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产品营销论文范文

农产品营销论文精选(九篇)

农产品营销论文

第1篇:农产品营销论文范文

1.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优势。广东省的土地面积相对其他省份较少,但由于其是山地、丘陵、平原及海洋构成多样的土地类型,又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助力,为因地制宜和土地综合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加上土地的适宜性好,复种条件好,农作物的生长量和生产能力强,弥补了土地资源不足的缺点。同时,广东省处于低纬度地带,气温较高,雨水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进一步促进了农作物的营养积累。因此,广东省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可达到一年三熟。丰富的生物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给城郊农民专业合作社带来了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独特优势,而优质的农产品正是发展“农超对接”模式必不可少的前提。

2.有较为明显的地缘优势。广东省作为南亚区域的交通枢纽,毗邻香港澳门,隔南海和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自古以来是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和主要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曾被誉为海上的“丝绸之路”。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广东省更方便开展国际经济合作。良好的地缘优势也给农产品营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也为国际市场的竞争带了机会和挑战。同时,交通便利也缩短了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时间,是推动“农校对接”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3.有庞大的人口优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山东、河南、四川和江苏。也就是说,广东省已成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同时,广东的综合经济实力已经连续多年位于全国前列,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储蓄存款、财政收入等重要经济指标也都居于国内前列,人均消费能力强。同时,广东省共有高校131所,其中普通高校38所,独立学院17所,高职院校76所。巨大的高校市场为“农校对接”提供了最优良的土壤,庞大的学生群体所带来的消费力为农产品市场开辟了巨大的盈利空间。

4.具有优秀的品牌优势。截止2010年,广东省涉农商标的申请量达到年均近500件。其中全部29个广东驰名商标中,农产品商标有7个。品牌所蕴藏的力量是巨大的,销量的提高使广东省农产品生产组织对品牌的关注度得到提高,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同时,在与广大高校对接过程中,众多的合作社努力发展自有特色农产品,积极抢占学生市场,这为农校对接的进一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利益对接机制不完善。我国“农校对接”的工作仍处于发展阶段,对接关系并不完善。大多数高校与农户之间还仅仅是买卖关系,只涉及产品购销,但缺乏技术服务和价格协商保护政策。农户如果不能充分享受到高校销售环节的增值利润,将会影响到“农校对接”的稳定性。同时有的高校还存在招标引商时收取高额的通道费用,这将极大损害农民合作的积极性。

2.营销人才不足。发展农产品新兴营销模式需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网络交流工具,能够掌握信息的搜集、处理、等基本知识,这对于我国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很难达到适应农产品新兴营销的要求。他们文化水平比较低,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所以更谈不上农产品网络营销。所以我国依靠目前农民的观念和技能水平来大规模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还面临很大困难。

3.标准化程度不高。标准规格的农产品,须具有易配送和形成品牌认知的特点。但我国合作社起步晚,发展不成熟,导致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标准化方面的水平都不高。在目前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我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部分都局限于生产环节,缺乏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分级标准和包装标准等标准体系支撑,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生产。很多专业村镇都没有农产品的质量监测站,大部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合作组织及农产品的生产企业都还没有建立检测室,缺少质量管理制度,因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面临很大挑战。

4.物流运作模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由于农业生产的分散化,普通老百姓的生产订单很少,无法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不利于农产品物流业的长期发展。而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单一性也导致了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过高。另外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也制约了农产品的流通。大多数运输工具仍为普通的运输车,有冷藏设备的专用车辆还很少,无论是公路运输还是铁路运输也都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情况。另外,合作社基本都在郊区,其资金实力不是很雄厚,因此在储存及运输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

(三)发展“农校对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广东作为地处南方的经济大省,在发展“农校对接”模式下的农产品营销问题上,既有先天的优势,也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因此,要想有效地实现“农校对接”模式下的农产品营销,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局面。

1.政策支持为“农校对接”提供了机遇。2009年11月,教育部、农业部、商务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高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开展“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这个通知精神,广东省农业厅充分关注、引导和鼓励广东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从2009年开始,广州市每年评选出若干组织形式规范、合作内容明确、利益分配合理、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发展势头良好的合作社作为广州市合作社的品牌。这样,既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了资金投入,建设了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也提高了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鼓励其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

2.相关主体的蓬勃发展为“农校对接”提供了机遇。农校对接的两大主体是农户(合作社)和高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高校的规模迅速扩大,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食品安全质量意识随着国内外品牌的不断涌入和竞争而得以提高,这些都使高校向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为“农校对接”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充足的消费力和有保障的平台。另一方面,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也空前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快速发展,组织化程度高的农民组织相比农户来说更容易与高校达成合作协议,因为大组织能够提供更多的农产品,更好的价格和服务,这些都将使高校的合作意愿大幅提升。

3.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对“农校对接”提出了挑战。我国居民的食物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升级,一方面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也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内居民的食品消费观念的转变为绿色农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作物是把握机遇的方式之一。而高校中的食品在大学生的心目中优于其他途径购买的产品,因此进行“农校对接”合作,在高校销售农产品是更好的选择。

4.仍然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对“农校对接”提出了挑战。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农产品就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高科技、高品质、低成本的同类产品竞争,农产品的价格也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过后,各国经济仍然处在艰难的恢复期。我国2012年的经济运行整体平稳,但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速都维持在低位甚至出现下滑。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经济发展缓慢也是由于以往不合理的增长结构面临困境。低迷的经济将不利于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影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5.其他农业大省的竞争对广东省“农校对接”提出了挑战。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国内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商品的流通也逐渐不受地域限制,低价优质的产品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竞争力。我国其他的农业大省如产粮大省河南、山东等地的粮食销售在广东省内同本地的产品销售形成竞争。南部其他经济发达省份拥有更好的技术手段和营销人才,也将对合作社农产品营销造成冲击。另外国际贸易也使得农产品面临着更多的竞争者,只有不断增加农产品的自身优势,才能更好应对众多的竞争者。

6.立法滞后、缺乏法律援助对“农校对接”提出了挑战。首先对于合作社来说,为了在农校对接合作中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实力,它们需要充足的运营资金。这便导致合作社在筹资上会实施资金互助的行为,但这一行为在我国缺少立法依据,因此不能够有效地开展。另外为了在与高校的谈判中处于优势地位,合作社之间也会联合起来,成立联合社来使自身在谈判中取得更大的利益。但联合社也是法律上的一个难题,目前无法取得工商部门的注册登记,因此其行为有效性和合法性就不能得到保障。最后在“农校对接”中合作社和高校一旦发生纠纷,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和相关的政策来解决问题也将是一个难题。

二、“农校对接”模式下农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著名的市场营销学者麦卡锡提出应当把消费者看作一个特定的群体,称之为目标市场。目标市场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分析目标市场有利于企业占领和开拓市场份额。

