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执业兽医范文

执业兽医精选(九篇)

执业兽医

第1篇:执业兽医范文

以全面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执业兽医管理办法》等政策法律法规为重点,坚持“积极主动、形式多样、点面结合、深入到位”的原则,切实做好考试政策、目的、意义、考试要求和工作成效等方面宣传工作。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做到社会了解、兽医相关从业人员清楚,提高社会各界对执业兽医管理制度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政策的认知度和关注力,为保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宣传内容

(一)执业兽医管理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作用、意义;

(三)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报名条件、要求;

(四)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组织实施、纪律要求;

(五)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经验、成效。

三、宣传步骤

(一)考试准备阶段

1、召开相关会议。5月上旬召开全市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会议,传达全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各县(市、区)都要召开由乡镇畜牧兽医站、规模饲养场、养殖小区、兽药和兽用生物制品生产经营企业、动物诊疗机构等负责人会议,进行部署和发动。要从行政的角度,从法律法规、政策执行的层面,明确从业人员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其从业的法定要求。

2、发放宣传材料。省里统一印制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宣传手册》和《执业兽医资格考务管理工作手册》,并分配到各设区、市,各县(市、区)统一到市畜牧兽医局领取。各县(市、区)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印制宣传材料发放。

3、利用媒体进行宣传。通过电视台,井冈山报、畜牧兽医网等主要媒体进行宣传。各县(市、区)也要利用当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要宣传到各相关企业、协会,并在畜禽、兽药、饲料等交易市场悬挂横幅。同时各地可结合正在开展的乡村兽医登记和兽药经营规范年行动,广泛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宣传发动工作。

(二)组织考试阶段。通过在考场张贴宣传画、悬挂宣传横幅、发放明白纸等形式进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法律法规、考场纪律等方面的宣传。同时,在考前通过考场广播或监考人员口头再次强调考场纪律和注意事项,及时通报考场违纪违规情况。

(三)考试总结阶段

考试结束后,召开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经验交流会,着力宣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经验和成效,同时,对获得资格的执业兽医进行培训,提高执业兽医的工作水平和地位,增加其就业机会。

四、保障措施

第2篇:执业兽医范文

1.1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体系,全面抓好执业兽医队伍人员的建设问题

加强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就要以人为本,从执业兽医队伍建设、执业兽医从业人员个人等相关问题出发,这就要求做到以下3点:要从执业兽医队伍建设的整体出发,解决当前其队伍建设的实际问题。由于我国执业兽医从业人员少,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不足,因此要全面推进执业兽医队伍建设的进程;要从执业兽医队伍人员的实际问题着手,确保执业兽医从业人员权利与责任相统一,提高执业兽医的地位,避免出现将执业兽医的责任无原则放大的现象[2];要做好关于执业兽医从事人员的再教育工作。当前,在确保执业兽医从业资格的基础上,要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从业人员的实际需求,加大对执业兽医从事人员的培训再教育的力度,从根本上确保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职业道德素质,这也要求相关部门要承担起关于执业兽医再教育的责任与义务。

1.2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的相关内容

当前,我国行政部门所出台的法律法规都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的,以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但是,要想加强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就需要相关行政部门立足实际,从执业兽医管理自身出发,具体如下:关于执业兽医资格准入范围的确定。当前,我国的执业兽医范围仅仅存在于关于动物疾病诊疗的机构中,而其他准入领域还未推行。因此,结合当前我国执业兽医的现状,要以稳中求进的原则,循序渐进的推进我国执业兽医制度的建设;关于罚出制度的确立。加强执业兽医制度体系的建设,要基于准入的相关规定,做出科学且合理的罚出制度,并且要确保与准入制度同步,以从根本上实现罚出制度的目的,规范关于从业人员的管理;要从我国兽医工作的特点出发,制定与其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从而强化从业兽医的责任意识,做好关于动物疫情方面的工作,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以促进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1.3以发展的眼光立足于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工作

当前,我国兽医医政管理工作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致使面对实际工作问题时,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要想全面加强执业兽医制度的建设,就需要在结合当前实际问题与矛盾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立足于执业兽医制度建设的工作,这样才能掌控全局,从根本上解决好现存的一系列问题与矛盾,在确保执业兽医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提升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结论

