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商运营年度总结范文

电商运营年度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商运营年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商运营年度总结

第1篇:电商运营年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

《行动计划》把电子商务进农村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与产业联动发展,方便农民就近到产业园区就业,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前提,有效解决城镇居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问题。农产品电子商务有望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变革的“助推器”。

一、概述

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分析方面,谈海霞等提出,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受到信息、物流基础设施薄弱、配送体系、法律法规、信用体系不健全、人才短缺等因素制约;石鲁达等以黑龙江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例,通过AHP法分析总结指出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电商平台知名度、农产品品牌化程度等6个因素;曾奕棠指出人才与物流以及产品等7个因素是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电商企业生鲜产品物流模式可分为:自营物流配送模式;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模式;自营物流与消费者自提或自营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与消费者自提或第三方配送模式;联盟物流配送模式;“O-S-O”物流模式;物流一体化模式;第四方物流模式;第五方物流模式(洪涛,2015)。甘小冰等立足生鲜供应链视角,在总结了美、日、韩等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提出建设以政府组建和管理行业协会为核心,围绕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的生鲜供应链一体化模式。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巨大,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逐年增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网民总计6.49亿人,普及率高达47.9%,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7.5%。2014年我国涉农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各类涉农电商多达3.1万家,其中近4000家涉农交易类电商。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农村消费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目前,中国社会物流总额逐年增长,但比例逐年下降。农村物流发展总体增长趋势与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也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体保持一致;从历年数据来看中国农产品物流占社会物流总额数据呈逐年下沉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物流的同比增长速度滞后于社会总物流的同比增长速度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了中国农产品物流的经济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其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何黎明,2012)。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分析

1、交易平台所需物流运输的限制。中国城市规模较大导致交通不便,最后一公里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物流体系不完善,尤其是冷链物流,中国整体冷链企业资源比较分散,冷链企业大小不一,资源各异,长距离配送不仅需要整合大量物流企业资源,而且还要大量投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难度大。

2、传统经营模式与电商平台交易之间的矛盾。层层分销是目前多数农资产品采用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固定的价格与利润体系,而农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却必须打破这个体系,电商平台较强的宣传性,必然冲击传统营销模式和盈利体系,可能存在渠道冲突的风险。

3、信任机制和标准欠缺。全民电商意识尚未形成。发展氛围不够浓厚,农民对电子商务信任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都不足。我国农产品流通企业资本能力和管理水平不一,整个物流行业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政府对物流行业的监管缺乏规范化引导机制,物流企业的管理和市场运作有很大的随意性。行业标准缺失,规范化不够。

4、电商专业人才短缺。现今县域经济的发展中,运营电子商务的队伍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县域电子商务人才呈现一种短缺的状态。如何建设一支高质量,结构合理的电商人才队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分析

1、建立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中心。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具有集约和调节优化两大功能。建立物流中心优化了农产品的运输组织结构,大大提高了高货车装载率。同时,还使得车辆空时率得到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合理运输,节省物流时间,加快物流速度,减少多余的搬运、装卸、存储环节,提高准时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损失,节省物流费用。运用政府的支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统筹和规划好长远规划和眼前利益。

2、做好企业信誉和农产品质量。在消费者体验和口碑为王的今天,企业信誉与农产品质量对消费者体验的影响较大,任何电子商务模式都必须认真做好消费者体验,尤其重视企业信誉与农产品质量对电商模式选择的影响,在企业信誉不是很好时,农产品电商设计模式时可以适当借助政府的公信力提升自己的信誉。农产品质量则要从各个环节严格把关,要设计相关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建立可追溯体系严格保障食品安全,从源头上消除危害,减少损失。

3、合理运用农产品电商人才培养平台。与各地高等院校或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实施“农产品电商人才培养”项目,提供专门的培训教材,开展知识普及课程,重点加大对农民、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的电商知识培训,培养他们使用电商的意识,提高运用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农村网络经纪人,合理引导促进现有经纪人在网上开展农产品交易。

四、结论

电子商务经历近二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己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模式,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本文从目前所有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文献以及专门研究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结合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的一些优化建议,要建立现代物流中心,有合理科学定位以及要建设现代化的人才队伍。(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洪涛等.2014-2015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5(1).

[2]洪涛.农产品电商创新模式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5(08).

[3]曹淑艳,李振欣.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3(03).

[4]王洁,王明宇.我国农业电商的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3(18).

第2篇:电商运营年度总结范文

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透露,从2012年的全年数据来看,电信运营商短信量比去年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电话业务量甚至也下降了5%。

运营商业务

遭移动互联网“双杀”

如今,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年轻人之间发短信、彩信的数量越来越少,甚至打电话的需求也在降低。苹果的iMessage、腾讯的微信和手机QQ等等功能,让朋友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多元。造成的结果就是,运营商的话音、短信业务增长则一路放缓。

工信部数据显现,截至2012年11月移动电话通话时长合计25210亿分钟,比上年同期增长12.8%。而2011年11月的同比增长则为16.4%,2010年11月是22.7%。

移动短信业务量截止到2012年11月比去年同期的增幅为2.3%,2011年比上一年的增幅是6.4%,2010年是6.8%。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华创证券TMT首席分析师马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是必然趋势。

“人们现在更喜欢用免费的沟通方式。这必然会对运营商的传统业务产生冲击。”

在投入巨额资金建设3G网络和发展智能终端的同时,运营商们的利润被由此产生的移动互联网新业态所蚕食。马军指出,运营商正在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导致运营商流量压力很大,迫使运营商不断投资进行网络建设;与此同时,运营商原有的业务不断萎缩。

“可以说,对运营商是一个双杀的效应。一方面传统业务下降,一方面又要被动地投资。导致最后的结果就是运营商和大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关系趋于紧张。”

两大阵营关系紧张

需探索共赢途径

而运营商和腾讯之间矛盾的日渐表面化,正是两大阵营关系紧张的写照。

对于腾讯等OTT企业加速运营商管道化危机,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和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已明确提出“微信已威胁运营商主流业务”的表态。

目前腾讯QQ占据中移动40%以上流量,但对中国移动收入贡献不超过10%。据消息人士称,马化腾和李跃正在谈判。不过两者都非常强势,腾讯与中国移动的移动互联网之战不可避免。

马军称,这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全球都一样。

前IDC大中华区总裁郭昕也在其实名认证微博表示,不是腾讯抢不抢的问题,而是“市场”的使用习惯改变多快的问题。这其中有两点变量:技术创新的速度;下一代用户的成长。

实际上,运营商和腾讯的关系又不仅是威胁与被威胁那么简单。

作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围绕着腾讯产品的数以亿计的用户,同样是运营商的用户,正是基于腾讯的数据产品,为运营商贡献了大量数据收入。尽管,增长中的数据业务并不能完全补偿缩水的语音与短信业务收入。但是,在运营商被管道化的今天,无人能够否认数据业务将是运营商未来利润来源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腾讯可是运营商数据业务部分最好的合作伙伴。

一方面,忌讳腾讯在移动数据时代的影响力,其旗下微信等产品更直接影响到自身语音和短信业务收入;另一方面,数据业务又离不开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双料巨头。是爱,还是恨,首尾两端,举棋不定,于是,就形成了如今这一幅运营商与腾讯爱恨交织的暧昧场面。

在马军看来,要想解决双方的矛盾,一方面,运营商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要以更好的管道化、智能化的经营理念来操作;另一方面,要加大业务创新的力度和速度,弥补话音、短信业务的损失;此外,处理好双方的关系,在未来的合作收费方面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达成共赢。

第3篇:电商运营年度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由于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短期内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博弈中可能选择相互压价的非合作策略,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选择互联互通对于通信运营商各方来说都是有利的。文章提 出,在电信产业的发展 中,政府应 当发挥积极作用 ,制定市场规则,并公正地 执行 规则从宏观 的角度对通信运营商进行积极的 引导。促成通信运营商走 向良性竞争.实现共赢:要最终解决我国通信运营商之 间存在 的恶性价格战、互联互通障碍等 问题,需要对国有通信运营商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革,使通信运营商成为真正以赢利为 目的的市场主体。

一、引言

1994年联通公司成立以来,伴随着电信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进程,中国电信产业迅速发展。同时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于通信运营商们所提供的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价格便成为他们争夺消费者的最主要手段。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各运营商纷纷降价,由此陷入了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中。而在互联互通方面,各通信运营商有意无意地给其他运营商设置障碍。这使互联互通受到阻碍,而互联互通的障碍会影响到运营商自身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价格竞争和互联互通的博弈分析。论证各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和互联互通问题上有选择合作的必要性,也有选择合作的可能性,从而为通信运营商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为我国电信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背景

1.我国通信市场的整体环境

1994年中国联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信独家垄断时代的结束 ,从此我 国通信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通信市场 由垄断逐步走 向竞争1999年 2月,原中国电信被拆分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通,寻呼业务并入中国联通。随后,为了进一步加强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铁通公司和吉通公司颁发了运营牌照。2001年底,中国电信被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保留原“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名称,北方与中国网通、中国吉通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至此。在基础电信领域。包括国际、长途、本地、移动等在内的各类主要业务都已同时有两家以上运营商展开竞争,我国的通信运营市场形成 了多家企业 共同竞争的局面,通信市场的竞争态势初步形成。

2.主要通信运营商的基本情况

中 国电信 2004年经营收入1612.12亿元人民币,实现纯利润28 0.23亿元人民币:从业务发展指标来看,截至2004年底。中国电信本地电话用户为 1.86亿户,宽带用户为 1384万户 。中国移动 2004年营业收入为 1923.81亿元。纯利润达420亿元,市场占有率为 64.3%:从业务发展状况来看,中国移动 2004年用户总数达 2.04亿户。中国联通公司 2004年 营业收入达到 793.3亿元人民币;从业务发展指标来看,2004年 移 动 电话 用户 总数 达 到11208.1万户,累计用户市场占有率保持在 35.6%。中国网通 2004年全年营业收入 649亿元,纯利润 92.48亿元。

从业务收入角度来看。中国移动名列前茅,中国电信紧随其后,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收入水平相当,实力较弱。

3.细分通信市场的竞争状况

(1)固定电话领域。随着中国联通和铁通公司先后获得固定电话经营牌照及中国电信的南北拆分。原来独家垄断的固定电话领域形成了竞争的局面。目前,就通信网络资源而言,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南北各自拥有自己的接入网资源,并且拥有全国范围的长途骨干网资源:铁通公司也拥有全国范 围的通信网,主营固定电话业务,但相对而言规模较小:中国联通 目前只在几个城市开展了固定电话的运营,规模有限。可以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从用户规模的角度可以开展平等的竞争,虽然两家运营商现有接入网络的覆盖重点分别在南方和北方,在地域上不重叠,但两 公司在业务层面 已经 开始相互渗透并展开竞争,如网通的无线桌面移动电话对电信的固定电话发起了有力挑战。

(2)移动通信领域。1999年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分离后,与 1994年成立的中国联通形成了双寡头的移动市场竞争结构。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呈现持续快速增长 的态势 ,从 2000年至 2003年,我 国移动电话用 户分别 新增 4197万 户、5955万户、6139万户和 6269万户。特别是 2004年 ,我 国新增移动用 户达 到6400万户,成 为近 年来新增移动用户数量最多的一年,用户总数达到3.34亿户,占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随后 ,中 国电信 的 “小灵通 ”和 中国网通 “大灵通 ”加入移动通信市场,在特定的区域中,“小灵通”和“大灵通’,对移动手机在功能上(如移动通话、发短信、彩铃等)有较强的替代性,而资费水平相对比较低廉,所以,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实际上已由双寡头变成多寡头竞争结构。

4,小结

从上面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通信市场结构已经由原来的独家垄断逐步向竞争性结构演进。在通信服务领域,包括同定、移动、增值业务等 各类主要通信 服务都 已经有两家以上运营商展开竞争,我国的通信运营市场已形成了多家企业共同竞争的局面。可以看出,电信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在上述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的通信市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各通信运营商已经陷入了价格竞争的 “囚徒困境”,这一困境使得运营商们把降价作为其竞争的主要手段,虽然降价扩大了通信行业的整体市场,但由于 ARPU的降低,运营商的总收入并没有上升,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同时,在互联互通方面,运营商为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有意无意地设置障碍,以遏制对方。这种做法,在限制对方的同时 ,对 自己也造成了损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第一,在“囚徒困境 ”的博弈中,价格竞争并非一定会以非合作而告终,在一定的条件下,合作也是可能的。合作的结果显然优于不合作的结果,运营商之间应该合作。第二,各运营商有共同的利益,并且合作会使各自的利益得到增进,那么他们在互联 互通的博弈上可 以建立起稳定 的均 衡,从而在互联互通 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三、通信运营商竞争与合作的博弈模型分析

1.通信运营商价格竞争问题的博弈分析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经典例子,反映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下面我们将以“囚徒困境’,型分析我国通信运营商的价格竞争。我们取移动通信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两家企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作为博弈的局中人,给出价格竞争的博弈模型(见图 1)。

图 1支付矩阵中的数据是根据两公司的实际市场 占有比例虚拟的。在这里,我们采用划线法,可以得出,(降价,降价)是一个占优均衡,也就是说,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来说,无论对方选择何种策略,降价始终都是其最优选择。这样,双方将陷入价格竞争的囚徒困境。

但是从支付矩阵可 以看出,如果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能够很好地合作,采用(不降价.不降价)策略,两个运营商的收益都比恶性的价格战为优。其中,移动得到 7000,联通得到3000,这样的结果应该是两个运营商更好的选择。合作的结果明显要优于不合作的结果,理性 的企 业应当选择合作。在现实生活中,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战时有发生,恶性价格竞争不但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损害国家利益,同时也阻碍了行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我国通信运营商应当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认识到实现合作是必要的。但是,实现合作是否有可能呢?下面我们将讨论通信运营商实现合作的可能性。

从理论上讲,满足了以下三个条件,“囚徒困境”的博弈便可能出现合作解:第一,博弈为无限次重复博弈。在无穷多次博弈中,选择背叛者即使从第一次的机会主义行为中获得利益,它将会在以后的博弈中受到来自对方的报复,最终得不偿失。第二,参与博弈的人数少而稳定,各博弈参与者所感知到的风险会减少,并在以后不断的合作中趋于稳定。第三,有严格的外部约束机制,惩罚博弈中的背叛者,如在“囚徒博弈 ”中,两个犯罪嫌疑人均受到威胁,如果选择了坦白,他们将会性命不保,而其家人也会有生命危险,那么两个囚徒就有可能达成合作协议。我们用一个假 想的无 限次重复博弈模型说明局中人合作的条件。

假设 A与 B是通信运营商中的实力相当的两家,社会的贴现系数为 6=1,(1+ ), 是某一时期的市场利率,它们所面临的一次博弈支付矩阵如图2所示。支付矩阵表明,如果 A、B都选择合作,将各得 5个单位的收益,都选择不合作各得 3个单位的收益:如果一方选择合作而另一方选择不合作,那么不合作者可得 6个单位收益,而合作者则只能得到 1个单位收益。由划线法可得,(不合作,不合作)是一个纳什均衡。但是,如果将这一博弈演变成无限重复博弈,结果会有所不同。

