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执业兽医的概念范文

执业兽医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执业兽医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执业兽医的概念

第1篇:执业兽医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264-01

一、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概述

畜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大多数人民的经济和生活水平,它不仅能够提供各种动物性食品、工业原料、有机肥料,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就业机会。而畜牧兽医在保证畜牧业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通过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提高动物的抗病毒能力,通过技术推广优化动物的品种,更重要的是,畜牧兽医还承担着行政执法的重要工作,这项工作能够保证畜牧产业的有效运作,畜牧兽医的行政执法工作主要包裹对畜牧业的经营者进行执法监督,对畜牧的生产,养殖进行执法监督,以及对畜牧产品的加工进行执法监督三个主要方面。畜牧兽医严格进行行政执法,对整个畜牧业进行监督管理,即可以保障畜产品的质量,也可以减轻动物疫情,从而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体系存在的问题

1.机构不健全,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根据相关动物防疫法规定,只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能够对动物或动物产品实行检疫以及其他相关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兽医监督管理工作也是只能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兽医管理部门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进行。由此可见,乡镇级的兽医站以及防疫人员并不是兽医执法行为的主体,但仍然存在一些县级结构将乡镇畜牧兽医站纳入到执法主体中,强行要求

其技术人员按照兽医行政执法任务去履行。实际上,这种行为没有法律依据,已经超越了职权范围,属于的行为。依据农业部的相关处罚程序规定,依法设立的农业行政执法机构需要承担农业行政处罚工作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从该项规定的精神出发,法律的要求与发展方向应当是由具有专业化以及综合性的行政执法机构进行具体的承办行政执法工作。但是,现阶段很多地区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都没有设立具有综合性专业化强的执法机构,即使有些县级区域设立了执法大队,但由于缺少人员与经费,很难正常的开展工作。还存在很多非法律专业毕业的执法人员,导致经常在执法主体或者是执法程序上发生分歧,对公共法律知识的认识程度不够,很难真正实行执法工作。

2.执法程序不合法

目前,在以往行政执法重视实体、轻视程序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不能有效的落实执法程序,使得执法程序变成了虚名;由于执法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导致程序在衔接环节经常缺少必要的相关证明材料;不能严格的把握查封、扣押与作出行政行为的时间限制;并且出现了不规范制作法律文书等现象。同时,因为内部监督机制不能将其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对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规范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不能及时的发现,也就很难从实际工作总结出一些高效的执法经验去提升执法水平。

3.缺乏行政执法强制力

受到自身职能的限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很少能够在执法时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措施。通常因为案件很难取证,只能对本地区具有违法行为的生产经营者进行查处,一旦案件涉及到了跨界地区或是在采取措施时需要联合其他部门,那么就会大大提升查处的难度。并且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在作出处罚决定后,相对人不自动履行,那么畜牧兽医只能申请法院执行,而不能自己强行执行,但申请程序必须在执行政府作出处罚据决定的期到期后进行,这样往往使得一些案件丧失了最佳的执行时期,而不能达到应有的执法效果。

三、完善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我国畜牧兽医行政法制体系

及时制订或修改法律规范,解决法律条文过于原则笼统,逻辑结构不严密,下位法与上位法相矛盾以及从属性法规、规章滞后的问题,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完善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制度。就当前情况来看,应当建立以下几种制度:首先是制定行政执法评议机制与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针对本机关执行的执法工作制定出具体的目标,随之对具体的执法行为进行评价,看其是否实现制定的目标,也可以此作为依据,对执法人员进行工作考核与奖优评先。同时,还需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故意或过失执法并在其过程中造成不良影响的执法人员进行相关责任的追究,进而达到警示、惩戒与促进工作的目的。其次,应当制定出执法程序规范。需要在规范中明确建立执法案件制度,并且还需对执法行为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与时限做出明确的要求。

2.完善对行政执法的法律监督机制

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制度,落实检察院和法院监督制度,加强和完善行政执法机关内部的监督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尽对行政执法的监督义

务,加强和完善人民群众、政协、派、工青妇等社会团体以及报刊、广电等新闻媒体的监督,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机制。

3.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熟悉业务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

实行科学管理,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保证执法队伍的机构编制、财政供给和人员配备,强化行政执法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行政执法机关不得将罚没收入与创收挂勾,积极培养农业行政执法专业人才。应当根据相关的畜牧兽医法律法规与规定中的要求,健全执法机构,使其达到职责明确以及人员固定的状态,并将其执法权限与范围向社会公开,方便社会进行监督。执法效果直接受到执法人员素质的影响,因为行政管理的第一线就是执法人员,他们的形象与政府机关的形象息息相关。在进行严格的申领行政执法证件的基础上,还需要针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进行强化培训,应当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执法程序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升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与专业技术水平。

4.做好宣传工作与服务工作

行政执法人员需要针对管理相对人法律观念淡薄、缺乏法律知识的实际情况,主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对其宣传一些相关的畜牧兽医法律法规,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其正在追求的市场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果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不能得到保障,那么同时也就很难实现他们的经济利益。与此同时,还应当将行政管理部门的那些专业优势发挥出来,为养殖户与生产经营者提供技术与法律方面的相关服务,使他们的经营过程能够更加科学合理,使其经济利益得到保障,进而也就能够得到他们的配合与理解了。

四、结束语

畜牧兽医工作中不仅包括常规的检疫、防疫与技术推广工作,还会进行相应的行政执法工作,因为其能够有效的保障畜牧业健康、迅速的发展,并且对人民群众的健康甚至社会的稳定状况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文中提出的畜牧兽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姚建生.试论推行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青海农牧业,2013(3).

