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读书情况范文

大学生读书情况精选(九篇)

大学生读书情况

第1篇:大学生读书情况范文

1图书馆的藏书和读者概况

1.1馆藏情况

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作为专业图书馆,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建设,已初步建成门类比较广泛的藏书体系,现流通的图书总量为152313册,馆藏中文图书流通库藏书基本能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见图1。

1.2读者概况

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读者构成主要由本科生、研究生、教职工和外聘人员构成,读者总数计8956人。

2图书流通统计总体分析

2.1读者人次分析.

由表1人次统计结果看,图书馆读者来馆最多的是在校本科生,其次是研究生。本科生年均到馆6.96人次(本科总人次/本科生总数),是图书馆中文图书最主要的读者群,研究生年均到馆5.7人次,他们是图书馆重要的读者群;而学校教工的到馆人次很低,年均到馆0.63人次,今后应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吸引教师来馆。2010年馆藏中文图书借阅流通图书如表1、表2所示。

2.2读者册次分析

从表2的册次统计数据看,本科生的借阅册次居首位,这是由本科生的读者基数决定的,也能看出本科生利用图书馆要比其他类型的读者的要高;从借阅册次的类别看社科类借阅比自然科学类图书流通量大,社科类图书年借阅65161册次,占66.9%;自然科学类图书年借阅29585册次,占30.4%。从表2的统计结果看,中文图书各学科的借阅流通量有很大的差异,借阅流通量按类别分,前四位的是文学类占首位,为27203册次,占总借阅册次的27.9%;其次是语言类,为20587册次,占总册次的21.1%;再次是数理化类12052册次和医药卫生类10256册次。另外工业技术类图书的流通也有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计算机类图书借阅量增多,这是由于本科生需要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实际应用软件的需要所决定的。

2.3读者借阅情况分析

从表1、2统计数据看,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读者借阅专业图书的特点主要是根据教学安排和进度,如对数理化类和医药、卫生类图书主要是紧密联系教学所需的参考书,语言类(主要是英、日语)贯穿本科生四年的始终,一年两次的外语四、六级考试等,促使学生加强对语言类图书的重视,包括词汇、听力、各类真题等方面的图书成为首选;随着考研热的升温,各学科考研用书成为即将毕业学生追捧的热点。从读者借阅类别看,无论是那一类型的读者除了语言类以外,对文学类书籍的需求都很大,借阅量排在第二位,年借阅20587册次,占全年借阅册次的21.1%;读者人次为11484,占总人次的22%;读者人次排在第一位。本科生读者对社会科学图书比较感兴趣,如对历史类图书比较喜欢;对哲学、社会学类等提高自身修养的图书,借阅量也有增加。研究生读者对专业图书需求较大,如对医药、卫生类和生物科学类等专业图书需求较大,同时也涉猎文学等其他学科,并对语言类和医药卫生类图书借阅要求的深度比本科生的要高。同时从人次和册次看,我们应该看到学生读者集中在某几个类,对其他类图书不感兴趣,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涉猎知识面更广泛些,以利于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和图书的利用率。从读者到馆率和平均借阅量看,本科生的到馆率和平均借阅量都很高,这说明学校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利用图书馆;研究生的到馆率和平均借阅量较高;而教师读者的这两项指标都很低,如何吸引教师读者群利用图书馆藏书的工作需要再大工作力度。

3分析结果的思考

统计分析是为了了解馆藏图书流通情况,掌握读者对借阅的需求特点,以便更好地为各类读者提供服务。

3.1关于读者阅读倾向

学生读者的阅读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不仅要及时主动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参考书,更要着眼于正确引导读者的阅读倾向。诸如现在流行的“武侠炫幻热”、“文化快餐热”、“网络文学热”等,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心理。在开展根除有害阅读,正确引导读者阅读等方面,图书馆应及时开展阅读倾向的辅导,针对学生阅读中的一些热点、要点和难点问题,开辟场所,组织讨论和演讲。如有条件时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参与,给予辅导。

3.2我馆图书利用率和复本量

学校图书馆实行全开架借阅,部分图书藏阅结合,为读者查找图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经过统计发现仍有大量的图书未被利用。其主要原因是图书品种不被认可,因此花大力气深入研究读者需求,如何筛选读者真正需要的图书品种,显得更为重要。藏书的复本主要是解决多名读者同时对同一种图书的需求。根据高校读者的特点,一方面同班级人数较多,教学进度一致,需要一定的复本量满足需要;另一方面,学生有人手一册的教材,利用图书馆非常方便,更希望看到更多的或自己感兴趣的参考图书。因此,我们应当在图书经费紧张的条件下,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品种。

3.3不同读者需求

不同的读者群需求在学科分布上有不同的分布规律,尤其是我们专业院校图书馆应加强对读者借阅规律的研究,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图书馆确定各学科藏书比例的重要依据。现在有许多高校图书馆为了应付评估,盲目追求图书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和读者真实的需求,图书馆的决策人员防止饮鸩止渴的现象蔓延。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者服务是围绕读者需求的,重视读者需求是提升办馆水平的有效举措,应定期开展读者座谈会和读者需求的问卷调查等活动,它是图书馆一项不可缺少的业务工作,它不仅能客观、如实地反映读者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同时也为加强管理、提高读者服务质量提供准确的依据。如本科生在不同的年级对文献的需求特点不一样,各专业的学生需求不同,研究生和本科生对待专业图书有参考书和研究型图书的差异等。

3.4读者借阅时间规律

第2篇:大学生读书情况范文

关键词:馆藏建设;借阅需求;文献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69-02

图书馆管理的主要职能是使图书馆的资源与读者的需求最适当、最有序地结合起来,并确保读者的需求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满足,馆藏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本文通过对本馆2010―2012年度纸质文献的入藏情况及读者借阅需求的统计与分析,以求找出适合本馆读者需求的最佳藏书结构模式,进一步调整馆藏结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文献资源利用率的提高。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现有艺术学院、经管学院等6个系院,其中艺术设计、会审、老年服务与管理是学校的重点学科。截止2012年底,学校图书馆中文藏书刊28万册。

一、2010―2012年馆藏中文图书入藏调整情况分析

图书入藏是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入藏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馆藏资源的质量和读者对馆藏文献的利用效率。只有通过对入藏图书的统计分析与比较,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结构调整,建立一个以社会需求、读者变化为调节手段的动态运行机制,形成一个适应变化、良性循环的馆藏结构体系。

1.从表1看出三年来本馆入藏前十位排位的前后顺序变化,表明了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建设的发展、新专业的开设及读者对文献资源的利用需求的变化,给图书馆的藏书体系带来的影响,馆藏结构的调整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前十位中F、H、J、T、K属于专业用书,B、C、D、G属于基础用书,I类属于消遣休闲类图书。2010年学院新开设了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从2010年开始加大了对R类卫生医药方面的书籍采购速度,从2010年入藏1.79%上升到2012年入藏2.58%,并且在以后的文献采访中会重点倾向R类的采购,以保证新开设专业的教学需要与学生的学习需求。T类涉及学校的多个主要专业,以保证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F、J所涉及的专业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图书入藏量每年基本保持稳定。

2.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三年来藏书结构是否合理并对其进行调整。每年的年终编目部门对馆藏文献的结构和文献更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入藏文献在各馆藏地的分布情况和入藏文献的更新速度,作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依据。流通部门对文献的利用情况和读者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读者的借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了解读者对各类文献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调整馆藏文献的结构,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更科学化,合理化,有利于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二、读者借阅前10名图书情况分析

