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

执业医师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执业医师培训总结

第1篇: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

 

1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对外科学实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在外科学学习过程中,_些学生认为只要理论考试及格就行,对实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认真、主动的态度。因此,笔者在每一个班的第一次课上都会先向学生介绍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性和考试流程等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确要成为_名临床医师必须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实践技能考试是第一道门槛,必须通过后才有资格参加综合笔试。加深学生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认知,使其明白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提高学习外科学基本操作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根据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修订外科学实训大纲和指导手册

 

以前外科学实训大纲和指导手册没有与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相挂钩,且要求与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不同。因此,应根据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要求制定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手册,使外科学实训教学最大限度地涵盖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内容,操作要求尽可能与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要求相同,便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执业医师考试体系,培养出符合医师资格考试要求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3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基本操作教学的主要执行者是教师,其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重视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其能力,完善其培养机制。制定实训指导教师岗位相关政策和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加强实训教师培训与培养,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3]。同时,教师操作的规范程度对学生影响很大,因此,实训指导教师必须根据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要求统一操作标准,做到对每个动作示教准确、规范。每次实验前均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教师的操作手法和动作,让每位教师均能以规范的操作手法进行教学。

 

4开放实训室,开展技能竞赛

 

在保证合理实训课时比例的基础上开放实训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室进行外科基本操作练习。开放实训室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技能操作训练机会,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弥补了实训课的不足;同时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中选择感兴趣的项目或随时反复强化练习较为薄弱的项目,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发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我院将每年的5月份定为技能大赛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踊跃参加竞赛,在竞赛中提升实践能力,做到“以赛促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校期间扎实掌握外科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和通过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5规范实训教学考评

 

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标准。我们模拟执医学生在校学习的医学理论知识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巩固,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进入临床实习后,医学生面临着角色的转换,在带教教师面前是学生,在患者面前是医生。对于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而言,如何转换好角色,是职业生涯中的_个挑战。临床医学生面对患者无时无刻不存在医患沟通问题,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

 

1我国医患沟通教育现状

 

1.1医患沟通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缺位

 

当下我国日益加剧的医患矛盾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但作为医生能为缓解医患矛盾做什么贡献呢?唯有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医患沟通能力才是解决之路。培养优秀的医学生是医学事业薪火相传的一项伟大事业。医患沟通技能已被列为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七大领域之_1],可见医患沟通在医学诊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我国的医学教育中,医患沟通的专业化教育是缺位的,医患沟通教育只限于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中,仅仅2~3个学时,没有独立的沟通教育时间。这种现状对临床工作造成不良后果,引发的医患冲突不胜枚举。最为经典和特殊的案例为2007年“孕妇李丽云案件”,患者的人始终拒绝签字手术,医院方虽付出很大努力,但最终孕妇和腹中胎儿全部死亡。撇开医事法律和医学伦理问题,单从医患沟通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该案例体现了一系列医患沟通能力的缺失,这也是传统医学教育中“重病轻人”诊疗思想造成的,没有完成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1.2医学人文教育缺失

 

我国从高中阶段开始到大学阶段实行文理分科教育,临床医学均是招收理科生,不论是基础医学教育阶段还是临床见习、实习阶段,教师和学生均注重医学科学知识的教与学,对人文社会科学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而医学怡怡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紧密结合的学科,医学生人文素养知识的结构性缺失,影响了其对疾病社会心理因素的关注,使其难以形成人文精神。1.3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

 

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浪潮下,其理论及技术的传播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加之受就业压力影响,临床医生和医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医学理论知识学习与操作技能训练上,在诊断上过多依赖现代化的检验和检查手段,大大压缩问病查体时间,忽视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在这种氛围下耳濡目染,医学生自然会淡化医患沟通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2国际上医学界对医患沟通教育的研究

 

国际上特别是北美的医学界对医患沟通做的系统研究,值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要求,从医德医风、职业操守、无菌观念、技术要求、操作规范、技术要领、熟练程度等方面制定了客观、全面、严格的评分标准,对每位参评者进行单独考核4]。采取以口述结合操作的形式考评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的理解及掌握情况,并将技能考核成绩按20%的比例计入外科学总成绩。这样在制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外科基本技能学习的认知程度,从考评和竞赛等方面督促学生提高临床实践技能操作水平。

第2篇: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路径,遵循全科医生培养规律,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省情的全科医生制度,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在我省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突出整体设计,坚持分步实施,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制度。着眼长远目标,兼顾当前需要,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突出培养质量,注重服务能力,统一全科医生的培养和管理。健全激励机制,转变服务模式,引导全科医生到基层执业。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1培养模式。实行“5+3”培养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在过渡期内,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可以采取“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方式,具体依照国家规定。

2培养方法和内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具体按照国家《指导意见》和相关规定执行。

3执业准入条件。注册全科医师必须经过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取得合格证书,并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具体按照国家《指导意见》和相关规定执行。

4参加规范化培养人员的管理。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人员培训期间享受培养基地住院医师待遇,财政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补助。规范化培养期间原则上不得向个人收取培训(学)费。具体管理办法按照国家《指导意见》和相关规定执行。

5大学基础教育。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全科医学理论和实践教学,增加医患沟通、基本药物使用、医药费用管理、公共卫生工作等内容。

6研究生教育。从年起,逐步扩大全科方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并按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要求进行培养。

7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8继续医学教育。做好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并将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情况与岗位聘用、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资格再注册挂钩。

(二)近期多渠道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

1转岗培训。选拔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在全科医生培养基地进行1—2年全科医学转岗培训。转岗培训合格者,可注册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

2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对年入学的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毕业后在全科医生培养基地进行1—2年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培训合格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可注册为全科医师。

3偏远农村定向培训。对到偏远农村地区工作的3年制医学专科毕业生,可在全科医生培养基地经2年培训合格并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注册为助理全科医师,但要严格控制比例。

4提升学历层次。基层在岗医生通过成人高等教育和在职研究生教育,符合注册条件的可按程序注册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

5城乡帮带。建立健全县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对口支援制度和双向交流机制。支持医院医生(包括退休医生)采取多种方式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服务。

(三)改革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建立分级诊疗模式。

1鼓励多种方式执业。取得执业资格的全科医生一般注册1个执业地点,也可以多点注册执业。鼓励组建全科医生团队,划片为居民提供服务。具体管理办法由相关部门制定。

2推行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全科医生要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服务责任落实到全科医生个人。具体办法由相关部门制定。

3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机制。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和分级医疗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院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机制。

4加强全科医生服务质量监管。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等为主要指标的全科医生服务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定期公布,并与劳动报酬挂钩。

(四)建立全科医生的激励机制。

1按签约服务人数收取服务费。全科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按年收取服务费。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分担。具体由物价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确定。

2规范全科医生其他诊疗收费。全科医生可根据签约居民申请提供非约定的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规定收取费用;也可向非签约居民提供门诊服务,按规定收取一般诊疗费等服务费用。

3合理确定全科医生的劳动报酬。全科医生及其团队成员属于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式工作人员的,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其他在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按照签约服务及向非签约居民提供门诊服务等获得报酬。具体激励和考核办法由相关部门制定,同时要完善鼓励全科医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津补贴政策。

4拓宽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路径。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必须有合理数量的全科医生岗位。各地可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全科医生特设岗位,招聘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工作。鼓励各地依托现有资源组建区域性医学检查、检验中心,规范社会零售药店发展,为全科医生执业提供条件。基层单位全科医生职称晋升和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双向流动机制由相关部门专门制定。