第2篇:执业兽医的概念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兽医在保障人类健康和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兽医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但我国的兽医发展水平远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发展。在新时代兽医行业该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科学化发展,成了现代兽医行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点。本文从几方面入手剖析兽医行业的科学化发展道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舒适安逸,更追求的是生活的高质量,追求的是安全与健康。因此,对肉、蛋、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禽流感在全球泛滥,口蹄疫在世界各地蔓延,甲型h1n1流感正横扫五大洲,疯牛病正在一步步入侵人们的脑细胞。除此之外,猪瘟、鸡新城疫等古老的疫病又以新的流行方式威胁着畜禽,猪的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也正对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给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人们越来越重视兽医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中兽医学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的传统兽医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诊断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症防治等内容。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的影响,中兽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在古代中兽医为我国畜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随着社会发展,中兽医只有调整适应当前形式才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意识到我国现代兽医发展不仅起步晚,而且由于各种社会原因道路十分曲折,进步缓慢,尽管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兽医行业如何在新时期更好地发展,以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是当代兽医行业必须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的问题。以下是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适应新形势要求,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浪潮将现代人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每个行业的发展也必须适应潮流,才能在发展中进步,在发展中提升。因此,兽医行业也要树立起与时俱进的观念,在行业中推进信息化的进程。

所谓兽医行业信息化,是指为全面提高兽医行业经济运行效率、兽医行业劳动生产率、兽医行业竞争力,在兽医行业生产、管理、经营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电脑、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整个兽医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硬件(电脑、网络等设备)是基础,软件(办公软件、各种应用软件)是条件,信息资源(资料、消息的收集过程)则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建立行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完善网络建设。数据库是指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数据集合,内容丰富、真实有效的信息资源是兽医行业信息技术的关键。根据不同用户对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工作。保障建立一个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库。这个信息库集疫情预防、疾情治疗、案例分析、技能提升、疑难问题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将信息及时地向网络传送,全国各地的政府、研究所、大学、企业、防疫站等都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到这些数据,以进行市场预测和生产决策,享受信息化的便捷。

同时加速推进兽医行业信息网络工程的建设,加强标准和技术平台的建设,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建立以各省兽医行业信息中心为枢纽,上联农业部,下通至全省各地市县乡的兽医行业信息网络体系,并使兽医行业信息网络与畜牧业科研机构实现计算机联网。

    完善兽医行业信息网络建设,首先要加强兽医行业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开展兽医行业信息员培训,拓宽信息渠道,推广信息来源,搞好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一支自上而下、高效灵活的兽医行业信息采集、整理、发布队伍;其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站中的栏目,增加一些对兽医职业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栏目,例如“案例分享”、“疑难解答”等信息;最后,要加大网站的宣传、推广、普及,养殖户是兽医行业信息使用的主体,必须使他们学会在网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使网站上的信息真正用于生产实际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也是建立网站的最终目的。

    营造集群效应,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个行业都概莫能外。因此,我们要积极研究兽医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趋势、新变化、新特点,并用以指导生产和工作,加快产业配套建设,增强发展科学性,走产业化道路,实现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营造集群效应,加强群防群治,在当代是兽医发展的趋向和机遇。过去群体防治一直被认为是中兽医的弱项,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但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自身健康的重视,用抗生素和化学药品进行防治所引起的各种问题迫使人们寻求一种新的代替药物。而中草药源于天然,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的特点必然成为人们寻求的趋势,这就为中兽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而通过群防群治形成产业化发展,则是兽医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首先要从根本上树立产业化理念,具有超前意识,由“单打独斗”向形成产业为主转变。随着畜产品短缺时代过去,以及经济收入的增加,人们已经由吃饱向吃好转变,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兽医的行业要求也逐步提升。而小规模的发展,独立的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全局统筹的大方向,“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必须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动作,才能提升全局的“战斗力”,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才能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应对疫病的发生,也只有资源共享了,才能提升全队的业务素质,这是必须也是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兽医职能的充分发挥,从而保障生畜及人身的健康安全。

其次要调整思路,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推广产业链条延伸经验。实行“政策引导,防疫站联合,兽医主动参与”的模式,从疫病预防、种畜禽检疫、技术学习、经验推广,实现配套衔接,形成从源头到结局的完整产业链条,不仅可以实现统筹兼顾,高强度防治疫病,而且能够保证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基本趋于一致,从而根本性地保障畜禽的安全性,实现根源安全。总之,建立并完善兽医行业产业链条,让疫情预防、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整体行业素质改善等诸多相关环节融入到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当中去,可以实现整体应对市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规模防治,有利于兽医行业的长远发展,全局发展。

重视行业薄弱环节,提升应对能力    

每个行业的自身发展都有缺陷和不足,在我国兽医体制中也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和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等问题,影响了行业长远发展和社会应对能力。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重视行业薄弱环节,可从几下几方面入手:

完善健全兽医行业工作体系。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

加强基层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

加强乡镇兽医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如今的基层兽医技术人员,不仅承担了畜禽疾病诊治任务,还肩负着新技术推广、法律宣传、疫情调查和向上级通报疫情的责任。由于兽医社会地位偏低且专业性特强,难以从社会上吸纳到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不得不采取“近亲繁殖”和“自我膨胀”的方式解决,“子承父业”、“半路出道”的现象比较多见。他们之中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吸纳能力较差,不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很难适应新时期动物防疫工作。因此必须加大乡镇兽医和防疫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兽医业务综合素质,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质量。应该在行业中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切实加强兽医行业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

第3篇:执业兽医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弥勒市;动物免疫;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082-02

1 弥勒市动物免疫工作的现状

弥勒市是商品猪生产基地,也是生猪外调大市。2012年,猪口蹄疫疫苗注射901 854头,猪瘟疫苗注射912 144头,猪蓝耳病疫苗注射882 786头,猪肺疫疫苗注射65 015头,猪副伤寒疫苗78 916头,猪细小病毒注射13 478头,牛口蹄疫疫苗注射271 269头,羊口蹄疫疫苗注射301 949只,羊痘疫苗注射36 168只,鸡禽流感注射1 703 425羽,鸡新城疫疫苗注射1 467 819羽,禽霍乱疫苗注射180 731羽。弥勒市动物免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往年有所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2 弥勒市动物免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弥勒市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待遇低

