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精选(九篇)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

第1篇: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本核算

中图分类号:F04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一、引言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公立医院需要通过加强成本核算和实施绩效考核的途径来改善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达到提高医院竞争力的目的。

二、医院绩效考核的目标、内容和意义

1.医院绩效考核的目标

政府、群众、医院,三者组成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主体,他们对医院绩效目标都有不同的追求。政府作为办医主体,要求公立医院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让群众看病方便、满意;同时政府的另一重身份——国有资产投资者,要求公立医院运营正常,提高医院管理的透明度,绩效考核能够帮助政府掌握有用的信息,解决政府与医院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群众要求公立医院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保证、安全可靠、快捷方便的医疗服务。而公立医院重视的是在遵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不断完善自身内部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2.医院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意义

公立医院改革的内容有:(一)要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二)确定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财政补助、公立医院工作人员平均收入水平等挂钩。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意义重大:既是完善医院治理机制,建立激励性约束机制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两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客观地反映医院的成本及其形成过程,显示各核算单位具体成本,为相应的医院资源配置和使用定量数据提供支持,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等起到指导作用。实行成本核算解决了公立医院过去在经营管理中忽视投入与产出关系,医疗资源浪费严重,科室的争设备、争地方、争人员的问题。现在通过将成本核算系统引进到公立医院日常经营管理中,使职工更新了观念、增强了节约意识,使以前的“三争”现象得到有效减少,提高了绩效考核的水平。医院成本核算与医院部门绩效考核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的财务指标的有效性需要成本核算工作支持,医院成本核算的基础是合理实施绩效考核的有力保障。成本核算的终极目标是“高产出、低投入、可持续发展”,开展绩效考核,可以充分调动医院工作人员积极性,不断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有效提高整间医院的性能,降低运行成本。

四、公立医院建立完整的绩效考核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1.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绩效考核知识的培训

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主要工作是制定相关绩效考核政策和制度,做好指导和监督绩效考核过程的操作和结果的性能评估总结等。目前,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者缺乏绩效评估专业知识,许多人员还停留在人事管理层面,在处理绩效考核的具体细节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与之对接。还有些医院是从医学和护理团队选调人员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不可以扮演绩效考核管理的角色。绩效考核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包含了大量的管理技能,所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者绩效考核知识培训是急需的。

2.要引导职工转变思想观念

通过绩效考核发放绩效工资和奖金,是一个全面反映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工作量、科研、成本核算、医护人员工作态度等情况的有效途径。现在政府推动医院改革,为保证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建立以院长为首、财会经管部门为核算中心、科室设置兼职核算员的绩效考核成本核算组织,形成一个从上到下,从领导到员工,从行政后勤到临床科室,全院全员互相配合的完整体系。医院领导要统一思想、耐心细致地给医护人员解释进行说服引导工作,帮助他们改变观念,正确对待和积极支持绩效考核。

3.要建立一套科学、容易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包括效益指标、效率指标和综合指标。效益指标指医疗收入指标、医疗支出指标以及结余指标,效率指标指门急诊量指标、手术量指标、床位周转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指标,综合指标指患者服务满意率、医护质量、医德医风等,上述指标体现了经济和医疗工作并重的原则,反映了临床工作的经济效益、劳动强度、风险系数和工作效率等情况,绩效考核就是根据临床科室实际情况,通过历史数据测算设定不同权重的参数、最低完成率和评价指标,对临床科室评价,考核科室的绩效,从而以达到奖勤罚懒的目的,对超过既定目标的科室还应根据不同档次给予额外的奖励;同时要嘉奖注重挖掘医疗收入增长点的科室,因为医疗技术创新是收入增长的内在动力。总之,从医院实际情况出发,注重个性,把握好度,准确设置关键性考核指标,使考核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4.规范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成本核算是对各项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的过程,因此,数据的准确性很重要,为了确保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医院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基础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出入库制度

固定资产出入库要单独建账,科室之间转移资产要办调拨手续,固定资产的报废要由相关部门批准和领导签名,固定资产的购入和报废都要及时处理账务。材料物资的购买要有科室申请计划,领出按用途由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并按使用部门归类,便于进行正确的核算。

(2)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及收集整理制度

成本核算的主要任务是为绩效考核提供数据基础,这要求相关数据的准确性,比如水费、电费、维护费、材料消耗、房屋设备折旧等,需要专人负责收集成本核算数据,必要时建立电子文档,作为一个可靠的核算基础。

(3)加强与医院其他有关系统的数据整合

成本核算涉及面广、核算数据庞大、分工精细,若用手工方式分摊计算会很困难,所以医院在原有的HIS系统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全院的网络建设,对物资材料库、临床科室、医技辅助科室、信息室、门诊和住院收费处以及财会经管部门进行计算机联网,保证实现全院成本数据的及时收集、存贮、传输、汇总、分析和共享,推进医院成本核算信息化、科学化和网络化的管理,提高绩效成本核算管理质量和效率。

5.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1)医用耗材的领用是控制重点

首先,对医用耗材领用实行动态定额控制,各临床和辅助科室根据业务量和医用材料消耗量的历史数据制定一个比值,科室领用量的增长根据业务收入增长量定,由药品会计记录在档,使医用耗材领用控制在定额内。其次,对药库和卫生材料库实行限量库存,要求各仓库库存量不得超过一个月的消耗量,在保证药品和卫材正常供应的前提下降低库存成本,减少资金占用。

(2)实行药品公开招标、限量储备

首先,在保证药品正常供应的前提下,减少库存,提高资金周转率。其次,每月初做药品采购计划,药剂科采购人员汇总全院当月需要购买的药品品种和数量,经药事委员会讨论通过,院务会议同意支出后统一采购,减少采购次数,优化资源利用,节约采购成本。再次,对新药品种、临床淘汰品种的增减制定严格的审批程序,保证物美价廉药品在临床的占有率。最后,临床科室规定药品比例,如果当月药品费用高于药品比例,绩效考评给予扣分;如果当月药品费用低于药品比例,绩效考评给予加分,利用药品比例控制临床不合理用药。

(3)严格控制行政部门管理费用增长,降低病种成本的分摊费用,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4)职工福利待遇的增长要与医疗业务量增长挂钩,严防个别科室人员费用超支,加大工资成本。

6.要充分发挥科室主任在绩效考核中的作用

医院各部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科主任不仅要负责下属职工的绩效考核,合理设计绩效考核指标,同时要与院领导进行沟通、反馈考核结果和奖惩等。科主任要激发下属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与职工一起共同完成绩效考核。因此,医院绩效考核中科室主任发挥着重要作用。

7.要准确客观公正地为考核打分

要得出准确客观的打分结果,就必须严格遵照考核指标,认真参照考核过程的记录,及时记好各个指标的分值,准确地累计考核总分,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客观公正地为考核打分是必不可缺少的工作。

8.要扩大考核结果的使用范围

绩效考核的直接目的就是为绩效工资和奖金的发放提供参考数据,除此以外,绩效考核还可以客观公正评价医院职工在本职岗位上的工作能力和效率,通过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职工积极性和潜在能力,增强医院的竞争力,更好地实现医院的管理目标,因此,医院管理者还应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对职工岗位调动、职称评聘、续聘和晋级、培训发展教育、人力储备等范围的参考标准来使用,从而增大绩效考核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五、总结

总之,运用绩效考核实施医院成本核算,采取措施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提高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通过绩效考核,能够调动科室的主观能动性,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促使科室重视支出成本,变“糊涂账”为“明白账”,有利于核算准确。成本核算的管理工作与绩效考核工作,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在市场经济中,公立医院从基本成本核算工作开始,以点带面,提升成本管理水平,规范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使医疗服务过程中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坚持统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实现医院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峰.医院成本核算与分配[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36-56.

