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铁路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铁路安全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铁路安全管理论文

第1篇:铁路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铁路工程建设作为大型的工程项目,在项目的建设中其周期长、建设复杂、涉及单位多等特点,使得其施工安全风险具有离散的特点,并时常带有突发性,从而给铁路工程项目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问题。同时,其涉及的单位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每个单位其责任不同,因此,为更好的加强对铁路工程安全的管理,通常通过构建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监督,从最初的设计,再到施工,最后到竣工验收等都进行监督,从而加强对工程的安全控制。

2基于Web-GIS技术的铁路建设数据管理与集成

2.1Web-GIS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下的可兼容、处理、存储、分析和显示地理信息的一种计算机信息系统。其主要包括对网上数据的分布、采掘、管理、操作和安全性等方面。在铁路建设的过程当中,其中产生了大量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文档数据,包括铁路线路所走的基本行政区域的基本地理数据、卫星影像数据、施工图纸与线路设计、线路地质数据等。而要将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则必须使用Web-GIS技术对数据进行管理。朔黄铁路的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就规划采用了这一技术,但是在其工程建设信息化系统过程中,则没能与地理信息系统连接。如果能将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系统嵌入到其本质安全信息系统中去,则其创新性,尤其是应用价值将会大大提高。

的做法,这样比较符合国内铁路工程建设的管理习惯。再次则是数据库的构建。对该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设计,采用数据仓库技术。所谓的数据仓库技术,则是将多维的数据进行融合。在该系统当中包含空间数据、文档数据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如何将这些数据为系统服务,则需要采用一定是技术将其进行集成。同时数据仓库技术中将用户所使用的数据进行分类,尽量保留经常使用的数据,而将不常用的数据放置到备份系统当中,从而使得整个数据库得到优化处理。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不同数据形式的数据表格,近按照数据库的要求再规定其属性、字段、格式等。最后则是对数据的采集。数据采集作为对系统运行基本信息的提供,是保证系统运行的关键。因此在对数据进行采集的过程当中应尽量采用填写报表的方式;其次是尽量将数据的录入方式由录入变为选择,从而减轻工作量;第三是类似的数据可进行复制;最后是数据录入要尽量符合录入用户的习惯,尤其是当前人们上网查看的习惯。通过上述的原则将数据以表单或者是上传文件的方式将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发表到Web-GIS地理信息系统。这样,人们在浏览时,如同上网普通网页一样就能很好地掌握工程建设的各种方面。

3系统需求分析

铁路工程建设实际需求,决定系统的功能设计。对该系统的设计,其必须具备以下的功能:第一,安全信息管理的功能。通过系统科对相关的铁路建设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并在将数据录入到信息系统后,可对数据进行分类、修改、存储、浏览、分析和统计等;第二,安全信息共享的功能。通过该系统,各个不同的铁路施工单位可对相关的建筑数据、勘察数据、地质数据等可实现共享,从而可有效的保证建筑单位、监理单位等加强运用数据对施工质量的把握。第三,辅助决策的功能。在对整个过程进行安全控制的过程当中,其需要对大量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统计,以此提高系统使用的效率;第四,相关文档辅助管理功能。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将大量的工程文件存储到系统当中,从而实现对文档的信息化的管理,提高办公效率。

4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Web-GIS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采用现阶段比较流行的B/S模式,该模式其典型的优点在于易维护性。对该架构的维护只需要对数据库进行维护,而不需要对客户端进行维护,从而节约了大量的工作量。铁路建设单位只需要通过web浏览器即可实现对该用户信息系统的访问。通过该整体架构设计,将系统分为三层,通过web浏览器的服务请求,将相关的数据传递给不同的应用服务器,在通过应用服务器实现与不同数据库的访问请求。

5系统功能设计

结合上述的需求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设计,将系统的功能分为系统管理、事故隐患管理、监理管理、施工安全督查、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安全状况综合分析与评价等模块。其中系统管理在主要负责对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系统用户使用权限的设置;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则主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存储、修改等;施工安全督导则主要对不同的子项目的施工安全进行督导,并对发生安全事故数据进行录入;综合分析与评价则是通过统计分析对整体的项目安全进行统计分析;监理管理则主要为建立单位进行使用,包括施工安全控制等;事故安全隐患管理则主要是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含进行统计分析。

6系统实现

系统的实现则采用visualstudio2010作为开发平台,并以VB作为开发语言对系统进行开发,同时数据库采用常用的企业级数据库oracle9i,从而提高数据库对数据处理的效率。同时以基于GIS的安全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为例,在该模块当中,其包含了1:25万全国铁路基础图、1:5万铁路沿线数字栅格影像图、1:1万铁路沿线地形图、卫星遥感影像、线路地质情况分布专题图、单位工程分布专题图、施工图纸等相关数据共计约20GB。通过该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可清晰的看到工程沿途多经过的站点,并可进行放大处理,以此加强对不同施工点信息的查询.

