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展示设计探究范文

展示设计探究精选(九篇)

展示设计探究

第1篇:展示设计探究范文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字技术在艺术中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其手法也更加多样化,数字技术能够营造出一种虚拟的场景,让观者体验到独特的环境,让观者体验到真实感极强的虚拟展馆。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字化展示设计的特征以及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以期能够为数字媒体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数字技术;虚拟;设计;创新应用

0前言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让数字化理念走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其所呈现的三维空间带给人们极具真实的感觉,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精神感受。将数字化技术与展览艺术结合在一起,是对展示空间应用一种全然创新,其注重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的结合,以数字媒体作为载体进行信息的展示河床大。在电脑中进行虚拟空间的模拟时候,人们对于物体和环境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真实感,在此空间内人机、人人、人景都可以达到一种交互性的互动。因此,探究数字媒体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1数字化展示设计的特征

1.1设计人性化

人性化的设计遵循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数字化展示设计的基础,在设计中加入人性化的元素,能够使设计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完美的展现符合人们需求的场景。目前的展示设计不局限在一种简简单单的表达信息或者信息的灌溉中,更多的是和观众或者用户进行沟通、交流,以达到满足人们内心需求的目的,使观众感受到自己的所观、所感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且还能主动的接收艺术信息,迫切地想要感知艺术背后深层次的内涵。极具人性化的展示空间所散发出来的感染力能够深刻地感动观众,使其停留在这个空间里欣赏美妙的艺术作品。

1.2参与互动性

参与互动性是指观众与信息进行互动,从分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让观众体会到观展的乐趣,引导他们主动的、积极的接收信息,将传统的观赏者身份转变为探索者身份,激发观众对新空间、新信息的探索欲望,形成一种互动的形式,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过去的艺术表现形式难以引发人们观赏激情,往往会令人感觉到枯燥、沉闷以及信息难以消化,影响观众的兴趣,尤其在较为复杂的信息传递时候,这种情况表现的就更加明显。而媒体新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设计人员可以添加吸引观者的内容,改变传统的传送信息方式,增加参与互动性,促使观者在视觉、听觉上获得震撼的感受,让其更加深刻的理解展品,感受展品。这种互动性打破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展示方式,是数字化展示新的发展方向。

1.3展示虚拟性

虚拟展示是一种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就是将数字媒体艺术虚拟的展示出来,以区别于传统的展品陈列方式,展品不在展馆中实际出现,而是通过电子技术或者投影技术将其以虚拟的形态展示出来,而达到仿真的效果。仿真的虚拟展示可以有视觉的展示,也可以包含声音的展示,比如全息投影技术就是在视觉上的展示,其可以三维化的还原艺术展品,能够使观者更近距离的接近虚拟展品,从而达到欣赏艺术品的目的。声音展品可以通过音频设备展示,比如走步声、敲门声、枪声等,达到真实存在的感觉。利用展示的虚拟性可以搭建现实的场景,还能创造出立体三位的空间,给观众一个遐想的空间。甚至还可以让观者体验到未来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一个全新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2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1博物馆展示应用

传统的博物馆都是通过建立一个巨大的场馆,陈列上相应展品,提供给观众观看,这种传统的展览馆适合经济发达的地区或者有着独特文化内涵的地区。由于建立场馆耗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所以新型的网上博物馆应运而生。网上博物馆是指人们可以通过数字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访问虚拟的博物馆,网上博物馆可以缩减传统博物馆实行上所投入的成本,还能满足人们对欣赏艺术的需求。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致使人们很难抽出时间到博物馆感受艺术的熏陶,但是又需要对艺术进行学习和感受,所以,运用网上博物馆的形式就可以解决这种矛盾和困扰。它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艺术品的价值,非常真实的享受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世界展品的舒适感。目前数字化的博物馆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接入互联网,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参观网上博物馆,这种展示是一种虚拟的展示设计,数据资源都存储在网络环境中,观众只要拥有网络资源,就相当于拥有网上博物馆的门票。中国数字博物馆在本质上是中国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虚拟展示平台。

2.2商业展会应用

商会展示可以应用虚拟展览,因为虚拟展示具有展示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在商会展示中应用非常方便。而且虚拟展览突破了传统展示对时间、地点、资金和管理的问题的限制,以最直接的方法将最有用的信息表达给最想了解的人,这样高效率的展示活动在商会展示上已经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一些车展,完全可以在主办城市之外的汽车4S店进行转播,提供虚拟的车展示,为不能去车展现场的人们提供虚拟的展示,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汽车的销量与宣传效果。商会展示的应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点,就是人们可以同时参加很多个商会展示,因为虚拟展览应用的是网络,只要网络畅通,身在家中即可了解到全世界不同地方的展会事态以及发展动向。这样还能帮助人们降低参与传统展会时所耗费的财力,以及能够减少时间的浪费。展示设计作为数字化的产物,更是全面地展现出数字技术的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数字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2.3用户交互应用

