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畜牧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畜牧专业毕业论文精选(九篇)

畜牧专业毕业论文

第1篇:畜牧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自建校以来,我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每年招生1―2个班,累计为我县培养了一千多名畜牧兽医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养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逐渐减少,而且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成绩不理想。与此同时,我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教学质量不高,造成恶性循环,招生难度加大。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农业资源优势,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养牛业、养猪业发展得也非常迅速,实用型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我们的招生量却出现了退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从事畜牧专业教学的教师深思。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使畜牧兽医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从畜牧兽医专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入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畜牧兽医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专业技能尚不能满足专业需要。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文化课之外,主要是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我校的专业课教师虽然都是高等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但毕业时间早,专业理论水平已不适应当前畜牧兽医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毕业后大多一直从事专业理论教学,从事专业实践的少,教学上难以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教师在掌握原有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先进的畜牧兽医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为既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

(二)教学安排不合理,教学方式落后,重理论轻实践。

职业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应有适当比例,应侧重专业课教学。而目前的教学安排上往往是文化课与专业课对半,甚至于在对口升学的情况下,文化课课时多于专业课。在教学手段上,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自身的问题,采用“黑板上种田”的普教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较直观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落后,实习条件差。

畜牧兽医专业是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都很强的专业。直观教具、标本模型、实际操作都非常重要,但由于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实验设备短缺,没有实习场地,学生难以进行必要的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这也是学生不能很好掌握专业技能的原因所在。

(四)注重技能“专才化”。

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注重技能“专才化”的现象。当今社会及产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往往只注重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技能专才化,而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时,面向社会,虽有证书,但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却相对不合格,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

(五)生源不足,学生文化基础差。

近几年来,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另一方面由于职业学校自身存在的软硬件不足、就业形势的严峻等问题,职业学校的吸引力降低,学生不愿报考职业学校。而畜牧兽医专业做为“农”字头专业,相对来说脏而累,使得许多希望孩子“跳农门”的家长,不愿让孩子学习本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得不降低门槛,实行免试入学,这样一些未能进入好一点中学的学生甚至一些初中未毕业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由于文化基础差,学习难度大,学习效果差,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技能,造成一定的负面社会影响,从而形成招生难度进一步加大,招来的学生基础更差的恶性循环状态。

二、改革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打铁还得自身硬”。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专业人才。为此,学校可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也可定期安排教师到现代化养殖场或兽医站去学习实践,学习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和诊疗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良好的师资队伍。

(二)改变教学模式,侧重技能发展。

组织教学要突出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课程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文化课的课时,但总体仍应侧重专业课的教学。对于不参加升学,毕业后即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可实行模块教学,使学生主攻养殖或兽医等方向,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专业技能的掌握。在专业课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较好地完成教与学、学与练的全过程,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试验室建设,组建专业实习基地。

第2篇:畜牧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兽医专业现代远程学历教育的通知》(农办医〔20*〕39号)精神,深入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进一步提高我省兽医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中国农业经济法研究会法律事务工作委员会拟组织开展兽医专业现代远程学历教育,使不具备大学本科或者专科学历的在职兽医工作人员达到大学本(专)科水平,以适应新时期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招生对象

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动物诊疗机构中尚未取得大学本(专)科学历的兽医工作人员。

具有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职业技术学院、网络院校及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毕业证书的,可报“专科升本科”;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可报“高起专”。

二、报名手续

1、报名学员(含申请免试入学)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2份(A4纸),2寸照片(免冠、正面、彩色、蓝底、同版)3张;

2、填写《学生报名登记表》,报省辖市畜牧局,由各省辖市畜牧局进行报名统计、汇总;

3、报名结束后,各省辖市畜牧局将学生报名名单报省局医政药政处。

4、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严禁在系统外招生。

三、招生专业

层次专业入学考试科目最低学分学习年限

高起专(农学类)畜牧兽医语文、数学752.5-5

专升本(农学类)动物医学语文、英语752.5-5

四、学习课程

(一)畜牧兽医(高起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法律基础、农学概论、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业经济与管理、动物生理学(乙)、动物微生物学、畜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家畜传染病学(乙)、动物营养学、动物临床医学(乙)、猪禽生产学。

(二)动物医学(专升本):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农业概论、农业产业化经管、动物生理学(甲)、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动物病理学、动物临床医学(甲)、动物生产学、家畜传染病学(甲)。

(三)学位课程:英语、动物生理学(甲)、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动物临床医学(甲)。

