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网络扶贫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网络扶贫工作计划

第1篇:网络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一是通过召开乡党委会、党委中心组学习会、村组干部大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上级决策部署安排,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为实现“两个确保”和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脱贫攻坚目标作出积极贡献。二是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组员的乡网络扶贫领导小组,强化工作领导。三是制定乡网络扶贫计划,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到人。

二、扎实开展工作

(一)积极推广使用电子商务进农村网点。

利用互联网+扶贫,加强乡福龙村和上里村农村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点的管理,推广和引导农户积极通过网络电商平台销售产品。

(二)将党旗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同网络扶贫队伍相结合

充分发挥党员、村支两委、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人员、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作用,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和网络技术能力培训,形成了一支覆盖乡、村、组三级体系的网络扶贫队伍,推动网络扶贫行动计划落地实施。

(三)建立一户一档案。

抓好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及“六有”平台的大数据统筹应用,建立乡扶贫数据领导小组牵头、县级相关部门横向互动、县乡村组四级纵向联动的统计监测工作制度,有力有序推进部门间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加强对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对贫困户从识别到帮扶、脱贫后跟踪监测开展全过程管理,做到贫困人口及时更新有进有出、进出有据,为每个贫困户建立动态监测的数字化档案,形成贫困户致贫原因、收入状况、生产生活条件、家庭成员等特征的精准画像。继续深化对贫困人口基础数据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乡干部和驻村工作组逐户深入贫困户家庭,详细了解贫困户及贫困人口需求,帮助贫困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针对性强、实用且可行的“一户一策”扶贫方案,更加有效地、精准地开展贫困户服务。

(四)培养致富带头人。

依托“农民夜校”,选取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能人及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作为网络扶贫带头人,发挥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培训指导,提高信息技能。依托信息进村入户村级服务站、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站等设施,推进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广泛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带动贫困人口参与网络扶贫行动,推广精准带贫、扶贫做法和经验,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通过网络增长生产和经营知识,科学种植养畜,掌握市场信息,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家庭收入。

(五)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QQ群、微信群等平台,创新传播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及时传递党的方针政策,及时推送脱贫致富信息,及时向社会传播网络扶贫成效,讲好网络扶贫故事,传播网络扶贫好声音。建立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协同发力的网上舆情应对处置机制,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发展振兴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第2篇:网络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有线电视;文化扶贫;探讨

1利用电视媒体进行文化扶贫的优越性

文化扶贫即是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包括认知水平、文化程度、技术水平、创造能力、精神面貌、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等。贫困人口,尤其是生活在偏僻山区的贫困人口,需要新闻传播,需要与外界联系,需要提高生活、生产能力,更需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做好这些,既是对国民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早日脱贫和巩固扶贫成果的需要。目前,进行文化扶贫的途径有很多,各级党委政府、扶贫人员和农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是活动方式。如召开扶贫会议,举办扶贫培训讲座,组织技术人员现场辅导,与贫困户结对子,以及参加生产劳动帮扶等,这种形式的特点是见效快,但成本较大,带动的人口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和难以长期坚持。二是书刊阅读方式。如给贫困户送报纸、刊物、宣传资料,建立乡村图书室等,这种方式虽然可以长期存在,但知识容量有限,长期坚持并及时更新内容的成本较大,并且受众面小,对一些阅读能力不足、阅读兴趣不高的人作用就更小。三是广播收听方式。这种方式一般只利于新闻、通知等的传送,收听效果有限。四是电脑查看方式。对贫困地区,尤其是对乡村留守人口来说,电脑使用并不普及,只对年轻人作用大一些。五是手机收看方式。虽然手机容量大、方便收看,但由于屏幕小,文字图片较小,年龄较大的人阅读不便。六是电视收视方式。在上述六种形式中,利用电视媒体进行文化扶贫是最好的方式,对文化扶贫优越性最大。电视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是一种可以不断进行技术改进的多功能电子设备;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广,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体;电视媒体有专业团队进行内容制作,具有可及时更新的丰富内容;电视平台容量大,网络传播速度快,具有全国联网、各贫困地区相互学习借鉴、交流的良好前景;电视机屏幕大,老少皆宜,方便家庭收看,也利于组织群众集中收看;电视节目可以随时收看、长期收看、反复收看,并可实现内容本地化和内容定制;有线电视拥有用户熟悉的并经过长期锻炼的服务团队。现有的电视网络、设备、内容提供人员和成熟的服务体系,只要有政府扶贫部门的参与,适当进行一些基本投入,就能迅速发挥作用。建设好、利用好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作用,将电视媒体作为扶贫首选方式,打造以电视为主、多方式并存的文化扶贫载体,让现代化信息产品和方式不仅能为贫困乡村扶贫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对贫困乡村的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利用电视媒体进行文化扶贫的典型作法