弥勒市村级动物防疫员是每个行政村一名防疫员,负担着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工作,工作量较大,但工资待遇低,月均120元。低微的工资导致防疫员不愿专心致志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还要种田,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

2.2 弥勒市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素质偏低

全市共用村级动物防疫员144个。其中:大专学历4人,中专23人,高中25人,初中84人,小学8人。60岁以上的有11人,年龄最大的有72岁,50~60岁的有32人,40~50岁的有24人,40岁以下的有77人。村级动物防疫员中畜牧兽医专业的只有20多人。

2.3 强制免疫措施不到位

对个别拒绝免疫注射的农户缺乏强有力的处罚措施,造成免疫盲区,留下潜在隐患。

2.4 群众对动物免疫的认知度低,法制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部分农户不注射疫苗、圈舍不消毒。养殖户对防疫工作不支持、不配合,甚至阻挠免疫工作,随意抛弃和宰杀食用病死畜禽,影响动物疫病整体防控。大多数群众误认为饲养的畜禽是自有财产,动物防疫他人无权干涉,因而影响免疫工作的正常实施。

2.5 村级组织对动物免疫工作重视不够

村领导重视不够,未能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有的村小组长一听说要注射疫苗,就问村级动物防疫员有没有防疫经费,没有经费态度就冷淡。

2.6 不严格执行卫生消毒程序

收购动物的车辆经常出入养殖场地,收购人员出入畜舍,与动物接触,收购人员和收购动物的车辆大多不经过严格消毒到处乱跑容易传播疾病。

3 做好弥勒市动物防疫工作的对策

(1)弥勒市乡镇畜牧兽医站要补足编制,村级动物防疫员要每个村委会有2人。弥勒市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少,如江边乡畜牧兽医站只有2人,虹溪畜牧兽医站7个编制只有4人上班,人员不足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

(2)增加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资待遇。增加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资;每个动物防疫员配备一台冰箱;适时淘汰工作能力差,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的村级动物防疫员。

(3)实行干部联包。市级畜牧科技人员联包乡镇,乡镇畜牧科技人员联包村委会,并且与工资、福利、职称晋升挂钩。

(4)加大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分层次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兽医卫生业务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及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提高服务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确保防疫工作科学规范。

(5)加大养殖户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农村养殖户的知识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对养殖户进行防疫知识、畜牧兽医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快知积极引导养殖户改变传统养殖观念,实行科学养殖,逐步形成养殖户支持防疫、配合防疫、主动防疫的局面。

(6)落实重大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提高免疫质量。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更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要求落到实处。各级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免疫工作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小组、小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确保基础免疫扎实有效。

(7)严格操作规范。动物防疫员要严格技术操作规范,进一步提高动物免疫效果。

(8)设卡检疫消毒。在贩运户收购动物的车辆必经之路设卡检疫消毒。

(9)加大执法力度与工商、公安、商务,卫生等部门紧密配合。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强化养殖、贩运、交易、屠宰加工、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4篇:执业兽医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动物卫生;监督;解决方法

前言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由于机构设置不到位、机构高度整个导致职能繁杂、条件保障不到位等,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产生了阻碍。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些问题,也强调了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1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问题

1.1 机构设置不到位 突出表现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设置不到位。对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编制核定过少或未设,人员编制实际到位数不足,执法人员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实际承担工作强度的需要;部分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还不是独立的法人,存在执法主体资格不合法的问题;还存在检疫工作由乡镇兽医站人员(雇佣)承担情况,其实际上是不具备动物检疫的法定资格,导致执法监管难以依法有效落实;目前各乡镇站在编人员大多年龄偏大(50岁以上5人,占56%),新老人员更替无法落实,在编人员退休后,乡镇站将面临无在编人员的窘境。

1.2 机构高度整合导致职能繁杂 该所因3个部门合设,在履行日常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职责同时还需组织、实施数万牲畜、10余万只禽类、多个病种的强制免疫、疫情调查、疫病抽样监测、临床诊断等工作,还包括承担生鲜乳监管、兽医医政、药政及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其中部分工作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一岗多责导致人力分配与实际工作强度间矛盾突出。

1.3 执法人员素质不到位 目前,基层执法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非专业人员从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法律知识缺乏、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强,少数执法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甚至存在违法执法的问题。现今,该所及乡镇分站所有在岗检疫人员25人中本专业正规大专以上人员只有9人,占36%。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水平的瓶颈。

2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1)动物卫生监督作为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促进畜产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提升兽医工作、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开展好坏将直接体现畜牧兽医系统的风貌,监督人员一举一动将直接影响畜牧兽医部门在群众中的整体形象。(2)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促进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不断创新动物卫生监管机制,“以监促检、以检促免、免检监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对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起到了关键作用,成效显著,为促进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对于及时发现、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避免传播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3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对策

3.1 落实体制改革要求,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畜牧兽医事业发展对行业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由于多层次改革不到位的拖累阻碍了要求的满足,严重地影响了行业的执法地位和形象。目前,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是畜牧兽医系统目前唯一的一支专业执法队伍,是推进畜牧兽医依法行政、保障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中坚力量,因此,机构和队伍建设是首要任务,必须搞好机构和队伍建设。

3.2 强化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通过加强检疫监管,排点领域、完善追溯体系、开展警示教育、正确宣传引导等措施,始终保持对养殖、屠宰环节非法添加违禁物的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时刻不放松。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2)对餐饮服务经营者、集体从事肉食品加工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其经营规模依照“抓大促小抓源头”原则,实行风险等级管理。一是认真落实动物及其产品购销台帐登记制度。监督辖区内各宾馆、饭店,学校、食堂建立用肉制度,签订用肉质量安全承诺书,并固定工作人员把好肉品关。在市场购进肉品时要到所在市场检疫室开具动物产品检疫证明,做到证物相符,随货同行;对每天购进的肉品进行详细登记,注明购买日期、品名、数量、产品来源、检疫标志、检疫证明、出厂(场)日期、经手人等项目。(2)加强用肉监督检查。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定期、不定期到辖区宾馆、饭店,学校、食堂进行监督检查,查物验证,查验《动物产品经营(加工)登记簿》、回收检疫证明。对宾馆、饭店,学校、食堂购买的肉品实现从产地、屠宰到加工的全程检疫监督管理,对所有肉品进行追根索源,确保肉品检疫质量,确保市民肉品消费安全。

