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范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精选(九篇)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第1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范文

一、时间安排

2月8日至2月10日 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宣传阶段

2月25日至2月26日 评选阶段(由我会邀请专家进行评选)

二、稿件形式:A4打印稿和电子版

三、活动规则及说明

(一)参赛作品提交材料包括个人职业规划设计与个人简历设计。个人职业规划设计、个人简历均以Microsoft Word文档格式制作,A4大小。参赛者需同时提交书面文档和电子文档。

(二)各参赛者必须认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参赛作品主题是参赛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专业背景与社会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定位,从专业、就业、职业等方面进行个人职业规划设计、个人简历设计。

(三)大赛严禁抄袭、剽窃行为,一旦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

(四)参赛作品要求:

1、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参赛作品必须有封面,封面必须包含参赛者的真实姓名、性别、专业、联系电话及地址、E-MAIL等信息。

2、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作品参考内容:

a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参赛同学通过各种途径全面、客观地对与职业有关的自我特征进行分析,比如自身兴趣、个性、价值观等,形成一幅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自画像”。从所学专业出发,分析该专业的性质、学好该专业应具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将来有可能的职业方向、专业前景等。对就业机会、职业选择、家庭和社会等外在环境进行全面的认识和客观评价。

b确立志向,设定目标。

参赛同学根据自己的职业志向,拟定长期、中期、近期目标,认真考虑:我喜欢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可以做什么?我将做什么?想往哪一路线发展?能往哪一线路发展?可以从哪一路发展?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目标。

c设定职业目标,实现规划。

在了解自我和分析所学专业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深入了解自己所选择的职业方向所需的专业技能、应具备的经验、素质等,评估职业机会,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比如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每个学期的实践计划、某项能力的提高计划等,还可以拟定相应的保障措施以及应付对各种变化的调整措施等等。为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而制定的可行性计划。

d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

例如:如何充分利用人才测评工具科学地认识自我,计划采用什么措施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提高哪些业务能力?采取什么办法开发自己的潜能等等。

3、个人简历的制作要求

a个人简历的封面设计。

b个人简历的基本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应聘职位、学习与培训经历、实践和实习经验、获奖情况、发表的文章、兴趣爱好等。

c个人简历要求真实、简练、整洁、美观、有针对性、体现个性。

4、评分细则:

a稿件、简历可以选用MicrosoftWord、MicrosoftExcel、MicrosoftPPT进行制作。

b参赛作品要求内容完整、简明扼要、格式清晰,版面大方美观,创意新颖,能充分体现个性而不落俗套,文如其人,能充分展现参赛者的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现职场新人的职业形象。

c本次活动将聘请有关专家对职业规划参赛作品进行专业评选,对个人职业规划设计参赛作品将以思想性、创新性、真实性、实用性为主要评比标准,对个人简历设计的评选将着重从简历的内容策划、个人特色展现、版面创艺、设计与美观等多方面进行评选。

四、报名及参赛作品提交方式:

1、可由各班班长收齐后交给以下同学(稿件截止日期为5月24日下午六点):

04外语系 李同学83977049 05国贸2班 林同学13459444448

05计算机3班 俞同学83974491 05电商1班许 同学13067406639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 1名 奖品(100元)及证书

二等奖 2名 奖品(80元)及证书

三等奖 3名 奖品(50元)及证书

优秀奖 10名 证书

六、备注:

我院有开设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选修课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有关老师意见。

时间:每周一晚7:00至9:00

第2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范文

关键词: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路线。

职业生涯设计又叫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个人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或规划的目的是尽快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不仅可以帮助个人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1]

当代大学生在面临高等教育普及化,就业形势严峻化、成才需求普遍化的形势下,尽早的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结合企业、社会的需求,订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出自己的职业路线,就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生涯设计一般应该遵循四步:首先确立职业目标,其次设定职业生涯路线、培养职业能力,再次落实职业生涯设计,最后为反馈和修正职业生涯设计。笔者认为职业目标的确立是职业生涯设计的前提和核心,是后续生涯路线制定、执行和完善的基础,故应给于高度重视。

一、确立职业目标

职业目标是个人在选定的职业领域内未来时点上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一个人渴求获得的与职业相关的具体结果。职业目标的确立是进行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关键,只有先确立了明确的职业目标,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或重点,才能更加积极的面对实现职业目标时遇到的挑战和困顿,最终指引我们走向成功。总之,职业目标的确立作为制定职业生涯设计的关键,应把握好制定职业目标的几个重点。

1、增强职业理解。每个人都应先弄清楚自己所喜欢和所欲从事职业,进而对自己所感兴趣和所欲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清楚地了解,包括对该职业的从业资质、能力要求、发展前景、工资收入、职业优缺点等方面的了解。通过问询和阅读加强对职业的理解,才能明白个人到底是否喜欢该职业,是否有将其作为人生职业的打算。

要了解什么才是自己喜欢的职业,可以利用职业锚测评系统。职业锚可以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人的一生可能不断地转换工作,但是很少人会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导向,因此在确立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之前,先了解自己的职业锚是十分重要的。

职业锚是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生涯发展实际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的形成一个占主打地位的职业锚。他将职业锚分为技术职业能力型、管理能力型、安全稳定型、自主独立型和创造型等五种类型,并对不同类型职业锚的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比较。[2]职业锚有助于识别个人的职业抱负模式和职业成功标准。高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目标确立时,应学会运用职业锚测评工具,了解自身职业生涯导向,以合理确立职业目标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进行职业生涯评估职业生涯评估,主要是对职业环境进行评估,以评估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等。环境因素评估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组织环境、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做出的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具有实际意义。

3、开展深入的自我认知。首先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凌驾于整个人性当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察、理解、信念等,对价值观进行探索,知道自己内心深处最想要的,认为最有价值的。以使什么是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价值观。

其次结合凯尔西的气质测试,弄清楚自己的气质和性格,总结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职业选择是尽可能的扬长避短。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之上,认为人格是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气质,其二是性格。气质是对内在的心理倾向性的描述,性格则是对外在的习惯的一种概括。[3]气质是与生俱来的,性格则是后来的产物,所以他对人格的研究,更加注重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天生的气质的研究,他的《凯尔西气质类型调查问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再次,了解自己的兴趣,当个人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不仅可以感受到工作的快乐,而且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兴趣的产生发展往往经历有趣--兴趣--志趣,明确自己的兴趣后,让它同社会责任感。理性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形成志趣,成为自己取得成就的根本动力。