近几年,各级电视台开设农村扶贫栏目,各电信运营商建设贫困山区有线电视网络,在文化扶贫上取得了诸多的成效,其中,湖北十堰广电网络在贫困山区的文化扶贫工作方面做了较好的探索,并得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媒体的宣传。在秦巴山区,精准扶贫的任务很重。十堰广电网络主动与政府部门联系,致力于在贫困山区建设有线宽带网络,实行电视内容本地化,完成政府出资给贫困户免费接入的任务,利用有线电视参与幸福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国家部署和群众需求,在播出形式、播放内容上创新,不断提高收益率和使用率,成为十堰市各级政府扶贫工作借助的重要力量,并促进了自身的快速发展。2017年十堰广电网络收入同比增长高达18.6%。2018年上半年超额完成收入过半任务,十堰下辖的房县、竹山、郧阳收入完成率分别达到159.27%、139.8%和127.48%,居全省县级公司前3名。这一成绩正是得力于文化扶贫,2018年初,湖北广电网络就在十堰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其文化扶贫的作法。目前,十堰广电网络除完成所有1857个行政村宽带网络建设外,在本地化文化扶贫内容上主要建设了“五项工程”。一是“新农村惠农补贴公开”工程。在偏僻的秦巴山区,如何让扶贫资金公开透明,方便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一直是困扰财政部门的一个问题。十堰广电网络与财政部门联系,开设电视政务公开栏目,财政惠农资金、扶贫资金数据、相关政策和明细情况,农民在自家电视上用电视遥控器点几下,很容易查到自家的退耕还林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生态公益林补贴、最低生活保障补贴、五保供养补贴、危房改造补贴等,同时还有村情介绍、村务公开、村级财务公开等。村民说,以前村里在村头墙上贴张纸公布财务情况,还没来得及看就被风吹掉了,现在,每个月、每一年,村里收了多少钱、用了多少钱,都能在看电视的时候顺便查一查、比一比,电视连着自家的切身利益,谁家都不能没个电视机。大家纷纷称赞政策的透明度高,增加了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也密切了与扶贫干部的关系。二是“教育资源共享”工程。贫困乡村很少有课外辅导班,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一般随意玩耍,一些留守老人没精力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对一些贫困户来说教育孩子就更是个难题。十堰广电网络在电视上开设教育栏目,汇聚全国及本地名师的优质教育课件,孩子们回家打开电视,点播这些栏目,可以反复听、反复学,城里的优质教育资源被送到了偏远的山区乡村。三是“就业创业”工程。在外打工的村民春节回乡后,在家里打开电视机,通过惠民就业政策栏目,查看招聘信息、就业培训、创业服务、就业援助、失业保险、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等内容,制定了新年的就业计划,省去了找工作的不少精力和费用。四是“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开设了《幸福新农村》栏目,播放着当地城市和其他乡村的广场舞录像片,农民群众看着电视学跳舞;通过《地方戏》彰显本地经典文化;通过《爱秀》栏目为人们提供了在电视上展示个人服装、文化等特长的机会;把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才艺表演拍成视频,在电视上播出,让农村孩子体验上电视的喜悦。这些都给贫困山区增添了不少的文化氛围,成为贫因人口的精神力量。五是“电子商务”建设工程。在电视媒体的《幸福新农村》栏目里,展示当地土特产、旅游景点、特色就餐点等。在光纤入户完成以后,一根光纤同时连接电视和互联网,一边做“电视+”,一边做“互联网+”,从事“电子商务”。郧西涧池乡下营村成为湖北第一个被阿里巴巴命名的“淘宝村”,带动了当地多个村的农民脱贫致富。同时,基于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的智慧党建、智慧乡村、平安工程等众多项目也加力建设,共同构成了贫困山区文化小康的丰富内容。

3利用电视媒体进行文化扶贫的建议

目前,尽管电视媒体在乡村普及,扶贫的内容也不断充实,但电视播出内容对脱贫致富的针对性不强,农民适用的农业技术方面的内容不足,电视扶贫的影响力还不大,扶贫机构对电视文化扶贫的重视不够。应该说,我们虽然拥有了电视媒体,建设了广大农村的有线网络,而且正在不停地打“用户保卫战”,但这个媒体对目前中国农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精准扶贫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为电视媒体进行文化扶贫提供政策利好党的报告在部署文化建设时要求,“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国务院颁布的《“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指出,“以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为重点,着力扩大覆盖范围、补齐短板、缩小差距,不断提高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这些需要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就包括数字文化、广播影视、信息资源、“互联网+”益民服务等。认真落实上述精神和政策,为电视媒体“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完善配套政策体系”。2018年4月2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要求统筹优势资源,强化行业扶贫特色,打造行业扶贫新亮点,包括加强对贫困户的网络覆盖和内容送达,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宣传精准扶贫部署、经验、成就等,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意识,提升脱贫致富能力。这是目前可用的春雨和可借之东风,电视媒体应主动联系相关部门,部署实施电视文化扶贫工作,通过参与扶贫来提升社会效益并拓展自身业务。

(2)加强宽带网络基础建设,尽快完成贫困人口的有线电视全覆盖近几年,电视播出服务由广电网络、电信、移动、联通四家运营商共同承担,实行市场化运作,在一些地形和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存在多家竞争和重复建设,而在一些贫困山区,却还存在大片的空白区,有的地区还有一半以上的宽带网络没有覆盖到,与国务院《“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网络覆盖率要达到99%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多年来的现行播出体系实践证明,对贫困地区的网络基础建设,不宜采取市场化和多元化运作,应纳入国家基础战略,对四家运营商适当分工,加快推进网络建设。从一些采取了这种方法地区的情况看其效果是很好的。例如,十堰广电网络2016年争取到宽带乡村建设项目,得到国家3000万元资金支持,自筹2亿元资金,到2017年度已建设了1857个村的基础网络,基本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借助这一基础,2017年底,十堰市县两级政府将10余万贫困户的有线电视接入任务交给广电网络承办,并给与资金补贴和奖励,广电网络将在二三年时间里让所有贫困户看上电视。由此,十堰的所有贫困户不仅能收看到基本节目,还可以收看到本地化节目,尤其是当地制作的有针对性的扶贫内容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网络建设是电视媒体文化扶贫的前提条件,不论从国家部署、当前形势,还是从成功经验来看,都必须尽快制定和统筹贫困地区基础网络建设规划。建议由工信(经信)、广电、通管部门等协调四家运营商,对全省贫困地区的基础网络进行普查并制定年度建设计划,尽快减少网络空白,同时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

