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快递公司经营管理范文

快递公司经营管理精选(九篇)

快递公司经营管理

第1篇:快递公司经营管理范文

一、当前快递市场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消费投诉的统计整理及快递行业内部人士的透露,目前快递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一是快件送达不及时。快递的特点就是点到点,快速方便,高效、快速、准确地将消费者委托的物品送到指定人手中是快递行业最基本的服务要求。但在实际调查中,不少消费者反映有些快递公司并不能在承诺的时间内将委托物品送到目的地。一些快递公司为节省成本,将用户发航空的邮件改走铁路或公路,利用两者资费标准的巨大差异赚取利益,但结果直接导致用户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到物品。部分快递公司雇佣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致使货物经常不能准时送达。

二是费用收取无标准。快递一般都提供送递时间的承诺、邮件追踪功能及其他按客户需要提供的服务,因而收费比一般邮递昂贵,这是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但由于行业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快递费究竟应定多少并没有共识。目前各种快递公司的收费标准五花八门,甚至随意报价、胡乱收费,导致出现快递费用比货物价格还高的情况,很多消费者不能接受快递公司的漫天要价,很容易与其酿成纠纷。

三是损坏丢失难索赔。快件丢失或者损坏也是产生快件纠纷的重要原因,不少消费者表示出现过自己购买的贵重物品没有最终收到,或是购买的易碎物品如瓷器、玻璃制品等,收到后出现裂痕或碎片。由于目前没有明文规定快递的赔偿标准,往往由快递公司单方面制定不合理的赔偿标准,致使消费者难以按实际损失索赔,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此外,有的快递公司虽有保价协议,但一般只承诺按快递费的5倍或10倍赔偿,这种保价费用大多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值相距甚远,明显不够合理,许多消费者不愿接受,此时快递公司便可以消费者没有保价为由,逃避赔偿责任。

四是无照经营占多数。据调查,目前至少有80家大小快递公司,但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只有20家左右,大多数都属无照经营。无照快递公司一般没有专业的投递队伍,只是以低廉的价格吸纳业务,然后转交给其他快递公司投递,从中赚取差价;部分无照经营的小快递公司没有自己的快递货运车,只与一些货运车辆达成口头协议帮忙带货,很容易出现消费者邮寄的贵重物品被货车主“私吞”的现象。由于无照快递公司大多是三五个人租一间门面房就开始营业,一旦出现问题往往溜之大吉,致使消费者索赔无门。

五是霸王条款难维权。据了解,目前快递行业内已自发形成了一些“潜规则”,如让顾客先签字后验货以逃避损害赔偿责任,这种霸王条款让不少消费者面临维权难的境地。快递公司在寄送物品时一般要求收货人先签字后验货,导致许多消费者签完字后才发现货物损坏或被调包,而快递公司则宣称签字后货物已经归属消费者,快递公司不再承担责任,导致消费纠纷的产生。目前国家的相关法律对此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消费者只能自行反抗快递业的霸王条款,不验货坚决不签单,但快递公司也很快有了应对“招数”,如故意找借口把快件交由门卫或邻居代收等,一旦货物出现问题,快递公司便会推得一干二净,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仍无从谈起。

二、当前快递市场存在问题的原因

快递行业出现的问题并非偶然,原因来自市场需求、企业管理、行业监管、企业责任等各方面,需要我们加以注意。

一是网络购物的日渐兴盛。快递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游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购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采用网络购物的方式进行消费,由此创造出巨大的消费市场,也带动了快递公司及快递业务的迅速兴起。一些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快递公司已经在快递市场中占据主要份额,但剩余的一些市场利益仍十分可观,加之快递行业的入门门槛越来越高,由此催生出很多无照经营的小型快递企业。这些小快递公司的经营成本很低,有人有车有店面就可以招揽业务,凭借较低廉的价格与大型快递公司争夺客户,从而产生各种问题。

二是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无照经营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够完善,货物运输、存放没有统一标准,容易造成货物的损坏、错送、误时;企业对员工的教育管理不力,没有明确的奖惩措施,出现问题无法追究,因而不能对员工形成有效的约束力。有的快递经营者没有正规的场所,员工基本上是临时雇用或兼职工作,造成员工责任心不强,工作存在随意性;个别素质较差的员工更是利用工作之便侵吞货物,导致消费者权益被严重侵害。

三是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快递行业是近年的新兴行业,发展势头迅猛,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分一杯羹进入快递领域,导致无照经营的快递企业迅速增多。各企业之间为争夺市场,产生恶性竞争行为,极力压低快递价格以获取客户资源。为弥补压低邮费带来的利润减少,不少快递企业只能在成本上下功夫,如自己不配置快递专用车,而是临时租用一些货运车辆,或者低价雇用兼职快递送货员等等。如此只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消费者。

四是企业故意淡化责任。目前快递行业的契约不规范,快递企业存在故意淡化自身责任的行为。多数快递公司一般会在快递清单背后印有“快递须知”或“快递契约条款”等内容,但这些条款是快递公司一家之言,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单方面偏向快递公司,事实上就是在推卸责任,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索赔困难。此外,即便消费者索赔成功,也往往不能够拿到与货物价值相符的赔偿,这种责任轻、赔偿少的现状更纵容了一部分快递企业的侥幸心理,相比较低的成本、较高的利润而言,这种小额赔偿显然不能够让经营者重视企业责任,提高服务质量。

五是缺乏行业协会的监管自律。快递市场是近几年才纳入行业规范管理的年轻市场,还处于发展培育期,所以尽管近年来快递行业的发展较快,登记注册的快递公司增长迅速,但该领域仍然没有成立行业协会,使得行业内部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经营过程呈现无序竞争的状态,快递服务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也给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工商机关加强对快递行业监管的措施

快递行业属于“朝阳产业”,今后的发展前景还十分广阔,因而加强对其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保证市场平稳有序符合该领域的长远利益,工商机关在其中应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是抓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快递行业乱象丛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对快递行业没有明确的规范,导致众多快递公司只顾自己利益,开展恶性竞争,损害了整体经营环境。去年10月份出台的新《邮政法》规定了邮政企业和民营快递企业的专营规范,但其政策实施细则迟迟未确定,快递行业的监管仍然没有确切的法律依据。建议中央、省一级的邮政、工商等部门能尽早联合对快递行业进行调查评议,了解快递行业的现状及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及早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填补快递行业监管空白,使基层执法人员有法可依,也方便下一步为消费者依法维权提供依据。

二是促成快递行业协会的建立。针对快递维权难、无序经营多的现状,建议由邮政部门、工商部门牵头,以整合服务平台为契机,加快建立快递行业协会。快递行业协会应以提高快递公司的经营诚信度为出发点,整治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快递市场从政府监管转化为行业自律,从被动规范转向主动引导,督促协会成员加强对员工的素质培训,并以公司的制度形式落实到位,从而把快递服务推向深入。

第2篇:快递公司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 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同城快递;快递市场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第一家快递企业于1979年诞生以后,中国的快递市场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对物流产业和现代流通方式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中国进入WTO后,服务领域更加开放,快递市场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快递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亿,且每年还在以超过30%的速度高速增长。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国际快递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国内民营快递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邮政和外资快递巨头的双方逐鹿之下,中国的民营快递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从对目前中国的快递市场现状以及民营快递企业自身特点的分析来看,民营快递企业在同城快递服务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这一块领域应当是民营快递企业目前发展的重点。如何在这个领域中做大做强,将成为众多中小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二、中国快递市场的现状

(一)中国快递发展历程

世界上第一家快递企业人诞生在1969年的美国,10年之后,中国于1979年引入快递这样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和运行模式。自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经济从此进入高速增长的轨道,并逐步融入世界经济,正是从中国经济的政策变化中,国际资本窥见了快递业的巨大商机。1979年6月,日本海外新闻普及株式会社率先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签订了第一个快件协议。随后,其他国际跨国快递巨头也先后以相同的方式进入中国的快递市场。1985年,中国邮政成立了经营速递业务的企业--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直到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EMS几乎是国内快递业务的唯一经营者。但是,邮政的特快专递服务,由于其价格偏高、服务网络有限和运营体制不够灵活,难以完全承担特快专递服务的全部业务。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民营快递业营运而生。民营企业提供了企业迫切需要而EMS却难以满足的更高要求的服务,因而在短时间里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市场地位日益巩固,已经成为中国快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快递市场的主体结构

从1979年中国引进快递服务起,快递业在中国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基本上形成了三大市场板块和三大市场主体。三大市场板块即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同城快递。三大市场主体包括国有、民营和外资快递企业,有规模不等的快递企业约两万家。根据国际货代协会的统计,截止到2003年6月底经国务院授权、商务部依法批准成立的经营国际快递业务的国际货代企业有1100家,从业人员约12万人。国内异地快递市场的主导者为EMS。非邮政的国有运输企业如中国民航快递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快运有限公司、扬子江快运航空公司等以及部分大型民营快递企业也是国内异地快递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民营快递公司主要有宅急送、申通、顺丰速运、小红马等,数量最多,约占国内快递企业总数的95%左右。

(三)三大主体的市场地位

在中国国际快递市场中占据主要份额的是敦豪、联合包裹、天地及联邦快递这四大国际快递公司,目前占据70%以上的份额。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EMS)是国内异地快递市场的主导者。2004年该公司业务量达2亿件,占国内快递市场份额70%左右,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而民营企业在同城快递市场占主要份额,目前民营快递企业占同城快递市场份额的75%以上。

(四)三大主体的政策待遇

邮政速递附属于中国邮政,能享受到与邮政同等的国家优惠政策。其他国有快递如中国民航快递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快运有限公司等分别民航总局、铁道部等,也能依靠主管部门争取到一些政策优惠。国际四大快递公司依据国务院规定和中国加入WTO承诺,在经营国际业务方面可以正常运作。而民营快递公司,基本上没有政策优惠,未能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甚至连合法经营权都得不到保障。只有通过一定的渠道从邮政得到委托才能合法经营。

三、中国民营快递企业面临的问题

中国中小民营快递企业不仅在企业内部存在着各种问题有待改进,而且在企业外部面临着外资快递的冲击和邮政快递的排斥。

(一)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在发展中存在以下三个突出问题。

1.资金不足

物流快递企业是资金投入比较大的行业, FedEx、UPS、DHL 每年都以几十亿的投入来扩大和完善其服务,而民营企业却几乎都是十万、二十万的投入,一些小企业可能更小。民营快递企业资金不足导致技术装备和设施落后,运输工具转载率、装卸设备荷载率及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以及快件的自动分拣率都较低。同时,资金不足是民营快递企业难以形成遍布全国的投递网络和综合运输能力的主要原因。

2.管理水平低下

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由于处在创立或成长期,资金和企业经营经验严重不足,导致企业没能力雇用较为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企业创立者组成,并负责企业全部的管理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这势必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低就是管理水平低下的体现。大部分中小民营快递没有统一集中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快递信息的能力,无法及时准确地为客户提供快件的全程在线跟踪和随时解答顾客查询等,信息管理水平和处理手段落后。

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中小民营企业在其创立期一般只雇用几十个甚至十多个员工,这些员工大多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他们只负责邮件的接收和递送。多数企业又不注重对员工的培训,致使员工专业技能差,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差。这些员工在没有物质激励的情况下,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表现得消极懒散以及对工作的不负责,使得企业的服务水平低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削弱了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另外,民营快递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不够重视,然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快递企业强有力的竞争手段之一,甚至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因素。丢件、盗件、抢件、迟到和快件损坏导致民营快递频繁遭到投诉,而这类工作失误有80%以上的原因是由于职业道德水准不高造成的。