3.3 深刻领会动物卫生监督考核评价体系的概念 评价体系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绩效考核的方式,制定科学、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指标,通过对动物卫生监督各环节工作的量化考评,整体评价区域性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现状,对工作中出现的亮点、先进经验加以认真梳理,并向本区域广泛推广,对制约当地工作发展的问题,科学分析,认真总结,及时整改,以达到全面促进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整体发展的目的。

动物卫生监督考核评价体系程序为:制定考核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制定考核评价指标――实地进行绩效考核――专题考核评价分析――形成考核工作报告――结果运用。

第5篇:执业兽医的概念范文

1中美兽医教育体制的差异

由于中美两个国家在兽医教育的体制上的根本不同,国内有些人对美国兽医学博士学位的定性和理解比较混乱。我国的兽医学教育设置有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在国外的留学生大部分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极少能够了解美国的职业兽医博士学位。因此,国内很多人,甚至有些专业人士也认为美国DVM与国内一样为本科学历。其实在国外博士学位有很多种形式,包括研究性博士(Researchdoctorate)、职业性博士(Professionaldoctorate)、荣誉博士(Honorarydoctorate)、专业博士学位(Licentiate)等。研究性博士和荣誉博士大家较为熟悉,在此不做赘述,其中农学(兽医)博士(Ph.D.)就属于研究性博士。美国的DVM和人医的M.D.均属于职业博士,专业博士学位仅仅在欧洲少部分国家存在。在美国,DVM和Ph.D.一样都隶属于研究生院(在英语中Graduateschool并没有研究的意思,这也是国内命名的错误造成人们认为研究生院只有Ph.D.的误解)。兽医学院招收普通大学相关专业(畜牧、生物、生物化学等,4年)的学生(图1)。这里国内对兽医预科教育(Pre-veterinaryeducation)也有一些误解,兽医预科教育并不是一个学位,兽医预科生只是修满一定课程的其他专业的学生。比如攻读生物学学位的本科生,修满兽医要求的课程后也是兽医预科生(相当于我国的双学位学生),被兽医学院录取几率会更高。这些学生都需要经过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和面试等严格的选拨,才能进入兽医学院攻读DVM。许多学生在进入兽医学院之前在动物医院做1-2年的助理或兽医行业相关工作,以取得相关经验,所以兽医学院学习DVM的学生很多已经有了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兽医学院的入学竞争相当激烈,兽医专业在美国是考生竞相追逐的热门专业,报考与录取比例大于10∶1。兽医学院DVM是淘汰制度,如果课程总分低于70分会被淘汰,要求重读一年或者退学。兽医学院的学生经过4年的专业学习、临床训练,并通过执业兽医师考试才能拿到DVM学位。若需要经过兽医专科训练,还另需3~4年学习。Ph.D.一般为5年,主要进行实验室研究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学位。总的来说,DVM和Ph.D.在学制和选拔的过程相似,但是两者相互独立,在培训内容和最后考察方式不同,是完全不同的博士学位,在研究生院是并列关系[2]。

width=303,height=402,dpi=110

图1美国学制结构图

注:来源于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1]

2中美兽医培养目标的不同

我国畜牧业集约化程度很低,过去人们认为兽医工作者只需要了解和解决畜牧养殖业的常见疾病和问题,并不需要太高的理论水平和技能。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倾向于培养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从事动物疾病诊疗和预防的合格兽医师,且局限于大动物,特别是使役动物(牛、马)和食用动物(奶牛、猪、禽类),以畜牧业发展为服务对象[2]。随着畜牧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伴侣动物和一些稀有宠物饲养数量的增加,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兽医人员需要参与动物疫病诊断和防控,还要承担动物检疫、人兽共患病的控制、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不仅确保动物健康,而且保证人类的食品安全和健康。目前,我国培养的兽医人才已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3]。美国培养的兽医学博士并不是仅仅要求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成为工匠一类的角色,同样承担着推动临床兽医学的发展,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中的角色,是实践和研究的承接者。培养的DVM深入学习分子生物学、比较医学和兽医学的发展过程、内容和最新进展,同时具有较强综合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很多对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在4年的DVM学习后继续3年的实验室研究,获得DVM/Ph.D.的双学位,主要专注于研究理论和技术在临床科学上的应用。我国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也是造成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同时很多临床研究的发现是后续理论研究的突破口,临床医学的发展也会推动基础医学发展,例如在人医的癌症研究中,也是先在临床研究中通过相关性分析首先发现患有糖尿病的癌症患者存活时间更长,后来发现治疗糖尿病药物也可以通过干扰能量代谢来抑制肿瘤生长,从而开创了后续对肿瘤代谢的研究和新的治疗方法的发展。但是国内对于这方面的忽视导致临床兽医学对基础研究的贡献不大。

