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量化价值投资范文

量化价值投资精选(九篇)

量化价值投资

第1篇:量化价值投资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投资者情绪;股价

基金来源: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15R412021);指导老师:祖建新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25日

一、引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会计中,如何将最能体现商品价值的价格通过财务报表反映出来,这就涉及会计计量属性的问题。公允价值概念最早出现于第43号会计公报中。这一公报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53年,其规定“在计量因证券交换换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时,需考虑所付对价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1998年曾在我国会计准则中首次出现,但由于国内诸多条件不成熟的限制,于2001年新修订的准则中被取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允价值在准则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学术界不断深化对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同时,社会各界开始普遍接受企业应将公允价值引入财务报表中。为适应实际需要,符合国际发展趋势,我国新准则体系中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公允价值,成为关注的焦点和一大亮点。

投资者情绪是近年来行为金融学研究的热点前沿,它反映了投资者对于资产未来现金流和投资风险的预期而形成的一种信念,但这种信念并不能完全反映当前已有的事实。对于投资者情绪的定义,至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有观点认为投资者形成投资理念的过程就是投资者情绪,也有观点认为投资者情绪是投资者对未来股价波动的主观性偏好。对于投资者情绪,比较通俗的观点是投资者对股票的总体乐观判断或者悲观判断。笔者更偏向于理解成投资者情绪是指投资者对未来预期的系统性偏差。

投资者情绪本身是个难以度量的概念,它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投资意愿或者预期。投资者能感觉到它的客观存在,但是要问它到底有多高、近期发生了何种变化,每个个体投资者都会因为有持仓、风格、财富、地位等因素的不同,而给出不同的答案。不过所有人都难以否认的是,投资者情绪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研究投资者情绪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它可以告诉我们股市中投资者预期的偏差;第二,它可以提供给我们通过利用这些偏差而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在经济活动中,情绪是个不确定因素,它影响到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主观判断,进而影响到其投资行为,形成合力后,对市场会形成很大的影响。投资者情绪对未来市场波动的影响逻辑在于对正面消息、负面消息的逐级反馈情况。

就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已关注到公允价值的运用对投资者所产生的影响,但大多只局限于浅层分析,即从公允价值的概念框架出发,联系相关准则,推导出公允价值的运用对投资者的影响。更何况,从国内情况来看,公允价值准则实施不久,许多数据只是反映出一个短期现象,想要进行规范的实证研究,是有困难的。

理论上来看,如以投资性房地产为例,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中,需要列示公允价值变动,有可能会牵涉到所有者权益项目,将更多报表项目联系起来,真实公允地反映资产现实价值。从另一角度来说,公允价值有其严格的应用条件,如果某一地区的多数房地产企业都选择由历史成本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则此决策可以提供以下信息给投资者:该地区存在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该市场机制较为完善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保证公允价值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公允价值的运用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正面的影响,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公允信息,提高投资者投资效率。

然而,现实情况总是十分复杂的。公允价值的运用对投资者情绪会不会存在影响?如果存在,则如何描述这种影响?这对公允价值的推广运用有什么借鉴意义?本文拟对这几个问题进行研究。

二、文献综述

(一)投资者情绪。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是影响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的两大来源。研究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变化关键在于情绪的测量,而投资者情绪度量问题的关键是替代指标的选取。

Baker、Wurgler(2006)选取了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换手率、IPO数量、上市首日收益率、红利溢价和股票发行占证券发行的比例等6个单项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综合投资者情绪指数,同时证明了这些变量与股票收益的相关关系。参照以上所述方法,易志高、茅宁(2009)考虑了符合中国市场国情的“投资者新增开户数”等指标,构建了适用于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的综合指标CICSI。利用CICSI指数证明了投资者情绪对大盘行情存在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且同股市走势基本保持一致。黄德龙等(2009)运用EGARCH模型研究了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的关系,研究表明股票价格受到了市场情绪的影响。

投资者情绪在投资决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蒋玉梅和王明照(2010)的研究证实,投资者情绪对股票错误定价存在重要的影响作用,具体来说,投资者情绪高涨时股票的异常收益率更高,投资者情绪低落时股票的异常收益率更低。

Verma、Soydemir(2009)将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情绪分解成理性和非理性两部分来研究其对风险市场价格(MPR)的影响,发现非理性乐观情绪的增加将导致MPR明显下降,但理性情绪的变动不会对MPR产生明显的影响。这说明对投资者情绪的分类不同,其所产生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研究中将投资者情绪分类对结果的影响考虑在内,也是有必要的。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投资者情绪对投资者行为、股票大盘走势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标的同时,可以证明投资者情绪对股价大盘存在着一定影响,即投资者的变化,可以引起股价的相关变动。

(二)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研究在国外较为丰富,近年来与新兴的行为金融学结合在一起研究投资行为的文献逐渐增加,在我国也成为关注的热点。

朱凯、李琴等(2008)运用模型构建,主要研究了在信息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信息与股票价格具有价值相关性问题。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有一定影响。

陈学彬、许敏敏(2010)实证研究了公允价值变动对公司盈利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盈利的波动性受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净损益的影响,而且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信息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也会产生影响。

宋建波、魏心茹(2013)采用会计新准则执行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1年样本,基于股市指数波动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公允价值计量与公司股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效应受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而股市波动又增强了管理层的盈余管理动机与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王芳、卢雁影、赵双(2015)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以我国2009~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变动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计量对股票价格存在影响。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来看,股价的变动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这其中就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证券市场运用公允价值以后,由于计量属性的变化而产生的影响,对于投资者而言,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三、理论分析

在讨论中国证券市场相关特征中,投资者情绪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投资者具体可分为股权投资者和债权投资者两大类,公允价值有利于投资者获取更多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投资者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投资者具体可分为股权投资者和债权投资者两大类,本文研究的是股权投资者,即企业的现实股东和未来可能的股东。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公司通过决策向市场传递供投资者做决策分析的相关信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有严格的使用条件,即完全市场或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获得的公平交易价格。因此,公司在这样的要求下做出的决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整个市场的宏观信息。另外,公允价值计量能更真实客观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所以公允价值计量还能提供更多的与投资决策相关的微观财务信息。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公允价值的变动对投资者情绪有影响

当市场处于高情绪阶段时,情绪投资者低估风险,大量的交易股票会导致股票价格的上升,短时间内由于股票价格的急剧上升致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收益;当市场处于低情绪阶段时,情绪交易者高估风险,认为股票价格还会不断下跌,在股票价格回涨之前大量抛售股票,导致整体市场呈现低收益效应。

具体来讲,当市场行情上涨时,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价格会随之上涨,价格的变化立即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形式进入损益表中,同时表现为企业净利润增加。如果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净利润的敏感度较大,即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增加将引起净利润更大幅度的增加时,投资者可能会“功能锁定”于较高的会计盈余而高估企业价值。当市场行情下跌时,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价格会随之下降,价格的变化立即反映在损益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减少上。如果公允价值波动对企业净利润的敏感度较大,即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减少将引起企业净利润更大幅度地减少时,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非理性投资者会“功能锁定”于较低的会计盈余而低估企业价值,同时由于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导致股票价格大幅下跌。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与投资者情绪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四、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1、变量选取。Delong、Shleifer、Summer和Waldman建立的噪声交易理论模型(DSSW),首次把情绪因素考虑到资产价格当中。此后,大量学者建立理论模型或者实证分析,证明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及其波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理论模型从严格的数学推理入手,证明了投资者情绪是造成股票价格偏离其基本价值的系统性因素,这为研究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在数理模型上提供了支撑。朱伟骅、张宗新(2008)采用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作为投资者情绪指标,建立理论模型对投资者情绪与股价变化进行分析,探讨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所导致的投机性泡沫及其预期性。

大量理论及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为简化模型而有效验证假设,本文采用股价作为投资者情绪的替代变量。

另外,本文选择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和交易性金融资产作为公允价值的替代变量,原因有如下三点:第一,作为替代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及交易性金融资产两个指标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列报项目,数据容易获取且比较可靠;第二,对于公允价值净损益而言,直接反映了公允价值变动情况,直观表达出公允价值计量的变化;第三,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此虽为资产类项目(权益性投资),但其是财务报表中从确认到期末账面核算均采用公允价值的资产,也是公允价值认可度较高的。在新会计准则中,根据外商投资企业能否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等因素考虑,把股权投资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资产账户。并使用不同的会计方法来进行确认和核算,这些变动对所持投资资产的价值和因持有股权投资而产生的损益造成了很大的波动和影响。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且该资产具有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通过活跃市场获取。即从其定义来看,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公允价值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2、模型构建。国内外研究文献中对价值相关性的检验大多采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价格模型将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表示为股票账面值(资产负债表信息)、剩余收益(损益表信息)和其他信息的线性组合,如公式(1):