用户交互应用是指将被动参观过程转变成一个主动参与体验、思考的过程。观众通过对虚拟展示的观看,通过对展示设备的操作和体验,能够获得不同感官上的感受。观众观展不仅显示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也显示社会客观条件、环境与观众的相互作用。互动体验是观众参观的兴趣所在,通过直接、连续操作获得最佳的交互体验,使观众能够置身于情景之中。例如,在天气预报的展示中,可以通过实时的天气图片展示出新颖的视觉效果,或者在交通播报中找到最低能的动态视图信息。在展示文本材料时候,可以设计成形象的翻书动作,让观众真实地体验到仿佛在翻一本书的感觉,给观众强烈的体验和视觉冲击,并且给观众提供的信息非常丰富。用户交互应用给虚拟展示带来了新技术的创新路径。

3结语

新时代的发展促进着虚拟展览技术的更进一步提升,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加促进者媒体艺术的更好利用,让艺术创作上升到新的高度,更好地对人们的情感和理想予以表达,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现代管理思想予以发展。因此,相关人员要更加努力地探索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策略,让数字媒体艺术带给人们更加富足的精神享受,让更多的人文元素注入艺术设计理念中来,让更加具有创意的形式在虚拟展示空间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作者:王雪银 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唐芃.新媒体艺术在世博会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分析[J].中国美术,2014(03):134-138.

第2篇:展示设计探究范文

【关键词】产品设计 创新汇看 多元化教学法

【基金项目】本文章受西安工业大学教改项目《多元化教学法在产品展示设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资助,项目号:14JGY3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09-01

产品展示设计是产品设计的专业课程,作为专业老师我已连续四年承担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几年间就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改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从与相关专业老师的探讨中和同学们的实践作业中获得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新的问题。

一、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

产品展示设计课程一般设置在大学学习的第六或第七学期,是在同学们对产品设计专业内容学习完成之后,为进一步拓展学生设计视野,强化产品设计内容实践应用,提升设计思维能力,增加毕业后就业机会而开设的。记得在这门课程的学习初期,无论是教学的成效性还是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都不是很高,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作为一个新设课程很多同学不了解。

一方面对许多学生来说,三年时间都在学习产品自身的设计内容,突然要求他们将视线转向产品所处的空间,研究空间的设计方法、程序,锻炼构思空间的能力确实相当有难度,对他们的设计自信心难免有所影响。另一方面,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为自己是专门研究设计产品的,学习产品展示没有用处,不值得浪费时间。但现实是产品设计是一个整体、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产品展示是产品后期推广、上市应用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是决定着产品和企业形象确立是否能够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同时,我国经济的腾飞为展览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向社会正式了10个新兴职业,其中“展示设计师”这一职业作为发展前途最为光明的新人才名列10种职业之首。在上海、广州、北京等一线大城市展示设计专业人才短缺现象十分明显,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各种综合性博览会以及专业性的展会层出不穷,为具备展示设计能力的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就业机会与空间。所以,面临日益加大的就业压力,学好产品展示设计课程不仅是设计能力提升这一简单目的,最重要还可以大大地增加同学们的就业机会。

二、教学方法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不足

我国展示设计教育始于1991年,清华美院(原中央美术学院)开设了中国第一个会展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全国很多高校都设有展示设计专业或者相关能力培养的课程,针对工业设计或者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相关课程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很多学生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学习这门课,他们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后作业质量完成不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实际并不好,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对产品设计专业学生来说,设计课程内容决定了学生的设计发展方向,当前的设计专业教学缺少对其发展和学生兴趣的研究,较少关注产品展示设计是什么,产品展示设计对产品后期营销环节影响是什么,展示设计对学生拓展就业渠道的影响又是什么,这样势必会制约产品展示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变化,使其缺乏针对性而不能有效满足和适应学生的需求,降低教学效果。其次,当前展示设计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并且市场上相关书籍很多但可以作为教材的很少,大多是简单的理论和图片的罗列,教师在课堂中采用的互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较少,填鸭式教学方法很多,这造成课堂教学单调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最后,从各高校展示设计课的调研中我们可以发现,多数高校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的是课堂推理式的思维方法来进行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这包括简单的调研,通过分析综合并找到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来产生对场地独特的理解,从而形成对空间的想法和构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培养严谨、科学的思维,短时间快速上手小型设计项目,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展示设计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操作性很强,过多的课堂理论教学必然导致实践设计活动研究投入精力不足,再丰富精彩的图片讲解,也不及自身对空间的实际感受,因此必要的实习参观和实践设计作业是不能缺少的。同时,过去课程结束后,组织一些教师汇看、讲评作业的传统方式已明显不能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尝试和研究,对于产品展示设计课程作业的考核应该也纳入课程实践教学的一部分。

三、多元化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化教学法是通过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以及教学手段的多元化等多角度来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和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修改课堂讲授内容,穿插产品设计方面的内容,重点阐述这门课程对学生就业的影响,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开发产品设计类学生的学习潜能。

首先,改革后的的课堂知识不仅锻炼学生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平面设计能力以及模型动手制作能力,还可以使学生从展示设计的“翻转”角度看产品设计本身。并且,在知识内容的讲解和作业布置上紧扣学生就业需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学校就业率做好铺垫。其次,加强实例作品的讲解,通过经典案例来让学生认识展示设计的构思方法、构思角度,从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学习中解脱出来,并在课堂上加入更多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教学交流。例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向老师同学们讲述自己对实践作业的实地调研情况,以及自己对其空间构思的理解和认识。最后,改变旧有的作业成绩评定及汇看方式,改为组织学生答辩的形式,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设计表述能力,同时在问答之中也为老师与学生提供更直接、快速的交流平台。另一方面,答辩的现场也模拟了社会上实际案例提交的场景,为那些毕业后还想从事这方面设计的同学们感受真实环境提供机会,提前积累经验。