3中美兽医教育教学模式的不同

理论知识的融通式与孤立式教学。中美兽医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很难用较短的篇幅说清楚,在此仅举例说明。在教学内容上,国内由于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教学的基础知识没有和临床联系起来,病理、生理、生化、免疫等基础学科都自成体系,按其自身的逻辑进行教学,专业课程很少涉及到基础的原理。在国外,更多以某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为线索,将所涉及的基础学科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具体到某一个疾病后,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也远超过了本科所学的基本理论,很多都是前沿的研究进展。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教学没有统一教材的原因,很多内容都是来自文献和老师自己的总结。以简单的尿酸结石病为例,我国兽医教育在本科大二的生化课程仅仅很少的提到了尿酸的代谢,在大四专业课程兽医外科学涉及结石尿结石分类时会提到尿酸结石,教学的内容相对分散而且浅显。在美国教学时以犬尿酸结石为主题,详细介绍了该病研究的过程以及犬尿酸结石在临床上具有品种偏向性,以此推断该病是遗传疾病。最初通过基因关联性分析,找到和疾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发现SNP附近的尿酸转运体的SLC2A9基因发生突变。虽然尿酸代谢后续过程中的酶均完整,但是由于肝脏表面的尿酸转运体无法工作,导致尿酸在体内堆积,形成结石。这种突变基因的保留是由于转运体基因和犬重要特性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相近,连锁遗传,在筛选动物特性的时候也同时将这种不良突变保留下来。类似这种为筛选动物某项生物特性而同时导致突变基因保留的现象也是灰马(Greyhorse)一些疾病的原因。在专题中,老师也详细的介绍了嘌呤代谢途径和治疗药物别嘌呤醇所作用的靶标和原理,以及手术和育种淘汰该基因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专题,老师很好地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比较医学和外科手术学等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对疾病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我国,兽医学是本科教育,由于学时的限制老师的授课内容无法深入。美国兽医预科生学习的内容和我国兽医专业3~4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差不多,在进入DVM之前已经完成了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且积累一定临床实践经验。进入兽医学院的都是经过选拔的优秀学生,因此能在DVM教育期间对各门学科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接触前沿的兽医学知识,将所学内容和疾病联系起来。

积极主动式与被动灌输式教学。中国教学是被动式教学,如在介绍疾病时,通常由疾病的概念、病因、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按顺序逐一讲解。但是在疾病诊疗的实际过程中,学生首先看到的是症状,需从症状和病因分析入手,再针对性的选取诊断方法,根据诊断结果最后确定是何种疾病,这和我们教学的过程相反。缺少诊断和分析能力的训练是我国兽医学生不能很好运用知识的重要原因。而美国兽医教学,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学,十分重视案例分析,也就是所谓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老师给出案例,来让学生自主分析和提出诊断方法,着重培养学生鉴别诊断和分析能力。例如案例分析课程中,老师会详细地介绍病史、症状和基本实验室检测结果,并告诉学生每种诊断测试的价格。学生需要使用规定的“钱”向老师“买”诊断测试的结果,再独立诊断疾病。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也让学生能够学习如何减少疾病诊断成本,避免过度医疗。这些能力对兽医临床医师都非常重要。

在实践教学方面,国内很多临床教学仅让学生站在老师身后观察和学习。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很难让学生很好的参与到疾病的分析和诊断当中去。在美国的教学动物医院,治疗室和医生的办公区分开,学生分科室轮训学习。学生独自负责接待畜主和病患动物,在治疗室收集病史,对动物进行临床检查,随后返回到医生的办公区向医生汇报病史和临床检查结果,花费大约15min左右提出自己的鉴别诊断、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和可能疾病与治疗方案。老师会对学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或修改,并进行解释。随后老师和学生再次进入治疗室对重点问题或学生可能漏掉的病史和临床查检结果进行确认,并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学生会按照老师修改后的方案完成后续的实验室检测和治疗。对于住院病例,病历和出院医嘱的书写,与畜主的交流均由学生完成,老师仅仅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修正,住院医师(Resident)也参与对学生操作过程的指导。此外,老师也会经常询问学生病例的相关知识和原理;每天结束前各科室的学生会和老师集中讨论当天的病例,有时还会需要学生阅读文献和做相关专题报告。牛、猪和禽农场的实习过程也类似,学生会独自或者跟随老师去发病的农场,在独自完成患病动物的剖解、取样和检测,分析并提出诊断和防治方案。学生没有固定的实习农场,一般农场在学校3小时车程内,学校提供免费的汽车供学生实习使用。

4中美兽医教育差异对我国兽医教育的启示

中美兽医教育在体制、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美国兽医教育有着世界较为完善体系,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1)借鉴美国兽医博士教育体制,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兽医人才:中国缺乏具有研究型与应用型结合的高素质兽医人才来推动中国兽医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幸的是中国管理层和兽医教育工作者现在已经意识到中国与发达国家兽医教育的差距,不断地进行兽医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中美联合培养执业兽医博士项目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对推动我国高素质兽医人才的培养,改变我国兽医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提升我国兽医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进一步改革兽医学教学模式,加强兽医实践能力的培养:兽医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兽医专业教育是对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培养均有很高要求的职业教育,这在客观上要求重视实践环节的教育,培养学生实验室科研能力、临床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我国兽医教学虽然有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但彼此相对独立,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合格的临床教学医院,没有住院部供病例跟踪研究,没有足够的病例让学生实习,不能真正从“临床兽医”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并体现兽医本身特点的本科生培养计划。毕业实习时学生分散到各实习单位或实验室,或由学生自己找个实习单位,实习效果也常不理想。由于兽医教育的特殊性和实践性,我国兽医教育应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综合和应用型实验项目,通过不同形式加强病例教学环节。

(3)改革兽医评估体系,促使兽医教育健康发展:在美国,兽医协会对各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资格每年进行审查,不合格的学校无法获得教学资格。我国首先需要对各个学校临床教学和应用性研究的能力设定标准,定期进行评估,作为学院评价的重要指标,而不是仅仅以院系老师发表文章的数目和影响因子高低为依据,从而保证教学质量[4]。其二,应提高学校老师的临床教学水平,对老师的评价多样化,需要让一部分老师专注于临床教学和应用性研究,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基础研究。其三,应该在兽医教育中引入淘汰制度,鉴于美国兽医学院严厉的淘汰制度不太符合我国的国情,希望能够将一部分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单独进行高水平教学,无法适应的学生则被淘汰后继续一般的教育。这样严进严出才能保证最好的教育效果。

第6篇:执业兽医的概念范文

孙百昌

国家公务人员应依照国家法律和政策尽职尽责工作,不能尽职尽责,触犯刑律的,称为“渎职罪”。在工商行政管理实践中,特别容易忽视的是渎职罪名下的“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一、不移交“应当移交”的案件,是一种犯罪行为。

