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兼职创业范文

大学生兼职创业精选(九篇)

大学生兼职创业

第1篇:大学生兼职创业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兼职;就业;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80-03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注重技能培养、注重实践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因此,作为社会实践重要形式之一的兼职,越来越受到高职学生的重视。笔者拟通过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兼职情况开展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就兼职对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本次调查面向在校生、已毕业学生和用人单位三个层面。面向在校学生共发放问卷950份,回收有效问卷910份,有效回收率为95.8%;面向已毕业学生(主要是已毕业一年的学生)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25份,有效回收率为95.5%;面向用人单位共发放问卷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并对每个用人单位进行了深度访谈。

兼职经历对高职学生就业、

创业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经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以及对深度访谈的资料整理,我们发现有过兼职经历的高职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

(一)兼职经历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有过兼职经历的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具有竞争力 在针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根据是否有兼职经历将毕业生分为两组,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求职过程中,有过兼职经历的高职学生更具有竞争力。在回答“到求职成功为止,你总共申请的工作份数”一题时,没有兼职经历的学生中有44.6%的学生选择申请了7~8份工作,而有过兼职经历的学生中66.5%的学生则在申请了3~4份工作后就获得了求职成功(如表1所示)。在关于求职成本的数据分析中也可以看到,有过兼职经历的学生在求职成本方面总体要低于没有兼职经历的学生(如表2所示)。而在离校实习时的月平均收入方面,有过兼职经历的学生更是显示出了优势(如表3所示)。另外,从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与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有80%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学生兼职经历很重要,并且会将兼职经历作为招聘员工时优先考虑的条件。

有过兼职经历的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受用人单位欢迎 有过兼职经历的学生工作后的稳定性要高于没有兼职经历的学生,在回答“从离校实习(毕业后)开始,你换过的单位数”一题时,有过兼职经历的学生中有66%的学生选择了只换过1~2家用人单位,而没有兼职经历的学生中则有55.4%的学生选择了换过3~4家用人单位(如表4所示)。有过兼职经历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职场工作环境。在回答“你认为你是否能很快适应职场工作环境”一题时,有过兼职经历的学生中87.3%的学生选择了“很适应”或“能适应”,而没有兼职经历的学生中,只有36.1%的学生做出如上选择。90%的用人单位表示,在实际工作中,有过兼职经历的员工要比没有兼职经历的员工工作能力强。

(二)兼职经历对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

我们主要是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兼职经历对创业能力的影响的,访谈对象主要是目前正在创业的10名高职学生。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这10名正在创业的学生均有过兼职经历,而且他们都认为兼职对创业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兼职经历能增强学生的创业热情并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当学生接触兼职的时候,可能会对所从事的行业产生兴趣,并萌发创业的想法。在兼职过程中体验到的那种业内竞争也可使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在接受访谈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都谈到自己一开始从事兼职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想过创业,都是有了兼职经历之后,自己的眼界得到了开拓、人际圈子得到了扩大、能力得到了锻炼,进而产生了创业的想法,并付诸行动进行尝试。其次,兼职经历能为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经验。根据统计,创业的学生所从事的兼职类型主要是电子产品维修员、客户服务人员等,这些职位对学生自身的要求比较高,如非常注重专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而这些学生创业的方向也大部分是与兼职类型相同,如电子维修、小商品零售等。由此可见,兼职的类型对高职学生创业的方向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往往相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兼职会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经验积累,而其他一些如搬运货物、派送快递等相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兼职则对学生创业提供的经验要少些。

高职学生兼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兼职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来看,高职学生在兼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引导学生的兼职活动。

赚取金钱成为高职学生选择兼职的首要原因 有89.6%的高职学生在回答“兼职目的”一题时,选择“赚取金钱”的远远高于“增加社会经验”、“开拓人际关系网”等其他选项;而在回答“你或你的同学在兼职时曾经遇到以下哪些情况?”问题的选择统计中,有46.5%的学生选择“报酬太低”。因此,赚取金钱成为高职学生选择兼职时的首要考虑因素,而过分重视金钱也成为影响高职学生兼职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兼职工作种类多但层次低 高职学生兼职主要从事的工作类型,排在前三位的是“促销”、“发放传单”和“餐饮服务”。这与高校(大学城)周围商业的快速发展有密切关系。一方面,高校周围商家的增多增加了兼职的需求量;另一方面,商家多利用周末等假期开展商品宣传活动,恰好与学生的课余时间不冲突。其他兼职工作如“调研”、“家教”、“”等也有学生选择。虽然高职学生从事兼职工作的种类多样,但工作层次较低,大部分都是简单的重复性体力劳动,含金量不高,对于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并无多大帮助。

获取兼职信息的渠道单一且有风险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通过中介机构获得兼职信息的问卷有362份,占总数的39.8%;有12.6%的学生在兼职过程中曾经受过骗,更有31.1%的学生对自己在兼职过程中是否受骗“说不清”;有28.1%的学生表示,假如被骗后,会选择“自认倒霉”。在回答“你在兼职前是否认真阅读并签订过劳动合同?”一题时,有44.2%的学生选择了“从没有签订过”,有19.8%的学生选择了“不阅读直接签订”。因此,高职学生在兼职过程中获取信息的渠道集中在中介机构,而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存在一定的风险。

正确处理兼职与学习关系的能力欠缺 有41.3%的学生选择在周末从事兼职活动,19.3%的学生选择在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从事兼职活动。但由于高职学习的特点,通常学生在校期间课程都安排得相对紧凑,因此,难免会出现兼职与学习相冲突的情况,有11.5%的学生在兼职与学习相冲突时会选择逃课。30.8%的学生认为兼职一定会影响学习,37.4%的学生认为兼职可能会影响学习。对于如何处理学业与兼职冲突的问题,33.1%的学生认为最合理的解决方法是“课余时间多学习”,有22.2%的学生则选择“无所谓,任其发展”。在回答“平均每天做兼职的时间”的问题时,有55.04%的学生选择了3小时以上,本来就很紧张的在校学习时间,被兼职占用了大部分,又怎能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呢?再加上高职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自觉性等就要相对弱一些,所以,高职学生在正确处理兼职与学习的关系方面亟须指导。