最后,对个人能力,个人情商通过测试或他人评价的方法,都应该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

在对以上三方面的研究下,个人对职业和自己有了客观的了解,这样职业目标的确立也就水到渠成。

二、规划职业生涯路线

在确立了职业目标之后,要从方向上进行思考,确定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是要向管理路线发展,是向行政方面发展,还是向专业技术方向发展。职业生涯路线,包括由低阶至高阶逐步上升的一个个职业阶梯。[4]4每个人自身素质统统,适合的职业生涯路线就不同,对其要求也就不同。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的重点是对生涯选择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即希望向哪一路发展,适合向哪一路发展和能向哪一路发展。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生涯路线。

三、落实职业生涯规划

确定了职业目标并选定了职业生涯路线,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实践了。要行动起来按照职业目标的要求去积极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有观念的成长、心理素质的锻炼、实践能力的训练等。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学期为单位制定行动计划来培养职业能力,这样可以培养自己初步进入职场的能力,使实现职业目标有了可能。

四、生涯修正与反馈

生涯设计不是一次性的对人职匹配做出选择,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历程。生涯设计的评估与修正,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断认识过程,也是对社会的不断认识过程,通过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审视,将新信息吸纳到生涯设计中去,调整自己的进步步伐,更好地应对职业发展中的困难。

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尽早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有利于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但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中,随着学习、社会实践的深入,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早先制定的职业生涯就可能会慢慢不合时宜、甚至不再适合自己。所以在职业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应不断地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反馈和调整。

一方面总结较长时间的学习, 再次评估自我剖析,对自己在择业等发面发生的变化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另一方面,确认自己的职业目标,检查是否与自己当前的状态匹配。[5]如若短期及中期目标的设定不再恰当,及时作出调整,根据实际情况确立新的中短期目标和路线,以配合长期职业目标的实现。建议对于长期目标,即终身职业目标的改动许慎重,因为职业锚的确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一个占主打地位的职业锚",不宜经常性的改动。 通过这样一个评估反馈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自我,明确自身优势和不足,适时调整,不断完善职业规划,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成就一番事业。

参考文献:

[1] 刘翠英主编.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创业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8.

[2] 尹忠泽主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5.

[3] 王革,刘伟主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4] 大卫·凯尔西著,王甜甜译.请理解我[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2.

第3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范文

一、建立职业生涯设计的主体意识

所谓主体意识,这里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自我意识,即大学教师对自己作为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的主体的一种自觉认识。大学教师建立职业生涯设计的主体意识,就是要以主人翁精神设计生涯,规划未来;就是要在职业生涯的设计中着眼于自身主动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就是要在职业生涯发展的全过程,处于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

提高思想认识,是建立职业生涯设计主体意识的第一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才会有自觉的行动。大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意义,才能自觉地建立起职业生涯设计的主体意识。“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主席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而做好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设计,是建设高水平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起点。因为,它是教师个体一生事业发展的战略构想与计划安排,起着激励、约束和导向的作用。大学教师有了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就能激励自身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奋斗,更好地实现职业生涯持续健康的发展。有了这样的认识,大学教师才能更好地建立起职业生涯设计的主体意识。

增强内驱力,是建立职业生涯设计主体意识的关键。对于任何事物来说,外因是重要的条件,然而,内因则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增强内驱力,应该是教师建立职业生涯设计主体意识的关键。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内驱力表现为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强烈需求与执著追求,这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之根本动力,也是他们能否真正建立职业生涯设计主体意识的根本所在。增强内驱力,除了学校的引导,更重要的是教师本人通过提高思想认识来实现。有了强大的内驱力,教师就能自觉地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开展职业生涯设计。

二、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理论

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理论来自职业生涯理论。职业生涯理论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奠基(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分化(20世纪40年代初至50年代末)及整合(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三个阶段,并相应形成三大主要理论派系:特征一因素匹配理论派系、人本主义的自我成长理论派系及职业生涯发展性理论派系。

1.奠基阶段:1909年,帕森斯出版《职业的选择》一书,在书中第一次提出了“职业指导”(Vocational Guidance)这一专门术语,系统阐述了科学的职业选择理论,即特性一因素匹配理论。所谓特性就是人的生理、心理特质或总称为人格特质,因素是指客观工作标准对人的要求。其理论假设是基于个体差异和职业差别基础上的入职匹配。假定所有的人在其发展和成长方面都存在差异,那么,职业指导就是解决根据人的兴趣和能力与社会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职业指导的过程也就是基于自我认识、职业认知前提下的入职匹配的过程。193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从事生涯辅导工作的威廉逊(Williamson)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辅导方法,从而发展和完善了帕森斯的职业指导模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帕森斯、威廉逊的特性一因素匹配理论,为职业生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分化阶段:20世纪40年代初,罗杰斯(Rogers)的代表作《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出版,宣告了人本主义的职业指导学派的诞生,其与帕森斯、威廉逊的理论相异,即出现职业生涯理论上的第一次分化。罗杰斯的理论假设是建立在每个人的成长与健全其本身就具有的调适能力、重视人的自身情绪比进行理智性理解更为重要、人的现在比过去更为重要、尤其是未来更为重要的支点上。他认为咨询对象的障碍问题是自我与外界不协调而产生的情绪性不适应,咨询就是帮助对方正确认识自己,使之内外相协调并形成新的自我概念。

3.整合阶段:20世纪50年代是职业指导反思、转折期。由于职业指导理论和方法上的分化和相互质疑,也为职业指导深层次的哲学反思创造了前提条件。到了60年代,生涯辅导理论受到社会广泛认可,不同学派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罗伊(Roe)的人格理论、霍兰德的类型论以及萨帕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都形成于这一时期。虽然这些理论本身流派各异,传承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发展默契,那就是将生涯辅导推向一个注重个体生涯发展历程为重心的方向,促使生涯发展走向正统。或者说,职业指导的目标形态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安置就业”,是择业指导,随着职业生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而走上了生涯辅导。

