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西医综合复习计划范文

西医综合复习计划精选(九篇)

西医综合复习计划

第1篇:西医综合复习计划范文

改扩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就诊人数的大量增加,医院现有基础设施已远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医疗用地十分紧张

医院床均用地面积54m2,仅达到国家标准的50%。医院地处贵阳市中心区,用地已无法向外扩展,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医疗用房严重不足

医院床均建筑面积59m2,仅为国家建设标准的52%。由于医疗用房和设施严重不足,加之近年来就医人数不断增长,病床使用率已高达150%,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

*医院功能分区和流程混乱

由于医院建设缺乏完整规划指导,长期以来采用见缝插针方式进行建设,导致功能分区混乱、医疗流线不合理。

*建筑物陈旧落后,部分建筑已超过使用年限

医院除外科大楼、急诊大楼、门诊楼、行政楼、康复楼、影像楼而外,其余建筑均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特别是内科楼已使用近60年,早已超出使用年限,急需拆除重建。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医疗用房严重不足和功能分区以及流程混乱是困扰医院的最大问题,同时内科楼的拆除重建已迫在眉睫。至于用地紧张的矛盾,由于院址现阶段无法扩张,只能待将来与政府协商解决。为解决上述矛盾,适应医院快速发展,在原址进行改扩建已显得尤为迫切。

工程规划合理,可操作性强

对医院未来发展目标和现阶段矛盾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与院方交流研究,设计中确立了“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明确分区、理顺流程、建筑化零为整、保留中心庭院形成花园式医院”的改扩建原则。规划既要着眼于医院的长期发展,又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分期建设的可实施性。在改扩建之前必须要完成总体规划,使改扩建工程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

*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为彻底解决医院分区混乱这一顽疾,在总体规划中将东区设计为医疗区,而西区则为紧急救援中心和教学、科研、培训区以及家属住宅区,这样不仅使医疗区各部门联系得以加强,同时医疗区与其他功能区也实现了合理分区。

东区:在拆除食堂、单身宿舍、护校、内科楼用地上新建内科住院综合楼,在拆除东区北面原住宅和学院教学楼用地上新建门诊综合楼和医技综合楼,从而使医疗区形成门诊、医技居中,内外科病房楼分别在两翼的合理布局和顺畅流线。

西区:现有门诊楼保留并改造为教学科研楼,解决医院教学科研用房不足问题。急诊大楼由于功能设施齐备(含急诊、急救、医技、住院等功能),仍保留作急诊大楼。若未来医院用地得以扩充,可考虑将急诊移至东面医疗区内,进一步优化医疗区规划布局。西区多层住宅拆除后用地上新建高层住宅,解决院区内所有住宅的拆迁安置问题,不仅可为医院留出宝贵的医疗用地,还可实现家属住宅区与其他区域的分离,可谓一举两得。

*明确分区,建筑化零为整

新建门诊综合楼、医技综合楼、内科住院综合楼与原有外科大楼、影像楼、康复楼之间均采用架空连廊进行连接,加强门诊、医技、住院之间联系,大大缩短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往返距离,医院工作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保留中心庭院,形成花园式医院

原内科楼、中心实验室、肿瘤医院拆除后用地上新建地下机械停车库,车库屋面采用覆土绿化方式与医院原有绿化连为一体,形成12000m2中心景观绿化,所有主要医疗用房均围绕中心绿化布置,景观资源得以共享。

根据条件合理安排实施步骤

分期实施步骤根据总体规划并结合医院现状条件和使用需求而产生,整个改扩建工程将分为五个阶段来实施完成。

第一阶段:拆除食堂、单身宿舍、护校、内科楼,新建内科住院综合楼一期工程。一期工程建筑面积85000m2,床位数810张,主要功能为病房和医技科室。之所以将修建内科住院综合楼作为医院改扩建工程的第一步来实施,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因素:首先,现有内科楼早已超出使用年限,急需拆除重建。

其次,现有内科楼占地面积20000m2,拆除后可为医院提供宝贵的建设用地。最后,拟建场地内原有建筑全为危房,现阶段除内科楼因病人无法安置而无法拆除外,其余建筑均可拆除,一期工程的主楼建设场地具备施工条件。

由于现阶段只有主楼具备施工条件,所以设计中打破常规,创造性的将一期工程又分成了前后两期来进行建设。前期在原食堂、护校拆除后的狭长地带上先修建主楼,后期待主楼建成,内科病房迁入后,再拆除原内科楼修建主楼范围以外的部分,完成一期工程的建设。为减小后期施工对主楼使用上的影响,单体设计中在一层大厅的两个不同方向均设置了出入口,使后期封闭施工时患者和医护人员可从另一方向进出大楼。另外所有设备主机房(包括消防设备用房)均设在主楼范围内,结构设伸缩缝将前后两期断开,确保后期施工时主楼可正常投入使用。

第二阶段:在一期工程南面,原内科楼已拆除的空地上新建内科住院综合楼二期工程。二期工程建筑面积41000m2,床位数480张,主要功能为儿妇病房、影像检查等医技科室。至此,医院七大基本项目内的医疗用房已达到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要求,医疗用房不足的矛盾得以极大的缓解,但医院仍缺少教学、科研、实习用房,而且医院功能分区和流程混乱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第三阶段:新建高层职工住宅楼。将西区住宅内职工进行过渡安置,拆除该区内的原职工住宅。在拆迁后用地上新建两栋共60000m2的高层职工住宅,解决东、西两区职工住宅共500户的回迁安置问题。

第四阶段:在拆除东区原住宅和学院教学楼用地上新建39000m2门诊综合楼和20000m2医技综合楼,并在新老建筑之间增设架空连廊,医院总规模达到290000m2。这一阶段实施完成后,长期困扰医院的建筑布局分散,医疗流线不畅问题将得以彻底解决。

第五阶段:将西区保留的门诊楼改造为教学科研楼,解决医院教学科研用房不足问题。

                  (责任编辑 许译心)

