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质控分析范文

护理质控分析精选(九篇)

护理质控分析

第1篇:护理质控分析范文

1.1护理质量标准

护理部设立7个项目,包括护理文书质量、消毒隔离质量、病区管理质量、急救器材质量、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护理管理质量、基础护理服务质量。控制检查评分标准,每项检查均达标为合格。

1.2进行全面质量控制

质控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每月第一周进行质量自查,每名护士对照“质量标准”对自己的工作逐项进行自查、自评,找出存在的问题、不足,给予自我评价,结果据实录入自查质控表中。对自查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自行改正,为第二周的互查打基础。护士长根据自查结果,布置下一步工作。

1.3每月第二周进行质量互查

各组根据质检标准内容对全科人员进行检查、评价,并将检查结果据实录入质控组检查表中。检查结束后将查出的问题汇总,记录于质量检查记录本,将问题、整改措施录入反馈表中,成绩纳入个人绩效考核。

1.4评价方法

终末质量评价,护士长根据汇总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布置、检查;不定时检查各质控小组工作质量,并翻看检查记录,检查护士是否及时改进,科内每月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由组长在会上进行反馈,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整改后上报护理部,护理部进行二次检查,并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讲评。

2实施效果

经过成立质控小组,对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进行控制,加强了护理质量管理,患者满意度有明显提升,通过自查,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护士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

3讨论

1)全员参与是现代管理的重要象征,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它的应用令许多企业快速发展。护士长应对护士实行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注重人与事相宜,达到人、事能效最大化,使每位护士的潜能在科室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

2)检查的过程也是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质控小组成员均是临床一线护士,既是检查者又是被检查者,更容易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每位护士都清楚自己、他人存在的问题,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把关,确保工作质量,避免和杜绝了护理缺陷及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

3)通过科室自查,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时间增多了,更充分地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了信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使患者满意度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拉近了护患关系,使患者更加理解护士、配合工作。

4)通过检查结果统计,明确了护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逐一归类,进行统一学习和补课,持续改进。

5)通过质量自查工作,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全员管理意识。护士由过去被动接受检查变为个人“主动达标”,质量意识增强了,返工现象减少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6)自查工作与责任制护理互相促进,采取“我的病人我负责”的方式,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度,通过自查、互查,了解是否根据病人的情况给予了相应的护理、宣教和指导,使病人熟悉“我的护士”,也有利于护士掌握“我的病人情况”。

7)展现了护士的工作姿态,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通过自我、相互评价及患者的肯定,更加了解了患者的需求,明确了护理工作的意义,激励了护士积极参加培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自觉性,更加爱岗敬业。

第2篇:护理质控分析范文

【关键词】护理质控体系;前移;骨科应用

护理质控体系的效率和严谨程度是评价医院整个质量管理的重要指标,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的标志之一,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它直接影响着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社会效益,目前我国医院大多采用三级护理质控体系[1],一级质控:病区质控员;二级质控:护士长;三级质控:护理部质量控制委员会;目前较多大型医院采用的护理质控体系管理办法来解决护理质控体系效率低下的问题,我院骨科2011年采用临床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将整个护理质控体系重点放在一线,采用将整个质控体系向基层前移一个层次,一级质控;责任护士,二级质控:护理组长,三级质控:护士长,使骨科整个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和临床联系更紧密,通过对护士和护理组长加强培训,按照标准化操作,明确责任,骨科很多常规问题如晨间护理不到位,病人指甲长,护理文书有涂改等均能快速解决,护理质控考核指标责任有了明确的责任人,提高骨科整个护理质控体系的准确、灵敏、高效率,减少了各种护理并发症.

1 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三级甲等医院,骨科拥有床位35张,骨科护士12名,在职研究生1名,本科3人,大专7人,中专1人,均为女性,年龄23-48岁,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2人,护士4人。

2 方法

先由护理部质量控制委员会委员,护理部,大科护士长制订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制度并由护士代表、护理组长、护士长共同讨论通过,由经验丰富的护士以及护士长制订护士、护理组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关键操作环节标准操作规程,并由所有护士、护理组长和护士长讨论通过;骨科护士长重新修订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的在质控的工作职责,细化了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责任,重新规定了护理质量控制的汇报体系,通过所有文件的培训考核以及现场培训,并通过三个月的试行期后,再对文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文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并考核,所有人员都理解了这一体系的新要求。病区级质控:质控员由病区护士长、护理小组长和全体护士组成,根据“广西临床护理质量评价及检查标准”,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考评标准、“军规”条例及5S管理要求,按医院推出的“科室三级质控管理方案”进行质量控制,重点检查环节质量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岗位职责落实情况,检查结果应及时反馈,督促改进。

2.1 完善科室质控小组,选出两名护理质控小组长[2],护理组长的选拔方法,竞争上岗,每半年一次,自愿报名-科室考核―民主测评-护理部考核,每一个护士均是质控员,每天自己质控自己的工作质量,科室建立三个本子,每个组长各一本,护士长一本,每天质控组长对本组的护理质量进行质控,发现的问题及时改正并登在本子上,护士长每天至少四次巡查各组的质量,及时发现并要求及时告知及时改正,这样每天的三次的质控,为确保骨科护理医疗安全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2.2对护士的要求:骨科每位护士要严格执行医院的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程,了解骨科安全管理措施、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要求知晓率达到80%以上。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必须到位,严格交接班,加强重点时段护理质量的控制,急救物品完好率保证100%。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对特殊、危重病人,特殊药品,使用安全标识,使用反问式核对方法。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提高用药安全,减少差错,杜绝护理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责任心和风险防范意识,防范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如跌倒、坠床、压疮、管道脱落等)的发生;对骨折病人,脊髓损伤,腰颈椎骨折等病人实行预防褥疮的预报制度,危重病人上报制度,病人管道脱落评估,高风险病人评估等。