职业生涯理论从职业指导实践而生,并随着职业指导的深入开展而不断发展与成熟。反过来,职业生涯理论的建立与发展,又促进了职业指导实践的不断发展,职业生涯设计(规划)也由此于20世纪60年代应运而生。换句话说,正因为有了上述职业生涯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才开创了职业生涯设计的实践,并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深化与发展。因此,大学教师只有认真学习以致掌握职业生涯理论,才能自觉、自如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勾勒出美好的蓝图,以实现人生成功的宏愿。

三、把握职业生涯设计的价值取向

人的职业生涯价值取向,有外职业生涯的个人功利性价值取向与内职业生涯的事业成就性价值取向之分。外职业生涯价值取向,一般体现在个体职务的提升、工作内容的改变、环境条件的改善、经济待遇的提高以及荣誉的获得等方面,带有明显的个人功利性。尽管这种价值目标的实现,对个体会产生一种外推力,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但这种推力毕竟是外在因素使然,其必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变为“保健因素”而失去激励作用。换句话说,外职业生涯价值取向的作用是短暂的,是不足取的。而内职业生涯价值取向,则体现在个体的思想进步、观念更新、学识增长、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以及事业发展创新等,这是一种内在事业成就性的价值取向。它以核心价值观念为引领,以人为本位,以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归宿,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对人的生

涯发展起着持续长久的激励与鞭策作用。

显然,内职业生涯的事业成就性价值取向应当成为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主体价值取向。为此,大学教师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它是人生观的核心部分,是建立在世界观和生命观基础上随时调整人生的“罗盘”和“指南针”,不同的人生价值观造就不同的职业理想,最终成就不同的人生。广大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事业成就性价值取向的追求者。二要有效整合外职业生涯价值取向与内职业生涯价值取向。可以说,外职业生涯价值取向是一种人为生活而追求的价值取向,而内职业生涯价值取向则是一种人为追求而生活的价值取向。显然,我们需要的是后者。因此,大学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有效地整合外职业生涯价值取向与内职业生涯价值取向,正确处理事业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合理确立生涯发展目标和正确选择生涯策略与方法,科学地做出一份有效的个体职业生涯设计。

四、选择职业生涯设计的有效策略

职业生涯的设计,总的来说,要以科学的职业理想为指导,以职业生涯理论为基础,根据自身生涯发展的条件、发展潜力和未来期望,按照一定的程序,分步骤进行。一般而言,生涯设计的步骤或程序包括自我评估、环境条件分析、生涯发展目标确定、行动路线与生涯策略选择以及评估与反馈等。大学教师要在掌握上述职业生涯设计基本过程和环节的基础上,科学、客观地选择生涯策略,以设计出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蓝图。

根据职业生涯发展性理论,教师的职业生涯一般可分探索期、建立期和维持期等不同的(在职)发展阶段,因此,教师职业生涯设计就要针对上述不同发展阶段特点采取不同的行动策略。

探索期,这主要指刚加入教师队伍的二三年间。这是个体角色转换,逐渐适应教师职业的时期。在这一期间,个体一方面努力朝着教师职业方向转变角色,积极融入职业群体;另一方面又在摸索、体验自己对教师职业的适应性,同时也许会以某种方式尝试其它职业。该阶段教师的有效生涯策略:一是以积极的姿态,了解组织,接受组织文化;二是熟悉、适应环境,融入工作群体;三是积极投入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实践,努力掌握教育教学技能,早日实现由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转变。

第4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范文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

1.系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职业规划走进课堂。课程讲求层次性和针对性:一年级为试探(扩展)期,主要任务是端正专业思想、安心学习、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二年级为定向(探索)期,主要任务是打牢专业基础、培养广泛兴趣爱好、设计人生方向;三年级为冲刺(浓缩)期,主要任务是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优秀综合素质、准确定位职业生涯;四年级为分化(抉择)期,主要任务是掌握就业政策、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求职技能、力争顺利就业。

组织专家编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辅导的系列专业教材。面向社会开辟职业模拟教学场地和实习基地。

2.将职业规划辅导列为政治辅导员等有关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复旦大学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并深入探求全程式职业发展辅导的路子。2003年4月,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正式更名为“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将工作重心转向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指导。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职业规划的特性,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做到职业选择的客观性和针对性,必须主要依靠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深入系统的工作来实现,特别是对大学生当中“弱势群体”的就业应给予更多关注。

3.成立大学生职业规划专门研究机构和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专题立项研究课题。借鉴南京大学的经验,依托校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力量,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力”研究机构。借鉴中山大学的经验,成立专门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有条件的高校启动校内专题研究项目,鼓励相关和相近学科科研人员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动协调、整合研究力量,组织相关的大型主题研究项目。

4.组建学生社团――“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协会”。借鉴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经验,在大学校园内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协会”或相近主题的学生社团。学生社团的主要作用是依托学校资源,联系社会各界人士,校企联动,致力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发散网络。

5.开展全校性“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相关主题活动。各高校每学年应举办一次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以此对新生进行规划意识的启蒙,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实践锻炼。各高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经常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创造积极条件以促成创业计划的实现,从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

6.以生涯规划和就业为主题,组织系列专题互动式论坛和访谈式讲座。针对低年级学生,举行“新生职业导航”活动,围绕“大学生涯战略与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组织系列讲座,进行职业规划意识的启蒙。于每年毕业生就业高峰期间即4~7月举行“就业前线”大型主题活动,组织系列的专题互动式论坛和访谈式讲座等等。

7.提高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由校内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教授和校外政府有关部门、知名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专家顾问参与,成立学校一级的“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聘请校外专家和培养校内职业咨询师相结合,对全校从事职业规划辅导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提高专兼职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就业指导部门“二传手”角色,使大学生就业指导科学化、规范化。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大学生进行择业心理调适与健康培育,实现一定范围内的一对一职业规划咨询服务。学校购买或自主开发专业的测评技术软件,开设学生职业测评室或推出网上免费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辅导,印制、发放就业指导手册,开放就业书屋等。