1~2.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一期工程规划图

3.平面布局图

4.总体规划图

5.分期改建图

第2篇:西医综合复习计划范文

近年来,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尤其是中医院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造成目前实习生数量出现“井喷”效应。现阶段各地中医院及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数量少、规模小,中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力度不足,实习质量不能保障;而西医医院(特别是一些二级甲等西医院)往往只设置中医门诊,没有中医病房,或没有进行中医分科,难以达到中医专业临床实习的要求。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为了改善当前实习现状,保障实习质量,确保培养计划的顺利完成,近年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把原先的定点基地实习模式转换成同城对调实习模式,即半年在中医院实习,半年在西医院实习。该模式在有效完成培养计划的同时,融中、西两家医院优势为一体,成为另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这种做法无论是对医学院校、医学生,还是医院,都属首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1 同城对调实习模式对临床教学的重要作用

1.1 保证培养计划的顺利完成

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实现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学本科培养计划》中,要求通过临床实习,加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治则方药的理解,熟练掌握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辨证论治和急危重症的中西医结合常规处理。

同城对调模式将实习分成中医和西医两个阶段、两所实习基地。一方面,在熟悉中医知识基础上,培养熟练运用中医辨证方法,进行中医常见病的辨证、治疗和预防的能力;另一方面,掌握西医病种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对手术技术、影像诊断、临床检验和急诊处理等有所加强。以保证培养计划的顺利完成,达到中医专业第1年住院医师的水平,满足中医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

1.2 促进实习质量的提高

目前的临床医学教学不能适应教育和卫生改革的要求,医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与教学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针对目前大多数实习基地的实习层次(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差异大、科室实习人员多、带教医生任务重的现状,改变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实习的倾向,以县市级医院为主,着重考察有实力、有特色本文由收集整理的中医和西医医院,开辟为实习基地,并实施同城对调实习模式。这样可以从三方面促进实习质量的提高:一是对实习生进行分流,有效地避免了一名带教老师指导十余名实习生的不良带教现象,减轻了带教老师的压力;二是在达到教育部实习生与床位数比例要求的同时,增加了临床实践的机会;三是避免出现医学生实习的疲惫和厌恶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1.3 有利于学习科室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在开展同城对调实习模式时,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点选取专科基础雄厚、科室特色明显、规模化和人员技术优异的临床实习基地,努力做好“三个保证”,即保证特色和重点科室实习、保证因材施教、保证针对医疗市场变化调整实习比重。使实习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重点专科,对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技能、科研思想都有较大的帮助,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深造和发展的平台。

1.4 中西医结合的新举措

《广东省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要加大中医人才培养力度,力求培养出新一代中西医结合骨干,充实壮大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完善中医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多种培养形式,加强广东省中医药人才的队伍建设,搭建广东省中医药人才的成长平台,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同城对调模式通过改进实习设置、调整实习方式,采用中医、西医实习基地联合培养方式,增强了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了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1.5 拓宽就业渠道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医疗单位对中医方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学用矛盾突出,给中医专业学生就业带来很多困难。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对调到西医院实习后,将对西医的临床思维和实践操作有更深的了解,在就业和再教育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

2 同城对调实习模式的途径和方法

2.1 制定实习管理规定

目前,医学院校与实习基地只是建立在相互共赢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属于横向协作关系,相互之间无行政隶属关系,这给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规章制度是稳定实习秩序、确保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加强同城对调实习模式的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包括实习基地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不断地改进、完善。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依照《高等学校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基本要求》、《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学本科培养计划》要求,制定了中医学专业的《同城对调实习生管理规定》、《实践教学大纲》、《学生评教制度》、《实践教学检查制度》等方面的实习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发到实习基地,与实习基地签订协议,建立健全规范化、科学化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明确院校、医院两级实践教学管理职责,加强实习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和实习过程的管理,在管理上保证同城对调模式的顺利实施。

2.2 制定实习方案

依照《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学本科培养计划》,积极与实习基地进行沟通,认真听取每个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合理地安排实习轮转,在学生进入基地前后及时调整实习计划,尽可能做到立足于专业实习大纲,在紧密结合实习大纲的基础上,突出各实习基地的特色科室和诊疗内容,三方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并下发到医学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医院科教科、科室和实习生手中,确保按照实习计划实施落实,使实习生有所学、有所得。

2.3 做好实习前教育与培训

同城对调的实习生管理有其特殊性,不同实习基地对实习生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在对调单位之间规范学生实习管理是首要问题,针对学生管理规定与实习基地学生管理条例并行的情况,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不仅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还召开实习前动员大会,详细介绍同城对调模式,进行实习动员、学生编组等筹备工作,组织学习和讨论实习大纲、实习手册及相关管理规定。

学院制定了《实习前技能培训课程》,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任教,对实习生进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以及急救技能、手术要求、四大穿刺等技能的集中训练,为学生真正进入实习期并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制定保障与激励机制

同城对调实习模式是一个新事物,尚有很多不足和缺点,在具体实施保障上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从以下五方面做好实习保障工作:①定期召开实习基地联谊会,沟通交流管理经验,提出工作的具体要求,研究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开展同城对调的两家实习基地进行更多的了解和接触;②建立院校教务管理人员、辅导员、医院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干部、学生点长多层次管理梯队,运用电话沟通、网络联系途径、中期考核等多角度管理形式;③开展教学联谊会,邀请院内临床专家、教学管理人员对实习生的实习生活进行阶段性考核,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④不断增加在实践教学经费方面的投入,从而使学院对实习基地的联系和指导更为密切;⑤积极建议各实习基地的教学工作实行配套经费保障,对带教老师的教学工作应予量化并给与补贴或奖励,以促进教学管理,提高带教热情。这些工作保障了实践教学任务得以规范、高质、高效地完成。

2.5 给予教学扶持

同城对调虽然充分利用了二级甲等医院的医疗资源,但其带教水平却成为保障实习质量的硬伤,缺少带教经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临床教学质量。为提高实习基地的临床师资教学水平,学院一方面举办强化临床教学培训班,对医院教学人员所欠缺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床边带教方法等进行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着重抓紧对实习基地临床带教老师的个性化培训,定期派专家教授到单位做教学辅导、专题讲座或临床查房示教,介绍教学经验并作临床观摩教学。通过“请上来”和“派下去”两种方式综合使用,对提高实习点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医药学院同时开展了实习基地评优、带教老师评先活动,充分调动了实习基地及带教老师的积极性;通过聘任教学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院、学校的外聘兼职教师等形式,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进而提高带教质量。

3 小结

第3篇:西医综合复习计划范文

首先,唐旭东院长代表中国中医科学西苑医院致辞,对与会领导嘉宾表示衷心感谢!他讲道:这是西苑医院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天,是几代西苑人热切期盼、愿望实现的一天,是西苑医院在新的起跑线上奋力起步的一天。