2.3对护士长的要求 护士长每日不少于4次,护士长每日上班后、下班前对病区护理质量、危重病人、护理职责履行、临床护理、病区管理等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落实。护士长按要求每周夜查房1~2次, 重点督察夜班护士有无违纪现象,对危重、抢救病人的病情观察、护理及记录等情况,骨折或者卧床病人的翻身是否到位,病区管理及有关制度的落实情况,管道标识粘贴情况,协助并指导护理抢救工作及解决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加强风险管理,发生意外情况立即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执行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2.4 激励机制 每个月由质控小组长将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转抄在医院的一级护理质控持续改进单上,一式两份,一份在科室存档,一份交护理部,护士长将发现的具体问题和责任人记录在护理军规本上,依照《医院护理军规》本上的具体条款予以相应的扣分,并对每个质控员进行模糊评分法,制定《护理质控员考核评分表》《护理教学评分表》,所有成绩均与评先评优,绩效考核挂钩。

2.5 坚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现代管理思想 做好自我质控,环节质控,前馈质控,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每天在下班前及时整改不足,在月底护士会上将本月出现较多的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通报并共同寻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评价标准

实施一年后,骨科按照我院护理质控体系考核指标(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急救物品),比较上述参数在2011年度的总体水平和2012年的总体水平。

采用 统计学的方法2012年各项考核指标较2011年有显著改善,p

3.1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4 结果

2011年和2012年骨科护理质控体系考核指标比较见表1

从表1 2011年和2012年护理质控体系考核指标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2012年各项考核指标较2011年有显著改善,p

5 讨论

常规的三级护理质控体系与临床联系不紧凑,护理部解决实际问题周期长,临床护理质量考核指标责任不易落实到人头,真正操作的人没有实际的质量责任,承担质量责任的人又没有真正的基层信息,出了质量问题难以一查到底,解决真正的问题,不能充分调动基层护士的质量责任,在实际临床中骨科大多病人均是卧床病人,护理任务重,特别是早上各种治疗和护理多,很难做到灵敏、准确、高效的质量控制。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办法能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将整个质控体系向基层前移一个层次,一级质控:责任护士,二级质控:护理组长,三级质控:护士长,使整个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和临床联系更紧密,当天发现的问题当天就能及时解决,如皮肤有压红,管道未贴标识等,通过对护士和护理组长加强培训,按照标准化操作,明确责任,很多常规问题能快速解决,护理质控考核指标责任有了明确责任主体,提高骨科整个护理质控体系的质量,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这毕竟是新事物,也有不足之处,在施行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因为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要参与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范的制定,需要整个护理部花较多精力适应这一管理制度,并需要有持续的督查,改进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的长效机制;护理组长在整个体系中充当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责任,要有充分的管理权利和丰富的业务经验,要敢管,善于管;要选好、选对护理组长是至关重要。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培训,使这一创新管理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使临床护理质量工作得以更进一步的提升,提升整个医院的质量管理水平。采用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后,骨科护理质控体系的各项考核指标(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急救物品)较未使用前有了显著的提升(P

参考文献:

第3篇:护理质控分析范文

【关键词】 质量控制小组;护理记录单;效果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quality control team writing in investigate the the nursing records of quality control,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record a single writing.Methods perfect quality control panel system,well-developed writing nursing records standards,assessment standards,hospital-wide nursing training,through self-examination,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of nursing combined proposed nursing records exist in a single writing process problems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easures.Result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control groups,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record single-writing,writing defect rate decreased(P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team single-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nursing records

作者单位:655700云南省师宗县人民医院内科(马卫芬),

护理部(周国芬)

护理记录单分为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是医疗病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的原始记载[1],更是对危重患者治疗、抢救过程及护理活动的重要记录,具有法律效应。护理记录书写内容是否准确、及时、客观、真实,将直接影响医师诊疗效果及抢救治疗方案,也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标志之一。为适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的“患者有权复印护理记录”的要求,避免由于护理记录不完善引起的医疗纠纷[2],我院护理部建立了完善质量控制小组体系,对全院各科室的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查、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设立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为了保证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加大护理部管理力度,我院于2009年1月成立了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由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已取得主管护师职称,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人员组成,包括护士长1名,责任组长1名,责任护士2~4名。

1.2 质量控制小组的职责 责任护士每日对所负责床位的患者的护理记录单进行记录(包括眉栏、记录日期、时间、医嘱执行的情况、生命体征监测情况、入量、出量、按护理级别巡视患者记录时间、病情,包括患者的主诉、症状、体征、重要检查数据,患者的精神、饮食、睡眠、排泄、皮肤、药物反应以及各种管道是否通畅等),护理措施和实施效果,并做好自我书写质量的检查。责任组长每日对该科的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和危重患者护理单进行检查,主要内容包括:记录的内容是否客观、准确、完整、具体到分钟、秒;统计出入量是否准确;患者接受特殊检查、治疗用药、手术前后应有相应内容的记录; 护理措施落实记录是否完整,是否连惯;病情观察是否突出重点,是否体现动态变化(如主诉、生命体征、皮肤、饮食排泄、用药反应等异常情况);抢救危重患者时医护记录时间、内容是否一致;有无涂改痕迹、字迹是否潦草等。护士长每日对新入院、危重、抢救、手术患者的护理记录进行检查;每周对所有在架病历中的护理记录进行抽查,患者出院后对病历进行终末检查,在质控护士一栏签字后归档。

