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范文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精选(九篇)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

第1篇: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范文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5-0085-02

压力,也称为“应激”、“紧张”,是指个体的身心在感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1]。Selye和Holmes研究表明,个体长期处于一种高度应激的状态下会造成身心两方面的损害[2]。压力知觉是指个体所知觉到刺激事件对于个人的威胁及意义的一种认知评估。同时,也是指个体对环境中的威胁性刺激经过认知评价后产生的心理感受,通常以紧张、不适、失控等形式存在[3]。Lazarus的应激认知评价模型强调了认知因素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注重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应激过程的影响[4]。也有研究表明,知觉压力是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因子[5][6]。长期持续承受较大压力会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本研究于2013年10月选取某高校3 913名大一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的知觉心理压力状况,并探讨其原因,为大学新生适应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指导。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2013年10月抽取全日制某高校大一共4 115名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统一指导语,运用计算机上机测试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信息缺失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3 913份,有效率为95.09%。调查样本的平均年龄为(18.89±0.90)岁,调查对象的年龄为14岁~24岁。其中,男生2 234名,女生1 679名。

(二)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宗教信仰、政治面貌等。

2.知觉压力量表。本研究选用杨廷忠教授修订的中文版的压力知觉量表,简称CPSS[7]。该量表由14个项目组成,反映压力的紧张感和失控感两个维度,评估日常琐事、重大事件以及因资源的改变三种压力情境。量表14个项目中七项正向计分,七项反向计分,反向计分的项目为4、5、6、7、9、10、13项,量表采用5点计分:1表示“从不”,5表示“总是”。该量表经测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此调查中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18。

3.施测

测试采用一商业心理测试系统,让被试着在计算机上完成所有测试。

(三)统计分析

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F检验等。

二、调查结果

(一)大学新生心理知觉压力状况

结果显示,知觉压力量表中的紧张感和失控感维度平均分均小于3分,压力知觉总体平均分小于3分,可知目前大一新生总体知觉压力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即感觉到较少的压力。见表1。

(二)不同性别、信仰等新生在知觉压力两维度上的比较

调查显示,不同性别大一新生在紧张感维度、失控感维度和知觉压力总分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三、讨论分析

调查发现,大一新生的总体压力知觉得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即感觉到较少的压力。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近年来,大学注重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和开展系列新生的适应活动,帮助他们更快地转变观念,调整学习方法,以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环境。

其中,不同性别大一新生在压力知觉总体、紧张感和失控感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体会到紧张和失控。这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传统的性别模型把男性描述为具有攻击性的、独立的、非情感化的、控制的;女性是被动、依赖和富于爱心、情感化的。男女生的认知方式不同,女性更倾向于依存型认知方式,更依赖直觉和情感,感觉更加敏锐细腻,情感体验也更丰富,容易为无法预测的事情的发生感到心烦意乱,较容易知觉到紧张[8]。因此,在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和开展各项适应训练的时候,需要考虑性别因素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类活动方案,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大学生活。

研究还发现,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容易感到紧张感,但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容易有失控感。这可能的原因是因为独生子女在自身适应生活和培养自身能力的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应,而非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虽然没有独生子女那样的优势地位,但对于自己前途和人际方面是更为看重的,所以更为关注自己周围的人,因此遇事更容易产生紧张感。

第2篇: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范文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压力;对策

[作者简介]韦健,广西中医学院外语部讲师,硕士;吴莲英,广西中医学院外语部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黄飞,南宁新技术创业者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硕士,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11-0181-04

大学生处于身心日趋成熟而又面临心理“断乳”的生命重要过渡时期,崭新的大学生活极易使他们心理适应不良。随着越来越多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自杀现象以及犯罪现象的报道见诸媒体,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问题在我国受到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关于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研究也日渐兴盛。据南京召开的21世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的资料,我国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的比例,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23.25%,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30%,并正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大学生属于高层次人才,但是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多很大程度上说明,现在的大学生心理发展异常或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而且,大学教育中没有必修的系统的心理教育课程,心理健康知识匮乏。大学生们常常忽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往往是在心理问题目渐积累直至影响到日常生活之后,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即使如此,也并非所有被心理健康问题困扰的大学生都会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为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及方式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及干预,如1985年6月北师大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心理测量与咨询服务中心。1991年,国家教委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其成果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心理教育实验大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丛书。此后,有关的调查研究开始大量涌现。

可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极为欠缺,非常不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科学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生活习惯、语言文化、思想观念及学习基础等问题,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2000年广西民族学院社科部教育心理室在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状况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一般青年的水平。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从研究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方面的心理压力着手,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心理压力因子。寻求通过教学改革进行心理干预的新路子;同时,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压力研究,找出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可缩短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学习差距,缓解压力,促进公平竞争。

一、关于调查问卷

(一)调查问卷相关数据

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为广西区内就读大学生,包括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大学及广西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及汉族大学生共50名。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及个案分析的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

本状调查问卷共发出60份,回收56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占83%。在50份有效问卷中,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包括少数民族大学生29人,占有效问卷总人数的58%;汉族大学生21人,占有效问卷总人数的42%。

(二)调查问卷信度分析数据

我们首先根据调查问卷中问题所涉及内容,对量表进行纬度划分,将量表分为学习态度、心理压力因子、面对压力的态度三个纬度。利用SPSS中的Alpha信度分析法,通过每一纬度的Alpha系数来考察每一项得分问的一致性,对量表的信度进行分析,得出如下数据:(1)针对学习态度纬度信度分析得出的结果是Alpha信度为0.836;(2)针对心理压力因子纬度信度分析得出的结果是Alpha信度为0.815;(3)针对面对压力态度纬度信度分析得出的结果是Alpha信度为0.773。除了“面对压力的态度”这一纬度信度介于0.7-0.8之间有需要商榷的地方之外,“学习态度”及“心理压力因子”两个纬度的信度都处于0.8―0.9之间,说明该调查问卷具有较高信度。

二、调查结果

(一)英语学习心理压力与英语学习努力程度无显著关系

在通过SPSS进行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之后,我们发现,英语学习中学生感觉到的压力大小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努力程度两者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079,sig值为0.921,说明两者关系不显著。也就是说,学生们虽然感觉到了英语学习的压力,却未必都能将压力转变为学习的动力。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懈怠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对现在的英语学习内容无兴趣(占20%);二是其他专业课程压力大,无暇顾及英语学习(占40%)。由于这两个主客观原因,学生即使感觉到了英语学习的心理压力,却也无法或无暇在学习上下苦功。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大学英语学体水平一直难以提高的原因。

(二)英语学习成绩的排名与英语学习心理压力无显著关系

也许在高中学习过程中,由于排名决定大学入学情况,因此学生们会相对较为关注。但是,我们调查发现,进入大学后,学生们对英语学习成绩的排名不再斤斤计较,也就不会成为英语学习压力来源。自然也就无法转变为动力。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大学英语并非专业课程,对学生来说,‘专业的学习更为重要。这也是如今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三)同学对英语的积极学习氛围与自身英语学习压力无显著关系