中国中医科学西苑医院成立于1955年12月,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苑医院历届领导、几代专家和全体职工呕心沥血,艰苦创业,形成了雄厚的中医临床优势,积累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培养了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在行业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但是,随着卫生事业和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医院扩大规模、增强服务功能的需求与原有建筑设施空间狭小、结构老化的矛盾日渐突出,陈旧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医院持续发展与患者就医的需要,整体改扩建迫在眉睫。

西苑医院自2000年开始筹划,2001年底提出第一个改扩建方案。2003年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领导关于以一张白纸重新进行设计,建设一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具有我国传统建筑风格、代表中医药行业形象示范医院的要求,编制上报了《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2004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项目建议书呈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立项)的批复》;2008年4月,批复了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和概算,核定工程总建筑面积95225平方米,工程总投资87873万元。西苑医院改扩建工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关心与支持;体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对西苑医院的关心与支持;工程从规划、立项到破土动工,凝集着医院干部职工的心血与汗水,也凝集着各级领导的信任与期望。在此,我代表西苑医院,向多年来对我院改扩建工程给予关注与大力支持的各级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西苑医院改扩建工程的破土动工,一所崭新的西苑医院将在这里落成。在满怀信心与希望的同时,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在西苑医院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很好地把握改扩建工程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领导的指示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建筑和功能设计,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特色,构建预防、医疗、康复、保健于一体的人性化服务体系;加强与设计、施工与监理、审计单位的合作,全面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整体控制与管理,强化监督机制,确保工期与质量,在大力推进改扩建工程的同时,努力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现有条件下尽力改善就医条件,方便患者就医。

他表示: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直接指导下,在上级部委和有关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西苑医院改扩建工程一定能够顺利进行并圆满完成建设任务。我们要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把西苑医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的中医医院,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不辜负各级领导的信任与支持,不辜负老一辈的期望与重托,继往开来,再展宏图,为人类健康事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曹洪欣院长致辞,他首先感谢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北京市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代表王国强副部长致辞,首先他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对前来出席奠基仪式的各位来宾和中医药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问候。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始建院于1955年,是我国政府建设的第一所大型中医医院,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建院50多年来,西苑医院在医疗科研教学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特别是中医药基础和I临床研究方面,是国内最为活跃、成绩最为显著的单位之一,获得各级成果奖180余项,孕育诞生了2名院士,2003年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首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不但是西苑医院的殊荣,也为我们中医药行业争得了荣誉。近年来,又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在医院发展中不断凸显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特色与优势,在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名老中医经验,发挥中医治未病等方面也均取得了明显成绩。

希望,西苑医院整体改扩建工程按照发改委的要求,努力实现建设一座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的目标,同时,按照王国强副部长视察西苑医院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实施《中国中医科学院“十一五”与中长期发展规划》、《西苑医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医院改扩建工程设计与医院医科教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目标,突出特色,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力争以改扩建工程建设为契机和动力,促进医院事业发展,更好地提升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为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改扩建工程实施中,要把优秀的规划和出色的设计变成真实的建筑,需要施工单位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精心地、一丝不苟地施工,打造优质工程。同时希望监理部门认真搞好质量监控,医院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四方面要各负其责,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研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质保量、按照规划进度完成建设任务,努力打造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一流的现代化中医医院。并希望西苑医院改扩建工程与北京城市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相呼应,力求为海淀区颐和园、圆明园两大皇家园林地区景观增添光彩,并成为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展示的重要窗口,不辜负党和政府的关怀与社会各界的期望,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第4篇:西医综合复习计划范文

中西医康复相结合是中医康复教育的一个方法。中医康复教育的对象是在职中医人员和中医本科生;最常见的康复病种以神经损伤为主,例如脑损伤、脊髓损伤等,对主要病种进行中医康复教育,尽快掌握康复流程及主要内容,使从事中医康复的人员将中医康复理念及方法推广到心肺等其他领域应用。

现职中医工作者的康复教育

由于现在许多医院的康复科是在现有中医科人员基础上组建而成,因此对现职中医师、针灸师、按摩师的培训和教育大多采用送到康复医疗发展较全面的医院进修学习,因此对进修生的培训在重视中医康复疗法的同时应该进行现代康复疗法及评定内容的补充,在培训方式上采用理论授课及实际操作相结合,使进修人员在进修后能将中西医康复知识运用于临床。

1培训计划:将康复评定及中西医康复疗法设置为培训内容,与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的使用与具体问题相结合。以脑血管病及脊髓损伤的评定、康复为切入点,将现代康复理念融入中医康复疗法。针对具体的康复问题,如假性球麻痹、痉挛、肩手综合症、偏瘫平衡障碍、认知障碍、失语及脊髓损伤并发症等,设置相关课程,使进修医生对中医康复有全面认识。通过以上培训,使中西康复融合贯通。

2现代康复疗法的介绍:在介绍以上评定和不同障碍康复的基础上,介绍物理治疗法、作业治疗法的基本方法及内容。培训计划目的是将中西医康复概念及方法融会贯通,必将对中医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第5篇:西医综合复习计划范文

中医现代化需要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而五年制中医高等教育存在毕业生“中医不精、西医不通”、转行率高、人才浪费等诸多缺陷,不能满足中医药发展战略的需求;应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创办八年制中医高等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中医高等教育的质量,为中医现代化培养人才。

关键词:

中医药;高等教育;现状;对策

现代医学在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新技术的带动下发展迅猛,但中医药却未能得益于现代科学方法与相关科技的巨大能量加速发展或创新,踯躅不前。面对现代医学的挑战,中医药事业迫切需要具有开放性思维、能够高效地汲取现代科学力量、释放原有方法学局限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中医高等教育应秉持开放和包容的学术态度,借国家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政策执行之机,走出旧的范式,开展八年制中医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在传承中国传统医药的同时,为中医药逐步实现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一、我省中医高等教育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一)五年制中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不确定

我省五年制中医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简单概括为“二并举、三兼顾、四方向”。“二并举”是指中西医并举;“三兼顾”是指通过五年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为毕业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奠定基础;“四方向”是指毕业生能够在中医药相关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培养目标看似大而全,中西医并重,面面俱到,实际却是定位模糊,过于理想,没有考虑到实现培养目标的可操作性。看似什么都会、什么都能做,实际上,学得不透、不专、不精,结果必然是每个方面都做不好。