1.3 制定书写标准和考核标准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院护理记录单书写的管理,确保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护理部根据《云南省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手册》中的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要求 制定了书写标准,考核标准。定期组织全院护士学习规范化标准,考试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深入病房督促护士严格按照标准书写护理记录,对全院的护理记录采取随机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将自查和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在护士长会议上进行反馈,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并将每个科室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材料下发各科护士长,要求护士长认真讨论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方法,以书面形式上交到护理部,以便督导有针对性地检查措施是否落实,问题是否整改。

1.4 选择我院2008年9月至12月568份归档病历为对照组,其中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368份,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200份,2009年5月至8月684份归档病历为实验组,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484份,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200份,两组资料均为住院一周以上 。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表1

护理记录单缺陷发生率比较(例,%)

项目份数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份数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实验组48476(15.70)20036(18.0)

对照组368187(50.81)20098(47.0)

χ2值120.77943.138

P值

2 效果

2.1 质量控制小组的成立,提高了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质量,明显降低了书写缺陷率(见表2)。

2.2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实施护理质量控制,重新审视了护士观察记录的职责和目的,将无形的病情观察工作转换为有形的内容和标准[3],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及书写护理记录时,能从法律的角度思考问题及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同时也促进护理人员学习和钻研护理业务技术,提高护理记录的合格率。

2.3 加强了医护沟通与合作 护士掌握了客观、及时记录的具体方法和内容,能够早期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准确报告医生,得到医生的重视,为抢救和治疗赢得时间,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表2

护理记录单缺陷分布比效(例,%)

项目实验组(n=684)对照组(n=568)χ2P值

无特殊检查记录86(12.57)342(60.21)313.003

出入量统计错误14(2.04)95(16.72)84.120

观察记录不客观、不真实59(8.62)189(33.27)118.691

观察记录缺乏连续性,未显示动态变化62(9.06)234(41.79)172.032

病情变化无记录、叙述混乱,重点不突出58(8.47)178(31.33)210.387

病情与措施不符,缺乏效果评价78(11.40)206(36.26)109.386

医护记录不一致23(3.36)78(13.70)32.881

字迹潦草,涂、改、刮、粘现象25(3.65)286(50.35)362.443

记录与级别护理不符38(5.55)134(23.59)85.180

未按要求做好时间记录48(7.01)165(29.04)106.687

3 讨论

3.1 增强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 全面质量与持续质量改进,使护士长把质量第一的思想贯穿于护理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护士长的日常工作必须根据质量控制标准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对下发的质量标准进行自查自控,根据检查情况进行质量分析,主动寻找潜在的质量问题。总结制定改进措施,变被动为主动,避免以往应对检查而搞突击的现象。同时,通过护理质量控制的检查评比,及时在护士长会议上公布评比结果,将各科固有优势和差距都展示出来。客观公正地评价及应用竞争机制,激发了护士,增强了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进一步推动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的提高。

3.2 提高了护士的观察、记录水平 通过质控护士的检查、指导、培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即培养了低年资、缺乏经验的年轻护士,又规范了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要求,提高了护士的书写记录水平。

3.3 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全面提高 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护理记录质量的全程监控,起到了环节质量控制的目的,加强检查、督促、层层把关是保证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的关键,形成自控、互控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为护理记录的正确书写、有效监督提供了系统、全面和可操作的方法[4]。通过实施护理质量控制,护理长不仅要对每份病历进行质量控制,还要把握不同患者在住院不同阶段的质量控制重点,并且及时总结及评价。护理记录质量控制方法促使护士努力学习,掌握书写方法,提高书写水平。同时,通过护士长的导向作用,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督促其勤观察病情,只有在观察病情的基础上写出的护理记录才能达到真实、客观、及时、准确、完整的标准。护士长对护理记录的质量控制,不能停留在记录本身,还要检查实际的护理效果与记录的相符性,因此,可以督促护士自觉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护理,发现和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及时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当缺陷发生时及时补救,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促进了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的持续改进和全面提高。

护理质量控制的重点是进行过程质量控制,护士是质量控制的基础,要求每个人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尽责的工作局面。

参 考 文 献

[1] 张琳,张淑英.护理记录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分析.护理研究,2004,18(4):649.

[2] 涂勤.护理记录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护理管理杂志,2004,4(7):50-51.

第4篇:护理质控分析范文

关键词:质量控制;院前急救;护理管理

临床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作为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内容之一。是兼顾医疗质量管理、效率管理和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工作。质量控制做为一种跨学科、综合性整体医疗管理模式,提供了标准化与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并对诊疗过程实行持续监测和定期评价,有利于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随着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卫生部出台了6种“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并作为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要内容,旨在进一步规范医院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及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1]。本文旨在探讨质量控制在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1日-2011年1月我院院前急救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5.32±10.86)岁;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5.33±10.87)。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质量控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出诊速度、急救技术实施的成功率、病人及家属的满意率与差错的发生率的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数据采用卡方和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的出诊到达现场时间(15.63±5.82)min与对照组的出诊到达现场时间(25.29±6.77)min、观察组的急救技术实施成功率85.0%与对照组的急救技术实施成功率65.0%、观察组的病人及家属满意率95.0%与对照组的病人及家属满意率65.0%、观察组的差错发生率7%与对照组的差错发生率19%,四指标各自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在效果上的统计情况比较 (%)