7结束语

第2篇:铁路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铁路中间站的管理不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铁路中间站对铁路运输管理的现场把关不到位。对铁路运输的现场把关要求工作人员按时上下班,依照铁路公司的规章制度做好铁路工作的交接,认真填写巡查日志,根据实际情况调车指令,一切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服务。但是在铁路中间站的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负责铁路运营管理的工作人员在签署重要文件的过程中不经查阅便任意签署,导致铁路运输故障频发;工作人员随意离开工作岗位,造成铁路运输故障不能及时被发现,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严重拖延了铁路运输的效率;调车计划代签代审,铁路中间站管理人员对铁路的实际运行情况掌握不充分,造成铁路资源的浪费与拥挤。

第二,铁路中间站对铁路运输的重点控制不到位。这表现在部分中间站对铁路运输的关键作业、关键人员和关键点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或者虽然有管理办法,但是执行起来严重不到位,导致铁路运输的重点控制不到位。

第三,规范化管理不到位。具体表现为工作人员着装随意、精神面貌不佳。

第四,考核机制不到位。铁路部门的考核机制走后门现象严重,起不到激励职工为铁路运输服务的作用。

二、加强铁路中间站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

我国铁路运输是陆地运输的主要方式,运输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客运,另外一种是货运。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每年运输的旅客不计其数,做好铁路客运中间站的安全风险管理是保证我国旅客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国资源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却以东部和南部为翘楚,做好铁路货运中间站的安全风险管理是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太原铁路局朔州车务段怀仁站主要负责货物运输的管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太原铁路局朔州车务段怀仁站中间站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

1.完善中间站的基本管理制度

太原铁路局朔州车务段怀仁站处于我国煤矿生产的大省——山西省,每年运输的煤矿数量不计其数,完善中间站的基本管理制度是保证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的有效措施,是优化我国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完善中间站基本管理制度的具体方法有: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职工守则,杜绝一切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行为发生。第二,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对表现优异的职工给予奖励,对工作中有严重过失行为的职工给予相应的处罚。第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俗话说“上行下效”,只有铁路部门的管理人员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才能对基层工作人员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2.提高铁路中间站职工的综合素质

职工安全运输意识不强是导致铁路运输故障频发的主要原因。为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应提高铁路中间站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措施为:第一,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安全风险意识教育。只有让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工作人员在中间站管理中的责任感。第二,加强职工的操作技能培训。铁路中间站的工作内容涉及面较广、重要性较高,应有专业的技术作为保障。第三,对职工进行应急处理培训,提高职工面对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结束语

第3篇:铁路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预防体系;安全保障体系;事故处理救援体系

中图分类号: TE8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铁路运输安全研究体系

铁路运输安全问题得到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的关注,也是至今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铁路运输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近年来,虽然我国铁路在监控技术、管理技术方面,技术装备方面和行车安全因素方面做过一系列的研究,但是没有提出一个比较完整的铁路运输安全体系结构。如何进行铁路运输事故的预测和预防,如何从发生的各种事故中归纳出事故发生的机理和规律,从而进行技术层面的预防是铁路安全运输的根本问题。本文对铁路安全运输的研究分为保障体系、预防体系和事故处理体系三部分。事故的预防体系是铁路安全运行的中心问题,起到了整个铁路的安全运输的保障作用。

2铁路运输安全预防体系

2.1铁路运输安全预防理论体系。安全预防理论体系是针对铁路运输事故发生的特性,提出的一种预防事故的机制的理论体系,包括技术开发体系和管理体系理论:一是危险源辨识机理,是从微观的角度铁路运输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产生的条件,建立事故可能发生的模拟事故发生机理;二是风险效应机理,是指在铁路运输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事故的影响范围,对事故发生的几率和严重度进行评价,科学的整改事故投入与预防性投入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三是预防机理,事故发生的类型、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的损失大小,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型采用不同的防御措施,使事故的发生率和损坏率降低到最小程度是预防机理的主要目的。

2.2铁路运输安全预防技术体系。安全预防技术体系包括安全规划技术、安全预测技术、安全评价技术和安全设计技术构成。安全评价技术和安全预测技术是铁路运输系统的评估技术,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目标非常明确。铁路运输安全规划技术与设计技术则是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进行规划设计的。

2.3铁路运输安全预防管理体系。铁路运输安全预防管理体系是对铁路运输安全的点预防、线预防、面预防的综合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安全教育体系、安全监督体系、安全标准体系和安全机制协调体系。一是安全标准体系。铁路运输安全标准体系用来评价铁路运输安全系统的安全状态、进行安全教育和对安全体系进行监督;二是安全教育体系。安全教育是以“人”为中心,从人的角度防御事故的发生,保护人的财产生命安全;三是安全监督体系。安全监督是预防铁路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使铁路安全管理顺利进行;四是安全协调机制。要求在铁路系统各种设置全面、系统的管理组织网络体系,合理配置人员和机构,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3铁路运输安全保障体系

3.1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理论体系。一是职业适应性机理。人在铁路安全运输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也是系统中不稳定的因素。研究铁路系统中岗位和职业的稳定性,有利于运输系统中人员的选拔与培训;二是设备可靠性机理。机车、轨道、信号以及其他设备的良好运行是实现铁路安全运行的必须条件。设备的可靠性机理研究主要包括设备性能的可靠性、结构可靠性等,这是铁路运行最基本的理论条件;三是子系统的配置机理。铁路运输系统包括车务、机务、工务和车辆等构成,铁路安全运输只有各个要素系统达到合理的配置才能减少铁路运输中发生的事故。

3.2铁路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体系。铁路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直接参与运输安全保障,重点强调安全保障的实时性、联动性和系统性。保障系统有感测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构成。感测技术和控制技术是铁路运输系统的外部接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则对采集的信息进行传输和再处理,实现铁路运输系统的实时监测与控制,有效地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3.3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管理体系。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管理体系是安全保障理论体系、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在安全培训、安全规章制度以及安全考核激励机制方面的有机整合。安全培训保障机制是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管理体系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机制,是实现运输安全有序可控目标的最基础保障。安全规章制度机制是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理论、技术以及管理体系在安全保障应用方面成功模式的制度化、标准化。安全考核激励机制是根据当前运输安全状况、事故的益本比分析等确立的一套科学考核机制,是运输安全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保障。