[2]王丽梅,王金珠,王晶.浅谈医院成本管理与核算[J].中国医院管理,2003(08):44.

第2篇: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8131

1 引 言

公立医院统一成本核算方法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要求近年来受到各地公立医院主管部门重视,部分地区及部门积极探索尝试打破分散研究的局面,其中典型的有:广州康复、北京、卫生部规划财务司。通过分析不同模式的构建特色及其取得的成效,研究目前广州统一成本核算应用在模式构建上的经验和不足。

2 广州康复模式

21 广州康复模式介绍

康复模式基于广州市级医院财务管理基础相对成熟的现状,要求市级医院以财务会计核算为基础,以核算软件为支撑,实施统一成本核算方案,方案围绕科室成本核算制定并实施。为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的统一性,康复要求所属24家市级医院在采用统一核算方法基础上,统一核算工具,由康复采购统一核算软件,供各公立医院使用,并下发市级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规范方案,指导各公立医院顺利实施核算要求。

统一成本核算应用遵循的原则:第一,合法性原则。计入成本的费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规定。第二,可靠性原则。医院要保证成本核算内容具有真实性、完整性、中立性和可验证性。第三,相关性原则。医院成本核算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要在符合医院内部管理的需要基础上,使相关方面及时了解医院收支情况,并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第四,分期核算原则。成本核算的分期应与会计期间划分一致。第五,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是成本核算基础。第六,按实际成本计价原则。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价值(即取得成本)是医院的各项财产物资成本核算数据基础,一般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第七,收支配比原则。医院在进行成本归集与分摊时,应当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归集、分摊各项成本费用,使各项收入与为取得该项收入的成本费用相配比。第八,一致性原则。医院各个成本核算期间所采用的方法、程序和依据应当与会计期间核算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若确有必要变更,则应在财务报告中详细说明变更的原因及改变方法后对医院财务收支、成本核算数据的影响等情况。第九,重要性原则。医院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对于可能对医院产生重要经济影响的事项及费用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精确;而对次要事项及费用,可以适当简化处理。

方案以科室为对象,对成本中心的划分做了较为明确的定义,规定了成本分摊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1)将公立医院科室划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四类科室为对象归集成本。

临床服务类科室(以下简称临床科室)指包括门诊、住院在内的,能直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并能体现最终医疗结果、完整反映医疗成本的科室。

医疗技术类科室(以下简称医技科室)指为在临床服务类科室就诊的患者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的科室,包括放射科、超声医学科、检验科、血库、手术室、麻醉科、药剂科、实验室、营养科等科室。

医疗辅助类科室(以下简称医辅科室)指服务于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为其提供结算、动力、消毒供应等辅助服务的科室,包括动力、消毒供应、病案管理、门诊挂号收费、住院结算等科室。

行政管理类科室(以下简称管理科室)指除临床服务、医疗技术和医疗辅助科室之外、从事行政后勤业务工作的科室,包括行政、后勤、科教管理等科室。

(2)统一间接成本分摊办法。将各科室直接发生的成本,按成本项目直接追溯计入到该科室或通过计算计入科室;将不能直接归集计入到科室的间接成本,按一定原则和标准分配。不能直接计入到科室的成本本着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及重要性等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进行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科室。科室成本=科室直接成本+科室计算计入成本+一级分摊管理费用+二级分摊医辅成本+三级分摊医技成本。

22 广州康复模式的成效

通过近四年的推进,康复已积累了很多市级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层面的数据,全面掌握市级医院总成本、部门成本、服务单元成本的信息,并对定期产生的成本核算报告进行分析,对加强成本控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规范和统一了所属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改变目前各自分散突击、形式各异的局面。并以统一的医院成本核算为基础,建设能全面反映、分析、控制医院经营活动的财务管理平台,组建集团化的财务管理网络系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好准备。

3 广州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应用模式面对的问题

31 组织机制的问题

首先,方案从设计到结果的应用,缺乏卫生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部门、医保支付方的充分介入,无法令核算结果在政策实施阶段满足各方需求。

其次,康复能够实施的范围仅限市级公立医院,虽然市级公立医院具有较大的代表性,但不利于核算方案在整个广州地区的全面推广,并以此以点带面,提高各级公立医院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将统一财务管理网络进一步扩大,供各级医疗主管部门使用。康复是广州实行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于2005年成立的国有非营利性的事业法人,原市卫生局直属的医疗卫生机构、广州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共24家医疗卫生机构与卫生部门脱离隶属关系,具体办医职能交由广州康复医院发展中心承担。以康复的主体及职责范围来看,其组织实施统一成本核算方案目的以及范围都是有限的。

32 专业支持的问题

成本核算工作的实施与完善离不开专业人员的长期技术支持,康复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并未设置专门的机构或人员支持。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访谈发现,公立医院在核算中遇到问题一般会与统一成本核算软件公司的相关专业支持人员进行沟通。成本核算工作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工作,仅靠软件技术人员的支持不利于成本核算工作的推进。

33 与公立医院统一认识的问题

成本核算方案由主管部门负责设计统一实施,其核算目的与公立医院内部管理需求不同,使得公立医院在成本核算工作上更多的是扮演数据上报的角色。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公立医院对于成本核算的目的尚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出于内部分配需要搞成本核算的想法仍然根深蒂固。二是公立医院缺乏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依据成本核算结果进行内部运营管理的方案。公立医院对于推行并优化成本核算的积极性不高。公立医院对于成本核算方案的态度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应用效果。Janne Jarvinen(2006)研究两所医院实施新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动机,结果表明,其中一所医院管理和临床管理人员为了准确的全部成本定价发起实施ABC成本核算。而另一所医院采取新成本核算方法,因为外部机构的压力和从众效应。它是被迫提高效率,或者它可能试图安抚外部的金融家,采用新的核算方法为了显示拥有足够的金融控制能力。

广州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统一方案得以实施推进,源于主管单位的积极推进,但是如果缺乏在成本核算工作中与公立医院统一认识,不利于核算方案的不断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4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应用模式的建议

41 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组织体系保障

完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必须建立强而有力的组织保障,建立多部门参与和协调机制,统一对成本核算工作的认识,推进成本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为成本核算结果的应用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将成本核算工作覆盖至二级医院,实现多类型公立医院全覆盖的试点模式。

42 建设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专业研究队伍

有必要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研究队伍,长期开展成本数据监测和研究,及时调整方案,形成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相关人员定期交流沟通机制,组织公立医院核算人员培训,加强对核算方案的理解和贯彻,有利于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效率和效果。同时研究人员与公立医院的有效沟通有利于统一公立医院对于成本核算工作的认识,使公立医院主动参与成本核算工作,促使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数据更准确、更具应用价值。研究队伍的形式与范围可以考虑专职与兼职、主管部门与公立医院、专业研究人员和实践操作人员等相结合的办法。