注:两组比较p

3 讨论

院前急救prehospital care也称院外急救outhospital care,是指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是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的组成部分。一次完整的院前急救包括以下过程:伤病员或目击者呼救、急救中心接受呼救和调度出车、急救人员上救护车出动、救护车行驶到达现场、急救人员接近伤病员、对伤病员的现场诊治、把伤病员搬运至救护车、转送医院行驶及途中的监护、抵达医院交接、急救人员向调度汇报完成任务及救护车返回[2]。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护理路径实在医疗指导下延伸的,按照医嘱,病情来指导护理工作,表格化[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出诊到达现场时间、急救技术实施成功率、病人及家属满意率、差错发生率四指标各自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参考文献

[1]黄小兰.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2(9):12-13.

第5篇:护理质控分析范文

关键词:过程控制;质量管理;护理结局指标

过程质量控制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是对设定的质量管理目标,通过建立质量控制方案,明确质控范围、标准、职责、具体实施方法、反馈途径、测量结果等,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判定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并防止再发生,使各个环节和所有影响因素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1]。我院自2015年起在全院护理单元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护理人员质控能力明显提升,质理管理工具运用种类增多,护理质量结局得以改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完善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

形成以护理部成员、分管片区护理专家、护士长为质控成员的三级质控体系[2-4],负责制订全院护理质量目标,总协调全院护理质控,重点质控二级质控组织检查的重点问题点、对不良事件进行追踪;由质控小组、护士长组成的二级质控,分组负责专项内容质控,由科室总质控、科室专项质控负责人组成的一组质控,负责科室内分项内容质量控制[5-7]。应明确各级质控小组人员质量控制范围、监测项目、工作职责与流程。

1.2建立过程质量控制方案

1.2.1过程质控方案包括

质控目的、使用范围,质控标准、质控人员职责、质控目标、具体实施六步骤,实施具体步骤中应明确(检查人、检查频率、检查对象、检查内容、记录、反馈、整改、信息交流、分析)等内容。医院设定的护理质控目标,危重病人与基础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与医院感染、健康教育、急救物品、优质护理、伤口造口与压疮管理,均按要求设立过程质量控制方案。

1.2.2过程控制方案实施

以危重病人与基础护理质控方案为例,方案应明确由谁去检查、每周检查几次,每次检查几个病人,检查哪个类型的病人,如随机抽取一个(入院24小时、呼吸机病人、CRRT、脑监/亚低温、入院>1周、特殊药物或特殊处理病人、转入/转出病人),针对明确的检查病人,再明确这些病人具体的检查内容,如(基础护理、安全护理与并发症、管道护理、护理记录、医嘱执行、病情观察),每次有针对性检其中的1项或几项内容。记录方法,要求采取5W1h的描述方法,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因、采取怎样的解决方法,记录在专用的过程质量控制表格上,便于追踪时进行根源分析。对检查后发现问题要追踪到人,并通过现场反馈、当面反馈、电话反馈、微信反馈等方式反馈到当事人,要求当事人签字确认。并将检查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张贴于科室质量安全园地向全科通报,并在每月月底之前由项目负责人将检查问题点进行追踪并录入电脑发给质控组长,每月科室质量分析会议对问题进行分析整改,资料整理归档。

1.3开展过程质量控制

[8]通过开展床旁标准化交班、设立质量安全园地、开展不良事件系统追踪、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几大质量管理抓手开展过程质量控制。

1.3.1建立标准化床旁交班

建立床旁交接checklist,明确不同病人的交班重点,新病人侧重健康教育,融洽护患关系;危重病人侧重病情观察、治疗、护理、用药、心理状况、检查情况,导管、皮肤状况及本班已完成和需下一班完成的工作;手术病人侧重术前准备,术后专科情况观察;出院病人侧重出院指导,意见征求等。过程质量控制时,针对上述环节内容进行检查,可以发现工作中的细节问题[9-10],及时纠正不足,帮助护士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处事预见性,确保护理安全。

1.3.2设立质量安全园地

各科室设立“护理质量安全园地”园地以白板形式悬挂在方便护士能随时阅读到并避免病人能看到之处,将护理质量目标、内容、过程质量控制记录表分类悬挂于质量安全园地内,各质控小组成员将检查问题点记录在此,护理人员每天下班前阅读并签字,确保自己的存在的问题自己已发现并及时进行整改,每月科室质控分析会议上,各项质控负责人进行3分钟发言,质控小组长进行5分钟发言,护士长作15分种发言,分层次总结当月质控情况,护理部片区专家每周下病房抽查科室质控会议情况,查看问题整改状况,每季度护理部组织一次全院护理质量讲评会议,分析全院护理质量,提出下季度质控重点。

1.3.3不良事件追踪管理

[11]通过成立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采取无惩罚性上报[12-13],护理部每月组织多学科(医务部、信息部、采购部、数据部、后勤保障部、质管部等)专家参与的不良事件讨论会议,将讨论结果形成护理不良事件纪要公布在护理质量通讯栏目内向全院公示,将需要改进的问题按科级层面及院级层面向临床及医院提交建议及要求,需要临床解决的问题,1周后针对问题点到临床进行追踪检查[14],查看问题解决情况,向医院提交的问题,由质管部提出讨论并从医院层面进行问题解决。