(二)五年制中医本科,学制太短,毕业生“中医不精、西医不通”

我国的中医本科教育,是高中后教育,学制5年,学生不仅要学习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中西医课时比例为6∶4,西医课程学时少,学习不系统,且临床课程缺少实践环节,从而出现中医本科毕业生的西医专业基础与临床技能尚不如临床专科毕业生的现象,即所谓的“西医不通”。而中医不精的主要原因是虽然中医课程门类齐全,但是中医课程学时量(包括理论讲授、临床见习和实习)偏少,未能培养扎实的辨证论治思维及临床能力。中西医因方法论的不同而属于不同的学术体系,学生入学时普遍匮乏中西医常识,五年制本科的中医高等教育是中西医课程穿插学习的模式,极易造成学生的中西医学知识结构的混乱,难以使学生构建系统的医学思维模式;学生毕业后,在临床实践中根本无法正确运用西医理论知识辅助中医辨证论治,只能是割裂中西医理论而进行诊治疾病。

(三)中医专业毕业生转行率高,人才资源浪费严重

自上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以来,中医专业毕业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比率很低,与同期临床医学毕业生相比,中医类(含中西医临床)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致使中医本科毕业生转行率居高不下。根本原因在于中医的日渐式微和中医市场的不断缩减,社会上中医岗位总供给量与总需求量严重失衡。

(四)中医保守派对中医现代化缺少正确的认识

中医、西医都是以人类健康和疾病为研究对象,但却各自拥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其基本理论及临床实践存在巨大差异,缺少共同语言,造成了中西医之间交流的鸿沟。保守派中医认为中医看病,应该是纯粹的四诊八纲辨证施治,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纯中医”。“医无新旧,理直为用;药无中西,唯效是崇”。如果不分病情,仅用中医诊治,为了中医特色而特色,远不能满足患者求医问药的需求。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易经》指出:“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医易同源,针对中医日渐式微、靠国家政策保护的现实,现代中医应该学习《易经》智慧,汲取现代科学知识来发扬光大中医药学。

二、中医高等教育要为中医现代化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一)当前河北省中医行业现状

中医诊疗活动是应用中医药理论知识与技能服务患者的医疗服务,也是一种可以交换的“商品”。任何商品,必须有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才能支撑其生存、发展。在与现代医学的医疗服务竞争中,纯粹的中医医疗市场不断萎缩,除中医诊所之外的中医医疗机构,在市场的压力之下早已开始了中西医结合之路的探索。在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借助现代科学的诊疗手段指导辨证施治等。我省中医院也不例外,但是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相比,无论在重点学科建设还是门急诊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广州中医药大学拥有中医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12个二级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5个,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且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非医攻博试点单位。河北中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仅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学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远远落后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且不具有临床医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门急诊量在广东省内所有医院中连续几年位列第一,2013年其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全年门诊量超过700万人次,是全国服务患者人数最多的医院。对比之下,我省中医院2014年的门急诊量为58.8万,不到广东省中医院的十分之一。

(二)中医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建立在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上的现代西方医学,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近年来,现代西方医学汲取了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干细胞研究、生物晶片等基础研究成果,展示了其飞跃发展的巨大能量。在中医疗效与西医疗效的竞争中,西医“毫不客气”地将本来属于传统中医治疗具有优势的项目纳入囊中。如不孕不育症的治疗原本是中医疗效优于西医,但是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使得西医能够成批次、成规模地为患者解除疾患。而中医学发展迟缓,即便提出新理论,也是旧瓶装新酒,围绕传统中医理论,没有与现代医学、科学相结合,难以建立较牢固而长远的认受性和公信力。现代医学从现代科学中汲取了养分,呈快速发展的态势。在中西医学疗效竞争、争夺市场份额的道路上,现代医学是不会停下脚步等待中医发展的。面对挑战,国家提出了中医药要逐步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方针,为中医药的生存与发展指明了道路。为此,中医药学一方面要有效地汲取现代科学的力量,释放原有的方法学上的局限;另一方面则是借鉴现代科学的严谨性建立客观而有公信力的评价与规范体系。只有这样,中医药才能走出旧的范式,有可能登上一个与现代医学能够相互对话、相互交流的学术平台。

(三)中医高等教育应为中医现代化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中医是一门科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改革与创新。发展中医学,不仅需要创新型人才,更需要学贯中西的复合型人才。仅仅学习传统的中医知识与临床技能,即便是提出什么新理论、新观点,如果没有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知识指导,也仍然是对传统固有学说的自辩,无法与主流医药界沟通,难以获得主流医药界的认可,只是传承没有发展。《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省内中医高等教育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发展中医科学、促进中医药逐步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三、我省创办八年制中医高等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由于五年制中医本科生“中医不精、西医不通”,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针对五年制中医高等教育的缺陷与不足,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的需求,课题组认为应创办“5+3”八年制中医高等教育模式。随着学制的延长,一是可以解决中医类毕业生多年以来存在的“中医不精,西医不通”的问题。二是更加注重临床实践,体现了医教相长,学以致用,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

(一)创办八年制中医高等教育与国家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政策相契合

2013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文件),2015年全面启动“5+3”模式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即完成5年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在培训基地接受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题组提出的八年制中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家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相契合,是深化传承与创新并举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我省中医高等教育的软硬件设施能够满足八年制中医高等教育的需求

创办八年制中医高等教育,必须有相当水平的软硬件设施支撑。我省唯一的中医院校———河北中医学院,为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拥有中医诊断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且拥有一批学识渊博、享有盛誉的专家教授;还拥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中医药科学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21所,实习基地6个。从办学水平、师资力量、实验室建设及附属医院等方面分析,能够满足八年制中医人才培养的需求。可以在硕士研究生的招收计划中,从中拿出部分指标进行八年制中医高等教育改革探索。