43 构建成本效益评估体系

我国医疗服务管理也应该建立成本效益评估体系为公立医疗保障系统提供适合我国经济水平的医疗服务指南。广州自2009年开展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试点工作后,至今开展成本核算的公立医院有24家,推广核算工作已初有成效,下一阶段应重点针对核算数据构建分析体系,通过分析实现数据整合,并对数据实现资源共享。

另外,医疗服务成本具有特殊性。医院的成本核算不同于企业的成本核算,因为企业可以根据生产过程、行业水平、本企业情况确定目标成本,反过来进行成本控制。医院提供的服务有其特殊性,其服务对象是人,每个病人的情况都千差万别,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病情如何确定合理的成本难度很大。另外,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的水平也各不相同,因为医疗服务行业是一个主观性强、依靠经验积累的行业,即使面对同一个患者,不同医师采取的治疗方法也可能有所不同,治疗过程也存在差异,病人所付出的成本肯定不尽相同,而且判断“合理成本”非常困难。现阶段政府主管部门只有将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横向比较才能根据差异分析原因,从而进行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唐晨新形势下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现代医院管,2012(4):1-2

第3篇: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

医院成本的逻辑划分

为方便分析和推算,本文以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为研究对象,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为提供某医疗服务项目而发生直接贡献或联系的物料和人力耗费,间接成本是指与该项目难以形成直接量化关系的资源投入,主要包括水电燃料、固定资产折旧成本、管理费用、营销费用等,一般以按人头、面积或其他方式进行分摊[1]。

本文主要研究医疗服务项目的直接成本,为方便理解将其划分为理想成本、实际成本和测算成本三大类,其内容和大小关系分别为:理想成本是指按照公立医院所在时点和地点,按照当时最高效率的生产和管理方式提供该医疗服务项目所需的成本,是医院运营所追求的最理想目标,也是监管者最想获得的数据,现实中难以精确测算,一般只能通过大量数据的平均获得一个估计值;实际成本是该公立医院在常态的运营过程中提供某项医疗服务项目的真实消耗成本,是一个波动值,受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和医院成本管理能力影响较大;测算成本是指各利益相关方委托的成本测算小组按照一定的核算方法测算出的成本数值,是现实中可以获得并用于政策制定和评价的数值,受核算者、核算对象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较大。三者的关系为:测算成本>实际成本>理想成本。因为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不是机器人,在现实工作中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或毫无浪费,因此理想成本是三种成本概念中的最小值,也是医院和监管方的理想目标。根据现行的公立医院补偿政策,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测算成本*(1+浮动率)

价格制定部门在获得某项医疗服务项目的测算成本后,考虑到成本测算的不准确性和医务人员的其他付出,为提高医方积极性,应该给予测算成本一个正的浮动率作为项目价格。在后付制下,通过医保基金或者财政专项补偿医方;在预付制下,通过总额预付补偿医方。无论是哪种补偿办法,都以测算成本及价格作为整个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基本单元,其中蕴含了医务人员、管理人员的劳务费用和医院的可变成本和部分固定成本。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医方既是成本数据的提供者,更是成本信息的制造者,当明白了测算成本在医院补偿机制中的作用后,理性的行为是降低实际成本,提高测算成本,这样无论在后付制还是预付制下都能保证自己的收益最大。

医院成本核算的目的

政府部门对测算成本的利用目的是,公立医院是国家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机构,为体现公益性,医院最好能做到“用多少就收多少、能回本就行”,在国有资产保值的前提下医院收益率越接近“0”越好,即公立医院“不挣钱”。在旧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中,浮动率甚至是负值,就导致了医务人员的知识、技术和经验价值没有得到体现,造成医院“政策性”亏损,于是以药品加成政策给医院以弥补亏损的途径[2]。在新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中,政府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于是默认测算成本可以稍高于理想成本并给予一定的正浮动率,符合既定的改革趋势,这个判断从近5年来全国医院检查、检验收入和新服务项目收入占比的大幅增加得到证明。医疗保险部门对测算成本的利用目的是,因为医保补偿=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补偿比例=(测算成本*(1+浮动率))*补偿比例,按照“以收定支、开源节流”的基金管理原则,测算成本越低,浮动率越低,补偿比例越小,补偿额也就越小,基金也就越安全,更符合医保部门的政绩目标。因此医保、物价等部门对医院的理想成本已经到了无比渴求的地步,原因在于:一是制定既能补偿医方又能缓解患者负担的医疗服务项目合理价格;二是有助于实现按病种付费,化解分解收费和套餐收费问题;三是使用年度总预付制,降低医保资金补偿压力,掐断医院的盈利链,使之回归公益性。医院对测算成本的利用目的是,医院业务总收入=患者消费总量*医疗服务项目平均价格=患者消费总量*(测算成本*(1+浮动率)),其中医务人员的工资劳务成本已经打在每项测算成本中,即医院员工收入=f(测算成本);医院发展资金(结余留用总额,奖金)=f(医院业务总收入-实际业务总成本);于是,医院发展资金=f(患者消费总量*(测算成本*(1+浮动率))-实际业务总成本)。在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下,提高患者消费总量,推高测算成本,提高浮动率,通过内部成本控制降低实际总成本,医院获利最大。以上推导说明,医院发展资金、医院员工收入与测算成本都成正比关系,而测算成本主要来自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取决于参与数据测算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总会计师的态度和能力。身为医院一员,与自己以及整个医院为“敌”,成为医院成本核算团队最困难的选择。从经济学角度看,在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下,我们有理由推断测算成本比实际成本大。