1.4数据来源与统计学处理

1.4.1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护理专家过程质量控制检查中的检查数据及不良上报系统中数据。

1.4.2评价指标

对护士质控分析能力,掌握质量控制工具运用方法;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科室急救物品、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及病人满意率等结局指标来进行评价。

1.4.3统计分析

将数据采用excel进行导出,并经逻辑检查形成最终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用构成比和率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质控分析能力增强

实施过程质量控制以来,全院护理人员更新了质控观念,形成全员参与的质量控制文化,与2014年相比,护理人员进行不良事件分析时,使用质量管理工具种类增多,由鱼骨图、根源分析法、QI手法三种方法增加至六种,对QCC法、追踪法、失效模式法质量分析工具使用频率增多,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质量管理工具。

2.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

我院2014年全年出院60543万人次,2015年出院人次62897人次,增涨3.9%,而2014年不良事件率4.6%,2015年不良事件率3.2%,下降1.4%。

2.3护理质量结局指标改善

急救物品、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及病人满意率与2014年相比P<0.001,有统计学意义,实现压疮零发生,医院感染率得以有效控制,实现了护理质量稳步提升,确保了病人安全。

3讨论

3.1过程质量控制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质量控制分析能力

结果分析显示,护理人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由三种扩展到六种,护理人员使用质量管理工具种类增多,对QCC法、追踪法、失效模式法质量分析工具使用频率大幅度提升,且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质量管理工具。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涵盖了医院护理管理者、中层管理人员,临床一线护理管理人员及护理人员,人人参与质量控制、讨论与分析,形成了质量控制的主人翁意识,提而且培养了护理质量管理意识和护理管理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14],有利于护理质量管理的灵活、动态控制。过程质量控制在保证结果与监督效果的同时,强调了对过程与环节的质量管理,从科室层面到医院(个体及系统)来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使质量管理更加贴近实际,贴近临床,质量管理形成PDCA闭环。

3.2过程质量控制有效控制不良事件发生

结果显示,与2014年相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1.4%,疑似警讯事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通过标准化床头交接班,明确各类病人交接的重点,对重点病人、重点环节[15]、重点时间段进行管理,各级质控人员及时发现过程问题,并将检查问题通过质量安全园地展示,确保工作中的问题能随时被当时人及他人及时发现和纠正,从环节上进行有力的监控。同时对发生的不良事件通过每月不良事件分析讨论,形成专家共识,对由护理部及医院解决的问题,通过修订工作标准、修改制度流程来进行改善,须科室解决的问题,通过系统追踪来解决并改进,确保不良事件的发生得到有效监管。

3.3过程质量控制能有效改善护理结局

护理质量评价多重视对护士专业技能的考核,而较少关注患者的内心感受,过程质量控制在内容上涵盖了急救物品、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文件书写、压疮管理、医院感染等内容,与开展过程质控前比较P<0.001,有统率学意义,压疮零发生,医院感染率得以有效控制,通过有效改善护理质量[16],病人满意度得以提升,而患者满意度是结构一过程一结果模式的核心要素[17],对满意度的评价护士,护士能站在患者角度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而使患者对其各个方面均满意。

参考文献

[1]肖云清.环节质量控制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0):1279-1280.

[2]苏培琴.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应用体会[J].医药前沿,2015,5(19):219.

[3]朱蕴梅.护理质量控制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医药产业资讯,2005,7:93-94.

[4]张琴,王润兰.三级质控管理在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J].护理研究,2012,26(6):1700-1701.

[5]梁杏莉,马明芳,李小梅.一级质量控制在开放式精神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5):461-462.

[6]王俭,张丽,王喜华.病区一级护理质量控制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350-351.

[7]王丽,朱伟波.质量控制小组对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的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12(3):49-431.

[8]杨海燕,潮欣畅,成晓蓉.重症监护室专科护士床旁焦点护理查房效果[J].全科护理,2011,9(12):3274-3275.

[9]卫枝,林巧红,刘英代,等.床旁查房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75.

[10]刘小春,王银萍,叶敏.床旁三级护理查房在护士分层培训中的运用[J].浙江医学教育,2013,12(2):22-25.

[11]刘金莲,张洪君,张晓静.前馈控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1):1190-1192.

[12]徐春,徐红燕.无惩罚原则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与康复,2009,6:523-524.

[13]王非凡,崔莹,陈晓芳,等.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追踪检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4,10:750-752.

[14]庄晓艳,许勤,刘林,等.过程管理模式在护士危重急救在职培训中的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0):742-744.

[15]张莉,程云霞.过程控制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1,5:183-184.

[16]王升梅.过程控制理论在导医护士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4):899-900.

第6篇:护理质控分析范文

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青岛市中心医院),山东青岛 266042

[摘要] 目的 探讨科室内部二级护理质控方式,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在神经外科实行科室二级质控管理,成立科室质控小组。采用护士长一级质控与绩效奖金挂钩,质控小组二级开放式质控不纳入绩效的考核模式对护理质量进行管理。结果 改进后的质控模式极大地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质控成绩较改进前有明显提高。结论 科室内部二级质控模式的实施能够切实促提升护理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作用显著。

[

关键词 ] 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二级质控管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117-02