第3篇:执业兽医范文

关键词执业兽医资格考试;2009年;体会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对兽医从业人员的一种准入考试,目的是评价兽医从业人员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1]。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对推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都做出明确规定,提出具体要求。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既是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兽医制度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要求,更是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2]。2009年10月17日是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笔者参加了此次考试,并取得了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下面谈谈参加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体会,以为其他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考生提供参考。

1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重要性

1.1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新时期形势的要求,是国内兽医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标志

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目的是通过考试提高兽医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技术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以为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人才保障。

1.2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执业兽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执业兽医是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兽医工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执业兽医通过开展动物疫病预防、诊疗和咨询等服务活动,减少因动物疫病引起的畜牧生产损失。另一方面,执业兽医通常是动物疫情的第一发现人或报告人,是疫情控制的主要力量,在动物疫病防控中起着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的前哨作用。

1.3推行执业兽医制度,是我国兽医事业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

推行执业兽医制度是全面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执业兽医的诞生,将对提高兽医队伍整体素质和从业能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在兽医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4兽医是控制禽畜药物安全、药物残留的重要人员,需要受到尊重和重视,其从业制度也要得到规范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兽医工作将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执业兽医资格证成为进入兽医行业的“门槛”。同时,随着城镇居民饲养宠物的增多,动物诊疗、动物保健等机构的业务也会十分红火,其技术水平也会受到养宠市民的关心[3-4]。

2基础知识的储备

此次参加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笔者能够通过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个人认为前期的知识储备十分重要。这是因为此前参加了畜牧兽医大专自学考试,对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涉及到的学科内容并不生疏,如中兽医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传染病学等,因此勤奋学习积累各种有关兽医专业的知识十分重要。

3制订复习计划

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基础科目、预防科目、临床科目、综合应用共4科,知识涵盖15门学科。因此,必须根据时间制订一个复习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复习相关内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上、下册)是高效复习的书本,它紧紧围绕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将15门学科内容精辟概括。因此要想通过考试,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上、下册)应最少看2遍并识记一些重点内容。这次考试从报名到考试只有3个半月的时间,合理安排好时间很重要。具体时间安排如下:把学习内容分成15门学科,每4 d看完1门学科,紧接着用2 d时间复习刚看完的那门学科,最后剩下时间则用来总复习,把15门学科重新复习1遍。

4题型分析

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基础科目、预防科目、临床科目、综合应用4科,其中基础科目包括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法律法规;预防科目包括兽医微生物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公共卫生学;临床科目包括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和手术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综合应用包括猪疾病、牛羊疾病、鸡疾病、犬猫疾病、其他动物疾病。试题基础科目中以兽医病理学和兽医法律法规2门学科的内容最多,主要是要掌握疾病病理变化和了解兽医行业执行的法律法规。试题预防科目中以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寄生虫学的内容最多,主要要求掌握细菌的结构、病毒特性、消毒方法、抗原抗体以及寄生虫的分类和防治。临床科目中以兽医外科学和手术学、兽医临床诊断学、中兽医学的内容最多,犬的手术试题内容占兽医外科学和手术学这门学科的比例最大,用中药方法治疗疾病最多。综合应用则以犬、牛、羊疾病为主。

5多做真题,以适应考试

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共4科,涵盖15门学科,都是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分为4张试卷,每张试卷100道题,每张试卷分值为100分,4卷总分值为400分。4张试卷均为机读式选择题。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生指导手册中的题型示例,笔者在网上找到一些相关的资料练习,通过练习,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从弱项着手重点复习从而更好地适应考试。

6参考文献

[1]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2009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上、下册)[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第4篇:执业兽医范文

关键词: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水产动物疾病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0-115-03

为了使我国兽医教育体制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国家农业部于2010年在全国推行执业兽医考试制,并从2011年开始,把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为兽医全科类和水生动物类两类。兽医考试制度的实施对于培养适应学科和时展的创新型兽医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一新课题,高等教育院校只有主动适应新形势,在突出本校优势与特色的同时,顺应国家执业兽医制度的形势,对相关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才能让动物医学专业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畜牧行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兽医师。