五、办学形式与学习方式

学员通过互联网实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为教材自学+课件学习+网上导学+网上答疑讨论+课程作业+模拟试题自测。

六、学制和毕业

实行弹性学制,至少应修满75个总学分,有效学习期限2.5-5年(即最短学习时间)。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网络教育畜牧兽医专科、动物医学本科毕业证书(国民教育系列),符合条件的可获得相应学士学位。

第3篇:畜牧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是学生就畜牧兽医领域的相关问题,明确观点、发表意见、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专业性论文,既有学术论文的一般特点,又有自身的特点。

1.1专业性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主要是围绕畜牧兽医专业所涉及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阐述观点、展示结果。从“饲养”和“治疗”两大方面进行选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1.2实践性

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理论研究较少,大多偏重于实践。毕业论文内容多是学生在实习、实验中的体会和发现,学生更加注重实践性。

1.3创新性

创新是毕业论文的生命,是论文的价值所在。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的创新性表现在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理论上要有所发展,或方法上有所突破,或对前人提出的观点进行补充说明,或提供新的佐证材料。例如补充说明某种疾病的症状、补充说明某种药物的用药方法、提出新的诊断方法或治疗方法等,都体现了毕业论文的创新性。

1.4指导性

毕业论文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从形式到内容,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在指导的同时,要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1.5层次性

毕业论文在文章质量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习作性质。因为大学生缺乏写作经验,其科研能力还处在培养形成阶段,缺乏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因此,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比较困难的。

2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

2.1选题

选题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价值性原则,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二是可行性原则,要选择“篮球架”式题目,既可完成,又不太过容易。只要努力就可以完成写作任务。如果选题为《论禽疾病的防治》,这个题目范围太广大,难度太大,学生无法完成;如果选题为《鸡蛔虫病的诊断》,这个题目大小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努力就可以完成写作任务。

2.2收集材料

写作毕业论文要大量的收集材料,占有素材。材料收集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要有的放矢,围绕选题选择材料。

2.3立意

立意是循着选题的方向,在选择的资料中确定写作方向。有的时候由于材料收集的不确定性,会同时提炼出几个截然不同的立意方向,这个时候要进行科学地对比、分析,从而正确立意。

2.4拟定提纲

拟定提纲就是给文章搭个框架,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撰定提纲是写作毕业论文的重要步骤。

2.5撰写初稿

依据写作提纲,完成论文写作。撰写初稿时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笔,避免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弊病。

2.6论文修改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论文初稿完成后,作者要仔细的斟酌,严谨的推敲,反复的打磨。要从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认真修改。

3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3.1封面

封面一般包括学校名称、论文标题、系别、班级、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写作时间。

3.2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论文的导读图。

3.3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论文的标题多种多样,但无论是何种形式,如何拟题,都要突出论文的主旨。

3.4摘要

摘要是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毕业论文的摘要以200~500字为宜。

3.5关键词

关键词是用来表达论文主要内容信息的词语,一般从论文或题目中精选而出。毕业论文可选取3~6个词作为关键词。

3.6绪论

绪论是论文的开头部分,内容一般包括提出问题、说明选题的缘由、意义、研究方法或论证方法等。这部分的文字要简洁,避免长篇累牍。

3.7本论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学生的研究成果要在这部分得以充分的体现。因此,在写作这部分时,要求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本论部分要做到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3.8结论

结论要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是从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得到的新观念、新见解。该部分内容一般应包括: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对前人的观点做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否定;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等。

3.9致谢

对协助完成研究工作或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表示感谢。毕业论文中的致谢,主要感谢指导教师和对完成论文直接提供帮助的单位。

3.10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参考文献中。

3.11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附录中。例如问卷调查、数据、图表等。

4小结

第4篇:畜牧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对高校培养具有创新性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质量畜牧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对新时期的农业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动物科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要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创新型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就必须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因此,构建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对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科学合理的构建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笔者对辽宁省内五所开设动物科学专业的高校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了解各学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方案和具体的执行情况及质量保障措施,并采用现场走访的形式了解了畜牧行业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细致地分析,归纳梳理出适合辽宁省畜牧业发展的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

动物科学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本着目标性、系统性、规范性、实用性的原则进行构建,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基础训练、综合能力训练、毕业实习训练和创新性训练五部分构成。