Pi=β0+β1BVPSi+β2NIPSi+εi (1)

其中:Pi表示i公司的股票价格,BVPSi表示i公司产权的每股账面价值;NIPSi表示i公司每股收益;β0表示模型中忽略的、均值不为零且与股价有关的信息;εi为随机误差项,β1、β2为系数,其大小反映了与股价的价值相关性程度。

本文为简化数据模型,提高结果的准确性,选择横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现实中,变化的经济结构或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等因素会导致反映经济结构的参数随着横截面个体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很多情况下会考虑采用系数随横截面个体的变化而改变的变系数模型,基本形式如下:

yi=αi+βixi+μi (2)

其中,yi为因变量,xi为解释变量。参数αi表示模型的常数项,βi为对应于解释变量xi的系数。随机误差项μi相互独立,且满足零均值、等方差的假设。常数项αi和系数向量βi都会随着横截面的个体的改变而变化。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在收益模型、价格模型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调整,结合变系数模型,给出如下模型定义:

P=α1+β1PLFVC+μ1 (3)

P=α2+β2HTFA+μ2 (4)

其中,式(3)中P表示年收盘价,即年底股票收盘价格;PLFVC为每股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α1为常数项,表示除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之外的影响因子对股价的影响,β1为系数,μ1为残差项。

式(4)中P表示年收盘价,即年底股票收盘价格;HTFA为每股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α2为常数项,表示除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之外的影响因子对股价的影响,β2为系数,μ2为残差项。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研究样本选取的是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首先,由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较为健全,而且会计准则规定上市公司自2007年起实施新会计准则,因此选择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有利于开展对本文假设的验证,实施严格的实证检验,保证实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期得到较为符合事实的结论;其次,样本时间选定在2011~2014年年报,最先考虑了样本容量的需要,同时出于对会计准则检验的考虑,2007年以来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中已引入了一定程度的公允价值,然而由于实施时间不长,应当考虑实践的滞后性及现实情况。2011年之后已有较多的数据公布,保障了实证过程顺利的进行,而2014年财政部并实施了公允价值准则,考虑到这一时间点的特殊性,因此样本选择为2011~2014年,即A股2,662家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年报数据。

本文数据来源于wind金融数据库,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样本区间为2011~2014年度数据,最终样本数为243家。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表1)从表中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样本中上市公司的年收盘价在2011~2014年间的最小值是1.68,最大值是74.71,波动幅度较FE和交易性金融资产要大得多。同时,我们可以得出按照2006年新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FE的均值为每股0.00316元。另外,样本上市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均值为每股0.38578元。

(二)相关性分析。(表2)从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来看:年收盘价与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的显著差异性水平为0.079,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而年收盘价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且两者的相关性水平为0.28,呈显著正相关。

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对股价的相关性虽然微弱,但却是显著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证明了公允价值对投资者情绪存在影响,即与假设H1相符。

另外,两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49,远远小于0.8,这表明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合理范围之内,不存在各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而也不会对回归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三)回归检验。(表3)由表3可知,模型(3)的判定系数R2为0.006,其含义表明在被解释变量年收盘价的变动中,由所选解释变量可解释的有0.5%的概率。模型(3)的F统计值为3.608,并且sig值为0.058,其含义表明该模型不但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线性关系比较显著,从而说明解释变量公允价值净损益和常量的影响对被解释变量年收盘价而言是显著的。由表3可知,从回归系数及sig值的检验可知,公允价值净损益通过了检验,其回归系数为11.397,其含义表明公允价值净损益与年收盘价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关系,若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净损益越大,那么年收盘价就有越大的上升幅度。

模型(4)的判定系数R2为0.071,其数值说明在因、被解释变量年收盘价的变动中,由所选解释变量交易性金融资产可解释的有7.1%的概率,数值较小,说明方程拟合度较低。满足F检验,F值为74.081,Sig值为0.000,小于0.01,表明该模型不仅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线性关系比较显著,从而说明交易性金融资产对年收盘价的影响是显著的。其标准化系数值为0.266,大于公允价值净损益的0.079,说明交易性金融资产对于年收盘价的影响较公允价值净损益大。根据非标准化系数值,常量为9.5,系数为1.802,说明交易性金融资产每增加一单位,就会引起年收盘价1.784个单位量的增长,证明年收盘价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关系,活跃市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越大,越能使年收盘价提高。表明公允价值对于投资者情绪具有正相关性影响,与假设H2相符。

六、结论

从公允价值与投资者情绪的关系上来说,公允价值的运用会带来投资者情绪一定的变化,两者呈正向相关关系,即当公允价值上升时,投资者情绪会有一定的上涨,表现为投资者对股票持乐观态度,进而对其投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以上市公司数据入手,主要研究了公允价值与投资者情绪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证结果显示,两者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然而显著性并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样本数据有限,且与实际运用存在偏差;第二,本文所采用的回归模型为变系数模型,可能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三,行业之间或许会存在差异,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并未进行相关验证,有待进行补充。

因此,今后的研究还需要更多关注公允价值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人们对新事物的心理接受程度,从历史成本的谨慎性和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两个方面权衡利弊,并为公允价值应用制定出更具操作性、更为详尽的实施细则和指南,使我国的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的同时,更符合我国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Baker.M.and J.Wurgler.Investor Sentiment and the Cross-Section of Stock Returns[J].Journal of Finance,2006.61.

[2]易志高,茅宁.中国股市投资者情绪测量研究:CICSI的构建[J].金融研究,2009.11.

[3]黄德龙,文凤华,杨晓光.投资者情绪指数及中国股市的实证[J].系统科学与数学,2009.29.1.

[4]蒋玉梅,王明照.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总体效应与横截面效应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13.

[5]Verma R,Soydemir G.The impact of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investor sentiment on the market price of risk[J].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2009.49.3.

[6]朱凯,李琴,潘金凤.信息环境与公允价值的股价相关性――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8.34.

[7]陈学彬,许敏敏.公允价值变动对中国上市公司影响的实证分析――从盈利和股价波动的视角进行[J].金融论坛,2010.1.

[8]宋建波,魏心茹.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效应研究――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13.4.

第2篇:量化价值投资范文

赵西卜:

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1994年开始研究会计准则至今,发表会计准则方面的著作5部,论文50余篇,承担财政部、科技部以及企业课题多项,并参与完成了部级课题多项。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建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有哪些主要特点

对于投资性房地产,我们以前的会计制度并没有将其作为一项单独的资产项目在会计报表上反映,而是与企业自用房地产一样纳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采取“历史成本+折旧”的方法进行核算。此次财政部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以下简称《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主要有以下四大特点:

1.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单独核算和反映。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持有投资性房地产,但历史成本下的投资性房地产以及稳健性原则的应用,使得这些资产的真实价值无法得到反映,新《准则》则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区别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一项资产单独进行反映。

2.整个准则所做出的会计处理规范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公允价值模式,一是成本模式。一般地,投资性房地产只要能持续获得公允价,就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因此判断一项房地产是否属于投资性房地产是本准则应用的最大特点。

3.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准则》以成本模式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基准模式,并适当引入了公允价值模式。公允价值模式符合投资性房地产的特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和盈利能力。就目前情况看,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取得的,但考虑到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还不够成熟,交易信息的公开程度还不够高,公允价值模式的应用还须稳步推进。所以《准则》仍然以成本模式为主导,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才采用公允价值模式。适当引入公允价值模式是新《准则》的一大突破。

4.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企业能否合理地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取决于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是否恰当。考虑到可操作性和我国现实状况等因素,《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方法,将相关活跃市场的现行市价作为确定公允价值的依据。以公允价值对以投资为目的而持有的房地产进行计价,与国际准则基本一致,更便于国际投资比较与公司价值衡量。

二、投资性房地产如何界定

《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具体包括已出租的土地所有权或建筑物,以及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所有权等,但企业自用的房地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拥有的房地产、土地等有不同的用途和持有目的,判断其是否属于投资性房地产,必须根据其经济实质。我们阅读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认为主要有两类特殊项目房地产的处理原则值得借鉴:

1.尚未确定用途的土地。我国的会计准则未对此项目的会计处理做出规定,我们认为,可参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解释予以处理:如果主体尚未确定将其持有的土地用于自用还是用于在正常经营过程中的短期销售,则持有的土地应被视为用于资本增值,即视为投资性房地产。

2.业已出租的房产。对于已经出租的房产,企业应根据其实际提供的服务是否重大来确定其是否属于投资性房产。如果企业拥有一家酒店,但并不对入住的客人提供服务,而仅仅是提供维持酒店正常状态的服务(比如维修),那么这项房产应该确认为投资性房产;但如果企业不仅要提供维修服务,而且还提供针对客人的各种服务,那么此时企业提供的服务已经非常重大,酒店就不再是投资性房地产,而属于自用房地产了。

三、投资性房地产如何进行初始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采用单一成本模式。投资性房地产是一项资产,其确认必须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即可以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并且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在会计上,需要设置“投资性房地产”科目,对投资性房地产价值或成本进行专门记录和核算。

无论投资性房地产从何种渠道取得,其初始计量都采用实际成本法,即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根据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其他可归属本资产的支出之和进行初始计量;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如投资者投入、融资租入、非货币易换入等)的成本,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

例1:某企业有大量闲置资金,故购入一处房产进行出租,购买价格200万元,契税及其他税费为20万元,交易中发生律师费3万元,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投资性房地产

223

贷:银行存款

223

例2:某企业自行建造一处房产,准备将来进行出租,建造过程中使用工程物资(含增值税)200万元,分配工程人员工资20万元,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有关劳务支出10万元,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230

贷:工程物资

200

应付工资

20

生产成本

10

借:投资性房地产

230

贷:在建工程

230

四、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如何处理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或资本化处理或费用化处理。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是指投资性房地产初始确认和计量后又发生的相关支出,如装修、维修、改造、改良支出等。如果该支出符合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条件,则应将该支出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类似于初始计量的方法),否则应以费用化处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改良支出应资本化,日常维修应费用化。

五、投资性房地产如何进行后续计量

《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计量模式分为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除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外,应采用成本计量模式。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投资性房地产

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2)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采用成本计量模式时,则依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对相关的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进行折旧的提取、价值摊销及减值准备的计提。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在会计处理上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公允价值成为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体现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损益。在这种方式下,历史成本已无反映的必要,因而也就不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历史成本的摊销,也无须计提减值准备。

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的,在会计处理上应将提取的折旧、计提的摊销以及减值准备计入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损益(即投资性房地产损益),并与其他自用房地产计提的折旧、摊销和资产减值分开处理。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果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改变,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时,会计上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一般应采用未来适用法),但已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能再转为采用成本计量模式。这也体现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作为投资性房地产首选计量模式的趋势。

六、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如果企业拥有的房地产用途发生了改变,在会计确认上也要进行相应的转换处理,即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时就应转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核算;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自用土地所有权停止自用转而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以及自用建筑物改为出租时,则应将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核算。

在账务处理上,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应根据原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不同,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在成本计量模式下,应将转换前的账面成本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确认,并以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即提取折旧、计提摊销和资产减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入账价值,其后以该入账价值为基础对自用房地产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折旧、摊销及计提减值)。

将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区分两种情况对待。如果投资性房地产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则应将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投资性房地产初始成本,并以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如果投资性房地产符合公允价值计量条件,则转换日公允价值应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价值,其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转换时自用房地产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所有者权益入账,小于转换时自用房地产账面价值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例3:某企业有一厂房,原值200万元,已提折旧100万元,减值准备20万元。由于产能缩减,将此厂房由自用转为出租,并按成本模式进行核算。其会计处理是:

借:固定资产清理

80

累计折旧

1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

贷:固定资产

200

借:投资性房地产

8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0

如果此厂房原来用于出租,现在改为自用,则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

80

累计折旧

10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20

贷:投资性房地产

200

七、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如何进行处理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已经不需要和不适用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出售或者转让;对于正常磨损到达使用年限或因非正常损失永久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取得经济利益时,也应终止确认投资性房地产。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出售、转让、终止确认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该损益应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损益对待。

上文是我们对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的一些理解,并不是操作指南,也不是准则解释,待财政部出台相关具体解释后,以财政部规定为准。但有两点提请大家注意:

第3篇:量化价值投资范文

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久高速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不断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货币基础,与此同时,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积极完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纷纷上马大型的建设项目,包括农林水利、电力、公路、铁路、住房、城市基础建设及其他工业。这些项目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大的特点。虽然我国在改革投融资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对投资项目的前期评估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还不足以改变当前投资项目评估的混乱现状。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发改委出台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后,各个地方政府纷纷上马大型建设项目,这也暴露出了投资总量偏大、结构失衡、预算超支等严重问题,而项目整体投资分析研究的滞后是重要因素之一。当前项目投资决策评价多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分析得出各种财务支持指标,从而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但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过程存在众多难点和困境。因此,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无论对于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而言,资本性项目投资均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多、影响时间长、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如何取舍,要通过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不失误。

(一)资本项目投资决策指标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前两个指标是非折现指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而后四个指标是折现指标,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资金时间价值。从非折现指标向折现指标的过渡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资金价值和风险成本的进一步认识和关注。

非折现评价指标具有计算简单、含义清晰等优点,但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从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较清楚地反映了项目投资回收的时间,但不能说明投资回收后的收益情况。投资利润率指标虽然考虑了项目所能创造的全部收益,但却无法弥补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所带来的问题,因而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败。当非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和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以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这是因为货币时间价值常常是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净现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之间的差额,它以现金流量的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大于投资,该项目具有可取性;当净现值小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小于投资,该项目则不具有可取性。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实际就是现金流量的计算及时间价值的计算过程。净现值的大小取决于折现率的大小,其含义也取决于折现率的规定:如果以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的全部收益(损失);如果以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已放弃方案多获得的收益;如果以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多获得的收益。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折现率,对项目建设期间的现金流量按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而对经营期的现金流量则按社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分段计算。净现值率实际是将净现值与投资的现值进行比较,以现值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对比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现值在投资额不同时不能正确决策的缺点。获利指数是以相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而净现值则是以绝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基于财务分析的角度而言,考虑了时间价值和相关风险因素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已经能够较好地反映一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在实际运用中,财务分析指标常常会遇到较多的问题,

(二)项目投资决策指标运用现状投资项目财务评价需要在国家现行税制和价格体系条件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用度,从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当前,政府和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时主要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项目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评价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足。

首先,动态折现指标的计算过程存在商榷余地。财务评价的动态指标因采用贴现技术而使项目财务评价更具科学性,但在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时,常假设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在项目计算期的期初或期末发生,这使得未来现金流量偏离预期。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投进使用并正常运转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并不只是在年初或年末发生,而是会时时发生,对时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以假设的发生时点计算现值,是有失偏颇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应与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相适应,从而计算的净现值只要大于零,该方案理论上就应该是可行的。但我国投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是由国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组织测定、并定期调整,与投资项目本身的资金成本相脱节,造成决策的短期行为。

然后,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缺乏系统性。投资活动是一种逐利活动,其风险与收益呈同向变化,很多财务收益很好的项目可能由于风险过大而不具可行性,即拟投项目的不确定性对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外汇效果均有重大影响。而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将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独立于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之外,使其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决策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各财务评价指标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有时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投资结论会大相径庭。应以哪些指标为投资的主要取舍标准,哪些指标为次要标准,各财务指标的可行性标准是多少,现行评价体系都没有给出一个指导性的标准。

最后,缺乏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对投资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局限于定性评价,定量方面基本没有。但很多投资项目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四周的生态、资源、人居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植被破坏、耕地占用等。因此,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不应该只是定性分析,还应以成本、用度、收益等形式将环境影响纳进到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来。

综上所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助于规范我国资本性投资,促进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财务评价指标在衡量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阻碍了投资者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制度因素和指标具体运用出发对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三、项目投资评价指标的优化路径

折现财务指标与简单财务指标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问题的限制,指标的评价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财务评价内容和方法。

(一)积极创新,优化动态指标的计算考虑到原有动态指标计算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对动态指标的运用进行改进。在可行性条件下,将项目计算期内现金净流量的折现期尽可能缩短,使折现现金流量接近实际情况。以资金成本为依据调整折现率,采用资本成本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项目的资本成本,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调整折现率。优化投产期现金流量的估计方法,传统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一般采用等额现金流量模型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但实际上项目投产期各年的现金流量不可能是相等的。因此,应该将影响现金流量的各主要因素视为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猜测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

