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部门内部管理制度范文

部门内部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部门内部管理制度

第1篇:部门内部管理制度范文

一、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对环保部门的重要性

内控制度主要是用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时也是用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防范风险以及内部管理的提升、事业任务能够顺利的完成。事业单位要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就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一个单位的所有员工,包括领导层和普通员工,一起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它有以下几个目标:一是使单位的资金和资产得到保护,保持完整;二是使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大大的提高;三是有效遵守与财务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四是使财务信息变得真实,变得可靠。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明确责任和权利;二是在动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三是能够有效的进行监督和制衡。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对不同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环保部门来说,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可以有效提高部门的内部管理水平,提高部门的资金风险意识,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对部门的良好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有利于提高了环保部门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有利于保证部门财政资金的安全弯针,有利于提高部门财务信息的质量。总之,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对环保部门非常重要。

二、当前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1.内控机制不完善

没有健全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是当前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环保部门内控管理存在虚化的倾向,没有有效的运行起来。内部控制机构不健全,机构中的人员配备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缺位顶替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财会岗位设置存在业务交叉,专业人员配置不足,导致财务部门和人员职责不明晰。内控制度不完善,在地方环保部门内控制度往往会被一些临时性财经规章替代,处理问题还主要凭经验,缺乏制度规范。

2.内控观念落后

所谓内控观念落后,就是环保部门财务内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部门内部从领导到普通公务员,对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内控机构的作用认识的不够到位,对内部控制的知识比较陌生。环保部门对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但是对内部管理的重视严重不足,内部控制只是走走形式,从内心不把内部控制当回事,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事,自己不用把关。

3.岗位分工不合理,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岗位分工不合理也是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环保部门的预算编制内容十分有限,这就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节奏比较快,对岗位人员的需求也比较紧张。在环保部门一岗多位的现象司空见惯,身兼数职的现象也比较常见。这种岗位分工的不合理,不利于部门预算审计工作,也不利预算执行的开展,影响人事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财务管理中人情因素较多,阻碍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部分专职财务人员缺乏正规的专业教育,整体素质偏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单位财务核算工作。

三、完善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举措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规范全局系统财务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综合以上当前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健全内控管理机制

局系统各单位要按照国家财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局系统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抓紧修订完善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权责分明、相互监督、有效制衡的内部控制机制。健全内控管理机制,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环保部门内部成立专门的内控管理机构,该机构负责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包括预算编制、决算编制等。给该机构配备合理的人员,提高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让该机构有效的运行起来。二是健全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既要体现内控管理的基本理念,也要明确内控管理的基本原则,还要说明内控管理的一些方法,在制度的指导下,内控机构可以更好的开展工作。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岗位之间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完善会计工作系统,明确单位财务处理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杜绝资金的浪费,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具体责任到人,规范对固定资产的保管和使用;定期对单位资产进行核对,要做到资金账目和实物相符,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找并解决。此外,要建章立制,全面梳理内控制度。通过学习、培训和竞赛,对单位内控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查漏补缺,修订完善各项内控制度,理顺审批程序,不折不扣的落实制度规定,进一步强化对干部严明财经纪律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2.强化财务内控管理意识

环保部门上下要增强财务内控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单位领导班子尤其是相关负责人必须要重视财务工作,把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强化财务纪律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点来抓。各单位领导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法律观念,增强财务管理能力。不仅管理层要对财务内控管理重视起来,而且普通公务员也要对财务内控管理重视起来。严格实行财务预算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按预算计划开展活动。把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各岗位工作人员要积极本岗位的工作,自觉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

第2篇:部门内部管理制度范文

对于企业预算部门而言,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积极建立内控制度,不但是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过程的监督,同时也是完善企业预算部门财务管理行为的重要措施。基于这一认识,企业预算部门必须对财务管理中的内控制度引起足够重视,并根据企业预算部门的管理特点和现实需要,制定具体的内控制度,保证内控制度得到全面有效实行。结合企业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实际,内控制度的建立应积极实行目标-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同时还要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内部审计,最后应加强部门预算控制,保证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应实行目标-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模式

对规模较小或成立初期的公司,可以实行“目标利润-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在这一管理模式中,公司应本着统一起跑线的原则,按类别统一核定各类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和收入、费用等指标,确定各经营部门及二级单位的目标利润。在具体执行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管理模式的作用及其指导性

在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明确目标-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模式的作用,对提高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执行效果,和满足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构建需要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应将目标-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模式作为指导。

2.认真核定财务管理中的各项经济指标

在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核定财务管理中的各项经济指标,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只有按类别统一核定各类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和收入、费用等指标,才能保证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得到有效实行。

3.加强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监督

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监督,是内控制度的建立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基于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了解,以及内控制度的优势,加强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监督,是满足内控制度构建和执行需要的重要措施。

三、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应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内部审计

内控规范体系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并经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明确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责任,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财政和审计部门应当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规范的内审制度,定期对债权债务清理核实。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应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在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加强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既关系到内控制度的实行,同时也对内控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应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引起足够的重视。

2.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应加强内部审计

加强内部审计,既有利于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立,同时也能够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进行评价。因此,加强内部审计是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重要手段,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3.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应对自我评价和内部审计的结果进行评估

