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

太极拳活动总结精选(九篇)

太极拳活动总结

第1篇: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泗阳;太极拳发展;现状调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太极拳根源于我国传统文化,集养身、健身、修身、医身于一体的拳术。太极拳进入社区,进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国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太极拳是社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繁荣社区体育、丰富居民生活、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推动全民健身的顺利进行等皆有重要作用。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泗阳县城区锻炼点(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参与太极拳运动人群为研究对象,选取城区太极拳锻炼点的100名锻炼者。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文献,为本文课题研究提供相对充实的理论依据。

问卷调查法。对太极拳运动的相关要求和愿望制定调查问卷。问卷经专家意见进行必要修改后发放。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率100%。

数理统计法。使用Excel汇总并用Windows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泗阳县城区锻炼太极拳体育人口统计变量

本次总调查100人中,男性46人,占46%,女性54人,占54%。年龄40岁以下9人;41~50岁18人;51~60岁41人;61岁以上32人。从结果来看:泗阳县参加体育锻炼者女性多于男性,中老年人多于年轻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追求健康成为时代主题;中老年人大都已退休,业余时间多,为他们从事运动健身提供更多的时间,通过运动来消耗业余时间,也大大舒缓了老年人孤独感与寂寞感。

从年龄、参加锻炼情况维度上,青年人练习太极拳的人数比中老年人少,主要原因在于青年人承担了主要的家庭责任,而中老年人的锻炼的时间与机会多,且是中老年人愿意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城镇建设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锻炼者可能无子女在身边,老年人口缺乏心理慰藉,进而产生孤独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影响了老年人的锻炼。

2.泗阳县城区的锻炼人口对太极拳健身功能的认知

调查显示,泗阳城区太极拳锻炼人口对待太极拳健身功能的认知是充分肯定的。认为“太极拳是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完全符合的占统计人数的62%,仅有1%的人认为完全不符合。而对待太极拳是修身养性的拳、是医疗保健的体育和是一种健身方法的完全认同的分别占统计人数的67%、57%和51%,完全不认同的仅占有统计人数的6%。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泗阳县城区太极拳活动的开展大多是民间自发组织。太极拳本身作为我国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生俱来就具有民族性特质,形成了地方性特色,具备民间体育属性,泗阳城镇社区的太极拳具有其民间性特点。社区群体练习在一个较为宽松、舒适的氛围中度过,整个过程心旷神怡、豁达舒心。通过太极拳锻炼宣泄内心压力、抒感、陶冶心情有明显的娱乐色彩。

3.泗阳县城区太极拳锻炼人口的锻炼动机

认为太极拳具有强身健体功能的占总调查人数的88%。现在的年轻人都将事业、学习、家庭放在首要位置,中老年人的空闲时间多,中老年人通过习练太极拳结识新朋友、丰富生活。认为太极拳具有消遣娱乐、增进人际交往功能的占总调查人数的69%和 54%,认为太极拳具有调节精神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1%,这一部分人大多数处于离退休前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等方面不断发生着变化,他们需要学习新的生活方式、追求新的精神生活,太极拳可以填补他们精神生活的空白。认为具有学习技术的占总调查人数的32%。强身健体、增进健康成为泗阳城区太极拳锻炼的首要因素,说明太极拳的健身原理被泗阳城区锻炼者认可。

调查结果显示:泗阳城区太极拳锻炼者参与太极拳锻炼的目的主要是以弥补运动不足,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消遣娱乐,丰富生活为主。分析认为:泗阳城区太极拳锻炼者对于练习太极拳目的单纯,大多数练习者并不需要了解太多有关太极拳文化、理论等深层含义,但他们接受并且需要太极拳运动的养生保健功能。

泗阳县居民的健身欲望强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泗阳县太极拳练习者中女性占比高于男性,且中老年人占主导;泗阳县太极拳绝大多数练习者需要太极拳养生保健功能。

参考文献:

[1]汪文奇.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中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6-48.

[2]陈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2008:33-34.

[3]冯志强,孙剑云.太极拳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王美.苏州市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分析与研究[D].苏州大学,2005.

第2篇: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

3月份,接康戈武老师的通知到广东顺德参加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陈式太极拳的拍摄工作。这是陈氏太极拳发展的重要事件,所以我既感到兴奋又感到责任的重大。后又到北京进行教程的修改和演练,务必使新段位技术能够科学、完善。

4月,在共青团焦作市委举办的“我与焦作共奋进——寻找青春的榜样纪念五四系列活动”中被评为“青春榜样”英模称号。

5月初,到云南昆明参加首届西南地区陈氏太极拳高级培训班任推手班教练。公司以广阔的指导思路,在昆明举办培训班以弘扬太极拳,我作为主教练之一,积极准备,在教学中认真授课,圆满完成授课任务,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和赞扬。

5月23日,到香港参加香港陈式太极拳总会成立四周年暨第二届执委就职典礼并连任香港陈式太极拳总会副主席。香港陈式太极拳总会的影响力颇大,在弘扬和普及太极拳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本次连任,使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更好的传播陈氏太极拳,实现“弘扬太极、造福人类”的宏大目标。