4铁路运输事故处理及救援体系

4.1铁路运输事故处理及救援理论体系。一是救援预案理论。救援预案根据铁路运输事故的损失情况、发生位置、救援设备的布局,设计不同的救援预案,提高事故救援的应急能力及救援效率;二是联动调度理论。联动调度是在事故发生后,各部门和人员应该积极的响应事故的救援要求,包括事故的通报、救援队伍的指挥和行动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三是事故再现理论。就是研究事故在现时防御技术开发,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4.2铁路运输事故处理及救援技术体系。救援列车技术就是救援设备、人员配置和分工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编达到最大的救援技术水平。线路开通技术就是根据线路损坏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方式抢修线路、开通线路和实现通车。事故勘查技术是应用科学的方法,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为事故的分析搜集资料。

4.3铁路运输事故处理及救援管理体系。事故档案管理就是对以往发生的事故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建立事故档案,使救援人员的训练、救援资源的配置和事故的管理有章可循。救援资源管理是救援设备的购置、维护和管理,救援工作的实施必须要考虑到当时的环境、事故的类型、列车的种类以及其他资源的配置。事故应急管理是根据生命特征、救援预案和联动方式等临时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钱立新.世界重载铁路运输技术的最新进展[J].机车电传动,2010(1):67-68.

第4篇:铁路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铁路运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F530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铁路网规模不断扩大和新建线路相继投产,我国铁路建设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截止2020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运营里程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对铁路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铁路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已跟不上时代要求。2011年7・23事故发生后,国内乃至国际对中国铁路行业倍加关注,中国铁路急需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扭转被动局面。

1、制定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标准的必要性

与《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相比,《管理条例》主要体现了3方面的变化。一是增加铁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内容,补充对铁路建设的规定,使铁路安全覆盖范围更广;二是突出不断发展的高速铁路的安全性,作出针对性的规定,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依据铁路政企分开和国务院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精神,明确铁路安全由交通运输部和国家铁路局依法对中国铁路总公司进行行业监管,并对不适应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要求的规定作了调整。一部法规从诞生到执行,从实施到见效,从评估到完善,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检验。法规作为一种规范性文件,更多的是体现法律的特性,即原则性和约束性。因而,它的实施必须要有一系列配套细则文件和有效举措,而标准便是一种既具有明确目标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手段。就《管理条例》而言,在当前条件下强化制定和应用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标准,具有以下3方面的意义。一是铁路系统政企分离刚迈出第一步,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需经历一个相当时间的磨合期,才能逐步理顺两者关于铁路运输安全的关系。对于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属各铁路局及铁路公司,其体制改革尚处在酝酿和筹备阶段,现今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仍基本处于政企分离之前的状态,这会对《管理条例》的实施带来一定影响。故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系统内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企业标准尤为重要。二是随着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电气化铁路的迅速发展,标准制定工作滞后于铁路实际运营需求的问题愈发突出。尽管有关部门近年制修订了一批与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电气化铁路相关的技术标准,但无法覆盖全部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

2、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现状及其评估

2.1、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部门一直十分重视安全管理,从铁道部到基层站段都设置有安全管理机构,制定了众多涉及行车安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并在监督、检查、处置各类安全事件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总体上来看,全路的安全管理处于相对平稳的状况。特别是近2 年来,铁道部根据国发〔2010〕23 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温州动车追尾重大事故经验教训,开展了全面安全大检查、大整改和大补强活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然而,随着我国铁路的巨大变化与迅猛发展,原有的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铁路安全的需求,必须发展新的安全管理模式。这是因为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是通过大力度地奖惩来引导各级管理干部落实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主要依靠强化各级干部的作用来保障行车安全,这对于采用大量先进技术的现代化铁路而言是不够的,与世界铁路先进国家的安全管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速推行先进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2.2、对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的评估

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铁路安全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和探索,基本上还停留在单项或观点性的水平上,特别是对于安全风险管理模式而言,尚未形成系统性理论或实际可操作的模式,更未达到从标准化原理出发所要求的事先预防、技术可控和专业规范的安全模式。我国铁路部门的安全管理模式之所以仍停留在单项及战术层面上,关键是铁路各级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思路、组织构架、人员培训等方面受到各种因素或条件的制约。

2.2.1、在整个铁路系统中,建设、施工、运营、监管等诸多子系统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这不可避免地给安全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传统的铁路条块管理方式加剧了处理和协调各子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导致整体安全风险管理策划的缺失,不能形成一个科学、系统、全面的安全风险管理策划方案,以确保整个铁路系统安全的有效控制和全面管理。

2.2.2、现阶段涉及我国铁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还不够完善,有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甚至已经不适应铁路的发展要求或已经失去实际指导意义。尽管铁道部即将颁发新的《铁路安全条例》,但这个纲领性的文件并不能完全替代安全风险管理所需的包括程序、方法等内容的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系统、全面、具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理标准体系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标准相关问题分析

3.1、就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标准整体而言,首先,其必须符合《管理条例》的最低监管要求,并不断地、有效地提高铁路系统的安全性;其次,具体安全标准及规程的编制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安全威胁,才能使标准真正发挥作用,能够帮助运营部门在发生安全事件时从容应对,故标准不但要包括各种安全事故的预案及相关的人员培训和事前演练,还应与关联业务部门、铁路警方、设备提供商等相关合作方建立联络沟通机制;再次,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标准应特别注重安全风险评估,这对铁路各运营部门根据自身情况识别安全威胁和风险十分重要,也是管理安全威胁和风险,并作好准备和响应所需的首要预防阶段,铁路各业务系统和部门的潜在安全风险和日常运行环境各不相同,因此每个业务系统和部门都必须制定各自的安全评价标准及相应的预防对策标准,并进行独立的安全风险评估。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标准可按专业分为通用、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供电、信息化等若干子标准,便于细化所属业务领域内的安全内容,以符合相应管理和业务部门安全工作要求,也可突出所属业务领域的特点和关键点。在每个子标准中,首先须明确本系统子标准的法规要求和目的,可包括企业、部门或车间的年度安全方针目标,以及高层领导安全承诺绩效政策和实施计划等纲领性内容;其次应提出本系统子标准的安全关键点,可包括安全组织机构、岗位安全职能、安全管理程序、技术方案、预防措施和认证评估等操作性内容;另外还应规定本系统子标准的纠错和持续改进,可包括信息反馈、纠正措施、标准定期审查和修订等辅内容。