鉴于自我评价和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及重要作用,预算部门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中,应对自我评价和内部审计的结果进行评估,保证预算部门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能够真正成熟完善起来,进而满足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

四、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应加强部门预算控制

考虑到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现实难度,在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应从部门预算入手,加强部门预算的控制,保证部门的预算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做好部门预算控制

在部门预算编制环节,要在实施综合财务预算的基础上,努力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在部门预算控制中,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关系到部门预算的整体控制效果,只有做好这两项预算,才能保证部门预算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满足部门预算控制需要。

2.应在支付环节强化预算执行,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

在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过程中,要想加强部门预算控制,就要使预算规范化,并且保证预算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保证部门预算控制取得实效。

3.建立合理、规范的预算调节机制,赋予主管部门一定的权利

在部门预算控制中,根据预算的执行情况建立合理、规范的预算调节机制,赋予主管部门一定的权利,是提高部门预算控制的重要手段。

五、结论

第3篇:部门内部管理制度范文

国家公共事务管理一般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中国习惯于将履行行政职能的机关称为政府部门,他们是公共事务管理的主体。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是政府部门管理的组成部分。从静态上讲,内部控制是指政府部门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建立的保障系统,它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信息及其沟通和内部控制监督等要素组成,并体现为与行政、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融为一体的组织管理结构、政策、程序和措施;从动态上说,内部控制是政府部门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过程。

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相比,政府部门内部控制以满足公共利益为目标,以追求社会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为价值取向,而且能产生影响宏观经济效果和政府公众信誉的社会效应,在政府部门管理中发挥制约、规范行政行为的作用。

在中国,政府内部控制的现状如何?国家审计署13个驻部委派出局的问卷调查表明,尽管中央部委内部会计控制、财务管理控制设置比较健全,但业务管理控制、决策控制、内部控制监督、内部审计机构等的设置都有待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也不强。

例如,在所调查的中央政府部委中,近62%对交易和重要事项的处理没有设置效率督促、效果考评程序;约73%没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且只有不到8%建立了单项业务或重大投资风险评估机制;有65%没有建立决策支持系统;38%没有设置日常内部控制监督程序,近一半没有设置内部控制定期检查程序;除个别单位外,多数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不是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内部监督机构,不能直接向单位最高管理层汇报工作,往往成为会计稽核或财务监督的替代品。

问卷调查所揭示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在中央预算执行过程中也得到印证。对2005年-2006年中央部门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所发现问题的分析表明:

――账务处理控制执行失效问题偶有发生。会计凭证复核、审核不严;账账、账实核对不严。具体表现为错记科目,少计收入,多计支出;漏记资产,资产不入账,应缴财政性收入挂账等。

――预算批复、执行和编制环节内部控制执行失效问题严重。2005年中央部门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本级预算管理问题29个,占当年中央部门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总数的近三分之一;2006年发现本级预算管理问题31个,也占当年发现问题总数的近30%。这方面问题具体表现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真实性、准确性审核执行不严,预算执行效率督促、效果评价措施执行缺位。

――财政财务支出控制有令不行、执行缺位。例如,专项支出标准和范围的审核、检查执行不严。2005年此类问题占当年中央部门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发现的财政财务支出问题总数的37.5%,2006年约占73%。其具体表现是,改变资金用途,转移资金,列支行政管理费、人员工资,超标准支出,多安排项目预算,挤占挪用资金等。此外,基本建设资金支出也存在不执行报批程序,支出标准和范围的审核、检查执行不严等问题。

――财政财务收入的收费、上缴环节控制执行失效问题时有发生。例如,不经批准自行收费,不按规定标准收费;行政性收费、非税收入不上缴财政,或将预算内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预算外收入不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等。

――财政财务收支结余使用环节控制执行缺位。表现为专项经费结余不纳入预算管理,按规定应上缴的经费结余没有上缴,转移账外结余等。

――资产保管、处置、出借环节控制执行存在一定的问题,固定资产处置不执行报批程序,资产管理监督不严。具体表现包括:自行处置资产、转移处置资产收入;出借物资逾期不收回,违规购置并转移固定资产,违规开设银行账户,对外投资损失、出借款项不及时收回,不按规定清理有关账户等。

尽管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还存在很多问题,仅就内部控制标准而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公共财政框架建立,中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是,随着预算支出管理改革的深化,部分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标准之间还有待协调,部分标准也有待完善。

具体而言,部门预算改革、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以及“金财工程”、“金税工程”和“金关工程”的建设,特别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引发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之间的不协调。例如,现行预算法、国家金库条例、税收征管法就与改革后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不相适应。此外,为适应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和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政府曾出台一些过渡性措施,但应修订的法律法规现在还没有修订,应制定的配套措施也还没有制定。

在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对中央13个部委的问卷调查、2005年-2006年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尽管政府部门内部控制主体条件比较健全,大多数单位建立了信息沟通渠道,规定了内部控制执行形式,但内部控制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内部控制文件系统有待完善,并存在一定的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轻内部控制执行的倾向,外部环境也有待改善。