我们假设企业 A首先选择合作,一旦发现企业 B在此次选择了不合作,则在下一次的博弈中也同样会选择不合作,双方都采用触发策略。因此,博弈方可供选择的总策略有两个:一是合作;二是报复。下面分析两个企业选择合作的条件。

(1)合作的收益分析

设企业 A与企业 B的总收益分别为 Ra.,Rb.,由于双方均选择合作,各得 5单位收益,因此长期合作下去,各自的收益现值为:

(2)报复的收益分析

设企业 A与企业 B的总收益分别为Ra2,Rb2,企业 A先试图选择合作策略,当发现对方不合作,则在下一次的博弈中也选择不合作进行报复,并将永远报复下去。此时,企业A、B各 自的收益总现值为:

对以上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 ,对于任何,都有Ra->R啦,因此,对于企业 A来说合作策略收益最高。

第二 ,若可推出,也就是说,当时,合作是企业 B的最优策略。这 样,当B>I/3时,两企业从一开始就 会选择(合作,合作)。

通过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社会贴现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参与博弈的各通信运营商选择合作能够从中获得好处,并且由于背叛将会招致报复,它们谁也没有积极性脱离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下,合作是有可能实现的。而这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意义就是,两者合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第一,在可预见的时期中,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关系,要一直持续下去,对双方来讲,这种竞争可以等同于一种无限次重复博弈。既然是无限次重复博弈,从理论上讲实现合作的可能性就是存在的。因此从长远利益考虑,它们更愿意在博弈中选择合作。第二,从前面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到,通信服务市场上的运营商少而稳定,相互之间容易达成合作协议。第三,政府可以限制和干预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

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价格竞争分析中所得的结论,可以适用于在固话、数据、增值业务领域展开竞争的其他通信运营商。

2.通信运营商互联互通的博弈分析

互联互通是通信业这种具有网络型特征的产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如果网络之间不能互联互通,或是网络内部的不同节点之间不能互联互通,网络的价值就要打折扣。互联互通是通信市场形成有效竞争的前提和基础,是竞争性通信运营商开展业务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原来在电信垄断经营时代,互联互通不存在问题。但是,电信拆分后,不同的运营商控制着不同饷网络资源,互联互通出现了较多问题。目前,互联互通问题表现在“联而不通,通而不畅”,或者是对网间通信采用与网内通信差别定价的价格歧视措施。由于涉及到自身的多重利益,通信运营商常把互联互通作为竞争的武器。

从理论上讲,对于拥有独立通信网的通信运营商来讲,只要有自己的主体利益,实现互联互通应该是理性的选择。下面用一个假想的博弈模型说明这一思想(见图 3)。

假设通信市场中有两家企业,其中企业 A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市场占有率大体是企业B的两倍。如果两家企业的网间完全不能互通,则两企业的收入只是来 自网内的客户(2,1);如果两家企业的网间完全互联互通,则两企业的收入不仅来自网内用户,还会因网络效应产生整体的提升(6,4);如果企业 A选“通”,即为企业 B提供接入便利,但企业 B选“不通 ”,不给企业 A提供接 入便利 ,则 两运 营 商收 入 为(5,2);相反,企业 A选 “不通”,企业B选 “通”,两者收入为(4,2)。

根据划线法,可以得到均衡解为(通,通),两个通信运营商的收入为(6,4)。毫无疑问,运营商的理性选择应该是相互提供联通便利,因为这样,两者的收入都会有所提升。

3.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通信市场中的运营商,对待价格问题,既有实现合作的必要性,又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对待互联互通问题,运营商理性的选择应该是相互提供互联互通的便利,因此,从理论上讲,合作应该是竞争各方的理性选择实际上,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时有发生,运营商之间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为什么实际情况会与理论相背离?对此,我们以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得到通信运营商可以实现合作这一结论的前提是,局中人都是“理性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中国通信运营商虽然经过了股份制改造,而且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已经在海外上市(中国联通参股的主体最多),但是,其主体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相比其经营 目标有多元化的特征,在市场中的行为就会表现出与私营企业相当大的差异。因此,本文暗含的建议是,要解决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存在的恶性价格战问题和互联互通的障碍问题,对国有通信运营商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看来不可避免。

四、结论

通过全文的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短期内,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博弈中可能选择相互压价的非合作策略。但是从长远来看,只要企业持续性存在,每个参与方可以用隐含的报复来威胁对方。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看重未来利益的企业,便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

2.通过对互联互通博弈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选择互联互通对于运营商各方来说都是有利的。因此,在竞争性市场中,互联互通应该表现为一种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3.在电信产业的发展中,政府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制定市场规则,并公正地执行规则,从宏观的角度对通信运营商进行积极的引导,促成通信运营商走向良性竞争,实现共赢。

4.要最终解决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存在的恶性价格战、互联互通障碍等问题,需要对国有通信运营商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革,使通信运营商成为真正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

参考文献

[l]刘红梅.以博弈论看待电信企业问竞争.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l0-l3.

[2]曾剑秋,赵龙.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分析.通信世界,2002,(14):4 -4l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I]上海:上海三联书店,l996.15一l7.

第4篇:电商运营年度总结范文

纵观日本电信规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政府垄断和严格管制阶段、民营化和开放市场阶段、重组NTT和放松市场管制阶段以及现代的日本电信规制阶段。日本电信规制改革的每一步都是伴随着法律的改进而进行的,日本政府始终本着壮大民族电信企业、增强电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引入新的不对称管制政策、建立电信争端解决委员会、发展批发电信服务、确保普遍服务的提供等一系列的规制改革措施,奠定了日本作为世界电信强国之一的规制基础。日本电信产业规制的主要特征有:

(一)分类管制

日本在电信管制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电信运营商根据其是否拥有通信设施进行分类管制,自己建有通信设施提供电信业务的经营者为第一类电信运营商;其他的运营商是第二类电信运营商。

在电信运营商市场准入管制政策上,日本政府对第一类电信运营商采取了许可制度,而对第二类电信运营商则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登记和通报制),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非效率的市场进入。同时,随着电信技术的进步和电信与计算机、CATV技术的融合,以往的电信业务分类变得越来越模糊,新的分类越来越难以建立。这种分类规制的优点是避免了按电信业务进行分类管制所带来的矛盾,比美国按基本业务、高级业务对运营商进行分类管制更具有前瞻性。一些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台湾等均采取了日本的管制模式。当然,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日本管制模式的不足之处表现在:(1)这种分类管制排除了第一类电信运营商通过租用其他第一类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经营业务的可能,对新进入者不能不说是一种拓展市场的障碍;(2)无论新老运营商,只要属于第一类的运营商,在市场进入、退出和资费上都采用相同的管制,不利于竞争者的成长。但遗憾的是日本政府虽然在法律上避免了按电信业务分类带来的缺陷,但在事实上仍执行了按电信业务分类开放市场的政策,使改革应有的效果打了折扣。

(二)建立以NTT为主导和多家运营商相互竞争的市场结构

日本电信规制最终是以防止竞争非效率为宗旨的。日本电信业在引入竞争后,NTT作为特殊的公司在《NTT法》的约束下运行,但政府通过规制制度的设计从侧面来保护NTT的主导运营商的地位和利益,使NTT开展有效率的经营。这种制度的设计直到1997年日本签订WTO基础电信协议承诺开放市场之后才被打破。正因为日本的这种制度设计才造就了世界上最强的电信企业NTT。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日本政府也通过不对称规制和相关的资费管制,寻求新老运营商间利益的平衡,使新的电信运营商也得到快速发展,日本电信运营商从1995年到2001年间就净增了1170家。这种以NTT为主导和多家运营商相互竞争的市场结构关系可以轻易的避免日本电信业出现恶性竞争和过度竞争。

(三)电信运营商预选系统(“MYLINE”)

在没有引入电信运营商预选系统之前,电信用户要想选用NTT以外的电信运营商的话,必须先拨打运营商进入识别码才能接受该运营商提供的服务,这样使用起来比较麻烦,也不利于促进运营商间的公平竞争。到2001年5月,正式引入了电信运营商预选系统。只要你在该系统中注册了你所选择的电话公司,就能自动地去选择你已注册的运营商。即使你注册了A运营商,你仍然可以通过先拨打你想选择的其它运营商的接入识别码以选择该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并且如果你的电话装有一个特殊功能装置(LCR)①的话,你的电话将会自动的选择费用最低的电话公司,即使你注册了另一家运营商。该措施的优点表现在:(1)有利于运营商间公平、良性的竞争;(2)实现消费者福利的最大化;(3)降低了政府对互联互通管制的难度,管制成本在长期来看是下降的。

(四)资费规制

日本电信资费规制的法律是《电信事业法》,对不同类型的运营商施行不同的管制政策。1998年以前,第一类运营商的资费设定必须得到邮政省的许可才能实施。1998年5月修改电信事业法之后,对电信资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第一类运营商引入了新的资费体系:(1)改许可制为通报制。当制定或修正电信服务用户资费时,第一类电信运营商变更其资费之前应事先通报邮电省,且应在新资费生效前一星期让消费大众知道。运营商通报邮电省的项目包括:新资费计划、实施日期、资费变更的理由以及应用范围及期限(若有限制时)。(2)保留邮政省命令改变资费的权利。当遇到以下情况时,邮政省有权命令运营商改变资费:如资费的计算方法不适当也不清楚;资费设定对某些特别群体有不公平的优待或歧视的现象;现行的资费设定可能引起运营商间不正当的竞争并且被认为是极为不合理、损害用户利益的。(3)引入收集意见和建议的机制。终端用户和竞争供应商可以就服务收费、服务条件或其他的事项向邮政省提出意见和建议。(4)引入价格上限管制。为了保证消费者利益,促进电信服务供应商在本地市场上就电话、IS-DN和出租指定线路及通信设施规定标准的收费指数,实行价格上限管制,引入了“资费指数”的管制方法。通过这一系列的资费改革,日本电信资费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

(五)电信事业争端解决委员会

随着电信规制的放松和竞争的加剧,电信运营商间互联互通的争端在不断增加,便出现了快速有效的解决这些争端的强烈需要,最终在2001年6月,通过了建立电信事业争端解决委员会的法案。2001年11月30日,日本电信事业争端解决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是一个独立于总务省(掌管许可和批准权)的部门,由5位委员组成,委员们由总务省任命并经参众两院同意,秘书处对委员会负责并协助委员会实施行动。该委员会的运作包括:(1)协调和仲裁。(2)咨询和报告。总务省在作出管理决定时,该委员提供咨询并阐述事态向总务省呈送报告。(3)建议。该委员会根据解决争端而获得的信息可向总务省提出建立新的竞争规则的建议。该委员会的成立有利于缓解政府、运营商和消费者三者两两间的矛盾和冲突,维护竞争秩序;更有利于电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六)电信风险事业基金

1998年5月,日本建立了电信风险事业基金,基金来自公共和私人两个部门,主要目的是为新进入者提供资金帮助、提升公共服务、并充分利用私人资金资源。为了向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提供资金支持,当时日本的电信改进组织(TelecommunicationAdvancementOrganizationinJapan即TAO)向该基金投资了10亿日圆,帮助该基金为进行领先技术的创新研究和开发的企业提供风险资金,为通信广播事业的高度化提供财力支撑。但是获得该基金资助的企业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之一:(1)企业必须是新建立的;(2)从建立到现在5年内拥有10亿日圆左右的资本(第一类电信运营商则必须拥有15亿日圆左右的资本)。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之一,新的企业才能获得来自这项资金的投资,且每个企业的投资的上限是2亿日圆或不超过总资本的30%。通过该基金的实施,日本迅速地培养了较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促进经营效率的提高。

(七)普遍服务规制

早在1994年日本就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小组,研究多媒体时代普遍服务的费率问题,并于1996年提出了终期报告。报告提出了在多媒体时代用普遍服务基金制度支撑普遍服务。终期报告将普遍服务分为两大类:多媒体接入服务和多媒体服务。前者涵盖了宽带网业务和网络功能服务。接入业务由电话运营商提供,其它普遍服务和多媒体业务分类包括多项应用服务,如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许多地区已将这些列入地区信息计划中。传统的做法是:政府的各个部门提出他们的信息计划与其它部门竞争,他们向地方政府展示他们的总体计划。地方政府如果获得成功,中央政府会肯定其做法,并减低税收,给予低息贷款以建设电信基础设施。在2002年3月,总务省(MPHPT)向电信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引入普遍服务基金的内阁法案,适用该项法案的电信服务范围包括固定电话、公用电话和紧急消息。通过对不经济的业务的交叉补贴来实施,通过获利领域来补偿不获利的领域,以保证亏损的部分能够获得补贴。该基金机制在2002年6月有效实施。

二、对我国电信规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当前,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电信产业正在下大力进行规制改革,上述日本电信产业规制改革的情况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借鉴。下面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电信产业规制改革提出以下设想和建议。

(一)电信法须尽快谨慎出台

如上所述,日本每一步电信改革都是依据法律进行,并根据时展、技术进步和WTO的规则及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先后对其法律作过多次修改和完善,为电信成功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相比之下,我国的电信发展长期以来都是在一些所谓的“条例”、“规定”、“办法”等指导和约束下进行,缺乏法律的有效性,目前已日渐暴露其缺陷。例如,中国联通在发展初期,其赖以生存的资金来源是一种叫做“中中外”的融资方式,即联通的一个分公司和一个国外的投资方(一般也是电信公司)组建一个合资企业,该合资企业(主要是外方)建网和购买设备,然后再租给联通公司。这种“中中外”是中国联通赖以跟中国电信竞争的主要融资策略。然而,在1998年下半年,信息产业部却命令,禁止中国联通同国外投资者继续签订“中中外”模式的建设合同,原因是违反“外国公司不能直接投资中国电信业”的政策。虽然以后信息产业部采取了一些补偿措施,但是,却不得不引起人们对法律的思考。诸多学者认为在当今情势下,应尽快出台一部电信法。笔者也认为,电信法的出台刻不容缓,但鉴于我国刚刚加入WTO,对WTO的法制观念还不太适应;加之国际风云变幻,技术日新月异,“三网融合”迫在眉睫以及机构改革必须齐头并进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致使我国的立法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又必须认真地研究中国国情,充分地借鉴国际上其它国家法律的经验与教训,谨慎地、具有前瞻性地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电信法。否则,仓促出台电信法也将影响我国电信产业的健康发展,贻害无穷。