盲目选择兼职,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不大 80.7%的学生选择的兼职都是与自身所学专业不相关的。我们通过对部分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访谈也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在选择兼职时很少考虑兼职类型是否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关,而七成左右的用人单位则表示,兼职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很重要。由此可见,高职学生在选择兼职时,并未能从自身实际出发,缺乏理性、全面的思考。

加强高职学生兼职指导的对策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应将对高职学生的兼职指导纳入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高职院校要正视学生兼职活动的行为,通过各种途径帮助高职学生更新兼职观念,树立正确的兼职观。高职学生不能一味地看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锻炼自己的能力,实践所学的知识。其次,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树立兼职要量力而行、要以学业为重的正确观念,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好兼职与学业的关系,找到兼职与学业的平衡点。

鼓励“兼职指导”进校园、进课堂 高职学生往往从入学起就开始接触兼职,因此,可以在《学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新生入学教育等显性、隐性课程中加入“兼职指导”的内容,让高职学生能够接受全面、科学的兼职指导。另外,也可以围绕“兼职指导”的内容开展各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对学生选择兼职类型的指导,帮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系统分析,引导学生从事既能提高专业技能,又能提升综合能力的兼职岗位,进而为就业、创业做好准备。

搭建良性的兼职平台 调查显示,37%的在校生希望学校能够设立专门机构,建立一个规范的兼职市场;16.8%的在校生希望学校能加强对高职学生在兼职方面的引导教育;15.3%的学生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的兼职信息;19.8%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帮助自己维权。由此可见,高职学生希望自己的兼职活动能够得到学校的鼓励与支持,因此,学校需要统筹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兼职的引导、规范和管理,搭建让学生放心的良性兼职平台,如设立专门机构对兼职活动进行管理、搭建网络平台提供可靠的兼职信息等。

依托校企合作提供兼职岗位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学校可以拓宽校企合作途径,将企业引进校园,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靠、专业对口的兼职岗位。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兼职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校企合作的空间,为专业建设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高职学生兼职已成为校园里普遍的现象,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加入到了兼职大军中。高职学生兼职对其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兼职活动的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引导、规范学生的兼职活动,为学生的兼职活动提供支持与帮助,促进高职学生兼职活动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瑞.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兼职状况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3(1):75-77.

[2]王玮.大学生兼职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171-172.

[3]褚宝良,杨磊,马倩影.当代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及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6):76.

[4]章林.高校“大学生兼职”教育管理工作探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3):278-280.

[5]高长富,姚茗川,唐唯嘉.在校大学生兼职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法制与社会,2011(8):185-187.

[6]宋传盛.在校大学生兼职规范管理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6):47-48.

[7]钱结海.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28):50-52.

[8]朱欣.大学生兼职行为对其学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11(20):174-175.

作者简介:

王亮(1980—),女,江苏无锡人,在职硕士研究生,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

第2篇:大学生兼职创业范文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多元化资助;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207-02

一、前言

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高等学校要从严治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大学生成才创造条件。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本文以一名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创业经历为例,结合目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现状,探究解决大学生实际困难的方式方法,挖掘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多元化资助方式。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

王某,家庭生活困难学生,虽经济条件不好,但该同学依然拼搏努力,品学兼优。担任班长职务,学习成绩、综合测评成绩排名第一,获得过“省政府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班干部”等荣誉。但她在大一下半学期突然情绪低落、态度悲观。经过了解,她因为创业失利损失大笔资金,导致其情绪不稳定。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学生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助学金和奖学金在改善他们学习条件、生活条件的同时,更坚定了他们知识改变命运的努力方向;勤工俭学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个性,在改善他们生活状况的同时,更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学生资助方式种类众多,同时还有很多潜在的作用和方式,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不应该仅限于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等方面的给予,更应该从学生长远发展入手,不能仅仅满足于解决学生的学费问题,而要把学生的成长成才、职业生涯发展、心理教育结合起来,特别是要从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寻找一种适合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方式。通过正常的引导和扶持,使其具有持续获得经济来源的能力。根据本案同学的情况分析:她在校期间品学兼优,同时依然能够坚持兼职甚至创业,高考结束后在威海蜀香火锅兼职,大一结束后在青岛兼职人事招聘和电话销售工作,期间也有过创业的经历。为何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在解决学费问题后,依然会选择兼职或创业?其根本原因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需要的是长期的收入来源。

三、经济困难学生特点

1.自尊心强。他们虽然获得了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但还是会选择通过兼职来获取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他们大多自尊心较强,不想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的身份就低人一等,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以此减少自卑心理。

2.个性独立。这一阶段经济困难学生都已解决上学难问题,现在更多的是需要自立自强,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家庭。他们大多选择兼职,更多的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支撑家庭经济开销。

3.就业压力大。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又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对于自己命运的选择往往更显得无能为力。

4.学工矛盾比突出。校内勤工助学时间往往和学生上课时间冲突,兼职工资收入较低,职业成长性不强,校内兼职对其帮助作用不明显。

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方式的多元化

通过对该同学的分析,学生资助工作不能仅仅满足于资金上的给予,更应该关注其长远发展。充分了解目前学生的心理状态,明确学生的所思所想,创造出一条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来。

1.搭建职业成长规划平台,促进学生择业价值观的成长。大多数同学以收入高低来选择工作,想通过较快的经济收入来改善目前家庭状况。因此学生在择业升学过程中会忽略个人的长远发展。根据这类学生特点,应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平台。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未来目标。同时建立跟踪式培养体系,记录每位经济困难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打算,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最优的发展路线,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价值观。

2.开设心理健康成长平台,促进经济困难学生的身心成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成长极为重要。他们大多因贫困身份而自卑,同时也会因为生活的压力产生悲观情绪,尤其是在兼职、创业受挫后更容易产生悲观消极情绪,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为此,我们开设了心灵驿站,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定期谈心沟通;开设创业讲坛,请一些创业青年来分享成功路上的艰辛经历,通过励志教育来树立经济困难学生对于未来挫折的认识;组织交流沙龙,让每位经济困难学生分享自己的择业创业经历,通过经验分享、氛围营造来促进共同成长。

3.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平台,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成长。大多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渠道少、就业面窄、就业单位质量层次不齐,这就难以保障学生的根本利益。为此我们筛选出一批优质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寒暑假兼职实习岗位。通过规范化管理,在学生工资、工作强度、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环节等方面,为学生谋取最大利益。经济困难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对企业的了解,逐渐形成对于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实习结束后可以在原单位就业,及时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难问题。

