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大学生实习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大学生实习工作计划

第1篇:大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焊接;培养模式;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175-0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才的需求不但数量增加,质量也不断提高。目前,在我国工科教育中,存在着工程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足、职业精神的缺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行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尽管我国已成为工程教育大国,但还不是工程教育强国,目前培养的工程人才面临质量不高、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为此,教育部在2010年6月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促进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国家建设的需求。卓越计划的实施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追求卓越的原则,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的前提条件。因此,寻求合适的企业合作是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关键环节。沈阳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为实行卓越工程师计划,积极联系各行业企业,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工作,积累经验。2011年,经过双方协商,沈阳理工大学和和沈阳瑞能钛宇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焊接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试点。经过双方三年的合作,在焊接卓越工程师培养初步取得一些经验,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积累了经验。

一、焊接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选择与制定

目前,在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订单式、“三明治式”、项目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等模式。“三明治式”培养模式是一种学习-实践-再学习的教育模式,通常把人才培养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学生进行正常的学校内教育,第二阶段以在企业的生产实习为主,第三阶段为校内专业学习为主。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方案,借鉴以往校企合作的模式,根据专业及焊接方向的实际情况,选择“三明治式”培养模式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模式。确定培养的模式采用“3+0.5+0.5”方式,即在学校学习3年,在企业实习0.5年,最后0.5年,结合实习情况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充分考虑工程实践的重要意义,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内的实验课中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比例增加,在焊接工艺课程设计、焊接结构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焊接电源的课程设计,同时注意学校外的实习基地的建设,重视学生的实习工作。

二、焊接卓越工程师试点计划实施

卓越工程师试点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前三年为第一阶段,在该阶段加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以及部分专业课的学习,重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工作,重视生产实习工作。在教学内容上,尤其是专业课,重视焊接工程技术、焊接工程经验的讲授,培养学生的焊接工程认知能力和焊接工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对焊接工程技术的兴趣及对未来从事工程生产的认可与努力。第二阶段,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重要环节,由沈阳理工大学和睿能集团共同承担完成。按照双方共同制定的培养计划,学生完成在睿能集团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在睿能集团经过前期3周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允许上岗实习。学生分别在焊接检验、焊接生产、物流、行政管理等部门工作。在每个岗位上,都有睿能集团指定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辅导工作。实习学生和正常员工一样,工作日都要按时打卡上班下班,接受厂方的管理。同时,学校也派出专门教师辅助负责学生日常的管理工作。在实习阶段,学生也要完成一部分课程的学习,这部分课程经过和企业的共同商定,结合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把课堂搬到工厂现场,由双方共同派出指导教师承担完成,包括焊接检验、压力焊、焊接新技术、钎焊等。课程的考核由双方共同的指导教师完成。学生的实习成绩由厂方根据学生在工厂的实际表现、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指导教师的意见,在完成实习工作后由厂方负责给出。第三阶段,为计划的收尾阶段。根据学生实习的情况,指导教师负责给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题目。学生可以选择在工厂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任务,也可以选择在学校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任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题目都是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拟定的,具有针对性。学生在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同时,也是对前期的实习工作的一个理论总结。

在卓越工程师计划中,与企业的合作是计划实施的关键环节。因此,目前寻找卓越计划的合作伙伴是一件很关键的事情。沈阳瑞能钛宇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生产换热设备的企业,焊接技术是企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经双方商定,共同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方案,学生在学校完成课程的学习后,能够在企业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企业和学校共同负责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同时安排企业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及学习情况,并负责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答辩工作。

三、焊接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质量控制

焊接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第一阶段在沈阳理工大学实施,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按照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负责实施教学计划的质量控制。焊接卓越计划第二阶段由沈阳理工大学和睿能集团双方共同承担。在计划的实施上,首先由睿能集团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沈阳理工大学负责监控计划的实施情况,确保计划按照培养方案落实实施。焊接卓越计划的第三阶段主要在学校内实施,主要由学校负责监控卓越计划的监督与管理。

四、焊接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效果

焊接卓越计划是在摸索中进行的,没有大规模的展开,只是在占焊接方向10%~20%的学生中展开。目前已经进行了三年。积累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为以后卓越计划的成规模展开实施奠定了基础。

1.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明显提高。在卓越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经过半年左右的工厂实践实习,学生的实践意识得到提高,实践的能力也得到锻炼提高。通过在工厂的现场实习,学生对现代企业的生产工作环境有了最直接、最具体的认识,对工厂的生产组织、生产工艺流程、焊接设备、焊接工艺、焊接检验有了初步直接的了解。而这些知识与经验比课堂教学更深刻、更具体。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工程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都得到锻炼提高。这些直接的工程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对学生未来的成才发展非常重要。

2.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协调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一道工序、每一步生产环节都需要不同的人共同努力来完成,只有很好的同自己车间班组的人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务。在现代企业中,每个人要发挥他自己的才智,需要很好地融入到团队中去,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卓越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关键的环节就是在工厂实习的环节。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学校的环境,要与工厂不同的人打交道,这些人的年龄不同、知识背景不同、个人性格气质不同,学会如何同这些不同的人打交道对学生是很好的锻炼。对于未来走上工作岗位,这段经历是很好的一笔财富,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3.学生职业精神得到培养与提高。通过卓越计划使学生对企业生产、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现状都有了深的认识。能够让学生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摆正位置,调整自己心态,正确的认识与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通过顶岗实习,培养了学生的吃苦精神、担当精神和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主动适应企业文化,努力向周围前辈学习,为自己未来成为卓越的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