医院成本核算的体制性困境

因此,以医院成本核算为手段,改革医院补偿机制、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和薪酬制度,实质是“以技术性手段解决政治性问题”,其推进难度和效果可想而知。1.激励不相容。在现行体制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第一个偏离原因是医院、政府和患者的激励不相容。目前医院的补偿方式仍以按项目付费(Fee-for-Service)为核心,薪酬制度仍以按工作量付费(workloadtopay)为核心[3],患者付费量与医院所得成正比,医保补偿与测算成本成正比,医院人员的收入与测算成本成正比,医方和患方的激励不相容,核算出的成本越高,医院所得越多;医疗保险补偿额和政府补助额与测算成本成正比,医院的财务安全度也就与测算成本成正比,政府和医院激励不相容,核算成本越高,政府花费越多,医院越安全。两种激励不相容共同决定了医院成本核算将被层层推高,以上论述从实行DRGs及总额预付制的西方国家医院逐年要求增加病种补偿额度和升级病种组合的趋势可以获得佐证[4]。切断患者付费、医保补偿、政府资助和医院所得之间的正向联系,是公立医院成本核算需要的第一重纠偏。2.信息不可靠。在现行的治理制度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第二个偏离是医院核心财务信息的不可靠。对监管部门而言,医院内部业务信息系统像一个不甚透明的“黑匣子”。医院测算成本信息只能由医院管理部门提供,在医院方与成本数据需求方激励不相容的前提下,成本信息的提供者有动机也有能力按照他们的意愿生成相关数据。目前有研究设计出了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抓取相关字段,从而自动生成总成本的医院成本核算模型,将来能进一步开发出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对接的成本核算软件,不需要院方手工填写就能自动生成成本信息并上报需求部门[5],但本文预测,当医院管理者明白了医院相关数据字段与总成本之间的联系,明白了医院的测算成本与补助额、劳务费之间的相关关系,调高相关数据以获得发展所需的成本核算值是可以预见、难以察觉的理。使用无利益关联的外部会计机构测算医院成本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院成本信息的可靠性,但其正当性与合法性在现行的公立医院治理制度下将受到既得利益方最大程度的质疑,而且其测算成本花费较大,结果也不一定能获得医院方的接受。3.结果不适用。市场环境的变化与治理制度的改变,都会引起测算成本较严重的失真。目前可以预期的市场变化是社会资本对医疗服务市场份额占有率的上升和分级诊疗可能带来的医疗服务消费的下移,假如以公立医院实现规模经济时的测算成本作为市场份额重新划分后补偿的依据,医院可能会入不敷出;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从完全的行政化向完全的私有化变革时,作为所有者代表的政府其剩余索取权和收益权越来越小,独自面对的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则测算成本就会越来越失真。尽管公立医院的所有权一直保持着国有公立的形象,实际上由于医院管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经营管理者才是医院社会功能的执行人,当经营管理者与政府机构通过增加中间层来实现进一步的分割,成本核算结果与剩余索取收益权的联系更加密切,医疗服务项目测算成本越高,医院经营管理者获得的剩余部分就越真实、越稳定。因此,在市场环境和治理制度尚未最终确定前,公立医院现在的成本核算结果不能作为新政策制定的依据。

医院成本核算的纠偏

要解决激励不相容引起的医院测算成本失真问题,关键是通过激励机制改革使各利益相关方的行为获得一致。必须通过内部薪酬制度与补偿机制改革首先切断公立医院与患者付费之间的直接联系,而代之以服务质量和资源节约为付费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治理制度变革使政府能真正掌握公立医院内部信息,同时大胆授予公立医院经营者完整的剩余收益权,简而言之,使公立医院的成本和收益信息完全公开透明,同时给医院经营者足够的剩余索取权,医院结余越多,医院可留用比例越高,医院有利可图时才能促使医疗服务项目测算成本进一步接近理想成本,也可促使医院加强成本控制管理,使实际成本进一步接近理想成本,使用利益导向解决信息不可靠问题。

作者:农圣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郑万会,,等.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的思路与方法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4):81-83

2陆正洪.我国现行医疗服务价格成本补偿结构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12):63-65

3WinnieYip,WilliamHsiao.HarnessingtheprivatisationofChina'sfragmentedhealth-caredelivery[J].TheLancet,2014(384):805-818

第4篇: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财务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245

1全成本核算的定x

全成本核算与一般的核算不同,不是一种静态的核算体系,而是一种动态的核算。从不同角度,对各种成本进行考察,实行全方位的成本核算。对于公立医院来说,不仅仅从医药批发企业、医院各部门,还要从患者角度来看待成本,并分析哪一些成本是可控的,哪一些成本是不可控的,从而降低可控成本,实现降低总体成本的目标。全成本核算是一个成本核算的新的手算,如何更好地运用全成本核算是值得公立医院思考的问题。

2时代背景

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药品加成政策被取消,这意味着公立医院在销售药品过程中获得巨额利润的愿望落空,这也让医院对药品的依赖大大减少,那么如何在没有药品依赖的情况下还能实现医院的有序发展呢?将全核算成本管理引入公立医院内部的核算管理体系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核算体系来解决这一困扰。把全成本核算体系引入到核算体系中已经成为时代的大势所趋。

3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必要性

31有利于实现责任的细化

由于全成本核算是依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进行责任分配的。因此,全成本核算有利于实现医院内部责任的细化,分工明确。把责任划分到各个部门,减少出现责任相互推诿的不良现象,各司其职。各部门工作有序进行。

32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

通过划分责任,把成本核算与个人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积极投入工作中去。这样既发挥了员工的积极性,又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

33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引入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作为医院的发展虽说是以“治病救人”为最终目的,但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也是它的目标,所以说这一点对于公立医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治病救人”的根本理念与“追求经济”的目标又是相辅相成的。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反过来患者也会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把“理念与行动”贯穿到公立医院发展的过程中去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4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面临的现状

41成本管理意识弱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的国企,资金的使用由国家进行拨款,这就导致医院对于成本管理不重视。在资金的使用方面不计成本,也不注重投入与产出比,这样就导致了一些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这一切都与医院的领导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到位有关。

42经济责任制度不健全,员工积极性低

成本管理是需要医院内部的每一个员工的共同努力,只有每一人都有成本意识,并付诸实践才能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在责任的划分上不明确,领导的权力过于集中,承担的责任就应该相应地增大。由于没有相应的责任制度来约束员工,很难把成本管理纳入自己的工作范畴,而且即使是纳入了他们工作的范围之内,没有把成本管理的业绩与利益挂钩,也就很难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整个成本管理就显得很被动,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会导致成本管理很难完成向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转变。

43公立医院医疗成本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医院是由不同科室共同组成的,它们分别针对不同的病症做出不同的医疗诊断,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医疗成本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科室面对的患者是不同的,它们的治疗方案和对策都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在同一个科室,它们面对的患者不同也会制订出不同的治疗方案。这些都是医疗成本核算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在。

44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首先是意识方面,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缺乏成本核算的意识,对成本全核算的重要性意识不到位。其次是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成本全核算是一个需要过强的专业技能才可以完成的,还应该要有成本管理的理论知识。更何况是公立医院的全成本核算,由于医院自身的性质,其成本核算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挑战。由于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和能力都相对欠缺,从而导致全成本核算的效率大大降低,难以发挥全成本核算对公立医院的积极作用。

45缺乏监督机制

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的工作处于一种“无人监管”的状态,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成本核算进行制约和监管,加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业务能力不强,成本核算的数据并不透明公开,很难达到通过全成本核算来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目标。

5加强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对策

51把医院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管理结合在一起

很多时候医院更加重视预算管理而忽视了成本核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预算管理可以通过事先的预算,估计要花多少钱,应该花哪些钱。但是只有预算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在重视预算管理的同时还要注重成本核算管理,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52细分责任,制定经济责任制度

医院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医院必须细分核算成本的责任,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制度。把成本核算的责任划分到各个科室,这样既可以划分责任,还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了成本全核算的效率,而且有助于追责和进行奖励;通过把成本核算绩效与个人效益挂钩,建立奖惩制度,不断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53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成本核算工作人员应当提高业务能力和理论知识能力,开展培训学习,培养理论知识能力;通过技能操作培养业务能力。另外是加大经费投入,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以高素质人才带动低素质的工作人员,不断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知识能力。