一、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基本的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熟练、扎实的操作技能和严谨、客观、科学的实践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融会贯通科学知识,促进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形成。在改革过程中要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加强和完善实验教学大纲,调整一些陈旧、落后的内容,增设适应畜牧行业发展的较先进的实验项目,对原实验项目进行必要的精简、浓缩并进行整合,避免相近学科之间不应有的简单重复和彼此孤立,充分体现畜牧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二、专业基础训练

专业基础训练按照畜牧业发展的六大技术支柱进行设置。分别是饲料营养成分分析及配方设计训练、家畜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训练、家畜环境卫生及牧场规划训练、动物生产技术训练、动物医学临床诊断训练及畜产品营销技术训练。饲料营养成分分析及配方设计训练要求学生掌握饲料分析与检测技术;家畜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家畜品种的选育和动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熟悉人工授精的方法与过程,了解冷冻的制作技术;家畜环境卫生及牧场规划训练要求学生深入到畜禽养殖场进行环境卫生调查及牧场规划布局情况的实习;动物生产技术训练要求学生参与畜牧生产的各环节,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实验室分析技术及动物营养技术;动物医学临床诊断训练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动物普通病及传染病的诊疗技术,畜禽疾病的免疫程序等;畜产品营销技术训练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种营销策略和技巧,增强个人的交际能力和承受能力,学会推销自己和产品。学校教学部门定期组织相关教师修正教学内容,紧跟时展需要,适时增加新的试验,为培养实用人才而努力。

三、综合能力训练

学校安排学生到校属实习单位或学校附近的奶牛场、养猪场、家禽场、兽医诊疗结构等参与生产的各个环节,实习期间要熟练掌握生产全过程及生产技术,掌握各种大型养殖场家畜疾病的防控措施要求,实验室分析技术、畜禽疾病的免疫程序等。

四、毕业实习训练

毕业实习是全面锻炼专业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实践训练。按照毕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要求,完成综合性实践训练。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企业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工作态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创新性训练

1.参加专业社团组织

专业社团组织是在老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该组织旨在给同学们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让同学们在课外时间提高实践技能。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社团组织。社团组织制定加入社团的相关要求,并进行理论及技能操作考核,考核合格的同学可以加入该组织。

2.开展实践技能比赛

设立学生创业比赛和操作技能比赛。学生创业比赛是由同学们自由组队,自由选择拟创立的企业,对创办企业的前景、规划、生产模式、产品、销路、运转、管理、分工、利润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策划和说明。由评委老师评出名次并颁发证书和奖品;操作技能比赛是本着贴近生产实际、将实践和乐趣融于一体的原则,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商定技能比赛的内容,规则及评选办法。

3.参加企业短期培训

学校与企业结合办特色班。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请企业技术人员讲授生产实践技术,对学生进行短期培训。学生再去企业生产实习,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前接触今后工作岗位的要求、工作流程等。

4.参加科研训练

许多教师承担科研课题,学生可参与教师科研工作,独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其中的某一项内容。通过科研训练使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文献资料的检索与查阅,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以及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5.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县、镇、乡等社会第一线,了解当地经济及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和生活文化水平。开展科技咨询,给农民上课,传授养殖技术,开展义诊活动,为农户解决生产上的难题。通过实践锻炼,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品质,并练就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物科学专业属于实践性学科,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有严格的要求。学校只有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不折不扣地执行,才能培养出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唐胜球,乔灵,董小英.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2):92-96.

[2]刘国买,谭轶群.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0,(12):68-70.

[3]何若钢,覃小荣,李秀宝.实践教学推进动物科学专业建设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8,(3):110-112.

[4]王博,祝爱锦,黄国清.动物科学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江西畜牧兽医,2012,(2):9-12.

[5]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6]刘伟.实践教学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9):123-127.

[7]白文林,尹荣焕,罗光彬等.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1):156-158.

[8]罗洪林,谌剑波,王剑等.刍议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改革[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2):33-35.

第5篇:畜牧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班级管理

1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施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

1.1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目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兽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具备过硬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更需要适应畜牧兽医行业需要,能生产、懂经营、会管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较强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敬业乐业、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的中高级人才。

1.2中职畜牧专业实施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形象、职业规范、职业技能、职业心态五个方面。畜牧兽医专业中职生职业素养可以被概括为两大类,一是畜牧兽医企业员工的“品德”——隐性部分,即行为习惯、心理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二是从事畜牧兽医相关工作的“才能”——显性部分,即沟通协调、专业知识、思维能力、专业能力。其中品德是人才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构建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形成企业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品德的高低往往被企业视为能否成为一个合格员工的首要条件,因此是基础,而才能则是中职生最终能否成为一个优秀员工的保证。二者共同构成了中职生必修的职业素养。