(一)目标市场的基本选择与定位在“农校对接”的模式下,农产品营销的目标市场是广大高校内的学生。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高校学生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可以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大量消费能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使农业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生产。因此,为“农校对接”寻找更合理、有效的营销模式,就必须重视高校学生的农产品消费需求,了解目标市场。2013年,笔者根据对广州市高校中“农校对接”模式的客观情况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的调查对象为广州市高校的在校学生。问题涉及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包括学历、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个人月食品消费支出等;对“农校对接”的了解;以及对品牌农产品的消费意向等等。在163份有效问卷中,男女人数大致相当,全部受访者皆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受访者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主要集中在3000-5000元,人均食品消费支出80%集中在100-1000元,家庭收入高的相对在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也大,对于食品品质以及饭堂卫生环境的要求高。由此可见,客观分析和研究目标市场,有助于了解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针对目标市场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农产品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根据杰罗姆•麦卡锡(E.JeromeMcCarthy)在《基础营销》一书中所总结的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四个基本营销策略,通过分析所发放的问卷调查数据,笔者认为,要发展“农校对接”模式,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产品策略主要是指农户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产品独特竞争优势,以期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广州市各大农业专业合作社所生产的农产品差异性并不凸显,因此农产品走品牌化品质化、专业化的道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营养价值、食物品牌、卫生环境以及口味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有着几乎相近的比重,也同样不可或缺。对农户而言,提高农产品的营养价值以及品牌知名度,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对学校饭堂而言,良好的卫生环境以及不错的饭菜口味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由此可见,合作社可以通过高校饭堂宣传其生产的农产品的丰富营养价值,提升在消费者之中的知名度,甚至可借此打造品牌效应,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有14.8%的消费者一定会选择品牌产品,同时没有人选择一定不买品牌产品。虽然有大部分人在选择品牌产品时不置可否,但是可以看出人们更倾向于品牌产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与扩大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有机会争取到大部分不置可否的潜在客户,提高经济效益。

2.价格策略。价格策略就是指商家制定不同的价格方案,以应对不同的市场需求。价格毫无疑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最为关心的要素之一,它承载了吸引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主要任务。因此,对消费者目标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采用不同的价格方案。并且发挥“农校对接”模式的优势,降低农产品价格,这样可以使农业专业合作社在与同类农产品供应商的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费在5-10元之间,体现了多数学生的消费水平。他们的价格需求主导了合作社对农产品的价格定位。值得注意的是有20.8%的同学每餐支出在5元以下,同时也有12.3%的同学支出在20元以上,他们的需求或高或低,合作社都应考虑设定合理的农产品搭配方案。比如:散卖的廉价菜式或是营养丰富、品种齐全的套餐等。这样才能在保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在价格策略上,不能忽视品牌对于产品效益的影响。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有22.1%的受访者不接受品牌产品的较高价格。72.4%的受访者对品牌产品10%以下的价格提高采取接受的态度,毕竟,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同时过硬的品牌象征着较好的质量,一定的价格提高,消费者还是会考虑购买。只有5.5%的受访者表示,过大的价格浮动变化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家庭收入高的受访者相对而言在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也大,这一部分受访者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注重农产品的品牌以及质量,愿意为更高质量的生活付出更高的代价。这为“农校对接”模式留下了一块很有发展潜力的市场。结合广州市高校的基本情况,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价格水平是大众普遍可以接受的,这使得开展“农校对接”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同类竞争对手中具有竞争优势。

3.渠道策略。渠道策略是指企业通过培养长期稳定的经销商以及建立完备的销售网络,使企业不用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由产品的分销商来联系在营销活动中的企业与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掌控营销渠道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营销主体效益的大小。通过上表可以看出54.6%的受访者偶尔会接受高校饭堂的推荐,这说明大部分的受访者对于购买何种食物的目的性并不强,同时29.4%的受访者则经常接受高校饭堂对食物的推荐,也说明了合作社可以合理通过高校饭堂的推荐,让消费者从多渠道了解与认知合作社的农产品,增强购买欲望,提高其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品牌影响力。

4.促销策略。促销策略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很多的商家都开始利用一些活动(比如,大减价、买一送一等)来适当改变销售模式,以起到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做法。这种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提高产品的销售量,而且合理地使用还可以打响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起到一定的品牌效应。即使在高校的饭堂中,促销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生性活泼,喜欢搞活动,高校饭堂可以开展一些限时折扣及打折促销活动,在学生们每天必去的饭堂开展一些对“农校对接”以及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的宣传。甚至可以在周末进行大学美食节等活动,提供一些试吃的产品让顾客品尝。通过总结分析,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对“农校对接”模式是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的。但54%同学对此模式还是一无所知,说明“农校对接”还存在不小的空间去发展。通过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营养价值的宣传,把食品健康的生活理念传播到大学生活中去,可以使“农校对接”这种发展模式的市场潜力被进一步激发。因此采取广告投入、面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产品细分、保证产品的品质、改变营销策略等有效营销手段,对于农业专业合作社与高校的效益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农校对接”模式下农产品营销效益分析

“农校对接”模式相对于传统的营销模式而言,有力地将农产品的各个供应链联系了起来,将自古以来我国的小农生产与飞速发展的大市场衔接起来,充分满足了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需求,逐步实现了合作社、高校及消费者三方共赢,这是一种可能引起农村经济模式变革的营销方式。

(一)合作社及农户效益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不外乎“种什么”、“怎么卖”。想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农村的经济,归根到底就是要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难题。“农校对接”这种模式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契机,也为农产品销售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

1.按需生产,稳定市场。在当前市场开放的大环境下,农户们广泛选择种植需求量较大、市场价格较高的农产品以求提高收入。但是,由于农户限于本身的文化层次不高、市场信息获取渠道较少等缺陷,农户对农产品市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市场进行的预测准确性不足,同时因为农户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在市场中盲目跟风,产量过剩的情况并不鲜见。农民合作社与高校对接之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对高校师生食品需求进行定期的调查,以实现对高校农产品市场的最新需求进行充分了解与分析,并严格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农产品生产。这样不仅减少了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减低市场风险对农户的冲击,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2.广开销路,增加收入。生产者和消费者应适应宽容价格波动。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合理性,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形式,也是消费者和生产者福利的保障。“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永远是“难兄难弟”,构成了一个循环陷阱。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应保持适度宽容的心态,理性面对。诚然,政策扶持、价格调节仍是必备手段,但是要在市场规律的条件下灵活运用。探索推进农业产业支持政策,农业产业从田头到餐桌,从农户到市民,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建立综合的扶持政策。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建立我国农产品调控目录制度,探索创立农产品价格稳定基金以保证目录制度的运行,在总结目前个别地方蔬菜价格政策性保险制度,蔬菜最高限价的基础上,进行试点、总结、提高,然后予以实施与推广。

3.建立品牌,提高竞争力。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主要是以农户单一耕作为主,这种规模极小的生产方式既不能保证农产品的产量也无法保证农产品的质量,我国的农业生产难以建立起一个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因此,大力发展“农校对接”模式,一方面可以保证农业合作社的农产品销售,使农业专业合作社更快发展壮大。另一方面,高校的农产品采购量使得生产力有限的农业合作社向产品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扩大的合作社规模和专业化的生产,可以搭建出品牌建设的平台。合作社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展龙头企业,并且以龙头企业拉动合作社,将龙头企业的品牌打入市场,带动其他小合作社的建设,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

4.促进合作社与农户的合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途径。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千家万户的农民实现了与市场的对接。因此,要继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壮大龙头企业。政府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加快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采用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要加大对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的改组改造,把有市场、有效益的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改造成为龙头企业。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广泛吸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社会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参与龙头企业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到主产区建立生产基地,带动农民调整结构。合作社走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不仅促进了农产品市场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而且能够使农户的生产行为产生一定的市场导向作用,让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革新。在“农校对接”的经营模式下,农业专业合作社可以积极联合各大高校及各大科研单位的种植技术专业员为农户及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培训,将程序化的种植管理流程合理引入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建设中来,使合作社的产业结构做出合乎市场需求的调整。

(二)高校效益分析

1.降低成本,减少高校开支,减轻学生负担。在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下,把农产品从生产地运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需要经历许多繁复的中间环节。首先,在收获季节时农产品采购商会直接到田间地头进行收购,然后这批农产品就将被转手给各大市场的农产品批发商,这些批发商把收购到的农产品再进一步销售到全国各地的批发市场,最后高校到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农产品的采购工作。上述的每一个经销环节都会从中谋得经济利益,也就是说农产品的价格在一次次的转销中节节攀升,到最后农产品被高校所收购时的价格与当时被农户售出时的价格相比就会产生极大的差价。而“农校对接”这种经销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简单直接的生产者——高校的运输供应链,把高校的农产品采购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在客观上也使农产品在流通中的营养损耗降低,缓解了运输中对鲜活农产品储存保鲜的压力,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高校减少了开支,学生的生活成本也降低了。