4.教师的执教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实施卓越计划,教师对现代企业的生产、现代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生产技术,尤其是焊接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未来教学工作都有帮助。同时,在实施卓越计划中,对企业的人才需求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对未来人才培养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卓越计划实施中,教师需加深对工程实践的认识,改变执教的观念,在未来教学中更加重视工程实践教学。

五、结束语

通过实施焊接卓越工程师计划,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下,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团队意识得到加强,职业道德水平、语言交流和沟通能力也得到提高。为将来职业发展,尤其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焊接工程师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高校实施卓越计划面临不少困难,首先企业对卓越工程师计划了解不多,热情不高,适合计划实施的企业有限。满足卓越计划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多,学生对卓越工程师计划认可程度各异。将来大规模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目前看来困难很多,面临诸多挑战。但是,不进行卓越工程师计划,就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因此,不管有多大困难,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进行的工作,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尤其是各个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以期卓越工程师计划能够在工程教育中全面展开,为我国工程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传利.挑战探索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43,157.

[2]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若干意见[Z].2011-01-08.

第2篇:大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意义;模式创新

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西安理工成为获批的61所高校之一,2010年的卓越班是在已经录取的新生中自愿报名和学校择优录取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学生组成卓越班,从2011年起,就是根据学生高考志愿,择优录取。如今国家从2010年实施卓越计划以来,已经有两届本科卓越班的学生相继毕业,第三届本科毕业生也正在面临就业,在这几年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关于卓越计划的意义的思考

1、对国家的意义

卓越班的开设背景是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10年时间实施的卓越计划对国家未来的若干年来说,正面的作用无疑是有重要的意义的,这个意义需要未来的20年以后甚至更久才能看到今天的教育计划的影响意义,毕竟百年树人,但值得思考的是,10年后,国家的这个卓越计划是否持续执行呢?10年后将向哪个方向发展呢?

2、对学生个人的影响

通过对正在学习和已经毕业的卓越班学生的座谈走访,可以看到学生对卓越班存在很多的困惑,这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对卓越班优势的困惑,例如有的学生大学选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的卓越班(电力企业信息化),这个专业的特点是课多,上三年课程,大四学校安排实习,在大二的时候主修电路等课程,学生说本来是准备向程序员方向发展的,现在莫名成了双修,如果要准备考研,学习时间比普通班少,如果要去工作,电力方面还是程序员方面也没有想好,如果都包含进去好像就真的只有电力企业发展了,同一个班的同学都有很多疑惑,这样的卓越工程师班的优点和缺点在哪里?

(2)对实习单位的选择的困惑,有的学生实习时已经听说要去一家软件公司实习(公司略差),家里人能找的实习单位比这好太多,学生是真心不想去。就目前来看,实习单位都是学校统一联系的,这样能对学生实行统一管理,如果允许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生管理就会出现问题,这的确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

(3)对前途的困惑,有的学生说,如果没进卓越班,大四时就可以勇敢的去做很多的事情,比如创业,比如考研,比如出国,学生说有太多美好的选择可以去努力。他的人生会是自由的,并且他会为着自己喜欢的生活而奋斗。而现在,他只能把这一年的实习期熬完,他并不喜欢这样的工作。有的学生说至少进入卓班实习让他确信自己不喜欢这个工作和这样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更加的体会到了自己的自由,确信了自己的不喜欢,所以可以默默的忍受实习这一年。到时候就会更有勇气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直到现在才体会到为自己所想创造的价值而奋斗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有的学生说如果没有进入卓班,没有现在的实习,也许根本不会知道自己竟然是这么的不喜欢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大四也会同多数人一样无所事事的过去了。能够让学生从卓越计划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这也是卓越计划的另一方面的重要的意义。卓越计划能否在实际操作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再次选择的机会呢?这也是可以考虑的。

二、关于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的思考

1、现有的培养模式

目前卓越计划主要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以下模式:

(1)好一点的高校实行的是本硕博贯通、重视创新。按照“学士+硕士+博士” 三段贯通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本科、研究生阶段提供长短期海外名校学习经历或国内第二校园经历。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强化实践。部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向该计划学生开放;加强产业合作,与知名企业合作,建设专用实习基地,强化实践教学。

(2)本科阶段,现在卓越计划都是实行以“3+1”为基本培养模式,其中:3为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1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卓越班学生以工程技术为培养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化企业学习,有的学校还能实现国际交流过程,学生在学期间要求至少参加一项工程项目训练,有一年的企业学习经历,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思维及工程管理能力。

2、关于卓越计划发展方向的思考,探索更好的培养模式

(1)与学生和家长的期望值的矛盾。学生和家长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看到卓越班,自然认为是更好的选择,至于具体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和家长也都不明白,笔者也曾作为考生家长面对过给自己孩子填报高考志愿的问题,在院校的志愿里看到卓越班,潜意识里也认为是更好的选择,所以在高考报志愿时填报卓越班的也都是分数相对来说高的学生,所以从录取到卓越班的学生来看,是比其他学生高考考分高的,家长和学生对卓越班的期望值也是很高的,如何使卓越计划的发展符合家长和学生的期望,这确实是很有必要研究卓越计划的发展方向方面的问题。