(3)提高电视播出平台的技术水平,提高有线电视的使用功能国务院《“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全程信息化、全民社会保障信息化、人口健康信息化,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推动数字广播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户户通。通过加强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建设、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和发展“互联网+”益民服务,保障贫困人口享有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住房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搞好这些建设,除了要有网络支撑,再就是播出平台支撑。就湖北的情况来看,由于前些年各地广电网络独立分散,全省有20多个播出系统,电视机顶盒多达80多种。现在虽然实现机构上的“全省一网”,但完成技术统一、平台统一的难度很大,加之近几年各地纷纷推出本地化内容,要兼顾好“统一平台”和“内容本地化”两个方面并不容易,成为打造针对性扶贫内容的瓶颈。激烈的市场竞争分散了力量,使各家运营商自制的扶贫板块都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湖北广电网络在宜昌同时推出电视本地化内容,相互竞争和申诉,不管是“四务通”还是“六务通”,各方平台的模块技术水平都不高,难以让政府部门感兴趣。因此,对社会效益很大但经济效益并不大的扶贫项目,应采取政府定制,指定运营商承建。在政府统一部署和统筹安排下,各运营商接受定单后分工协作,由政府出资帮忙建设平台,也可以拿出“政府云”支持建设,努力提高电视播出系统的技术水平,迅速突破内容加载、更新、用户点击使用和互动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先试点运作然后推广。如此,更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加快推进文化扶贫工作。

第3篇:网络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伴随着“互联网+”在公益领域的延展和深入,互联网公益实现了阶段性飞跃。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公益正能量为目标,依托互联网公益联盟的聚合平台,对接、吸纳传统公益资源,指导北京地区社会网站积极开展多项互联网公益实践。

为集中梳理2016年度北京地区互联网公益工作,推动网络公益事业健康有序发展,5月18日下午,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组织召开互联网公益联盟2016年度工作会。

互联网让公益更精准

互联网的便捷性、全民化,让“随时、随地、随手”的互联网公益成为更多人的生活习惯。找准“互联网+公益”的发力点,才能让公益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新浪微博新媒体传播经理余哲认为,跨界多为传播、共建公益生态,是微公益作为“社会化公益传播平台”的定位与责任。2016年,微公益将以中国公益指数产品、女性公益联盟等为重点,携手国内外明星、专家、公益机构,将垂直化、多元化的社交媒体资源共享给广大微公益用户。

京东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冉力省介绍了京东在公益众筹、公益集采、公益网店等方面的探索,阐述了京东公益基金会在扶贫助教、灾害救助、社会创新创业、环保等领域的工作计划。今年,京东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将在全国开展覆盖“产业扶贫、创业扶贫、用工扶贫、金融扶贫”四大领域的精准扶贫计划

凤凰网公益频道编辑张衍飞对2016年度重点公益项目进行了集中推介。《宣战2020:中国扶贫·世界贡献》是凤凰网响应“精准扶贫”号召策划发起的大型扶贫报道项目,选择东中西五个省区进行深度报道,助力贫困地区脱贫与发展。同时,凤凰网在近日成立公益专项基金,为公益行动发声,为所需之人出力。

“头条寻人”是一项面向全国的公益项目,利用“定向地域推送”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向网民推送寻人信息。今日头条政务运营总监秦丹表示,2016年今日头条将重点推进精准寻人,利用精准推送技术释放民生红利,建立变价安全的良性机制,打造特色鲜明的公益产品,为网民上一份“走失险”。此外,今日头条还将把公益活动向更广领域延伸,打造“头条+”的公益服务模式。

2015年,腾讯·大燕网发起的“爱上学”公益计划成果喜人。腾讯·大燕网公益频道负责人刘春雪谈到,网站将会在2016工作会继续推进“爱上学”公益计划,关爱留守、贫困儿童,并以“互联网+公益扶贫”、“互联网+产业扶贫”、“互联网+技术扶贫”三方面细化精准扶贫公益内涵,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滴滴出行政府事务总监徐叶红结合网站自身特点,展示了网站公益的成果。目前,滴滴从关爱出租车司机、方便特殊乘客群体等方面进行公益实践。下一步,公司将继续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从关爱视障人群、捐赠凝冻灾区、关注弱势群体和精准扶贫四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并致力于将传统的输血公益逐步转变为造血公益。

去哪儿网党委副书记白帆分享了“互联网+党建+公益”的构想,传达了“星骆驼全国公益行”的初衷与蓝图。去哪儿网把2016年作为党委公益活动的“精准扶贫、旅游富民”年,并将在接下来走访贫困地区,从扶智开始,用营销规划、整改升级、批量签约上线等多手段、多维度扶贫,给当地解决一揽子实际问题,做切实解决问题的公益,做可持续发展的公益。

互联网让公益成果更丰硕

为系统梳理2015年度互联网公益成果,探讨互联网公益发展前景,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组织编写的《互联网+公益开启全民公益时代》一书,已于2016年5月正式出版。这是继《互联网公益影响力》之后,对互联网公益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

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北京日报出版社负责人分享了新书出版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表示互联网公益系列图书收获了较好的品牌效应,展现了互联网公益的丰硕成果。各方将继续合作,推动“互联网+公益”的传播与发展,让公益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信仰。

互联网让公益大有可为

第4篇:网络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一、一、2020年上半年电商扶贫工作情况

1、电商服务网点规范化建设和运营情况

在去年电商扶贫整改的基础上,今年,我区继续对贫困村电商网点进行提质增效。截止6月底,已对我区67个贫困村电商网点开展了“回头看”工作,受疫情影响,今年第一季度67个贫困村电商网点“6有2能”职能发挥不理想,经过新一轮实地查看及提质增效,4月中旬开始已恢复正常运营。

2、农产品上行情况

1-6月,全区网上零售额11.09亿元,同比增长26.67%,其中农村产品网销额6.8亿元,同比增长34.88%。受疫情影响,今年1-4月份网络销售额增幅较缓,5月份开始有所回暖。

3、益联结机制建设情况

2019年,我区建立“镇村、村、村电商网点/镇食品有限公司/有机食品有限公司/镇电商网点+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6个,带动贫困户67人,户均增收1300元。