2.提升食品监管水平,保障食品安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始终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农校对接”模式中,高校中的广大学生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是巨大的,“农校对接”模式对保障农产品的安全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要求对口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按照高校的需求生产无公害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因为“农校对接”模式下农产品物流运输环节得到很大的简化,这种改变有助于对农产品进行更加细致的跟踪调查,从生产源头上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方便对农产品的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监管,保证安全可靠的农产品上市。流通环节的大幅减少更有助于建立农产品可追溯机制,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可以快速发现问题所处的位置、环节,加快问题的解决速度,使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农产品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3.减少物流中间环节,有利农产品保鲜。相对于其他大部分商品而言,人们对于农产品新鲜程度的要求更高。然而,大部分农产品却仅有很短的保鲜期,市场对农业专业合作社提出了较高的农产品存储条件要求。在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下,农产品的物流运输经过了一层又一层的中间商环节,直接导致农产品最终被消费者买到时的新鲜度已经大大降低,农产品的品质已经不能完全达到消费者的要求。但是,在“农校对接”的营销模式下,农产品的供应链得到了极大的缩短,当物流运输的环节减少时,直接的影响就是运输上花费的时间也会相应缩短,在收获农产品之后将其直接运输到高校,无论对合作社或是高校都有着极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合作社可集中资金购置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够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保鲜,合作社的冷藏设备可集中为农产品冷藏保鲜,最大程度保证农产品本色上市。

四、结论

第2篇:农产品营销论文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产品;营销渠道;建设;管理

1我国农业机械产品营销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机械产品营销渠道薄弱

目前我国很多的农业机械产品的生产者和企业缺乏产品的品牌意识,同时很多企业并不重视产品营销渠道的建设和管理,这就导致很多企业不能通过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提高与其合作经销商对产品的品牌意识,从而也不能完善营销的渠道,主要表现在企业与众多经销商之间的合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第一,因为各个经销商销售的产品品种很多,产品的品牌也不尽相同,经销商对与其合作企业的产品状况并不是很重视,他们更加重视自身销售所取得的利润,所以经销商更加注重于销售量好的产品的企业进行合作。第二,很多经销商在销售产品时,并没有完全按照与企业合作约定好的方法进行营销,这就会大大地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形象,同时还会对产品的品牌造成很大的影响。第三,各个经销商的营销能力和营销水平存在差异,这直接决定着经销商对营销市场的判断,所以一旦判断失误,就会导致企业营销策略的进一步实施。除此之外,很多经销商都是为了谋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往往忽略了产品的售后服务,这会给众多的消费者带来很大的不信任,对企业营销渠道的开展造成不好的影响。

1.2农业机械产品营销渠道的管理制度昏乱

当前市场上有很多农业机械产品的生产者对产品的营销体系没有完整的规划和长远的部署,这就导致企业难以形成强有力的销售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企业对产品的主要营销区域并不明确,从而使得整体对产品营销的层次划分存在问题,所以导致很多经销商出现重复销售同一产品的情况。比如很多经销商为了垄断该区域的此种产品,进行恶性的产品竞争。恶性竞争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并不会给经销商带来利润,除此之外,这也不利于形成一个健康、良好、规范的市场体系;再者,营销管理并不一致、标准,缺乏对产品品牌和功能等的详细规划。这就会导致很多经销商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给消费者带来错误的引导,最终很多经销商由于缺乏良好的售后服务,给后续的营销道路造成影响。

1.3企业对农业机械产品市场信息的反应缓慢

我国现阶段很多的农业机械产品生产者对市场信息的反应非常缓慢,主要表现在企业接受市场信息不及时,从而不能根据当前市场信息的变化调整产品的营销策略等,从而会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造成不良影响。主要原因如下:首先,企业的营销信息平台落后,这就不能保证信息能够顺利传递,从而导致企业不能根据市场当前的信息进行及时地调整和规划;其次,企业对接收到的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差,导致企业不能分析出当前市场的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处理和探究。

2农业机械产品营销渠道的建设与管理探析

2.1对营销渠道进行一定的整合

首先,企业要加强对产品营销的管理;其次,企业应该划分同类产品的销售区域,避免同一产品的销售重叠;第三,企业应该适当地整合有效的资源;最后,企业要注重自身形象和品牌意识等。

2.2加强相关的营销渠道基础工作

(1)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适合的销售计划。(2)定期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以便提高销售工作人员的能力。(3)企业应对现有相关的理念进行更新,比如对服务理念和产品的售后方面进行改变。

2.3加强对营销渠道信息的管理

第一,要想加强企业对产品营销渠道的信息管理,企业需要先创建一个完整的信息平台,这样才可以保证产品的营销工作的开展。第二,建立了完整的信息体系以后,还需要定期对平台进行更新,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同时还要对其进行监督,这样才可以保证平台信息能够对企业提供不断的帮助。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这样相关的员工才可以掌握先进的技术,并且对信息进行及时地处理,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能够进行长远的发展。

我国目前的农业机械产品营销渠道存在几个主要的问题,要想在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的实时动态实施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进行长远的发展。

作者:陈玲玲 单位:莱阳市农业机械管理局沐浴店农机站

参考文献:

第3篇:农产品营销论文范文

1.1公司简介

我们主要经营山核桃,我们集食品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在宁当地收购山核桃,并与生产山核桃的家庭合作,保质保量,再联系专门的加工公司,这些公司有标准化的生产车间、精良的中心化验室、良好的生产环境,加以现代化的生产流程,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使产品以健康、实惠、口味独特赢得广大消费者的赞誉。『追求卓越品质,创建一流品牌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坚持以创新促发展,不断改进工艺,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主要产品有:山核桃(椒盐、奶油)、手剥山核桃(椒盐、奶油)、原味山核桃、山核桃仁、干货系列。我们正以强大的品牌推广优势,创新的市场开发策略,广阔的分销体系(连锁专卖、合作加盟),日益成为广大消费者信赖的品牌。

1.2产品简介

主要有核桃油、核桃仁、核桃仁轻微脱脂后加工而成的核桃糖、速溶核桃粉、核桃茶、核桃粥、核桃糕、核桃饮料等。

1.3技术模式:

所有技术一律外包,公司会用专业团队对我们的网站进行管理和维护。随着公司的做大,数据量的扩大,数据库的内存扩大,公司会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

2、核桃尚品网络营销管理模式

2.1主要流程

线上流程:客服需求→产品介绍→客户订单→反馈到生产、发货部门→送货→客户满意度的收集→客户联系方式的收集→服务部门线下流程1)登录网站查找实体店所在地点→前往实体店购买→客户联系方式的收集→客户对本公司产品满意度调查2)在网站上浏览山核桃信息→留下联系方式、地址→我们及时配置、准时送货→客户满意度的收集我们前期的市场主要是以安徽省为中心,我们能及时对每个客户的订单进行有效处理,并且能够在当天将我们的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到了中后期,我们的订单量会比初期多得多,我们就会有专门的数据管理系统来对订单进行处理,做到及时准确的处理订单信息,为顾客提供有效的服务。

2.2产品信息处理方面: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我们会建立自己的独立数据库,随时能够查询库存产品,缺货产品,并且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消费者能够登录我们的网站,对我们的所有产品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库存数量,产品质量,价格等,让消费者选取最具性价比的山核桃,我们能实现对顾客的信息透明化。