(二)建立新型、独立的电信产业规制机构,并将规制制度的设计与行业监管职能进行分离

由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电话通信网的融合,使建立新的管制机构和设立其新的管制职能成为必要。融合后的新机构要将电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及计算机业务统一纳入监管范围,实行统一监管。日本的总务省就将有线电视网、固定电话网和互联网以及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统一纳入其管制之下,对号码资源和频谱资源等实行统一的分配和管理,大大提高了监管的效率,促进了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认为,目前我国也有必要建立起新型、独立的电信产业规制机构,如同某些学者所建议的,可以把它叫做信息通信监管委员会,并通过法律予以授权,保证其足够的权威性。需要强调的是,必须将规制制度的设计与行业监管职能进行分离。正如乔治·施蒂格勒(GeorgeStigler)的俘获理论所说明的那样,规制职能与行业监管职能的分离有利于消除企业对管制机构的俘获。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日本)在完成私有化(或民营化)后,也相应地对规制制度的设计和行业监管职能进行分离,以加强他们对电信行业的监管。从而一方面使规制制度的设计者能够超脱于监管机构和运营企业的利益,从国家利益和公众福利的角度来制订电信政策,保证公平和有效竞争;另一方面使规制机构能专心制订合适的规制来贯彻电信产业政策,提供自由化及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保护网络安全,合理分配与管理通信资源,保证普遍服务等。此外,还应当建立起对信息通信监管委员会进行监督的机制,即必须将其置于人大及社会的监督之下,接受司法部门的独立审查。对非常事件、重大决策要举行公开的特别听证会,公平、公开和公正地运作,并且要将这些监督、审查行为制度化、定期化和公开化。

(三)引入信息产业基金和建立普遍服务基金

按照正在讨论中的《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管理办法》的定义,产业投资基金是指直接投资于产业,特别是主要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目前我国正在筹备的产业基金有由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支持筹备发起的内地最大的房地产业基金,这一基金预计今年完成。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渠道,在电信产业发展中(特别是加入WTO后)引入信息产业基金,有利于改善我国电信产业过于单一和集中的融资结构,弥补我国电信产业投资资金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引入新的电信运营商,促进竞争,增强我国电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日本在1998年就引入了电信风险事业基金以募集资金支持其电信产业的发展。但是,电信产业基金只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它比较适用于发达地区电信产业的发展,而当我们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电信服务时,便应设立普遍服务基金,这也是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解决其落后地区和边远地区发展电信产业困难的有效方式。一方面,WTO透明度原则要求必须将企业内部交叉补贴的“暗补”转变为企业外部的“明补”;另一方面,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和竞争程度的加剧,“零利润”或者“负利润”的投资就会出现市场的“盲区”,出现电信服务的真空地带。所有这些都迫切需要建立通过向电信企业征收税收和国家财政拨款形成的普遍服务基金,以弥补市场的“失灵”。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也包括日本在内,都是采用普遍服务基金制度,并且认为对普遍服务提供者给予适当的补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模式,其可操作性也相对较强。在我国当前电信产业发展不平衡和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建立普遍服务基金制度有利于我国电信产业普遍服务的提供。

(四)适当地运用不对称规制

不对称规制政策是一项旨在保护新进入的弱小竞争者的有效政策,许多率先进行电信改革的国家广泛采用了这一政策(包括日本)。我国电信业改革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运用,包括分拆主导运营商的市场、限制其经营范围、强制其无条件或有条件地与新运营商互联互通,给予新进入者资费优惠等等。但因缺乏整体、系统的设计和法律效力,效果很不理想,出现了诸如价格战、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等一系列不正常现象。加之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后其一家独大的情况已一去不返,而且随着我国WTO基础电信协议的逐步兑现,新的市场进入者主要是外商投资企业,继续不对称规制的模式不利于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求废除不对称规制、建立对称规制的呼声日渐高涨。但是,鉴于我国目前电信产业的现状,适当的不对称规制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尽管不对称规制有这样那样的负面效应,但在中国电信产业从垄断走向竞争的改革过程中,它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尽管电信运营商之间的价格战在全国各地有燃起之势,但是价格战的根源并不是“不对称规制”。以移动通信市场为例,中国联通能够凭借资费上的优势吸引大量的新用户,但是在移动通信市场上,中国移动依然占据着70%的市场份额。中国移动要主动燃起价格战,其损失要高于中国联通,这恰恰是不对称规制给中国联通带来的好处,否则,中国联通将很难在价格战中生存下去。再次,在固定通信市场上,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各自的地盘上仍占据着绝对的支配地位,双方融入对方区域竞争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电信规制从“不对称规制”转向“对称规制”将是一个有序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最后,虽然不对称规制仅仅是电信市场改革初期的一项政策,但是只有在市场已经开放、竞争局面走向成熟的情况下,它才能被对称规制所取代。总而言之,在我国目前市场还不完全开放、竞争还不充分、各种机制还未完善的情况下,适当地运用不对称规制,是有利于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的。

(五)综合运用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加强互联互通监管

前几年,因为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存在的互补性,互联互通问题并不十分严重。但是,随着中国电信的南北分拆、电信改革的不断深化,互联互通逐渐成为我国“监管心中永远的痛”,砍断电缆、联而不通、通而不畅之类的怪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严重地阻碍着我国电信产业的健康发展,极大地损害了我国消费者利益。其中首要的问题是网间资费结算的标准过低,损害了电信运营商主动互联互通的积极性,从而采取“小灵通”甚至比“小灵通”还要“灵通”的招数;其次,法律的苍白无力甚至缺位,导致了运营商之间互联互通极大的“随意性”和对肇事者过分的纵容;再次,缺乏对互联互通设置人为阻碍进行监控的技术手段。因此,要改变我国目前互联互通现状,必须将技术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才能全面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在这方面,一是要从法律的高度明确运营商之间互联互通所应尽的义务以及违法的严重后果,并建立有效的处罚机制,加大对肇事者的处罚力度;二是要以经济杠杆调节为主,建立以成本为基础的公正、合理、公平的互联互通结算体系,调整网间结算标准,理顺结算关系,变互联互通的“被动”为“主动”;三是要建设网间通信质量监控系统、加强网间质量的监测,增强监管部门的调查取证能力。

参考文献:

[1]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PolicyinJapan[Z].AnnualReport2002,MinistryofPublicManagement,HomeAffairs,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

[2]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inJapan[Z].AnnualReport2001,MinistryofPublicManagement,HomeAffairs,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

[3]WhitePaper[Z].CommunicationsinJapan1999,Ministr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Japan.

[4]ManualforMarketEntryintoJapaneseTelecommunicationsBusiness[Z].MinistryofPublicManagement,HomeAffairs,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Japan,March2002.

[5]黄海波.电信管制:从监督垄断到鼓励竞争[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6]王红梅.电信全球竞争[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7]顾建清.日本电信服务业的改革及对我国启示[J].北京: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1):04.

[8]王立军.日本电信民营化及其启示[J].日本研究,1999,(1):22.

[9]徐梅.试论日本电信业放松规制及其启示[J].日本学刊,2000,(3):30.

第5篇:电商运营年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 第三方支付 战略定位 多媒介支付信息服务提供商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03-0079-05

1 研究背景

第三方支付是指独立于电子商务商户和银行,为商户和消费者提供支付服务的机构,这些机构与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有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本文所研究的第三方支付主要包括网上支付、电话支付和移动支付。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逐步渗透到网络购物、旅行预订和生活缴费等多个领域。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网络应用服务,其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推动了整体市场交易规模的增加。目前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电信运营商、银联、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相关各方纷纷加大营销投入,积极开发创新型支付应用,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作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重要参与者,运营商支付公司如何把握第三方支付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实现千亿级交易规模,成为未来战略发展的重点。本文从运营商支付公司千亿级交易额企业出现的条件和意义这一基础研究出发,结合运营商支付公司的使命、愿景和现行发展战略以及电信运营商转型分析,以关键成功要素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对标分析法、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和战略地图等理论为指导,系统深入地对运营商支付公司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最终提出了实现交易额千亿级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实施措施。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

关键成功要素分析法是以关键要素为依据来确定系统信息需求的一种总体规划的方法。在现行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其中若干个因素是关键的和主要的(即成功变量)。通过对关键成功要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关键成功要素的重要性置于企业其它所有目标、策略和目的之上,寻求管理决策阶层所需的信息层级,并指出管理者应特别注意的范围。若能掌握少数几项重要要素(一般关键成功要素有5~9个),便能确保相当的竞争力,它是一组能力的组合。如果企业想要持续成长,就必须对这些少数的关键领域加以管理,否则将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本文通过运用关键成功要素分析法,对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运营商支付公司成为世界一流的多媒介支付信息服务提供商的关键因素并分析其影响程度,同时结合波特五力模型分析、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和平衡计分卡等战略理论与分析方法,提出了战略制定的思路与实施的规划。

3 内外部环境分析

首先,本文通过战略分析对运营商支付公司的行业环境、集团转型状况以及内部能力进行分析。

3.1 行业分析

当前宏观环境快速改善,第三方支付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快速发展,预计2014年交易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面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机遇,电信运营商、银联、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相关各方纷纷跑马圈地,市场格局动荡竞争激烈。目前行业应用日益成为市场增长新动力,给金融产品电子商务化带来新的蓝海,同时公众客户的多媒介便捷支付需求旺盛,给电信运营商支付业务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3.2 集团转型分析

面对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潮,电信运营商正在进一步深化转型,一是主导智能管道开发,提供高速协同接入、资源自助指配、速率针对性保障的差异化服务;二是提供综合平台,面向全业务、服务多客户、承载多功能;三是积极参与内容与应用的开发,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嵌入自身能力,快速形成差异化服务和竞争力,而支付业务能够有效服务于电信运营商的转型战略,通过支付业务对电信运营商起到保存激增与降本增效的作用。

3.3 内部能力分析

当前第三方支付领军企业一般必须具备三大核心要素,分别为庞大的用户群、海量的内在支付需求和便捷的支付手段。而运营商支付公司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海量的电信业务支付需求,以及种类多、覆盖广、数量大的通信终端,可以天然地成为三大核心要素。与此同时,通过行业对标,对行业内的市场拓展、产品体系、平台与风险管控、机制体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由内而外的发展路径是支付企业高速规模扩张的必然选择;二是产品体系完善与创新能力提升是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三是稳定的平台支撑、安全的风险管控是业务发展的保障;四是机制体制的持续优化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推动力。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出运营商支付公司SWOT分析的结论:

一是优势,包括:客户基础良好,获取客户的成本较低;客户刚性需求稳定;支付终端转化成本低;广泛的渠道资源;强大的资金支持;央企品牌和公信力。

二是劣势,包括:发展初期基础能力有待提升,需要完善机制体制建设,以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缺乏具备行业背景的专业性人才;品牌认知度不高,客户知晓率低。

三是机遇,包括:翼支付业务是电信集团“新三者”转型的重要部署;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迅速,前景良好;广大公众多媒介便捷支付需求提升;行业应用成为增长新动力。

四是威胁,包括:竞争激烈,多方角逐支付市场;企业发展需要多方面资源支持;同质化竞争导致低利润或零利润运营现象严重。

总之,笔者认为,运营商支付公司应当充分运用核心资源,紧抓电信运营商转型机遇,迅速提升行业地位。

4 发展战略

基于对运营商支付公司的行业环境、集团转型状况与内部资源能力进行的分析与研究,本文提出了运营商支付公司的战略定位(图1):助力转型、服务民生,做世界一流的多媒介支付信息服务提供商。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以激增保存与降本增效为手段助力转型;二是以便捷、易用为优势服务民生,助力行业信息化。

基于运营商支付公司的战略定位,本文提出了运营商支付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路径(图2):未来三年运营商支付公司的发展将经历夯实基础、创新突破与优化提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将在市场发展、产品管理、创新发展与基础运营等四个方面面临不同的工作内容。同时,本文也从助力转型,用户、终端、商户、交易额,市场份额等方面明确了运营商支付公司未来三年的总体发展目标。

5 实施规划

为了实现运营商支付公司的战略定位与目标,笔者提出以六力模型统领公司的发展,从前向客户、核心能力、后向商户、监管、资金与产业链六个方面形成公司发展的总体策略。六力模型的具体内容如下:

前向客户:加快多媒介改造,为个人与企业客户提供便捷的综合支付业务;

核心能力:构建统一、开放的支付平台,持续提升产品创新、客户服务、风险控制、清结算能力;

后向商户:拓展线上线下商户,丰富民生应用环境;

政策监管:响应监管要求,保障客户资金与信息安全;

财务资金:充分利用自有与非自有资金,实现资金来源多样化;

产业链:积极开展产业合作,有效利用产业资源,实现产业合作共赢。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对支付行业、企业内部状况、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与总体策略进行研究,得出运营商支付公司进行战略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因此建立MPIB战略实施系统(图3),以涵盖企业战略实施的关键点,具体说明如下:

M——Market,市场拓展是主线,指导产品管理、基础运营和创新发展;

P——Product,产品管理是核心,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所在;

I——Innovation,创新发展是保障,是企业快速规模发展的动力之源;

B——Basement,基础运营是基石,是企业市场拓展与产品开发的坚实基础。

5.1 市场拓展能力提升

运营商支付公司提升市场拓展能力的总体思路为:助力转型,服务民生,实现高速规模化发展。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以电信运营商省公司为主要目标客户,逐步丰富微支付应用场景,推进多媒介支付终端改造,激增保存。

二是以电信运营商省公司、基地、专业公司、商为主要目标客户,以电渠缴费与资金归集解决方案为切入点,降本增效。

三是针对公众客户,以“便捷+优惠+创新”三大驱动力服务民生。

四是针对行业客户,以资金归集型和金融行业为突破,逐步推广至电子商务,助力行业信息化。

五是探索创新合作,构建线上线下丰富的应用场景。

5.2 产品管理能力提升

运营商支付公司提升产品管理能力的总体思路为:完善产品体系,以产品创新带动规模突破。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完善符合支付商业模式的产品体系,针对不同客户与支付模式提出相应的产品、资源配置与定位策略。

二是学习标杆,形成新产品目录,完善产品开发合作机制,并做好产品投放工作。

三是聚焦产品创新领域,聚焦便捷性,弥补市场空白,为政企产品提供无缝嵌入的支付功能;同时完善产品创新体制,创新组织体制和运营机制,完善产品规范、建设方案、运营模式等细节。

四是根据评估体系进行产品评估与优化,定期获取电信需求契合度、经济效率、资源投入、运营成本与社会效益等相关报告,从中提取有关数据来支持产品的绩效考核和产品的改善建议。

五是创新产品管理制度,建立大产品经理承包制度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5.3 创新发展能力提升

运营商支付公司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的总体思路为:实现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资本运作和支付媒介四大创新驱动,夯实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优化组织架构,兼顾战略导向性与配置灵活性。

二是创新企业用工模式,巧借外力弥补自身队伍短板。

三是建设支付公司梯次化人才结构,充实人才队伍,激发人才活力。

四是完善内部晋升通道,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五是完善针对产品线销售和支撑核心团队的年度提成测算奖励办法,鼓励核心产品线发展上有所建树的团队和个人。

六是严格绩效考核,强化考核应用,突出考核导向。

七是建立员工培训体系,对员工知识、技能等进行深入培训,强化人才储备。

八是强化资本运作,提升运营及盈利能力。

九是加强创新终端产品研发及专利体系建设,为客户提供便捷的多媒介支付终端。

5.4 基础运营能力提升

运营商支付公司提升基础运营能力的总体思路为:从夯实基础、持续发展,从系统平台、清结算、财务管理、客户服务和风险管控五大方面提升翼支付的基础运营能力。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双中心部署、统一支撑、打造面向客户的“四统一”平台,并且充实网络能力,统一IT规划、实现资源共享。

二是构建统一清结算系统,优化清结算能力。

三是以商业模式为导向,探索提升企业价值的路径。

四是形成高效的客户服务能力。

五是分步骤实施,构建风控体系,加强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

6 资源保障

运营商支付公司要保障实施规划的有效开展,还必须满足资源协同保障需求和机制体制创新需求。

(1)资源协同保障

一是建立共享机制,共享电信运营商各省客户资源,建议运营商各省分公司成立虚拟的翼支付团队,拓展线下受理环境,接应支付业务。二是开放支付能力,包括小额代收费、客户端支付能力开放,以及应用能力封装开放,并开放统一充值能力与客户端封装应用。三是根据业务发展和目标客户进行终端改造,并强化省公司在支付业务的相关考核。四是在三年发展的关键窗口期(2012-2014)在关联交易结算价格、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资源支持。在集团统一管理下,允许支付公司根据发展需求进行相对独立的市场化对外并购和投资。

(2)机制体制创新

在机制方面,授予相对独立的权限,根据业务发展,自主动态配置人力资源。而在激励机制上,把支付公司作为试点单位开展虚拟股权激励政策。

总而言之,需要集团在客户资源共享、转化缴费需求、改造终端等方面予以保障;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资本运作上提供创新。

7 结束语

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快速发展,电信运营商、银联、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相关各方纷纷加大业务投入力度,市场竞争激烈。在第三方支付领域,政企客户行业应用是未来的新蓝海,而公众客户多媒介便捷支付需求也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营商支付公司应抓住运营商深化转型战略的良机,有效利用电信运营商庞大的用户群、海量的电信业务支付需求,以及种类多、覆盖广、数量大的通信终端,明确世界一流的多媒介支付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定位,坚定三年实现千亿级交易额的战略目标,从前向客户、核心能力、后向商户、监管、资金与产业链六个方面形成公司发展的总体策略,建立MPIB(市场拓展、产品管理、创新发展和基础运营)战略实施系统,持续提升公司战略管控水平,强化内部协同合作,实现企业价值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志刚. 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07(6).