(二)企业外部出现的新问题

中国快递市场现已全面放开,国际快递巨头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投资,加紧开发国内市场。如,TNT 计划在未来10 年内增加上亿美元投资,准备以特许加盟的方式在中国二、三级城市建设自己的国内快递网络; DHL 打算在现有50个网点的基础上再设立10 家分公司;UPS 将与中外运在21个城市实行制合作;FedEx 也在190个城市设立网点,并计划5 年内新增100个城市分支机构。

今年1 月5 日《邮政法》修改稿“第七稿“,加大了民营快递经营的难度:从事跨省业务的快递企业其注册资金要求达到100万;350克以下的信件(包括商业信函)作为邮政企业专营; 非邮政企业从事信件、包裹等业务,需要取得邮政监管机构的许可。现虽非定稿,但已明显给民营快递增加了压力。

四、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方向

中小民营快递要想获得发展,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市场。目标市场的选择成为战略实施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合理地选择目标市场,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效益。而且只有坚持服务目标市场,不盲目多元经营,才能做到优势集中。然后再根据市场特点以及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

(一)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的主战场--同城快递市场

上文已经提到,快递业务三个细分市场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决定了不同的市场对服务提供商的要求不同。下面就对三个市场板块逐一进行分析,并得出中小民营快递企业所能享有优势地位的市场板块。

1.国际快递

国际快递业务是资本、技术和知识最为密集的业务,因而也是利润最高的业务,被喻为高端业务。国际快递服务提供商必须具备足够的航空和地面运输能力、枢纽中心和遍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的投递网络、先进的信息跟踪和控制技术。由于进入该业务领域的门槛高,民营快递企业一般难以进入。事实上,国际速递服务提供商从数量上看并不多。到目前为止,经营国际业务的主要是167家国际货代企业和他们在国内的362家分支机构,以及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中国民航快递有限公司和大通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中远国际航空货运有限公司等中国国内企业。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并为形成自己的航空运力和国际投递网络,要打入国际快递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国内(异地)快递

国内(异地)快递业务主要是国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快递业务。这项业务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三大区域市场,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区域。80%以上的国内异地快递业务都集中在这三大经济区域。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80%以上的快递业务是国内异地快递业务,2004年该公司业务量已经达到两亿件,占国内快递市场份额70%左右,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首先来自政府的信誉,其次来自邮政在国内遍布城乡的投递网络和综合运输能力。因此,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受技术装备和网络的限制,想在这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是有困难的。

3.同城快递

国内同城市场扩张十分迅速,但国际速递企业甚至国内大型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都很难在这个市场立足,中国邮政EMS也只能更多地靠机构客户来维持业务的增长。这是由同城业务性质以及中小民营快递企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同城快递业务具有较低的市场进入门槛。与国际快递和国内异地快递业务相比,同城快递业务是高度劳动密集型的业务,既不需要发达的交通工具,也不需要高端的信息监控技术,网络营运和管理技术也不复杂,较低的技术含量导致较低的进入门槛,这决定了大量刚进入快递业务的民营企业能够快速抢占这一领域并迅速获取第一笔利润。不少现在颇具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都有过在夹缝里“觅食”的经历。

其次,与EMS比较,民营速递的优势是灵活、快速、价廉、优质,这决定了其在同城快递业务领域占据优势地位。一是灵活。民营快递对包装的要求不严格,随叫随到,价格灵活,取送件时间也灵活等。二是快速。从速度上看,民营快递企业比EMS快约50%。三是价廉。成本决定价格,从经营成本上来说,民营快递公司也有着独特的优势,不少小型快递公司内,一两个管理人员、三四部电话、其余就是临时雇工,送一件提成3元左右,因此成本很低,其收费是根据路程远近决定,如在长三角区域内或珠三角区域内基本价格只在6至8元之间。而EMS内部人、车都臃肿,还有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甚至GPS卫星定位系统等等。人多,包袱重,价格高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其标准基本资费不论远近长期统一为22元。四是优质。民营快递在业务方面具有EMS所没有的主动性。民营快递实行门到门服务,手对手交接,上门收件送件,对大客户还可派驻专人到客户处提供收发快件服务。所以,很多跨国公司、大企业和银行成了民营快递公司的常年客户。而邮政特快专递却是坐在家里守株待兔,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从自己的地盘上抢走业务。

基于对各个市场的分析以及对中小民营快递企业自身特点的考虑,同城快递业务很适合中小企业运作,这就保证了中小型公司刚起步时的“口粮“。中国的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目前的主战场应该是同城快递市场。

(二)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策略

同城快递行业利润较大,投资较小,见效快,相对于其它行业,操作上技术含量不高,只需实务经验,而且资本要求也较低,这使得这一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较低的进入门槛意味着高度分散、高度竞争性的市场结构,“良莠不齐、市场混乱“可以准确形容目前快递业的现状。目前,民营快递企业占同城快递市场份额的75%以上。这是目前中国快递市场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近年来随着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增加,竞争日趋激烈,价格迅速下降,近两年价格降幅达到了40%。不久的将来,中小民营企业不仅要跟同类企业在同一个市场中竞争,还要和外资企业竞争。因此,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应该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军国内市场之前,在同城市场中脱颖而出,占领同城市场。而快递行业的竞争最终也将体现在品牌、服务、网点和人才这四个方面。下面将结合一些成功企业的案例分别对此进行分析。

1.树立品牌

对企业进行定位与包装,逐步形成知名品牌是快递企业,尤其是民营快递企业的关键所在。根据自由市场竞争理论,在拥有大量原子型企业的市场中,单一的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民营快递公司要取得竞争优势地位,靠价格战是绝对行不通的,必须靠差异化竞争战略,做出自己的品牌,让顾客在同等的价格水平享受不同于其它快递公司的服务。目前中国快递业中最具代表性的民营快递企业为上海申通和深圳顺丰速运公司。当它们1993年反别在浙江和深圳起家时,也是不知名的小企业,但它们十分注重品牌的经营,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成为民营快递企业中的佼佼者。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民营快递企业而言,品牌树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整合资源,寻找自己的优势所在,如在速度或售后服务方面形成独有的品牌,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和品牌,在众多类似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逐渐做大做强,否则就会面临新一轮洗牌的危险。

2.优化服务

企业的品牌不是靠外在的宣传就能够维持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企业内在实力的支撑,这就需要企业提升服务质量。速度快、服务好、时效性是快递业者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作为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灵活的优势,提供快速、准确、安全的服务。

(1)民营快递必须在“快” 字上做文章,只有投递得快,快件才会增值,市场份额也会随之增加。如宅急送的核心产品“2D10”和“2D17”。所谓2D10是指当天下午5点上门收货,第二天上午10点钱送货到门,即“开门见货”,保证客户上班就能收到货。2D17是指当天下午5点上门收货,第二天下午5点之前送货到门。宅急送这样的核心产品极大地满足了客户的速度要求。

(2)适当延长服务的时间以满足一些特殊顾客的需求。很多私营企业上班时间不固定,他们希望客户一个电话,就能派服务人员上门取件,并保证按时送达收件人手中。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快递企业最好能够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但这项服务会大大提高企业的成本,所增加的业务收益量甚至可能难以弥补企业额外付出的成本,所以快递公司在提供这项服务时要谨慎。但灵活的中小民营企业在服务时间上具竞争力,可以与这些公司进行协商,适当地延长服务时间,以争取更多的顾客源,同时通过差异化服务,扩大企业的市场知名度,树立品牌。此外,提供延伸服务,如快件的安全性包装、代办商务手续等。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业务量,而且可以为不同的顾客提供别具特色的服务项目,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3)业务操作及管理要标准化、程序化、电脑化。如取送件礼仪语言表达要标准;使用统一的、符合法律规范的委托合同文本;制订科学的内部财务结算标准和分拣程序标准;实现计算机辅助快件查询系统或网上查询系统。对于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而言,引入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可能不大现实,但企业要做大做强,必然要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特别是随着外资快递企业的纷纷进入,国内中小民营快递公司要在竞争中生存,必然要技术装备和设施,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提升员工素质

虽然不同的公司有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但是离开公司员工,任何公司的核心能力都是枉然。因为核心能力蕴藏于员工个体中,依靠员工来执行。国际速递公司早就认识到,速递业务作为终端物流服务,速递人员要直接面对面地与客户打交道,速递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开拓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一直把提高速递人员的素质看得格外重要,每年对员工的培训投入都在成倍增加,员工的培训从品德、仪表到对客户说话的语气,甚至走路速度等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所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培训员工可以提高其业务水平,减少差错,降低成本,提高知名度和信誉度,还可以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于表现好的员工,要给予物质适度奖励或升职;对于收到投诉的员工,则要严肃处理。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依法办事,规范快件经营行为。特别是在邮品与物品界定不清的情况下,要在运单上向客户说明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以履行经营者的告知义务,避免因文件、资料 汇票、报关单、现金丢失等引起的法律诉讼和违规罚款,开通客户服务热线以及建立投诉处理和赔偿标准。

4.加强网点建设

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开设的网点不但位于业务量较大或能够盈利的地区,而且近年来,DHL、TNT、UPS、FedEx等分公司和点已开始从沿海伸向内地,从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扩展,这对其品牌和服务营销至关重要。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速递巨头,DHL和中方合作伙伴中外运所共同组建的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开设有56家分公司,覆盖全国318个城市,成为国内拥有速递服务网络最大的国际快递公司,这样广阔的服务网点成了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快速逾越的屏障。对国际速递巨头来说,中国国内的网络建设是他们决胜中国市场的关键。对于大量中小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而言,扩大网点数量是做大做强企业所必经的环节。在企业发展前期,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两个同城市场,并逐步扩建网点,不能始终局限于一两个城市的同城快递业务,更不能一窝蜂地挤在一些大城市,要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的程度,拓展业务规模,并为后期开展国内异地快递和国际快递做准备。

5.走合作化道路

我国大部分民营快递企业分散在各个城市,资金少,规模较小。这些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只能把资源集中在一两个城市,主攻同城市场业务。但企业要发展壮大,必然要增加业务量、拓展市场份额,而市场份额的扩大又取决于企业拥有的资金和经营规模。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是两个相互促进的,企业在提高市场份额的同时,积累了扩大企业规模所必需的资金和企业经营经验等要素,而企业规模的扩大也为企业提高市场份额奠定基础。在发展初期,资金少、规模小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是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走合作化的道路,如服务,可以使小规模企业达到只有那些大规模企业才能达到的市场规模。企业间的合作经营既扩大了企业的业务总量,也扩大了被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为企业进入该城市的快递市场做好了前期的宣传准备,也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打好了基础。

总之,在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民营快递公司如果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克服自身的局限,必将会在未来的物流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韦灯明:《快递争霸战》,东方出版社,2005

[2] 兰洪杰:《物流战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锐智:《联邦快递非常攻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4] 谢常实:《使命必达:联邦快递的管理真经》,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第3篇:快递公司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民营快递;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61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繁荣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快递服务已发展成为年收入超过750亿元、从业人数超过70万人、年均增幅超过30%的“朝阳产业”。据统计,目前国内快递行业中持证企业在8 000家左右。2011年中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最高日处理量突破1 000万件,进入世界前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预计到2015年,中国快递市场年处理量将超61亿件,经营规模将达1 430亿元。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竞争加剧,整个行业在快速洗牌。传统民营快递在洗牌中凸显发展弊端。2012年年初星辰急便宣告破产,2012年7月,上海希伊艾斯快递有限公司(CCES)又爆发资金链危机,经营陷入困境。破解民营快递发展问题并寻找出对策显得尤其重要。

