的动作,他未来还会产生怎样的动作和发展,在未来的拍摄过程中需要重点拍摄的是什么,同时,是否会需要配角来辅助主人公的动作,配角是否已经存在,在什么条件下可能产生,这些都需要体现在脚本里。通过这个过程,会越来越清晰影片要表达的东西,而不能只是凭着感觉随意拍摄。

脚本的写作技巧

在《在城市里奔跑》的脚本中,除了写农民工与生活的抗争和艰辛之外,范俭在脚本中还会写到春天的早晨,这个主人公在家旁边的菜地播撒种子。这些看似可有可无的场景,假设拍到了,将会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主人公保护这个美好的家园的愿望,这些都要通过脚本写作得以让影片丰富和饱满。

当范俭的两位导师看到《在城市里奔跑》最初的脚本时,他们认为故事还不够,少了一些大环境和农民工想要融入城市所遭遇的种种困难。除了一个很戏剧化的主人公以外,还需要一个普通的、典型的农民工作为配角,因此范俭在第二版脚本中加入了一个配角人物,看到了新版脚本的变化时,迪克和于贝尔都认为很不错,故事丰富而不单调了。所以脚本能让潜在的合作者看到这是一个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故事,这是一个单线索还是多线索的故事,这是一个会往什么方向前进的故事,有没有很多环境描述的故事,有怎样的声音设计在里面的故事。

当剧本中的信息越清晰,投资方会觉得风险越小,因为这个片子正在逐步接近一个高质量的影片。有人会问如果给了他们这么详细的介绍,他们另外找人拍了这个片子怎么办呢?在这个过程中,从一页纸文案到提案再到脚本,寻找合作者得从一开始慢慢建立信任,脚本并不是随便给没有合作意向的任何人。

尽管写好了一份精彩的脚本,但也并不意味着你一定完全要照着脚本拍摄,纪录片拍摄中随时都要准备迎接新的变化,这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而脚本对于导演来讲是个可以不乱方寸的东西。

有了脚本就有了计划

训练营的组织很灵活,虽然他们很注重训练一页纸文案和脚本,但如果你的项目有比较多的进展,也需要自己很主动地和导师交流,他们愿意和你谈纪录片的各个层面。比如《在城市里奔跑》已经有粗剪版,范俭就和迪克和于贝尔两位导演探讨剪辑、结构和后期的问题。两位导师在看完粗剪后,认为《在城市里奔跑》的故事可以被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读懂,但在剪辑和结构上还需调整。

比如在开篇使用比较激烈的动作场面,他们认为并不合适。因为影片开始时,观众还不能进入故事的情境,这时就需要给观众更多的时间了解更多的信息,以便找到自己的一个立场。针对《在城市里奔跑》,片子前四分之一的篇幅应该用来铺垫这个主人公即将要失去的是什么,以及这些即将失去的事物的重要性。另外,配角到底要有怎样的篇幅,和主角间的转场该怎么转,于贝尔认为《在城市里奔跑》的粗剪版中主人公和配角的转场还不够顺畅,那么这有可能因为在做脚本阶段就有所忽略,没有拍到合适的转场画面,当然这个是可以补救的。这些很深入的讨论都需要主动和导师们交流,有的导师还会根据自己的资源帮项目做一些推荐。

推销项目的小技巧

在主动和导师交流的同时,纪录片工作坊也会组织一些活动来引导并训练成员们与其他专业人士更有效的交流。来自芬兰的制片人乌拉以扮演不同角色的方式,要求成员们在不同场合面对行业人士时,用一分钟时间让对方感兴趣或了解你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那么这一分钟内应该先努力让对方记住你的名字,假设参加过某个重要的电影节,可以告诉对方,这样他会有更多的兴趣,然后精炼地说你正在进行的项目是什么故事,如果他愿意停下来交流,表示他有了更多兴趣,这时就可以抓准机会给他看到更多的信息了。

这种交流能力的训练还体现在训练营准备的名目繁多的餐会、酒会里,比如有一个叫速配的活动,几十名成员围成里外两个圆圈,当铃铛响起,这两个圈将反向转动一下,这时你的面前就会出现一位新的成员,你将会有五分钟的时间和眼前的人交流,推荐自己和自己的项目,这个过程中或许就能物色到合适的剪辑师、摄影师或其他合作者。又比如,一些来参加柏林电影节的客人也会参加训练营餐会,其中一个餐会每吃完一道菜后,主持人会要求原本坐在黄色区域的成员换到绿色区域就餐,因为绿色区域或许坐着电视台的节目编辑、电影节的选片人或者制片公司的制片人。就这样在五个颜色中来回换座位,就可以与各种行业人士交谈。

模拟招投标

通过对一页纸文案、脚本和交流能力的训练后,纪录片工作坊举办了一个公开展示会,比较像一个模拟的招投标。

在这个模拟招投标中先是做一个项目陈述,陈述的主要依据是一页纸文案,然后是问答交流环节,台下坐着很多来参加柏林电影节的纪录片专业人士,当他们听完各个项目的一页纸文案陈述后,如果有兴趣,可以有15分钟的时间单独和各个项目的导演交流,这是一个导演和潜在合作人互相增进了解并选择的机会。