四、实施步骤

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年10月—年12月。

1完善政策,制定办法。年底前,卫生、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物价、财政等部门组织修订完善现行法规政策,制定出台相关工作办法或实施细则,并报省政府审定。

2开展试点,逐步推广。选择宝鸡市作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试点单位,于年初正式启动。宝鸡市政府和省卫生厅尽快研究制定试点方案,并报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定。

3建设全科医生培养基地。选择我省现有五所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和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以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作为临床培养基地,以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实践基地的全科医生培养实训网络。具体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4继续实施“万名医师培训计划”,转岗培训全科医生。

5启动“千名待业医学生规范化培训计划”。从年起,通过制定特殊用人政策,每年从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或大专毕业生中公开招聘200—400人,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2—3年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到2020年前力争为偏远艰苦地区定向培养约1000—2000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具体办法由省卫生厅牵头制定。

6完成阶段目标任务。到年,每个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第二阶段:2013年1月—2015年12月。

1延续第一阶段启动的工作。

2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在全省推广。2013年对宝鸡市开展全科医生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试点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并逐步在全省推广。

3推进和完善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力争到2015年底前在全省形成一定数量规模的全科医生队伍和基本的全科医生制度体系,初步建立起首诊在基层和双向转诊服务模式。

第三阶段:2016年—2020年。

继续建立和完善全科医生制度体系,全面实现总体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工作由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省卫生厅牵头负责,各设区市和县(市、区)政府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方案中承担的职责和工作任务,落实责任,设定专人负责。

试点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充分调研论证、积极稳妥推进,务求实效。

省医改办公室对各部门、各地实施情况要加强督导检查,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二)完善政策法规。各相关厅局要加强制度研究,注重政策衔接,形成口径一致、便于操作的全科医生制度政策体系。

第3篇: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教研室,广西南宁 530021;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科教部,广西南宁 530021

[摘要] 目的 通过调查广西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病史采集技能情况,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使用自行编写的病史采集方法手册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师技能考核病史采集考核标准,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分别抽取目标培训单位参加培训的医师在培训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当场独立答卷、当场回收问卷,分析参加培训人员培训前对病史采集知识的了解及掌握情况,以便对培训的方法提供参考和对比培训后的效果。结果 参与病史采集考试的医生共477名,培训前发放问卷477份,回收有效问卷436份,病史采集考试平均(96.4±6.8)分(总分150分),合格率仅为9.86%。结论 广西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病史采集能力很差,需要用病史采集方法手册进行集中理论授课,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

关键词 ] 病史采集方法手册;医生培训;基层医疗机构

[中图分类号] R473.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059-02

病史采集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知情人员包括家属、朋友、同事等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是医师诊治疾病的第一步[1-2]。作为临床诊治疾病的最基本方法,病史采集是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正确的问诊技巧和良好的沟通技能是获得系统准确病史资料的前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乡村居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增长,在乡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中,乡村医疗机构医生承担了常见疾病的一般诊断和治疗。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基层医生对病史采集技巧相对缺乏,该方面的知识掌握度较差,严重影响了乡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3]。我院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基地,承担全区医学队伍的继续医学教育与培训,本文就在应用病史采集方法手册在乡村医疗机构医生培训前对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病史采集技能情况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南宁市、柳州市、钦州市等10家各级市县乡所有基层医疗人员,年龄21~60岁,平均(43.6±11.4)岁,年资0.5~32年,平均(12.4±6.4)年。

1.2调查内容

具有多年临床工作及教学经验的5名主任、副主任医师组成培训队伍,分别于2008年3、8、11月分别到目标培训单位(南宁市、柳州市、钦州市等10家),使用自制编制病史采集方法手册为基层医疗医生进行理论授课。在培训前发放问卷调查,内容有个人一般情况、执业和再教育学习情况,并进行病史采集考试。

1.3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按照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师技能考核病史采集考核标准[5],考试内容包括现病史、相关病史、诊疗经过和病史采集技巧四个方面,四方面评分均扩大10倍:现病史80分,72~80表示优秀,64~71表示良好,56~63表示及格,56分以下表示差;相关病史30分,28~30表示优秀,25~27表示良好,22~24表示及格,22分以下表示差;诊疗经过20分,18~20表示优秀,15~17表示良好,13~15表示合格,13分以下表示差;病史采集技巧20分,18~20表示优秀,15~17表示良好,13~15表示合格,13分以下表示差;总分150分,135~150表示优秀,120~134表示良好,105~119表示合格,105分以下表示差。培训前,培训师资到各单位,随机抽出50%(477名)医生进行病史采集考试,调查对象当场独立答卷、当场回收问卷,分析参加培训人员的培训前对病史采集知识技巧的了解掌握情况,同时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资料录入,应用SPSS 17.0分析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描述构成比,培训前后对比情况采用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参与本次病史采集考试的医生共477名,培训前发放问卷477份,回收有效问卷436份(91.41%),无效问卷41份(36份未按照规定答题,5份中途离场)。

2.1医生的年龄与性别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参与培训医生年龄28~60岁,平均(42.8±11.2)岁,平均工龄约为(12.4±7.4)年,最大为32年,最小不到1年,接受问卷调查医生培训前的基本资料对调查结果无显著影响,见表1。95.36%培训人员认为很有必要进行病史询问技巧培训,在参与调查的人中,农村乡村医疗机构医生占培训总人数的81.79%;在医学院校毕业后,临床工作中进行过病史询问技巧知识培训的有57人(11.95%),没接受过病史询问技巧知识培训的有390人(81.76%);他们获取除相关知识途径包括:只在学校里学习(99.12%),曾经参与医院培训(7.50%),从书上或网上自学(5.14%),其它(4.04%),及以上的两种(2.07%)或三种(7.04%)途径。

2.2基层医生的学历、专业与执业资格情况

①大专及以上学历占35.25%,中专及中专水平占59.23%,无专业学历者为5.52%;②基层医生中,所学为“临床医学”专业者最多,占调查总体80%;③从业年限大多集中在10~15年,各地区从业年限具有一定差异性;④56.96%的乡村医生未获得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2.3培训前现病史掌握情况

培训前436份有效问卷统计结果显示现病史得分(61.8±5.6)分,相关病史得分(22.6±2.6)分,培训前有效问卷结果显示相关病史得分(15.2±2.8)分,培训前有效问卷结果显示相关病史得分(14.6±3.2)分,病史采集考试总分150分条件下,平均分才(96.4±6.8)分,合格率为仅9.86%具体见表2。

3讨论

(1)病史采集是临床诊治疾病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正确的问诊技巧和良好的沟通技能是获得系统准确病史资料的前提[4-5]。完整、准确的病史资料对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够对临床部分疾病做出基本的诊断,而且能够提示医师体格检查时的查体重点,为进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提供线索。病史采集主要通过问诊实现,如果不注意问诊方法和技巧,可能难以得到临床诊断和处理所需要的准确信息,成为临床工作误诊和漏诊重要原因[6]。因此,为了保证病史采集的顺利进行及采集的病史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医师必须要掌握正确的病史询问技巧。

(2)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基层卫生队伍呈现出“四低”的特点(即学历低、执业医师比例低、职称低、待遇低)[7-9] 。各级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实际上承担了城市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职责,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与城市社区医疗机构在本身构成上和服务环境上又存在较大区别,在广西尤其明显,具体为:①卫生人力资源缺乏:农村乡村卫生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一般为中等卫生专业毕业生,骨干接受大专卫生专业培训;城市社区一般工作人员均接受大专卫生专业培训,骨干接受本科卫生专业培训。②卫生经济环境差异,农村经济基础较城市社区薄弱,国家目前已经逐渐致力于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包括软件及硬件两个部分建设,而乡、村级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临床技能水平培训和城市仍存在差距。③乡、村级医生未进行过住院医生规范化的培训,一部分未经过国家组织的职业医师考试,包括病史采集在内的临床基本技能存在严重不足。

(3)通过这次调查发现,部分广西基层医疗机构病史采集成绩培训前合格率仅为9.86%,由此可见,基层医院医生尤其是乡村医疗机构医生所具备的病史采集知识和基本技能明显不足,积极开展对基层医生进行临床技能的系统培训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10],尤其对农村乡村医疗机构医生进行病史采集技巧培训,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问题进行针对培训,帮助其熟练掌握正确的问诊技巧和沟通技能,提高目标推广单位对掌握病史询问技巧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基层医生的诊治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辖区群众。

[

参考文献]

[1] 黄文娟.全科医生的基本功:病史采集的重要性[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3,12(10):789.

