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博物馆工作总结范文

博物馆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博物馆工作总结

第1篇:博物馆工作总结范文

一、主要工作内容

1、参加支部党小组学习活动。学习二零二一年新年贺词、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2、参加事业单位新招聘人员岗前培训,完成各项学习研讨任务。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及时理清思路,转换角色。参与小组研讨,及时完成考核鉴定。

3、完成岗位职责内容交接工作。接手博物馆官方网站后台信息工作,涉及资讯、公告、在线预约服务、陈展、珍品等板块;接手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信息推送、服务功能和小程序工作;负责2021年阅览室图书、期刊杂志分类、整理等图书资料信息化相关工作。

二、工作心得

1、熟悉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要求做好网站和文化展示信息平台相关功课,将工作方法尽快熟悉掌握。

2、数字信息部日常工作、项目的开展进度取决于团队合作精神,也需要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只有整体团队密切合作,才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第2篇:博物馆工作总结范文

想想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是一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和很多同事一样,第一次走进还未完工但气势恢宏的博物馆,参加了层层残酷的面试、笔试。最后,我非常幸运的和很多同事一起参加了在郫县鹿野苑举行的讲解员培训活动,这一次培训令我受益匪浅。在远离尘嚣、空气清新的优雅环境当中,我站在讲台上完成了自己生平第一次讲解……虽然培训是辛苦的。但从那一刻起,我仿佛能够感受到“讲解员”这个职业与我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尽管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从事这样的一个职业。当然,它给与我的是淡泊、博学和平静的生活。

**年3月,我正式在博物工作了!身体力行的参与到昼夜奋战180天,我感觉到作为博物馆的一员要具备的素质:家园意识。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彼此关心,彼此照顾。我也学会了感激,感谢博物馆的领导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在大学还没毕业就拥有了这样一份高尚的职业,让我在工作的同时,能够汲取更多的知识。自从5月9号,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后,我接待过省委统战部部长、美国国会议员一行、国务院参事室等等,从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到步履蹒跚的长者……观众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我们也学会了慢慢的调。自己的讲解方式,讲解内容,渐渐的掌握了应人施讲的讲解技巧。

作为宣教部当中的一员,我也积极投身到各项社会教育活动中,真正的让博物馆成为广大市民的大课堂。其中我参与并主持了龙江路小学、草堂小学暑期博物馆夏令营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并被华西都市报、成都电视台的报道……同时,在暑期我也参与主办了“四川博物院第一届小小讲解员”的选拔和培训。作为培训志愿者培训老师,面对可爱的孩子们我倾其所有把自己所知的讲解技巧、文物知识教给孩子们,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千年的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目前,我已经培养出能够独立讲解展厅的小小讲解员十余名,他们作为志愿者已累计为博物馆志愿讲解130余小时。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二届小小讲解员选拔的活动当中,参与选拔的人数达到了109人,与上次参选的30多人人数翻了三倍。

第3篇:博物馆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标准化;建设

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新馆是文登区委区政府投资近2亿元重金打造的文化惠民工程,于2008年7月破土动工,2011年10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系地志类综合性博物馆,共有十一个展厅,面积8000多平方米。新馆优越的环境、增多的观众流量、外界的好评如潮并没有让博物馆满足现状、固步不前,而是顺应新时代新形势进行革故鼎新,将服务标准化作为贯穿日常工作的准绳,按照服务标准化的相关标准,对工作人员实行高标准、严管理,有效地提升了服务质量。

1 加强博物馆服务,标准化建设成为必要

为推动博物馆服务品牌建设,推进服务标准化管理,2012年8月,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成立服务标准化小组、标准化管理办公室,由分管副馆长任组长,搜集本行业标准体系的相关资料,开展服务标准化的准备工作。

通过多次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布置标准化创建的具体工作和要求,对全体职工进行标准化基础培训,提高职工的服务标准化意识,树立服务标准化理念。根据博物馆的服务项目、服务流程、监管流程、保障体系等实际工作需求,设计标准体系框架结构,确定编制服务标准目录,向全体工作人员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编制标准体系表并试运行,对标准体系的适用性、有效性及标准体系做初步梳理汇总,l现问题,记录问题,并采取具体的纠正措施,不断总结,改进、完善服务标准体系。

2 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化实施方案

文登区博物馆本着“符合实际、方便简洁、科学严谨、易于操作”的原则,对原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认真全面的梳理。通过召开标准化建设动员大会、培训会议、调度会、研讨会、实施推进会、征求意见座谈会、标准化建设检查督导等形式,经过数次修订完善,最终建立了覆盖博物馆参观服务全过程的《博物馆服务标准体系》。该体系共分为三层:

第一层:标准体系建立的依据和基础。包括博物馆功能定位、方针目标,博物馆相关的服务标准化法规和服务标准化管理规定,博物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三项内容,对博物馆服务标准化体系具有指导作用,体系下的所有标准均在它们的指导下形成,共包括43项标准。

第二层: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服务基础标准为总结构的第二层,是服务标准体系的第一层,是适合旅游服务业的各项通用标准,是博物馆制定服务质量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基础,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共包括16项标准。

第三层: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服务提供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是针对博物馆服务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对整个服务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为服务标准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保障,共包括环境、能源、财务、信息、后勤保障、安全与应急、人力资源等9个子体系66项标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是根据博物馆的服务特色制定的如何规范实施服务、满足要求并不断持续改进的标准体系,共包括服务规范、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质量控制规范、运行管理规范、服务评价与改进标准等5个子体系51项标准。

本着“有标修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对博物馆的运行模式和管理制度进行分类、排序、编码,编制出适合自身需要的特色化、标准化体系内容,并经过数次讨论修改,提炼出博物馆内部标准文本,交由博物馆标准化领导小组审定实施,确保了标准体系的严谨性、实用性、科学性。

目前,《博物馆服务标准体系》共计176项标准,涵盖了业务运行、服务规范、软硬件建设、人事管理、安全和能源管理、监督考核等各个工作领域,使博物馆“人人有要求,事事有规范,岗岗有标准”,保证了工作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实现了“有人就有工作标准,有事就有质量标准,有物就有管理标准”,体现了“细节决定成败,标准无处不在”的工作理念。

3 加强标准的监督检查,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

为将各项标准落到实处,制定了标准实施检查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明确了标准实施检查机构、人员、职责,并将标准的贯彻实施情况纳入日常工作考核,组织人员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以确保标准化体系的有效运行。

一是完善制度标准。形成了无缝隙管理覆盖,确保了制

度建设的科学、严谨、长效,实现了博物馆服务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二是严格公正考核。更新指纹考勤机,增设展厅巡查管理小组,添加电子监控监察系统,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综合检查与分组巡查、实地检查与电子监察、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博物馆展厅管理和标准化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日巡查、周检查、月总结、季评比、年考核”,把刚性考核融入到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并做到有错必纠、赏罚分明,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有效遏制了不良言行,转变了工作作风,规范了工作秩序。

三是倡树先进典型。采取由领导、管理者、服务者和群众多层面参与的公正合理透明的民主评选方式,进行年终“文明展厅”和“服务标兵”评选,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了良好的展厅工作氛围。