2.3公司的专业管理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初期成员很少,这方面没有专门的电子商务手段。财务管理:前期企业的资金较少,也没有特别的手段。服务管理:作为一个盈利的企业,我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将顾客的一切需求放在第一位,我们秉承以诚信至上的基本原则,为每个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2.4服务有效性方面

1)我们将在门户网站如实介绍山核桃的特点和营养价值。2)我们会将用户评价全部如实更新到我们门户网站上。3)对每个注册客户,我们能通过E-mail将我们最新的产品信息发给顾客。4)在我们网站上面,我们有在线问答,帮助我们的顾客解决在购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5风险,安全技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1)风险1、模仿性强,容易复制。2、前期的信用难以快速的得到认可。3、售后服务难得到保障(每个时期问题都会不同,前期由于人工统计会造成失误,中后期数据量大,对失效的信息难以做到准时的删除)2)安全技术1、独立的门户网站,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与更新。2、独立的内部数据库,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与更新。3、系统安全管理制度。4、专业人员设计对不同层次的员工的访问设置权限,对信息的反馈要求及时准确,根据客服的表现对其进行惩奖措施。如果因为员工自身的原因造成订单信息的延误,我们会对员工进行相应的惩罚。在我们的网站上,顾客能通过留言板对我们的服务与员工提意见,将意见以留言的方式反馈给我们。我们据此来追究内部员工的责任。

2.6信用机制

1)网站会员的注册,分为一般会员(针对所有大众)、普通会员(针对有购买次数但是没超过一定金额的,现在可以预计)、高级会员(针对超过一定金额的,有优惠活动),留言板顾客对我们客服、配送、产品质量的反馈(会员可见)。2)我们会建立第三方信用服务认证机构,通过技术手段帮助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各方解决问题,使风险降到最低。在我们网站上,不准许有不实的广告宣传,绝对不会让顾客受到欺诈。避免第三方信用服务认证机构交易信息传送风险,如信息被窃、被修改等风险。

3、核桃尚品网络营销资本模式

3.1我公司所采取的资本模式:

我公司采取风险投资和传统投资相结合的资本模式。

3.2我公司采取此类资本模式的缘由:

1)前期起步阶段:基金寻找投资,我公司前期由创业者进行投资,期间有向银行贷款,且向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寻找资金来源。2)中期成熟阶段:并购有潜力的电子商务公司,并以此来获取资金,吸引更多的投资,进一步使自己发展壮大。这样捆绑的方式体还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而且通过并购还可以吸引到其他公司的大量人才,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4、核桃尚品网络营销商业模式分析

4.1战略目标

1)产品或服务的差别化战略核桃尚品公司的产品特色:首先,本公司旨在发展宁的山核桃产业,得到政府的支持。其次,本公司团队由宁人领导,产品绿色环保,绝对正宗。第三,本公司以山核桃果为主要产品,兼销售山核桃周边产品,如油类、糕点等。第四,与宁一年一度的山核桃节合作,提供客户感兴趣的周边服务。第五,本公司主打电子商务销售,重点打造网上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范围与市场,因此注重网络信誉,以消费者的信任为宗旨。2)低成本战略1、老顾客优惠战略:对于长期在我们店购买山核桃的顾客,我们会提供不同的优惠价格,且针对老顾客会有定期的赠送抵价券等活动。2、大批量购买优惠:对于一次性购买量很大的客户、批发商,我们提供相应的折扣,买得越多省得越多。3、节日优惠:因为本产品的销售量随着销售时段会有波动,一般在春节期间是销售高峰期,所以针对这样的节假日我们会有优惠和赠送等活动。4、会员优惠:在本店购买山核桃达到一定量时,我们将提供购会员卡,这类顾客便可享受我们的会员优惠价。3)目标聚集战略1、通过对搜索引擎和网络的优化,使得各种关键字的搜索网站排名靠前;2、通过微博等新媒体进行网站推广和配合博客线上活动的宣传,达到推广品牌、引导客户和扩大招商加盟的效果;3、通过与宁当地建立联系,参加当地的特色活动,宣传品牌,扩大知名度。4、通过定期的活动来建立与顾客的联系,形成固定的客户群和良好的口碑。4)战略目标规划我们的近期目标是开拓安徽的山核桃市场,打响我们的品牌,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我们的产品,信赖我们的产品;中期目标是在全国各地推广我们的产品,并根据实际需要在各地设置相应的实体店;远期目标是我们网点及实体店的更大规模推广,形成品牌效应,让山核桃的种植形成规模效应,打造山核桃生产产业链,使山核桃成为安徽的一张名片和致富之宝,并实现今后安徽山核桃更加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4.2目标客户

1)客户范围核桃尚品系列产品一般人均可食用。1、肾虚、肺虚、神经衰弱、气血不足、癌症患者多食;尤其适合脑力劳动者和青少年;2、腹泻、阴虚火旺者;痰热咳嗽、便溏腹泻、素有内热盛及痰湿重者均不宜服用。2)产品或服务范围根据消费者定位,我们将消费者群体细分为:1、崇尚健康者购买:收入经济高,懂山核桃,偏好价格昂贵的山核桃,用来充当健康食品食用。2、一般消费者食用:收入经济一般,喜欢吃山核桃,用来充当一般零食食用。

4.3收入和利润来源

1、通过B2C模式直接将山核桃销售给顾客赚取利润;2、通过B2B模式将山核桃批发给中间商,从中赚取一定的中间费;3、核桃尚品官方营销网站建立的目的还在于扩大宁山核桃的知名度以及核桃尚品的品牌效益,从而增大核桃尚品在淘宝上的客户群体,实现核桃尚品的线上线下加盟,稳定客户群体,实现专题销售。

4.4价值链

核桃尚品公司主要是网上营销为主,同时在各个需要的地点开设实体店。为了向客户提品和服务,核桃尚品公司在核桃尚品官方营销网站上建立专有的产品中心和联系我们等功能模块,能够方便消费者了解及咨询;在线下,核桃尚品公司还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如让核桃尚品有限公司成为“宁山核桃节”的唯一合作伙伴。根据顾客需要,我们直接将产品销售给顾客或批发给中间商,自己并不进行生产和配置,我们的发货主要是通过合作的物流机构将货物送到顾客手中。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山核桃的配置人员和网页的维护人员)、销售人员。

4.5核心能力

1、团队

公司在淘宝、淘宝商城都设有专门的营销店铺,有专业的营销团队,网上营销推广方式熟练,线上线下活动很好的结合。

2、竞争力竞争力是公司将其资源转化为客户价值和利润的能力。核桃尚品的竞争力就在于其网站的推广。该网站是集合招商加盟、客服、产品

介绍和网上商城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站,也是核桃尚品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增大客源的一种手段,符合未来电子商务时代的需求。

3、竞争优势

第4篇:农产品营销论文范文

1.农产品企业营销渠道结构问题其一,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多层次式结构增加渠道交易成本,降低渠道运作效率。我国多数农产品企业规模相对有限,受制于本企业人财物资源的有限性,通常采取多层次的金字塔式营销渠道结构设计。多层次金字塔式营销渠道设计固然可以令中小规模农产品企业迅速扩张市场覆盖范围,但是过多的营销渠道层级将使得农产品的价格被层层加码后变得消费者难以承担,最终削弱中小型农产品企业的价格竞争优势。由于过长的营销环节以及公路运输,导致一些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容易腐烂变质,使得农产品的采购量和实际销售量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加大了农产品的成本[1]。其二,长窄型农产品营销渠道结构设计将弱化农产品生产企业与终端销售商之间的关联性,由此诱发的“长鞭效应”将破坏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排程计划的有效性。冗长的农产品营销渠道结构将增加渠道系统内部的信息传递效率,使得农产品终端销售市场上的客户需求信息难以及时、准确的反馈给上游的生产企业。农产品渠道信息流通不畅将使得农产品以存货的形式大量驻留在农产品营销渠道中,增加整个渠道系统的产品积压成本和存货资金占用成本。高企的农产品营销渠道系统的运营费用将削弱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整体竞争实力,最终损害全体营销渠道成员企业的利益。