作为教师,只有从改善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方式趣味性、教学流程实践性入手,才能让这门课程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的需求。

四、总结

产品展示设计不同于产品设计,产品展示设计是动手操作性极强的实践设计,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平面设计能力和对消费者心理深入研究的能力。时代的发展使得产品展示设计内容变化的很快,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设计和课程设置很容易与其多样性的社会背景脱节,这是制约当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课程内容设置和授课形式必须紧跟时代变化和社会变迁,才能满足学生、社会的双向需求和自身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鲁生.展示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版.

[2]魏长增.展示设计,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版.

第3篇:展示设计探究范文

1.确立合作模式在设计高校双方单一专业或多专业进行初步相互了解和沟通的前提下,国际间或师生有共同的意愿和教学专业需求的前提下,主要确立短期或者长期的,以专业间或者学院间的合作形式的合作计划。

2.合作课题以及标准国际合作课题的设计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互通原则和可比原则。(1)互通原则:课题必须建立在双方高校能够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共同进行教学和互访辅导的专业课题,同时,课题本身是一个平台,是建立在双方师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在同一水平和专业领域下,既能够反映出一方的文化背景特色,又能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师生创造,创作设计成果提供尽可能多的可能性和互鉴性。(2)可比原则:设计成果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既保证社会的实际意义的可比性,有一定的社会应用价值,又有本专业领域的可比性。一方面便于专业内规范标准的可比性,另一方面便于教学成果的双方教学单位师生间的相互鉴定和评价。

3.合作课题计划合作课题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合作时间计划:在双方教学单位认可的教学课时范围和计划内进行,时间将主要根据课题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制定。其中主要分成草案、方案、制作、展示四个主要过程。(2)合作经费计划:由于国际教学合作课程可能包括师生互访活动,共同课—workshop和产生的教学过程中的其他费用,可以采用互相承担自己费用的方式或者互相分担总费用的方式,以达到合作课题经济上的基本公平原则。

二、国际合作教学课程的执行

1.合作教学的师生教学交流方式师生的面对面交流的信息远远会大于课程本题的意义和效果,会在非专业的文化碰撞当中给双方师生带来最切身的感受。国际合作课程的师生互访是整个合作教学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国际合作教学组织工作的核心部分。比如,有效的组织师生间的workshop,这不单单可以在专业上推进相互的了解,也尽量多的加强互相文化上的沟通和了解。

2.合作课题的制作和辅导方式设计专业成果的制作过程强调运用设计师的语言,它也是设计人才培养的基础的重要部分。比如以空间为主的设计成果的制作过程,主要以图纸和模型为主,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职业前培训的重要部分。而图纸和模型也是设计职业的最广泛语言。

3.合作课题课程控制与管理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是最重要的一环。其中牵扯到学生出国或来华手续,日常课程安排以及日常活动计划及经费的支持和服务。(1)帮助我国师生办理出国或者外国师生来华手续和费用核算,并与学校管理阶层就此沟通与确认。(2)提供教学可能性,其中包括课程安排,日常财务支持,协调场地,核算学时学分等管理服务工作,并为任课老师和参与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控制课程时间。(3)安排国际交流师生的日常安排其实也是国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交流的效果直接决定了双方合作的气氛和愉快程度,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以及成果。

三、国际合作教学的成果共享与展示

1.合作课题的成果共享“互通有无”是国际合作教学过程的意义,“相互促进”是合作课程的目的。教学经验与学生设计成果的共享是整个合作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跨国师生教学活动的最关键一步。

2.合作课题的成果展示合作课题的展示形式以及组织形式可以共同或单独完成。它是对师生跨国教学合作的宣传活动的重要部分。它可以根据设计的课题和专业内容采取利用实物展示和媒体展示两大手段。

四、国际化教学合作实践—基于上海世博会

某展区内容的中德合作课程教学活动2008年10月我方曾邀请德国杜塞尔多夫工业大学建筑学系教授访问我院,并针对“中德设计合作课程”进行协商,在2009年4月我院又邀请杜塞尔多夫工业大学展示设计系教授访华,就进一步发展中德双方高校关于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合作教学计划达到了更深度的共识。并共同选定了课题,即2010年上海世博会某展区的设计。此次共同课题的选择注重了在真实课题的条件下,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合理的展示空间,理解“没有限定,没有设计”的理念。

在本阶段设计成果中,中方学生的思维和方案设计能力较强,体现了本土文化的优势,并在与德国教授的共同辅导下,能够很好的抽象思维,使空间塑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下一步深化设计重在利用模型或其它三维手段进行细部的推敲。德方学生表现出了对三维控制能力的扎实基础,并能更好地利用模型对方案进行深化。同时,本次世博会展区设计充分融入了建筑化思维和环保化思维。本次中德合作课程的双方学生成果还通过中方学生的再设计,于2009年10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行了汇报展,整个展示活动的策划、组织、搭建、经费均由我方学生独立完成,并得到了一些主要设计网站的跟踪报导。