(2)卓越计划适合的学生群体。就目前来看,每个学校特点不同,有些省属学校的特点以及专业特点,对于很多不想读研的同学来说卓越班是很不错的选择,但对于要考研的就另说了。而且保研机会也还是有的,有的学生成绩排名是专业前几,保研机会就很大。卓越班最大的优势就是实习部分,可能学校会提供一些不错的实习机会。有的卓越班定位规划不是很清晰,感觉跟正常班级没有太大区别。有的学校关于卓越班的定位和未来的计划很明确,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减短毕业上岗的磨合期,其实这样的卓越班适合成绩中等偏上,对考研还是工作没有明确打算的同学。所以,如何从高考录取时就能找准考核点,选拔适合卓越计划的学生,并在本科及研究生阶段,给学生充分的选择自由,使喜欢并适合卓越计划的学生能参与这个计划,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目前的卓越计划,就学生的感觉来说,也就是比正常班的教学实行了小班教学,固定教室,上课效率会高很多,其实卓越班的教学内容和正常班级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进度和课程设置上不一样,虽然有一年的实习实践,但事实上距离真正的工程师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能否从体制上就实行半工半读的模式,实现学生灵活的学习制度,可以借鉴国外的模式,让学生可以先就业,如果在工作实践中遇到问题再来学校学习理论.

总之,我国的卓越计划还处于摸索阶段,什么样的模式更适合国家的发展需要,更符合学生的人生规划,更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这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所谓百年树人,人才决定了国家的发展,目前国家实行的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认证等等一系列的措施,也是为我国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工程师的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大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一、调研目的。按照《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一批针对性、操作性以及创新性强的调研成果,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

二、调研内容。1.影响和制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包括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人口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人口和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出生缺陷预防等重点工作情况。2.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包括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和奖励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开展情况,群众生殖健康状况,群众人口和计划生育权益维护情况。3.人口计生系统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工作状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调研方式。1.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征求各级党政领导、相关部门、人口计生系统、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2.与“*”人口发展和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人口计生“三线考核”相结合。在开展业务工作评估检查的同时,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的内容。3.与开展重点调研课题研究相结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人口发展功能区工作、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人口计生队伍及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监督制约机制等重点课题研究,加快研究进度,尽快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四、进度安排。10月8日—10月13日为调研准备阶段,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研究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访谈提纲;二是印发调研通知。10月中旬—11月中旬为集中调研阶段,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实施实地调研、座谈研讨;二是各调研组撰写并提交调研报告。11月下旬为成果运用阶段,一是举办调研成果汇报交流会;二是遴选部分优秀调研报告经委党组审定后,上报省委学习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2月上旬-2009年2月为后续工作阶段,要结合调研成果,进行对照检查,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

五、调研提纲:一、市、州党委政府,省直各相关部门: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在党政领导重视、部门综合治理、公共财政投入、机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做法、主要成效、经验启示以及存在的问题;党委政府下一步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措施;在人口和计生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问题?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二、人口计生部门: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特色做法、主要成效以及经验启示有哪些?本部门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措施有哪些?广大党员干部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广大党员干部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如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如何突出实践特色,有效设计活动载体,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最需要省人口计生委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对省人口计生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什么建议?三、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享受了哪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享受了哪些计划生育奖励优先优惠政策?计划生育家庭在享受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时能否得到优先优惠?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是什么?希望得到哪些帮助?人口计生工作中是否存在强迫命令、乱收费、乱罚款的问题?对人口计生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第4篇:大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的社会责任

德国某大学校长在中国讲学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已有足够多的工人,但没有足够多的合格工程师!”多么振聋发聩!有谁能相信,在工程类在校生超过400万人,有着堪称世界第一的工程教育规模的人口第一大国,竟会遭遇工程人才难求、工程英才难求、工程领军人物更难求的困境呢?高校对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是国内当前工程师培养中最大的问题。企业要求的工程实践和设计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绿色环保意识、成本节约意识、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探索精神等综合素质培养环节的缺乏,正是中国目前高等工程教育的软肋。

一、“卓工计划”要做什么

为扭转工程教育大国不是工程教育强国的尴尬局面,教育部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以下简称“卓工计划”),计划用10年时间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从5 个方面推进该计划的实施:

一是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二是设立一批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在企业学习1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三是改革完善工程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四是国家留学基金优先支持师生开展国际交流和海外企业实习;五是教育界与工业界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

2010年6月23日“卓工计划”正式启动,国内 61所高校的462个本科专业、293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被列入首批“卓工计划”,浙江大学电气、能源、建筑工程、信电、计算机和控制等学院(系)的10个工程类本科专业名列其中。2013年10月,机械和化工两个专业列入第三批“卓工计划”实施专业名单。

二、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

1.工学就是工程吗?

有些人可能有个误解,工学就是工程。其实两者并不能直接划等号。工科院校、工科专业培养的不一定是工程型人才,可能培养的是工程学术型人才,造就的是工程科学家,而不是精英工程型人才。工程实践是工程教育的灵魂,这应该是一个普遍共识。但我国现行的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化”的趋势越来越凸现,工程实践弱化明显。培养方案中理论课时比例过大,实践环节课时比例过小,学生感受工程现场氛围和接触工程设备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工程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工学类毕业生就一定能成为合格工程型人才吗?

2.培养合格工程师仅仅是大学的责任吗?

有企业抱怨大学培养不出合格的工程人才。此话有失偏颇。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不足固然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观念等方面的问题,也跟企业对工程人才不够重视,主动参与不够有关。工科学生是企业未来的工程人才,在大学里跟着导师做课题、搞发明,固然可得到工程实践能力锻炼;但真正接触工程科技前沿,瞄准国家重大科技问题,受工程环境熏陶,才能真正培养工程意识,提高工程素质,锻炼工程实践能力。工程人才培养绝不仅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应主动参与、积极参与。

3.企业学习阶段就是在企业实习吗?