54改进成本核算的管理手段

以往的成本核算的管理手段是通过手工进行,但是对于全成本核算的要求较高、医疗成本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传统的手工成本核算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其要求了。在新媒体时代的带动下,全成本核算也开始由手工核算向网络核算转变。网络时代给全成本核算带来了很多便利,通过对各个部室的成本核算进行汇总,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核算。这样既可以提高信息的准确度,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55建立监督机制

成本核算的相关工作毕竟是和资金打交道,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这就需要加强对成本核算的监督,保证成本核算的相关数据透明、公开,真正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

第5篇: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

作为成本管理的基础,成本核算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中被明确了具体的对象和分类,也设定了不同的核算层次,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使管理水平和管理要求不同的医院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推进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科学与否决定了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否真实、准确,以及医疗价格、财政补贴的确定是否合理,也是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方式是否完善一项重要依据。成本是衡量医院管理质量和决策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通过开展成本核算,制定有效的成本考核指标,可以控制医院的各项成本开支,提高医院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在成本核算所提供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并根据医院各科室的不同特点确定相应的薪酬标准和工资绩效分配办法。

二、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对医院成本核算缺乏正确认识尽管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对医院的成本核算做出了明确而清晰的定位,但是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仅局限在对各项成本数据的归集和整理上,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具有滞后性,无法发挥成本信息在医院经济决策、服务定价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仅仅是为了核算而核算。一些医院的成本信息仅被用于其科室的绩效考核和奖金分配,导致了成本核算是为了绩效考核而开展的误解。对成本核算的这两种错误认知使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也无助于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降低医疗成本。从宏观角度来讲,并不能有效解决医疗服务定价偏高,医疗费用不合理等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成本核算存在重制度、轻落实的情况新《医院财务制度》开始执行后,各医院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这些成本管理制度大多并没有得到真正贯彻执行。对于各科室的成本归集,必须按照规定的要求和程序进行报送,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支出分配到相应的科室,构成各科室的成本。但在实际执行中因为各医院的成本报送机构并不健全,甚至还存在财务人员在月末到各科室催收的现象。根据制度要求,医院需要定期对成本进行分析,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都没有深入开展,更谈不上成本分析了。

(三)医院管理者欠缺成本控制意识目前医院的管理者大多数为医学方面的专家,但在医院成本管理方面却做得并不好,没有重视成本核算在医院运营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在发生的成本与成本责任之间没有形成必然的联系,不利于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展开,直接阻碍了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的进行。

三、新财务制度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完善措施

(一)树立职工成本管理意识,对成本核算目标有正确认识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完善首先必须对成本核算的目标予以明确,并规定成本信息的具体用途。从公立医院的自身的角度来看,其开展成本核算的目标主要是为医院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并对医疗资源的消耗情况进行监控,对成本项目的正常成本和非正常成本进行区分,达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医疗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最终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开展成本核算最主要的是掌握每个科室的资源消耗情况,控制不合理开支,因此这项工作就需要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共同配合以及全体职工的共同参与。医院要在职工中树立成本效益理念和成本观念,通过适当的激励政策,使员工在工作中自觉的降低资源消耗,节省成本。

(二)做好宣传工作,健全医院成本核算的组织架构在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医院之间也展开了日益激烈的竞争,依靠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口碑吸引患者,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对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以及在该制度实际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向职工进行讲解。健全和完善成本核算组织结构,对医院各科室发生的成本合理分配并进行深入分析,使新《医院财务制度》不仅仅停留制度层面,得到真正落实。

(三)注重对医院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成本管理部分较为前沿,不容易掌握,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实物以及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对其中的内容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并在实践中正确的运用。首先,医务人员在工作当中需要增强其自身的成本意识,这样既有助于医院开展成本核算也有助于医院进行成本控制。其次,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的一部分,掌握新的制定要求、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都有助于医院人员更好的掌握成本核算。

(四)完善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制度建设此外医院还要规范成本信息的采集制度并设立规范的流程,利用ERP系统统计成本各要素的信息,如职工精力消耗、时间消耗、检查诊断例数等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总结医院所消耗的作业资源,定期绘制详细的成本报表,以准确反映出医院各科室的成本消耗与收入对比情况,揭示医院成本的变化状态,切实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的效率。部分医院会计中心的核算员工的资历都较老,因此明确规范的信息系统操作管理制度及流程有助于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的目标更好的实现,信息数据的录入、调用、平台系统的维护、各岗位职责权限设置等程序在系统操作管理制度中都应该予以全面考虑。

四、结束语

第6篇: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 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 对策

公立医院是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认为成本核算仅仅是对医院各项数据的汇总归集而已,因此在成本核算及管理上并未受到足够重视。随着医改的深入,公立医院在运营模式上发生了重大改变:政府倡导医院盈亏自负,补助金额逐渐减少;鼓励更多的民营医院进入市场经营,公立医院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医院必须要重视成本核算,强化成本管理,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支出,优化医院资源配置,提高竞争力,在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使公立医院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一、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成本核算指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公立医院进行成本分析管理的基础,还是医院管理者进行参考决策的重要依据。此外,成本核算还为医院制定医疗服务价格,为职工进行绩效考核评定提供帮助。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成本管理是相关决策者在掌握了全面真实准确的成本数据以及相关成本问题的前提下做出相对应决策的管理途径。其目的在于强化医务人员成本意识,降低不必要的医疗开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增强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之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相互补充,相互影响。成本核算是基础,为成本管理提供依据;成本管理是手段,为成本核算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两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医院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利润,做出科学决策,为医院财务控制监督把关。

二、公立医院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管理为医院进行重大决策及改革提供了重要保障,它既是医院成本控制的核心,又是平衡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杆秤,因此成本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但不可否认,成本管理在当前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管理上的漏洞时有发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能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决策智能

医院成本管理应具有计划,核算,分析,控制,决策等多方面的职能,但当前大多数医院仅仅停留在核算分析这个阶段上,未能充分发挥决策的管理职能。主要原因还是受传统的管理模式影响,管理层更加重视医院在医疗业务上的工作,忽视了财务工作的管理。认为成本管理就是数据的简单计算,汇总,无关医院发展大局,由财务人员负责即可。因此当需要管理者作出成本管理决策时,由于准备不充分,错失改革良机,给医院造成重大损失。归其原因,还是管理观念没有与时俱进,成本管理的控制力度不足,未能意识到成本管理决策在医院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二)成本审核监督管理机制疏于形式

医院资金使用的审核机制本是一种有效的资金监管办法,起到控制不必要的资金使用,减少浪费,控制成本费用的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医院在监督上不能严格执行,审核监管没有到位。例如,行政部门购买电脑用于办公,普通机型足够满足工作需要,如果购置高档机型,虽然同样用于办公但价格明显高于普通机型,如果监管部门没有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审查,就会导致医院成本支出加大,造成浪费。可见,审核人员成本管理监督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是审核监督工作未能有效开展的直接原因。

(三)成本核算工作涉及众多科室,加大了工作难度

虽然各科室病房的电脑已经普及,但由于各部门的软件系统不统一,相关数据难以共享。因此现阶段核算人员仍采用电脑生成与手工输入将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汇总与统计。以本院为例,月末成本核算人员要协同信息中心,统计科,物资科,药房等部门汇总录入全员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及固定资产折旧额,物资领用金额,药品成本以及其它各项成本项目。这些数据几乎全部手工输入,增加了工作量。如果数据输入不准确就会造成成本核算与实际成本的误差,影响核算分析,使管理决策发生偏差。