五、总结

展示设计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跨职业的一种复合型设计。而国际型人才也是国际化时代经济全球发展的产物,也是根据复杂的国际背景,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作为职前的重要教学基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任务义不容辞。设计创新型人才是国际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当中如何开展国际合作教学活动,策划和执行合作教学任务,开拓设计人才培养的国际型道路是刻不容缓的。

在展示专业设计课程构成方面,我们不但要坚持“展”与“示”基础设计课程的持续培养,即展览、展陈、博物馆等固定空间塑造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同时“示”,即展会、活动、大型盛典的活动策划、道具设计、舞台美术以及节目设置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配合技能;而且,注重合作配合,加大国际化视野以及向相邻专业的互相借用也是我们专业不断发展的途径。

第4篇:展示设计探究范文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法;教学改革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究式教学发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和获取知识。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更能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更能遵循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或者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物理情景,提出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设想实验方案,并通过学生亲身做实验,验证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最后把结论应用到生活中,解决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

一、初中物理实验同探究式教学法结合的表现形式

1.多种形式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包括在课堂上教师操作演示、师生共同演示、学生小组演示、学生演示等多种形式。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开展演示实验教学所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巧妙设计一些趣味性浓厚的演示实验。要注意把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另一方面又通过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在逐步认识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2.多种类型的操作实验

从教学目的的侧重点划分,学生操作实验可分为四类,即研究性、验证性、测定性和基本练习性实验。学生操作实验探究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独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规律,以获得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3.科技小制作、小实验

科技制作探究包括科技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等。教师要利用物理活动课和实践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遵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学生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如实验室闲置器材、学生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等,设计和制作完成这类科学性、趣味性很强的实验。

二、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操作程序

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是在观察总结科学家、教育教学工作者探索实践和吸纳先进教育理论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它遵循着“问题—假设—设计—验证—总结—评价”这样一种程序。这一模式还特别注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可以分为:引入课题激发猜想->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分析总结->评估交流。为了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对其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

三、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为了深入的实验探究式教学活动,主要侧重于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训练,侧重于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强对学生归纳、总结、演绎、推理、评估、交流和拓展应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进行力学密度探究式教学实验,在“接受式教学”模式下,却较难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式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使学生经历“密度知识与技能”的探究学习过程,锻炼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具体说就是掌握一些简单方法,其一,探究的程序化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其二,具体方法:归纳法、比值法、演绎法。主要教学过程为:(1)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2)借助已有认知,做出假设(教师学生互动)。(3)依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纪录数据。(4)分析试验结果,形成结论。(5)进行组间交流,实施评估。(6)运用密度概念,解决问题。

通过上面对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分析,说明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主要的好处总结如下:(1)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当前,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己成为我国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一堂物理课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教师做到巧设悬念,也就是如何引导、启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那么学生的探究精神便会油然而生。(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可随时创设探究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想象,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心理状态之中。

参考文献:

第5篇:展示设计探究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交互展示设计;博物馆教育;应用

0 引言

从整体上来说,现代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是将传播学、社会学以及美学等都融合在一起,因此,它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设计学科,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要有高水平的造型设计、环境设计以及平面设计方面的能力。本文主要对多媒体交互展示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1 概述

(1)研究背景和现状。早在上世纪20年代,对博物馆观众心理和行为研究引起了诸多博物馆学者、心理家等的高度关注。然而,第一例博物馆观众心理的研究,为1933年在美国梅尔顿的调查。他观察到博物馆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同时提出了“博物馆疲劳”概念。而他把此种感受形容成:脑袋如同塞满棉絮昏昏沉沉的,腿如铅垂般沉重,脚踝的疼痛感十分明显。到了20世纪后期,有关学者对博物馆观众行为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例如:美国心理学家鲁滨逊在纽约博物馆对观众加以调查。他在调查过程中,通常都是隐藏在那些不被人们所注意的地方,从而重点观察观众对不同展品所流露出的表情,并且利用计时器来记录观众观察展品的时间,还要绘制出观众参观线路。他将所得到的记录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结合其结果再将展品陈列方式予以变换,再一次观察观众对展品的反应,他便是通过改变展品陈列方式来观察观众行为的。然而,在我国,对博物馆观众心理和行为研究依然处在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的阶段当中,大多数为专项研究,例如:满意程度、服务质量等,对此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并且也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造成此种局面的主要与我国对博物馆观众的研究事业起步发展较晚有较大关联。

(2)课题研究意义与目的。交互,包含交互形式和设备,并且又为一种设计理念。事实上,交互式展示方式,不只是罗列所有实施或者是材料细节,而是通过“提问”方式实现的,从而吸引大众不断探索未知世界。在博物馆中,其交互设计展示指的是建立在藏品和受众兴趣以及需求间的合理关系基础之上的。文章主要对国内博物馆中多媒体交互设计的应用和博物馆受众心态需求调查进行深入的探究,进而找出两者所存在的不和谐之处,同时找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这样一来,将多媒体交互设计和博物馆展示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受众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此外,交互式展示设计还鼓励与支持受众在多动手参与的同时,大脑都能变得活跃起来,从而激发出他们对受众的探索欲望,将博物馆传播文化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对国内博物馆的多媒体交互设计展示发展现状的分析;第二,对博物馆受众心理需求的探究;第三,多媒体交互设计和受众二者关系的探究;第四,从受众心理需求角度,对博物馆中的多媒体交互设计展示方面创新的探究。