1 民营快递发展问题分析

1.1 民营快递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缺乏凝聚力。民营快递人员在文化程度上接受过高等教育或专业教育的较少。据统计,近80%的业务员只有小学文凭。对于大多数操作,只局限于简单机械性,很难有创新性的劳作技术发展。由于管理人员水平有限,丢件率大,差错率多,成本无法有效控制,利润空间狭小,顾客满意度低。一些快递员缺乏服务意识,导致侵吞客户物品事件时有发生。现行标准化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让许多绩效考核制度和标准化操作规定都处于无人实施、无人监管的情况,导致许多的制度和考核无法有效进行,只能是空架子。

1.2 快递成本加剧。国内燃油价格的居高不下、过路费用高昂、人力成本上升等都使得快递行业的毛利润在逐年下降。由于快递企业在城市车辆无合法停靠地点,大型货车没有通行证一般无法进入交通堵塞的城市,很多民营快递公司只能用面包车、电动自行车配送货物。国家规定,小面包车算客车不能拉货,一旦查到,投递车辆就会被有关部门扣押,导致罚款。用电动自行车配送,由于容量有限,需要快递员来回往返公司多次。2011年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电动车管理》通知规定“超标”电动自行车不能上路。这意味着快递公司配送如果要保证时效性,就需要增加人力、增加往返公司次数,这无疑会增加快递成本。

1.3 内部管理不当。由于民营快递公司内部缺乏统一的管理,沟通不畅,使得市场无序竞争现象比较严重。在加盟制快递公司,加盟网点缺乏沟通和合作,遇到问题经常用相互投诉方式处理。例如,发货网点发出超过50公斤的大货时,一般要支付给收货网点派送员每公斤2毛钱的派送费。如果发货网点不及时支付收货网点派送费,可能就会在没有沟通的情况下遭到收货网点的投诉。另外,加盟网点的承包区中,少数承包区的快递员唯“钱”是图,急功近利,随意压低快递费用,以此来抢占他人承包区的客户,这样不仅使得承包区快递员间关系恶化,也会打乱收费标准,形成恶性循环。

1.4 中转站时效差,成为效率瓶颈。由于网购的普及,快递中转站日配送量翻了60倍。中转站时效差,成为效率瓶颈。

以韵达快递为例,时效差主要由四方面原因引起:一是中转站服务网点过多。韵达在全国拥有51个中转站,而要服务3 000多个网点。扬州韵达网点每天就有5辆车分别发往杭州、无锡、江都、宁波、上海中转站。上海中转站作为最重要的中转站,每天有来自90个承包网点的车进入,同时又有50余辆班车发出。面对这么庞大的一个数字,上海中转站平均每天的班车发出准点率只有70%~80%,从而大大地影响时效,同时也给整个中转操作的连续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二是中转站卸货窗口有限,人员分配管理不当。上海中转站有16个窗口,90辆来自承包网点的车需要排队等待卸货。卸货装货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且时间有限,有限的窗口直接影响到快递时效。三是人员在工作分配上不均衡。在货车上往往只会安排2~3个人进行卸货,工作内容是将货物抛向流水线,这属于消耗大的体力活,安排2~3人是远远不够的。而在流水线上的员工安排过多,流水线工作体力消耗较小,人员有冗余。四是工作人员缺乏管理,导致员工无法积极工作。流水线的工作人员比较懒散,在货物多的情况下,部分素质低、工作能力不强的工作人员会漏扫描,从而直接影响快件查询。在分拣区中,缺乏管理人员在现场管理与监督,分拣员细分的货物经常会出错,从而导致快件的延误,有时甚至会导致快件的遗失。

1.5 来自行业内外企业的竞争威胁。由于网络购物的兴起,电商开始进入快递行业。京东商城旗下快递公司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了快递牌照,将于8月底正式向第三方开放。苏宁易购在派送线上商品时,与线下共用配送系统。电商快递相比传统民营快递,最大的优势就是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目前,传统民营快递的业务量中80%以上来自电子商务。无疑随着电商物流的深化发展,必将在未来给传统民营快递公司带来冲击。除了国内的电商物流,传统民营快递公司还面对外资快递对市场份额的抢占。有四大国际快递品牌进入中国,分别是Fedex、UPS、TNT、DHL。它们的优势主要是有国际品牌、管理经验、先进设备和高标准服务。Fedex和UPS目前在积极争取获得国内快递经营许可证。

2 民营快递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强化服务意识,注重快递从业人员素质培养。人才的缺失是民营快递面临的重大问题。对现有人员尤其是从业时间长的员工,要有计划地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快递从业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岗位,应该提高薪酬聘请高学历的工作人员。对于卸货分拣的操作岗位,同样要提高员工薪酬,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2.2 主动联系政府,建立快递协会。成本降低依靠快递公司本身严格的内部成本控制。对于由政府政策制定引发的成本上升,可以建立快递协会,通过快递协会主动联系政府,将困难反映给政府有关部门。

为了维护快递行业的合法权益,各快递公司应相互合作,共同向政府请示建立快递协会。建立合法的快递协会,需要各快递公司建立统一规范的制度、定时召开快递会议共同商讨快递面临的问题,并建立快递基金存放于快递协会。快递协会是政府和快递企业的桥梁,它一方面向政府反映快递企业的利益和要求,影响政府决策;另一方面将政府的决策传给快递企业,告诉快递企业从政策角度哪些是可行的。快递协会要维护行业公平竞争,保护合法权益,同时还应为快递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对外合作、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2.3 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行业服务标准。面对市场竞争无序,缺乏统一管理,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维持秩序,减少市场混乱现象。第一,面对网点之间的相互投诉,总公司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建立“反投诉”规章。“反投诉”规章允许“被投诉方”反过来投诉“投诉方”,以此取消虚假投诉,并且让虚假投诉方付出金钱赔偿,这样可以缓和民营快递内部各个加盟网点之间的利益纠纷。第二,在市场竞争无序的状况下,各个加盟网点要详细划分每个承包区,并且与之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里约法三章,不得采用极端降价抢占他人市场,不得在不属于自己的承包区中接受消费者的快递等。第三,建立各分公司服务标准。在行业内部建立严格的工作准则。快递企业总部要对承包区的客户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奖优罚差。同时各加盟网点内部,应定期做调查,让各承包区业务员相互打分,以此激励士气,缓和矛盾,建立良性的快递竞争市场。各快递公司目前基本拥有自己的网站。可在官网上建立“消费者自主投诉”一栏,并对消费者投诉的现象进行严肃处理并持续跟踪,这样消费者不但可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促进快递服务质量的提高。

2.4 提高中转站运作效率,加强人员管理。加快快递中转站的运作效率。以韵达快递上海中转站为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快上海中转站网络车的卸货速度:第一,先从场地入手,将场地进行合理的划分,适度增加卸货窗口,每个窗口分配一个管理人员,以便及时应对紧急状况。第二,对于排队等候卸货的车,给予它们安静有序的停靠点,这样就不会造成人员混乱。第三,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如传送带、自动扫描仪,减少人力的付出,提高工作者的积极性。第四,加强人员管理,提高效率。管理人员应经常去中转站现场,观察操作流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快件时效和安全,以不积压为原则保障时效。另外管理必须按照一层一级的垂直管理模式:副站长对站长负责,主管对副站长负责,班组长对主管负责,员工对班组长负责,从而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2.5 走品牌差异化,服务个性化路线增加综合竞争力。品牌形象直接影响到客户的选择,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建立品牌形象。第一可以通过报纸,广告与公关来提高品牌知名度。第二,树立良好的信誉,打造坚实品牌基石。对于加盟制快递企业应该在各加盟分公司中建立统一的服务制度。第三,通过赈灾活动,贡献爱心在消费者心中留下好印象。走服务个性化路线也可以增强综合竞争力。比如顺丰打造“顺丰优选”高端线上超市、申通打造“爱买网超”电商平台。同时目前一些快递公司开始建立社区自提点。这些都标志着个性化服务战略的开展。

3 结束语

目前,全球背景下的快递服务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快递还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相结合,成为电子商务实现实物配送的主要途径。民营快递公司只有充分认识内外部环境,分析自己发展中的问题并进行战略调整,才能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 肖昕. 中国快递业进入“改朝换代新纪元”[N]. 南方都市报,2012-07-13(3).

[2] 何衡柯. 民营快递配送成本将翻倍[N]. 北京商报,2011-06-02(3).

[3] 张洪斌,赵玉敏. 快递业发展面临六个问题[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8):46-49.

第4篇:快递公司经营管理范文

堂堂正正的李逵碰到“李鬼”是件很窝火的事。最近,北京著名的快递公司“宅急送”就被“李鬼”弄得很恼火,一纸诉状把对方告上了法庭。据“宅急送”公司法务办的律师李海称,发现这个“李鬼”很偶然。几个月前,一位客户在网上搜索“宅急送”公司网站,输入关键词一点击,却进入了一家名为“飞客”的快递公司网站。虽然公司名称不同,但该公司网站上却多次提到“宅急送”字样。刚开始客户还以为这家“飞客”是“宅急送”的子公司,但向“宅急送”一求证,才知碰到了“李鬼”。李海称“宅急送”已经于7月底以侵犯知识产权、涉嫌不正当竞争为由,把“飞客”送上了法庭。不过,至于能否追究到责任,则不得而知。

对于那些多年来一直在快递行当里摸爬滚打的人来说,这样的事已经有点见怪不怪了。在快递业前仆后继的浪潮中,不少快递公司如匆匆过客,但快递公司的数量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一位民营快递公司老板告诉记者,现在仅在北京正规注册的快递公司就有2000家,还不包括大量半地下经营的公司。

一边扩张 一边整合

2005年7月,国际快递巨头美国联合包裹(UPS)宣布了进军国内快递市场的计划。以前这些跨国快递公司在华业务限于国际快递,在同城和国内快递业务上还未与民营资本正面较量。UPS是继中外运敦豪(DHL)之后第二家宣布涉足国内快递的跨国公司,但除了品牌和强大的航空运力之外,在国内网络分布这一核心竞争力上,外资现在还没有对民营企业造成威胁,UPS目前就只能在20多个城市开展它的国内业务。不过,这些外资企业实力强大,正通过“钞票换地盘”的方式扩大自己的网络。UPS和中外运、Fedex和大田快递都在密切接触中。随着中国邮政的体制改革近期正式启动,民营快递的老对手EMS将爆发更大能量。民营快递正在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曹杰在1999年组建他的快递公司的时候,北京城里已经有大大小小400多家快递公司了,但他还是义无返顾地投身快递。如今,他的“小红马快递”已经在北京市建立了16个递送部门、30个工作站,投递网络覆盖了全市各个角落,在北京市的同城快递中,“小红马”遥遥领先。不过,曹杰并不满足,他的目标是让“小红马”跑向全国。就在上个月,公司刚刚召开了国内省级城市的网络会议,对“小红马”的全国扩张计划进行了部署。曹杰说,“争取年底前全国100个城市有小红马”―现在,“小红马”的网络城市是65个。

在南方名声很响的顺丰、申通和“小红马”一样,也是从同城速递起家,站稳脚跟之后再由同城发展到城际,由城际扩展到周围邻近区域。现在,他们已不再满足自己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民营快递的领导地位,而是想在全国和外资、中国邮政展开角逐。