四、创办我省八年制中医高等教育的建议

(一)大类招生、分类培养、造就具有开放性思维的复合型创新型中医人才

第一,创办八年制中医高等教育,中医专业和中西医临床专业按中医大类招生。中医大类下分设三种培养模式:目前的中西混修、先西后中、先中后西。每一种模式对应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西混修的培养模式基本采用目前的中医专业的培养方案,同时开设中医与西医课程,5年后在取得中医学士学位后,进入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先西后中的培养模式设计是入学后先修西医课程3年(其中包含半年左右的临床实习),基本达到准临床医学本科水平,以改变中医毕业生“西医不通”、不能正确应用现代医学知识服务中医临床的现状。此后,专门进入中医专业学习阶段,本阶段穿插中西医结合的专题讲座,后3年进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引入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由学生根据个人专业兴趣爱好及今后发展方向权衡选择导师以跟师学习。先中后西的培养模式设计是入学后先修中医课程3年,从一年级开始双向选择导师并跟师学习,以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之后进入2年的西医课程学习,后3年进入中医或中西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第二,对每一位学生建立跟踪档案,对学生在校及毕业后情况进行长期追踪调查,统计分析,对比选出既能传承中医药又能结合现代医学将中医药发扬光大的最佳模式,在时机成熟后进行全面推广。

(二)建立淘汰制和分流制,以提高中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高水平的临床医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过硬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随着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不断深入、难度不断增大,有的学生对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产生了畏难心理,从而对专业的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对八年制学生进行淘汰和分流,根据学生意愿并经学校学位委员会考核合格,可以经5年学习后获得中医学士学位及中医本科毕业证书;或转入科学硕士阶段学习,加修分子生物学、科研方法等课程,掌握现代科研思路及实验方法,为实现中医现代化储备科研人才。引入淘汰制及分流制,一方面,可以提高中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中医毕业生转行率。

(三)整合省内优质医疗资源,为培养我省复合型创新型中医高等人才创造最佳条件

中医专业及中西医临床专业毕业生的西医不通的原因,除西医课程课时少、不够系统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西医临床实习的医院多为中医院及中西医结合医院,其西医临床诊疗水平远不及三甲及以上的综合性医院。传承中医药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扬与广大,是“扬弃”,离不开现代医学。八年制学生应该有三甲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实习的经历,只有通过高水平的西医临床医师的言传身教才能使学生打下比较扎实的西医功底。但是,河北中医学院的附属及教学医院中目前尚无三甲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三甲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多为西医院校的附属或教学单位,更愿意接受河北医科大学等西医院校的临床专业学生。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整合省内优质医疗资源,对接纳中医专业学生进行临床实习的三甲及以上综合性医院给予财政补贴,使未来的中医师在传统的“望、闻、问、切”之外,能够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进而提高诊治水平,为我省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中医高等人才创造最佳条件。

作者:王怀福 单位: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参考文献:

[1]施赛珠.关于中西医结合的几点看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7,4(12):3-4.

第6篇:西医综合复习计划范文

【导语】陕西专升本考试频道了解到,陕西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考试科目陕西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一)高起本: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二)高起专: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三)专升本: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考试形式统招专升本:各省份的考试形式不一,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统考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艺术、体育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组织专业加试,并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完成。专业加试合格考生才能填报相应院校、专业志愿。 考试科类 考试科目 录取类别 文科大学语文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文史类法学类教育类艺术类理科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工类经管类农学类医学类校考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为省统考,专业课为本科院校出题。附件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旅游管理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法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生物科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电子信息工程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服装设计与工程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工程管理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交通运输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 高等数学;2. 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土木工程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口腔医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临床医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护理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麻醉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药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医学检验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医学影像学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针灸推拿学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中药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医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动物医学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动物生理学、遗传学);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两大类型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统招专升本,即在正规大学里面的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正式文件中一般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3+2专升本",个别省份如陕西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陕西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陕西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统招专升本是指在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应届毕业生中选择优秀学生升入本科进行两年制的深造学习,修完所需学分,毕业时授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派发本科就业报到证。统招专升本属于国家计划内统一招录(统招),列入当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享受与普通四年制本科同等待遇。学习形式为普通全日制,有别于自考、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电大等非统招学历。

第7篇:西医综合复习计划范文

1.1多部门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作为大型规模的综合性医院,优质高效的医院管理是华西医院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在不断完善民主、科学管理及监督保障制度前提下,力求创造一个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富于质量效率和创意进取的工作环境。全院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人力资源部统筹监控,护理部、医务部、毕业后教育部、临床技能中心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分口管理,结合各专业的发展前景、学科建设及人员岗位特点负责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课程的设计、编排、组织、实施以及总结评估;并设有学科组长和科室秘书负责协调跨学科学术研讨会;公共事业发展部及相关科室负责申报组织大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开展与上级继续医学教育机构联络、交流和协作。多部门管理与临床科室的通力协作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涵盖广泛华西医院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涵盖广泛,对内与全院员工培训体系有机结合,项目及课程涵盖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礼仪培训、职业安全防护、感染管理控制及各种专业技能讲座与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首屈一指的大型综合性医疗单位,医院对外也积极承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自2006年以来医院共主办部级继续医学项目306项,接收培训人数2万余人,培训项目涉及医疗、护理、医技、管理等各个专业。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和实施促进了国家之间、省市之间、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同时也搭建了院内与院外高水平医疗单位良好合作和沟通的桥梁;作为一流的教学型医院,华西医院的继续医学项目也为地市级医疗卫生单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进修平台。

1.3设立专项基金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华西医院成立人才专项基金资助国内外进修、参会和交流学习,与国(境)外先进医疗卫生单位合作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截至2013年6月,使用该基金赴国(境)外高水平医疗科研单位进修学习(三个月以上)达30余人次;跨学科组建专业小组团体出访学习专项技术达30余人次;参加国际会议进行会议发言或壁报交流人数达100余人次。华西医院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数10所国际知名临床及科研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每年选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赴对方院校进修学习,并带回先进的前沿科学信息及实践技术,为在我院开展更先进的医疗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国家留学基金委、省市以及四川大学等各方面都积极肯定了我院支持继续医学教育所达到的力度,其结果却是促使了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跟上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步伐。

1.4继续医学教育取得硕果作为西南地区大型综合性医疗科研单位,华西医院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2006以来医院共发表SCI论文总数3546篇;部级科研项目项、省市级科研项目项,发明专利项。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上已经连续3年排名第二,其中科研学术得分更是连续三年获得满分。