1.读者对各学科文献的需求是随着社会需求、本院教学专业设置的调整、教学改革进程的要求而变化的。据图书馆读者借阅前10名图书情况统计分析,2010年所列前10类图书的借阅量为96.07%,2011年所列前10类图书的借阅量为95.75%,2012年所列前10类图书的借阅量为95.96%,三年平均外借量为95.92%。这充分说明了图书馆馆藏文献的采访决策基本上满足了读者借阅的需求,从而有利于图书馆借阅率的提高。

2.本院图书馆2010―2012年纸质图书借阅前10名类别依次为I、J、H、T、K、F、B、G、C、O,说明读者对各类图书的外借量持续保持稳定。文学类的外借量始终位于首位,且借阅比远远高于第2名J类23%,这充分说明了高职类学生对娱乐休闲类图书的需求比较高。在所列读者借阅前10名图书中,社会科学类占8位,自然科学类占2位,从中反映出本院以文科专业为主的办校特色,以及学生对语言类,经济类、计算机类方面知识的需求,揭示了本院读者文献需求的倾向,在以后文献采访过程中应加大此类图书的采访力度。专业类图书中,艺术类图书借阅量逐年上升并居首位(除文学外),表明该类图书已成为最主要的专业用书,多年来具有稳定的读者群体,也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调查显示,完成学业和学以致用是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阅读目的,因此教学参考类图书和各类考证类的图书比较热门,几乎一入馆就流通,采访工作应适当关注此类图书。

3.三年间,尽管每年的借阅量不同且差距逐年增大,但这10类图书的百分比却大体接近;借阅比例排序虽略有变化,但一直集中在这10个类目上,这些数据完全可以作为图书馆采购、补充、调整文献资源的重要依据。

三、满足读者借阅需求的策略

1.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访部门应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建立由各系院学科带头人,图书馆采访负责人共同组成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小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我馆每年开展的读者座谈会,请各系院的老师和学生代表,征求他们对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各系院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情况。同时,图书馆的采访人员应深入到各系院,参加系院的教学会议,倾听任课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学第一线的文献需求情况,使采访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请各系院的专业带头人进行书目圈定,以及邀请他们到图书采购现场进行现场采购等。

2.读者借阅需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需求目标。读者借阅需求调研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建立一个长效的调研机制,做到定期、定时、定责、定人开展调研,并设计一套能及时、科学、便捷地获取读者借阅信息分析的技术方法和保障措施,为文献采访、组织提供现时的读者需求信息。例如我馆目前开展的每两个月一次的“服务之星”评比活动,虽然活动的目的是评选优秀的服务人员,但是可以通过这项活动,借助问卷调查方式,开展读者借阅需求的调研工作,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进而掌握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文献采访工作。

3.始终坚持“服务至上、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我馆开展的具体措施有:延长图书借阅开放时间,每周达80小时以上,每遇到学生考试期间,还会再加开借阅时间,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环境;应学生的要求,增加学生借阅图书的册数,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设置新书推荐和热门图书推荐,方便读者利用文献;每年结合“世界读书日”,举办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如辨论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兴趣。通过不断完善服务,来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

文献馆藏是图书馆的核心和灵魂,图书馆的大量工作都是围绕着馆藏建设开展,新的图书不断进馆,失去价值的图书被剔除,图书馆的馆藏体系始终处于不断调整、吐故纳新的过程中。高职图书馆应根据数据分析合理调整馆藏资源,做到“书尽其用”,使每种文献都有其读者,才能使图书馆的馆藏体系始终保持健康和活力。

参考文献:

第3篇:大学生读书情况范文

一、调查目的

了解本校三和五年级学生自主阅读情况。调查分九个方面:学生读书兴趣、读什么样的书、读书方式、读书习惯、读书方法、策略、态度、阅读量调查、课外阅读时间、课外阅读环境、阅读收获、效果。通过调查,可以充分了解本校学生自主阅读现状及不同年级在自主阅读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找出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能力的最佳年级段及最有效的方式。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我发现我校三和五年级在自主阅读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大多数同学都有很浓的阅读兴趣。

二是学生能够坚持每天阅读,且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并定期在班里或学校展示自己的读书手抄报。老师都为孩子们建设了班级读书角,方便孩子们随时进行自主阅读。

三是孩子们的读书范围不算广泛,不能对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及。

四是无论是中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都比较喜欢读动画卡通类的故事书,而对于教师或者家长要求孩子读的书,则兴趣不太高,属于被动接受。

五是在大部分学生坚持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的同时,还有少部分学生读书只是看热闹,关注的是有趣的情节和画面,对于文字或精彩的描写不做过多的关注。

六是个别学生读书还是两个两个字地出声朗读,不会默读,更不会带着问题思考去读。

七是还有一些学生课余时间用于看电视、玩电脑,留给读书的时间几乎没有,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读书的兴趣。

三、具体措施

针对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及班级管理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帮助学生开展更高效的自主阅读。

1.教师推荐,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读书,让每一个孩子参与进来,激励他们读书就要读好书,读对自己有用的书。

2.通过“全班读一本书“的大阅读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积累,读书心得的交流。每周利用一节自习课,组织孩子进行读书交流及读书情况的反馈,从此激励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大量阅读活动中来。

3.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自主阅读。

4.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帮助孩子营造良好的自主阅读的氛围。一是在家里,家长抽出时间陪孩子读书。二是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办读书小报,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电视、电脑中转移出来。三是教师在学生对这些正在进步的孩子多一些关注和鼓励,让他们有读书的信心和兴趣。

第4篇:大学生读书情况范文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发现,现在课外书对我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读课外书?我们的读书情况如何?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在小区中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我根据小学生课外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否喜欢阅读?(2)你在读课外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平时读的课外书中种类最多的是什么类的书?(4)课外书的来源?

1.小学生喜不喜欢课外书

从我调查的情况来看,有95%的同学选择了喜欢读课外书,只有5%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选择不喜欢的同学都是语文成绩极差的。“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比较含糊,大部分是“多读课外书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等,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其实,健康有益的课外书也能像语文、数学书一样增长我们的知识。如果把学习比做吃饭,语文、数学等学校里学习的科目是主食,课外阅读应该是副食了,我们难道能只要“主食”,不要课外阅读这一“副食”吗?

2.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是:看电视比读课外书有劲;没有课外书可读;老师没有要求;家长不给钱买课外书。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小学生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是看电视,对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但是有益的课外书却看得甚少。有37%的同学认为“看电视比看书来得有劲”,有45%的同学说自己家中没有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家里基本没有书,有书的同学也反应家中大多是幼儿读物及小学生作文、奥数之类的教辅用书……从中,可以看出中高年级往往看重的是学生在校的成绩,一般不重视课外阅读。

3.课外书来源渠道

从我的调查情况来看,从学校图书室借书的占40%,同学相互借阅的占30%,家长买的占21%,学校中订的报刊杂志占9%。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课外书阅读不够重视,没有主动给孩子买书的习惯,更不可能在孩子的阅读上进行有益的指导。大部分同学的课外书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图书馆与同学处借的。但是,学校图书馆书籍也有限。同学互相借书,往往属于口袋书,没有多大好处。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4.同学们对课外书的涉猎

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所读课外书籍涉及面较广,有小说、散文、诗歌、科普、科普读物、报刊等。但结构不合理,小说类占65%,诗歌占5%,科普读物占10%,报刊杂志占20%。从阅读情况来看,小说类偏多,占总量的65%。同学们的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我认为小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第5篇:大学生读书情况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课外阅读 素质能力 调查分析