通过调查发现,高达8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同学的积极学习氛围给自己的英语学习带来心理压力的可能性较小甚至没有。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大学英语学习缺少一个良性竞争的氛围。

(四)父母的期望是英语学习压力来源之一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83%的学生承认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或比较高。52%的学生认为父母的高期望对自己的英语学习造成了心理压力。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两者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744,大于p值0.256,因此,说明父母的期望值越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压力越大。

(五)毕业后的选择并不会给英语学习造成心理压力

62%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接受调查时表示毕业后的去向是选择就业。同样有62%的学生认为毕业后的选择并不会给如今的英语学习造成压力。这表明,学生之间存在一个普遍的认识,即英语学习对将来的就业乃至工作并无太大帮助。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和短浅。这也说明高校英语学习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需要继续加强。

(六)大学生活的适应状况与英语学习心理压力无显著关系

平日里师生都会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尤其是新生在入学之后对于大学生活的适应状况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会有很大影响。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发现两者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395,也就是说,也许学生们会出现一时难以适应全新大学生活尤其是独立生活的情况,但是,这种不适应并非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压力的直接原因之一。

(七)中西文化差异并非英语学习心理压力原因之一

100%的学生认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心理压力的影响很少甚至没有。原因大致有:(1)随着互联网等媒介的普及,学生接触西方文化的途径日益增加,不再局限于教师与课本,自然视野更为开阔,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更多元化也更深入了。(2)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学中所涉及的西方文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让学生意识到中西方文化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之大。而且,随着学生视野的开阔,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接受与认同程度也大大提高,自然不会成为英语学习的大障碍。(3)教师在教学中关于西方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导入有限,也难以引起学生对西方文化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视。

(八)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英语学习心理压力重要因子之一

44%的学生承认学校关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硬性规定成为大学英语学习的压力来源之一。这说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仍然是学校检测大学英语教学成效以及学生英语学习成效的主要手段。这无疑导致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虽一再改革,却依然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九)面对英语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少数民族学生最先求助的不是教师。而是朋友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41%的少数民族学生在面对英语学习上的心理压力时,会向身边的朋友求助。这一现象非常值得我们深思。这说明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并不通畅。少数民族学生在交流上处于劣势,他们吝于开口,羞于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主动沟通交流,鼓励学生交心。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压力比较

在整理调查问卷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某些问题上,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的选择会有较大差异,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差异。

(一)同宿舍同学的影响有差异

在问到同宿舍同学的学习态度是否会对自己的英语学习造成压力时,只有14%的少数民族学生承认有影响,而有多达48%的汉族学生承认自己的学习受到了同宿舍同学的影响,造成了压力。广西很大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对外交流较少,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生活方式单一,个体意识强,这些都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造成较深影响。因此,他们应对新环境作出反应的时间会相对慢一点,新的学习团队和学习氛围对他们来说一时难以很快接受。他们和汉族学生相比不善于交流,处于一种自给自足式的学习状态。这种学习状态,当然有其缺陷,比如容易导致闭门造车的学习状态,有问题而吝于求教,自己摸索,必然会走不少弯路。但如果是在处于一种相对松懈的学习氛围中的时候,少数民族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却能保证其不轻易会受同宿舍同学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自我保护作用。

(二)英语基础有差异

在问及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主要困难时,少数民族学生中有31%选择了“基础差”选项,而汉族学生则无一人选择这一选项。这说明少数民族地区教学的落后与闭塞给少数民族学生的继续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感觉到了自己英语的知识积累有限,和汉族学生相比有较大差距。这样的差距让他们感到自卑,也感到压力。

(三)父母的期望值不同

52%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父母的期望值很高,给自己的英语学习造成很大压力;而选择这一项的汉族学生比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有24%。这样的差距说明,由于经济以及生活环境的原因,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给予厚望。这也给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四)对英语语言及文化的认同有差异

在问及影响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时,42%的少数民族学生选择了“对英语语言及文化的认同”一项;而只有10%的汉族学生选择了这一项。少数民族地区有较强的地域文化,不少学生还有自己的地方语或本族语,可以说他们不仅仅是“双语者”,还有可能是“多语者”,因此他们在语言学习上所受的本族语言知识与文化的影响比汉族学生更为强烈,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自然所受到的文化冲击更大。他们在英语学习中要面对和跨越比汉族学生要大很多的各种障碍,如语音和文字差异所造成的发音障碍;由于文化传统差异、思维方式差异而造成的交流与理解障碍等。在面对巨大的语言与文化冲击时,少数民族学生因为其自身特点,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调适。在调试阶段,他们会彷徨迷惑,会丧气自卑,这些都会对他们的英语学习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四、讨论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压力因子总结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中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有:(1)对英语的重要性没有清楚认识。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的意义,认为英语可有可无,被动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造成心理压力。(2)没有主动调适的意识。虽然意识到心理压力,但却没有积极主动采取措施进行调适,大部分学生选择顺其自然不加理会。这样的直接结果是心理压力日益累积,非常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3)家庭压力与学校关于英语测评的硬性规定是英语学习心理压力的重要根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家庭观念较强,父母在心目中的家长式地位与汉族学生相比要重许多,因此家庭给他们施加的学习压力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比汉族学生更大的影响。学校关于英语测试尤其是英语四级成绩的硬性规定,也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倍感英语学习的压力巨大。(4)缺乏与外界主动交流的勇气与积极性,导致心理压力无法排遣。敞开心扉与他人交流一向是心理压力的有效调适方法之一。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特殊的文化及社会原因,大多不会积极主动与旁人倾诉,无法找到排遣的出口,因此很容易造成心理压力的积聚。

(5)对西方文化的不认同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英语学习主动性,并最终造成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密不可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无法认同西方文化,却要学习西方语言,自然会有抵触情绪,学习无兴趣,导致学习障碍并最终造成心理压力。

(二)心理干预对策

德国心理语言学家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提出的积极心理治疗理论,以深入对18种不同文化概念的跨文化研究为基础,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人,强调既要看到疾病更要看到你的潜能。通过积极心理治疗给患者树立起信心和希望,调动起其潜能,最终不仅能治愈病症,人也会变得更有力量。

同时。积极心理治疗理论还认为,如果人的能力在其发展中受到阻碍、忽视或是得到了片面的发展,就会有出现冲突的可能性。受到阻碍或过度发展的能力,都可能成为个体内心和人际关系领域中冲突和紊乱的根源。这些冲突和紊乱可以表现为恐惧、好斗、行为异常、抑郁以及各种心身疾病。这些冲突和紊乱是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根据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的积极心理治疗理论,我们建议将英语学习内容与心理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借助积极心理治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强调心理治疗的希望性、平衡性、整体性,充分利用语言这一具有社会意义的交流媒介,用如讲故事等方式促使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自己,了解环境,唤起学生自身成长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最终成为积极治疗者。教师在平时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情景教学设计,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在相应的日常生活情景设计中学习如何积极地沟通、表达、自助,提高交往能力并保持健康。