1 水产动物疾病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主干课程、专业课程。课程内容贯穿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水生动物类)的临床科目和综合运用科目之中,知识面覆盖广,考点众多,其中水生动物病原生物学和水生动物疾病学2项科目共计占考试总分比例超过了37%,是考试的核心科目。同时,水产动物疾病学属于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它以实践教学为主体,要求在掌握实验操作规范和生产基本技能的同时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和实习2个环节。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能力,实习则是要求学生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水产动物疾病学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点之一,通过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水产动物疾病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为以后在生产中处理实际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此前我校水产动物疾病学在实践教学环节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无法适应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比如实践教学大纲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不一致,部分内容与实际生产脱节;实验教学教材、教案和教学课件陈旧落后,实验课课时偏少,内容没有覆盖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要求的范围;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不利于学生基本专业素养和技能的培养。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2011年开始对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希望通过此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要求,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水生动物类兽医师。

2 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自2011年起,我们对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初步改革,主要的改革措施如下:

2.1 对实验条件做了较大的改善 原来的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室设施比较陈旧,设备比较落后。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新建了一个120m2的标准实验室,配备了一个30m2的准备室,购置了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如生化培养箱、摇床、生物安全柜、梯度PCR仪、凝胶成像系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超低温冰箱、正立生物显微镜、连续变焦体视镜、核酸自动提取系统、液氮罐和便携式水质分析仪等,这些设备为实验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2.2 丰富了疾病标本 实验教学需要大量的疾病标本,为了获得足够的标本,我们采取了以下途径搜集和制备疾病标本:从正规的标本厂家如河南雨林教育工程有限公司购买制作好的标本;从老师的科研实验中获得标本;每年由学院资助,派专门的老师带领学生去市场和生产一线收集标本;每年大三的学生要进行3个月的生产实习和课程实习,期间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收集标本。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获得了大量的寄生虫、细菌和病毒标本,为实验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材料。

2.3 调整了实验教学大纲,增加了实验内容 我们将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设置成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实验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10个,其中技训性实验3个,验证性实验5个,综合实验2个,总学时由原来的16学时增加到32学时,外加2.5周的课程实习。

2.4 制作了新颖实用、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课件 为了把实验课讲得生动活泼,我们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从电视新闻、网络、专业期刊、会议资料等搜集教学素材,把文献、书籍、图谱中典型的图片扫描编辑,作为教学案例的插图;把生产上疾病的的诊断和防治现场摄录成图片和视频资料,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实验课教学课件,将临床病例、病原体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防治过程等方面通过多媒体进行再现,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5 采用了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以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开始前教师用10~15min讲解实验的关键内容与注意事项,然后2~3人为一个实验小组,根据实验要求,实验小组成员协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器材设备。实验中实验小组人员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工实施,各自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实验小组统一对取得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提炼,撰写出条理清楚、简要而全面的实验报告,最后选派一名代表上台汇报。

2.6 开辟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我们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主要是利用学生的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期间进行。实习期间选派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老师作为带队老师,对生产中发现的病例及时给予现场指导和讲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7 完善了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我们非常注重临床实践考核,规定学生的临床实践考核必须在临床现场和实验基地完成,考试内容以临床操作技能为主。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并且以平时考核成绩为主,占临床实践考核的70%,期末考核占30%。

3 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

本次改革由于抓到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关键点,且制定的改革措施切合实际,因此得到了学校教务部门的重视和学生的拥护,教改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由于我们大力宣传了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的前景和优势,让学生树立了目标,巩固了专业思想,增强了在本专业从业的信心;(2)实践教学改革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3)由于改革后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每位学生必须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实施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4)改革后学生们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了对水产动物疾病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并得到病体解剖、病原生物分离鉴定、临床诊断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常见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基本技能,为成为合格的水生动物类兽医师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兽医协会.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水生动物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唐毅.水产动物疾病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4):187-189.

[3]张俭,伍贤进.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教育导刊,2005(1):69-69.

[4]高路斯,邹龙江,潘学民.设计性综合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3);96-97.