[分类号]G252.17

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姚伯岳老师在200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传统经典阅读与网络数字阅读分会场上,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报告《回归传统,呼唤深阅读》,告诉人们:要想成功,请深阅读吧!报告列举了于丹、易中天等通过深阅读一本本经典著作而走向成功的实例。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答记者说:“许多国家都把全民阅读作为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措施,通过国家行为加以推动。一个国家国民阅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影响到全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可见阅读不仅关系到个人,而且关系到社会。

1、不同高校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国内不少学者对几个年代大学生阅读都作过调查,认为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的十几年,大学生从读文学经典到读西学、国学等学术著作,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注重跨专业读书、实用性读书,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浅阅读”越来越时髦。正如姚伯岳老师所说的那样,推崇传统和深阅读绝不是排斥网络,只是网络阅读容易导致浅阅读。而传统纸本阅读以及深阅读却能将阅读者带入神凝的境界,从而提高个人的学养。针对现在大学生个人素质与课外阅读关系如何,相互之间是否有所影响这一问题,本课题组展开了调查,从2009年5月开始分别以问卷、暗访和跟踪调查等形式,同时结合不同层次高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进行分析对比,说明素质不同,阅读水平、表现不一。

1.1 校内几次阅读调查

课题组2009年5月对在校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全校发放问卷500份,覆盖文理学科,注重高低年级搭配、男女生比率等,尤其重点调查了历来年考研升学率较高的2个院系。涉及到学习、阅读方面的调查结果为:每天用于自习0-2小时的学生310人,3-4小时的148人,5小时以上的42人;双休日一半时间用于学习的151人,少部分用于学习的218人,大部分用于学习的92人,几乎不学习的36人,全用于学习的3人;关于“一学期读了几本专业参考书”这一问题,一本没读的120人,2-3本296人,4本以上84人。另根据外借系统统计,近3年,年借阅量在5册书之内的人数逐年增加,而年借阅量多于51册的人数在逐年减少,如表1所示:

2010年5月份又进行一次全校性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0份,有效问卷1857份。在回答“最希望去的课外学习场所”时,83.09%的读者选择“图书馆”。在回答“来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时(此题要求读者选择项目不能超过两个),“自习”被选择1352次,“借还书”被选择928次,“阅览图书”被选择400次,“使用电子阅览室”被选择251次,“阅览报纸期刊”被选择205次。在回答“来图书馆学习的频率”问题时,70.02%的读者选择“经常来”,29.18%的读者选择“不常来”,0.81%的读者“未来过”(第一次来)。在回答“使用图书馆网站”的情况时,65.23%的读者选择“不常用”,10.08%的读者选择“未用过”。在回答“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情况时,63.63%的读者选择“不常用”,17.94%的读者选择“未用过”。

分析上述问题,笔者发现,学生读书首选去“图书馆”,但去的目的主要是“自习”,被调查者中多半人不进图书馆网站,不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未使用过”电子资源的比率中,有不少高年级学生。

问卷调查500人中,在回答“上网主要目的”(多选题)时,选查资料的283次,看电影的190次,聊天的171次,游戏的102次。但课题组2010年3-5月三个月期间,在电子阅览室使用高峰期随机暗访调查10次,150人座位的电子阅览室,平均每次:看电影47人;玩游戏的35人;聊天的23人;这三项娱乐合计105人,其他查资料、学习等45人,不到三分之一。暗访调查与问卷调查结果有出入,当然不排除有些学生是边娱乐边查资料等情况。

通过以上几次对本校在校生的调查发现,一般本科院校学生阅读量在减少,上网学习查资料也为数不多,在多种因素诱导下形成的功利行为,使学生耐不住不能立竿见影的寂寞阅读。一方面由于各种考试缺乏课外阅读空间;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占用了课外阅读时间,加上主观和客观的干扰,如惰性,那些即便有阅读理念又有阅读行为的学生,可能会遇到干扰,即便好书在手,也不愿意阅读;还有些学生很茫然,不知道课外该读些什么。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某一所高校。

1.2 不同层次高校大学生阅读调查

2009年11月,中国新闻网发表了一份清华自查学情报告:清华本科生学习情况,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式。清华学生自查报告中,每周平均学习时间超过30小时比例的达30.7%。差不多3个清华学生中,就有一个每周学习7天。除上课外,自己学习时间每天超过4小时。

《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第9期发表了王秀平《北京市大学生学情调查报告》,调查对象为北京市全日制15所不同类型大学本科生。按专业分层进行抽样调查:重点建设院校的学生对“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有较强烈的要求,对学习感到压力大,学风相对好;一般院校的学生更多的是以“找到理想职业提高经济地位”为学习目的,就业压力大,考试作弊多,对自己学习状态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9期周松青的《我国在校大学生读书表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对上海市在校1305名大学生的调查》,作者对上海市所有高校按一类、二类、三类大学划分,分别从其中各选一所大学作为获取调查对象的样本库,三种类别的学校在读书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一类高校每百名学生每天读书时间要比二类高校平均多45.8小时;二类高校每百名学生每天读书时间要比三类高校多41.2小时。在学术类书籍的阅读上,这种分化进一步加剧,一类高校每百名学生每天阅读学术类书籍时间要比二类高校平均多86.6小时,二类高校每百名学生每天阅读学术类书籍时间要比三类高校多19小时。

《图书馆建设》2009年第3期发表了唐淑香等的《湖南省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与分析》,作者对湖南省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8所高校,包括师范、农业、林业、医学、商学、理工科院校及综合性大学进行调查,其结果是:近半数的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在1个小时以内。另外,还有7%的学生根本没有进行课外阅读,而且这一部分学生中,有的在问卷上特意说明没有时

间进行阅读,只是上网看一些新闻,或者不定期阅读,没有坚持每天看书读报的习惯。被调查者中有59.9%的学生平均每月阅读书刊1-4本,而阅读书刊本以下的占20.1%,有近80%的大学生平均每年阅读书刊少于48本。但在被调查的8所高校中,湖南农业大学和南华大学医学院的少数学生每月阅读书刊在15本以上。

从上述阅读调查发现,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生因自身素质的原因,阅读情况表现不一样。一般高校大学生不阅读或少阅读所占比率超过被调查对象的一半。重点高校比普通高校大学生阅读情况好。可中国一般高校的学生人数远多于重点高校,而爱读书的学生仅占少数,这样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素质越低越不爱读书,越不爱读书,素质也就越难以提高。

1.3 与国外大学生阅读情况对比

《读书,中国大学生比美国大学生落后几步?》一文中,美国加州州立大学Fresn0分校心理学教授勒范恩说:“在美国,大学生连读教授制定的读物都读不完,几乎没有什么时间读自己个人感兴趣的读物,更何况打发时间”。美国大学生平均每周的阅读量是500-800页。有一位美国作家生动地形容了美国年轻人的读书观,“你必须在某种限制下读书,阅读应当成为一种计划,成为大学生课程中的一部分,或者成为获取某一种学识的工具”。美国学生一旦决定要进大学,头一两年必定是通识教育,接下来的主修课程才真正需要你主修阅读,他们认为,如果没有和专业课程相关的阅读,光在图书馆看一些社会畅销书,何必费尽心思进大学呢?而中国现在的大学生随意性阅读居多。这种随意性阅读的结果,就如日本大前研一在其最新著作《低智商社会》中所说的:看“内容简单”、“即刻见效”之类的畅销书,“不用多考虑就能得到答案”,最终的结果是“停止思考”、“智商衰退”,整个社会变成低智商社会。所以阅读时间的投入和专业、学术类书籍阅读所占比重,最终将会转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将决定学生的职业前景和未来能够走得多高多远。