[2] 杨庆,陈家应,俞军,等.徐州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情况及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4):4075-4077.

[3] 王燕,韩东. 做好乡村医生培训与执业考核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J]. 社区医学杂志,2007,5(2):4-6.

[4] 朱建华.乡村医生注册培训考试分析及教学内容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60-63.

[5] 陈玉岚,张向阳,徐新娟,等.以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为导向,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8):1220,1223.

[6] 刘聚源,夏修龙,黄建始.中国乡村医生教育培训现状调查[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3(3):57-61.

[7] 吴海峰,何坪,潘伦,等.基于能力角度对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4,16(3):745-747.

[8] 陈律,肖水源.湖南省浏阳市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现状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22):3380-3382.

[9] 蔡维汉,董晓建.2012年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初步调研[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117-121.

第4篇: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

第一条为了提高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保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保障村民获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称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

村医疗卫生机构中的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依照执业医师法的规定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乡村医生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医生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乡村医生,给予奖励。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

第六条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医学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适应农村需要的医学学历教育,定向为农村培养适用的卫生人员。

国家鼓励乡村医生学习中医药基本知识,运用中医药技能防治疾病。

第七条国家鼓励乡村医生通过医学教育取得医学专业学历;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申请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

第八条国家鼓励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开办村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在村医疗卫生机构向村民提供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

第二章执业注册

第九条国家实行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工作。

第十条本条例公布前的乡村医生,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后,继续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

(一)已经取得中等以上医学专业学历的;(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连续工作20年以上的;

(三)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培训规划,接受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的。

第十一条对具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但不符合本条例第十条规定条件的乡村医生,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有关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基本知识的培训,并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进行考试。

前款所指的乡村医生经培训并考试合格的,可以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经培训但考试不合格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其再次培训和考试。不参加再次培训或者再次考试仍不合格的,不得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

本条所指的培训、考试,应当在本条例施行后6个月内完成。

第十二条本条例公布之日起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不具备前款规定条件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允许具有中等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者经培训达到中等医学专业水平的其他人员申请执业注册,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三条符合本条例规定申请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人员,应当持村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拟聘用证明和相关学历证明、证书,向村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执业注册。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对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准予执业注册,发给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不予注册,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乡村医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执业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

(三)受吊销乡村医生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执业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

第十五条乡村医生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可在聘用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

未经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不得执业。

第十六条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有效期为5年。

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有效期满需要继续执业的,应当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申请再注册。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核,对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准予再注册,换发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再注册,由发证部门收回原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第十七条乡村医生应当在聘用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变更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程序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第十八条乡村医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原注册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销执业注册,收回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受刑事处罚的;

(三)中止执业活动满2年的;

(四)考核不合格,逾期未提出再次考核申请或者经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

第十九条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准予执业注册、再注册和注销注册的人员名单向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的村民公告,并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汇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再注册、注销注册,应当依据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遵循便民原则,提高办事效率。

第二十一条村民和乡村医生发现违法办理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再注册、注销注册的,可以向有关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反映;有关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反映的情况应当及时核实,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予以公布。

第二十二条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再注册、注销注册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第三章执业规则

第二十三条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一般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

(二)参与医学经验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三)参加业务培训和教育;

(四)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五)获取报酬;

(六)对当地的预防、保健、医疗工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四条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常规;

(二)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乡村医生职责,为村民键康服务;

(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四)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五)向村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第二十五条乡村医生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工作;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如实填写并上报有关卫生统计报表,妥善保管有关资料。

第二十六条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对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应当按照规定处置。

第二十七条乡村医生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对超出一般医疗服务范围或者限于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情况紧急不能转诊的,应当先行抢救并及时向有抢救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求助。

第二十八条乡村医生不得出具与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范围不相符的医学证明,不得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活动。

第二十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乡村医生一般医疗服务范围,制定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乡村医生应当在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规定的范围内用药。

第三十条县级人民政府对乡村医生开展国家规定的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

第四章培训与考核

第三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规划,保证乡村医生至少每2年接受一次培训。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培训规划制定本地区乡村医生培训计划。

对承担国家规定的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其培训所需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对边远贫困地区,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经费支持。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支持乡村医生培训工作。

第三十二条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乡村医生培训计划,负责组织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村民委员会应当为乡村医生开展工作和学习提供条件,保证乡村医生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三十三条乡村医生应当按照培训规划的要求至少每2年接受一次培训,更新医学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第三十四条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乡村医生的考核工作;对乡村医生的考核,每2年组织一次。

对乡村医生的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充分听取乡村医生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乡村医生本人、所在村村民委员会和村民的意见。

第三十五条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检查乡村医生执业情况,收集村民对乡村医生业务水平、工作质量的评价和建议,接受村民对乡村医生的投诉,并进行汇总、分析。汇总、分析结果与乡村医生接受培训的情况作为对乡村医生进行考核的主要内容。

第三十六条乡村医生经考核合格的,可以继续执业;经考核不合格的,在6个月之内可以申请进行再次考核。逾期未提出再次考核申请或者经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乡村医生,原注册部门应当注销其执业注册,并收回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第三十七条有关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村民和乡村医生提出的意见、建议和投诉,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告知村民或者乡村医生。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责令暂停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一)执业活动超出规定的执业范围,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转诊的;

(二)违反规定使用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以外的处方药品的;

(三)违反规定出具医学证明,或者伪造卫生统计资料的;

(四)发现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不按规定报告的。

第三十九条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违反规定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活动,或者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第四十条乡村医生变更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未办理变更执业注册手续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第四十一条以不正当手段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由发证部门收缴乡村医生执业证书;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未经注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以及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按照乡村医生培训规划、计划组织乡村医生培训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四条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人员发给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者对符合条件的人员不发给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收回或者补发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或者再注册申请,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工作的,或者未按照规定将准予执业注册、再注册和注销注册的人员名单向村民予以公告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六条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村民和乡村医生反映的办理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再注册、注销注册的违法活动未及时核实、调查处理或者未公布调查处理结果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七条寻衅滋事、阻碍乡村医生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殴打乡村医生,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5篇: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诊断;护理;实验中心;探索;实践

临床医护实践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临床医护人员通过不断实践,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自身医疗水平。但随着《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法的出台,患者维权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临床医护人员应用新的诊疗技术和急救技术在患者身上"临床实践"的可能性也日趋减少[1]。面对这种现状,对于本科专业医学、护理学生及住院医生, 临床护理诊断实验中心是她们学习基本技能的平台, 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

1诊断护理实验中心的功能

诊断护理实验中心已成为医学院人才培养的摇篮,诊断护理实验中心的建立与发展是医疗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2]。诊断护理实验中心运用模拟技术进行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安全性高,无风险性、重复性好、低成本和开放性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了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临床技能训练及医学护理人员的执业培训。