四是进行立体通报。以内部网站、通报、例会为媒介,定期通报展厅管理的最新动态,形成部门、展厅负责人和博物馆办公室三级联动抓管理的工作网络,确保了监督管理的严谨与时效,实现了博物馆服务的“制度化、标准化、优质化”。

4 博物馆服务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

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自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以来,坚持把“弘扬文登历史文化,让观众舒心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化博物馆服务改革,加强管理和创新,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效能,将博物馆逐步打造成了固定基本陈列精、临时展览活动频、展览主题形式新、历史文化氛围浓的文化窗口,较好的树立了区委区政府的文化形象,促进了地方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累计收到鼓励、赞扬留言几十条;经综合测评,群众满意度分别达到99.88%,较往年均有大幅攀升。在威海市博物馆各项评比中,排名靠前,博物馆工作赢得了上级领导、旅游团体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博物馆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第4篇:博物馆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志愿者;重要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263-01

一、博物馆志愿者的重要性

(一)博物馆志愿者工作,有利于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志愿者作为博物馆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对提高博物馆的社会服务水平具有独特的优势。志愿者本身是具有服务意识,充满热情的群体,通过一定的培训工作,能够发挥志愿者们在博物馆宣传讲解、引导参观和基础服务方面为参观的个人和团体进行了便捷的服务。

(二)博物馆志愿者工作,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和谐与稳定不仅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治安条例的实施,更重要的是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有积极思想和正能量的传播,志愿者在博物馆的志愿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一个地方的博物馆是该地区文化精髓和文化的传承平台,志愿者通过在有声有色的讲解,慷慨激昂的演说能够激发参观个体和组织的爱国热情,自觉在日常生活当中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身。同时,博物馆志愿者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正能量,对传播志愿精神,弘扬地区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博物馆志愿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关于志愿者服务的相关法律制度处于空白状态,只有印发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管理办法》,在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当中有所提及。在地方法律法规当中,只有相关的管理条例,例如《南京市志愿者服务条例》。由此可以看出,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缺乏法律约束和规定,有可能挫伤部分志愿者的积极性和热情,不利于志愿者队伍的强化与发展。

(二)博物馆志愿者成员结构相对单一

我国地方博物馆成立和完善相对较晚,因而配套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存在着经费不足、管理不当、持续性不强等问题。从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的结构来看,志愿者大部分为在校大学生和离退休企事业工作单位人员等,而他们在博物馆工作流程方面的工作经验仍然不够。

(三)博物馆志愿者流失率较高

博物馆志愿者队伍不仅单一而且还存在不稳定情况,也即博物馆志愿者流失率较高。发现导致博物馆志愿者流失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第一,志愿者本身的原因,例如,大学生志愿者在由于学业,工作变动等问题而不再有时间和精力来从事志愿工作。第二,博物馆对志愿者的队伍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真确认知和鼓励机制。

三、加强博物馆志愿者的管理与建设

(一)国家应尽快出台志愿者相关管理法规,规范志愿者服务

国外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健全,特别是以社区为基础的义工开展的效果较好,借鉴国外的经验逐步制定国家性的法律法规是十分重要的。总之,我国应当加快志愿者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以鼓励志愿行为,调动群众积极性。

(二)提高博物馆志愿者整体素质

博物馆是公共事业单位,并且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属性。因此,对于有积极性参加博物馆志愿服务互动的群众,应当首先肯定他们行为,其次,在志愿者招募的流程方面,博物馆应当制定合理的考核措施。最后,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制定志愿者服务等级证书等方式来提高博物馆志愿者整体素质,从而真正的发挥志愿者作用,实现博物馆功能的最大化。

(三)为博物馆志愿者提供鼓励机制

截止到2000年10月,已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70个国家和纽约、香港两个城市专门成立了国际志愿者年委员会。在我国,志愿者服务管理机构仍然隶属于每个城市的来统一管理。这就导致了一大部分具有志愿热情的群众无法获得志愿者资格的肯定。对此,博物馆应当从自身出发,设计博物馆志愿者logo,T恤衫等发放给群众性的志愿者,让他们在移动和行走当中来对博物馆文化和志愿者服务精神进行广泛的传播,有条件的博物馆可以通过报纸、杂志、演讲以及加强博物馆和博物馆志愿者之间的互动等形式的激励来充分肯定志愿者的工作,以保证志愿工作的持续有效性。

四、总结

志愿者服务已成为博物馆服务工作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志愿者服务有效地缓解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文化需求与博物馆人力不足的矛盾。探索并构建更适合博物馆发展的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和机制才能使博物馆志愿者发挥最大的优势和效用,才能使博物馆更好地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第5篇:博物馆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酒泉博物馆;文物陈列;评估报告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6-0111-04

一、博物馆基本情况

(一)馆藏文物

酒泉博物馆现馆藏文物3463件,包括古生物化石、石器、陶器、玉器、金银器、铜器、画像砖、石刻、汉简、经卷、书画及历代货币、明清瓷器、服饰等。其中,一级文物39件,二级文物133件,三级文物247件,一般和未定级文物3044件。按质地来分类,漆木器类文物7件,纸质类文物120件,纺织品类文物2件,石质类文物122件,陶瓷类文物2730件,金属类文物467件(铜币230公斤),其他类文物(骨器、琥珀、贝)15件。

(二)文物库房

1999年新建馆舍使用后,藏品库房迁入该楼的一、三、四层,窗户外均安装有钢筋防盗栏,室内有报警装置,窗户仅挂窗帘用以遮挡。虽然防盗效果比较好,但防尘、防紫外线照射均存在一定问题。酒泉博物馆有文物库房300平方米,共有9间,一楼3间,四楼6间,内设报警装置,并放置保险柜、木柜架,用以存放不同级别、不同质地的文物。文物库房功能和设施简陋,缺少必要的空气调节和控制设备,缺乏最基本的防尘、除尘和防日光、防紫外线设施,不能有效控制库房的温湿度、空气质量、光照等自然因素,文物存放环境恶劣。因柜架严重短缺,而陶器、画像砖等数量多,相当一部分陶器、画像砖等文物只能垒叠存放,另外还有550件文物就地堆放。就地堆放文物主要是未定级的画像砖、铺地砖、砖雕和石碑等。

(三)文物陈列室

酒泉博物馆自2008年搬入新馆后,文物陈列设施和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但陈列室环境条件和文物库房相似,没有任何环境监测和控制设备,藏品基本处于开放式的自然保存状态。

(四)专业人员

全馆共有工作人员1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4人,工人7人。16名职工中,大学本科学历5人,大专1人;藏品保管人员3人,其中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2人。博物馆没有专门从事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博物馆有藏品保管制度和相关规定。

二、博物馆所在地的环境状况

(一)自然条件

酒泉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属于祁连山地槽边缘拗陷带。地势基本上是南高北低,并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全境海拔1260~3140米,气候属大陆沙漠干旱型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干热,春季多风,全年无霜期15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103毫米,蒸发量20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7.9℃,全年最高气温在7月,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低气温在1月,月平均气温在零下9.7℃。明显的特点是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 ,四季分明。由于干旱少雨,全年平均降雨量39.3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486毫米,所以具有明显的沙漠气候特征,属典型的大陆干旱性气候。