2 博物馆中多媒体关于多媒体交互展示的设计

2.1 多媒体交互展示设计内涵

事实上,多媒体交互技术指的是结合各种媒体,例如: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再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和压缩处理展示出现实和虚拟世界的一种新应用技术,而用户既能实时参与,又能有意识询问,改变原有顺序与内容等。文章所论述的多媒体交互展示设计指的是在多媒体交互技术基础上的一种展示方式,而此种方式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传统静态的、物质的视觉观赏,而是给观众一种动态、交互的视觉观赏效果,这样一来,在多元化展示环境当中,使受众感受到新的审美感,感受到综合感官所带来的各种体验。将展示设计在提高效率基础上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除此之外,文章对博物馆中的多媒体交互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予以详细阐述,引导现代展示设计快速的发展。

2.2 多媒体交互展示特点分析

1)静态向动态的转化。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相同的时间内,人类接受动态信息要远比在静态信息获得的多。然而,在传统展示过程中,通常展品都为真实的、平面的、静止的方式予以展示。因此,人们对展品所有信息都必须借助受众自身的捕捉,从而被动接受。然而,此种传达信息的方式,效果非常差。然而,在多媒体交互技术影响下,利用模仿方针数字产品三维立体图像便于受众对展品属性予以了解,在不触摸到真实展品情况下,也可以详细了解展品与材料属性;或者制作三维立体展品虚拟动画,从而使受众深入了解展品运作过程,给受众一目了然的感受。此外,动态展示又能够使展品与受众间更好的交流,展品传达出的信息,也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

2)单一观赏效果向综合体验转化。在博物馆中,多媒体交互技术的设计应用带来的优越感不只是对传统展示方式进一步的改良与优化,也是对展示方式的一种改革,从而彻底改变受众对接受信息的程度与方式。多媒体交互技术应用将传统视觉欣赏模式转变为即时双方互动模式,这样一来,受众便利用互动方式观赏突破与浏览文字等,以便深入了解展品在知识,获得更多的积累体验,从中找寻到乐趣,进而对展品有一个更深的认识。而对于此种综合体验转变,能够从多个感官角度都获得感触,真正实现由真实再到虚拟世界的一种全新的综合体验。

第6篇:展示设计探究范文

1.1 学习内容

《各种各样的纸》是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0课的教学内容。

1.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通过对各种各样纸的观察,发现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感觉、借助简单的工具、器材对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实验和研究。学生能举例说出纸的各种特点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利用纸的不同点制作一些纸制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探究、发现、应用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获取科学知识的意识和学习兴趣。

1.3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纸,发现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感觉,借助简单的工具、器材对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实验和研究。

1.4 学习难点

让学生能对纸的不同点进行大胆的猜想,并能设计出多种科学实验的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操作研究,观察、分析、论证,得出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1.5 教学准备

红色墨水、橡皮檫、火柴、直尺、放大镜、各种各样的纸条、铁架台、中性笔、水、水槽、钩码、实验报告单、小木棒、宣纸、课件、视频资源等。

2 学习过程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图案好看吗?猜一猜,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设计意图:科学学习应从学生身边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现象,进行猜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2)纸是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之一,大家想知道纸是怎样发明吗?播放视频资源。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3)说一说,你见过、用过哪些纸?哪些地方用到了纸?请同学们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搜集学习生活中的用纸,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辨别的能力,以达到搜集更多的生活用纸的教学目的。]

(4)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用纸。(板书课题:10、各种各样的纸)师:我们生活学习中的用纸多种多样,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

[预设(生1:纸有哪些种类?生2:纸有什么不同点?生3:纸有什么相同点?生4:纸是怎样做的?……。)]

同学们发现、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学习。我们这节课大家就先来共同研究纸有什么不同点。

3 引导学生探究纸的不同点

3.1 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各种纸的不同

(1)请同学们从书包中任意找出两种纸,你发现了什么?

(2)展示交流自已的发现。请各位同学先小组相互交流,填写实验报知单,然后全班同学分组展示交流你们的发现方法。

预案[生1:纸的颜色不同。生2:纸的软硬不同。生3:纸的粗糙程度不同。生4:纸的原度不同………。(简洁板书学生的发现)

(3)讨论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9页展示了哪些纸?这两位同学在做实验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让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发现测量一张纸厚度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自已身边去找素材,通过目测、手摸、直尺量比较出纸的不同,充分发挥教材的传递信息的作用,并联系数学中的测量知识,学生很容易得出测量纸厚度的方法。]

3.2 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探究纸的吸水性不同

(1)笔者给每组同学分发1张宣纸、卡纸,请用中性笔在上面各写1个字,你发现了什么?用手擦一擦,有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让中性笔代替毛笔,更接近学生的学生生活,效果等同,节省时间,为探究纸的吸水性不同起抛砖引用的作用。]

(2)设计探究纸的吸水性不同实验。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0页下面的实验图,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小组实验注意事项。)