2020年,我区新培育4个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63人,户均增收1500元左右。分别是:村电商服务网点(拼多多)+皖裕民合作社+贫困户(带动贫困户2户,户均增收0.8万元/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村电商服务网点(淘宝)+合作社+贫困户(带动贫困户20人,户均增收1.1万元/年),乡黄墩村电商网点(淘宝)+柳抱丝合作社+贫困户(带动贫困户27人,户均增收1.5万元/年),镇莲花村电商网点+基地+贫困户(带动贫困户14户,年均增收100-60000元不等)。

4、培训情况

今年,我区计划对电商服务网点经营者、驻村扶贫工作队、大学生村官、村“两委”、产业发展指导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开展电商培训工作。截止目前,已开展有条件、有意愿参与电商经营的贫困群众42人,网点经营者55人,驻村扶贫工作队等367人,培训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5、消费扶贫情况

在电商消费扶贫方面,我区与西商、绿篮子等大型商超深度合作,累计促进农产品进商超40万元左右,通过网络直播等线上平台,累计销售500万元左右。如东河口镇天地精华有限公司开展2次网络直播带货活动,累计销售12万桶+196万瓶矿泉水,累计销售金额400余万元。乡开展五一电商直播带货活动,销售跑山鸡、茶叶、蜂蜜、大米等农产品0.7吨销售额达4万余元,直接受益贫困户5户。孙岗镇村网络直播销售脆桃,线上线下累计销售8000余件,累计金额40余万元。先生店乡陈大庄村徐郁通过快手直播销售脆桃5000斤,累计金额5万元左右。另外,我区与市邮政公司联合倡议加强农产品线上销售工作,已帮助销售贫困户农产品5万余元。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运营商与马头镇、椿树镇、镇等乡镇积极对接,收购并帮销部分滞销农产品3万余元。目前,在市邮政公司协作下,全力配合淠东乡做好毛豆销售工作,预计网销10万元。

二、农村电商面临的困难

一是起步晚。我区农村电商从2017年真正开始发展,起步时间较晚。二是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我区特色农产品主要是“四桃两莓”、龙虾等,季节性强,销售时间短,缺乏商品化,不适宜长途物流运输及网络销售。三是电商企业集聚化程度低。我区农村电商交易额基数大,但电商企业分散,不成规模,缺少龙头电商企业。四是缺少政策资金支持。受区不是部级贫困县限制,导致不能申报部级示范创建项目,缺少政策资金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力争全区网络销售额达到年度预期。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大部分企业网销额增速放慢,婚纱企业影响较大。下半年,一是把经省厅统计,经营地在,注册地在外地的电商企业纳入区,引导其将注册地变更到。二是对生产基地在,电商网店在外省的电商企业,充分用好省、市相关政策,引导电商企业注册地迁回。三是下半年是电商企业的机遇期,鼓励电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力争全年网络销售额达到年度预期。

第5篇:网络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老区建设: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5年时间,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己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特别是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请问赖书记,您是怎样看待精准扶贫工作?

赖晓军:精准扶贫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是从大水漫灌式的全面扶贫到精准滴灌式扶贫的转变,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头号民生工程。兴国,作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目前仍有29338户10.83万贫困对象,贫困面仍然比较大,贫困程度仍然比较深。为此,我们把扶贫攻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头等大事来抓,结合省委“到2018年,全省力争基本消除贫困现象,贫困县“脱贫摘帽”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要求,提出了“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目标,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奋力加快“脱贫摘帽”,全力以赴决战小康。目前,我们正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思路,抢抓苏区振兴发展和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重大历史机遇,以产业扶贫为核心,统筹实施教育、就业、保障、搬迁、金融、卫生扶贫,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老区建设:兴国县大力发展产业扶贫,精准发力,有特色、有成果,多次被央视新闻报道,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请赖书记简要介绍兴国县产业扶贫的经验和做法?

赖晓军: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通过“七步法”将贫困人员识别出来并根据不同的致贫原因进行分类,发展“十种特色产业”因户施策,细化产业扶持的方式,根据不同村庄、不同特色资源,发展传统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将传统产业向规模化、深度化发展,打入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一村一品,一户一业”。

从长远来看,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关键支撑,是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实现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兴国县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重点来抓,通过找准富民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技能培训等措施,努力帮助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脱贫增收,着力打造产业扶贫“兴国样本”。

(一)科学谋划,选准产业

我们优先做好精准识别、精准规划等产业扶贫的基础工作,探索推行了“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评议-组级公示-村民代表大会审核-村委会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复核-村委会公告”精准识别七步法,摸清了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发展产业的意向,理清了帮扶的思路。在这个基础上,按照“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相结合、长线产业与短线产业相结合”的思路,分类指导、错位发展,规划一批有较强区域特色、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专业特色村和特色产业,走“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特色化产业发展之路,努力形成“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产业扶贫发展格局。目前,已明确重点支持52种初具规模的种养业(其中种植业33种,养殖业19种),确定了油茶、蔬菜等10项主导产业,生姜、百合等特色产业,每项产业都制定详细的发展方案。在大力发展林果、油茶为主的长线产业的同时,着力发展生姜、灰鹅等短平快增收产业,实现以短养长、以短补长,脱贫增收。

(二)内外合力,找准路径

一方面,通过微信、宣传画等方式广泛宣传,引导贫困户利用自有资源因地制宜创业。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和发展意愿,量身定制特殊政策,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激励贫困户发展产业。如,贫困户种植蔬菜,补助设施费2000元/亩,肥料和种子等农资补助500元/亩。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苏区振兴利好政策,加强与国家民政部、国家烟草局、省军区、江西预备役师、中国建材、中国兵器、中化集团、大唐国际等部委、部队、央企、上市公司对接帮扶,与帮扶对象结姻。目前,国家烟草局在原有帮扶基础上,新增1000万元对口帮扶贫困户资金。