(二)空气质量状况

根据酒泉地区的环境调查结果及2009年度空气质量评估报告,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为0.40kg/m3。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08kg/m3;环境空气质量达到Ⅰ级的天数为59天,占全年总天数的16.7%,Ⅱ级的天数为298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1.59%,Ⅲ级的天数为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1.1%,Ⅳ级以上的天数为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1.1%。

此外,酒泉地区年平均温度7.9℃,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4℃,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1.6℃,年平均相对湿度为46%,相对湿度在7%~100%之间变化,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的温度日较差和相对湿度日较差都远大于所要求的标准。春季都会有12次以上的沙尘暴,空气中弥漫着大量浮沉和工业废尘,成为真菌、微生物传播的媒介。由于库房、展厅密封性能差,缺乏除尘设施,大量沙尘进入馆内,粘附于文物之上,造成难以清除的污染。

(三)温湿度日较差值

从河西地区环境的温湿度日较差值统计结果看,其中温度日较差值大于5℃的天数约为360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8.6%;大于10℃的天数约为150天左右,约占全年总天数的50%;全年湿度日较差值天数均大于5%,全年几乎均大于20%,大于30%天数约占全年总天数的40%。综合统计结果看,该区域馆藏丝织类珍贵文物保存环境恶劣,不适宜于文物库房保存。

根据酒泉气象部门统计,酒泉博物馆所在地1999/2003年度温湿度日较差值统计表见表1、表2。

三、馆藏文物健康评估

(一)评估标准

1.病害程度

根据文物病害腐蚀程度,分为轻微、中度、重度、濒危。

2.污染物面积

根据文物表面的污染物面积,分为污染轻微、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濒危。

3.影响观赏或识读程度

根据污染物影响程度,分为影响轻微、影响中度、影响重度、影响濒危。

馆藏文物腐蚀评估标准术语见表3。

4.综合评估计算方法

一般情况下,依据文物腐蚀程度,综合评估时按下列公式计算:

(i,j,k)= ∑ i i + j j + k k(i=1,2,3,4;j =1,2,3,4;k =1,2,3,4)

上式中f (i,j,k)表示综合评估值。若f (i,j,k)≥258 ,则藏品可综合评估为濒危;若f (i,j,k)= 29~258,则藏品可综合评估为重度;若f (i,j,k)= 6~29,则藏品可综合评估为中度;若f (i,j,k)= 3,则藏品可综合评估为基本完好(轻度)。

(二)文物腐蚀损失状况

1.不同材质各等级文物腐蚀程度调查

(1)金属类文物腐蚀程度调查

酒泉博物馆馆藏金属类文物共467件(见表4),其中基本完好93件,占馆藏金属类文物总数的19.91%;中度腐蚀190件,占馆藏金属类文物总数的40.69%;重度腐蚀95件,占馆藏金属类文物总数的20.34%;濒危文物89件,占馆藏金属类文物总数的19.06%。中度腐蚀以上文物374件,占馆藏金属类文物总数的80.09%。

酒泉博物馆馆藏金属类文物腐蚀程度调查统计见表5。

酒泉博物馆馆藏金属类文物病害统计见表6。

(2)石质类文物腐蚀程度调查

酒泉博物馆馆藏石质类文物共122件(见表7),其中基本完好90件,占馆藏石质类文物总数的73.77%;中度腐蚀14件,占馆藏石质类文物总数的11.48%;重度腐蚀13件,占馆藏石质类文物总数的10.66%;濒危文物5件,占馆藏石质类文物总数的4.10%。

酒泉博物馆馆藏石质类文物腐蚀程度调查统计见表8。

酒泉博物馆馆藏石质类文物病害统计表见表9。

(3)陶瓷类文物腐蚀程度调查

酒泉博物馆馆藏陶瓷、玻璃、画像砖类文物共2730件(见表10),其中基本完好1278件,占馆藏陶瓷、玻璃、画像砖类文物总数的46.81%;中度腐蚀1028件,占馆藏陶瓷、玻璃、画像砖类文物总数的37.66%;重度腐蚀402件,占馆藏陶瓷、玻璃、画像砖类文物总数的14.73%;濒危文物22件,占馆藏陶瓷、玻璃、画像砖类文物总数的0.80%。中度腐蚀以上文物1452件,占馆藏陶瓷、玻璃、画像砖类文物总数的53.19%。

酒泉博物馆馆藏陶瓷类文物腐蚀程度调查统计见表11。

酒泉博物馆馆藏陶瓷类文物病害统计见表12。

(4)纸质类文物腐蚀程度调查

酒泉博物馆馆藏纸质类文物共120件(见表13),其中基本完好31件,占馆藏纸质类文物总数的25.83%;中度腐蚀65件,占馆藏纸质类文物总数的54.17%;重度腐蚀18件,占馆藏纸质类文物总数的15.00%;濒危文物6件(均为未定级文物),占馆藏纸质类文物总数的5.00%。

酒泉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腐蚀程度调查统计见表14。

酒泉博物馆馆藏纸质类文物病害调查统计见表15。

(5)纺织品类文物腐蚀程度调查

酒泉博物馆馆藏纺织品类文物共2件,基本完好1件,濒危1件。

(6)漆木器类文物腐蚀程度调查

酒泉市博物馆馆藏漆木器类文物共7件(见表16),其中基本完好3件(均为未定级文物),占馆藏漆木器类文物总数的42.86%;中度腐蚀1件(为未定级文物),占馆藏漆木器类文物总数的14.29%;重度腐蚀2件(1件为三级文物,1件为未定级文物),占馆藏漆木器类文物总数的28.57%;濒危1件(为未定级文物),占馆藏漆木器类文物总数的14.29%。

酒泉博物馆馆藏漆木器类文物腐蚀程度调查统计见表17。

酒泉博物馆馆藏漆木器文物病害调查统计见表18。

酒泉博物馆馆藏其他类文物共15件(见表19),包括骨器6件、蚌器3件、泥塑6件。其中基本完好9件,占馆藏其他类文物总数的60.00%;中度腐蚀4件,占馆藏其他类文物总数的26.67%;重度腐蚀1件,占馆藏其他类文物总数的6.67%;濒危文物1件,占馆藏其他类文物总数的6.67%。

酒泉博物馆馆藏其他类文物腐蚀程度调查统计见表20。

(三)综合评估结果

酒泉博物馆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结果表明,此次调查的3463件各类文物(不包括钱币)中腐蚀程度在中度以上的文物总数多达1958件,占调查总量的56.54%。其中中度腐蚀1302件,占调查总量的37.60%;重度腐蚀531件,占调查总量的15.33%;濒危125件,占调查总量的3.61%。调查结果表明,河西地区丝织类文物腐蚀程度相对其他两地区要严重,这与该地区恶劣的自然保存环境有重要关系。