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的开展,并不在于孤立地实现某种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其主旨在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不懈追求。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取得实效,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抓好队伍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主要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进行,在活动开展之前,首先要抓好工作队伍的培训,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具体要求并加强检查督促。我们要求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

2.健全工作机制。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辅导活动贯穿大学四年,必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工作相互配合,体现全方位工作的要求。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第5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从本质上讲,职业生涯设计是一种对学生以职业要求为目标的目标管理,通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预期的目标,自觉地按预期目标的要求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要注意几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明显的个人化特征;第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包含了生涯目标的确定、生涯措施的实施及目标实现的长期的全过程;第三,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目标同日常工作目标有很大差异。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包括自我剖析、目标设定、目标实现策略、反馈与修正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对于大学生而言,正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职业规划既要有较高的奋斗目标,又要对自身体力、能力、智力有充分的考虑。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知识储备、经验积累、社会阅历和自我了解等方面都存在欠缺和不足。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他们从自我认识、环境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和评估反馈等环节都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认识不够客观,规划和实施有些脱离实际,带有理想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自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淡薄。

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晋升发展没有设计的占62.2%,有设计的占32.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4.9%。另据北森测评网、新浪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在2007年的网上调查表明,有近四成的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是满意的,但当被问到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时,如是否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是否知道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职业等问题时,能够作出肯定回答的大学生不超过20%。这反映了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存在着感觉和认知之间的矛盾,进一步表明大学生们对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只知道概念,缺少实际的实施。可见目前相当多的大学生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这必将影响到他们对将来职业的选择和未来人生发展的定位。

(二)职业发展期望过高,职业路径设计不合理。

不少大学生向往大城市和大企业、进入高收入和高福利的单位,很少有人主动愿意去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即使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也是抱着临时的心态。不少大学生以考取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以进一步升学作为自己职业设计的跳板;还有些大学生梦想利用父辈等人脉关系就业为捷径。其实,这些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

有些大学生对经济学上的“最小成本、最大收益”之类的理论津津乐道,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寻找“最佳规划”上,希望“一次规划,终身受益”,在做规划时面面俱到,不愿舍弃,在行动中也不愿从小事做起,碰到困难不知所措,不会灵活采取调整措施。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个人几乎无法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职业生涯规划,况且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需要不断调整、与时俱进的。

(三)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师资队伍素质不高。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指导工作的主要是高校的就业工作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是他们所从事的具体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是就业指导的较高阶段,要求从业人员不但具有扎实的就业指导基本功,而且要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技巧,对人力资源管理和双向选择招聘制度也要有一定的了解。纵观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队伍组成现状,大部分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手不齐、机构不健全、分工不合理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等情况。在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中,具有专业知识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在具体工作中,相关从业人员对于如何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缺乏全面的认识。

三、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基本对策

(一)加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普及。

1.大学生自身必须树立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应该是到了大三才开始着手,而应该从读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做好思想准备――一年级了解自我,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二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素养;三年级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要逐步确立职业方向,这个要求和过程不能仅仅停留在想象中,而是要切实地和现实相结合。大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2.高校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发挥好引导作用

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只有在高校的健康引导下才能顺利进行。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发挥作用,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作用和意义,在思想上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且通过会议、校园广播等进行广泛宣传。一方面鼓励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另一方面使全校教职工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积极为大学生提供指导。其次,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和就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理论方面的培训,鼓励班主任利用班会或其他时间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鼓励就业工作人员在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的同时,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有关理论为支撑做好就业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克服择业中的误区,引导毕业生到基层、西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促进就业工作更好地开展。

3.全社会要营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良好氛围

社会氛围对于大学生或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合适的社会氛围作支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进行时就会困难重重。要想在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首先就要通过舆论、宣传等的作用,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与作用,不但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而且引导已经参加工作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争取家长在子女早期教育中为职业生涯规划打下一定的基础,营造全社会认可、接受、支持和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良好局面。同时,教育界、理论界要大力开展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探讨,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方法、途径等参考,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搭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网络资源平台。

各高校学生的信息交流主要依靠网络,要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资源信息的共享,就必须打造一个功能齐全的网络平台。调查显示,31.54%的学生是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职业生涯规划资料的。因此,可以通过创建一个“大学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线”网站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网站里,设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测评系统、资料下载、网络学习视频等专栏,使大学生通过网站了解到各高校的最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动态,阅读相关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文章,观看网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视频等,以便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网站上开设在线咨询平台,及时解答大学生关心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建设。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来替代,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国每年高考志愿的选择有很多家庭是由家长作主,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不是学生自己的意愿,因此上大学后仍有相当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这就需要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进行专业的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保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需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应具备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指导人员应逐步专业化、专家化。只有这样,才能科学规范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外部职业世界,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另一方面要通过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同时结合职业世界不断变化的各种形势对学生进行集中讲座辅导,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咏宝.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

[2]李燕冰,罗三桂.大学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潜在优势及其发挥――以广州大学城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

[3]刘霞,冯香琴.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发展路径研究[J].就业与创业,2009,(5).

[4]黄雄英,钟书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1.

[5]杨河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6]杜映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5.

[7]刘淑艳.关于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4).

[8]宋荣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2).

第6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范文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实施方式

中等职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探讨和问题反思

研究前,笔者用时两个月,对本人所任教的1002,1005和1006班学生的职业选择、收入估价、择业理由、就业前景展望以及职业生涯教育期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1.调查结果统计

(1)职业选择。

(2)对自身收入的估价。

(3)择业的影响因素――选择工作的理由。

(4)对就业前景的展望。

(5)对职业生涯教育的了解。

中职学生更多的是考虑将来考什么学校,当问对职业生涯教育的了解时,有48%的学生表示对职业生涯教育有所了解,但具体怎么做很盲目;80%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将来的职业只考虑其是否热门或是否容易就业,而不懂自己是否需要及如何通过职业生涯的设计进行应对,但有71%以上的学生渴望体验职业生涯教育,希望在校期间能得到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

2.调查结果分析和问题反思

通过以上调查统计,结合个别的谈话交流,我们应当意识到当前学校的职业生涯课程教育和学生的现状之间存在这样的问题:

(1)职业选择兴趣低,高薪要求强,就业竞争力弱。

“职业选择”调查的后两项(家人想办法安排工作;只要有钱赚,干什么无所谓)比例达到了35.86%。对工作的平均起薪要求却集中在1200~1800元/月中,占总人数的40.68%;1800元/月以上起薪要求的更高达48.26%。从“就业前景的展望”调查方面分析,认为有困难较茫然的达到52.43%。这说明这些中职生没有树立正确、新型的择业观,“眼高手低”现象突出,并且一味地追求个人的实惠而忽略了自己专业的特点,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指导,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在目标上也带有许多理想的色彩,希望自己从事的职业比较轻松、稳定、地位高、赚钱多等,而没有意识到“市场需求与自身现状的矛盾”带来冲击和危机。

(2)择业心理取向正确,但依赖心理重,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

在“择业的影响因素方面(多选)――选择工作的理由”调查中,希望工作稳定的,有98.62%,在所有选项中居主导地位;能为个人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条件及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人数也分别有54.48%和71.72%;说明这些中职生的择业心理取向还是正确的,只是缺乏就业的良性指导。学生对职业和创业在新时期的特点以及职场的特点了解不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认识上存在较大偏差,对“职业生涯设计”课程的开设认识不足,导致课程开设的目标难以达成,所以在“择业的影响因素方面(多选)――寻找工作的方式或理由”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学生择业时依赖心理特别重,受父母、家庭影响较大,学校、老师及相关的社会媒体还未在就业中起到主导作用。

(3)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师教法重理论轻实践。

从第一年的调查中还发现:一方面,在学生所学课程的设置方面,学校的重心并没有从根本上回归就业本位、能力本位上,课程设置大多局限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下,突出专业性、知识性,强调理论水平的提升,但对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个人素质的培养不够,而这恰恰是职业生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要素部分,另外,把职业生涯规划做成了只是完成教学任务或面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所以有5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结构对将来择业、创业上没有多大益处或没有从这方面考虑。

另一方面,第二年的调查中,在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教学上,有53%的学生对高一《职业生涯设计》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使得一些同学把就业创业的成功因素归于“机遇、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外部因素,导致学生忽视主观努力的重要价值,从而在学习与生活中也易出现被动或侥幸现象。但在“对职业生涯教育的了解”调查中分析,74%以上的学生渴望体验职业生涯教育,显然中职学生想设计自己的未来,但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3.说明

以上基本为第一批样本的调查分析,第二年2012年所做调查中除第二份调查表中的月薪有所提高外,其他一样;而调查结果分析也大体相同:其中,职业选择”调查的后两项(家人想办法安排工作;只要有钱赚,干什么无所谓)比例达到了41.46%。对工作的平均起薪要求却也集中在2000~3000元/月中,占总人数的35.86%;3000元/月以上起薪要求的也达到了47.86 %。从“就业前景的展望”调查方面分析,认为有困难较茫然的达到55.86%。

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方式的实践探索

1.理论学习,钻研探讨

笔者学习了课题研究、就业与创业指导、生涯教育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知识,并参考了相关文献资料,如:尤德毅的《职业生涯》、尚志平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陆建中的《职业生涯教育》、竺辉的《中等职校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等,特别是2012年9月开始使用的吉文林主编的新教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对研究推进起到了理论整合的作用。

2.研究明确标本框架,探索形成实施方式

(1)以可操作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标的,达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本质目的。

职业生涯一般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大周期应该从一个人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到他以后不参加工作为止的整个过程。由于中职教育要回归就业本位,并考虑到作为学生的生涯规划的可操作性;所以本文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起点定为来到职业学校的第一天,终点定为达成设计理想的那一天。

要探索形成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有效实施方式,首先要了解这一实施方式的表层目标和深层目的。显然,表层目标是教会学生设计出适合自已的“职业生涯规划”,完成课程教学;而深层目的则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和就业观,促使学生自主提高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期间能够自发地从各方面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素质;即以可操作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目标指向,最终达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本质目的。

(2)具体实施中形成了:“作业分项推进,考试促使完善,大赛优化升华”的教育教学方式。

①“作业分项推进”――分项目以作业方式推进设计。

根据前期调查分析结论和学情实际,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教学中,应因教学大纲要求,依据课本理论知识,结合相关科学测量表,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分解开来,逐项推进,由认识自我-确立目标-措施制定;最后再合而为一,设计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例如,认识自我这一单元,就分解为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四个项目四次作业。这样,既降低了设计难度,又满足了教学进程,更重要地是符合中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认知顺序,教会了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方法流程。

②“考试促使完善”――通过考试方式促使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以更加完善的状态呈现出来。

具体实施中是以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内容之一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要求在1-2周内完成。考试内容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作业”呈现;在结合本年度相关优秀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范例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促使学生设计出符合其本人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③“大赛优化升华”――选择优秀的小样本学生们的规划设计,分级推荐其中较优秀者参加校级、市级及省级“文明风采”竞赛规划设计类比赛。

到了二年级参赛时,经过时间的流逝,通过老师一次次耐心地面谈,教会学生反省一年级所设计的方案,在小样本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优化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整分解目标的达成时间和相关措施:一次次完善自我认知,深入剖析环境,修正目标,商讨调整措施策略;不定期的进行交流探讨,学生能够不断优化设计,不断调整完善,使自已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更符合自身实际,更有可操作性,更加富有特色和个性;在大赛中得以升华。

(3)跟进课程结构改革,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和调整。

为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常规化,学校应确保就业指导课程分阶段不间断地开设,并为每一位学生(远期目标)量身定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应根据“作业分项推进,考试促使完善,大赛优化升华”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认真教学,。在职业生涯设计时,教师要根据职业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的知识科学地进行重组,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最大限度的发挥专业知识的整体效能。

现阶段应在高一开设“体验生涯”、“心理辅导” 课程和专业基础课,高二开设“创业指南”和专业主干课程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高三开设“中职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教程”课程、短期的“求职途径和面试技巧、方法”培训课程及“仿真模拟实习”技能实践课程等。

此外,笔者建议教务处、就业指导处和团委合作开设各类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一方面要在原有的各种活动中,融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任务和要求,如班会、团队活动、学科兴趣小组、各类竞赛、勤工俭学、校外志愿者活动等;另一方面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题活动,即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目标和任务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如参观、请事业有成的毕业生来校作报告、演讲等。