总之,对政府内部控制现状分析表明,设置缺失,缺少责任约束,外部环境变化快,测评力度不够,是形成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执行缺位、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目前中国健全和加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应包括这样几项工作:

首先,完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这是提高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工作整体水平应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建设政府部门文化、建立和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则是中国政府部门构建内部控制框架的重点。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开展业务风险评估,加强内部审计等。

其次,以法律和制度形式硬化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责任约束。具体包括:

――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法制建设。在架构上,以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作为内部控制的基础,以国务院制定的法规作为内部控制的主体,以政府部门制定的规章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补充。根据不同部门内部控制共性的内容,制定通用的内部控制法律或法规。各部门特有的内部控制内容,通过部门规章或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作出规定。

――实行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测评报告和公示制度。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测评,实行内部审计机构向单位主要负责人定期报告的制度;加强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测评,实行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测评结果、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结果进行公示的制度,以加强人大、政府、公众对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监督。

――实行内部控制责任追究制度。以政府预算执行为主线,落实财政财务收支主要环节的内部控制责任,制定并执行内部控制责任追究制度,以加强法律对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监督。

第4篇:部门内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预算部门 财务 内控制度 对策

引言

预算部门财务内控制度的有效管理及最大化效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财务预算部门的发展,有效缓解了财务预算部门的工作难度,同时还充分保证了财务信息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对资产完整及资金利用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推动预算部门财务管理控制体系的构建,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预算部门财务内控制度存在问题研究

1. 内控机制不系统

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一个相对完善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但从现阶段预算部门的发展状况来看,很多预算部门的管理者缺乏内控意识,不了解内控机制的意义,因此导致财务管理内控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实施财务管理。

2. 内控意识不强烈

内控意识强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财务的有效管理。但现阶段,很多财务部门的领导在管理中还存在不能充分认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等问题,因此忽略了财务部门的内向性发展,甚至部分领导还认为内控制度并不涉及整个部门的发展,而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一项简单职责,导致内控制度流于形式,不利于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资产管理制度弱化趋势明显

从财务部门的角度分析,通常其主要的业务职责限定在基本的核算与付款方面,而对部门内部及部门间相关事项实施及决策制定等业务并不熟悉。同时,在固定资产利用的过程中,也缺乏对内控制度的充分了解。从预算部门的角度分析,其债权债务相对简单,因此需要经常核对债权债务,但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在业务发生的过程中进行信息的记录,后期对坏账的处理程序不完善,导致对很多坏账的发生状况不了解,资产管理职责弱化。

二、有效完善预算部门财务内控制度的充分落实

1.内控制度组织机构的建立

通常,财务部门会根据本部门的发展状况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及组织形式,并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来保证财务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而要确保内控制度的规范运行,就需要首先建立起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对内控制度进行执行管理。通常预算部门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三个职能,即整个预算部门中相互牵制的制度职能、事后监督职能及内部审计职能,通过此三方面的基本职能实现整个预算部门及财务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

2.内控制度的持续更新与完善

财务内控制度需要不断进行更新与完善,才能有效适应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因此对于预算部门来讲,需要不断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对内控制度进行定期或者非定期的效能检验,以及时发现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善,以保证预算部门内控制度的充分发展,进而推动预算部门顺利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价值和作用。

3.职务分离制度的建立

内控制度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对一些职务进行分离,以将不相容的职务进行独立管理,降低财务管理中的错误,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价值与作用。

4.领导授权与决策制度

通常一般的授权性业务,均能够进行相对有效的控制,也只有有效的控制才能够充分保证经济业务的顺利执行,降低授权不当或者等现象的反复出现。另外对一些涉及资金相对较大的事项,需要领导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决策,以避免项目的整个决策与执行过程集中于某一个人手中,出现权力过大化或者决策不科学的现象。同时在财务内控制度的研究过程中,还需要充分了解资金的支出,在某项资金支出钱要相关领导进行审核,支出后要相关领导签字确认。

5.内审制度

从内部审计形式分析,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事实上是一种相对特殊且具备一定系统化要求的形式,通常内审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充分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制度,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工作规范、要求及程序等,尤其是法纪审计与效益审计两部分基本内容。另外还需要不断落实年度预决算审计及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等,充分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开展。其次,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提高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进而不断激发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要逐步建立起内部审核与复查制度。

三、结论

预算部门财务内控制度科学系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企业财务管理及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预算部门只有不断完善并系统化内控制度,保证相关管理活动的有效与规范运行以及管理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保证企业及相关部门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第5篇:部门内部管理制度范文

一、医院内部控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健全

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2006年6月,国家卫生部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要求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规定》要求各医疗机构负责人对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负责,财务部门具体组织本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规定》的制定与实施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政策与理论依据,但目前医院内部控制仅限于财务会计方面,内容是原则性的,操作性不强。多数医院没有制定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内容散见于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文件中,并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整体框架。医院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相对的独立性,无法对控制活动开展有效性评估,控制活动流于表面,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二)医院内部审计力度薄弱

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都设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但是审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属于平行科室,工作缺乏相对独立性,无法确保其独立履行审计职责。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分工与职能不明确,人员配置不合理,业务水平落后,审计范围狭窄,造成多数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定期开展内部审计监督活动,无法对医院的内部控制活动开展定期的评价活动。