从馆藏文物腐蚀程度看,中度腐蚀的一级文物20件,占馆藏一级品总量(39件)的51.28%;重度腐蚀的一级文物4件,占馆藏一级品总量的10.26%。二级文物中中度腐蚀的有79件,占馆藏二级品总量的59.40%;重度腐蚀的18件,占馆藏二级品总量的13.50%。三级文物中中度腐蚀的多达138件,占馆藏三级品总量的55.90%;重度腐蚀的48件,占馆藏三级品总量的19.40%;濒危4件,占馆藏三级品总量的1.60%。未定级文物中中度腐蚀的1065件,占馆藏未定级文物总量的35.00%;重度腐蚀的457件,占馆藏未定级文物总量的15.00%;濒危120件,占馆藏未定级文物总量的3.90%。

四、结论

酒泉博物馆馆藏文物健康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馆藏文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腐蚀程度在中度以上的文物约占56.5%。特别需要说明一点,由于大多文物来源是考古出土,从出土到博物馆收藏至今,有的藏品在保存时被封存,收藏期间甚至几十年从未打开过,从未进行保护处理,加之保存环境恶劣,文物材质病害发作和降解腐蚀及糟朽、老化,甚至文物表面存在油渍、血渍、污渍等污染物,严重影响了文物的观识度。因此,就当前保护而言,应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专项修复保护经费,对受损馆藏文物实施有效、科学的修复与保护。

[参考文献]

[1]韩博文,卢燕玲,陈庚龄,黄晓宏,赵亚军,徐睿.甘肃省国有文物收藏单位馆藏文物腐蚀损失重点调查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甘肃省博物馆.甘肃全省馆藏珍贵丝织类文物健康评估报告(内部资料)[R].2011.