诊断护理实验中心建立了现代化模拟诊断实验室、儿科学实验室、妇产科检查操作室、心肺多媒体室、五官科模拟诊室、针灸推拿室、急救医学基本技能训练室、模拟手术室。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重新整合、规划, 形成了包括临床模拟外科手术室、多媒体网络室、影像学实验室、模拟妇产科实验室、病房诊疗模拟操作室、中医操作实验室、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等,标准化患者、医用标准化模拟人,其中标准化患者可以无体征(供学习诊断学的问诊和正常体格检查)或有真实而恒定的体征(如心脏听诊、肺部罗音等);或模拟多种病史(如头痛、发热等)和体征(如心率增快、呼吸音增粗、步态异常等)。标准化患者通过被问诊、体格检查对患者做出评估及进行反馈教学。

2执业医师考试培训

结合国家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制定适合的诊断学教学大纲。与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接轨,设计、组织、实施诊断学实践技能的评价体系[3]。培养诊断学实践技能的教师队伍,改革诊断学实践技能的培训方法。

诊断学体格检查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如交互式教学,结合"标准化患者"、多媒体心肺听诊、肝脾触诊模拟人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为基本形式的"诊断学教学实验平台"和CAI课件以及网络课堂的应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转变为由学生主动参与的双向模式,培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中,强化正常检体基本功训练,继续保持传统的教师指导,同学之间一对一的练习全身系统体格检查;同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观摩检体诊断录像片,使操作手法规范化,与国内医学院校统一分组教学:教师指导,学生之间可相互查体,以训练查体的基本方法及查体的顺序,掌握系统的体格检查方法[4]。临床实践教学:在病房、门诊、急诊对患者进行正规的查体、异常体征的识别、心电图、X线及CT及临床思维的训练,把诊断学教学延伸到毕业实习中去,确保学生真正掌握临床技能。

3住院医师培训与考核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毕业后医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其内容包括内外科系统常用基本技能操作培训、急救技能培训、计算机能力培训与考核。如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护人员都会遇到突发的危急重症需要做出快速反应并实施紧急抢救,心肺复苏技术是否过硬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安全。为提高住院医师总体急救水平,按照住院医师培训的阶段要求,并根据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要求,对住院医师开展了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和辅助检查结果分析读判等培训与考核。培训内容还包括人工呼吸,心外按压,简易呼吸器的使用,除颤仪的使用和气管插管。

培训考核方式采用现场培训与网络授课将结合,现场演示,技能实践与考核一体化模式。为了保证培训的标准化,包括专业技术及临床决策能力两方面,前者由专家对住院医师的病史采集、体检能力、医疗操作技能、手术操作技能等进行面对面考核;而后者则分别在第一阶段与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进行。可采用面对面病例分析的考试方法,也可使用计算机辅助考试系统进行测试,使临床决策能力测试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5]。为了在培训中加强和巩固住院医师的问诊和体检的临床技能,另外还引入标准化患者的考核方式。

4护士培训与考核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加强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提高临床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特别制定了护理人员培训计划,使护士能较好掌握基础及专业知识,技能操作规范,动作熟练,如专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生命体征监测技术、血糖监测技术、口服给药法、动脉血标本采集技术、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儿童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护士病历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和规范。护理规范到位,如: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床上擦浴、床上洗头、排泄护理、留置尿管患儿的护理、压疮的预防与护理、鼻导管给氧法、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吸痰法、鼻饲法等。健康教育内容恰当,落实到位。病情观察及时,能正确判断分析病情变化;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急、危、重患者抢救配合能力,意外事件应对处理能力,并具备较强的护患沟通、护护沟通、医护沟通能力。

对护士要护理风险教育与培训,如危重患者转运、患者发生误吸、发生输液反应或疑似输液反应、发生静脉空气栓塞、药物过敏抢救、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突然停电、发生火灾、护理投诉。进行安全防护意识教育,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的观念。做好氧气筒使用、存放工作,远离易燃物, 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操作使用过程中做到防震、防火、防热和防油, 每次用后检查开关。穿刺操作训练的物品需经灭菌处理,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物品一经污染主动汇报、更换, 过期、破损的物品严禁使用。

5体会

医学诊断护理实验中心是进行实践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它能培养培训医学生的各种规范化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真正做到提高诊断护理实验中心利用优化教学资源,为各层次培养培训提供高水平的训练平台,推动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护理诊断实验室中心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能充分发挥临床技能培训的功能和效率,护理诊断实验室中心围绕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培养出综合型、开拓型、复合型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钱频,陈琰,黄静.充分发挥临床模拟训练中心在医师在职培训中的作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2,10(5):485-486.

[2]李云芳,于兰贞,邱玉贞.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功能和管理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91-92.

[3]孟红旗.诊断学教学与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能力的培养[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1):1807-1808.

第6篇: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医师;管理制度;启示;执业兽医;法律法规

1我国医师管理制度介绍

1.1医师管理法律体系构成

目前医师行业管理法律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为核心,包含一系列与其相配套的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中,《执业医师法》对医师的准入、执业规则、考核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定,是医师队伍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根本保障,是医师人员管理制度体系的基本法律依据。在资格考试、注册方面,有《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具有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认定医师资格及执业注册办法》《中国人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办法》《医师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规定》等;在从业管理方面,有《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中医师、士管理办法》等;在考核培训方面,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等;在医疗事故处里方面,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等;在病历、处方管理方面,有《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

1.2医师管理基本制度

1.2.1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在我国医师资格须依照我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取得。取得医师资格的主要途径:一是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即获得医师资格;二是在《执业医师法》颁布之前取得一定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经相关部门认定后方可取得相应的医师资格。

1.2.1.1医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的组织管理。国务院及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组织管理我国医师资格考试。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医师资格考试的办法,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则具体组织实施医师资格考试工作。医师资格考试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两级,每级又包括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其中中医类包括中医、蒙医、藏医、维医、傣医、朝医、壮医、中西医结合医师8类,下面还有更细的分类。目前,我国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类别共有36种。医师资格考试形式。医师资格考试包括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实践技能考试合格后方能参加医学综合笔试。已经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的人员,如再报考执业医师资格,可免于实践技能考试。医师资格报名条件。执业助理兽医师和执业医师报名条件在学历要求和工作年限上要求不同。执业助理医师报名的学历条件为具有医学专业大专或中专学历的人员,实习时间是需要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等机构试用期满一年;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条件的学历条件为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实习时间同执业助理医师一致。对已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的,具有专科学历的,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分别满二年方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专学历需满五年)。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人员和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考核合格并推荐后,可以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首先申请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然后申请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方式也分为临床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考试的具体内容和方案另行规定,不同于普通医师考试。这样的规定,降低对该部分人员的学历要求,更侧重于他们的临床技能和医术专长。

1.2.1.2取得医师资格的特殊情况。一是境外人员,需要取得中国医学专业学历,并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实习满一年才能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后可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二是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人员,要有在华医疗机构作为邀请或聘用单位,与聘用单位签订协议,并须经过注册,取得《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方可获得资格;三是乡村医生,符合相关规定的,也可以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1.2.2医师注册制度。取得医师资格的,可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否则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1.2.3考核、培训制度