(三)医院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医院的主要业务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多数管理者对提高医疗技术、加强医疗服务十分重视,但对于医院内部控制仍采取传统的管理方法,习惯按照经验行政指挥,管理者重业务而轻内控,内部控制重形式而轻内容。有的医院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内控制度就是财产安全控制或成本控制,完全属于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职责,而与其他部门无关。医院对内部控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财务人员缺乏有效地执行力度,内部控制措施难以有效地执行和落实。有的医院把内部控制停留在规章制度的框架内,使得内部控制缺乏正常运转,内部控制无法与医疗业务及其他管理活动整合,给医院增加新的财务和经营风险。

二、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的实施有利于保证医院各个环节和流程有效运行,得以实现医院战略发展目标,加强市场竞争力,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医院管理人员应当从医院的内部环境与发展需求出发,对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与优化,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加强重点业务和高风险活动监控。制定授权与审批制度,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对预算管理、财产保护、会计系统、内部报告、绩效考评、信息技术控制活动等进行风险评估,针对关键控制点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加大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切实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及时发现控制缺陷,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框架

内部控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贯穿计划、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医院的各种活动和事项。医院管理层应根据医院的特点与发展战略,按照科学、高效、全面、制衡的原则,合理设置内部治理机构,明确各业务科室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过于集中,形成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院领导是医院决策层,应该定期召开会议,对重大决策、重要经济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使用和固定资产采购等业务,实行集体决策、联签审批制度,必要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商讨,并报上级主管单位或财政部门核准;财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单位内部控制日常工作,制定内部控制手册并组织落实,指导内部控制与医疗业务及其他管理活动的整合。其他各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认真执行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加强对本部门实施内部控制的日常监控,落实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

(三)强化文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的医院文化氛围

医院应当加强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加强文化建设,彻底改变家长制管理思想,强化风险意识,评估财务风险和外部环境,培育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把内部控制视为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内部控制当成每位职工的自觉行为。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制定一套完整、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6篇:部门内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教育管理部门;高校;财务预算;控制

我国近几年开始逐步推行以部门预算、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为主要内容的预算改革,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资金运作和财务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教育部门预算,使得高等学校将教育事业费、经费、学杂费、科研经费、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捐赠收入等各预算内外资金统筹使用。高校财务预算必须符合教育部门预算的要求,根据高校自身实际情况,严格按报审程序进行,一经上级主管部门以及财政部门审核报人大审议确定后学校不得随意变更。强化了预算约束,增加了预算严肃性。改变传统财务管理工作以往“重决算、轻预算、重核算、轻管理”,有利于预算的执行、监督和控制,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系数,促进高校财务管理观念的转变和方法创新。同时,促使高校以部门预算为契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在财务预算编制、执行和对财务控制的考核评价等具体过程中做好工作。

一、我国教育管理部门财务控制现状

由于当前教育管理部门财务制度尚不完善、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等客观原因,教育管理部门财务内部控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财务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财务制度设计还不完善,一些教育管理部门财务尚未完全纳入其学校整个财务管理体系中,给教育管理部门财务直接监控投资带来一定的困难。

2.教育管理部门内部、财务、资产管理等部门协调不足。影响了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

3.财务管理基础和管理手段薄弱,对全过程难以实施有效控制。

4.财务人员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亟待提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教育管理部门财务内部控制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教育管理部门财务管理体制不顺,约束机制不健全;基本建设项目内部财务控制不健全;工程和财务复合型人才匮乏等。所以,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加强教育管理部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对策。为完善教育管理部门内部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二、加强教育管理部门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些对策

1.强化教育管理部门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目前,教育管理部门领导常常未能充分认识到财务人员参与学校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进行投资主要靠抓好部门的管理工作,财务人员只管照章办事,按合同规定付款即可。财务人员缺少参与单位财务分析、研究及预测的机会。未能参与项目决策、招标、施工、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和监督检查,对于违反项目决策程序、合同不合理变更、随意挪用资金等不合理现象财务监督实施不力。所以,教育管理部门领导有责任和义务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如:资产管理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工程变更审批制度、工程价款结算制度、成本核算制度、供材采购管理制度、费用报销制度、财务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等),特别是当前教育管理部门处于飞速发展时期,更应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和自身责任意识,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落到实处。要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财务人员的素质、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关键。教育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应不断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其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和管理水平。这不仅包括更新观念、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掌握财会专业知识.还应了解建筑施工等专业知识、项目建设一般程序、招投标、概(预)算等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逐步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工作效率,使财务人员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需要。

2.将财务内部控制覆盖项目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财务管理职能教育管理部门财务人员在项目过程中.要做到事前参与预测和决策、事中注重控制和管理、事后有分析和评价。工程项目的财务内部控制是实现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项目决策控制、项目设计与概预算控制、招投标与合同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验收和决算控制等五个环节,贯穿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项目决策控制环节:财务人员要对项目建议书中的财务分析和预测结论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的书面意见,并参与项目决策的全过程,会签相关决策决议。

