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建筑文化精髓与启发

传统建筑文化精髓与启发

本文作者:陈进、王建勇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古老的中华大地有着风格迥异却又一脉相承的建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建筑,构建了风格独特、相对完整的建筑文化体系。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指出“中华民族文化是最古老、最长寿的。我们的建筑也同样是最古老、最长寿的体系”[2]。通过文献分析得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从实用和因地制宜的基本理念下形成的。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化形态,即具体的建筑形式;另一方面是精神层面,即传统建筑的哲学观、伦理思维、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其中,前者更多的是反映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理解,而后者侧重于文化的传承,这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方面。中国传统建筑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让学者意识到挖掘、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核心理念,以期对现代绿色建筑实践提供借鉴和帮助。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

通过整理文献发现,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形成了建筑美学、史学、伦理学等学科。时展中的各种问题,让人们开始反省并意识到要从中国传统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寻求未来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是指人、建筑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这种观念影响着传统建筑的结构、构造以及形式等各方面。李约瑟曾说过,“中国建筑总是与自然调和,而不反大自然”,这准确地道出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审美精神意境。中国传统建筑大多顺应自然而建,与自然整体融合,讲究依山傍水,以自然风水为本,结合浓郁的地方性特色,空间布局显得统一协调而又富有气韵。以群体取胜,注重虚实结合,以内收的凹曲线依附大地,横向铺开的形象特征表达出与自然相适应,相协调的艺术观念。外部造型也尽量表现出与自然协调的意念。如柱梁斗拱等组成的木构架,给人以灵动的观感。我国古代城市规划“象天法地”,即都城建筑布局模拟天上的星宿分布和各种自然现象,这是对“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主要表现。它蕴涵着古人敬畏自然、效法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环境的意识。传统建筑将天文、地理、人文结合在一起的整体思维方式和效法自然的态度,对当今的绿色建筑有借鉴意义。

以人为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很强的人文特点,即对人性、人伦、人的文化、历史及存在的价值,均全面加以尊重和关怀,这也正是绿色建筑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形式、空间布置、城郭形式都体现着为人服务,它围绕不同人的需要展开,而“以人为本”贯穿其中。例如,北方的传统建筑四合院,是我国古老、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象征。我国古老风水理论的核心就是使建筑更加人性化,让人们在建造自己的居所时充分考虑环境、朝向、开间等因素,使之符合人的需要,既能生活在舒适、方便安全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又能关注到人们的各种需求,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

中正秩序。中国建筑在具体布局上,讲究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和秩序井然的伦理营构,以组群布局的方式在平面上展开,形成中华传统建筑的尚大性格。它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通常是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方向的。另外,建筑布局与尊卑贵贱、森严的等级制度密切相关。按照不同的等级,所建房屋都是有限定的。这种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黄河中游的地理位置与儒学中正思想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筑秩序有助于社会秩序的明确和固化。另一方面,群体建筑包含了儒家所提倡的伦理、等级、礼仪等精神意味,而每个单体建筑又因地制宜,巧妙设计,与中国人尚自然,以养天地之灵气都有关系。体现在建筑上就是群体性与内向性于一体的庭院式建筑,儒与道的巧妙融合。

崇尚节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就是简朴,这正异于欧洲建筑的豪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就提出了建筑目的论和建筑标准说,他认为建造房屋的目的是“便于生,不以为观乐”,并且基于人类生存需要提出了建筑标准,反对“费财劳力”。从建筑材料方面来看,中国传统建筑大多是土木结构,取于自然还可以重复使用。另外,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借景,无需增加更多的人工布置,如江南的园林就把自然界中的山、水、林引入自家的庭院,在比较小的空间里,平添了许多自然情趣,给人以自然、清新、简朴的美感。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崇尚节简”的思想对现代建筑、社会生活和人的价值观都是一种导向作用,也为“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供了借鉴。

现代建筑存在的危机

事实上,现代建筑很大程度上违背了自然资源和环境承受力有限的客观规律。建筑技术的进步不应以损害和泯灭情感为代价,因此须化去人们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误解,把握建筑、社会和人的平衡关系,树立建筑是为人的需求服务的观念。

目前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只是一种形式,主要是大屋顶、廊子、院子,不了解这些特殊建筑形式形成的内涵和人文精神;有的认为中国建筑文化很有特色,但是这些传统已经与现代的技术和材料不相适应,是过时的文化;还有的认为中西文化体系各不相同,要现代建筑就不要讲传统,两者不可兼得。