(三)创新模式,广泛受益

1.返租倒包模式。对有劳力和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以返租倒包等方式参与生产。比如,埠头官桥蔬菜基地设立的“田间扶贫超市”,将60个大棚返包给10户贫困户管理,基地负责提供生产资料、开设田间课堂、搭建“蔬菜超市”网络信息平台、设立网络超市农产品展销柜,网上接单、统一配送、网络销售,贫困户仅需付出劳力,便可获得1500元/月的工资收入,同时还可按承包大棚定额超出部分收入的60%分红,每户年收入可达2.4万元以上。

2.产业托管模式。对没有劳力和没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采取“产业托管”的模式把这部分贫困户纳入产业扶贫帮扶。比如,由政府牵头成立兴国县油茶托管公司,通过招商或招标形式确定基地托管公司或能人,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能人+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进行托管,托管公司与贫困户按实物收益3:7的比例进行分配。

3.入股分红模式。为建立稳固的贫困户收入来源渠道,积极引导贫困户盘活自有资源,实行入股分红。鼓励贫困户通过承包经营权及产权入股方式获取分红。比如,兴国县有424所中小学、9.5万学生享受营养餐改善计划,每人每餐的补助标准4元,每天需要消耗蔬菜2.86万公斤、猪肉1.44万公斤,每周需要鸡蛋和鸡腿9.7万只。基于这一稳定市场需求,兴国县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营养餐食堂供餐食材“四统”(统招、统购、统配、统送)企业,要求服务企业建立规模绿色蔬菜种植和生猪、禽类养殖等种养基地。贫困户以山林、土地、水面承包经营权入股加入大户领办的营养餐食材基地,每月按股分红。

(四)突破瓶颈,解决难题

1.设立财政担保贷款,破解资金筹措难题。县财政在年度预算内安排扶贫信贷风险补偿金,对扶贫信贷实行分账核算,进行风险补偿,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和产业扶贫对接。

2.开展产业技术培训,破解技术掌握难题。以兴国职业技术学院为培训载体,通过实施“中职学历教育”和“兴国表嫂”家政服务、“金蓝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职业技能培训,使贫困群众掌握1-2项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

3.建立农电商营销网络,破解产品销售难题。分别在26个乡镇区建立了农电商服务中心,在304个行政村设立了电商服务站。打造了以方山岭合作社为主体的农电商扶贫创业园。创业园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电商平台的2模式,集合各乡镇原生态农产品在网上销售,做到统一品牌、统一溯源、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配送。目前,仅方山岭合作社依托农电商网络销售平台就已帮助56户贫困户稳定增收,月销售额达2.7万元以上。

老区建设:兴国县在“十二五”扶贫攻坚中取得了傲人的成果,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请问赖书记对未来五年扶贫工作有哪些设想和计划?

赖晓军:未来五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打好“三大战役”,即:精准扶贫攻坚战、民生改善持久战和社会保障巩固战。让贫困对象实现脱贫致富,不愁吃、不愁穿,逐步提高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实现“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大目标。

一是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全社会参与帮扶机制,进一步汇聚各方力量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全面落实精准扶贫工作领导责任,强化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帮扶机制,以及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攻坚工作责任制,确保各级各部门始终将扶贫攻坚政治责任抓在手里、扛在肩上。把扶贫攻坚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村第一书记选派,及时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群众主体,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油茶、烟叶、肉牛、蔬菜等扶贫产业。其中,着重实施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发展油茶精深加工,壮大油茶产业。建立“中国油茶产品交易中心”,搭建油茶产业平台,做大兴国油茶品牌。鼓励发展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业基地、农民合作社,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加快建设兴国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扩大教育培训范围,力争三年内全县165个贫困村每村至少有3人接受“中职学历教育”,全县贫困户每户每年平均有一人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每户贫困户都能接受中职学历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采取推荐进园务工、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千方百计帮助就业。

第6篇:网络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就精准扶贫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精准脱贫为主基调,特色产业为主路径,助农增收为主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加大帮扶力度,完善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级落后面貌,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康。

二、基本情况

村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0公里,幅员面积7.83平方公里,辖13个农业社,现有农户840户,人口3264人,村道路11.3公里,耕地2624亩,荒芜率达66%以上,林地9000余亩,堰塘48口,有效蓄水量20万立方米,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通过精准识别,全村有贫困户152户480人。

三、帮扶计划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围绕“产业覆盖到村,道路覆盖到社,能力提升覆盖到户”的工作思路,通过致贫原因分析,并结合本村及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实施如下帮扶计划。

(一)活动阵地建设的帮扶

村活动阵地修建时间较早,为瓦木结构,房屋陈旧,2015年我局拔帮扶资金近10万元用于阵地建设。一是对村办公室和计生三结合办公室进行简单装修;二是购买了办公用品和更换了办公设施;四是新建50平米砖木结构的村会议室1间。2016年在村阵地建设上计划再投入部分资金,彻底改善办公环境,提升办公条件,完全满足当前服务党员群众的需要。

(二)村级班子建设的帮扶

为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将从制度建设、班子后备力量的培养等方面予以指导。

1、帮助建立健全一套规范的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党建工作例会、党建工作述职、党建工作评议等制度;二是建立和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制度;三是建立和完善党员联系群众、为民服务全程、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

2、帮助村“两委”加强后备干部培养。从致富带头人、外出返乡党员和本村大学毕业生中培养后备干部。

3、帮助选优书记配好班子。结合2016年村“两委”换届,大力实施“人才回引工程”,继续加大外出务工人员和经商人员群体中选拔“两委”班子成员的力度,确保新一届村党支部全都是“双带”型带头人,力争是年轻化、具有创新意识、文化层次较高为主体的村干部队伍。

(三)基础设施建设的帮扶

1、交通:加大道路建设上的帮扶力度,彻底解决村村民出行难的问题。一是村直通县城最近的公路(朱家河至仁和场段)共4公里,在2016年与村委一道做好项目规划,并与交通、林业、农业等部门积极衔接,争取项目资金,并开工建设,尽早竣工,以此加快村农副产品的流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二是本村3、4社未通社道路,为方便村民出行,改善行路条件,指导完成3、4社的社道路2公里的建设。