申通快递是一家老牌民营快递公司,资历比“小红马”深得多,在曹杰酝酿成立“小红马”的时候,申通已经开始通过加盟连锁的方式拓展自己的地盘。不过,这种最初的圈地方式主要采用互免派送费的办法,更像是一种互惠合作,申通虽然把旗插到了外地,但地盘还是别人的。显然,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调度,民营快递要想和EMS以及国外的快递公司竞争是很难的。就在不久前,央视还报道了四川一家打着“申通快递”旗号的公司私拆客户信件、拖延投递时间的事,对申通的品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这种单纯以占山头为目的的扩展方式比较粗放,品牌快递公司对加盟商的控制力较弱,民营快递的快递丢失和损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因此,“整合”便成为当前民营快递公司圈地运动的主旋律。

“小红马快递”的董事长曹杰对记者感慨,各地“小红马”经营水平参差不齐制约了公司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小红马”的下一步发展战略是加强骨干城市的网络建设,然后通过这些节点城市来辐射区域投递网络。上海的“申通快递”今年也把整合重组、强化网络管理作为重点。据了解,“申通快递”已在近日通过自营公司与加盟公司换股的方式,完成了对全国赢利能力最强的7个城市的“收编”。国内其他几家著名快递公司,如大田、宅急送、顺丰等,也通过直营和加盟的方式,加快了网络建设和整合的步伐。

低价双刃剑

记者在采访中问到多位民营快递公司的负责人:国际快递巨头涉足国内快递,民营快递是否感到威胁?不料几位均淡然一笑,显得很自信。后来才知道,原来民营快递手上握着的秘密武器是“低价”。

多年来,民营快递之所以能在和邮政的“猫捉老鼠”游戏中发展壮大,主要凭借两把“杀手锏”:一是灵活经营带来的高效率,二就是低价。但现在,低价这把“杀手锏”在为民营快递杀出一条血路的同时,也对民营快递公司自身造成了伤害。

郝丁宇几年前还在为北京几家快递公司打工,感觉快递是个挣钱的行当,便自己成立了一家快递公司,主要经营同城快递。当了老板才知道,原来这行的钱也不好挣。在四环外的一个大院里,记者见到了这位“众志翔宇快递服务公司”的当家人。和那些躲躲闪闪的民营快递公司老板不同,年轻的郝经理倒是十分坦诚,这也许是生意还没大到担心“树大招风”的缘故。几年打拼下来,他的公司有了100多号人,每月有30万左右的业务量,规模还不算大。谈到利润,郝经理感慨:“很薄,相当相当薄”。

郝丁宇在2002年单干的时候,北京市同城快递的报价是:三环之内10元,四环之内15元,业务量大的商务区,打折下来市内也有10块左右。但自从去年底“南方好多快递公司”涌入北京之后,行情就变了。现在一些公司大肆扩张加盟,快递市场的价格战更加险恶,这些加盟公司的同城快递4元甚至3元都敢做。虽然“众志翔宇”并不大,但过去也没把那些两三个人的所谓“公司”放在眼里,现在形势则反过来成了“小吃大”,抢了郝经理不少客户。

像“众志翔宇”这样的公司,由于规模还不大,员工投递覆盖范围比较广,一天取送不了几件快递。公司投递员有底薪,还要上保险,加上公司各种开支,如果一味低价,等同自杀。郝丁宇在没有做老板前,就是眼看着自己供职的快递公司在价格战中被拖垮,为避免重蹈覆辙,他只能千方百计压缩开支。他对手下的投递员管吃管住,这样工资可以压低一些。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敢和那些“南方来的公司”拼价格。

第5篇:快递公司经营管理范文

随着外资快递公司加快进入国内快递市场的步伐,国内市场正被外资快递公司不断渗透和蚕食!国营快递、民营快递、外资快递正在国内市场上演一出出群雄逐鹿的新“上海滩”,利益各方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企图在争夺中占据优势地位。然而只要是竞争就会有胜败,只要是对手就必定有强弱。王者尚未有定论,但弱者当属民营快递!在这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争夺中,我们不禁要问,民营快递,还能坚持多久?

外资快递抢国内快递市场

2007年6月联邦快递(FedEx)开始在中国推出国内限时服务,投入运营的国内限时服务包括“次早达”、“次日达”和“隔日达”服务。其中,“次早达”为全国30多个主要城市的客户提供服务,而“隔日达”服务则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

2007年9月3日联邦快递宣布,对在中国新推出的国内限时业务进行一系列服务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周六将成为国内限时服务的正常工作日。另外,客户还可以享受到派送证明及签单返还服务,单票货件的最高货物申明价值由10万提高到了25万,而且“准时送达保证”的适用范围也扩展至“隔日达”服务。

就在同时,TNT公司策略发展资深副总裁庞复兴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TNT国内物品快递业务在进行前期试验性运营,筹划进入这一市场。另据UPS亚太地区总裁透露,目前UPS已经在对国内的一些跨国公司提供国内快递业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UPS还将加大对跨国企业推广在中国国内快递业务的力度。

2005年底,我国物流业开始对外资全面开放;2006年则是外资快递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大举开疆辟土的一年。而2007年开始,国内的快递市场已是一派风生水起。FedEx、TNT两大快递巨头在今年快速完成了对大田、华宇的收购,随后,服务、网络不断得快速升级。

“中国市场太好了,我们已经没法等了。”联邦快递中国区国内快递业务副总裁陈信孝的这句话,说出了很多外资企业的心里话。

现在的快递市场已经不能用“狼来了”来形容外资快递来势的凶猛,狼早就来了,他们早已经在行动了,收购大田、华宇只不过是个前奏。针对外资快递公司强有力的营销策略和咄咄逼人的气势,国内国营及民营快递的反应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迅速、有效,目前仍纠缠在低价竞争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

EMS转移阵线

中国邮政2006年8月28日正式推出“国内经济快递”业务,主要为批量交寄且量大、邮件内件重和对邮件安全、信息反馈及服务综合性价比要求较高的物品类业务大客户提供服务。经济快递邮件资费最低起重12元。

中邮快递业务一改以往走中高端定价的线路,为应对民营快递激烈的竞争,推出经济快递。从目前市场看,国内异地快递的价格最低起重维持在10元左右,是EMS特快专递的一半。同城快递更是在5元以内。低价竞争的主体正是广大的民营快递公司,也正是依靠低价,才使民营快递得以占据一席之地,并不断的发展壮大。不可否认,民营快递正在快速占领中国邮政原有的市场。一方面国际快递巨头兵临城下,一方面民营快递群雄逐鹿。中邮强烈感受到危机的降临。如何“攘外”、如何“安内”成为一项重要课题!终于,在国家要求加快服务业发展,加快邮政的政企分离的过程中,《邮政法》、快递协会、快递行业标准成为快递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2007年1月29日,新的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同时挂牌成立,这意味着我国的邮政系统真正实现了酝酿多年的政企分开。也结束了中国邮政“裁判员+运动员”双重身份,但中邮集团能变成纯粹的“运动员”吗?2007年9月正式公布的中国首部《快递服务》行业标准(中国邮政是积极推动者),在推出前的征求意见稿中,有关于最低收费标准的制定和行业进入标准的设置。这两条不免让人联想到控制市场竞争的意图。

筹建中的国家邮政局主要推动以中国速递服务公司(中邮EMS)为核心成员的“中国快递协会”,可能会对快递行业的现状有个改变,但在业界专家看来:中国速递服务公司在“中国快递协会”的角色有些过重。从2007年组建的“广东省快递行业协会”组织框架和人事安排都依稀可见。

在组织框架上,广东邮政速递服务有限公司,也就是广东省邮政EMS为会长单位;而中外运广东有限公司、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优比速包裹运输(广东)有限公司等10家发起单位为副会长单位;人事安排上,分别聘请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广东省政府和广东省邮政管理局和中邮集团科技委等单位领导任协会名誉会长。中邮EMS在筹建当中的协会起主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民营快递一定是被管理者!

面对外资快递强大的实力,可以说,中邮采用的策略是“攘外必先安内”,进入国内中低端市场,实际上是退守防御,EMS的国际快递业务从1995年的97%的市场份额,到了2005年降到19%-21%,被其他四大国际快递(FedEx、UPS、DHL、TNT)吞食大半江山,EMS不想着如何开拓国际业务,提高服务水平,而是在费尽心思挤进竞争已经白热化的中低端快递市场。业务层面从2006年推出E邮宝到国内经济快递业务,面对像联邦快递的服务升级,中邮不是跟着升级自己的服务,而是采用了相反的策略,从这里可以看得出中邮营销策略并不高明;我们从《邮政法》多次讨论稿的“唇枪舍战”中依稀可以看出这样的信息:中邮一方面指责民营快递“挑肥拣瘦”,对邮政普遍服务叫苦连天,一方面一直没有放弃对重量的限制, 民营快递指责“邮政专营”呼声也一直没有停。其实,民营快递其实根本不具有实力和中邮同等竞争的水平,从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都不具备,真正可以和EMS竞争的是四大国际快递巨头。

四大国际快递公司也是看清楚这一点了。联邦快递2007年6月高调推出的“限时服务”就是要在中邮和民营快递争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快速占领中高端市场。联邦快递的广告“不仅是递送包裹,更是递送承诺”,对未能及时到达的快件,承诺减除运费。和EMS的“限时未达,原银奉还”有异曲同工之处。其服务范围、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显然已经把EMS等国内快递甩在后头。另一方面,营销策略应用、营销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仅2006年联邦快递在央视的投入就超过了二千四百多万,2007年的投入也不比去年低。广告的渠道多种多样,媒体、平面、车体广告等,全面开花。其抢占中高端市场意图是多么明显!

相比之下,EMS的抵抗是微弱的,除继续使用媒体广告进行品牌宣传外,服务质量其实还是维持在以往水平,另一个策略就是向后退,进入低端市场,加大和民营快递的竞争。

民营快递被内外夹攻

快递协会成立,将通过行业标准、行业规定等方式加大对中小快递公司的管理,迫使靠低价竞争取胜的民营快递公司提价或是提高服务。这样,很大一部分靠低价低水平操作的快递公司就会被迫退出市场。快递市场可能会面临重新洗牌。

国内民营快递最大的经营特点就是加盟。绝大部分的快递公司都是通过加盟的形式结合起来的,就如同小说里的武林大会,有各帮各派,都是自立门户的。说不好听的,很多快递公司简直就是乌合之众。这种加盟的体制决定了民营快递服务质量普遍是不高的,从时效性、理赔等方面也有待改善。这也是现状。

同时,现在民营快递低成本运作正在承受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一方面是价格的不断下降,竞争已使利润降至最低(利润率已在5%以内)。一方面是随着网点的开设,集散、分拔中心不断增加。中转、派送的成本在增加,但加盟公司不赚钱,于是就出现大量的中转费的拖欠,直接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营。

在快递市场里,民营快递是最弱势的,没有政府背景,没有强大资金,人员良莠不齐,管理松散拖拉。通过加盟这种松散的合作方式形成的团队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碰到管理、经营方面的问题是必然的。服务质量下降,极大影响了民营快递的竞争力,与以直营为主的国营快递、外资快递相比,劣势格外明显。

除了自身体制问题外,还要说下与民营快递生死相关的《邮政法》。八易其稿仍迟迟无法出台的《邮政法》,是邮政与非邮政企业长久以来矛盾与对峙的焦点,也是确定博弈各方关系的核心。目前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邮政专营范围的确定、快递企业的准入门槛限制、普遍服务基金的缴纳、行政许可制度以及非公经济与外资的平等待遇等等。邮政专营关系民营快递的生死存亡。

“只怕再等下去,我可能也会把公司卖了走人。”这是上海某快递公司老总说的一句气话。

第6篇:快递公司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快递;客户服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F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36-0016-03

Strategy Study of Improving the Customer Service Levels of China Express Companies

Lin Xia

(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bstract: Compared with international express companies, the sense of service of many domestic express companiesare relatively indifferent, and the customer service level is not high. Against these problems, we proposed the followingimprovements: enhancing the sense of service and establishing the express industry standards; changing the businessphilosophy and introducing the advanced management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utsourcing the call center.