4.搭设网络兼职平台,促进学生多元化成长。随着时展,微商、淘宝电商已经成为学生的主要购物平台。由于学工矛盾冲突,很多学生就会选择网络兼职。但由于网络兼职的渠道不通畅、兼职平台管理不规范、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网络诈骗较多,很多学生在选择网络兼职时易上当受骗。通过引进电商企业优势资源,为学生提品。同时在学院层面上搭建线上线下推广平台,帮助想要网络兼职的同学搭建求职平台,帮助做微商的同学拓宽营销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实现学生只需要发朋友圈就可以轻松赚钱的愿望。

五、总结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广泛开展。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据相关统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约占学生总人数的19%,而这一群体更需要创业就业的指导及扶持。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及时了解并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创业就业情况,并给予有效的帮扶措施,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紧迫任务。建设创业就业帮扶平台对经济困难学生给予支持,具有普遍有效性,但这还是一种尝试,目前只能解决在校生的实际问题,对于彻底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脱贫还有待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小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改进策略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

[2]刘锡山.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学时代月刊,2010,(7):366-367.

[3]李恩广,马松,吴姗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20):287-288.

第3篇:大学生兼职创业范文

【关键词】 地方高校;艺术类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2015年以来,根据教育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及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部署,部分地方高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探索推进学校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师资队伍转型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师资队伍的转型包括引入批量兼职教师队伍和专职教师的转型培训。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时期,艺术类专业领域兼职教师拥有更多的艺术资源,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艺术实践平台。

一、高校艺术类专业兼职教师队伍现状

1、兼职教师队伍专业化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高校艺术类兼职教师队伍中,大部分兼职教师是演出团体演员,也有少部分是音乐类院校毕业的自由职业者,表演专业的行业精英并没有在兼职教师队伍中充分体现。兼职教师选聘流程单一,教师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等)参差不齐,缺乏兼职教师聘任的长效跟踪机制。

2、兼职教师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地方高校中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重也很大,但对于兼职教师管理仍处于一种自由状态。二级学院与外聘兼职教师签订的大多是短期聘用协议,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较少,缺乏归属感。

3、兼职教师的考评和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没有职称晋升和教学质量评价等约束,造成兼职教师教学效果不突出。学校除基本课酬外,无举办专业音乐会、培训进修及科研奖励等相关机制,兼职教师因此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加强高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z2015{7号)中指出: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也提到要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等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建立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优化校内师资结构的主要途径

兼职教师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实习、见习和研习的指导教师,可以是研讨班的主持人,可以开设学术报告或专题技术讲座,可以系统讲授一门课程。可以在校内设立“专家工作室”,作为业界人士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研究的基地。表演专业兼职教师可以是艺术团体的拔尖人才,可以是演艺界明星大腕……,使其尽可能多地参与学校教学工作。这样,既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又增强了教学活动的专业性。

3、艺术类兼职教师能为学校师生提供广泛交流与实训机会

通过专兼职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可以使教师们拓展广泛的知识领域,吸取最新的艺术讯息,有利于促进专兼职教师间学术思想、学术流派、学术风格的互通与融合,从而提高艺术类专业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通过交流有利于将兼职教师的观念、方法带到学校艺术专业领域,拓宽高校艺术专业发展渠道,扩大学术交流领域。[1]此外,艺术类兼职教师在专业领域的舞台演出经验和资源,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艺术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实训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机会,也可以让学生拓展艺术视野、提高社会阅历、强化舞台经验。

三、高校艺术类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1、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主动加强与专业演出团体的密切联系和合作,如地方歌舞团、乐团等知名艺术团体,将团体中艺术造诣较深、艺术地位较高,愿意从事教学的一线专家和演员纳入兼职教师资源库。[2]可以方便检索兼职教师专业、工作背景、学历等相关信息,收集兼职教师的各种相关材料,比如一线技能证书、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获奖情况等资料,并做好兼职教师教学工作量的统计,逐步完善兼职教师信息资源库,也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与其他单位人员的资源共享。

2、构建兼职教师的评聘和考核机制

出台专门针对兼职教师的聘用政策、管理制度和激励办法。对兼职教师的聘任、管理、评价、激励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使涉及到兼职教师管理等问题时,有章可依、有法可循。将学期末的考核结果和学生评教结果,作为下次评聘的依据之一。

3、规范兼职教师的教学活动

兼职教师同样参与教学活动,主要遵循以下四种途径:一是走进课堂承担具体课程的教学;二是担任各类演出及大赛的指导老师;三是参与研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四是指导学生艺术实践活动。学校也要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与检查督导,多与专职教师交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确保教学活动与专职教师同向同行。

4、成立演出实践中心

在二级学院指导下, 设立演出实践中心,聘请专家、一级演员等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艺术实践等。并借用兼职教师资源,引领学生参与更多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提升,为储备艺术人才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兼职教师广泛参与学生实践活动,也能增加兼职教师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与校内师生形成默契的团队合作意识。

5、给予兼职教师人文关怀

要根据兼职教师的专业特点,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任务。在思想上注重沟通交流,在教学上多加指导支持,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让兼职教师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逐渐融入到集体中,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于校方的重视,全身心投入到兼职教学活动中,从而把兼职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对待。

随着兼职教师队伍数量的日益壮大,兼职教师在高校教育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加强艺术类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兼职教师队伍良性发展,从而逐渐优化艺术类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大学生兼职创业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勤工俭学

从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1995年“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我国的教育在人均GDP较低的情况下进入了外延式扩张的道路。高等教育招生规模1999-2005年以每年20%的扩张速度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自2006年起招生规模呈减速增长趋势,2010年起呈低速增长[1],近年来我校招生规模呈低速下降趋势,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拐点已经到来,在高等教育规模基本稳定、生均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的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由被动型、追赶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逐步转为主动型、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已列入党的十报告。高校内涵式发展是提高学校内部效率和质量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2]。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阵地,高校实验室的经费投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大幅增长,实验设备的数量和种类均大幅增加,实验管理人员不仅在工作日要进行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同时在节假日,面对老师们的科研实验活动也要参与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在人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师为主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应运而生。我们从高校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本质出发,在学校编制固定的情况下,提出聘请学有余力、喜欢动手并热衷实验研究的本科生、研究生来验室来做兼职管理员。这样即可以解决实验室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为学校选拔优秀人才,使得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得到双赢。下面就如何实施实验室学生管理员体系进行具体分析。