2、阅读与素质之间的关系

一个家庭的文化是教养,一个民族的教养是文化。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方式是读书,家长带头读书,孩子自然会仿效,书香传递,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性循环。在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方式也是读书。腾矢初在上海图书馆的讲座《读书与人生》中说:“求知”最好的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可以锻造一个人,它可以提高一个人全面的修养,所有看书多、涉猎广泛、学养深厚的人都是知识丰富的。知识丰富,综合素质强的人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人格的魅力,有人格魅力以后就会有一种凝聚力。“阅读与其他知觉不同,必须通过学习及个人重构才能够掌握,其本质属性不依赖于直接的感官输入,而通常取决于每一位读者的智力水平及早期所接受的训练”。

所以阅读是通过个人的思考和感悟,将知识、技能、能力逐步内化为素质。这个感悟的过程也就是内化的过程,当知识、技能内化为个人品质的一部分,并具有个性化、人格化特征时,那么人的素质也就形成了。而个性化、人格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阅读又是一种积累能力,呈几何级数递增”。也就是说,学生经过知识的积累或技能训练、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熏陶以及自我感悟,逐步改变自己的态度倾向、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看待世界的眼光,并把它们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方式与思维模式,形成认知世界和处理事物及其关系的新图式,这才是素质。

“知识是载体,是基础;能力是展现,是升华;素质是核心,是智慧的结晶。掌握知识是提高能力和素质的前提条件,没有渊博的知识,不可能有很强的能力,更谈不上良好的素质”。所以真正有素质的人,他们无不博古通今,对中外文理知识有着良好的理解;在交流的时候,他们的信息流量很大,沟通能力很强。

3、阅读提高个人素质

从对九江学院历届读者之星(前10名读者)的跟踪调查可看出,读书多的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比较强。如:①化学化工学院B0681班一学生,所学专业是应用化工技术。2007年度借阅图书260本,2008年度借阅图书285本。两年读者排行榜居前位。现就职于广州标协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从事企业管理咨询业务工作。领导非常器重,获得用人单位好评。②外国语学院B0636班有位学生,2007、2008年度借阅图书分别是212册、205册。在校期间学习成绩良好,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进出口业务的一般流程,并能够缮制各种外贸单证;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现在深圳AClGR0UPCHINALTD.工作,在回访毕业生时,该单位领导特意表扬,说是来年有像这样的毕业生可推荐去他们单位。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如法学院A0513班一位学生,3个年度借阅量排行榜均在前l0名,为专升本学生。在校表现很好,曾是班长;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她非常重视英语方面的学习,课余时间常去英语角锻炼口语,也常与外教进行交流。因外语非常好,现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还有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文传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的一些学生,当年都是排行前10位内的读者,有的甚至是2008年度读者排行榜居首位的(借阅图书316本)。对这些同学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读书的多少与日后从事的工作会形成一定的正比关系。当然找到一个好工作,并不代表素质高,因为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在工作之后依然要坚持学习,才能使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

新东方教育培训研究院院长王强,当年在北大读书时就将每月发的20余元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菜票。王强说“我这个‘书痴’重在求知,培育自己的心灵。”现在的王强是北京所有书店的超级VIP,隔两三天就会跑一趟书店。家里藏书有5万余册。由于书香门第的熏陶,从小就酷爱读书,所以成就了他新东方的教育事业。

4、改善阅读情况的相关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不难看出,阅读与素质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2010年我国国民年人均阅读图书只有4.25本。而同期发达国家的人均年阅读量都在10本以上,以色列、丹麦、瑞典等国甚至高达四五十本。单就中国人均阅读量而言,中国的确面临着‘低智商社会’这样的危险。因此,笔者呼吁业界要采取相关措施改善不令人满意的阅读现状。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学校。一是调整课程设置,如通识课的课时与专业课课时比例不协调,甚至是主次颠倒,导致这些本科院校的部分学生,前两年不知道该看些什么书,缺少专业课教师引导,后三学期有专业课,可课程太多,又缺少时间进图书馆看书。二是狠抓教风与学风,教师的引导点拨非常重要,对学生注重用“好读书”、“学习标兵”等典型激励和带动良好学风的养成。三是硬性规定教师必须为学生开出本专业的书目单。四是采取强制性阅读措施,如不少高校规定学分形式等。

第6篇:大学生读书情况范文

〔关键词〕认知需求;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07.026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7-0139-05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describing the significance of reading promotion and its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human civilizationits,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reading situation of service groups in university library through questionnaires,interviewed and library system log data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demand.After researching the university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factors,the paper pointed out the improvements in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Key words〕cognitive demand;reading promotion;university library;literature resources

阅读推广是提高全民族知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人口素质和国家实力的引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阅读推广活动作为提高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并着力实施[1]。阅读推广是图书馆的职责,正像世界各国的图书馆都是本国阅读推广活动的主力一样,我国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以其资源优势以及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基本目标,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

随着阅读推广的深入,高校图书馆工作理念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从被动走向主动,以人为本,从读者的需求出发。目前,以行为科学和认知科学作为理论依托,在阅读推广中研究读者的认知需求是一个重要内容。认知需求是人类需要和动机之一,泛指个体对事物的追求、认知、了解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当个体在面对认知任务时,是否愿意主动思考,以及是否喜欢思考,即个体参与和享受思考的倾向以及在认知任务中付出努力的程度[2]。有需求才能有行动,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广大读者正是具有自己的阅读需求,才积极阅读,因此,研究认知需求可以帮助了解行为被激发的过程,提高对行为的理解和预测。也就是通过了解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掌握读者对那些资源感兴趣,阅读点在哪,深入了解读者的心理和读者的收获,以便开展适应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另外,认知需求作为一种认知动机,反映的是个体的认知差异,通过研究,以利于更好地理解阅读行为,开展阅读推广工作。

在阅读推广活动中,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图书馆文献资源”[3],我们研究认知需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阅读行为的过程,了解师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图书馆开展深层次服务,只有这条主线畅通,高校图书馆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任务和使命,阅读推广活动才能行之有效,真正投入“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因此,本文重点研究:第一,通过读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情况的实证调查,分析不同类别读者认知需求存在的差异;第二,通过探讨读者认知需求,研究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制约因素,为推进高效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提出合理建议。

1 研究思路和数据获取

高等学校图书馆馆藏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其文献资源具有系统、完整、特色等特点,是开展推广阅读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它的使用情况直接反映了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动机,和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情况。

11 研究对象

本文针对青岛地区大学生、研究生及教师,通过问卷、访谈以及某高校图书馆近3个学期系统日志数据(2013春季、2013秋季学期和2014年的春季学期)等方式,调查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情况和读者阅读状况。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及访谈调查

采用问卷和访谈方式,主要调研下述几项内容:(1)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2)您是否喜欢阅读,并且把图书馆作为首选地的原因;(3)您访问图书馆各种资源的主要目的和方法;(4)您去图书馆(网上和实体)借阅的时长和频率;(5)您喜欢高校图书馆那类资源和阅读那类书籍;(6)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图书馆资源的原因;(7)您的学习情况和科研水平;(8)您认为图书馆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推广。