按“卓工计划”要求,参加“卓工计划”学习的工科生在不改变现有本科4年学制的情况下,到企业里学习一年,而不是仅仅是“实习”。这意味着他们的学习要经历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企业学习阶段总共一年时间,占了四年大学学习时间的四分之一,比重不可谓不重。企业学习是学校学习的延伸,企业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校内学习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通过具体的实际应用得到巩固和加强,能够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可以分不同阶段到不同企业进行1周至3个月的中短期课程学习或工程实践,也可以在企业进行3个月至1年的专业实习或工程实践。培养方案中必修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部分专业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专业实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很多都可以酌情安排到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学业的综合检验,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项目“真刀真枪”地在企业完成。

三、企业在 “卓工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分析

实践是工程的灵魂和根本,产学研结合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卓工计划”创立了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现象。企业在 “卓工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角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培养标准的制定者

“卓工计划”的培养标准包含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三部分。通用标准是国家对各行各业各种类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宏观上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制定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行业标准是依据通用标准的要求制定的各行业主体专业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达到的中观要求,包含本行业内若干专业的专业标准,它不仅是对通用标准的具体化,还体现了专业特点和行业要求。学校标准是高校制定的本校参与“卓工计划”的各个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学校层面的具体要求。行业标准应该包容通用标准,学校标准应该包容行业标准。行业部门掌握本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前沿、人才需求情况,应该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指导作用。在培养标准上,教育界按照工程人才培养的规律,与行业部门一道共同制定行业标准,满足工业企业界的基本要求。一些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组织如“华盛顿协议”、发达国家的工程认证机构如美国ABKT所制订的工程师的人才标准.无不与跨国公司的用人标准高度一致。

2.培养方案的制定者与实施者

企业对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最全面,最清楚目前和未来对工程人才的需求,企业和学校合作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的过程,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成共同培养单位,能够充分发挥其在整个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建设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合作编写教材,联合开展教改研究,共同研究学生评价方法等,企业可以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

参与“卓工计划”的学生培养有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两个阶段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密切的联系。校内学习阶段主要完成工程基础教育的任务,企业学习阶段主要完成工程职业教育的任务。企业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结合生产实际“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研究开发,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企业学习是学校学习的延伸,能够使学生在校内学习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通过具体的实际应用得到巩固和加强,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企业学习也能够促进校内学习的改革,检验校内学习的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进而促进校内学习阶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完善。

3.培养质量的评价者

企业和学校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这个评价既包含学生毕业之前的学业评价,也包括毕业之后的用户评价。由于企业兼职教师的参与教学过程,自然拥有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权力。学生毕业之后到企业就业,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是学校的“产品”,企业是“产品”的最终用户。毕业生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未来发展。因此企业对学校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有着最切身的体会,企业对于毕业生的满意度自然成为学校培养质量最权威的评价依据。

4.实习工作基地提供者

按“卓工计划”的要求,实施“卓工计划”的本科工科生有一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可以是一整年,也可以是累计一年。企业拥有学校不具备的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真实的工程环境以及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这些对工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企业可以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先进、真实、可行的实习工作基地,提供有创新价值、技术领先的真实项目,并提供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指导学生进行工程实践。

5.工程教师队伍的建设者

“卓工计划”以建设一支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为目标,在工科教师队伍建设上提出了明确要求。

参与高校要安排没有工程经历的专职工科教师到企业去工作培训1~2年,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以获得比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还要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企业所拥有的一批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他们的工程经历和实践能力正是高校工程教育专业教师所不及的。因此,企业是“卓工计划”教师队伍一支极其重要的建设力量。

四、结语

“卓工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卓工计划”的开展迫切需要企业的热情参与,企业在“卓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卓工计划”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2年第1期

[2]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7期

第5篇:大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首先,《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改革对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已是一个制造大国,而且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过渡阶段。企业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生产管理技能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生产计划与组织》等生产管理类课程在人才培养上过多地参照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本科教学的思路授课,教材、课件甚至都没有变化。这样的行为无视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的差异,往往导致培养出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其次,《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在整个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作业控制和生产过程组织的能力,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物流管理专业所开设的采购管理、库存控制、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调度、供应商管理等方面的核心课程都必须以企业的生产计划为基础进行,同时,生产组织也与物流管理各项工作密切相关。该课程学习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物流管理系统知识的掌握。再次,《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减少高职学生学习的枯燥感。一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教学的理论与中国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严重脱节,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课程实践太少。高职学生具有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等特点,他们一旦对一门课程缺乏兴趣或者感到吃力,往往就会失去信心,产生厌学心理。另外,《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改革有利于拓宽高职教师进行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路和视野,提高其教学理论水平;该课程改革的实践还可以帮助高职教师有效掌握课程改革的理论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也有利于高职教师将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其他高职课程的改革,从而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开设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课程在内容设置上缺乏针对性。该门课程在传统的教授过程中还存在过于侧重生产理论知识、缺乏足够的实践内容、许多内容还停留在概念层次上等问题,忽视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比如生产计划的制订,内容中着重讲的是生产计划制订的方法,而没有考虑到该方法是否就是企业制订生产计划时所使用的,更没考虑到学生毕业时能否靠这些技能打动企业。还有一些教师在授课中不按照教学目标授课,课程内容杂乱无序,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以及将来从事物流工作岗位需要何种生产管理知识缺乏认真调研、分析及论证。

第二,课程实训场地建设所需的教学资金紧张。《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的很多实践内容都是离不开车间、生产线和工作地的,但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场地的投入集中在仓储、配送等方面,往往缺乏足够资金来建设《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实践所需的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模拟实训室,因而教师们在讲授课程时更多地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授课。