研究的初步成效

经过两年来的努力实践和探索,本项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1.职业生涯规划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

生涯有规划,前进有目标,本项研究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习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实现了自主学习,促进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个性特长也得到充分发展。对比显示:样本班学生的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主动参与程度明显提高、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1)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认清了自我。

在实施上述模式的过程中,许多学生的心态较之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逐步理解了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教育,是强化创业的教育,是贯穿终身的教育,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专业特点,端正了学习态度。在实施上述模式的过程中,这三个班的中职生(特别是小样本的几个学生)学会了解自己的个性,了解了职业对个性的要求,不断地调适自己,使个性适应所学专业和理想目标的需要,为达成职业目标作好了前期准备。

(2)班级常规评比胜过其他专业班级。

在第一年的样本中,经过一年的实践,1005,1006班整体素质提高快,班风好。在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校常规评比中,1006班周周排名前三名。上学期我校进行的江苏省《职业道德与法律》“示范课、研究课”展评现场会中,三个班的班级风貌都受到参会来宾的好评。而在第二年的样本中,1204班更是荣获2013年市级先进班集体,学生荣获校“雨花之星”;1203班班风也有很大改进,课任教师和班主任均反映较好。

(3)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和学历水平的提高。

在第一年中,1002班许洋洋、史其隆,1006班许骏等同学参加了第二专业技能工种的培训与考证;这三个班的近二十名同学参加了我校与南信大合办的成人大专学历的学习;第二年中,1203、1204班多名同学报名参加了2014年2014年南京市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学生选手的选拔;近15名学生考试进入我校与南信大合办的成人大专学历的学习。

(4)规划设计比赛获奖,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锻炼自我。

在实施上述模式的过程中,许多学生的对于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设计比赛和社团活动,其心态较之前产生了更认真和积极的变化。

在第四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规划设计类比赛中,1002班马立超的《圆梦机电工程师》省级复赛获二等奖及第九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类三等奖;1005杨明珠的《十年》、徐桂香的《开一家可DIY刺绣店》省级复赛获三等奖。在第五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规划设计类比赛中,1203班的夏明星和1204班的黄敏的《我的未来不是梦》均获省级复赛获四等奖。

通过职业生涯设计,本人认识到,学生在择业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把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专业技能等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活动和社团活动,以便使他们自身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如1002班黄道喜、吕运珍参加了校园网吧的运营;1002班张坤、洪义林、1006班杨礼、许友才、1005班的袁加伟、杨涛涛等加入了学生会,参与了对学生的部分项目的管理,其中张坤更是成长为校园广播站的站长;对于青苹果摄影、校园小卖部运营、青年志愿者活动也是积极报名,主动要求参加,受到了校学生处的表扬;1203、1204班多名同学报名参加第二届亚青会火炬手公开选拔;多组同学组团参加了校“中华才艺”和“心绣未来 ”的海选;全体同学均参加了2014年市学生创新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

为中职学校实施有效性德育教学探索了经验

在实施上述模式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中职学校可以以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发展为抓手,从另一方向进一步改变了职业学校德育空洞和无效的状况,为探索德育的实效性创设了新的平台。

1.增强了德育的实效

职业学校的德育的确有其特殊性,空洞的说教往往效果不明显,而企业和行业对职工有具体的要求,因此将中职生德育工作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企业行业对员工素质要求的现实双重结合,这样就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在其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载体。

第7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护生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依据理想的长期目标,所形成的一系列工作选择,以及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活动,是有计划的职业发展历程。而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是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中根据其专业发展和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拟定需要达到的目标,最终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护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其职业生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专业性。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给护理学生求职就业带来很大的竞争性、挑战性,因此如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是摆在卫生类高职院校面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为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护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护生进行个体的自我定位,确立生涯目标、设计合理的成才之路;选择有意义的个人价值观;帮助护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了解,正确处理当前学习与实现个人职业理想的关系。

一、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曾经有人对日本东京大学毕业生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只有3%的毕业生具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毕业后做什么,计划取得什么样的业绩,达到什么样的层次等等,并且予以书面化。12年后。针对这群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当初那3%有目标设定的人.收入状况明显好于其他人,并且对生活的满足程度也高出很多。可见,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对成功者是多么重要。

我校自建校以来每年都举行毕业生招聘会。面对众多的招聘单位,许多学生尤其是护理系的学生没有明确目标、拿着求职材料不知往哪家单位投是好.参加就业招聘会好像是在“赶集”。多数护生没有“生涯”概念。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劣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也不甚了解。由此可见.规划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助于护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极具现实意义。

二、辅导高职护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新思路

要解决高职院校护理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从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社会和用人单位也要伸出关心和帮助的援手;而作为学校则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尽快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新思路。

(一)普及职业生涯教育,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广大学生较为深刻地剖析自我,参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应该自始至终地贯穿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应作为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入教育计划之中。

(二)引进职业测评体系,帮助大学生客观了解自我

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测评在大学生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尽快让所有学生接受职业测评服务。

(三)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

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使他们在了解社会的同时,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使大学生不仅在心理上接纳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而且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因此,学校应加大力度建立相关的专业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基地,组织和安排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到相关工作岗位上去。

(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培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既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支具有较强专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才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功能。这就需要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使之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导航师”。

三、护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尽早培养职业兴趣、职业意识

一个人职业兴趣、职业意识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护生进入高职院校以前,没有实际接受过护理职业教育,对护理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还没有真正形成护理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因此.护生的护理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要从一进入高职院校就开始培养,以适应护理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依据所学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用人单位招聘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专业。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是护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依据。如果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离开了护理专业.从事的职业不是自己所学的护理专业,参加工作后必然就要“补课”,这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许多负担,也不利于个人发展,难以实现个人价值。

(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服务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曾对700名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生涯教育很重要;对学校或者其他服务机构提供的职业生涯设计、就业指导服务。只有两成学生非常满意,而近一半的学生不满意。可见,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服务不满意。

对护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不只是职业知识的介绍不能照本宣科,空洞说教,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提高辅导效果。如采用专题讲座、现身说法、社区实践、外出参观、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使辅导的内容形象、深动、具体。要用启发、讨论、辩论、测试等学生参与的方法,开启学生的思路,分享经验和感受。

高职院校适时对护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提高护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教学手段。科学、合理与适时的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是帮助护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进行自我的定位、选择职业生涯角色、寻求最佳生涯发展途径的专门性课程和活动,也是学校职业生涯辅导中最有效的辅导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

[1]吴风清;危情护理[期刊论文]-中国医院院长 2008(05)

第8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范文

Practice Research on Vocational College Career Education in Taiwan

ZHOU Shumin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Shanghai Lida Polytechnic Institute, Shanghai 201609)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aiwan has developed to a high standard, with accompanying educational career has also been rapid developed into a mature stage. Career education practic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aiwan has some inspiration for mainl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education.