(二)确保项目风险因素分析始终贯串于财务评价过程风险成本是折现法下的基本因素,将对拟投项目的风险分析融入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中,提高项目评估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分析盈利能力时,用期望收益和期望用度代替预计收益和预计用度,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销售风险和生产风险,计算项目的经营杠杆系数;在清偿能力分析时,计算项目的财务风险;在外汇效果分析时,考虑项目经营期内的汇率变动风险。经过这样的改进,各指标值就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三)把握重要影响因素,适当增加影响因素指标企业的投资活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收益和成本的考虑仅仅是当前投资项目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加快有关绿色会计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表露的方法研究,公道确认计量有关环境因素引起的环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如和利润,并将上述计量结果纳进据以进行财务评价的预计会计报表中,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并对项目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四)拓展关注范围,增加项目的发展能力分析原财务评价侧重于项目的生存能力分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项目发展能力分析将显得更加重要。项目的短期获利能力只是项目表现的一个方面,投资者应该全盘关注项目的未来生命周期,对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能力予以关注,因此,有必要在原评价体系中增加项目发展能力分析。

第4篇:量化价值投资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一、前言

2007年1月1日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开始在我国所有上市公司中实行,总共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其中关于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相对于旧的会计准则来说变化较大。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核算方法、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范围、初始成本的确定、报表的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进。尤其是公允价值的引入标志着我国企业财务进入了一个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新时期。鉴于这些改变会对我国的企业财务工作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作者结合新准则实施一年多来的情况,在分析完新旧准则差别的基础上,着重对新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变化的影响进行探讨。

二、新会计准则中有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

长期股权投资指持有时间超过一年的对企业的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是一种虚拟资本的体现,是企业的一项金融资产。其对投资方而言通常是一项金融资产,而对于被投资方而言则是一项权益。按是否指定为套期的项目,长期股权投资可以分为未被套期长期投资和被套期长期股权投资。

新的会计准则中规定当企业的投资占被投资企业股权比例低于五分之一且没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会计核算方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采用成本法核算,初始投资以投资支付现金或者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后续计量按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另一种情况是当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时,按公允价值计量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均按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时前者的计量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后者计入所有者权益。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有重大影响时按照权益法进行核算,权益法核算内容与原会计准则规定有一定不同。初始计量: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小于的,初始投资成本调整为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二者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后续计量:被投资单位发生损益和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的,进行相应调整;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被投资单位的损益应当以投资时的公允价值、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为基础进行调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也应当调整。当投资企业占被投资企业股权比例超过50%。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具有控制权,采用成本法核算,但编制合并报表时按权益法调整。分为企业合并形成的和非企业合并形成的。其中企业合并形成的,又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具有控制权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按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确认是否计提减值准备。

当终止确认所有长期股权投资,均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转为当期损益,并且将账面价值与收到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在了解完这些基本情况以后,接下来我们将对新旧会计准则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差异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新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变化的影响。

三、新旧会计准则中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区别

对于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方法,新旧会计准则存在不同的处理方式,并且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在很多方面和旧的会计准则有不同。以下将具体探讨细节上的差异:

1.缩小了准则规范的范围,同时对投资进行更细致的分类

原投资准则规范的内容包括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新准则仅包含了长期股权投资。同时新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又将投资细分为: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相比较而言,我们知道新准则考虑了更多具体情况,这本身对于不同种类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

2.对于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更加规范了

旧的准则中对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方法主要区分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方法,并在权益法下对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账面权益份额的差额,计入股权投资差额;同时,在旧准则中则明确指出准则不涉及企业合并。而新准则在企业合并业务下分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两种情况处理。权益法核算中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的做法,对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属于商誉的部分,不需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如小于时应计入当期损益,调增相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业务活动不再单一,股权投资也从简单的直接对外单位投资和股票投资向外扩展,采用企业合并战略已经为很多企业所接受,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投资业务,相关的会计账务处理也需要统一规范。

3.两种会计核算方法(权益法和成本法)的确认差别

权益法转为成本法:当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改按成本法核算,并以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改按权益法核算,并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关于金融工具的规定确定的投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这项规定,运用的是未来适用法,不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追溯调整。同旧准则相比,新准则简化了此种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按旧准则规定,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需要对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追溯调整。

此外,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时原投资准则按持股比例确定享有被投资单位账面净利润的份额,确认为投资损益;而新准则主要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各项可辨认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利润进行调整后进行确认。

4.长期股权投资减值会计处理的差别

新会计准则规定如果按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应当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方法处理;其他按照资产减值准则规定方面处理;在减值损失核算方面,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就意味着长期投资减值损失一旦计提将永久的减少企业利润,企业无法再通过减值损失转回来调高利润。原准则在处理减值损失时对由于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而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提的减值准备,确认为损失,以后会计期间恢复时,可以转回。

四、新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变化的影响

1.两种会计核算方法(权益法和成本法)规定的影响

由上面的差别分析,我们知道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有实际控制权时,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由原来采用权益法核算改为采用成本法来核算,然而当编制会计合并报表时有应当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这实际上是说母子公司型的企业必须要编制两张表报:一张用成本法编制和一张用权益法编制。这项变更不影响合并报表的财务指标,但对母公司报表的影响较大,主要影响母公司投资收益,进而影响母公司的年终分红的能力。

2.不再确认投资差额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不再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差额,也取消了有关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的规定。这一规定将会使那些存在巨大的长期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企业受益,使他们的净利润增加;反之,若股权投资差额为贷方余额的,净利润将减少。这样做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这些差额与企业合并没有关系,且没有办法和被投资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区分,其结果是对于该类企业的利润将不再需要对其股权投资差额进行摊销。

3.公允价值应用的影响

新准则中有两处提到了公允价值:一处是在投资成本的确定时,对于发行证券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采用公允价值确认初始投资成本;另一处是在后续计量中,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引入了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概念,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的基础。事实上早在1998年的时候我国政府就曾将公允价值引入债务重组的计量中,结果由于制度不健全而成为上市公司利润操控的一个靶子,最终于2001年取消。现今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基础会对于企业的权益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能否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或者是否会再次成为企业盈余操纵的工具,还要继续研究。

4.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规定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中对于长期股权投资规定其减值损失一旦确认,在以后年度期间就不得转回。通常企业会在亏损年度通过转回前期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以达到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当期利润的目的。相反在盈利年度进行反向操作,大幅计提减值准备,增加当期费用,降低当期利润,以便以后期间利润下降时再予以转回。因此,这一规定的实施能够有效地遏制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操纵的行为。

总之,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原来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变化较大,尤其是有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规定方面。这些新规定更加规范了企业有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实务操作,最终使得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信息更加准确。然而新会计准则的实行时间不是很长,有些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钱莹.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探讨[J].市场周刊,2007(2).

[2]董德志.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解析[J].冶金财会,2007(4).

[3]李平.新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应用[J].审计月刊,2008(3).

[4]饶庆林,饶春林.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方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1).

第5篇:量化价值投资范文

Abstract: In the paper, power demand curve with the hypothesis of linear and considered cost function, based on the marginal profit function, established the investment threshold model considered contracts for differences;and th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xists a knee, in the left knee, have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dding proportion of power generation company’s total electric and optimal investment threshold of power generator, in the right side of the knee,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关键词:实物期权 投资阈值 电力投资

Key words:real option investment threshold power investment

作者简介:燕春友(1983、3~),男,汉族,山东广饶人,系江西渝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发电商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等问题的分析。

一、引言

电力市场条件下,结合我国电力定价与发电商投资实践,施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政策之前,政府出于鼓励发电企业投资建厂与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扩大电力供给,达到满足国家城市化、城镇化、工业化等不断发展需要地目的,根据实际情况,电力价格高低一般采取政府合理定价方式,其实践结果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由于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在此不一一赘述。众所周知,电价改革既是一个重点问题也是一个政府层面首先亟须解决的问题。在电力定价渐进式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尤其从“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政策实施之后,部分发电商一部分电力开始通过电力报价市场竞价上网。目前,有条件地区的发电商,包括国有发电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民营发电企业、中外合资或者合作经营发电企业与外商独资发电企业等具有不同产权属性的发电主体售电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电量不通过电力报价市场上网,而是由政府按照各发电厂机组容量的大小在各发电商之间合理分配,仅仅有小部分电量通过电力报价市场上网。通常,竞价上网电量占发电商总上网电量的比重为10%-20%左右,导致电力报价市场在调节电价方面没有发挥较大作用。两种电力价格形成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对电力价格的宏观调控方式是计划与市场手段并用。进一步地,在不考虑发电企业产权属性的情况下,发电商的利润由两部分组成,即与发电容量(计划电量)正相关的一部分利润和电力竞价上网(竞价上网电量)之后所得到的另一部分利润两者之和。