本次调查,有效参与的学生499人、教师121人。

122 图书馆系统日志调查

在信息时代,虽然普遍呼吁图书馆革新传统馆藏建设模式,重视信息资源结构的变化,扩展和延伸其馆藏建设的内容,但基于本身的职能,图书馆传统馆藏书籍仍是实体馆藏体系重要部分。所以本文调查了图书馆近3个学期系统日志数据,对其进行研究。

2 数据分析和制约因素讨论

21 不同读者对文献资源的访问偏好

本研究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分为5个类别:中文期刊数据库、外文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馆藏图书及馆藏报刊;读者分为4个类别:自然科学类教师、自然科学类学生、人文社科类教师及人文社科类学生。通过调查分析,结果见表1。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表1中进行列联表分析,Chi-square检验的P值为000,这说明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同学科的师生之间,在访问图书馆资源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中外期刊数据库(如:CNKI、Elsevier等)学术性、知识性较强,更新快,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活动,所以访问的比较多;学生主要是学知识、提高修养、兴趣爱好等,所以访问馆藏图书比较多。

本文进一步分析不同读者访问不同资源的喜好。首先,对自然科学类教师和人文社科类教师访问图书馆不同资源比例进行分析,Chi-square检验的P值也为000,说明自然科学类教师和人文社科类教师访问图书馆不同资源比例显著不同。由于学科的差异,自然科学类教师访问外文期刊数据库比例最高,而人文社科类教师访问中文期刊数据库比例最高。其次,对理工类学生和人文社科类学生进行列联表分析,Chi-square检验的P值为0995,说明自然科学类学生和人文社科类学生访问图书馆不同资源比例一致,访问馆藏图书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电子图书。

分析可知,读者不同,阅读目的不同,访问资源的偏好也就不同,这说明不同读者的认知需求是有差异的,因此,开展阅读活动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不了解这一具体情况,开展活动不能有的放矢,阅读推广活动势必受阻,参加人员积极性不高,敷衍了事,这就制约了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只有真正了解不同读者的需求和动机,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因人而异,有针对性,读者才能积极投入到阅读推广活动中。

22 各种文献资源的访问情况分析

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图书馆文献资源,文献资源作为阅读的落脚点,直接关系到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通过调查分析(见图1)可知:

(1)馆藏图书访问的百分比最高的。传统馆藏图书具有知识系统性、内容渐进性等特点,加上读者多年养成的个人阅读习惯,故具有高访问量,鉴于此,本文研究图书馆2013春季、2013秋季和2014年春季3个学期系统日志数据(见图2),分析结果:文学(I)类书籍的借阅次数最高,这和我们在访谈及问卷调查中得出的“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修养”的结论是非常吻合;其次,阅读访问量与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有紧密联系,并和师生比例成正正相关关系,师生比例大的专业,其对应的专业类书籍的阅读访问量就高。

(2)电子图书访问的百分比仅次于馆藏图书,而且学生用户比例相对更高,这符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电子图书方便快捷、价格便宜、海量储存等优点迅速被大学生接受,大学生可以用手机、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下载电子图书,进行移动阅读,每时每刻都能通过这一媒介来阅读获得最新的信息和知识。电子图书成为学生群体最主要的图书馆资源获取渠道。

因此,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必须以资源为基础,由于读者认知需求的差异,各类资源的需求量就不同。读者根据自身的阅读需求和喜好,访问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为保证阅读推广活动行之有效,高校图书馆必须掌握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包括文献资源的类型、学科、数量及分布情况等,以及读者的阅读特点,做好资源建设。

23 读者认知需求高低相关性分析

汇总几个具体问题,问题1“您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次数”;问题2“您去图书馆读书时间”;问题3“您读书的目的”;问题4“你认为读书对你学习、科研帮助吗?”;问题5“您平均每个月读几本本书?”;问题6“你的平均学习成绩(学生)”;问题7“您的科研情况(教师)”。

利用SPSS对学生问卷的以上问题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2),发现:“您去图书馆读书时间”和其他问题没有强相关性;问题“您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次数”与“您读书的目的”和“你认为读书对你学习、科研帮助吗?”和“你的平均学习成绩(学生)”3个问题的Kendall相关系数分别为-0286、-0174和-0317,表明它们之间均具有比较强的负相关性,说明学生对读书的认知不同,去图书馆读书时间就不同,读书时间越长,他们的学业水平越高,对他们的帮助越大;“您读书的目的?”、“你认为读书对你学习、科研帮助吗?”和“你的平均学习成绩(学生)”这3个问题之间的Kendall相关系数分别为0400、0122和0138,表明它们之间均具有比较强的正相关性,更进一步说明学生的认知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和学业成绩密切相关。

利用SPSS对教师问卷的以上问题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教师对读书的认知不同,去图书馆读书时间就不同,教师去图书馆读书时间越长,他们的科研水平越高,对他们的帮助越大。教师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和科研水平密切相关。

.在001水平下显著 .在005水平下显著。

正如研究者认为“认知需求”是个从高到低的两极变量。高认知需求者凡事好问,对新奇事物非常有兴趣,喜欢探讨问题,爱好钻研知识。高认知需求者和低认知需求者面对复杂或者需要付诸努力的认知活动时,他们的表现是不同的,这不仅仅体现在对认知活动的投入程度上,而且体现在对认知活动的喜爱程度上[4]。认知需求的高低对学习、科研有很大影响,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都比较强这类人群,即高认知需求者,他们的阅读欲望比较强烈,喜欢阅读,更愿意付出努力去阅读和思考,所以在学业和科研中表现就突出,师生的学习、科研水映着师生阅读的投入和喜爱。高认知需求者,阅读的需求也比较多,这类人群喜欢光顾图书馆,喜欢读书。在阅读推广活动开展中,要积极鼓励高认知需求者,还要有针对性的帮助低认知需求者,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也积极投身到阅读活动中。

24 读者利用图书馆阅读状况调查分析

在调查中,针对“您喜欢读书吗?”和“您认为读书对您有帮助?”这两个问题在我们的调查中,分别有958%的读者喜欢读书和971%读者认为读书有帮助,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广大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很高。在对“您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次数”调查中有271%的师生几乎每天都去,也有171%的师生1个学期会去1~2次;“您在图书馆每次读书时间”问题的调查中,超过2小时的占到33%。“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图书馆资源的理由”中有656%的读者选择“不知道读什么书”。“影响您阅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中有571%的读者选择“上网聊天、玩游戏和看影视作品等占用了大量时间”。

鉴于以上的调查数据显示,读者的心理和行动存在着如此大的矛盾,很多人具备阅读能力,却不读书;有些人想读书,可资源良莠不齐,不知读什么。总之是不读书。这是阅读推广活动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认知需求受阻,一旦认知需求受阻,读者就失去任何阅读的兴趣,如何把用户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用户喜欢阅读,阅读本身是一种学习,让读者保持持续学习的状态,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基本目标,体现图书馆的价值,高校图书馆转变观念,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面向读者借阅浏览式的被动服务,而是一种结合读者具体情况,介绍资源,把读者吸引到图书馆,引领阅读的主动服务,图书馆员深度介入读者的阅读过程[5]。因此,高校图书馆要认真分析读者的认知需求,让读者有读书的兴趣,积极开展阅读推广。