3.2、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纵观我国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经过数十年的长期建设和经验积累,在铁路工程、维护、行车、设备等管理部门以及各业务系统不乏各自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标准。然而,这些安全规章制度和标准大多是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单项或局部安全事项而制定,而且大多停留在就事论事或被动管理的水准上,尚不能满足主动、预控的安全风险管理要求。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先进的安全风险管理标准体系。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保障,只有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将安全风险管理贯穿组织的各个层次和活动之中,有效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安全风险管理方针、安全风险管理程序、相关组织结构、考核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内容。要不断完善安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规范安全风险管理程序、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有力执行,避免因制度和管理的缺陷而导致事故。

3.3、提高全员的素质能力。安全管理是人员、设备、环境的系统管理控制。安全风险控制的主体是广大干部职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成效取决于广大干部职工的素质能力。一是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风险管理能力。推行安全风险管理,领导的态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紧密结合安全工作实际,带头学习风险管理理论和知识,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二是加强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安全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决策、监控等过程,都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指导。必须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安全风险管理人才队伍.三是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普及。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干部职工普及安全风险管理知识,抓好应急情况下的安全处置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安全风险控制能力。

3.4、打造我国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安全风险管理是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因果链为手段,以逐步达到完善提高、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预控管理,是经过多周期的不断循环的闭环管理,其实施过程基本上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为主线。因此,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高难度、高技术的活动,仅依靠人工作业无法达到预定安全目标,打造一个信息化系统操作平台是其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应是一个集安全性、先进性、成熟性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真正实现“人―机―环―管”的全面结合,确保铁路系统运输生产的安全,从而达到“一切意外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控制”的安全风险管理目标。

3.5、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标准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评审国外铁路系统通过安全管理标准的实施和信息反馈,定期进行标准修订,调整安全计划、目标和措施,已成为不断改进铁路运营安全状况的有效手段。依据安全管理标准定期开展的铁路运营安全评估工作,特别是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评审的新模式,有利于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标准的实施和信息反馈,可代替?“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安全大检查方式,更加有效地监控铁路运营安全。国外铁路系统运营安全管理标准第三方认证机构评审的实施,是由国家通过安全主管部门对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授权,相关铁路工程企业和运营维护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都需获得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评估和确认,并作出安全承诺声明。而第三方认证机构则必须通过诸如欧盟成员国等国家的一级合格资质确认,并且是一个能独立开展安全管理标准评估的合法机构。第三方认证机构还应具备必要的检查和协调能力,以确保其评审是独立、严谨和有效的,出具的技术文件则必须由政府指定的机构来完成,以保证评审的透明度和可审查性,其内容还包括一些以前未曾评审过的安全状况。国外铁路系统的实践表明,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标准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评审涵盖了铁路运营的各个方面,如基础设施管理者通过评审,能获得安全许可证,而交通运输运营商通过评审,可取得安全运行证书。

3.6、 强化安全风险意识,为了加强高铁安全风险管理,高铁作业人员应进一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安全敏感性。一是应重视安全风险思想教育,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二是应认真汲取路内外安全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防微杜渐,积极研究思考安全措施和对策,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三是应针对高铁安全风险管理的超前性特点,树立超前意识,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加强安全防范;四是应对传统安全理念和固有知识体系进行更新,全面考虑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适应目前高铁安全形势的发展需要。

3.7、加强应急处置培训通过建立相关实战场景,拓宽应急处置培训内容。应用仿真理论和各种技术,实现与高铁相关的各类工种的仿真集成环境,建立起一个综合、集中、透明的现代化仿真系统,为高铁作业人员提供先进的培训环境。在模拟平台上,虚拟设置出各种设备故障和铁路交通事故,要求高铁作业人员进行预处理,建立事故处理方案数据库,导入各种应急预案,对高铁作业人员的模拟操作进行电脑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不断提高高铁作业人员的实操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3.8、 规章制度保障,各铁路局应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颁发的标准及时修订、补充和完善自己的高铁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对于高铁运营暴露出的规章盲点和难点问题,应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和细化办法;各系统、部门在制定高铁规章前,应严格执行有关技术规章管理办法,对涉及其他专业的综合性规章,必须严格执行会签制度,杜绝出现各系统规章相互矛盾的现象。另外,中国铁路总公司、各铁路局应全面梳理和完善高铁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细化高铁防灾应急预案,形成系统、完整、准确、一致的预案,指导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以安全、快速、高效的应急处置,满足高铁对运行秩序的高品质要求。

3.9、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确保全面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是领导重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全面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把安全风险管理作为提升安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二是加强组织。加强对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按照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厘清、落实安全管理中的各级组织、部门的职责、作用、权限,切实保障安全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三是督导推进。各级安全监察管理部门是指导落实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安全监督管理队伍的作用,督导推行安全风险管理。

4、结语

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铁路系统“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各个方面。安全风险理念在铁路的应用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其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也处于探索阶段。只有不断探索、注重务实、分析规律、用于创新,才能使风险管理与铁路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并产生良好的效果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莉莉. 基于物联网的铁路运营安全数字化管理系统运作机制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3.