与文[1]~ [7]研究内容不同:在考虑差价合约的情况下,将发电商上网电量分为计划电量与竞价上网电量两部分,且两部分的电力价格区别定价,即一部分政府定价,一部分市场形成。进一步地,从我国电力实践出发,研究发电商投资积极性与电力竞价上网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发电商投资阈值模型

2.1 模型假设

在电力实践中,假设电力需求曲线为线性的,即有,

其中:p代表电力市场清除价格,a代表电力需求曲线与p轴的截距,a>0,b>0为参数,为某一时刻电力市场供给总量,在考虑差价合约的情况下,每个发电商的电力供给量qi分成两部分,即计划电量部分与电力竞价上网部分。当电力报价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时,发电商均衡上网电量规模为qi*。进一步地,在双轨制电力定价模式下,若计划电量规模为qi*,假设qi*与qi存在如下关系式:,其中:,为竞价上网部分电量与其总上网电量部分的比值,从长期来看,取值随着电量竞价上网规模与其总上网电量规模比值的变化而变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文只研究静态条件下的发电商投资积极性问题,结合电力报价上网实践,假设某一时刻取值为一个固定数值,且。

进一步地,假设计划电量部分电力价格由政府定价的情况下,其取值为一个固定数值,发电商竞价上网部分电力价格为p,结合我国电力经济生活,通常存在如下关系式,即有:,从长期来看,若二者总是相等,则电力报价与政府定价市场无差异,会失去效用。从理想地角度讲,如果达到以下几个条件:①我国电力报价市场规模、结构、制度约束等等相当完善,参与电力竞价上网的发电商数量有足够多;②不同发电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公平、公正、公开;③发电商行为符合法律与市场秩序,不同发电商之间不存在私下串联以至于出现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恶意行为,如人为减少发电企业的发电量导致电力供不应求,以致恶意提高竞价上网电量电价的情况发生,由报价上网市场形成的电力价格会相对合理。然而,遗憾的是,结合我国电力经济生活,上述情形尚不能够实现。目前一部分竞价上网地区的电力价格出现下降趋势,但是,下降幅度相对比较小,远未达到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因此,研究考虑差价合约下的发电商投资积极性问题,显得尤为必要。进一步地,经过整理,即有发电商边际利润函数,

其中:

2.2 发电商投资阈值求解与分析

为了节约篇幅,经过一系列化简、整理,易得此种情形下的发电商最优投资阈值:

进一步地,根据相关理论,分析发电商最优投资阈值与电力竞价上网市场化程度两者之间的关系,易得:

进一步地,令,即有:

易得:

其中:另一个值小于零,即,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要舍去。同时, ,经验证不影响分析结果可以暂时不考虑,,故可以直接舍去。

进一步地,即有:

易得:,故发电商最优投资阈值在处取极小值。

进一步地,根据函数单调性与极值求解法则,并且结合我国发电投资实践,易得:

① 若,与之间存在负向关系:值越大,发电商投资积极性越高,反之,电力竞价上网市场化程度越小,发电商投资积极性越低。

② 若, 与 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值越大,发电商的投资积极性越低,反之,值越小, 越低,即发电商的投资积极性较高。结合①,发电商竞价上网电量占其总电量的比重大于一定值,即之后,随着电量竞价上网市场化程度地进一步提高,其投资积极性开始降低,这可能与不同发电商之间过度竞争、发电投资市场盈利空间逐步减少等因素有关。

三、结论

在考虑电力价格差价合约的情况下,发电商最优投资阈值与电力竞价上网的市场化程度并不总是存在正向关系,不难看出:存在一个拐点,在拐点左侧,电力竞价上网市场化程度越高,发电商投资积极性越高,在拐点右侧,发电商的投资积极性随着电力竞价上网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出现下降趋势。当然,每一个发电企业受相关参数取值的差异,以及研究假设条件的不同,结果会有所不同,在此需特别说明。现阶段,电力价格采取政府定价与市场形成电力价格相结合的方式也许会更加适合我国的电力市场现状。

参考文献:

[1] Dixit, A. K. and R. S. Pindyck.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 New Jersey. 1994

[2] Steven R.Grenadier. Option Exercise Games:An Application to the Equilibrium Investment Strategies of Firms[J].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2,15(3):691-721

[3] 袁德、李宜君、董全学等. 基于Black-Scholes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的发电投资商投资决策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36(12):17-20

[4] 许诺、文福拴、黄民翔. 基于期权博弈理论的发电投资决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4):25~30

[5] 刘西林、樊霞. 投资成本和收益不确定时R&D投资的实物期权博弈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07,37(3):37~40

第6篇:量化价值投资范文

【关键词】 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多因素

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市场刚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市场的不断成熟完善加之最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引入令一些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可以更加可靠地计量。由于房地产的现时价值经常高出其初始投资成本而获得大幅增值空间,这就使得投资用的房地产与一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很大差异。如果企业仍将具有投资性质的房地产依据历史成本入账,期末以扣除折旧、摊销及资产减值准备后的金额作为账面价值,那么就无法在表内体现投资性房地产的增值部分,这样不能与现代房地产市场价格发展趋同。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应用将对企业利润、净资产以及房地产税收制度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同时也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接轨。本文将从多因素角度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

一、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提出的背景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提出

投资性房地产是一种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最新会计准则首次将投资性房地产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并单独核算和反映,其目的是与自用房地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加以区别,从而更加清晰地反映企业所持有房地产的构成情况和盈利能力。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有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两种模式。根据规定,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因此,当企业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二)房价的大幅波动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规模总量不断扩大,加之土地开发成本上升、市场需求扩大、房地产金融的支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房地产的价格出现了普遍上升和波动的局面(见图1)。

如果企业的不动产价值仍然只能按原账面价值来反映,会计报表揭示的信息是以不变的历史成本计量的结果,也就不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成本计量模式的局限性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量模式下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主要涉及“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等科目,这与以前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计量仍然没有太大差别,反应不出新会计准则改革的目的。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业务模式不断趋向于多样化,企业对公允价值的内在需求日益增长,实际上有些企业早已经在会计处理中变相地引入公允价值这一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某上市公司因股价操纵而震惊全国,该公司的股价不断上涨,原因是该公司对其将要投资用的土地和建筑物等不动产进行了重估,并按评估值进行了调账,相应调增了资本公积,然后再将该部分资本公积按1:1的比例转增股本,即每10股送10股。虽然当时该公司受到了证监会的严厉处罚,但也反映了中国早期的企业对引入公允价值的强烈愿望。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推行的有利因素

(一)公允价值反映出投资性房地产随时间变化的真实价值

公允价值是客观且动态的计量属性体系,具体表现为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价值的静态计量相比,更具动态性。投资性房地产不同于其他资产,有一定的特殊性,公允价值的使用使得企业信息更为透明,有利于公司和其他相关利益者在资本市场获得正确的定价以为投资和再投资打好基础。新会计准则的会计报表中将单列“投资性房产”科目,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进行专门计量,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减值准备, 而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作相反分录,从产出的角度强调现在和未来的价值量,从而使企业的利润与净资产价值更加准确地得到计量与披露。

(二)提高了企业融资能力

在当前的市场下,部分大中型城市房地产存在资本的增值,公允价值的引入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升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溢价将在账面中充分体现。以陆家嘴为首的一些投资性房地产数量庞大的公司,其资产数倍于账面的溢价巨额利润将在账面浮现,这将大幅提升企业价值,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借贷交易也会随之增多,有助于企业提升融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链紧张的局面。在当前有利的市场环境下,这种新的会计模式会给房地产企业带来重要发展机遇。

(三)更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是在币值不变这一潜在假设前提下而提出的。但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以及2007、2008年以来我国物价动荡不定的大环境中,这种计量的缺陷凸显出来。而相对于历史成本信息,公允价值信息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对企业资产或整体价值的评价,可以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较好地吻合,更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因此,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对会计核算的传统思维是一次全面挑战。