6月13日,为了促进陈氏太极拳在当地更好的发展,扩大拳馆的影响力。倪世清举行开馆三周年的活动,应邀到合肥参加合肥陈氏太极拳馆开馆三周年活动,支持了师兄弟的发展并积极宣传我们的八月份培训班,后倪世清共8人参加了郑州八月培训班。

6月底,和泰州武协主席夏平一起到新加坡参加活动并讲学。为了陈老师拳架为标准的陈氏太极拳,在新加坡的推广、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8月6日—10日,在河南大学参加首期全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培训班并任陈式太极拳班教练。此次的培训聚集了学院派的精英,通过培训使我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对陈式太极拳段位技术的推广普及打下了基础。

8月下旬,参加第十一届国际陈氏太极拳高级培训班任弟子班教练。本届培训班因为陈老师不在国内,不能亲临培训班,所以以陈斌总经理为核心的教练员队伍更应该拿出十倍的努力和汗水把此次培训班办的更好。从结果看本次培训班的举办是成功的。

8月30日,参加2012年中国河南太极拳文化研讨会被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

9月4日,在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主席办公会上被增补为协会副秘书长。能得到组织和领导的信任,顿感肩负的责任更大,推广和普及陈氏太极拳的任务更重,今后将加倍努力做好协会的培训工作,为协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9月9日,作为特邀嘉宾应邀参加由国家武术管理中心主办的中国贵州清镇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并参加名家表演。陈氏太极拳在贵州的发展是相对薄弱的省市,此次大赛在很大程度上是太极拳在当地发展的良好开端,也为陈氏太极拳在西南地区的推广普及奠定了基础。

10月29日—11月16日,应法国太极学院的邀请到法国中部、南部等地讲学,收到良好效果。此次法国讲学更多地是针对初学者,让更多的人领略、认识陈氏太极拳。让他们受益于陈氏太极拳,通过个人的努力使陈氏太极拳在法国有了更为广泛的习练基础,为更进一步的推广开了个好头。

12月20日—25日,出任由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联合举办的河南省首期陈氏太极拳段位技术培训班主教练。本次培训班是在国家武术研究院制定出完善的理论和教学程序后,为尽早的推广和普及陈式太极拳段位的教程,协会做出了举办有针对性的此次培训班。从实际效果看来,本次培训班的举办是成功的。为今后协会举办类似的培训班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第3篇: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

李超凡(1990-),男,黑龙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

摘要: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的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运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而高等院校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困难较大,柔和、缓慢的运动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思想的要求。因此,本文总结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等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太极拳

1.前言

太极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的动作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刚柔相济,是人们喜爱的健身运动,对健身养生有着特殊的功效。可以对人们的身心进行调节,使心情愉快、平静,同时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让人们能够健康长寿。正是因为太极拳有着神奇的养生功效,深受人们的喜欢,所以太极拳这门课程被列入了高等院校的教学大纲,甚至作为了必修学科。本文通过对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总结传统太极拳教学方法的不足,改进了太极拳的教学方法,使高等院校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也能对太极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兴趣的途径

2.1加强教学内容的讲解

讲授学习太极拳的目的意义,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太极拳的概念、特点与作用介绍给学生;向学生们讲解国内外太极拳运动的发展远景及开展的情况。当学生的兴趣与理想、目标一致时,他们才有紧迫感和责任感,才能够促进学生不断深入的学习。学习兴趣的形成有赖于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掌握知识越多、越深,学习的兴趣就越浓厚。

2.2加大教学内容的拓展

在讲解动作要领、规格的同时,应结合用途,剖析其攻防的含义,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动作的内涵和本质,较快掌握动作技法,培养武术意识。学生知道了攻防含义也就了解了动作的用途,让他们知道太极拳不光是用来锻炼身体的,也有防身的作用。太极拳中的“四两拨千斤”在切磋武术的时候也是可以打败对方的,这样以来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了。

2.3改善教学环境

教师应因地制宜,不要总在同一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充分应用可利用资源进行教学。这样对学生能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使学生的好奇心倍增。有如:多媒体、录象、投影等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参与,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的特点,因而,通过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师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4营造课堂气氛

在枯燥乏味的太极拳课堂当中可以适当的加上小组对抗赛和游戏等活动,可以起到愉悦身心和调节情绪的作用。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能够保持心理平衡,促使学习情绪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学生们会感到这是一个愉快和轻松的一门课程,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精神和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高太极拳课程质量有效的教学方法

3.1重心先高而后低

太极拳的步型较多而且要求重心较低,不能够有起伏感。学生的素质水平不同,下肢力量不够,反而会使动作改变,使学习动作无形增加了困难。为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升高重心、不改变步型的情况下进行练习。学生感觉下肢有力量,能够专心进行练习动作,从中体会太极拳动作及其它方面的技术技巧。当学生掌握了动作之后,教师再以标准的姿势进行示范,强调压低重心,步伐到位,虚实分明,从而达到太极拳运动对重心平衡的要求。

3.2速度先快而后慢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就是速度匀速较慢。在太极拳教学中,教学课程时间紧是学习的一大弊端,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充分的掌握就要采取先快后慢的教学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满足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且克服了急躁的情绪。当把全套动作教完后,再根据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做全套示范,带领学生减慢速度,反复练习,达到融会贯通。