护理质量管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保证患者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科室护理质控是医院护理质控的基础环节 ,它能够从根本上反应临床护理存在的问题。科室既是医院护理制度的执行者,也是护理问题最早的发现者。科室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1]。如何正确地对科室内部护理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持续提高护理质量,是每位护理管理者首先考虑的问题。我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起改变科室质控形式,采用科室内部二级质控模式,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取得成果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科室拥有开放床位46张,护理人员21人。职称:主管护师4人,护师12人,护士5人;学历:研究生1名,本科8人,专科10人,中专2人。回顾性分析改进前2012年1月~12月及改进后2013年1月~10月科室质控数据,并进行比较。

2方法

2.1成立科室质控小组

护理部统一制定《护理持续改进质控标准》,要求对病区环境、患者安全,医院护理感染,护理文书,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基础护理,优质护理示范病区,护理技术操作,急救物品,特一级护理共9项进行质控。将科室护理人员根据上述质控项目分为九个质量控制小组,每组2~3人。每组设组长一名;小组成员按照白班护士、夜班护士合理搭配,以保证随机抽查项目能够覆盖每个工作时段。减少因护理班次的特殊性而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质控组长由N2级以上的护士担任,由小组会议推举产生。

2.2制定考核标准及考核目标

各项护理质控评价标准依据本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持续改进质控标准》进行。

2.3对全科护士进行质控培训

科室质控小组成立后,根据医院护理质控组制度及职责,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科室护理质控小组职责及制度,并对质控小组成员进行培训[2]。首先制定各级质控组织工作制度及人员的职责,对各级各类护理人员进行逐级的管理和分层培训[3]。其次对本组及其他小组的质控方式及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培训。对质控小组长进行管理工具及统计学培训。每位护理组长能够熟练掌握数据分析工具,对每月记录的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从中找出重点问题,便于进行重点整改。

2.4科室二级质控实施方法

①护士长履行科室一级质控职责 护士长每天进行“护士长六查房”,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定时检查,发现问题现场提出,现场即时进行整改。护士长将检查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登记记录,检查结果与每月绩效挂钩。

②科室质控小组履行科室二级开放式质控职责 质控小组长及其成员根据所分管的内容,将日常随机检查与每周重点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上报,每月总结自查情况,登记在专项质量控制本上[4]。护理质控小组对检查存在的问题及亮点,用相机拍照,实时记录(拍照过程中注意患者隐私的保护)[5]。二级质控小组采取现场督查、持续改进和跟踪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表格式质控检查单,并且取消了责任人一栏,二级质控成绩不纳入科室绩效考核。该种检查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小组互检过程中存在人情分的现象,也能很大程度暴露科室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质控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督导,现场改进,对上月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追踪跟进检查。对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连续两个月质控数据没有提高的项目,纳入下月护士长一级质控重点。

2.5召开科室护理质控会议

每月2日召开科室会议。由护士长主持,全体护士参加,对上月科室质控结果进行纵向对比,采用根因分析方法,查找要因,提出改进措施。并提出下月小组质控重点及护士长一级质控重点。对于各小组在质控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体探讨,制定解决方法。

3效果评价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2月(改善前)及2013年1月~10月(改善后)质控数据。采用Wilcoxon检验。表1为改善前后护理文书合格率数据分析:在α=1.0检验水准下,改善前护理文书合格率不服从正态分布(W检验:P=0.001);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改善前护理文书合格率组的秩和T1=81.5,样本量n1=12;改善后护理文书合格率组的秩和T2=171.5,样本量n2=10。95%双侧概率界值84~146,故P<0.05。结果表明:在双侧α=0.05检验水准下,改善前后护理文书合格率总体分布不同,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同样方法检验其他8项质控成绩,结果均显示P<0.05(见表2)。

4讨论

护理质量管理是临床护理得以安全开展的有力保证。小组不记名无惩罚性的检查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查找暴露科室存在的护理问题,对查找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护士长一级质控能够将“护士长六查房”与小组质控重点紧密连接,做到检查有的放矢。实施分层管理,有利于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强了科室护理管理的力度,锻炼了护士的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了高学历,业务技能和能力强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骨干作用[6]。全体护士参与的二级质控模式使得每位护士既是质量的管理者也是工作的被检查者。这种全员参与的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增加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调动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改进质控模式后科室各项护理质量均比实施前有显著地提高。由此可见,科室内部二级质控模式适合临床护理工作,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参考文献]

[1] 张兵,王冀,李红梅.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在ICU的实施与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7):47-49.

[2] 许颖. 浅议质控小组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8):126-127.

[3] 姜红.二级护理质控体系构建及全面质量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的实践[J].广西医学,2007,29(11):1833-1834.

[4] 姚必凤,杨才萍. 科室三级护理质控网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6):37-38.

[5] 兰红霞,莫朝媚.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3,28(14):69-71.

第7篇:护理质控分析范文

关键词:追踪检查;护理质控;应用

在医院,护理的质控管理对于患者的护理安全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不仅影响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而且也会严重的影响医院的护理质量,严重的影响医院的公众形象。因此,如何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的质控方法对于控制护理质量有很多不足之处,这种方法忽略了患者及护理工作过程中的环节质量, 注重终末质量(结果),不能随时的跟踪进行监控,会有很多的质量检查漏洞。而最新的追踪检查法,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1]。目前,我国对于追踪检查法的运用还属于初级阶段,还有待提高,但是,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很多部门的管理都可以运用追踪的方法。针对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6月接受的42例住院患者进行追踪检查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6月接收的84例住院患者进行分组,责1组为实验组,责2组为对照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实验组采用追踪检查的方法,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质控结构式检查方法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采用传统的质控方法,这种方法的模式比较简单,属于结构-过程-结构的模式,主要的方法是参照医院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把护理的质量控制分为几个质控检查组,各质控组根据质控标准进行检查。通常有:组织管理质量标准,基础护理质量标准,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标准等,根据这几个综合质量标准进行评分。