第3篇: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心理压力;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5)03-0065-03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在企业实习的一种实践性锻炼方式,是学生技能提升和对接社会的重要保障。为此,2002年,国务院正式《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12年,教育部组织拟定了《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响应国家和教育部号召,立足高职教育,决心培育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从2009年始实施学生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中,除了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等突出问题亟需学生学习和适应外,心理压力还成为学生适应顶岗实习环境和工作压力等刻不容缓的问题。相关调查显示,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顶岗实习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顶岗实习心理压力问卷调查

――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自2009年开展顶岗实习以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校企实习模式。具体包括:第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6个月顶岗实习时间,以18周450课时的形式确定顶岗实习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独特地位;第二,培育多家紧密型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培养专业人才,并且多数合作企业合作时间达5年以上;第三,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扎实做好学生专业培养工作;第四,制定完整的实习管理制度,入职、工作和考核等已进入学生顶岗实习常态化管理。

2014年以来,随着社会工作压力增加、自主招生学生比例提高、学生素质降低等诸多因素影响,顶岗实习也面临很多突出问题,“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等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实习学生心理问题,尤其是心理压力所致。因此,我院从2014年10月开始针对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压力问题展开调查,了解问题成因。

在中国知网官网中,对关键词“顶岗实习”进行搜索,有4115篇文章;进一步缩小至关键词“顶岗实习,心理压力”精确查找,仅有2篇。目前,国内学者对顶岗实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设计、实习方法、常规问题、校企学生关系等方面[1],属于顶岗实习显性问题引导性研究。心理问题属于隐现问题,在我国往往被忽视,相关研究较少。[2]在仅有的2篇顶岗实习心理压力研究中,仅研究心理压力与劳动报酬的关系,以及心理压力的表现等局部问题[3] ,缺少对高职学生心理压力不同时期以及导致心理压力的根源(以下简称“压力源”)的研究。

因此,本文以我院顶岗实习学生问卷调查为研究基础,探寻不同时期学生心理压力情况,并进一步剖析压力源实质,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更好更快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学生心理压力调查

通过个人信息调查显示:被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分别为39.38%和60.62%;专业主要为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和电子商务等(由于设置“是否实习”甄别题,非实习专业被排除在调查对象范围内);实习年级方面大一比例为18.2%,大二比例为59.6%,大三为22.2%。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院2012级和2013级顶岗实习学生,共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审核后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80%。问卷问题涵盖实习岗位类型、不同时期压力程度、影响心理压力因素、排解压力方式、沟通交流对象、尝试化解后压力减轻程度、对待压力态度等实际状况,同时也包含性别、年龄和实习收入等个人信息。

表1 不同时期心理压力程度调查结果

表1显示在不同时期心理压力程度调查中,学生在实习前后明显压力较低,实习中表现出压力增大、甚至极大的情况(备注:一颗星表现较少压力,心理处于较轻松状态;两颗星表现较大压力,心理处于紧张状态;三颗星表现极大压力,心理处于压抑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实习后压力明显大于实习前,进一步访谈顶岗实习学生,总结成因为学生通过实习了解社会和知晓就业压力后面对未来的发展压力。

表2显示在影响心理压力的因素方面,薪资待遇是首位,企业的管理制度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尤其是实行集中化管理和严格奖惩制度的企业;未调查前普遍认为“客户投诉造成心理压力”并非“罪魁祸首”。

图1显示在排解压力方式方面主要是与人沟通,占到42%,顺其自然成为第二位方式,占到26.88%;同时对交流对象进一步调查发现,同学成为主要倾诉对象,比例为93.75%(多选题),父母占到36.25%,被寄予厚望的老师、企业负责人分别为20.63%和18.13%。上述两项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压力认识和排解都没有得到相关方面重视,学生也没有正确有效的排压途径和方法。图2显示仅有28.75%的学生会认真对待心理压力,大部分学生则没有认识到心理压力的严重性,以致目前出现诸多学生与企业、学校的矛盾,甚至沟通障碍。

在学生实习月收入调查方面,1500元以上占比37.5%,1000-1500元占比28%,仅有10%的被调查对象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相对于全国实习月收入水平,我院实习学生月收入处于中上游水平;

图1 排解压力方式结果 图2 学生对待心理压力态度

二、学生顶岗实习心理压力源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和心理专业教师咨询等方式,调查转为进一步了解学生顶岗实习心理压力源探讨。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心理压力来源于三个方面:企业方面、学校方面和学生方面。

(一)企业压力源

企业和学校是不同的社会机构,有独立的运行规律和追求目标。在学生顶岗实习中,企业追求人力资源利润最大化,仅仅兼顾学生实习培养。往往以社会化管理和员工角色要求学生,设置一定甚至超出能力的工作任务要求,甚至部分企业缺少人性化管理,以制度和奖惩机制替代沟通和辅导等,以致于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普遍心理压力较大,压力产生的因素主要围绕企业的制度、薪资和岗位等敏感因素。

(二)学校压力源

对于顶岗实习,学校缺乏有效约束企业的条件和方法。指导教师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制约与学生沟通交流较少,面对学生实习问题,解决方法简单,甚至直接以毕业条件约束学生,进一步增大了学生心理压力。[4]

(三)学生压力源

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大一甚至大二上学期实习的学生尚未完全完成“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变,实习就将其迅速完成从“大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目前大学生普遍适应能力较差,沟通能力欠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这使其在顶岗实习中面临诸多困难,对心理问题不重视,不寻求解决和帮助,甚至采用极端办法应对。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顶岗实习中学生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影响心理压力产生的因素也较多,学生在处理心理压力方面还没有有效的办法,现有解决方法对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很小。鉴于上述因素,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都应该加强对心理压力问题的重视,着力解决影响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和压力源,增加排解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应改善管理方式,适度安排工作量和奖惩考核

在实习学生管理方面,企业是心理压力产生者、影响者。在影响心理压力因素中,薪资待遇和管理制度是主要因素,企业应该采取因人而异的方式,区别于正式职工,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例如在日常管理中,以关心为主,采用积极与学生沟通的人性化管理;在薪酬制度制定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贡献合理设置,尤其是奖惩方面适度安排,避免只有惩罚没有奖励的负激励措施;在观念上,企业也要加强问题意识,重视实习学生心理问题,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和解决办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指定专人负责。

(二)学校应与企业积极沟通,实时关注学生实习情况

在实习管理角色中,学校是三方的纽带,因此学校应积极主动作为。首先,学校应有长期机制化的心理压力管理办法,将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管理常规化;其次,搭建三方信息化平台,及时沟通和增强理解,尤其是解决学生出现心理压力没有排解对象的问题。在搭建信息平台时,要与时俱进,善于利用现代化方式和学生沟通,例如手机、qq、微信、贴吧、实习软件平台等。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在实习前中后三个时期积极引导心理咨询教师介入辅导,排解学生心理问题。最后,指导教师、辅导员和实习管理领导需要对实习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和破解,以预防为主,建立长效应急预案,以防突况发生。

(三)学生应调整自己心态,主动关心心理问题的发展

古语有云:“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病还需心药医”。作为实习的主体,学生是心理压力问题的起源者、受害者和解决者,实习心理压力的解决办法与建议最终落脚点还是学生。因此,学生首先需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变“要我实习”为“我要实习”,理解实习的本质和目的,调整好实习心态;其次,主动关注自身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了解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最后,要对学校、企业增强信心,尤其是对辅导员、同学、指导教师等熟悉对象进行倾诉和沟通。

参考文献:

[1]都昌满.高校学生实习: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144-149.