第6篇:电商运营年度总结范文

早在1999年微软便力推“维纳斯计划”,试图将中国庞大的电视资源与互联网接轨,但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时过境迁,今天这一梦想已经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截至目前,广电总局已颁发基于电视终端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俗称IPTV牌照)6张,分别是3张全国牌照――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央视国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两张地方牌照――广东南方广播影视集团、云南电视台,以及民营企业北京华夏安业科技有限公司。然而,IPTV的媒体属性决定了IPTV的发展必然受到与之相关的各种政策、体制、市场等环境的制约。IPTV在中国能走多远? IPTV在中国的产业化之路怎么走?这是目前业界关注的焦点。

一、现状

IPTV国内通俗称之为交互式网络电视,它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网络,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主要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崭新媒体形态。

中国的IPTV产业发展并非一直顺风顺水,而是经历了2004年的萌芽,2005年的博弈,2006年的曲折,以及2007年的破冰,2008年的徘徊,2009年的停滞,2010年将迎来大的发展。整体来看,IPTV目前在稳步推进之中,但发展速度低于人们的预期。

在拥有全国性IPTV牌照的3家机构中,仅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运行良好,上海文广BESTV是目前国内用户数最多、合作区域最广的IPTV牌照运营商。上海目前已拥有30万IPTV用户,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上海文广旗下的BESTV在全国10多个城市发展的IPTV超过了70万户①。

根据流媒体网2008年IPTV市场用户监测数据显示,IPTV用户总数从120万到2008年岁末的260万,增速明显。而中国电信的IPTV用户更是从最初的51万扩张到180万,并形成上海、江苏、广东三箭齐发,福建、安徽、浙江等地星火燎原之势。无论是运营商还是厂家,也都开始逐渐表现出一些积极的动态,从而推动了该产业的继续前行。另据赛迪顾问预测,到2012年,IPTV用户可望达到3500万②。但即便是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也远远低于欧美国家。

二、症结

1.是广电与电信合作的问题。广电与电信无论在定位、功能、体制方面,还是在运作方式、经营理念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电信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第一原则,而广电必须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因此,广电与电信的合作需要一个过程。

2.是跨区域经营的问题。广电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客观上形成了区域封闭型的运行体系。在这种体制下,只有中央节目可以实行全国性覆盖,省级节目原则上只能在本省内覆盖。省级卫视节目如进入其它省外地区的有线电视家庭均要向当地有线网络运营商交付一定的落地费用。IPTV的运营主要采取当地电信部门与持有IPTV牌照的广电机构合作经营的模式,势必对当地有线电视的经营造成影响,也必然遭遇当地广电部门的抵制。

3.是与数字电视的关系问题。IPTV与数字电视都是以电视机为接收装置提供视频服务的业务,在终端呈现、用户体验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IPTV虽然具有回看、时移、点播三大交互功能,但内容上的趋同性弱化了IPTV与数字电视在功能上的差异,导致IPTV对有线电视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IPTV被边缘化趋向。

4.是内容版权问题。内容免费渠道过多是影响有线电视付费、网络电视付费等付费电视的共同问题。我国的免费电视本来就存在结构性过剩,加上互联网免费下载的盛行,进一步加大了付费电视运营的难度,IPTV自然也难逃厄运。

三、策略

1.拓展市场

没有用户就没有发言权,对于处在市场导入期的IPTV业务而言,当务之急就是扩大用户规模,实现规模化运营。

IPTV业务可以分为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两类。IPTV基本业务主要指电视内容业务,即需要与电视内容运营商合作运营的业务,如电视广播、视频点播。电视广播业务,包括时移电视和个人定制录像。IPTV 系统也可以承载增值业务,即可以由电信运营商聚合CP/SP,自营或合作运营业务,如信息服务、消息服务、游戏娱乐、电子商务、通信服务和其他业务。

从市场方面来看,我国拥有3.6亿的电视用户,其中有线电视用户1亿多,数量惊人。但是由于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的免费策略,使消费者习惯于免费浏览网页、收看电视,所以要吸引这些用户接受和使用IPTV,并且愿意付费,IPTV运营商就必须提供较之普通电视和有线电视更有吸引力的电视节目,大力培养用户市场。

虽然和数字电视相比,IPTV目前的用户数量不多,但从业务角度来说,IPTV和数字电视相比有差异化优势,如互动、回看、点播以及业务的丰富性。如何让IPTV入户,扩大用户规模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国3.2亿多网络用户③,为IPTV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政策推动

政策方面的主要障碍是电信与广电交叉进入的政策尚不明朗。在中国,IPTV很大程度上属于政策导向性行业,内容(广电)和通道(电信)双权分立,而掌握内容监管政策的广电部门影响作用格外强大。早在1999年,为了加强管理,国家了75号文件,禁止两大行业相互渗透,不允许电信部门经营广播电视业务,同时电信管理部门也没有给广电网络经营电信业务的许可。2003年2月10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实施了《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国家广电总局第15号令),首次明确了对视听节目的网络业务实行许可管理,即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视听节目必须持有《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这一文件的颁布实施为电信和广电业务的相互渗透打开了缺口。而2004年10月开始施行的修订后的《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即第39号令)更是为电信拿到IPTV牌照带来希望。2007年岁末和2008年年初,《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56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1号文件)相继颁布,对将转型为综合信息服务商的电信运营商来说是一大进步,成为产业发展的一个突破点。今年1月,国务院明确了今后5年内三网融合的具体步骤,在政策的推动下,预计IPTV后市可期。

3.提高内容质量

IPTV有三个突出特性:第一是超强的互动性,第二是服务的个性化,第三是传播的分众特性。体现这些突出特性的基础在于内容。IPTV业务最能够吸引客户的地方就在于内容,在分析市场因素时也可以看到,内容(用户认为的信息量)是吸引用户的一个关键因素。但内容的匮乏一直是一个棘手问题。

IPTV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来源:广电、互联网和内容提供商。宽带内容的匮乏使电信运营商非常渴望与手里把握着海量内容的广电行业进行合作,但是政策却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从广电取得足够的内容,目前在我国具体实施起来有些困难,这依靠于政策的进一步开放。此外,由于追求短期利益等因素的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盗版驱逐正版的现象。内容正版化,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来完善,但必须从现在做起,这是整个产业链逐渐达成的共识和趋势。在解决方法上,建议运营商可采取联合购买的办法,共同降低版权购买成本,以减少版权费用的内部抬高,同时逐渐规范版权市场。目前的现实状况是,IPTV节目内容数量庞大,但其节目内容与普通电视节目内容高度同质化;而专为IPTV打造的具有较强互动性的专业节目匮乏,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节目又太少,内容不够丰富,缺少创新,其结果导致用户对IPTV的冷淡与放弃。IPTV要取得成功需要一大批专门从事内容开发、制作和提供的专业化企业,而不能只依靠广电。

4.提升产业链价值

IPTV产业是以IP网络为传输的、通过多种数字化终端,向消费者提供以交互式视听为特色的内容产品及服务的企业集群④。IPTV是一个复杂的商业模式,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设备提供商、内容商、运营商以及最终用户,IPTV的发展跟整个产业格局有关。理想产业链应该是厂家积极提供设备和技术,内容商提供丰富内容,广电负责监管和内容运营,SP进行业务运营。而运营商则是面向用户的服务主体,以平台承接业务,以网络保障传输内容,以技术标准引导厂家,以市场营销能力和计费优势来控制最终用户的使用。

现实的产业链却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厂家前期的大量投入和当前的回报不成比例,厂家态度由之前的积极渐趋保守;其次,地方广电还存在抵制,面对广电总局的监管压力,牌照优势暂时还无法得到体现;第三,运营商由开始的政策限制困境中出来,但还缺少媒体运作的经验;第四,电信之前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思路需要转型,转变到以产业合作、业务运营为主体的营销思路,寻求赢利点。

四、展望

从2008年4月起,中国电信联合平台和终端厂家,开始了IPTV2.0标准的测试和制定工作。IPTV2.0标准的出台和实施,解决了现有系统平台间的互联互通问题,使产业逐步走向标准化和开放。并于2008年第四季度起,开展对各地现有平台的2.0系统升级。2008年6月,中国电信启动了IPTV终端产品的集采招标,更通过促进厂家间的竞争,进一步降低了终端成本,利于规模发展。上海电信总经理张维华透露,电信计划将IPTV节目从电视端推广到手机端和PC端。张维华称,2010年IPTV还将开通9个高清频道,提供2000小时以上高清节目。电信的这一系列举动,表示了其对于IPTV产业投入的积极性,极大提升了产业和厂家对IPTV发展的信心。

从诸多迹象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2010年将是IPTV发展的重要节点,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明朗,IPTV在中国的产业化发展大有可为。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中国通信网,/

② 2008第三季度运营商IPTV市场分析[J],《通信信息报》,2008,10,13

③ 陈建功:《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通信信息报》,2009,03

第7篇:电商运营年度总结范文

在着手开展人才队伍建设之前,必须回答:“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和“怎样去”这三个基本问题。关于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将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总纲,纲举才能目张。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需要自我定位

移动互联网就这样来了。当大家习惯于通过手机上淘宝、买机票、订餐厅,当大家埋怨座机基本不用、包月套餐分钟、短信基本用不完的时候,当民意测验让人们在出门忘记带钱包或者是忘记带手机中选择,而绝大多数选择是宁忘钱包不舍手机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头一族”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就真的到来了。在移动互联网开始广泛影响大众生活的同时,也正给各行各业带来深刻的变化。

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发行价每股68美元,开盘价92.7美元,较发行价大涨36.32%,最高融资额250亿美元,成中美历史上最大IPO。有现场投行人士表示,这是他见过的最特别的仪式,因为阿里巴巴把上市最重要的时刻献给了普通人。通常代表上市公司挂牌仪式亮相的往往会是创始人或大股东们。那这群普通人都有那些人呢?两名非典型性淘宝店主:前奥运跳水冠军劳丽诗、08年5.12大地震后回家创业的28岁的青川女孩王淑娟;两名典型性农民:中国农民网商王志强、美国农场主皮特·维尔布鲁格;快递员窦立国、90后的“云客服”—大学生黄碧姬、网店模特“淘女郎”何宁宁、用户代表乔丽。这8位人士,构成了一个典型词汇,在马云致股东的信中这个词汇出现了24次,那就是“生态系统”。阿里巴巴成功地成为中美历史上最大的IPO,但它终将有被超越的一天;而马云因为把公司挂牌的盛典呈现给生态系统的普通人而将被后人所记住。有美国媒体因此评论,阿里巴巴IPO卓越的表现,是广大投资人对阿里后面的生态系统的认可和价值预期。构建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基石正是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同样是个生态系统。正如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所表述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有助于其存活与进化。移动互联网不只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简单相加,而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共同进化。移动互联网秉承了互联网的开放与分享,拓展了移动通信的随时随地,造就着一个新的人类,成就着一个新的时代。

阿里巴巴2013年6月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2亿,每天超过10 0 0万用户访问其网站,有10 0 0万企业开通公司商铺,覆盖服装、家居、工业品等49个一级行业、1709个二级行业。2013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人数已有5亿。2014年7月FACEBOOK用户总数达到22亿,占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到2014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将达到3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40%;中国推荐的TD—SCDMA和TD—LTE分别成为国际移动通信第三代、第四代主流技术标准;宽带网络覆盖全国,已拥有互联网网民6.4亿、移动宽带用户5.3亿,手机用户近13亿;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突破3.95万亿人民币,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4家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达到1.9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预计2020年,全球互连终端设备也就是M2M将产生500亿的连接。

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以移动互联网价值链为总线,从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聚合、平台分发、终端与内容消费进行价值创造和逆向的价值分配。

在以话音和短信为信息传播载体的电信时代,电信运营商是信息交互的基础设施建设者和服务提供者;在以计算机网页浏览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微软的Windows为人们打开了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冲浪”一词贴切地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海洋的欣喜和憧憬,内容提供者应运而生;在以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多媒体电视、智能家居、物联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内容聚合与分发意味价值创造从原子走向了比特。

比特作为信息量纲后,以字节、千字节、兆、G、T、P、A为度量单位已经无法满足衡量信息的需求。70年代是兆的年代。IBM推出的两款大型机,内存正好一兆字节;1987年,OED的出版商开始将其内容数字化,估计规模在1G左右。1G字节也是整套人类基因组的规模。而1T通常是一家模拟信号电视台一天传送的信息量。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藏书相当于10T,2010年2月收录的网页相当于160T。在2010年一年,人们拍了五千亿张照片、You tube每天提供的视频数量超过十亿部。

信息量的猛增,正是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野蛮生长的结果和呈现。电信运营商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者与基础服务的提供者的角色依然存在,并且在网络建设和运营中不断运用新技术,高带宽、高速率、高可靠性的通信网络极大地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2G、3G、4G,这些本应该属于专业技术范畴的词汇,却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提供已经成为普通大众的口头禅,这里面,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们科普了一把。