1实验室兼职管理员需求职数

各实验室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及教学科研安排并结合全天候开放的要求确定人数,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方可引入实验室学生兼职管理员。

2选拔和培训

选拔对象一定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生二年级及以上学生。每个学期开学时,各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将组织第一次来做专业课实验的学生到实验室参观,了解各实验室的具体功能及设备情况,并且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让学生从第一次进入实验室起就树立科技实践及创新意识,建立明确的专业学习目标和实验室安全意识。同时,大力宣传动员,公开选拔学生兼职管理员。学生兼职管理员的选拔分两种方式[3]:一是学生自己报名,填写学生兼职管理员报名表;二是由基础实验课老师(物理实验课老师、化学实验课老师、计算机基础实验课老师等)推荐那些基础课实验成绩优秀、具有实验创新能力及兴趣浓厚的学生。由老师填写学生兼职管理员推荐表。然后经学校、学院和各专业实验室进行统一面试和实验室安全知识考核,合格者方可录用。针对学生兼职管理员工作的性质,各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对录用的学生实验员助理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具体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技能培训,主要内容包括熟悉各专业教学实验中心的实验分室构成及规章制度等工作要求,让学生兼职管理员了解各个实验室的工作特点,同时熟悉各专业实验设备的基本操作,从而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灵活安排具体岗位工作。这一阶段为期2周。第二阶段是实习阶段,此阶段采用“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导师辅导方式,主要由专职实验教师对学生兼职管理员进行辅导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本实验室具体实验项目的开展、各实验设备的具体操作练习及简单的设备维护和突发状况处理,最后由学生自己单独完成一个基本的本科教学实验项目,实习方可结束。这一阶段为期4周。第三阶段是有关学生兼职管理员自身的基本素质培训,主要培养学生兼职管理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这一阶段为期1周。

3学生兼职管理员具体工作内容

各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课程合理安排学生兼职管理员,以不影响其自身学习为准则。学生兼职管理员参与制订学期实验耗材使用计划。以专职老师为主、学生兼职管理员为辅,结合实验室学期实验教学计划及专业实验人数共同制订实验耗材使用计划,这样,学生兼职管理员就可以了解实验室整个教学程序,进行有计划的工作,爱护实验用品,为走向社会,快速上岗打下坚实基础。实验教学前准备工作。每次实验课前,学生兼职管理员应依据实验课表,和专职实验老师一起对实验设备进行开机运转调试,并根据实验分组情况准备好各组实验材料,同时在实验结束后检查设备情况,并填写大型设备使用登记表。这样可以合理使用实验材料,避免浪费,保证下一次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参与实验室实践创新活动。由于当前社会科技创新速度的加快,现有的实验方法及仪器设备可能满足不了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就迫使实验室研究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同时对一些科研实验需要的特殊的辅助设备如支座、夹具等也需要实验室去研究开发定制,学生兼职管理员参与到其中,使其实际动手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获得了提高,为选拔大学生各类学科竞赛提供了后备人选。由于经常接触实验方法改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有利于学生兼职管理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己感兴趣的创新实验项目,这样就达到专业要求的创新教育目的。实验教学中心的环境卫生维护工作。老师、学生都希望能在一个整洁的环境下上课。学生兼职管理员可在每次实验课结束后监督实验班级进行实验室卫生打扫工作,并切实做好实验室的防火防盗工作。

4制度保障

为了能有效的落实学生兼职管理员工作体系,不仅需要学校、学院等各有关部门的支持,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其顺利实施。如:学生兼职管理员选拔管理办法、学生兼职管理员培训管理制度、学生兼职管理员工作职责、学生兼职管理员考核管理办法等。同时,还应给予其一定的物质补贴,有了相应的物质补贴,学生兼职管理员工作才有积极性,学生兼职管理员这一体系才能得到有效的延续。

5结语

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提高校实验室管理效率和质量,通过聘请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担任实验室学生兼职管理员,可以让那些真正具有科研能力的实验教师从繁重的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行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有效的解决当前高校实验人员编制过少问题,有效的保证高校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使实验室做到真正的全天候开放管理.

作者:吕伟军 邓瑞基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立国.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的转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1):17-27.

第5篇:大学生兼职创业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 模式 兼职教师

[作者简介]李国杰(1978- ),男,河南巩义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域创新。(广东 广州 510300)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071-02

一、“工学结合”模式及其对高职兼职教师队伍的要求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高校,“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在课堂上学习,而且要到专业岗位上工作,从而融入社会接受锻炼。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还要接受学校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Sundert and Technical College)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开始实施与英国基本相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并称之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在美国成立,总部设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来自40多个国家的协会成员,每年召开一次国际性会议。2000年该协会理事会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以进一步凸显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

黄炎培先生在近一个世纪前就曾说过,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某个性的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备,为个人服务于社会之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备”。这也正是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思想的雏形。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对与“工学结合”这一教育模式已有明确的共识,高等学校为学生的职业和就业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不会降低高校自己的身价,相反“工学结合”不但顺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实际需求,更能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新世纪之初,《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把“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改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要切实做到“工学结合”,还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一起,进一步建立并完善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兼职教师队伍。这也是有效推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改革,加强我国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一)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也可从社会上聘用既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教育部印发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要求“兼职教师要占专业课和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达到20%”。聘请兼职教师决不是补充师资不足的权宜之计,而是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适应时展的高技能人才的根本大计。当前,我国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都把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而不断加强。