[2]申敏.刍探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心理及对策[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6-17.

[3]常经营.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心理状态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2):119-121.

[4]秦宗槐,黄义兵,刘玉林.高职教学考核模式现状及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4-125.

Research and Countermeasure Study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Pressure in Post Practice: Taking Anhui Business College as an Example

LIU Yu-li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 Trade, Anhui Business College,Wuhu 241002, China)

第4篇: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心理素质;心理保健知识;心理咨询

本课题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定量方面采取随机问卷调查法,并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结合文献和资料等展开分析,最终形成研究报告。课题主要通过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农村公民心理素质的基本状况,课题组于2013年8月15日至8月20日向浙江省安吉县农村公民随机发放问卷480份,回收问卷465份,回收率为96.9%,有效问卷为438份,有效回收率为94.2%。

一、农村公民心理素质调查的背景

2005年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要求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促进公民的人文素质的提升是新农村建设精神层面建设的一个关键,而心理素质在人文素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安吉县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迅速,公民收入稳固增高的新型县,在浙江省有特殊地位。本调研小组将以公民的心理素质为切入点,分析新农村建设下安吉农村公民心理素质现状,并以此提出建议,进而将其推及到浙江其他地区,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浙江省公民的整体素质,把农村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为建设新农村服务。

二、当前农村公民心理素质的基本现状

1.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压力主要来自工作和经济

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安吉公民的压力大小,通过调查可以清楚地得出结论:有58.90%的调查者认为压力有点大,其次认为压力很大的有16.44%,认为压力不大、没有压力以及不清楚所占的比重不足25%。

调查显示,安吉公民承受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其中,40.64%的人压力来自于经济压力,36.53%的人压力来自于工作。其次是来自身体健康方面的压力,有10.05%,而家庭关系方面的压力有9.59%。从中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和经济这两方面。这两个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工作上的压力不免会影响到经济方面的压力。

2.面对压力时,更多的会选择自己扛着,少数的人会选择其他方式来缓解压力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安吉公民在面对压力时,70.10%的调查者更愿意自己扛着,37.80%的调查者通过打麻将打牌,24.90%通过跳广场舞的方法来缓解压力,另外还有21.90%的调查者通过寻找其他方式或找村委邻居朋友来纾解自己的压力。可见,更多的人宁愿自己扛着也不愿意向他人述说自己的心事,这对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关注公民的心理素质,进行心理保健知识的普及和推广。

3.大部分村没有进行过心理保健知识的普及推广,并且大部分人对乡镇的心理保健知识的普及推广持无所谓的态度

心理压力的抒发缓解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处。从调查来看,59.8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所在村没有进行心理保健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偶尔有进行过的有7.31%,只有2.28%的人表示村里经常有这样的活动。不难看出,他们所在村没有重视村民的心理健康问题。

同时,有42.47%的人对乡镇进行心理保健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13.25%调查者不希望进行,而希望进行该活动的有44.30%。联系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新农村建设下的公民心理压力比较大且宁愿自己扛着,而对乡镇进行心理保健知识的推广,大部分都表示无所谓以及不希望,这对新农村建设下公民的心理素质的提高极其不利,对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存在一定影响。

4.希望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建立休闲娱乐场所等来缓解压力

村委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关注村民的心理素质,需要村政府给予一定的帮助。从调查来看,关于被调查者是否希望村委会关注村民的心理健康素质方面,有57.50%的调查者希望在村里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45.70的被调查者希望设立功能齐全的休闲娱乐场所,43.80%的被调查者希望有其他举措,还有35.20%和26.50%希望加强心理保健知识的普及和推广、请专业的心理医生对村民进行心理疏导教育。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村民更希望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和功能齐全的娱乐场所。

三、公民心理素质情况的交叉分析

在交叉分析中,我们通过性别和年龄对心理素质的影响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从而来体现新农村建设对他们的内在影响。总的来说,男性压力普遍大于女性,并且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和中年群体。

通过比对,我们发现60.4%的男性认为自己承担的压力有点大,认为自己的压力很大的有21.6%,而看女性,虽然“压力有点大”的人数居多数,但是相比于男性,女性觉得“压力很大”和“压力不大”的人数较少。说明目前男性的压力普遍重于女性。

从年龄来看,我们发现每个年龄段对压力都有明显感知,并且压力较大的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和中年群体,30岁以下中有21.9%的人觉得压力很大,62.5%的人觉得压力有点大,只有60岁以上的人才觉得没有压力或少有压力。由此说明,现在的公民出于各种原因负担着很多压力,而且受压的群体已经涉及到了青少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值得政府考虑的。

四、改善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调查显示,新农村建设下公民的心理压力普遍存在,且主要来自经济和工作。因此,政府应改善农村公民的物质生活待遇,保障农民的合理收入,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1]

第二,针对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咨询服务体系还基本空白的现状,应设立农民心理保健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民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体系的投入。一方面,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农民心理健康普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另一方面,在农村各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2]

第三,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简称社科联)是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浙江省作为人文素质大省,十分重视社科联的作用,几乎在各个县市都设有社科联,而安吉却没有设立。安吉应紧跟时展步伐,组织建立社科联,充分发挥社科联的作用,进一步了解安吉公民的心理现状,为政府决策提供可行建议。(作者单位:1.浙江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浙江科技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浙江科技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大学生社会调查工作室)2014年资助项目《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民人文素质现状调查》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第5篇: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范文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10-127-05

Relationship study between work stress and coping styles of psychiatric nurses in Huizhou

ZHU Huiqun1 YAO Xuelian2 HUANG Aiping2 LUO Xueqiong1 DENG Chunyou1

YE Yucong3 LI Meijuan3 WU Huixia4 LI Xiuzhen5

1.Boluo County People’s Hospital,Boluo 516100,China;2.Huizhou Sixth People’s Hospital,Huizhou 516211,China; 3.Hui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Huizhou 516001,China;4.Huizhou Veterans Hospital,Huizhou 516008,China; 5.Guangdong provincial Third Invalides Hospital,Boluo 51617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on work stress and coping styles of psychiatric nurses in Huizhou,an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180 female registered nurses in psychiatric department from Hui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Huizhou Veterans Hospitaland Guangdong provincial Third Invalides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April 2016.Questionnaire surveys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nurses’ work stressor scale and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PSS15.0 statistical software was used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rried and unmarried nurses in psychiatric department (P>0.05).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s of patient management,working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between different ages of psychiatric nurses (F=6.56,4.34, P