《刑法》第四百零二条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移交涉嫌刑事犯罪的经济案件的问题上,以下认识需要纠正。一是认为查处经济案件是工商管理份内的事,移交与否与犯罪无关。这种认识的根源是没有确立“罪”的概念。所谓“罪”,我国依照的是“罪行法定原则”。依照这一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同时,触犯法律有罪规定的“必为罪”。因此,依照《刑法》的规定,不移交“应当移交”的案件就是犯罪。二是认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这种认识的根源是没有确立“量”的概念。在处理经济违法案件中,工商行政管理的权限是查处经济违法但没有达到犯罪程度的案件,例如《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5万元的界限,就是违法和犯罪的界限,对“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经济案件,就必须移交。《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概念和立案条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高检发释字[1999]2号)进一步明确“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徇私情、私利,伪造材料,隐瞒情况,弄虚作假,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刑事案件,不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有如下构成特征:一是本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二是本罪在主观上只能是故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许多情况是间接故意(可能发生而放任发生),动机是出于徇私;三是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伪造材料,隐瞒情况,弄虚作假;四是本罪是结果犯,即不移交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

那么,什么是“情节严重的”?这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高检发释字[1999]2号)来考虑。该文规定,涉嫌该罪的立案条件是以下8种情况:“1、对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案件不移交的;2、三次以上不移交犯罪案件,或者一次不移交犯罪案件涉及三名以上犯罪嫌疑人的;3、司法机关发现并提出意见后,无正当理由仍然不予移交的;4、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嫌疑人,致使犯罪嫌疑人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行政执法部门主管领导阻止移交的;6、隐瞒、毁灭证据,伪造材料.改变刑事案件性质的;7、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牟取本单位私利而不移交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8、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三、国家工商局对移交案件的看法

四、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中应当移交的案件举例。

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在查处违法案件时,对移交问题,要以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精神,遵循以下原则处理:认真受理(发现)、积极查处、涉罪移交。下面列举部分应当移交的案件供参考。

1、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2、 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假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

3、 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

4、 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

5、 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

6、 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以上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

7、 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

8、 生产不符合卫 生标准的化妆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造成严重后果的。

9、 生产、销售以上所列产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10、 申请公司登记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11、 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12、 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13、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14、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15、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

16、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17、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18、 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19、 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

20、 伪造或者倒卖伪造的车票、船票、邮票或者其他有价票证,数额较大的。

第7篇:执业兽医的概念范文

1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监管力度不足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表明,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机构属于合法的执法机构,其防疫工作人员也应该被纳入到公务员序列之中。然而许多基层防疫机构的工作人员并没有被纳入到公务员的序列之中,无论是福利待遇还是工资待遇都没有得到改善。此外,在我国一些基层地区的畜牧兽医动物防疫机构中,存在着防疫工作人员不足的现象,此外,由于受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基层畜牧兽医防疫机构工作的开展,而这就会增加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概率,会使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导致了贩卖销售病死动物的现象极其猖獗,此外,还有一些养殖户不配合防疫人员的工作,拒绝强制性免疫,这就导致畜牧业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1.2防疫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

当前,在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防疫机构中,其工作人员存在着老龄化的现象,由于基层地区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所以防疫机构的工作人员的年龄都偏大。而这些人员的思想观念较为传统,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弱,他们在工作之时更习惯于运用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进行防疫,这就会影响防疫工作的效果。

1.3防疫工作意识较为缺乏

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动物防疫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动物防疫人员对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很好的认知,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交代的工作任务。许多防疫人员将防疫工作人员理解为打疫苗,认为打打针就完成任务了,由于防疫知识理念以及防疫技术较为落后,没有与时俱进,所以一旦发生疾病之后,他们很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2防疫工作重点探析

2.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为了让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要对疫情的管理办法进行明确的规定,要从法律层面上着手,去对防疫工作进行约束与指导。另外,要改善防疫人员的福利待遇与薪资待遇,对于他们晋升的渠道要用相关的制度来进行明确;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表现良好的防疫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表现不好的防疫人员要给予相应的惩罚。只有当基层防疫部门拥有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使后期的防疫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

2.2加强基层防疫机构工作队伍的建设

当前,我国一些基层地区的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职业道德素质也有待提升该,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要加强防疫工作队伍的建设,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防疫工作。首先,基层防疫部门要加强对防疫工作人员的培训,要定期组织防疫人员定点学习动物诊疗的相关专业知识,使他们能够接收系统化的防疫理论知识。其次,基层地区动物预防部门需要加强与兽医人员的密切联系,要交流双方先进的诊疗经验,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以促使动物诊疗工作更加科学化。最后,要加强专业人员的引进,针对当前基层防疫机构人员不足的现象,要采取对外招聘的方法,对一些专业人才,要给予相应的薪资待遇来留住他们。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吸引一些优秀毕业生前来实习,为他们提供实践平台。

2.3加强防疫宣传力度

第8篇:执业兽医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 畜牧学

以往职业院校的教育是学历教育,学生是高考成绩较好的,而今职业院校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学生大多是高考成绩一般甚至没有参加高考的。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及职业学校招生政策的放开,职业院校的生源素质与培养的方向、目标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

一、职业院校畜牧教学的不足之处

1、学生学业成绩考核办法单一,只重视知识的考核

当前职业院校中,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办法一般采用闭卷笔试,考试重点也放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上,试题的题型基本是复习题的翻版,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学生通常被这种考试方式引到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路子上去,直接扼杀了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填鸭式的“满堂灌”。不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现场教学及探究式教学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由于资金等条件限制,有些学校先进的教学设施短缺。先进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因此,在职业院校畜牧教学方面,我们必须在教育思想、教材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现实及时展的需要。面对畜牧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当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要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推行素质教育。