第6篇:博物馆工作总结范文

文博工作总结是全面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夯实“十二五”基础的重要一年。我区文博工作根据省、市文物部门的工作要求,按照局党委“全面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稳步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断提升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水平,积极配合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加强博物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益功能,创先争优、锐意创新,文博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取得显著的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基本完成,努力将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纳入文物保护体系。1、三普实地调查阶段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成果丰硕。上半年,区文物普查队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补充调查春晓镇严坑庙、戚家山街道浃水大闸、白峰镇太平岙巡检司城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同时,按照省市专家组的验收意见和建议,对野外调查资料进行补充、整改和完善,并完成最终数据上报。目前,我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已通过国家文物局普查办整体验收。三普第二阶段,我区共普查不可移动文物408处,调查登记(录入数据库)不可移动文物346处。其中复查38处,占登记总数10.98%,新发现308处,占登记总数89.02%;一般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点62处。这一成果的取得极大地丰富了我区的文化遗产资源。2、三普第三阶段工作接近尾声。及时开展文物普查第三阶段工作,6月份组织普查队员参加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三阶段培训班,学习第三阶段相关技术规范。8月上旬制定第三阶段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有序展开相关工作。根据省、市普查办的统一部署,目前已完成普查工作报告初稿和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初稿的编制任务,将于年底前基本完成区级普查报告、地图绘制、档案编制和成果转化。3、边查边保,多种手段将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有效纳入文物保护体系。为更好地巩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最新成果,向上级文物部门报送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材料,并陪同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对已申报第七批国保单位的梅山盐场旧址进行实地核查。无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荐的数量和质量均创我区历史纪录。10月21日揭晓的宁波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我区推荐的鄞镇江桥、钟观光故居、曹莘耕故居、枝夹岙墓群、虞家后新屋、梅山盐场筹备处旧址、瑞庐等7处榜上有名。目前,我们正在制定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徐圣禅故居“塔峙圃”的修缮方案。年内,我们还将推荐申报第四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核定公布第十一批区级文物保护点。二、突出重点,抓好基础,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踏实推进。1、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方针,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长山桥修缮工程顺利竣工。去年12月15日动工,由常熟古建筑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施工,宁波弘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负责监理的长山桥修缮工程,至今年3月底顺利竣工,并通过竣工验收。本次修缮以现状加固、整修为主,以保持长山桥建成以来所积淀的历史沧桑感。维修内容仅为对局部结构存在隐患的部位进行加固整修,对断裂构件进行粘接,加固栏板,复原桥面踏步石,对缺失的石构件进行复原,清除有害植物,抢救性维修永济庵亭。长山桥修缮工程结束后,将成为小浃江古水利建筑群中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供游人参观。2、稳步推进“四有”工作,夯实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保护基础。会同区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对我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初步划定,并向文物保护单位所在街道、相关主管部门及相邻利害关系人征求意见,形成了《北仑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方案》,经区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由区人民政府发文公布。10月中旬完成项氏宗祠、瑞岩寺藏经阁、虞家后新屋和姚燮故居等4处新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点)保护标志文物说明牌制作安装工作。3、继续实施巡视检查制度,切实加强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的日常管理。目前我区的文物巡查制度完善,区文物行政部门、街道乡镇文物保护小组、责任文保员、业余文保员四级检查巡视,做到文化站每月都有检查报表上报、责任文保员每周进行巡查、区文物部门每季度开展抽查。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小港东岗碶、梅山张公庙后大殿、大碶古阿育王寺遗址塔亭存在文物损坏、违建、不合理修缮等现象,立刻 通知区文物监察大队进行查办。及时保障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安全,目前我区的不可移动文物完善率基本达到95%。4、逐步化解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矛盾,保护成果显著。长期以来,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尖锐矛盾是搞好我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大难点。为配合穿山疏港高速公路建设,我们跟宁波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高速公路沿线进行了考古调查、考古勘探和抢救性考古发掘,一共清理发掘以汉代为主的古墓葬89座、窑址4处,共出土铜、铁、陶、石、骨、琉璃等文物260余件。同时,我们还改变工作思路,及时掌握我区开发建设的动态,主动跟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使矛盾逐步得以化解。在获悉我区准备实施小浃江改道工程时,我们主动跟区水利部门进行多次磋商,使小浃江上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文物保护点为重点的古水利建筑群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三、加强博物馆建设,博物馆体系渐具雏形。1、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来,我们始终将港口博物馆和水下考古基地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开展。上半年,已协助完成港口博物馆框架性陈列大纲2次专家论证、陈列大纲调整撰写、我馆现有相关藏品资料统计、港口博物馆宣传折页设计制作等工作。7月29日,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建设工程在春晓滨海新区奠基。中国文博届最重要的领导悉数到场,将近140家各类媒体予以报道,足以体现活动之成功。尤其是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最终敲定水下考古基地落户北仑,确定国家文物局领导光临典礼,实属不易。我馆为筹建中的港口博物馆征集文物和展品60余件,其中英国航海望远镜被定级为三级文物。港口博物馆网站在年底前建成,将成为宣传港口博物馆的重要媒介和公布相关公告的重要平台。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目前正在进行建筑设计,预计明年6月可以动工。2、邵克萍家族艺术陈列馆建成开馆。今年,我们完成了艺术陈列馆成硬件修缮改造、陈列装潢和陈列布展工作,并于9月29日开馆,为国庆献上一份礼物。艺术陈列馆目前接受邵氏家族捐赠艺术品和文献资料近200余件,超过原定计划一半。艺术馆将进一步提升北仑博物馆的文化内涵,作为我区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馆的建成为如何利用名人文化资源,做出一个实质性的探索。今后,艺术馆并非是一个静态的展示,而是一个动态的文化风景线,艺术感的规模和精致的装修特别适合举办小型艺术展和艺术沙龙。这将成为人民群众欣赏艺术的一个平台,也扩大了北仑的文化知名度。3、积极指导帮助街道(乡镇)筹建展览馆、陈列馆。帮助白峰镇做好白峰民俗展览馆设计创意、大纲撰写和内部展陈设计,并通过论证,还专门为展览馆征集和整理一批民俗展品。帮助霞浦文化策划文化站古建筑的改造,帮助新碶文化站策划“新碶棋苑”,帮助大碶文化站策划东岙桂花文化。积极寻求民间力量建立民营博物馆,北仑第一家民营博物馆——鲍志军陶瓷博物馆正在策划洽谈中。至此,我区的博物馆体系已渐具雏形,并具有一定规模,将在今后几年逐步完善。四、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益功能,努力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的文化服务。1、搞好基本陈列,努力为公众提供优质的陈列展览。基本陈列是博物馆开展宣传教育的重要方式,今年,我们重点对三楼民俗用品展厅进行改造。增加陈列柜3只,增辟陈列橱窗1只;进行全封闭陈列装潢,安装了专业的灯光设备和空调;充实了一批民俗展品。通过本次改造,使展厅利用效率提高近1倍,展厅展陈效果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也为我馆以后在我馆内举办小型临时展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2、积极举办临时展览,努力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今年,我们承办了《“五洲大港”国际港口风情摄影展》。征稿收到来自全国各地600多位作者的5000多幅(组)作品。展览自7月28日开始至8月8日在宁职院举办,参观者约计3000人次。包括央视二套《看天下》栏目、《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人民摄影》等40多家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影展的举办对于展示北仑港口城市形象,提升文化品位,扩大知名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还利用区收藏家协会会员的藏品,先后举办了《北仑区百件民间收藏精品展览》、《“灵石奇葩”——“石趣轩”收藏精品展览》,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3、继续打造“北仑流动博物馆”品牌,进一步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我馆流动博物馆已开进海伯公司、永发集团和大碶街道。接下来还将进入社区、农村、学校和部队,争取今年有5次走进基层活动。北仑“流动博物馆”经过几年的打造,呈现出以下二个特色:一、实物展览更生动;目前我馆有“中国现代物资供应票证展”、 “中华纸币展”、“民俗文物展”、“像章展”、“近代经济票证展”。 这5个展览都可以让参观者看到实物藏品,大大提高了流动展览的质量,是对一般流动博物馆图文展的一种突破。二、点单式服务更贴切;我们将5个展览介绍印制成精美的小册子,事先让参观对象代表进行挑选,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展览,这样增强了流动展览的针对性,使得展览更受欢迎。通过积极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预计区博物馆(包括邵克萍家族艺术陈列馆)接待观众可达4.9万人次,团队约57个。五、文物标本征集收藏、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1、继续加大文物标本征集收藏力度。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物质基础。由于我区文博工作起步晚、底子薄、文物藏品匮乏和品种不够丰富一直是我馆的一个严重缺陷。因此,今年,我馆文物标本征集收藏的重点是为筹建中的港口博物馆征集和接受捐赠的文物和展品60余件、接受邵氏家族捐赠艺术品和文献资料近200余件。征集中国近现代经济票证300余件,接受四明书画院慈善作品移交近百幅。此外,还为白峰民俗展览馆专门征集一批民俗展品。2、加强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一是全面完成馆藏珍贵文物的数据库 建设任务。根据省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参加了省文物局举办的馆藏文物数据库软件系统和影像录入培训,建设文物摄影棚,在做好馆藏文物藏品定级工作的基础上,准时完成馆藏二、三级文物藏品文字和影像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工作,并及时上报有关数据。二是为进一步推进馆藏文物数据库建设工作,9月21日邀请省文物鉴定中心专家,对一批近年来未鉴定的馆藏文物进行鉴定。最终有19件文物被定级,其中北仑越窑刻花粉盒被定为二级文物,汉代黛板、元代龙泉窑水盂、隋代盘口壶等18件藏品被定为三级文物。此次鉴定即为我馆文物保管和建档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进一步肯定了我馆近年来的文物征集工作。六、文化遗产宣传有声有色,营造了全区浓厚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为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5月18日至6月16日,开展了“文化遗产、在我身边”——北仑区“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月系列活动。宣传月期间,我们先后举办了北仑区“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月活动开幕式暨“灵石奇葩”——“石趣轩”收藏精品展开展仪式、“探古寻幽”——北仑市民走进考古现场、“我们的记忆”北仑流动博物馆进永发集团、《北仑文博》办刊座谈会、进行灯幔广告等文化遗产月公益广告宣传等活动。12月8日—宁波市第二届“名城日”将开展“12.8”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系列活动。届时,我们将举办“探古寻幽”——北仑市民走进传统民居、收藏文化讲座、北仑民间收藏系列展之四“妆匣遗珍”、公布第十一区级文物保护点等活动。此外,今年还成功编印《北仑文博》2期,建成北仑博物馆及北仑文化遗产网站。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时刻重视媒体对文化遗产宣传的重要性,省、市、区三级,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出现我区文博事业的各类报道200余条。七、文博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管理和业务水平得到提高。1、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制定《北仑博物馆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方案》,以争先创优活动指导业务工作。除规定动作外,还在馆内开展了主题为“港口博物馆和水下基地如何建”、“三普成果如何转化”和“博物馆免费开放如何做好”的“大讨论、献一策”活动。2、上半年,我们创造性地为全区所有的46处文物保护单位(点)聘请责任文保员,责任文保员每年能够领取一定的工作报酬,这是对文物保护方式和机制新的探索和尝试。3、北仑收藏家协会成立。经过精心筹备,扎实组织,北仑收藏家协会于 月份正式成立。随后,组织热心捐赠的收藏家们考察上海博物馆、参观宁波博物馆国宝展。目前,北仑收藏家协会共有会员51名。我区收藏家的无偿捐赠已成为我馆新增文物标本的重要渠道,民间藏家的藏品也已成为我馆举办临时展览的重要资源。回顾今年的工作,应该说我区文博事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文博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区文博工作的社会形象继续全面得到提升,社会关注度继续显著上升;区文物普查队被评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市级先进集体,2名普查队员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2名普查队员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北仑博物馆被命名为北仑区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存在的困难、问题和不足:一是港口博物馆建设工作责任分解不明确,文物征集等筹建业务工作开展程序阻力较大。二是邵克萍家族艺术陈列馆每年运营费用尚未落实。三是随着流动展览内容的增加、展品的积累,我馆库房实在紧张,新借用的档案局库房又被放满。如有可能,能够购置一辆“流动博物馆大篷车”,将更有利于这个品牌的打造和惠民服务的深入。四是缺场地。开办十多年的馆所设施日益老化。博物馆展览与办公场所明显欠缺。五是缺经费。区博物馆全年日常维护经费、文物征集经费、自办及引进展览经费、科学研究经费;区文保办文物维修经费、业余文保员队伍建设经费、文物宣传经费每年共计不到15万,与新时代文博工作的要求不符,与文化强区建设的标准不符。六是缺重视。文物保护与开发建设矛盾时,往往是文物工作让步。大湾碉堡群——轻机枪碉堡、小港李氏庄屋等三普新发现,已沦为消失文物。大片古老村庄拆迁、大面积开山取土,从无征集文物部门意见。总结过往经验,扎实开展各项基础工作,大力推进港口博物馆筹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等重点工作,探索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免费开放新的方式方法,我们相信北仑文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文化建设的战略指导下,通过北仑文博人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必将开创新的局面!