2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体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向先进国家学习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继续医学教育自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随后在欧美各地开展。卫生部于1996年颁布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并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取得了一些经验。单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由于制度实施的时间较短,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观念影响较深。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与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密切相关,为此我们有必要借鉴世界先进国家成熟的继续医学教育体系作为我们改善制度的指路明灯。在加拿大,能力保持计划鼓励临床医师通过关注每天能从日常学习中学习一些只是来调控他们的继续医学教育。在美国,继续医学教育分成2类。一类活动包括正式教育计划、杂志上刊登的或永久保存的材料、美国医学会批准的学术会议及医师资格考试等;二类活动包括向同行请教、综述、小组讨论、参加杂志俱乐部、参加教学、撰写文章等。作为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部门,我们应该思考出适合教学型科研型医疗单位的制度和实施办法,让员工的在职提升作为医院核心竞争力发展的驱动能源。

2.2学分制形式化从近几年的现状来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度的开展有一定的难度,学分很大程度上不能完全反映医院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力度及相关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价值。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中规定每位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须获得25个继续教育学分,部分人员单纯为了“挣学分”参加继续教育项目而导致学习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耽误临床工作时间及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我们建议学分制应切实根据医院学科发展建设需要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需要而制定。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应该具有实用性、多样性、灵活性、先进性等特点。

2.3学分制未设定分类标准从近几年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情况分析,医、教、研主系列人员的达标率超过90%,而其他专业岗位人员的达标率相对较低,如低年资聘用制护理与医技人员,此部分人员参与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及院外进修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若强行要求此部分人与高年资医护人员达到同一学分标准,则易打乱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降低临床工作效率以及造成人员盲目的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课程。医院应根据不同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不同的年资分类制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标准,应循序渐进,摈弃功利主义、形式主义,切切实实的使在职员工学习到先进的学科发展信息、扩宽眼界、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

第8篇:西医综合复习计划范文

积极培养人才乃是发展这门新兴学科的关键,没有从事此项专业的各种人才,即使有了一些康复医疗机构,也将是有名无实,难以巩固。卫生部领导同志一再强调,创立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当前的首要问题是积极培养人才”。康复医疗工作需要集中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员,不仅要有经过训练且合格的康复医师,对于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护士、社区康复等专业人员的培养,都需要统筹兼顾,不可偏废。康复医学教育的实施,宜采取医学院校设置康复医学课程或专业与举办在职医务人员短期培训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办学。1982年6月,广州中山医学院(现为中山医科大学)率先设立了康复医学教研室。随后,南京、上海、武汉、北京等高等医学院校也相继成立了康复医学教研室。1983年11月,卫生部确定中山、南京医学院(现为南京医科大学)为康复医学进修教育基地,90年代初又增加了河北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等几处。1984年8月,卫生部致函高等医学院校,建议增设康复医学课程,目的是向医学生普及康复医学知识,开阔视野,也有利于临床医疗科与康复医学科相互配合。

目前,少数医学院校试办了本科和大专康复治疗师专业。北京、广州、南京、上海、武汉、重庆、河北等医学院校还招收了康复医学专业研究生。上海、湖北举办了3年制的康复治疗士专业。所谓康复治疗士(师),是一专多能,掌握多种康复治疗技术(诸如体疗、理疗、作业治疗、针灸、推拿)、较适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一种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关于在职医务人员的培训,1983年11月,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首次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举办康复医学培训班;1989年8月起,香港康复会(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与卫生部合作在同济大学举办了一年制的实用康复医师培训班,每年招生50名;1991年9月,又在安徽医科大学开办康复治疗培训班。1985年,中山医学院受卫生部委托,举办了康复医学师资班。此后,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举办了对象、内容、时间和规模不同的康复医学培训班。为落实《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探讨和推动康复医学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卫生部医政司、教育司、中国康复医学会于1992年3月在北京召开康复医学教育研讨会。

1992年8月,医政司下发了《康复医学教育方案》,其中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士(师)、物理治疗师(士)、作业治疗师(士)的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以上各项教学计划,都安排有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课程。为培养中医康复医学人才,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率先设置了中医养生与康复专业,于1988年向全国招生,到2000年底为止,已经培养本科毕业生近300名,其中多数为医院康复医学科或老年病科的业务技术骨干。近年来,我国康复医学教育又有新的进展,诸如:①2000年,首都医科大学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合作成立康复医学院。本科,学制五年,每年向全国招生15—20名。康复技术专业,学制三年,每年招生25—30名。教学和实习基地由两个单位共同承担,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为主。康复医学院还承担全国康复医学专业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②

今年七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北京联合大学共同创办了北京听力语言技术学院,培养面向基层、实用型的高层次语言训练专业技术人才,从今年开始向全国招生,招生对象为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康复医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器械不断涌现。在实践中,一些新的康复医学学术观点,也将应运而生。在开展康复医学教育和康复医疗服务时,需要密切关注新的动态,博采众长,藉以丰富这门科学。近几年,年轻一代的康复医学工作者逐步茁壮成长。青年们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希望他们自觉地锻炼自己,成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康复医学事业的接班人。为使培养康复医学人才工作能够持续、有序地开展下去,希望各省、市、自治区,积极创造条件办成1—2所规范的培训中心和实习基地,首先要不惜一切培养师资,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

2探索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康复医学机构和网络

残疾人和老年病、慢性病功能障碍者与一般病人的情况不同,为他们服务的康复医疗组织形式、人员配备、设备设施等方面亦有差异。目前,我国有独立的康复中心,有综合医院、疗养院中设立的康复医学科。独立的康复中心,多数以专科为主,也有综合性的,如在北京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综合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便于临床各科相互配合,可以充分发挥院内人才和设备的作用,又有利于早期实行康复治疗,既可提高疗效,又可预防继发性残疾的发生,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形式。卫生部1989年12月颁布的《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把设置康复医学科作为一项内容,并对不同级别的综合医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现在,不少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的综合医院和高等医学院校(含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设置了康复医学科。

1997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卫生部和各地卫生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现在正逐步形成城市大中型医院与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的网络。有的疗养院根据现有条件设立了康复医学科,在城郊或交通便利的疗养院,有的采用一个机构挂两个牌子的方式。但是,各个疗养院的情况不同,并不要求所有疗养院都办康复。我国康复医疗机构的人员构成,一般既有西医医师、护士和康复医疗技术人员,又有中医的有关人员。中西医团结合作,这体现了我国康复医疗的一个特色。我国综合医院以及疗养院的康复医学科,有的设有病床,有的设有门诊,并配合院内其他临床各科,为住院患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是否设置病床问题,要依据客观需要和条件而定。