[2]贾华强. 高速铁路接收及运营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第5篇:铁路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 铁路 信号系统 安全 性能 途径

前言:

就目前铁路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而言,其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要是实现铁路信号系统稳定性的提升,就必须从设备和技术两个方面入手,强化高新技术和铁路信息系统技术之间的融合,改变铁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理念。在此背景下,文章围绕铁路信号系统安全性能为中心,提出了三个提升性能的途径,旨在提供一些该方面的理论参考,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实时更新设备

铁路信号系统中设备是其主要的组形成,因此要提升铁路信号系统安全性能首先就保障铁路信号系统安全性能设备性能的提升,及时实时的对铁路信号系统设备进行更新。具体而言需要在铁路信号系统设备的管理上,按照具体的要求进行管理,并且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技术,加强对系统和产品的认证力度,并且结合铁路运营的实际要求进行系统维护和运营技术的提升;其次还需要对铁路信号系统的运营价值予以提升,结合目前的现代化技术创建一个高质的铁路信号系统。

在系统中实现铁路采用信息管理、运输计划、设备管理、运行管理、电力系统控制、维护工作管理、车辆管理系统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而实现铁路信号系统的信息集中式一体化管理,提升铁路信号系统的安全性能;最后还需要对铁路信号系统中硬件设备及时给以更新,并且构建一个符合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新型铁路的新型铁路的操作平台,继而有效解决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智能化、标准化以及铁路信号系统自身的安全性问题。

二、寻找技术支持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同时也起到了相应的效果,因此在提升铁路信号系统安全性能的方式上,也可以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融入其中。在铁路信号系统中轨道信息发送接受以及机车内信号的接受均实数字信号的处理方式。采用嵌入式的铁路信号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强大功能,及时发现在铁路信号传递中存在的问题和异常,继而快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实现铁路信号系统安全性能的提升。

此外,还需要针对于铁路信号系统的特点,创建一个大型全面的新型操作平台,在该平台中依托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及时对铁路信号系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侦查,再在网络中进行解决措施的检索,实现部分不安全因素的自动化处理。

总体而言,为提升铁路信号系统安全性能而寻求新的技术支持,需要以专业化、智能化以及科学化管理为系统改善的目标,继而不断推动铁路信号系统的管理力度提升,安全性能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三、探寻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正处于快速信息化的浪潮中,一些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相关联的领域都在快速的发展中。对于铁路信号系统而言,其自身也在不断信息化的过程中,因此在提升安全性能提升的途径上,也需要立足于已有的成果,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例如目前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在诸多管理系统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而结合铁路信号系统的特点,实现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也有助于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及安全性能。未来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卫星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加入其中,铁路信号系统在创建的选择上也有更为余地。例如可将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融合升级,进而实现铁路信号系统的信息化、科技化和信息化,从而达到铁路信号系统的最优化,这也是未来铁路信号系统提升安全性能可以考虑的一个方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铁路运输而言,提升其铁路信号系统安全性能是保障运输安全的必要措施,而在提升的途径上需要从设备和技术量方面入手,并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探寻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而言可从实时更新设备、寻找技术支持、探寻发展趋势三条路径出发,切实提升铁路信号系统安全性能。

参 考 文 献

[1]牛儒,唐涛.安全论证方法及其在铁路信号开发安全保障中的应用[J].铁道学报,2014,(4):54-59.

第6篇:铁路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铁路项目 安全质量管理 要点

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185-01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铁路施工企业其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并逐渐走出国门,承担起国外铁路项目建设,在国际竞争中逐渐站稳脚步。埃塞铁路项目属于我国承建铁路项目的重要工程,为切实做好铁路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该文结合铁路项目,对其铁路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安全质量管理对策,切实实现铁路项目施工安全性及综合效益。

1 铁路项目概况

埃索铁路在加强埃塞区域联系,推动埃塞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现实作用,铁路项目位于埃塞俄比亚中部高原,设计时速为120 km/h,全线铺设采取P50 kg25 m有砟轨道。本企业主要承担埃塞铁路正、站线铺轨共计480 km,架设桥梁519孔,铺设道砟130万断面方,铺设混凝土道岔139组。预制各型混凝土枕约90万根,预制T型桥梁519孔,预制电气化混凝土立柱约9000根,建设3个石料场生产道砟及各种骨料约200万方。整个工程涉及专业较多,工程量较大,点多且线路较长,组织施工难度较大,为实现铁路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带来困难。

2 铁路项目安全质量管理主要特点分析

(1)施工规模大,周期长,安全质量管理难度高,埃塞铁路建设规模较大,本企业主要承担埃塞铁路正、站线铺轨共计480 km,其施工规模较大,工期较长,投资较大。在铁路项目施工中,其工艺技术、配套设备应用等均与施工安全存在着紧密关系,影响其施工安全性的因素较多,对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开展带来困难。且一般铁路项目工程其工期较为紧张,劳动强度较大,在超负荷条件下作业,其施工安全质量隐患较多,增加了安全质量管控难度。

(2)施工材料控制难度大,铁路施工工程量大,其需要的材料、设备数量庞大,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着铁路项目施工质量及安全性。在埃塞铁路项目中,因其本地缺乏大型稳定的材料供应点,大部分施工材料及设备需要依赖进口,材料采购环节质量难以控制。埃塞铁路项目预制桥梁与轨枕其所应用的水泥及河沙多由本地供应,其材料质量偏低,质量稳定性较差,存在着较多问题,为铁路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监督检查在确保铁路项目安全及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施工企业只有切实做好日常检查、专项安全检查、工序质量验收检查、月度检查等方可及时发现铁路项目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重点保障施工原材料质量,通过构建完善的检查管理体系,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确保施工安全性。