1.2.3.1考核制度。考核组织:医师考核是由专门的考核机构按照医师执业标准组织实施。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医师的定期考核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医师考核工作。为保证医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临床工作,现对住院医师开展了规范化培训工作,由国家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统筹管理。考核内容:医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等。首先由医师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工作成绩、职业道德的评定,考核机构对评定意见进行复核。然后由考核机构对参加考核的医师进行业务水平测评,测评方式可以采取个人述职,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及技能操作的考试或考核,书写医学文书的检查,患者评价和同行评议等一种或多种形式。最后综合各项评议测评结果对医师做出考核结论。考核管理:考核不合格的医师,暂停其执业活动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则允许继续执业,不合格的收回其医师执业证书。

1.2.3.2培训制度。培训的组织:医师的培训计划及农村、少数民族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都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和组织开展。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需要按照规定和计划保证本机构医师的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内容和管理:医师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通过培训来提高医师的临床诊疗能力。接受培训的医师要经过考核认证合格后方可通过培训

。1.2.4医师的权利、义务。《执业医师法》规定了医师的8项权利和5项义务,权利包括: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诊查、调查、处置,选择合理方案,出具医学证明,获得相应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参加学术交流、学术团体,参加培训与继续教育,组织和参加医师协会的权利及批评建议权等。医师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及技术操作规范,恪守职业道德,关爱患者,钻研业务,宣传保健知识。

2我国医师管理制度特点

2.1法律体系完善采取平行立法方式,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针对《执业医师法》中的各项制度,在医师资格考试、注册、考核培训、行为规范等各方面都有具体的办法作为配套补充。通过细化各项制度,建立相应的配套规章,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了医师行业各项工作都能进入依法依规的良性运作轨道。

2.2法律制度可操作性强医师管理法律体系规定的各项制度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各项制度有序衔接,操作性强。如在医师资格考试方面,实行了分级、分类的考试模式,确保考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考虑到学历与专长兼顾,既考虑和重视学历,又“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给传统医学师承、确有专长人员进入医师队伍另辟蹊径;在资格获取方面,对外国人、乡村医师等不同人群取得医师资格的途径都有明确的办法规定。通过对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形分别制定相应办法,明确不同主体职责权限、行为规范及法律责任,更便于医师队伍的管理和监督。

2.3充分保障医护人员合法权益保障人员的合法权益应当是立法最重要目的之一。《执业医师法》中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提出保障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基本工作条件、待遇、人格尊严、自我提高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保障,进一步维护了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其社会地位。同时,规定义务,将其具体的工作职责规范化、法律化。

3我国执业兽医管理现状

在我国,执业兽医制度已基本建立。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正式提出推行执业兽医制度建设。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进一步明确了执业兽医制度的法律地位。农业部先后制定出台《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稳步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提供保障。我国执业兽医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动物防疫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对考试的报考条件、考试内容、证书发放等都做了相应规定。针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具体组织实施,农业部还制定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二是执业兽医注册、备案制度。按照《动物防疫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规定,取得执业兽医资格,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应向注册机关申请兽医执业注册、备案,并规范了执业兽医注册、备案的程序和条件。三是执业兽医从业管理。《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在执业兽医的配备范围、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的从业范围、处方笺和病历的使用、执业兽医的义务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有效加强兽医从业人员管理。四是继续教育培训考核。《执业兽医管理办法》中规定“执业兽医应当定期参加兽医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实际工作中,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社会机构也在通过多种方式积极组织执业兽医继续教育,但由于没有强制性要求,且目前执业兽医继续教育更多是市场行为,参与积极性不高。

4对我国执业兽医法律制度建设的启示

4.1构建执业兽医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兽医人员的法律法规,在兽医人员管理方面仅有《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和《乡村兽医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执业兽医管理办法》的配套规范性文件主要集中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方面,包括《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规定》等。在操作层面的规定和规程尚未配套,有些制度的推行缺乏立法支持。应借鉴医师管理法律制度体系,针对兽医管理的具体制度制定配套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形成健全、完善的兽医人员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4.2借鉴完善执业兽医管理制度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有些长期从事兽医工作人员,其学历、职称不符合考试办法规定,从而不能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二是考生中有些专长宠物诊疗,有些专长畜禽诊疗,在参加现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全科考试或水生动物类考试时,仅对其擅长部分内容答得好,从而影响整体成绩。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借鉴医师资格制度中专业与专长兼顾的方式,给确有专长的兽医一定政策优惠;另一方面借鉴医师资格考试分级分类的方式,按照动物种类将考试进行分类,通过细化考试类别,提高考试的针对性与考试效果,体现择优的目的。另外,我国执业兽医在继续教育、行业自律、医疗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相关制度也未建立起来,可以借鉴医师相关制度,来完善执业兽医管理制度体系。

第7篇: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药 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4-0015-04

Analysis of the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Shanghai

LI Wenhua, CHU Jue, ZANG Ji, ZHAO Xinping *

(1.Beizh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Zhabei District, Shanghai 200071, China;

2.Department of Health Statistics and Social Medicin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lear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human resour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Shanghai and analyze and evaluate it for providing suggestions for development of TCM community services in Shanghai. Methods: The status of TCM human resources in health service centers was investigat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Human resources data related to eight na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demonstrative areas, thirty-thre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munity service sites, and 160 facilities which attained the indicators were collected before and after their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ization. Fiv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were extracted to carry out qualitative interviews. Results: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monstrative areas and sites,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community general medical practitioners of TCM increased obviously and not only the quantity, but also the structure of TCM human resources had been improved and the rank was young. Conclusion: The quantity and structure of community human resources of TCM in Shanghai have been upgraded. But they need to further refine management standards, provide the scheduled training and stabilize the rank.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man resources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其诊疗技术简便、方法灵活,成本相对低廉,在社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医和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具有投入少、成本低、适合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对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国家和群众负担,促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均有积极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进行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作,上海也开始进行社区中医药服务达标建设,推进社区中医药服务,而中医药服务的核心就是中医药人才。本文通过资料分析和定性访谈,了解上海市社区中医药服务中人力资源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加快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1.1.1 定量资料搜集

常规资料搜集:搜集1997-2012年相关的全国、上海市的卫生和中医药统计年鉴,全国和上海市中医药卫生政策相关资料。

专项调查资料:收集上海市2009-2012年160家共4批社区中医达标点建设的相关资料,其中包括第一批30家达标建设单位,第二批31家,第三批64家和第四批35家。

1.1.2 定性调查

通过目的抽样,选取中心城区和郊区的相关人员进行定性访谈,对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药房负责人和中医科医生开展半结构式定性访谈。其中3家来自中心城区,分别用A、B、C表示;两家来自郊区,分别用D、E表示。共计访问1位区卫计委中医药负责人,4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4位药房负责人,7位医生和6位患者。

1.2 研究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状况及中医药卫生人力资源:社区卫生服务面积与人口数,中医药人员数量、结构及培训情况(中心、站点);相关人员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现状及工作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3 数据整理和分析

定量资料采用Excel 2003进行录入,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输入Word文档,采用分层分析,经反复阅读,以引语、图表等方式进行描述和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16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面积平均为22.79 km2,中心城区为3.79 km2,郊区县为33.02 km2;服务人口平均为10.59万,中心城区为10.05万,郊区县为10.88万,辖区内平均≥60岁人口为2.10万,占平均人口数的19.83%,中心城区分别为2.06万人(20.50%),郊区县为1.55万人(14.25%)。

2.2 社区卫生服务中医人力资源

2.2.1 中医执业医师数量

达标建设单位建设前执业医师总人数5 359人,建设后为5 727人,增幅为6.87%。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从1 149人增加到1 488人,增幅为29.50%,远远超过医师总人数的增幅,所占比例从达标前的21.44%上升到达标后的25.98%。达标前院均中医师7人,达标后为9人。达标后中心城区执业医师2 355人,其中中医执业医师636人,占27.01%,达标建设单位平均中医执业医师11人。郊区县有执业医师3 184人,其中中医执业医师648人,占20.35%,达标建设单位平均中医执业医师8人(表1)。