2.农产品企业营销渠道行为问题经济人天性决定农产品营销渠道成员间缺乏合作意识,由此诱发频繁的渠道冲突行为。具有独立法人身份的农产品渠道企业以实现自身利益最优化为基准来制定自身的渠道战略,这使得企业利益与渠道其他成员企业之间的利益产生冲突。其一,农产品渠道成员企业行为冲突将导致渠道市场价格紊乱。农产品价格易受市场行情影响,当某一渠道成员企业为实现本企业利益而挑战渠道核心企业制定的价格策略,将使得农产品渠道价格形成机制无序化,进而导致农产品市场陷入恶性价格战中,最终损害渠道系统全部成员企业的利益。其二,农产品渠道成员企业间的行为冲突将侵蚀渠道品牌资产。农产品客户对农产品的购买行为是基于对该产品良好品牌形象的信心,而饱满的消费者信心与科学的渠道运营行为和规范的渠道价格形成机制密切相关。在农产品买方市场行情下,当渠道核心企业对下游渠道成员企业的不理缺乏有力监督,将激起农产品渠道成员企业间的行为冲突,进而削弱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信任度。这将使得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品牌价值萎缩,给竞争对手的农产品以乘虚攻击之机会。

二、农产品企业营销渠道纵向协作机制建构策略

1.强化农产品企业营销渠道系统控制权为提升企业在纵向协同营销渠道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农产品企业应当采取如下策略来增强企业对纵向协同式营销渠道系统的控制力。其一,农产品企业应当提升渠道系统组织化水平。通过鼓励大型零售企业直接与合作社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公司加农户”等农产品产销模式[2]。为强化不同类型市场组织间的纵向协作协同力,农产品企业应当积极推进在尊重企业间文化差异基础上的渠道商共同愿景建设。农产品的天然弱质性决定了农产品企业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和较低的单位利润率水平。由于营销渠道系统的协同能力首先取决于各位渠道商经营目标的重叠率。农产品企业应当积极培养营销系统渠道商的共同愿景,促使营销渠道系统成员企业围绕共同的营销渠道建设目标来制定各自的战略方针和行动策略,从而在实现营销渠道系统的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同时,亦有效增强农产品企业从营销渠道系统中谋求本位利益的能力。其二,农产品企业应当增强营销渠道系统成员企业对本渠道核心资源的依赖性。将非核心成员企业锁定在营销渠道系统中的策略不仅可促使该企业为渠道系统作出持久贡献以增强渠道系统的可持续竞争力,且可以消解竞争对手对终端市场营销渠道的控制力。常见的锁定渠道成员企业的方式是强化渠道成员的资产专用性投资。成员企业对渠道系统的专用性资产投资将增加该企业脱离本渠道系统的成本,从而遏制渠道成员企业背离渠道系统整体利益的冲动。

2.优化农产品企业营销渠道结构其一,农产品企业应强化以订单拉动为核心的农产品营销渠道结构建设。传统农产品渠道建设通常将渠道视为相互孤立的若干渠道构成要件,并采取分别建构各渠道构成要件的策略。这种割裂了渠道系统的整合功能的农产品营销渠道设计思路与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属性相背离。终端市场需求是推动农产品营销渠道系统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农产品营销渠道应当以订单为核心,建立基于终端市场需求拉动的渠道新模式。这要求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纵向管理能力评估应当以满足终端市场需求为标杆,通过整合纵向渠道成员企业的优势资源来提升渠道系统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其二,农产品企业可推动柔性化农产品营销渠道结构建设,以增强渠道纵向协同力。经济发展推动农产品客户生活质量的改善,亦使其对农产品需求呈多元化特征。具体而言,农产品渠道控制者可通过建立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组织的方式来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构建规模生产、精深加工、物流销售、循环利用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效增强农产品生产环节柔性应对终端销售环节的多元化需求[3]。再者,农产品企业可在跟踪终端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客户需求信息数据库,并在充分理解客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的基础上展开产品研发和设计工作,以特色化农产品来满足市场上客户的个性化多元需求。

第5篇:农产品营销论文范文

[关键词] 农产品营销研究述评

近年来,在借鉴国外营销理论的基础上,我国学术界和实践界在农产品营销理论和实践方面做了大量的有意义的探讨。本文从研究视角的发展和研究内容的发展两个角度,对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营销的有关文献加以梳理,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视角和研究焦点的发展

1.从产品视角到管理视角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农产品营销的探讨大致基于两个视角:产品视角和管理视角。产品视角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将农产品营销视为始于生产止于销售的过程,通过产品标准化、信息收集、运输流通等活动协助产品价值的实现。管理视角以营销管理为学科基础,关注于消费者需求,将农产品营销视为始于市场止于市场,涉及信息收集、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定价、渠道、促销等一个系统的活动过程。基于这两个视角的研究呈阶段性发展:上世纪90年代前期以产品视角研究为主,此后以管理视角研究为主。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人们对我国农产品经营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评述,以及研究的焦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2.以产品视角对农产品经营问题的分析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农产品供给过剩时代的到来。农产品“卖难”问题开始凸现,引发了人们对农产品经营问题的讨论。研究者主要从产品视角探寻农产品经营困境的问题所在,将农产品销售渠道作为一个独立于产品生产、定价、储存、促销等系统活动之外的行为加以认识。理论界和实践界普遍认为中国农产品经营的焦点问题是流通渠道不畅,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灵活、流通主体不成熟、政府宏观调不完善等(张治安,1995;左尔钊1994;贾益东1995);农产品过低的比较利益、小农业对大市场的不适应、价格信息传导滞后是农产品大流通中存在的矛盾和障碍(吴振先,1994)。此时对农产品经营问题的探讨主要限于宏观环境范畴,研究者从宏观层面上分析了农产品在社会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市场营销研究的微观性特征,笔者认为这一阶段的研究还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农产品营销研究”,但却是此后农产品营销研究的基础和开端,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3.以管理视角对农产品经营问题的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效率虽大为改善,但卖难问题仍然存在。研究者们意识到“发展农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市场营销系统的总体开发”(陈良珠、蔡雪雄,1995),开始以管理的视角审查农产品营销活动系统。营销缺陷成为农产品经营问题的讨论焦点:在微观层面上我国农产品营销有“营销观念陈旧,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价格定位不准,营销手段缺乏,渠道网络建设滞后”等缺陷;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营销管理体制,营销主体结构,市场体系建设,政府服务职能”等方面的障碍(吴兴安2005;李玉珍、张旭2005;王杜春2006)。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绿色消费浪潮和绿色贸易壁垒在使我国农产品营销体制面临严峻考验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李崇光,2002;惠献波,2006;何均琳、陈 瑜,2003)。由此理论界和实践界对我国农产品经营开始了宽视角多角度的研究,在秉承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地从宏观、微观多个层次上对农产品营销活动展开讨论。

二、营销策略研究的发展

随着研究视角和焦点的变化,农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内容呈现出由单一到多元的变化趋势。