(3)铁路项目标准化要求高,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埃塞铁路其标准化要求较高,为确保铁路项目施工质量及安全性,对工程管理与作业人员知识、技能水平等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埃塞铁路属于国外项目,无法大量派遣国内技术人员,需要应用大量当地劳工与技术人员,虽然埃塞其劳动力较为充足,然而大部分人员其劳动能力及技术水平较低,工作效率较低,其劳工流动性较大,整体素质偏低,对埃塞铁路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带来困难,尤其是施工队伍缺乏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隐患较多,对铁路项目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及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3 加强铁路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的路径研究

3.1 做好铁路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属于保障铁路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的根本,构建完善的铁路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控制体系,依据相关企业安全质量相关标准进行管理工作。结合埃塞铁路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埃塞国情及相关规范,编制切实可行的安全质量管理方法、安全质量控制方法、文明施工方法与环保方法等,不断完善铁路项目管理制度。在埃塞铁路项目施工中,其工程量较大,涉及专业较多,施工资源组织困难,工序多且复杂,为安全质量控制带来困难。为此,企业应按照相关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结合施工生产任务,合理编制埃塞铁路项目安全管理办法与埃塞铁路项目质量管理办法,并针对施工环境保护等做出明确规定,依据项目施工中潜在的安全质量风险形势,研究项目施工中潜在的各种风险源,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3.2 加强铁路项目施工过程控制

加强埃塞铁路项目施工控制,是实现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的要点之一。为此,应结合埃塞铁路实际情况,考虑铁路施工工艺特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技术难点等,合理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尤其是制梁制枕作业工序安全质量控制难度大,应针对制梁制枕作业工序,设置操作性强的专项施工方案,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与控制,切实保障制梁制枕作业质量,并做好安全防护,保障施工安全。加强施工现场指导,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加强设备检查,加强现场施工控制,确保项目施工质量及安全。在完成施工后,应加强检查,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铁路施工检查,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要求其进行整改,严格消除安全隐患。

3.3 加强铁路项目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素质建设

埃塞铁路施工中应用大量当地劳工及技术人员,其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在施工中容易引起较多安全质量问题。为此,应加强埃塞铁路项目管理人员与施工队伍素质建设,提高施工队伍安全质量管理及控制意识,通过培训及宣传,提高安全质量管理意识,定期进行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教学培训及考核,制定并落实考核评价机制,调动其参与铁路安全质量管理的主动性,推行项目标准化管理,切实提高施工质量及管理水平。

3.4 确保安全质量管理经费充足

为保障埃塞铁路建设安全,应投入充足经费,确保安全防护措施可以有效落实,对施工人员配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提高埃塞铁路施工队伍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水平。

此外,加强日常安全质量管理也十分重要。在埃塞铁路施工中,应切实加强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加强施工材料控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进行埃塞铁路施工,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实现铁路项目安全质量管理效益。

4 结语

安全质量管理作为铁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水平直接关系着铁路项目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性与综合效益。结合埃塞铁路项目,对铁路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特点进行分析,以做好铁路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加强铁路项目施工控制、加强铁路项目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素质建设、确保安全质量管理经费充足、加强日常安全质量管理等作为铁路项目安全质量管理要点,确保了埃塞铁路施工安全性及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卜立勤.浅议铁路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J].华章,2014(3):378.

[2] 黄元平.关于铁路施工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1).

[3] 李建华.浅谈铁路项目质量安全管理[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10):541.

第7篇:铁路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铁路车务段运输;安全系统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 U2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4-22-2

0 引言

铁路运输安全具体表现为运输生产系统正常运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损、货物及运输设施正常无损。铁路运输过程有着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其生产环节连接十分紧密。而车务段的安全管理是铁路运输整体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车务段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文化安全、管理组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方法安全与管理技术与设备安全等几方面,对能够提升车务段安全管理效果的手段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对于铁路运输整体安全水平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车务段运输安全的含义

1.1 车务段职能

1.1.1 车务段职能

车务段作为铁路系统内的主要组成单位之一,其要负责开展列车运营、管理下车站货运等工作,车务段要对其辖区内各个车站货、客运的计划与收入、列车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督,从而保证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而保障铁路系统的经济效益。

1.1.2 车务段管理机构

车务段管理机构如图1所示。

1.2 车务段运输安全的含义

1.2.1 铁路车务段运输安全的定义

在运输生产的过程中,要将人身伤亡与财产损失控制在可被接受的范围之内,换言之,“安全”代表着运输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伤亡与损失可以被接受,当这种伤亡、损失超出预定的可接受状态时,就是不安全。安全是生产的基础与保障。车务段运输安全更是保证铁路行业整体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在车务段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铁路才能够为人民及国家提供方便。总之,车务段的运输安全与铁路事业的整体发展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

1.2.2 铁路交通事故概念及其分类

1.2.2.1 铁路交通事故的概述

我们通常将铁路机车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脱轨、火灾、爆炸等影响机车正常行驶的事故称为铁路交通事故,这其中包含了铁路所发生的各种影响列车行驶的事故,以及列车行驶过程中与障碍物撞击的事故等。

1.2.2.2 铁路交通事故等级

铁路交通事故按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可以大致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以及一般事故四类,而一般事故又可以细分为A、B、C、D的四个等级。

2 安全系统分析方法分类

2.1 按照定性与定量分类

定性分析的方法可以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然后根据这些因素来从技术、管理等各个层面进行应对,根据因素的危险程度来采取相应程度的措施,从而保障系统安全。定性分析主要应用于工厂的审查与安全检查等工作中。

定量分析的方法是指根据数据资料,如统计数据、检验数据等,按照相关的标准,利用科学手段对其进行建模与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可以用来计算事故的发生概率与损失程度,对事故的危险度进行判断,将其用定量的形式加以表现,使人们可以按照相关的规范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常见的定量分析法有事故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以及因果分析法等。

2.2 按照逻辑思维方式分类

逻辑思维法就是将事物的发展进程用思维以逻辑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制定相关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包含归纳法与演绎法两种方法。