3.3讲解和示范

要有针对性的讲解练习太极拳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太极拳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它既有精湛独特的技艺,又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哲理,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通过从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及运动层面多方面进行教育,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在领练中,由于动作路线和位置的变换,教师要随时变换位置,站到学生视野最佳方位,不但要有正确的方位提供给学生以便于学生模仿练习,还应该适当的变换示范方法,如镜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和分解示范,使学生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和上、下肢的配合,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教师的正确示范跟合理的示范位置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状态。

3.4念动训练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

遗忘会诱发不良的心理状态,学生易失去学习信心,导致对太极拳兴趣日趋淡薄。念动训练是巩固记忆的有效方法,因为默练是通过大脑的意念活动,来强化太极拳在大脑皮层神经系统中的痕迹,以达到巩固记忆的作用。经常组织学生把学过的动作名称、套路在脑海中形成“表象”,做到身心并练,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太极拳。

3.5拳谚在太极拳教学中灵活的运用

武术中有许多谚语,揭示了这项运动的基本要素和规律。如“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运用谚语,为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指出明确目标。总之,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教学途径,不仅提升了太极拳教学的质量,而且使学生充分的了解了太极拳文化的精髓及其动作套路的特点和规律,对学生尽快地掌握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及运用有很大的帮助。

3.6加强学生记忆动作的能力

在分析了太极拳技术特征及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对太极拳运动特有的运动特征的认识,结合强化太极拳学习的多种方法,以标准的动作姿势规范,掌握太极拳心静体松,腰为轴,运动缓慢均匀等技术特点,通过对动作招式进行联想、体会攻防含义、归纳动作要领、通过竞赛表演、配乐听音等方法加强学生对太极拳动作记忆的学习能力。

4.结论

4.1教学过程中在关注学生体制健康的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当中,把学习太极拳当作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不仅仅是应付学习。

4.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材施教,因学生自身素质的不同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

4.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真态度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创新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的言语表达以及合理的示范可以使学生加深学习的兴趣。(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卫东,何江.24式太极拳的教学策略和步骤.湖北体育科技.第23卷第四期.

[2]刘益彰.论中国高校太极拳教学.科技创新导报.2009

[3]李小燕.浅析24式太极拳的教法[M].2008.4.

第4篇: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太极拳 学习 积极性

太极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不仅是一项优秀的健身活动,还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不少高校把太极拳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甚至作为一门独立的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普及教育。但是,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及对太极拳学习现状的分析发现,太极拳在高校推广的成果并不理想。如何培养大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为今后

的教学提供可借鉴性的帮助。

一、渗透技击意识

作为武术项目的一个重要分支,太极拳不仅有健身养生的功效,而且有技击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说,太极拳的招招势势都是从技击御敌中来的。然而,在太极拳的教学活动中,“教”的一方往往采用“讲解示范―领做―纠正―学生练习”的方法,而“学”的一方基本上是模仿教师的动作,力求在动作的外形上与教师一致。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不仅不能正确掌握动作的规格要求,反而更不了解动作的技击含义、养生原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太极拳这种截然不同的运动方式感到陌生,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不容易记住动作,其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往往造成学生对太极拳不感兴趣,只为考试而学,一考完就扔的现象。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理论精华在拳架中最集中的体现与总结,是一套科学训练肢体理论和方法及构思独特的技击理论与实践,练太极拳就是练太极拳的理论与技击含义,离开了太极拳的理论与技击含义,就不能称之为太极拳”。只练拳架而不练推手,很难深刻地领会太极拳技法的各种要求,只能练成“太极操”。学生在练习拳架时,如果教师只是讲解技法要求,学生就很难在完成动作时贯彻要求,而当他们了解和实践了拳架套路中的技术的技击运用时,通过两人的推手练习,在攻防的转换中反复体会腿部、腰部、肩肘掌运力的方式和规律,对太极拳劲力的掌握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拳架结合攻防练习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和实践拳理。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先教会学生拳架,接着用推手奠定学以致用的基础,并验证拳架,然后在拳架和推手的多次循环反复之中,逐渐加深学生对太极拳的体会和理解,使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

二、丰富教学方法

要想使学生真正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动作要领,并能熟练地完成套路,使太极拳教学逐步做到由教师教,到学生学,直至自觉地去练太极拳,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习练积极性是不可缺少的,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良好途径。

1.电化教学法

大学生思维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往往缺乏耐性,很难达到心静体松的练习要求,缺少对太极拳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而仅模仿套路动作,这样习练太极拳就显得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可言。因此,可在课前一周利用电化教学组织教学班级观看太极拳教学片。这样做有以下几种好处:首先,能使学生欣赏到正确、优美的名家示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其次,运用电化教学,教师可采用慢放、定格等形式,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动作的关键和行走路线。再次,可方便形象地进行动作的讲解、分解、对比、归纳。通过观看教学片,学生对太极拳运动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产生求知、求学的欲望,从而达到对太极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自觉探索其运动规律的目的。