Key Words: express; customer service; strategy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瞬息万变,企业在商务活动中要求快递商业文件及样品的需求愈来愈高。邮政服务的普通货运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于是从传统的货物运输服务中逐渐产生一个新的分支即快递服务或称速递服务(Courier Service or ExpressService)。

快递业在运输业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早在1993年,全球十大运输企业排名中,第二及第九位均为主要从事快递服务的公司,经过近20年的发展,快递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更加稳固,在发展中国家,快递业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壮大。

我国快递服务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经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批准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率先与日本海外新闻普及株式会社签订了第一份快递合同,标志快递行业正式进入中国。1986年我国邮政部门也经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批准从事快递业务,即我们熟悉的E M S。国际快递公司D H L也于同年与当时中国最大的货运企业之一的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外运―敦豪”公司,开始在中国从事国际快递业务。随后,国际几大主要快递公司相继进入中国,以合资或的形式与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合作。国际快递公司进入的同时,也把一些先进的快递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引入我国,从此我国的快递服务正式步入市场。

二、我国快递企业客户服务水平现状

目前,我国国内快递业务按区域来分,主要有同城快递、城际快递、国际快递业务。同城快递由于不需要太大的资金、技术、人员投入,而且业务范围限制在城区内,所以,一些小规模快递公司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快递公司所投递的快件对顾客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是一些重要的文件、合同甚至是发票,如果发生丢失无疑对顾客造成的损失极大,这样,一方面损坏了快递公司的信誉,另一方面会由于顾客的高额索赔而给快递公司带来灭顶之灾。同时,来自邮政部门的打压也严重影响到民营同城快递企业的生存。

城际快递业务主要由中国邮政E M S、中铁快运等这样一些国有企业和申通、宅急送等这样一批规模较大、资金较为雄厚的民营快递企业来从事。中国邮政由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具有强大的资本优势和网络优势,内部管理效率和资源整合效率还不高,顾客导向的服务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国际业务方面,国际速递公司占有明显的优势,四大快递公司已经占据了中国国际快递业务80%的市场份额,并且业务增长保持在50%以上。

相比国际快递公司,我国快递公司普遍客户服务水平不高。同城快递一般是客户打电话给快递公司,快递公司派送员上门取件后直接将快件送给收件人,然后返回就近的网点。整个快递流程中环节很少,时间短,而且仅由一人经手,丢失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当快递公司规模壮大后,他们的服务范围扩大,例如城际快递,这时不可能让派送员独自完成整个的派送过程了,一般来说这时会划分服务区域,快件要集中到各个服务中心,各个服务中心之间有专门的运送队伍负责转运,快件到达目的地服务中心后再由派送员送达。服务范围的扩大造成了快件流转空间的增大、流转时间的延长,原有的取件派送流程不再适用,一般来说,会造成如下几个结果:

(1)快件的转运时间加长,转运通过的环节增多。如果不能随时记录、跟踪每一个邮件在各环节的流动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就极难落实责任,当然更难以采用有效的补救措施。

(2)环节的衔接变得至为重要,如果各个环节衔接不好,管理上有疏漏,很容易发生快件丢失、破损等事故。

(3)转运时间的延长,导致客户会有查询的要求,让客户知道快件的位置与状态也逐渐变得重要。

(4)服务范围的增大,操作步骤的增多,人员的合作增多。由于协作需要沟通,沟通需要信息的交流,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操作流程,根本无法实现自如的沟通。

(5)服务范围的增大、快递网络的复杂,使发达的通信系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加快流程各环节的沟通效率、提高快件流转速度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快递企业规模的扩大直接导致客户服务难度加大,因此,加强管理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迫在眉睫,否则在国际快递公司强大的、攻势下,中国的快递企业在本土市场上都难以立足,更谈不上在全球的快递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目前,虽然国内的快递企业已经感到日益严重的市场竞争压力,也在为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优化做出了很多可圈可点的努力,但是,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一系列原因,仍使我国快递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

(1)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在我国,由于快递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比较低,市场还不成熟,导致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快递企业市场开拓意识较强,注重业务的推广和企业宣传,但服务意识相对较为淡薄。据2008年3月的一份对国内30家快递公司的抽样调查显示,50%的快递企业与客户

沟通的主要渠道是通过电话,而且沟通的内容主要限于价格和业务的咨询;30%的快递企业具有一套完整的快件查询系统,其余的即使有也不完善;53%的快递企业没有对顾客做出关于赔偿的承诺;54%的快递企业只对严重的顾客投诉重视,其余根本不重视;48%的快递企业对顾客的投诉没有一个完善的处理程序。

(2)管理理念上更强调以“盈利为中心”,管理方法上缺乏先进性。

虽然企业对客户十分关注,并积累了一定的客户信息,但缺乏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这些信息的有效管理与分析,企业的决策层对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缺乏认识与实践经验,企业内部没有对客户资源的共享化,导致客户有时面对的不是统一进程的整个企业,而是“各自为政”的不同部门。

另外,很多快递企业的企业文化强调以“盈利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即使有优秀的软件,员工没有真正重视客户,客户服务水平也不能得到提升。

(3)快递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快递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客户服务水平的高低,与国际快递公司相比,国内快递公司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民营快递公司,可以说难以望其项背。

由于存在以上的这些问题,必然导致一些快递公司服务质量的低层次和客户满意度的低水平。国内快递公司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快件迟到、破损、丢件等现象,丢件率、差错率、成本控制、利润率和服务水平等项指标均是快递企业客户服务水平的实际写照。

综上所述,我国的快递业要想提高企业客户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必须要加强客户服务意识,完善企业客户管理相应的管理制度、手段及软件硬件装备,加强快递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把我国的物流快递业的客户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快递战争中与国际快递公司抗衡,振兴中国的民族快递产 业。

三、我国快递企业客户服务水平的提升策略

1.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快递行业规范

快递行业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快递企业的责任,它需要政府、行业协会的大力扶持,现阶段快递行业服务标准混乱、赔偿机制不健全,规制缺位难辞其咎。夹在邮政和快运企业之间的快递行业迫切需要为自己正名,获得公正的市场地位,因此,合理规章制度出台,行业规范的建立对于促进快递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甚至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一些快递企业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倡导下,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快递行业规范。2007年3月,上海一批知名民营快递企业包括圆通、盛彤、全一等10家公司开始酝酿联手制定行业服务规范来面对消费者投诉居高不下、社会评价难以提升的现状,并正式向同行发起“文明服务倡议”及“规范物损赔偿倡议”。

2.转变经营理念,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1)建立以客户关系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长期形成的一种共同价值观,它是影响能否有效地与客户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因素。要真正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必须对企业文化进行改善,改变从前以“盈利为中心”的理念,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客户关系管理(C R M)的出现其实就是为了打破过去一种以其本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传统文化。C R M是一种经营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客户作为重要的企业利润资源,根据这些利润资源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多少,充分调动企业的其他可用资源建立、维护、发展客户长期的双赢的合作关系。另外,CRM是一种有利于改善客户关系,通过向企业的销售、市场、客户服务人员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的客户资料,并强化跟踪服务、信息服务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协同建立和维护一系列与客户的互利合作关系,从而可以提供更快捷、周到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进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总之,C R M是一种战略思想,是一种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思想。这个流程既包括以客户为中心的互动流程,又包括微观的业务流程。企业要建立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和经营战略,又要建立一套客户驱动的业务流程,才能真正体现CRM对于企业的价值。

(2)呼叫中心外包

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呼叫中心在企业客户服务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呼叫中心一般分为自建自营型和外包型两种,以前大多是自建自营型呼叫中心,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在企业建设和运营自己的呼叫中心过程中,相关设备、场地、人员投入越来越大,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使企业不能集中自身优势发展和加强自身核心业务。而且,企业如果自建呼叫中心,那意味着企业还将面临一项任务,就是必须要不断提高呼叫中心的运营水平,把单纯一个成本中心转化为一个利润中心,从而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否则,花费1~2年或更短时间建设的呼叫中心,不断投入精力、金钱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去管理它、运作它,还有昂贵的技术升级费、繁重的话务代表的管理工作是得不偿失的。对于国内一些快递企业来说,一是人力、财力、物力有限,二是还有快递这一核心业务需要经营,所以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把属于非核心业务的呼叫中心外包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选择。

呼叫中心外包通常有三种方式:整体外包、部分外包、特殊情况下的临时外包。整体外包是指企业将呼叫中心的业务整体外包给呼叫中心运营商,由运营商提供给企业整套呼叫中心解决方案。他们负责技术实施、平台构建、业务设计、座席代表人员设置以及他们的管理运作方法。部分外包是指那些不完全具备呼叫中心条件的企业而言的。有些企业购置有专业的呼叫中心系统,却没有专业的服务人员,也不愿意花精力培训这些人员,就可以选择采用人员外包的形式。专业人员在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规范化的呼叫中心运营管理流程。临时外包是根据一些临时性的需求,企业临时租用呼叫中心的情况,这要求呼叫中心能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快速反应,及时地系统设计,快速提供高效服务。我国的快递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资金、人力、管理水平等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呼叫中心外包方式。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参考文献:

[1]茹宜红.物流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第7篇:快递公司经营管理范文

焦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请求立即停止或暂缓执行国家邮政局2月4日的《关于贯彻信息产业部等部门有关进出境信件寄递委托管理文件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邮政局64号文件”),并对政企合一的国家邮政局对快递行业的主管权提出异议。

与此同时,已经进入中国快递市场的DHL(敦豪)、TNT(天地快运)、FEDEX(联邦快递)、UPS(联合包裹公司)、OCS(海外新闻普及株式会社)总部也加紧和所在的欧盟、美国以及日本贸易部门进行沟通,通过各国贸易部门与中方交涉。

与1995年、1999年以及2001年国家邮政局和合资快递公司爆发过的三次冲突不同,这次冲突发生在中国加入WTO以后,这个时间界限将划定冲突的边界和前景。

以炭疽之名

2001年10月,美国炭疽热事件出现后,中国国务院办公厅于11月15日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件印刷品等寄递业务管理防止炭疽杆菌的紧急通知》。12月20日,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及国家邮政局进一步了《关于进出境信件和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委托管理的通知》。该通知要求,从事国际快递业务的国际货运企业,开展“进出境信件和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需在60天内到邮政部门办理委托手续。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办理邮政委托手续的,应即停止经营此类业务。

这个通知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确认快递企业须在邮政部门办理“委托手续”,在形式上宣告快递业主管权归于国家邮政局――它旗下的EMS占据了中国快递业务的最大份额之一。这个通知的联合者之一是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邮政局在快递业务主管权之争上的老对手),这一事实,更使此次胜利对于国家邮政局来说富于意义。

国家邮政局没有浪费这一难得的胜利。2月4日,国家邮政局64号文件,在合资快递公司中引起轩然大波。国家邮政局在该文件中把“委托范围”――也就是合资快递公司们所能开展的信函快递业务范围――限定在“进出境的单件重量在500克以上(不含500克)或单件资费在国家规定的邮政特快专递资费标准以上的信件和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

这一限定背后的含义不言而喻:合资快递公司们开展“信件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快递业务,要么所快递之“信件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必须在500克以上,要么其价格必须高于“邮政特快专递资费标准”――也就是说,要高于邮政局开办的EMS快递业务收费标准!