(二)兼职教师队伍规模成长迅速与素质提高缓慢

分析近十年来我国第一批22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数据可以发现,兼职教师队伍规模空前膨胀,兼职教师数量与专任教师的数量比由原来的不到1∶5变为现在的1∶1以上。“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需要大量来自企业一线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以弥补学校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这也说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不仅需要学校机制的创新,也需要企业和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兼职教师的数量虽然不断增长,但对兼职教师职称、学历的分析发现,兼职教师中高职称、高学历的比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在无法完全准确地评价兼职教师素质能力的情况下,这种状况说明兼职教师整体素质的不足。这也反映了我国企业高端技能人才的缺乏,短时间内还不能适应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三)兼职教师聘请与使用脱钩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聘请兼职教师对于解决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具有较明显的效果。这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服务期短,管理灵活,节约成本。学校与兼职教师不存在人事关系,而是签订灵活的聘用协议,学校需要的时候,请来就用,用完则走,节约了管理成本。第二,较好地适应学校的专业转换。在严格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下,高职院校往往不能有效适应专业转换的需要,而兼职教师的聘用增强了这种适应性。出于上述原因,高职院校在聘用兼职教师方面具有较强的积极性。然而,事实上,聘请兼职教师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兼职教师能够发挥的作用还未能达到预期的要求。根据对我国第一批22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兼职教师使用情况的调查,兼职教师的学期使用率不足50%。在专任教师教学工作负担较重的情况下,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却较为稀少。

(四)兼职教师培养困难较多

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上往往重视聘用而不重视培养。一是培训投入不足。学校自身的内涵建设已经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即使能够为兼职教师培训投入一定的经费,也很难满足需要。同时,有时还会出现兼职教师接受培训之后不再续聘的情况,造成学校投入的浪费。二是培训积极性不高。一些兼职教师认为应聘教学工作是短期行为,未将教学素质的提高纳入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即使愿意接受培训有时还得不到企业的承认,因此积极性不高。三是培训缺乏针对性。社会上缺乏专门培养兼职教师的教育机构,缺乏对兼职教师培养特殊性的研究,培训内容往往缺乏针对性。

三、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要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仅需要学校不断努力,更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

(一)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学校要主动与企业开展多方位的合作,以互利共赢为原则,争取企业的支持。可通过以场地换设备的方式,把企业引入学校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然后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聘用企业的能工巧匠和技术专家,开展专业实践教学;可以建立工程中心,把企业的项目拿到工程中心去做,以项目带动兼职教师的聘用。同时,要打破传统的人才单位所有制,加强校企互聘,进行校企人才的交流。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文化,但也应积极为教育服务,给企业的能工巧匠和专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便利,让他们能安心为学校服务。

(二)政府加强宏观政策支持

政府在高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提要求的层次,还要进一步加强宏观政策的支持。例如,对于提供兼职教师的企业,根据学校、学生等对兼职教师的总体评价,按照合格兼职教师的数量给企业一定的税收减免,从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为了保障兼职教师的权益,政府应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兼职教师的聘用程序,明晰兼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兼职教师的主体条件、认证资格和行为方式,比如建立兼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通过必要资格审查、考核等措施,颁发兼职教师资格证,并且要求学校正确对待和保障兼职教师的权益,为其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环境,调动兼职教师的积极性。

(三)做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

高校需要做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规划应从兼职教师总量、年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学历层次等角度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和发展预测。当前,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文件中对于学校兼职教师的总量要求并不高。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主要还是看兼职教师的素质能否符合学校专业教学的需求,兼职教师是否愿意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频繁更换兼职教师,既不利于学校的人才培养,也不利于兼职教师的自身发展;不仅无法推进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践,也不可能较好地保障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改革。

(四)加大兼职教师培养投入

加大兼职教师的培养,必然涉及投入问题。如果学校和企业双方都只考虑收益而忽视投入,兼职教师的培养就无法得以真正实施。高校应该建立对兼职教师的培养机制,选拔专业技能突出、职业道德良好、具有教育精神的兼职教师进行培养。企业应主动调整兼职教师的工作时间,保证兼职教师有时间参与到学校的培养活动,并把兼职教师在学校的培养作为其工作考核的一项内容。政府应加强培养平台建设,把兼职教师培养纳入教师队伍培养中,比如让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牵头实施兼职教师培养工作,针对兼职教师群体的特点创新培训内容,培训合格后颁发兼职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作为获取兼职教师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

(五)有效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兼职教师除了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实践能力强的优势,与专任教师较强的理论素质形成优势互补,组成专兼职结合的教学科研团队,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共同为企业提供创新服务和技术支持。兼职教师还可作为学生校外实践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岗位培训及技能应用指导。例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对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制,在学生实习期间,配备一名专任教师和一名兼职教师;在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中,要求引入优秀的兼职教师构建课程开发团队;在职业核心能力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六)加强兼职教师的考核管理

当前,兼职教师参与考核的积极性不高,考核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因此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企业都应该重视兼职教师的考核。兼职教师在学校兼职的过程中,不仅展现了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还展现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文化价值观念,因此企业应重视兼职教师员工的考核,并将之纳入员工的业绩考核中。学校要制定科学的兼职教师考核评价标准、考核结果反馈机制和激励措施,要把考核结果反馈到兼职教师所在的企业,并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兼职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优秀兼职教师评价考核机制,定期评选出优秀的兼职教师给以精神激励或政策性奖励,在全社会加强宣传,企业和个人有参与教育的义务,提高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

[参考文献]

第6篇:大学生兼职创业范文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129-02

近年来由于高校在不断大规模地扩招,学生与教师的比例不断增加,原有的高校学生辅导员制度已经难以适应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潮流。2005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1],要求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同时要求每个班级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

一、医学影像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必要性和人员设置

(一)设立兼职班主任的必要性

我校医学影像专业在学校属于小专业,学生归属感不强,专业思想不稳,需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虽然我们成立了医学影像系,并配备一名专职教师作为影像系近三百名学生的辅导员,但此配备比例明显不足,学生和辅导员之间沟通不够,许多事情无法及时解决。

(二)兼职班主任的条件及人员设置

兼职班主任的选择是该项制度最重要的因素,获得兼职班主任资格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学术道德端正,热爱教学工作,为人师表,并能认真履行兼职班主任职责。(2)临床业务方面能力较强,并在科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与教学能力。(3)高年资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学历在硕士以上。(4)由本人申请和科室同意后,经医学影像系组织审核通过并经公示无异议后,才能成为兼职班主任。

二、医学影像专业青年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实践

医学影像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由于他们大多年纪较轻,与学生容易交流,解决问题时间及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具体实践如下。