随着生态系统的丰富,生态系统的整体价值也随之增加。电信运营商的基础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占比逐渐下降。于是,电信运营商沦为管道成为了一些人的担心。其实,电信运营商构建的就是管道,这一点不用忌讳也不能回避。只是在电信时代、信息时代,电信运营商所创造的价值在初级阶段生态系统总价值中的占比较高,话语权较大。价值决定存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信运营商们,已经走上了变革之旅,有的适应变化,有的拥抱变化,还有的引导变化。

在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里,电信运营商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用户接触点上,电信运营商有较大优势。计算机、手机和电视的三块屏里,电信运营商拥有两块屏,一块是手机的屏幕,计算机屏幕算半块,I PTV和OT T的技术不断成熟,因此,电视机里也算半块,加起来就占了三分之二。同时,电信运营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用户习惯的收费模式以及在集团客户市场建立起来的品牌影响力,已经具备O2O的初级条件。更为关键的是电信运营商拥有可以精准定位用户场景的大数据,可以转化众多的贴近用户的场景应用。而场景,作为移动互联网生态中的重要产物,也是政府、商业组织甚至个人所关注的重点。围绕餐饮娱乐、消费支付、兴趣学习、政务公开的场景应用,越来越多地占据了人们移动终端的屏幕。全景式的场景应用将在不远的将来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运营商还可以在网络管理和优化、市场与精准营销、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运营管理、数据商业化等方面开展大数据挖掘。

在内容深入分析、用户策略制定等网络智能化,在云计算、大数据专业人才,在内容和版权等方面,电信运营商需要加快演进。但在现阶段,电信运营商最需要的却是自我变革的信心和勇气。历史无数次地证明,“重来都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够拯救自己。电信运营商需要正确认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自身的优劣势,准确定位,主动探索,切忌人云亦云、观望等待。

移动互联网价值链重构,应用和终端成为价值链核心,运营商对价值链的掌控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运营商面临网络资源使用不均衡、投资与收入增长不匹配诸多现实。从全球来看,运营商作出了三种战略选择:一是纯管道化。以和黄3等新兴运营商为代表,为Skype、facebook、twitter等应用提供定制终端;二是拒绝管道化。以KDDI、SKT等日韩运营商为代表,通过精细化运营,满足用户对丰富内容的个性化需求;第三种是智能管理化,主要以Vo d afone等欧美运营商为代表,通过资源开放,以手机客户端等方式积极引进Google、Myspace、Youtube等互联网应用,提升用户粘性。

通信基础网络设施对于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而言,如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大地和海洋,生态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从这种意义上来讲,通信网络的管道功能具有自然属性。通信网络是移动互联网的载体,通信技术的发展,电信网与互联网已经完全融合,通信网络更加高效、更加可靠、更加安全。因此,通信网络应该是电信运营商安身立命之本,也可以成为安身立命之本,电信运营商有着丰富的网络资源、电信级的网络服务质量、完善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这是任何互联网运营商所不具备并且无法在短期内超越的。更何况,移动互联网生态里,提倡的是开放与合作,成员们应该从事自己所擅长的。

近期,有消息传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合资组建CDN(内容分发网络)公司,通过整合两家的网络资源,建立跨运营商平台的内容分发网络,缓解网络拥塞、提高互联网业务响应速度,从而响应用户的需求,应对互联网运营商的竞争。所以,“去电信化”更准确的理解是在扩大网络覆盖、提高网络质量的前提下,去掉不适应移动互联网生态的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保障。

基于以上的认识,电信运营商应该在思想观念上做“减法”,在商业模式和业务运营上做“加法”。那么,人才队伍建设就应该是叠加式的,即网络运营人才加互联网人才。

二、电信运营商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总体策略

方向正确速度才有意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信运营商向何处去,决定着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决定着人才的选、用、育、留,决定着人力资源的存量和增量的比例以及人力资源各个功能模块如何相互配合运作,具体就是“对齐战略、适配能力、完善体系、激发活力”。

“调结构、促活力、重培养”的人才队伍建设策略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现阶段的共识与选择。

1.调结构是目的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以及4G的到来,电信运营商要在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里谋求新发展、创造新价值,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对现有人才结构进行优化的愿望更加迫切。在这种形势下,电信运营商把人才队伍的结构调整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

运营商现行的生产组织、营销模式、用人机制,都是为适应电信业务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依照eTOM(即增强的电信运营图)的框架,设置有网络建设与运行维护、市场销售与客户服务、信息化支撑和职能管理等组织和相应的岗位,总体呈现出人员总量大、分工细、层级多、岗位职责相对固化的特征。网络建设人员侧重于网络规划和项目管理,运行维护人员熟悉网络资源和设备,市场线人员对用户需求和实体销售渠道有较深刻的了解,支撑人员对业务流程、信息化人员对海量数据分析也有相当的认识。

电信体制改革十多年来,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网络质量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电信资费不断下降;2014年10月,我国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达到93.5/百人,东部省已经达到111.5%。在取得以上成效的同时,电信运营商也积淀下了人数较为庞大的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队伍。劳产率总体水平较低,在不同运营商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校园促销、“扫楼”、地推等低成本劳动力扩张,进一步限制了劳产率和人工成本占收比的提升。受收入利润率和人工成本总量限制,员工薪酬增长低于GDP增长,员工薪酬待遇与职业发展的正向激励感受减弱,与互联网企业、虚拟运营商相比,电信运营商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减弱。近期新成立的铁塔公司,在电信行业内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说就是其薪酬标准参照中国移动的80%设定,虽然铁塔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网络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的建设与维护。

当前,电信运营商对四类专业人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是数据网运营与维护类,主要从事大数据、IP网、端到端的网络规划与优化;二是互联网与流量经营类,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网上商城、流量经营、新产品开发与孵化;三是信息化、行业应用支撑,主要针对内部业务和流程支撑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推广,集团客户行业应用方案制定和系统集成;第四类是价值管理,即围绕用户全生命周期提供针对性更强、用户接受度更高的产品和服务。

开展人才细分是保证人才战略取得成功的基础。人才细分是根据企业战略要求,从“供”(组织吸引、激励员工的措施)“需”(组织对员工的需求和期望)两个方面,确定实施人才战略分类的标准,制订人才管理策略。

通过人才细分,确定现有人才队伍专业水平、专业能力和效能,盘活现有人才,引进和储备新型人才,达到优化“存量”结构,确保“增量”质量的目的。

2.促活力是关键

移动互联网带来两个最本质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两个

关键词 ——“零”和“无限”。零是指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成本,信息传递成本几乎可以看作是零。传递成本的降低,移动互联网让人与人的连接、人与物的连接、物与物的连接极大的普及,无限多的数据、信息涌现了出来,带来无限的可能性。K.K在《新经济新规则》中里指出,在网络经济中,往往实时的或接近实时的数据才是真实有意义的。

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极大弱化,让企业之外的群体(包括用户、利益相关方),越来越容易的与企业内部发生交互作用,最短距离连接可以让企业的所有活动更加贴近用户的体验,可以让企业的所有员工更加明确工作的目标,可以更加有效地衡量绩效。

因此,一方面,企业内部合作的组织活动开始以外部市场交易的形态存在;另一方面,员工的自我意识增强,团队协作更易产生,中间管理层的作用开始消融。适应移动互联网生态的组织管理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在运营商的变革中逐步产生并逐渐清晰。弱化管理即控制、计划的思想,鼓励协作与授权,推行去中心化管理、分布式管理,从而实现信息源与决策点之间的最短距离连接,已经外化为激发基层单元活力、员工承包制等举措。与之配套的四包一清单、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等措施也及时跟进。

现有的员工队伍,平均年龄处于成熟阶段、业务技能专一、对网络资源现状熟悉、设备维护经验丰富,但学习意愿不强,创新意愿较弱,对于这类人员,应该鼓励他们立足本岗位,着眼于降本增效,开展节能减排、能力挖潜,走专家型的职业发展通道。对于部分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员,应该激发、巩固其意愿,培养、发展其能力,建立机制和制度促成这部分人员的转化,由专家式人才转变为跨界式人才。

跨界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常态。移动互联网时代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界限被打通了,这意味着组织要更贴近用户,不是从上往下,也不是平行关系,而是融为一体。这就要求互联网企业在组织架构上扁平化,时刻面对用户,时刻与用户沟通,产品经理人制度应运而生。产品经理负责从产品研发、推广到市场营销,贯穿价值链始终。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产品经理作为项目组核心,既可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又可以及时响应市场状况,大大提高了决策效率。有一种说法,互联网企业只有CEO、事业部总经理和产品经理三个层级。

用户思维、产品经理能力和不断追求极致的理念逐渐成为广大员工的共识。因此,电信运营商应该趁热打铁,对于新业态、新业务、新产品,建立新机制、打造新流程、培养新队伍。

开展内部创新可以起到较好的牵引作用。开展创新活动,可以让员工从完成本职工作聚焦到关注用户体验,从着眼于流程中的一个节点聚焦到价值链全环节,可以让员工从多年固有的专业经验聚焦到跨专业、跨行业的学习中去。开展创新活动,还提升给专业部门、员工另一个展现机会,另一个呈现平台。

开展内部创新必须面向用户、面向市场,要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改造、技术更新,不改善用户体验的不做,没有市场效益的不投。每一个项目的前评估后评价必须形成闭环,必须持续跟踪。

内部创新关键在创新氛围、创新文化的形成。在建立项目负责制的同时,要让项目经理能够调动资源,包括人、财、物以及一定授权下的决策权;在评价项目成效的同时,要有允许失败的容忍度;在鼓励创优争优的同时,还要让专家带学徒,打造梯队。

3.重培养是抓手

人才的培养要服务发展、以用为本。

目前,电信运营商开展的网格营销、基层承包、构建基层销售单元等举措,能否达到预期,关键还在于人岗是否匹配,取决于相应岗位上的人员履职能力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因此,着力发掘和培养相关人才成为激发基层单元活力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人才培养的三个“转变”是主要的抓手。

(1)由业务知识培训向岗位能力提升转变

企业内部培训的现状可以概括为“过犹不及”,突出表现为培训实施者和接受培训者双方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甚至对立。这种状况在基层单位、销售一线更加明显。一方面,大多数员工觉得培训内容以业务培训为主,侧重组织目标,关注个人发展不足;应急性培训过多,系统性不足;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认为新业务、新技术层出不穷,对员工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培训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过犹不及现象凸显出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偏离、技能培训与能力培养的脱节、现实问题与未来发展没有很好兼顾。由业务知识培训向岗位能力提升转变,建立岗位-能力-课程培训体系,才能实现人才和组织能力的主动成长。

(2)由员工培训向人才培养、人才开发转变

岗位-能力-课程培训体系的建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明确关键人才评价标准,系统化人才发展路径,持续完善培养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创新培训形式,把“有趣”、“有效”作为企业内部培训的唯一评价标准。

“有趣”是要在课程设计、培训形式上,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方式,贴近80、90后员工感知。打造企业内部知识市场,以知识管理为方法论,以学习社区和积分为载体,建立内部知识交易机制,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个人知识市场化,鼓励员工自主开设公开课、组建学习社群,通过知识“变现”,激发员工主动学习、乐于分享的兴趣,从而聚沙成塔,自发形成各种学习型团队。在内部知识市场中显现出来的个人和团队,说明其有较强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下一步可以引导其参与或引领业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社区、公开课里涌现出来的大V、大伽,已经用事实表明了他们是绝佳的内训师、称职的企业教练。

“有效”是要超越培训,夯实绩效支持,打造组织学习力。培训的目的是,衡量企业培训成效的标准必须是商业结果。内部培训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学以致用,是提供绩效支持,与界定业务收益、设计完整体验、推动学习转化和评估学习结果共计六个方面构建成转化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培训评估难、难评估的问题。

人才的培养和开发,首先应该是学习技能的培养。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信息的多样性和庞大的数量,已经从量变走向了质变。应用型的信息知识和技术将瞬间贬值。靠应用型的信息知识、技术不对称赚钱的一切商业模式将逐渐成为过去。产品功能竞争上升成为生态系统的竞争。微信电话本加速了易信3.0的推出,互联网高清电视让广电局频频下文,支付宝提升了全民存款收益……颠覆性的创新很可能来自于另一个行业甚至是从未存在的行业,“如果你不跨界,就会有人对你出轨”已经是最真实的写照。在这大时代里,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的基本能力。

(3)由员工技能培训向专业资格认证、岗位管理、职业发展转变

把员工培训的结果应用于任职资格、职位晋升,既能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巩固学习成果,促进员工把提升的能力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转化成对企业的贡献,实现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双提升。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采取固本强基、迎风扬帆的人才队伍建设策略,进一步发挥在通信基础网络建设维护和运营的竞争优势,加快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步伐。对现有员工队伍,通过激发基层单元活力,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简化响应市场的决策流程,不断优化面向一线人员的薪酬待遇,倒逼电信运营商现有的管理流程和信息支撑,从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升运营效益。

第8篇:电商运营年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信业 营改增 效应 中国移动

2014年4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通知,为进一步完善税制,释放改革红利,经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6月1日起,将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根据通知,在我国境内提供电信业服务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纳税人,自6月1日起按相关规定缴纳增值税,不再缴纳营业税。

“营改增”在电信业产生的效应已经初显。本文选取中国电信业三大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公司,通过深入分析近一年多来“营改增”对该公司所产生的多方效应,可以窥探“营改增”对整个电信业的影响,对其他行业实行“营改增”之后的效应预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收入及净利润的下滑

“营改增”实施以来,电信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减缓,甚至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净利润也受到了同样的影响。本文比较了“营改增”前、后一年的时间,中国移动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的数据及变动情况,选取中国移动的半年报数据,如表1所示。根据中国移动2013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显示,“营改增”后第一个半年度(即2014年下半年)营业收入出现了小幅度下滑,但是利润的下滑幅度较大,同比以及与2013年下半年相比下滑比例均超过10%;2015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出现了回转,收入绝对值同比有所增加,净利润同比仍然处于下滑趋势,但是与2014年下半年相比有所上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2015年第二季度净利润约334亿元,同比增长,结束了净利润连续七季度业绩下滑的局面,这可能是中国移动净利润将要开始增长的信号。

结合电信业所处的阶段及环境分析,电信业的收入及净利润的下滑主要是由于“营改增”及营销模式的改变造成的。增值税属于价税分离的价外税,“营改增”后,营运收入相应减少,并且目前电信企业的成本和资本开支中能获得的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较少,如折旧摊销、人工成本等项目不能抵扣,营运支出和资本开支将略有下降,因此,短期利润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收入结构的改变

根据下页表2及图1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基础电信服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率以2%的速率逐渐下降,增值电信服务收入和销售产品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率分别以2%的速率逐渐增加。其中,在基础电信业务中,语音服务收入占比下降最为严重,根据有关部门披露的数据,电信业语音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2014年同比下降3.2%;在增值电信服务收入中,上升最明显的收入是互联网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其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2014年同比增长达到6.5%。这是因为电信业实施“营改增”后,基础电信服务按照11%的税率缴纳增值税,增值电信服务按照6%的税率缴纳增值税。为了提高净收益、享受低税率,电信业三大运营商都在逐步提高增值业务收入的占比,争取实现收入结构的优化。