[Key words] Psychiatric nurse;Working pressure;Coping style;Nurse job stressor scale;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研究表明,护士已成为一种高风险的职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职业压力[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护理观念的改变,社会对护士的工作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加上护士对自身的发展要求,导致临床护士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2]。过高的压力不仅会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还会导致护士护理质量下降,甚至产生离职意愿,严重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而良好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3-5]。但对于精神科护士来说,因其护理的对象为精神疾病患者,决定了其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和高风险性。精神疾病患者一般存在认知能力障碍、生活紊乱、行为无法自控,毫无征兆的突发行为带给自身及他人伤害[6]。因此,护士不仅要护理好患者,还要时刻关注自身的安全,无形中增加了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本研究对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为更好地维护和改善护士的心理健康及建立良好的应对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9月~2016年4月选取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广东省第三荣军医院的精神科女性注册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共185例。所选取的女性护士均对调查内容知情同意、愿意参与此次调查研究,且身体无心肝肾等疾病或精神疾病者、及家庭无重大变故影响其精神状态者等。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由调查人员自行设计,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婚姻、学历、护龄、职称等内容。

1.2.2 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 采用李小妹等[7]编制的量表。本量表包括35个项目共5个条目(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患者护理方面、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采用1~4级评分法,分别分为1=无、2=轻度、3=中度、4=重度压力,评分越高,表明工作压力越大。本量表信度系数(α)为0.98,分条目的信度系数(α)为0.83~0.95。信效度均较好,应用非常广泛。

1.2.3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采用汪向东[8]编制的问卷。此问卷包括2个维度(积极应对、消极应对)20个条目。第1~12个条目为“积极应对”,第13~20条目为“消极应对”。按0~3级计分法:0分=从不采取、1分=偶尔采取、2分=有时采取、3分=经常采取。积极分数越高越好,消极应对分数越低越好。本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9,信度系数为0.90。本量表应用非常广泛。

1.3 调查方法

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的护理人员均参加了调查前的培训,充分了解了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及本次调查所采取的获取数据的方法―发放问卷。向调查人员详细讲解问卷的内容及如何与调查对象进行沟通,均采取统一指导语。与调查对象沟通后让其填写调查问卷,填写前简单告知调查对象问卷的填写方法,填写时调查人员不能对调查对象进行指导及引导或干预。每份问卷于30分钟内填写完毕,统一收回。由两名研究人T将问卷内容录入电脑中,并相互核对所录入的数据,以保证数据真实可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表示,采用t检验和F检验,计数资料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二者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

2 结果

2.1 精神科护士的一般资料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85份,可进行有效统计的问卷为180份,有效利用率为97.3%。见表1。

2.2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情况

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护龄及职称方面的工作压力具体评分结果见表2。不同年龄、学历、护龄方面工作压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精神科护士的应对方式

不同年龄、护龄等精神科护士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相关性分析

由表4可知,积极应对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消极应对与工作压力呈正相关。

3 讨论

本文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精神科女护士进行了工作压力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明显增大,尤其是患者管理、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本研究表明随着护士年龄的增长其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其原因笔者认为可能与工作中的晋升晋级及家庭负担有关,其次与患者及其家属对精神科护士工作的不理解不尊重有关。随着对精神病患者的保护及优质护理理念的产生,目前大多数医院精神科采用封闭式管理,因精神病患者本身的原因,护士无法与其正常交流,护士不仅要时刻注意住院期间患者的安全,还要担心自身的安全,工作始终处于紧张状态[9-10]。

学历高的护士工作压力高于学历低的护士,尤其体现在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与有关研究[11-12]相一致。其原因笔者认为学历高的护士对自己的工作和工作规划比较明确,期望值较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工作内容并未达到内心的需求,此外学历高的护士可能要负责带教及科研工作,自己时间不能充分应付工作和家庭生活,因此,学历高的护士易感受到较高的工作压力。

本调查结果也显示,护龄长的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大于护龄短的,主要体现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患者护理、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护理年限长的护士在临床护理中担负着主要责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历过许多突发事件,要时刻准备处理患者某些不可预见的危险行为,精神始终处于高紧张状态,此外随着工作年限的增

长,自我感觉成就感不足、付出与回报不平衡等原因导致护士本身压力较大;而工作年限低的护士相对来说工作热情较高,危险经历少,工作量相对较小等原因使其感觉工作压力相对较小。

本调查中护师压力较大,笔者认为处于护师职称的护士在科室中是中坚力量、业务骨干及管理人员,又集多重角色于一身,使他们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这与徐朝艳等[13-14]对不同职称护士的研究相一致。研究表明,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过大如果得不到有效缓解,易产生烦躁、易怒、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者可影响家庭生活[15]。因此采取合适的应对方式可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作为压力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对维护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16-17]。本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婚姻、学历、护龄、职称的精神科护士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积极应对评分高于消极应对评分,提示本调查中护士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措施。有研究表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越多,工作压力就越小,采取消极应对方式越多,压力就越大[18]。本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压力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与上述研究相一致。

总之,不同人口特征的精神科护士存在着不同来源的工作压力。因此面对具有认知功能及情感障碍、意识行为障碍等精神紊乱现象的精神病患者[19-20],护士不能一味采取消极的应对措施,应学会应用积极的应对措施来调节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调整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繁琐的工作和生活中去。笔者认为,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定期对护士进行工作问题的解答和调解,缓和护士紧张的工作状态;支持护士的职业发展并提供宽广的平台;定期为精神科护士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面对消极应对工作压力的护士,护理管理者应给予积极的引导使其释放内心压力,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玉馥,周莉.护理压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3-5.

[2] 乔芳.临床护士工作压力现状[J].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0):1165-1166.

[3] Collins F.An evaluation of palliative care services in the community[J].Nurs Times,2004,100(33):34-37.

[4] 吴欣娟,张晓静,高凤莉.人员离职意愿与工作压力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197-199.

[5] 邹敏.上海市护士姑息护理知识和态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7.

[6] 马占玲.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的相关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383-384.

[7]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6.

[8]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2-124.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9] 侯丽华.影响精神科护士心身健康因素与人性化管理[J].临床心身病杂志,2009,15(3):277-278.

[10] 李娟.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8906-8907.

[11] 何晓艳,黄东,刘琴,等.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9,22(4):228-230.

[12] 伍晓凡,刘立志.军队医院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20(6):93-95.

[13] 徐朝艳,郑志惠,张振路.个体特征对护士职业紧张与疲劳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530-532.

[14] 龙霖,吴玉琼,胡定伟.不同学历、职称护士的职业紧张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4,20(6):20-21.

[15] 李彩君,何长天,武芝梅.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7):871-873.

[16] 王卫平,薛朝霞,牛利,等.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3):330-332,336.

[17] 徐明津,黄霞妮,冯志远,等.应对方式在核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效应[J].2016,33(2):134-138.

[18] 曾淑贤,李小妹.ICU护士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相关性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0):5-6.

[19] S云清,苏琴.恢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J].四川精神卫生,2006,19(1):56-57.