(一)做好新生入学专业教育,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是学生新的人生起点,大学的环境、管理模式与中学差别较大,部分心智还不成熟的新生可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或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难以适应新环境。因此,如何正确帮助、引导学生度过这个关键的过渡时期,是兼职班主任以后能否顺利开展工作的关键。一般在入学第一周,兼职班主任会和该班级学生共同组织一次班会,主要结合自身经验开展心理疏导、专业思想及大学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正确了解本专业的特点、需要培养的职业能力及其就业前景等,从而树立学好本专业的信心,并使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处理好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为将来的学习和大学生活打下基础。

(二)注重班风和学风共同建设,引导正确价值观,构建和谐班级

班风是指整个班的集体精神风貌,班级学生朝夕相处,会彼此影响,有“多米诺骨牌效应”。班风的氛围好坏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显著,加强班风建设是做好兼职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在校生应该以学为主,如果一个班级学习搞好了,就能相应带动其他各方面的发展,所以重点建设学风是班风建设的主题。专业教师具有专业知识优势,可以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指导和引导[2]。兼职班主任通常以英语学习、考研辅导及专业学习为抓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观念,帮助学生制定大学的总体学习规划和每学期的具体学习计划,使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兼职班主任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专业科研项目,使学生尽早接触前沿的学科知识,引导其用专业眼光看待问题,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专业领域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因此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创新技能,有利于创新人格的培养[3]。本专业每个班级中均有5名左右少数民族学生,他们由于学习基础差,成绩不好,学习积极性不够,兼职班主任在这些活动中便采取分类指导方法,即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好上加好,对成绩中等的同学加强督促,力求进步,对成绩较差的同学采取结对互助,杜绝掉队。

(三)加强与专职辅导员沟通

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分工明确。都以学生为基本,经常沟通、优势互补,达到了1+1>2的效能,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氛围[4]。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结合学生的实际所需,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相同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比如辅导员要做好学生思想、生活服务工作,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贴心朋友,而班主任则主要通过人格熏陶、专业引导、榜样示范的层面引导学生[5]。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同学之间出现矛盾或对学校有意见诉求时,兼职班主任要积极与辅导员及学校相关机构沟通,共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兼职班主任的素质与修养,实现共同发展

兼职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巨大的示范与影响作用,新形势下价值观多元化对兼职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兼职班主任在健全自身人格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学习,从而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影响、感化和激励学生,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领路人[7]。从教师自身来讲,担任兼职班主任可帮助他们尽快完成教师的角色转变,适应搞好专业同时又能教书育人的角色转换的过程,为以后开展专业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对于学校而言,则有利于培养复合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微观协调功能,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8]。

三、医学影像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制度流于形式

兼职班主任是由青年专业教师担当,但由于附属医院专业教师的性质特殊,他们平时本职工作很忙,部分老师可能会外出进修学习,导致部分兼职班主任对于班级学生的关注度相对较小,连贯性不够,与学生联系次数较少。还有部分专业教师对兼职班主任认识度不够,积极性欠佳,对该工作没有完整的规划,得过且过,这样的心理必然使得其对班级管理的效果中大打折扣,使得执行力弱化[9],兼职班主任制度形同虚设。

这要求我们对兼职班主任要有合理的奖惩机制。一方面多途径提高兼职班主任工作的热情,比如将担任兼职班主任工作纳入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按一定比例评选。兼职班主任在晋升职务时,要充分考虑其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和业绩。在计算教学和科研成绩时也予以适当倾斜,将兼职班主任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也计算一定的比例。另一方面还要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来评估其工作成效。兼职班主任的评价指标里面既有如学生考试成绩、到课率等学生方面的指标,还要有教师开班会的次数以及和学生谈心的人数等教师方面的指标,并定期与学生座谈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合理奖惩。

(二)兼职班主任需加强培训和交流

兼职班主任非师范专业毕业,整体上缺乏从事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的经验。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组织刚担任班主任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参加培训的老师应是长期担任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丰富的学工人员,培训的内容也应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而不仅仅是纯理论上的指导。同时,还应该经常组织交换及共同学习活动,一方面兼职班主任们一起共同学习和交流经验,一方面也让他们了解自己班级和其他班级的优势和差距,使兼职班主任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表明,医学影像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创新管理模式和专职辅导员制度形成了优势互补,强化了高校对学生学业、就业、创新能力及人格完善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只要高校能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和支持,一定能使该模式充分发挥优势,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充分受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教社政[2005]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

[2]王书智,顾建平,杨春霞,等.影像专业实习生导师制带教与管理的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4):320-322.

[3]戴跃侬.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8):43-44.

第7篇:大学生兼职创业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特色;师资队伍建设;“双师”素质

当前,“创特色,上水平”、“以特色求发展”已成为高职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的又一热门话题。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要、具有高职教育特色、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和工作重点所在。

高职特色师资队伍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特色师资的基本内涵包括师资队伍组成结构上的特色和师资培养上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整体结构上专兼结合和在个体上具备“双师”能力两个方面。聘请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引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师,培养、提高现有专业教师整体素质是构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基本途径。

(一)整体结构上专兼结合

专、兼职教师比例是“双师”结构优化的重要指标,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要逐步达到1∶1。应不断增加专职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践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由有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二)个体上具备“双师”能力

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须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和运用专业技术理论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移、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创新以及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应达到85%以上。

高职特色师资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

第一,应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学不是简单的理论知识传授,而是要教学生懂技术、会操作、能应用。高职院校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深入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育管理上,应重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制度上应使教师职责分明,不同职称、不同岗位教师有不同的责任,即对不同职称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具体要求不同。应择优选用教师,对不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教师,限期提高水平或调离岗位。在考核的过程中不仅要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要考核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在职称评定方面,应将教师是否具有“双师”素质作为评审条件之一,以引导教师自觉向“双师”标准努力。同时,应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实训基地,使教师有锻炼技能的机会和条件。

第二,教师自身应主动了解和研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基本特征,提高对高职教育特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增强责任感,自觉地在实践中学习,全面发展自己。来自企业的教师应主动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来自中职学校的教师应主动适应高职教育,来自普通高校的教师应主动适应高职实践教学工作。

第三,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吸引一批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二)着力建设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应采取更加灵活的用人方式,重点引进具有专业拓展能力、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的拔尖人才,引进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博士、副高以上职称人才或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新引进的无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必须到企业实践锻炼6个月以上再上岗,并将此作为转正和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的必要条件。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推进名师队伍建设结合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遴选一批在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或科研方面业绩显著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配备导师、资助科研活动经费、选派到知名高校做访问学者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培养,为专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与国(境)外高校合作,有计划地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国(境)外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技能,有效推进名师队伍建设。