3.加强建设项目财务信息管理

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教育管理部门应指定人员负责财务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利用会计电算化的手段。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领导报送财务信息资料。报送的财务信息资料主要包括反映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的月报、年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项目竣工后的投资效益分析报告及其他相关的资料。同时,要加强学校财务、、资产及审计等管理部门的沟通,及时反馈相关财务信息,使得各方及时掌握情况,确保顺利完成项目任务。教育管理部门处在安排下一年度计划时,应根据学校财务部门提供的资金可供量和内部调剂的可能。编制年度计划,并及时报送学校财务处。各建设工程项目在开工之前.处应向财务处提交工程施工合同、投标函书、开工许可证及与支付工程前期费用有关的全部合同,以便作为未来办理各项资金支付的依据。

三、结语

面对高校财务管理一系列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应强化高校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建设项目财务信息管理,使得在我国教育集中支付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情况下,各高校都做好财务工作,教育部门做好自己的财务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珊玲:高等教育财务控制论.《考试周刊》,2008,32.

第7篇:部门内部管理制度范文

【摘要】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形成巨大冲击,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和残酷。企业要想生存或发展,就应当加强企业管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内部控制,要尽最大可能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各类风险。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加强企业内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国内勘察设计虽然已经实现了企业化管理,但在内部控制上还存在较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勘察设计单位现阶段内部控制制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指出建立健全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策略。

【关键词】内部控制勘察设计预算

一、现阶段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相对较差

内部控制环境是指构成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氛围,反映组织内部人员特别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是内部控制其他组成要素的基础。目前,勘察设计单位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更有甚者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要求而制定的条条框框。尤其是单位的领导把建立健全内控机构简单地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装订、汇总,认为做了整章建制方面的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内控机制,而忽视了内部控制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因而往往是行政命令代替制度政策,只强调上下级行政关系,忽视了权力的相互制衡,用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只重视资金使用的方向性,忽视了资金使用的程序性和效果。

2、预算未能充分发挥有效作用

预算管理是勘察设计单位实行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大多数勘察设计单位缺乏预算管理的理念。一些领导把财务计划与预算管理混为一谈,认为有了财务计划就是实行了预算管理;也有些领导想实行预算管理,但由于方法不当,使预算管理的作用发挥的不充分。

同时,现阶段,由于勘察设计单位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成本构成中人力设计成本占绝大比重,使得监督难以到位,部门预算不能对单位的全年财务收支有硬性约束,预算执行失控。究其原因,一是单位预算的范围有限,尚未涵盖单位全部财务收支事项。许多部门单位预算执行结果是超预算,但总有办法在部门预算之外解决,使得部门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受损。二是部门预算的追加项目仍有很多。目前,虽然勘察设计单位大多实行了部门预算制度,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仍然很多。追加项目越多,则预算的随意性越大,权威性和约束力就越差。三是部门预算没有在单位内部按组织体系进行细化。虽然上级主管部门对部门单位有了预算,但部门单位内部并没有按组织结构对预算进行分解细化,仍是“实报实销”。也就是说,上级主管部门对部门单位有了预算约束,但部门单位内部并没有对各处室人员的责任预算约束,其结果只能是总量超预算。

3、财务人员的专业局限性导致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目前,随着勘察设计领域的不断扩展,勘察设计企业项目繁多且各项目间差异性较大,举某电力设计企业为例,其具有工程勘察设计、造价咨询、环境影响评价、工程总承包、工程咨询、工程监理、测绘及海洋工程等甲级证书和对外经营权的独立法人,主要承担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国(境)内外火电、核电、超高压送变电工程(含配套工程)的勘测设计、咨询、监理、环境影响评价,岩土工程和工程总承包,甲级建筑设计,施工图审图等,是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设计院。但是,财务人员在设计技术方面存在不足,对现场也不熟悉,加之设计现场随时发生变化、会计期末对项目工程设计现场的未完设计盘点往往流于形式,使得设计成本与实际难以配比,财务部门核算时只能按照设计部门提供的资料核算,造成设计产品成本很难确定。

4、内部监督失灵或没有内部监督

很多勘察设计单位内部设有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部,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常常是走马观花,很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往往是遵循领导的意愿,审计部门形同虚设。有的单位内审由财务人员兼职,出现自己审计自己的现象,相当多的企业对建立内部监督不够重视,内部管理体系残缺不全,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或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同时,还有的单位把内部控制看作是一种复核机制,将控制的有效性体现在惩罚力度上,以罚代控。

二、建立健全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策略

1、改善单位内部控制环境,提高管理者内控意识

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和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要创造积极的控制环境,使整个组织中的员工具有控制觉悟和自觉的控制态度,特别是管理者要积极地进行控制。控制系统越完善,管理者实现其目标越容易,同时,管理者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控制得不好,企业目标难以实现,就应该由管理者来承担责任。所以必须使管理者具有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的动力和压力,促使管理者真正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勘察设计单位要建立由院长、党委书记、副院长、处长、支部书记、科长、科员等组成的治理结构,并在此之下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日常经营活动由勘察设计单位自行进行,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年度财务报告编制,大额资金由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少额资金自行管理;每季度预申请用款额度,每月正式申请,每月下拨;收到设计费上划入集团公司账户;集团公司分回银行存款利息及相应的投资收益。二是在勘察设计单位内部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审计处,保证其应有的独立性,从而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三是勘察设计单位要注重单位文化建设,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