3 推进阅读推广工作的几项措施

31 从读者需求出发,有计划、有层次地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支撑点,丰富足够的文献资源,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定期对馆内所藏文献资源的类型、学科、数量、分布情况和文献利用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根据用户的需求,有计划、有层次建设资源,合理布局,加强文学类、专业类藏书体系和数字资源系统的建设。及时剔旧补新,优化资源,保证文献资源的活力,凝聚读者。

32 加大宣传力度,激活认知,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 高校图书馆要面向学校师生积极宣传,打造各种服务平台,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调动读者的读书积极性,让读者了解和熟悉图书馆的资源情况和动态消息,并从实际出发改变和提升服务,让读者置身于阅读推广活动中,使他们成为既是阅读推广活动的参加者,又是推广活动的宣传者和组织者,使他们逐步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高校图书馆要依托高校大环高校境积极和各院系、职能部门合作,将资源“推出去,动起来”,激发读者的认知需求。首先,可在教学计划设置中增加阅读类课程,如针对通识教育课,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内容和比重;其次,可在创新实践板块中加入阅读,设置一定的比例,让师生都有一定的阅读目标,并纳入学生学业总学分体系中,毕竟学生还是以学业学分修满为目的;第三,使阅读推广融合在老师课堂讲课过程中,也融合在学生的平时的学习实践中。第四,也要和团委、学生工作处及院系合作,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读书活动,将图书馆的资源分门别类介绍给读者,这样可以提高广大师生认识水平和参与程度。最后,鼓励师生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高师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素养。图书馆要营造休闲、放松和舒适的阅读环境,要让读者喜欢来图书馆阅读、依赖图书馆。

33 定期组织图书馆员进行专业素养培训,强化馆员和读者的沟通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成功与否,与身为活动推动者与执行者的馆员息息相关。因此,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阅读推广活动工作经验丰富的馆员,对于成功、有效地举办阅读推广活动至关重要。高校图书馆应充分重视对馆员队伍的培训,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训课程,对图书馆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阅读指导服务能力、制定阅读推广活动的规划能力,能够根据不同读者的认知差异,指导阅读,尤其针对低认知需求者这类人群,要研究他们的阅读动机、阅读能力及阅读态度,积极和读者沟通,给予帮助,激发读者的读书欲望。

34 跨越数字鸿沟,加强高校图书馆之间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交流 目前,各个高校都在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且形式丰富多样。通过举办阅读推广交流会,介绍各馆活动内容、形式和阅读推广的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馆之间还要加强资源交流,加强联系,达成合作,进行文献合作采集或分担收集、馆际互借和直接阅览,提供文献传递服务等,加大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高校图书馆资源体系的建设。通过各馆之间高度的交流和资源共享,跨越数字鸿沟,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提高读者的认知水平,拓展读者的认知需求,为读者创造更为广阔的阅读天空。

35 定期评估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成效

对于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不能将其看作是一项权宜之计或形象工程,而应将其定位为一个常规性的图书馆基础服务工作,要进行行政干预,馆领导高度重视。定期评估阅读推广活动[6],实证调查,并对调查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和总结,掌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使用情况,分析读者需求和动机,为资源建设和阅读推广提供更有效参考。

4 结 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阅读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扩大,可以说阅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7],高校图书馆必须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认识,转变思路,因势利导,将图书馆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阅读活动开展的越广泛、越丰富、越深入,图书馆的资源越能充分利用,就越能实现图书馆的价值,因此,高校图书馆要认真分析读者的认知需求,积极调动读者积极性,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参考文献

[1]万乔.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形式和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9):33-35.

[2]Heuer R J.Psychology of Intelligence Analysis[M].Washington,DC:United States Govt.Printing Office,1999:10.

[3]黄健.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2):93-96.

[4]徐洁,周宁.认知需求对个体信息加工倾向性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0,(4):685-690.

[5]范并思.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5):4-13.

第7篇:大学生读书情况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于2007年9月,对吐鲁番市胜金乡汉回学校语文课外阅读课程的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与师生交谈、发放调查问卷和查看资料,对该校开设课外阅读课的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探求出有效的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1、难读。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学生的阅读面较窄。调查结果显示,165人拥有各类图书1426册,生均8.6册。胜金乡中心小学图书室学生用书18196册,生均12册。但是,由于学校开设课外阅读的空间相对较小,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一定的限制,致使阅读量相对不足,达不到预期效果。

2、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第8篇:大学生读书情况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外文图书;资源建设;馆藏结构;图书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6-6041(2012)01-0020-04

1 引 言

外文图书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对于中文图书而言,外文图书价格昂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文图书的资源建设。如何在购书经费不足的状况下,使高校图书馆的外文馆藏能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适应高校发展,已成为图书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高校,最近几年,学校的学科建设稳步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国际交流进一步加强。针对读者对外文图书越来越大的需求,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外文图书购置经费逐年增加,2007―2010年间平均每年为52.5万元。为了充分发挥外文文献的资源价值,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笔者对我馆2007―2010年外文图书的馆藏结构和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在充分了解读者外文图书阅读倾向、外文图书利用情况以及外文图书资源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学科发展,对外文图书的资源建设和馆藏结构提出合理化建议。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利用图书馆汇文管理系统对我馆2007―2010年间外文图书的借阅情况和馆藏情况进行统计,包括读者分类借阅统计、中图法借还分类综合统计以及外文图书馆藏量等数据(只包括我馆已编入汇文系统并进入流通领域的外文图书)。

在对外文图书馆藏结构和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涉及以下几个计算公式:1)年利用率=(年借阅量/馆藏量)*100%;2)文献入藏比=(某类文献的馆藏数/馆藏总文献数)*100%;3)读者需求比=(某类文献的借阅量/借阅总量)*100%;4)读者需求符合程度=文献入藏比-读者需求比。

此外,我馆召开了外文文献需求读者座谈会,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更全面地了解了目前外文图书馆藏存在的问题以及读者对外文图书的需求,并听取他们对外文图书采购和利用等方面的建议。

3 统计结果与分析

3.1 读者分类借阅统计与分析

外文图书借阅统计分析是了解读者外文文献需求特点和外文文献资源建设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对不同类型读者的外文图书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可以反映出他们利用外文图书的情况。我馆读者类型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和其他成员。不同类型的读者对外文图书的需求各有不同,统计结果表明:各年度借阅量位居第一的均是本科生,其借阅量都超过该年度借阅总数的60%;研究生年借阅量排名第二,占年度借阅总数的10%―30%;教师年借阅量排名第三,占年度借阅总数的5%―7%(具体数据见图1)。这说明我馆主要的读者群体是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

图1 不同类型读者外文图书借阅情况

调查还发现,在最近4年中,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教师这4类读者的外文图书借阅量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具体数据见表1)。研究生的借阅量自2008年起呈上升趋势,本科生和教师的借阅量则逐年下降。留学生的借阅量自2008年起也呈逐年递增趋势,这与学校国际交流规模不断扩大、留学生日益增多有很大的关系。对此,我们通过召开读者座谈会与教师代表进行了交流,了解到教师对专业类外文图书的质量要求比较高,他们更加关注最新出版的、学术性强、对科研帮助大的外文书籍,而由于受图书采购经费紧张、采购程序繁琐、采购人员学科专业知识欠缺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我馆收藏的专业类外文图书并不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从而影响了教师的借阅量。