2.2.2 中医执业医师的构成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职称构成达标前后发生的变化较小,中心城区的中高级职称略有上升;而学历结构变化相对较大,中心城区和郊区的大专和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有所上升,中专、高中及以下的比例均有下降;年龄结构中≤30岁以下构成上升,从达标前的17.75%上升至21.57%,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从定性访谈发现,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引进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具有高学历的特点。C、D、E社区都引进了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都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从职称上看,E社区更引进了高级职称的中医医师。然而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年龄断层情况,即中医医生基本集中在50~60岁组和20~30岁组。

2.2.3 中医药人员培训情况

160家达标建设单位中共有319名中医师参加了全科培训,占21.44%。中医参加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为464人,占中医总数的31.18%,临床医师参加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3 046人次(表3)。参加培训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了较丰富的人力资源。

根据定性访谈,医师参加的培训一般分两类:Ⅰ类学分,一般一年2次;Ⅱ类学分,一般每个月2次。培训大多由卫生局或者上海市的学会、协会主办,培训形式以讲课为主。访谈显示各中心对于中医医师参加培训非常支持。例如A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动送中医师去读研究生,E社区出台相关规定:对于培训费用全部报销,并且不占假期。而E社区的中医医生表示,更愿意参加有病例讨论的培训,因为觉得和实践结合,效果更好。

2.3 中医药人员稳定性、满意度情况

从定性访谈了解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聘请从中心医院退休下来的老中医坐诊,他们的职称一般都为中高级,经验丰富,这些医师可以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对中医技能进行了传承,对社区的中医水平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外,一般中医医师的收入在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于中、上水平,有3家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针灸科中医医师的收入水平为全中心最高。因而,中医师对于其工作总体是满意的。一些曾经在二级医院工作过的中医师表示:因为没有查房和值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对于二级医院工作压力小,比较轻松。并且二级医院一般都为专科门诊,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接触到更多种类的疾病,所以转为社区中医医生后感觉更能学以致用。

对于中医医师的绩效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质控部门一般都会与其商量后共同决定,例如处方结构比,处方费用。与西医的全科门诊医师相比,中心都会对中医师作适当倾斜,指标较松。并且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还会将诊疗费用按类别、耗费时间、劳动力分别进行核算。然而被调查的7名中医师中,仍有1名表示不满意,认为中医相比西医劳动强度大,生存更困难,应该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3 讨论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对深化医改和发展中医药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切实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及其他相关部委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而中医服务能力的提升,其核心内容是人力资源的建设。本文即对上海社区中医人力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3.1 社区中医药服务的人力资源与结构

调查数据显示:达标建设单位建设后无论从院均中医师数量,还是从职称和学历来看,达标建设单位的人力资源皆高于上海市2006年调查的224所中心中医人力资源的平均水平。特别是无论学历还是年龄都有优势的30岁以下的中医师比例有了一定的上升。

3.2 管理体制

由于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翻牌改建的,因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体制大相径庭,如何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管理体系迫在眉睫。根据访谈,有些社区卫生中心中医科医生兼顾门诊和站点,有时还要兼任家床医生。但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技术规范、岗位职责和考核制度,导致考核时不免会产生矛盾,从而打击了中医医师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要更好的发展社区中医药服务,首先就应该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做到分工明确,奖惩有度。

3.3 人力资源的培训现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医生目前有年轻化趋势,并且各达标建设单位皆引进了高学历、高职称的中医人才。各达标建设单位领导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予以了高度重视,鼓励中医师积极参加由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管理处组织的各类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加大了人员的培训力度。在未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应该加大中医药专业人员队伍的引进和培养,为创建各类活动奠定强而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使职称及年龄结构趋于合理。

3.4 存在问题

3.4.1 人才稳定性问题

虽然数据显示社区中医药人力资源有了长足发展,但通过定性访谈,发现由于存在多点执业,导致所访社区高级职称的医师低于整个达标建设单位的平均水平,这其中包括退休后被社区返聘的主任医师;但中心的管理者并不会将其作为正规人员,因为这些老中医一般每周坐诊2 d,中心只支付相应的返聘费用,并不交四金。且退休返聘的医生稳定性差,流动性强,很可能工作几年就不干了,或者因为工资原因,跳槽到其他地方行医,造成人员队伍不稳定。所以如何建设一个更稳定的团队,如何将老中医的技术传承下去值得深思。

3.4.2 中医师工作负荷过大

同时,另外一点不容忽视,即社区中医技术人员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尤其是推拿师,针灸师,其工作强度大,导致患有腱鞘炎,腰椎病等职业病。因而如何使其工作适量,不致疲劳作战,从而保证工作质量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广州曾推出过每天限号和提高中医适宜技术的费用来解决该问题,也可作为借鉴。

3.4.3 中心城区与郊区县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别

在人力资源方面城乡还存在差异,即并不平衡。通过数据可知,中心城区和郊区的平均人口分别为9.93万和11.40万,然而中心城区和郊区的院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分别为11名和9名,郊区是患者多,医生少,人力资源配置倒置。应通过相关的人事政策和激励措施加强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师引进和稳定。

参考文献

[1] 顾竞春. 上海市中医药服务社区示范点建设单位机构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19): 1589-1591.

[2] 于丽华. 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性与意义[J]. 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5): 735-737.

[3] 施永兴, 季伟苹, 王光荣, 等. 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2009年版(试行)编写过程的研究[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17(9): 804-807, 810.

[4] 王峥, 鞠丹丹, 施永兴, 等. 上海市22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现状调查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7, 19(12): 608-610.

[5] 施永兴, 孙行军, 季晓颖, 等. 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总报告[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17): 1442-1446.

第8篇: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

一、历年执业助理医师考题题型、内容、比例及结果分析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

(一)实践技能考试

实践技能考试分三站进行。第一站,进行病史采集、病例分析,让考生各抽取1项,采用笔试方式。病史采集,考题为简要病史,要求考生围绕主诉,按标准住院病历书写规范及要求,将如何询问现病史、相关病史内容写在答题卡上。病历分析,考题为病例摘要,要求考生把可能的诊断以及依据、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尚需要进一步做的检查项目及治疗原则一一写在答题卡上。第二站,体检和技能操作,让考生分别抽取2项。主要考体检、临床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第三站,采用计算机测试方式,对医德医风测评及心肺听诊、辅助检查(X线片、心电图)进行判读。三站合计满分100分,取得60分以上为合格。据历年全国考试资料情况显示,在三站考试中成绩相对较好的是病例分析、病史采集;X线片判读、心电图分析和心肺听诊相对难度较大,单项合格率约为50%~60%,有部分考生甚至考得0分;失分率最高的是体格检查和基本技能操作,在不及格考生中失分率分别达到68.5%和71.0%。在第一站,容易出错的是考生知识不够全面,不掌握问诊的基本内容,不能准确记住多发病、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实验相关数据、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有的不掌握答题技巧。在第二站,多因考生平时对基本操作训练过少或缺乏训练,动作不熟练、操作不规范甚至不会操作;有些因心理过于紧张,忘记了检查部位、内容、目的、方法、顺序等,或缺乏爱伤意识而丢分。第三站多因不熟悉相关内容而丢分。

(二)理论考试

1.考试内容。重点是多发病和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2.考题的题型及比例。全部考选择题,涉及基础(18%)、临床(75%,其中内科约占36%)、综合(7%)。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约50%)、知识记忆(约50%)。理论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理论、临床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只有少数题目是一些新的观点,或无明确答案,或在教科书上没有提到的题目。