3、办学模式封闭,服务功能单一

近年来,职业教育受大气候影响,招生和就业问题日显突出,因此工作重点有向招生、就业方面倾斜的趋势。职业院校在强化专业教学服务区域经济和农牧区经济方面较为薄弱。师资素质和知识结构与快速发展的农牧区经济不相适应,在社会服务和信息调查反馈方面欠缺,先进技术不能及时转变为生产力,学校开门办学教学改革力度不够。特别是作为传统的畜牧畜医专业,仍然存在着“课本上养猪,黑板上喂鸡”的教学模式,专业教师为授课而授课,体现不出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4、综合实训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实训教学规模化程度低,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实训基地建设步伐缓慢,校内实训基地规模小,设备简陋,只能开展一些传统兽医的实训,且校外基地的建设目前有些学校尚处于起步阶段,很难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畜牧产业实训基地。这样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技能训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

5、教师动手能力较差,实训指导能力薄弱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实训能力、水平,决定着实训的成效。目前,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且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的比例较大,多数青年教师缺乏实训执教经验,实践动手能力差已成为现实。

6、教学内容陈旧,满足不了农业生产实践的需要

21世纪,我国农业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而作为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教材却还是原地踏步,仍沿袭传统畜牧业的管理技术,现代畜牧业的知识内容占比例很少,让学生感受不到新技术发展的迅猛,更满足不了农牧区产业结构的需要。

二、职业院校畜牧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内容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学生在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后,在思想品德、人文知识、心理及生理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那么,职业院校畜牧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指的又是什么呢?具体来说,通过畜牧教学,让学生具备以下素质:一是文化素质方面:正确掌握教材理论知识;具有用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二是思想品德方面: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有刻苦耐劳的毅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三是技能素质:掌握一些基本操作,为以后更高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在中职畜牧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热爱,感受到热烈而积极的期待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依赖、鼓舞与激动的内心情感体验而产生共鸣,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并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去实现教师的期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应想尽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尽量多扬少抑,对学生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只要学生有学习的兴趣,那么,就会变被动为主动。

2.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就是牵马者。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劝导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及情感,正确地引导学生由未知达到已知的彼岸。

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确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对思维活动过程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

首先,教师本身必须有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面对教学的困难局面,不应悲观丧气,而应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来解决它;其次,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备一桶水。因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要勤于钻研,勇于探索,锐意进取,不断加强自我进修,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再者,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教师的灵魂,一切教育行为无不受其支配和制约。

第9篇:执业兽医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8-0069-03

我国是畜牧业大国,肉类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我国肉类出口量仅占世界肉类出口总量的3.6%,其中,动物疫病是影响我国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禽流感、口蹄疫等疾病影响,欧盟仍未解除对我国主要动物源性食品及禽类产品的进口禁令,日、韩等国也没恢复我国冻鸡等禽肉产品的进口,俄罗斯不仅继续对我国肉类进口实施关税配额管理,而且又宣布禁止我国肉类产品输入。为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畜牧业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参考国际通行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无疫区)建设标准,结合我国的地理特点、养殖业状况、贸易口岸等具体情况,我国于2011年在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四川盆地、松辽平原和海南岛等5个区域投资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部等部门编制了《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2004-2008)》,把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和养殖业主产县做为重点。经过10余年的建设,我国无疫区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本文总结近年来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建设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相关策略建议。

1 无规定动物疫病概念及建设要求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指在某一确定的区域内,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发生过某种或几种动物疫病,且在该区域及其边界和一定范围内,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动物源性饲料、动物遗传材料、动物病料、兽药(包括生物制品)的流通实施官方有效控制,并经国家评估合格的特定区域。无疫区的建设适用于整个国家建立和维持无疫状态比较困难的动物疫病,通过建立和维持一个具有特定动物卫生状况的“亚群体”,整个“亚群体”被自然的或认为的地理屏障所分隔,也可在特定的动物产业中,通过适当的管理体系运用实现。

从上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概念可看出,无疫区的建设基本条件包括区域的限定要求、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基础设施及相关机构的建立健全以及防疫队伍建设等。

1.1 区域要求

根据区域内规定动物疫病的免疫情况,可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分为免疫无疫区和非免疫无疫区,免疫无疫区外必须建立缓冲区,非免疫无疫区外须设监控区。无疫区的区域规模应集中连片,有足够的缓冲区或监测区,具备一定的自然或人工屏障区域。因此,要求无疫区内动物饲养应相对集中,得到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社会经济水平和政府财政具有承担无疫区建设的能力,能承受短期和局部的不利影响,并在维持方面提供经费等保障。

1.2 法规制定

政府制定并颁布实施与无疫区建设相关的法规规章,实施有关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并下达无疫区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依据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实施兽医从业许可、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动物免疫、检疫、监督、监督检查站、疫情报告、畜禽饲养档案、机构队伍和动物防疫工作档案等具体的管理规定,必须严格实施动物用药、动物疫病监控、防治等技术规范。

1.3 设施建设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内应有稳定健全,且与动物防疫工作相适应的冷链体系;实验室应具备相应动物疫病的诊断、监测、免疫质量监控和分析能力,以及与所承担工作任务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具备与检疫、消毒工作相适应的检疫、检测、消毒等设施设备以及监督车辆,保证有效开展检疫、执法、办案和技术检测等工作,具备对动物或动物产品在饲养、生产、加工、储藏、销售、运输等环节中实施动物防疫有效监控的能力;养殖场及屠宰加工厂应有相应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具备及时有效地处理病害动物和动物产品以及其他污染物的能力;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应有完备的疫情信息传递和档案资料管理设备,具有对动物疫情准确、迅速报告的能力。在无疫区与非无疫区之间建立防疫屏障,在运输动物及其产品的主要交通路口设立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并配备检疫、消毒、交通和及时报告有关情况的设施设备,具有对进入本区域的动物及其产品、相关人员和车辆等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疫病传入传出的能力。

1.4 机构及人员队伍建设

组织机构方面,区域内应有职能明确的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专门的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队伍方面,应有与动物防疫工作相适应的动物防疫人员;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设置的动物防疫监督员必须具备兽医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动物检疫员必须具备兽医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内从事动物防疫监督、动物检疫及实验室检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比率不得低于80%;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制定并实施提高人员素质的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和考核,并具有相应的培训条件和考核机制;各级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及动物防疫组织从事的动物防疫活动按照国家和省财政、物价部门制定的规费收取标准收费。