实验组:对患者采用的追踪检查的方法,具体的步骤是,①访谈-检查人员以面谈及查阅病历的方式了解是否对患者实施了风险管理及健康教育等,从而设定出追踪的主线和要点;②访查-实地检查科室护理人员规章制度、流程、质量与安全标准的执行情况,了解各项护理计划的落实程度,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理论、技术操作考核;③查疑-在访查过程中,确认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进一步扩大追查,以确定是个别问题还是组织系统问题,再深入追查有疑问的部份;④进入追踪循环的过程,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住院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8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χ2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 结果

经过比较分析,实验组中采用追踪检查方法的护理质量综合得分高于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质控结构式检查方法,且在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的满意度(96%)远远高于对照组(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文通过个案追踪检查法在我院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传统的质控结构式检查方法进行对比,体现出了追踪检查方法的诸多优点,传统的检查方法是以管理者为主题,很容易忽略了患者的感受,在护理工作中很容易导致患者的护理质量下降和患者的满意度不高。通过我院神经内科84例患者采用不同检查方法的对比,经过比较分析,实验组中采用追踪检查方法的护理质量综合得分高于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质控结构式检查方法,且在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的满意度(96%)远远高于对照组(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总而言之,在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采用追踪检查方法不仅能客观的,科学的,真实的评价护理质量,还能对护理人员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使得护理人员有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同时,还能够根据追踪检查的结果了解病区的整体护理质量情况,确定护理检查的重点,科学的制定一些提高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计划,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在追踪方法学的应用中需要不断完善检查方案,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董军,刘亚平,周亚春.追踪方法学在医院评审中护理管理的策划与实例分析[J].中国医院,2012,16(03):11-14.

[2]于秀荣,叶文琴.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5,5(09):697-699.

第8篇:护理质控分析范文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管理

手术室为医院重要科室,承担着救治患者的重要职责。为了保证医院手术室的治疗效果,临床应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而其中保证护理质量关键在于质量控制[1]。通过成立质控小组,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的护理实施情况,及时发现护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该次研究中,研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4月—2013年5月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前的护理人员100名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为20~38岁,平均年龄为(28±2.1)岁;将2013年6月—2014年7月实施质量控制小组人员100名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为21~40岁,平均年龄为(29±2.3)岁。两组一般资料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该院从2013年6月开始实施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具体内容为以下几点。1.2.1建立质量控制小组。挑选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小组长,选择组员后,明确手术室护理组员的具体职责,建立5个质控小组,每个小组共5名成员,护理人员自愿报名参与,并从中挑选1名组长。护士长负责全面进行质量控制,不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抽查,各组质控小组负责对所属小组进行护理检查监督,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5个质控小组分别为教学组、五常法组、护理文书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每个小组成员必须熟悉了解该组质量控制内容、标准以及质控所考核内容,且定期汇报质控工作内容,组织所有人员每月1次质控管理模式会议。1.2.2各组质控内容。①教学组,其内容为制定并严格落实实习护理人员以及新护理人员的教学实习计划,并有计划安排护理人员接受再教育,提高该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水平以及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而且应认真检查记录以及护理人员具体操作情况。②五常法组,其主要内容为检查手术室环境、区域划分是否合理,药品摆放是否整齐、标签是否清晰、手术记录以及不良事件的记录是否完整,准备充足的应急物品,了解一些品的供给以及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③护理文书组,检查填写的护理表格是否准确、详细、真实以及护理人员是否有严格按照规范书写。④管理质量检查组,参与医院的管理检测工作,负责监督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流程具体落实情况。⑤消毒隔离组,检查无菌设备以及操作技术、物品的具体摆放情况,规划好一次性物品的用量,并提供足量的无菌物品。1.2.3质控员工的工作职责。根据质控标准各科室的质控成员每周要对护理质量进行随时抽查、监督。消毒隔离质量控制组注意检查无菌药品使用情况,护理人员文书组质控人员要抽查病历,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质控人员实施检查记录情况,并将质控结果定时汇报给护士长以及组长,分析护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整改措施,之后每月要质控人员积极参与汇报,讨论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以及发生频率较高的护理问题,鼓励所有成员提出自己的建议,并积极鼓励工作表现优异者。1.2.4质量控制措施。护士长组织成员共同学习质控标准,并制定符合各科室的评价标准,制定后给每位成员发放质控宣传手册,提高成员对质控内容的了解掌握,同时发现问题并标注,小组讨论后整改。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总结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0分。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该次统计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小组各质控组平均得分

观察组的教学组、五常法组、护理文书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一个医院的存在之根本为护理质量,这也是医院的核心内容。手术室护理质量主要由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所决定,手术室护理人员数量较多,且工作时间比较集中,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单纯依靠护士长个人不能对手术室护理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控制[2-3]。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需要医院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有效护理模式,是将单一的护士长管理,改变为由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实施四级管理,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形成全过程无缝隙、全方位的有效控制管理[4-5]。该护理管理模式具有制度化、标准化等特点,其指定的质控标准内容更具有全面性,适应性更为合理。该护理模式改变了传统以管理者为主指定标准进行检查、实施者被动接受检查情况,实现人人参与共同进行管理的模式。质控成员定期对护士汇报工作,为每位护理工作人员提供交流以及讨论的机会,便于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通过对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成绩进行公正评价评分,体现质控管理公平客观。该次调查表明,实施质控管理模式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未实施质控管理模式组,教学组、五常法组、护理文书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未实施质控管理模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完善护理实施计划,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水平,将质控护理理念贯彻落实,让护理人员学到更多护理知识以及护理理念。同时该质控模式下形成规范、标准化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实施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模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较高,促进医院护理质量整体性提高。

作者:李家秀 单位:江安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姜晓惠,李景维,齐先超.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0,24(6):578-579.