第6篇: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范文

【关键词】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应对措施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医疗和护理知识不断更新[1],人们对医护工作者的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接诊的都是急、危、重及突发事件的患者,患者就诊时间没有规律,家属、陪护人员及患者求医心切,时间观念极强,而急诊护士工作量大,常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情况给护理纠纷和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埋下了隐患[2]。急诊科护士每天处在这样一种高压的环境下工作,我们应如何减少或降低这种外在压力,保证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急诊科护士25名,年龄22~45岁,其中工作10年以上的2名,10年以下的23名,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22人,中级职称以上5人,初级职称20人。

1.2方法本调查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方式,采用百分比统计方法,计算各种压力源占被调查护理人员的百分比,有问卷25份,回收率100%。

2结果

通过临床常见压力源调查,寻找出护理人员常见的压力源种类,同时评价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程度,共设计了15项压力源,每项压力设计是或否两项判断标准,计算出每项总人数的百分比(表1)。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及社会地位,紧张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比例占90%以上。职业压力及社会地位压力低下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护理工作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倒班,生活不规律,特别是夜班护士既要独自完成繁重的工作,又担心病人出意外,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与其他科室相比工作环境差,知识面要求广,工作技能要求高[3]。急诊科护士是抢救患者的直接执行者,时间就是生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熟练的抢救措施配合医生抢救患者生命。抢救时精神高度紧张,工作责任心强,稍有不慎,就酿成医疗护理差错[4]。应付各种检查的压力80%,由于急诊是医院的窗口单位,也是医疗差错多发的地方,同时也是各种检查的重点必查科室,无疑给急诊护士增添了压力。高强度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劳,感觉紧张忧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惹,长期压力使他们感到精力不足、易生病、腰酸背痛、精神衰弱、失眠恐惧感,这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护理质量。

4对策

1)护士面对职业压力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可缓解情绪的疲惫感及工作的冷漠感,可增加护士的个人成就感,有利于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如:多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名人传记,提高自身的意志力,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利于稳定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聚会、聊天、健身、购物等,缓解紧张情绪,必要时可借助心理医生的帮助[5]。

2)加强护士业务能力的培训,组织护士到大医院急诊室参观学习,鼓励接受继续教育,并给予宽松学习环境,从而减轻他们的压力。

3)增加对急诊护士的关心和理解,对患者进行权力和义务的宣传教育,增加其对护士的理解和尊敬。

4)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合理配置值班人员,排班时按老中青搭配,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改善护理人员的待遇和福利,提高管理者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改善工作环境,尤其是护理管理者,要处处关心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

5小结

护士职业压力会影响护士身心健康,也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应该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护理部直接参与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以保证医疗体系的正常发挥是每一个护理管理者需要关心的

问题[6]。

参考文献

[1]陆敏.高温季节急诊护士压力源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8(8):52-53.

[2]毕红花,王雪松.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5):448-449.

[3]罗朝霞.浅析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及应对措施[J].中华医学现代护理杂志,2009,6(4):356-357.

[4]陈才进,陈由株,唐灵芝,等.急诊护士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8,11(15):4343-4344.

[5]董严,王小梅.涉外门、急诊护士压力源及应对方式[J].中国疗养医学,2007,6(16):344-345.

第7篇: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 压力 应对 心理健康 “80后”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2-0042-02

近年来,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正逐渐加入就业大军,“80后”高校辅导员是这一群体中较为优秀的群体,他们逐渐成为高校辅导员中的主力军。有资料显示,在许多高校,“80后”占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三分之二以上。社会对其角色期望越来越丰富,他们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80后”辅导员面临着自身角色冲突和多重压力,他们又不能合理地应对这些问题,很多人常常感到束手无策。

调查显示,有近半数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70%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面对压力,21.6%的被调查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不太了解,只有10.6%的被调查教师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只有16.8%的被调查教师会去“积极解决问题”,而绝大部分被调查教师选择“寻求社会支持”或是“逃避”,“回避问题”或“消极等待”。“80后”辅导员所承受的压力若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使其面临职业发展中最大的心理健康危机――职业倦怠,这不仅影响辅导员个人的发展,也会辐射学生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北京某高校本科生辅导员为研究对象,采取整体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了50名辅导员进行测试。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为100%。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是自编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含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政治面貌、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年数、学历、职称、从何渠道从事辅导员工作、所带学生总数、家庭年收入、住房情况等;第二部分是调查对象压力源,含工作负荷、自身素质、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家庭因素、角色冲突、角色模糊、角色超载;第三部分调查对象心理健康状况,采用部分SCL-90量表,含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情绪状态、生活习惯等;第四部分是调查对象压力应对方式。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是调查了解目前该校“80后”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整体状况以及辅导员工作压力的人口统计学因素的影响状况。

二 研究结论

第一,该校“80后”辅导员总体压力很大,其中压力源中工作环境得分最高(21.23±3.34),人际关系得分最低(12.59±3.57),其间分别是:工作负荷(19.36±3.99)、角色超载(18.33±5.49)、角色冲突(17.15±4.60)、家庭因素(16.49±4.59)、角色模糊(13.92±2.82)、自身素质(13.79±2.88)。这让我们很意外地发现,该校“80后”辅导员最大的压力来源是工作环境给他们带来的,而量表中关于工作环境的调查包括:得到晋升的可能性较小、业务培训不够专业化、工作福利待遇低、学校管理对辅导员要求高、工作场所的条件与保障设施难以尽如人意。

第二,性别、专兼职、家庭收入和婚姻状况均未影响该校“80后”辅导员的压力和健康状况。“80后”的压力和健康状况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男性的压力总分略高于女性,而女性的健康分数略高于男性。该校“80后”辅导员的压力和健康状况在是否兼职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另外,“80后”辅导员的各个压力来源在是否兼职上也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本研究将家庭总收入分为10万元以下和10万元以上两种,并对这两种家庭收入的“80后”辅导员的压力和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80后”辅导员的家庭收入并不影响他们的压力和健康状况。另外,“80后”辅导员的家庭收入对他们压力来源也不存在显著影响。大多数“80后”辅导员都处于未婚状态。对已婚和未婚“80后”辅导员的压力和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已婚“80后”辅导员和未婚“80后”辅导员在压力和健康状况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且,在压力来源上,已婚和未婚“80后”辅导员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第三,在压力来源上,受教育程度越高,“80后”辅导员的角色超载越高。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的“80后”辅导员的压力和简况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受教育程度的“80后”辅导员的压力和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压力来源上,受教育程度越高,“80后”辅导员的角色超载越高:F(1,37)=4.34,p

第四,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辅导员的压力和健康状况要显著差于中级以下专业技术职务的辅导员。本研究将“80后”辅导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分为中级和中级以下,并对压力和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80后”辅导员中,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压力和健康得分显著高于中级以下的:F(1,37)=5.09,p

第五,“80后”辅导员的身体健康和他们的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家庭、角色冲突、角色模糊、角色超载有密切的联系。对“80后”辅导员来说,他们的身体健康同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家庭因素、角色冲突及角色超载都呈显著的正相关(p