2.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是体育教学原则之一。首先,太极拳动作本身体现出一种美,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师做一些正确、优美的动作示范,能使学生看后产生一种羡慕和探求的心理,学习积极性便油然而生。其次,组织学生看一些太极拳表演和比赛录像,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他们对太极拳项目的喜爱情绪。再次,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动作时,对那些基础差、掌握动作慢和出现错误动作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引导,用正误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分清什么样的动作是正确的,什么样的动作是错误的。同时,对进步快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趣味教学法

在练习太极拳时,部分学生对所复习的动作不感兴趣,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不再愿意提高质量,这时最容易注意力分散,敷衍了事。教师可通过不同的教法和练习手段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集体、分组、个人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竞赛,由教师评判竞赛结果。这也是激发和提高学生习练太极拳积极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运用“互助式”学习模式

传统教学是按照一定进度的常规教学,从讲解示范到学生跟随教师模仿练习再到独自练习阶段,在动作过程基本掌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练,教师集体纠正错误动作,学生反复练习和个别纠错,直到能够比较准确地完成动作为止。从单个动作练习到成组动作练习再到整个套路练习,均采用此方法,由教师进行评价。

互助式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班级按照一定人数分为若干小组(一般每组6―8人),并注意培养骨干为小组长,由其组织练习的方法。教学中也是先讲解示范再到模仿练习,之后,学生练习按组进行,在学生不提出问题的情况下,教师不进行任何的练习方法干预,由组长组织学生练习,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在小组内开展互帮互学,团结合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小组长每节课都要对本组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指导。在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对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总,对组织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并请组长介绍经验。

互助式学习竞争意识引进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互助式学习还能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有利于课堂的多边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交往技能。

参考文献:

[1]李登光,王乐平,王琪.试论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太极拳意愿的调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6):133-134.

[2]林建新.技击意识的培养对太极拳教学效果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17-120.

第5篇: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沧州市职业技术学院 太极拳 教学

1 引言

太极拳属于中国传统武术项目,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以动作的柔和自然、连绵不绝、动静结合为主要特点。它产生于明末清初,在短短三、四百年的发展史中,将技击、健身、教育价值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样复合多种功能的体育项目已经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太极拳也逐步进入了学校,成为很多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练习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舒缓心情,可以让人在宁静中感受到生活里的美好,可以让人在喧嚣的城市里找到重归自然的感觉。太极拳作为中国特色传统体育项目,正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们的欢迎。

沧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很早就开设了太极拳必修课程。一直受到学校老师和领导的重视。开设太极拳课程不仅可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加民族凝聚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更好的传承。然而受到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知之甚少,特别是对太极拳的认知很肤浅。因而很多同学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也并不高,无法达到学校理想的教学目的。如何对学生更科学的进行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成为的各高校太极拳教学课程开展的重要课题。

2 结果与分析

近年来沧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也很好的响应遵从“健康第一”的这一号召,把太极拳作为了学校的必修课程,但在开展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2.1 沧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太极拳教学中学生学习情况

以下调查从学生学前、学习过程中、以及课后练习等多方面做了相关的调查,可以更好的帮助发现和解决在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太极拳教学的质量。

2.1.1 学生在开设课程前对太极拳的了解情况

在调查的87名学生中,仅有2名学生在上大学之前系统的学习过基本功和太极拳套路,占调查总人数的2%,学习过简单基本功的同学有3人,占总人数的4%,简单学习过套路的同学有7人,占8%,从未学习过的人数为75,占调查总人数的86%。

2.1.2 学生对太极拳的喜欢程度

被调查的87名学生中,非常喜欢的太极拳的占3%,喜欢的占14%,感觉一般认为可有可无的占32%,对太极拳不怎么喜欢,甚至不喜欢的占51%,认为太极拳可有可无甚至不喜欢占大多数的原因如下:对太极拳了解太少,运动节奏太缓慢,教学中气氛不够活泼,不符合大学生的运动和性格特点,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太极拳动作难掌握,学习后容易遗忘。

2.1.3 最初了解太极拳的途径

从表1可以看出,在对学生了解太极拳的途径中发现,最初了解的途径依次为影视、身边的人、网络媒体、期刊和书籍,而其中通过期刊书籍最初了解太极拳的太少只有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

2.1.4 学生课外练习情况调查

学生们在课外进行练习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教学的质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课上学习完太极拳后只有8%的同学会在课后经常练习,而有75%的同学从不练习。这个调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同学通过太极拳教学把太极拳作为一项锻炼身体的手段进行练习,绝大多数同学只是将太极拳作为必须课程,为了完成学分,这就违背了这一课程设置的初衷。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沧州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开设太极拳课程前普遍不是很了解,学生也不是很喜欢它,学生在来到大学校园学习之前对太极拳的了解相对较少,通过书籍文献以及户外的锻炼交流等专业渠道所了解的就更少了仅占4%。

3.1.2 调查中发现,负责太极拳教学任务的老师,受到过专业培训和相关专项指导的教师的比例较低。学生在课外很少练习太极拳,对于太极拳的课外自我提高练习则比较消极。

3.1.3学校对太极拳课程成绩评定上,多以演练水平为主,对于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程度的关注不够。

3.2 建议

3.2.1 为促进太极拳运动在学校中的普及和推广,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宣传太极拳,积极调动学生对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加强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余太极拳健身活动,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3.2.2 学校应该采用现代网络技术、科教书籍、教学片、媒体报纸等现实手段,加大对太极拳运动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大学生理解,从而使她们因喜欢太极拳运动。

3.2.3 学校应该有计划地安排教授太极拳课程的教师定期接受相应的教育培训,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科研水平,从而提高学校太极拳师资队伍的水平,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军.太极拳作为普通高校必修课与选修课之比较研究[J].体育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2010.