500克以下信函快递业务,占到合资速递公司文件快递业务的60%,在某些公司如目前快递市场老大中外运-敦豪那里比例更超过九成。这些公司的快递业务资费价格普遍都比EMS要低上10%~15%。国家邮政局64号文给它们设定了一个进退维谷的绝境。

更大的危险是,64号文正在巩固和扩张其在炭疽事件之后一系列文件所新赋予的管理权。在合资速递公司们看来,国家邮政局本来与它们一样是运动员――邮政局的EMS业务与合资速递公司们是直接的竞争对手。但突然之间,这个运动员开始制定游戏规则,并试图用规则将其他运动员挤出赛道。对于雄心勃勃的国际速递巨头们来说,这超出了容忍的极限。

主管权之争

自1979年日本OCS(海外新闻普及株式会社)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与当时的外经贸部下的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签署委托协议以来,外经贸部一直作为合资快递企业的主管部门存在。鉴于国际快递最初的定位是在外资以及合资企业而不是国内的普通企业以及个人用户中开展业务,外经贸部就顺理成章地负起了管理的职权。

1980年、1984年,中国邮政先后开办了国际快递和国内快递业务。1986年《邮政法》出台,快递业务的主管权亦未作变更。《邮政法》公布后,OCS、UPS、FEDEX、DHL、TNT等国际快递业巨头先后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开始对中国市场作战略布局。

到了1995年,随着中国不少大中城市尤其是国内企业对于国际快递业务需求的迅速增长,邮政局与快递企业之间的摩擦开始加剧,并直接体现为外经贸部和邮政系统对于快递业务的主管权之争。

1995年6月,在国务院的授权下,外经贸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业管理规定》,这份规定指出,国际货运企业可以从事除私人信函外的国际快递业务。两个月后,当时的邮电部联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特快专递业务市场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未经邮政企业委托,而已核准经营具有信件性质物品特快专递的企业,应按规定变更其经营范围。”

外经贸部很快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航空快递业务是国际货运业务的组成部分的通知》作为回应:“凡经外经贸部批准经营国际快递业并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企业,均享有合法经营权。”通知中还意味深长地指出:“邮电部门成立的快递公司也是外经贸部批准成立的。”

邮电部并未退让,三个月后,邮电部又了《邮电部关于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有关邮政企业专营业务规定进一步整顿邮政通信市场秩序的通知》,指出“贯彻执行《邮政法》不仅仅是邮电部门的责任,也是各行各业和全国人民的责任”,要站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法律的尊严”的高度来认识问题。

虽然这场以梅花间竹般的通知为主要特征的较量在国务院高层领导的协调下最终得以平息,但由于这种和解缺乏制度性的保障,隐患仍然没有消除。随着1998年邮电分营,快递业务对于邮政部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此领域的摩擦又开始出现升温,并在1999年和2001年两次出现大规模的爆发。尤其是2001年的冲突,除了大范围地出现查封、扣押行为,在山东数个城市还引起了多讼,在湖南长沙也发生了某合资快递公司分公司从广州搬救兵与当地邮局对峙等事件。

据了解,“9・11事件”之后美国发生的炭疽热通过邮政渠道传播事件刚刚爆发,国务院法制办很快致函国务院办公厅,对快递行业的混乱状况表示了忧虑,希望依据《邮政法》对市场进行整顿。得到这一消息后,外经贸部也致函国务院办公厅,详细阐述了快递行业的整体情况,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澄清。但为时已晚,决策层已经作出决定。12月20日,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及国家邮政局联合通知,要求从事国际快递业务的国际货运企业在60天内到邮政部门办理委托手续。在快递业务主管权上,国家邮政局赢了一局。

台前幕后

三部局联合下发通知后,在河北、山东、陕西等地出现了地方邮政部门查抄从事快递业务的合资企业的事件。2002年1月22日,亚太快递工作委员会执行董事约翰・艾利森正式致函外经贸部,表示了对64号文件以及引发的系列事件的严重关切。

在这种情况下,外经贸部外贸司于2002年2月4日正式致函国家邮政局,指出邮政局在没有出台办理委托手续的操作办法的情况下,有些地方邮政部门已经开始查抄活动,这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该函请求国家邮政局,将办理委托手续的期限顺延60天,并且立即停止查抄活动。

就在外经贸部致函国家邮政局的当天,国家邮政局在未与信息产业部以及外经贸部进行磋商的情况下,了前述之64号文件。

64号文件一出,众多企业一片哗然。拥有130多家合资货运企业会员的中国国际货运协会副会长李力谋告诉《财经》,这份文件后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内,他就接到了多家从事快递业务的合资企业的电话,表示强烈不满。

2月26日,中国国际货运协会正式致函国家邮政局,指出64号文件对目前依法成立、合法经营的国际货运企业继续经营快递业务设置了无法逾越的障碍。

此前,1月1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经下发通知,规定货运企业未经省级邮政部门委托从事信件和具有信件性质物品的寄递业务者,不予办理年检。3月4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和国际货运协会又联合致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希望暂缓执行该通知。

两天后,冲突再次升级,国家邮政局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措辞强硬的通告,要求“凡没有得到邮政部门委托,必须立即停止经营信件和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并限令这些企业必须在60天内(即5月6日前)办理完毕,否则逾期不予受理。

被激怒的国际快递公司们随后明显加快了和所在国商务部门以及驻华使领馆的沟通,而国际货运协会也于3月19日在位于北京亚运村地区的五矿大厦正式召集会员企业举行新闻会,对国家邮政局的行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三天后,国家邮政局某负责人通过官方通讯社新华社重申:信件寄递服务不分快递与普递,不分私函与公文,均由中国邮政企业专营。这位负责人还指出,信件寄递业务专营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中国邮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完全符合《邮政法》”。同时,他还对货运协会进行了批评,认为后者采取的方式“不妥”。

面对持续不断的公众压力,4月11日,国家邮政局再次通过新华社重申,称其行使主管权体现了国家的权力,并称已经有12家国际货运企业和邮政正式签署了委托协议。不过,国际货运协会负责人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目前包括敦豪、联邦快递在内的五大巨头仍没有接受邮政的要求的打算,而已经签署协议的企业,实际上对整个快递行业的影响微乎其微。

记者致电国家邮政局综合处有关负责人,这位负责人拒绝了《财经》的采访要求,并表示:“(国家邮政局)没有什么要讨论的,这件事情到此为止。”

安全逻辑

此次国家邮政局能在主管权上占得先机,最主要的原因是由炭疽杆菌袭击引发的安全担忧。但这一逻辑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就以《不相干的炭疽病》为题撰文指出,迄今为止,炭疽病毒已经发作为害的地方,恰巧是坚持邮政专营――虽然其专营范围并不包括快递――的美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在接受《财经》采访时也指出,实际上,不管是专营还是私营的邮政系统,都缺乏对付炭疽杆菌的经验,因此国家安全与是否专营并无关系。他认为国家邮政局此次借题发挥,完全是出于维护垄断权力的考虑,国家安全只不过是个幌子。

中国国际货运协会副会长李力谋不相信国家邮政局的EMS快递服务能保证更大的安全性。他说,国家邮政局的EMS服务只是国际EMS联盟的一部分,和其他国家的EMS系统之间也仅仅是委托关系,是松散的联盟关系,由于系统、技术、管理方式和服务质量都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在国的邮政部门,因而跟踪反馈十分困难。尤其EMS的很多信件是不可开启的,因此安全性实际上未必高于私人快递企业。以DHL、FEDEX以及TNT为例,它们在超过150多个国家都拥有自己完整的网络、仓库、车队以及统一的技术系统,因而跟踪查询更加方便,加上允许海关采取开启的方式加以查验,安全性实际上并不逊色。

1999年2月27日,甘肃省酒泉市春光信用社主任樊恭被一个寄自嘉峪关邮局的木盒子炸伤了一只眼睛和双手。据司法部门统计,建国以来此类案件发生过七起,与美国等国家相比,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但是,围绕着这起事件的争执却很能说明问题。嘉峪关市邮局援引1990年开始执行的《邮政法实施细则》,该细则第35条称:对于违反禁寄、限寄规定寄递的物品,造成危害人身安全的,由寄件人承担赔偿责任。邮局不应承担本应由犯罪分子承担的民事责任。

按照嘉峪关邮局的理解,根据《邮政法》的实施细则,邮局并不负责邮寄物品的安全性。果真如此,国家邮政局又怎能以加强安全为由要求快递企业接受其主管?

后补贴时代的竞争

2001年,中国邮政终于在邮电分营后首次摆脱了亏损的局面,虽然盈利仅为6000多万元人民币,但与1999年的亏损65亿元、2000年的亏损32.9亿元相比,仍然可称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据称国家邮政局局长刘立清为今年定下的盈利目标为1亿元人民币。

实现这个目标并不轻松,最简单的一点是,按计划今年国家给予邮政的财政补贴将从去年的30亿元下降到10亿元,明年则将全部取消。能否找出增长点来补足20亿元的补贴差额,对仍然深陷泥沼中的国家邮政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

虽然快递业务仅占2000年整个邮政收入的一成多一点,但在几项主营业务中,快递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其增长幅度高达21.8%,而普通函件的增长速度仅为11.1%,包裹业务则出现了1.5个百分点的负增长。

但是,在国际快递业务方面,邮政的增长却不足14%,而在同期UPS在中国的营业收入增长的速度高达45%;与整个行业超过30%的平均增长速度相比,国家邮政局在快递业务市场越来越大的时候却在逐渐失去份额。最新的统计显示,2001年国际快递业务留给EMS的蛋糕只剩下了1/3,而EMS的份额此前曾一度达到过九成以上。

如果能通过专营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参与分割这块蛋糕,无疑将为“后补贴时代”的国家邮政局的盈利前景增添一丝亮色。

不过这显然不是如DHL、FEDEX这样的跨国巨头希望看到的。以DHL为例,其与中国外运集团共同组建的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在经过16年的发展之后,已拥有39个分公司、2656名员工、705部运输车,已经成为国家邮政EMS在国际快递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外运-敦豪去年在国际快递领域的实际市场占有率已不低于邮政EMS,其人均利润更是远远超过了后者。

在跨国速递巨头看来,中国是连接全球速递网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在这个环节产生了缺失,就会极大地影响其整个亚洲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网络效益。去年4月当UPS首次开通直航中国的飞机的时候,其亚太区总裁查尔斯・亚当斯就表示,UPS在直航中国的第一年内,就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1亿美元的收入,而这才刚刚是个开始。

如果不借助行政权力的话,国家邮政在这场快递之战中获胜的机会非常小。效率低、服务质量差、优秀人才匮乏、技术手段落后,都是致命的弱点。敦豪2000年的全球营业收入为60亿美元,比国家邮政高20%;但其员工数量不足7万人,还不到中国邮政的1/7。在中外运-敦豪的中国总部,95%以上的员工均为大学学历,平均年龄仅为30岁,这与人员结构老化的国家邮政系统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从国际经验看,这种劣势几乎是不可扭转的――1971年,美国邮政(USPS)拥有100%的快递市场,20年后市场份额就下降到了一位数。日本的情况也与此相似。

谁操胜券?