第7篇:博物馆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上海电影;博物馆;展示陈列

中图分类号:G265;J5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016-01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博物馆约有7000多个,并且每年有100个左右的博物馆建成并且对外开放。但从客观上讲中国的博物馆事业与国外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并且我国的博物馆70%为历史类借综合类博物馆,然而具有特色的,专题性质的博物馆数量非常少。

位于上海电影制片厂原址上的上海电影博物馆向参观者展现了百年上海电影的魅力,将电影人、电影事和电影的背后故事生动鲜活的呈现在参观者面前。上海电影博物馆总体面积达1.5万平方米,是一座将展示与活动、参观与体验融为,涵盖了文物收藏、学术研究、社会教育、陈列展示等功能的行业博物馆。对向大家展示上海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历史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围绕主题,突出体现

行业博物馆与传统的博物馆相比就是具有专业独特性,而这个“行业”就是博物馆的主题。尊重事实是所有博物馆的基石,而展示不是单单去介绍文物的固有价值,而是将这些文物放到行业发展的整个大背景下,展示行业的历史,进步和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探索这个行业的丰富文化内涵,来诠释这个行业所走过的历史路程。

上海电影博物馆作为行业博物馆它的主题就是上海电影,展陈设计就需要围绕电影来展开,包括三千多件有关电影的历史文物展品来呈现电影行业发展的历史,展陈百名具有代表性的上海电影人物,同时通过时事现场工作室来向观众展示电影的制作过程,这也是电影这个行业独特的地方。

二、光影空间氛围的塑造

只有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才会产生丰富的艺术氛围,所以博物馆的陈列形式、材料、表现手段就需要符合博物馆的主题内容。只有在恰当的氛围中,观众才能在大量的史实背景下融入其中,身临其境,去与文物对话,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从而得到精神的满足。

上海电影博物馆的总设计师胡晓云谈到设计理念“上海电影博物馆反映的是上海电影一百年,我们从它的内容来看有人物、实物、照片及有关文字。展示是视觉艺术,采用电影语言;光与影、黑与白电影元素来展示,反映上海电影一百年,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这是上海电影博物馆需要达到的目标,整体设计上要有内容的反映。”。

黑白光影所塑造的整体氛围很容易将观众带入到电影的世界,上海电影博物馆不只是干巴巴的去展示实质性的文物,百名代表性电影明星的照片,利用黑白光影的形式呈现,观众在这个大的空间氛围中似乎真的置身于电影的世界中。

三、行业个性特点的体现

行业博物馆可以发挥行业优势,把传统与现实结合,专业与社会结合、科普与传媒结合。与传统的博物馆的“厚古薄今”相比,行业博物馆更加注重“古今并举”,不仅仅关注历史的展示,宣传,文化教育,同时向观众展示本行业的当下发展现状和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上海电影博物馆展示了上海电影的历史发展,从一代代的演员到科技设备的变更,向观众展示了上海电影从无到有到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让观众看到了电影行业中的现代技术,充分展示了行业的特点。

四、创新互动体验

传统博物馆往往都只是展示一些具有历史的文物,参观者只能通过视觉来感受,整个受教育的过程比较乏味,同时也缺少氛围,参观者不能真正参与其中。

上海电影博物馆最大的特点是参观者可以通过互动体验来真切的感受中国电影和上海电影的历史脉络和最新发展。大幅的互动屏,多样的互动装置,拟音工作室等,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体验,比起单纯的走走看看,上海电影博物馆更增添趣味性。参观者不再是被动的去接受教育,而是主动的去学习体验。博物馆调动起参观者的多个感官,带给参观者不同的体验。

五、结语

上海电影博物馆作为一个典型的行业博物馆,运用了现代的展陈设计理念,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数媒手段,营造了一个具有浓郁氛围的电影空间,创造了一个具有震撼力和极富感染力的行业博物馆,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特征的行业博物馆。

参考文献:

[1]王禹.现代专题博物馆室内设计的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09).

第8篇:博物馆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博物馆 教育职能 青少年

一、教育职能在博物馆工作中的意义

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与物质文明相比,对国民精神和独立人格的培养更为重要,更为根本。”作出如此总结,也是其认真研习我国历朝历史的结果。然而过去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历史的遗物遗迹,却能通过博物馆――这个特殊的社会服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亲临其境”地回到历史中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使人们了解历史发展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特点;使人们认识自然界的发展与变化。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同时,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还表现在通过总结民族历史脉络、展示民族灿烂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唤起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当今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一个没有文化归属感的民族是很容易被淹没的。博物馆通过保存、弘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让群众直观地体验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从而在纷繁芜杂的外来文化和不良文化影响和渗透面前,能够保持坚定的文化信仰和正确的文化理念。

二、博物馆教育职能的特点

首先,它具有直接性。博物馆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主要为陈列展览中的文物,这些文物不同于只以文字或是插图来显示的教科书,更不同于任何艺术创作,它所展示给观众的是最为真实、直观的印象,这种印象可以直接的在受教育群体的脑海中产生更为深刻影响。

其次,它更具有社会性。博物馆的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它的服务对象包括社会各阶层,因此,它能够对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产生广泛的教育影响。

再次,博物馆的教育兼容科学性和趣味性。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最终目的是向观众传授知识与传递信息,因而其科学性是必须放在第一位,而为了吸引观众的视线,使观众对陈列展览的兴趣始终保持不降温,则陈列展览的趣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目前博物馆教育职能发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博物馆的馆外教育活动开展的还很不够。不少博物馆对馆外活动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即使开展了这一活动的博物馆,也大都没有制度化、经常化,活动形式还比较简单,活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讲解工作存在着较多问题,比如,有些讲解员对业务知识不够精通、对讲解这门综合艺术的认识不够深刻、分类讲解、因人施讲的能力不够强、在对外工作中的服务质量不够高等。再者,经费短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门票价格过高、陈列方式刻板老套、对外宣传不够等方面的因素都限制博物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

四、提升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对策与措施

1.转变工作观念

长期以来,大多数博物馆认为只要把展览工作做好就行,有没有人参观是另一回事。正是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使我们许多好的展览并没有吸引太多的观众,没有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再好的展览如果没有人参观,那它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实践科学发展,想方设法,使我们的展览更贴近观众,吸引观众,扩大受教育群体的范围。