Key words career education; practice; Taiwan

1 台湾地区高校生涯教育的引入与发展现状

我国台湾地区自1998年将职业生涯的概念引入基础教育领域以来,台湾学者对生涯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很好地指导了教育实践。台湾高校的生涯教育受到来自美国、日本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影响,又结合自身的传统文化、经济发展进行了本土化的有益探索。在台湾地区,职业生涯教育被称之为“生涯发展教育”,赋予以其 “终身发展”的内涵,使生涯教育不仅仅是围绕满足生存需要而开展的“生计教育”,而是注重关注人的终身发展教育。当前,台湾职业生涯教育的对象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学生,内容是将教育与工作世界(即一个人实际其生涯理想的外部平台)相结合,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均引入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

早期,父母是孩子职业生涯的启蒙者,他们要引导孩子自我觉察,探索职业群。当孩子进入到学校,职业生涯指导由学校来完成,学校要在教授学生获是有意义的工作及符合需要的工作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工作世界;在毕业后,还要具备提升技能与知识,获得想要的新工作。由此,台湾已经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学生各学习阶段的核心目标,并将生涯教育纳入教育的全过程。

总体而言,台湾职业生涯教育受到西方人本主义价值观体系的影响,注重个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自我选择,强调以不同的教育、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模式来教育培养和评价学生。从本质上讲,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生涯教育的目标可以说是以个人的发展为中心。

2 台湾地区高职院校生涯教育的实践

台湾的技职教育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但得以迅速发展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台湾高等职业教育已形成了以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为主体构成的体系,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与之相应的,技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也形成了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较为成熟的体系。台湾各技职院校都设立有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心,全面指导学生的生涯发展和职业发展。笔者根据对台湾技职院校的考察,对台湾技职院校生涯教育的特点做如下归纳:

2.1 生涯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

生涯发展中心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的特点,即在职业教育阶段以“适性就业”为核心价值,努力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增加竞争力、加强适应力。生涯发展中心的工作目标是: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生涯顾问咨询制度;引导并协助学生收集就业相关信息,提高求职巧,做好就业或者创业的准备;倡导学生多元学习、终身学习;凝聚学生情感,使之感受学校关怀与照顾。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大学期间的职业生涯教育设定了完善的、具有连续性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上,涵盖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内容(以某校职业生涯课程设计为例):

大一年级:以职业生涯关注辅导为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自我”和“认识工作”,前者主要是职业生涯性向测验、职业生涯性向咨询等测评,后者主要是生涯规划与热门行业分析讲座。

大二年级:主要开展自我管理能力辅导:通过职场礼仪与态度、校友职业生涯分析、职业生涯分析、校友生涯座谈、生活礼仪教育等内容,帮助学生对职场有初步的了解,称为“职场初探”;通过思考逻辑训练、个人EQ管理讲座等,增强学生适应职场的能力,称为“增强能力”。

大三年级:以职业生涯辅导为主。包括咨询会、职场体验学习营、产业市况分析、企业导师请益、英文履历学习等丰富的内容,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职场;通过工读实习进行“职场体验”。

大四年级:由于大四学生面临毕业,根据他们毕业后的去向,职业生涯课程设计也进一步细分为两个方向,一是面向就业的准备辅导,二是面向升学、留学的辅导。

此外,还有帮助大学生求职或留学的内容,如校园征才、企业说明会、校园面试、留学咨询顾问、1对1履历指导、生活礼仪教室等详尽内容。

由上可见,技职院校生涯教育伴随着学生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随着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其内容从生涯教育的认知到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从职业生涯学习到就业或者留学深造,循序渐进地接受相应的教育内容,整体设计极为细致地照顾到大学生的成长需要。

2.2 生涯教育课程内容设计注重实际效用

台湾地区的生涯教育课程内容的出发点是从自我觉察、生涯觉察、生涯规划三个方面展开的。其课程设计针对三个方面,根据每一方面包括多个相关的主题,并且根据不同的年级,设置不同的教育侧重点,但都是以实际效用为出发点的。

在自我觉察方面,采取了通过学生对自我总结的个人性格、兴趣、特长进行介绍,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同时,借助生涯测评量表、价值观拍卖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解自己的兴趣、性向、人格特质、价值观的机会,以此评估个人职业生涯适合的方向。

在生涯觉察方面,以实践为主,安排学生参观访问就业单位或机关,了解职业和职业的分类;安排学生访问自己的亲友,了解他们所担任的工作角色;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了解不同工作角色的特性,并体验自己喜欢的工作是怎样的工作状态。通过上述方法,使学生在进行生涯觉察的同时,对工作世界有更深的认识。

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着重针对学生个人生涯的性向及学生对工作世界的认识,设计生涯相关技巧演练和讨论,养成学生在工作态度、遵守纪律、判断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良好能力,以及养成他们妥善运用与规划时间的能力等。

另外,运用相关活动,如举办生涯博览会、结合户外教学等学校重大活动、请家长到班级做工作的介绍、参观工厂、举办生涯辅导讲座、校友返校经验传承,以及生涯档案制作等也是台湾生涯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

3 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关系

不同于就业指导,生涯教育是要从关注学生如何从学校毕业找到工作,扩展到关注学生终身的发展,最终要解决的是将学校进行的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化进行融合统一的问题,它要解决的是学生作为社会人在其生命过程中的生存质量问题。台湾技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相对已经比较成熟,他们以职业教育为基础,通过系统的有序的职业生育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身、认识社会;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并逐步完成社会化,为学生走上社会、步入职业生涯做好积累与准备。