2中职畜牧专业学生班级管理特点

2.1中职学生特点

现在就读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一般是“95后”或“00后”,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有部分单亲,父母在外工作,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如沉迷于手机、网络世界,厌学现象较为普遍,缺乏组织观念和时间管理观念;自我约束的能力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工作责任心不强;自卑,叛逆心理较重,沟通合作意识不强;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奉献精神不足;抗挫折和职业认同意识差。

2.2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班级管理特点

当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由于受社会不同理解,招生困难、师资队伍不齐、教学设施有限等客观因素的困扰,往往仅注重于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重视不够。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班主任,为应付学校对班级的考核,过分注重安全、纪律的管理,以致忽略学生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不够,毕业后适应岗位能力不强,很大一部分毕业学生不能适应职场,工作两三个月就改换工作。

3中职畜牧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3.1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

在学校、行业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共同构建围绕畜牧兽医行业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为中心的职业素质教育。探索编写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校本教材,将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融入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其内容包括职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新生人学教育、毕业生成长经历介绍、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关讲座和团队拓展训练)、职业道德教育(企业安全教育、企业人职培训、质量体系培训及过程优化意识、环保意识、职业角色意识训练)、职业能力教育(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课程、顶岗实习)。其中,职业意识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源泉,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根本,职业能力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

3.2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与方法

1)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模式。荣昌区职教中心畜牧兽医专业依托荣昌县“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的职场环境优势,根据职业素质养成规律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以校企融合为桥梁构建“阶段式”工学交替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形成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完整阶梯。遵循职业教育五个对接要求,依据职业素质养成规律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认识一训练一巩固一内化),制定职业素养培养内容,采用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阶段式’工学交替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分阶段逐级实施。2)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班级企业化管理。在学校,学生以班为单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纪律、活动等都与班级分不开,他们的成长无时无刻不受班级的管理的影响。在实施“阶段式”工学交替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中,班级企业化管理是促进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环节。班级企业化管理,就是把班级作为一个企业来运行管理,把“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引进课堂”。一个班就是一个企业,有自己的企业化名称(如诚品人才培育班、日泉班、铁骑班等)、企业管理机构、班级企业文化建设。并将企业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渗透到班级教育教学管理之中,把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等的培养,贯穿于学习知识、培养技能之中。3)构建企业化评价方案。要使“阶段式”工学交替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达到良好的效果,构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方案就相当重要。依据“8S”企业化管理(整理、整顿、清理、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参考企业的评价方法,结合班级实际,制定部门员工量化考核方案,多方参与,从德(工作态度、服从、积极参与活动、团结协作等)、能(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担任班团、学生会干部、课堂表现、劳动、实训等)、勤(出勤)、绩(作业、考试成绩、技能比赛、活动获奖等)四个方面考核学生员工,形成“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评奖、期汇总评奖”常规管理机制,评出“周员工标兵”“月星级员工”“学期明星员工”。

4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班级实施职业素养培养的效果反馈

荣昌区职业教育中心畜牧兽医专业从实施“阶段式”工学交替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以来,学生的岗位能力(如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得到提升,特别是职业道德意识、服务意识、服从意识、沟通协作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发展。畜牧兽医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学生中担任学生会干部、社团干部人数显著增多,参加各类活动积极性增强,学生活动得奖人数增多、班级凝集力增强,有效促进了班级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建军.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J].速读•下旬,2014(08).

[2]陈淑娴.浅谈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J].品牌,2015(03).

[3]于金声.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J].学园,2014(34).

[4]陆希悦.如何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J].考试周刊,2014(93).

[5]刘伟.论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04).

第6篇:畜牧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高等教育;就业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12-02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呈现跳跃式的增长。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明显增大,200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212万人,2005年338万人,2007年495万人,2009年610万人,2011年650万人。历年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相对缓慢,高校毕业生占新增就业人数的比重急剧攀升。高校毕业生占新增就业人数比率,2003年为24.68%,2005年为34.85%,2007年为41.11%,2009年为55.35%,2011年为53.24%[1]。社会经济方式的变化导致我国就业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传统的“统包统配”到现在的“自主择业”[2]。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渡过职业适应期,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经济收人、社会声望和权利地位,一定程度上决定未来的发展前景,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稳定,也影响高校的健康发展。十报告把就业工作作为一种战略来对待,这是一种全新的提法。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直接影响河南的经济发展,为进一步提高畜牧兽医相关专业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本文对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