[2]玉汝英,王敬浩.探究性教学法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

第6篇: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

(1)有利于微循环系统。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微循环。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代谢水平相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步入衰老、高血压、糖尿病及许多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密切关系。在习练太极拳时,心静体松、动作协调,以意导气,通过身体的伸缩旋转运动和内气在周身各个部位的畅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促进微血管的自律运动,加速微循环。

(2)有利于有氧代谢。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太极拳为运动负荷适中的健身活动。适中的运动量可使新陈代谢处于适宜的状态,无论是能量物质的供应,还是代谢产物的排放,都在一个比较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3)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大脑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神经系统的中枢。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对人的智慧与思维具有重要影响。进行太极拳锻炼,可使脑细胞减少的状况得以改善,使大脑功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使大脑皮层相应区域长期处于高度兴奋的紧张状态,容易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太极拳运动中有意识地运用意念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转换,可提高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处于全面、协调的运动状态。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心功能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对细胞的发育和延缓衰老具有重要影响。

(4)有利于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对人体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太极拳的练习能够有效地增大肺活量,改善肺组织结构,并对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经观察,长期从事太极拳练习的肺结核患者的肺活量有明显增加,而且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各种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说明太极拳可以提高练习者的肺通气功能。

总的来说,太极拳对人体的作用很大。练拳时,以腰为轴,全身上下、肌肉关节、四肢百骸,都可得到活动,这促进了肌肉紧实,关节灵活,防止骨质疏松及变形。 练拳时要求精神集中,意念专一,因而加强了对神经系统的训练,可以提高它的主导作用和调节功能。又由于它动作轻捷圆活,刚柔相济,练后轻松愉快,消除焦虑,可以促进对事物的兴趣,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情绪。

第7篇: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二十四式太极拳;腰椎间盘突出症;锻炼;康复

中图分类号:G80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627-03

本研究在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基础上,以运动处方的形式将二十四式太极拳作为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积极的康复治疗手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影响的机制进行了探讨,进一步扩大了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推广与普及范围,丰富和完善了二十四式太极拳健身的现代科学理论。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为经医院进行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同时必须满足以下5个方面的要求。

1)年龄18~60岁;

2)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适应症;

3)无下肢、脊柱手术史;

4)无脊柱的骨折或明显畸形;

5)无运动疗法的禁忌(如严重高血压、心梗病史,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和呼吸功能紊乱等)。

以徐州市中医院2004年10月接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太极拳组和对照组,两组对象一般情况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运动疗法太极拳组的37名患者在采用一般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二十四式太极拳练习。练习时间每周周一至周六早晨,每次时间为60 min左右。训练周期从2004年11月到2005年5月,总体时间为6个月。

对照组在此期间主要采用以物理治疗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法。

1.2.2测试指标

1.2.2.1临床体征指标主要包括:直腿高抬试验和疼痛程度评分。

1) 直腿高抬试验的角度测量:采用通用量角器检查法;直腿抬高试验的评定,采用直腿抬高1°,得分增加1分的方法,患者总的抬高角度则为得分总值。每项检查三次,取其平均值为本次实验的分数。

2) 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e Scale,VAS)进行评定,分值范围0~10分。

具体方法为采用一条长10 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标上数字0和10,0表示无痛,10表示想象中的最剧烈疼痛。在测量前向实验对象介绍VAS含义及与疼痛的关系,让实验对象在VAS表上移动游动标尺,标尺所处的位置代表实验对象疼痛程度。

供实验对象参考的具体分值数字范围为:

0分: 无疼痛

1~3分:有轻微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休息;

4~6分:疼痛影响休息,需要给与一定的止痛处理;

7~10:疼痛难以忍受,影响食欲,影响睡眠。

1.2.2.2临床神经电生理指标采用丹麦丹迪公司DISA-200C型神经肌电图仪,检查室内保持约25℃的室温,将下肢腓神经作为被检测神经。

运动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检测时,刺激电极分别放于膝关节外腓骨小头下方和踝关节外侧与外踝平行位置,记录电极放置脚掌侧拇趾端;根据两个刺激电极位置和两次刺激时产生M波的潜伏期,来确定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感觉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检测时,环状刺激电极缠绕于小趾端,记录电极位于踝关节外侧与外踝平行位置。刺激频率为2 Hz,叠加次数为100次,根据叠加后波形的潜伏期来确定腓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为了较好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外周神经传导速度,本研究选取了20名20~55岁的成年人,作为正常组与其进行对比分析。