2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概况

为了把当前国际通行的动物卫生管理模式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纳入国家范畴,1998年,农业部借鉴国际通行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经验,启动了动物保护工程,提出动物疫病区域化控制的理念。先后分两批在23个省、市、自治区的651个县对19种动物疫病实施区域化控制,投资建设六大体系,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中央投入和地方配套总投资近9亿元人民币。

按照OIE规定,只有通过评估、认证,无疫区才能得到国际的普遍认可。针对中国无疫区建设与国际标准相比还存在差距的实际状况,2001年,农业部参考国际通行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标准,在总结动物保护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出口量大,自然条件好、相对封闭、易于管理的原则,选择5片区、6省(市)即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四川盆地、松辽平原和海南岛5个区域的山东省、吉林省、辽宁省、四川省、重庆市和海南省,投资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2003年9月,全国5片无规定示范区建设项目全部通过农业部验收。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以来,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是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的建立健全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重点加强了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快速应急反应体系、预防控制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和诊断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动物疫病普查、诊断和日常监测工作全面开展,重大突发动物疫病应急能力逐步增强,区域间动物流通控制和外来动物疫病应急反应能力明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动物死亡率与项目建设前相比平均下降了5个百分点,仅此一项,四川省、山东省每年减少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20亿元和15亿元。近年来的监测结果表明,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目前已无口蹄疫、猪瘟、禽流感和新城疫等疾病发生。二是经济效益显著。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内畜牧业产值和肉、蛋、奶产量逐年增长,动物产品出口创汇能力明显增强,有效地克服了国际动物产品市场技术壁垒,整体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和畜牧业收入在农民增收中所占比例大幅度增加。四川省动物产品出口大幅增加,2007年猪肉出口与项目建设前的1998年相比,出口数量从2万t增加到10万t,居全国第一。吉林省动物产品出口到2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四川、重庆、吉林等省(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44%以上,农民增收的50%以上来自畜牧业。三是提高了公共卫生水平。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内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明显加快,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示范区内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和兽药残留监控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减少了病害动物产品、有害物质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有效提高了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水平,对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我国无疫区发展的策略思考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建设是动物疫病控制到消灭的过程,从控制动物疫病出发,逐步实现动物疫病的净化、扑灭,进而实现无疫。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通过近十年的建设,从法律法规到硬件设施到乃至人员队伍均得到了较大水平的提高,示范区内畜牧业得到了迅速健康的发展,但无疫区距国际标准尚存在距离,针对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需继续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无疫区国际认可的推动

加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促进畜产品的国际贸易,减小重大动物疫病对本国畜产品出口的影响和保障畜牧业安全。近几年,我国在无疫区硬件建设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成绩也十分显著,但对照国际认可的标准差距还十分大,特别是在监测水平、风险评估等软件建设方面。各地政府和农户还没有从无疫区建设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使无疫区的建设动力和积极性受到不利影响,不利于下一步无疫区扩建工作。中央政府要把无疫区国际认可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国际认可,大力促进这几个地区的畜产品贸易,也对下一步区域化管理提供示范和借鉴。

3.2 法制标准体系的完善

法律是无疫区建设管理系统的根本支撑,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管理系统发挥作用的根本。各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任务艰巨。应进一步涵盖无疫区建设的重大工作和细化条款,主要包括: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完善投入机制、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人工屏障和流通监管以及动物疫病处置规定等等,对于具有地方立法权的地级市,应加快建设地方配套法规,促进管理系统效能的提高。

3.3 长期动物疫病防疫规划的制定

目前,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主要采取以疫苗注射为主的预防控制措施,这种方式对于防止疫病大面积流行和暴发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疫苗质量的不稳定性,疫苗的保护率低,病原体的变异和残留抗体的干扰等因素的存在,往往出现免疫失败现象。所以很难全面控制和消灭根除动物疫病。从长远考虑,加强检疫、提高检疫技术,使检疫方法逐步达到简便、快速、准确、敏感、廉价和自动化的要求,采取以检疫、诊断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通过先进的检疫手段,可以预测疫情,及早发现疫情,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防止传染源进人市场流通渠道,可以严防畜禽疫病从境外传人我国。通过先进的检疫手段,可以了解畜禽群体的免疫水平及母源抗体水平,准确及时地注射疫苗,提高免疫预防的效果,避免疫苗注射的盲目性。

3.4 重大动物疫病的消灭

目前影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大动物疫病主要是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新城疫等。这些疫病有些是全国性流行,有些只是局部地区散发。国际经验表明,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消灭重大动物疫病有效措施。所以我国在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中要把消灭重大疫病放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从全国层面制定消灭计划、消灭步骤和消灭措施。通过无疫区建设,防止重大疫病在全国蔓延,通过有力措施逐步缩小重大疫病的流行区域,为最终消灭重大疫病打好基础。

3.5 人力资源的解决途径

由于管理体制上的弊端,局限了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来源,此点不足,不仅体现在现有兽医工作队伍的建设上,同时还体现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工作完成率、工作质量以及建设水平上。由于基层兽医机构不隶属一级组织直管,机构编制被非专业人员占用,严重影响基层兽医工作队伍的稳定性、专业性和积极性,从而造成影响基层防疫工作的展开和工作水平。应提高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待遇,从基层兽医专业人员中创造条件培养高级组织层次人才,使得基层队伍在无疫区建设过程中一同成长发展。此外,可以考虑将具体工作市场化,采取如承包、雇用等方式由社会技术队伍完成强制免疫,聘用高级专业人员,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室来完成大规模检测及数据分析,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利用社会专业技术力量资源,推动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滋睿,覃志豪.重大动物疫病区划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5):18-22.

[2] 赵维宁,郑增忍.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国际规则与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2008,25(12):1-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