图书利用率是揭示馆藏质量与藏书利用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情况和读者服务水平,为加强和改善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工作提供依据。[1]我们分别统计了2007―2010年间我馆外文图书购置经费、藏书量、借阅量以及利用率,结果表明,图书馆外文图书购置经费和藏书量均逐年递增,但是外文图书借阅量和利用率却逐年下降(具体数据见表2)。通过召开读者座谈会,了解到外文图书借阅量与利用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一是馆藏专业类外文图书偏旧,最近1―2年出版的新书较少;二是由于期刊论文内容较新,获取方便,读者通常会利用电子数据库来获取文献;三是外文文献获取途径日趋多元化,读者可以利用网络获取部分文献资料。

另外,我们对各类外文图书的利用率分别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利用率最高的是I类,为22.1%;其次是H类、G类、B类和K类,它们的利用率在10%―20%之间;而R类、X类、N类、T类的利用率很低,在1%―2%之间;E类、Q类、S类、Z类外文图书的利用率都小于1%;U类与V类外文图书的利用率最低,为0。

通过对不同类图书借阅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读者对图书的需求特点,以及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规律,从而指导、调整图书采购工作,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和信息中心的作用。[2]为此,我们对最近两年不同类外文图书的借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与2010年这两年外文图书借阅量排在前2位的类没有变化,始终是I类(文学)和H类(语言文字),而O类(数理化)、G类(文教体育)、B类(哲学)、K类(历史地理)图书都进入了前6位,只是在排行顺序上有点小变动。2009年与2010年,V类(航空航天)、U类(交通运输)这2类图书的借阅量均为0册(具体见表3)。文学类与语言文字类外文图书借阅量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文学类图书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2)外语专业的学生要求阅读一定量的外文版文学类书籍;3)外语学院读者对外文专业用书需求量大,语言类、翻译类等外文图书的使用率比较高。另外,统计结果也反映出学校的学科设置和重点学科建设对外文图书借阅量的影响比较大。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省属重点大学,工科专业比较薄弱,因此工科类外文图书借阅量很低;2009 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相关专业外文图书的藏书量和借阅量都有所增加,例如教育类、数理科学类外文图书都列入借阅量排行前4位,这与教育学科、数学学科、物理学科积极开展申博建设工作有密切关系。

3.3 外文图书馆藏结构分析

馆藏图书分类统计可以反映出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与特点,馆藏图书的种类应与学校的学科设置相一致,合理的资源分布可给教学提供良好的支持。[3]截至2010年12月31日,我馆共有外文图书30 626种47 807册,平均复本数为1.56册。图书种数位于前5位的是O类、I类、H类、T类、F类,后5位的是V类、A类、U类、E类、S类,具体数据见表4。以上统计数据表明,我馆外文图书馆藏分布以O类、I类、H类、T类、F类图书为主,以D类、G类、K类等图书为辅。这种布局既有合理的一面,又存在不足之处。其合理性体现在我馆外文馆藏建设以学校学科建设为导向,数学、物理、化学、文学、语言学、教育学等都是我校的重点学科,馆藏建设也要重点考虑这些类;其不足之处体现在T类、F类和D类等外文图书偏多,造成资源浪费。

读者需求符合程度是反映馆藏结构是否符合读者需求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为了进一步了解各类外文图书馆藏结构与读者的需求是否相符,我们计算出各类外文图书的入藏比和需求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类外文图书的读者需求符合程度。如果符合程度值为正数,则表明该类文献馆藏大于读者需求;当符合程度值为负数时,则表明该类文献馆藏小于读者需求;符合程度的绝对值越小,则表明该类文献的馆藏与读者需求匹配度越高。[4]根据读者需求符合程度,我们可以把外文图书划分成3类:第1类符合程度值大于零,而且数值较大;第2类符合程度值很小,但大于零;第3类符合程度值小于零。

(1)第1类文献符合程度分析

我馆O类、T类、F类、Q类和D类外文图书可以归入第1类文献。O类文献的馆藏量占总量的21.45%,这主要是由于该类文献包含了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图书,而这些学科都是我校省级重点学科,但需求比只有7.46%,符合程度值高达13.99%,供过于求的现象严重。T类文献中,大部分是TP类(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这类文献的特点是知识更新快,淘汰也快,而且TP类中文文献馆藏量很大,时效性不强,逊于中文文献,因而借阅量较低。F类、Q类与D类这三类外文文献的符合程度值也较大,入藏比明显大于需求比,供过于求。图书馆可以适当降低这5个类别的入藏比,以减少资源浪费。

(2)第2类文献符合程度分析

我馆A类、C类、E类、J类、K类、N类、P类、R类、S类、U类、V类、X类和Z类外文图书都可归入第2类文献,其特点是供求比较平衡。其中K类入藏比为4.34%,需求比为4.32%,两者很接近。从表2中显示的最近两年的借阅情况来看,K类图书比较受读者欢迎,借阅量位于前6位。因此图书馆可以适当增加K类文献的入藏比。

(3)第3类文献符合程度分析

我馆I类、H类、G类和B类外文图书可以归入第3类文献,其特点是入藏比小于需求比。尤其是I类,读者需求符合程度值为负27.26%,I类图书的借阅量约占总借阅量的一半,H类图书的借阅量排行第二,符合程度值为负7.15%。I类与H类借阅量大的原因,一方面与读者的阅读倾向有关,文学类与语言类图书通常会受到读者的青睐;另一方面也与学校的学科建设有关,外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是省级重点学科,因而外语专业用书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总而言之,I类与H类的馆藏量与读者需求量差距很大,图书馆应加大这两类文献的采购比例,以满足读者需求。另外,G类、B类文献的符合程度值也为负数,这与学校的学科建设有一定的关系。我校的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而且教育学科还参与了立项博士点建设。最近两年B类与G类外文图书馆藏量都有所增加,但与此同时,读者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因此图书馆应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对这两类文献加大采购比例。

通过对我馆2007―2010年外文图书馆藏情况、不同类外文图书借阅和利用情况等方面的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本科生借阅量最大,其次是研究生,再次是教师;本科生和教师年借阅量呈下降趋势,留学生和研究生年借阅量呈上升趋势。读者数量的变化与外文图书的质量是影响借阅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外文图书年借阅总量和年利用率逐年下降,这与外文文献获取途径多元化的趋势有关。3)我馆外文图书馆藏分布以O类、I类、H类、T类、F类图书为主,以D类、G类、K类等图书为辅;这种布局的合理性体现在馆藏建设以学校的学科建设为导向,但也存在一些问题。4)我馆外文图书年利用率位于前5位的是I类、H类、G类、B类和K类,位于后5位的是U类、V类、S类、E类和Q类,不同类别外文图书利用率存在差异主要是受学校学科建设与读者阅读倾向的影响。5)我馆O类、T类、F类、Q类和D类外文图书供过于求,A类、C类、E类、J类、K类、N类、P类、R类、S类、U类、V类、X类和Z类外文图书供求比较平衡,而I类、H类、G类和B类外文图书供不应求。

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以及与读者的广泛交流,我们对外文图书馆藏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以下建议:1)减少O类、T类、F类、Q类和D类别外文图书的入藏比,增加I类、H类、G类、B类和K类别外文图书的入藏比;2)增加最新出版的高质量的专业类外文图书,以满足教学科研需求;3)完善图书馆书目查询系统,使读者能够利用多种途径检索外文图书;4)对于读者推荐的书目和提出的各种意见,图书馆应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读者。

[参考文献]

[1] 陈洁薇.图书利用率的辩证分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4):44―46.

[2] 聂江城,杨军花,王 刚.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量化统计分析――以南开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0):61―65.