(四)避免一些房地产企业操纵利润

以前,历史成本原则对于遏制企业恶意操纵利润,提高企业盈利质量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却已不能适应当今的市场环境。资产计量从历史成本价值转为公允价值时,净利润的波动会加大,特别是拥有较多投资性房产的企业,资产总额和净资产都将大幅上升。为避免一些房地产企业利用新准则操纵利润,新准则明确规定:将自用房地产或存货由历史成本计量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计入所有者权益,不能确认为变更当时的收益,这样避免了因计量模式的变换来控制利润的浮动。

(五)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在计量企业投资性房地产时要利用公允价值计量。由于国外很多国家已经有比较完善的资本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以及成熟的专业评估市场和技术,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使用奠定了很有利的基础。我国新会计准则引入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虽然不完全具备成熟的市场环境,但将会促进我国不断加快完善各类市场的建立和专业评估能力的加强,这一点将有利于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并且这种趋同将更加方便以后投资者对比国内、国外企业资产的价值做出分析决策,更加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推行过程中的难题

(一)公允价值可能存在不确定性、高成本和差异性

中国现阶段的市场不完善、公允价值不易取得、变化幅度大可能会给会计工作带来不便,并且原有历史成本计量仍存在可行性,给推广新方法带来不便。由于房地产的价格变化迅速,若要做到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势必会经常性进行评估,使得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评估成本增加,直接影响企业损益。另外,公允价值究竟应该是多少,不同的评估方式、不同机构的鉴定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和误差,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差额,新准则要求计入当期损益,这项规定在我国一些地区公允价值不够公允的情况下,仍然可能为企业进行利润操纵提供良好的机会。

(二)影响股价的评估

公允价值波动计入当年损益,公司的利润将会巨幅波动,股价将有巨大波动。即便公允价值仅出现5%左右的小幅波动,意味着损益可能出现成倍的变化。每股收益的极不稳定,使投资性地产股的估值标准面临挑战,以前一贯采用的PE市盈率估值法的参考价值大大降低,使分析预测面临较大难题。所以,我们必须寻找更加有效可行的估值方法与之配合。

(三)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

很多企业并没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主要原因是不少企业认为按这种方法入账,会大幅提高企业的当期税收负担。从税法遵从收付实现制的角度来分析,所得税税负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不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和摊销,还是会相应减少费用摊销,增加企业的所得税。目前,房产税有两种征收标准:一是按租金收入的12%征收;另一种按投资性房地产原值的80%征收1.2%的房产税。那么新准则执行后,对于适用第二种征收标准的房地产来说,按原账面价值征收,则对房产税没有影响,但若相应改变按公允价值作为征收依据,影响程度将会大幅上升。那么,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为了避免增加成本,在方法的选择上也会谨慎,也会对推广有一定影响。

四、公允价值计量推行的前景

(一)在大中型城市推广

新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满足:第一,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第二,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对于大部分的大中型城市而言,各类市场已日趋完善。大中型城市由于存在许多性质相同、结构类型相同或相近、新旧程度相同或相近、可使用状况相同或相近的建筑物和比较成熟的评估机构,使得同一城区、同一位置区域并且可使用状况相近的土地也可以得到相应评估机构的计量。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表明,2007年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价格上涨7.6%,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8.2%,二手住宅价格上涨7.4%;房产租赁价格上涨2.6%。由此可见,大中型城市存在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和价格披露机制,是推广的首选对象。目前,全国70个大中型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可以分别得到可靠计量,下图为选取的35个城市2008年1月以来房地产价格指数的同比变化(见图2)。

(二)在上市公司中大力推行

上市公司的各项会计信息需要公允地披露,以供各利益相关者的使用,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最能准确反映企业资产情况,并且有利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中同行业的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比较分析。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异可能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和损失,可利用重估净资产法(RNAV)与市盈率估值(PE)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估价,避免了每股收益变化过来带来的评估不准确的弊端。

(三)政府所做的努力

一方面,国家为了鼓励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在2007年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需要协调的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征求意见稿),暂定投资性房地产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导致的收益不计入应纳税所得,这样免除了一些可行此法企业的后顾之忧。其实,房地产价值增值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起初变化幅度最大,鉴于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成熟完善、价格浮动的日趋平缓,使得以后各期变化会相对减弱。另一方面,政府也应下大力量培育更多更专业的评估机构,统一测量口径,与日趋完善的市场环境相协调,使投资性房地产的价格更加公允有效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情况。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具有客观需要和实施的必要性,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在我国大中城市及上市公司中的推行是可行性的。

【主要参考文献】

[1] 钱峰.新会计准则对房地产业的影响[J]. 会计之友,2007.

[2]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S]. 2006.

[3] 于永生.公允价值在美国的应用研究[J]. 财经论丛,2005,(9).

[4] 唐晓玲.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J]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5]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6]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应用指南[S].2006.

[7] 许奇. 从投资角度看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5).

第7篇:量化价值投资范文

关键词:会计准则 资本市场 信息效率

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亦即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价值的相关性,国内外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陈信元等研究认为,会计信息对股价的解释能力存在阶段性。赵宇龙(1999)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存在“功能锁定”现象,证券投资者还不能区分会计信息收益的质量而做出相应市场反应。我国于2006年颁布并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必将影响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效率。本文拟对该影响效果做出分析。

一、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现状

(一)投资者的短视行为 会计学者已证实了会计收益和股票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但在我国目前资本市场还不完善状况下,投资者在分析相同会计收益下的不同收益质量时仍有局限。投资者仅能对会计净收益做出有限度的市场反应,但对企业盈余的构成、持续性,资产的质量和潜在盈利能力,企业未来发展空间、成长能力等信息仍然无法做出深层分析从而影响股价。投资者行为是股票市场上的风向标。投资者对企业盈余的浅层次理解必将影响上市公司的投资经营理念,导致短期行为。大量公司在上市前盲目追求盈余,上市后投机行为盛行说明了这一点。企业如没有坚实的积累,很难持续保有快速的盈余增长能力和良好的投资机会。长此以往,必将不利于上市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从整体上改善证券市场的投资环境,改善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评价理念,提高财务报告的信息涵量,提高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成长形成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二)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也是证券投资风险的来源,它将导致逆向选择,从而降低资本市场上的信息效率。针对众多风险程度各异的企业,企业投资者由于信息资源不足、信息理解能力有限等原因对企业投资风险难以充分估计或估计成本过高,只能根据不准确的风险状况作出投资决策。低风险高收益率的优质企业不能获得理想融资效果,愿意支付高额融资成本的劣质企业所获得的融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这种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劣质企业对优质企业的挤出效应将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资本市场运作效率。会计准则的修订能够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产出质量,从而提高会计报表的可利用性,提高投资者对企业营运状况的评估能力和预测水平。这对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提高资本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从而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效率,提高具有强大成长能力的上市公司的筹资效率和资金成本是有利的。

二、新会计准则对信息效率的影响分析

(一)利润表新准则在利润表披露项目上作了相关修订,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合并列示为营业收入,将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合并列示为营业成本,并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改为营业税金及附加,这对转移证券投资者对盈余的评价方向和上市公司对盈余的追求方向是有利的。真正反映一个企业潜在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并不仅是主营业务利润。许多企业的非主营业务对企业的成长同样具有重大贡献,如能实现规模效应,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销售市场,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以及增加内部筹资来源等,作用不容小视。而且非主营业务并不像营业外收支那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其同样可能是在企业中持续发生的收益,能够为企业未来带来更大的获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非主营业务仅是其经营业务在企业中占据从属地位,但在企业中的作用可能是不可或缺的。主营业务和非主营业务的合并列报有助于转移投资者对企业盈余的分析重心,而将关注的重点导向营业收入和非营业收入的比例和结构,这对提高具有大量非主营业务并具有高成长性的上市公司的筹资能力是极为有效的。新准则将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项目下单独列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营业外收支项目向来因其事项性质的不确定性且发生频率和金额比例不大而根据重要性原则予以合并列示,但因其内容庞杂,种类繁多,合并列示往往不便于普通投资者分析和理解,更无法掌握其中所包含的巨大信息含量从而做出理性的决策。许多投资者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仅关注营业外收支总额和在盈余中所占的比重,而忽视对其分析,但营业外收支项目可能包含着与企业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和未来成长性相关的重要信息。资产减值损失的单项列示能够反映一个企业资产的减值程度和速度,进而反映企业对资产的管理水平和重视程度,以及资产的良好性、市场变现能力和未来盈利能力。且新准则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也缩减了企业通过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空间,提高了报表的可靠性。旧准则将应收账款、存货等的减值列入管理费用,而将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的减值列入营业外支出,但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在利润表中又是笼统列示,投资者很难获得资产减值的数据。新准则的资产减值损失项目适当地引导了投资者对保值水平的考察,盈利能力的预测以及变现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的关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则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企业非流动资产的变动状况。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引入增加了公司盈余的波动性,但这并不影响公司盈余信息的可靠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单独列报可以使投资者更准确的分析资产估值的变化。同时,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将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能更及时地反映企业资产价值变动对利润的贡献以及资产管理方面的优势或弊端。新准则的这一变化大幅调整了上市公司利润表。据统计,2007年深沪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短期股票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71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例为4.51%,但也有45家公司该比例在20%以上,其中8家公司该比例在100%以上,二级市场的波动将会对公司当期收益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已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有28家*ST公司成功扭亏,其中仅有14家的营业利润为正值,利润真正来源集中在债务重组和政府补助利得。新准则对营业外收支项目的更详尽列示有助于投资者更深入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的质量、结构、来源、持续性和潜在获利能力,也必将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理念和投资行为起到导向作用。