第5篇:执业兽医范文

关键词: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0-0092-01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教会学生临床工作的方法和技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我国兽医诊疗行业的不断完善,养殖结构和养殖方法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兽医诊疗行业的准入机制变得异常严格,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以外,还要获得国家承认的各种行业资格证书,如执业兽医师证书。所以,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仅仅掌握专业技能已经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国家执业兽医师考试内容,有所侧重的去引导和强化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应届毕业生考取执业兽医师的通过率。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执业兽医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兽医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是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通行做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科目,预防科目,临床科目和综合应用科目四个科目,每科目实行百分制,兽医临床诊疗分值在临床科目中占20%。因此,结合执业兽医师考试的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就《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为例,供大家参考。

1 要求专业课程教师取得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

信阳农林学院积极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执业兽医师考试,费用由学校承担。兽医诊疗实验室共有专职教师6名,其中具有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3人已考取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根据国家政策,经考核也已颁发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通过参加国家执业兽医师考试,不仅提高了临床诊疗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也让他们对执业兽医师考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便于引导和教授学生。

2 认真研读历年真题,融入临床理论实践教学过程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材料,特别是执业兽医师考试历年真题,经过归纳近3年临床科目中,消化系统临床检查累计分值达到28分,呼吸系统临床检查累计分值达到19分,泌尿生殖系统临床检查累计分值达到8分,其他系统检查占5分。所考内容基本上都是临床的基本检查方法,即所谓的“方法论”,检查程序部分涉及的很少,其中鉴别诊断内容逐年增多,诊断对象也由以前的大动物、家畜家禽,转为小动物、伴侣动物,影像诊断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将这些详实的归纳材料在授课过程中加以运用,在课程考核过程中,也加入了执业兽医师真题内容,要求他们掌握。

3 结合执业兽医师考试,加强实践环节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第6篇:执业兽医范文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的兽医工作方针,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动物产品安全为目的,以健全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为重点,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和动物疫病防治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本着“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和兽医技术支持机构,逐步建立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稳定基层队伍,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全市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市动物卫生和动物产品安全水平。

二、我市兽医工作机构设置方案

(一)市级兽医机构

1、市级兽医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机构。成立酒泉市兽医局(加挂市重大动物疫病防制指挥部办公室牌子),为县级建制,隶属市农牧局,内设防疫科、监督科(加挂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市兽药饲料监察所的牌子),履行动物疫病防制、动物防疫免疫监督、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动物检疫监督、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监督、饲料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局长由市农牧局主管兽医工作的副局长(市畜牧中心主任)兼任,设专职副局长(副县级)1名。

2、市级兽医技术支持机构。整合酒泉市动物检疫站和兽医站,组建酒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隶属市兽医局,内设检疫科、防疫科、动物疫病检测室3个科室。履行动物防疫检疫技术支持、技术培训、兽药饲料和动物产品质量检验等技术服务职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市畜牧中心加挂牌子,市畜牧中心现有建制、编制不变。

(二)县(市、区)级兽医机构

县(市、区)参照市兽医工作机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县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兽医技术支持机构。

(三)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

l、按乡镇设立畜牧兽医站,与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实行乡镇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双重管理。根据经营性业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公益性职能,剥离兽药饲料经营、诊疗等非公益性职能。

2、根据预防免疫工作需要和畜禽饲养量配备村级动物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由村民委员会推荐,乡镇政府初审,经县(市、区)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和核发“动物防疫员证”后,由乡镇政府聘用。村级动物防疫员在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监督指导下,承担预防免疫、疫情报告等防疫基础工作,并协助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产地检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服务。

3、大中型养殖企业、国有农牧场和其他动物养殖、屠宰、诊疗等相关单位配备的兽医、动物防疫员须经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认证,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指导下,负责本企业动物防疫工作。

三、兽医队伍建设

(一)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各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培训、考核、认证辖区内动物卫生监督员、动物卫生检疫员、动物防疫员和兽医执业人员,努力提高动物防疫人员和兽医执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服务水平。

(二)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各级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机构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经资格认可、法律授权或政府任命,逐步进入官方兽医队伍。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凡从事经营性兽医诊疗和动物保健的兽医人员,在具备规定的学历和专业经历的基础上,经培训考核,取得执业兽医资格后从业。

(三)加强各级兽医工作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各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机构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具体编制员额,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人事、财政和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兽医工作的任务核定。其中,乡镇畜牧兽医站按每站2—3人配备,以保证工作需要。乡镇畜牧兽医站在编的非专业人员要通过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分流,退出财政供给。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分流出来的兽医人员和非专业人员,要依法纳入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已参保的分流人员,要按规定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

四、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整合现有兽医设施、设备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有效的动物防疫体系。按照国家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经济发展逐年增加对兽医工作的投入,重点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和乡镇站基础设施建设。