第六,“80后”辅导员经常使用应对压力的方式有借助兴趣来消遣、尝试用客观及理智的方法处理事情、向理解我的亲人/朋友倾诉、提早定计划、选择性地集中精力(如把精力集中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将问题按轻重缓急排列并依次处理、尽量寻找更多人的支持、顺其自然,平心静气。这说明绝大多数“80后”辅导员都能采取正确的方式去应对压力,而不是去逃避。另外“80后”辅导员较少使用的应对压力的方式有不去考虑压力事件、不相信压力事件是真的、觉得有些事情并不是那么重要,不需要太认真、远离麻烦、不再强求自己、想想有人状况还不如自己。很明显,“80后”辅导员都能正确认识压力的存在,并不会置之不理,反而是积极应对。

三 缓解“80后”辅导员压力状况的对策及建议

1.学校角度

第一,该校“80后”辅导员总体压力较大,其中压力源中工作环境得分最高,因此,优化工作环境,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对于改善辅导员压力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1)要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的管理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提级、晋职和评优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在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时,既要考察辅导员的科研成果,更要加大辅导员的工作实际成果所占考评比重。(2)把辅导员重点列入干部培养计划,对表现突出的辅导员要重点培养,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提高其综合素质。(3)保障辅导员的职业收入,建立科学有效的业绩考评体系,对辅导员的付出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如上海部分高校实行的“辅导员职级制”,根据辅导员的表现和业绩把辅导员分成五级,其中三级辅导员的薪金达到副教授的水平,五级辅导员待遇相当于博导待遇,在客观上提升了对辅导员的价值认同。

第二,辅导员角色多、事情杂、负荷大,该校在工作分类、责任到人等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这里提出三点建议:(1)选拔优秀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辅导员助理在辅导员的指导与监督下,负责可由学生完成的工作,让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其工作量,增加其思考和规划工作的时间。(2)本科生导师制,导师辅导学生人数少、接触时间多,这是工作的有利条件,辅导员应坚持联系导师,与导师沟通、交流,通过导师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学业上的辅导、生活上的指导、心理上的疏导,成为辅导员工作的有益补充。(3)专项工作专人负责,如很多高校普遍设有的就业辅导专干、心理健康教育专干、奖助贷工作专干、学生党建专干、团总支书记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

第三,更多关注具有中级职称的辅导员群组,正确指导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找准自己发展的方向,鼓励他们往专家化方向发展。让辅导员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兴趣,切实提高自身素质,优化知识结构。学院酌情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大力鼓励辅导员考取与学生工作有关的职业资格,尤其是高级职业资格,争取成为学生工作方面的专家,减轻辅导员自我发展的压力。

第四,辅导员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往往由于角色定位不准、管理体制不顺、岗位职责不清、工作规范不明确、工作程序不清晰造成的。因此需要进一步理顺辅导员管理体制,理清学生处、学院对辅导员的管理责任,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针对具体工作项目中职责不清或发生的矛盾要积极协调。督促各院系严格执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不要主动给辅导员加压,以免过多地分散辅导员精力。

第五,在辅导员的压力管理中,可以考虑建立EAP体系,帮助辅导员排解工作压力。首先,建立辅导员压力评估体系。采用匿名的压力量表、压力访谈等对辅导员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压力评估,采用专家小组集体评估的方式对辅导员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压力评估。其次,建立压力咨询体系,为辅导员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服务。针对辅导员不同层次的心理需要,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心理潜能开发、自我心理调节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不同程度的心理辅导服务。同时,针对每个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不同,分门别类地建立相关的指导和救助方案,为辅导员提供更多、更具个性化的服务。最后,建立压力反馈体系。在施行EAP的过程中,定期检讨EAP的实施效果,根据实施效果,改进EAP系统。

2.个人角度

第一,辅导员应重视角色冲突的自我调适。辅导员在扮演多重角色过程中的冲突,不仅给辅导员个人带来苦恼,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会连带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同样的境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体验和情绪反应,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情境的认知差异。有些辅导员看问题时容易“想不开”,使情绪陷入低谷。其实,换一种看问题的角度,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辅导员应积极、热情地面对自己的工作,认同自己的辅导员身份,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动,善于从工作中寻找乐趣,体验自信、自尊和成就感。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作乐事而不是负担的辅导员,才能有效地应对各种角色冲突。

第二,辅导员应注意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修养、管理水平、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积极应对竞争,走专业化发展道路,逐渐树立职业信念和理想,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自身素质、高尚的道德人格、无私的奉献精神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职业理想明确、职业规划合理、职业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辅导员。

参考文献

[1]陈素权.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及其调适[J].思想理论教育,2007(3)

[2]黄勇、冉静、余红梅.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四川省高校辅导员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8)

[3]张静.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来源及其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6)

[4]刘静.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源分析与减压对策[J].宿州学院学报,2011(6)

[5]林泽红.高校专职辅导员压力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传承,2012(24)

[6]傅君英.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5)

第8篇: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压力;调查分析

职业压力是指当职业要求迫使人们做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时所引起的压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国民办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民办高校发展历史较短,政府的扶持政策还未完全到位,特殊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使民办高校的教师在职业适应和发展方面存在较大的压力。民办高校教师在工资福利待遇及社会地位等方面与公办高校的教师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职业压力也日益明显,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所在高校的发展。因此,对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进行调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某民办高校为例,对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河南省某民办高校教师。本研究对象为民办高校自主招聘的合同制教师,不含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民办高校的专有教师从职务上分为行政人员、专职教师和辅导员,其中行政人员11人,专职教师 20人,辅导员 8人。

1.2 调查方法

由调查小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发放调查问卷前向教师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及问卷要求,解释评价内容的含义,以无记名方式进行调查。采取集中发放评价表问卷,答完后立即收回,共发放问卷39份,有效问卷为39份,有效率为100%。同时,自调查对象中随机选取数名教师进行座谈或个人访谈。数据收集后应用SPSS 17.0软件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职业压力现况

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各因素均在中等程度左右,压力最大的是工作条件和工作负荷(68.2%),其次是个人发展(56.2%)、工作岗位竞争、学校管理及制度。学生因素和人际关系无显著性差异,影响不大。

2.2职业压力原因分析

2.2.1 民办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较低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民办高校建校时间短,受传统观念影响及民办院校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可度还不是很高。从民办高校专职教师队伍结构来看,教职工流动性大,以青年教师为主,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缺乏中青年教师骨干,大部分新入职的教师由于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收入差距较大,不安心与当前的教育事业,职业归属感较差。普通民众从心理上对民办高校的教师持有一种歧视的态度,感觉民办高校教师职业素养要比公办院校的教师差,导致这些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同,缺乏社会归属感。

2.2.2民办高校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能力弱,教学中心地位不够突出

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困扰民办高校发展的共性问题,民办高校的教师数量一般偏少,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教师工作量大。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平均每周平均16学时左右,有时候每学期要担任两门以上的教学任务。并且教学行政管理人员不足,教师往往还要兼职一些行政工作,常处于一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中,没有时间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并且几乎没有科研经费,不经常关注学术前沿动态信息,导致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意识相对较弱。 在教学运行过程中,民办高校的基础办学条件较为薄弱,管理上存在一些不足,教学秩序经常被一些琐事扰乱,教学中心地位不够突出。