1.注重农产品流通的对策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研究内容主要限于农产品流通问题。流通市场和流通主体构建是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的关键环节。贾益东(1995)提出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农产品流通的特殊要求“建立多层次的农副产品流通网络、高效灵活的流通调控体系、新型的经营组织体系”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建设思路。对农产品流通主体的构建,可以选择“主体形式多元化,经营目标市场化,管理体制一体化”的目标模式(纪良刚,1995)。崔晓文(1996)进一步认为应当从提高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工贸农一体化,交易方式规范化等几方面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研究者们基于产品视角从宏观层面上对解决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体系建设,流通主体培育等问题提供对策和建议。

2.多元的系统化策略研究

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研究视角的扩大,人们对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的范围也扩大,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按照营销学的理论体系可归类如下。

(1)需求研究。需求是生产的起点和终点,需求研究是农产品营销研究的基本内容。基于需求行为理论和价格行为理论的分析,影响食物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人口数量、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者收入,它们的变化是安排农产品生产的基本依据,同时要考虑地区差异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建立科学的食品市场价格体系引导人们的食物消费(高飞1999)。各类农产品具有不同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因此对各类农产品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实证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周曙东(2003)采用二阶段预算估计近乎理想化的线性需求系统的方法,估计出了江苏省农村居民的主要农产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以及通货膨胀和收入增长所引起的农产品需求量变化数据。不同地区的人们由于消费习惯、饮食文化以及价值观念不同,农产品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也会有所不同,但遗憾的是不同地域的类似的实证分析所见甚少。绿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除了受价格、居民收入影响外,还在于消费者对其需求的强度(强度大小主要在于绿色农产品满足消费者消费目的的能力),以及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唐华仓,2006)。刘晓昀,辛贤(1998)运用经济学的利润最大化和均衡理论,建立了由农产品生产的各种投入、农户农产品生产和需求、流通厂商对市场投入的需求和供给、消费者的最终需求和供给构成的系统的农产品市场模型,探讨了农产品市场预测方法。

(2)目标市场策略研究。“供需结构性矛盾” 是我国农产品销售难的根本问题已成共识,这意味着:我国农产品市场饱和的实质是农产品市场上某一座标点上的消费者需求得到了较好满足,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产生显性或隐性的新的需求点,因此市场空白是绝对的(李苏、韩科锋2004)。如何发现这些市场空白成为关键。李苏等进一步指出通过市场细分可以帮助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发现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从而获得市场机会,但是在选择目标市场时要避免走入“多数谬误”误区。差异化营销策略是目标市场营销者比较理想的选择(漆雁斌,2005)。黄维梁(2000)进一步指出,差异化策略的实施有两个途径―产品差异化和营销手段及过程的差异化,但差异化营销也伴随着“需求变动、竞争者模仿、经营成本上升、实施不当”等诸多风险,值得关注。

(3)产品策略研究。农产品营销已进入质量营销的时代。产品质量分为性能质量和适用质量。与工业品不同,农产品质量营销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性能质量(黄祖辉、吕佳、刘东英2004)。分级和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性能质量的基础、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李燕、琼范高林2002;高丽晶2002;卢向虎2004)。但是无论质量高低,任何一种农产品都有一个从入市到退市的市场生命周期。薛莉(2005)运用产品生命周期延展策略,给出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农产品延展生命周期的措施,以使产品在有获利性的成长期和成熟期最大限度地保持获利的势头,并使有衰退迹象的产品重新获利形成新一轮的增长。品牌策略是农产品产品策略分析中的热点问题,形成了研究专题。张劲松,何德文(1998),王策之(1999)陈良珠,蔡雪熊等(2000),邱琪,张旭东(2005),王杜春(2006),阿迎萍(2006),张 萍,项英辉(2006)等等诸多研究者从各个角度谈论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并给出了构建农产品品牌的策略建议。

(4)价格策略研究。营销学的价格策略主要是有关营销活动主体的价格制定和策略选择的研究。对农产品的农户价格和零售价的合理价差问题,辛贤(1998)在改进价差理论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农产品价差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农产品价格决定的长期模型和短期模型。价格策略方面,李东升,高彦彬(2005)认为差异化定价策略适用于鲜活农产品的定价。有关绿色农产品的定价,张秀芳,史建民等(2005)根据消费者剩余原理指出绿色农产品应该采取价格歧视策略,靳明,李爱喜(2005)则认为可以采用撇脂定价策略。有关农产品定价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的研究,蒋侃(2005)运用消费者意愿分析法,通过实证研究给出了消费者购买超市农产品意愿支付价格构成,对超市农产品定价具有参考价值。

(5)渠道策略研究。营销渠道的研究形成了几个主题:一是对流通体系的继续研究。根据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势,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制应当通过加强批发市场、期货市场的建设、做大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李志萌,2005)。二是对渠道模式和结构的研究。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农产品竞争的加剧,垂直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和多渠道农产品营销系统是可选的农产品渠道模式(孙剑、李崇光,2004)。针对农产品现有渠道体系的弊病,邓若鸿等(2006)基于电子商务理论提出了“协同模式”的渠道结构系统;陈善晓,王卫华(2005)则提出了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三是渠道选择和渠道组织的研究。农产品渠道的选择应当基于交易费用节约的基础(包玉泽,2005)。农产品营销渠道组织是一种多元的参与者自愿结成的经济联合体,成员有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批发商、零售商、商等(孙剑、李崇光,2003)。农产品超市销售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产品零售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刘东英等(2005),杨金风,史江涛(2005)对超市的经营行为以及农产品流通超市化对农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农民作为重要的渠道成员是近年渠道组织研究的重要对象。农民在市场中的经营能力低、谈判能力弱,建立合作组织是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章胜勇、阎竣,2004;严太华、战勇2005)。

三、研究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

1.研究发展的特点

(1)回归本位的研究。农产品营销研究的理论基础营销学具有微观性特征,它着重于微观营销活动的策略、方法和技巧的研究。近年来对农产品营销研究的内容逐渐回归到围绕生产经营者及相关社会组织的营销活动展开。

(2)广视角的交叉研究。以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营销学交叉性较强。农产品营销学更加强化了这一特点,它以农业经济学和营销学为理论基础,是一门新型的交叉型边缘学科(李崇光,2004);同时农产品营销活动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与工业品相比受到政治、经济等宏观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更大,决定了农产品营销活动必须从多个视角、运用多种理论进行研究。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和实践界对农产品营销研究从宏观、微观层面,以产品的和管理的多个视角进行,广泛运用到经济学、管理学及农业经济学中的理论,弥补了营销学理论的某些不足。

(3)多热点的专题研究。近年来农产品营销研究形成了多个热点。对于进入WTO后过渡期的我国农业,如何面对市场全面开放的竞争压力、如何充分利用WTO规则,以及我国农产品如何走出去开展国际营销是近年来农产品营销研究的热点之一。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产品网络营销,物流技术在农产品营销中的应用是农产品渠道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绿色观念的兴起,农产品如何应对绿色壁垒进行绿色营销成为了继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之后又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2.研究发展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产品营销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1)停留于理论探讨实践性差。当前在农产品营销研究中,缺乏结合农产品生产、储运、销售的具体特点对农产品营销规律深入探究;缺少按农产品类别进行的分类农产品营销研究;缺乏结合我国国情和农业发展现状的具体实施办法的研究,对我国各地农产品营销实践中获得的经验,缺乏系统总结和理论提升,不利于本土化农产品营销学的发展。

(2)缺少实证分析研究。目前以思辨性研究为主,实证分析偏少。据笔者对“中国全文数据库”中文献的统计,与农产品营销相关的文献中实证研究仅占4.2‰;在有关农产品实证分析文献中,仅有2.2%的文献是关于农产品营销的。缺乏通过市场调研对农产品需求、消费者农产品消费行为、农产品营销策略实施效果的实证性研究,使研究的科学性、可信度打了折扣。