(3)请各组长有序领回实验器材,在大家的协作下共同完成实验操作。

(4)各小组进行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教师观察、指导各组学生的实验操作。

(5)小组同学讨论、实验、交流、展示汇报实验的结果,伴以课件展示。

(6)请各组同学整理、上交本次实验器材。

3.3 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各种纸的抗拉力不同

(1)教师展示出两种不同的纸(卫生用纸、铜版纸),请一名同学上台配合老师,让这两张纸拉断(先请一名女生展演),卫生纸轻易拉断,但铜版纸,拉不断,谁再来试试(请班上最有力的男生)。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初步感知同样是纸,抗拉力会有这样的差别吗?学生产生怀疑,做实验时学生的有意注意会更有效。]

(2)设计探究纸的抗拉力不同实验。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1页上面的实验图,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证实自已的猜想,明确实验的目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小组实验注意事项。)

(3)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完成这一实验?(引导学生可以参照教材中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4)进行实验探究。请各组代表到讲台领实验器材,各小组进行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教师观察、指导各组学生的实验操作,对表现突出的同学和较好的实验方法给予适时评价和鼓励。

(5)小组同学讨论、实验、交流、展示汇报实验的结果,课件同步展示。

(6)请各组同学整理本次实验器材。

[设计意图:我们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开拓学生的思维。这个实验设计,笔者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小纸条由宽2 cm一直裁至0.1 cm,目的是在我们预案中达到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实验探究的科学性,提高小组实验的成功率,再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归纳小结

通过我们亲自动手实验探究,说一说各种各样的纸有哪些不同。随着同学们的回答进行课件展示。

4 拓展和应用

(1)人们利用纸的这些特点,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举例说说在哪些方面利用了纸的什么特点?

(2)请同学们展示出前天布置的实践活动,制作1~2件纸制品。(目的在于联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纸还有其他方面的不同,课后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提前准备、制作手工制品,在课堂上展示同学们头脑的聪明、手工的技巧,再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各种用纸,结合本节课的实验操作,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理解、学习应用的教学目的。本节课堂教学这样设计富于趣味性、探索性,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实验成功率高,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第7篇:展示设计探究范文

关键词:高效课堂;探究模式;分层次递进

1 探究性教学的意义及困境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全体学生主动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科学探究相似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这种科学探究,一方面更有利于三维目标(尤其是过程和方法、科学态度与价值感)的达成,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效果可以使得学生印象更深刻,影响更持久,甚至更能抵达科学学科教学的实质.也就是说,从全面看来、从长远看来、从实质来看,这种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更高效.但是,自主的探索行为,是变未知为已知的过程:一是要适当展示前辈科学家建立科学概念、发现科学规律的过程;二是要在学生自主学习中了解知识是怎样得来的.这近乎是从无到有的跨越,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还有,探究式教学由于要学生更充分的参与活动,更充分的展开思维,且必有更多样的、难以预料的设计,因而看上去更耗时,在课堂实践中也更难驾驭.所以,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课堂上的高效探究模式很有必要.

2 教师的合理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机结合可以提高效率

学生要有自主性,教师就不宜过多指导;但是教师不指导,探究有时候就很难进行下去,这是一对矛盾.有效地解决这对矛盾,是高效率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关键.

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是,具体分析和规划科学探究课题的过程目标,组合使用“定向探究”和“自由探究”.学生要在哪个要素上下功夫,或者说,本节课确立的主要能力目标是哪个要素,对此教师不仅要十分清楚,而且要进行规划.方便让学生独立探究的要素,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对于不适于或者不能够让学生在本节课探究的环节,就不宜设为本课题的过程目标,教师就可以详细指导,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师事先设计需要强化的要素上.不同的课题分别突出了不同的要素,学生所得到的是深入和全面发展.

3 建构课堂探究模式

通过实践和反复推敲,构建课堂高效探究模式的一般做法是:第一步,教师通过演示或者回顾旧知识,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之后,组织学生应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中的事实寻求可能解释,发表猜想;再通过问题引导,令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更加具体的预测;第二步,分析该探究活动可以大致设计哪几种解决方案框架(不需具体步骤).这一步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往往需要用某些方式(如提示条件,增设台阶),作出适当的铺垫.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教师把它们总结成几个模型令所有学生分析;第三步,根据现有的条件和探究的要求,确定针对其中某种方案进行深入探究;

第四步,最后针对所确定的方案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第五步,分组操作实验(或理论推导).

这样综合运用“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起始于联想各种可能,聚焦于某一具体方案,采用分层次递进探究模式,可以高效完成探究教学的三维目标.

下面就“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两种情况分别举例说明.

例1 实验探究: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第一步,用演示引入课题.为引出“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话题,笔者设计如下三个演示实验:粉笔头自由落体、细绳拉动小车、弹弓弹出粉笔头.这一组演示不仅仅是引出话题、激起兴趣,同时它还概括了不同方向、变力和恒力拉动各种情况,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启发性.

学生据此想到他们熟悉的模型,加以定量考量,即可设计出靠谱的方案.

第二步,学生展示设计方案.不出意料,它们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如图1所示的模型,实际上学生还有提到使用传感器、数字计数器等,均应予以肯定.