1.2.2.3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法跟踪随访太极拳组和对照组,了解他们的身体改善状况,对他们的情况进行评定。疗效评定标准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制订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定疗效,改善率为100%时为治愈,改善率>60%为显效,25%~60%为有效,

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

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正常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1.2.3数据处理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所有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与组内变量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对象直腿抬高试验角度的变化由表2可以看出:经过六个月二十四式太极拳锻炼,太极拳组直腿抬高角度明显增加(p

2.2两组对象疼痛程度评分值的变化由表3可以看出:经过六个月二十四式太极拳锻炼,太极拳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

2.3两组对象腰椎功能改善指数的变化腰椎改善指数反映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表4为实验前后太极拳组与对照组腰椎改善指数评分比较。

由表5可以看出:实验前两组对象之间比较,腰椎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实验后两组之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2.4两组对象临床康复效果的比较由表5可以看出,经过六个月二十四式太极拳锻炼,太极拳组的康复效果显优于对照组。

2.5两组对象下肢神经传导机能的比较表6为三组对象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实验前的太极拳组(40.87±5.71)m/s和对照组(40.41±4.86)m/s,明显慢于正常人组(44.61±2.64)m/s,统计学分析呈显著性差异(p

实验后太极拳组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42.89±5.47)m/s,与实验前和对照组比较虽然无统计学差异,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却有增加的趋势。对照组40.17±5.88,统计学分析呈显著性差异(p

表7为三组对象腓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实验前的太极拳组(35.74±6.47)m/s和对照组(35.55±6.37)m/s,明显慢于正常人组(39.78±2.32)m/s,统计学分析呈显著性差异(p

实验后太极拳组腓浅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37.92±5.50)m/s,明显快于对照组(35.69±6.85)m/s,统计学分析呈显著性差异(p

3讨论与分析

3.1二十四式太极拳对腰椎系统的稳定作用肌力的大小取决于单个肌纤维的收缩力、肌肉中纤维的数量、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肌肉对骨骼发生作用的机械条件等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太极拳组的腰椎功能评分由7.82±2.13增加到25.34±6.89,实验前后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

3.2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牵引治疗作用腰椎牵引是治疗LDH的主要环节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学者认为牵引治疗LDH的机理在于:1) 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关系,缓解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2) 促进局部炎症消退;3) 解除腰背部肌肉痉挛;4) 解除腰椎后关节负载,纠正脊柱关节紊乱,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平衡,近而达到治疗目的。

研究结果发现经过6个月二十四式太极拳锻炼,太极拳组直腿抬高角度明显增加(p

太极拳要求“尾闾中正”(尾闾又称尾骶,包括骶椎和尾椎),尾闾保持中正,身型不偏不倚可使身体中正安舒。通过身法锻炼,使脊柱的四个生理性弯曲对拉拔长,调整成为一根正直而富有弹性的躯体支撑中轴。同时使整根脊椎对拉拔长、节节松开增强弹性,平稳安舒地坐落于骨盆之中,这就是“立身中正”。

太极拳的放松过程是人脑首先有一个入静的过程,这一过程以一念代万念的意识活动意念诱导身体各部位逐渐松开,如“节节松开”,即有意识地将全身骨骼、关节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逐次松开,同时不断改变关节的相对位置,形成“一身背五弓”的结构。

这样通过二十四式太极拳锻炼一方面可减轻椎间盘压力,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关系,缓解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椎间小关节的张力,稳定脊柱节段。

3.3太极拳对外周神经传导机能的影响本研究发现,6个月太极拳运动后腓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太极拳组经太极拳运动后,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实验前和对照组比较虽然无统计学差异,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却有增加的趋势。本研究还发现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腓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正常人比较明显减慢,其原因可能与腰骶神经根受压有关。但6个月太极拳运动后,太极拳组腓浅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性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呈差异(p

3.4二十四式太极拳对缓解疼痛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经过6个月二十四式太极拳锻炼,太极拳组疼痛程度评分由4.85±1.27减少到3.04±1.19,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

中医理论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动作姿势有利于气血运行,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动作姿势要求身体各个部位须保持一定的弧或圆形,使身体处于放松状态。舒展圆活的放松姿势可使肌肉运动更富有节奏,从而有效地帮助气血运行,使能量物质顺畅地运送到组织器官,防止组织器官缺氧,及时清除代谢产物,保证机体活力。

二十四式太极拳要求“尾闾中正”(尾闾又称尾骶,包括骶椎和尾椎),还要求“虚胸实腹”,“虚胸”, “实腹”配合丹田鼓荡,可使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加快,减少淤积,有利于通畅血液循环。二十四式太极拳锻炼时可使血液循环加速,大量血液流向肌肉,血流发生明显的重新分布。

二十四式太极拳练习可以解除对动脉的压迫或刺激,椎管内外平衡失调得以纠正,促进了神经、体液调节、微循环障碍得到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

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是一种使全身肌肉均匀收缩和放松交替进行的动力性运动,其动作和顺自然、松柔缓慢。这种松与紧的动作,会对所在肌肉产生一种自然“按摩”作用。可使血液循环加速,大量血液流向肌肉,血流发生明显的重新分布。这有助于稀释致痛物质,加速代谢产物的排泄,促使局部肿胀吸收及神经肌肉活动功能恢复。

4结论

1) 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椎的稳定性,使腰椎活动范围趋于正常。

2) 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有利于腰部肌肉放松,缓解肌张力,增加肌肉力量,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3) 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可以减轻或消除突出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使外周神经的传导功能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鲁玉来,蔡钦林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00.