(二)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以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认真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动物疫病防控5-10年规划,确定各类动物疫病控制消灭计划和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科学有效地指导和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工作经费及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各级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机构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全额预算管理。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报酬纳入财政预算,劳务报酬补贴标准由县(市、区)财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承担的工作任务核定。疫苗购置、疫情监测、疫病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兽药、饲料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根据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设立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

(四)强化收费管理。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按规定依法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要严格执行核定的项目和标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额上缴财政。

(五)积极推行保险服务。各级政府要积极鼓励和推动开展养殖业和动物疫病商业保险,并协调督促保险机构及时按规定进行保险服务。

第7篇:执业兽医范文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为确保有效预防、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提高动物卫生监管和服务水平,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现就全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畜牧业是我市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我市是畜禽及其产品的集散中心。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因此,改革我市兽医管理体制已成为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

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动物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为目的,以建立完善全市兽医工作体系、明确职责、依法行政为重点,全面提升我市动物卫生工作水平和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我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主要目标: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稳定队伍,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行政管理,提高执法水平,稳定基层队伍,构建我市“两级管理、三大体系、四级网络”的兽医管理体制:即市、县两级兽医行政管理;兽医行政管理、兽医行政执法和兽医技术支持三大体系;市、县、乡、村四级动物疫情防控网络。突出履行好动物防疫等公益性职能,放开动物疾病诊疗等经营服务性职能,切实强化各级政府对兽医工作的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撑能力。

三、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市畜牧兽医水产局为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畜牧、兽医、渔业、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饲料的行政管理机构。县(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区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兽医行政管理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工作职责完成情况的效能监督。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负有指导和监管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

(二)组建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整合现有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行政执法职能,将市动物防疫监督站更名为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加挂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牌子。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指导、协调全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负责城区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依法负责动物防疫、检疫、动物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种畜禽、兽药、饲料等畜牧兽医处罚工作。

县(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设置参照市级执行,区不设立相应机构。

(三)组建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整合现有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技术工作和设备设施资源,组建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保留市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牌子。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实施全市动物防疫、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预警预报、技术仲裁等工作;负责动物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的检测等技术工作。

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参照市级执行,区不设立相应机构。

(四)加强乡镇动物防疫机构建设。各区、县(市)要切实加强乡镇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整合资源,完善体制,按乡镇或区域设立动物防疫站(畜牧水产站),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其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各区、县(市)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不再承担诊疗、去势、养殖业投入品供应、兽药饲料经营服务等经营性职能。

(五)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现阶段我市养殖业发展和适应国家动物疫病防控政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基础。乡级动物防疫体系应实行村级动物防疫工作全覆盖,对每一个行政村配备村级防疫员的人数不作硬性要求,但要以乡镇为单位,合理划分区域,配备好村级动物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主要职责是:承担责任范围内动物免疫、动物疫情报告、畜牧业生产统计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

(六)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全市各级兽医行政管理、兽医行政执法和兽医技术支持机构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需经资格认可、法律授权或政府任命,逐步进入官方兽医队伍,代表政府对动物防疫、检疫、动物健康、公共卫生等进行监督检查并出具兽医卫生证书。市、县(市)人民政府在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设立首席兽医官。首席兽医官由具备高级兽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较强行政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其主要职责是:作为政府技术顾问,代表政府参与有关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活动;组织专家及相关部门处理重大动物疫情和动物产品安全应急事件;经依法授权通报动物疫情和新闻。

(七)实行执业兽医制度。执业兽医制度是指国家对从事动物疾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资格认可制度。全市从事以上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必须达到规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条件,考试合格,取得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执业兽医资格,并依法注册,持证执业。国家、省对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八)建立兽医卫生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兽医行政管理、兽医行政执法、兽医技术支持和乡镇动物防疫机构所需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和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经费全额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报酬和保障机制可采用购买服务等方式,具体办法由各区、县(市)人民政府自行制定。兽医工作机构依法收取的动物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上缴同级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部用于动物防疫事业。