(四)职工绩效考核体系中没有考虑成本物资耗用量,职工节约意识不强

目前,各公立医院在对医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时主要的参考指标仍然是临床类科室的创收额,创造收入越多的部门其奖励性工资越多。像行政和医疗辅助这些非临床诊治部门的奖金发放基本没有任何指标评定,几乎是全额支付。这种绩效考核制度的缺陷是忽略了成本耗费这一指标因素,致使职工节约意识弱化,浪费严重。比如各科室领用物资时不按需领用,随意增加领用数量,物资品种,使医疗物资和资产大量侵占,从而增加了医院成本开支,降低了经济效益。由于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及员工缺乏自我约束力,只顾个人利益,导致了医院的经济损失。

三、优化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对策

第7篇: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

关键词:新医改 公立医院 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096-03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全面实施,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药品价格的全面放开、三级医院药品零差价的实施、医用卫生材料的双控收费、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价格的调整,政府补偿不到位,以及各种政策性增资与社会保障费等刚性支出的增加等,这些因素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2}。

财政部、卫生部下发并已于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的新《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明确提出:“加强经济管理,强化成本核算,实施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应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3}{4}。

在新的医改形势下,医院成本管控压力加大,如何做好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达到实现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工作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竞争力的目的,笔者认为,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促使医院走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性发展之路是每个医院的当务之急{5}。

一、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现状与问题

1.成本核算机制不够完善。由于财政部、卫生部于1998年11月印发的《医院财务制度》,忽视了医院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复杂性,以及其核算方法、内容、性质、规定与各级医疗机构实际的财务制度存在不一致性,因此,大多数医院开展的成本核算随意性大,科学化、规范化程度欠缺。在某种程度上,一些医院实施的成本核算工作仅限于科室成本核算,只为医院内部奖金核算提供依据,成为调节各科室奖金的杠杆,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成本核算{6},导致成本核算数据不能真实全面反映医院的成本,无法为医院推行全成本核算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2.成本核算方法单一。由于绝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仅仅停留在医院内部科室绩效分配上,或以医院增收节支为目标,所以,大多数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只对科室收支、工作量进行了核算,而未以医院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病种、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进行系统核算,加上成本核算资料的不完善、不规范,也就不能为物价部门制定相关收费标准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7}。

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对无形资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忽略,有限的卫生资源在区域内没有得到合理地利用等因素,使物价部门依据现有数据而制定的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单病种限价等与医疗服务价值严重背离。2012年根据制度要求,大部分医院均实行了成本核算,但核算进展程度不一,就拿江苏省淮安市来说也是各医院参差不齐。

3.医院信息化程度不高。医院的成本核算项目多、过程繁杂,仅靠手工是不可能完成的,有效的成本管理必须通过完善、高效的信息系统支撑才能准确快速地完成,但目前市场上能真正满足新的《医院财务制度》核算要求的软件甚少,再加上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不配套,信息资料传递方式落后,有些数据处理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所以大多数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对所需数据也只能从财务报表、会计凭证、账簿中间接获取,直接影响了医院成本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

新《医院财务制度》指出:“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成本核算可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一般应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

1.在新的医改形势下,医院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系统性和长期性。为此,笔者对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如何做好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医院成本核算组织架构。医院成本核算涉及到医院各个科室及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为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应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总会计师或主管经济工作的副院长为副组长的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财务、信息、人事、后勤、设备物资、统计、医务、护理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医院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医院财务部门设成本管理工作办公室,其办公室作为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医院财务部门应根据医院自身规模和业务量的大小,在本部门设立成本核算工作岗位,其工作岗位的专职成本会计不得少于2名。医院各科室需确定兼职成本核算员;其他职能部门还需确定成本核算专管员,从而形成从上而下的、全员参与的成本核算工作组织与管理架构。

(2)加强对各类人员的成本核算培训工作。医院应对管理人员进行成本核算知识的培训;对财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兼职核算员进行成本核算的业务知识培训;对全院职工进行成本核算理念、成本核算管理方法的培训;对软件操作人员进行成本核算专业技术培训。

(3)合理划分成本核算单元。为了满足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的需要,医院应将成本核算单元细分到最末级。同时,医院应对所有在岗员工,并充分考虑一人多岗的情况,按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成本核算方式和规定,设置工作人员,为人力成本的合理分摊提供可靠依据。对在同一期间内服务于多个核算单元的、多重角色管理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根据其实际出勤情况将其人员经费分摊到相应的核算单元。

(4)认真核查资产,梳理收费项目。医院应对所有收费项目进行认真梳理,按照国家物价部门规定的物价代码、收费项目进行规范处理,以确保项目成本核算对象的准确;同时,为了实现医院内部基础数据的传递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对所有成本核算要素进行统一编码。资产的清查是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基础,医院应在全面清查资产的基础上,借助固定资产网络管理平台,确定所有资产在每个核算单元的占有量,为固定资产折旧的精确分摊,提供真实的、可靠的数据资料。

(5)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医院要实现信息系统、会计核算软件、成本核算软件等系统的无缝连接,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为此,医院应在启用满足新制度要求的成本核算软件的基础上,实现成本核算、绩效薪酬管理、经济运行分析、成本预算与管理信息化。所有与成本有关的数据,只要在HIS系统、物料(含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人事考勤系统和会计核算等系统中录入一次,就能为后续系统所调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各系统的无缝连接。

2.完善成本管理机制,优化成本控制。

(1)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系统。医院对成本管理应充分利用专业成本核算平台,全面核算医院、科室、项目、病种成本,编制成本报表。同时,医院还应结合成本核算的结果,开展较全面的成本分析,即通过事前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制定成本核算计划或目标;事中对成本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做出成本差异的调整和控制;事后在成本管理时,将有关指标与绩效挂钩,实现对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的连续跟踪与全程控制,达到成本最优化、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严格控制可变成本,实行物资招标采购。医院应对卫生材料、办公用品、水、电、气等科室可控成本实行定额管理,对超定额部分应分析原因或直接与绩效挂钩。医院的药品、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价格直接关系到医疗成本的高低。因此,医院对制定物资采购计划、购货、保管等不相容的岗位进行分离,并对采购物资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以达到控制医疗成本的目的。同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以及降低物资储备成本,医院对物资可采取零库存管理模式。

(3)制定预算控制标准,建立有效的激励奖罚机制。医院应制定科学、合理地费用开支标准,严格费用审批权限,做到每笔支出有章可循,也便于对费用支出的情况进行审核和控制。医院应充分利用成本核算与管理信息平台,在建立有效的全成本控制激励奖罚机制的前提下,按月、按季、按年对医院、各科室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管和控制,确保预算执行率到位,实现充分调动每位职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控制为主动节约的效果。

(4)实行全成本核算,完善成本核算机制。医院应明确区分医院内部不同的责任主体,并根据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成本进行分类,以确定核算单位,其核算单位包括行政职能部门、医技科室、直接医疗类门诊科室。医院通过成本管理建立最基础的单元,从源头控制费用,使全员成本意识普遍得到加强。