之后借鉴CCTV2《鉴宝》节目的“夸宝”环节,请学生代表分别阐述自己所设计方案的理由和优点.

第三步,教师直陈理由导入所选方案.三种方案都应肯定,只是方案3的变力做功具有普遍性,且可以与下一节的恒力情况下理论推导相补充(反之则不宜理论推导变力情况),所以就选择它了.

第四步,学生针对方案3制定步骤及注意事项.某一(组)学生宣示自拟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其他学生补充矫正.如果还有缺漏,教师可提出相关问题令学生讨论,如给出一条打点的纸带,问选哪一段计算速度?

第五步,分M操作实验.

……

例2 理论探究:理想气体的压强p、体积V和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

第一步,回顾旧知识提出问题.根据前面所学气体实验定律可以猜想它们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甚至猜出其定量关系.那么,可以设计怎样的推导方案?

第二步,学生展示推导方案思路.要充分估计到学生自主推导的难度,所以可以用p-V图象等予以提示,且在此环节不需学生具体计算.总共可以得到如下6种地位均等的方案(图2板书):

第三步,教师确定初末状态提示推导方案.设某一理想气体的初态参量为(p1、V1、T1),末态参量为(p2、V2、T2),任取一种如“先等温后等压”的过程,具体步骤该怎样?

第四步,针对此方案制定步骤及注意事项.某一(组)同学宣示推导过程,特别指出中间参量的设定和处理方法,其他同学补充矫正.如可以直接设中间状态参量为(p2、V′、T1),或者先设为(p′、V′、T′),再根据要求令T′=T1,p′=p2.实际上后者更容易想到.

第五步,分头推导其他方案.

第8篇:展示设计探究范文

作为科学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担任科学教学的教师不能只把传授科学知识体系作为教学的重点,而要把重点放在如何设计使学生可以方便地观察和实验探究性科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情感体验的能力。要善于通过观察、实验和情感体验来顺利地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科学,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热传递知识,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带给人类许多便利。新课程标准要求热学课必须强化实验教学,全程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发现问题、大胆假设,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紧迫性。在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启迪心灵,发现问题并在科学探索中有新发现。下面以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课本上册第14课《传热比赛》为例,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今天要讲的《传热比赛》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课本上册第14课,这节课是为学生认识热的概念,认识热在水中传递的基础知识,认识热传递的基本原理而精心设计的活动之一。该活动不仅让前面讲过的《冷水和热水》知识与后面的《保温与散热》知识紧密相连,而且通过《传热比赛》学习活动来进一步完善上节课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特点和重点内容,来完成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参与实验、获得数据和得出结论能力的任务。

二、设计理念

在设计本课教学方案时,要紧紧围绕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要根据学生的特长确定线索。不能脱离学生爱动手、爱提问、情绪化等个性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要保护学生动手、提问的行为特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实验、思考、归纳、表达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思路

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课程教学最成功的形式是教师做好趣味实验演示,学生探究欲望完全依赖于教师实验的示范作用是否到位,能否在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要让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际生活常识相连接,让生活经历和课堂演示实验有机融合,才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2.围绕热传递知识点,为学生设计出系列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要通过自身严谨的实验示范,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科学的奇妙,并注意关键时刻的点拨,让整个热传递知识教学系统化,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师通过实验示范教学,言传身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团结协作,自己动手,参与教师的演示实验,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形成良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主要以实验示范教学为主,要紧紧围绕热传递这种常见的物理现象,通过设计出科学合理、简要明快的演示方式,不仅让学生亲眼所见,而且要让学生身临其境,融人热传递实验。

五、从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

1.教师实验演示开始后,先让学生摸一把小勺把儿,并提问摸勺把儿的感觉如何。

2、学生凭感觉回答教师提问。

3、老师演示把勺子放到热水里一会儿后,让学生再摸小勺把儿,再提问摸勺把儿感觉如何。

4、学生回答勺把儿发热了,并向教师询问勺把儿为什么变热?

5、教师解答是热水使勺把儿变热,详细解说热在物体中传递过程,并和学生共同研究热传递是如何进行的。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实验,边演示边讲解,用最简单的方式将学生引进问题探究的情境中,演示实验过程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探究问题的情境。步步深入,引а生自己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并能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

教学环节(二):学生设计猜想方案

1.猜想热在物体中传递的途径。

2.学生自主设计猜想实验方案。

3.围绕热在物体中传递途径,要求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完善最终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

学生心中有问题、有猜想,再与教师互动,与同学互动不仅可以增强对问题探究的兴趣,而且更重要的是探究又能帮助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究者。学生探究的空间大了,最终能提交多种实验方案,体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环节(三):展示实验操作结果

1.明确实验应注意的事项,才能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2.科学进行演示并完成实验操作。

3.注意实验过程,做好观察记录。

4.实验结果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

精心设计实验方案是顺利完成实验的基础,明确实验应注意的事项,才能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只有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对获得数据进行准确性验证,填表,才能养成科学实验研究的习惯。本环节的设计通过互动互学,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取材,简化实验步骤,证明热如何沿物体传递应该是非常明显的。