第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过于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该门课程的教学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当做生产管理专业的学生来培养,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针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目标的要求,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和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ERP、企业沙盘模拟等软件工具)。

第四,教学效果评价手段过于陈旧,评价面过窄。一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所开设的生产管理类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大多集中于最终的结果评价,缺乏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及行为的评价。教学考核的手段基本以试卷考核为主,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手段。这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效果的提高。

第五,教师缺乏生产管理实践经验。很多担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的教师根本无任何企业工作经验,在课堂上通常是传授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强调书本知识的灌输和纯理论的探讨,忽视了对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能力的培养。由于老师对企业缺乏感性认识,在案例分析中也做不到深入浅出,使知识变得生硬而抽象。这种状况往往会使学生对课程感到索然无味,产生厌学心理。

第六,教材建设滞后,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所使用的生产管理类教材种类繁多,但大多都是纯理论性教材,并且知识过于陈旧。有一些高职课改教材往往是在教材内容中插入案例或习题等内容来凸显教材的实践性,没有考虑到该教材是否真正适用于企业,也没有考虑生产管理知识各个部分内容间的关联性,如编制主生产计划这一部分内容,仅仅谈编制主生产计划的方法,而没有谈综合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如何结合起来,这样就会使学生学习课程时缺乏系统性。

三、《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改革对策

1.课程改革基本思路

《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改革可以借鉴“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依托行业、企业进行行业调研和行业实践专家访谈,在确定工作岗位群的基础上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并归纳制造企业中物流管理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中所需要的生产计划与组织方面的知识、能力、素质,然后由行业和学校组成的教学团队共同开发课程,面向生产物流、生产管理职业岗位设置课程结构与内容,以物流管理工作所需的知识来精心选取教学内容。按照“认识生产及生产过程———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计划编制———生产作业控制———生产计划软件训练”的顺序组织教学,着重培养生产计划制订、生产作业控制、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计划软件的运用四个方面的关键能力。

2.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

将整个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企业生产计划与组织职业情境体验实训》(校内实训)、《生产计划与组织》(理论课程)、《企业生产计划与组织综合实训》(校外实训)三个教学单元。《企业生产计划与组织职业情境体验实训》共40学时,此实习一般宜安排在《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教学前期。通过组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现场参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物流及相应的工作岗位和现场管理的情况。通过体验实训,可以使学生对企业物流管理中所涉及到的生产管理知识有初步感性认识,了解企业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使学生对职业有一定的认识,具备职业的心态和素质,为该课程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生产计划与组织》共64学时,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组织,并按项目教学法将课程内容分为八个项目,每个项目下分为一些具体的任务,见附表。按照附表的知识技能要求,学生通过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来学习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相应的课内技能训练。课程主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进行教学,有效培养企业物流管理人员所需具备的生产管理知识、技能。《企业生产计划与组织综合实训》共40学时,在《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包括课程设计实习和企业生产实践两个部分。课程设计实习,由教师组织学生到企业进一步熟悉企业的生产计划制订和生产过程组织控制的方法,调查企业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手段,理论联系实际,找出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和方法,完成课程设计。企业生产实践是指通过让学生参与学校内外部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工作,使他们对实习企业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现场管理、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作业控制、生产方式等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与学习,并形成书面的实结报告。

3.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先,课程的教学应主要通过建立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的教材及电子课件、实训指导书、案例库、习题库等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来表现,有效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贯彻任务驱动法,按照课程的八个项目中的各个任务展开教学,使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达到学习的目标,这有利于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以后从事生产计划、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控制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课程实行应遵循“工学交替”的思想,采用将任务驱动与项目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校内设立真实仿真的职业情境,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内容,将学习内容整合到真实工作环境中,以项目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也通过参加校内外的实训、生产管理知识相关的技能大赛、顶岗实习等,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另外,课程应采用行动导向法实施教学,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模拟教学、情境模拟、工作体验等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的生产工作情境中的演练,掌握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的计划、组织、控制等方面的实践知识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生产管理岗位上的职业能力。最后,课程中应注意综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如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教具及软件、ERP模拟软件以及企业生产实训模拟室,结合模拟教学手段以有效的课程教学资源网来进行教学。教学资源网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库、习题库、拓展训练资源库等在内的课程教学资源。

4.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的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评价与岗位技能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甚至可以引入与生产管理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进行课程评价。这种评价体系能体现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和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学评价准确度和教学改革的效果。

5.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有计划地选派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到学校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践,让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管理工作,有效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经验;还可以直接从企业引进高级专业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或者邀请一些实习企业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这些高级专业人才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帮助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第6篇:大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企业方面,第一,企业会安排导师,引导学生尽快了解公司的运作和工作的具体流程;第二,企业在给学生布置任务的同时,也会组织专门针对实习生的培训课程,这是学生在学校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第三,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和角色的转换的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存在不能严格遵守“卓越计划”中的协议的情况。学生方面,第一,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且实习期满继续留在原实习单位工作;第二,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但实习期满转到其他企业工作;第三,实习期未满就退出“卓越计划”,重新回到校内完成毕业设计。