[2] Kankaanpaa-M,Taimela-S, Airaksinen-O, et al. The efficacy of active rehabilitation in chronic low back pain. Effect on pain intensity, self-experienced disability,and lumbar fatigability[J].Spine,1999,24(10):1034-42.

[3] Nachem A. Lumbar spine instability: A critical update and summary [J].Spine,1985,10(3):290-291.

[4] Kankaanpaa-M,Taimela-S, Airaksinen-O, et al. The efficacy of active rehabilitation in chronic low back pain. Effect on pain intensity, self-experienced disability,and lumbar fatigability[J].Spine. 1999,24(10):1034-42.

第8篇: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

一、在中老年人中开展太极拳运动的必要性

1 太极拳是非常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项目

太极拳是以中国古代的“阴阳”“导引”“吐纳”理论来解释拳理的拳术。太极拳的动作柔和缓慢,势势相连,节节贯穿,连绵不断。这种运动形式非常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特点,更是年老体弱者最佳的运动方式。太极拳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其中流传最广的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等。各式太极拳虽然各有其特点,但拳理相同。练习时身体各部分的姿势要求和运动特征基本一致,运动的难易程度也便于中老年同志学习运用和掌握。通过我国人民长期锻炼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符合中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科学健身方法,也是预防疾病、增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家已将太极拳列为全民健身计划重要内容,加以推广。

2 太极拳有生理保健作用

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及预防疾病的手段,长期锻炼可增强体质,对高血压、溃疡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现已被应用到临床工作中。练习太极拳除全身各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要配合均匀呼吸,特别要求人们在打拳时,尽量做到“心静”“体松”,全神贯注,这样对中枢神经系统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为了证明太极拳的保健作用,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曾对50-89岁的老年人进行较详细的医学检查,其中32名是经常打太极拳的,56名是一般的老年人。对比结果发现,长期打太极拳的老年人,不论在体格方面还是在心血管系统机能、呼吸系统技能、骨骼系统及代谢功能等方面,都比一般老年人状况好。

二、中老年人应如何习练太极拳

习练太极拳必须要经过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逐步提高过程。万事开头难,初学者往往感到难学,难记,动作僵硬紧张,不协调。在这个过程中,要求习练者粗略掌握套路主要动作,然后经过多次反复练习,逐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学习套路要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要把套路中的步行、步法、手形、手法、腿法、身法、眼神等基本要求弄清楚。做到姿势正确,步法稳定,动作舒展柔和。而后随着动作的熟练,做到圆活自然,连贯协调,以腰为轴,节节贯穿。做到意与力的协调,呼吸与动作的自然结合,周身完整统一。在练拳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心静”“体松”这两个基本要领。“心静”,就是指思想集中,全神贯注,做到专心打拳;“体松”,是指身体各部位保持运动的自然舒展,排除不必要的紧张。做到这两个要求,有利于掌握太极拳的其他要领,提高健身和医疗效果。总之,习练太极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粗略掌握阶段,第二阶段是巩固提高阶段,第三阶段为熟练运用阶段。习练者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如何在中老年人中开展太极拳运动

1 首先培养中老年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太极拳运动认识不足。在他们看来,太极拳运动量小,动作过于缓慢柔软,达不到运动量。还有的人虽然认为太极拳好,但以工作忙、没有时间练、太极拳难学难练等种种理由,不能参加到练太极拳的队伍中来。因此要想推广太极拳,造福人类,首先要提高中老年人对太极拳的兴趣和认识。我们可通过现场教学,讲解表演,使他们看到优美的太极拳动作,同时又懂得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和技击技术,激发中老年人学习太极拳的兴趣;也可组织太极拳爱好者参加社会的各种公益活动、比赛、表演及讲座等。比如我们有的拳友参加省市、国家及国际太极拳比赛,获得了优异成绩。这些活动深深吸引了广大中老年同志积极参加到习练太极拳活动中来,使太极拳运动得到推广。

第9篇: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

精湛的医术造诣。

拳法和医术,

谢延虎先生在领域不同,

互有交集,

相辅相成。

授徒行医,

弘武立德。

他以优的德行与修为,

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以拳立德,光耀螳螂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乃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而若单以拳法论,武术拳法更是百花齐放,各有所长,其中比较有名望的拳术就有太极拳、形意拳、春拳、螳螂拳等。而谢延虎先生所代表香港山东太极螳螂拳总会,更是於螳螂拳中自成一格,博裰诔ぁ

谢延虎先生祖籍潮州,从小便接触武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因为其父亲谢永泰先生便是武术师傅,擅使螳螂拳,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步进身随,意到拳出。在父亲的影响下,小时候,谢延虎先生便醉心於学拳,跟着父亲学拳是其最大的乐趣。在这样的武术氛围下,对於武术的追求早就已经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