生涯教育实质上就是要帮助学生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在选择符合个人能力、兴趣和意愿的职业,同时形成可持续的,不断提升的生涯发展过程。生涯教育所产生的现实效益不仅仅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它同时具有社会性,能够对解决社会稳定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第9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范文

(一)高校方面

1、应提升职业生涯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地位,加大对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人员、软硬件配置的投入。建议组建“学生职业发展中心”,职能包含职业辅导与咨询,职业信息收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团,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及辅导等,功能替代之前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发展提供帮助。提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之切实做到就业率、就业质量与就业服务的同步提高。

2、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体系之中,列入教学计划,使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日常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从低年级到毕业班,分阶段在大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系统性、连续性的职业生涯教育,并计入学分。对低年级学生着重制定“自我认识、树立目标”及“增强素质、制定计划”,而高年级着重“树立信心、抓住机会”和“知己知彼、人才匹配”的分类教育目标。除理论课程外,依托校园建设和素质拓展计划,全方位、分级开展各类校内活动。

3、改善从业教师所需的工作环境和软硬件工作条件。给予相应的薪资待遇,对超负荷,超时间部分工作给予合理的回报;提供从业教师参与培训和提升的机会,对有志于长期服务的老师和仅仅是有兴趣的参与者区别对待,给予不同档次的培训机会;设计从业教师发展空间,开设适当的发展通道,鼓励长期的指导教师往纵深专业化方向发展。

4、适当借助校外资源,弥补校内职业指导人员数量、质量上的不足。可邀请各行业、企业HR人士(人力资源管理专员)从行业的角度分析对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解;利用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的优势,考虑合理的高校和社会的资源置换,给予指导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充分开发校友资源,提供学生生涯访谈或求职机会;开辟校外有经验人士全职进入高校,或者作为志愿者参与和指导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活动的通道。

二、现状分析

职业生涯教育所诠释的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在大学阶段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已成为全球教育界的共识。据美国职业辅导协会下的青年发展委员会资助的显示,美国49个州的百来所大学机构中,几乎所有都提供了不同类型的生涯课程,有关职业生涯教育从中学到大学已成体系,且非常成熟。香港、地区的大学,也都普遍开设了职业生涯辅导课程。进入新世纪,内地各高校也已经逐步开始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探讨和摸索。

(一)高校方面

1、职业生涯教育在各高校普遍受到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未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目前,内地高校因为政府的相关政策引导、学校服务职能的增强,也陆续开设了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辅导课程,并部分计入学分。但由于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和课程体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应有的固定机构、相应的设施设备、专门的活动或教育场地等,在很多高校并未能获得落实。

2、职业/就业指导较多沿袭传统,还只停留在就业这个具体问题指导的层面上,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教育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就业指导以就业推荐、就业派遣、外联企业、举办招聘会等传统形式为主,就业(职业)辅导课程和咨询仅作为“点缀”,并未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培训和个体咨询。高校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也各自成一体,并未有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来规范。

3、专业人员配备和相应软配套不足。目前,大部分高校不具备相应的专门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人员,大多数是由各高校辅导员兼任。相应的软环境的要求,大部分高校也无法满足。

4、职业生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活动之前要制订有详细的活动方案或计划,并紧紧围绕最终目的而规划、组织和实施,但由于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正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各高校开展的情况参差不齐。有部分院校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并计入学分,但绝大部分也仅是停留在选修课,甚至只是几次讲座的水平,并没有系统地设置课程体系。更重要的是,几乎大部分院校目前更多关注的是毕业生,而较少能从低年级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的引导和教育。

(二)指导教师方面

1、参与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大部分对这项工作具有饱满的热情,但由于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够完全,不知该从何做起,这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效果。并且很多指导老师自身的职业经验不多,自我的职业规划都不够清晰,因此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说服力并不强。

2、指导教师中专业人员少,大多数是从高校的专职学生工作岗位转岗或身兼二职,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和活动开展基本依靠经验和个人悟性,缺乏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困惑大多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3、多数担任职业生涯教育的指导教师仍停留在“单向式”的教育形式,没能根据学生真正的需求来安排课程,课程设置比较盲目,课堂效果不佳,开设的课程受欢迎程度不高。学生对学校安排的职业生涯课程产生不信任,长此以往将产生逆反和排斥。

4、多数教师工作时间长、负荷大,但待遇未体现出相应较高水平,很难吸引更多的优秀人员参与其中,且在职业生涯教育岗位上提升较难,主要在于专业技能上的培训和岗位职务上的提拔较难。较多人“找不到职业发展方向”,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影响指导教师对职业生涯教育行业的热情和信心。

(三)学生方面

1、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概念认识粗浅,仅停留在“考证”、“职业热门”“行业收入”等问题上。

2、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仅作为职业生涯教育活动的受众存在,被动地接收学校和指导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仅停留在潜意识阶段,需求意识尚未被唤醒,更没有把意识提升为行为或实践,因此,学生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漠不关心”,缺乏竞争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3、由于课程设置和指导教师的原因,部分学生对学校的课程不够信任,很多时候仅仅是应付学分而修读,并未能真正把接受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大学生涯的一门重要课程来对待。

(四)社会支持等其他方面

1、社会考评有倾向。政府和社会在对学校的就业进行考评时,更多关注的是就业率的数据,而忽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很多高校中各专业的就业率高低,对该专业的招生指标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日益严峻的就业竞争压力下,社会对学生多鼓励和引导“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却与职业生涯教育的宗旨相背离,间接导致高校及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的忽视。

2、社会支持不够,且高校对校外资源的使用有诸多顾虑。目前社会资源比较零散,缺乏有效整合,未能对高校的专业指导起到支持和帮助作用。通常校外相关专业人士进校没能起到实质作用,且高校以培养教育为目标,校外机构以盈利为目标,二者的最终目标不一,使得高校对校外资源的使用顾虑较多。

3、高校的“准入”门槛较高,校外有经验人士有意愿也“难以”全职进入学校事业编制。这就极大影响了部分校外专业人士对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活动的参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