但是,即使未设病床,康复医疗人员也应当主动地深入有关临床各科,配合临床医护人员为住院患者提供康复服务,这不仅有利于早期康复,有利于预防继发性残疾的发生,也有利于康复医疗人员积累经验和科研资料,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康复医疗对象服务。残疾人和老年人以及慢性病功能障碍者,不少人行动不便,甚至生活难以自理,有的装配了假肢或支具,有的则需要乘坐轮椅等等。为此,在新建、扩建、改建医院时,应当重视康复医疗对象的特殊需要,通常称为“无障碍设施”,有的称为“无障碍环境设计”。发达国家和香港地区等,陆续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康复国际(RI)也提出《康复设施的最低标准》。

我国国家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颁布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残疾人保障法》也明确规定了“国家和社会逐步实行方便残疾人的道路和设计规范,采取无障碍设施”。上述《设计规范》规定了医疗建筑的设计内容,其中包括入口、坡道、走廊、门栏、楼梯和台阶、电梯、扶手、地面、厕所和浴室等。按照《设计规范》的注释,其实际内容适用于医院、疗养院、门诊部所、保健及康复机构。这不仅是为了方便就医的康复对象的日常生活活动,使他们和健全人一样,获得平等权利,也为了一旦发生意外灾害,有助于他们安全脱离危险。2000年5月18日,北京市政府了《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

以地方性法规形式有关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的专门规定,这在全国尚属首次。我国康复医学事业起步较晚,由于有些问题认识不够清楚,比如关于康复医学专业与其他临床各学科、理疗学、疗养医学的联系和区别;同时,受人才缺乏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已经设立的康复医疗机构还不够完备,有待于整顿、充实、提高。有鉴于此,两部一会颁布的《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就设立康复医疗机构问题,做出了两个方面的规定:第一,“康复医疗机构的内部结构的建设,既要按康复医学的特点,又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康复医疗机构的内部结构,侧重点应当放在康复评价、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方面的建设。康复工程学已经渗透到康复评价与治疗的各个方面,成为改善与提高残疾人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的有力手段,各有关部门应密切合作,协调发展康复工程学。康复医学课程也应当有康复工程学的内容,同时,要注意培养康复工程的骨干。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在建设康复医疗机构和提供康复医疗服务时,必须充分发挥传统医学这个优势,将现代康复医疗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第二,设立康复医疗机构,要按照政府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注册和认可。新设康复医疗机构都要申请评审,经认可才能开业。要防止把综合医院中的理疗科简单地换个牌子,改为康复医学科的做法;已经改了的,应当认真做好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和设置康复医学的重要专业等项工作(如设置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矫形支具、心理治疗、中医康复医疗等专业)。不要用传统理疗代替康复医学。1996年4月2日,卫生部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以规范和引导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3加强社区康复

推行社区康复,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既便于开展预防工作,又便于群众就近就医和康复,同时可以减轻各方面的经济负担,因而深受群众的欢迎,也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早在1983年8月,卫生部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举办康复医学培训班,就特地邀请康复国际(RI)副主席Floro女士做社区康复的专题报告。1986年,卫生部委托山东、吉林、广东、内蒙古四省及自治区开展社区康复试点工作。同年3月,中山医科大学康复医学教研室在广州荔湾区金花街开展社区康复工作,这也是我国社区康复最早的试点之一。1989年9月,卫生部与世界银行合作,在浙江、陕西、江西三省实验综合性区域卫生规划,也包括有康复项目。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纲要》期间,也制定了社区康复实施方案,要求选择62个县(区)进行社区康复规范工作。近2—3年,为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央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以进一步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康复工作的发展。其中如1999年7月16日卫生部等10个部、委、局联合签发的《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重申了社区卫生服务要“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原则。”2000年8月29日又由民政部等14个部、委、会共同发出《关于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意见》,这个文件也提出了要“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将残疾人社区康复作为重要工作内容。”

2000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民政部关于全国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这个文件是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通过的,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社区工作的重视。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康复问题,《意见》指出:“要把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社区,积极发展社区卫生。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建设,积极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方便群众就医,不断改善社区的卫生条件。”在此期间,有关部门还就各自的职责,制订相关的措施,例如卫生部科教司颁布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附有康复医学的课程表和重点。经济上的支撑是发展社区卫生和社区康复不可缺少的条件,目前,许多地方正在探索筹措经费的办法。

4宣传康复医学、普及康复知识

198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专著《康复医学》。1986年2月,创办了《中国康复医学杂志》,随后又相继出版了《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等。我国目前最大一套共93册分卷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也于1988年初出版了《康复医学》分卷。

1988年10月出版了《中国传统康复医学》,较为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康复医学的理论和长期积累的经验,这也是发扬中医药学优势的一个措施。1990年9月,卫生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组织编写了大型综合性康复医学高级参考书—《中国康复医学》。该书荣获1991年颁发的第五届中国图书奖二等奖。随着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武汉、南京、广州、上海、哈尔滨、北京和安徽等高等医学院校,河北、江苏、湖北省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民政部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所属单位,也相继出版了有关康复医学的书籍和刊物。品种逐步扩展,既有综合性的,如《实用康复医学》等,也有专科性的,如《偏瘫的现代评估与治疗》、《康复心脏病学》、《现代康复护理》等。1997年7月,针对社区康复的需要,由吴阶平任名誉主编,邓朴方任主编,陆续出版了《康复指导丛书》(共18册)和《残疾预防丛书》(共12册)。《康复指导丛书》获得1998年第11届中国图书奖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局联合颁发的第2届奋发文明进步奖。

卫生部领导编写的《当代中国卫生事业》和《中国医学通史》,都有专门的章节叙述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状况。中央和地方报刊也时有康复医学的专题文章、报道。诸多出版物,不仅可以使人民了解康复医学这门学科的内涵和特点,而且可以提高人民对“应该把保健、预防、医疗和康复紧密结合起来”方针的认识,很有意义。康复医学是一门学科,不可能自发先知,教育者自己首先应当受教育。因此,在普及康复医学知识时,更要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的领导多做宣传,使康复医学事业得到更多的支持,并沿着学科自身的规律和方向发展。