(二)资产负债表新准则在资产估值上引入了公允价值,允许对一些变现能力强或变现可能性较大的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融资渠道、结构和方式的深刻变化,投资者对获取企业资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的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准则的这一修订提高了资产负债表的信息容量,更好地体现了财务报表的决策有用性。许多研究都已证实净资产和收益具有显著的解释相关性,亦即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会使用这些会计信息。对比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传统会计计量方法,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更能反映资产的现时价值和未来盈利能力,更能反映企业面临的各项风险。新准则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1)金融工具引入公允价值。一是对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贡献。金融工具蕴含着大量风险,其给企业带来的未来收益也会随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新准则在金融工具的计量上引入公允价值能够更大程度地在报表中反映资产近期的市场价值、变现能力、获利能力等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分析企业资产的质量和风险,提高报表的决策有用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相关性。金融工具计量引入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面是较大的。据统计,在1139家上市公司中,共246家公司股东权益调节表下“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发生了调整,其中241家正向调整,5家公司负向调整,合计变动数值为539.17亿元。因新准则发生的资产价值的调整必将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并引导资本市场资金的流向。二是局限性。年末资产负债表中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也对投资者的报表理解能力和投资分析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了财务报告中的风险理念。会计分期假设决定了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一个时点的信息,其财务状况会不断波动和变化。旧会计准则较好运用了谨慎性原则,仅对金融工具价值减少部分做出反映,因而资产价值信息列报是保守的、低风险的。新准则要求将瞬息万变的公允价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提高了财务报告信息的风险,也提高了对投资者分析报告时的风险意识要求。据统计,385家涉及交叉持股的上市公司,在最近一期定期报告(2007年年报或三季报)披露后,假设持股情况未发生变化,以2月15日收盘价计算,持股市值合计为3325亿元,较2007年末市值减少547.5亿元,缩水幅度达14.14%。可见,新准则下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了更大的波动性。因而,会计准则的修订虽然提高了财务报告的信息涵量,但扩大的信息量只受益于引入风险理念的、对新准则下的报告具有较强理解能力的投资者。投资者根据报告分析企业资产负债状况时,还应具体分析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化,从动态的角度理解财务报告。因而,公允价值的引入会以引导投资者评价模式和风险理念、扩大财务报告信息含量等方式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但也是有条件的,当投资者能充分理解公允价值内涵,识别资产质量,合理预估风险,有效率地使用会计信息时,这种贡献才是高效的。

(2)投资性房地产引入公允价值。一是对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贡献。房地产的单位市场价值较大且具有较大波动性。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房地产根据其持有目的为出租或增值界定为投资性房地产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更好地反映资产的现时价值信息。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兴起及其密切相关的投融资问题引起了投资者关注。房地产因其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资金需求量大、单位价值高、收益高、风险高、业内良莠不齐等特殊性更容易引起资源配置的低效和使用的浪费,许多投资者因为旧准则固有的不足和投资分析的困难而对房地产投资望而却步。以成本计量模式生成的房地产会计信息具有较低的价值相关l生,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准则提高投资者对资产良好性和项目风险的分析辨别能力。新准则的这项变动会对有较多出租出售行为的房地产公司产生较大影响。对投资性房地产更多运用公允价值能更好地区分优质资产和不良资产,引导资金流向,提高资金利用率,对会计收益灵敏的市场反应能促进企业间优胜劣汰,也为房地产行业的投融资注入了活力。二是局限性。从按照新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看,这种影响并不明显。截至2007年4月23日已披露年报的1139家上市公司中,在股东权益调节表中对“拟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项目进行调整的上市公司仅有10家,合计调增金额40.31亿元。由此可见,很多房地产上市公司出于税收、股权激励、扭亏为盈等目的,并没有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是采取传统的成本计量模式,希望在房地产出售的当期获得大量收益,而不是将利润分散在不同会计期间。显然,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修订由于使用范围的限制和会计选择的存在并没有大幅度提高资本市场上的会计信息效率。因此,进一步推动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中公允价值模式的选用对提高资本市场资金使用效率是有益的。

(3)债务重组引入公允价值。债务重组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同样能为投资者提供关于债务实时价值的信息,其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主要是将债务重组中原本计入资本公积的项目计入了企业当期收益进入年终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债务重组虽然是非经常性事项,但因其有时数额巨大且牵涉到支付的非现金资产的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是有意义的。新准则的这一修订对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管理者不良竞争操纵股市提供了便利,并对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的选用范围进行控制是有益的。 (4)非货币易引入公允价值。新准则规定,上市公司进行资产交换时,如果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新准则相较旧准则的全部使用账面价值计量更为客观合理。新准则的修订对证券市场上企业的资产价值评估产生了影响,截至2007年1月底已经公布年报的36家上市公司,按新准则调整后其股东权益比按原制度计算的股东权益总计净增加12.28亿元,每家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平均净增加约0.34亿元,平均增幅为3,69%。新准则使投资者能更清晰的区分优质资产和不良资产,从资产的良好性判断企业未来获利能力和发展潜质,从资产现时市场价值的角度客观评价资产质量和企业实力。由于公允价值随时间而波动,投资者也能从动态的角度不断关注企业资产价值的变化,从而对管理层形成激励,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财务报表附注新准则要求在披露基本每股收益外,还必须披露稀释每股收益,其计算方法也产生了变化。这对资本市场上企业绩效指标和盈余评估,对上市公司股票价值的重估也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另外,新准则要求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并单独披露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调节。

三、新会计准则对信息效率的影响效果分析

(一)剧烈变动的年报信息在资本市场上引起了震荡在2007年由新准则编制的第一季度财务报表后,多家上市公司股价变动,ST长控因债务豁免形成2.71亿元的收益,在复牌当日上涨850%;岁宝热电、两面针等股票因所持上市公司股权形成巨额资本公积,股价大幅飙升;中工国际因收入确认时点改变带来一季度业绩增长,当日涨停。沪深300指数2007年共上涨了161.55%,上证综合指数的涨幅远高于上市公司实现的净利润的增幅。由此可见,新准则已经通过提高财务报告信息含量以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减小投资风险,极大地激励了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合理地吸引了社会闲散资金,提高了资本市场运作效率。

第8篇:量化价值投资范文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 准则 核算

财政部于2006年2月2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为了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现从八个方面探讨一下长期股权投资新旧准则的变化。

一、会计准则名称和规范内容发生了变化

原准则的名称为《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新准则名称为《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原准则规范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在新的准则体系中,将原准则中的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归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规范,将短期投资改称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长期债权投资改称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而对长期股权投资则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两个准则中规范,分工如下:

1.对于企业合并、合营企业、联营企业、以及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中规范,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

2.对于除合并、联营企业、合营企业以外的其他长期股权投资,并且有公开报价或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的,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范,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并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二、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核算的范围发生了变化

原准则对有控制权的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新准则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

其变化原因,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解析是“尽管权益法可能为使用者提供一些损益的信息,类似于通过合并得到的信息,但理事会注意到,这些信息已反映在投资者的经济主体财务报表中并且不需要向其单独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对于单独报表来说,重点应集中在投资资产的业绩反映上。理事会的结论是,采用成本法编制的独立财务报表具有相关性”。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对子公司的投资采取成本法核算,本次新准则采取了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做法。

三、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发生了变化

原准则规定,长股权投资取得时的初始投资成本,是指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

或放弃非现金资期产的账面价值,以及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即以投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新准则对初始成本的确定分为企业合并取得和非合并取得,分别做出规定: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新旧准则比较存在明显差别:原准则以投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而新准则是以取得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投资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即以付出的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3.非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基本一致,也是以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四、成本法的核算发生了变化