一、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近年就业概况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7年,是一所为畜牧兽医、食品生产、生物技术等行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2007年11月份,畜牧兽医相关专业有药物工程系、动物医学系、畜牧工程系。2011年,药物工程系就业率是93.07%,动物医学系医学就业率是99.03%,畜牧工程系就业率是98.26%;2009年,药物工程系就业率93.86%,动物医学系医学就业率是96.67%,畜牧工程系就业率是93.86%;2008年,药物工程系总就业率93.07%,动物医学系医学就业率是99.03%,畜牧工程系就业率是98.26%。但学生的初就业收入明显偏低。

二、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措施

学生就业的成功与否是对教育过程的成功与否的直接验证,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能够给自己未来的人生有一个更好的起点,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学生的就业也有利于我们总结与归纳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互容、平等、共享的关系。这种共享既是文化共享,也是责任共享[3]。为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学校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学大纲、教学过程、评价标准应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规律

某些商品卖不出去还能回场重造,可我们的毕业生一旦毕业了,就无法再回头重学了,所以教学和技能实践尤为重要,教学方式需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创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规律的教学大纲、教学过程、评价标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1.课程安排上,加大职业技能课程的比重。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就业资本。在第一年宽口径的通识教育中,加入专业理论课程,让大学生了解本专业,有利于大学生确立职业目标;第二年开始,应该根据专业方向分模块安排课程,在本专业方向上的课程尽量开足、开全,让大学生形成从业素质,构建完整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结构。目前很多高校课程体系设计更多的是仍然沿用精英教育方式,过于重视知识性和系统化,课程设计的思路也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习惯的影响。很多高校在教学的方法上更加注重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同时学校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地方高校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紧紧联系生产实际,构建实验教学、双语教学、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对口生和普招生的认知能力有区别,前者接受直观知识快,但系统掌握知识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后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强,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换需要时间较长,因此相同专业的对口生和普招生的评价标准应该有所区别。科学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学生找到发展的契机、合适的工作,以尽快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如《兽医药理学》的教学,教学大纲应该很明确地把理论的教学目标和各论的教学目标区别,帮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能用基础知识解释药物之间的区别,也能用药物的特点来诠释兽医药理的基础观点。灵活有趣的教学过程,有利于普招生的理解,提高对口生的识记能力。普招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薄弱,需要典型案例来帮助他们理解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对口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不高,需要老师设计课堂的整体计划,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归纳总结。应做好顶层设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内涵建设,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学会用准确、科学的数据说话,为高职院校科学设置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路径,为改进和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教育理念上,重视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无论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都应重视职业技能的训练,必须要具备从事社会一定职业的基本素质、基本技术和基本能力,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建功立业。素质教育在中国实施多年了,大学教育还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端――侧重知识型与理论型的教育,这恰与企业要求的复合型、实操型、技能型的人才相去甚远。毕业生们还需要从技能培训和职业化培训两个方面加强培养,使自己的实际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实现成功对接。

3.专业设置上,面向行业设置专业。以适应行业需要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培养社会、企业要求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以“理论应用”为主旨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高职专科教育则是直接面向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围绕职业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和训练岗位操作能力。

4.具体实施上,重视实习环节,建立良好的实习机制。完善教育管理理念,切实推进“全程就业、全员就业”的工作机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开展与职业相关的专业见习、实习和实践活动。避免安排假设的、空对空的活动,使大学生确实能收到成效,养成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第一,实习有完备的教学实习制度,每个专业都要有足够而稳定的实习基地和导师,让大学生能与真实的职业环境“零距离”接触,平稳过渡到职场。第二,加强管理,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学习和实践,让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实习,安排专门的导师手把手地教会相关的职业技能,基本学会某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

(二)、畅通与毕业生的沟通渠道,切实做好跟踪调查工作

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能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是优化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依据,是进一步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和培育专业特色的基础与保障。要做到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做好跟踪调查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详细记录。所有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详细登记表,包括家里的固定电话、学生的工作情况、学生的联系方式、QQ、单位的地址、家长的联系方式、家长的单位、学生和家长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联系方式、甚至学生的朋友的系列情况等。这份表格一定要存档备份,而且要不断地向这份表格内添加信息。及时做好供求与需求关系的分析与预测,提高就业工作的预见性,为学校专业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质量提高、课程建设的加强与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在实现比较充分就业的基础上,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打造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定期把在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毕业生邀请回母校作成才讲座和诸如“优秀校友面对面”的主题交流活动,告诉在校的学生如何去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努力掌握重要的工作技能和培养相关的品质。