国家邮政局虽然在行业主管权之争上先胜一局,但胜利也许不会长久。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以及2001年年底公布的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国在快递业务领域有着明确的开放承诺,包括一年内允许外资公司拥有多数股权,并在四年内允许设立外资独资的子公司。

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附件九”中包括所有部门的水平承诺中所作的规定“对于各合同协议或股权协议,或设立或批准现有外国服务提供者从事经营或提供服务的许可中所列使用权、经营和活动范围的条件,将不会使之比中国加入之日时更具限制性”, 根据这一规定,在中国入世前就已经向合资快递企业开放的经营范围,在入世之后不能缩水,否则就意味着违反了中国入世承诺。

以中外运-敦豪为例,外经贸部在2000年1月就其“延长合营年限”作出批复,对其经营范围的规定是“不含私人信函”。如果国家工商总局应国家邮政局的要求,按照其在明电中所称,将国际货物运输企业的经营范围强行变更为“国际快递”(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除外),实际上就相当于大大缩小了其经营范围,因为由国家邮政局来诠释的“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这一概念显然比私人信函要宽泛得多――国家邮政局64号文件重申了对于“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解释:指以符号、图像、音响等方式传递的信息的载体。这一定义最早见于1990年11月12日正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不出人意料的是,该细则的解释权归于国家邮政局。

对于国家邮政局的64号文件的效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周汉华副研究员提出了质疑。他指出,根据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邮政局属于委管国家局,即由信息产业部负责代管,而委管国家局是没有权力独立制定类似64号文件这样的部门规章的。

周汉华指出,如果合资快递企业被邮政部门援引64号文件强行终止业务的话,可以首先就被终止业务的行为以及64号文件的合法性问题向信息产业部提请行政复议。如果对于信息产业部的复议结果仍不满意的话,还可以向国务院法制办寻求进行裁决。不过,周指出,最好的办法仍然是通过法律来解决。如果信息产业部维持国家邮政局的决定,则企业可以对国家邮政局提起法律诉讼,由法院来解决争端。

解放快递

实际上,在此次国家邮政局和快递行业的摩擦中,有两个问题一直是业界深度关注的焦点:一是1986年出台的《邮政法》何时能够大修,以便适应全球邮政行业的改革趋势;二是政企合一的国家邮政是否已经到了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

连续四次的快递和邮政之间的冲突,昭示着16年前出台的《邮政法》早已不堪重负。1999年3月,国家邮政局就已经开始启动《邮政法》的修改工作,成立了由邮政部门、法学界、政府相关部门18位委员组成的《邮政法》修改咨询委员会并开始工作。据悉,目前邮政法修改稿的草案已经报送给国务院法制办,年内将进入讨论阶段。

但由政企合一的国家邮政局主持《邮政法》的修改进程,并非没有争议。国际货运协会副会长李力谋指出,按照国际惯例,如果法律的修改有可能涉及国际快递业务的条款,就应该征求所涉及的行业企业以及协会组织的意见,但至今国际货运协会仍然对《邮政法》可能的修改情况一无所知。

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周汉华也对部门封闭式立法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指出,《邮政法》修改并没有太多技术性的困难,就其实质而言只是一种公共政策选择而已,应该由全国人大法工委或者国务院法制办这样更加综合性的权威部门来主持修改进程,这样才能保证更加公平、客观地反映各种利益主体的诉求。

实际上,从目前已经折射出来的情况看,邮政部门希望在新的《邮政法》中最大范围地明确界定邮政企业专营的范围,而快递企业则希望最大范围地缩小邮政企业的专营范围。一旦立法过程不能公正地反映双方的呼声,其可能的修改结果是完全可以想像的。

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及世界银行近年来的统计来看,目前全世界多数国家都未将快递纳入邮政的专营范围。由经合组织竞争法律和政策委员会完成的一份报告就明确指出,虽然对普通信件是否可以完全放开竞争目前还存在争论,但快递和包裹是邮政领域中两个最明显的可以引入竞争的领域。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邮政领域逐步退出对快递的专营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美国邮政早期曾经试图保留对快递的专营权,但在长达三年的辩论后,1979年终于向国会低头,承认超过3美元的或者资费高于普通资费两倍的快递不在邮政的垄断范围之内。目前美国邮政的专营权实际上主要体现在资费为37美分的一级平信方面。

而在日本,早在1948年的《邮政法》以及1949年的《邮局法》中,就明确规定邮政的专营权仅仅为50克以下的平信以及明信片,目前在快递市场也存在着相当激烈的私人竞争。作为欧盟中仅有的曾对快递业务实行专营的几个国家之一的爱尔兰,现在也明确宣布将快递、报纸和包裹排除在专营范围之外。即使在被认为欧盟最为垄断的国家意大利,目前其专营范围也仅仅局限在2公斤以下的平信以及挂号信,也不包含快递。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根据世界银行“再造与发展”课题组的研究,在哥斯达黎加、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以及特里尼达-多巴哥等国家,快递市场也都是开放的。

实际上,在国内快递市场,虽然政策上仍然处于半明半暗甚至局部打压的状态,各地的私人快递公司也早已经是星火燎原。“即使《邮政法》不让我们干,他们(邮政)也管不了,因为有用户需要我们,”一位在北京市场从事快递业务的公司负责人很有信心地告诉《财经》:“你花8元钱,我就可以保证两个小时内把快件送到三环内的客户手中;即使四环内,我也能够保证三个小时内送到。而且我们24小时随叫随到,我们没有下班时间。”

同样在北京市,北京市邮政提供的两个小时内的限时服务价格是40元/件,四个小时内的限时价格为20元。正是这样巨大的价格和服务的便利性的落差,使得北京市实际专业或者兼业从事快递业务的公司达到了上千家,其规模从几百人到七八个人不等,其年快递业务总量可能高达3000万件以上。

专家估计,一旦快递业务放开竞争,中国邮政在国际快递、国内城市之间快递以及同城速递方面都会遇到强有力的挑战。国际速递有DHL、UPS、FEDEX、TNT以及OCS五大国际巨头,城市之间快递有民航快递、中铁快运等拥有物流渠道的优势资源企业,同城速递有多如牛毛的私人快递公司。这可能也是中国邮政最不愿意看到的。

终结“怪胎”

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周汉华把中国邮政形容为一个既是运动员(从事邮政经营活动),又是裁判员(负责行政管理)和警察(执行处罚甚至扣押行为),职能严重错位的“怪胎”。惟一有效的“手术”可能就是拆分邮政以及引入竞争。

OECD的方案则将邮政部门公司化视为邮政改革的第一步。所谓公司化就是将邮政部门变成一个公司实体,使得公司在结构、管理制度、义务以及职责方面都类似于其他的私人公司。目前在OECD国家中,尚未实现公司化的只有美国、日本以及韩国,而日本也已经明确表示将在2003年实现日本邮政的公司化,美国和韩国亦业已将公司化看做未来方向。

2000年10月,国家邮政局局长刘立清在万国邮政联盟战略论坛上曾透露,要对现有邮政企业进行改组与公司化改造,直至组建国有独资性质或国家控股性质的国家邮政企业集团,并在条件成熟后上市。但到了2001年4月25日,香港《经济日报》透露中国邮政即将海外上市的时候,国家邮政局实际上连具体的重组方案仍没有出台。有消息称,具体的方案可能最早也是在国家完全取消财政补贴后,即明年才有可能真正浮出水面。先政企分开组建集团,然后在上市后再将业务进一步分拆,类似于中国电信这样的选择,对于中国邮政仍然具有吸引力。

在放开快递和包裹业务的竞争、并降低邮政的专营权方面,最大的阻力实际上来自普遍服务。和全世界所有国家的邮政企业一样,国家邮政局一直坚持说,保持信件和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专营权,都是为了弥补中国邮政承担繁重的普遍服务业务,尤其边远地区的邮政服务所造成的亏损。

然而,中国邮政每年在普遍服务的支出到底有多少,目前仍然没有准确的数字。国家邮政局行业管理司司长达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国邮政每年因此造成的政策性亏损约在50亿元左右。不过,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江西代表团曹罗生联合35名人大代表提交的建立邮政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的议案中,给出经国家财政部和邮政局联合测算的1999年的政策性亏损为34亿元。即使这样一个数字,也被许多观察者认为高估,因为在普遍服务业务和非普遍服务业务混杂在一起的情况下,普遍服务的成本是很难精确测算的,到底哪些属于因为管理不善形成的经营性亏损,哪些属于纯粹的政策性亏损,必须加以严格的区分才行。

实际上,即使没有快递业务的专营权,国家邮政局也已经获得了相当多的政策性补偿,比如发行邮票的专营权收入在2000年就超过了90亿元。

第8篇:快递公司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 中小快递公司 发展 现状 问题 解决措施

快递是邮政业的核心业务之一,快递的持续较快发展,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也逐渐显现,并且带动就业作用越加明显。尤其是很多中小快递公司,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是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逐步增强,起着商品运输、送达买卖双方功能的快递公司也随着蓬勃发展起来,并且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公报2001年7月,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728.4亿元,同比增长19%;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089.4亿元,同比增长19.9%。7月份当月,全行业业务收入完成95.8亿元,同比增长12.8%;业务总量完成159.9亿元,同比增长14.4%。2010年1-7月,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2.3亿件,同比增长23.6%;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10.9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同城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1.7亿元,同比增长16.2%;异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69亿元,同比增长18.3%;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9.6亿元,同比增长22.1%。7月份当月,快递业务量完成1.9亿件,同比增长18.7%;业务收入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9.9%。这其中也包括很多中小快递企业,中小快递公司本着规模小、管理灵活等特点,发展势头也是相当迅猛。但是,随着人们对快递服务质量的要求的提高,中小快递公司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自身的发展,及时发现并有效改进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二、存在的问题

国内一些大型的快递公司,例如EMS、民航快递、中铁快运、顺丰、申通、圆通、汇通等等,都有着较大的规模、雄厚的资金以及较好的信誉。而中小型快递公司相比之下,却没有这些优势,经不起市场的残酷竞争,造成公司运行的不稳定,使得中小型快递公司的发展比较艰难。综合分析,目前制约中小快递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中小快递公司发展脚步缓慢,恶性竞争过激

据调查,我国的货运总量要远远高于物流实际运输量。中小快递公司的运作模式多为自成管理,自我服务,彼此之间无交流、协作,很多潜在的中小物流需求都还不能转化为实际的有效市场需求;另外,中小快递公司数量很多,竞争激烈,且存在一定的恶性竞争,导致运输价格过低,造成服务的质量以及效率都很难满足客户的需要,严重影响了中小快递公司的扩大发展。

2.公司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

中小快递公司特点多为规模小、资金少,导致这类公司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快递公司甚至没有应有的快件包裹分拣场地,从业人员一般都是几个人,交通工具多以摩托车、电动车,设置自行车等,多数情况都是单一快递模式,这既不能提高行业工作效率,又增加了公司的运行成本,对于公司的资金与信誉积累都是不利的。中小快递公司因为其规模和资金的问题,对抗风险能力非常差,给客户的感觉总是不放心、不安全。这也严重制约了其正常的扩大发展。

还有一些个别的公司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公司的信誉积累,这也与市场快递需求的增长不适应。

3.公司管理水平低

一般来说,对于中小快递公司而言,每个公司基本都只有几个人,而且分工不明确,每人身兼数职。而且每个公司的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快件查询以及补偿标准等等都不规范,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造成中小快递公司相互之间的差异,而这些良莠不齐的快递服务质量也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其的信任。