现代建筑的高科技化,在某种程度上泯灭了人们美好的情感。人们难以控制技术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运用,导致自然物种的破坏,比如环境及水资源污染,客观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不同层次的建筑技术造成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下人与人情感的淡漠,使建筑变成了障碍物。另外,现代建筑本身的多元化发展和机械、单调的建筑空间及建筑造型的批量生产,造成了建筑和城市设计千篇一律,丰富多彩的传统城市建筑被磁砖贴面、蓝玻璃的现代建筑所取代,导致城市的特征和文脉的断裂,使建筑失去了灵性和美感。

建筑必须和谐地融入气候、地形和居民的生活方式等外部环境中,它的数量、材质、选址、布局、形制、色彩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周围的环境。2006年以来,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全国各地商品房遍地开花,乱批、乱建现象时有发生,忽略了现代建筑对环境的隐性影响。无序的建筑风潮使国家陷入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危机,而且带来次生资源浪费和破坏。比如,大量拆迁带来的建筑垃圾,大量开采建筑材料产生的山体破坏和森林砍伐,不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造成土地等资源的浪费及文化传承的断层,又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失衡。从表面上看,现代建筑危机是建筑实物本身造成的,而实质上是由于建筑理念和价值观的问题。归根结底,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情感泯灭、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等问题是源于人的建筑理念与环境关系不协调的结果。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绿色建筑的启示

中国传统建筑由于受到当时环境、背景和资源、材料的影响,更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绿色建筑”的雏形。虽然“绿色建筑”是现代概念名词,传统建筑却与“绿色建筑”在内涵上一致。所以绿色建筑应是继承的、发展的,旨在重塑和谐生态体系的建筑形式。

绿色建筑的内涵。许多房地产商家出于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经济利益需要的考虑,增加住区的景观、智能化条件设施、装饰装修等方面的投资,打出“绿色”招牌,有的认为要用成本昂贵的先进技术和新材料,或有大量的绿地面积等,这种做法使人们对绿色建筑的概念产生了偏差。这不是绿色建筑的本意所在,绿色建筑的核心观念就是要杜绝粗放、浪费的建设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特别是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降低的能源、资源成本。目前关于绿色建筑在国内外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本质上绿色建筑都具有可持续的性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给出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3]。另一个概念认为,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即建材的生产和运输、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到拆除建筑原材料回用的整个过程)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4]。以上两个概念是国内相对比较全面的概念,包括了“全寿命周期”的概念,不单纯考虑节约、舒适、和谐,而是给绿色建筑一个生命期,建筑的“绿色”不是仅仅体现建设期,而是向前向后延伸。通过总结学者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本文把“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归纳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做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即它是一种生态建筑,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又是一种情感建筑,即现代生活与文化回归的融合。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绿色建筑的启示。现代建筑的“绿色”理念源于中国几千年的建筑实践,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宝贵财富。在建设现代“绿色建筑”时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但不应停留在形式的设计层次上,还应在精神和内涵方面有深层的体现,从而达到建立在绿色建筑理念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充分挖掘和整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绿色建筑”理念,结合时代建筑特色,进行建筑设计和实践。大力弘扬“绿色建筑”思想,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使得人们树立正确的“绿色建筑”理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如新疆有一种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混合砌成,保温性很好,再加之非常独特又本地化的房顶,形成富有代表性的乡村“绿色建筑”,造价成本仅700元/m2。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协调能源与“绿色建筑”的矛盾,使两者达到和谐。

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的分析,把现代建筑中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和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在经济、技术合理的情况下,采用绿色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等能源,以减少环境和资源损坏。政府和建筑从业人员应具有“绿色”意识,在节约能源思想的指导下,对已有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重点利用自然通风、采光、保温和照明,注意建筑的外形、遮阳和外墙保温、开窗面积等方面,就可以在避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达到节能效果。现阶段的重点是加强技术开发研究,逐步实现绿色能源的普遍运用,从而实现保持生态平衡前提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提高资源保护意识,合理进行城市布局设计,杜绝片面追求新、奇、特的“面子工程”,强调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和互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建设外墙保温体系、雨水收集系统、垃圾及再利用系统等。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面积小,所以政府和开发商应该在符合健康卫生和节能及采光的标准下,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住宅建设逐步走上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道路。

结语

中国传统建筑用独特的建筑语言告诉我们古老而朴素的“绿色”哲理,毫无疑问,现代的绿色建筑理念是植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沃土中。面对目前现代建筑业存在的危机,受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启发,“绿色建筑”逐步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趋势。“绿色建筑”的发展使建筑的视野从人所使用的建筑本身扩展到人生存的整个环境,从致力于建筑功能和形式的统一扩展到人文、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5]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方向,应体现民族特色,吸取传统建筑的优秀成果,发掘传统建筑深厚的文化内涵,探讨在传统建筑文化与绿色建筑设计方面相结合的建筑的新模式,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