三、行业税负的短期增加

电信业实施“营改增”前,三大运营商的税率仅为3%,因此“营改增”后电信业短期内的税负将有所增加。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信息,2014年电信业6―12月实现改征增值税294亿元,与缴纳营业税相比,增税64亿元,这说明2014年上半年电信业的流转税负增加。由表3及图2可以看出,中国移动改征增值税前后四个半年期间的税负水平在逐渐加大,增幅最明显的就是“营改增”之后第一个半年度即2014年下半年,同比增加了31亿元的税负。这是因为中国移动试点前已经购入的电信设备无法抵扣,而当期购进业务取得的进项税发票有限。

四、电信业试点纳税人固定资产更新意愿加强

“营改增”后,电信业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投资成本降低,可以有效引导电信企业追加投资扩大再生产。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字:2014年6月―2015年6月,电信业纳税人共申报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占全部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25%左右,这表明消除了重复征税后,纳税人固定资产更新的意愿明显加强。

根据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及同比增长速率数字显示:电信业2014年超过75%的固定资产购进集中在6―12月份,而电信业“营改增”是从2014年6月1日开始的,这体现了电信企业为了实现进项税额抵扣所做的合理安排;另外,从2014年6月份起,电信企业的固定资产购进呈现增加的趋势,尽管增幅越来越小。

五、营销模式的改变且产业链受到波及

(一)营销模式的改变

2014年下半年以来运营商充话费送手机的业务减少,逐渐演变为全款购机补贴话费的形式。如在客户购买终端时,移动通信赠送业务费用,此时应将赠送的业务费用与客户所办理的套餐紧密结合起来,并将所赠送的业务作为一项优惠给予客户,同时将这项优惠视为销售折扣,并在通信发票上详细标注。

营销模式的改变主要是由于“营改增”之前,根据《关于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内地子公司业务销售附带赠送行为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6]1278号)规定:电信单位提供电信业劳务的同时赠送实物的行为,不征收增值税;其附带赠送实物的行为是电信单位无偿赠与他人实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营改增”后,移动通信公司自产或构建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的行为隶属于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行为,此时应缴纳相应的增值税。而且,移动通信公司兼营应税劳务或不同税率的货物时,应分别核算其销售额。对于未分别核算其销售额的部分而言,从高适用税率。因此,电信业在购买业务送终端时,必须科学合理地划分通信业务价格和终端销售价格,若低价销售终端,移动通信业与终端货物销售将适用不同的税率,应将无偿赠送终端行为确认为销售的价格。

另外,电信业“营改增”使得移动通信虚拟运营商增加,由于可以从三大基础运营商处获得可供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税负将由此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与电信企业合作,为消费者提供电话、短信等服务,电信企业也可以从中受益。

(二)产业链受到波及

首先,运营商充话费送手机业务的减少导致了上游企业的销量下降,主要是影响了国内手机生产厂家的手机销量。主要影响包括:一是中高端手机销量减少。由于中高端手机售价畸高,相当一部分是靠运营商补贴来促进销售的,过去预存话费低价购机的方式,有助于中高端手机的销售。如果取消这类补贴,一次性支付购机款,会导致有消费意愿的人减少;二是厂商会更倚重电商渠道。运营商的逐步退出,会使原来缺乏品牌优势和其他渠道优势的厂商选择加大电商渠道的铺货力度。

其次,“营改增”打通了电信业和其他行业之间的抵扣链条,其他行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得以分享电信业“营改增”的改革红利,税负减轻,增强企业活力。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字:2014年6月―2015年6月,其他一般纳税人共取得电信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几十个亿,为下游一般纳税人增加了税款抵扣。

六、电信业“营改增”后效应预测

由于资本开支的下降相应减少以后年度的折旧,因此对利润的负面影响后续将有所降低,“营改增”对电信企业利润的影响将逐渐变小。长远来看,随着4G网络的建设,运营商将进入设备更新换代时期,而“营改增”后电信业购进的固定资产都可以作为进项抵扣。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电信业的整体税负也会有所下降。另外,随着“营改增”在全国各个行业的推进(2015年后将全面完成“营改增”),电信运营商也会越来越重视进项发票的取得,以降低税负。可以预见,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电信企业在营销模式上的各种优惠将逐步和终端分离,而更看重业务方向、用户价值等。这也就意味着,运营商和终端厂商的关系也将逐步分离。

总之,电信企业通过改造原有系统、开展业务培训并建立适应增值税的运营管理模式,并不断提升增值税管理水平,会逐渐降低“营改增”对企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体现出“营改增”对电信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S

参考文献:

[1]高萍.“营改增”对电信行业的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07).

[2]周雪玮.“营改增”对移动通信行业的财务状况影响研究――以中国移动为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第9篇:电商运营年度总结范文

3G①元年 1. 3G 软件产业结构与2G 软件产业的比较

3G 软件产业的产业结构与2G 时代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如表1所示)。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2G)建立在GSM 网络基础上,其市场结构也非常简单,由移动终端厂商和基础操作系统厂商共同提通信品和服务。但在第三代移动通信(3G)时代,可以同时处理图像、声音和多媒体等多种媒体形式,由此3G 可以提供除语音通话和短信业务以外的高端业务。

在3G 产业链中,移动操作系统企业涉及应用软件、操作系统、运营商、终端和消费者等多个要素,并且他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应用软件的需求不仅受到消费偏好的影响,同时受到操作系统软件的制约,这是由于技术性造成的。而操作系统和终端是捆绑销售的,是在客户端向消费者提供硬件和软件的集合体,以其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① 3G:第三代移动通信。3rd-generation,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 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 以上。目前3G 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 WCDMA,TD-SCDMA,WiMAX 。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将应用软件市场的性质总结如下:

首先,3G 时代,在应用软件市场上,影响应用软件需求的因素不仅是消费者的偏好,操作软件和硬件也都会影响应用软件的需求。用户的偏好对应用软件的需求有直接影响,电信综合平台运营商对应用软件也有影响。平台可以通过技术原因间接地影响应用软件商对用户的产品供给。

其次,3G 时代应用软件市场上存在三个主体:应用软件提供商,用户和平台提

供商。其中,平台提供商对应用软件提供商具有很大的影响。

2. 3G 牌照发放、网络建设和用户发展情况

2009 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宣布3G 牌照发放:批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增加基于TD-SCDMA①(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经营

① 3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即时分同步码分多址。它是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是第一个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这是我国电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许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增加基于CDMA2000①(码分多址2000)技术制式的3G 业务经营许可,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增加基于WCDMA②(宽带码分多址)技术制式的3G 业务经营许可。中国移动以G3,中国联通以WOO,中国电信以天翼为各自的3G 品牌向全社会推出3G 业务。

根据工信部的资料,截至2009 年12 月31 日,2009 年的3G 网络建设直接投资1609 亿元,共完成3G 基站建设32.5 万个,建设规模超过十多年来累计规模的一半, 开创了全球电信发展史上建设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新纪录。

截至2009 年年底,中国3G 用户超过1500 万户。3G 可视电话、手机视频等开始面向个人应用,宽带上网、家庭网关③等开始面向家庭应用,无线城市、视频监测、移动办公等行业信息化应用不断涌现,移动支付、手机阅读等新型业务得到开发。

3. 3G 时代竞争规则的变化

3G 时代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网络或者业务的竞争,而是产业链的竞争,竞争制胜的关键因素已经从网络建设为王,过渡到终端和业务为王。运营商、终端厂家和操作系统厂商都在试图基于自己现有的优势向产业链的其他环节进行渗透和扩张,其最终目的是整合终端设备、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等用户入口,通过设立手机应用商店,最大程度地将用户留在自己手里,提高用户的ARPU 值④。3G 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已经成为3G 产业链上现有各个环节主导厂商的争夺焦点。

传统的手机操作系统有四个,即PalmOS 、Symbian 、Windows CE 和Linux 。现在Google 基于Linux 的Android 操作系统和苹果起源于MAC(Macintosh, 苹果电脑)的Mac OS X 的iPhone 手机操作系统也已经问世。为了从手机操作系统开始控制用户, 全球有24 个移动运营商建立了联盟开发操作系统以对抗苹果的封闭性。STK(韩国鲜京电讯公司)甚至要设立一种新的SIM 卡,将手机上的关键信息和关键应用放到SIM 卡上去,以锁住用户。

在手机应用上,各大手机制造厂商都建立了自己的应用商店,其中Nokia 有OVI,苹果有App store,Google 有Android Market,这些应用商店都已经具备规模。

注①3CDMA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即码分多址。是近年来在数字移动通信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先进的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它能够满足市场对移动通信容量和品质的高要求,具有频谱利用率高、话音质量好、保密性强、掉话率低、电磁辐射小、容量大、覆盖广等特点,可以大量减少投资和降低运营成本。CDMA2000 是在CDMA 框架下的一个技术标准。

② 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即宽带码分多址。它是3G 移动通讯标准之一,与现在市场上通常提供的技术相比,它能够为移动和手提无线设备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

③家庭网关:一个在家庭内的网络化信息设备与智能宽带接入网之间的智能化网关(据Cisco System 公司定义)。

④ 6ARPU 值:平均每用户收入。

4、中国运营商和各类厂商的做法

(1)中国移动运营商

中国的移动运营商是世界上最强势的运营商,这不仅体现在中国的移动运营商拥

有将近7亿的手机用户规模,而且中国运营商的国有背景、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

品牌效应都决定了未来中国形成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一定是与其他国家完全不同、

充满中国特色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

在3G 发展战略上,中国移动的思路很清晰:以开放的模式接纳与包容各种类型

的厂商,但自己一定要更紧密地把握住“入口”,把握住对用户的控制权。中国移动

基于Linux 内核,采用Android① 源代码,开发出自己的OMS(Open Mobile System)

移动操作系统,并推出了OPhone②手机,OMS 成为全球首个由运营商主导开发的面

向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平台。

OMS 在终端手机上完整地深度地订制了“飞信、快讯、无线音乐随身听、139 邮箱、

移动梦网、号簿管家、百宝箱”等中国移动数据业务,为中国移动建立一个从网络到

操作系统、到应用到终端的3G 闭环系统实现了关键的环节。

在3G 应用上,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提供在线软件开发平台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

动推出Mobile Market 移动应用商场,吸引众多开发者利用TD 手机③平台开发软件、游

戏、视频等应用,到2009 年年底已经上架软件5000 多款,在测软件5000 多款。中国移动还进行大规模的TD-CDMA 手机终端定制,到2009 年年底TD 终端数量已经达到266 款。

中国联通则选择了与代表封闭路线的苹果合作。2009 年10 月,中国联通举行了

引进IPhone 进入中国的营销仪式,并在10 月31 日同步在全国30 个省会城市举办各省

的首销仪式,这标志着联通版IPhone 系列产品终于由幕后走向了台前,而广大的中

国市场也正式加入IPhone 的大家庭。中国联通手机搜索、手机音乐等3G 特色业务在

2009 年陆续投入运营。

中国电信虽然没有开发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但在3G 应用商店上却做了很多努力。

中国电信推出了3G 应用程序商店“天翼空间”,目的是通过在线应用商店快速地汇

集3G 创新应用,实现应用与网络的良好对接,增加用户黏性,增加自身在3G 市场的

竞争力。这样一来,一方面抵御了中国移动在3G 应用领域的扩张,另一方面减缓了

联通的市场冲击。中国电信在3G 业务上已经推出了手机影视、全球眼等具有天翼品

牌特色的业务。

① Android:是Google 于2007 年11 月5日宣布的基于Linux 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

② OPhone:是中国移动OMS 系统下定制的、首款基于3G 网络的手机。

③ TD 手机:支持TD-SCDMA 制式网络的手机叫做TD 手机,也称G3 手机。

(2)宏操作系统提供商

手机操作系统的开发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这里我们引入宏操作系统的概念,宏操作系统分为基础层、中间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基础层指操作系统的底层源代码,这是整个操作系统的真正核心之所在;中间层是指一些终端或操作系统厂商为突出自身个性的设计,在基础操作系统层面进行的二次开发;应用层是指软件应用平台与应用相联结的开发部分,以此形成相应的软件开发环境。

软件与硬件之间存在互补性。3G 服务消费者的效用基于3G 终端和服务的功能, 这种功能是靠硬件与软件产品相结合共同实现的。由于软件只是一种程序编码,其功能是依托硬件载体来实现的。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应用功能越来越强大,通过软件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被设计定制,以其来满足消费者的各类需求。

因此,从操作系统与手机终端的关系来看,操作系统和移动终端的联系比较密切,通常情况下,操作系统都是内嵌在终端中的。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了手机产品, 实际上是购买了终端和操作系统的集合产品。

同时,软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存在着互补性。手机的应用软件要通过应用程序接口安装在操作系统软件上才能够实现其功能。如果把手机终端比作是土地,那么操作系统则是建造在土地上的公路,而应用软件则是公路上跑的车。有了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才能“跑起来”。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操作系统是和应用软件捆绑销售的, 这也是本文在下一节将讨论的不同市场结构的移动终端软件市场。

在现实中,操作系统提供商则是被从其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上来区分的,一些是有专属终端相匹配的,例如苹果和一些品牌终端的封闭系统;一些是不与专属手机相匹配的公用手机系统,例如Symbian 、Windows Mobile 和Linux 系统等。目前市场上的几个主要系统还没有涉及应用商城业务。从产权角度来看,系统提供商的产权主体可能是运营商、终端厂商或者是互联网开发商等等。

5. 运营商产业链纵向垄断的策略集合

本小节以运营商为例,讨论产业链重要节点的纵向控制力。根据3G 时期产业链的特点,从理论上来讲,运营商的策略可以表示为:

(1)“运营商+宏操作系统”的纵向一体化结构

①A+OS1;②A+OS2;③A+OS3;④A+OS1+OS2;⑤A+OS1+OS3; ⑥A+OS3+OS2;⑦A+OS1+OS2+OS3

(2)“运营商+宏操作系统+公共应用软件商店”的纵向一体化策略

①A+OS1+PM;②A+OS2+PM;③A+OS3+PM;④A+OS1+OS2+PM; ⑤A+OS1+OS3+PM;⑥A+OS3+OS2+PM;⑦A+OS1+OS2+OS3+PM; ⑧A+OS1+VM

( 3)“运营商+宏操作系统+专属应用软件商店”的纵向一体化策略

①A+OS2+VM;②A+OS3+VM;③A+OS1+OS2+VM;④A+OS1+OS3+VM; ⑤A+OS3+OS2+VM;⑥A+OS1+OS2+OS3+VM

我国主要三大运营商为避免沦为通道,各自通过各种策略来扩大其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其中应用商城是最有成效的一个战略选择。2009 年8月,中国移动正式启动旗下软件商店Mobile Market 。移动应用商城的市场潜力巨大,这是由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有着庞大的客户群和快速增长的手机使用量。2009 年9月,应用程序商店“天翼空间”开始对外公开测试;中国联通在2010 年3月也积极发展了WCDMA 手机的应用程序商店。无论是移动、电信,还是联通,其开发应用商城的目的都在于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丰富客户手机应用、增加客户黏性,甚至抢夺竞争对手的客户。应用软件商城与单纯的价格竞争、技术竞争相比,更贴近客户应用需要,能满足客户需求。