四、加强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

第8篇:执业兽医范文

关键词:动物医学;人才培养;应用型

我国兽医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兽医行业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职能,其所培养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必须要与我国兽医行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兽医行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动物医学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与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如何抓住动物医学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培养适应我国兽医行业发展要求,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兽医高等教育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科学定位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兽医行业是为畜牧业服务的,而在大多数国家兽医行业是为人畜健康服务的,其在防控动物疫病、保护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兽医工作是一项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2008年11月26日,农业部颁布《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对从事兽医专业技术工作实行职业准入控制。该办法借鉴国外执业兽医管理经验,规范执业兽医管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2009年,农业部首次在吉林、河南、广西、宁夏和重庆5省市进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2010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在31个省、市、自治区同时举行,这标志着我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已进入实施阶段。在我国大力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主动调整,积极与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为促进我国兽医行业快速发展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兽医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培养临床经验丰富的兽医师,其培养规格是通过兽医资格考试来控制的,兽医教育在本质上属于“精英教育+职业教育”,学生报考兽医学院需先获得普通大学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或先上1-2年预科。在我国,兽医高等教育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很大区别,动物医学专业还是一个“冷门专业”,考生报考的热情不高,学生毕业后除了一部分直接从事兽医工作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继续考研深造,这在“985”、“211”和一些省属重点高校更加突出,在这些高校学生考研深造的比例甚至超过了就业的比例,同时学生的就业取向呈现多元化,这就给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我国《执业兽医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一方面既是对从事兽医专业技术工作的准入控制,另一方面也是对我国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集中检验,它对培养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必将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培养应用型人才应成为动物医学专业始终必须坚持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今后无论是从事动物诊疗、动物卫生执法还是科研等相关工作,都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精心构建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手段的更新、师资队伍的优化、优质教材的建设等多个方面。我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实施后,兽医资格准入就有了门槛,《执业兽医管理办法》规定“具有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或者水产养殖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虽然这个门槛较低,在兽医界还存在争议,但这毕竟对兽医资格准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2009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和2010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全国性统考的合格率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执业兽医师通过率较低,其中2009年仅为6.4%,2010年为13.12%,平均分数也不高,这一方面说明了考生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题型和要求还不适应,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兽医及相关专业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考生对兽医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还不扎实,相当一部分报考人员还未达到执业兽医的从业标准。对此,高校必须从兽医行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出发,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体系建设。在我国,高校对单门课程建设的关注度往往超过了对课程体系整体建设的关注度。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目标出发,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课程体系建设,构建课程结构科学合理、主干课程脉络清晰、选修课程丰富多彩、课程质量监控有力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必须要明确各门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任务、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要反映本学科最新的科技成果,及时更新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要满足人才培养的不同需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

2.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造传统课程。要根据兽医行业承担兽医公共卫生社会职能的需要,开设“共患病防控”、“动物性食品安全”等相应的课程;要根据兽医主要工作对象从役用动物、食品动物、其它经济动物向伴侣动物转移的现状,开设“小动物疾病学”、“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兽医影像诊断学”等课程;要根据兽医行业服务对象从过去侧重于对个体病例的诊疗转变为对动物群发病的防制的特征,开设“兽医流行病学”、“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等课程。

3.要拓展教学时空,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在发达国家已非常广泛。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和硬件条件的制约,目前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率还不高。网络教学平台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有利于放大各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同时将改变师生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4.要加强选课指导,完善学分制。学分制的实施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一些高校在实施学分制过程中存在着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较小、选修课质量不高、学生选课较为盲目等问题。对此,除了要优化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质量外,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克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提高选课的科学性,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动物医学专业知识体系。

三、全面优化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环节

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然而,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已成为当前一些高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受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客观条件制约、就业压力较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实用”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一些学校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部分实践性教学环节难以开展;一些学生只注重学历的提升,热衷于考研,而忽视了兽医技能的提高;一些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就业取向模糊,缺乏足够的夯实兽医技能的热情。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生产实践的要求相距甚远。

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一般要经历基础教学、临床见习、综合强化、实践提升四个阶段,而实践环节则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实践环节主要包含实验教学、临床见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生产实习等,其覆盖了大学四年或五年(我国部分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学制为五年)全过程。全面优化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重。实践教学是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包含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两个部分,其中实验教学分为课程实验和实验课程,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生产实习、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根据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高校应坚持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服务“三农”紧密结合的道路,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重,保证实践教学学时,加强实践教学考核,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