2.积极与学校合作,创造良好的参观学习条件,加大学生群体教育

学生是我国博物馆参观人数较多的群体。我国的大中小学,加上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有将近两亿人,在我国人口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作为博物馆的工作者,必须思考如何将博物馆的文化资源与学校的教育资源更紧密、更深入地结合起来,为在校学生创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3.重视教育方式上的创新

博物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不是少数专家,而是普通大众,但我国目前很多博物馆在宣传、展览等工作中,都表现得过于专业化,造成了曲高和寡,普通群众很难理解的现象,这实际上就是博物馆与群众在沟通环节上的脱节。

4.努力让公众实现“享受博物馆”

欧美国家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享受博物馆。不仅是参观――要把博物馆办成可以让人呆着不走的地方。英国的伦敦自然博物馆,光卖玩具的就是一个大厅,观众看完展览,如果对恐龙感兴趣,就可以买一个恐龙玩具。在博物馆里,游客可以买到书,累了可以吃饭、休息,到处都有这样一种氛围,这是展览的延伸。我们为何不能探索一些新的方法?让公众感觉到博物馆来是一种享受。至少要让观众参与到展览和活动中来。

5.重视讲解工作的质量

做好这项工作,我认为应该重视讲解员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

第一,博物馆的每一天是一个新的台阶,每一批观众既是一张新的考卷,又都是不留情面的考官。这就要求讲解员必须要有一定的人文基础,并且不断地丰富内存,最终做到“专”与“博”。第二,讲解员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譬如,一个讲解员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去虚心聆听别的讲解员的讲解,找出好的和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这样可以去粗取精,快速提升自己的讲解技能。第三,重视和加强讲解员职业道德建设,健全讲解员行为守则,这将有助于讲解员在对外交往中建立良好的形象,为博物馆增添不少吸引力。第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日常工作服务质量。国际博协早在1974年通过的组织章程中就明确申明博物馆是“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文化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已经成为贯穿讲解员工作的一条主线,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6.综合利用科技手段破除“博物馆疲劳效应”

不同于以往只靠讲解员现场讲解来获得更多的细节内容,多种科技手段的布展方式成为参观者乐于主动了解展览内容的途径之一。比如,在讲述清朝政府割让香港的历史时,可以通过约10分钟的3D电影纪录片,真实再现了这段屈辱历史。与普通的纪录片不同的是,3D影片具有更强的临场感,仿佛使人置身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当中。在这种环境中,参观者的感受是多重的,并且是持续性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博物馆疲劳”和“出口斜坡效应”的负面作用,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博物馆教育多样性的需求。

7.充分利用互联网及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主动来宣传博物馆

在网上建立博物馆的展示主页,加大网络宣传,一些近期展览预告、文物介绍,甚至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行网络展览。来增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同样,新闻媒体对于博物馆的宣传工作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在日常工作应该与新闻单位常沟通,常联系,加强博物馆自身的经营与宣传,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注重树立自身的形象,注重创新灵活多样的经营、宣传方式。必能使得更多的人主动来认识博物馆,参观博物馆,让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参考文献:

第9篇:博物馆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科普场馆 建设 发展 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231-02

科普是科技和教育之间的一个交叉环节,科普教育作为面向社会开展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技术成果的普及性教育,主要立足于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各级政府都越来越重视科普教育工作,大力推进科普场馆的建设。科普场馆作为对社会公众进行科普教育、宣传和知识普及的公共场所和重要设施,如何进行这些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科普场馆的教育功能,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素质,对于我们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十分值得思考的。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为例,对国内科普场馆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浅薄之见。

1 我国科普场馆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科普场馆作为科普教育与宣传工作的重要场所,是常年定期对外开放、宣传科普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重要设施。因此,广义上的科普场馆既包括了博物馆、科技馆等专业科普场所,也涵括了天文馆、海洋馆、植物园、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主题科普场所和科普教育基地[1]。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民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在日益进步,各地党和政府也加大了对于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生活的建设,高度重视科普教育工作,各类科普场馆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到3589个,且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我国科技馆的数量目前尚无确切的统计结果,初步估计全国共有科技馆约300座左右,加上其它各类主题科普场所及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的科普场馆数量十分庞大,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科普场馆的建设工作也十分重视。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大力发展科普事业、进行科普场馆的建设工作中,我们不能盲目跟风,一味地追求科普场馆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应根据自身功能定位、结合自身特色来进行科普场馆建设与发展,避免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普场馆的建设发展较快,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迎来了科普场馆的一个建设高潮,1995―2000年短短的五年时间,国内科技馆增长量多达160余座,基本上全国各省及省会城市(海南除外)至少都拥有一座科技馆。但是,该时期建设的科技馆无论在规模、基础设施、功能设置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无法充分发挥科普场馆应有的科普功能。同时,由于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各个省份拥有科普场馆的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并且科普场馆的达标和功能实现情况均不甚理想,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2]。因此,在大力发展科普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新时期,我们对于科普场馆的建设不应该只重视数量的增长,而更应该思考如何提高科技场馆的质量,重新审视它们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理念,从而更好地发挥科普场馆传播与宣传科普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功能。

2 如何做好科普场馆的建设工作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以及各级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科普场馆建设,分别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文件,使我国科普事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各地掀开了又一轮的科普场馆建设高潮。鉴于上世纪建设科普场馆中的一些经验教训以及新时期对于科普场馆的要求,我们在进行科普场馆建设时,必须做好场馆的前期准备、申请立项、选址定位、规划设计、建设推进、装修布展等一系列工作。

2.1 申请立项

在进行科普场馆建设之前,首先需要对项目进行前期调查,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向相关部门提交立项申请,通过一系列审批程序之后,项目建设工作才开始正式启动。

以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建设为例,该博物馆始建于1960年,经过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该博物馆已从原来只为本校师生服务的一个陈列馆逐步发展成为一座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地学类自然博物馆,囊括了从中央到省、市、区颁发的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同时也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观众数万人次。博物馆馆藏资源丰富,目前拥有古生物、岩石、矿物、矿产、宝玉石和观赏石等标本达6万余件,其中世界级、国宝级精品、珍品众多。但由于原旧馆年久失修,馆内建筑陈旧简陋,陈展面积狭小且分区不合理,极大地制约了该博物馆作为学校教学、科研以及对外科普宣传与教育的功能。因此,成都理工大学经过一系列前期调研之后,于2005年向四川省教育厅以及四川省发改委分别提交了重新建设成都理工大学地学类自然博物馆的立项报告,并于同年获得了批准,正式拉开了新馆建设的序幕。

2.2 选址和功能定位

科普场馆的选址定位,是科普场馆建设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科学的选址和功能定位对于科普场馆建成后的管理及发展均有着重大的影响力。选址既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还要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同时还要考虑社会人文条件,与其它文化设施共同形成群体效应[3]。

成都理工大学根据校区扩建总体规划,结合成都市和成华区的城市发展规划,新博物馆选址定在了与主校区一街之隔的新增土地上,近校而不进校,该馆位于成都市成华大道三段,四周交通便利,身处城市文化圈,可与成都市东北部的北湖生态园林区、成都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市植物园和成都市动物园等景区,构成了一个以地球与生命为主题,集观光、旅游、科教为一体的的科普旅游区,极大地发挥科普辐射功能。