二、“卓越计划”中断的原因分析

当企业真正介入到高校办学环节中,当学生必须进入企业“真刀实枪”做毕业设计时,必定引发一些前所未有的矛盾。“卓越计划”中断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四种:第一,企业改变招聘计划。学生参与“卓越计划”到企业实习,多数希望早点工作,实习期满后能继续留任。但由于有些企业后期的招聘计划有变,学生无法留在原岗位。第二,企业未能兑现承诺。一些企业签订合同时许下模糊的承诺,多数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无法实现。第三,个人定位与企业定位错位。有些学生急于想在短时间内做出成绩,谋求大的进步,喜欢做新鲜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让他们长时间做同样的工作,无法达到他们的自我满足感,产生厌倦情绪。第四,个人提升转岗或其他私人原因。学生在实习期间,仍然能够接触到大量的招聘信息,实习结束后,提升了整体素质,就业选择余地更大。

三、“卓越计划”管理制度建立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卓越计划”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努力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建立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通过寻求专业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三方面的有效契合,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以校园作为学生锻炼的社会环境和活动舞台,实现由“学生”到“卓越工程师”角色的逐渐转换,最终达到培养人才之目的。

(二)规范公平的原则

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的人选通过选拔产生,坚持自愿申请和择优选拔相结合。为保证选拔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学校应专门设立一个“卓越计划”学生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好相关选拔的政策。学校在建立学生的遴选机制的同时也应该建立学生的淘汰和退出机制,以保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

(三)系统可行的原则

严格按照程序实现人才培养计划的初衷,为“卓越计划”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保证其能顺利且高质量地运行,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实践动手能力,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人才。

(四)能动发展的原则

“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的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实践中进行调研,根据学生和企业的亲身经历及他们的反馈,不断调整和修改培养方案中出现的问题,使“卓越计划”的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规范化,满足学生、企业和学校的要求,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四、“卓越计划”相关管理制度归纳、建议

(一)预备期:宣传制度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宣传工作应从新生刚入学时开始。首先,在新生报到时向新生及其家长发放卓越计划相关的资料,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卓越工计划”的相关政策,也可让家长为孩子今后的选择做好把关工作。其次,在新生导论课上,学校可安排学生进入“卓越计划”合作企业内参观,更加直观地感受实际情况。再次,邀请同专业已就业的学长来校与新生做专业交流会,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今后的就业方向,激发他们对于工程师这一职业的兴趣。

(二)前期:选拔、签约制度

成立“卓越计划”学生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的政策,坚持自愿申请和择优选拔相结合。选拔分为初选和面试两个阶段:初选阶段,学院依据报名学生的智育成绩和参与科研竞赛的情况,按一定比例计算出进入面试环节的学生名单。面试阶段,邀请我校“卓越计划”合作企业的专家一同参与面试,一般更倾向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同时学校与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签约制度。

(三)中期:反馈、考评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者之间应建立反馈和考评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学生在校内和企业内更好地学习和开展工作。反馈和考评工作具体可通过调查问卷、开座谈会等形式展开,通过学生和企业的反馈发现卓越计划进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学校及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卓越计划”。企业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同样重要,在尽量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学校和企业在学生中应树立权威,制定好各项考评制度。学校和企业的考评结果也将成为判断该学生最终能否通过实习期,顺利进入该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后期:答辩、保障制度

本科毕业设计要求参与“卓越计划”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源于企业的实际问题,真题真做,以毕业设计的形式参与企业的工程实践,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进入毕业答辩阶段,学校应将参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学生单列入“卓越工程师”组,考核老师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组成。答辩时间灵活安排,可根据学生和企业的要求适当提前答辩的时间,这个阶段学校更要和企业接洽好,充分帮助在时间、地域上存在困难的学生,为他们的按时毕业及顺利进入企业工作提供便利。

(五)结束期:回访制度

第7篇:大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认证标准中有详细的课程设置要求,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江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30多年的办学经验,调整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设置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体系、专业(方向)课程体系。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体系按照教育部本科工程教育基础课程要求设置,课程设置体现“大工程观”,要求学生既具备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形成对宏大或复杂工程的系统视野;又能从多学科的视角审视,同时还有具备人文情怀和工程组织素养。安全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仅涉及力学、电学、化学等诸多自然科学,还涉及到法律、人文、保险、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要全面、系统的认识、诊断、评估现代大工程、复杂巨系统的安全问题,必须具有广阔的知识储备。依托江苏大学完整的学科门类,共开设了哲学、数学、外语、计算机、化学、力学、电学、人文、经管、艺术四十多门必修、选修课程。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必修课程体系体现“大安全观”,主要学习解决各行业、各类组织共性安全问题所用的科学理论方法、管理手段、工程技术,如安全管理学、安全与环境法学、安全学基础、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职业卫生学、防火防爆技术、设备安全技术等,以适应广阔就业市场的需求,为改善各行业在生产、服务等各项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水平服务。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按照“行业引导专业、专业服务行业”的专业方向,依据本专业教师的科研方向、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专业的学科优势、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设置专业课程,着力打造安全管理与检测控制技术、危险有害源防治与职业健康、环保技术与设备设施三个教学模块。学生按照模块选课,既能满足同学不同的学习兴趣,又能实现对行业安全问题的覆盖。

2打造多层次、多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

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从事安全生产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可以使学生了解生产工作实际,理解理论知识,形成职业能力。因此,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认证标准别强调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加强安全工程教育与产业结合、与企业联系合作,加大产学研相结合的力度,形成了多层级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学科基础实践、专业课实验、专业实践;多平台实践场所,包含学院实验中心、校级工程训练中心、校外实习基地。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四点:

(1)依托学院实验中心,加强专业课实验建设。本院实验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投入,已建成工业通风除尘实验室、安全检测实验室、电气安全实验室、防火防爆实验室、噪声控制实验室、大型仪器分析室,拥有各类实验仪器300余套。实验内容从预先设定好内容的演示性实验,逐步向开放性实验过渡,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创新性,让学生将课程知识点转化为实际能力。