6.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由于3G 牌照的颁发,手机上网用户在2009 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 年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一年内增加了12 亿,已达到233 亿人,增长幅度达到106%,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的608% 。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有3070 万,占整体网民数量的8% 。

3G 网络的建设、终端供应的丰富,以及3G 应用的发展都将给移动互联网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并催生着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增长点。艾瑞咨询报告称,2009 年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达到147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8% 。

当前,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正在通过整合产业链,形成互联网产业集群。这个产业集群由电信运营商、网络设备提供商、终端提供商、信息服务提供商、内容服务提供商、芯片提供商等产业部门组成,并且逐步向商务、金融、物流等行业领域延伸。

在移动互联网上,通过技术革新实现网络、业务和终端的融合,并且面向大规模用户市场提供高效、稳定的产品和服务,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复杂过程。其中,用户规模变化、产业链整合、业务模式转型、技术演进发展、应用服务创新、新竞争者进入和成本压力风险等诸多因素增加了移动互联网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对于中国移动互联网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所意味的发展机会问题,业界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有全球最大规模的移动用户和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互联网用户,因此移动互联网的潜在市场是巨大的,对于创业企业意味着很多机会。另外一种意见则认为,有两类巨型企业会导致移动互联网不能够成为创业公司和小企业的发展机会。第一类是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巨头腾讯、搜狐、新浪和百度。发展了15 年的中国互联网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市场能力非常强的巨无霸,这些巨头公司资金、人才丰富,执行力强,拥有广大的用户基础,可以很快地复制一个商业模式,因此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创业公司和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的概率很小。第二类是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特别是中国移动。中国的数据中心资源垄断在电信运营商手里,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又有国家资本支持,在3G 全产业链的竞争性质下,当移动运营商看好一个业务要自己做的时候,很少有公司能够与之竞争,因此移动互联网上创新的模式很快就会在运营商的介入竞争下死去。

目前看到比较成功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产品是手机浏览器。它能在短时间内让用户

方便快捷地接受和处理信息,符合人们日益看重的“个人信息中心”要求,被大家公

认为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Ucweb(优视科技)作为手机浏览器市场的第一名已经通

过服务器压缩技术压缩流量,节省用户大量资费,并使得用户在手机上网的第一道关

卡时就形成了良好的用户体验,目前其用户规模已达到8000 多万。

3G市场分析――产业链分析 3G 产业链的构成要素众多,不同参与者的功能和地位不同,以下简要介绍产业链的几个重要环节及它们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如表4所示):

1.网络设备提供商

设备提供商是指为运营商建设3G 通信网络提供网络设备,为应用服务提供商和运营商提供运营支持系统与运营平台的厂商。网络设备提供商可以推动网络技术进步,同时可以适度地影响市场需求与选择。主要的3G 市场网络设备提供商主要有爱立信(Ericsson )、诺基亚(N0KlA )、阿尔卡特(Alcatel )、摩托罗拉(Motorola )、西门子(SlMENS )、朗讯科技(Lucent )、华为、中兴等。

2、CP/SP提供商

CP(Content Provider), 即内容提供商,为用户提供内容,是一些拥有丰富的专业资源的基础信息者,例如唱片公司、媒体等。SP(Service Provider), 即服务提供商,以专业化、个性化定制服务来改造、开发和集成系统,为CP 提供接入网络的通道和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或服务。SP 以各大门户网站为主,目前国内比较有实力的SP/CP 提供商包括新浪、搜狐、腾讯、空中网等。另外,众多服务提供商都或多或少地涉足内容提业。总之,CP/SP 二者联合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开发,把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以移动数据业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3、电信运营商

电信运营商在3G 产业链中居于中央位置,结合相应的3G 标准建设网络,负责通信系统的运营,为用户提供3G 通信业务。电信运营商同时也是设备提供商、终端提供商、SP/CP 的大客户。2009 年1月,工信部发放3张3G 牌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获得TD-SCDMA 经营权、WCDMA 经营权和CDMA2000 经营权。它们将在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展开全业务竞争,而整个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将呈现出垄断竞争的格局。

运营商在产业链上处于核心位置,它连接着产业链上的众多主题,为内容/服务商品平台,发现和创造用户需求,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但随着3G 产业的发展, 通信技术进一步成熟,用户对个性化服务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作为通信渠道,运营商的产业链控制力正在逐渐减弱。

4、系统集成服务商

系统集成服务商主要指为运营商或SP/CP 提供软件平台与服务方案的厂商,例如提供计费系统、增值服务平台或者某个业务的软件解决方案等。大型的系统集成服务商有Cisco 、IBM 、Motorola 、SAP 、亚信、华为、中兴等。

5、测试提供商

通常来说测试提供商是指为网络运营商提供测试设备和测试服务的厂商,或提供行业准入终端检测的机构,例如中国的泰尔实验室等。在3G 测试厂商中,国外测试厂商仍然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主要有美国的Agilent 、Spirentcom 、Tektronix,日本的Anritsu,德国的R&S、W illtek 等公司。国内,中创信测等也占据一定份额,尤其在TDSCDMA 测试方面。

6、终端制造商

终端制造商主要指为用户或者运营商提供终端或手持设备的厂商,是连接用户的最后环节。3G 终端制造商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持多种3G 多媒体业务,是集通信、娱乐、支付等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模块。

由于3G 产业链的一些变化,终端提供商不但要能够提供各种标准的3G 手机, 而且还要结合运营商的业务需要设计出专门的终端。3G 终端提供商主要有Nokia 、Motorola 、Sony Ericsson 、LG 、Samsung 、中兴、夏新、联想、TCL 等。

7、芯片提供商

3G 芯片厂商通过出售核心芯片和授权专利,服务于终端制造商和网络设备制造商。芯片提供商与终端制造商和设备制造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专利许可与转让、知识产权谈判等关系。预计3G 终端芯片提供会有两个发展方向:一种是提供基于基本功能,向低成本发展的设计;另一种是基于在可接受成本的前提下,提供面向中高端消费群体的、业务完善、功能强大的设计。当前,主要的芯片厂商有美国的高通(QUALCoMM )、德州仪器(TI )、美国模拟器件公司(ADI), 日本的瑞萨(Renesas )、NEC 电子,德国的英飞凌(Infineon)等。由于TD-SCDMA 标准的存在,大唐电信也是3G 产业链中重要的芯片提供商。

8、终端软件提供商

移动应用软件种类繁多,例如:手机操作系统及平台软件、移动视频软件等。在操作系统技术中,比较成熟的有爱立信和诺基亚等支持的Symbian 、PaIm 以及微软的Windows Mobile 等。一些终端也会拥有封闭的操作系统。其他功能性软件的应用或多或少都要受到终端所采用的操作系统的制约。

9、管制机构

在国际范畴之内,国际电信联盟(ITU )、3GPP 、3GPP2 等管制机构主要负责通信产业标准的监督和管制,统一划分国际3G 频段,制定全球漫游服务条款。我国的电信监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或者信息通信管理局。政府监管在抑制通信产业内部恶性竞争,提高消费者福利,监督和引导通信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10. 3G 用户

3G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用户,只有存在有效需求,产业链上创造的价值才能够最终实现。因此,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用户是3G 产业链的核心。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希望更加便捷地获取各类信息。于是CP/SP 提供商逐渐发展起来,丰富的数据内容需要有相应的基础网络设施作为支撑,从而促使通信产业逐步由2G 向3G 演进。总之,技术的进步始于用户、终于用户。

11. 关于产权的提供

移动通信网络和终端操作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知识产权提供商。随着在3G 产业的发展,自主的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要,知识产权提供商在产业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知识产权涉及产业链的多个层面,例如网络设备提供商、终端制造商、芯片商、集成服务商等。这些厂商如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就可以向其他厂商提权服务。因此,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3G 产业的发展。可以说,知识产权是技术演进、利益分配以及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互联网经济1、互联网发展的总体描述

据CNNIC 的《第2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披露, 截至2009 年12 月31 日,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19% 。宽带网民规模达到346 亿人,较2008 年增长了7600 万。根据工信部的公告,2009 年,全国光缆线路长度净增148.8 万公里,达到826.7 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长度净增3.9 万公里,达到83.7 万公里。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净增15.1 万路端,达到1705.9 万路端。局用交换机容量(含接入网设备容量)净增1643.8 万门,达到49219.4 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净增27579.9 万户,达到142111.2 万户。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净增2702.0 万个,达到13592.4 万个。全国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866.367Gbps, 同比增长35.3% 。

庞大的互联网人口和不断扩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为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互联网从1993 年开始出现,发展到2009 年,经历了16 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互联网产业经济已经初具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艾瑞咨询统计,2009 年中国互联网经济营业收入规模达到743 亿元,相比2008 年的569 亿元增长307%,远高于中国经济87% 左右的增速,成为金融危机中中国产业发展的一缕亮色。在互联网的各细分行业中,增长较快的有网络购物和网上支付,其营业收入规模增速接近100%,而电子商务则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兴驱动力。

互联网经济中,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电子商务三类业务收入在互联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比例达到822% 。

艾瑞研究得出的数字还比较保守,在2009 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工信部韩夏局长在发言中指出,2008 年我国的互联网产业的规模接近1500 亿元,带动相关IT 、制造业、软件与数字内容业产值超过2000 亿元,其中互联网接入规模达到了785 亿元, 互联网信息与应用达到了672 亿元,比艾瑞研究得出的2008 年的数字高出接近20%, 其中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电子商务三类业务收入占2008 年互联网信息与应用的比例达到88% 。

不管怎样,一个信号是很肯定的:我国互联网经济已经达到700 多亿的规模,尽管总量尚小,但发展速度远高于GDP 增长速度。

2、互联网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

不同的研究公司和相关的政府部门都有自己与互联网经济有关的统计口径,这些口径并不一致。我们选取了一些品牌公司的统计数据来描述互联网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

(1)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是互联网经济中占比最大的收入来源。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2009 年规模达到271 亿元。作为网络游戏行业主管部门,文化部首次了《2009 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白皮书》,从白皮书显示,2009 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5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5% 。其中:占总体市场规模的61.2% 的国产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157.8 亿元人民币,比2008 年增长41.9%;高级休闲游戏(ACG) 的增长速度在加快,收入占总体网络游戏市场规模的比例约为13.8%,市场规模达到35.5 亿元,较2008 年增长49.7%;截止到2009 年年底,中国市场上共有361 款大型网络游戏处于开放测试或者商业化运营阶段,与2008 年同期相比增加68 款。

网络游戏市场集中度高,腾讯、盛大和网易分居第一、二、三名,总共占据52.9% 的市场份额。排名前十二的企业总共占据中国网络游戏市场87.7% 的市场份额。

(2)互联网广告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统计,2009 年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达2073 亿元,同比增长不同的研究公司和相关的政府部门都有自己与互联网经济相关的统计口径,这些21.9% 。在这个市场中,网络广告主的投放行为更趋理性,愈发追求广告投放的精准性与广告效果的最大化。

在互联网广告的细分市场中,搜索引擎以其精准性及较高的性价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广告主进行投放,2009 年搜索引擎广告市场规模为695 亿元,同比增长率达382%,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等新媒体价值的凸显,以及垂直媒体广告费用快速增长成为2009 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的主力增长点。

在广告主的类型上,电子商务类品牌广告主的网络广告投放费用增长迅猛。据iAdTracker(网络广告监测分析系统)监测数据显示,2009 年电子商务类品牌广告的主网络广告投放费用为66 亿元,同比增长达115.5% 。

(3)网络银行

网络银行是互联网经济另外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互联网和实体世界中各种产品和服务的网络支付。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于年初的《2009 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2009 年,我国个人网银用户比例为209%,比2008 年增长2%;企业网银用户当年比例为405% 。

2003 年诞生的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以担保交易模式解决了国内网购市场的信任和支付问题,成为银行系统外最重要的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工具。至2010 年3月, 支付宝注册用户突破3亿,日交易额超过12 亿元。

(4)电子商务

根据CNZZ①报告,截止至2009 年12 月,中国共有电子商务网站156 万家,同比增长234%,其中B2C (Business-to-Consumer, 商对客)②网站超过400 家,同比增长4379% 。

据CNNIC 《第2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09 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108 亿人,年增长459%,网络购物使用率达281%,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2500 亿元,较2008 年翻番增长。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 年中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 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2009

注① CNZZ: 国际著名风险投资商IDG 投资的网络技术服务公司,是目前中国互联网行业中最有影响力的免费流量统计技术服务提供商,专注于为互联网各类站点提供专业、权威、独立的第三方数据统计分析。

② B2C: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

年网络购物市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 。中国商务部网站的数据更为乐观,2009 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超过35 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85% 。仅网络零售业老大淘宝网一家,2009 年的交易额就突破了2000 亿元。

政府在电子商务发展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09 年11 月30 日,商务部了《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商务部门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措施。《意见》中提出到“十二五”(2011~2015)期末,力争将网络购物交易额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 以上。《意见》明确将大型国有流通企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并提出要扶持传统流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网上市场,要培育一批管理运营规范、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网络购物企业,扶持一批影响力和凝聚力较强的网上批发交易企业,以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的应用推广进程。

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中占据着绝对领先的地位

在B2B(Business To Business,商对商)电子商务上,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构建了完善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统计,2009 年中国第三方B2B 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达到8326 亿元,约占B2B 电子商务整体交易额的40% 。

在B2C 市场里,阿里巴巴集团研究组发现,淘宝网上半年实现的809 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就已占据了上半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 。“

“网货”概念的提出

“网货”是2009 年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马云提出:“网货的概念来自它的渠道, 而渠道的优越性让网货把暴利还给消费者,还给制造业;网货的本质就是货真价实, 这是我们的革命,消费生产模式的革命。它是财富的重新划分,网货的核心就是反对暴利。”

创建网货的方式多种多样。一类是代加工制造企业转而创立网上自主品牌;另一类是传统公司进行销售渠道的转型,或者为网络渠道打造专供网货的副品牌;还有一

注① B2B: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是指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B2C: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

②网货:即以网络零售平台作为主营销售渠道的时尚流行商品。

类则是完全从电子商务起家,打造独立网货品牌的商家。“网货”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内销渠道,它的渠道建设、品牌建设门槛降低, 使得信息化中小企业打造品牌的“长尾”被开发出来。阿里巴巴研究组预测网货的发展会加速商品的品牌化、“主流线下品牌”网货化、商品全面趋向个性化、“主流消费”网购化,因此未来拥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对此,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网货,体现了品种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特点,‘中国制造’转型‘自有品牌’是我国经济从出口型转向内需型最现实的出路。”

3. 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加速融合

在2009 年,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显,融合趋势有三个特点: 一是传统企业积极应用互联网的趋势正在强化。随着政府主持力度的加大,航空、保险、家电等传统行业各企业密集地冲入电子商务。2009 年,大量B2C 电子商务网站建立,出现了大批的电子商务垂直网站。运动用品类、箱包类、化妆品类和保健品类的电子商务站点层出不穷,其产品线都体现了垂直化的特点,专注于做鞋业网络销售的好乐买、中粮集团旗下的我买网就是其中的代表。