2.要加强实验、实训场所和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需要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含大量实验动物)作为保证,但一些高校实践教学条件的制约和经费投入的不足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在兽医临床实践环节,需要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西方发达国家兽医学院一般都有设施完备的动物医院和一定数量的校外基地,而我国高校附属动物医院大多条件简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体制改革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临床实践需要,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改善临床实践条件。

3.要将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在教学方式上,要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逐步改变以往“以知识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更多地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科学研究、生产实习、社会实践中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除了开设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外,还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准备、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记录、处理、统计、分析,直至最后撰写出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在制度建设上,要依托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基地,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和实验室开放制度,通过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举办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在科技活动中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9篇:执业兽医范文

一、执法队伍素质不能适应综合执法工作的开展

济源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是根据市编委发文,动物卫生监督所加挂“济源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管理。即动物卫生监督所在承担动物检疫、动物卫生监督等法定职责的同时,通过受委托的方式,承担市畜牧局所承担的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

对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来说,有关畜牧兽医行政执法,诸如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生鲜乳生产收购以及种畜禽生产经营等环节的日常监管、查案办案等,完全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近三年来,省市县三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通过定期培训、网上考试、执法办案专项培训等方式,狠抓执法队伍素质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执法队伍对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生鲜乳生产收购以及种畜禽生产经营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强制性要求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仍有很大欠缺,仍难以在日常监管中有效地发现问题,并帮助和指导企业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制约了服务型执法建设的有效开展。

二、综合执法体制机制不健全,制约了综合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目前,河南省综合执法体系从形式上看,相关文件要求省市县乡分别建立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总队、支队、大队和中队,形成了省市县及乡镇的全履盖。而实际现状,特别是县级和乡镇,由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近年来新增了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督等职责,加之到场到户实施产地检疫、生猪牛羊产地及屠宰环节检疫过程中“瘦肉精”抽检等要求越来越规范,基层特别是派出乡镇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大量的工作精力被产地检疫、养殖环节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监督等工作占用,很难再有足够的精力开展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工作,从而导致县乡两级畜牧综合执法工作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三、无权实施行政强制,制约了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加挂“济源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牌子后,市畜牧局将行业管理的相关行政处罚、监督执法职能交由动物卫生监督所(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承担。动物卫生监督所(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执法资格是被委托执法,执法文书以畜牧局名义下达。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机构)依法依规实施相关案件查处工作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对涉案相关物品(如假劣兽药、不合格饲料生鲜乳种畜禽及违禁物质等)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但由于《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强制不得委托”,一旦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机构)依据行业法律法规对上述涉案物品实施了行政强制,则属违法执法;而对涉案的假劣兽药、不合格饲料生鲜乳以及违禁物质等,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一是导致案件证据不充分,难以对危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违法行为进行有效打击;二是涉案物品,特别是违禁物质、假劣兽药等,一旦失去控制,可能给养殖业生产、食品安全等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让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在查案办案实践中陷入两难的境地。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经过近三年的思考与实践,形成了一些思路,尝试了一些做法,与同行商榷。

一、狠抓素质建设,提高执法能力

一是狠抓《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及畜牧行业相关规定、规范的专项学习,制定学习台帐,明确学习内容,实行“月考试、月通报”,调动执法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定期开展“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案件评析”活动,邀请法制局及律师等行业专家,对本单位办理的案件进行评查分析,帮助执法人员查找案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办案技巧,提高执法人员查案办案能力;三是将学习考试纳入目标管理,制定奖惩办法,调动执法人员学习积极性。

二、创新机制,提高执法效率

面对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到场到户实施产地检疫、养殖环节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监督等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应当根据基层实际,积极探索建立产地检疫、养殖环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新机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基层人力,提高效率,以便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机构)有更大的精力开展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工作。一是积极探索提前检疫新机制。通过引导经纪人、饲料经营户帮助养殖场户提前申报检疫,逐步过渡到养殖场户出栏畜禽主动提前申报检疫,从而变被动应付产地检疫为根据养殖场户提前申报检疫情况,主动提前实施产地检疫,以迄从容、科学、主动开展各项工作。二是以实施农业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示点项目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养殖环节病死猪定点存放、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机制,提高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督工作效率,让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机构)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综合执法工作。三是探索建立动物卫生监督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有机统一的执法机制,统一整合并明确养殖、经营等环节监督检查内容,落实风险分级、量化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抽检,推动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工作深入开展。

三、关于综合执法中强制措施的实施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