以强化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教师“双师”素质培养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力度,切实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1)从企业、行业引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聘请一批企业领军人才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度。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对于被聘任的兼职专业带头人和兼职教师,学校应根据一定标准发放津贴。(2)建立“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根据“双师”素质教师的标准,以合作企业为依托对教师进行“双师”素质培养。有计划、定期地组织专职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增加企业工作经历,并将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作为岗位聘任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必要条件之一。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行业特许资格证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对获得“双师”教师资格的教师给予奖励;鼓励教师参加校企紧密合作的科技服务、横向项目或产品技术开发;鼓励教师参加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为企业提供产品宣传与技术讲解等服务。(3)研究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把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和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作为教师取得高职教育任职资格的必备条件。

(三)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师技术应用研发与课程开发能力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研发以及专业教学技术设备与教学软件的开发,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能力。应借鉴和学习国际职业教育经验,专业教师须掌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通过把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任务与项目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完成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职业岗位过程导向、能力本位的教材开发,从而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研发与课程开发综合实践能力,形成一支既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

(四)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形成校企人才资源共享互动机制

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把校企人才互通互培互管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协议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和人才资源共享互动的操作流程,明确双方互派本单位人员到对方兼职,并赋予对方兼职人员具体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并为兼职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高职院校要主动与企业在学生实习、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订单式”教育与就业推荐、人才互聘与培训、职工培训与继续教育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双方互动,高职院校为合作企业培养和输送业务骨干和中高层管理人员,解决技术上的一些难题;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与高职院校共同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五)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兼职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兼职教师队伍是改善高职院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证。

高职院校应建立聘请兼职教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要求各系部与基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将其专家、高级技术人员、管理骨干、能工巧匠列入学校“兼职教师备选库”;由基地企业在“兼职教师备选库”中选派技术、管理骨干到学校兼职或任客座教授,参加课堂教学,举办讲座,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要求各系部派出年轻教师担任联系人或助教,加强与兼职教师的联系,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其作用。

根据兼职教师流动性大、人员构成复杂的特点,高职院校应从考核、激励、培训开发等方面创新管理机制。(1)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兼职教师多形式、多地点教学的特点,建立符合兼职教师工作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2)建立专兼职教师交流制度。通过学术交流会和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等,加强专兼教师之间的工作交流和业务交流。组织兼职教师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3)完善聘任措施,做好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工作。应运用激励机制,对兼职教师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尤其是对能力强、贡献大、专业急需的兼职教师。对教学工作业绩突出的兼职教师应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同时,要帮助兼职教师处理好兼职与本职的关系,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从而吸引并稳定兼职教师队伍。

高职特色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认真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成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相关政策,督促检查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落实情况。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应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局面,并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各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二)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要制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等加强与企业深层次合作的相关制度,通过有效实施校企合作,使合作企业成为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和培养专业教师的主要场所。校企双方应签订合作培养师资协议,保障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师资,形成校企共管、共同负责、各尽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三)加大经费投入

第8篇:大学生兼职创业范文

论文摘要:兼职教师是中职护理专业师资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和深化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兼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实施措施,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确保实现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追求,彰显中职护理专业的教育特色。

论文关键词:兼职教师;护理专业;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从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课程模式、课程内容以及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这样才能确保职业教育课程诸要素之间的协调和课程系统功能的最佳状态。兼职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弥补实践和应用性课程教师不足的问题,还能带领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一、深化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必然性

中职护理专业,主要培养中级技能型、服务型护理专业技术人才,更需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学生,提高学生就业率。但是,当前中等职业护理专业课程却出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和谐。

1.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符

教育内容是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教育内容作为专业培养目标达成的载体,两者之间必须相符合,才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因此,当专业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后,必然要求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筛选,课程结构进行重新整合。

2.课程与注重技能培养不符

培养劳动技能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显著特点和职责所在。学生专业技能必须借助相应的教育内容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才能获得。因此,当企业用人单位在对人才选用的观念上发生了转变时,必然要求对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重新调整。

3.课程与课程发展趋势不符

社会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与之相适应,而教育现代化又呼唤教育观念和内容现代化。课程作为教育内容的具体化,它的发展应符合现代课程的发展趋势。因此,要求我们对课程进行重新整合,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当前中等职业护理专业课程中的诸多方面不符合企业对人才选用的新观念,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对当前的课程内容、结构、实施形式等方面进行重新调整和改革,使两者相符合,促进职业教育快速稳步地发展。在此过程中,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性

2007年5月,卫生部颁布了《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护理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该计划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注重强化专业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计划明确提出要注重强化中职护生的专业能力训练,故在中职护理专业的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过程中,应凸显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新增设护理专业技术综合实训项目课程,主要是加强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包括生活护理技能项目、生命体征的观察和维护技能项目、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技能项目、诊疗技能以及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方法项目等,从而使护理教学更贴近临床。

三、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在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1.有利于重新定位人才的培养目标

兼职教师来自校外企业及社会一线,熟知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有助于分析行业的变化及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趋势、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程度和不能满足的具体内容、本校毕业生与其他学校同专业毕业的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出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设性建议。

2.有利于课程结构模块化

模块化的的课程结构,不但能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大大增强教学内容的适应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学习基础、发展需求各异的受教育者的需要。护理专业实践性很强,课程改革应体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是基于工作过程来进行开发。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熟知各岗位工作群的具体工作要求,能打破护理专业课常规的学科体系,在课程的重新整合过程中,能较好地把握“实用、适用、够用”原则,体现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综合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3.有利于综合实训项目课程的开发

项目课程建设是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使课程的学习内容,而且课程的学习方式和课程的学习环境都发生根本性转变。

综合实训项目课程的开发,对中职护理的师资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就决定了深化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不仅需要理论学识丰富的专职教师,也需要实践知识扎实的兼职教师。职业学校只有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兼职教师,才能在课程改革中依据培养目标对课程结构、内容及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科学制订课程实施计划,并有效加以实施。兼职教师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熟悉行业前沿的改革和发展趋势,并将这些信息通过兼职教学的形式反馈给所在的学校,不仅改善可专业教师紧缺的现状,而且改善和优化了师资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和专业结构,还可对进一步的课程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4.有利于应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以实践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兼职教师可以从护理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来选择恰当合适的案例来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从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提出问题及应对措施、合理评价等几个环节,来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有效整合,并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环境进行了初步地链接。由于兼职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没有学科体系的僵化束缚,他们可以根据临床需要及时改进护理教学,使护理教学更贴近临床护理实践,满足医院对护生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转贴于