作为一座高校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首先为本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其次才是兼顾社会观众的科普教育功能,因此,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是集自然标本收藏、陈列展览、教学科研、科学普及、旅游参观、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地学类自然博物馆。其服务范围分三个方面:一为大、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配合素质教育和学校课程教育);二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自然科学知识普及教育;三为利用恐龙、熊猫等四川、成都特有的宝贵自然资源作旅游产业开发管理。

2.3 建筑设计

一个科普场馆的规划设计对于它的功能实现及后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传播科学、普及知识的公众文化场所,建筑本身的外观设计要美观大方,富有现代气息,不过分追求标新立异,建筑内部设计既要考虑合理的功能分区,但也应有创新,蕴含科技元素,反映本馆特色。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由清华大学工美环境艺术设计所承担,新博物馆占地75亩,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由主体建筑、露天展台、客服中心、广场、园林绿化和停车场等组成。博物馆主体设计为圆形三层拱顶建筑,建筑总面积14,000余平方米,一楼主要设计为库房及各专业教学实习室,二楼设计为博物馆的主题陈列厅,其中尤其突出博物馆的特色――恐龙厅,三楼设计为临时展厅及办公区域。整体建筑设计新颖独特,既从外观上突出了博物馆的主题特色,也综合考虑了博物馆的功能分区和建筑布局的合理性以及实用性。

2.4 工程建设

建筑设计方案敲定之后,成都理工大学就博物馆工程建设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经过一系列必选,最终确定了工程建设单位。为了保证博物馆建设的工程质量,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专业的监理公司对整个工程建设全程监督。同时,成都理工大学为了严格博物馆项目竣工结算审计,专门就博物馆项目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进行公开招标,根据反复多次的比较,最终确定了专业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公司。

2007年9月,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正式开始动工建设,学校相关部门积极与项目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等沟通协调,研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历经1年多的建设,2009年博物馆主体建设完成竣工。

2.5 陈列设计

好的陈列设计是科技场馆的精华与灵魂所在,是吸引观众的最大源泉与动力。科技场馆作为一个长期固定向公众开放、传播科学知识的公共文化场所,如何让观众乐此不疲、流连忘返于中,其陈展内容是非常重要的,陈列设计要考虑科学性、先进性、互动性、趣味性的统一,努力让观众耳目一新、百看不厌。为此,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在学校网页上就陈列厅的设置面向全校师生征集意见,最终确定了新博物馆科普陈列的固定展厅。

由于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建设资金全部依赖学校自筹经费,因此,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既要考虑资金的因素,同时也要尽可能地突出博物馆的特色与优势。博物馆组织本馆专业人员对展厅陈列内容进行设计,积极听取学校相关专业领域各专家教授对陈列展品、陈列文字、陈列形式等方面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与设计公司协商沟通,数易其稿,反复修改,以期取得最优效果。

尽管各个展厅的展示主题和内容不同,但是其陈展理念大致相同,布展的装修风格和形式以展示的主题内容而确定,既具有现代性又具有科学性,简约而不简单。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作为本校师生的教学实习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场所,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展品陈列总体上应具有系统性、知识性,同时又要兼顾社会观众的科普教育工作,使之具有通俗性、趣味性与互动性。每个展厅在陈展设计中又有所区别,例如,恐龙厅作为整个博物馆的最大亮点,不仅要有恐龙的化石展示,更需要多媒体技术以及复原场景的相得益彰,同时还需要设计一些与恐龙相关的互动项目,融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激发观众的参与热情;矿物与宝玉石厅也是博物馆的一大亮点,既要有系统的知识介绍,也有精美绝伦的展品,让观众在参观学习之余又大饱眼福,对大自然的神奇之作叹为观止。博物馆还设计了两个临时展厅以及多媒体功能教室,既能丰富博物馆的展览,也能举办科普讲座,可更好地开展科普教育工作。

2.6 装修布展

布展就是按照展示主题的要求对展厅内的展项进行合理布局,并对地面、天花、墙面等进行效果装修,衬托和增强展项的展示效果,以满足科普场馆进行科普和教育功能的需求[4]。装修布展是科普场馆主体建设的最后一步,也是尤为关键的一步,陈展的效果是直面社会观众的,影响着参观者对于科普场馆的直观印象,决定着科普场馆的后续发展。因此,在装修环节应力求简洁大方,要以展品为中心,始终为展品服务,并突出展品的主体性,其它配套设施不能喧宾夺主,不要由于装修而冲淡展览的科教氛围。

在这个环节中,除了继续加强装修的监督管理外,布展过程中往往还会存在一些小的微调,比如,在实际布展过程中会发现一些以前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的因素或者问题,或者可结合布展后的效果,适当增加一些与展览主题相对应的附属展项或是可多重利用的展览设施,比如增加一些互动设备或者休闲娱乐活动,增加对观众的吸引力,以期消除观众对于博物馆的“一次性参观”怪象。

3 关于科普场馆后期发展的思考

科普场馆的主体建设完成之后,如何进行后期的运营管理,对于它们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纵观国内已经建成的各大科普场馆,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因此,才导致了很多科普场馆“热热闹闹建设,冷冷清清运营”的局面。为了避免科普场馆建成开馆以后“一年热、二年冷、三年少人问津”的现象,后期的运营管理起着关键性作用,这是科普场馆建设工作的继续和发展,是与工程建设和内容建设同等重要的工作。

科普场馆作为国家宣传科普知识、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公益性非盈利机构,决定了它的运营管理理念的不同。目前国内很多科普场馆已经纳入财政拨款范畴,对公众实行免费开放,各大科普场馆应充分利用政策支持,依托馆内资源,如举办临时展览、开展展项设计服务、配套服务、产品开发等多渠道创收。同时,各科普场馆既是重要的科普阵地和公共文化场所,也是重要的宣传媒体和品牌资源,因此,可充分利用其优势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为其建设与发展服务,走出闭门办馆的误区,走开放办馆的路子,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会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逐渐实现科普场馆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历来重视科普教育与宣传工作,近年来大力拓展科普展览的方式与途径,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博物馆不仅积极走进中小学校、社区,深入农村和地震灾区等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充分发挥科普宣传与教育功能,还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在国内外大中小城市举办了数十场专题展览,极大地提高了博物馆和学校的知名度,有力地促进了博物馆的现代化发展。

人才资源是科普场馆功能的内在需求,也是科普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中坚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是保证科普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既积极建设专职科普人才队伍,也充分利用高校优势,长期面向学校地质类专业学生招募有热情、有能力的科普志愿者,切实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使志愿者群体这一巨大的人才储备库长期为博物馆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全世界都对科教事业越来越重视的今天,科普场馆的建设和发展工作也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在大力兴建各种科普场馆之后,如何以科学的现代管理方法和营销手段,加强科普场馆后期的运营管理,促进科普场馆的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其科教功能,仍是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需要不断探寻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 谢起慧.我国科普场馆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海峡科学,2012,63(3):92-94.

[2] 邓念.全国科技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科普研究,2010,5(29):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