[2]李蕾蕾.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2(10):167-168.

[3]罗颖.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9):158.

第9篇:护理质控分析范文

 关键词:  质量信息;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中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因素是重要的资源。质量信息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的信息,护理质量信息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获取的有关产品质量的信息;是对护理质量评价所得。质量信息在管理者进行检查和控制职能中得以体现和运用。有效应用质量信息才能起到质量控制的作用。医疗护理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服务产品中的特殊产品,有其独特性,在管理活动中其质量信息的应用也有其独特过程。护理管理过程中质量信息的正确应用能够及时调整产品质量,保持产品的恒定优质,确保患者得到优质服务。现根据我院的护理管理实践进行如下探讨。

    1  护理质量信息的来源

    1.1  通过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检查所得信息  我国医院普遍实施的三级医院的护理质控体系和质量检查标准,我院实施护理部――护理单元护士长――专业护士(相当于管床护士)三级质控检查体系。每日动态检查控制和每月的全面质控检查相结合,分级收集质量信息。护理部每日的质量信息是通过护士长夜查房、护理部质量控制人员白天对各护理单元巡视所得的信息,包括全院各护理单元患者数、人力、重点患者(危重、手术、分娩、新患者等)护理落实情况及其他重点事项等。护士长通过每日5次查房(4次床边交接班、1次重点患者的护理措施检查),科内质控小组的每周定期检查信息反馈(消毒隔离、文件书写、急救物品、病区综合质量等)获取本护理单元患者的护理过程及结果信息如护理措施落实、人力物质配备状况等信息。专业护士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评估检查获得护理措施落实、辅助护士工作质量、病房管理、文件书写等质量信息。

    1.2  直接质量信息  指直接影响患者的服务质量,包括护理并发症上报信息(如压疮高危或已发压疮报卡,输液反应、静脉炎、意外损伤等护理并发症报卡)和差错事故上报信息,此二类信息于24h内上报护理部。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服务对象的信息是质量的金标准:包括满意度调查信息、服务对象投诉信息等。

    1.3  间接质量信息  指间接影响患者服务质量。与护理相关的人财物的信息包括加床情况、危重患者数、新患者数、人员与工作量配比状况、护理用品的质量等。

    2  护理质量信息的特点

    (1)连续性、动态性:护理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质量信息的获取必然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时间上的动态性,如白班、夜班、节假日等时间段均不能忽视。人员上的动态性,如新上岗护士,各班次上岗护士、专业护士等各级人员的心理状态、业务素质均会影响服务产品质量。管理者需要把握质量信息的收集、随时调整、以保证产品质量恒定。(2)医疗护理结果的不可逆性导致管理者不能放过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偏离质量的信息,医疗服务产品的特点是不可重复性,必须重视过程质量,及时纠正过程偏差。

    3  护理质量信息的应用

    3.1  质量信息的应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随时评价护理质量信息。各级质控人员检查过程中对质量信息及时分析处理,护理部白班收集护士长夜查房表了解各护理单元患者数、夜间工作量与人力是否匹配,夜间护士工作状况、夜间病区环境状况、有哪些重点患者。医疗过程不能重复,医疗结果不可逆转,最重要的是安全。对质量信息的分析要把有关安全的问题放在首位。通过1周环节质控分析确定周重点,如某月脑外科连续发生3例输液反应,虽然药品细菌培养未发现问题,但对输液操作过程加强无菌技术的监控和全面检查,将影响患者护理质量的因素降到最低点。质量信息应用过程中要放到系统中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质量信息评价需要管理者再加工,把握整体观,摒弃片面性。偶然性的问题,及时纠正,体系问题及时完善;日常工作中应动态识别质量信息,放到系统中分析,调整流程针对不合格项目查找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如基础护理不达标,是否人力不够,晨间护理时间安排不妥;药品拿错是未坚持三查七对,还是药品放置标识不清?  3.2  质量信息反馈的活用  动态反馈――动态管理呼唤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及时调节现场控制的力度,让反馈贯穿于管理者的工作,有利于达到同期控制。在我院实施的护理质控体系,重视反馈的作用,随时反馈,逐级反馈。护理部质控员在巡视重点患者时、护士长参加床边交接班时、专业护士工作过程中,随时查、随时反馈。我院各护理单元建立有信息反馈本,护士长将质量问题记录在上面,每班护士都要查看并签字。避免护士倒班,不能及时了解信息。定期反馈――每周重点反馈,每月底护理部对环节质控总结和终末质控结果结合奖惩反馈。定向反馈――对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定向向护理单元反馈,做到责任分明,及时改进工作。质量信息的反馈是对员工质量标准的最好培训。护理质量管理始于标准,终于标准。临床上常常重视质量现象,忽视质量教育[2]。质量信息的反馈以沟通为要:临床环节质控反馈过程中直接反馈到责任人,目的为了及时修正和今后避免,临床上常常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注意与当事人沟通,可以很好的取得认同,彰显标准。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检查手段。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资源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