所谓归纳法,就是一种从个别事物中总结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演绎法则是以一般原理为指导,从而分析、推理个别或者特殊的事物,从而得出新结论的思维方法。演绎法主要包含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因果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形式。

这些方法归属的类别详情如表1所示。

3 车务段运输安全系统分析

3.1 车务段运输安全系统分析方法选择

随着铁路运输工作中应用了各个领域的高新技术,铁路运输系统的整体特性也发生了改变。与以前相比,当今运输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加深,系统也变得更为复杂与不透明,增添了许多事故冲突避免设备。这些都使铁路事故的复杂性大大增强。由于造成事故的原因更加多元化,因此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的时候不能将目光只放在事故因素的排查上,而是应该寻找事故与其根本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各种事故引发因素对事故发生影响的方式与影响程度。

通过上述的分析与了解,针对车务段运输安全系统,应采用事故树分析法进行分析。车务段运输安全系统分析应用事故树分析法的主要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事故树分析可以对某些特定的事故开展深层次的深入分析,并通过事故树模型对各事故之间的关系加以展现,从而找到故障与事故之间的联系。

②事故树分析能够对事故发生的特殊成因,比如人为因素与环境因素等进行充分考虑。

③利用事故树分析法时,在对事故原因进行逐步挖掘的过程中,编制人员可以在对其进行梳理时,明确那些因素可以导致事故的发生,以及发生概率和其造成的危害程度等,进而在诱发事故的途径中做好预防措施,对事故进行良好的预防。

3.2 对车务段运输安全系统进行事故树分析的基本步骤

事故树分析的步骤大概由准备资料、编写事故树模型、定性与定量分析、总结分析结论等组成。具体如图2所示。

第8篇:铁路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策略探讨

1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铁路运输以及其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些年时常出现关于铁路运输事故的国内外新闻报道,每一次都引发极大的社会舆论,可见铁路运输安全已经成为了社会公众最迫切希望解决的事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交通布局日臻完善,铁路网贯穿全国主要区域,铁路运输也成为了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无论是对支撑国民经济发展还是对我国的战略布局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运输安全不仅关乎财物安全更关乎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更关乎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所以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也是我国政府及铁路运输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

2影响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

大量的铁路运输事故显示,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技术设备等因素,具体体现如下。

2.1人为因素

所谓人为因素即是指人的主观因素,在铁路运输中具体指运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缺乏安全责任意识,忽略运输安全管理工作。首先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安全运输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职工的操作不规范,主动安全意识不强,没有对相关运输风险项进行提前防控,如运输前的列车安全检查、运输中的安全状态监测,运输后的技术保养和维护等。其次缺乏有效的运输安全监督考核,对铁路运输职工的职业约束性不强。另外不重视对职工进行运输安全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不足,应急处置能力较差,无法规避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2.2铁路运输设备因素

铁路运输设备包括列车、轨道、路线、站点等内容,这些设备设施如果存在故障或设计不合理都会影响到铁路运输的安全性。近年来我国加大铁路运输建设力度,新修和整改贯通了多个铁路运输线,形成了一个全覆盖的铁路运输网,同时列车也逐步更新换代。但是铁路安全防护、运输过程管理、沿线风险监控与处置等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容易出现停运、晚点、瘫痪甚至是出轨等事故。

2.3自然环境因素

铁路运输虽然具有全天候、开放性、高稳定性、低成本等特点,但其运输作业也会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包括天气情况、地形环境等,尤其是极端天气或地质灾害导致的暴雪、冰冻、地震、隧道坍塌等都会严重影响正常运输工作和运输安全性。

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3.1提高铁路运输调度水平

运输调度是对铁路运输资源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关键内容。我国人口基数大,选择铁路出行的群众众多,目前我国铁路运输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便是运输需求不平衡,运输资源分配不合理,某些线路长期处于高负荷或严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运输安全性不高,而某些线路处于低运输状态,这就造成铁路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整体运输安全水平低下的问题,而改变现状的关键在于提升运力和科学调度。首先,要持续加强铁路建设,补齐运输短板,加强线路之间的联结和通达性,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其次,以专业团队进行运输调度管理,对铁路运输中的各类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规划和安排运输资源,提升调度管理的应急能力,加强控制管理的水平,以确保实现铁路运输的快速运转。

3.2强化内部管理机制

铁路运输安全除了与设施设备管理等客观因素有关外,还和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等有极大的关系,加强内部管理重点在于加强人员管理,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第一提升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需要定期组织运输安全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让运输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自觉加强安全管理;第二加强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调整,铁路运输企业属于国有性质,为防止行政过度干预运输业务,管理中应做到政企分离,进一步提升铁路运输管理的独立性和及时性。同时加强对运输过程中的监督管理,要求运输人员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安全运输的技术规范来开展工作,发现风险苗头要及时处理并上报,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组建专门的安全检查和督导小组,对铁路运输全线进行抽查和巡查,对于安全意识低下且屡教不改者予以严肃惩处。第三,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当前铁路改革逐步深入,铁路运输大面积提速,各类先进技术装备投入使用,铁路安全运输也面临着新的考验,所以既要重视铁路运输职工的思政教育,又要加强其职业技术培训。铁路运输企业应积极搭建各种职业技术培训平台,创造各类培训教育机会,尽快让职工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提高技术业务素质,更好地适应新的铁路运输环境和安全运输要求。