(3)部分研究缺失,泛化营销功能。目前农村产品营销研究主要集中于营销策略,而且多是关于其中的热点问题。有关农产品营销环境、农产品营销道德、农产品定位,农产品推销策略,农产品营销策略效率等营销中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及难点问题缺乏广泛的探讨。另一方面,部分研究泛化农产品营销的功能。将“三农”问题、农业产业化发展等问题都与农产品营销联系,认为做好农产品营销是解决这诸多问题的关键。笔者认为这势必夸大了农产品营销的功能。营销活动作为一种微观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是实施组织战略目标的整体活动中的一个部分,不宜将其功能过分扩大,否则会进入“重流通,轻生产”的误区。农业的发展关键是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建立,营销活动可以使核心竞争力得以更好地发挥。

四、总结

第6篇:农产品营销论文范文

>> 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问题 物联网技术在陕西农产品物流中的应用 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品牌创建中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大连市鲜活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研究 电子商务在绿色农产品营销中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追溯系统设计 农产品供应链中物联网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产品的营销 绿色农产品营销中“云营销”理念的应用 论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 论实现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对策 农产品营销中市场细分策略应用 微营销在农产品销售行业的应用分析 农产品营销中的品牌策略 事件营销策略在农产品品牌塑造中的有效运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关勇:《物联网行业发展分析》,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学位论文

[4]余利娥:《物联网在农产品体验式营销中的应用途径及存在的问题》,《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5期

第7篇:农产品营销论文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营销;职业农民;培育;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F713.5-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3.064

1《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中的重要性

1.1《农产品市场营销》教学的必要性

营销不同于销售。营销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销售赚钱,事实证明这种说法毫无实质性的意义,就好似生活的目的就是吃饭一样。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从事经营的企业开始越来越重视产品市场,也慢慢地把营销和销售区分开来。以往的销售就是一次性地把交易完成,而营销则是经营销售,跟消费者建立的是一种长期的客户关系。2014年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知识、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而且具有将规模经营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能力,是我国未来农业生产中的主导,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力量源泉。所以在这种形式下,《农产品市场营销》作为一种经营理念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知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1.2 《农产品市场营销》教学的目的

通过对《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学习,能够认识、了解、分析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现状,掌握农产品价格在市场中的变化,结合新型职业农民自身所经营的农产品特点,组织农产品营销队伍,完成商品交换,满足社会需要,实现社会目标。

1.3 《农产品市场营销》教学的重点

通过《农产品市场营销》教学,使新型职业农民认识到以市场为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确定需求量的大小,选择和决定本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决定生产适当的农产品,推出劳务计划方案,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2 《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内容

2.1本课程教学目标明确

通过教材学习、教师引导、视频播放、模拟训练、多媒体课件讲解,要求新型职业农民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概念,充分认识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现状,掌握农产品营销队伍的管理,针对市场多变的状况做出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

2.2 《农产品市场营销》教材

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型人才培训教材,刘宏印、曹寅如编著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一书。本书共八个单元二十八小节,共分三个主要板块。第一个板块第一至第四单元,主要了解农产品市场及营销策略,是本教材的重点。第二个板块第五、六单元,通过事例主要从两大类介绍农产品市场,巩固第一个板块,引出下一个板块。第三板块第七、八单元,农产品营销队伍的管理及国际营销组织运营,是本教材的难点。

2.3 教材的特点

本书的编著是新型农民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的教材,对于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中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大多数文化底子薄弱的农民学员,还是感觉理论性强,实践性弱,干燥乏味,从心里抵触排斥。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入情境,增强授课效果。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本地语言或者方言,来帮助学员理解学术用语,在玩笑声中消化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另外,由于课程安排的比较紧凑,学员难于一下消化,往往左耳听右耳冒,提笔忘字,跟不上教师思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课外实践,引入学员感兴趣的案例,诱导学员身临其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与探讨。

3提升《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3.1注重教学质量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于为农民提供长效性教育培训服务,借鉴日、韩的法人经营组织培育经验,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与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本课程主要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的高素质经营型专业人才,面对市场灵活多变性,要及时地改变传统销售理念,改变思维方式,不断地学习营销知识。从而使经营者获得社会平均利润,得到较高收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享受通过营销后建立的长久经营机制所带来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除了将理论知识化繁为简,把理论较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力求做到让农民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学到技术。更要把营销知识融合人生价值、社会价值,从根本上改变学员的小农思想,引导他们有理想,树立远大目标,把农产品做大做强,因此,必须学好《农产品市场营销》这门课程。

3.2教学方法与手段

3.2.1利用多媒体课件 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农产品供求曲线、农产品交易市场动感图片,从感官上激发学员探知欲望,引入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

3.2.2采用互动式模拟教学方式 让学员进入角色扮演,参与表演学员模拟事例,其他人观摩思考问题,调动学员参与积极性,创新思维理念,推销自己,从而运用营销理念把产品成功导入市场。

3.2.3案例分析 收集大量农民身边随处可见的事例,旁征博引,通过案例让学员说出自己的想法、做法,分析案例中的营销方法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而说明营销策略的重要性。

3.2.4情景模式 通过播放地头式农产品市场营销视频,轻松愉快地把学员思维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员感觉到自己也正在从事着营销,然后用启发式提问,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4结语

第8篇:农产品营销论文范文

[关键词]肥料企业;市场营销;存在问题;解决问题

当前,金融危机的余波和国内自然灾害的影响使我国肥料企业处于困境之中,我国长期受到自然经济的影响,农民一般都使用农家肥,加之危机的到来,使肥料市场整个行业处于低迷状态,化肥产能过剩,成本上涨,化肥滞销,这都给肥料企业带来了挑战,促使肥料企业开始看到自身市场营销上存在的诸多问题。

1 我国肥料市场和肥料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肥料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原材料价格上涨,提高了化肥成本。第二,化肥价格难以适应市场价格变化。由于国家对尿素等重点产品实行指导价,对其中一些产品实行申报价,对于化肥价格的市场干预过紧。最近时期内,化肥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因为生产原料完全市场化,化肥产品的种类越来越繁多,工艺差别也很大,流通环节非常复杂,此时,价格政策制定和调整就不能够适应市场变化,比如,当前规定的尿素出厂价不但低于市场价格,甚至还低于尿素生产成本。第三,农民实际购买量下降。当化肥零售价格普遍升高,而农产品价格下降的时候,农民购买的肥料量开始减少。第四,生产、流通企业都面临着压力。部分氮肥企业出现转产迹象,磷肥企业普遍亏损,开工率明显下降。磷肥产量持续下降,氮肥与磷肥的库存量增加,这给生产和流通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化肥产业的困境一是由于产能过快,我国化肥产量在过去以飞快的速度增长,已经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二是生产成本的普遍上升,使很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三是由于市场大宗产品价格波动;四是国家调控的影响。

化肥行业上游是市场化的原料市场,下游是价格承受能力低的农民,要扶植农业,还要保障企业的效益,给化肥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矛盾。而且化肥价格上涨高于粮食价格,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1.2 我国肥料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过去肥料不存在营销,农民就需要去供销社购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营销理念从国外传到国内,营销热开始蔓延到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因为我国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所以肥料企业没有把营销这一观念放在自己的主导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肥料市场的营销相对于国内其他领域有着滞后性。

肥料企业的营销方式面向农民的只有广告营销这种单一的模式,营销手段缺乏多样化,可能是由于肥料企业还没找到应对的有效的营销手段,或者说肥料企业根本就忽视了这一市场的主体人群。