第9篇:大学生读书情况范文

[关键词]艺术高职院校;学生阅读;实证调查

[DOI]10.13939/ki.zgsc.2016.36.212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会长曾经说过:“阅读的审美价值会对读者产生美感陶冶作用。”由此可见,阅读对于人类而言是极其重要的。艺术专业学生在进入艺术高职院校以后,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都与过去有了明显的不同。一方面他们从教室的课堂教学中获取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他们还需要通过自学来涉猎多方知识。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专业学习,一个人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显然,阅读是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鉴于阅读的重要性,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艺术高职院校学生阅读情况进行粗浅的分析与研究。

1 调查设计

1.1 调查方法

在调查方法上,笔者采用了“自填式问卷”方法。这种选项式的填写方式,具有填写方便、易于统计的优势,也无须较长的调查周期和大量的调查经费。

1.2 调查总体说明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笔者所供职的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调查时间设置在2016年5月8日。受调研时间、经费以及调研人数有限等多方因素限制,此次问卷调查无法对所有学生都进行一一调查。故采用了抽样的调查方式,意图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调查到尽可能多的学生。

1.3 调查内容

本次问卷调查所要调查的内容包括:“阅读认知与方向”和“阅读习惯”两大类(见下表),问卷设计方式为:借助“中国知网”等学术网站查阅一些有关于艺术类高校学生阅读情况的文献研究,并结合自己工作过程中的感悟设计问卷。

1.4 问卷发放情况

本次调查一共发放了问卷调查509份,回收509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495份(有14份没有填完或是字迹潦草、无法辨别,全认作无效),有效率为97.2%。其中,大一被调查者为175名,占问卷调查对象总数的35.4%;大二被调查者为164名,占问卷调查对象总数的33.1%;大三被调查者为156名,占问卷调查对象总数的31.5%。男生为241名,占问卷调查对象总数的48.7%;女生为254名,占问卷调查对象总数的51.3%。

1.5 数据收集

将调查结果运用Excel进行录入与整理。

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结合问卷所收集到的数据,在此,就调查结果做如下总结与分析。

2.1 阅读认知与方向调查情况

参与问卷的学生中,有80.2%的被试者认为应当阅读,有11.3%的被试者持中立态度,有8.5%的被试者认为没有阅读的必要。由此可见,艺术高职院校学生对阅读的认知还是较为正确的。在阅读方向选择上,有8.9%的被试者主要阅读专业相关方面的书籍,有19.4%的被试者阅读书籍的领域不限,有65.3%的被试者主要阅读小说等课外书,有6.4%的被试者阅读其他方面的书籍。由此可见,艺术高职院校学生阅读方向存有一定问题。在问卷调查之余,调查小组还随机对一些学生进行了采访,发现了两个较为显著的问题:第一,个别学生只有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才会去图书馆或者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阅读;第二,一些有阅读行为的学生主要是以小说为主,男生经常阅读玄幻和武侠等网络小说,而女生经常阅读的则是言情和玄幻类网络小说。

2.2 阅读习惯情况调查

(1)阅读载体调查。在阅读载体的调查上,有35.5%的被试者仅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装置进行阅读,有2.8%的被试者仅阅读纸质文本,有61.7%的被试者则是两种载体都会选择。在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时发现:两种载体都会涉及的部分学生,首先会选择电子媒介,当电子媒介无目标书籍或内容时,才会选择传统文本载体进行阅读。可见,传统纸质文本已经不再是艺术高职院校学生阅读的主要载体,而电子装置则成为了大多数学生的主要阅读载体。

(2)阅读时间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8.7%的被试学生每周阅读书籍的时间会在5个小时以上,35.7%的被试学生每周阅读书籍的时间在3~5个小时,39.1%的被试者阅读书籍的时间在3个小时以下,6.5%的被试者从来不阅读。从调查结果来看,艺术高职院校学生阅读时间普遍较短。

(3)阅读方式调查。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仅有1.5%的被试者在阅读时会每页都细细品读;有46.5%的被试者仅是阅读感兴趣的部分,不感兴趣的部分会匆匆带过;有41.6%的被试者阅读时只翻阅大概内容。由此可见,艺术高职学生阅读的方式有欠妥当。

2.3 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问卷反映出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情况不太理想,具体表现为:

首先,虽然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阅读,但是阅读方式却存有一定问题。以阅读的书籍的类型为例,有的学生只会在需要时查阅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此种阅读方式只会让学生掌握一些暂时需要的知识,待这种需求消除之后,阅读行为也会随之消失。一部分学生则是借助手机等电子装置阅读一些网络小说,这些小说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放松他们的心情,但是,如若只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自己所吸纳的知识却不够广元性。

其次,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也存有一些不足之处。这在阅读时间、阅读方式等多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体现。首先,以阅读时间为例来分析此问题,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多,但是从调研结果来看,仅有18.7%的被试者每周放在阅读上的时间会超过5个小时,而多数学生很少将时间花费在阅读方面。

3 引导艺术高职院校学生形成良好阅读行为习惯的建议

3.1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艺术高职类院校学生之所以未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与其过去所接受的教育经历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多数艺术高职类院校学生之所以选择艺术专业,是因为他们的文化成绩较差,为了得到继续教育的机会,他们在初中或是高中学习艺术。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文字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排斥感”,在调查中也有学生表示:只要一拿起书籍就会头疼,甚至想睡觉。鉴于上述情况,艺术高职类院校有必要在如何辅导学生阅读方面大下功夫。具体对策为:

(1)指导学生确定阅读目标。艺术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可以联合各专业学科的老师和专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学生必看书目”这类规划,以此来改善学生在选择书籍时的盲目性。在过去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许多艺术高职院校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加强资源建设、设施建设、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端正服务态度等方面,而甚少将工作重点放在学生阅读需求和行为这些方面。

(2)鼓励教师做好阅读引领工作。

各系部、各专业任教老师应当联合起来,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如:可根据不同时期的学习以及生活情况,规定学生每周、每月、每学期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任务。为了推动学生阅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可考虑为阅读活动设置一定的学分。此外,之所以提倡让艺术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阅读,有这样一个根本目的:通过阅读学到课本以外的专业知识。而若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的引导与点拨是极其重要的。

3.2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于艺术高职院校在校生而言,图书馆是他们进行阅读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场所。近年来,艺术高职院校的藏书量都有了明显改善。但图书馆丰富的藏书量只有被学生充分利用起来才可以发挥其价值。为了充分发挥院校图书馆在阅读活动中的作用,艺术高校图书馆就应当不断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譬如:通过校内网站、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橱窗、校园简报等各类渠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宣传阅读的好处,力争做到让阅读无处不在,让阅读的重要性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3.3 适当引入推荐书目

上文曾经提到:为了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问题,院方应引入书目推荐机制。目前,一些院校已经引入了此机制,但是主要采取的是在公示栏上简单的写上书籍名称,却不对书籍内容做其他介绍。这类推荐方式并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要提让学生顺着指引去阅读目标书籍。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在推荐书籍时就需要配以科学有效的方法。

3.4 注重阅读的多元性问题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这段话带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艺术高职院校学生在阅读书籍时,应当突破学科间的藩篱,去阅读尽量多的书籍。

4 结 论

阅读是一种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等各类外在形式约束的活动。其对提高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知识广度和思想境界大有裨益,但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尽理想。故此,艺术高职院校在转化专业教学的同时,还应采取科学合理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不断加强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工作值得各艺术高职院校持续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雪蓉.高等艺术职业教育属性浅论[J].当代教育论坛,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