3.3建立铁路安全运输预警管理系统

首先,加强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与预报。无论是列车还是线路都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某些线路建在地形较复杂的区域,运输中列车要穿越气候恶劣地带,这些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都会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建立安全运输预警系统,与气象部门和地质管理部门以及交通管理部门相连通,可对铁路沿线的环境状况有一个全面掌控,便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运输调运工作,从而有效规避自然灾害给运输带来的损失。其次,加强对列车运行状态及治安环境的监控预警。一方面,铁路运输中列车高速行驶,如果列车某一系统出现严重的机械或电器故障,则可能导致列车停摆、运行不稳甚至失控出轨等,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和事故损失。基于此为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除了要对在运列车提前进行技术安全检查和定期保养维护等工作外,还必须要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动态进行实时监管,要借助先进的安全自检系统中心和预警预报系统对列车各系统功能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管理,一旦发现故障信息,须及时予以处置,将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另一方面,因铁路运输客流量大、运输线路长,尤其是重大节庆时,铁路运输压力巨大,所以难免存在各种治安问题,如盗窃抢劫问题、拥挤踩踏问题、黄牛票问题、危险品运输问题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旅客的出行质量和生命安全。通过建立完善的铁路安全管理系统,将铁路运输系统内各职能机构和各个环节连接成一个体系,实现全天候、全角度监控管理,有效防控和及时处置各类违法犯罪、公共突发性事件,从而确保运输安全。

第9篇:铁路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铁路运输 车务系统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083-01

前言

铁路运输在保证国家经济平稳有序发展方面起着重大作用,而保证铁路车务安全是铁路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铁路车务事故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我国铁路仅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就以千万计。随着铁路改革的深入,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新体制的实施和生产布局的进一步调整,安全管理体系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因此,铁路车务安全是路内外最为关注的事情,也是铁路内部对各级进行考核最重要的综合质量指标。

1 国内发展及研究现状

铁路事故虽然有其随机性、突发性,但国内外的事故统计分析都显示出这样的结果,即现有事故几乎都是过去事故的重演。因此在安全对策上要从管理方面入手,在管理观念上有所创新、了解事故的发生原因、掌握同类事故的防范措施等。同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设备的完好状态及运输的合理化程度,铁路运输的安全性与管理的相关性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世界各国都有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及措施,依靠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运输生产的有序进行。

2 车务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状况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仍不稳定,不能适应铁路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安全基础不牢固已成为安全不稳定的最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归结为人员素质偏低、设备质量不良、环境条件较差和安全管理薄弱。人员、设备和环境问题比较直观、易于理解。这里着重对安全管理中的问题进行阐述。

2.1 安全管理的思想观念陈旧

较长时期以来,受传统经验管理的影响,安全管理往往是局部的、定性的和静态的,比较注重事故发生后的“事后管理”,因此,主要以事故指标判断安全工作好坏。

2.2 事故信息价值未充分挖掘

事故是其成因的信息载体,事故信息的价值不仅在于惩罚和教育,而且可用于分析事故致因,预防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因此,在分析处理事故时,应坚持铁道部提出的“四不放过”的原则。然而在许多时候,对于事故原因的分析,常常停留于表面的直接原因,而对事故的根本原因及原因间的内在联系缺乏深入分析,急于定性定责,忙于经济罚款。尤为严重的是因受利益驱使,对事故隐瞒不报、弄虚作假互相推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不良现象屡禁不止。这种不正当行为既为运输安全留下了后患,又浪费了难以估量的事故信息价值。

2.3 安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落后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铁路的改革和发展使职工队伍结构、生产技术和运输设备的先进水平、运输组织方式和运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铁路部门习惯性指派工作组、检查组下基层的工作方式变化很小。这种突击式的方法虽能暂时收效,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可能会起消极作用。如有的单位急功近利、外美内虚、应付检查;有些单位把安全管理等同于行政管理,抓措施性的东西多,抓实质性的工作少;事故预测技术及计算机安全管理辅助系统应用,还局限在较小的范围。

2.4 安全基础较薄弱

这主要表现在有些干部作风飘浮、责任心不强、工作抓得不实;少数职工“两纪松弛”,作业有章不循,违章蛮干,简化作业,有些主要行车工种职工对基本规章制度不熟悉,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和故障处理能力较差,简化培训现象大量存在;规章制度不完善、有重叠,有的规章制度不随设备、作业条件变化及时修订,甚至与《技规》相抵触;一些行车设备失修,维修费用不到位,新上设备缺乏完善的修、管、用制度,责任制不落实;班组基础不牢,有些班组长不称职。班组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缺乏自控能力。

3 加强新形势下的车务安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车务安全事故,保证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科学管理应渗透到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加强车务安全管理,不但要提高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有使人―机―环境的安全管理活动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强化安全基础管理

1)强化学标落标;2)强化管理实效;3)强化问题整改。

2强化安管系统的作用

1)强化安全关键的卡控;2)强化“三偏”岗点管理;3)强化发牌质量检查;4)强化数据分析;5)强化督导整改。

3加强专业技术管理

1)修订完善规章制度;2)加强《站细》管理;3)加大专业指导力度;4)提高干部技术业务素质;5)规范安全协议。

4 施工专业管理

1)提高施工计划质量;2)发挥施工专家组作用;3)建立跨专业的施工管理系统;4)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5)加强检查、盯控。

5 强化运行图、编组计划、LKJ运输类基础数据管理

1)加强站段列车运行图、编组计划管理;2)定期进行总结分析;3)强化培训;4)加强管理考核。

6 强化车务设备管理

1)严格设备管理制度;2)推进安全监控、监测和防护设备的实施;3)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4 结语

安全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以后要不断更好地开展安全科学理论的研究工作,让更多的科学理论应用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使车务系统生产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罗 俊.行车设备在车务安全监控中的应用探讨[J]. 成铁科技,2007,3:10~11.

[2] 广德春,刘君和.车务系统铁路行车事故及防范对策浅议[J].煤炭技术,2010,29 (7):78~80.

[3] 刘东生.既有线开行动车组车务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J].世界轨道交通,2008,(1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