二、诊断学和内科学诊疗技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职学校扩招,学生免考入学、国家资助学费及发放助学金等招生政策使在校人数大大增加,致使学校教师及教学设备配置不足,学生在校内的技能操作训练机会减少。医院为不影响门诊的业务收入及住院人次,极少甚至完全不安排实习生到门诊实习,大大减少了实习生在门诊实习时参与各种疾病诊治的机会;实习生因对书写病历、病程记录材料尚不熟练,需反复修改、刮补、粘贴等,医院怕家属及患者误会医院私自更改、“伪造”病历而不敢给实习生书写病历及病程记录。带教老师怕发生医疗纠纷,对常规操作不敢放手给学生做,导致实习生失去许多亲手操作的机会;受国家现有法律法规的压力影响,带教老师在床边教学时不敢讲解诊断与鉴别诊断,不敢讲解考虑下一步尚需补充做哪些检查或何种修正诊断,也不敢讲方案还要作哪些补充、完善,治疗是否到位,怕患者及家属认为诊疗有误,也怕涉及患者隐私。实习生法律法规意识及爱伤观念淡薄,组织纪律观念差,基本理论、技能差;患者医疗维权意识增强,学生面临医疗纠纷的压力大。患者不愿提供详细病史,不愿意甚至拒绝实习生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及各种诊断或治疗性操作,甚至不许实习生参与诊疗、观察病情变化及疗效。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诊疗水平及操作技能的提高。

三、诊断学和内科学教学改革思路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是衡量与检验教学质量高低的标杆和试金石。针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及诊断学与内科学诊疗技术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在诊断学和内科学教学中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除每年按计划到高校录取或从外地引进教师,以弥补教师不足外,学校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要有好的老师做保障,因此,要挑选那些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良好临床技能的高年资老师或医师,尤其是担任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考官担任教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就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为此,一是应做到集体备课,因为集体备课可集思广益,集众人之智慧,采众家之所长,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加强形式多样、程序规范的集体备课,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促进教学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促进教学团队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坚持集体备课、对基本技能操作和体格检查必须统一标准,形成规范,并掌握或熟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点、内容。二是要经常分批次地派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学习,定期对他们进行包括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学手段和操作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全科室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二)教学要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接轨

加强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研究。一般来说,由全国卫生专业资格考试委员会编撰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是最权威的辅导依据。因此,教师在诊断学和内科学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分析、研究当年与历年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总体来看,历年考试大纲大部分考点范围、内容、比例及考题风格等都是具有延续性、相对稳定性的,即使有变动、修改也是局部的 、少量的。教师要注意将当年有修改和变动了的部分一起融入日常教学中,要将考试大纲与课程原有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重新制订新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使其落实、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三)重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针对性

根据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中职学校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毕业后就业方向,应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做适当的修订,重新组合教学内容,搞活教材。教材内容要充分体现农村医学专业特点,体现“必需、实用、够用”的原则。诊断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医学生临床问诊与体格检查的基本能力,并使其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初步诊断,这些内容也是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的重点。因此诊断学中病史采[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集、病例分析、肺和胸膜触叩听诊、心脏触听诊、腹部触诊等体格检查和技能操作、X线片、心电图谱等内容是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在上课中要重点强调,在临床技能操作时重点训练,反复操作强化。在内科学教学方面,可删减、压缩那些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和农村医学专业今后工作不重要或使用不多的内科学内容。如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社区卫生站等无法诊治或罕见、少见的疾病和尚不明确的疾病发病机理,以及因条件限制无法开展的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等内容,可适当删减。在准确把握关键知识点的同时,增加历年考试中教材上所没有或者未做说明的内容,以及最新科研、学术成果、最新表述等内容,让学生接触新知识、新理论、新概念等现代学科知识,用以激发学生钻研欲望,使考生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的少数难题不致丢分。

(四)加强实践技能训练

患者不断增强的维权意识和相对滞后的卫生法规定相冲突,教学医院的临床教育活动容易招来患者的质疑与拒绝,加上我国目前医疗现状,在诊断学教学中,实践技能训练不可能都在患者身上进行,必须开辟新的训练途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1.加强实训室模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模拟教学主要通过在实训室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及教学软件系统的使用来实现。包括TOP2000多媒体教学网的高级教学组合,心肺、腹部触诊、听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与考核软件。通过该系统的运用,构建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临床听诊与鉴别听诊于一体,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肺脏活动度幅度大小,触到语颤强弱,叩到实变、过清音、鼓音,听到干湿性罗音、胸膜摩擦音等;看到心尖跳动位置,触及瓣膜震颤、心包摩擦感,听到心包摩擦音、心脏杂音;腹部触到肝、脾肿大,听到肠鸣音亢进等近似于真实病人的阳性体征。如果教师在课前先讲解操作方法及技巧,在课中注意把难点分解、化整为零、指导学生循环往复、不厌其烦地训练、重点突破,及时从礼仪、言语举止、操作等方面进行点评、引导,课后及时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指正,学生就会从易到难逐步掌握。这定会有利于增强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加和训练学生的动手机会与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规范性、准确性,提高他们的熟练度,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抓好辅助检查判读实训。教师在学校实训室先进行心电图描记操作示教,并将学校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内容及题型要求印制的常见心电图图谱发给学生。教师逐一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反复辨认。X线诊断则由教师通过多媒体讲解精选的常见X线片之后再给学生逐一辨认,反复进行,教师辅导。强化、提高学生对心电图及常见X线片的判读水平。

3.抓好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依托附院或实习、教学医院,从住院患者病例中精选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和数据编成教学病历作为补充教材,分门别类地作为多次课的教学内容,将临床病历与教科书有机结合。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由教师集中培训,学生间相互练习问诊及病历书写,教师逐一修改,反复进行。这样,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较扎实的理论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临床实习的需要,提高毕业后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通过率。

4.做好实习前培训,加强临床诊断和技术操作训练。精心挑选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和责任心强的实训或带教老师,在实习前1~2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教师强调学生要规范操作,让学生按实训安排的时间和顺序在实训室先观看教师制作的规范的心肺叩听诊、腹部触诊操作视频和心电图图谱、X线片影像,以及CAI课件,然后让学生边看、边练,教师巡逻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之处,反复强化技能操作及心电图、X线片的研读。对教学大纲中不进行理论及实训教学的诊疗技术操作如骨髓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腹腔穿刺术等在实习前加以培训强化,避免实习时没能遇见这类病人而无法进行该类技术操作,致使今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时丢分。另外,聘请专家到学校培训本校教师或派教师外出参加有关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方面的培训或校际间交流,然后集中这些教师参照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标准,拟定完整的技能考试复习资料,让学生反复学习、训练,以提高技能考试合格率。

5.学校和实习医院狠抓临床实习教学工作。(1)要想赢得患者家属及患者本人支持、配合医学生的临床生产实习工作,学校、医院教师就必须要耐心向患者家属及患者本人做细致的解释、说服工作,让他们知道和理解医学生:只有经过临床实习,从患者身上一步步地去学习、体会和验证书本上的医学知识,继承前人经验并不断探索,才能逐渐掌握医学本领,担任临床诊疗工作,肩负起治病救人的重任。(2)教师要教育学生加强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校纪院规及医疗规范等的学习,使学生做到遵纪守法,增强爱伤意识,树立防范意识,克服虚荣心,脚踏实地,勤学苦练,学习并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逐渐提高自身素质。(3)要求带教老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到高标准、严要求、重原则、多放手、勤指导地开展临床教学工作,时刻提醒学生注意防范差错、纠纷、事故的细节,提高临床教学效果。(4)挑选典型病例,让实习生反复实践,提高临床教学效果。带教老师可选择一些具有胸膜或心包摩擦音、管状呼吸音、干湿性啰音、心脏杂音等典型阳性体征的患者,将多头听诊器放在患者身上有典 型体征的部位,分批次让学生轮流听诊,每批让几位实习生同时听诊,经几个回合后既使学生接触并掌握了相关的阳性体征,又不会影响患者情绪。