2、水利:水利设施滞后,现共有48口堰塘,全部都是病塘。渠堰9公里都属土堰,全部瘫痪,不能使用造成全村灌溉用水艰难,积极与水利部门联系,争取他们从项目、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3、电力:电力设施滞后,现有5台变压器,11公里高压电线,低压线大面积老化,破股线严重,给电力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此将积极与电力部门沟通协调,彻底解决存在的隐患。

4、信息网络:有线电视和网络信息严重滞后,外界新鲜事物不能及时接收,信息闭塞,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积极与广电、移动公司联系,让他们在资金、技术上帮扶村改善其基础设施。

(四)产业发展的帮扶

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围绕全县“六大”产业,以花椒和核桃作为村的支柱产业,帮助贫困户致富奔康。

1、强化招引。结合村花椒、核桃产业及水产养殖的优势,并编制科学的项目规划,大力宣传“回引创业”及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有志青年回乡创业,扎根农村,把帮扶方式由“输血型”转化为“造血型”。

2、创新机制。目前村已成立了“泉莲水产养殖合作社”1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以帮扶基金方式,通过与银行对接,给予贷款,合力银企助推扶贫产业发展。

3、有效培育。积极向农业、林业部门对接,大力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村里的产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2016年,力争培育种植和养殖大户各3家,专业种植和养殖能手20人;制定股权量化政策,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方式,真正实现贫困户增收。

4、项目引导。一是指导贫困户发展“五小经济”,力争今年村152户贫困户家庭养殖家禽6500只,牲畜500头,水产养殖60亩,莲藕50亩。二是针对村民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短缺,加大村民技能培训,提高其种植、养殖技术,全年计划举办种植、养殖和科普知识等培训3期,培训500余人次,让村民真正掌握一门技能,帮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增收,提高经济收入逐步改善生活质量。

(五)新村聚居点建设的帮扶

按照新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协助镇党委争取和实施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整合新村建设、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资金,动员贫困户自力更生,投资投劳,确保贫困户危房改造的顺利实施。

1、调查摸底制计划。与村“两委”一道征求贫困户的建设意愿,区分轻重缓急,详细制定年度住房改造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将计划精准到户和人,确保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做到改建有规划,实施有计划。

2、全面统筹制方案。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户施策”的原则,对自愿搬迁的贫困户统一到规划的聚居点,对有意愿改建的贫困户实行改建,以因户施策的方式,改善所有贫困户的居住和生活条件,确保贫困户家家都有安全住房。

3、村民参与制制度。落实群众参与和工程监督制度。积极组织群众全程参与工程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从聚居点选址、户型设计、工程预决算、资金的筹集、建设资金的使用等各个环节上,都必须要有广泛的群众参与与监督,确保整个工程的建设在阳光下进行。

(六)以节日慰问的方式进行帮扶

继续在春节对特困户进行帮扶慰问,送去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2015年,我局组织2次到村慰问,并送去了慰问金和物资2万元,2016年将继续开展慰问帮扶活动,全年计划送去慰问金和物资2.5万元。

第7篇:网络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一、基本情况

镇村、村,海拔1600千米,两村农户338户。总人口1104人,低保户17人,残疾人64人,贫困户60户174人,全村群众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经商、发展养殖业、种植药材及时节性采集中药为主。

二、工作目标任务

宣传党的精神有关的农村致富政策,主持召开座谈会,帮助村委会研究当年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对疫情期间制约当前发的因素进行研讨,探索贫困户致富新思路、新办法,选准发展路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走访贫困户,对他们进行重点帮扶,力争计划内帮扶贫困户巩固脱贫成果。根据贫困户收入情况,总结经验,在充分调研和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帮扶村委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调整好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结对帮扶措施

一是巩固搞对建档立卡户、五保户核实核准信息工作,新春佳节组织党员、干部对我对帮扶对象进行慰问活动。慰问金4700元整

二是加强结对帮扶工作。深入开展“联户联情”帮扶工作,严格按照帮扶要求认真开展帮扶工作,巩固贫困户脱贫成果,防治出现返贫现象。

三是做好协调工作。经我局入户走访调研,针对村村两委提出村集体经济芍药基地堡坎问题、院子组、茅草山通组路护栏问题,积极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争取项目早日落地实施,切实取得帮扶成果;针对村王家坪移动网络信号差问题,已协调移动公司进场解决信号差问题,预计5月信号有所改善。

四是进一步提高广大村民对惠农政策的知晓度、满意度测评,了解群众思想状况,帮组解决实际困难,做好释疑解惑、情绪疏导。

五是要强化政策理论宣讲,突出感恩教育,有针对性地宣传我县反腐倡廉新成效、经济社会新变化、作风转变新情况,逐步引导群众对全县各项工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组织领导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该计划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由村两委统一组织实施,为全面完成所规划的各项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

第8篇:网络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一、总体思路

1、推介一张名片。即推介“兴国品牌”这张名片。充分发挥“兴国油茶”、“兴国灰鹅”、“兴国红鲤鱼”、“兴国红薯干”、“兴国鱼丝”等产业品牌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形成脱贫致富的长远产业、支柱产业,做靓产业扶贫“兴国品牌”名片。

2、谋划一张网络。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着力谋划精准扶贫“一乡两镇”( 埠头乡、高兴镇、潋江镇)3个产业扶贫整乡推进示范点和“每乡一村”26个整村推进示范点,通过以乡促乡、以村促乡、乡村并进的基地辐射效应,实现扶贫产业“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3、打造十大产业基地群。即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择业,重点扶持贫困户参与发展农业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单位牵头,相关乡镇具体实施。 大力打造烟叶、蔬菜、油茶、果茶、花卉苗木、红薯、席草、水产、畜禽、旅游等10大主导产业基地群。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再按“10+N”模式,因地制宜打造生姜、百合、金银花、毛竹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群。