教学环节(四):实验结论

1.现象:火柴从一端依次掉下。

2.分析:热在物体中是依次传递的。

3.结论: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4.通过动漫技术直观地展示热传递过程。

[设计意图]

火柴掉落的先后顺序,通过多媒体动漫技术展示其过程,不难看出热是从温度较高传到温度较低的地方。

第9篇:展示设计探究范文

摘要:以江西省上饶中学为例,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策略对该校开展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的对象分为教师组和学生组,对教师组的调查主要以访谈法展开,以收集了解教师进行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方法、意见和建议为目标,对学生组的调查主要以收集他们参与历史自主探究学习的体验为目的,结果显示:该校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现状整体良好,但在课堂教学秩序把控、教师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在今后的教改中予以完善。

关键词: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现状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以上饶中学一线历史教师和各年级学生为对象展开调查,首先,涉及受访历史教师20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4人;其次,涉及受访的各年级学生300人,其中高一年级80人,高二年级150人,高三年级70人。

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展开调查。首先,问卷法。编订《高中历史自主探究学习体验问卷》,利用课后时间发放给受访的300名学生,要求他们以匿名作答的方式完成问卷题目,后期共回收有效问卷28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其次,访谈法。于课余时间与受访的20名该校一线历史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他们进行自主探究教学的方法、意见和建议。最后,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调查所获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组调查结果分析

针对学生组的调查主要以问卷法展开,所涉及的问卷问题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你对目前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体验感如何?(2)自主探究教学对你历史学习水平的提升帮助显著吗?(3)你认为现有的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4)你是否支持学校开展进一步的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改革?通过后期的统计将学生组的调查结果整理如下:(1)32%的受访学生表示“体验完美”,41%的受访学生表示“体验一般”,27%的受访学生表示“体验较差”。(2)27%的受访学生表示“提升十分显著”,36%的受访学生表示“提升一般显著”,37%的受访学生表示“没有太多提升”。(3)41%的受访学生表示“希望老师能够采用更多元化的自主探究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38%的受访学生表示“希望老师能够提供更多元的自主探究教学组织方案”,21%的受访学生表示“希望老师能够加强自主探究教学中与学生的沟通”。(4)67%的受访学生表示“支持”,30%的受访学生表示“不支持”,3%的受访学生表示“无所谓”。

2.教师组调查结果分析

针对教师组的调查主要以访谈法展开,所涉及的访谈问题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你主要采用何种方法组织历史自主探究教学?(2)你认为开展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最大的困难在哪?(3)实践自主探究教学对你教学水平的提升效果如何?(4)你支持学校在下一个阶段的教改中大力推进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改革吗?通过后期的统计将教师组的调查结果整理如下:(1)8名受访教师表示“采用合作探究教法组织教学”,9名受访教师表示“采用交互式自主探究教法组织教学”,3名受访教师表示“采用混合式自主探究教法组织教学”。(2)7名受访教师表示“自身的教学技能不够过硬”,8名受访教师表示“学校没有历史自主探究教学资源库”,5名受访教师表示“如何更好地把控自主探究教学的秩序是主要问题”。(3)7名受访教师表示“提升显著”,9名受访教师表示“提升一般”,4名受访教师表示“没有提升”。(4)13名受访教师表示“支持”,7名受访教师表示“不支持”。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第一,上饶中学历史课程自主探究教学的现状整体良好。由调查结果可知,超过50%的受访学生表示目前的历史自主探究学习体验为“满意”,且对自身历史科目学习成绩的提升效果为“显著”,而受访教师中大部分也设计和组织了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上述调查结果综合可知:上饶中学历史课程自主探究教学的整体现状良好。第二,仍有一些因素制约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效果的提升。调查结果同时也反映出一个现状,即:影响上饶中学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效果提升的因素仍有一些,主要包括历史课程自主探究教学的课堂组织秩序存在问题、教师开展自主探究教学的方法不够创新以及关于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资源建设不够完善。

2.建议

第一,加强对自主探究教学课堂秩序的有效把控。在今后的教学中饶中历史课程教师应对自主探究教学课堂的秩序进行更为有效地把控,例如,在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时,教师应合理地分配小组成员,按照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1∶2∶3的比例进行自主探究教学实践,并在组内设置组长、副组长等职务,协助教师对整个探究教学的秩序进行控制。此外教师应时不时地深入到自主探究学习的学生群体中,及时帮他们答疑解惑,确保学生能够在有序的教学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第二,鼓励教师创新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方法。建议饶中出台有关历史教师开展自主探究教学的鼓励政策,例如,将教师开展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频度、学生反响、教务听课打分等纳入到教师的业绩考核中,同时对于积极主动开展自主探究教学的历史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此外,在校内不定期开展有关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讲座,委派优秀教师外出培训等,以不断提升历史教师自主探究教学的水平。第三,建立历史自主探究教学在线资源库。为给历史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自主探究教学素材,上饶中学应该尽快建立起在线的历史自主探究教学资源库,资源库中应包含历史课程的图片、文字、视频教学资源,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教学资源组织自主探究教学的方案等,从而为一线历史教师更为有效地组织自主探究教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胡同帝.高中历史课改中自主探究教学的技巧与方法研究[J].才智,2016,(09):142-143.

[2]范爱华.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J].文理导航(上旬),2017,(02):5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