二是融合呈现双向化。2009 年不再仅仅是传统企业渗入互联网领域,大型互联网企业也在积极尝试相关的传统产业,比如完美时空控股的北京完美时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行了首部电影《非常完美》,为完美时空带来2000 万利润;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和湖南广电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成立盛世影业有限公司,在影视制作发行和相关衍生业务领域展开合作。 三是行业的合作者和对手均成为融合对象。新浪和易居中国合资成立的公司―中房信正式登陆纳斯达克① ,募集资金约216 亿美元。而“支付宝”联合“货到付款”, 一起出现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舞台上。

另外,在国家严格管制的行业,也存在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渗透,第三方支付

注①纳斯达克:即全美证券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 一般指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它是全美也是世界最大的股票电子交易市场。

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在于,从1998 年开始,经济的强劲增长与互联网的快速爆发相重合。金融、信息技术与商业,在短短10 年内,都面临着快速的变化与阶段性升级。尤其在2000 年后,互联网飞快普及,传统的商业企业、银行、媒体的应变速度, 相对于迅速发展的网民规模和网民需求显得太慢,由此而为一批互联网企业留出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金融行业是国家严格管制的行业,由于金融企业和最终用户没有能够同时进行“信息化转型”,于是在网络购物、网络游戏迅速发展,用户有大量小额支付需求的情况下,非银行企业成功地进入曾经只属于银行的业务领域。据易观国际的报告显示,第三方支付已成为中国金融支付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09 年度交易规模已近6000 亿,未来两年有望突破万亿。在网上购物方面,C2C①和B2C 支付模式促使第三方支付机构几乎形成了市场上的半垄断地位。

4、互联网上的SNS出现了大规模盈利

SN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意指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已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如短信SMS 服务。SNS 的另一种常用解释是SocialNetworkSite,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

2009 年中国SNS 用户达到1.76 亿,增幅达到120%,远远高于门户、搜索、视频等领域新增互联网用户30%~40% 的增幅,占据互联网用户总数的45.8% 。

2009 年一场全新的“土地革命”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中爆发,中国几大社交网站(人人网、开心网、51 、QQ 空间)的重要位置都被农场游戏所占据,而“偷菜”则成为网络上最受争议的话题之一。

上海咨询公司BloggerInsight 预计, 中国社交网站农场游戏的日活跃用户人数最少在2800 万至3000 万之间,保守估计开心网农场游戏的日活跃用户人数达700 万,QQ 农场游戏的日活跃用户人数在1500 万至1700 万之间。

传统上来看,SNS 的业务模式基本上还是把巨大的用户流量转化为商业价值, 诸如广告和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和游戏等

注① C2C:Consumer to Consumer,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

从内部管理体制上来看,2009 年,我国有三家电信运营商,这三家电信运营商全部是海外上市公司,实行网络和业务的集中化和垂直化管理,实行统一的网络规划、建设和管理。在业务设计、部署、推广以及客户服务上都有完整的管理体制和成熟的流程。

与之相对比,中国有线网络系统的情况则是各自为政,条块分割。自从1983 年国家提出“四级办台,四级混合覆盖”以来,中央、省、市和县均开办了自己的电视台,并且自筹资金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尽管2003 年开始进行了台网分离,组建了中国有线网络公司,但目前各级有线网络运营机构约有4000 家。.

(2)三网的物理现状

电信网

我国已经建设了一张网络和用户规模世界第一、技术层次和装备水平国际领先的现代电信网。2009 年,全国光缆线路长度达到826. 7 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到83. 7 万公里。

从电信网络来看,中国电信系统改革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三大运营商分立的市场竞争格局。全电信行业企业基本完成了战略转型,实现了从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运营商的转变,并开始进入IP 电视等广播电视传输的基本业务领域。2009 年年底,电信企业发展的经广电总局批准试点城市的IP 电视用户超过200 万。电信网络在管理体制、资本能力、网络基础、用户规模、收入和效益方面相比于广电网络具有明显优势。

2009 年,我国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705. 9 万路端;局用交换机容量(含接入网设备容量)达到49219. 4 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4. 2 亿万户。

在三网融合的进程上,我国的电信网与互联网早就开始了融合,三网融合更多涉及的是电信网络与广电网络的融合。

. 广电网

从广电的有线网络的情况来看,2009 年全国有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3万多座,卫星上行站30 多座,有线电视网络400 多万公里。但是,中国有线网络实现双向化改造的比例不到15%,且大部分集中在一线城市(京、沪、广、深)和省会城市, 广电网络三家上市公司的网络建设投资不足三家电信运营商投资的1% 。

我国有线电视网多年来主要依靠各地广电部门自我发展、自我积累,到2009 年底形成了1.74 亿的用户规模。但有线网络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国家持续的规模投入,加上各地实行四级管理、分散经营,导致中国有线网络骨干网里程较短,数字化和双向化程度低,各地运营商的网络资源苦乐不均,区域网络分割严重,互不连通,接入带宽不足。从而没有形成可管理的、统一的、有实力的竞争主体,没有能够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

(3)电信网和广电网的投资、用户规模和收入情况

2009 年在电信领域,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电信宽带用户的ARPU 值(平均每用户收入)分别是40 元、65 元和75 元。可是,广电有线网络的基本收视费ARPU 值仅为13 元,加上付费频道的收入,有线网络的ARPU 值才达到19 元。

与美国相比,我国付费电视的整体规模严重偏低,不到美国2009 年付费电视(有线/IPTV/ 卫星)1000 亿美元收入规模的5% 。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广电网络的市场用户分散,全国已经完成了省内数字化改造的最大有线网络―江苏省网不过拥有用户数1500 万左右,全国占比不超过10% 。此外,有线网络提供的宽带接入用户较少,2009 年年底只有300 多万,在全国1亿宽带用户总数中的比例微乎其微,难以形成经营上的规模效应。

3. 政府推动三网融合的政策

三网融合不是2009 年才出现的新概念,早在2000 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就明确提出“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无论是电信部门还是广电部门都做过不同程度的尝试,向对方的领域渗透。在业务上,电信主要是通过发展IPTV 而进入到广电的视频领域,目前在哈尔滨、上海、江苏、河南等地区试点发展。比如,上海电信和上海文广集团相互合作的“上海模式”,在四年时间里发展了100 万IPTV 用户。但由于受制于管理体制,IPTV 并没有大规模发展起来。

2010 年1月1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指出,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对于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的三网融合政策有三个重要信息点:

(1)明确提出三网融合。重点之一是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鼓励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 )非对称双向进入。“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不仅允许有线运营商可以经营全部的增值电信业务,还允许进入部分基础电信业务,超出市场预期;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允许从事部分广电节目制作和传输, 却无法涉足内容集成和播出环节,说明电信运营商要从事IPTV 业务仍将面临较强监管。

(3)先试点后推广。这种思路除了遵循中国改革惯例外,还考虑中国广电的现实差异性较大(区域分割和双向化不足等), 尚不具备全国推进三网融合的条件等因素。同时,与三网融合配套相关的技术标准、立法工作和监管模式等问题也尚未有定论,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推进三网融合,不仅为广电预留一定的保护期,也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三网融合体系提供依据。

4. 三网融合带来的市场机会

从短期内具有的优势上来看,广电拥有视频内容、固网带宽和无线广播等优势, 电信拥有双向固网、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业务等优势。

广电、电信、互联网三网加速融合,给芯片、终端、网络、硬件系统、软件等各个环节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三网融合将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生态链,产生新的运营商,创造出多赢的商业模式

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三网融合将带来2929 亿元的市场,其中终端设备690 亿元, 光纤缆244 亿元,光通讯设备1241 亿元,运营管理BOSS 市场88 亿元,工程及其他市场为302 亿元。

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来看,以下各类公司将从三网融合中获得新的发展机会。三网融合会带来电信、有线电视和互联网在网络、内容、经营牌照和资质、业务上的全方位交叉合作,为整个大行业带来全新的业务应用和业务模式。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广电内容+电信固网=IPTV

广电是视频内容的主管部门,拥有视频播出牌照;电信网络均为双向网,且拥有客户基础和客服优势。在当前电信运营商还没有拿到视频集成牌照的情况下,广电内容播出牌照方和电信运营商可以合作开展IPTV 业务。

(2)广电无线广播+电信移动通信=CMMB手机电视及其他无线多媒体

广播传输不存在带宽限制,但不能互动点播;电信移动通信传输受到带宽限制, 但适合双向互动节目。而且,电信运营商有无线接入能力,可以无线提供多媒体资源接入,这样的能力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三网融合后的新媒体标准上,广电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 建设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移动多媒体技术和标准,全国已有300 多个城市开通了CMMB 信号,30 个省份完成了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建设和运营签约,产业链已初具形态。

(3)广电固网+电信互联网出口宽带=有线宽带

有线网络双向化后,具备开展宽带业务的基础,但还缺乏国际出口带宽;电信重组后,尽管不同运营商的固网资源分布不同,但均拥有国际出口带宽。因此,在有线运营商还没有拿到出口带宽资格的时候,有线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可以合作开展有线宽带业务。

(4)广电内容+互联网渠道=互联网视频

目前,广电内容的传输渠道主要是有线网络/地面/卫星等,且以有线电视为主;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中国网民人数快速增长,广电内容资源可以利用互联网渠道,开展互联网视频业务。

(5)广电有线渠道+互联网内容=有线互联网

随着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的完成,有线网络可以开展互动业务,加上庞大的家庭用户,海量的互联网内容可以进入到有线网络,实现有线网络和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的合作。

除了设备SW 和硬件厂商以及系统集成商在三网融合中获得巨大的发展机会之外, 各类内容运营商、宽带服务运营商也将受益三网融合,在收费视频、宽带接入(ACCESS)方面扩大市场总量。据中金的分析,收费视频产业2009 年的市场规模为300 亿元,三网融合的潜在市场规模为1800 亿元;宽带服务2009 年的市场规模为900 亿元,潜在的市场规模为2000 亿元。

另外,在三网融合中,云计算数据中心也有很大的机会。从底层数据中心来看, 网络融合、网络资源共享导致的最大变化是网络带宽变宽,网络速度变快,网络的覆盖面变大,网络资源具有更大的扩展空间,更丰富多彩的应用与服务将进入爆炸式增长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数据中心必须具有更高的计算能力、更大的资源存储能力以及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因此具有高速、大容量计算与存储、按需使用、部署灵活、具有良好性价比的云计算被看作未来数据中心的最佳选择。

1. 两个阶段性目标:2010 年至2012 年,重 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 国务院常务会议 2013 年至2015 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 2010 年1 月13 日 国务院办公厅 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 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

2. 电信和广电业务相互开放,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双向进入试点;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以 融合 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 互联网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从 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制作和传输。

资本运作2009 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IPO②、融资和并购呈现以下特点: 资本运作①

第一,总体上在低位运行,无论从交易总量、数量和单位金额来看, 都与2008 年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

第二,创投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

第三,中资机构快速发展,正在各个方面和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 IPO

2009 年我国IT 行业(含软件产业、IT 服务、数字电视、硬件产业、光电科技和半导体芯片等)全年共计16 家企业实现IPO,总计融资金额8.46 亿美元。其中,12 家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金额为6.29 亿美元;另有4家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成功实现IPO,融资金额为2.17 亿美元。

2009 年全国互联网行业共计有4家企业实现IPO,分别是焦点科技、盛大游戏、搜狐分拆旗下的畅游游戏,以及新浪和易居中国合资的公司――中房信,总计融资金额15. 60 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金额3. 90 亿美元。

2009 年,全国电信增值行业共计有6家企业实现IPO,总计融资金额4. 07 亿美元, 平均每家企业融资金额6788 万美元。

2.融资

(1)创业投资

2009 年IT 行业创业投资共计披露案例75 起,投资金额4.09 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546 万美元,与2008 年同比分别下降了27.2% 、42.6% 和21.1% 。

在投资阶段方面,各投资阶段的投资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同比均出现下滑,其中早期降幅最大,获利期降幅次之。在各投资阶段中,发展期的投资案例数量最多,为36 起,占总量的48.0% 。

在软件产业、IT 服务、数字电视和硬件产业四个二级行业中,软件产业最受创投资本青睐,有投资案例26 起,投资金额1.23 亿美元。

在2009 年,互联网领域的创投案例数量74 起,投资金额5.18 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700 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了35. 1% 、45. 6% 和16. 2%,表明创投活动仍在低位运行。

网络游戏行业最受创投资本青睐,在投资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这两个指标中拔得

① 部分资料来自ChinaVentures 数据。

②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 ,即首次公开募股,指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通常为“普通股”。有限责任公司IPO 后,会成为股份有限公司。

头筹。其中,投资案例23 起,占行业投资案例总数的69.6%;投资金额1.24 亿美元, 占行业投资总额的24.0%;平均单笔投资金额540 万美元。

电子商务行业以19 起投资案例和8603 万投资金额,在行业排名中居于第2位。紧随其后的是网络社区行业。

在2009 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创投市场中,投资地区以北京、上海和沿海城市为主,中外资机构在投资案例数量方面分庭抗礼,分别为31 起和43 起;在投资金额方面,外资投资仍然大幅领先于中资投资。

2009 年,电信增值领域的创投案例数量24 起,投资金额1.14 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475 万美元,同比分别变动4.35% 、-45.2% 和-47.5%,创投活动的规模仍在低位运行。

(2)私募股权

2009 年,IT 行业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计披露投资案例5起,同比下降16.7%;投资金额1.12 亿美元,同比下降71.2%;平均单笔投资金额2232 万美元,同比下降65.5% 。

2009 年,互联网领域私募股权投资案例3起,投资金额2.37 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5.0% 和38.4% 。3起投资案例分布于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和综合门户三个二级行业。综合门户行业获得1.8 亿美元私募,占行业总体的比例为76.0% 。

2009 年电信增值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案例2起,投资金额1.07 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0.0% 和62.2%

3、并购

2009 年是全球电子信息企业并购重组的重要一年,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大企业并购和基础领域整合增多,比如日本NEC 电子和瑞萨合并成立了第三大半导体公司, 台湾地区多家半导体企业整合建立了“台湾记忆体公司”,群创并购奇美等,都将在全球半导体、面板领域形成新的竞争格局。此外,松下并购三洋、甲骨文并购SUN 等重大并购案件,也将对家电、软件产业的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在中国,与2008 年相比,2009 年中国信息产业并购案例数量大幅下降39.5%, 但并购金额上升1.0% 。

2009 年互联网行业共发生并购案例23 起,已披露金额案例数量为12 起,涉及并购金额为5.66 亿美元。

2009 年中国行业共发生并购案例44 起,已披露金额案例数量为26 起,涉及并购金额为4.38 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案例15 起,已披露金额案例数量为5起,平均并购金额为2127 万美元;境内并购案例29 起,已披露金额案例数量为21 起,平均并购金额为1579 万美元。

2009 年电信增值行业共发生并购案例18 起,已披露金额案例数量为13 起,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