5加强国内外康复医学学术交流

为活跃学术气氛,卫生部于1983年4月批准成立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1987年经中国科协并报国家科委批准,该研究会更名为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至今设有康复医学教育、中医与西医结合、康复工程、老年病康复、心血管病康复、脑血管病康复等18个二级专业学会;已经在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分会。多年来,中国康复医学会及各地分会,在团结康复医学工作者、促进学术交流、传播学科信息、培训专业人员、开展国际交流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需要继续发挥其作用。

在国际交流方面,如前所述,我国曾经多次派遣人员出国进修、考察,也多次参加国际上的康复医学学术活动。同时,美国世界康复基金会腊斯克教授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国家的康复医学专家,也先后来华访问、考察。我国还陆续翻译出版了腊斯克教授主编的的《康复医学》(1997年,第四版)和《克鲁逊:物理医学与康复手册》(1982年出版),《在社区训练残疾人》、《国际残疾人分类》、《残疾的预防与康复》、日本的《康复白皮书》(增订版,1981年)、《康复技术全书》等。英、美、日本、荷兰等国家的康复刊物也转载了我国这门学科的有关文章和信息。1987年、1990年,先后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和武汉同济医科大学两个康复医学教研室,分别成立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医学合作中心。1996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在广州举办了“国家间有关社区康复计划和管理研讨会”,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观、考察了广州金花街等社区的社区康复。

6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在部署有关医学工作时,特别应当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侧重点要放在一级预防上,诸如计划免疫、健康教育、优生优育等。目前,我国大力开展的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食盐加碘等,正是预防工作的具体实施。这些投资低、效益高的举措,有利于防止残疾和慢性病的发生,有利于保护劳动力,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减轻群众疾苦和经济负担,应当坚持下去,并扩大预防项目,以造福人民。为推动残疾预防工作的发展,卓大宏主编的《中国残疾预防学》一书于1998年问世,全书120万字,是我国“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的一种,也是国内外第一部全面论述残疾预防理论和方法的书籍,是一本具有开创意义的专著。这本书与《残疾预防丛书》的相继出版,二者相互结合,将有助于残疾预防工作的普及与提高更好地结合,相得益彰。

第9篇:西医综合复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PDCA循环理论;口腔科护理教学;效果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46-01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学中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它是四个英文单词Plan、Do、Check、Act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组合。1930年,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首次提出了PDCA循环的构想,但未能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1]。1950年,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将该构想进行重新整理认识,并将其应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管理过程中,取得了瞩目的成绩,通过其大力宣传,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2]。并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医疗教学系统中,尤其是在临床教学方面,通过引入PDCA循环理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4]。我们在我院口腔科护理教学中,引入PDCA循环理论,采用对照研究法,对34例实习护生进行口腔科护理教学施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口腔科实习的护生共77名,按照自愿的原则,我们选取其中的68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20.3岁,入科实习前的综合考核评分为71.3±9.5分。均经过了2年的医学基础知识学习。将所有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人,使两组护生在年龄、实习前的综合考核水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血型、性格特点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护生入科前均进行综合技能考核,利于本次研究分组,实习三个月后进行再次考核以评价实习效果。两组护生均按照传统的传帮带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观察组护生在此基础上,再予以PDCA循环教学,具体方法如下:(1)计划(Plane):按照口腔科护理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制定详细的教学时间表及每个时间段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梳理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目标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实施方案,即教学计划。通过实习使护生掌握口腔科护理工作流程、各项管理制度、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能力,参与口腔科部分护理工作、值班,会写护理文书等。(2)实施(Do):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容、教学目标实施教学。(3)检查(Chenk):每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实施完成后,指导老师和护生针对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的教学小结,对规定时间内已经完成的规定教学任务,进行总结,对未能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项目如:时间、内容、掌握知识情况等,进行总结。明确该阶段教学方案实施的总体效果。(4)处理(Act): 指导老师和护生共同分析查找未完成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以保质保量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将其作为下一个PDCA循环周期制定教学计划所要解决的问题。(5)重复:按照上述步骤,根据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下一个周期的教学方案。并实施、检查、处理。以此往复。

1.3考核成绩标准:护生实习前后的综合成绩考核,按照理论30%、操作70%的评分标准拟考题,进行考核。

1.4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生实习前后综合成绩考核结果:将两组护生实习前后的综合成绩考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组护生通过三个月的实习后,综合成绩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护生成绩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生,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教学质量是衡量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将医院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通过临床教学完整的传承下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总结、改善,是每个医院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也是医院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5-6]。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学理念和方法,是提升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捷径。在管理学中,PDCA循环理论及方法是不断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最有效的方法[7],在任何领域,只要运用得当,都能使工作程序不断优化、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持续不断的提升,有效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发展问题[8-9]。本组研究中,我们通过对34例口腔科护理实习生采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教学,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实施方案、检查方案执行效果及分析存在问题、对存在的新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再制定针对新问题的解决方案、再实施方案、再检查、再处理的不断循环,使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每个问题都能在持续不断的循环中得以分步解决。护生亲自参与每个问题的解决,大大提高了其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护生在解决教学问题过程中强化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深层次的认识了口腔科护理的意义。同时,在不断的循环过程中,带教老师通过和护生一起解决教学问题,将自身的临床护理经验充分传授给护生,使护生获得了更多实践经验。通过三个月的实习,采用PDCA循环理论教学的护生的综合成绩明显优于仅仅采用传统教学施教的护生。总之,PDCA循环理论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工具[10],尤其是对实践性非常强的口腔科护理专业教学,可以充分激发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习的兴趣,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静.PDCA循环在护理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1999,5(4):86-89.

[2]刘卫红.护理临床教学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04,18(10):1705.

[3]董林,张锦秀. PDCA循环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1,5.21(5):536-537.

[4]陈志美,曾俊,程勤,陈小丽,王莉. 运用PDCA循环培训手术室新护士效果探讨[J].重庆医学,2008,11.37(21):2502-2503.

[5]陈莉涛,甘秀妮,陈柳霞,杜梅,汪学军. PDCA循环在临床教学质量控制中的运用及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06,4月.21(4):319-320.

[6]张培礴.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循环管理法.护理管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250.

[7]王淑英,马向鹰.PDCA管理系统在提高护士业务素质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1):91.92.

[8]阚全程. PDCA循环在医院战略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院管理, 2009,29(8):47-49.

[9]周云华. PDCA循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07,14(7):111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