三、完善就业创业课程指导体系

就业教育应该从大一新生抓起,大二、大三分阶段、分层次、分内容进行,切实上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定位与能力,增加继续学习的动力,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指导大学生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生涯路线。通过职业规划,让大学生了解自己适合的工作领域,然后去了解这个领域的相关职业及工作环境,职业所需的素质要求,并以此为学习和实践的目标,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能因此缩短职业适应期。再者,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律教育。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使之认识职场,了解社会,认知自我,合理调整职业期望值。应该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意识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有理性有文化的从业者,生活在如此错综复杂的社会里,应当拥有很强的职业目标意识。只有这样,自己的职业生活才会有计划性、指向性,才能有充足的动力将工作做好,职业发展才更快、更有成功的可能。第三,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求职是一种针对就业的有计划的行为,可以用计划行为理论来向学生解释整个求职过程。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个体的态度、主体规范越积极、感知到的行为控制力越强,则执行某种行为的意向越强;而这种意向越强,则越可能最终执行某种行为[4]。

总之,“稳定压倒一切、就业高于一切、学生就是一切”是十提出的,每一个高等教育者都应该牢记并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做起,切实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数量。

参考文献:

[1]褚福灵.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对策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2(6)3:3-6.

[2]周文霞.职业成功:从概念到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37-145.

[3]张春辉.上好兽医药理及毒理学实验课的方法.广东农业科学,2009(12):360-361.

[4]张春辉,周延州,郭永刚,等.浅谈兽医药理学和动物毒理学的教学过程.天中学刊,2007(2):117-118.

第7篇:畜牧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对策分析

S85-4

经笔者分析,目前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了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有效开展。笔者将分别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的有效对策,两个部分来阐述。

一、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农业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养殖人才的需求量大,使得社会出现技工荒。就目前而言,中职学校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满足畜牧业发展需求,使得学生的就业成为问题。因此在校的畜牧兽医专业老师需要加强本身的教学质量,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中职学校需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强化本校的教育特色,将专业技能和职业需求相结合,不断的强化竞争力[1]。

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严重脱离实践。在学校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而学生却处于被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融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仅有课本,使得学生的学习层面变得狭窄,无法将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加上很多的学校在进行考核时,多是考核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部分。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更加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专业实践课程,学生对于专业实践理解不多。

有些学校即使是开展了实践课程,但是实践内容十分简单,多数是以教科书作为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无法与社会需求相联系,学生专业技能差,出现难以就业的情况。二是,专业教学内容十分单一。在很多的中职学校教学中,并未根据学生水平、学校特色进行施教,使得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掌握的技能相一致,学生并未掌握一技之长,毕业之后失去市场竞争。加上,很多的中职学校教学设备落后,专业技术发展慢,新技术无法及时应用,出现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有偏差,学生的专业知识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三是,教学脱离现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而人才类型则取决于社会的需求。但是在中职学校之中,畜牧兽医专业盲目跟随专业教材,并不了解社会的需求。很多的中职学校教师具备有很高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十分缺乏社会实践,并不了解社会需求,造成教学与社会脱离的现象。

二、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的有效对策

综上,笔者对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影响到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有效开展。为改善不良教学现状,学校应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笔者将从:以行为导向专业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联系实际,实施职业教育实训,这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以行为导向专业教学

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学生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欠缺。因此,中职学校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为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的职业培训教学,更加注重能够于学生全面发展。行为导向教学与项目教学、案例分析以及任务驱动教学相关联,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在实施行为导向教学的过程之中,活动是教学导向,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鼓励每位学生参与教学之中,调动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获取学习技能、思想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实践的意义,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更加深入,提升学生的能动性和学习效率。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时期的学校教育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我们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效果一定要关注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开展教学活动。从学生实际来看,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没有办法进入高中学习而进入这类院校的,这就意味着他们中的很多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能力较弱。还有一些学生是在家长的要求下选择这类学校和专业,这就意味着学生自身的很多问题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据此,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的特点,适当地降低学科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感觉到听得懂,也学得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的进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习,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从而真正的提高自身畜牧兽医专业能力。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抓好专业教师的传、帮、带活动,以老带新,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强学校教师管理机制,每年组织本专业课教师参加一次技能考核,考核小组由本专业的专家组成,考核结果作为学校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制定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这样,真正能使双证型教师成为双能型教师,有利于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每年定期安排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使教师能与时俱进,掌握畜牧兽医新技术,积累实践生产科研经验,以解决教师实践生产经验缺乏的问题[3]。