医院树立全员成本核算的理念,使医院实现低耗、优质、高效的管理成为可能。另外,医院完成成本考核工作需要职能部门的共同协作配合,以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成本分摊的方法;利用成本报表分析,评价医院的经营状况及科室运营情况,有效的控制成本,以实现增收节支。医院要实现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科室(绩效)考核、信息系统等技术平台的数据共享,医院就必须组织财务、信息部门联合软件开发公司,以实现各子系统间的连接,从而细化和明确成本核算单元以及完成费用分摊工作。

(5)建立完善成本核算的组织与管理体系。医院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与管理体系,就必须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合理搭建组织架构。医院应建立成本核算领导小组并形成以财务科为核心的成本核算工作体系,内设相应的成本会计岗位,以充分发挥会计核算、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信息技术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

合理划分核算单元。医院要想满足其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等核算的需求,就应按照成本核算的规定,细分医院成本核算单元,其中包括直接医疗、医疗技术、药品供应、医疗辅助等管理服务部门,并按内部管理要求组成绩效考核单元。

合理确定人力资源角色。医院应将其发放经费开支的员工,纳人成本核算体系。所有在岗人员根据一人多岗情况进行划分,为人力成本的合理分摊提供基础。同时,医院还应完善人事部门网上考勤系统,合理确定人力资源角色。

梳理收费项目。医院应确定项目成本核算对象,按照国家物价代码对项目进行净化和规范处理,凡有收费项目的医疗服务皆确定为项目成本核算对象。另外,成本核算对象还应包括医用收费材料(专属卫生、材料)、药品等。

规范成本核算要素的编码工作。医院要实现内部基础数据的传递与信息资源的共享,医院应对所有成本核算单元、全员职工、收入细目、服务计量指标等进行统一编码,并按国家标准、省级标准、院级标准的等级进行编码。如疾病ICD码执行国际编码ICD-10.0标准,医疗收费项目编码执行省医疗服务项目编码规则,会计核算的明细科目代码执行淮安市会计核算科目编码原则。

合理设计核算方案。在完成以上几项工作的基础上,医院应以会计原理为基实,结合新医院财务制度和江苏省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要求,对成本核算体系、成本分配政策、收入归属原则予以确定。

规范基础数据的采集。基础数据的采集直接关系到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因此,我们应做好核算工作表格的定义、原始收支数据及计量信息、业务量等数据的采集,通过与HIS系统、疾病ICD码、会计核算软件系统接口,实现数据采集的统一、准确与高效。

(6)开展有效的经营运行分析,为绩效考评、预算控制、物价部门制定收费标准、各级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医院应对科室(诊疗组)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药品成本、物料成本进行全面核算,并在实现院、科、项目预算控制管理的基础上,利用成本核算与管理信息平台为院领导、科主任、诊疗组长分别开设院长视窗、院科两级损益、保本、构成、差异、趋势分析等经营运行分析,满足医院精细化管理和合理控制成本的需求。

总之,在新的医改形势下,成本核算和管控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医院只有加强成本管理,积极开展单病种、项目成本分析,开展院、科、诊疗组经营运行情况的系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才能使医院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1}张慧君,李卉,张平.医改背景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2):85-86

{2}孙丽江.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控制措施[J].管理观察,2013(34):78,80

{3}苏悦.浅谈医院成本核算管理[J].商情,2014(2):222-223

{4}余磊.浅谈新形势下的医院物价管理工作[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4):59-60

{5}肖琦.医院财务制度现状与前景探析[J].当代经济,2011,23(7):62-63

{6}陶茂萍,刘艳秋.规范医院成本核算软件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6):15-16

{7}韩缓生.对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的认识[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3):76-77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淮安 223002)

第8篇: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 全成本核算 财务制度

目前,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在核算数据信息收集、整理、核算手段应用等方面的基础都比较薄弱,大多数医院开展的成本核算既不完全也不准确,造成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不规范,医院成本控制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中明确要求“加强经济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这从客观上要求公立医院进一步做好全成本核算工作, 降低医疗成本,促进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公立医院的全成本核算体系

1.1 选择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公立医院是建立科学化成本管理体系的基础。当前要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确定成本核算单元,在实行科室成本核算之前,要根据成本核算管理的需要,确定各收益责任和成本责任的单元。二是划分各项成本支出的界限。公立医院支出有的可计入成本,有的则不可计入成本。三是实行分期核算的原则。分期核算是指对各会计期间的医疗服务消耗进行计算,以对各期的消耗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不合理消耗的原因,

1.2 建立全成本核算体系

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体系主要指对服务项目、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的全成本核算。公立医院的全成本核算工作应该实行三级成本核算模式:一级核算是以医院为核算对象,核算医院的总成本,反映医院总的业务收支情况和经济管理水平。根据新《医院会计制度》关于支出项目的规定,将医疗服务总成本分为人员经费、耗用的药品及卫生材料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费用。二级核算是以科室为核算对象,通过核算得出科室总成本,首先,将医院科室划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等。其次,进行科室成本计算。一般来说,对于人员工资、材料费等直接成本可直接计入,其他类别的间接成本则利用分摊系数分摊到科室医疗成本中。三级成本核算是以医疗服务项目和病种为核算对象,科学地归集和分配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将临床科室归集的费用按照人员劳务费用、操作时间和直接材料等标准分配到科室医疗服务成本项目中,再分别计算出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

2.树立成本控制理念,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公立医院成本控制是指使用一定的方法对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形成医疗服务成本的一切耗费,进行科学严格的计算、控制和监督,实现全面降低成本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公立医院应根据不同医疗服务项目的消耗,将成本控制工作重点由领导层转向每个员工,使成本支出由事后控制转向事前控制,使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流程更加规范。

2.1 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开展医疗成本的事前控制

目标成本的控制是从投入到产出的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因此,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必须让公立医院的员工参与管理,把成本确定的目标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要建立目标成本管理组织体系,并根据成本管理指标,结合工作量和相应的固定费用、变动费用等情况,将指标落实到人,并定期考核目标成本完成情况,根据目标成本完成情况采取具体奖罚措施。

2.2 贯彻落实好成本控制的各项措施

成本控制措施能否认真贯彻落实,是成本控制目标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许多非常好的成本控制措施与方法,由于贯彻落实不到位,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成本控制措施的贯彻执行一是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二是需要全员认同与全员参与。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另一方面,要根据公立医院管理要求,按归口管理的原则将成本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有关职能科室。有关职能管理科室再按照费用发生地点进行分解,进一步落实到下一级责任科室直至责任个人,构建一个全员参与的全成本控制体系。

2.3 做好公立医院成本形成过程中的控制,严格控制医疗成本的不合理增长

通过对医疗服务成本的形成进行控制和分析,以保证公立医院制定的成本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当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2.3.1 人员劳务消耗的控制。对于人员劳务消耗要以定员定额工作作为控制标准。合理安排人员,控制人员劳务费的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2.3.2 材料消耗的控制。对医疗服务活动中消耗的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等材料消耗要以定额成本作为控制成本标准,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推行定额管理,健全材料采购、出入库、回收等方面的制度。

2.3.3能源消耗的控制。对于水、电和燃料等能源采取定量消耗制度,对超量消耗的要查明原因,制订措施,切实降低各项能源消耗。

3.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和控制实现信息化

由于医疗服务涉及面广且复杂多样,其专业分工十分精细,各学科和保障部门之间联系密切且复杂,加之我国医疗服务又是按服务项目计费,使得医疗全成本核算的各种数据庞大繁杂,如果使用手工方式分摊计算十分不易。因此,有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尽快研究开发适合不同等级医院特点的全成本核算软件系统,为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提供支持和保障。公立医院应根据各自的情况,尽可能的实行全成本核算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使全成本核算信息做到及时、准确、简便、可靠,以提高全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为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公立医院要走内涵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就必须进一步开展和强化全成本核算工作,并努力控制和降低各项成本消耗,以尽快达到以较低廉的耗费向社会提供较好的卫生服务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目标。

参考文献:

1.赛岳.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与发展的思考.卫生经济研究(J),2009,(8):55—56.