(五)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涉及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很广,如果没有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就很难通过考试。

1.熟读和深谙教材内容。教师要根据各自临床专长,讲授各自最熟悉的章节,在教学时必须讲透相关内容,让学生明确考试的范围、深度及难度,让学生理解、熟记相关知识点,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复习。为此,教师应根据农村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与大纲要求,认真研读教材,重视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要深入研究,紧紧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同时,教师还应经常阅读、查找学科相关资料,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学科新动向,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并将其补充到教学中。适时地增加新信息,可拓宽学生视野,避免考试时丢分。

2.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及手段。(1)教师应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并给予思路和方法上的指导,学生在预习后发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提出,为教师备课提供依据,这样教师上课时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2)教师要根据教学章节及内容特点的需要,从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中恰当地选择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教学。如采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等教学资源,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以及查找资料、实验观察、交流讨论等形式,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掌握所需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教学中可以采用PBL教学法,采取“先问题,后学习”的方式,能够连贯而完整地把医学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建构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目的,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发病原因、性质、部位、症状、疼痛时间、加重或缓解的因素等相近的疾病容易混淆,比如冠心病中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逐个阐述,学生不易记忆也难于接受。对此,可采用比较式教学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理清思路、强化记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讲授某疾病时,巧妙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恰当引用临床病例,并针对病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从而促进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提高灵活应用书本知识的能力,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变教学注入方式为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1)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利用诊断学和内科学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各自的看法,培养他们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主探索。要求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做笔记。对于简单易懂的内容,安排在讲授之前自学;对于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安排在教师讲授之后让学生自学。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及教材内容特点,确定学生的自学时机。(2)教会学生熟练使用各种记忆法帮助记忆。教会学生一些常用记忆法如及时记忆法、回忆记忆法、特征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拴住字头或关键词记忆法、形象记忆法、归类记忆法、理解记忆法、重点记忆法、图表记忆法等,对帮助记忆大有好处。比如学生学习时采用口诀记忆法,通过应用顺口押韵、简洁明快的口诀,将零碎的内容有条理地归纳起来,消除机械记忆的刻板与艰辛,形象生动,便于记忆。如讲述心肌梗死的部分定位诊断,我们可以用歌诀:“前壁”V3到V5,I、“L”可有亦可无;加V1、2“广前壁”;“前侧”I、“L”、“5”、“6”、“7”;V1、2、3“前间壁”;“后壁”V8和V7来记忆。(3)教会学生看书复习技巧。看书时采用“4遍法”,即“一看”、“二背”、“三回忆”、“四默写”,即首先全面细致地看,深刻理解其涵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关键的重点和知识点(这些有可能出题);接着提纲挈领地回忆整个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若遇到不能回忆的地方,应列出提纲记录下来,再根据所列提纲去重新看书、强化;最后把上述看、背、回忆的主要内容默写一遍。经过多次的反复刺激、强化,知识就自然而然地牢固掌握了。

(六)改进诊断学和内科学考核方法

在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时,可参照执业技能考试的内容和要求,与教材有机结合,使其既牢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又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同时,修订、完善理论、基本技能教学与考试规范。校内平时诊断学、内科学考试应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接轨,按照国家执业助理医师理论及基本技能考试模式,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及考试,提高理论及技能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试的内容应在考前列出复习提纲及重点,将理论与操作考核相结合,使学生在模拟考试的实践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应试的心理承受力和考试水平,为今后参加并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七)开发有个性的辅导材料

历年真题是把握考试难度和范围的“金标准”,并且有相当高的重复率,即使不是对原题的重复,也是考点的再现,故应对历年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真题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结合本校学生薄弱之处及具体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辅导教材、同步练习及解释资料,供学生学习、复习,以便学生能在考试时轻松过关。

总之,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反映教学质量的高低,我们要紧紧围绕资格考试及学生今后能适应本职工作这个主题,提前着手准备,做到未雨绸缪。加强诊断学和内科学教学的改革,以提高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水平,增强基本技能操作能力,为今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顺利通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一.由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现状引发对诊断学教学的反思[J].卫生职业教育,2004(4)

[2]杨枝彩.结[dYlw.Net专业提 供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内容进行诊断学与内科学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09(10)

[3]路杰.诊断学见习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6(1)

[4]王登芹,宋国红.提高检体诊断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5)

[5]王民芳.诊断学临床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2)

[6]许有华,马菲菲,陈芳,等.改革诊断学实践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综合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

[7]吴升华.论PBL教学模式[J].医学与哲学,2000(12)

[8]张楠楠,朱昌蕙,王国庆.关于新型教学模式PBL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8(8)

[9]李永勤,刘原,薛芝慧,等.诊断学见习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9(3)

第9篇:执业医师培训总结范文

一、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公共卫生专项培训,提高村卫生室人员9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及掌握应急基本知识,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二、培训范围和内容

(一)培训范围

全市9个县(区)、1833所村卫生室各培训1名卫生人员,共1833人。未列入行政区划的开发区(新区)的乡村医生到当地接受培训。

(二)培训内容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有关内容,主要学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和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管理等,并包括2学时疫情上报程序及传染病防治技能等应急知识培训。培训对象为获得国家规定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或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由县(区)卫生局、开发区(新区)社发局负责组织村卫生室人员集中接受培训,为期5天。有条件的县区可以采取视频教学等培训模式组织村卫生室人员在乡镇卫生院进行集中培训。

三、培训形式与资金安排

(一)培训形式

各县(区)卫生局、开发区(新区)社发局要按照《关于转发卫生部办公厅<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赣卫办农卫字[2009]20号)的要求组织实施本项目,各县(区)卫生局、开发区(新区)社发局主管科技教育的科室负责做好协调和配合工作,并确定培训机构及师资。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将工作落到实处。

(二)资金安排

按平均每人每天4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人均补助200元。2011年市村卫生室人员培训人数及资金安排表(见附表1)。

四、培训时间:

各县(区)卫生局、开发区(新区)社发局按照本培训计划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填写《2012年市村卫生室人员培训计划安排表》(见附表2),于2012年2月30日前报市卫生局科教处,全部培训工作于2012年9月底以前完成。

五、培训监督与评估

(一)经费管理

各县(区)卫生局、开发区(新区)社发局要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省卫生厅下发的《省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赣财社[2004]60号)的规定,加强项目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切实发挥培训资金使用效益。严禁将财政补助直接发给受训村卫生室人员,也不得另行向受训人员收取培训费用。各县(区)卫生局、开发区(新区)社发局所需管理、督导和评估等方面的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统筹安排,不得挤占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二)注重考核

各县(区)卫生局、开发区(新区)社发局要研究制定培训工作考核办法,引进绩效考核机制,经费补助要与培训效果挂钩;对培训计划实施进行考核、评估和总结。加强培训资料管理,具体包括:上级或本级项目实施方案、财政和卫生部门下拨经费的文件、培训时间表、培训地点、培训教材、教案、课程安排、考试(考核)成绩、试卷、学员和教师名单、有关图片资料、进修鉴定、经费使用凭证等。人员培训考核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技术档案。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