(四)联系实际,实施职业教育实训

校企合作为中职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中职学校教育过程中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深度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到养殖企业的现场运行,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并作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有让学生深入到企业内部锻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体验到应用所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深化,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更多要求。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方向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但存在的问题阻碍了中学校的发展。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创新专业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的知识情况,在教学过程之中做到因材施教,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利于学生毕业之后就业。除此以外,还需要组建师资队伍,选择时更加注重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构建一个实践平台,落实专业技能,为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畜牧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实践

【中图分类号】S8-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44-02

当前我国畜牧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对从业人员的需求、素质、技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已不能适应新的变化,产生了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专业教学没有完全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够紧密等。因此,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构建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

1指导思想

根据畜牧兽医专业岗位及其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培养职业素质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要求,体现职业素质课程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基本素质能力按照学生知识、技能、认知规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学习领域和工作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课程的解构与重构,精心组织课程实施,并通过构建课程评价体系使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得以完善。

2课程体系的重构

根据2010、2011届毕业生跟踪的调研结果,我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中有81.78%的毕业生从事养殖场的技术员或技术服务工作,同时,通过走访或网络形式对105家企业进行了调研,主要调研了专业涉及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胜任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针对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岗位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邀请了正大集团、高邮鸭集团、太仓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中粮(肉食)集团、大北农集团、双胞胎集团等合作企业的8名技术骨干与校内7名专任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团队,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建构,并围绕课程内容的适应性、培养途径的过程性、教学情境的职业性、教学方法的行动性、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质量监控的实效性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2.1基础课程的改革: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认为应该设置德育课程的占39.36%,应该设置数学课程的占13.82%,应该设置英语课程的占31.91%,应该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占51.06%,应该设置化学课程的占25.53%。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企业的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对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要求也在提高。同时,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较职业技能更为关注。根据调研结果,对原有的《大学语文》、《体育》两门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在新的课程体系中体现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具有畜牧特色的职业素养、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2.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第一步是通过调研,发现我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面向:一是养殖企业从事饲养管理工作;二是饲料企业从事饲料销售售后技术服务工作;三是养殖企业从事疾病防治工作。根据从事的职业岗位,对8家养殖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和饲料售后服务技术骨干采用头脑风暴法的方式进行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然后从大量的工作任务中筛选出22项典型工作任务。第二步是根据能力复杂程度将22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归纳为行动领域。第三步是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12门学习领域核心课程。课程设置要遵循学习规律,职业成长规律,也就是从入门到熟练,从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在第五学期、第六学期设置了顶岗实习,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9个月的顶岗实习,同时将企业特色课程(企业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学习企业特色课程,加深学生对企业的认知。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经过企业调研,毕业生3-5年可以发展到场长、技术经理岗位或进行自主创业,开设了《畜牧业经济管理》、《畜牧兽医法规与行政执法》等课程。

图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3加强实践教学

新的课程体系中实践课时达到总课时的67.2%,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学院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完善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保证各环节的实践效果;积极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按照“实训场所生产化,实训教师技师化,实训作品产品化”的思路,建成了“厂中校”和“校中厂”,同时与六十余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固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教学提供保障。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情境中学习实践,增强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

4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确定教学内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做、工相结合,合理安排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运用多样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如,可以引用典型案例学习,通过分析案例和写心得体会等形式巩固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制作的虚拟软件、仿真软件展示动物解剖、饲料加工、动物诊疗等操作过程,加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利用项目案例、视频录像、自测系统等网络资源实施开放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5考试方法改革

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强化过程考核,同时将职业技能鉴定引入考核中,学生学习结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提高了学生的双证书获取率。

6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

走校企合作道路,创新了教师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依托“校中厂”、“厂中校”及多家行业龙头企业,通过遴选1名企业专业带头人、特聘2名行业、企专家、教师与企业技师之间的身份互换等途径,优化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结构,建立“校中厂”技师工作站和“厂中校”教师工作站,与企业共同制定了“双师工作站”运行的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从企业聘请技术骨干全程参与专业建设,根据企业要求共同规划专业发展,参与教学活动,如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校外指导老师,承担课程标准制定、特色教材的编写等任务。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丰富企业经历,掌握生产一线最新技术,提高双师素质,并通过合作申报项目、合作产品研发、开展技术培训等形式,促进企业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7运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教师的评价,二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对于教师评价可以采用督导、同行、学生对于教师的素养、教学水平、技能、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价;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主要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企业评价等组成。分为几方面:一是可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生产实践,结合“饲养工”、“繁殖工”等职业工种鉴定,实施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工作经历证书的“多证书”制,开展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考核,保证毕业生毕业时拥有多证在手;二是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进行评价,如顶岗实习最终成绩由实习周记、实结、过程中的项目操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企业兼职教师打分等几部分组成。