2、加强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充分认识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预算管理作为一种责权利控制管理,它不只是财务部门的管理,而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是具有全面控制约束力的一种机制安排。勘察设计单位的经营者要充分认识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首先必须深入理解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其次明确预算管理的战略性定位,即一方面加强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提高预算管理对战略的调整作用。只有这样,企业的经营行为、管理行为以及员工个人行为才能在认识上形成一致,才能使预算管理成为规范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准绳。

二是要严格执行与监督,实现预算管理控制的有效性。预算的编制仅仅是预算管理的开始,预算作为一种价值化的目标管理体系,关键在于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跟踪、分析和考核。预算一经确定,勘察设计单位的执行机构就要按照预算的具体要求严格执行,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要实施跟踪控制管理,对每月、季度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考核是评价企业及其内部各部门业绩的尺度,考核与奖惩是预算管理工作的生命线。所以要实行奖勤罚懒,调动职员的积极性,激励职员共同努力,确保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具体来说,勘察设计单位可采取的对策是:第一,将预算控制融入日常财务控制中,如报销按预算内外进行分类,执行不同的审批流程;第二,严格按预算制度执行并进行数据分析考核。要求单位每月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对本单位月度预算指标控制偏差进行量化分析、讲评,并将结果反馈到预算管理部门财务部。对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的时效性进行考核,优劣排队打分,纳入公司的月度考核中。

3、建立企业内部统一的风险评价体系每个企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对此必须适时加以预测评估,找出应对措施,加以规避与化解。风险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有的放矢,针对风险而设计。内部控制框架应在提出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的基础上,将原有风险评估这一要素发展为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反映四个要素,使风险评估要素更加突出化、适时化。

现代勘察设计单位面临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作为由众多部门、子公司等组成的勘察设计单位所面临的风险较之单个勘察设计企业更加复杂。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风险评价体系来评价控制整个企业的总风险。为此,总的勘察设计单位应在董事会下设立一个风险管理部门,制定适用于各企业、部门的风险管理标准和总的政策,在这些政策和标准的指导下,各企业、部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具体的风险管理准则,以此进行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报告、风险处理等。全面防范和有效控制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实现勘察设计单位的经营目标和战略。

4、建立企业有效风险预警系统,增强风险意识

在上述建立勘察设计单位内部统一的风险评价体系的同时,勘察设计单位要建立企业有效风险预警系统,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之下,这点显得更为必要。这主要涉及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利用风险预警机制在勘察设计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险预警治理结构,通过其内部治理结构来控制风险,实行事前控制。风险预警治理结构的成员包括勘察设计单位的经营者、风险管理专家、部门管理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他们根据风险管理指令和控制来完成各自的工作,保证预警分析工作的持续性和经常性。其次,在建立风险预警治理机构的同时,为使风险预警和管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应该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克服信息的不对称,认识并处理现实或潜在的偶然损失,降低风险成本,其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收集的信息包括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取的信息,并由风险管理人员及时分析系统收集的信息,列出勘察设计企业当前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以合理的报告形式传递给上级主管部门或董事会。

5、完善单位的内部审计

要检验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被切实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一方面是由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来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调查,评价制度设计的效果及其实施的有效程度,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另一方面应由外部具有一定资格的中介机构或政府指定的财政、审计部门来监督、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

【参考文献】

[1]孙惠芳: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甘肃科技纵横,2009(3).

[2]马媛媛、赵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与对策[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

第8篇:部门内部管理制度范文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化,信用关系或信用方式已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的主要形式。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不断的通过市场行为出售自身的产品或劳务。而为了增强在销售过程中的竞争力,企业不可避免的甚至要越来越多的采用信用销售方式。那么,伴随信用销售方式而来的,必然是越来越多的应收帐款。因此,建立有效的应收帐款内部控制制度也变得益发重要。一个企业应当如何建立健全应收帐款内部控制制度呢?参照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以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等政策法规,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必须要明确实施应收帐款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或者说要达到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有可能建立正确、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笔者认为,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自身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纠正经营过程中偏离企业整体目标、,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以期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应收帐款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服从上述总体目标的同时又对其做出了细化,即通过规定相关部门、相关个人在产品销售、货款回收方面的行为来保证企业既拥有维持自身运营所需的充足的现金流量,又能够在销售市场上拥有充分的竞争力,同时还能够及时回收赊销款项,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坏帐损失。

    其次,企业还需重点关注应收帐款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一、 事前控制

    应收帐款的事前控制也就是在销售环节的控制。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规定,应收帐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也就是说应收帐款是由于企业的销售行为产生的,因此要有效的控制应收帐款必须从其产生的源头即企业的销售行为抓起。这方面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企业应设置一个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这个部门在应收帐款事前控制中的作用是对销售部门提出的赊销申请根据事先制定好的授权审批制度进行审批。(赊销申请必须已经授权的销售主管签字认可,以保证这笔销售业务是符合企业整体销售计划的,从而防止个别销售人员为提升自身的销售业绩而偏离企业的整体规划。赊销申请单应该一式多联。)为此,信用管理部门应该收集相关客户的资料,在审批之前对赊销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审议,详细了解该客户的经济性质、隶属关系、注册资金、主营业务、管理水平、经济效益、以往的信誉记录等,经过仔细评估后决定是否给予赊销,并将最终审议结果签示于赊销申请单上,留存以后将其他联退回销售部门;而信用管理部门据以做出审议结果的理由也应以书面的形式存档,以备以后为了分清责任等进行的审查。对于经审议发现财务状况或信用不好的客户,信用管理部门可以要求其出具信用证明或经济担保。