(2)提升课程设计水平,课程设计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密切联系生产实际。设计的内容基于企业的安全生产需求,经过教师的升华提炼,变“满堂灌”为“用中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在培养环节,共安排了5个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设计,分别是危化品与电气安全技术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备安全技术课程设计、通风与除尘技术课程设计、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设计内容都与具体的生产现场相关,有若干可选方案,学生必须经过思考,独立完成。

(3)充分利用好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资源,做好学科基础实践工作,提高金工实习、工业系统认识实习质量。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以“大工程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工程认识、基础工程训练、现代工程训练、综合与创新训练4个训练平台,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分析与设计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

(4)重点打造优秀的实习基地,密切产学研合作,将教师的科研、学生实习、工厂的生产三者关系理顺,提高实习的成效,协调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关系,发展加深学生对实际生产过程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企业量身打造合适的工程技术人员。

3构建本科生实践创新计划

目前,江苏大学校教学处、团委、学工处、学院开展了多项实践、科研活动,但同学有效参与这项活动、获得实践创新能力的效果不明显。探索将学生各项课外的学习、实践活动整合形成“本科生创新计划”,包含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综合素质提升计划、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实践基地实习计划五方面内容,并建立运行管理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每个子计划由若干项目、活动组成,具体包含:科研创新训练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各类科学研究活动,包括大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发明专利申请、开放性实验训练等活动;科技竞赛计划主要是组织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建模大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其他各类学科竞赛等;综合素质提升计划主要是参加人文社科类讲座、文体活动、学校的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主要是鼓励学生参与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各类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证活动;实践基地实习计划主要指学生在一定时间去制定的实习基地参与工作实践,完成一定的工作量,或完成有一定认识水平的实习报告。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按“总体设计,分项实施”的原则,实行项目负责制,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组织实施。该计划将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每学期滚动开设,做到四年不断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和特长选择相关项目及其修读时间。为保证实践创新计划的有效开展,建立一套运行管理体系,保证创新学习计划有效实施。由学院牵头,负责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的实施,将学院现行的导师制、优生优培制、团委、学工办等社会实践相关的规定整合,制定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及各分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办法和细则。将上述五个计划方面的内容以“创新学分”形式纳入培养方案中。

4结束语

第8篇:大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一、基本情况

我们自来水公司有职工xx人,*年出生xx人,怀孕xx人,出生率xx%,已婚育龄妇女xx人,采取各种节育措施xx人,综合节育率100%。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xx对,计划生育率100%。

二、思想方面

多年来,本人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科学发展观理论,用科学理论指导计生工作实践,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三、学习方面

认真学习国家、省、市制定的与计划生育工作相关的方针政策,使之能正确指导工作方向。重点学习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x省计划生育细则》;《xx人59号和秦人口职工2——4号》文件精神,组织计生委员和部分职工参加xx区计生局和辖区办事处组织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帮助妇女提高计划生育方面的知识。

四、宣传方面

(1)为贯彻落实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努力做好基层工作,我组织召开了部分妇女座谈会,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听取女职工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和政策咨询。并进行一一解答。

(2)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营造计划生育良好氛围,以转变职工的观念为出发点,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渗透力。坚持经常性宣传和重大节假日宣传相结合。重点结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条例》,有针对性加大宣传力度。

(3)通过刷写标语,办黑板报,组织已婚育龄妇女观看计生科教光盘,面对面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很受育龄妇女的欢迎。真正做到了深入人心,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落到了实处。

(4)开展宣传教育。按照“婚育新风进万家”的要求,结合机关单位育龄妇女新观念,我组织开展了科普知识学习,专门组织学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计生条例等,使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政策深入人心,计生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道路。

我作为本单位的计生工作人员,认真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计生工作例,积极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本人在多年的工作中,在主管部门的重视和领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发展观,努力工作,团结职工与计生战线的全体工作人员,维护女工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广大职工提供优质的服务,*年圆满完成了人口计生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职工们的好评,连续多年获得了海港区计生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公司局级的先进个人称号。为了总结经验,排找不足,现将本人的思想和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们自来水公司有职工xx人,*年出生xx人,怀孕xx人,出生率xx%,已婚育龄妇女xx人,采取各种节育措施xx人,综合节育率100%。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xx对,计划生育率100%。

二、思想方面

多年来,本人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科学发展观理论,用科学理论指导计生工作实践,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三、学习方面

认真学习国家、省、市制定的与计划生育工作相关的方针政策,使之能正确指导工作方向。重点学习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x省计划生育细则》;《xx人59号和秦人口职工2——4号》文件精神,组织计生委员和部分职工参加xx区计生局和辖区办事处组织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帮助妇女提高计划生育方面的知识。

四、宣传方面

(1)为贯彻落实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努力做好基层工作,我组织召开了部分妇女座谈会,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听取女职工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和政策咨询。并进行一一解答。

(2)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营造计划生育良好氛围,以转变职工的观念为出发点,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渗透力。坚持经常性宣传和重大节假日宣传相结合。重点结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条例》,有针对性加大宣传力度。

(3)通过刷写标语,办黑板报,组织已婚育龄妇女观看计生科教光盘,面对面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很受育龄妇女的欢迎。真正做到了深入人心,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落到了实处。

(4)开展宣传教育。按照“婚育新风进万家”的要求,结合机关单位育龄妇女新观念,我组织开展了科普知识学习,专门组织学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计生条例等,使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政策深入人心,计生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道路。