8课程体系改革成效

程体系的改革提高了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通过对在校生培养质量的严格把控,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的平均报酬从2009年的600元提高到1200元,毕业生起点薪酬从1200元提高到1900元,2010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6%,2011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以上。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等评价高,对业务素质、职业技能评价好,总体满意率及工作称职率大于90%。

9结束语

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同时抓好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发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这需要企业提供技术骨干和实习平台,校企共同培养具有在岗位第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学生。同时,要充分利用利用网络资源,对毕业生录用单位和毕业生进行调研,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因此,如何深化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 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6

[2]李存霞,姬瑞海.加大课程体系改革,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J ].职业,2011(33):127-128

[3]张海燕,郭傲民,张红勇等.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13

[4]景江,吴菊珍.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院校课程体系[ J ].中国校外教育,2011(8):133-134

第9篇:畜牧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高职教育;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成效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018-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3个关键环节”。由此可见,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对保证畜牧兽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以期通过交流促进地方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1 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1.1 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

我国畜牧兽医专业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不长,一直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体。目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总体上表现为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接收毕业生以补充劳动力,企业成为高职院校形式上的合作单位,还未能进入到职业教育办学的核心层次,与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还有较大距离。工学结合的观念落后、工学结合模式的形式化、工学结合运行的障碍成为制约高职实践性教学效果的瓶颈。

工学结合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与企业2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教学与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以培养适应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这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其主体是学生,导向是职业,目的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设计和实施的基础,离开人才培养模式谈实践教学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

1.2 以实践性课程开发建设为核心

高职实践课程的内容决定于从业岗位需要完成的实际工作任务、必备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现行的实践教学往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实践环节简单堆叠现象,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和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宏观上要考虑职业岗位的需求,理顺实践教学的环节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合理设计;微观上要强调构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从工作过程和生产活动中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因此,建立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科学合理开发实践性课程是构建和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

1.3 以教学方法为推动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目标必须通过特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但有名无实的项目教学法只能掩人耳目,并没有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方面形成新的突破。对畜牧兽医专业来说,实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确定,除了要注重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启发思维、由浅入深之外,更应强调真实的教学情境,将养殖场的生产过程与专业教学过程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实际的畜牧业生产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1.4 以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为保障

实践教学的质量高低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而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是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支撑和保障。因此,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离不开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和有效的、可操作性较强的质量监控制度建设。

2 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在职业岗位的能力结构分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构重新构建的基础上。系统设计出“四阶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图1),为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入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一阶段:课内实验――岗位通识能力的培养。通过部分岗位基本领域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进入养殖场,感知养殖环境,明确学习目的。

第二阶段:专题实训――岗位基本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专业实训室和养殖场中,开展岗位基本领域课程的专项实践,初步掌握岗位基本技能。

第三阶段:综合实训――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进驻校内生产实训中心(校中厂),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企业生产任务,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进行“做中学”和“学中做”,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熟悉养殖生产过程,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获得职业技能。积累职业经验。

第四阶段:顶岗实习――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厂中校)进行6个月的顶岗实习,结合岗位工作与企业文化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职业素质、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职业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3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初步成效

通过对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施。该专业从教学效果、师资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畜牧兽医专业通过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和突击学习转向了自主学习和经常性学习,由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转向探究性学习、讨论式学习和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践教学,学生很快适应了真实的工作环境,缩短了学生从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适应期,受到了企业的欢迎。该专业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1.53%,2011年提高到98.21%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取的符合专业面向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近2年均为100%。

3.2 打造高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学院通过派驻专业教师在生产一线顶岗实践、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帮助解决技术难题等措施,提高教师职业化、企业化和职前职后一体化水平,强化了校内教师的执教能力和工作岗位群的适应能力;建立了校企教师带薪互聘机制,通过聘用江苏高邮鸭集团、正大集团、南京卫岗奶业集团、大北农集团、江苏京海禽业集团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同时,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创建了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