    至于没有条件设立单独的信用管理部门或赊销业务相对较少的企业也可只设立信用管理岗位。该岗位可隶属于会计部门、合同管理部门或市场部门,但一定要独立于销售部门。

    2、批准销售部门的赊销申请后,信用管理部门应派出专人会同销售人员与客户签定销售合同。在合同中要详细注明产品的销售价格、信用政策、还款方式、还款期限等;也可由信用管理部门向合同管理部门详细列明上述信用条件,由合同管理部门会同销售人员签定赊销合同。签定合同时,应尽量争取采用票据信用方式,如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以求更加安全可靠。

    3、会计部门根据核准的赊销申请单、销售合同开具一式多联的销售发票;根据销售发票记帐联编制记帐凭证并登入相应的明细分类帐及总帐;根据仓库部门的货物运送凭证等随时或定期结转成本,冲销库存。

    销售部门根据销售发票业务联及仓库部门的货物运送凭证编制销售台帐;仓库部门编制实物帐,以便查对。

    应收帐款事前控制环节最关键的部门是信用管理部门。由独立于销售部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对赊销业务严格把关,形成内部牵制,以防止销售部门片面追求销售业绩而忽视经济利益的回流;而对于信用管理部门的内部牵制则可由销售部门、会计部门及企业定期、不定期的内部检查完成。企业决策层或信用管理部门必须事先制定授权审批制度,在该制度中明确信用管理部门内部各人的审批权限以及审批准则、政策等,并将此制度传送给销售部门、会计部门等相关部门。这样,销售人员就可以根据授权审批制度在提交赊销申请前就否决掉不符合条件的赊销客户,节约工作成本;对于符合审批条件而信用管理部门不予审批的也可以要求其进一步审议;而会计部门在开具销售发票时也可以据此审核信用管理部门核准的赊销申请单是否合乎规定。

    二、 事中控制

    赊销合同签定至应收帐款收回之前这段时间相应的控制措施称为事中控制。这个阶段的控制工作仍主要由以上三个部门:信用管理部门、会计部门以及销售部门完成。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信用管理部门应对赊销客户的资料进行动态管理,随时关注对方的相关信息。一旦赊销客户经营状况等出现异常并有可能危及到本企业帐款的顺利回收时,信用管理部门应及时的书面告知会计部门,由会计部门负责督促相关销售人员催收帐款。注意此时最好由会计部门履行督收职责。虽然信用管理部门也可以直接催促相关销售人员,但由于平日与客户的对帐、对应收帐款进行财务分析、赊销合同到期时货款的回收都是由会计部门完成的,因此该项职能仍交由会计部门来履行以保证“政令统一”,防止“多头命令”可能造成的销售人员无所适从,部门之间拖沓扯皮。

    在事中控制中,信用管理部门还应该根据会计部门提供的财务分析数据,从本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相应调整原先的信用政策,调减或调增信用额度,以适应企业现实发展的需要。

    2、会计部门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帐单,以确保双方在应付帐款数额、还款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的认可一致;对客户提出的异议要及时查明原因,做出相应调整;根据信用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督促相关销售人员提前催收帐款,避免发生坏帐损失。

    会计部门还应对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应收帐款等实时或定期进行分析,为信用管理部门制定新的赊销政策提供依据。

    3、销售部门也应随时关注赊销客户的信息,并根据会计部门的要求催收那些被认为有可能成为坏帐的款项。

    应收帐款事中控制环节中最关键的部门仍是信用管理部门。它要求信用管理部门要实时关注赊销客户的相关信息,判断有无坏帐风险,并及时书面告知会计部门。

    会计部门在此环节的作用也很重要。它必须实时或定期的对本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应收帐款等进行分析,从而为信用管理部门制定新的赊销政策提供依据。

    三、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包括赊销合同到期时款项的收回控制以及款项到期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收回而形成坏帐损失的处理。主要包括:

    1、赊销合同到期时,会计部门应书面通知相关销售人员进行款项催收。对于顺利收回的款项应及时入帐。

    对于逾期未收回的款项,会计部门应及时报告给有关的决策机构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确认为坏帐。如果确认为坏帐损失,应做出相应的帐务处理,在帐面上核销该笔应收帐款;但信用管理部门和相关销售人员还应继续关注赊销客户的情况,一旦发现其经营状况或其他情况好转,有了还款可能,应及时通知会计部门并加以催收;会计部门也应对已注销的坏帐进行备查登记,并加强监督,如仍旧定期寄送对帐单,以防止相关人员已私自收回坏帐却据为己有。