2.2.3 民办高校教师待遇和保障水平低,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代青年教师的社会期望值与角色的定位高。民办高校专职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较多,大部分是合同制教师,教师的福利待遇本不高,教师流动性大。民办高校的各项建设及支出主要依靠收取学生的学费,教师的工资及其福利待遇,往往被挤压,再加上近年来高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源减少,民办高校的生存压力较大。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对学校管理存在意见,主要表现在民办高校在管理上随意性较大,计划性不强,给学校的教学工作、教师的管理等工作带来不便。

3 讨论

3.1 职业压力状况

调查结果发现,工作条件和工作负荷、个人发展、学校管理及制度是民办高校教师压力的主要压力源。同时,学校管理的宗旨是获取最大的利润,为节省开支,学校没有按照学生的标准招聘教师,教师人数少也是教师教学任务重的一个因素,这也体现了目前民办高校存在的问题。

3.2政府要加强引导,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民办教育投资方要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民办高校的资金支持,加强指导,强化监督,切实做好“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的评估工作。在社会保障,师资培训,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政策性的支持。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归属感。教育投资方要科学处理教育公益性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放远目光,坚持社会办学公益性的宗旨,民办高校教育才能做强做大。

3.3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而教师队伍的稳定也离不开科学的管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激励团队的凝聚力。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努力的营造一个有利于组织发展的大环境,促进个体与环境的相匹配,要完善各种制度,要注重组织文化建设,提高民办高校科学化的管理水平,创造好的业绩,需要和谐的环境来推动其发展。

3.4 掌握应对心理压力的方法,学会自我调节

民办高校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职业压力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如果压力过大,极易引发各种身心疾病,但压力的存在对于个人的影响并不是都是消极的,有的时候它能够激发人们对工作的热情。因此,民办高校教师在面对工作压力的时候,应加强教书育人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的去面对工作所带来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郑聪毅,陈晓炜,刘婧楠等.某医学院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分析[J].科学大众,2014(6):134.

[2]霍雨艳,张苗宇,白婧等.济南市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压力调查分析[J].科教文汇,2015(1):157-159.

第9篇: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范文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认为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压力也称为“应激”“紧张”,是指个体的身心在感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如果个体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的应激状态,就会对身心造成严重损害。

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认为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笔者希望通过对2007年京、津、沪、鄂、粤、陕、苏、赣、宁、云、新11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分析,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情况,为大学生自身调适心理压力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政治面貌)和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等。全部问卷回收经过检查核实后进行问卷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2.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7186份,回收有效问卷15660份,有效回收率91.1%。被调查者中男生8515人,占54.4%;女生7145人,占45.6%;本科生占84%,研究生占8.8%,专科生占7.2%,其中学生党员占25.5%。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1.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包括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等方面。有些研究把影响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进一步归结为竞争、经济条件、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独立生活能力、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专业方向等8个方面。本次调查针对“您在大学生活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在问卷中列出“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对学习环境不满意”“对教学质量不满意”“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找不到学习动力”“人际关系不和谐”及“其他”等12项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就业压力列第1位,占35.6%;其次是学习压力和找不到学习动力,分别占19.7%和13.8%;经济压力居第4位,占9.3%。这一结果与以往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在2006年同样的问卷调查中,经济压力排在第2位,这也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国情有关。但就业压力一直处在第1位,可见,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就业压力同时带来学习压力和学习动力不足两种后果。

2.不同地域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有一定的差异,农村大学生心理压力中经济压力所占的比例相对于城市大学生要大,农村大学生经济压力占15.3%,基本上是城市大学生经济压力(7.7%)的两倍;相对而言,农村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小于城市大学生,农村大学生学习压力占15.2%,远小于城市大学生学习压力(23.5%),这是由于农村大学生虽然经济条件不及城市大学生,但他们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因而学习压力小于城市大学生。

3.男女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的差异

调查结果还表明,男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也有一定的差异,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占41.7%,比男大学生就业压力(30.9%)多出10个百分点,这是由长期以来人们在认知上形成的一些偏见导致的。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虽然大学生心理压力种类繁多,表现也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源,不外乎大学生身心发展、心理品质和思想素质等几种因素。

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也已确立,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到我们的思想、观念、心理及行为。大学生作为较高知识层次的社会群体,常常是最先敏锐地感受到社会变革带来的冲击。但面对社会变革他们有时会迷惑不解、难以适从,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便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同时,从大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大学生属于青年期,生理发育基本完成。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矛盾性最为突出,他们面临的最基本的矛盾是自我意识的矛盾,他们所设想的理想的“我”总是滞后于现实的“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交错出现,内心矛盾冲突尖锐、激烈,心理和行为中易出现不协调现象。

另外,从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来看,学校教育还没有重视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然而,在讲德育时,往往重视的是思想品质的培养,却忽视了性格、情绪的调整;在讲智育时,重视的是智商的高低,却忽视了能力的开发;在讲体育时,重视的是身体素质的提高,却忽视了心理素质的提高。所以,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引导,心理素质不理想。对于问卷中“您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一项,统计结果表明,“心理素质很好”的占9.4%,“心理素质较好”和“心理素质一般”的分别占23.3%和45.8%,而高达21.5%的大学生认为“心理素质较差或很差”。对于较高知识层次的群体来说,这样的结

果令人担忧。

三、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对策

1.通过正面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使他们克服个性心态的负面效应

要想有效地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用科学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问题,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武断和感情上的偏激、固执,学会心理上的自我调节,实事求是地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正确对待周围环境以及生活挫折,从而避免沉湎于区区琐事或为无谓的烦恼所困扰。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对于问卷中“您对本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总体评价”一项,表示“满意”的学生有3289名,占21%;表示“比较满意”的学生有7908名,占50.5%;表示“有点满意”的学生有1456名,占9.3%;表示“不太满意”的学生有3007名,占19.2%;其中,约30%的学生对本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不满意”或“不太满意”,这说明高校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还不够重视,工作力度有待加强。心理咨询教育是近年来在一些高校出现的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同时也具有预防的功能。心理咨询活动针对咨询对象在学生、工作、生活、疾病和保健等方面的心理危机与心理负荷,通过语言、文学等媒介,给予他们及时、有效的帮助和启发教育,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和冲突。心理咨询教育对还未曾发生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也可起到预防作用。

3.组织丰富的课余活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对于问卷中“课余时间,您经常选择的娱乐休闲方式”一项,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娱乐休闲方式主要有“体育活动”(占25.1%)、“看电影、听音乐”(占23.7%)、“阅读书刊、报纸”(占21.9%)3项。这说明大学生的娱乐休闲方式基本上是健康的、有益的。这项统计结果同时还表明,男女大学生的娱乐休闲方式有所不同,男生“体育活动”占35.7%,几乎是女生(12.5%)的3倍,而女生“看电影、听音乐”和“阅读书刊、报纸”分别为29.6%和28.3%,相对男生的18.7%和16.5%的比例高出了许多。

健康的课余生活可以愉悦身心、获得朋友、增进友谊,减少因压力导致的紧张感。因此,学校应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比如各种文体活动、学术讲座、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这样,不仅使大学生锻炼了能力、拓宽了知识面,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个体应对压力的信心和勇气,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