二、主要措施

(一)抓实“三项建设”

1、抓好协作组织建设。一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学习和宣传,引导贫困户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并对新成立的合作社进行跟踪指导,针对不同的产业,协调技术部门实地抓好技术指导和防疫服务,提高合作社从良种选择到种(养)植、防疫、采摘、销售整个过程的服务质量。二是对全县原有的342个种养业专业合作社和18个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能力进行提升。组织油茶、蔬菜、花卉苗木等主导优势产业合作社社长及致富能人外出参观学习,聘请专家亲临合作社做深入细致的指导工作,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产品质量保证、产品销售等,力求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农户收入高,扶贫效果好,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当地贫困户增收致富。目前,该县打造了4个全国示范合作社(山村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益民兔业专业合作社、中兴九山生姜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红土地油茶专业合作社)和6个省级示范合作社(绿宝优质稻专业合作社、都乐果业专业合作社、安泰生猪专业合作社、明岳种养专业合作社、绿园花卉专业合作社及丰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涌现了东F堡家庭农场、官桥家庭农场、丰源家庭农场和海洋家庭农场等一批规模大、收益好的家庭农场。

2、抓好基地规划建设。一是科学规划设计。按照“集中成片、规模发展”的原则,结合现有产业发展情况,抽调专业技术骨干深入山林田地调研测算,科学规划设计产业基地。如油茶产业方面,重点在高兴、茶园、均村、永丰等8个乡镇发展油茶产业,围绕“三个十”发展目标,规划设计可带动15000人以上脱贫的高产茶油基地、低改示范基地和部级示范核心基地,打造“红土地上的特色油库”;烟叶产业方面,规划设计长冈乡塘石村、高兴镇山塘村、良村镇厚村等25个千担村示范种植基地,同时规划设计育苗基地、烟薯配套基地,力争建成烟叶种植年产达1.7万亩,可带动8000人以上脱贫的烟叶产业基地群;蔬菜产业方面,重点在埠头、长冈、龙口等乡镇规划建成合计面积5000亩以上无公害蔬菜基地、无土栽培基地和田间超市基地。二是突出示范引领。按照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的要求,集中各级各部门涉农项目资金,由县精准扶贫办及发改委、财政局、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协调统筹安排,建设基地田网、路网、水网,夯实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打造好埠头乡官桥百亩食用菌基地、千亩蔬菜基地、万亩脐橙观光园;高兴镇高湖庭院经济示范区、老营盘油茶低改示范基地、南方花卉示范基地等一批精品示范基地,大力扶持百丈泉、山村油脂、红土地等一批加工龙头企业(合作社),引领带动全县扶贫产业又快又好发展。三是坚持标准生产。修订完善产业生产标准,按照统一产业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流程、统一行业标准、统一品牌注册、统一销售渠道的方式,组织标准生产;以大宗销售使用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为重要监管品种,严禁使用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高毒农药替代产品,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以螨治螨”、“生物导弹”、黄板诱杀技术、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建立生产记录档案,严格按油茶、烟叶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并建立健全生产用肥、用药记录档案,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覆盖。

3、抓好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和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着力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建立土地流转中心,指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推进适度规模经营。(1)因户施策推行返租倒包模式。贫困农户在将土地流转后,基地鼓励有技术、有能力的贫困户再次从中承包部分大棚或地块,基地提供除劳力外的一切设施、设备、种苗、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和农产品销售,承包农户负责标准化生产管理,产品由基地统一售。贫困户可从中获得以下收益:一是土地流转增收。通过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基地,可获得800元/亩左右的租金收入。二是基地务工增收。贫困户到基地务工的,每天大约可获60元至80元的工资(或每月1000元)。三是分红增收。贫困户通过劳力入股、资源(土地)入股、返包倒租等形式合作经营,分红增收。如埠头官桥千亩蔬菜基地,共流转50户贫困户的68亩土地,通过每户贫困户反包大棚的形式,将60个大棚反包给10户扶贫户管理。承包农户付出自身劳力资源,基地投入设施等一切生产资料,蔬菜成品由基地统一出售。贫困农户从中获得1000元/月的劳动工资收入外,再按承包大棚实际纯收入的60%分红增收,反包扶贫户年收入约达2.4万元,实现了零风险、高回报投资创业。贫困户杨冬明反包2亩大棚经营,亩产基数为6000斤,实际产量11000斤,超出的5000斤基地以1元每斤收购,除保底工资收入外,每年增收约1万元以上。二是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模式。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充分利用农村家庭院落的空间、周围非承包的空坪隙地和池塘水田等有限空间发展立体种养业、加工业等综合经营,在家门口打造“扶贫钱柜”。如高湖瑶前示范社区制定了“54321”发展模式(即户均50棵花卉苗木、0.4亩菜地、30只家禽、2头良家畜、10棵杨梅),确定了以“闲田荒地种苗木,房前屋后栽杨梅,池塘养鱼池边种,林下立体养家禽”的思路,实现庭院无杂草、村中无荒地。同时引导农户发展农家乐,着力打造成集鲜果采摘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吸引县内外游客到社区吃农家饭、采农家果、赏乡村景,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三是因势利导发展田间超市模式。通过 “基地+农户+企业(单位)”的模式,借助网络平台,让基地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一条龙全部在田间完成。如埠头官桥蔬菜基地贫困户产品可以直接放在“官桥蔬菜超市”的“货架”上,利用“蔬菜超市”网络信息平台,与县内部分超市、学校、单位的信息对接,“田间超市”直接在网上接单,并根据订单统一配送,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的同时,既拓宽了销路,又宣传了“官桥基地蔬菜”品牌。目前该基地已经构建起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县、市(区)的销售网络。

(二)注重“三个结合”