正是因为良好的螳螂拳功底,在武艺的修进之路上显得得心应手。因为机缘,他受到太极螳螂门名师邝群威师傅的赏识,K拜入其门下。邝群威师傅师从螳螂拳宗师赵竹溪,继承衣钵,为弘扬太极螳螂拳不遗N力,桃李满天下。

太极螳螂拳是一类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的拳术,一般都是缠圈与抖发结合为用发劲多通过幌腰抖臂形於手指,发劲刚而不僵,柔而不软,短中寓长,快速敏捷具有螳螂的形象。作为邝群威师傅的得意弟子之一,谢延虎先生勤奋修炼一}相承的太极螳螂拳法,三四十年来跟随师父习武,勤学苦练,意练和形练紧密结合,形似螳螂,步进身随。可以想象他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练上数百、上千遍,边练边想边比较,不断体验K巩固正确的行拳方法,抛或更正错误的做法,反复不断地将螳螂拳的技击动作拷贝到自己的意识里。拳打千遍,他低调习武,因而尽得真传,技艺日渐精湛。

在邝群威师傅仙逝之後,他继承恩师遗愿,在众多师兄弟与师叔前辈的支持下,接掌“山东太极螳螂门”旗号,K创办香港山东太极螳螂拳总会,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继承和弘扬这一传统武术上,可以说在武术界,在太极螳螂门派,谢延虎先生追随宗师赵竹溪先生、师傅邝群威先生的脚步,以拳立德,为武术界作出了良多贡献。

武艺高超的谢延虎先生,曾在中外多次武林盛事中获取殊荣。2004年、2005年他代表香港中国国武龙狮总会参加山东・台国际赛,夺得三个金牌一个银牌。2006年,其再次代表香港中国国武龙狮总会出赛,於朝鲜的比赛中获得奇门兵器响鞭金牌。

开馆行医,裨益社群

武术之外,谢延虎先生高超的医术同样让人称。谢延虎先生对於医术从小就有兴趣,因为家庭的原因,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跟父亲一起练习家传气功,接触跌打中医技法。之後,他萌生了开设医馆的愿望,在当时中医在香港普遍不受重视的情况下,他选择研读中医课程,以八年时间理顺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再结合自己的行医水平,终於拿到香港]册骨伤科中医师。十多年前,他开馆行医,如今想来,仍是他觉得最庆幸的事。

谢延虎先生坚持修炼气功,这不但有益於身体,还对治病裨益良多。他曾在内地跟随两位气功师傅学习,气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吸取了道家、佛家、儒家和医家的一些理论及健身祛病的技术,逐步形成中国气功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丰富多彩的养生技术,在辅助治疗骨伤方面,谢延虎先生探索研究出了一套有效的疗法。

中医的专业修读,结合家传的传统跌打骨科相结合,以气功辅助,劲指柔弹,治疗诸多痛症,能蚣词奔效。谢延虎先生对於行医有着精诚的态度,行医是为治病救人,所以他秉承的信念便是医好病人,减少病痛。他在骨伤科方面有着长久的经验,多年来由他治好的病人无数,医者仁心,他尽最大的能力悬壶济世,受到街坊们的一致肯定,能虬锷厦徘笠秸呓獬病患,即是他作为医生最大的宽慰。

费心尽力,发扬国术

近年来,谢延虎先生为了将太极螳螂拳发扬光大,利用香港山东太极螳螂拳总会这一平台,不断宣传传统武术,也吸纳了众多爱好太极螳螂拳的学生慕名加入。他曾教授超过八百名学生,现在仍旧教学,但国术的发扬在高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逐渐减小,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蚣尤肫渲校感受传统国术的魅力,强身健体,丰富生活。

以徒传徒,是他乐意看到的愿景。“有菲律宾的学生跟我学习螳螂拳,我教的徒弟很多,到现在在香港有多位徒弟帮忙弘扬太极螳螂拳。”他说。他真心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希望能蛭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基於这一心愿,他常率徒弟们参与盂兰派米、社区义演等公益演出活动,通过慈善的演出让更多人领悟太极螳螂拳的精彩,也积极参与武术界的交流,为香港乃至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费心尽力。

在医馆中,谢延虎先生仍旧坚持出诊,他的弟弟也继承了祖辈的跌打技法,早上弟弟在店里帮忙,兄弟携手,为街坊们化解疑难杂症。生活中他喜欢收集玉器,无论到哪旅[都会逛当地的珠宝玉器店,在玉器的收藏中让他的生活变得趣味和雅致。作为武术爱好者,他喜欢观赏功夫影片,从中体会武术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乐趣。

谢延虎先生因为太极螳螂拳,结识了一众习武之士,也感受生活的意义。他有着传统武林人的侠气仗义,在太极螳螂拳与骨伤科医术的传承中,体现着崇高的武德与医德。相信在他的不断弘扬中,越来越多的人能蚋惺苤谢传统国术的魅力,太极螳螂拳的发展能蚋加辉煌。

谢延虎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香港山东太极螳螂拳总会主席

香港]册骨伤科中医师

香港中国国术龙狮总会执行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