在单独交流环节中,范俭就碰到一位德国制片人对《在城市里奔跑》很感兴趣,而对范俭来说,对方制片公司曾制作过的项目,是否做过有关中国题材的项目等都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后记

第9篇:民间故事有哪些范文

儿子七岁半来加拿大,他曾说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应是“世界人”。

人可以生活在世界的任何一隅,但需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知道自己的根,即使还很不了解,但仍是心灵的抚慰。

昨天儿子要填一张表格,问我说,他是以怎样的身份来到加拿大,是哪一种移民?我很惊讶,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他也是移民呢。

儿子是七岁半随我们来加拿大。我们是第一代移民,我们读书,工作,不管遇到怎样的不如意,都会说,我们是第一代。我们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会融入主流社会,他们不会像我们这样,好像是两种人生,在中国是一世,出了国是另一世。

然而有一天,儿子和我谈起中国文化,谈起古诗和小说,谈起商周和三国。我津津乐道地说着,并没有想到他的感受,直到他说,妈妈,你有很多中国文化的知识。我很自豪地说,当然了,我是中国人嘛。儿子说,我不知道我是哪里人,我想我是世界人。

儿子这样说时,带着某种淡淡的感伤。这是我没想到的。我一直都认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把他带到加拿大。他会三种语言,英语、法语和中文。在多语言的环境里,不费吹灰之力,玩似的就学会了。有一段时间。他不知道自己的母语是什么。有人说你梦里说什么语言,那就是你的母语。他说我梦里三种语言都有,哪一种是呢。

初中时他的英语有次没考好,他去找老师咨询。老师问他的第一句话是:“你会几种语言?”老师说,你的问题,就是会多种语言的人几乎都有的问题。

儿子的朋友是多种族的。除了当地的白人、黑人,还有印度人、南美人等等,儿子与他们相处甚好。但他还有一个朋友群。这个群是清一色的华人,他们是儿子从来到加拿大之后,从欢迎班到小学,到中学的朋友,即使有些人不在同一所大学了,有时很少来往,但每年的暑假,他们都会去野营一次。这个群人多数都姓张,我们叫他们是张氏兄弟,虽然他们来自中国的大江南北。

儿子很想有一个身份认同。在学习了东方文化之后,这种认同感越加强烈。我们曾经就割袍断袖等很多问题讨论。他有开阔的视野和包容,我想是因为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使然。

有一次他叫自己是“中国制造”,他说他是一代半移民。他说“‘加拿大制造’的是不一样的。如果我有个弟弟,他是移民二代。”换句话说,“中国制造”与“加拿大制造”,中间隔了半代人。

我这才明白,儿子这一代,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在我们努力学习这个社会的文化时,他们也在学习,而我们身上带有的三十年的中国文化。让他们熟悉而陌生,让他们明白又困惑。相对于我们这些第一代移民,他们很开阔,无根的感觉也更多。我是谁,我到底归属哪种文化?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生活在不同的价值观念中。

他们并不是失落,只是一种不确定的感觉。

2013年夏天,我们决定带儿子回中国旅游。这个决定源于儿子对中国文化越来越多的兴趣。我想是时候了,趁着他的翅膀还没硬到单飞,而我们,也还能走南闯北。这是我们一家三口一生中最好的交集。

我们从蒙特利尔出发,先到了北京。故宫、北海。都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我们看故宫的飞檐,看左青龙右白虎的建筑风格,看故宫做成龙头模样的排水管道,还有被八国联军用刀刺滑过的琉金水缸。我们在雷雨中登上了居庸关的长城。本来在雷雨中我们一度动摇,但儿子坚持爬上长城,因为他听说了“不到长城非好汉”。

我们去西湖看古诗中的“山外青山楼外楼”,到太湖去看西施、范蠡泛舟之地,去乌镇看中国独特的水乡,我们在黄梅雨中咏“梅子黄时雨”的古老诗句,所有纸上的文字化为眼前的景致,我们感到的,不再是虚幻和漂渺,我们好像化身为古人,又好像看到那些诗人的历程。

在中国的两个月里,儿子的中文飞速地提高。在家里看电视时,他看到古装故事片就按着故事上网去查这段历史背景,他感叹中国有这么漫长的历史,还有这么多传说。

他在电视中听京剧,一听就爱上了,他说我们一定要去看一场京剧,这个唱腔真好听真特别。而他本来是学钢琴的,音乐不分国界。看着他兴致勃勃的样子,我想,他好像是出国了一样。是的,他有两个国家,两种文化,他可以在其中收益良多。

在家庭的聚会中,他有很多不懂。奶奶生日时,姊姊们都会说一串串的祝福词,儿子就不会了。有亲友让他用英语、法语说,他很窘。他后来说我们在加拿大的人太少了,我都不会这些礼节。他既不会西方人的,也不会中国的,在这点上,他很失落。

他对中国的同龄人的生活很感兴趣。对集体洗澡很奇怪。表姊和同学玩,先洗澡,再吃饭,打麻将。他说很难想像如果他对哈利(他的西方朋友)说我们去洗澡吧,哈利会怎样,他一定会吓跑的。儿子笑眯眯地说。

假期结束,我们回来了,带了一本厚厚的《中国民俗史》,这是在中国时儿子的枕边书。进加拿大海关时,儿子晃一晃手中的书说,我们有五千年历史。那一刻,我看到儿子为故国的文化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