一是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相结合。在抓好烟叶、油茶、蔬菜、花卉苗木等10项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生姜、百合、金银花等特色种植产业和以“红色文化”“堪舆文化”为亮点的乡村旅游产业。围绕油茶这个产业扶贫支柱,制订了《兴国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确定了“三个十万”发展目标(即:油茶低改每年完成十万亩,五年全面完成低改任务;新植油茶十万亩;五年培育油茶种植户十万人)。至目前,已调入高产油茶苗400万株,现已全面完成今年十万亩油茶低改任务。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和发展意愿量身定制,出台一系列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激励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二是长线产业与短线产业相结合。除山上大力发展油茶、林果为主的长线产业以外,着力发展灰鹅、肉牛、肉兔等短稳快增收产业,实现以短养长,为贫困户打造了“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脱贫致富立体产业。如引导贫困户发展林下栽培和林下养殖,通过在林果、花卉苗木之下套种药材、红薯、花生、西瓜等短期高效经济作物,既增加了收入,又为林果业施肥、松土,促进长线产业的发展。三是农业产业与工业产业相结合。推行公司带农户,农户帮公司,基地助农户,农户进基地等多种农村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同时,大力推进贸工农、种养加、农科教一体化经营,形成稳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注重引导贫困户发展农产品贸易营销、深加工,农家乐、产业技术教育等工业产业和第三产业,多措并举引导贫困户就近务工,以第二、三产业返补增收。如引导贫困户利用自身种养条件,发展摘农家菜、尝农家果、购土鸡蛋、吃农家饭等农家乐,利用自身闲置房屋开办小针织、小制衣厂等家庭式作坊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5年发展农家乐200家,制衣、针织等家庭小作坊和茶油深加工企业共1000家。

(三)建立“三项机制”

一是建立利益联系机制。以破解市场风险为根本,以促成贫困户抱团发展为重点,着力构建贫困户与涉农企业、合作组织、产业大户的利益联系机制,实现市场主体壮大和贫困户增收“双赢”目标。重点推行“涉农企业+基地+贫困户”、“学校食堂+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高校(大型企业)+基地+贫困户”四种产业发展模式。比如,目前兴国县有361所中小学校实现了食堂供餐,供餐学生人数达7.1万人,每天消耗的蔬菜达2.13万公斤、猪肉1.07万公斤,每周需要7万多只鸡蛋和鸡腿。立足这一稳定市场,该县将启动农校对接措施。同时,进一步深化与高校、大型企业的合作,已与江西理工大学、深圳中兴通讯公司等单位达成合作意向。二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按照每个扶贫产业都有一个方案、一个标准、一套措施的要求,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和发展意愿,量身定制特殊政策,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激励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如,贫困户种植蔬菜的,补助设施费2000元/亩,肥料和种子等农资补助500元/亩;种植高产油茶5亩以上的,补助600元/亩,进行油茶林低改5亩以上的,补助400元/亩等。三是建立结对帮扶机制。依托“三送”工作平台,在“三大”工程中大力开展结对帮扶,实行县领导挂乡、单位包村、干部帮户制度,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同时,用好部委对口支援和省“四个一”扶贫机制,着力打造精准扶贫“一乡两镇”、“每乡一村” 产业扶贫精品示范点,带动“一村一品,一户一业” 产业扶贫基地群的发展,让贫困户早日脱贫。

兴国县产业扶贫的大步已经迈开,下一步将努力实现由政府行为转变市场行为,由抓生产转变为抓流通,由抓产量转变为抓质量效益,由抓民品转变为抓名牌,将带领4万人以上贫困户携手脱贫致富。

第9篇:网络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日前商务部等19部门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沈丹阳表示,建设农村电商要重视建设新型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生产、经营主体转型升级,创新商业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商务部将在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和创建政策环境等三大方面发力,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邮政、快递等各类资本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五项重点任务确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从2014年起,一年多来已有五份关于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的政策。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启动农村流通设施信息化工程”,2015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要“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在全国“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5月4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要求研究制定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分工由商务部牵头负责,随后,商务部等19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规划了发展农村电商的五项重点任务:一是建设新型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二是推进农村产品电子商务,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商品化率和电子商务交易比例;三是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四是发展农村服务业;五是推动电子商务扶贫,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把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促进贫困地区特色农副产品、旅游产品销售。

昨日,商务部市场建设司负责人在解读《意见》时表示,商务部将在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农村电商基础实施建设、创建政策与服务环境等三方面采取十项措施推进,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邮政、快递等各类资本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培育农村电商服务企业,加强农村宽带、公路等设施建设,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推动宽带网络提速降费。

电商纳入扶贫体系

“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最突出的意义就是解决我国农产品市场经营信息相对滞后、农产品流通问题相对突出的现实问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要解决流通环节效率低、损耗大、产品保鲜难等问题,还是要回归到物流体系建设上来。”

作为发展农村电商的重要任务之一,电商被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

据了解,在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电商,将致力于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促进贫困地区特色农副产品、旅游产品销售。目前,国务院扶贫办牵头的“电商扶贫工程”已着手实施。

数据显示,中国已经使6亿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全国依然有12万余个贫困村,7000多万贫困人口。按照计划,他们将在2020年全部脱贫。

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与社会扶贫司巡视员曲天军日前表示,“目前已有山东、甘肃等多地印发电商扶贫 文件,将通过 平台+园区+培训 等方式,整合贫困地区优势产品对接市场。”

而按照财政部、商务部近日公布的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200个示范县名单,将有20亿元专项资金安排进入扶持农村电商,并重点向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倾斜。

政策推动之下,已有多地探路“电商”扶贫。

作为部级贫困县,河北阜平县亦是“环首都贫困带”中的一员,2014年,其上线淘宝特色中国・阜平馆,这也是全国第一家县级O2O电商体验店,半年时间内,阜平大枣、杂粮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金额实现了70万元的突破。按照阜平经验,电商扶贫需要铺设由县到乡、到合作社、再到村到户到人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