现代营销理念一个巨大的成功就是直销模式,无论是安利还是戴尔,都是直销模式这种低成本、大范围的经营手段给它们带来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肥料企业的营销方式并没有把市场直接做到目标群体中去,肥料企业和农民的中间还隔着经销商,这种营销方式利字当头,企业和经销商只顾得谈利润、谈返点、谈收益,却忽视了终端客户——农民的需求,这种短视的行为直接造成了农民对于肥料的抵制情绪。

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由于过于重视利润,而忽略了对于自身产品技术的研发,直接导致了品牌效应的弱化,还没有哪家化肥企业的产品能像时风农用车那样,在农民中间引起广泛的影响。

2 肥料企业市场营销问题的解决对策

肥料企业虽然针对的目标群体是农民,但是也要建立现代的营销理念,把农民当做消费者,要针对消费者制定企业的营销战略,不能只依靠经销商,而漠视消费者的存在。

2.1 加大对农民的产品宣传

广告宣传是最有效的影响方式,这样可以让企业的产品有一群最终的忠实消费群体,让企业的品牌在这部分真正需要维护的消费者中产生可靠的品牌忠诚度。因此企业可以利用农村市场的宣传费用比较低廉的优势,请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去做一些知识培训,讲授一些农业知识,让农民真正认识企业的产品,加大农民对企业品牌知名度的认同。

第一,传单的派发。传单的派发不要停留在经销商的手中,要切实挨门逐户地发到农民手中,让农民直接接触到企业的产品知识宣传单,同时宣传单的设计也要根据农民的欣赏水平来做,他们需要的是简单而又直观地理解宣传手册。

第二,经常做一些专家讲座。进行专家讲座,让农民觉得企业是真正在为他们服务,同时解决一些农民在农业上的技术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不能让农民一看就知道你是在宣传自己的产品,要认真策划,做好农民每个农业季节的知识讲座,让农民学到农业知识和企业的产品知识。

第三,建立产品实验基地。免费提供一些产品做试验,让农民真正认识到产品的作用,口口相传,起到良好地宣传作用。

2.2 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是营销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淳朴的农民尤为如此,要注意帮助他们解决肥料在使用中的问题,不能丢下不管。

第一,肥料企业应建立售后服务部,建立农民产品使用档案,并且定期对使用过产品的农民作一些电话回访,或亲自到农民家中去了解农民在使用后的情况,及时反馈到企业市场部。

第二,通过农民的信息反馈来了解肥料的使用情况,让农民主动与企业沟通。

2.3 做好经销商的选择与管理

经销商目前还是肥料企业关键合作伙伴,企业在选择经销商的时候要让真正能认同企业营销策略的经销商来与企业做到同步发展,不要一味地选择大的经销商,因为越大的经销商,其手中的产品越多,那么要让他们主动去推销的话,他们自然就会推销一些利润高的产品,从而使企业的产品只能用为摆设,或者一种与其他产品对比的样品了。

同时应该加强对经销商的督促和管理,建立市场督导部,在帮助经销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经销商的管理,使之能在企业的营销战略下经销企业的产品。

3 结 论

肥料企业要与时俱进,在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下及时调整自己的市场营销战略,建立现代化市场营销理念与方式,使企业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何汉艺.企业绿色营销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2006(11).

第9篇:农产品营销论文范文

[关键词] 农村消费品市场 营销模式 渠道驱动型

一、农村市场与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含义

根据市场营销学的定义,“市场”(market)是指产品的现实和潜在的购买者。市场应该包含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要素市场。本文讨论的主要是有形产品的消费品市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市场有了很大变化。在当今阶段,农村市场的概念,除了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乡镇之外,也包括了县、县级市和中小城镇。很多营销业界人士喜欢把其称为“大农村市场”,相当于经济学界中经常提到的“县域经济”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在本篇的分析中,我们把城市周围的卫星城镇、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县级市、县以及小城镇规划建设比较好的地区,都划入农村市场的范围。在这里农村已经不是一个地域上的概念,而代表了一种消费能力和层次。

二、影响农村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因素

1.农业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城乡居民收人水平差距逐年拉太,致使农业居民消费需求乏力。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城市居民的收人相比仍呈明显落后趋势。农民收入增长的这种落后趋势,是制约农民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

2.农业商品化进程不快,农业商品率过低。从理论上讲,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高度现代化的产物,没有一定的商品生产能力,市场经济也无从形成和发展,农民也无从增加收入和提高购买力。农村是国家重要的产粮基地,但是,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是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自给、半自给的特点。农民出售的主要是原粮等初级农产品。农业商品率的高低和其增长速度的快慢与农村消费品市场的消费需求状况密切相关。农产品商品化进程越快,农村消费品市场需求越高。

3.农民居住分散,消费结构不同。我国农村分布广、居住散,难以形成像城市那样的人口和需求集中。同时农户既是生活单元,又是生产单元,因此农村居民选购的次序大致为:首先是生产需要;其次是建房需要;然后才考虑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需要。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单个农村市场消费量不大,且企业的运输成本偏大,从而企业力量不足的企业很难进入农村市场。

4.农民受传统观念束缚,市场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民由于受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思维方式的束缚。市场意识淡薄,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精神,大部分农民仍然作为劳动力。还没有自觉地以市场为导向,从事市场经营活动。对市场前景也缺乏预测。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仍然以传统的粗放经营为主。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精加工程度低,质量不高。

5.农村商品市场不发达,商品服务化功能弱化。随着农民收人的不断增加和农民购买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消费品市场的依赖性增强农民生产投资、生活消费对市场依赖程度的提高也促进了农村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和发展。而农村商品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反过来也促进农民消费支出的增加。然而,目前农村商品市场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很不相适应。

三、农村消费品市场营销模式的分析与总结

现代企业的竞争,在营销上更多的体现的是营销策略的竞争。传统营销理论的经典是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理论,4P组合构成了其核心内容,对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以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为中心形成营销策略框架,并以此作为企业一切活动的中心和出发点。在农村市场上,企业也根据不同消费品与市场也会采取不同的策略组合,在不同策略选举时企业考评的主要指标是不同,其中在农村消费品市场上主要有以下三种竞争形态。

1.以产品为核心的“1P+3P模式”。产品被放在4P的首位,可见其重要。以产品为核心的“1P+3P模式”就是首先有一个足以在市场致胜的产品策略。在农村市场上销售的农药,化肥,收割机等农用产品它们都是围绕以产品为核心,也就是主要以技术为核心,由于其产品本身的价值决定其必须主要以产品为核心才能提高它的竞争力,只有当产品技术上去了然后在考虑用其它的3P进行辅的销售才能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否则将在农村市场上将没有任何价值。

2.以推广为核心的“1P+3P模式”。对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利润空间较大而消费者对品牌知名度又较看重的产品,以推广为核心的营销模式应当是首选。保健品红桃K在农村市场曾经取得骄人业绩,厂家在农村推出的推广组合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以推广为核心展开营销就是综合运用广告、营业推广、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对消费者和中间商展开信息传播和促销。价格策略、产品策略、渠道策略都围绕促销而设计。

3.以渠道为核心的“1P+3P模式”。这种模式这一两年谈论比较多,又叫“深度营销”。深度营销主要将渠道作为战略层面来经营,以此来选择与利用渠道、构建企业的营销网络,整合企业价值链,从而使得另外的3P能统一到以渠道为核心构建的营销体系之中,使得企业响应未来竞争要求的可能性增强,建立并强化企业对流通领域的控制力,获得价值链的主导地位。农村市场由于区域广阔,销售网点分散、市场覆盖率低、服务效益低,一直是制约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主要障碍。因此建立完善的乡镇网络销售体系,也成了能否成功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因素。在以渠道为中心的营销体系中,企业有强大的市场控制力,可以此为基础深度开发、“精耕细作”,进行产品、价格和促销各种变化与策略组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