原准则规定,初始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时的初始投资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新准则规定,在对非同一控制下取得的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时,按上述方法确定初始成本后,投资方对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投资方对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第9篇:量化价值投资范文

关键词: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控股型公司;战略转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 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151-02

1 从政策投资到价值投资的转型

(1)地方国有投资控股型公司战略转型的必要性。

地方国有企业除了承担经营国有资产创造利润的 经济 性目标之外,一般都承担着为地方经济 发展 服务、为地方产业政策服务、为地方公共事业服务的政策性目标。地方投资控股型公司一直以来都作为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政策投资是其业务基础。

政策投资的实际投资主体是地方政府,而地方投资控股型公司作为其载体发挥一个国有部门的作用;政策投资的资金来源一般是国有资本,资金不足时会获得资本注入或资产划拨;政策投资的目的是促进政府经济发展、扶持重点产业、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等,盈利不是主要目的;政策投资的项目来源一般是政府指令,而不是市场需求;政策投资的决策程序由地方政府主导,即使投资失败,地方投资控股型公司也并不承担责任。

地方国有企业重组实现了地方政府通过发展重点企业集团来调节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的新架构,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直接干预程度大大降低,地方投资控股型公司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弱化,加之地方投资控股型公司在重组中地位下移,也不再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地方产业政策服务、为地方公共事业服务的政策性目标作为直接的和首要的目标。因此,地方国有投资控股型公司必须进行业务升级和战略转型。

(2)向价值投资转型符合核心能力扩张的企业内在要求。

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战略转型应遵循核心能力扩张的原则。地方国有投资控股型公司积累了投融资、股权管理、资本运营的经验和人才基础,有良好的政府关系资源,自身和重组成立的集团公司有相当数量需要培育、调整、剥离、重组的股权资产,这些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决定了地方国有投资控股型公司在重组后并不适宜开展某个特定产业领域的实业经营业务,而应从股权管理和资本运营的核心能力出发,将业务模式从政策投资、被动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升级为以价值投资为导向的资本经营业务,在战略上实现政策投资向价值投资转型,成为以资本与产业的有效整合为途径、以股权转让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利润中心。

(3)向价值投资转型具备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

旺盛的资金需求呼唤价值投资。长期以来,我国的 金融 体系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导,以间接融资体系为核心,经济社会发展的融资需求对银行与信贷产生巨大依赖,导致了金融体系存在较大缺陷。结构性的缺陷使得社会资金筹集渠道狭窄,银行始终面临信贷扩张的压力,流动性问题日益严重并且蕴藏经济泡沫的风险。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逐渐会减少对银行的依赖,而从更多渠道融集资金。从资本市场看,股权分置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性缺陷,拓宽了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但是资本市场的容量决定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通过股票和债券方式融资,很难满足多数企业资金需求。

三是项目退出变现、实现价值的环节。股权投资者关注投资的中长期(通常3-6年左右)价值增长和回报,主要方式有ipo上市(进入新的估值体系,释放市场预期的 企业 价值)、战略出售(与集团体系内成员企业协同和对接)以及其他方式。

3 地方国有投资控股型公司战略转型的实施

(1)实施价值投资战略分三个阶段循序渐进。

一是存量资产调整战略阶段。地方国有投资控股型公司一般有数量较多、业务散杂的股权资产,以存量资产为基础,把存量资产进行分类,确定持有时间(出售时间)、整合涵养方案、价值增长目标等。对因资金不足导致价值低估、占有稀缺资源、风险小的项目进行投资,通过投资带动资源整合和配置优化,尽快创造出售变现的条件;对投资大、风险大、现金流长期为负的项目进行外部融资;对部分仍在价值成长过程中的项目,继续关注、培育和等待时机。

二是外部交易扩张战略阶段。在内部存量项目资源不再能支持价值投资业务内生增长的状态下,争取利用多年政府背景积累的资源,与pe基金等市场化程度高的投资机构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寻求外部市场机会,通过收购股权、出售股权的外部交易过程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

三是多元化股权投资战略阶段。随着经验积累和核心能力的增强,投资选择不再局限于集中的行业,以分散投资风险和扩大选择投资项目的视野,可以在多个非相关行业领域进行投资。多元化投资过程中延展业务链条,如介入和主导企业并购重组,战略性并购上市公司,开展对投资企业的增值服务(管理咨询等),成长为有重组并购专业能力、有行业影响力的股权投资企业。

(2)实施价值投资战略的三个结构性策略。

一是时间维度的时间滚动策略。在时间上采取滚动投资方式,不是一次对若干项目集中投入、几年后集中出售变现,而是根据现金流能力安排好逐年滚动投资,从而保持现金流的稳定,同时也保持投资业务持续性,便于及时把握投资机会。

二是项目维度的投资组合策略。对投资项目建立组合,形成一定规模的项目群,从项目群的整体角度做出价值投资的选择和判断,这样通过容忍和承担风险获得价值投资收益,增强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控制能力。一些投资项目成功获得高收益的同时是以其他一些项目的失败为代价的,因此,对投资项目收益率的考量和决策不应只针对单个项目,而应针对一个阶段或者一个规模资金所投资的多个项目的组合。

三是产业维度的产业递进策略。把握产业周期的 规律 性,形成核心层、培育层、关注层的产业梯队,首先投资于现有存量范围的、成熟的产业,为企业 发展 提供现实的现金流、利润和动力,其次通过培育新业务领域、尝试进入新行业进行投资,逐步补充和替代衰退的行业项目,并关注新兴产业、储备未来赖以发展的项目“种子”。

4 地方国有投资控股型公司战略转型的基础体系建设

(1)以投资决策为重点的流程化管理制度体系。价值投资业务的管理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投资决策管理,建立权责分明、运转有效的决策流程,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投资决策的 科学 性。决策首先是对多个方案比较选择的过程,在选择项目时,一要对目标项目进行选择和可行性审查,对项目的商业模式、潜在市场和成长性、管理团队、估值和预期回报、退出机制进行考察和设计;二是进行 法律 调查,了解企业是否涉及纠纷或诉讼、土地和房产的产权是否完整、商标专利权的期限等问题;三是投资方案设计、达成一致后签署法律文件,投资方案包括交易结构、治理结构、业绩对赌、退出策略、其他合同条款等。决策过程也是把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中的过程,战略、财务、法律等业务单位要出具专业意见,由内外部委员组成的投资决策委员会研究确定专业的决策意见,最终董事会决策。

作者简介:李卉欣,女,湖南双峰人,中级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研究方向:房地产。 (2)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风险具有复杂性、潜在性和动态性,加强体系建设,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对开展投资业务至关重要。投资业务的特点决定了所要规避的风险面广量大,加之管理链条较长、对投资企业的管控力度较弱等因素的影响,要从战略管理、决策管理、财务管理、法律管理、流程管理等方面,逐一完善风险防范措施,建立风险识别、监控、分析、评估和应对体系,提高监控水平和预警能力,完善以法律、财务、审计和纪检监察为主体的监督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使风险管理日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切实从多个环节、多个层面规避和控制风险。

(3)基于公允价值的信息系统。采用由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估算的公允价值作为投资股权的价值进行反映,而不是以帐面价值或成本价值反映,能够全面反映投资股权的实际价值和发展潜力,是价值投资决策和价值管理的有效支撑。一方面,基于价值的信息系统反映企业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更加具有预测价值,即有利于提高信息使用者预测未来的能力;另一方面,基于价值的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地验证市场的预期,更加有利于提高价值管理绩效。

(4)对投资企业的管理和培育体系。加强关键要素管理,建立包括战略与规划、决策、财务、人力资源、经营成果等要素的监管体系。重视对投资企业的培育和服务,通过主导或参与制定企业战略、提供资金及后续融资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协助企业内部管理、提供社会关系资源支持、主导企业资本运作等,为最终退出并实现价值增值收益创造条件和建立基础。

(5)以价值投资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的体现,是各项管理的思想基础。没有统一、鲜明的企业文化,会在管理中引发冲突,削弱整体合力,甚至成为发展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要大力营造与价值投资理念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氛围,如培养价值创造、关注长期、鼓励创新、控制风险的价值观,逐步将企业文化渗透、融化到各个层面,成为全体员工自觉遵守的意识规范和行为准则。

参考 文献

[1]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j].国有资产管理,2007,(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