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实施

1.制定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强化筛选意识

选聘兼职教师时,要尽量聘用正在行业企业、产业部门负责生产技术和管理的技术工程技术人员、专家和能工巧匠。聘任前要组织面试,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术水平及单位工作业绩等。在综合考评合格的基础上,签订聘任合同、发放聘书,同时明确兼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地位和责任、培养和待遇等事项。并且要和兼职教师的工作单位做好沟通和协调,保证其兼职教学的时间。对兼职教师的考评资料要建立详细的档案,学校应分配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使兼职教师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达到改善师资结构、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实际效果,彰显职业能力培养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专任与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教育水平

聘用的兼职教师要根据起专业特长,编入相应的教研室。教研室要制定1-2名专任教师,对其教学工作进行辅助和帮助。使兼职教师尽快树立中职教育理念,明确教学要求,在规范的教学框架能融入自己的实践经验,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校内专任教师在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能获得来自临床一线的信息,尤其是一些容易引起护患纠纷的典型案例、一些护理新技术和新进展、护理管理理念的更新、护理服务功能的延伸和拓展。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在相互合作过程中,可以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提供服务和帮助,提升兼职教师“主人翁”意识

对兼职教师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学校要为兼职教师搭建与学生、专任教师与教学管理者们沟通的桥梁,让兼职教师逐步容入学校群体之中,消除陌生感,坦然任教。校方要指定专任负责兼职教师的生活服务,及时了解他们在办公、交通、用餐、休息等方面的问题,力所能及地解决相关的问题。让兼职教师感受到,他们也是学校的一员,把在学校兼职当成是自己的事业,提升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4.建立考核与激励机制,灵活聘用制度

建立兼职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定期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和其他专任教师的意见,了解兼职教师的教学情况。

通过学校督导老师的听课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定期考核,对教学考核优秀或在教学方面有创新、有特色,尤其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中发挥其重大作用和影响的,要进行表彰、奖励、发放荣誉证书,并在兼职教师档案库中备案,作为续聘的优选对象。同时要将兼职教师的表现反馈给其所在工作单位,也作为其晋升、评职的优先条件。对教学工作不投入或教学效果不好的兼职教师,学校要帮助其分析原因,及时提供帮助,如经再次考核不合格者,校方可采用委婉的方式,予以解聘。

5.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专长

加强与兼职教师的沟通,深入了解各兼职教师的优势和专长,校方要设法为兼职教师创造各种条件,搭建平台,让他们各施其才,尽可能让他们充分享受自我价值得到实现的幸福感。

在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职业技能鉴定中,可让兼职教师参与训练计划及标准的制定、实践训练指导,充分利用他们所拥有的实践经验、职业技能专长和拥有的行业进展的新理念、新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竞赛成绩。

在推进和深化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校方要主动吸纳兼职教师进入到课题组,在工作中,要多多听取和吸纳兼职教师的建议,把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拥有的行业新技术、新进展、新理念,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尤其在护理专业技术综合实训项目课程建设中,要吸纳兼职教师所提供的典型案例、职业情境、先进的企业文化,将其转化为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项目,凸显中职教学特色。

第9篇:大学生兼职创业范文

1.专、兼职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在专、兼职教师队伍中,刚毕业的研究生占了很大比重。他们大多为80后或是接近90后,由于刚步入社会接受新的角色,往往感觉与自己的期望存在差距。在处理同事、师生关系方面感觉不适应。反而,对自己的岗位选择存在自我否定。另外,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毕业生尽管专业不对口,也充实到专职辅导员或心理辅导兼职人员队伍中,尽管有人员专业能与职业院校学生专业相近,这样便于走上专职教师岗位,怀着以从事心理辅导岗位为过渡的心态;有的专业则与职业院校开设专业相去甚远,且从事的职业岗位更不对口,往往会选择“跳槽”或继续深造。如此造成的专业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专、兼职教师队伍人员不够稳定。

2.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缺乏创新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体现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有助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发挥,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工作范型。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还相对比较传统,以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室等为主,缺乏创新性,无法满足新时期下的大学生们的需求。

二、加强高职院校心理教育队伍建设的对策

1.建立结构梯度合理的心理教师队伍

严格按国家规定的师生比配足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同时,要保证师资队伍专兼职比例、年龄结构、素质水平合理化。要建立一支以专职心理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队伍。只有具备良好专业素质、接受专业、正规的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为主,带动整个专兼职队伍向专业化发展,才能更为高效地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心理辅导、开展好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年龄结构方面,年轻化的教师,容易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更为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对及时了解心理危机人群和产生心理危机原因,有效捕捉教育机会,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性干预能起到积极重要作用,但由于年轻教师在经验上有所欠缺,故在队伍中,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做为兼职或是顾问,有助于弥补年轻化队伍存在的经验不足。

2.搭建专兼职人员发展平台,建立激励政策

积极搭建利于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个人发展的平台,包括学历提升、专业素质及职称晋升上的激励政策等。使从事该岗位的专、兼职人员能够尽快进入角色,能够将服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个人发展融合起来,在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中,自身的学历提升、素质提高及职称等也得到提高。通过适当的激励政策,鼓励在职攻读学位、鼓励参加专业相关的科研项目申报等以使专、兼职教师队伍人员能够稳定,能够更好的服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丰富活动载体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还相对比较传统,以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室等为主,缺乏创新性,无法满足新时期下的大学生们的需求现象。即使部分院校有心理咨询室,但是,由于学生对心理问题仍存在误解与偏见,主动进入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的学生仅占存在心理障碍学生的少数。只有多载体、多渠道地利用年轻人易于接受的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入目、人耳、入心、入行。发挥学生社团如大学生心理联合会等形式学生组织开展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学。从单纯的灌输式心理健康知识的给予,到通过活动的开展,转变为学生自主、自发式的对心理健康知识、心理问题自我疏导的主动学习、主动获取。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