2.谢娟,何钦成,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6)73-75

第9篇: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

随着医院会计制度、财务制度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化,从观念到内容,从职能到方法都将进行大的变革。全成本核算制度应运而生,它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制度,将医院人工消耗、物资消耗、管理费用消耗及其他消耗等全部成本项目进行会计归集,进而确定科学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工资成本比例和管理费用标准的新型成本核算办法。它不仅有利于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并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还弥补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各项管理内容孤立存在,只能用于发放奖金的作用局限性。

1 全成本核算的涵盖内容及核算方法

全成本核算的核算对象主要包括七大类:①劳务费:包括职工的工资收入、奖金及各种福利、补贴;②公务费:包括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公杂费等;③卫生业务费:维护医院正常业务所消耗的费用,包括水、电、煤、油及设备维护费等;④卫生材料费:包括化学及生物制剂、敷料、感光材料等;⑤低值易耗品损耗费;⑥固定资产折旧及大修理基金提成:包括房屋、设备、家具、被服等各种固定资产;⑦其他费用。

目前,已经有多家医院制订了较为切实有效的全成本核算措施,其中最普遍最基础的方法是把需要核算的成本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通过划分核算科室、费用归集对一定时期内的实际劳务消耗进行成本测算。直接费用指医院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可以直接计入医疗支出的费用,如医疗科室开支的劳务费、药品材料费、业务费等费用;间接费用,指不能直接计入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的管理费用,如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产生的公务费、无形资产摊销、银行手续费等支出,应按一定标准分摊,计入各个有关的医疗项目成本之中。

2 全成本核算的工作任务

(1)成本归集所依据的标准是成本核算的重点,不同的核算标准最终将导致不同的核算结果,因此如何制定公平合理的归集标准,对于有效地发挥全成本核算的职能、调动医院各个科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避免浪费非常重要。

(2)正确解决成本控制与医疗服务质量间的关系,全成本核算的目的是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是医院长期的工作核心,在解决成本控制问题时,不能以服务质量的下降为代价。

(3)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有效地调动职工积极性,将医院的效益与职工个人的效益相结合,有利于全医院对于全成本核算制度的配合开展。定量、定额控制医院对于水、电、医用材料等一般可变动成本的消耗,提高职工的节约意识。

(4)根据全成本核算的数据,建立“资源配置指标”“资金运营指标”“收入、成本、受益及结构指标”“社会评价指标”等指标,对医院经营能力、人力和物力资源、受益和发展能力等指标进行分析,促进医院优化管理。

3 全成本核算的预期效果

3.1 培养节约意识,提高医院效益

医院全成本核算制度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它的建立和实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计算和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院的投资并增加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收益。因此,作为控制和降低医院成本的有效手段,全成本核算将成为提高医院收益、培养节约意识的重要措施。

3.2 减少患者负担,提高服务质量

科室将在成本意识的引导下,以确保对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为前提,并且本着为患者负责的态度,为患者设计合理的检查及用药标准,这些针对性的治疗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在医院所接受服务的质量,同时,还提高了医生的责任心和专业知识水平。

3.3 降低医院成本预算,提高经济效益

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制度,是紧紧跟随医院工作重点中的“以成本核算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方式”的要求,这种制度可以及时提供财务信息资料,使医院领导及时了解医院的经济状态、运营情况,因此有利于医院根据自身状态及社会需求变化改变服务结构,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开销,诱导干部职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达到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医院医嘱医风建设,提高社会效益的目的。

3.4 增加医院和个人的风险意识

全成本核算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医院重大项目资金的投入。在立项前对于项目进行严格的成本分析和预测,可以帮助医院了解该投资的价值及风险程度,避免了医院的盲目投资,降低了医院的损失,促进医院科学、有条理地规划发展。

4 完善全成本核算,加强财务监管,实行“阳光财务”

4.1 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实行科学管理

我国现阶段的医院信息管理HIS系统还不够完善,导致医院运营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最终不得不使用人工采集的方法来进行全成本核算的数据采集。人为因素将无法避免地影响了全成本核算的数据准确性;另外,还可能出现与财务核算软件不兼容的问题,导致成本核算与财务核算无法协调,因此数据共享出现问题,工作量自然而然地就增加了。因此应建立完善的HIS系统,建立包含成本核算管理功能的模块,对临床医疗科室、行政后勤等各个财务核算管理部门进行计算机联网统一管理,实现医院全成本数据的及时收集、存贮、传输、汇总、分析和共享,最终达到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科学化的管理,提高核算效率和准确性。

4.2 恰当运用激励制度,提高干部职工参与意识

目前我国医院大部分员工对全成本核算的概念意识薄弱,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员工对于上级下达的全成本核算的实施仍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地参与其中;同时,大多数医院没有设立专门的全成本核算部门,而是由财务部分代劳,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导致实际情况与预期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从两方面入手解决这一问题:①应提高医院领导阶级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引进专门人才,完善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使其早日步入正轨;②广泛宣传全成本核算对于医院、个人甚至整个社会的好处,同时建立与工作业绩相对应的薪酬制度,鼓励医院职工积极配合、协助全成本核算的运行。

4.3 加强全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提高全成本核算数据准确度

全成本核算的正确计算,依赖于准确的记录数据,因此应通过多种方式,尤其是对间接费用的记录,来确保收集到数据的准确性。①建立健全各种原始数据记录及收集整理制度。包含一切和医疗成本相关的项目,大到房屋资产的占用费用,小到水电费,机器零件的维修使用费用,都应有所记录;②派专人指定负责收集整理,并按规定时间划分总结,及时准确地计算出医疗成本;③加强医院对于共有物资的出入库管理,严格出入库手续,对每一批物资的去向都有所了解,对各种物资的使用进行宏观把握。

4.4 控制医院管理费用,减少不必要开支

医院成本中,有一部分是来自公务费、交通费、业务招待费等,这些均属于可控成本,应严格控制,减少医疗成本中不必要、不合理开支。这就要求建立和完善管理费用的各类支出标准和审批制度,各科室应做到开支预算定额,定期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费用超支原因,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增长,合理进行成本核算。医院各科室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引进更好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并找到针对不同科室的独特方式。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