五、工作方面

(1)心系群众。善待职工,依法维护职工计生合法权益,想方设法,主动帮助计生特困家庭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送去关心,送去温暖,送去亲情。

(2)坚持原则。淡泊名利,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3)忠于职守。勤奋敬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兢兢业业,创新有为,扎实工作。

(4)业务精练。熟悉掌握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够认真倾听女职工的心声,为广大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用自己的热心和耐心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

(5)评选先进。积极协助领导开展“岗位技术练兵”;“巾帼建功明星”和“星级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培

养职工的文明意识,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我们特意编辑了评选“巾帼建功明星”和“星级文明家庭”参评条件,并对条件的内容做了大量的宣传。由各基层单位推荐,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家庭入选并给予表彰奖励。。

(6)开展活动。在每年的三八节到来之际,我们都组织广大妇女职工开展跳绳、踢踺子、托球跑、文艺演出、奥运知识、计划生育药具知识竞赛抢答题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通过竞赛使广大妇女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药具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丰富女职工的业余生活和爱好,以达到增强体质,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群体意识,提高广大妇女树新风,带家庭,做贡献的思想风尚。使计划生育工作真正成为人们自觉自愿的行动。

(7)保证育玲妇女孕检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是计生工作的生命线,坚持做好育玲妇女的孕情检查和妇女的病查工作,全年共为育玲妇女的身体检查两次。普查人数达1200人。参检率100%。坚决杜绝规划外怀孕,对患有妇女病的女职工得到了及时治疗。

(8)制作月、季、年度各类报表,做到了上报及时,数字准确无误。

六、纪律方面

(1)能够积极参加区机关组织的各项义务活动,不怕脏、不怕苦。

(2)能够参加海港区计生局开展的各类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婚育观念,并发放 婚育新风宣传单若干份。

(3)在平常的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以集体为主,不计较各人得失,做到不早退、不迟到,遵守区里、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七、药具知识

做好药具发放管理工作,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制定药具分配计划,建立药具总帐、分帐,对药具帐目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并对育龄女职工的避孕药具知识进行宣传,大力宣传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提高避孕方法的普及率、及时率、有效率,提高育龄女职工的生殖健康水平。同时根据个人差异情况,落实不同的节育措施,建立了节育药器库,供职工领取和使用,并做好了领取登记。

八、送温暖。

为了使育玲妇女安心的工作,我们及时为她们办理生育证和生孩子时的住院手续,看望产妇,探望生病的妇女,每年为落实政策发放独生子女费,送药具上门服务。

九、存在问题

第9篇:大学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烟草工程专业(方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06-02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求改革和创新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在此背景条件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应运而生。郑州轻工业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高度重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将其作为学校“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工作。目前,郑州轻工业学院成为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学校。烟草工程专业(方向)作为郑州轻工业学院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三个本科专业之一,具有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良好基础,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实施方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准确把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内涵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制定的重大高等教育创新项目,是体现高等教育“提高质量、突出特色”的重要步骤,是高等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提高人才竞争力的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实现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举措。“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和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升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郑州轻工业学院烟草工程系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特点,结合目前烟草企业对烟草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科学制定了烟草工程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采取“3+1”培养模式对烟草工程专业(方向)本科生进行培养,本科生3年在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1年集中进行生产实践。烟草工程系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要求,以烟草行业为背景,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根据烟草行业对烟草工程专业(方向)人才的需要,设计和完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工程实践(实习)、大学生创新活动、开放性综合实验、学术报告、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通过各个环节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工程创新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和科研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关键。烟草工程系遴选了教学科研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任教师。专任教师均有工程实践经历,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任教师均有到相关企业(或研究所)实习锻炼半年以上的经历。烟草工程系采取多种优惠措施,从烟草企业遴选、聘请专业高水平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工程师)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企业兼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学校本科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参与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工程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获得一定的薪酬。

四、优化理论课课程体系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改革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根据烟草工程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开设课程,优化理论课课程体系,将所有理论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三个模块,每个模块的课程均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通过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实现了由“因教师设课”向“依据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大纲设课”的转变,消除部分课程重叠或教学内容重复等不合理现象,最终实现提高理论课教学效率,在不过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和不影响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参与工程实践活动,保证“3+1”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目的是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实践环节。烟草工程系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特别在当前加强烟草工程专业(方向)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的过程中有着其他任何教学环节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烟草工程专业(方向)学生的实践内容由工程见习、烟叶生产实习、打叶复烤实习、卷烟材料实习、卷烟生产实习、创新型实验、卷烟产品实习、卷烟厂工程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模块构成。烟草工程系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实践基地,并修订了各个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完善了指导教师的选拔、学生的管理与考核等相关制度,实践过程中严格按照实践计划和相关制度的要求进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保证实习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一致,生产实习指导书须及时更新。为此,烟草工程系科学编写了《烟草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作业指导书》,在内容上注重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融合,注重知识的可获取性,注重提问形式的多样性,应用实践表明具有良好的效果。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特点,结合烟草企业对烟草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郑州轻工业学院烟草工程系进行了烟草工程专业(方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通过科学制定烟草工程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理论课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对于烟草行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德才,王俊.关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几点认识[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3):53-57.

[2]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4]梁德全,陈钦勇.关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8):67-69.

[5]刘春奎,蔡佳,闫克玉,等.烟草工程专业《烟草原料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1,(3):131-132.

[6]李瑞丽,杨靖,程传玲,等.关于烟草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2,(1):68-69.

[7]王建民,杨靖,刘春奎,等.《烟草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及应用[J].轻工科技,2013,(4):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