4.员工素材不高、管理松散

公司工作人员素质偏低也是导致服务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很多人认为,快递公司的员工不必用文化程度高的人才,仅仅是接、送等简单的工作,其实不然。工作人员若是没有接受过快递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是很难合格的完成其本身的工作的。快递业发展到现在,可以说,已经属于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因此,快递公司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都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达到可以满足完成工作的技能才可以。

三、改进措施

1.规范行业、加强合作

建立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对中小快递公司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并且,应针对中小快递公司的数量多的特点,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注册审核制度,调整管理政策,增强部门法律监管力度及监管有效措施。在不增加快递公司成本的前提下,提供一切尽可能的帮助。坚决贯彻落实快递行业的相关细则,规范市场中各个公司之间的竞争,并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的机制,对于非法经营的公司,例如无证经营的、超范围经营的以及公司人员设备配置不足不全的,应及时阻止其经营,并注意调查随意压价的行为,尽早杜绝,维护快递行业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快递行业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中小快递公司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于区域内的多家快递公司,应经常统计,归纳总结,分析其整合或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若有可能合作的,尽量多合作,无论是企业规模扩大方面,还是企业经济增长方面,都是有利的。

2.加强贷款及融资进行规模扩大

中小企业的规模之所以不容易扩大,主要是资金来源问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这个方面,政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应建立或完善中小快递公司信用担保体系。政府只需向快递公司收取少许的担保费作为运营成本,这样,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压力,可以有效的解决中小快递公司贷款和融资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鼓励其他组织机构或个人参与中小快递公司的融资活动,当然,这中间需要进行一定的前期的可行性工作,例如考察融资方的信誉、实力以及后期的持续融资方式等,也要向融资方提交快递公司的一些资料,保证两方均能够非常了解对方的情况,做到工作透明,规范合作,健康发展。

3.提高管理水平

公司应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管理制度和体系。对其每个部门、每名管理者的职权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给予他们足够的权利,使其能够有效发挥自身作用。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改变过去那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赖一个样”的局面,让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得到应有的奖励,让消极怠工的人得到应有的处罚,以便最大程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就是要建立层层落实层层负责的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公司应不定期对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成本控制方法进行宣传,以便让全体员工树立经济意识。统一思想,从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者,都要进行经济教育,向他们灌输经济知识,从而将“一切为了公司效益”的观念深深印入他们的脑海中。从而更好的进行管理工作。

4.加强员工素质

员工素质对于中小快递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个企业,应将培养员工素质、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应定期开展针对员工的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训,以便使他们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把对员工培训落到实处,积极开展正面教育、奖励教育和处罚教育,使员工从被动的“要我去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去学习”。所谓正面教育,就是要对那些积极投身于企业工作中的先进个人进行表扬和宣传,使企业员工自觉增强责任心;奖励教育,就是对先进个人进行重奖和重用,促使其他员工规范自身行为;处罚教育,就是对那些因自身原因造成公司损失的个人进行批评和处罚,使企业员工充分认识到工作中的自由散漫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5.其他方面

当今社会,信息化已融入到各行各业,快递领域也应有先进的独立的信息化模式。对于中小企业,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与较大的公司进行合作,共享一套信息系统,这种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毕竟是两家公司,很多信息资源的共享也不容易控制;另一种模式是自己开发信息系统,并聘用相关专业人员,自己制定系统相关流程,采用信息化办公,并且要经常总结分析,并由此归纳出公司需要改进的具体措施,以达到逐步提高公司信息化管理,提高公司的效益和工作速率。

四、结语

中小型快递公司是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快速的令其发展,主要就是应该及时的找到影响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及时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中小型快递公司稳步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小静: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第9篇:快递公司经营管理范文

2013年12月27日,中国证监会在官网了《2013年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终止审查企业名单》,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速递”)赫然在列,中止审查时间为12月20日。同一天,中邮速递也在官网公告称,经证监会批准,公司正式撤回IPO上市申请材料。对于撤回IPO的原因,中邮速递在官方公告中仅表示这是主动应对市场竞争的决策。

据本刊记者了解,中邮速递内部已决定实施战略调整,即将组织架构由原来的母子公司制调整为更适合网络型企业特点的总分公司制;同时对直营区域范围、管理层级进行市场化调整。而考虑到实施上述重大调整将影响上市进程,公司方面选择撤回IPO。不过,据接近中邮速递高管层的业内人士介绍,中邮速递此举并不意味着放弃再闯资本市场的可能。而中邮速递也明确表示,待上述战略调整到位后,将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再择机进入资本市场。

从表面来看,有“快递国家队”之称的中邮速递是主动退出IPO,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实则是其自身发展境况的式微,以及整个快递行业发展现状的倒逼。

近几年来,在“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和顺丰等民营快递的冲击下,中邮速递在快递行业中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而随着价格战的愈演愈烈,中邮速递在这个时间点谋求上市,势必面临市场份额和利润不可兼得的窘境,上市恐将得不偿失。另外,快递行业的上市潮传闻已久,除中邮速递外,圆通、韵达也相继了IPO计划,但至今尚无一家如愿上市。整个行业存在的竞争不规范、盈利能力低、管理模式混乱等问题,成为横亘在中邮速递及其他快递企业上市路上的绊脚石。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邮速递现在退出IPO是对的,目前的市场环境并不适合快递公司上市,更成熟的上市时机应是两年后。

曲折的上市路

中邮速递的上市历程一直充满坎坷。

早在2008年,中国邮政集团为了实现邮政竞争性业务和普遍服务业务的分业经营,启动了速递物流业务专业经营改革,将原中国速递服务公司更名为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将其作为管理全国邮政速递物流业务的平台。2009年,中国邮政集团又将邮政集团及各省邮政公司所属的速递物流专业相关资产无偿划转给该平台。2010年6月,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正式成立中邮速递,主营速递和物流两大业务。

2011年8月,中邮速递在正式成立仅一年后,就向证监会提交了IPO申请。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要求,发行人自股份公司成立后,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但经国务院批准的除外。而中邮速递正是因为得到了国务院的“尚方宝剑”,才得以于2012年5月4日顺利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

根据其招股书申报稿显示,中邮速递拟发行不超过40亿股,发行后股本不超过120亿股,计划融资99.7亿元,用于南京集散中心及航空快速网主要集散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当时业界有分析认为,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关照下,如果不出意外,中邮速递将成为国内快递第一股。

但事与愿违,在顺利过会后,中邮速递在证监会发起的财务专项检查中,却因未按时提交自查报告被中止审查(编者注:中止审查是指在申请人涉嫌违法违规被调查尚未结案;被证监会依法采取监管措施尚未解除;对有关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须请求有关机关作出解释;申请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查等情况下,应当作出中止审查的决定。当上述情形消失后,即可恢复审查)。当时,处在舆论中心的中邮速递被指存在重组改制方案带来关联交易的隐患,其招股说明书也因有4家子公司未经审计纳入2011年报,而被指存在审计漏洞。更为糟糕的是,在中邮速递被“中止审查”后,证监会的IPO审核大门在当年10月关闭,这让中邮速递的上市之路显得模糊不清。

2013年7月,中邮速递在按时提交财务自查报告,并进行一系列整改后,重新回归到“通过发审会”状态。彼时,中邮速递副总裁金任群对外表示,现在只待IPO开闸,中邮速递上市就水到渠成。

但谁都未能想到的是,在证监会宣布IPO将在2014年1月重启之前,中邮速递的“快递第一股”之梦破灭了。

行业倒逼

从中邮速递的解释来看,“应对市场竞争”是其选择撤销IPO的关键因素,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来自民营快递的巨大冲击,以及不断加码的价格战对其上市前景的不利影响,已倒逼其不得不重估入市的可行性。

作为背靠邮政集团的国有快递公司,中邮速递曾一度是快递业的霸主,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嗅觉敏锐的民营快递借机崛起,国企作风的中邮速递开始被后者弯道超车。据国家邮政局统计,在2009年-2011年内,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营收增幅分别达17.3%、20.0%、31.9%,而中邮速递在同一时期的对应增幅分别只有14.51%、12.88%、16.36%,连续三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不仅如此,近两年来,在资本推动下的快递业大打价格战,以低价和效率著称的民营快递更是如鱼得水,迅速壮大,而给人高价格、低服务印象的中邮速递却不断式微,市场份额屡屡失守。虽然在价格战的逼迫下,中邮速递也通过降价推出经济型快递品牌“e邮宝”,以及拓展电商用户等手段进行市场化转型,但依然无法改写市场大局。

据统计,“四通一达”、顺丰等民营快递已占据中国快递市场80%以上的份额,中邮速递的市场占比可能已不足10%。有分析人士指出,以民营快递所主导的价格战已导致整个行业竞争升级,未来两年内,价格战仍将继续在快递业肆虐。

一方面是不断下滑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是愈演愈烈的价格大战,中邮速递如果在这个节点上市,必然面临市场份额与业绩的两难选择。有分析人士就向本刊记者指出,如果上市,中邮速递就需要规范化经营,在价格战等市场策略方面将受到诸多限制,这势必会引发业务量下降,造成业绩难看,继而影响上市融资,这与其自身发展战略相悖。更重要的是,如果不能融入市场参与价格战,即便上市,其未来的竞争力也会大打折扣。

除上述原因外,久未解决的体制之困也是拖累中邮速递上市进程的大问题,这也是其撤销IPO的目的所在。

一直以来,中邮速递内部都是母子公司架构,表面上看,各地速递物流业务的资产在分拆后都纳入中邮速递旗下,但实际上各省的速递物流公司还是各自为政,这造成中邮速递至今无法提升全网的运营效率和统一服务标准,这令其竞争力大打折扣。

而此番中邮速递以退市为代价,将原来的母子制架构改为总分公司制的决定,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总分公司制可以减少管理层级,有利于进行扁平化管理。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也表示,这一调整有利于中邮速递建立对市场更加灵活的反应机制,对其市场转型有很大帮助。

上市条件不成熟

在业界看来,中邮速递临门一脚中止IPO,不仅意味着其99.7亿元的庞大募资计划化为泡影,五年来为上市所做的巨额投入也阶段性落空。更重要的是,其退市背后也凸显出目前整个快递行业上市条件和环境的不成熟。

近几年,在电商业务激增的大背景下,我国快递业的发展突飞猛进,频频受到资本青睐,但快递企业在业务量猛增的同时,却面临着毛利率水平偏低的残酷现实。另外,随着实力强大的外资快递公司加速进军国内市场,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国内快递企业不得不烧钱进行跑马圈地,由此造成了巨大的资金缺口,而上市融资也就成为了唯一的解决方法。

自去年开始,快递企业与资本的联姻明显加速——去年2月,全峰快递获得力鼎资本等三家私募机构(PE)的2亿元投资;5月,中通速递宣布获得红杉国际等PE提供的3000万美元资金;8月,有着“贵族快递”之称的顺丰速运也宣布获得中信资本等的投资;除此之外,圆通、韵达也都相继传出上市消息。

有快递公司高管表示,风投一旦进入,就意味着公司必须走上市“这条不归路”,但是,整个行业在商业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面的不规范,与上市要求还相差甚远。

一位申通高层就向《IT时代周刊》表示,快递公司上市,必须达到80%以上的直营率,但目前几大民营快递企业加盟店数量都在99%以上,如果要上市,就必须增加优质资产,让加盟店转为自营店,以便顺利通过证监会审核,而这将耗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成本,对民营快递来说难度不小。

另外,加盟制所导致的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尤其是去年11月圆通旗下加盟企业造成的“毒快递”事件后,监管部门对快递公司内控风险措施的审核无疑将更加严格,这也让快递企业的上市之路更加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