    2、相关机构应查明坏帐产生的原因,明确相关责任人、相关责任部门,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如果是由于对方经营状况恶化等造成坏帐,而对方的这种变化事先是可以觉察的,则应追究信用管理部门的责任;如果信用管理部门已经书面告知了会计部门,而会计部门却没有及时督促相关人员加以催收,则应追究会计部门的责任;如果会计人员已履行了督收职责,应收帐款收不回是由于销售人员的疏忽,则应追究销售人员的责任。这就凸显了“书面告知”的重要性,审查人员可以据此分清责任。当然,现实中的情况要复杂的多,但只要职权划分明确,相关履行职责的记录完整,分清责任还是比较容易的。分清责任后,审查机构除了根据公司制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外,还应在绩效考核部门备案。

    3、信用管理部门应根据帐款回收情况相应调整原先的信用政策,对逾期不归还帐款的赊销客户应调减或取消它的信用额度。

    4、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派出专门的部门或专职人员对应收帐款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对其中的薄弱环节应及时加以纠正、完善。负责检查的部门、人员应该是独立的。

    最后,企业还要关注应收帐款内部控制中的“软控制”。

第9篇:部门内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管理 内部控制评价 应用原则

随着住房改革的逐步深化,住房公积金管理与人们的切身生活日益密切。然而,自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以来,各地住房公积金案件频发,涉案数量和金额较大,范围较广,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除了有相关法制、外部监管、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评价的缺失也是主要原因,为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开展全面的内部控制评价势在必行。

一、住房公积金管理实践中内部控制评价的主要内容

住房公积金管理实践中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评价内部控制环境,比如管理中心或部门领导层是否对内部控制给予了高度重视,有未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员工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清晰,员工是否能够自觉抵制违规行为以及能否主动将其他人员的违规行为报告给相关领导或部门;对控制活动进行评价,比如对于内部管理和评估中发现的危险点有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活动和措施,相关政策或控制措施有未覆盖各项业务,各个部门、岗位之间是否具备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有未贯彻执行休假、轮岗制度;对内部风险管理进行评价,比如是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展了住房公积金提取、划转等,有未落实贷款业务的调查、审查、检查、催收等环节,对这些环节的风险监控是否有效;对信息沟通有效性进行评价,比如有未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能否持续运行,各类业务能否实现信息共享,部门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交流,重要事项能否顺利传达给领导层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另外,应在实践中发现并纠正问题,及时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质量。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应用策略

遵循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在住房公积金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应遵循相应原则。首先,遵循独立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由内部审计部门独立行使,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干涉。其次,遵循重要性原则,关注重大、高风险事项,突出重点,加强对重要部门、岗位和环节的风险控制。再次,遵循客观性原则,必须公平、公正、客观地进行内部控制评价,使各个部门的内部控制情况真实反映出来,并做出客观的评价总结。第四,遵循全面性原则,将内部控制评价全面贯穿于各项住房公积金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中,覆盖所有部门和岗位,提高内部控制评价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的整体效能。

创建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一般而言,内部控制评价可分为五个标准,即优秀、良好、基本有效、部分有效、无效。若被评价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各个控制环节发挥了有效作用,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不存在业务风险盲点,针对问题所制定的控制措施适宜,内部控制效果显著,即为优秀,评分在90分以上;若被评价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健全,能够实现对重要业务风险比如资金管理业务风险、贷款业务风险、公积金提取业务风险等的识别和控制,且具有较为适宜的内部控制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内部控制效果,即为良好,评分为80-89分;若被评价部门具有相应内部控制制度,而制度存在一定缺陷,但是能够基本上保证制度系统、连续的运行,管理风险基本上也能得到控制,即为基本有效,该标准评分为70-79分;若被评价部门缺乏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一些业务或操作环节存在经营方面的风险或管理方面的漏洞,如果不及时纠正、改进问题,则会导致现存内部控制制度失效,严重的话会出现重大责任事故,为部分有效,评分为60-69分;如果被评价部门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是没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使重要业务和操作环节面临严峻的经营风险和控制漏洞,而出现的重大责任事故也未得到及时改进,则为无效,评分低于59分。

明确内部控制评价实施途径。在住房公积金管理实践中,内部控制评价应定期开展,内部审计部门最好半年就组织开展一次,可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法进行,在此过程中,评价人员必须详细说明内部控制评价目的、范围、标准、内容以及各个部门应配合的事项,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要介绍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情况、执行情况和自检情况。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时,应当对重要控制环节进行测试,检验其是否达到标准,综合分析了解到的情况,然后评估业务风险,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程度和范围,同时做好与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根据评价结果以及评价结果所反映的情况发现被评价部门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有关部门及时整改,并做好整改信息的反馈。满整改期后,必须做好内部控制评价的后续审计工作,逐一落实评价中所存在的问题,确保每个问题都得到整改,若内部控制评价中一些被评价部门被评为部分有效或无效,应重新评价,直到整改后的评价结果为基本有效以上。

三、结语

总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实行全面的内部控制评价是做好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根本,是防范和化解内部风险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运营效率和管理成效的必要途径,因此,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内部控制评价在住房公积金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遵循应用原则,创建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优化内部控制评价环境,做好内部控制评价的后续审计工作,以为住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丽波.内部控制理论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